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资料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单项选择题

1. 行政机构改革的原则是“高效、精简、统一”。

2. 思想文化意识对政治制度主要起“导向作用”。

3.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前体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4. 国家产生后,社会主要靠维持秩序的是“政治制度”。

5.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6. 思想文化制度中思想、文化意识的核心内容是“价值观”。

7. 列宁指出国家问题的关系到全部政治生活的“根本问题”。

8. 社会生活中人们必须服从政治制度是因为它具有“强制性”。

9. 在社会各项制度中,根本的起决定用的制度是“经济制度”。

10. 一个社会中,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之间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11. 我国政治体改革的目标是“坚持和完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12. 政治制度的合法性主要体现在“它由各国权力主体制定的宪法决定的”。

13.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原则“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14. 我国完善政治制度途径“在不改变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对政治体制进行改革”。多项选择题

第一、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主要有:

A:稳定性;B:强制性;C:合法性;D:历史性;

第二、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关系:

A:经济制度决定政治制度;B:政治制度对经济制度有反作用;

第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就是要:

A: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坚持和完善工人领导的、以工人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四、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国家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第五、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B:行政、司法、军事制度;C:基层民主制度;

第六、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提出,工业社会中社会资源是:

A:机器;B:公司企业;

第七、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在《后工业社会》一书中指出,后工业社会的统治人物是:A:科学家;B:研究人员;

第八.属于当代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是指:

A:由人大产生的中国行政制度;

B:一般中央行政制度;C:地方的一般行政制度;

D:特别行政区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E:司法、军事制度;

第九、属于当代中国特色政治制度是指:

A:基层民主制度;B:公有制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C:居民民主自治制度;D: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第十、坚持中国政治制度的同时,必须完善这个制度是因为:

A: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建设的时间比较短暂;

B: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主义比较深;

C: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实践提供的错误发展模式;

D:科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发展的历史局限性;

第十一、为何要坚持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A:它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B:它同我国的文化制度相适应;

C:它和我国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相适应;

D:它被实践证明符合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民主;

第十二、为什么要改革完善中国的政治制度:

A:中国政治制度建立的时间较短,自身有弊端;

B: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

C:党和国家政治民主化的需要;

第十三、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

A: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C: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第十四、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

A:进一步发展民主;

B:加强社会主义法制;C:实行政企分开,精简机构;

D:完善民主监督机制;E: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第十五、体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党政分开的是:

A:取消与行政部门对口的党委机构;

B:各级党委不再设立在政府工作又主管政府工作的专职书记、常委;

第十六、属于我国当代政治制度的是:

A: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B:人民民主专政;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特别行政区制度;E:民族区域自治;

简述政治制度的涵义及其显著特点是什么?

1.政治制度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一个国家所形成的包括国家政权性质、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国家权力分配与实际运作方面的各种规范的总和。

2.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有如下四个:

(1)历史性。它随各国历史的发展而变化。

(2)合法性。它由各国和权力主体制定的宪法决定。

(3)强制性。它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要求人们必须遵守。

(4)稳定性。它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被经济制度决定,不随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简述为什么说在社会各项制度中,经济制度起根本的决定作用?

第一.经济制度是社会结构的基础,它决定社会的上层基础;

第二.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关系到政治制度、国家意识,文化教育制度。

第三.社会的各项制度是和经济制度相一致的,如果不一致就会产生矛盾和冲突。

简述思想文化制度对政治制度的作用是什么?

1.思想文化制度:对政治制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居于指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教育方针等方面。

2.思想文化意识:对政治制度主要起导向作用;任何政治制度都是一定的思想文化意识下建立起来的。

3.传统对政治制度起重要作用;人们总是按习惯的某种方式来做事情,推动政治制度的决策过程的制定和议事程序。

4.特别是思想文化意识的核心内容――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的关系非常紧密、直接;文化价值观和人们的信仰,对政治制度的保持与延续起极大作用。

简述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容是什么?

1.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3.当代中国的基层民主制度:如企业中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居民民主自治制度、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4.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的当代中国行政制度(它包括中央行政制度、地方一般行政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等当代重要的政治制度。

简述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关系是什么?

1.政治体制是关于国家管理形式、机构设置、实际措施等的具体制度。

2.政治制度是关于国家权力的性质组织、分配、运作等方面的规范法度,主要是指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3.政治体制可理解为局部的微观的政治制度、是政治制度在政治生活过程中的具体化;它受政治制度的制约,也影响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实施和巩固。

论述改革开放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成果有哪些?

(1)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

(2)加强了社会主义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建设。

(3)根据高效、精简的原则,进行了行政机构改革。

(4)实现了党政职能分开,调整了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机构。

(5)加快人大的立法速度,提出依法治国的方略,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6)调整了中央和地方的政治经济关系,更有利于调动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

(7)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建立了干部的离休制度,实现了干部队伍的年轻化、革命化、专业化、知识化,保持了党和国家的活力。

注意:以上这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措施,都大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论述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

第一.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二.要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第三.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第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

论述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被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事实和人民民主政治生活实践所证明是符合中国实际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当代中国的各项政治制度,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

第二.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还有一些弊端和不完善性,因而必须努力完善这种制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建设的时间比较短,加上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主义传统比较深,某些社会主义国家实践提供的错误发展模式,以及科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历史局限性,都使当代中

国政治制度的某些方面产生了严重的弊端,表现出不完善性。

第三.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改革、完善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论述学习、研究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第一、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生活中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各族人民的利益紧密相连,是中国社会发展、国富民强的保证。

第二、学习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有以下意义:

1.是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西方政治制度的区别。

2.可以了解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3.明确中国政治制度完善和发展的根本目标,掌握完善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正确方法和途径。

4.进一步认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立和历史必要性,在当前复杂的诡计环境中,自觉坚持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论述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的关系是什么?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第一、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关系:

1.经济制度是社会结构的基础,经济制度决定政治制度。

2.有什么样的经济制度就要求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和它相适应;二者在性质上是相一致的,不一致就产生矛盾和冲突。

3.启示: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就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就要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就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只有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才能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第二、思想文化制度同政治制度的关系:

1.思想文化制度居于指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对政治制度主要起导向作用,任何政治制度都是在一定的思想文化、意识的知道下建立起来的。

2.思想文化意识的核心内容——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的关系更紧密,对政治制度的稳定起保障作用。

3.启示: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建立与其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文化价值观,以起巩固和发展政治制度的作用;我国已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要巩固和发展这些制度,就必须建立与此相适应的思想文化制度,确立在我国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文化教育方针,也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第二章当代中国国家制度

当代中国的国家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建立了具有过渡性质的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

1956年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政权。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政治制度大体上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时期:

1)从1956年——1966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人民民主专政不断巩固,党的领导大大加强,形成了党政不分、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2)从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遭受全面破坏,整个国家陷于无政府状态。

3)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加强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各个方面的建设,党的领导制度得到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全面恢复,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得到巩固,国家立法、司法、监督制度进一步完备,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明显加强。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过程中所创造的适合中国国情、带有中国历史特点,反映革命过程中阶级关系和政治关系的政权形式。

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是:

A: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B: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制度中居于领导地位;

C: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D:具有广泛的民主性和群众基础;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是:

A:保卫社会主义制度,保卫人民的民主权利;

B: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支配国家的整个政治生活的制度是“国家制度”。

中国新民主革命后建立的政权性质是“新民主义社会”。

十年“文化大革命”中受到破坏最严重的制度是“司法制度”。

我国监察制度和监察机构在1958年前基本实行“垂直领导体制”。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最大的成绩的是“立法工作”。

全面建设时期政治制度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的全面加强”。

建国初的中央政府委员会行使以下职权“兼有国家权力机关和中央行政机关的职权”。

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的标志是“1956年,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当时,具有“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是建立新民主义国家政权的基础”。

统治阶级通过“国家制度”来确立自己在国家中的统治地位。

决定中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当时的特殊国情”。

国家的实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器”。

1954年,宪法规定的国家主席“是最高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的组成部分”。

建国后,我国的政治制度遭到全面破坏是在“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起来的”。

当代中国的国家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它在我国当代的历史条件下担负的主要历史任务是“社会主义国家领导社会主义建设”。

文化大革命中,取代地方国家政权机关的是“革命委员会”。

中央明确提出实行党的…一元化和党政不分?,是在“1958年”。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是“政协(全体会议)”。

根据1956年6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成立财经、政法、外事、科学、文教各小组的通知》,通知说:大政方针在政治局,具体布置在书记处。

国体是指“反映国家阶级本质的制度”。国家制度即国体,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方面。它反映国家的阶级本质,并作为国家根本制度支配着国家的整个政治生活,是制定其他各种具体政治制度的根据和出发点。

当代中国的国家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

根据“国家制度”是划分国家类型的标志,是分析国家本质的依据。

建国初期行使国家权力机关和中央行政机关的职权,兼有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最高行政机关的双重性质的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我国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向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转变的时期主要是“1954年—1956年”。

在1956年—1966年,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的全面加强”。

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产生前,我国行使最高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二.多项选择题

1.国家制度:

A:即国体,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方面;

B:它反映国家的阶级本质,并支配着国家整个政治生活;

C:是制定其他各种具体政治制度的根本的出发点;

D:统治阶级依法确定其政治领导和统治权的制度;

E:是统治阶级为维护其政治统治的根本制度;

2.建国初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内包括:

A:工人、农民阶级;B:小资产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D:其他爱国民主分子;3.建国初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职能有:

A:制定国家法律;B:监督法律执行;

C:任免最高国家机关负责人;D:订立对外条约;

注意:建国初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行使国家权力机关和中央行政机关的职权,兼有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最高行政机关的双重性质。

4.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起主要作用的是:

A:经济基础发生变化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B:阶级基础发生了变化;C:历史任务发生了变化;

5.在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出现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的全面加强是因为:

A:适应了当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形势;B:实施计划经济的需要;

C: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需要;D:受阶级斗争是主要矛盾错误观点的支配;

6.国家制度是一国的根本制度,它:

A:表明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的地位;B:表明国家的政权性质;

C:集中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D:是统治阶级维护的主要手段和工具;

7.经济上占统治地位为维护自身利益而建立的国家制度有:

A:奴隶制国家;B:封建制国家;C:资本主义国家;

8.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重性是因为:

A: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同它们有矛盾,具有革命性;

B:由于它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妥协性;

9.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是因为:

A:领导力量上它是工人阶级领导的;

B:阶级基础,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C:历史任务上看;D:政权性质上看;E:从它的建立过程上看;

10.当代中国工人阶级为什么仍是领导阶级:

A: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B:是我国生产建设的主力军;C:是社会物质财富的主要创造者;

D:维护社会稳定的主力军;E:支持社会主义改革的主力军;

11.当代中国广泛的统一战线包括:

A: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B: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C: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12.人民民主专政在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

A: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实行对外开放;

D:开展其他方面的改革;E:进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

1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完善和加强党的领导制度,主要进行的工作有:

A:加强党的领导机构,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B:成立中央书记处;

C:党中央不设主席只设总书记;总书记负责召集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常委会议和主持中央书记处的工作。

14.在1956年-1966年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表现在:

A: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不对人大负责报告工作,一律对各级党委负责;

B:全国人大的立法工作严重受阻,刑法、民法的指定工作被停止;

C:司法制度建设受到严重削弱,地方司法机关对地方党委负责;

D:废除了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逐步建立的人民律师制度、公证制度、人民陪审制度;

E:各地区(直辖市、自治区)和省级公、检、法合置办公,县级公、检、法实行组织合并。1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大制度得到全面的恢复和加强,主要表现在:

A: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扩大了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的职权;

C:赋予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法规的权力;

D:修改选举制度,实行县级人大的代表,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

E:加强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建设,设立民族、法律、财政经济等7个专门委员会;16.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产生以下机关:

A:政务院;B:最高军事机关;C:最高人民法院;D:最高人民检查署;

17.随着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我国相继建立的政治制度有:

A:政党制度;B:司法制度;C:军事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8.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组织法有:

A:全国人大组织法;B:国务院组织法;C:人民法院组织法;

D:人民检察院组织法;E:地方各级人大和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

19.从1957年后,为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采取的组织措施有:

A:增设党的兼管地方党务和行政的大区领导层次;B:由党的监察委员会取代国家监察机构;C:司法工作直接受党的领导;D:各级党委对政府工作实行分别领导;

E:在政府、司法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实行党组和党委领导的行政首长负责制;

20.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受到的影响有:

A: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遭到破坏;B:人民民主专政遭到严重破坏;C:司法制度被“彻底砸烂”;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面瘫痪;E:多党合作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21.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经历了的势力阶段有:

A:新民主主义革命;B:社会主义革命;C:社会主义建设;

简述什么是国家制度?它表明了什么?

1.国家制度表明了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即统治与被统治;表明国家政权的性质,反映国家政权的阶级本质。

2.国家制度即国体,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方面;是统治阶级依据法律确定其政治领导和政治统治权以及统治与被统治阶级关系的制度,是统治阶级为了保护自己的政治统治而确定的根本制度。

简述为什么说新中国的政治制度完全不同于旧制度?

1.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

2.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3.它是在摧毁国民党反动统治,在解放区政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的真正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

4.这表明新中国的政权在领导力量,阶级基础等方面同无产阶级专政是一致的;因此,它不同于旧制度。

简述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具有较多的过渡性和不完备性?

1.它建立在五种经济成分的基础之上;

2.具体的政治制度方面也存在较多的雏形特征。

3.国家政权组织机构的设置、职能、关系、层次也不够健全、明确。

4.在1954年宪法制定之前,以《共同纲领》代替国家根本大法,全国政协代全国人大。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成立行政区人民政府,它既是中央人民政府的代表机关,又是地方政权的最高机关。

简述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是怎样建立的?

1.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它在领导力量,阶级基础等方面同无产阶级专政相一致。

2.在1954年宪法的制定,它对国家的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国家机关的设置,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划分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3.在1956年,我国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确立,在上层建筑领域,我国社会政治制度和一系列具体制度也建立明确;标志着国家政权性质也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性质。

简述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的政治制度建设没有走上健康之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监察制度和监察机构被削弱。

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受到损害。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受到严重影响。

4.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全面加强,使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变为由党直接管理国家政权。

总之,在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政治制度的建设,未能走上法律化、制度化的道路;特别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简述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中,我国的政治制度遭受哪些破坏?

1.人民代表大会全面瘫痪;

2.司法制度被“彻底砸烂”。

3.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遭到破坏,中央文革小组代替了中央政治局。

4.所谓“革命委员会”代替国家政权机构,成为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包揽党务、行政、司法各项工作的权力机构。

总之,十年“文化大革命”中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所有方面都遭到严重破坏;脱离了民主

与法制的轨道,脱离了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保护人民民主权利,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服务的轨道,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简述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与其他国家无产阶级专政相比有什么特点?

1.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中居于领导地位。

2.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3.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把新民主义革命任务和社会主义革命任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有机结合起来。

4.中国人民民主专政具有广泛的民主性和群众基础,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证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发展。

简述人民民主专政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工人阶级对国家政权的领导是通过共产党来实现的;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国家政权的核心领导力量。

2.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先锋队,它的领导能保证其正确的方向。3.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团结、教育和组织无产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才能抵制各种错误思想,才能在政治上领导无产阶级,并通过无产阶级领导全体群众,实现无产阶级专政。4.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和现实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

简述在1956-1966年开始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的一元化领导主要组织措施有哪些?1.增设党的兼管地方党务和行政的大区领导层次;

2.在政府、司法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实行党组和党委的行政首长负责制。

3.撤销行政监察部,由党的监察委员会取代国家监察机构,执行行政监察职能。

4.司法工作直接受党的领导,改变了它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其监督的作法。

5.各级党委对政府工作实行直接领导,改变了宪法关于各级政府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的规定。

论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逐步完善体现哪些方面?

答: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国家认识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各方面的建设;主要表现在:

1.党的领导制度得到了完善和加强。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党中央形成中央书记处、中央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三个层次的领导体制。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了全面恢复了和加强。

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4.国家立法、司法、监督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法制建设得到了明显加强。

5.进入90年代以后,提出了以法治国的治国方略,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了一个稳定又积极的发展新阶段。

论述中国的国家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说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当代的国家制度;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

2.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中国革命过程所创造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权形式,是无产阶级在中国的具体形式。

3.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在革命后建立的政权必然带有自己的历史特点;4.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符合中国国情,带有中国历史特点,反映中国革命过程中阶级关系和政治关系的一种政权形式。

5.人民民主专政思想是我国党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步形成的。

论述结合实际谈谈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是:

第一.保卫社会主义制度,保卫人民的民主权利

1.人民民主专政表明了对敌人实行专政和对人民实行民主两个方面;

2.我国现阶段,还存在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的分子;还存在着剥削阶级在经济、文化、思想方面的遗毒。

第二.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也是无产阶级国家的基本任务。

1.我国几十年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重大成绩,离不开人民民主专政对经济建设的领导;2.人民民主专政在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论述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这同无产阶级专政在领导力量、阶级基础、历史任务、政权性质等基本点上都是相同的,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它的显著特点有:

1.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2.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中,属于领导地位。

3.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把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和社会主义革命任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有机连接起来。

4.中国人民民主专政具有广泛的民主性和群众基础,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证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发展。

5.在当前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民主专政负有特殊的历史任务;即要保卫社会主义制度,保卫人民的民主权利,又要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简述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思想的主要论述。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对人民民主专政思想的主要论述有:

1.早在1939年《青年运动的方向》中,提出了“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口号,随后在《新民主主义论》和《论联合政府》中进一步提出,新中国应当建立一个以全国绝大多数人民为基础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统一战线的民主联盟的国家。

2.在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主张,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提出总结我们的经验就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3.在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确定“中华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

4.在1954年9月通过的我国第一部宪法载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5.在1982年通过的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简述第一部宪法确定国家机构是如何组成的?

1国务院;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3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4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6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

简述在社会主义时期,我国政治制度可分为哪几个发展时期?

我国政治制度大体上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

1在1956年—1966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2在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3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的历史时期。

简述近代中国的社会阶级状况和阶级关系有哪些显著特点?

近代中国既不是资本主义国家。也不是独立国家,而是一个经济文化非常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它在社会阶级状况和阶级关系方面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第一.掌握国家政权的是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

第二.无产阶级人数很少,到1949年,现代工业在工农总产值中占17%左右,产业工人只有200万。但他们具有很强的革命性和战斗力。

第三.农业占全国人口的80%,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占整个国民经济的80%多,广大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一样,深受三大敌人的剥削和压迫。

第四.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一方面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同它们有矛盾,具有革命性。另一方面,由于它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缺乏反帝国主义反封建的勇气,具有妥协性。

第三章当代中国国家形式和国家机构

单项选择题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1)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2)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并对它负责,受它监督。3)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2. 我国审判机关与国家权力机关之间“是职能分工上的独立”。

1)中国1982年宪法规定,中国国家机构由下列国家机关组成:

A:全国人大;B:国家主席;C:国务院;D:中央军事委员会;

E:地方人大和各级人民政府;F: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G: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2)我国国家机构系统,按其性质和职能分为五部分:

A:国家权力机关;B:国家行政机关;

C:国家军事机关;D:国家审判机关;E:国家检察机关;

3.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指“政体”。

注意:国家形式,主要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政体。也包括国家结构形式,即国家政权的区域形式(单一制、复合制);国家治理形式(集中制、民主制)。

4.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A:民主共和制;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 在我国行使国家权力的是:A:人民代表大会;B:人大常委会;

6. 在我国的国家司法机关主要是指各级:A:人民法院;B:人民检察院;

7. 社会主义国家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制度,公有制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只能实行的统治形式是“共和制”。

8. 总统共和制始于“美国”。

9. 国家形式可分为“君主制和共和制”。

10. 我国的国家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11. 国家机关设置的依据是“国家权力的划分”。

12. 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

13. 一般国家军事武装力量领导机关属于“行政机关”。

14. 中国国家机关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人民代表大会。”

15. 在习惯上,社会主义国家行政机关形式是“联邦执行委员会”。

16. 国家政权是“是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和阶级利益的工具”。

17. 我国的中央军事委员会是“它在实际上隶属于中国的行政机关”。

18. 我国行政机关是怎样产生的“由全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19. 我国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是“是一种复杂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

20. 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同“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国情”相适应的。

21. 社会主义国家司法机关是在“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领导下,行使司法权。

22. 在我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途径和形式是“通过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大会来实现”。

23. 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国家最主要的特征是“庞大的官吏和常备军组成的军事官僚机器”。

24. 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和核心内容是“保证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掌握国家政权,实行民主共和政体”。

25. 元首是国家对内对外的代表,现代世界各国都设有元首;社会会议国家的元首一般是指“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选举产生的,不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二.多项选择题

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分为:

A:单一制;B:复合制;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可分为:

A:君主制;B:共和制;

全国人民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以下权力:

A:立法权;B:决定权;C:任免权;D:监督权;

资产阶级为巩固其统治而建立庞大的国家机器,其最主要的特征是:

A:官吏;B:常备军;

社会主义国家权力机关在不同的国家分别被称为:

A:人民代表大会;B:最高人民会议;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资本主义国家行政机关有以下形式:

A:内阁制;B:总统制;C:委员会制;

国家形式在根本上有“”因素决定:

A:国家的阶级本质;B:社会的经济基础;C:社会的阶级关系;

决定一个国家的结构形式的主要因素是:

A:国家利益;B:经济发展状况;C:民族关系;

单一制国家和联邦制国家有以下共同之处:

A:在对外关系上都是国际法的主体;

B:都设有最高立法机关和最高行政机关;

C:有统一的宪法和法律;D:国家重大权力如立法、外交等均归中央;

我国为什么必须采用民主共和国政体:

A:我国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B: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我国的特别行政区有哪些自治权:

A:行政管理权;B:立法权;C:独立的司法权;D:终审权;

E: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国家机构是:

A:统治阶级进行统治的工具;

B: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建立的;

C:行使国家权力的国家机关的总和;

社会主义国家机构发展和变革的基本方向是:

A:精简和合理地组织国家机构;B:提高国家机构的工作效率;

C:吸收广大人民参加国家管理;

8.我国的国家机构按性质和职能可分为:

A:权力机关;B:行政机关;C:军事机关;D:审判机关;E:检察机关;

9.国家形式包括:

A:主要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B:国家结构形式;C:国家的治理形式;

10.国家的治理形式可分为:

A:集权制;B:民主制;

11.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可分为:

A:二元制君主立宪制;B:议会制君主立宪;

12.我国的单一制结构形式有自己的特点,属于复杂的单一制国家,主要表现在:

A: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邦联制;

B: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建立民族自治机关;

C:在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设立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

D:在一般地方行政区域,设置地方国家机关,在中央统一领导下,依照宪法所赋予的职权,管理本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事务;

13.当代在国际上行政机关产生的方式一般有

A: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B:由国家立法机关产生;C:由选民选举产生;

14.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原则有:

A: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B:议行合一的原则;

C:民主集中制原则;

15.国家机构设置中的议行合一原则主要体现在:

A:国家的行政、审判、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B:由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制定法律和决定国家重大问题;

C:各级人民代表必须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接受群众监督,收集群众意见;

D:人民代表既是立法者又是执法者;

简述什么是国家形式?它由什么决定的?

1.国家形式: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政体;也包括国家结构形式和治理形式。

2.根本上是由国家的阶级本质、社会的经济基础、阶级关系决定的。

3.它也受到国家的历史传统、地理环境、民族文化以及国际环境的影响。

简述政体分为哪几种?主要从哪些方面区分?

1.政体一般分为君主制和共和制;

2.君主政体又有专政君主制和立宪君主制之分,君主立宪制又常分二元君主立宪和议会君主立宪。

3.共和制政体分议会制共和制和总统共和制。

4.区分政体的类型主要看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看元首、议会、政府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简述什么是国家结构形式,它分哪两种?

第一.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政权的区域组织,即国家的整体和部分,中央机关和地方机关之间权力关系的形式,一般分单一制和复合制。

1.单一制,是指若干行政区域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实行统一的中央集权,具有统一宪法和国籍,全国只有一个立法机关,一个中央人民政府。

2.联邦制,指由共和国、州、省、邦员组成的国家。

简述什么是国家的机构?它由什么决定的?

第一.国家机构是行使国家权力,执行国家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进行立法、行政和司法管理等各种活动的国家机关的总和;它包括中央机关和地方机关。

第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任何社会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决定国家对内对外职能从而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和形式;因此,经济基础决定国家机构。

简述国家机关一般分哪几部分?

第一.国家权力机关;指代表统治阶级全面地独立地行使统治权的国家机关;

第二.国家行政机关;指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对国家事务进行组织管理的国家机关;

第三.国家司法机关;行使国家司法权,代表国家进行审判和追究刑事责任并提出公诉的机关;

第四.国家元首;是国家对内对外的代表;

第五.国家军事武装领导机关;

简述我国国家机构由哪些机关组成?

1.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

2.中国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法院;

3.国家主席是国家的最高代表,是国家元首;

4.中国国家行政机关是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5.中国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6.中国国家军事机关是中央军事委员会,是全国武装力量和领导机关;

简述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如何?在我国怎样体现?

第一.国家本质决定国家形式,即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起维护国家本质的作用;统治阶级采用何种政权组织形式,是服从其维护阶级统治和阶级利益的需要的。

第二.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是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国情特点相适应的,起着保证国家政权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全国各族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作用。

简述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它怎样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第一.人民代表大会是指由选民或其代表依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依法选举代表组成全国及地方各级权力机关体系,即全国及地方各级人大,通过国家权力组织其他国家机关,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

第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主要表现在:

1.各级人大都是由民主选举产生,代表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2.集中行使职权,在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必须由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民主决定,以真正集中和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3.在执行上,实行严格的责任制,保证国家权力机关的决定,得到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迅速有效的执行。

简述中国国家机构的设置原则有哪些?

1议行合一的原则;2民主集中制的原则;3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

简述议行合一的原则,在国家机构设置中怎样体现?

第一、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其产生,对其负责受它监督;由它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制定法律和决定国家重大问题。

第二、各级人民代表必须密切联系群众,接受人民监督,收集意见,参加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审议和决定国家重大问题;把群众的意见变成法律和决定;人民代表即是立法者又是执行者,体现了议行合一的原则。

简述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国家机构设置中怎样体现?

第一、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第二、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并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第三、中央和地方职权范围的划分上,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之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简述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原则的涵义是什么?

1.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监督,代表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利益。2.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他享有立法权以及组织国家机关决定重大问题权力。3.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来自人民,按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进行活动,集中人民的意志对国家重大问题做出决定,并制定各种制度和法律。

4.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

论述中国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的原因有哪些?

中国采取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是由中国的历史、民族关系、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环境等因素决定的。

1.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广泛的经济联系。

2.中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长期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状况,因此可以采取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需要,决定中国只能采取单一制的结构形式。

4.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是中国独立完整的保证;国际敌人、民族分裂主义者常用民族关系问题妄图分裂我国。

5、我国的单一制形式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状况,有自己的特点:

1)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建立民族自治机关;

2)在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设立特别行政区;依法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

3)在一般地方行政区,设置地方国家机关,在中央统一领导下,依照宪法所赋予的职权,管理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事务。

论述单一制和联邦制有什么异同?

第一.概念:

1.单一制国家是若干行政区域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实行统一的中央集权,具有统一宪法和国籍,全国只有一个立法机关,一个中央政府。

2.联邦制指由共和国、州、省、邦的各邦员组成的国家。

第二.它们的共同点在于:

1.在对外关系中都是国际法主体,设有最高立法机关和最高行政机关,有统一的宪法和法律,地方或邦都必须服从和遵守,不得与之抵触和违反。

2.国家重大权力如立法、外交、宣战和缔约、移民、币值、关税、外贸管理等都属于国家。第三。它们的不同点有:

1.在单一制的国家按地域划分行政区域,设立地方政府;由中央政府统一规定地方政府职权,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职权,统一领导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包括自治区地方政府必须服从中央政府。

2.在联邦制国家的国家权力以宪法为规定,分配给中央政府和各邦政府;中央政府行使宪法所赋予的权力,凡宪法未授予联邦或未禁止各邦行使的权力则属于各邦,各邦都设有自己的立法机关,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但制定的法律不得与联邦宪法和法律相抵触,抵触者无效,联邦最高法院是终审法院。3.单一制和联邦制最主要的区别集中于中央和地方权力的划分上;单一制国家地方政府,行使中央政府所给予的权力,一般都没有立法权;联邦制国家的各邦行使宪法未授予中央政府或宪法未禁止各邦行使的权力;一般都设有立法机关,制定各邦法律,甚至宪法。

论述按国家机关的性质和职能划分,我国国家机构系统可分为哪几部分?

第一.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2.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大常委会;

3.地方各级人大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它们与全国人大一起构成我国的权力机关体系。

第二.中国国家主席是国家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整个国家的最高代表,是国家元首。

1、中国国家行政机关是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1)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由同级人大产生,是执行机关,对其负责,受其监督。

2)国务院又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统一领导中央政府各部、各委员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

第三.中国国家军事机关,是中央军事委员会,它是全国武装力量的领导机关,中央军事委员会的主席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

第四.中国人民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1.中国设立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检察院。

2.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分别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

3.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最高检察机关,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检察院工作,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第五.中国国家审判机关是人民法院。

1.中国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海事法院、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2.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由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产生,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审判机关。

第四章当代中国选举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 建国后,我国颁布了“两部”选举法。

2. 我国的“县级以下的人大代表”可直接选举。

3. 台湾籍的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地点在“北京”。

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是“当代中国的选举制度”。

5.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选举法是在“1953年2月”。

6. 最早规定新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普选制的是“1949年的《共同纲领》”。

7. 建国以来我国颁布的《选举法》共有“2部”。(1953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颁布第一部;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建国后第二部选举法;三次修改时间分别为:1982年、1986年、1995年)

8. 选举的关键是“自由选举”。

9. 较早出现选举的雅典民主制属于“奴隶制民主制”。

10. 关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选举细则》颁布于“1931年”。

11. 不属于人大代表职权的是“在考察时对出现的问题直接处理”。

12. 资产阶级的选举制起源于13世纪“英国”议会代表产生的办法。

13. 县级或乡级人大代表的罢免要求提出需选区“30人以上”联合提名。

14. 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的选举的主持选举机构是“设立的选举委员会”。

15. 当代资产阶级的选举制度是“是各资产阶级政党争夺统治权的工具”。

16. 于1997年12月,香港特别行政区产生了“36”名第九届人大代表。

17. 选民登记后,选举委员会应在选举日的“20日”以前公布选民名单。

18. 选举委员会确定的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应在选举日的“5”日前公布。

19.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选举上一级人大代表时,提名、酝酿代表候选人的时间不得少于“2天”。

20. 在进行直接选举时选区大小的确定不是根据“按照每一选区一名至三名代表划分”。

21. 在1996年11月美国总统选举,有9000万选民未投票,这说明了“美国的选举制度有很大的缺陷”。

22. 县级以上人大开会期间,对选出的上一级人大代表,除主席团可提出罢免动议外,“1/10代表联名”仍可提出。

23. 现在县级以上人大代表中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

24.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是由“该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主持”。

25. 在选举人民代表时,获得过半数选票当选的代表的人数少于应选代表的名额时,不足的名额应“另行再选”。

26. 在实行差额选举,如果所提候选人的人数符合选举法规定的多于应选举代表名额的二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应“进行预选”。

27. 选举往往与自由,民主相联系,是自由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体现,这是因为“自由选择是选举的关键”。

28. 社会主义选举制度在本质上是与资产阶级选举制度完全不同的新型民主制度;表现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途径上“人民选举各级人民代表,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

29. 从1997年我国县级以下直接选举中,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公民占18岁以上总人数的99.99%,说明“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范围十分广泛,比例越来越高”。30. 我国在基层选举进行选民登记中,可以决定对有精神病患者做出不列入选民名单的机关是“选举委员会”。

31. 我国选举采用直接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法,而不采取全部直接选举是因为“我国目前无论在技术上、经济上、公民素质上都不具备直接选举的条件”。

32. 直接选举中选民登记后,选举委员会在选举日的20天以前公布选民名单,如果对选民名单有不同的意见“可以向选举委员会提出申诉”。

33. 选举法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代表名额基数为350名,省、自治区“15万人”可以增加1名代表。

注意:某县将选举新一届县人大代表。该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实习生小张为本次选举草拟了下面这份工作规划。请对这份“规划”进行修改,并简述改或不改的理由。

1.设立县选举委员会,支持本次选举工作。(符合选举法的规定)

2.为贯彻平等原则,人大代表的名额按大体相等的人口比例加以分配。(我国选举法

贯彻平等原则的同时,根据我国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实际国情,规定应按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来分配。因此该县人大代表不能按大体相等的人口比例分配)

3.城镇由人大选举产生县人大代表,农村由选民按选区直接选举产生县人大代表。(我国选举法规定,县级及县级以下人代会代表实行直接选举产生。农村由选民按选区按直接选举产生县人大代表是对的。城镇不是由镇人大同样也是由选民按选区直接选举产生县人大代表)。

4.城乡选举县人大代表时一律实行无记名投票与等额选举。(城乡选举县人大实行无记名投票的对的;但等额选举应改为差额选举)。

5.为加强党的领导,代表候选人均由中共基层党组织提出。(按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的候选人由各政党、各人民团体联合或单独推荐候选人,代表10名以上联名,也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这与党的领导不矛盾。因此,“候选人均由中共基层组织提出”是不恰当的,而应根据选举法的规定提名候选人)。

选举制度是指由选举法规定的有关选举国家代表机关或公职人员的各项制度的总称,它包括:

A:选举的基本原则;B:选举的机构;C:选举的程序;D:选举的方法;

在1995年,对我国的第二部选举法进行了第三次修订,标志着我国的选举法在各项制度上进一步完善,它新增加的内容有:

A:重新确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

B:增加了对人大代表的罢免内容;

C:规定了在县级人大代表选举时由于候选人过多,可以进行预选;

D:县级人大代表的辞职可以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出;

当代中国的选举原则有: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普遍原则;B:选举的平等原则;C:秘密投票的原则;

D: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原则;

我国公民是否有选举权取决于:

A:年龄;B:是否被剥夺政治权利;

直接选举中选民登记的主要工作是:

A:每次选举前对上次选举登记后新满18周岁的人登记;

B:对满18周岁,被剥夺政治权利又恢复的选民登记;

C:把选民登记后迁出原选区的,列入新迁入的选区的选民名单;

D:对死亡的和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从选民中除名;

E:经选举委员会确认不能选举的精神患者,不列入选民的名单;

在选举中有选举权的公民有:

A:正在取保候审或者被监视居住者;

B:正在被劳动教养者;

C:正在受拘留处罚者;D:被判处有期徒刑而没有附剥夺政治权利者;

选民发生部分变化,需要重新登记、列入或除名的原因是:

A:年龄;B:政治权利;C:户口迁移;D:疾病;E:死亡;

属于第二部选举法对第一部选举法进行修改的是:

A:不再具体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名额数;B:规定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应有一名全国人大代表;

属于第二部选举法第三次修正内容的是:

A:重新确定了各级地方人大的代表的具体名额;

B:规定选区大小,按照每一选区选一至三名代表划分;

C:规定了在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的代表中,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妇女代表;

直接选举时,选举委员的职权是:

A:支持本级人大代表的选举;

B:划分选区,分配各选区应选代表的名额;

C:确定选举结果是否有效,公布当选代表名单;

D:确定和公布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规定选举日期;

E:进行选民登记,审查选民资格,公布选民名单,受理申诉并做出决定;

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在选举九届全国人大共同之处在于:

A:选举都实行了差额选举制;

B:选举都采用了无记名投票的方式;

C:选举的结果都由主席团予以宣布;

D:选举结果报全国人大常委会资格审查委员会,由其确认代表资格,公布代表名单;

选举县级以上人大代表候选人,由以下形式可以推荐:

A:各政党、各人民团体联合或单独推荐;B:代表10人以上联名推荐;

下列活动在人大代表职权范围内的是:

A:县级以上代表在人代会期间向人民法院提出质询案;B:在人代会期间向本级国家行政机关组成人员提罢免案;C: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D:可以列席原选举单位的人大会议;E:在闭会期间可以组成代表小组对有关单位视察;

对县级以上人代会的代表的罢免都有哪些形式:

A:人代会开会期间,主席团或者十分之一以上代表联名,可以对由该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上一级人代会代表提出罢免案;B:闭会期间县级以上的人大常委会开会期间,常委会的主任会议可以向常委会提出对所选上级代表的罢免案;C: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五分之一的代表联名可以向常委会提出对所选上级人大代表的罢免案。

选举程序一般包括:

A:建立选举机构;B:进行选区划分和选民登记;C:代表候选人的提出;

D:计票方法的确定;E:确定当选人员;

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形成和完善经历了以下过程:

A:当代中国选举制度渊源于革命根据地的选举制度;

B:1953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颁布了我国第一部选举法,确定了一些基本原则;C: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第二部选举法;对原选举法做出了更为民主,更符合人民意愿的规定;

D:根据选举实践,全国人大对第二部选举法进行了第三次修正;

中国的选举平等原则体现在:

A:每一个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

B:城镇各选区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应大体相等;

C:农村各选区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数应当大体相等;

秘密投票的原则的优点在于:(即无记名投票)

A:可以最充分保护选民的民主权利;

B:真正尊重选民的意愿;

C:使选民在无顾虑、不拘束的环境中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直接选举人民代表时,代表候选人按选区提名产生,它应经过:

A:按选区推荐候选人;

B:选举委员会根据大多数选民意见确定候选人;

C:在选举日的5日前公布候选人;

D:选举委员会在确定代表候选人名单后向选民介绍候选人情况;

第一.什么是选举、选举制度、选举原则?

1、选举制度是指选举法规定的有关选举国家代表机关或公职人员的各项制度的总称。

2、选举的原则指在选举中有关选举权、选举方法、选举程序的规定中体现的民主原则。

3、选举是指人们根据公认的规则,从所有人或一些人中选择几个人或一个人担任一定职务的行为。

第二.社会主义的选举制度与资本主义的选举制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社会主义选举制度和资本主义选举制度是在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两种选举制度;

2、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途径是选举各级人民代表,由他们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并由其产生其他国家机关;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真正体现了平等、普遍原则的选举制度。

3、资本主义选举制度是资产阶级愚弄人民、掩盖其阶级本质,进行政党斗争的工具。

第三.当代中国的选举制度是怎样形成、发展、完善的?

1、当代中国的选举制度渊源于革命根据地的选举制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地就建立了广泛的选举制度。

2、在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颁布了新中国的第一部选举法;规定了选民资格,选举办法等内容。

3、在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建国后的第二部选举法;它是对第一部选举法做出了重大修订。

4、第二部选举法颁布后,根据选举实践,全国人大对部分内容又进行三次修正,通过这些修正,我国选举法在每一个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人大代表的候选人提名、差额比例、预选、当选、罢免等方面的规定越来越完善。

第四.什么是直接选举、间接选举,我国为什么要采取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法?

1、直接选举是指由选民直接投票产生人大代表;

2、间接选举是指由人大代表投票选举产生上一级人大代表;

3、我国有十几亿人口,全部实行直接选举,无论在技术上、经济上、公民素质上都还不具备条件。

4、直接选举是民主程度更高的体现,但民主的发展是受经济、文化条件制约的,因此直接选举的扩大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

第五.县、乡两级的选举委员会有哪些职权?

1、规定选举日期。

2、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

3、确定选举结果是否有效,公布当选代表名单。(20日)

4、根据较多数选民的意见确定和公布正式代表候选人的名单。(5日)

5、划分选举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区,分配各选区应选代表的名额。

6、进行选民登记,审查选民资格,公布选民名单,受理对于选民名单的不同意见的申诉,并做出决定。

第六.直接选举代表候选人是怎样提出和确定的?

1、提出:1)按选区推荐候选人;2)选区各政党、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选民10人以上联名,也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

2、确定候选人:

1)代表候选人的名单由选举委员会根据多数人的意见确定;

2)推荐的代表候选人由选举委员会汇总后,于选举日的15日以前公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