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3.11《微型小说两篇》课文精讲

语文:3.11《微型小说两篇》课文精讲

语文:3.11《微型小说两篇》课文精讲
语文:3.11《微型小说两篇》课文精讲

11.微型小说两篇·课文精讲

1 、文本全解。

等待散场

(1) 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

刘心武(1942 一) ,当代作家。笔名刘浏、赵壮汉等。四川成都人。1950 年随父迁居北京。中学时期爱好文学。1961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后任中学教员15 年。1976 年后任北京出版社编辑,参与创刊《十月》并任编辑。1979 年起任中国作协理事、《人民文学》主编等职,加人国际笔会中国中心。1987 年赴美国访问并在13 所大学讲学。1958 年开始发表作品。1977 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作,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首奖。后又发表《爱情的位置》、《醒来吧,弟弟》、《我爱每一片绿叶》( 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等小说,曾激起强烈反响。出版有短篇小说集《班主任》、《母校留念》、《刘心武短篇小说选》,中篇小说《秦可卿之死》,中短篇小说集《绿叶与黄金》、《大眼猫》、《都会咏叹调》、《立体交叉桥》、《 5 .19 长镜头》,中篇小说集抛口意》、《王府井万花筒》、( 木变石戒指) 、《一窗灯火》、《蓝夜叉》,纪实小说( 公共汽车咏叹调》,长篇小说《钟鼓楼》( 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风过耳》、《四牌楼》等,还出版有散文集、理论集、儿童文学等作品以及八卷本《刘心武文集) ,若干作品在境外被译为英、日、法、德、俄、意、瑞典等文字出版。刘心武擅长青年题材,把塑造任务同对生活思考的抒情议论结合,是他小说的艺术特色。刘心武对生活感受敏锐,善于做理性的宏观把握,写出了不少具有社会思考特点的小说,作风严谨,意蕴深厚。

(2) 基本解读。

小说没有直面写爱情故事里的两个主人公是如何相爱的,描述这个故事。而是通过“我”,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我”去看芭蕾舞剧《天鹅湖》,迟到了,遇见一个在雨中等待的小伙子。故事看到这里,读者和“我”都以为这个小伙子是在等待退票。但是他却是等待散场的女朋友。

“我”似乎也和所有的读者一样,愿意成人之美,把手里的票让给小伙子,让他和恋人在剧场里相会。不料小伙子“很难为情”地拒绝了,以为,“她也许会随时提前出来”。可见,小伙子虽然身在剧场外,心却在剧场内,他在忠心守候对方。

“我”只好自己进入剧场,既是意外也是意料之中地在剧场前廊里遇到小伙子的恋人——一位妙龄女郎。女郎虽然身在剧场,心却已然和小伙子一起。他们相互守候对方,也守护了圣洁的爱情。

故事结尾,《天鹅湖》里的爱情乐曲回荡,小伙子和恋人虽然没有在一起看舞剧,却以自身的爱恋向世人宣告,爱情是人间永恒的美妙旋律。

差别

(1) 基本解读。

故事开头告诉我们,阿诺德和布鲁诺同样受雇于一家店铺,但前者“青云直上”,后者则“原地踏步”,什么样的原因导致这样的结局呢? 是布鲁诺不勤劳,不会溜须拍马,还是他长得差强人意? 故事没有立刻告诉我们,而是让老板出来解决谜底。

老板让两人一起去观察集市情况。结果是布鲁诺跑了三次得到的信息,阿诺德一次就得到了,还带来了许多有利的相关信息。

事实告诉我们,二者的差别不是外貌,也不是勤劳程度,而是思维方式和观察能力。

(2) 问题探究。

广东人有句话叫“懒人出智慧”。这个“懒”字指的是“利用巧劲来减少体力、精力或时间上的损耗”。人类就是因为这种“懒”才发明了飞机、汽车和各种全自动机器来减轻人们在体力、精力或时间上的负担。那么这种“懒”指的是什么呢? 就是思想。汽车大王福特说过:思考是世上最苦的工作,所以很少有人愿意从事它。我们每个人都是有思想的,却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思想的方法,正如不是每个懂说话的人都懂语法一样。小说里的阿诺德就是一个懂得思想的人,仔细观察获得大信息量,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到处理问题的最佳方法。

2 .习题解答。

(1) 第一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

参考答案:“永恒的旋律”就是指无私伟大的爱情。两个爱好艺术的年轻人彼此相爱,心牵对方,只想着对方。他们自己的爱情已经成为了一种艺术,奏出人间至善至美的永恒旋律。

(2) 第二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让学生更好理解课文,并能结合现实思考。

参考答案:阿诺德和布鲁诺的真正差别是思维方式。两个人都很勤快,但是仅仅做到“勤”还是不够的,为什么在生活中有些人比较聪明而有些就不太聪明呢? 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如果任何事情总按别人教你的方法去做,那你不可能有什么惊喜和收获。布鲁诺在接受任务后,懂得运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和观察,在勤的同时,更做到了巧。

(3) 第三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让学生了解微型小说的情节安排特征。

参考答案:两篇微型小说的结尾都比较突然。《等待散场》中,小伙子本要进场欣赏音乐,但拿到了退票却不进场,为的是恪守承诺;进场的目的本来是欣赏音乐,可女郎却站在“前廊门边”,时时隔着玻璃窗往外看。( 差别) 中布鲁诺每次都能完成老板交给的任务,可阿诺德的能干却让人感到意外。而且,两篇小说都留给读者想像的余地,《等待散场》以叙述者沉浸在《天鹅湖》中的“永恒的旋律”结束,而( 差别》最后用老板的一句问话结束,小说并没有告诉读者什么,只是让读者自己去想像和体会。'

(4) 第四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并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3 、相关资料。

撕掉标签(创作谈)

刘心武

批评家给你的创作贴标签,多半是出于好意,倘若传媒报导中引用,那更是你“ 走红” 的象征。但那实际上是一桩可怕的事,相当于被关进了一间天鹅绒制成的牢房。在天鹅绒铺敷而成的牢房里,你会产

生一种错觉,仿佛自己是个王子或公主,正享受着宫殿里的快乐生活似的。

写小说这么多年,我也曾被贴上过一些标签,比如“ 伤痕文学” 。虽说这标签很快就贬值了,但刚贴上的时候,还是很风光的,特别是在香港,有的传媒贴的标签更具“ 爆炸性” :“ 大陆伤痕文学之父” !天哪,为保持这一份风光,我是否应坚守“ 伤痕” 题材,直到读者们对累累斑斑的“ 伤痕展览” 胃口倒尽?后来,又有“ 问题小说” 的标签接踵而至,“ 问题” 当然不止是“ 伤痕” ,这间天鹅绒牢房相比而言可是宽敞多了;然而,企图在每一篇新小说里提出一个新的、重大的社会问题,这样沉重的担子,能把你整个人压趴在地。有的“ 伤痕文学” 兴盛时一起写小说的朋友,后来挂笔而去,甚至于匿迹于文坛,因素当然不止一端,然而为标签所限,不堪重负,难以为继,应是因素之一吧!

我在一进入八十年代,便自觉地撕掉了“ 伤痕文学” 与“ 问题小说” 的标签。这并不是放弃了对现实社会的关注,而是在写作实践中努力地进入文学的本性之中。于是有《如意》、《立体交叉桥》、《钟鼓楼》出现。但新的标签又追踪而来。其中有一个是“ 京味小说” 。这是把!

我往一所精致的四合院里轰。四合院当然很不错,何况是精致的。被贴上这一标签后,我被询问得最多的问题是:“ 在中国作家里,给您影响最深的是不是老舍?请谈谈您是如何继承老舍的文学传统的?” 老舍当然是极优秀的作家,对我影响也是有的,但我自己并不是土生土养的北京人,我出生在四川并在那里度过童年,虽说八岁就到了北京并定居至今,可是我一直和家族中人说四川话,因之,对我影响最深的,是一位四川籍作家李(吉力)人,他的《死水微澜》我至少精读过五遍。我佩服老舍,但我不可能用他那样地道的北京话( 有时是旗人的土话) 来进行文学思维,特别是,老舍先生不仅能让笔下的人物说原汁原味的北京话,而且,他的叙述语言多半也用的是与人物对话“ 水流平齐” 的北京语汇,这是我不可能“ 继承” ,而且,也没有必要去师法的。我对老舍先生创作中不那么恪守北京话规范的《月牙儿》、《微神》,反倒更倾心。我写当代北京的故事,人物如是北京老市民,当然要让他们说地道的北京话,然而我的叙述语言,是自觉地不用北京话,而用普通话,甚或南腔北调,更甚或吸收“ 欧化” 语法,以及大量使用书面语言的。因此敬告各方,赐我“ 京味小说” 标签盛情可感,但我在文学跋涉中却必须撕下这一标签,以便更自由地扇动文学想象的翅膀,在广阔无垠的文学空间中翻飞!

近几年我的文学活动越来越边缘化,因之热心给我贴标签的人也就少了。这是我的福气。得?以八方飞翔,四处采撷生活的花粉,酿多味文学之蜜,甘苦自择,浓淡随缘;当然蜡重蜜薄的情况也有,但没被拘囿在天鹅绒牢房里,坚持努力,总还有希望酿出一点别有趣味的新蜜吧!最近我的短篇小说,如《大家》上的《最后金蛇》、《北京文学》上的《绣鸳鸯》、《山花》上的《水锚》,以及《钟山》上的《人面鱼》,正体现着我个人的这种“ 撕却标签任翱翔” 的状态。

小说家与评论家谈微型小说

王蒙:微型小说是一种机智,一种敏感,一种对生活中的某个场景、某个瞬间、某个侧面的忽然抓住,抓住了就表现出来的本领。

因而,它是一种眼光,一种艺术神经。一种一眼望到底的穿透力,一种一针见血、一语中的的叙述能力。

它是一种情绪、怅惘、惊叹、留连、幽默,只此一点。

它是一种智慧。简练是才能的姐妹。微型小说应该是小说中的警句,含蓄甚至还代表了一种品格,不想强加于人,不想当教师爷,充分地信任读者。

蒋子龙:写微型小说难,难在要有冒险性,拼命追求新、奇、怪、深,追求不同凡响。"步步求险,节节求艰",用不同寻常的方式反映生活,它宁肯容忍偏激,也不能容忍平庸、温和。保守。

写微型小说难。难在可得不可求。靠"天机偶发",突然智来、神来、情来、兴来。它是一瞬间爆发的激情、感觉、思想,是一种智慧的信息。

写微型小说难,难在靠思想推动情节,而不是靠情节推动高潮。它的尖锐是被一种巧思激发出来的。它侧重表现的是思想的世界,不是外部世界,甚至也不十分推崇感情世界。因此它不太注重故事发展的外在逻辑,破坏传统的情节构成方法。

写微型小说难,难在下笔如针灸,观人于微,观事于微,意境深而微,化雄奇、壮阔、崇高、恢宏为精巧。

许世杰:微型小说更要善于选材。有人说:"对微型小说来说,取材角度选准了,便是成功的基础。"虽是生活中一幅剪影。一个镜头,但只要像针灸医生选取穴位一样,撷取到"以小见大"的角度,就能使人获得思想的启迪,艺术的享受。同时,还需要合理布局,精心剪裁,在构思上下功夫。作者的苦心孤诣,很大程度体现于此。正由于篇幅微小,微型小说要力求含蓄,隐而不显,注意唤起读者的情绪、联想,调动读者完成作者所开始的工作。

黄子平:微型小说是通过"小形象"暗示出"大形象"而达到意义的升华。倘若赤裸裸地直奔主题,就难免事倍功半。于是微型小说对自身的超越是为了返回到自身,使自身充盈艺术的光辉。微型小说对结构的安排、字句的锤炼、文体的敏感,要求便非常苛刻,并由此达到某种诗的境界。

姚建新:因为微型小说受字数所限,所以它在结构、情节、人物诸方面往往呈现出"不全"的特点。在情节的安排上,它一般只有一个故事、一条线索,只包含一个矛盾结,这个结一解开,故事也就结束了。有时,它还突破常规小说的限制,只取一端,或者有头无尾,或者有尾无头,有的甚至无头无尾,只取腰的一段。但是这种"不全",并非孤立的断砖残瓦,在这"不全"的部分中,包含着一定的"完整"因素,具有"全"的统一美。文缺意不缺,体残质不残,美在"不全"中。

大话小小说当代小小说经过20来年的摸索和发展,逐渐走向成熟。如今,小小说不仅有固定的刊物,

隐定的作者群,也有自己学会,更积累了一批有分量的佳作。将小小说视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对其进行理论探讨就显得非常必要。我们特选发一组讨论小小说的文章,并打算以此作为开头,不断推进小小说理论的成熟,因为惟有理论的成熟才意味着小小说文体的真正独立。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精选)第三批—《故都的秋》

2017年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精选)第三批 高中语文《故都的秋》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高中语文《故都的秋》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起秋天,不由想起:一庭院落,一碗浓茶,几句闲聊,点画出故都的市井情韵;一树槐蕊,几声鸽鸣,数点秋凉,体味出故都秋天的特有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郁达夫走进《故都的秋》,感受那份来自作者笔下故都的秋味。 (二)整体感知 1.请大家先听一首名为《秋蝉》的曲子,注意感受曲子流露出的情味。接着再请同学们看八幅美图,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图中所展示的景象对应的是文中哪些语段?(三、四两段)接下来请同学们诵读这两段。 2.诵读指导。明确:本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诵读时宜慢不宜快。一边读一边体会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学生齐读)学生读完,教师评价。接下来进入正文学习。 3.作者眼中的秋景具有哪些特色呢?找出文眼。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几幅故都秋天的画面? (1)“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清”“静”“悲凉”是故都的秋的特点。这是课文的主线或文眼。 (2)五幅画面:小院秋晨、秋槐落蕊、秋蝉嘶鸣、闲话秋凉、秋果奇景。 (三)深入研读 1.欣赏第一幅画 (1)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画面内容。

提示:画面有动有静,绘声绘色,秋的美,秋的情趣就在这蓝天白花中。 (2)画面中是如何体现“清”“静”“悲凉”的特点的? 冷色:青、蓝、灰、白 破败景象:破屋、破壁腰 以动衬静:驯鸽的飞声 2.自由赏析另外四幅画,品味故都的秋。 (1)小组讨论 提示:用“我从……的描写中品出了故都的秋的……特点”的形式表述。 (2)交流汇报,教师小结 3.尽管作者对秋极尽赞美之情,可我们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的却是作者的寂寞、孤独、忧伤、悲凉,这是为什么呢? 明确:特别的人生经历和特别的个人气质。(ppt补充作者资料) 4.作者写《故都的秋》,为什么在开头结尾都写南国之秋? 明确:对比烘托、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四)拓展延伸 读完全文,你认为作者是在颂秋还是在悲秋?

高中语文《 品质》公开课教案

《品质》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高尔斯华绥及其创作。 2、分析鞋匠格斯拉的人物形象,认识这位处于社会下层的普通人物身上体现出的人格的光辉。 3、学习从人物活动中选取有价值的材料,以恰当的形式表现人物的写法。 【教学重点】 1、分析格斯拉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他身上闪现的人格光辉。 2、学习从人物活动中选取有价值的材料,以恰当的形式表现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 1、分析格斯拉的人物形象。 2、领会作者在人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阅读对话:反复阅读,品味文中语句,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 2、讨论合作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06年度三农人物乡村教师陆永康导入:这是一个跪着工作的人,却是一个让我们站立着叹服的人。为我们所叹服的,是他的精神,他的品质——人之立世,贵在立“品”。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选出下列各项中字音正确的一项() A 铺(pū)面稀薄(bó)褶(zhě)皱趿(tā)拉 B 气馁(něi)绥(tuó)靖诧(chà)异窥(kuī)视 C 橱(chú)窗赊(shē)帐怜悯(mǐn)撇(piē)开 D 羞怯(qiè)鬈(juán)曲结(jiē)实结(jiē)巴 2、选出下列各项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 A 想像心安礼得座落浸人心脾倒楣 B 开消劳神废心定货莫名其妙顶顶好 C 时髦慢不经心帐单不可思异钉书机 D 窥视心平气和趿拉凭心而论录像机 3、概述小说的故事情节,并简单介绍一下格斯拉。 三、思考讨论: 作者是怎样来写出格斯拉兄弟手艺的高超的和人品的高尚的? 1、小说开始,在“我”很小的时候,就领略了格斯拉的手艺。 理解以下关键词和重点句子的含义: (1)“那几双靴子太美观了”,“叫人看了舍不得离开”。 (2)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的本质,确实是模范品。 (3)我总觉得,做靴子,特别是做像他所做的靴子,简直是神妙的手艺。 作者不吝笔墨,用最美好的话语来赞美格斯拉的手艺。 2、介绍制靴人(肖像描写):

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面试历年试题集

高中语文面试历年试题集 人教版《必修一》 【阅读欣赏】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长沙 2.雨巷.再别康桥 3.大堰河---我的保姆 【2016年1月】 1.大堰河的一个片段要求:(1)朗读,注意音调、语速、感情(2)分析“紫色的灵魂”的含义。 第二单元 4.烛之武退秦师 5.荆轲刺秦王 6.鸿门宴 【2016年1月】 1.荆轲刺秦王中要求:对易水送别进行赏析。 2.烛之武退秦师要求:分析“之字:的三种用法。 第三单元 7.纪念刘和珍君 8.小狗包弟 9.记梁任功先生的一次演讲 第四单元 10.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什么新闻 11.包身工 12.飞向太空的航程 【表达交流】 1.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2.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 3.人性光辉写人要突出个性 4.黄河九曲写实要有点波澜 5.朗诵 【梳理探究】 1.优美的文字 2.奇妙的对联 3.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名著导读】 1.《论语》 2.《大卫.科波菲尔》

人教版《必修二》 第一单元 1.荷塘月色 2.故都的秋 3.囚绿记 【2016年1月】 1.荷塘月色要求:叠词表现力,分析荷塘月色中某一段叠词的作用,设计活动让学生感受叠词的效果。 2.故都的秋,秋槐图分析。学生将本段概括为落蕊轻扫,让你修改并说明理由,抓住关键字词,句子分析。 3.故都的秋的练习三,列举写秋的诗,鉴赏其中一首。 第二单元 4.氓.采薇 5.离骚 6.孔雀东南飞 7.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田园居(其一) 【2016年1月】 1.孔雀东南飞给一段话要求:朗诵,分析刘兰芝被婆婆赶回家的时候为什么要梳妆打扮。 2.氓 (1)赏析余冠英翻译的《氓》的现代诗歌第一段,要求:指导学生将这篇古文翻译成现代诗歌。 (2)氓中兴的修辞手法。 3.采薇要求:朗读,找出重章叠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第三单元 8.兰亭集序 9.赤壁赋 10.游褒禅山记 【2016年1月】 1. 兰亭集序要求不详。 第四单元 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12.我有一个梦想 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2016年1月】 1. 有一个梦想要求:分析排比句语势。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山东省2013年12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滞.留投掷.对峙.置.之不理 B.禅.让阐.明讪.笑潸.然泪下 C.谚.语赝.品砚.台垂涎.三尺 D.坚.毅歼.灭虔.诚潜.移默化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有48%的大学生同情心或爱心极度衰退,这是人们不重视阅读,而过度科技产品所造成的结果。 ②国际互联网传递着世界最新消息,它了各国文化,使越来越多的人相互了解。 ③高一·三班球队很强,同他们比赛我们要认真准备,不可掉以轻心。 A.依赖勾通势力 B.依靠沟通势力 C.依靠勾通实力 D.依赖沟通实力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部新开发的这个景区真是秀丽神奇,青青的山, 绿绿的水,令人流连忘返 ....。 B.尽管十几年来经历了许多风雨,但老赵一家五口人 始终相敬如宾 ....,和睦相处。 C.学习成绩的提高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 ....的过程,想一口吃成胖子,是不切实际的。 D.真正的名家学者并不愿他的学生亦步亦趋 ....,而是希望他们超越老师。 4.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针对连续两个季度经济增速下滑,政府出台了减轻小微企业税负、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B.放手让更多的人参与环保,保障和提高公众的环境权益,这正是现代社会依法推进环境保护。 C.有无伟大、不朽的经典,可以说明一个民族是否成熟,也可以决定一个民族是不是在文化上先进。 D.在多数人已过上丰衣足食的小康生活的情况下,对简朴生活的提倡,有助于我们校正生活的目标和质量。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古诗词中的生态意境

【免费下载】高一语文公开课教案

高一语文公开课教案 课题:烛之武退秦师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烛之武退秦师》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古文单元的第1节课,《左传》的文学价值很高,作者善于突出事物的重要环节,善于用简洁的语句写出复杂纷繁的过程。《左传》对战争的描写尤为出色,它注意从政治上分析各方力量,写出战争的性质和起因,并由此在开始便预示出战事的胜负。在叙述交战过程时则详略有致,曲折生动,形象逼真。《左传》还善于用精炼的笔墨刻画出人物的细致动作和内心活动,使人物跃然纸上。《左传》中有许多外交辞令也很出色。这些对后代的文学,特别是对叙事、议论的文字影响甚大。《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也集中体现了外交辞令在战争中的作用,学习这一课要好好体会劝说的艺术。 二、学生第一课时利用手中的参考资料及课本中的注释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本节课在检查自学效果后重点强调文言实词和虚词后,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品味劝说的艺术,难度应该不会很大。 三、教学目标: 1、掌握实词:若、鄙、说、辞、知等。虚词:之、以、于等。 2、能口头翻译课文内容。 3、能理清层次结构,把握人物形象。 4.品味烛之武的劝说艺术。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 五、教学过程 1.检查第一课时学生的自学成果 指名学生口头翻译课文,教师提出翻译要求:一一对应,尽量直译;直译不能的意译。 2.理清故事情节。 板书以下问题,要求学生用原文在黑板上写出答案,并在句子中标出应该掌握的文言词语。 (1)晋侯、秦伯围郑的理由是什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晋、秦军驻扎地的什么特点?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3)谁推荐的烛之武?如何推荐的?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4)烛之武如何推辞的?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5)郑伯如何道歉的?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6)烛之武的劝说分哪几个层次? 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试讲重点篇目真题汇总

2017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试讲重点篇目真题汇总 必修二 楚辞于2018年1月1日整理 第一单元 这个单元学习写景状物散文。 这些散文名篇,凭借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和优美隽永的语言,对大地山川、风物美景做了生动细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人生的丰富感受和深刻思考。这些作品带着荷的清香、雨的气息、山的雄姿、水的光彩,像一幅幅清新优美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引领我们领略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彩多姿。阅读这一类写景抒情的散文,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力求身临其境,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体会作品所描述的美景,由此而进入一种审美境界。对文中精彩的语句,不妨做一些圈点批注,写下你的心得;对那些美妙的段落,要反复朗读,熟读成诵,逐步增强对散文的鉴赏能力。 《荷塘月色》 采莲曲删与不删的效果,指导朗读。 读第1段,分析语文韵味。分析最后几段情感。(2017年上半年) 第4段设计活动讲授叠词用法,荷塘月色中写景的文字,要求是范读,鉴赏品读文中的方法,适当板书。最后的采莲曲描写,删与不删的效果,指导朗读,适当板书。朗读课文,并讲第5自然段。(2016年下半年) 《故都的秋》 两段写景的文字。 1、任选一段朗读,注意语音语调情感。 2、把握景物描写的情感。 3、板书 4、课后思考题,示例赏析一首关于秋的诗文 1、给了一段评论文字,思考与文中记叙文字的关系。 2、指导朗读 答辩: 1、你对郁达夫的了解 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他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其文学代表作有《怀鲁迅》、《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等。1945年,郁达夫被日军杀害于苏门答腊丛林。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郁达夫为革命烈士。1983年,民政部授予其革命烈士证书。 2、你喜欢这篇文章吗?写景中的抒情。 1、正确认识文章主线对文章的统率作用: 文章的主线统率全文的各个部分。本文贯穿全文的情感主线,就是“清、静、悲凉”。这里的“清”是与“浊”相对立的,是一种清爽、清楚,而不是混混沌沌。正如文中所写,

(完整版)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模块考查共40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项中,字音和字形 .....都正确的一项是() A.氓(méng)隶脸颊(xiá)暗然流血漂橹 B.朱拓(tà)咀( jǔ)嚼(jiáo)褴缕万乘之势 C.逡(qūn)巡(xún)踌(chóu)躇(z hú)竦然翁牖绳枢 D.呜咽(yè)牲( shēng )醴( lǐ)踉跄瘐毙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本辞典虽然有一些缺页,是珍本。 ②会议将举手表决的方式,选出新的主席团领导。 ③如果仅仅因为看了一下时下比较流行的武打、言情的小说或影视后,就一味地盲目地去模仿作品的人物过激行为,这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是没有一定能力的。 A.毕竟沿用鉴赏 B.毕竟采用鉴别 C.究竟沿用鉴别 D.究竟采用鉴赏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亚洲四强赛上,中国队的表现可圈可点 ....,不但战平了日本,还历史性地终结了盘桓32年之久的“恐韩症”。 B. 尽管乙肝病毒感染可以有效防治,但仍有一些人对乙肝谈虎色变 ....,使得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困难。 C. 成都叫停“奥数”等用来规范办学的举措,曾引起过广泛的争议,如今终于尘埃落定 ....得到了有效实施。 D. “两会”上,大家认为无关现实痛痒的议案应该少提,把难能可贵 ....的时间让位给老百姓最关注的议题。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B.国务院办公厅最近下发通知,将在所有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施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 C.今年,全国各地煤矿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这主要是因为缺乏安全意识和监督管理不力造成的。 D.当一些西方媒体歪曲报道西藏发生的游行示威、将中国妖魔化时,澳大利亚的大多数媒体和报纸、电视台都公布了事实真相,破坏了西方媒体妄图达到它们险恶目的的图谋。5、下列各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小说三要素是: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的故事情节、典型的环境描写。小说的情节主要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时前面还有序幕,最后还有尾声。 B.《汉书》又称《前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班固撰,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高一语文教案-《谏太宗十思疏》公开课教案(新课标) 精品

《谏太宗十思疏》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本文多用比喻说理的手法,体会对偶句、排比句的风格特征。 能力特征:掌握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高超的劝谏艺术,不断提高学生的说话技巧。 德育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虚怀若谷,虚心纳他人意见。 教学要点: 1、学习本文作者真诚而委婉的劝谏艺术。 2、品味本文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 1、问答法。 2、探究拓展法。 教学过程: 一、巩固背诵。(学生先根据内容层次试背,再齐背。) 二、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填空:(略) 三、导语设计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多少忠臣义士,忠心耿耿,尽忠进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惨的故事,千古流传。但是,唐代著名谏官魏征进谏唐太宗,却大多被采纳,不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还经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扬。魏征写了《谏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赞赏,亲手写诏书嘉许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 四、研习魏征高超的劝谏艺术。出示投影: (一)作者为什么称自己为“下愚”,称唐太宗为“明哲”? (二)能否将“臣闻”改为“臣以为”? (三)能否删去文中“承天景命”一句? (四)能否将“诚能见可欲”改为“是故见可欲”?

小结: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真诚谦虚、委婉而又通达。 五、品味语言特色: 1、委婉谦虚。 2、多用比喻,生动形象。 3、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文中的对偶句、排比句,谈谈其表达效果。 对偶句: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排比句: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小结:骈散结合,华美流畅。 2、画线句的出处,说说引用的作用。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出自《诗经大雅》“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载舟覆舟(出自《荀子王制篇》“君则舟也,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诚能见可欲(出自《老子》上篇:“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引用了《易经》“卑以自牧”的意思。) 垂拱而治(出自《尚书成武》“垂拱而天下治。”) 小结:“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金”“字字有出处”“事事有依据” (强调积累下列成语:局安思危、戒奢以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垂拱而治、纵情傲物、载舟覆舟、长治久安、竭诚待下) 六、延伸拓展。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面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批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先秦的《诗经》起源,就拉开了中华诗歌的悠久历史和传统;中国是一个浪漫的民族,中国有很多流传久远、深入人心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而且大多以爱情为主题,表现的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种最朴素的愿望。如果生不能做夫妻,死后也要同墓穴。这样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东汉末年,一个叫焦仲卿的庐江小吏,一个叫刘兰芝的贤惠女子,夫妻相爱却不能相守,演绎了一出“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板书标题】 (二)整体感知

1.根据学生预习,出示课件介绍汉乐府诗歌特点及《孔雀东南飞》。 明确:“乐府”原是官署的名称,是西汉初年出现的掌管音乐的机构,后来演变成诗体的名称。魏晋南北朝时期,已完全由机构的名称变成诗体的名称。 汉乐府民歌:内容上“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注重写实;表现形式上是杂言和五言,取代了 《诗经》的四言体和《楚辞》的骚体; 言朴素生动,诗末揭示写作目的。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与《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停顿、节奏,疏通文中重点字词,掌握字形字音。 明确:(1)箜篌公姥伶俜葳蕤 (2)通假字:取,通“娶”。帘,通“奁”。 (3)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公姥,公公和婆婆,这里专指婆婆。 (4)古今异义词 守节情不移(古:遵守府里的规则,今:妇女不改变情操) 3.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故事情节发展,复述选段的故事。 明确:兰芝被遣——夫妻誓别。选取部分复述。 焦母刁难兰芝,兰芝表明态度,毅然请归。焦仲卿向母亲求情无效,夫妻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三)深入研读 1.以刘兰芝自请遣归的陈辞作为开篇,开门见山地揭示出她同焦母之间的矛盾。兰芝自述她十三岁至十七岁待字闺中生活的经历,意在表明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明确:运用铺陈排比,自述生活经历。 从纵的方面看,按时间顺序,刻画出了兰芝的人物形象,表现出兰芝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及文化修养,以及聪慧多艺、勤劳能干、果断坚决——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证明“女行无偏斜”,焦母对她的指责毫无道理。【板书:刘兰芝聪慧多艺、勤劳能干、果断坚决】 从横向罗列数字看,应作为互文看,交叉表述。 2.体味焦仲卿与母亲及兰芝的对话,理解其作用。 明确:(1)通过焦仲卿之口证实兰芝是无辜被遣,表现了兰芝和焦仲卿夫妻恩爱。 (2)初次展示了焦仲卿的懦弱性格。他虽然很爱兰芝,对爱情忠贞不二,但在母亲的逼迫下,不敢反抗,只好休了兰芝,对未来还有一丝幻想。【板书:焦仲卿懦弱】 (3)塑造了一个专横蛮狠、顽固而有心计的封建家长形象。焦母面对儿子的请求,不为所动,反而勃然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显得专横而顽固。【板书:焦母专横蛮狠、顽固而有心计】 (四)拓展延伸 分角色扮演,深入理解人物内心,感受人物形象。 (五)小结作业 封建时代,女子被休回家,今后的生活是不难想象的,伴随的将是屈辱、孤独和凄凉,那么兰芝回家后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她和焦仲卿的结局又是如何?请同学们回去自读文中余下部分,想一想造成刘兰芝与焦仲卿爱情悲剧的原因是什么?诗中又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下节课一起讨论。

高中语文考试答题技巧

语文考试130以上技巧。 语文答题有技巧的。当初高考语文一百三多,每次模考一百二以上,从未失手。现在给高中的学子传授答题经验~这些是只会念答案老师不会讲的,想听的进。保证语文成绩有提高。 古诗看到题之后一定先分类,分成唐诗、宋诗、豪放词、婉约词。不同的类型回答时内容是不一样的。因为唐诗是以情入诗,宋诗是以理入诗。比方我们正常生活中表达思乡,成天把思乡挂在嘴边是低级的表达情感的表现。写景才是王道,比方写明月,进而写到家乡的月~比方写捧起家乡的黄土狂吻。这比单纯的语言表达强多了。请同学们记住,唐诗都是以景写情,触景生情的。反应到答题上,你要记得这样几句话。写上了老师绝对给分:以景写情,触景生情,诗人通过对某某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某某感情,情景相生,使无形的人的愁思有形化,使有形的景色沾染了诗人的主观感受下面举例子,最后总结唐诗得分三步走“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廖乱边愁说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这是唐诗啊!更进一步是边塞诗,我们通过后两句来体现怎么答题. 一般出题格式是这样的:某句写的好不好,好在哪里,去掉行不行之类的。这是历年出题的唯一套路,其他出题方法和这个是等价的,因为他让你回答的内容是一定的。这里举例,上诗中后两句表达好在哪里?,通过对本题的解答说明答题的三步走战略答古诗题,在卷面上写出来的东西第一步是翻译。第二部是叙述好在哪,第三步是总述第三步综述:这样描写情景相生,需的情实的景虚实相生。更富有感染力。答题完毕第一部翻译:诗人前一句通过廖乱和边愁两个字描写主观感受,后一句秋月长城是对边塞景物的捕捉与描写第二部好在哪:诗人通过对秋月长城萧索空阔景

物的描写使无形的作者的边愁有形化,跃然纸上更富有感染力。诗有形的边塞景物沾染了作者浓烈的愁思。总结起来,答题点得分点给分点有三个,这三部打全了,老师不敢扣分。第一个得分点就是找到诗人写景的句子或词,进行简单的翻译,说明写的是什么景,表达的是什么情。例子中抓住的是秋月长城,是边塞的景,情是廖乱的情是边愁。紧扣边塞的景,边愁第一部的分就得到有形的景(答题时具体写出是什么景,如秋月长城)与无形的愁相结合,使作者无形的愁思有形化更形象更感人,使有形的景物沾染了诗人的主观愁思语文的作用就是让我们学会一个字扯如果多加一个字那就是蛋第三步更重要、告诉批卷的:总结起来,诗人的表达技巧是情景相生虚实相生,写作方式是触景生情我们现在进行唐诗的扫尾工作。再叙述叙述出题人的出题方式,和在三步走基础上的不同答题技巧关于第一个题眼,就是找到写景的最传神的那个字呗。比方用烂了的例子春风又绿江南岸“然后翻译这句所在的句子,然后走我的第二部和第三步”这是从写景上出题。下一个主观感受,是从抒情上出题,先说明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感情。再接第二部第三步有时候更简单,三步走里只问你一步。比方两个诗歌的对比杜牧的包羞忍耻是男儿和王安石的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的主题思乡对比那就只答第一部和第三步呗,先说说全诗写了什么,再说写的东西表达了什么这正是三步走战略的第一部与第三步表达技巧:对比,联想,拟人,回文,顶真比喻想象夸张,衬托我心飘摇悬似旆君意的的高如鸿。好在哪?第一部:诗人描写了飘摇的旆和意志高昂的鸿雁,写描(翻译)写了作者内心的飘摇与友人赴官的意满第三步表达了诗人不得志的惆怅与对友人赴官的真挚祝贺与向往。 上边两个大家都会了吧。第二部:诗人通过将心情与飘摇的旆和高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第2课《雷雨》(节选)公开课教案

《雷雨》公开课教案 张仁杰 ◆案例构想 《雷雨》学习的重点是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把握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品味人物的语言。如何实现长文短教,让现代中学生喜爱戏剧,学会鉴赏戏剧呢?教学实践中,我作了这样几方面的构想:一是确立了知识、能力、情意三重目标;二是将课型确定为品读·鉴赏课;三是构设了“情境导入—审美感知—品读评析—延伸探究”的教学流程。鉴赏不搞“满汉全席”,选取一个视角,通过品味人物语言,探测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教给学生揣摩人物语言,鉴赏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 ◆创新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阅读剧本,了解剧情,把握其中的矛盾冲突,了解人物的性格。 2.初步了解戏剧人物的鉴赏方法。 能力目标 1.学会鉴赏戏剧,提高学生鉴赏戏剧文学作品的能力。 2.通过品味人物语言,探测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情意目标 感受作者借助浓重的戏剧氛围及富有诗意的语言所传达的悲剧意识(性格的悲剧、命运的悲剧、生存的悲剧) 【教学设想】 1.通过反复阅读和分角色朗读,品味戏剧作品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2.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雷雨》,与课堂点拨,品读一词、一句,比较鉴赏相结合,激发学生欣赏戏剧文学的兴趣。 3.拟采用屏幕投影的方式,扩大课堂容量。 4.课型:品读·鉴赏课

5.教时:一教时 【重难点简析】 1.文学作品的魅力来自语言。戏剧语言在展开冲突,显示人物性格等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言为心声,品读语言应是开启人物心灵的一把钥匙。因此我确立本课教学重点为:引领学生在把握矛盾冲突的基础上,通过对周朴园语言的品读,探究周朴园的性格、心理。 2. 作者说:“《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雷雨》“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鉴赏时为了避免用“社会问题剧”的主题模式“削足适履”地硬套剧作,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我将教学难点确定为:引领学生感受作品的悲剧意识,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1933年,一位年仅23岁的清华学子带着梦幻,带着爱恨无奈,带着对旧中国家庭和社会的无比愤懑,奋笔完成了一部他曾痛苦酝酿了五年之久的剧本。一年后,时任《文学季刊》编委的巴金在编辑部的故纸堆里发现了它,并感动得为它掉下了激动的眼泪。它的发表立刻引起了中国剧坛的强烈震动。从1935年在日本东京第一次演出以来,我国许多重要剧团都竞相排演,并相继拍成电影、电视连续剧,这部经久不衰的剧本就是我国现代著名戏剧作家曹禺的处女作《雷雨》。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走近它了。 【板书】雷雨 【投影】名家评说《雷雨》 《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巴金 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李健吾 说到《雷雨》,我应当告白,亏了他,我才相信中国确乎有了近代剧。——黎烈文 ……真正吸引他的,不仅是情节本身的曲折性,而是在这曲折背后所隐藏着的“人”的生命形态,或者说,他是自觉地把自己的生命体验与认识注入多少有些现成的“情节”中的。——钱理群

2020年上半年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第二批)

2020年上半年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第二 批) 2018年上半年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第二批) 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虽说英雄迟暮,但雄心不已。有这样一位词人,他怀着一腔报国之情,却只能面对破碎的河山,追慕 着古代英雄,希望能为国出力,可终究事与愿违,忧郁离去。大家 想知道这位词人是谁吗?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南宋辛弃疾的《永遇 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简介背景及作者。 2.学生自读,注意字音; 3.请学生说一说读之后的感受,思考,怎样读才能体现词的风格,再指名读; 4.诵读指导:音调放缓,韵脚读重音,过后稍一停顿; 5.配乐,学生诵读; 6.学生诵读展示,由同学进行评价。

(三)再读词作,品读欣赏。 1.介绍本次写作背景: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辛弃疾已经 六十六岁。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在家闲居多年的辛 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 就词题提问:北固亭的“北固”有“北顾”之意,辛弃疾登上北固亭,向北远望,会望见什么?又兴起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望见已经沦陷的大好河山,“千古江山”,兴起收复中原的豪情壮志。 2.但是,辛弃疾登上北固亭,首先想到的,是几位古人,请找出词中的历史人物? 上阕:孙权、寄奴(刘裕)。 下阕:刘义隆、佛狸祠(拓跋焘)、廉颇。 辛弃疾词中常常会引用历史人物或者历史故事,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3.京口曾是三国时期吴国的首都,孙权曾在这里抵御曹操大军的南侵,成就一番霸业,连曹操因为忍不住赞叹:“生子当如孙仲谋!”但是,这样的英雄,在今日,终究难以寻觅了。 词人用孙权的典故入词,是想表达什么? 明确:孙权也是少年英豪,曾经守住国土,抵御敌人入侵,但是,宋朝却没有像孙仲谋这样的君主,半壁江山终究落入金人手中。 正是因为如此,曾经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朝终究江山残破,偏安一隅。 4.辛弃疾终于等到了朝廷立志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他也被重新启用,有机会报效国家,建功立业。但是,这时,他却想起了历 史上另一个北伐的人——刘义隆。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反

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高中语文)

1.讲课《师说》:1)根据文章写作背景解题2)朗读一、二自然段3)流畅地讲明文章主旨4)写作意图。另: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什么要先传道。 2.宇宙的奥秘,朗读第三段,讲解电视片解说词的特点。 3.《烛之武退秦师》那一单元的单元说明。 4.专题讲解,走进文学大师,阅读经典,还要介绍三部文学作品。 5.分析《寡人之于国也》条理谨严的结构特点 6.《登高》朗读,第三联的八层含义;悲从何来。 7.课文内容是窦娥冤,朗读,分析人物形象 8.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朗读关于鲤鱼的两个自然段,分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 点 9.动物游戏之谜,朗读一二段,说明语言严谨简练 10.必修三第一单元说明;中外小说单元说明。指导学生重视单元说明;讲解重点。 11.《春江花月夜》1)有感情诵读《春江花月夜》全诗;2)体味其中的思想感 情3)合理的板书 12.林黛玉进贾府林贾初见性格13.《荷塘月色》品味叠词 14.老人与海15.声声慢,思想感情 16.拿来主义的论证方法17.蜀道难,难在哪? 18.琵琶行,“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分析 19.过秦论的语言特色;最后一段对比;词类活用。 20.氓,起兴手法。 21.劝学,设计活动指导背诵最后一段;论证思路。 22.廉颇蔺相如传,字词分析23.再别康桥指导诵读 24.雨巷指导诵读25.离骚 26.祝福27.鸿门宴,刘邦项羽的形象28.逍遥游,庄子的思想对学生?29.烛之武退秦师之的用法30.荆轲刺秦王3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运用的典故 32.寡人之于国也,5-7段,分析结构特点 33.孔雀东南飞刘兰芝为什么被休还要“严妆”? 34.李商隐诗两首,指导学生写“我眼中的李商隐”(1)列举李商隐的作品(2)有感情朗读锦瑟(3)指导学生行文思路(4)合理板书 35.名作解读个性化,组织教学活动。36.论度量,指导写作 37.纪念刘和珍君,范读和指导诵读,“真的猛士”两段 38.逍遥游的对比关系,答辩:你对逍遥游怎么理解? 39.怎样看待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40.囚绿记 41.游褒禅山记 42.动物游戏之谜,说明文的语言43.沁园春长沙的朗读重音和停顿 44.宇宙的边疆,议论与抒情45.滕王阁序,诵读,藻饰。46.春江花月夜的诵读指导47.梦游天姥吟留别诵读指导。48.鸿门宴,项王刘邦形象分析49.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50.闻一多的也许-葬歌的朗诵指导。51.梳理探究:修辞无处不在52.梳理探究: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高中语文:高一必修《林黛玉进贾府》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高中语文 / 高一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高一必修《林黛玉进贾府》公开课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高中高一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理念: 小说阅读欣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体体验应该是浪漫独特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因此文学教育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设想: 《红楼梦》在我国古典小说中享有极高的名声,它以丰富的社会内容、深刻的思想意义及高超的艺术成就而被推为我国古典小说创作的顶峰。课文节选的《林黛玉进贾府》描写人物出场,历来受到高度赞誉,同时,人物性格的刻画更是小说精彩的乐章。本课研讨人物性格的刻画。 教学目标: 了解贾宝玉、王熙凤的性格特征,体会小说中用描写人物出场、传神的语言等来刻画性

格塑造人物形象的成功之处。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放《红楼梦》主题曲《枉凝眉》,导入新课。 二、学生分小组研讨:作者是如何利用人物出场、传神的语言来刻画王熙凤、贾宝玉的性格的? 三、师生研讨王熙凤的出场、语言,学生发言,教师点拨,学生归纳: . 王熙凤:1、写出场:不见其人,先闻其声 (放诞无礼、性格泼辣、地位特殊) 2、语言:a、夸黛玉:(巧言令色、八面玲珑、圆滑乖巧) b、回王夫人:(机变逢迎、果断能干) 四、欣赏电视剧《红楼梦》片段:王熙凤见黛玉,学生评点。 五、师生研讨贾宝玉的出场、语言,学生发言,教师点拨,学生归纳: 贾宝玉:1、出场前:侧面介绍 a王夫人:“孽根祸胎”“混世魔王” “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

中学语文课标考试题及答案

中学语文课标考试题及答案 中学语文课标考试题及答案 语文新课标把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定为教学的目的之一。所以,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进行美学知识的渗透,是中学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小编给你分享中学语文课标考试题及答案,欢迎阅读。中学语文课标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2、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3、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4、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5、阅读教学是(学 生 )、( 教师 )、(文本 )之间对话的过程。6、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的能力。7、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8、写作教学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9、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10、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

施的能力。11、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12、语文课程评价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应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13、写作要求:作文一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它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14、课标要求应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能力。15、课程总目标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第四阶段要求课外阅读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中学语文课标考试题及答案二、判断1、语文能力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2、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3、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背诵,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游览。(×) 4、 7---9年级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5、综合性学习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活动中的自主态度和参与程度。(×)中学语文课标考试题及答案三、选择1、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

高一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高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单元]第二单元 [年级]高一年级上册 [单元课时数]6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本单元鉴赏中国现当代散文和外国散文,知识要点是在整体把握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学习文章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德育目标: 体味作者对大自然、对自由生活、对独立人格的向往和迷恋之情唤起学生对积极而坚实、乐观而执着的人生追求。 教学方法和措施: 1、朗读教学法。声情并茂的朗读,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讨论法、点拨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师生互动,沟通认识和看法,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3、比较鉴赏法。将几篇散文的表现手法进行比较,从而深入理解和把握本文的美点。 所需材料及资源 1、多媒体课件 2、课文赏析 3、朗读示范磁带 4、美文荐读《航船中的文明》(朱自清)、《故乡的月色》(庄园)、《江南古镇》(杨国民)、《冬天的山》(代青)、《轮椅间的心灵对话》(张海迪)、《彻悟生死之后才可能拥有的宁静》(蒋子丹)、《故乡的胡同》(史铁生)、《爱从未离开你》(史丹利.D.慕尔森)、《落叶》(日本)(岛崎藤村) [教学过程] 《荷塘月色》第1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美点寻踪,赏析课文的美,背诵课文4、5、6段。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我们曾经品读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父亲那臃肿而蹒跚的背影所承载的悲凉、惆怅与沉重似乎还积淀在我们的心头。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朱自清先生心灵的荷塘,叩响心扉,解读那淡雅朦胧的心月,心荷。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多媒体显示“荷塘月色”优美画面,学生感受画面的美。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入境,欣赏美景,体味感情。 3、放录音,学生复听一次,纠正朗读中的错误。(投影显示,给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三、美点寻踪,体味课文的美。 1、欣赏文章的“画面美”。无论是荷塘的月色,还是月下荷塘,景物美妙怡人,画面立体感强,并且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浓淡相宜,疏密有致。不仅色彩均匀悦目,而且透出一股神韵,有着浓浓的诗意。 2、品味文章“语言美”。

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面试题目2015

考生试讲题目 目录 帮助学生审题 (2) 赤壁赋 (3) 赤壁赋景物描写 (4) 荷花淀对话 (5) 荷塘月色对比 (6) 荷塘月色语文味 (7) 兰亭集序 (8) 兰亭集序练习 (9) 老人与海成败标准 (10) 老人与海内心独白 (11) 林黛玉进贾府 (12)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13) 伶官传序 (14) 拿来主义说理 (15) 琵琶行声情 (16) 琵琶行意蕴 (17) 游褒禅山记所得 (18) 虞美人几多愁 (19) 雨巷导入 (20)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习题 (21) 烛之武退秦师语言智慧 (22)

考生试讲题目: 帮助学生审题 1:试讲题目:设计活动帮助学生完成审题。 2.试讲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基本要求: (1)设计活动帮助学生准确审题。 (2)板书审题要点并阐释分析。 (3)试讲10分钟左右。 4.主要考核目标: (1)言语表达和思维品质。 (2)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

广西崇左市宁明县宁明中学高一语文《归园田居》公开课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全文“归”为线索,通过诗中的意象来分析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2.理解作者不满现实,反抗黑暗,不与当时黑暗的上流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他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领悟诗人憎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自由的思想倾向。 [教学难点] 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 诵读式、讨论式、启发式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初中时我们学过《桃花源记》,谁能说说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景美,景色怡人;人美,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生活美,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人人劳动,丰衣足食,幸福安宁。) 思考:陶渊明为什么要创造这个理想王国? 明确:陶渊明想以这个幸福的世外桃源来寄托自己祈求安定的理想。陶渊明生活的东晋,社会黑暗,政局动荡,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渴望有安定的生活环境,桃花源正是这样的理想居所。 都说文学作品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作者的情感体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归园田居》,品味作者情感。 二、解题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看题目《归园田居》 我们应该怎么翻译“归园田居”最终要的是要把握哪个字? 生:回到田园去生活。“归”字 师:到底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出于什么想法和目的想回到田园去生活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作者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对于陶渊明你们都有什么了解? 生答:号“五柳先生”、热爱大自然、不为五斗米折腰…… 师:有哪位同学知道“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吗? 生:…… 师:“不为五斗米折腰”主要讲陶渊明在任县令时,有一天郡里派了一位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劝陶渊明穿戴整齐的官服去迎见督邮。陶渊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邮为名敲诈勒索的官员,气愤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补充背景:东晋末年盛行老庄,社会处于一个空谈,不务实的状态。并且官场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师:正是无法面对这样的社会环境,陶渊明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