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格律诗写作技巧

格律诗写作技巧

格律诗写作技巧
格律诗写作技巧

格律诗写作技巧

诗的格律是根据民族语言的特点,由诗人、诗理论家长期实践、探索、总结出来的一种高度艺术化、音乐化的民族形式。由这种格律构成的格律诗,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它的音韵回环流转之美,声调交替抑扬之美,句式骈散变幻之美,词语精炼含蓄之美,构成了世界上最灿烂、最富内涵的诗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瑰宝。我国古今多少伟大诗人都能娴熟地运用这种格律,施展他们的文学才华,写下了无数光辉灿烂、千古不朽的诗篇!

格律诗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都有许多讲究,它规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讲平仄,严格押韵。格律诗分绝句、律诗、排律三种,现以绝句为例,简述其写作技巧。

绝句共四句,第一句称作上句,第二句称作下句,第三句称作上句,第四句称作下句。第二句与第三句称作邻句。

七绝有四种格式,以第一句第二字和末一字的平仄来定。第一句第二字是平声,就叫平起,是仄声就叫仄起。如第一句末一字是平声,就叫平收,是仄声就叫仄收。以上第一个叫平起平收式,下一个则叫仄起仄收式。依此类推。七绝有四个式子:平起平收式、平起仄收式、仄起仄收式、仄起平收式。五绝也有四个式子,与其相同。

格律诗中每两个字音为一个节奏,五言句有三个节奏,七言句有四个节奏,最后一个字音也是一个节奏。一个节奏内两字的平仄最好相同,一句中相邻的两个节奏的平仄应是交替的。汉字的平仄规定为:汉语拼音四声的一声、二声为平声,三声、四声和古入声字为仄声。这里以○代表平声,以●代表仄声,以◎代表按格

式应为平声而此处平仄不拘,以⊙代表按格式应为仄声而此处平仄不拘,符号右边加*代表此字为韵脚,以☆代表空格(即这里有个字)。

一般讲,律句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提法。即每句的第一、三、五字的平仄是不讲究的,(但也有例外)。第二、四、六字的平仄是要严格掌握的。因为第二、四、六字是节奏的重点,除不得不使用拗救法外,其平仄是格律规定的,不能任意更改。

第一步:根据上下句相对应的字平仄要对立,邻句相对应的字平仄要粘连(平仄相同)的规定,现确定每句的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以七言为例:

第一句:☆○ ☆● ☆○ ☆第二句:☆● ☆○ ☆● ☆

第三句:☆● ☆○ ☆● ☆第四句:☆○ ☆● ☆○ ☆

如果第一句的第二字是仄声,那即为下式:

第一句:☆● ☆○ ☆● ☆第二句:☆○ ☆● ☆○ ☆

第三句:☆○ ☆● ☆○ ☆第四句:☆● ☆○ ☆● ☆

这样就确定了每一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去掉每一句前面的两个字,就是五绝。

第二步:七言第四字、五言第二字防孤平。即七言第四字、五言第二字是平声时,它前面的一个字也必须是平声。也就是说它的前后两个字如果都是仄声,成为● ○ ●就是犯孤平了。“孤平”是古人写格律诗的大忌。七言第二字不忌讳孤平。根据这一规定,在第一步式子的基础上,把第四字是平声的字前面各加一个平声字,即成下式:

第一句:☆○ ☆● ☆○ ☆第二句:☆● ○ ○ ☆● ☆

第三句:☆● ○ ○ ☆● ☆第四句:☆○ ☆● ☆○ ☆

如果第一句的第二字是仄声,即为下式:

第一句:☆● ○ ○ ☆● ☆第二句:☆○ ☆● ☆○ ☆

第三句:☆○ ☆● ☆○ ☆第四句:☆● ○ ○ ☆● ☆

这样就完成了第二步。去掉每一句前面的两个字,就是五绝。

第三步:解决每句末一字的平仄和押韵问题。按规定,第二句和第四句末一字,一定用平声且要押韵;第三句末一字一定要用仄声;第一句末一字可平可仄,如用平声,一般要押韵。七言第一句末一字,以平声为常格,以仄声为变格;五言第一句末一字,以仄声为常格,以平声为变格。在第二步式子的基础上,每句末加一字,即成下式:

第一句:☆○ ☆● ☆○ ◎* 第二句:☆● ○ ○ ☆● ○*

第三句:☆● ○ ○ ☆● ●第四句:☆○ ☆● ☆○ ○*

如果第一句的第二字是仄声,那即为下式:

第一句:☆● ○ ○ ☆● ⊙第二句:☆○ ☆● ☆○ ○*

第三句:☆○ ☆● ☆○ ●第四句:☆● ○ ○ ☆● ○*

这样就完成了第三步。去掉每一句前面的两个字,就是五绝。

第四步:每句末三字,防止三连同。每句最后三字,不准平平平(三平调),也不宜仄仄仄(三联仄,古人诗中偶尔有之)。按此规定,在第三步式子的基础上,各句增加第五字,即成下式:

第一句:☆○ ☆● ● ○ ◎* 第二句:☆● ○ ○ ● ● ○*

第三句:☆● ◎○ ○ ● ●第四句:☆○ ☆● ● ○ ○*

此式中第二句第五字以用仄声为宜,但要求不严,古人也有用平声的。此式中第三句第五字是平声时,第三字就成为可平可仄的了,这样第四字也不会犯孤平,因它后面的一个字已经是平声了。如果第一句的第二字是仄声,那即为下式:

第一句:☆● ◎○ ○ ● ⊙第二句:☆○ ☆● ● ○ ○*

第三句:☆○ ☆● ○ ○ ●第四句:☆● ○ ○ ● ● ○*

此式中第四句第五字,以用仄为宜,但要求不严,古人也有用平声的。此式中第一句第五字用平声了,那第三字就成为可平可仄的了。

这样就完成了第四步。去掉每一句前面的两个字,就是五绝。

至此,以上各式中其余空格都是可平可仄的了(当然,一个节奏内的平仄,最好一样)。

OK!全诗完成!

在此,还有一点需要说明,在各句末三字成为● ● ○时,其第五字以用仄声为宜,若用平声,也不会出现“三平调”,所以此处古人也有用平声的。例如: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其一)第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容”的“花”字,《望庐山瀑布》第一句“日照香炉生紫烟”的“生”字,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第四句“前度刘郎今又来”的“今”字,都应该用仄声字,却用了平声字。可见,七言第五字,五言第三字,在用平用仄都不会出现“三联同”的情况下,对格律规定用仄声字,要求是不严格的,是可以通融的。在唐诗中,此处用仄声的较多,用平声的较少。

以上说的是绝句,但也完全适用于律诗。绝句是四句,律诗是八句,所以,只要将上面四个步骤重复一遍,就成了律诗。不过,有一点必须明确指出,律诗第五句末一字一定要用仄声,不像绝句第一句末一字是可平可仄的。

简述拗救法:

教师诗词创作培训材料

教师诗词创作培训材料 我们要学习的诗词创作,指的是近体诗的创作。在这之前,首先 要简单了解下一些概念。你们都是年轻人。上小学甚至上幼儿园的时 候就开始背诵古人的诗词了。对古典诗词有一定的认识。古典诗词从 体裁上来分,以唐朝为分水岭:唐朝以前的诗歌称为古体诗,比如诗经、楚辞、乐府、歌行体等。唐朝以后出现了格律诗,这种格律诗, 也叫近体诗(注意:近体诗与近代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近代诗指的 是1919年五四以后的新诗体,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散文诗)。比如: 五绝、七绝、五律、七律等。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和近体诗有什么 不同呢?古体诗用韵比较宽泛,句子不太讲究平仄,句式也参差不齐。而近体诗呢?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有严格 的押韵,讲究平仄调和,讲究对仗,而且句数、字数和韵都是有严格 规定的。那么大家要问了,这样说来,写古体诗岂不是要比写近体诗 容易吗?我的回答是:否。为什么呢?因为古体诗的用语高古,没有 深厚的古文学修养,写不出那种高古的气象,就成了顺口溜。大家都 读过《诗经》、《离骚》、《古诗十九首》、李白的《蜀道难》、 《将进酒》;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白居易的《琵琶行》、《长恨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等,这些都属 于古体诗,这些诗,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语言既高古而华丽,今天的 我们想写出这样风格的古体诗,难度相对大些。那么近体诗就好些吗?也不尽然,但近体诗篇幅短小,筀初学时容易上手。就像我们打拳一样,开始学的都是基本的套路,等到把这些套路用熟了,自然就能进 行变化。 近体诗的绝句包括五绝和七绝。 现在我们先来学习五绝的格律。先举个简单的例子:

诗歌写作技巧

注:本资料搜集整理于网络,请不要用于商业用途 诗歌写作技巧 一、捕捉和创造诗的形象 (一)诗用形象思维写作 别林斯基早就指出:“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然而他们说的都是同一件事。”(《一八四七年俄国文学一瞥》)这就告诉我们,写诗要用形象思维。所谓用形象思维,首先指的是深入生活时,要对生活进行形象的感受,形象地体验生活、观察生活、分析生活。 进行形象思维,要在形象感受的基础上,善于进行形象的捕捉。艾青指出:“形象思维的活动,在于使一切难以捕捉的东西,一切飘忽的东西固定起来,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象印子打在纸上样地清楚。”因此他说:“写诗的人常常为表达一个观念而寻找形象。” 能捕捉到新颖的形象,也就有了写诗的素材。那么怎样才能捕捉到形象呢?这就要靠灵感。马雅可夫斯基举过一个捕捉形象的例子:大约在1913年,他从萨拉托夫回到莫斯科。为了对一个在火车上同路的女人表示他对她完全没有邪念,诗人就说道:“我不是男人,而是穿着裤子的云”。说了这句话之后,他立即考虑到这话可以入诗——但他又担心这句话口头上传出去白白地滥用掉了。那怎么办呢?他十分焦急,差不多有半小时,诗人用许多问题问那少女,直到他相信自己的话已从少女的另一只耳朵飞了出动之后,他才放心。两年之后,他用了“穿裤子的云”作为一首长诗的标题。 (二)诗是“想象的表现” 亚里士多德说:“诗需要一种特殊的赋予,或其人有疯狂的成分,或者使他容易想象所要求的神态。”雪莱:“一般来说,诗歌可以解作‘想象的表现’。”布莱士列特:“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别林斯基:“在诗中想象是主要活动力量。创作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艾青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诗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运用想象。” 诗人的想象和科学家的想象不同。培根指出:“诗是一门学问,在文学的韵律方面大部分有限制,但在其他方面极端自由,并且和想象有关系。想象因为不受物质规律的束缚,可以随意把自然分开的东西联合,把联合的东西分开。这就造成了不合法的配偶和离异。”雪莱也说过:“诗使它触及的一切变形。”安徒生在他的童话《创造》中写道:一个爱写诗的青年人,因为写不出好诗来而苦恼,于是去找巫婆。巫婆给他戴上眼镜,安上听筒,他就听到了马铃薯在唱自己家庭的历史,野李树在讲故事,而人群中,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在不停地旋转。这里说的其实是,要做一个诗人光凭常人的听觉还不够,还得有诗人变形的眼镜和听筒。所以,我们写诗,既要对生活特征观察得很精确,而同时又不缺乏把这些特征加以变化的勇气。由于变形,诗的形象往往具有象征的意义。例如臧克家的《老马》: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它有泪只往心里咽,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把头沉重的垂下!它抬起头来望望前面。 这里写的并不仅仅是一匹可怜的老马,而主要是写三十年代北方农民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的精神素质。“老马”是个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三)诗歌形象的创造 马雅可夫斯基在《怎样写诗》中对青年作者说:“应该使诗达到最大限度的传神。传神的巨大手段之一是形象。”艾略特认为,创造形象就是“寻找思想的客观对应物。”具体方法很多,例如:虚与实转化;人与物转化;物与物转化;内与外转化;大与小转化;远与近转化;少与多转化;部分与整体转化;历史与现实转化;现实与未来转化等。

快速掌握古诗词写作要点

古诗词写作要点 (本文整理前半部分针对初学者,看了前两页基本就可以掌握诗词基本规则,后边为更复杂的技巧。) 第一课:对仗 诗的前提是联语,就是俗称的对子,所以我们先从对子开始说 1。平仄的分别:一声二声为平。三声四声为仄。 2。对仗 A, 词法对仗:名词对名词,颜色对颜色,方位对方位,数量词对数量词~~等等 B, 句法结构对仗:词组结构相同,句子成分和其搭配方式相同,句子节奏相同。 C,平仄对仗:平对仄,仄对平,严格此要求的是工对,最后一个字平仄对仗的是宽对 例:上联: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 下联: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 第二课:诗体 四言诗(诗经体) 骚体诗(楚辞体) 乐府诗(杂言,五言,七言) 五言古诗(五言古绝,五言古风) 七言古诗(柏梁体,七言古绝,七言古风) 近体诗(律诗和绝句) 曲子词(小令,中调,长调) 散曲(小令,散曲) 现代白话自由体诗 律诗,绝句,散曲,词为近体诗,以外的全为古体诗!切忌切忌,近体诗有严格的格式,古体诗没有,为自由体。具体格式后边细说。 第三课:押韵

韵表里有严格分类。需要的可网上搜索“平水韵”打印备用。 其实韵,就是拼音里的韵母,但是现在的汉语发音已经和古时候有很多不同,所以业余做诗的大可不必记这么多,可以自己按现在的语言习惯押韵 律诗和绝句,只能压平声韵。3,5,7句最后一字必须是仄声,第一句随便。律诗第三句要和第四句对仗,第五和第六也要对仗!!后边细说。 1,押运的基本样式: A,偶压法:逢双句押韵 B,连压法:句句押韵,一韵到底 C,换压法:多见古体诗和现代诗 2,押韵的忌讳: A,避免为了押韵句子意思勉强 B,避免出韵,就是韵部压错。 C,避免重韵。一字不可在韵字上出现两次 D,避免撞韵,就是在不该押韵的地方押韵 E,避免挤韵,指一句中韵母韵脚字太多,最忌韵前字和韵字同韵 F,避免轻声字押韵 G,避免同意字押韵 第四课:近体诗格律 一,近体诗的形式特征 1,句数和字数固定,(8句和4句,7言和5言) 2,只压平声韵 3,讲究平仄的相间(平仄有规律的出现),相对(就是对子的要求),相粘,(这个后边解释)4,律诗要求颔联和颈联~~“对仗”~~两句为一联 例:1234567 ,1234567(首联) 1234567 ,1234567(颔联) 1234567 ,1234567(颈联)

格律诗写作常识

格律诗写作常识 冉茂勋 前言 这次传统诗词培训班,学会在给县人民政府的报告中,明确说是为我县申报书法之乡夯实基础。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也把传统诗词列为教学内容之一,有专门的《诗词写作》教材。诗、书、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珍宝,而诗又列三者之首。一个书法爱好者,如果不懂得传统诗词创作,最终只不过是一个汉字的抄写手而已,而且,抄写在应酬中也可能出现笑话,不可能成为功底深厚的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历来为人们称道的诗序名篇,他不仅诗作得好,文章也享誉当时,传之后世,收入《古文观止》,只不过由于他的书法冠绝千古,使其诗文相对减色。诗,是我国古典文学艺术的国粹之一,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使人们从中获得艺术的享受,思想熏陶和历史启迪。 现今所讲的传统诗词,主要是指唐诗、宋词、元曲,我们这次着重只讲格律诗词的创作基本常识。 格律诗是在唐朝才定型的,唐人称之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当然,这并不是说非格律诗就不重要,如唐以前的古体诗——诗经、楚辞、汉魏乐府等,而是这次的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讲多了也消化不了,所以,只能把格律诗的基本知识讲清楚,转化为成果,即经过一定时间的写作实践,写出好的诗词作品来,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作出贡献。 一、诗的格律 创作传统诗,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要懂得它的格律。 格律诗,包括绝句和律诗,主要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排律。各有四种格式:即首句平起入韵式和不入韵式;首句仄起入韵式和不入韵式。 汉语,基本上是单字双音节,以一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格律诗的基本句型,称为律句。律句又分标准律句和次标准律句(也称准律句)。 (一)五言绝句,简称五绝 五绝的基本句型是:平平仄仄平,以及仄仄平平仄。这两种句型,各自的首尾平仄相同,即所谓平起平收、仄起仄收要作出变化,可把脚下的鞋拿到头上作帽戴,即将各自最后一个字移到前面去,就变成“平平平仄仄”或“仄仄仄平平”。五绝的句型,无论怎样变化,都不可能超出这四种基本句型。五绝以仄起不入韵式为正格。

古诗词系列讲座-格律诗写作

古诗词系列讲座-格律诗写作 写格律诗,有八大禁忌:一忌孤平;二忌尾三连平(三连仄);三忌换韵;四忌失粘;五忌合掌;六忌重字;七忌直白;八忌新旧韵乱用。 一忌孤平:所谓孤平,指一句中,除去最后一个韵脚字外,只有一个平声字,则为犯孤平。孤平为诗家之大忌。比如“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第三字是仄声,除去第七个韵脚字外,只有第四个字是平声字,就犯孤平。犯孤平的句式,只限在韵脚的句子,就是说,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字的句中(即韵脚句),要注意不要犯孤平,在非韵脚的句中,即使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的句子,如“仄仄平平平仄仄”句,以一三五不论之说,第三、第五字变为仄声字,就变成了“仄仄仄平仄仄仄”,这样的句式,不是孤平,但是却犯了尾三仄,当然,对于初学者,尾三仄不是太严格,如果能避免,则更好。 二忌尾三连平(三连仄):是指每句最后三个字都是仄声或都是平声字,比如“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最后一字是仄声,就是尾三仄;如果第五第六字是平声字,就是尾三平。尾三平也是诗家之大忌。 三忌换韵:是指一首格律诗中,韵脚的字的韵部,只能在同一个韵部中,如果不在同一韵部,就是换韵。所谓韵脚,就是偶数句的最后一个字,如果第一句押韵,其韵脚也包括在内。

四忌失粘:是指第一句与第二句相同位置间的字,平仄相反,第二句与第三句相同位置间的字,平仄相同,即为粘,如果不粘,就是失粘。 五忌合掌:是指律诗中,三四句、五六句,其实是两幅对联,如果一幅对联,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同,就是合掌。 六忌重字:是指一首诗中,尽量不要有重复的字,但是在一个句子中除外。 七忌直白:是指太过平直,没有味感。 八忌新旧韵乱用:是指在同一首诗中用韵,要么依旧韵(平水韵),要么依新韵(中华14新韵),不能新旧韵混用。当然,亦有以词韵(如词林正韵)作诗者,词韵比诗韵(平水韵)相对较宽,但是,即使是以词韵为据押韵,也要在同一个词韵的韵部。 格律诗的三个基本要素:诗韵、平仄、对仗。 前面讲了,格律诗是绝句和律诗的通称,格律诗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及五言和七言排律。那么,我们在写格律诗的时候,就一定要把握好以上三个基本要素。 一、诗韵:就是诗的韵脚,格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上面讲了写格律诗有八大禁忌,其中三忌换韵及八忌新旧韵乱用,就指诗韵。简单地讲,就是绝句第二、第四句最后一字押平声韵且韵脚在同一个韵部,律诗第二、第四、第六、第八句最后一字押平声韵且韵脚在同

近体诗写作技法(课,客)

近体诗的写作需要技法吗?很难说, 其实“写作技法”这样的称呼是不准确的, 写诗须有法度,但是诗却无常法,基本规则是普遍的,这是体裁所要求的必须做到的。诗意的挥发却是可以自由的,自由发挥意味着可以体现个性。比如李白的诗,他就张扬着豪放和浪漫,老杜的诗,就体现着精湛和工谨,义山之诗,含蓄而多情,杜牧的诗,那就见到了韵朗和精婉。大小李杜,各有各的神采而绝不雷同。我们自己写的诗呢,当然也要写出我们自己的风格与神采来。 写诗张扬个性的基础,是要先合法度。即使是做一游戏,还要先制定游戏规则呢,何况是做文呢?更何况,我们做的是文中之文,文中的极品---诗。近体诗的体裁要求比较多也比较严。基本的诸如格律、押韵、对仗等一些要求,都属于近体诗最基本的工具性的基础知识。要想写好近体诗,这些知识是必须要熟练掌握的。熟练掌握的意思,就是格律不需要去看平仄表而按平仄规律直接去写;押韵不需要总去查《平水韵》的部,迅速判别字的平仄;对仗要保证词性和平仄的工谨对称。 只有做到这些,才可以称之为熟练使用“工具”,也只有做到这程度,才有资格去张显你诗意中的个性和诗品,以及表现你自己的诗作风格。这些知识的熟练掌握,不代表你就能写出好诗,它只能说明,你具备了去写作一首近体诗的基础知识,也就是说,你才刚刚入了门,离登堂入室还差的远呢。 诗者,韵文也。在这里先用一定的篇幅着重强调一下关于“声韵”的问题。 我们写作近体诗,规定是以《平水韵》为默认韵的。诗之韵书起于隋朝,在这之前的无韵书可言的,隋朝陆法言的《切韵》是韵书之祖。但是,《切韵》将韵分为206韵,分的过于细了,唐代时则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南宋时平水的刘渊,将这类可以同用的韵进行合并,成了107韵,后人渐为106韵,所以被称为《平水韵》,一般叫做“诗韵”。所以,唐时虽然没有《平水韵》,但我们看唐时的近体诗,也都是符合平水韵的。《平水韵》历经千年而不衰,它本身实际上已经是古典诗词体裁的专用韵了(《词林正韵》的根据也是《平水韵》)。在中国的声韵学中,将中国的古音分为上古音、中古音和近古音。中古音之时代界定,是自魏晋南北朝起,至唐宋时期。这也是近体诗的起源和兴盛时期,近体诗的体裁流传了下来,同样,伴随它的专有诗韵也同样传了下来。它是历史文化的产物,现在来说,是属于文字韵的范畴,不可以因时代的变化而更改。 简而言之,写近体诗,必须用平水韵。所谓的新韵一说,那是为了凑合大众需要(时政原因)而降低近体诗艺术品质的一些做法。在此不做详细论析,只是强调,写近体诗必须用以《平水韵》为主体的古韵,而不可以用现代汉语拼音为基础的新韵。那些《中华新韵》一类的新韵韵书,初学者尽量先不要去看,所谓新旧韵双轨并行,实质上都是不尊重历史文化特点的做法。 这里着重强调声韵,主要是它还决定着格律和对仗等一些近体诗工具性的知识界定。所以,学习近体诗,第一关就是要跨过声韵的障碍,这关过不去,以后将寸步难行,步步是坎。勉强偷懒用所谓的新韵做诗,自己娱乐一下还可以,但终归难登大雅之堂。其实,绝大多数所谓的新韵作者,他根本就没去认真对查过《新韵》韵书,他也只是以习惯的汉语拼音或自己的口音为标准,an和en,en和eng 以及-in和-ing都经常混用,即使按新韵他也不符合的。自己娱乐一下,没人限制的了你,但要是真正热心诗学,就必须认识并掌握《平水韵》。 声韵问题,是百年来诗学界争议不断从来就不曾停止过的。1913年,当时的

格律诗写作技巧

格律诗写作技巧 诗的格律是根据民族语言的特点,由诗人、诗理论家长期实践、探索、总结出来的一种高度艺术化、音乐化的民族形式。由这种格律构成的格律诗,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它的音韵回环流转之美,声调交替抑扬之美,句式骈散变幻之美,词语精炼含蓄之美,构成了世界上最灿烂、最富内涵的诗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瑰宝。我国古今多少伟大诗人都能娴熟地运用这种格律,施展他们的文学才华,写下了无数光辉灿烂、千古不朽的诗篇! 格律诗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都有许多讲究,它规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讲平仄,严格押韵。格律诗分绝句、律诗、排律三种,现以绝句为例,简述其写作技巧。 绝句共四句,第一句称作上句,第二句称作下句,第三句称作上句,第四句称作下句。第二句与第三句称作邻句。 七绝有四种格式,以第一句第二字和末一字的平仄来定。第一句第二字是平声,就叫平起,是仄声就叫仄起。如第一句末一字是平声,就叫平收,是仄声就叫仄收。以上第一个叫平起平收式,下一个则叫仄起仄收式。依此类推。七绝有四个式子:平起平收式、平起仄收式、仄起仄收式、仄起平收式。五绝也有四个式子,与其相同。 格律诗中每两个字音为一个节奏,五言句有三个节奏,七言句有四个节奏,最后一个字音也是一个节奏。一个节奏内两字的平仄最好相同,一句中相邻的两个节奏的平仄应是交替的。汉字的平仄规定为:汉语拼音四声的一声、二声为平声,三声、四声和古入声字为仄声。这里以○代表平声,以●代表仄声,以◎代表按格式应为平声而此处平仄不拘,以⊙代表按格式应为仄声而此处平仄不拘,符号右边加*代表此字为韵脚,以☆代表空格(即这里有个字)。 一般讲,律句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提法。即每句的第一、三、五字的平仄是不讲究的,(但也有例外)。第二、四、六字的平仄是要严格掌握的。因为第二、四、六字是节奏的重点,除不得不使用拗救法外,其平仄是格律规定的,不能任意更改。 第一步:根据上下句相对应的字平仄要对立,邻句相对应的字平仄要粘连(平仄相同)的规定,现确定每句的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以七言为例: 第一句:☆ ○ ☆ ● ☆ ○ ☆第二句:☆ ● ☆ ○ ☆ ● ☆ 第三句:☆ ● ☆ ○ ☆ ● ☆第四句:☆ ○ ☆ ● ☆ ○ ☆

古诗词鉴赏题的十大解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题的十大解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题在高考中越来越不可忽缺,很多学生对此感到非常苦恼,总是找不到古诗词考试的解题技巧。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一些基本方法,寻找到一些基本规律,应付古诗词考试是能游刃有余的。诗歌鉴赏要求考生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注意这十个方面,考生会成为诗词苑囿中的好“园丁”。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

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近体诗(又称“今律诗”、“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近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

格律诗中的修辞手法

格律诗中的修辞手法》露珠 在语言学中,所谓修辞,就是一种语言活动,是利用各种语言手段以达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语言活动。格律诗是追求美的,有形式美、音律美、意境美,而音律美和意境美都需要语言美来作为保障。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能增强诗句的感染力,也能增强诗句在语言上的美感。 现在可知的语言修辞手法多达六七十种,这一讲里,介绍若干种格律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一、对仗。 我们知道,律诗的中间两联是需要对仗的。长律除了首尾两联,均需要对仗。对仗也称对偶。虽然绝句不要求对仗,但我们在创作中也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地应用一些对偶句。对仗的基础知识,前面的老师已经讲解过,就不重复了,这里主要介绍几种对仗的特殊形式。 1、流水对,也称串对或走马对。流水对的特点是,单独一句不能完整地把意思表达出来,需要两句合并,才能使要表达的意思连贯一气。一般上下联之间有承接、递进、转折、假设、因果等关系,故在构建流水对时一般会有一些连词出现。 比如杜甫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就是一种承接关系;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一种递进关系;江畔渔火的“欲起蛟龙清积弊,纵横狐兔叹台臣”,是一种转折关系; 江畔渔火的“若教龙剑云中合,便取闲心花下移”,是一种假设关系;江畔渔火的“前世当投石,今生可画眉”,既有假设关系,又有因果关系。 2、当句对,也称自对或句中对。就是在一个句子里一些词与另一些词相对。有时字数不等,亦被认可。 黄庭坚的“野水自添田水满,晴鸠却唤雨鸠归”,野水自添对田水满,晴鸠却唤对雨鸠归属于字数不等的当句对。比如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重对水复,柳暗对花明,属于字数相等的当句。 3、借对。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借字义。比如江畔渔火的“酒最伤人无月夜,情难回首少年期”,少年对无月,就是利用了少的另一种含义来对无,用月的另一种含义来对年。 另一种是借字音,也称谐音对。比如孟浩然的“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用杨谐羊的音来对上句中的鸡。 4、错综对,也称交股对。就是两句中相对的词不是依次相对,而是交错相对。错综对一般安排在律诗的首联或尾联中,颔联和颈联不宜。 比如李群玉的“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六幅对一段,湘江对巫山,属于错综对。 5、扇面对,也称隔句对。在律诗中,即单句对单句,双句对双句。 比如白居易的“飘渺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殷勤湘水曲”对“飘渺巫山女”,“留在十三弦”对“归来七八年”,属于扇面对。比如江畔渔火的“不知云外路,隔断几重山。但念门前水,环成九折湾”,也属于这种。 二、比喻。 在修辞学中,比喻有很多种,这里介绍明喻、暗喻和借喻。 1、明喻。明喻必须有本体、喻体和连接本体、喻体之间的“如,像”等比喻词。 比如江畔渔火的“有书如曲诗如蘖”,就是把诗书比喻成曲蘖。 2、暗喻。暗喻也必须有本体、喻体,只是比喻词是一些“是,成”等字眼。

格律诗写作入门培训(笔记)

你心目中的诗?(中国古典) ?扶贫举红旗 ?一上黄旗唱大风,人民幸福党恩隆。 ?快奔四化加把劲,扶贫永举党旗红。 ?浣溪沙·春日 ?处处红花绿柳娇,春风吹动柳千条。归来燕子好逍遥。美景良辰随处有,青山绿水任人描。升平盛世党高超。 ?偶成 ?澹云微雨润苍苔,风动竹摇户半开。 ?掩卷方知生意满,一园幽绿入窗来。 烟花三月 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 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 真情伴你走春色为你留 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 扬州城有没有 我这样的好朋友 扬州城有没有人 为你分担忧和愁 古典诗歌的发展源流与格律诗 中国古典诗歌 古体诗:四言诗、骚体、五七言古诗,乐府歌行,三言、六言、杂言?-?- 近(今)体诗:律诗、绝句(唐代兴起) 词:兴于唐,盛于宋;有特定谱式,以清代王奕清等编《钦定词谱》(中国书店,1983)或龙榆生《唐宋词格律》(上海古籍,1978)为准;以后讲 曲:较通俗,非雅文学范畴,暂不讨论 格律诗 篇幅、句式、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均有严格规定,且用中古音的声韵系统写作的一种诗体。 篇幅:五律40字,七律56字;五绝20字,七绝28字。 句式:律诗每首四句,绝句每首八句;排律八句以上。 平仄:中古汉语的四声与平仄;格律诗的平仄规则 押韵:中古音韵与韵书 对仗:宽对与严对 格律诗的音乐性:节奏与诵读 中古音韵系统与押韵

音韵学上,汉语发展的三阶段: 上古音系统(西周初至汉末),中古音系统(南北朝隋唐),近代音系统(宋元明清)。 隋《切韵》?a?a唐代《唐韵》(现存最早韵书,206韵)?a?a北宋《广韵》(206韵)?a?a 南宋江北平水人刘渊编《壬子新刊礼部韵略》,简称?°平水韵?±(合并为107韵)?a?a 清康熙年间《佩文韵府》(再并为106韵部) 中古汉语四声与平仄的辨别 四声:平、上、去、入 平声:可延长,便于曼声歌唱;?°平水韵?±分上、下平声,不等于普通话的阴平、阳平 仄声:上、去、入 《康熙字典》开篇的四声歌诀: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感受四声 东董冻笃○钟肿种烛○江讲绛觉○知指志质○微尾未物○ 鱼语御月○枯苦库阔○梨礼利栗○佳解界黠○该改盖葛○ 真轸震质○文吻问物○昆捆困没○滩坦叹脱○间简涧吉○ 笺浅箭节○肖小笑削○交狡校脚○高稿诰阁○歌果个骨○ 麻马骂陌○阳养漾药○庚梗更隔○丁顶定滴○蒸拯证职○ 尤有又亦○侵寝沁缉○憨喊憾合○盐琰艳叶○缄减鉴甲○ 以上字表按照平上去入顺序排列的,保留入声方言区的同学,可用方言朗读,感受一下 粵语区:全部保留了入声,且全部保留了收[-m]尾的字 江苏大部、浙江、福建、江西诸省区和北方的山西、内蒙的某些地方,以及客家方言,均保留有入声?a?a只须记住收[-m]尾的字即可 北方方言区同学:须掌握中古音的四声 入声字记忆规律 台湾音韵学大师陈新雄教授归纳: 1、凡b、d、g、j、zh、z六母的阳平声字,全是古入声字。 b:拔跋白…… d:答达得笛敌g:格阁蛤…… 2、凡d、t、l、z、c、s六母,跟韵母e拼合时,不论普通话读何声调,皆古入声字。 d:得德t:特忒l:勒肋乐z:则择泽…… 3、凡k、zh、ch、sh、r五母与韵母uo拼合时,不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 kuo:阔括廓……zhuo:桌捉涿著……shuo说勺芍…… 4、凡b、p、m、d、t、n、l七母跟韵母ie拼合时,不论普通话何调,皆古时入声字。只有“爹”字例外。 bie鳖憋别……pie撇瞥……mie灭蔑篾……tie帖贴怗 5、凡d、g、h、z、s五母与韵母ei拼合时,不论普通话读何声调,都是古代入声字。 如:dei得gei给zei贼sei塞 6、凡声母f跟韵母a、o拼合时,不论普通话读何声调,皆是古代入声字。 fa:法发伐乏筏阀罚fo:佛缚

绝句写作技巧

绝句写作技巧 导语:在众多诗词体裁中,绝句是最短小的,也好似最简单的,因为其短小,格律简单,所以很好学,入门容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绝句写作技巧,欢迎借鉴! 绝句写作技巧 一般来说,在一首诗中,起承转合是必不可少的四个部分。不论是格律诗还是古体诗亦或长篇歌行,都是如此。长篇歌行或者叙事长诗的起承转合更是不可少的,只是它们变化更大一些。长篇古风更接近于文章的体裁,开头、故事的发展、波澜、结尾,更要环环相扣。它们更需要明确线索,有的还不只是一条线索,有时是一明一暗,有的是两条明线。没有线索的贯穿,不可能把一个复杂的事情写清晰。而诗的起承转合,说到底其实就是线索的设置和安排问题。 格律诗的写法前面我们已经探讨过,因为是八句,所以起承转合可以分别由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来完成,可以娓娓道来,做到从容不迫。其中的波澜不需要太大,精彩之处一般体现在中间两联上,大开大阖,主要以铺陈为主。比如温庭筠的《苏武庙》“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比如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比如杜甫的《登楼》“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都是如此。这些铺陈,不一定都以气势取胜,但却以气韵取胜。出句和对句之间的开合、跳荡,或绵绵荡荡,或惊心动魄。而绝句是不需要,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绝句则不然,绝句的章法千变万化,但主线是不可缺少的,起

承转合也是不可缺少的。因其只有四句,故而这个过程只能由四句分别来完成,其结构就必须显得特别紧凑,而字数少,腾挪的空间小,常常使人或失之于油滑,或空洞无物,或陈词滥调,或肤浅而不深刻,或庸俗而没有内涵……凡此种种,往往都是绝句之弊,难以克服。这就要求我们思维更加缜密,手法特别老道,遣词造句尤其精炼,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作品。 我们具体来看看怎么写。 绝句的基本格律相对简单,无非就是平起平收和仄起仄收两种。即: 1、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五绝)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七绝) 2、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五绝)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七绝) 需要注意的是绝句一般二、四句末字必须押韵,五绝首句一般不押韵,七绝首句一般要押韵。 如果五绝首句押韵,而七绝首句不押韵,那么格律有两种变体,即: 1、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格律诗写作的四种炼字技法

格律诗写作的四种炼字技法 诗之用字,究竟应如何炼法?归纳前人之论著,主要可分为四种: 一为炼虚字,二为炼诗眼,三为炼迭字,四炼重出字法。下面我们分别交流这四种炼字法。 一:炼虚字 中国文字,可分为实字与虚字两大类。凡有义可解者为实字,如名词、代词等,其无义可解者,称之为虚字,如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等等。也有把动词、形容词归入实字的,对于作诗来说无妨。诗中所用之字以名词、动词、形容词词居多,而名词之运用较易,动词与状词之运用较难。但在盛唐诗人看来,能把虚字炼到极致才是上品。历代诗词名家,均于动词与形容词等虚字上用功夫,如果虚字运用得妙,足使全篇生色。王维之【过香积寺】诗: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此诗第三联之“咽”为动词,“冷”字本为形容词,这里做动词用。再如大家熟悉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等,皆是动词使全诗生色。至于所炼之字,在诗中的位置。前人有谓五言宜炼第二、三等字,七言宜炼二、四、五、七等字。实际上凡诗中的虚字都可以炼,不一定拘泥在什么位置。 炼第一字者如: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炼第二字者如: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炼第三字者如: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炼第四字者如: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故国魂销吴苑水,行人肠断越溪丝 炼第五字者如: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炼第六字者如: 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炼第七字者如: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大家可以看出,基本都是在动词上着力! 当然,炼字也可以是同时在几个位置炼。 炼第一、第五字者如: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炼第二、第五字者如: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炼第二、第七字者如: 雷惊天地龙蛇动,雨足郊原草木柔; 炼第三、第六字者如: 木叶落时山露骨,晚烟平处水加衣; 炼第四、第六字者如: 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 炼第三、第七字者如: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昼眠; 可见,随着句式结构的不同,炼字存在于不同的位置。一句诗中所用的字,有实有虚。实字多则语句凝炼,笔力遒健,然其病在于板滞沈闷,易使人费解;虚字多则气脉流畅,风神飘逸,让人一目了然,而其病则易流于轻浮与浅薄。如何在实字中加入虚字,使之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就是炼字的目的! 二:炼诗眼 古人于炼字之法另有点眼一说,大概取画龙点睛之意,用之得当可使全句生色。“诗眼”原为江西派诗人的共同主张。如杜甫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坼”字与“浮”字,就被认为是诗眼。相对于前边的炼虚字来说,诗眼则不限虚实。讲究的是“诗眼”要“响”! 所谓响者,着力处就是。比较统一的说法是:五言第三字要响,七言第五字要响!这与我们前面交流的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尽量取去声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比如五言句: 孤灯燃客梦,寒杵捣乡愁; 白沙留月色,绿竹助秋声; 夜灯移宿鸟,秋雨禁行人; 都是在第三字这个动词上极尽能事。

唐诗写作教程(绝句,律诗)一

唐诗写作教程(绝句,律诗为主) 前言: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是中国文学中的一朵奇葩,也是汉字最具魅力的表现形式。从小到大,我们耳濡目染;大街小巷,妇孺皆知。自有唐一代,更以诗文取仕,只要识字,必会作诗!唐诗空前发展,如日中天,并在古体诗的基础上形成近体诗。以致后来历朝历代的文人政客,哪怕虽无建树,亦能有诗文流传后世。唐诗魅力所在,不言而喻。读了那么多年诗,我想我们应该学会写诗。继承前人的风采。我愿和大家分享下唐诗是怎样写成的!这是本人的自学心得,想学写唐诗的人可以参考下(本人亦自学,不足之处请见谅) 外号:唐诗 大名:近体诗 别名:格律诗 唐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只要明白近体诗的做法,古体诗自然就会明白!近体诗是唐人在古体诗的基础上创建的一种格律诗(主讲绝句和律诗),何为格律?格:体格,律:规律。所以近体诗在平仄,押韵,对粘,对仗,字数,禁忌等都有严格要求。 物质形态: 按字数:五言,七言 按叫法:绝句(四句),律诗(八句) 经过排列组合: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做法讲解(五言为基,扩为七言,绝句为根本) 举五言绝句为例: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即平,上(读赏)、去、入,其中平声为平;上、去、入为仄。平声又分为上平声和下平声,分别是现在普通话的一声和二声;上声即普通话的三声(大部分);去声为普通话的四声(大部分),入声为部分普通话的一、二声和四声

(比较容易混),所以当你感觉很多诗没押韵的时候,请查《平水韵》!!!提示:古时普通话并没有如今那么普及! 一般一句诗句可分双音步(即双音节)“平平”,“仄仄”和一个单音节“平”或“仄”组成,平或仄叫音,由音组成步,由步组成句。 按诗句的开头为双音节(必须,但以偶数字为主),单双音节相间的原则,五言绝句诗的首句有四种形式:(也是诗句本身的组合形式) 仄仄-平平-仄例:白日依山尽 仄仄-仄-平平例:北斗七星高 平平-仄仄-平例:花明绮陌春 平平-平-仄仄例:鸣筝金粟柱 这四种是在理想状态下,但我们可以发现很多诗句并非完全一致! 注:诗的格律虽然严谨,但非一成不变。我们可以发现许多诗并非按部就班,在诗中一三五七字的平仄允许灵活变动(首句韵脚除外),而二四六为音节的重点,平仄不可变。但要注意有些禁忌,如“孤平”“孤仄”“三平尾”等后讲。 以上四种为五言诗的开头第一句形式,诗的首句至关重要! 所谓“仄起”“平起”就是指首句第二个字是“仄”声或“平”声。而首句最后一个字决定了整首诗的体格:如果是仄声,首句就不入韵;如果是平声,首句就必须入韵。(首句入韵后,这个平声字便成为整首诗的韵脚,而整首诗的押韵就必须严格按照这个平声字在《平水韵》中所属的韵部中的同韵部的字来押韵)。哪里需要押韵?首句韵脚和偶数句最后一个字! 如果首句末字是仄声字呢(如仄仄-平平-仄或平平-平-仄仄)?那么韵脚就推移到第二句的末字。(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流”字就成为韵脚,后面的偶数句就选跟着它所属的韵部中的字押韵。所以《登鹳雀楼》中押韵的字便是“流”和“楼”)。小样,想不押韵?跑不了你的!!! 在近体诗中:五言不入韵(首句最后一个字仄声),是正格(正体); 五言入韵(首句最后一个字平声),是变格(另体)。 七言入韵(首句最后一个字平声),是正格(正体); 七言不入韵(首句最后一个字仄声),是变格(另体)。 注意:“仄起”“平起”;入韵,不入韵;正格,变格一定,以及押韵的地方必须毫无悬念的要记清,乱了自己撞墙!

格律诗写作句法讲座

古诗句法 我们学写绝句和律诗,先要学会造句,这一点很重要。诗句有别于文句,必须对其进行细致的研究。我们读古代诗歌名篇,往往会记住其中的一些警句、佳句。为什么会过目成诵呢?一是因为这些诗句含意深刻,耐人寻味。二是因为句法新颖。什么是句法呢?在讲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知道诗篇是由诗句组成的,无句不成篇,诗句是诗篇的有机构成要素。我写诗,有时先得其中一句,然后成篇。诗句是独立的单位,它能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和意境。所以我们必须对诗句的构成方法进行认真的研究。诗句构成的艺术方法,就是句法。张表臣在《珊瑚钩诗话》中说:“诗以意为主,又须篇中炼句,句中炼字,乃得工耳。”这就是句法。大诗人杜甫很重视句法,他在《寄高三十五书记》一诗里写道:“美名人不及,佳句法如何?”他在七律《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里写道:“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是诗人一生的艺术追求。耽,嗜好,沉溺,入迷。杜甫的诗一千四百多首,我最喜爱。他的句法最为绝妙。他的诗集大多数诗友在我的推荐下买了,请大家细读。先研究他的句法,一定会有收获。 研究诗的句法,要注意八个问题:

一、诗句在不影响诗意的前提之下,力求简略、精炼。谢茂秦在《四溟诗话》中说:“诗以佳句为主,精炼成章。”魏庆之在《诗人玉屑》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诗人夜宿庙堂,窗外风雨大作,他得了一个句子,很得意,念给一位和尚听:“影摇千尺龙蛇动,声撼半天风雨寒。”哪知和尚是位高僧、诗僧,他回答说:“不如‘云影乱铺地,涛声寒在空。’”这个诗人后来征求名诗人梅圣俞的意见。梅圣俞说:“言简而意不遗,当以僧语为优。”和尚的诗比你的好,因为他句法精炼。所以能写成五绝的意思,就不要掺水,写成七绝。七绝能表现出来的意境,就不要随意铺排成七律,在座的有几位内行,对此有体会。 二、诗的含蓄空灵美,要在句法上表现出来,诗句不能太直露,直露了就浅薄,没有韵味。就像炒菜一样,加点佐料,味道就出来了。诗句与文句不同,以含蓄蕴藉为上。杜甫的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句法妙!如果写成:“伤时人涕泪,分别我伤心。”也合乎仄,但不是诗句,是韵文而已。各位从这里来悟句法。 三、诗句要浑成。诗句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不能支离破碎,必须围绕一个中心来写,诗句之间要有内在联系。 四、炼句时,要注意合乎事理、物理。你不能写“三十晚上升明月”。写诗,平时要多注意观察,世事洞明皆学问。 五、炼句时,要注意一气贯通,句子不能太涩,句子的

格律诗创作基本要求解读

近体诗(格律诗)创作基本要求 一、概述: 近体诗是在初唐定型的一种在字数、句数、声调、对仗、押韵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的传统诗体。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 二、近体诗的分类 (一)绝句:①每首四句,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为二十字;七言绝句(简称七绝)为二十八字。②限押平声韵,五绝以首句不入韵为常例,首句入韵为变例;七绝以首句入韵为常例,首句不入韵为变例。③每句平仄都有固定格式,并且要求粘对。 (二)律诗:①每首八句,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为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为五十六字。②限押平声韵,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在同一首七律中不能重用同一韵字。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常例,首句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常例,首句不入韵为变例。③每句平仄都有固定格式,并且要求粘对。④中间两联(即3、4句和5、6句)必须对仗。 三、近体诗的押韵 (一)什么叫“韵”?所谓韵,就是指音韵相同的读音。用汉字来表达,就是韵母相同的字。一个汉字,用拼音来表示,由声母和韵母两部分合成。凡韵腹、韵尾相同的字,如方、昌、皇、郎的韵腹(a)、韵尾(ng)相同,即为同韵。没有韵尾的字,韵腹相同亦为同韵。介音不论,如“方”和“乡”是同韵。“韵”可分为平声韵(旧四声中的平声字,新四声中的阴平、阳平字)和仄声韵(旧四声中的上、去、入声字,新四声中的上、去声字)。 (二)什么叫押韵?押韵就是诗词的某句句末,用同一韵部的字来收尾。因其位置在句末,而叫“韵脚”。首句入韵的绝句,其同韵字在1、2、4句的末位;首句不入韵的律诗,其同韵字在2、4、6、8句的末位。押韵是传统诗词的基本要素之一,不押韵不为诗。押韵是为了声音的协调、和谐,使诗词具有韵味,富于音乐美。 (三)韵的分类和选择。韵分为旧韵和新韵两种: 1.旧韵。比较流行的为“平水韵”。平水韵系南宋人刘渊1252年根据前人韵书修订而成,共107韵。2.新韵,又叫今韵。即按今天推行的普通话读音为标准,以《新华字典》的注音为依据,按照“同身(韵腹、韵尾)同韵”的原则划分韵部来押韵。今天的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平、阳平作平声押韵,上声、去声作仄声押韵。旧声韵中的入声字已在普通话中分别派人今四声中。因此,对入声字应按《新华字典》对其声调的标号,判明其阴、阳、上、去,予以使用。《中华诗词》2004年第6期发布的《中华新韵(十四韵)》,分为一麻、二波、三皆、四开、五微、六豪、七尤、八寒、九文、十唐、十一庚、十二齐、十三支、十四姑韵(见附录)。用新声新韵写诗的作者,应以此为依据。 声韵改革,势在必行。应积极贯彻“倡今知古”、“双轨并行”的方针,大力倡导新声新韵,同时力求懂得、掌握旧声旧韵。用何种声韵创作,要尊重作者的自由,但新声韵和旧声韵在一首诗中不得混用。 (四)押韵的要求: 1.位置固定。首句入韵的绝句,1、2、4句末字押韵;首句不入韵的绝句,2、4句末字押韵;首句入韵的律诗,1、2、4、6、8句末字押韵;首句不入韵的律诗,2、4、6、8句末字押韵。 2.限押平声。旧韵按其30个平声韵部字押韵,新韵按同韵部的阴平、阳平字押韵。 3.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改变韵部,亦不能换押仄韵; 4.句脚分明。除首句入韵外的奇句(1、3、5、7)字不能押韵,就是不能使用平声字,而要用仄声。 5.不许重韵。韵脚字无论多少,不能重复使用同一个字; 6.避免多用同音字。一首诗中,如难以避免同音字做韵脚时,可隔两句以上使用。如同音的“香”、“乡”字,可在2、6或句末字上用。 四、近体诗的平仄 (一)什么叫平仄?平仄是诗词格律中的一个术语,是近体诗的基本要素之一。平就是发音平直、或升而不降的音,即旧四声中的上平声、下平声(合称平声),今四声中的阴平、阳平;仄就是不平的意

半小时教你学会格律诗词写作

半小时教你学会格律诗词写作 我们平时说,格律诗,格律诗(也称为“近体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我们一般情况下就称为五绝,七绝,五律,七律。下面举一些例子: 七绝:比如李白的一首《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五绝:又如王维的一首《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七律:李商隐比较著名的一首《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五律:白居易的《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还有六绝,六律,很少见,六字为一句,并不常用,在此且不提了。)相信这些诗大家都有印象吧?以上都是格律诗。格律诗是要按平仄格

律来填写。说了半天平仄平仄,那什么是平声,什么又是仄声呢? [平声]:我们今天普通话的第一声与第二声,都统归为平声。比如冬天的“冬”读第一声。虫子的“虫”是第二声。很简单,这就是平声字。 [仄声]:上面讲的一二声为平,那么我们平时普通话还有第三声与第四声,就为仄声了。比如遥远的“远”,愿意的“愿”。我们读三四声的都是仄声字。 知道了平仄是怎样一回事,然后你就可以拿自已的姓名来默念一下,看看哪一个字是平,哪一个字是仄。很简单。一点都不复杂的。 普通话[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 这就是平仄。 [入声]:除了平仄之外,还有一种声调称为入声。是我们今天普通话读平声的字。比如:国,菊,蝶,七,夕,哭,出,白,食,习,曲,竹,鼻,节,等等。这些字是比较常见的字。古人与我们不一样,他们不是这么去读,他们把这些字全部读为仄声。并且在写诗的时候,把这些字归为仄声去填写。至于古人怎么读这些字,据今天的考证并不明确,因为那时没有发明录音机,所以我们今天不可能听见他们怎样读,更无法去学习了。所以,我们只要清楚了这些字,认识了这些字在诗里称为入声字,这样就可以了。 现在我们知道了平声与仄声,还认识了入声字。我们现在来玩个小游戏: 床前明月光——床是第二声,为平。前也是第二声,为平。明是第二声,为平。月是第四声了,为仄。光是第一声,为平。很简单。处处闻啼鸟——处处,是第四声为仄。闻和啼,是第二声为平。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