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凝土衬砌质量检验报告单

混凝土衬砌质量检验报告单

混凝土衬砌质量检验报告单

混凝土衬砌质量检验报告单

检表10.14.2

JTG F80/1-2017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10.14.2) 编号:

盾构输水隧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设计研究_沈来新

水利水电技术第44卷2013年第7期 盾构输水隧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衬砌 结构设计研究 沈来新,付云升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48) 摘 要:随着埋深不断增加,输水隧洞由埋深产生的内水压力相应增大,普通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已不能满足承载要求。为此,对北京市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东干渠工程的隧洞预应力衬砌结构设计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现有成熟技术采用压浆式预应力复合衬砌可以满足该结构的适用性和耐久性要求。 关键词:盾构施工;压浆;预应力;复合衬砌;配套工程;东干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中图分类号:TV682.1(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0860(2013)07-0073-04 Design and study of pre-stress reinforced concrete lining structure for shield-water conveyance tunnel SHEN Laixin ,FU Yunsheng (Beijing Institute of Water ,Beijing 100048,China )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buried depth ,the internal water pressure caused by the buried depth of water convey-ance tunnel is correspondingly increased ,and then the conventional reinforced concrete lining structure can no longer meet the relevant load bearing requirement.Therefore ,the design of the pre-stress reinforced concrete lining structure of the tunnel for the East Main Canal — ——the ancillary works to the Mid-Route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is discussed and studied.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requirements of both the applicability and the durability of the structure can be satisfi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grouting pre-stress composite lining with the existing mature technology concerned. Key words :shielding construction ;grouting ;pre-stress ;composite lining ;ancillary works ;East Main Canal ;Mid-Route of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收稿日期:2013-06-09 作者简介:沈来新(1961—),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院长。 1概述 东干渠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北京市配套工程的一部分,位于市区东部,沿五环与其他配套工程衔接形成输水环路。全线采用盾构法施工,长44.7km 。除北五环起点近1km 砂卵石地层外,往东南均为粘粉、粉粘、砂土,围岩工程地质分类为V 类,工程区地下水埋藏类型上层主要为潜水、下层主要为承压水,分布较为连续,范围较大,地下水位较高,大部分地区地下水埋深在5 8m 。洞线紧邻五环路且穿越建(构)筑物众多,其中桥梁37处、轨道交通12处、铁路4处、道路541条。工程地震设防烈度按Ⅷ度考虑,地震动加速度峰值按 0.24g 设计。 东干渠工程穿越地下构筑物几十处,尤其是地下 轨道交通提出下穿净距不小于6m 的要求,致使隧洞埋深增大。北京输水环线已建成的西四环暗涵暗挖隧洞、团九和南干渠盾构隧洞埋深在12 15m 左右,而东干渠隧洞埋深增加到20m 左右,最大埋深达29.4m 。随着地下空间开发程度的提高,隧洞埋深必然逐步加大,如规划拟建的北京市排水廊道预计埋深将超过40m 。 北京供水环线均为重力流输水,地面以上水头在

混凝土工程质量检查标准

1.质量检查重点 1.1.砂、石、水泥抽样复试结果合格。

1.2.试验室混凝土配合比报告已出具。并在搅拌机处设置混凝土配合比标牌。 1.3.模板及其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模板接缝处应严密,模板内清洁, 无杂物 1.4.钢筋做到顺直、间距均匀,按规范放置马凳,混凝土浇注时,防止负弯矩筋踩扁、位移 且注意保护层 1.5.混凝土浇注过程中,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如遇特殊情况必须留置,严格按施工缝留置 及处理办法施工 1.6.现浇混凝土结构现浇结构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2.预控措施 2.1.砼表面麻面、漏筋、蜂窝、孔洞 2.1.1.预控麻面

模板面清理干净,无杂物。木模板在浇筑前用清水充分湿润,拼缝严密,防止漏浆。 模板要刷脱模剂。模板平整,无积水现象。振捣密实,无漏振。每层砼应振捣到气泡 排除为止,防止分层。 2.1.2.预控露筋。 浇筑砼前应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钢筋密集时, 应选择合适的石子粒径,石子最大粒径尺寸不超过结构截面尺寸小边的1/4,同时不 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振捣时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要用溜槽或串筒等工具下料。操作时不得踩钢筋,如发现踩弯和脱扣钢筋,应及时修 正。 2.1. 3.预控蜂窝。 严格控制砼配合比,尤其是水灰比。砼拌合要均匀,搅拌时间要控制好。开始浇筑前,底部应先填50~100mm的与要浇筑砼相同品种的水泥砂浆,底层振捣应认真操作。 施工过程中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 2.1.4.预控孔洞。 2.1.4.1.在钢筋密集处,如柱梁及主次梁交叉处浇筑混凝土时,可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筑,使混 凝土充满模板,并认真振捣密实。机械振捣有困难时,可采用人工捣实。 2.1.4.2.预留孔洞处应在两侧同时下料。下部往往浇筑不满,振捣不实,应采取在侧面开口浇 筑的措施,振捣密实后再封好模板,然后往上浇筑,防止出现孔洞。 2.1.4. 3.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严防漏振: 2.1.4. 3.1.插入式振捣器应采用垂直振捣方法,即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或斜向振捣,即振 捣棒与混凝土表面成一定角度,约40°~45°。 2.1.4. 3.2.振捣器插点应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顺序移动,不应混用,以免漏振。 每次移动距离不应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R)的1.5倍,一般振捣棒的作用半径为30~ 40cm。振捣器操作时应快插慢拔。 2.1.4. 3.3.控制好下料。要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产生离析,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应不超过2m(浇 筑板时为1m),大于2m时要用溜槽、串筒等下料。 2.1.4. 3. 4.防止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或冰块等杂物,基础承台梁等采用土模施工时,要注意防 止土块掉入混凝土中,发现混凝土中有杂物,应及时清除干净。

混凝土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混凝土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必须外光内实。混凝土面层不允许出现错台,阴阳角线条清晰、平直;墙、顶板均达到不抹灰即能刮腻子的程度,即实现清水混凝土墙,实测项目达到高级抹灰标准。 1、混凝土主控项目必须合格。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2、混凝土工程一般项目必须达到合格标准。 评定代号:合格○,不合格×(有数字应记录数字)。 检查数量: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墙每面为1处,板每间为1处,但均不能小于3处。 (1)蜂窝(混凝土表面无水泥浆,露出石子的深度大于5mm,但小于保护层厚度的缺陷):不允许出现。 检查方法:尺量外露石子面积及深度。 (2)孔洞(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但不超过截面尺寸1/3的缺陷):不允许出现孔洞。 检查方法:凿去孔洞周围石子,尺量孔洞面积及深度。 (3)主筋露筋(主筋没有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的缺陷,但梁端主筋锚固区内不允许有露筋。):无露筋。 检查方法:尺量钢筋外露长度。 (4)缝隙夹渣层(施工缝处有缝隙或夹有杂物):无缝隙夹渣层。 检查方法:凿去夹渣层,尺量缝隙或夹有杂物的长度。 3、混凝土工程允许偏差项目实测合格率达到设计标准,见附下表。 混凝土工程允许偏差

检查数量: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墙每面为1处,板每间为1处,但均不能小于3处。其中:墙垂直、表面平整度各测2点、其余各项均测1点。 检查方法:长、宽对中心线用尺量检查;2项用水准仪或尺量检查;墙垂直度,每层用2m托线板检查;表面平整度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检查一般项目,允许偏差项目测点比上述数量增加一倍。 混凝土工程必须符合下列要求:顶板下皮(顶棚)平整度不大于5mm;阴阳角顺直,清晰,无接缝,无跑浆现象;混凝土板上表面平整度为2mm,搓毛标准:毛面均匀一致,无抹痕;成品顶板混凝土必须做好保护工作,表面不能留有脚印等痕迹; 4、注意事项 (1)蜂窝、麻面、孔洞、露筋、夹渣等缺陷:原因是振捣不实、漏振和钢筋位置不准确、缺少保护层垫架措施。因此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发现问

2020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检查

2020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检查 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除了观感质量应合格外,结构实体检验也必须合格。结构实体检验主要针对涉及混凝土结构安全的有代表性的部位进行,包括三大项内容: ①混凝土强度、②钢筋保护层厚度、③结构位置与尺寸偏差。 结构实体检验应由监理单位组织施工单位实施,并见证实施过程。施工单位应制定结构实体检验专项方案,并经监理单位审核批准后实施。除结构位置与尺寸偏差外的结构实体检验项目,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完成。结构实体检验中,当混凝土强度或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结果不满足要求时,应委托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检测。 一 混凝土强度检验 ①同条件养护试件 ②回弹-取芯法 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应按不同强度等级分别检验,检验方法宜采用同条件养护试件方法;当未取得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或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不符合要求时,可采用回弹-取芯法进行检验。

混凝土强度检验时的等效养护龄期可取日平均温度逐日累计达到600℃·d时所对应的龄期,且不应小于14d。日平均温度为0℃及以下的龄期不计入。 冬期施工时,等效养护龄期计算时温度可取结构构件实际养护温度,也可根据结构构件的实际养护条件,按照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与在标准养护条件下28d龄期试件强度相等的原则由监理、施工等各方共同确定。 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检验 1 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取样和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同条件养护试件所对应的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应由施工、监理等各方共同选定,且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取样宜均匀分布于工程施工周期内; (2)同条件养护试件应在混凝土浇筑入模处见证取样; (3)同条件养护试件应留置在靠近相应结构构件的适当位置,并应采取相同的养护方法; (4)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件不宜少于10组,且不应少于3组。每连续两层楼取样不应少于1组;每20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组。 2 每组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强度值应根据强度试验结果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的规定确定。 3 对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件,其强度值应除以0.88后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的有关规定进行评定,评定结果符合要求时可判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合格。 回弹-取芯法强度检验 1 回弹构件的抽取应符合下列规定:

隧道衬砌质量检测方法

隧道衬砌质量检测方法1、现场钻孔法

2、衬砌混凝土强度检测回弹法 混凝土是隧道工程建设使用最为广泛的建筑材料。混凝土质量的优劣影响到隧道衬砌结构的适用性、安全性和耐久性,并直接制约着隧道工程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发挥。混凝土衬砌的质量检控中,强度保证是基本要求。但是混凝土作为多相、多组分的复杂材料体系,在制造过程中,其强度易受到配料、搅拌、成型、养护等多种工艺环节的影响,如技术疏忽或管理不严,便极易造成质量隐患,甚至酿成工程事故。因此在建隧道的施工质量检控和已建隧道衬砌的健康诊断中,混凝土的强度检测十分必要。 然而传统的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无论是利用与现场同条件制作、养护的预留试块进行隧道衬砌的混凝土强度检测,还是现场钻孔取芯进行强度检测,对于隧道工程而言,弊端皆十分明显,两者的应用前景都不甚广阔。迄今为止,隧道衬砌强度检测的适宜方法,国内外也鲜有报道。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公路隧道的数量和规模日益增加。所以,针对隧道工程的特点,寻求安全、经济、简便有效的混凝土衬砌的强度检测方法以应工程之需,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本文尝试着将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引入某公路隧道衬砌的强度检测, 以期从无损检测这一角度对这些方法进行比较研究。

(1)隧道衬砌的特点与检测方法的建立 回弹法和超声回弹综合法对房屋和桥梁等建筑结构的强度检测,国家及有关部门已经颁布有相关的规范与标准,使强度检测的精度和可靠性有了科学的程序和公认的检测方法。而这些程序和方法都是在对建筑结构的安全和可靠性评估方法、结构和材料的检测技术、结构的设计计算分析模型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基础上制定的。公路隧道与这些建筑结构在材料、功能、力学性能和设计方法上有许多的共同点,因此回弹法和超声回弹综合法对建筑结构进行强度检测的程序、方法、和分析计算的基本原理可以有选择应用到公路隧道的强度检测当中。但是,与常规的建筑结构相比,公路隧道还具有一些自身独有的特点。公路隧道属于地下半隐蔽工程,跨度大,穿越的地质条件复杂多变,衬砌形式种类多。由于隧道结构和围岩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衬砌的荷载分布至今都是一个在理论上远未解决的问题。对于公路隧道而言,围岩类别和衬砌形式不同的地段,衬砌内部的应力分布不同。即使在同一地段,岩层产状和岩性的差异,也可导致隧道的不同部位如拱顶、拱腰和拱脚等,其应力分布和变形特点发生变化。实际上,公路隧道经常处于一定的地下水环境中,水往往是混凝土衬砌劣化的主要因素。已有的回弹法和超声回弹综合法都是通过制备各种标号的混凝土试件,分别进行大量的回弹、超声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建立回弹值、声速和强度的相关关系,得到回弹测强基准曲线和超声回弹测强基准曲线,进而间接推定混凝土强度的。实际上,在试验室进行回弹和声速测试时,都是在试件含水量可控制的范围内和零应力状态下测试的,而公路隧道却相反,它总是处于一定的应力状态和含有一定的地下水。由于这些基础条件的差异,在隧道混凝土强度检测中,钻芯法必不可少,它的结果直观、准确、代表性强,可用来对回弹法和综合法结果进行校正,以提高检测的可靠性。但是,钻芯法属于半破损检测方法,隧道衬砌是隧道工程主要的承重结构和最后的防水措施。对衬砌钻孔,必然造成结构的局部损伤,可影响到衬砌的整体性和刚度,也影响着隧道的美观,且造价昂贵。故钻孔数量不能太多,难以用来对整条隧道进行综合评判和推定,只能用于对回弹法和综合法进行强度校核,对混凝土的强度检测起着以点控面的作用。 由于公路隧道只有一个面暴露在外,其内部缺陷和潮湿程度等无法观察,回弹法和综合法测试时只能采取沿面测试方法,这也加大了测试工作的难度。在横断

衬砌结构配筋验算

标题:结构力学求解器 内力计算 杆端内力值( 乘子= 1) ----------------------------------------------------------------------------------------------- 杆端1 杆端2 ---------------------------------------- ------------------------------------------ 单元码轴力剪力弯矩轴力剪力弯矩 ----------------------------------------------------------------------------------------------- 1 -1032.97924 -693.306249 378.382553 -1032.97924 307.52648 2 -26.7091646 2 -1023.39674 -471.727302 -26.7091646 -1023.39674 525.661659 29.7302473 3 -1004.23207 -469.397538 29.7302473 -1004.23207 526.624262 89.5328590 4 -988.90257 5 -551.905487 89.5328590 -988.902575 449.426344 -18.1300044 5 -1000.69437 -565.896587 -18.1300044 -1000.69437 431.036862 -159.189022 6 -1013.9173 7 -399.089265 -159.189022 -1013.91737 599.86961 8 51.2475614 7 -1074.83393 -224.996864 51.2475614 -1074.83393 716.917676 537.385053 8 -1268.39253 -175.450301 537.385053 -1268.39253 -36.4010094 315.997899 9 -1235.10744 -162.840644 315.997899 -1235.10744 -24.3143844 121.154323 10 -1151.96132 -368.679449 121.154323 -1151.96132 229.604836 -24.2601391 11 -1124.92938 -256.221479 -24.2601391 -1124.92938 341.172858 64.4317042 12 -1095.23101 -307.347407 64.4317042 -1095.23101 289.841370 46.1611543 13 -1070.69410 -244.985973 46.1611543 -1070.69410 356.130483 162.922416 14 -1058.82235 -313.310131 162.922416 -1058.82235 283.933469 132.260019 15 -1024.49282 -342.606797 132.260019 -1024.49282 254.914215 40.6548442 16 -984.013372 -360.249386 40.6548442 -984.013372 238.274275 -86.9316473 17 -966.133938 -268.993685 -86.9316473 -966.133938 328.866329 -24.3740449 18 -1041.11845 8.87388684 -24.3740449 -1041.11845 147.400147 138.319908 19 -1081.00459 97.9440682 138.319908 -1081.00459 236.328067 485.966947 20 -1084.36780 -337.273751 485.966947 -1084.36780 228.459609 378.382553 ----------------------------------------------------------------------------------------------- (八)衬砌结构的配筋计算 根据结构计算的轴力、弯矩、剪力进行配筋计算与裂缝宽度的校核。详细规定请参看JTG D70-2004附录K,以及相应的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

混凝土模板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混凝土模板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4 模板分项工程 说明: 4 模板分项工程 模板分项工程是为混凝土浇筑成型用的模板及其支架的设计、安装、拆除等一系列技术工作和完成实体的总称。由于模板可以连续周转使用,模板分项工程所含检验批通常根据模板安装和拆除的数量确定。 4.1 一般规定 4.1.1 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说明:4.1.1 本条提出了对模板及其支架的基本要求,这是保证模板及其支架的安全并对混凝土成型质量起后果要作用的项目。多年的工程实践证明,这些要求对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是必需的。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应严格执行。 4.1.2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对模板工程进行验收。 模板安装和浇筑混凝土时,应对模板及其支架进行观察和维护。发生异常情况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进行处理。 说明:4.1.2 浇筑混凝土时模板及支架在混凝土重力、侧压力及施工荷载等作用下胀模(变形)、跑模(位移)甚至坍塌的情况时有发生。

为避免事故,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提出了对模板及其支架进行观察、维护和发生异常情况时进行处理的要求。 4.1.3 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顺序及安全措施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说明:4.1.3 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顺序及相应的施工安全措施对避免重大工程事故非常重要,在制订施工技术方案时应考虑周全。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混凝土结构可能尚未形成设计要求的受力体系,必要时应加设临时支撑。后浇带模板的拆除及支顶易被忽视而造成结构缺陷,应特别注意。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应严格执行。 4.2 模板安装 主控项目 4.2.1 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对照模板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方案观察。 说明:4.2.1 现浇多层房屋和构筑物的模板及其支架安装时,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以利于混凝土重力及施工荷载的传递,这是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的有效措施。 本规范中,凡规定全数检查的项目,通常均采用观察检查的方法,但对观察难以判定的部位,应辅以量测检查。 4.2.2 在涂刷模板隔离剂时,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混凝土工程质量检测方法

混凝土工程质量检测方法 混凝土工程质量检测方法 (一)保证项目 1.砼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剂等必须符合规范及有关规定。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 2.砼的配合比、原材料计量、搅拌、养护和施工缝处理必须符合规范。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施工记录。 3.评定砼强度的试块,必须按规范的规定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其强度必须符合该规范第5.3.3条规定。检验方法:检查标准养护龄期28d试块强度试验报告。 4.蜂窝:梁、柱上一处不大于200cm,累计不大于400cm;基础、板、墙上一处不大于400cm,累计不大于800cm。检验方法:尺量外露石子面积及深度。 5.孔洞:本工程做到无孔洞。 6.主筋露筋:本工程做到无主筋露筋。 7.夹渣层:无缝隙夹渣层 8.以上各项检验数量:按梁、柱的件数各抽查10%,但均不少于3件;墙和板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墙每四米左右为一个检查层,每面为一处,板每间一处,但均不少于三处。 (二)允许偏差项目 柱、墙、梁轴线 位移 ±5mm 用经纬仪或拉线和尺量 标高 ±5mm 水平仪和尺量 柱、墙、梁截面尺寸 ±5mm 用尺量 柱、墙垂直度 ±5mm 用2m靠尺量 表面平整度 ±8mm 用2m靠尺和塞尺量 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偏移 ±10mm 用尺量 预留孔中心线位置偏移 ±5mm 用尺量 预留洞中心线位置偏移 ±15mm 用尺量

电梯井井筒长、宽对中线 -0~+25mm 用尺量 以上各项检验数量:按梁、柱的件数各抽查10%,但均不少于3件;墙和板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墙每四米左右为一个检查层,每面为一处,板每间为1处,但均不少于三处。每处检查二点。 感谢您的阅读!

衬砌结构配筋程序

衬砌结构配筋程序 程序解释 本程序根据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设计原理来编制,首先读入材料各特征系数,然后建立循环,读入各截面的厚度、轴力和弯矩,如果弯矩为负值,则要转为正值,但算出受拉区和受压区钢筋量后,要将它们互换,最终才得到衬砌内侧和外侧的钢筋量Ass(j)和Ass1(j)。算出各截面所需的配筋量,取衬砌内侧的钢筋最大值作为整体衬砌结构内侧每截面的配筋量即maxAs,取衬砌外侧的钢筋最大值作为整体衬砌结构外侧每截面的配筋量maxAs1,式中各主要符号的含义如下:Ak——安全系数; Rw——混凝土弯曲抗压极限强度标准值; Ra——混凝土弯曲抗压极限强度; N、NN(j)——轴力、轴力数组; M、MM(j)——弯矩、弯矩数组; b——截面宽度(沿隧道走向取单位长度1m); x——混凝土受压区高度; Rg——钢筋的抗压计算强度标准值; As——受拉区钢筋的截面面积; As1——受压区钢筋的截面面积; y1——形心轴到受拉区边缘的距离; e——轴力作用点到到受拉钢筋重心的距离; e1——轴力作用点到受压钢筋重心的距离; h0——受压区边缘到受拉钢筋重心的距离; a——受拉钢筋重心到受拉区混凝土边缘的距离; a1——受压钢筋重心到受压区混凝土边缘的距离; e0——偏心距; h——截面高度(即衬砌厚度); Ec——混凝土的受压弹性模量; Es——钢筋的弹性模量; Wmax——最大裂缝宽度; W——裂缝宽度允许值; afai——构件受力特征系数; csa——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 fctk——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 rte——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 Ace——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 R——纵向受拉钢筋表面特征系数; c——钢筋保护层厚度;

隧道结构衬砌无损检测试题及答案

隧道结构衬砌无损检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分,共分) 1、检测仪器应按规定定期检查、标定和保养。 2、检测仪器应具有防尘、防潮、防震性能,并应满足现场温度和湿度环境的要求。 3、地质雷达法适用于检测隧道衬砌厚度、衬砌背后的回填密实度和衬砌内部钢架、钢筋等 分布。 4、隧道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测应以纵向布线为主,横向布线为辅。纵向布线的位置应在隧道拱顶、左右拱腰、左右边墙和隧底各布 1条;横向布线可按检测内容和要求布设线距,一般情况线距8~12m;采用点测时每断面不少于6个点。检测中发现不合格地段应加密测线或测点。 5、检测前应对衬砌混凝土的介电常数或电磁波速做现场标定,且每座隧道应不小于1处,每处实测不少于3次,取平均值为该隧道的介电常数或电磁波速。当隧道长度大于3km、衬砌材料或含水量变化较大时,应适当增加标定点数。 二、简答题 1、衬砌背后回填密实度的主要判定特征应符合哪些要求? 密实:信号幅度较弱,甚至没有界面反射信号; 不密实:衬砌界面的强反射信号同相轴呈绕射弧形,且不连续,较分散; 空洞:衬砌界面反射信号强,三振相明显,在其下部仍有强反射界面信号,两组信号时程差较大。 2、衬砌内部钢架、钢筋位置分布的主要判定特征应符合哪些要求? 钢架:分散的月牙形强反射信号; 钢筋:连续的小双曲线型强反射信号; 3、无损检测衬砌质量的检查及评定。 (1)采集数据检查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地质雷达法的采集数据检查应为总工作量的5%,检查资料与被检查资料的雷达图像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波形基本一致、异常没有明显位移。 声波法的采集数据检查应为总工作量的5%,允许相对误差为±10%,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δ——相对误差; t——基本观测值; t i——检查观测值。 (2)检查资料质量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衬砌背后回填密实度和衬砌混凝土强度的检查点相对误差小于10%为合格,衬砌混凝土厚度的检查点相对误差小于15%为合格; 合格的检查点数量大于总检查点数量90%为合格。

衬砌混凝土强度检测

升拓技术—衬砌混凝土强度检测 (四川升拓检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成都 610045)摘要:混凝土强度是混凝土最重要的性能指标,反映的是材料破坏时的承载力,受业主方委托,我公司对尕曲水电站导流隧洞衬砌的强度、厚度以及灌浆质量进行了检测。其中,衬砌混凝土强度采用表面波法。为了验证测试结果的精度,业主还进行了钻芯取样和压载试验,总数为24个。 关键词:混凝土强度检测,混凝土厚度检测,灌浆质量检测,无损检测,升拓技术在各种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质量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响到预应力梁的耐久性和安全性。然而,预应力梁体积庞大,形状也较为复杂。目前,通常利用混凝土试件(150×150×300的棱形试件)进行压载试验,以便测试混凝土的压缩强度和弹性模量。 但是,试件与构件在浇筑、振捣、养护等方面均有不小的区别,因此仅仅根据试件的测试结果并不能保证梁构件的质量。同时,对于既有混凝土结构,采用钻孔取样的方法显然存在诸多局限。 长期以来,基于超声波的测试方法得到了一定的应用,然而,其局限性(如测试范围窄、功能单一等)也日益显著,在测试裂缝深度、混凝土模量等方面的精度也因理论方面的缺陷而一直得不到提高。为此,自90年代以来,基于冲击弹性波(超声波为其一特例)的测试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最广为人知的当为PIT(基桩完整性测试)方法。近年来,将冲击弹性波推广并应用于混凝土结构物的材质(强度、模量)、缺陷(裂缝、剥离、内部空洞、蜂窝等)以及几何尺寸(厚度、埋深等)的无损检测和评价已成为国际热门的研究方向,而且逐步进入工程实际应用。例如,美国材料学会标准ASTM-C1383-98就规定了利用弹性波测试混凝土厚度和波速的测试方法。在日本土木学会也基于冲击弹性波波速,对混凝土结构和试样弹性模量以及强度进行了标准化和规范化。 我们开发的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无损检测系统SPE-MATS中也包括了针对混凝土质量的测试技术。其中,能够准确、快速地测试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混凝土强度是重要的特点。 1.基本原理

地质雷达在隧道质量检测中的应用公路继续教育答案

第1题 某隧道采用地质雷达检测时,K0+020处实测二次衬砌双程旅行时间为14ns,K0+020处二衬厚度为70cm,则衬砌混凝土介电常数为()。 A.6 B.7 C.8 D.9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批注: 第2题 对隧道衬砌质量进行检测时,宜选用的天线为()。 A.100MHz B.500MHz C.900MHz D.1GHz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3题 地质雷达检测隧道衬砌时天线移动速度宜为()。 A.1~3km/h B.3~5km/h C.5~8km/h D.5~10km/h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4题 采用地质雷达检测衬砌混凝土状况,对采集数据质量进行检查时,衬砌混凝土厚度的检查点相对误差小于()为合格。 A.5%

B.10% C.15% D.20%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5题 利用地质雷达对隧道衬砌质量进行检测,当需要分段测量时,相邻测量段接头重复长度不应小于()。 A.1m B.2m C.5m D.10m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6题 地质雷达法采集数据检查应为总工作量的()。 A.5% B.10% C.15% D.20%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批注: 第7题 公路隧道常见病害有()。 A.衬砌裂缝 B.衬砌渗水 C.混凝土劣化 D.照明亮度不足 E.附属设施损坏

答案:A,B,C,D,E 您的答案:A,B,C,D,E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7.0 批注: 第8题 某公路隧道采用地质雷达进行衬砌检测,下列关于地质雷达检测结果的相关分析,正确的包括()。 A.空洞:反射信号强,信号同相轴呈绕射弧形,不连续且分散、杂乱 B.不密实:反射信号强,反射界面明显,下部有多次反射信号,两组信号时程差较大; C.钢架:反射信号强,图像呈分散的月牙状; D.钢筋:反射信号强,图像呈连续的小双曲线形; E.密实:反射信号弱,图像均一且反射信号不明显。 答案:C,D,E 您的答案:C,D,E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7.0 批注: 第9题 地质雷达检测衬砌混凝土前应对混凝土电磁波速做现场标定,标定方法包括:()。 A.在已知厚度部位或材料与隧道相同的其他预制件上测量; B.在洞口或洞内避车洞处使用双天线直达波法测量; C.钻孔实测; D.通过工程经验确定。 答案:A,B,C 您的答案:A,B,C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7.0 批注: 第10题 地质雷达可用下列隧道的检测项目有()。 A.衬砌厚度 B.拱架数量; C.喷层与围岩接触状况; D.钢筋搭接长度。

隧道衬砌质量检测

隧道衬砌质量检测 白雪冰孔祥春 一、工程概况 北京鑫衡运科贸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检测部于二○○五年三月十一日至二十一日对某公路隧道的衬砌,进行无破损法检测,目的是检测二衬结构的厚度、衬砌内部及背后缺陷分布情况。因本次检测的具体情况,经业主单位研究协商,确定本次检测在隧道内布设5条雷达纵测线,进行全线检测. 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概况 隧道东线出口段K79+816~K82+816段3000m、续建段K74+280~K75+180段900米以及西线YK73+835~78+335段4500米隧道穿越地段岩性以含绿色矿物混合花岗岩和混合片麻岩为主,间夹蚀变闪长岩,霏细岩及花岗伟晶岩脉。以上三段隧道共穿越大小断层13条,围岩类别变化频繁,地质结构复杂、通风排烟困难、岩爆频繁是本工程的特点和难点。 三、检测内容及标准 1、检测内容: (1)探地雷达检测二次衬砌厚度和衬砌内部及背后缺陷; (2)初衬内部及背后缺陷; 2、检测标准: (1)铁路隧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7-98; (2)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TB10210-97; (3)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四、测线的位置 测线共五条,纵向布置在隧道衬砌表面,具体见以下示意图。 五、检测仪器设备基本原理 地质雷达与探空雷达相似,利用高频电磁波(主频为数十至数百乃至数千兆赫)以宽频带短脉冲形式,由地面通过天线传入地下,经地下地层或目的物反射后返回地面,被另一天线接收。脉冲波旅行时间为T。当地下介质的波速已知时,可根据测到的准确T值计算反射体的深度。雷达系统的基本部分如下图:

电磁波的传播取决于物体的电性,物体的电性主要有电导率μ和介电常数ε,前者主要影响电磁波的穿透(探测)深度,在电导率适中的情况下,后者决定电磁波在该物体中的传播速度,因此,所谓电性介面也就是电磁波传播的速度介面。不同的地质体(物体)具有不同的电性,因此,在不同电性的地质体的分界面上,都会产生回波。 地质雷达在勘查中的基本参数描述如下: 1. 电磁脉冲波旅行时 v z v x z t 2422≈+= 式中:z —勘查目标体的埋深; x —发射、接收天线的距离(式中因z>x,故X 可忽略);v —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 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r r r c c v εμε≈= 式中 c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0.29979m/ns );r 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r μ—介质的相对磁导率(一般r μ1≈) 3. 电磁波的反射系数 电磁波在介质传播过程中,当遇到相对介电常数明显变化的地质现象时,电磁波将产生反射及透射现象,其反射和透射能量的分配主要与异常变化界面的电磁波反射系数有关: 2 122122 112221122) ()() ()(εεεεμεμεμεμε+-≈ +-= r 孤立体 地层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4 模板分项工程 〔说明〕模板分项工程是对混凝土浇筑成型用的模板及其支架的设计、安装、拆除等一系列技术工作和完成实体的总称。由于模板可以连续周转使用,模板分项工程所含检验批通常根据模板安装和拆除的数量确定。 本次修订删除了模板拆除的内容,主要因为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2011 已经包含模板拆除的规定,且模板拆除属于施工过程,不宜作为模板工程的验收内容加以要求。 4.1 一般规定 4.1.1模板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滑模、爬模等工具式模板工程及高大模板支架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应进行技术论证。 〔说明〕根据住建部建质[2009]254 号文件的要求和多项国家标准的规定,编制、审查并认真实施专项施工方案是施工单位控制模板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基本措施之一。因此本规范将是否按照相关规定编制施工方案列为验收要求。 高大模板支架是指具备下列四个条件之一的模板支架工程:支模高度超过 8m,或构件跨度超过18m,或施工总荷载超过15kN/m2,或施工总荷载超过20kN/m。上述条件系由住建部《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 号文件所规定。该文件明确给出了高大模板的定义,并对施工单位组织论证、完善专项施工方案做出了具体规定。 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一般宜包括下列内容:模板及支架的类型;模板及支架的材料要求;模板及支架的计算书和施工图;模板及支架安装、拆除相关技术措施;施工安全和应急措施(预案)、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技术要求。 关于模板工程现有多本专业标准,如行业标准《钢框胶合板模板技术规程》JGJ 96、《液压爬升模板工程技术规程》JGJ 195、《液压滑动模板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GJ 65、《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JGJ74,国家标准《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50214 等,应遵照执行。 4.1.2模板及支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工况进行设计,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并应保证其整体稳固性。 〔说明〕模板及支架虽然是施工过程中的临时结构,但由于其在施工过程中

试验检测员考试隧道(混凝土衬砌质量检测)-试卷3

试验检测员考试隧道(混凝土衬砌质量检测)-试卷3 (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 1.回弹法测定混凝土强度要求每个测区测读( )值。 (分数:2.00) A.15 B.10 C.16 √ D.20 解析:解析:回弹仪按其冲击动能的大小,分为重型、中型和轻型回弹仪三种。中型回弹仪:其冲击动能为2.207J,可供重型构件、路面、大体积混凝土的强度检测,适用强度等级≤C50的混凝土。率定试验应分四个方向进行,且每个方向弹击前,弹击杆应旋转90°,每个方向的回弹平均值均应为80±2。测区尺寸宜为200mm×200mm;采用平测时宜为400mm×400mm。测量回弹值应在构件测区内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面各弹击8点;超声波单面平测时,可在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测点之间弹击16点。每一测点的回弹值,测读精确度至1。 2.超声波检测混凝土构件强度,抽查频率为( )。 (分数:2.00) A.10% B.20% C.30%√ D.50% 解析:解析:按批量进行检测时,应随机抽取构件,抽检数量不宜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30%且不宜少于10件。 3.超声回弹测强曲线应优选( )。 (分数:2.00) A.专用测强曲线√ B.地区测强曲线 C.国家测强曲线 D.国际测强曲线 解析:解析:检测单位宜按专用测强曲线、地区测强曲线、统一测强曲线的顺序选用测强曲线。 4.钻芯法测定混凝土强度,取芯数量同批构件不少于( )个。 (分数:2.00) A.2 B.3 √ C.4 D.6 解析:解析:根据《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的规定,钻芯确定单个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时,有效芯样试件的数量不应少于3个;对于较小构件,有效芯样试件的数量不得少于2个。 5.某隧道混凝土衬砌,用超声平测法测得超声波速为4200m/s,用冲击一回波法测定其平均峰值频率为68kHz,则衬砌厚度为( )。 (分数:2.00) A.31cm √ B.38cm C.62cm D.68cm 解析:解析:t=v/2f=4200/(2×68)=31cm。

衬砌形式

公路隧道衬砌形式隧道衬砌一般常用的形式有整体式衬砌、复合式衬砌、喷锚衬砌.整体式衬砌通常为保证施工安全要采用喷锚支护等临时支护措施,这种支护不是永久的受力结构,只有模筑混凝土才是永久受力结构.复合式衬砌通常也将喷锚支护作为初期临时支护,内层用模筑混凝土作为二次衬砌的永久结构,为防止初期喷锚支护和二次模筑混凝土衬砌间因为材料、受力或其他因素而发生不同变形,进而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纹,一般要在两层间根据需要设置防水层或隔离层.喷锚衬砌是将喷锚支护作为了永久性衬砌结构,适用于地下水不充裕的Ⅲ级或以上围岩的短隧道,喷锚支护是柔性结构,它充分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和围岩形成一体产生共同变形. JTG D70-200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8 衬砌结构设计 8.1 一般规定 8.1.1 公路隧道应作衬砌,根据隧道围岩地质条件、施工条件和使用要求可分别采用喷锚衬砌、整体式衬砌、复合式衬砌。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的隧道应采用复合式衬砌;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隧道,在I、II、III级围岩条件下,隧道洞口段应采用复合式衬砌或整体式衬砌,其它段可采用喷锚衬砌。 8.1.2 隧道衬砌设计应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断面形状、支护结构、施工条件等,并应充分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衬砌应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保证隧道长期安全使用。 8.1.3 衬砌结构类型和尺寸,应根据使用要求、围岩级别、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隧道埋置深度、结构受力特点,并结合工程施工条件、环境条件,通过工程类比和结构计算综合分析确定。在施工阶段,还应根据现场监控量测调整支护参数,必要时可通过试验分析确定。 8.1.4 衬砌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衬砌断面宜采用曲边墙拱形断面。 2 隧道围岩较差地段应没仰拱。仰拱曲率半径应根据隧道断面形状、地质条件、地下水、隧道宽度等条件确定。路面与仰拱之间可采用混凝土或片石混凝土填充。当隧道边墙底以下为整体性较好的坚硬岩石时,可不设仰拱。 3 隧道洞口段应设加强衬砌。加强衬砌段的长度应根据地形、地质和环境条件确定,一般情况下两车道隧道应不小于10m,三车道隧道应不小于15m。 4 围岩较差地段的衬砌应向围岩较好地段延伸5—10m。 5 偏压衬砌段应向一般衬砌段延伸,延伸长度应根据偏压情况确定,一股不小于lOm。 6 净宽大于3.0m的横通道与主洞的交叉段均应设加强段衬砌,加强段衬砌应向各交叉洞延伸,主洞延伸长度不小于5.0m,横通道延伸长度不小于3.0m。 8.2 喷锚衬砌 8.2.1 喷射混凝土厚度小应小于50mm,不宜大于300mm。 8.2.2 钢筋网喷射混凝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筋网网格应按矩形布置,钢筋间距宜为150—300mm。 2 钢筋网钢筋的搭接K度应不小于30d(d为钢筋直径)。 3 钢筋网喷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20mm,当采用双层钢筋网时,两层钢筋网之间的间隔距离应不小于60mm。 4 单层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厚度不得小于80mm,双层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厚度不得小于150mm。 5 钢筋网应配合锚杆一起使用,钢筋网宜与锚杆绑扎连接或焊接。 8.2.3 钢纤维喷射混凝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纤维掺量宜为干混合料质量的1.5%-4%(33-96kg/m3)。 2 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