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权证市场发展问题研究-最新范文

中国权证市场发展问题研究-最新范文

中国权证市场发展问题研究-最新范文
中国权证市场发展问题研究-最新范文

中国权证市场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中国的权证市场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992年6月。之后,中国权证市场经历了4年的大起大落,于1996年6月退出证券市场。在这4年间,权证市场达到相当的规模;同期,权证的炒作也非常突出,并造成极为不好的后果及影响。时隔9年,作为股权分置改革的重要工具之一的权证,再次被唤醒。这一次出现将给中国证券市场带来的将是一场惊喜,还是再一次的痛苦,文章对中国权证市场发展的问题作以研究。

1中国权证市场发展现状

1996年6月~2005年7月,整整9年时间,中国的证券市场经历了从熊市到牛市再到熊市的过程。国有股全流通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股市。非流通股是中国特有的现象,怎样使国有股非流通股上市流通成为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2005年4月29日通过的《证监会关于股权分置改革试点问题的通知》指出,试点上市公司股东自主决定股权分置问题解决方案。2005年8月23日通过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股权分置改革要坚持统一组织、实行分散决策。这说明改革的总体思路是证监会只立规矩,具体的试点方案由上市公司自己决定,主要方案有送股方案、缩股方案、权证组合方案。这其中权证组合方案上海证券交易所提出了三个思路供参考。

方案一:分批送配认股权证方案。①非流通股股东以希望流通的非流通股为标的,向流通股股东免费发送对应数量的认购权证;②行

权得到的标的股票上市流通;③所有非流通股的流通权须通过向流通股股东送配权证,权证持有人行权获得股票的方式获得;④非流通股股东不得交易其发行的权证。

方案二:一次送配认股权证方案。①非流通股东向流通股股东免费发送一定数量的认股权证,权证标的为对应数量的非流通股股份;②权证上市后,所有非流通获得流通权。非流通股股份的流通遵照《通知》的相关规定;③当权证价格低于某约定值时,权证持有人可将权证回售给非流通股股东。

方案三:认沽权证方案。基本思路为:①非流通股股东或其他机构免费向每位流通股股东发送与其持有的流通股数相同的认沽权证;②权证的行权价为标的股票过去一段时间(如一年)的均价;③权证行使时,按行权价与当时股价的差额结算现金,或按差价与当时股价之比折算成股份送给流通股股东;④权证上市后全部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⑤为保护非流通股股东,可设置结算的股价的下限,如净资产值。在方案三中,关键是在于比例以及认沽价格的确定。

从2005年9月5日开始的三一重工(股票代码xxxx)股权改置正式开始,由此拉开了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改置的序幕。据统计,截止到2006年10月底,我国上市公司1393家上市公司拥有总股本数为12369.15亿股,其中已流通股份为3313.62亿股。流通股股份只占总股本的27%。当然这其中有两支被誉为股市巨无霸的两支国有商业银行股,其中中国银行总股本为2538.39亿股,流通股股份为43.32亿股;中国工商银行总股本为3320.69亿股,流通股股份为68.31亿股。如

果除去这两支股票的话,总股本数为6509.91亿股,其中流通股股数为3201.99亿股,总流通股股数就占市场总股本的49.2%。相比较2005年5月股权分置改革以前总流通股股数只占市场总股本的32.6%而言,我国的股权分置改革还算是比较成功的。

2我国权证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权证发行环节出现的问题

发行环节主要出现的问题有认股价的定价风险和权证发行价格的定价风险。对于备兑权证的发行人来讲不是由证券交易所而是由第三方,抑或为大股东。如就认股权证来讲,当认股价和权证发行价格的定价水平不合理时,将会影响到权证的吸引力和认股的成功率。正股价格操纵成本增高,风险相对降低。权证的认股价是以正股市价为基础制定的,因此,发行人为了提高权证认股价,有可能在权证发行时抬高正股价格。然而,与目前配股、增发过程中类似的股价操纵相比,由于权证的执行是在未来时间发生的,发行人将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其操纵股价的成本也更高。因此相对于增发、配股的证券发行,认股权证还降低了此类风险。

2.2权证交易环节中遇到的问题

交易环节出现的问题可以表现为价格的扭曲以及价格被操纵,但其原因可以来自于多方面。如果从理论上来分析,投资者在权证和正股之间的组合投资会影响正股股价的运行,例如标的股票价格上升时,投资者可能放弃股票而购买权证,从而减弱股价的上升趋势。因此,权证交易可能增加正股的波动性。

2.2.1通过操纵正股价格来操纵权证价格

权证本身是具有杠杆作用的投资品种、其价格依赖于标的股票价格,因此不法参与者有可能通过操纵正股价格来操纵权证价格,已达到获取暴利的目的。即通过拉高正股价格使权证的内在价值增大,从而以权证市场的获利弥补拉高正股价格的成本。如果行权方式为美式权证,当操纵着将正股价格拉升到一定水平时,投资者可以马上行使认股权并抛售股票,而我国发行的权证当中没有一张是美式的,而是欧式和百慕大式的。所以这就更增加了行权的风险,最终导致交易期间大多数人的疯狂投机。

2.2.2投资者非理性投机导致暴涨暴跌

由于权证的杠杆效应,参与权证交易的投资者大多都放弃了权证的基本功能--发现价格和规避风险,而是采取了投机的方式以获取盈利。由于《权证暂行管理办法》规定权证采取T+0交易方式,这就造成在权证市场中,大多数人都采取频繁交易,增加换手率。

导致频繁交易和非理性投机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权证市场中实行一级交易商制度。我国的权证市场中规定的有一级交易商,一级交易商的主要职责是向投资者提供买卖报价,以维持权证交易的流动性。上海证券交易所规定:一级交易商从事权证及其标的证券自营业务的,必须通过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备案的专用席位和专用帐户进行,并接受上海证券交易所监管。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将对权证业务分别实施交易资格和结算资格管理。而中国权证市场上一级交易商制度类似于做市商制度,即证券交易的买卖价格均有一级交易

商(称为做市商)给出,投资者按照一级交易商报出的买卖价格和数量做出自己的买卖决定。也就是说投资者只是被动地接受一级交易商报出的价格,而一级交易商做出的双向价格,即对于同一支权证,一级交易商既报买入价,也报卖出价。所有投资者的交易对手都是一级交易商。一级交易商报出价格后,就有义务接受投资者按此价格提出的买卖要求。换言之,一级交易商必须有足够的证券和资金,用来满足投资者买进或卖出证券的要求。但由于权证市场中有些一级交易商作为权证的备兑权证的发行人,有权增发或者注销所发行的权证。当然,其中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持权证的流通性,但是,这却增加了权证交易的隐性风险。如若增发权证,为了增加交易量,一级交易商会大幅度地拉高权证价格来吸引投资者加入投资行列,然后再进行权证注销,造成投资者的亏损。

2.2.3市场交易规模太小容易受到操纵

由于认股权证市值较小,并且在现阶段缺乏合理的定价机制,因此价格极易受到操纵,有可能大幅度偏离合理区间。国际实证研究表明,股票权证的交易流通确实对标的股价会产生影响,权证对价格更加敏感,相对于标的股票,权证的杠杆效应会使得权证价格更容易被操纵。机构既可以操纵权证价格,又可通过操纵权证价格来打压标的股票价格,这对流通股和非流通股都没有好处,只能使问题更加复杂化。

2.3权证行权环节中出现的问题

就我国目前的权证市场而言,投机交易占到主流,所以行权期进行行权的人寥寥无几。由于我国第二次权证市场发展是在上市公司股权

改革的背景下进行的。上市公司对流通股股东实行的是对价制,即为了防止非流通股上市后对流通股的价格进行冲击而采取的对流通股股东进行补偿的方式。而作为理性经纪人的上市公司来讲,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是其目的,他会通过利益关联方来进行操纵,导致权证发现价格为无效价格,进而导致流通股股东补偿不足。而且非流通股股东为了实现尽可能减少对流通股股东补偿的目标,非流通股股东就要在过渡期尽量维护股票价格。而非流通股股东维护股票价格最好的手段就是在过渡期尽量不买股票,待过渡期结束。非流通股股东解除义务后,便可放心抛售股票了。这就意味着,股权分置带给流通股的风险与损失在过渡期并没有充分释放或体现,可以预期,过渡期结束后股价必然继续大跌,流通股补偿不足。流通股将会发现其实际损失远远超出其得到的补偿。

3结语

从现阶段证券市场环境条件来看,重新推出权证,是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必然选择,可作为金融创新的有效工具,为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探索新的形式或渠道,借以平衡流通股东与非流通股东之间利益关系方法之一。由于权证这一金融衍生品的设计和交易相对简单,具有一定的杠杆作用且风险可控,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有推动作用。与此同时,权证是一种流动性很强的期权,客观上促使上市公司高管层,更加重视关心公司经营业绩、企业形象、诚信和信用的建设、二级市场股价的变化等,有助于强化激励约束机制的形成,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从而有利于提高流通股股东的话语权。然而,任何金融衍

生品的出现都有其反面性,权证也不能例外,因此,我们应该以辨证的眼光理智地看待它,合理有效的充分发挥其正面作用,造福于广大市场投资者。

国内权证市场发展状况.doc

1中国权证市场发展现状 1996 年 6 月 ~2005 年 7 月,整整 9 年时间,中国的证券市场经历了从熊市到牛市再到熊市的 过程。国有股全流通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股市。非流通股是中国特有的现象,怎样使国有股非流 通股上市流通成为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2005 年 4 月 29 日通过的《证监会关于股权分置改革 试点问题的通知》指出,试点上市公司股东自主决定股权分置问题解决方案。2005年 8月 23日通过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发表意见》中指出,股权分置改革要坚持统一组织、实行分散决策。这说明改革的总体思路是证监会只立规矩,具体的试点方案由上市公司自己决定,主要方案有送股方案、缩股方案、权证组合方案。这其中权证组合方案上海证券交易所提出了三个 思路供参考。 向流通股方案一:分批送配认股权证方案。①非流通股股东以希望流通的非流通股为标的, 股东免费发送对应数量的认购权证; ②行权得到的标的股票上市流通; ③所有非流通股的流通权 须通过向流通股股东送配权证,权证持有人行权获得股票的方式获得 ; ④非流通股股东不得交易其 发行的权证。 方案二:一次送配认股权证方案。①非流通股东向流通股股东免费发送一定数量的认股权证, 权证标的为对应数量的非流通股股份 ; ②权证上市后,所有非流通获得流通权。非流通股股份的流通 遵照《通知》的相关规定 ; ③当权证价格低于某约定值时,权证持有人可将权证回售给非流 通股股东。 方案三:认沽权证方案。基本思路为:①非流通股股东或其他机构免费向每位流通股股东发 送与其持有的流通股数相同的认沽权证 ; ②权证的行权价为标的股票过去一段时间(如一年 )的均价; ③权证行使时,按行权价与当时股价的差额结算现金,或按差价与当时股价之比折算成股份 送给流通股股东 ; ④权证上市后全部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 ; ⑤为保护非流通股股东,可设置结算的股价的下限,如净资产值。在方案三中,关键是在于比例以及认沽价格的确定。 从 2005 年 9 月 5 日开始的三一重工( 股票代码 600031) 股权改置正式开始,由此拉开了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改置的序幕。据统计,截止到2006 年 10 月底,我国上市公司1393 家上市公司拥有总股本数为 12369.15 亿股,其中已流通股份为 3313.62 亿股。流通股股份只占总股本的27%。当然这其中有两支被誉为股市巨无霸的两支国有商业银行股,其中中国银行总股本为2538.39 亿股,流通股股份为 43.32 亿股 ; 中国工商银行总股本为3320.69 亿股,流通股股份为68.31 亿股。如果除去这两支股票的话,总股本数为6509.91 亿股,其中流通股股数为3201.99 亿股,总流通股股数就占市场总股本的49.2%。相比较 2005 年 5 月股权分置改革以前总流通股股数只占 市场总股本的 32.6%而言,我国的股权分置改革还算是比较成功的。 2我国权证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权证发行环节出现的问题 发行环节主要出现的问题有认股价的定价风险和权证发行价格的定价风险。对于备兑权证的 发行人来讲不是由证券交易所而是由第三方,抑或为大股东。如就认股权证来讲,当认股价和权证发行价格的定价水平不合理时,将会影响到权证的吸引力和认股的成功率。正股价格操纵成本 增高,风险相对降低。权证的认股价是以正股市价为基础制定的,因此,发行人为了提高权证认股价, 有可能在权证发行时抬高正股价格。然而,与目前配股、增发过程中类似的股价操纵相比,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证券行业从零开始,经历了一段漫长而又曲折的发展历程。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上海证券交易所停业。旧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证券市场从此结束。新中国从此开始考虑建立自己的证券交易所。 1949年6月,天津证券交易所重新设立,这是新中国设立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所,标志着中国当代证券市场的正式启动。 1950年2月,新中国在北京设立了北京证券交易所。 1952年7月和10月,政府相继关闭了天津和上海证券交易所。1958年以后,受当时中国国内外政治局势影响,中国证券市场更是长期受到摒弃。 1953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1953年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条例》,决定从1954年起发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筹集经济建设资金。1954~1958年,政府连续5年发行了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总额35.54亿元,但到了1955年,中国取消商业信用,同时限制国家信用。1958年又完全否定了国家信用。1968~1978年中国进入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无债时期。 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后,中国当代证券市场才得以逐步恢复。 1981年财政部首次发行国库券,揭开了新时期中国证券市场新发展的序幕。 1984年11月,中国第一股——上海飞乐音响股份公司成立。 1985年1月,上海延中实业有限公司成立,并全部以股票形式向社会筹资,成为第一家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的集体所有制企业。 1986年9月26日,新中国第一家代理和转让股票的证券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宣告营业,从此恢复了我国中断了30多年的证券交易业务。 1986年11月14日,邓小平会见纽约证交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并向其赠送了中国第一股——飞乐音响股股票。 1987年5月,深圳市发展银行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成为深圳第一股。 1990年12月19日,数百名中外贵宾参加了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的庆典。黄浦江畔一声锣响,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正式诞生了。上市交易的有被称为“沪市老八股”的8只股票,“老八股”都是一些集体企业或国有小企业,带有很强的试水性质,试点不成功,也无关乎国民经济发展大局。 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在改革开放的特区隆重地举行了开业典礼。 这两个特殊的日子,已经作为辉煌的起点,载入了史册。沪深两家交易所的正式开业,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后的证券市场正式诞生了,也象征着中国百年证券的历史长河,千折百回,历经险阻,终于汇流成涛天的大潮,即将朝着无垠的大海奔去。二十年的历史表明,证券市场的诞生顺应了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不但为市场经济的运作提供了样板,为深化企业改革提供了动力,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金融意识,有力地推动了资本市场的发展。 1991年8月28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在京成立。开始实行全国范围的证券发行规模控制与实质审查制度。从那之后直至2000年之前,股票发行依靠的是行政审批,投行经历的是“额度制”阶段。 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谈话,不仅给“股票市场到底姓社姓资”的争论画上了

中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发展研究

中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发展研究 摘要:银行同业拆借市场不仅是金融机构短期融资的重要渠道,也是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载体。因此,探讨我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我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历程进行简单回顾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其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建议,以便为中外投融资机构提供更完善的服务,为央行制定和完善对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监管政策提供素材。 关键词:银行同业拆借;资金运作;监管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所谓同业拆借,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金融机构及经法人授权的非法人金融机构分支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行为,目的在于调剂头寸和临时性资金余缺。同业拆借市场是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以货币借贷的方式进行融资活动的短期资金市场,是货币市场的主要子市场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微观层次上,金融机构通过同业拆借市场来调剂流动性的余缺;在宏观层次上,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往往被视作基础利率,能够最及时和准确地反映整个金融市场的利率变动趋势和资金供求变化状况,在整个金融市场的利率结构中具有导向性作用。由此同业拆借市场成为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载体。 一、我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历程 我国金融同业拆借市场主要是指银行同业拆借市场,银行同业拆借是指商业银行为弥补交易头寸的不足或准备金不足而在相互之间进行的借贷活动,是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调剂市场。其形成除了存款准备金制度的需要以外,同时也是二级银行体制建立,特别是商业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建立与发展的需要。银行与金融机构作为经济各部分间分配资源的最重要的渠道,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发展客观上要求相互调剂和融通资金,同业拆借市场便应运而生了。我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其起始于1978—1984年的金融体制改革,发展沿革至今,共经历了三个阶段(见下图)。

中国权证市场发展问题研究-最新范文

中国权证市场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中国的权证市场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992年6月。之后,中国权证市场经历了4年的大起大落,于1996年6月退出证券市场。在这4年间,权证市场达到相当的规模;同期,权证的炒作也非常突出,并造成极为不好的后果及影响。时隔9年,作为股权分置改革的重要工具之一的权证,再次被唤醒。这一次出现将给中国证券市场带来的将是一场惊喜,还是再一次的痛苦,文章对中国权证市场发展的问题作以研究。 1中国权证市场发展现状 1996年6月~2005年7月,整整9年时间,中国的证券市场经历了从熊市到牛市再到熊市的过程。国有股全流通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股市。非流通股是中国特有的现象,怎样使国有股非流通股上市流通成为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2005年4月29日通过的《证监会关于股权分置改革试点问题的通知》指出,试点上市公司股东自主决定股权分置问题解决方案。2005年8月23日通过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股权分置改革要坚持统一组织、实行分散决策。这说明改革的总体思路是证监会只立规矩,具体的试点方案由上市公司自己决定,主要方案有送股方案、缩股方案、权证组合方案。这其中权证组合方案上海证券交易所提出了三个思路供参考。 方案一:分批送配认股权证方案。①非流通股股东以希望流通的非流通股为标的,向流通股股东免费发送对应数量的认购权证;②行

权得到的标的股票上市流通;③所有非流通股的流通权须通过向流通股股东送配权证,权证持有人行权获得股票的方式获得;④非流通股股东不得交易其发行的权证。 方案二:一次送配认股权证方案。①非流通股东向流通股股东免费发送一定数量的认股权证,权证标的为对应数量的非流通股股份;②权证上市后,所有非流通获得流通权。非流通股股份的流通遵照《通知》的相关规定;③当权证价格低于某约定值时,权证持有人可将权证回售给非流通股股东。 方案三:认沽权证方案。基本思路为:①非流通股股东或其他机构免费向每位流通股股东发送与其持有的流通股数相同的认沽权证;②权证的行权价为标的股票过去一段时间(如一年)的均价;③权证行使时,按行权价与当时股价的差额结算现金,或按差价与当时股价之比折算成股份送给流通股股东;④权证上市后全部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⑤为保护非流通股股东,可设置结算的股价的下限,如净资产值。在方案三中,关键是在于比例以及认沽价格的确定。 从2005年9月5日开始的三一重工(股票代码xxxx)股权改置正式开始,由此拉开了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改置的序幕。据统计,截止到2006年10月底,我国上市公司1393家上市公司拥有总股本数为12369.15亿股,其中已流通股份为3313.62亿股。流通股股份只占总股本的27%。当然这其中有两支被誉为股市巨无霸的两支国有商业银行股,其中中国银行总股本为2538.39亿股,流通股股份为43.32亿股;中国工商银行总股本为3320.69亿股,流通股股份为68.31亿股。如

证券市场发展趋势研究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也可直接使用 证券市场发展趋势研究 证券市场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近二十年来,证券市场的研究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这些特点和趋势可以概括为:从原来线性的、完全理性的观点到非线性、有限理性的转变;从市场宏观层面的研究到微观结构的研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实验金融学的产生和发展。 相应地诞生了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证券市场是我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证券市场迅速发展,初具规模,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证券市场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证券市场推上一个新的台阶,这是亟待我们认真研究和解决的现实课题. 关键词:证券市场;发展趋势;资本 一、证券市场的发展概况 (一)证券市场缺乏层次性 证券市场发展至今,只有23年,跟有上百年历史的海外成熟市场相比,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当前证券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缺乏层次性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市场产品较为单一,投资者缺乏必要的风险管理工具。种种差距表明证券市场缺乏层次性,仍处于发展初期。 (二)上市公司问题较多 目前,证券市场中的上市公司虽然有一些较优秀的上市公司,但所占比例不多,而新上市公司问题仍然严重,如存在包装上市问题,另外部分上市公司融资后项目突然出现变更现象,这是目前证券市场中较为敏感与执法不严的具体表现。 (三)投资者队伍有所改善 目前从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队伍来看,由于众多证券投资基金的发行,加之QFII机构和券商队伍的扩大,与前些年中小投资者占多数的构成相比已有明显的改善,机构投资者正以不同的投资方式与理念影响着市场。但散户所占比率依旧过高,是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不合理的突出表现。

中国同业拆借市场发展

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历史沿革 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 1984年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后,鼓励金融机构利用资金的行际差、地区差和进行同业拆借。 1986年1月,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之间的资金可以相互拆借。其后,同业拆借市场开始发展起来,并在、武汉、等大中城市成立了资金市场、融资公司等同业拆借中介机构。 1988年,由于部分地区金融机构违反有关资金拆借的规定,用拆借资金搞,拆借资金到期无法收回,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务院的指示,对同业拆借市场的违规行为进行了整顿,撤销了各地的融资公司,对融资中介机构进行了整顿。1990年,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同业拆借管理试行办法》,第一次用专门的法规形式对同业拆借市场管理做了比较系统的规定,拆借市场有了一定的和发展。 1992年下半年到1993年上半年,受当时金融环境的影响,同业拆借市场又出现了严重的违规拆借现象,大量拆借资金被用于房地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开发区项目及炒卖炒买股票,一些市场中介机构乱提高拆借资金利率,一些商业银行绕过中国人民银行对贷款规模的控制,超负荷拆借资金。这种状况造成了资金大量外流,干扰了金融宏观调控,使国家重点资金需要无法保证,影响了银行的正常运营,扰乱了金融秩序。 为了扭转这一混乱状况,1993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务院整顿拆借市场的要求,把规范拆借市场作为整顿金融秩序的一个突破口,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再一次对同业拆借市场进行整顿,撤销了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办理的同业拆借市场中介机构,规定了同业拆借最高利率,拆借市场秩序开始好转。 为了从根本上消除同业拆借市场的混乱现象,1996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市场,同年6月放开了对同业拆借利率的管制,拆借利率由拆借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自行决定,初步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利率(CHIBOR)。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包括金融机构通过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提供的交易系统进行的同业拆借(称一级网),以及通过各地融资中心进行的同业拆借(称二级网)。 随着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建立和逐步完善,金融机构直接进行拆借交易的渠道已经开通,1997年下半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停办各地融资中心业务,清理收回逾期拆出资金,撤销相应的机构。 随着同业拆借市场不断完善,同业拆借市场交易量逐年扩大,2000年成交6728亿元,比1999年增加了倍。从交易的期限结构看,1997年7天以内(包括隔夜)的同业拆借的比重为%;而2000年同业拆借的期限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7天以内(包括隔夜)的同业拆借比重已上升为%。这一指标的变化表明,同业拆借市场已成为金融机构之间调节短期头寸的重要场所。 作为货币政策支持发展的重要举措,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于1999年8月19日下发了《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管理规定》。到2000年底,已有12家证券公司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累计拆入资金2981亿元,拆出资金亿元。同业拆借市场曲折发展的经验教训是深刻的,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同业拆借是金融机构法人之间的融资行为,不能把单个法人内部分支机构之间的(包括有偿调度)即内部往来当作同业拆借。不允许未经法定代表授权的分支机构对外拆借,过去正是没有强调法人管理,一个机构内部相互之间,以及未经法人授权对外,导致无序竞争,增加融资成本和市场。 二是同业拆借是短期、临时性资金调剂,不能短拆长用,过去,特别是1993年前,各

同业拆借市场

宁波大学考核答题纸 (2009—2010学年第1学期) 课号: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改卷教师: 学号:姓名:得分: 同业拆借市场的介绍 一、同业市场的定义 原始意义上的同业拆借市场是金融机构间进行临时性“资金头寸”调剂市场。现代意义或广义上讲,同业拆借市场是指金融机构之间以货币借贷方式进行短期资金融通活动的市场,即不仅限于弥补或调剂资金头寸,而且已发展成为各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弥补资金流动性不足,以及充分、有效运用资金,减少资金闲置的市场。 二、同业拆借市场的特点 1、对进入市场的主体即进行资金融通的双方都有严格的限制。 2、融资期限较短。当今已发展成为解决和平衡资金流动性与盈利性矛盾的市 场,从而,临时调剂性市场也就变成短期融资市场。 3、交易手段比较先进,交易手续比较简便,因而成交时间较短。 4、交易额较大,而且一般不需要担保或抵押,完全是一种信用交易。 5、利率由供求双方议定,可以随行就市。 四、同业拆借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形成同业拆借市场的客观经济基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形成的资金供给 与资金需求,以及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都具有不同的期限性。 2、金融机构追求安全性、流动性与盈利性相统一的经营目标,则是同业拆借

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动力。 3、中央银行实行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推动同业拆借市场形成和发展的直接 原因。1921年,纽约首先出现了会员银行之间的储备头寸拆借市场,以后逐步发展为较为规范的联邦基金市场,成为美国最主要的同业拆借市场。现在,各个国家特别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拆借市场已形成全国性的网络,成为交易手段最先进、交易量最大的货币市场;同时,也日益成为国际化的市场。 五、同业拆借市场的参与者 1、金融机构是同业拆借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是资金的供需双方。另外的参与 者则是交易的媒体,即经纪人和中介机构。各个国家以及各个国家在不同的时期,对参与同业拆借市场的金融机构有不同的限定。 2、在同业拆借市场拆入资金的多为大的商业银行。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大 的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规模比较大,所需资金量大,更需依赖同业拆借市场,经常临时拆入资金;另一方面,因为大的商业银行资金实力较强,信誉高,可以在同业拆借市场上得到资金融通。 3、总体上讲,在同业拆借市场上扮演资金供给者或拆出者角色的主要是地方 中小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境外代理银行及境外银行在境内的分支机构。另外,外国的中央银行也经常成为拆借市场的资金供给者或拆出者。六、中介机构 同业拆借市场上的中介人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门从事拆借市场中介业务的专业性中介机构,另一类是非专门从事拆借市场中介业务的兼营机构。七、同业拆借市场的分类构成 按拆借期限可分为:半天、一天和一天以上几种;

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历程

《商业银行经营学》期中课题论文 题目: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历程 学院:财经学院 班级:金融学101班 学号:10154040133 姓名:贾贝贝 时间:2012年11月15日

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历程 1、同业拆借市场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1)概念 同业拆借市场,是指金融机构之间以货币借贷方式进行短期资金融通活动的市场。同业拆借的资金主要用于弥补银行短期资金的不足,票据清算的差额以及解决临时性资金短缺需要。亦称“同业拆放市场”,是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临时性头寸调剂的市场。 (2)类型 银行同业拆借市场 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是指银行业同业之间短期资金的拆借市场。各银行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会经常发生头寸不足或盈余的情况,银行同业间为了互相支持对方业务的正常开展,并使多余资金产生短期收益,就会自然产生银行同业之间的资金拆借交易。这种交易活动一般没有固定的场所,主要通过电讯手段成交。期限按日计算,有1日、2日、5日不等,一般不超过1个月,最长期限为120天,期限最短的甚至只有半日。拆借的利息叫“拆息”,其利率由交易双方自定,通常高于银行的筹资成本。拆息变动频繁,灵敏地反映资金供求状况。同业拆借每笔交易的数额较大,以适应银行经营活动的需要。日拆一般无抵押品,单凭银行间的信誉。期限较长的拆借常以信用度较高的金融工具为抵押品。 短期拆借市场 短期拆借市场又叫“通知放款”,主要是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如证券商)之间的一种短期资金拆借形式。其特点是利率多变,拆借期限不固定,随时可以拆出,随时偿还。交易所经纪人大多采用这种方式向银行借款。具体做法是,银行与客户间订立短期拆借协议,规定拆借幅度和担保方式,在幅度内随用随借,担保品多是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借款人在接到银行还款通知的次日即须偿还,如到期不能偿还,银行有权出售其担保品。 (3)特点 融通资金的期限一般比较短。 参与拆借的机构基本上是在中央银行开立存款帐户,交易资金主要是该帐户多余资金。 同业拆借资金主要用于短期、临时性需要。 同业拆借基本上是信用拆借。同业拆借可以使商业银行在不用保持大量超额准备金的前提下,就能满足存款支付的需要。 2、我国同业拆借市场发展的重要阶段 我国的同业拆借市场自1986年起步,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如今已经发展成为颇具规模的重要市场,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

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与发展建议

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与发展建议 摘要:市场的表现是远不如过去10年的上升走势,其中的原因可谓是多方面的,但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则是,目前证券市场的特征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而这些特征的变化,又反过来促使投资者的投资理念、投资策略和投资方式的调整。现在的投资者,正处在逐步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并探求新的、有效的投资盈利模式过程中。证券市场是通过有效的竞争买卖证券的场所,是证券交易所体现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证券市场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 关键字:证券市场衍生金融工具制度债券 一、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 证券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我国证券市场却产生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是市场经济的早产儿,一开始就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在政府统一监管的前提下,行政手段的过度使用,加上对证券的严格管制使得证券行业基本脱离经营体系,企业融资渠道缺失。而金融开放的现实才凸显我国证券市场规模的弱小及其难以抵挡外来的压力和竞争的状态。 1、证券市场规模过小。以股票市场为例,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从总体规模看,与国外还有相当大差距,参与股票投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全世界平均为8%左右,发达国家的比例则更高,如英、美均在20%以上。我国目前股市投资者为3 300万人,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7%。另外,从股市总市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看,世界平均为30%左右,美、日、英等国均在80%以上,而我国为24.2%,况且在总市值中还包括大部分不流通的市值,如果扣除这一部分,我国股市总值占GDP的比重就更低了。由此可见,我国股市规模较小,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有较大差距,同时也可以看出在我国扩大股市规模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2、资本市场主体缺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资本市场的重要主体。而目前我国企业主体地位非常脆弱。政企不分、产权不清、权责不明、约束无力、活力不足仍然是我国企业的主要特征,企业主体地位残缺。另外,我国资本市场主体残缺还表现在投资主体主要是个人,其投资的质和量均较低,以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比重明显不足。相比之下美国等发达国家,机构投资者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主体,其机构投资者主要有年金基金、商业银行信托部、保险公司、共同基金等。由于机构投资者是专业性金融中介机构,其投资活动具有投资量大、交易费用低、交易风险小的特点,很受大众投资者的欢迎。如美国,每4户人家就有1户向投资基金投资。由于我国资本市场机构性投资者发展滞后,这使得仅靠若干家大机构和数以万计的小股民散户所支撑的股市投机盛行,股价暴涨暴跌难以避免,阻碍了股市的健康发展。 3、市场分割,整体性差。首先,一级市场的发行仍然按地区分配额度,限制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债券地区性发行市场也是按省分派额度(企业债券发行)和按银行分支机构分派额度(政府债券发行)。至于二级市场分割则更为明显,把股票市场划分为A股、B 股和H股,构成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中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即使在A股中,国家股流通与转让只限于极少部分,而且A股不允许在沪、深两个交易所交叉挂牌,限制了全国性市场的发展。在股票市场中呈现出A股与B股、H股分割;个人股、内部社会个人股与内部职工股分割,个人股市场与法人股市场分割。如此繁杂的分割,不但不利于经济体制改革,也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与国际惯例接轨。 4、市场中介机构不完善。证券中介机构从广义上讲就是在证券市场上为参与各方提供服务的机构。我国目前的中介机构主要包括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

新版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新版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因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于每月20日(遇节假日顺延)9时30分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中据此要求2019年8月20日起,人民法院裁判贷款利息的基本标准应改为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但2019年8月19日前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未发生相应变化,相关标准仍可适用. 1、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19年8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4。25%,5年期以上LPR为4.85%。以上LPR在下一次发

布LPR之前有效。 2、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19年9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4.20%,5年期以上LPR为4。85%。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 3、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19年10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4.20%,5年期以上LPR为4。85%。以上LPR 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 4、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19年11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4.15%,5年期以上LPR为4。80%。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 5、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19年12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4.15%,5年期以上LPR为4.80%。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 6、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0年1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4.15%,5年期以上LPR为4.80%。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 7、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1

中国大陆市场权证遭遇疯狂炒作

案例编号003 中国大陆市场权证遭遇“疯狂炒作” 权证(warrants)是指标的证券发行人或其以外的第三人发行的,约定在规定期间内或特定到期日,持有人有权按约定价格向发行人购买或出售标的证券,或以现金结算方式收取结算差价的有价证券。 认股权证是股份公司发行的,在特定的时间内能按特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该公司股票的选择权凭证。当认股权证行权时,市场价格一般高于其行权价格。认股权证在其有效期内具有价值。认股权证的价值可以分为两部分: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和时间价值(time value)。一份认股权证的价值等于其内在价值与时间价值之和。 认股权证的内在价值是指权证持有者执行权证时可以获得的收益,它等于认购差价乘以行权比例,用公式表示为: 认股权证的内在价值(普通股市价行权价格)行权比例(0.1) =-? 当标的资产的市场价格低于行权价格时,认股权证持有者不会执行权证,因此权证的内在价值大于等于0。 认股权证的时间价值是指在权证有效期内标的资产价格波动为权证持有者带来收益的可能性隐含的价值,它等于认股权证的价值减去其内在价值。 利用Black-Scholes 模型求解出来的期权价格仅仅是完美的理论价格,它与现实价格存在一定偏差。在此我们利用Black-Scholes 模型求解出港中行法兴二零三购(中国银行认购证)的期权理论价格,并把它与实际价格进行对比,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偏离(见图1)。

图1:中国银行认购证(13849.HK))的理论价格和实际价格 然而,考察我国大陆市场的权证定价,则出现严重偏差状态。自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启动权证市场以来,在“T+0”和涨跌幅限制的交易制度下,大陆资本市场的权证交易一直处于严重投机状态(2006年中国的权证市场在交易量和成交额上跃居全球首位),权证市场价格与内在价值严重偏离。 宝钢权证(代码:580000)是我国2005年股改后发的第一只权证。宝钢权证的基本条款如表1所示。 2005年8月22日,宝钢权证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宝钢权证的开盘参考价定为0.688元,但集合竞价一开出,宝钢权证就被拉到1.263元,涨幅83.58%,开盘就被封在涨停板位上。而宝钢股份当天的收盘价为4.62元,故该权证的内在价值=4.62-4.50=0.12元,而时间价值为0.688-0.12=0.568元,而

2020年中国证券行业发展现状

2020年中国证券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证券公司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银行、信托下属的证券网点。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标志着新中 国集中交易的证券市场正式诞生。二十多年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 革和市场经济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制度不断健全、体系不断完善、 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 我国证券公司也经历了不断规范和发展壮大的历程。 内容选自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证券经营机构行 业投资趋势调查及盈利空间预测分析报告》 由于我国证券公司发展初期证券市场不够成熟、证券公司经营不够规范,特别是2001年以后股市持续低迷,2002-2005年证券业连 续四年亏损,行业风险集中暴露,证券公司遇到了严重的经营困难。2004年开始,按照国务院部署,中国证监会对证券公司实施了三年 的综合治理,关闭、重组了一批高风险公司,化解了行业历史遗留 风险,推动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进一步完善,证券公司合规管理和 风险控制能力显著增强,规范运作水平明显提高,证券业由此步入 规范发展轨道。 根据证券业协会统计,截至2014年12月31日,我国共有证券 公司120家,其中上市证券公司22家、合资证券公司11家;根据交 易所统计,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共有证券营业部7,199家。2014年证券公司分类评价中,共有38家证券公司获得A类评级, 其中,AA级公司20家,A级公司18家;52家证券公司获得B类评级,其中BBB级公司20家,BB级公司19家,B级公司13家;6家 证券公司获得C类评级。 同时,根据证券业协会统计,截至2014年底,证券公司总资产 为4.09万亿元,净资产为9,205.19亿元,净资本为6,791.60亿元。2014年度,证券业营业收入2,602.84亿元,净利润965.54亿元。

中国权证市场的发展

有关期货和权证市场的 发展分析 课程名称:金融工程:产品与创新II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中国权证市场的发展 权证,英文名warrant,是发行人与持有者之间的一种契约,其发行人可以是上市公司,也可以是持有大量上市公司股票的第三者,如其非流通股股东。权证允许持有人在约定的时间(行权时间),可以用约定的价格(行权价格)购买或卖出权证所对应的资产,这些资产可以是个股,也可以是一篮子股票、指数、商品或其他衍生产品。 1.引言 权证包括认股权证、配股权证、备兑权证和可转换债权证等。认股权证又分为认购、认沽两种。通俗地讲,认购权证类似改革开放初期的自行车票、电视机票,持票可以用现金购买相应的商品。如果商品紧俏,价格不断上涨,票也暴涨。相反,如果商品供应充裕,价格不断下跌,票就如同废纸。至于认沽权证是出售的票证,在现实生活中老百姓较难接触到,但道理类似。因此,权证投资价值的体现,完全基于所对应股票价格走势的预期上。股票看涨,认购权证就上涨,认沽权证就下跌。股票看跌,认购权证就下跌,认沽权证就上涨。只不过,权证的波动性较强,具有以小博大的特点,投机性介于股票和期货之间。 2.权证市场的由来及发展历程 我国证券市场第一次发行权证是在1992年6月,中国大陆第一只权证——大飞乐的配股权证推出,出现暴涨暴跌,最终于1996年6月权证交易被叫停。1992年10月30日深宝安向老股东发行了中国大陆第一张中长期(一年)认股权证:宝安93认股权证,发行总量为2640万张。2005年8月,权证作为股改对价的一种方式重新回到证券市场。1995、1996年深沪两市推出A2配股权证。1996年6月底证监会终止了权证交易。2005年8月22日第一只股改权证、第一只备兑权证——宝钢认购权证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05年11月23日第一只认沽权证——武钢认沽权证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05年11月交易所允许券商无限创设,11月28日,11.27亿份创设权证上市,其中遭遇创设的武钢认沽权证更全天跌停。2007年6月22日,钾肥认沽权证到期不归零,成为轰动一时的“肥姑奇案”。2007年6月第一只以现金行权的股改权证南航JTP1上市。2008年6月累积创设123亿份的南航权证被券商全部注销。2008年6月13日南航权证正式终结交易,认沽权证暂时从股市消失。目前我国权证市场就剩长虹CWB1硕果仅存了。权证市场从日均成交量最高峰时超过千亿,一个板块的成交额超过沪深两市股票成交额的总和,到现在一天的成交量不足2亿元,让人不禁发出末路英雄的感慨。

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与趋势

目录 第一篇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一章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 一、股票市场发展现状 二、基金市场发展现状 三、债券市场发展现状 四、证券经营机构的发展状况 第二章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趋势 一、理论创新酝酿重大突破 二、制度创新将全面推进 三、产品创新将系列化 四、市场组织结构的多元化与专业化趋势 五、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趋势 第二篇论2010年央行首次加息各方影响解读第一章央行年内首度加息对通胀压力影响 第二章各方专家解读央行首次加息 第三章加息如何影响股市 第四章加息后疯狂楼市面临重压

第一篇 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 历经了十三年跨越式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成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我国宏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为证券市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反过来促进了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了企业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有力地支持了一批国家重点企业的发展和重点项目的建设,从而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第一章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 一. 股票市场 中国股票市场始于九十年代初,1990年12月19日和1991年7月4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自此中国的证券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迅速发展了十多年。截止2002年12月底,境内上市公司从1991年的14家增加到1224家,增长了87倍;市价总值从1992年的1048亿元增加到38329亿元,增长了近37倍;投资者开户数从1992年的217万户增加到6884万户,增长了近32倍;市价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2年的3.93%增加到2000年的53.77%,2001年证券市场股价大幅度下跌,该比例下降为45%,到2002年末,该比例为37.43%,总市值在亚洲仅次于东京和香港证券交易所。从1991年至今,我国证券市场累计筹资8841.68亿元,其中A股发行筹资4650.25亿元人民币,B股发行筹资46.32亿美元,H股发行筹资204.33亿美元,A股配股筹资2109.2亿元,B股配股筹资3.27亿美元,其他筹资(可转换债券)104.5亿元。表1:股票市场基本概况年份GDP(亿元) 总市值占GDP比流通市值占GDP比上市公司数(个) 总股本(亿股) 1998 78345 24.90% 7.33% 851 2526.77 1999 82067 32.26% 10.01% 949 3088.95 2000 89442 53.77% 17.99% 1088 3791.7 2001 95933 45.37% 15.08% 1160 5218.01 2002 102398 37.43% 12.19% 1224 5875.46 图1:股票市场市值占GDP比表2:2002年股票市场的交易、发行情况(1-12 月) 2002年1-12月2001年1-12月同比增幅股市共筹资金额(亿元) 961.76 1199.21 -19.80% 股票成交额(亿元) 27990.46 38305.18 -26.93% 新增投资者开户数(万户)233.67 849.28 -72.49% 印花税(亿元) 111.95 291.44 -61.59% 发行A股家数(IPO)97 88 10.23% 发行H股家数16 9 77.78% A股配股家数22 126 -82.54% 在我国1200多家的上市公司中,按行业主要分布在机械、设备、仪表,石油、化学、橡胶、塑料,金属、非金属,批发和零售贸易,综合类等;按地区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省市,其中以上海、深圳最多。表3:上市公司行业分布情况总数机械、设备、仪表石油、化学、橡胶、塑料金属、非金属批发和零售贸易综合类医药、生物家数691 195 131 116 99 81 69 占比% 56.22 15.87 10.66 9.44 8.06 6.59 5.61 表4:上市公司地区分布情况总数上海深圳北京江苏山东广东四川(不含重庆)浙江湖北家数665 140 79 70 69 68 61 61 59 58 占比% 54.11 11.39 6.43 5.70 5.61 5.53 4.96 4.96 4.80 4.72 我国证券市场是一个依靠资金推动的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决定大盘的运行方向,目前资金面供应略大于需求。2002年12月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8.69万亿元,同比增长18.5%,每

香港权证市场发展给我国的启示

香港权证市场发展给我国的启示 权证是一种特定的契约。持有人有权利在契约到期日或到期日前的任何一个交易日,以约定的价格一行使价向发行人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的标的资产。权证的买方有权利决定是否执行履约,获得的是一个行使权利而不是义务,即选择执行与否。而权证的卖方仅有被执行的义务。因此,为获得这项权利,权证的投资者需付出一定的代价一权利金。 权证按发行人不同,可分为股本权证与备兑权证两类。从权证发展的历史看,首先出现的是股本权证,但发展较快,目前在国际资本市场占主导地位的却是备兑权证。而且权证发展最快的地区是我国的香港。 一、香港权证市场概况 香港权证市场发展始于1973年,最初由大型上市公司附债券发行。20世纪80年代初,权证逐渐在香港股市流行,最初也是股本权证,且多作为大型上市公司发行新股时的赠品送给投资人。当时的市场规模小、不够规范,与此同时,由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发行的备兑权证却得到了市场的认可。20世纪90年代末,权证发展进入加速期,并发展成为全球权证交易金额最大的市场。从数据上看,1998年香港权证市场上,公司权证交易金额为25亿港元,备兑权证交易金额101.6亿港元。上市权证数量上,1995年的244个,2005年的1304个,2006年5月达1475个(如图-1所示)。2004年香港交易所认股权证的交易额为673.37亿美元,2005年权证交易金额市场占比已突破20%,达

20.98%,认股权证交易金额列全球第一(如图-2所示)。 另外,在香港权证市场上,备兑权证产品比公司权证更被投资者接受,公司权证占市场权证交易金额的比例由1992年的约50%下降到2005年的不足1%。2005年,备兑权证与公司权证在香港的交易额之比为375:1。 二、香港权证市场的交易特点 1.以备兑权证为主的市场结构。股本权证与备兑权证可谓权证最基本的产品品种。股本权证是由上市公司发行的一种认股权证,持有人有权在约定时间按约定价格向上市公司认购股票,上市公司则必须向权证持有人发行股票。而备兑权证是由上市公司之外的中介机构发行的一种权证,持有人有权在约定的时间内按约定价格购买发行人持有的股票。所以备兑权证是以已发行股票为标的,不是新发行股票。由于备兑权证与股本权证相比,流动性好,期限相对短,最短的仅有6个月,也不需发行新股。权证性质上除了认购权证之外,还有认沽权证和其他类型。所以得到香港权证市场的一致认可。近年来,虽然公司权证和备兑权证的上市数量相差无几,但在交易金额上,备兑权证占有绝对主导地位,从图-2所列数据也可清晰地看出。 2.市场监管制度完善,监管手段严密。权证市场在香港主要受到香港联交所、期交所和结算所组成的香港交易所的监管,采取自律型监管模式。监管所依据的主要法律是《证券条例》、《保障投资者条例》、《证券(内幕交易)条例》等。其相关规定十分细密。如为了防止市场操纵行为,法律规定:标的证券发行在外的市值不少于10亿元,且发

证券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恢复建设资本市场,1990年底,上海、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开始运行,标志着资本市场的起步。十五年来,资本市场在“姓资姓社”的激烈争执中、在“可以试,试不好可以关”的厉练中艰难迈步、逐步前行,目前已经在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存在的意义和作用不断显现,已经成为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化经济体制的重要标志。和其它成熟的国际资本市场相比,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是异常迅速的,同时,不可否认存在着许多问题。 关键词:证券市场、问题、趋势 我国资本市场在短短十几年,达到了许多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实现的规模,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虽然中国证券市场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其中积累的深层次问题与结构性矛盾仍非常突出。同时也成为市场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表现在市场上就决定性的左右着市场的起伏。目前管理层将市场定位于“新兴加转轨”,新兴代表着中国证券市场从国际成熟市场的大视线来看,为新兴发展的市场,不成熟及过程中的问题不可避免会出现较多;转轨则意味着市场成熟化要求市场向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市场现状 1.证券市场规模过小 股票市值占GDP的比重,西方工业化国家多在百分比的3位数以上,我国则长期处在1位数以内。按照世界交易所联盟公布的总市值数据,沪深证券交易所的排名连续下滑。截至2004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居第20位,深圳证券交易所则居第26位。沪深证券交易所加起来的总市值,仅仅略微超过韩国的证券交易所,而只相当于排名第一的纽约交易所的3 52%。此外,东京、纳斯达克、伦敦、欧洲证券交易所的总市值,分别是沪深证券交易所总和的7.96倍、7.90倍、6.30倍、5.46倍。由于2005年基本没有多少上市公司进行首发及再融资,相信沪深证券交易所2005年年底时的排名肯定是呈继续下降的趋势。据全球知名数据提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