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凭箜篌引课堂实录

李凭箜篌引课堂实录

李凭箜篌引课堂实录
李凭箜篌引课堂实录

执教教师:姚春宇

(课前多媒体播放箜篌曲《夕阳箫鼓》)

师:好,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其实,唐朝不仅是诗的王国,也是音乐的王国。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的有哪篇是大量音乐描写的名篇?

生:白居易的《琵琶行》

师:大家能不能齐背这一段音乐描写?大弦嘈嘈一二起。

生: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师:音乐是无形的语言,白居易却用妙笔把它化为有形的东西,那么,在这里作者主要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了音乐之美?

师:比如“大弦嘈嘈如急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夸张。

生:比喻。

师:对,把大弦嘈嘈的声音比喻成急促的雨声,那么,在这里用比喻手法直接描摹琵琶的声音,它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呢?

生:侧面描写。

师:啊?直接描摹琵琶的声音?

生笑:正面描写。

师:其实,这里前面都是正面描写音乐本身,而最后一句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呢?

生:侧面描写。

师:很好,它是通过凄清的景物和听众如梦初醒的意态来烘托琵琶声的妙绝入神,……

生(接):进而表现了琵琶女的高超技艺。

师:好的,那么,我们看一下中唐诗人——人称“诗鬼”的李贺又是如何用妙笔展示李凭的高超技艺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45页。

师转身在黑板板书课题和作者。

师:好的,我们检查一下昨天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啊,先请一位同学来朗诵这首诗。

生齐喊:梁文聪!

师:聪哥,非你莫属了。

梁文聪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师生一齐鼓掌。

师:读音都准确了吗?

生笑:“丝”读成了“师”。

师:对,我们玉林人要特别注意这个平翘舌的读音,但是,总体而言,聪哥的节奏把握很好啊,轻重缓急很到位,“石破天惊逗秋雨”读得快一些,而最后两句读得舒缓一些,仿佛沉浸在梦中一样。好的,我们听一下CCTV名家朗诵。

多媒体播放高峰的朗诵视频。

师:我们也来读一读,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吴丝蜀桐一二起。

生有感情朗读。

师:好的,下面给时间给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翻译一下这首诗。

生热烈讨论。

师:好的,谁来翻译一下?

生举手。

师:好的,文雪玲。

文雪玲:我们小组叫“春雨初霁”,雨过天晴的意思,我们小组的翻译是:“在秋高气爽的天气弹奏箜篌,空山里的浮云为之停止了流动。湘夫人感动得泪洒斑竹,素女满怀哀愁,这是乐师李凭在京城演奏箜篌。乐声时而像昆山玉碎般清脆,时而像凤凰鸣叫般和缓,时而像荷花衔露哭泣般凄惨,时而像香兰含笑般欢快。长安城沉浸在寒秋的冷光中,天皇听了箜篌的声音也感动了。

生:紫皇是天皇啊?

生:是啊,兼指天皇。

师:没错,他既指人间的皇帝,也可以指天皇。

文雪玲: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音乐使五色石惊破,引来秋雨阵阵。听众在梦幻中进入神山教成夫人弹奏,乐声使老鱼跳波瘦蛟跳舞。月宫里的吴刚彻夜不眠倚着桂树,寒露斜飞打湿了凝神静听的玉兔。我的回答完毕。

师生鼓掌鼓励。

师:翻译得很顺利,老师都挑不出什么错误,黑板上的重点词读一读。

生齐读。

师:如果给这场演奏会设计一张海报,应该包括什么信息呢?

生:时间,秋天。

师:地点?

生:中国(国都)。

师:演奏者?

生:李凭。

师:那我们在海报上总要突出一下李凭吧?用当时的一句诗来介绍。

生: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下马迎。

师:好的,这场演奏会除了诗人外还有哪些“听众”?他们听了箜篌曲之后有什么反应?写他们反应目的是什么?这里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音乐?再思考:结合诗句,比较《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在描摹音乐上的异同。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这样安排:木槿昔年、梦回兰若、等待花开、青楼梦好、齐聆春雨这五个小组重点回答第一个问题,春雨初霁、梦里落花、浮生若梦、细雨梧桐、月明花粲这五个小组重点回答第二个问题。

师鼓掌三下。

生(齐):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学生分组进行热烈讨论。

师鼓掌三下。

生(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师:好的,请同学展示一下成果。

生举手。

师:好的,蓝燕,你来说说。

蓝燕:听众是浮云,还有湘夫人,还有素女,还有紫皇。

师:那么,请选择一两位听众说说听众有什么反应。

蓝燕:四个,行吗?

师笑:可以啊。

蓝燕:使他们感动了。

师:具体反应是什么?比如说,浮云。

蓝燕:是颓然凝住了,在空中不流动了。

蓝燕:湘夫人是泪洒斑竹,素女是很哀愁,紫皇也被感动了。

师:素女是谁?

蓝燕:女神。

师:她擅长什么?

蓝燕:弹瑟。连会弹瑟的女神都被音乐吸引住了,然后,这里主要采用的手法是侧面烘托。这里的浮云听了心旷神怡。

师:瞬间被这美妙的音乐惊呆了,那湘夫人呢?

蓝燕:湘夫人哭了,音乐勾起了她回忆的往事,因为她等不到她心爱的男子。

师:啊?你这是想起了九月份我们学的屈原的《湘君》《湘夫人》,是吧?

蓝燕:是的。

师:湘夫人在这里泪洒斑竹啊,是有原因的,看一下课文注解。湘夫人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生(齐):丈夫舜死了。

师:娥皇、女英的故事。对,在这里,音乐勾起了她伤心的回忆,那么,我们可以说,这音乐有什么

特点呢?

蓝燕:凄美的。

师:没错,是凄美哀愁的。还有补充吗?

蓝燕:补充的主要是侧面烘托的手法。

师:蓝燕还要强调一下,好的,请坐。敏禅,你说。

敏禅:老师,我可以说说我发现的蓝燕的一个小错误吗?就是她刚刚说,通过侧面烘托的手法来写那个箜篌的声音非常吸引人,是吗?因为,听众的各种行为已经是正面地去写音乐的吸引人了,那她说侧面烘托,那侧面烘托就是是写李凭的技艺高超而不是写音乐的吸引人。

生:啊?

敏禅: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师生:不明白!

敏禅:那听众的行为不就是直接说明音乐吸引人,那不是正面描写了吗,侧面烘托的应该是李凭的技艺高超,而不是听众的反应,是不是?

生:是。

敏禅:我可以说说其他听众吗?

师:这个可以说。

敏禅:听众还有鱼儿啊,……

师(惊讶):鱼儿?

生齐:老鱼。

敏禅:哦,是,老鱼,还有那个蛟龙。

师:恩……不要把形容词丢掉了,瘦蛟。因为这才是李贺的风格,他诗词中有很多“老”“瘦”这样的字。

敏禅:老鱼跳波,瘦蛟起舞,是不是呀?

生齐:是啊。

生:老师,李云霞有话说,她举手好久了。

师:好的,李云霞,请说。

李云霞:老师,我赞同蓝燕的说法,初中不是学有一篇《口技》吗?《口技》不是写了很多听众的反应吗?它不是侧面烘托吗?

师:对,它不直接写这个声音具体是怎么样的,而是通过听众的反应侧面烘托艺人的高超水平,是吧?所以,应该是什么呢?

生:侧面烘托。

师:如果他直接描摹音乐本身,应该像《琵琶行》那样写:“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这是很直接写音乐的声音,比如大弦发出嘈嘈的声音,小弦切切地响,是很直接写音乐本身,是正面去写。敏禅,这个解释OK?

敏禅:OK!

师:好的,我们总结一下,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各种听众的各种反应)!

生:女娲怎么会忘职呢?

师:音乐太美好,她惊呆了,忘记手头的工作了,不是忘职吗?当然,这是个人理解。

生:哦。

师:那什么是侧面烘托呢?(多媒体展示侧面烘托的概念)读一读。

生齐:侧面烘托就是通过对周围的人或者环境来突出主要的事物。

师:初中学过“陌上桑”!(多媒体展示内容)

生齐读“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师:这道题这样问,这首诗是怎样描写罗敷的?怎么回答呢?

生:先回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再分析说明;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烘托出了罗敷的美貌。

师:对,要写出通过人的反应还是环境的描写来烘托了什么人或者什么物的什么特点,最后,还要说说它产生的效果。罗敷怎么美丽,我们没有见过,但是,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想象她美丽到什么程度都不过分啊,所以它的效果是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天地。好,我们依照这种方法总结一下,怎么赏析“江娥啼竹素女愁”呢?(多媒体展示赏析内容)

师:什么手法?

生:侧面烘托。

师:分析说明?

生:湘妃被音乐触动了愁怀而泪洒斑竹、善于鼓瑟的素女为之哀愁,通过这些听众的反应,侧面烘托了箜篌声的凄美、哀愁。

师:效果呢?

生: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进而有力地表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

师:不错,懂得迁移。那我们看看第二个问题。好的,细雨梧桐这一组,罗云!

罗云:我们认为它们的相同点是都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李贺侧重侧面烘托,白居易的侧重正面描写,但是李贺的诗歌是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写音乐,而白居易是通过直接描摹音乐本身来写音乐。还有,李贺主要运用浪漫主义手法,白居易是现实主义手法。

师:讲得很完整,其实,浪漫主义通常会采用什么修辞手法呢?夸张和想象。

生:我们想补充一下。其实区别还有,李诗还有用典的手法,用了江娥、素女、女娲、吴刚这些典故。师:好的,典故,比较含蓄深沉。请坐。陈梓汇有话说。

陈梓汇:我们小组还得出一个结论,《李凭箜篌引》只是描摹音乐吸引了哪些听众,它没有作者的生平的叙述,而《琵琶行》有白居易和琵琶女的悲惨的身世。

师:确实是,《琵琶行》是一首叙述诗。好的,请坐。那么,老师再总结一下,同学们做好笔记啊。(多媒体呈现答案)

师:其实,两者也都有侧面描写,李贺的诗歌主要通过浮云驻足、江娥啼哭、素女哀愁、紫皇感动等这些“听众”的各种反应烘托了箜篌曲调的不同凡响和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

生:李凭!

师笑:哦,是是是,李凭。而《琵琶行》除了听众如梦初醒的反应外,还用“唯见江心秋月白”这句凄清的景物描写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

师:同学们,这首诗很多意象,那么,这些意象都有什么特点呢?看一下它的修饰词。

生:“啼”“愁”“碎”“泣”“冷”“破”“湿”“寒”。

师:给人的感觉怎样?

生:好凄凉。

师:所以,它渲染了一幅凄冷、哀伤的意境。其实,在唐朝也有人听了李凭的箜篌声之后写了这么一首诗。

(多媒体展示杨巨源的《听李凭弹箜篌》)

师:根据杨巨源诗歌的记载,我们从“清”“明”“暖”这几个字可以知道李凭的乐曲应该以优美流畅为主,为什么在李贺的笔下传达出的音乐效果却是哀伤、凄冷的呢?

生(齐):因为和李贺的身世有关。

生(齐):知人论世。

师:对,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这是李贺!

(多媒体展示李贺的照片)

生(惊讶):喔,好瘦哦!

师:李贺在自己的诗歌中是怎么描绘自己呢?

生:“巨鼻宜山褐,庞眉入苦吟。”

师:“病骨伤幽秦”可见他体弱多病,李贺只活了多少岁?

生:27岁,唉。

师:英年早逝,跟王勃一样,很可惜。“秋姿生白发”“惊霜落素丝”,少年白发!而且,他不能够像其他人那样参加科举考试,为什么?

生:因为避讳,他的父亲叫“晋肃”。

师:所以,李贺是很痛苦的。而且,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辞官后只能骑着一头瘦驴,……生(接):带着一把小剑。

师:对,漫无目的地在山野间游荡,苦苦寻觅着那份只属于自己的独特诗情,并将呕心沥血得到的诗句投入背囊。可以这么概括他的一生:孤独而苦涩。其实,这首诗处处有着李贺的影子。箜篌质地高贵不就像是李贺贵族出身吗?

生:他是郑王后裔。

师:乐曲如此动听不就像是名动京华的李贺吗?老鱼瘦蛟不就像体弱多病、未老先衰的诗人吗?而吴刚不眠不正像抑郁失眠的他吗?所以,诗如其人,这首凄冷哀怨的诗歌就像是孤独忧伤的李贺,真可谓:诗如其人。

(多媒体展示选择题)

师:好的,我们已经知人论世,掌握了这首诗的主旨,那么,关于这首诗的总结,答案是哪一个?生:最后一个选项。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首诗主要采用的是侧面烘托的手法。

师:最后,我们做一做这道高考题。

(多媒体展示2014年天津卷诗歌鉴赏《暮春山间》)

师:超蓝,你怎么回答。

超蓝:这首诗采用的是侧面烘托的手法,洗手时闻到桃花的香味,借涧水暗写桃花的香味。还有动静结合的手法。

师:我们答到一个表现手法加以分析就可以了,因为这里只有2分。请看一下参考答案。

(多媒体展示参考答案)

师:好的,我们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生:侧面烘托。

师:对,同学们自己回去再消化一下,学会迁移。好的,下课!

师: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教学设计说明:

高二学生经过前两个单元的学习已有一定的诗歌知识积累,能够根据注释了解诗歌大意,但李贺的诗歌是根难啃的骨头,意象很驳杂,学生不容易读懂。

这首诗不直接描摹音乐的声音,而是描摹音乐产生的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它主要采用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通过浮云驻足、江娥啼哭、素女哀愁、紫皇感动等这些“听众”的各种反应烘托了箜篌曲调的不同凡响和李凭弹奏技艺的高超。因此,诗歌重点赏析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其实,学生对于侧面烘托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的《陌上桑》主要采用侧面描写来烘托罗敷的美貌。而在高一时学生学过白居易的《琵琶行》,白诗第二自然段重点正面描写音乐声音,两首诗在音乐描摹上有很大不同,于是,我设计将这两首诗进行比较,更注重高考诗歌鉴赏的答题方法的训练。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主旨,我引导学生关注诗歌意象的修饰词,全诗用“啼”“愁”“碎”“泣”“冷”“破”“湿”“寒”等表示消极情感的词汇来渲染悲伤凄冷的气氛,这和李贺孤独苦涩的人生有关的,因此,全诗曲折地表现了李贺孤独、苦涩的人生遭际。

所以,根据学生情况、单元的教学要求和这首诗的基本特征,设计如下:

旧知导入新课——译读诗歌,因声求气——重点赏析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比较赏析《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在描摹音乐上的异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诵读全诗,拓展迁移。

《第13课李凭箜篌引》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13 课李凭箜篌引》课文同步练习 (时间:60 分钟分值:70 分) 、基础达标(每小题3分,共15 分)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颓唐(tu i) 啼叫(t i) 缔造(t i )挣脱(zh e n g) B.神妪(y u )沤肥( b u) 怄气(b u)讴歌(o u) C?蛟龙(ji a o)渐染(ji a n) 症结(zh e n g )毗邻(p i) D.谄媚(xi a n)信笺(ji a n) 粗犷(ku a n g )剔除(t i) 答案B 解析A项,缔(d i ) ;C项,渐(ji a n) ; D项,谄(ch a n),犷(g u a n g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李凭箜篌引引:古代一种诗体标志 B.吴丝蜀桐张高秋高秋:指弹奏时间 C?芙蓉泣露香兰笑芙蓉泣露:形容乐声惨淡 D.昆山玉碎凤凰叫昆山玉碎:形容乐声凝重 答案D 解析形容乐音清脆。 3 .我国诗歌常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对下列诗句表现手法分类正确的一项 是( ) 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②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④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⑤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⑥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A.①⑤/②③/④⑥ B.①③/②⑤/④⑥ C?①⑤/②④/③⑥ D.①③/②④/⑤⑥ 答案 C 解析①⑤为“兴”;②④为“比”;③⑥为“赋”。4.下列对联与其所称颂的人物,匹配不当的一项是( ) A.旨高辞远,同风雅并体;行廉志洁,与日月争光。——屈原 B.质而绮,真而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陶渊明 C?缅想忠贞,补阙拾遗犹昨事;何来环佩,清辉香雾替诗魂。——杜甫 D.宦游西蜀,志复中原,高吟铁马铜驼,烟尘誓扫还金阙;诗继少陵,派开南宋,更 入清风明月,池馆重新接草堂。——辛弃疾答案D 解析D 项,所称颂的人物应是陆游。对联中有多处暗示,“宦游西蜀”,陆游曾留蜀多年,喜蜀地风土,为纪念蜀中生活,故题其诗词全集为《剑南诗稿》; “志复中原”在陆游的诗《示儿》中有所体现;“铁马”出自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 5.下列对加引号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称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C.“擢”,一般表示升官,“左迁”是降职的委婉说法,“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 D.“谥号”是人死之后给予的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答案A 解析古代男子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二、文本训练(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 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 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 飞湿寒兔。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李凭箜篌引/李贺》教学设计(天津市县级优课)

李凭箜篌引 学习目标: 1、因声求气,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通过诵读、探究,深入赏析诗歌的内容和艺术手法。 3、比较《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在描摹音乐上的异同。 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并且在高一年级学习了白居易的《琵琶行》,对这类描写音乐的诗歌有了初步的认知。所以本节课重在引导学生分析“侧面烘托”的艺术手法并比较《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在描摹音乐上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的关于音乐的诗歌? 明确:白居易《琵琶行》,谁能背诵出其中的一些描写音乐名句? 白居易《琵琶行》、韩愈《听颖师弹琴》和李贺《李凭箜篌引》被称为“摹写声音至文”,今天,我们就跟随李贺梦回唐朝聆听一场箜篌演奏会。 二、展示目标: 三、检查预习: 1、正音 2、解释重点词语 3、划分节奏,找韵脚 4、朗读诗歌 5、疏通诗意 四、整体感知: 时间:高秋地点:中国演奏者:李凭乐器:箜篌(吴丝蜀桐) 知识链接: 1、李凭,元和年间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2、箜篌:我国古代的一种弦乐器,有大箜篌、小箜篌、竖箜篌、卧箜篌等数种。它一般有二十三根弦。箜篌酷似一只顾盼生姿的大凤凰。 五、深入探究: 1、参加这场演奏会的除了诗人,还有哪些听众? 浮云江娥素女紫皇五色石神妪老鱼瘦蛟吴质玉兔 2、这些听众听李凭演奏时有何反应?(可选取你喜欢的一两个听众来讨论) 天空浮云——停步聆听 江娥素女——愁啼哀思 至上紫皇——扣动心弦 补天女娲——听得入迷惊天地,泣鬼神 山中神妪——折服请教 老鱼瘦蛟——跳跃起舞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技能: 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探讨李贺诗的风格 2、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诗风,体会诗意。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涵咏 探讨 教学时:1时 教学过程: 一.堂导入: 在唐诗里,有许多写音乐的诗词,其中有三首最为著名,一首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一首是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还有一首就是李贺的这首《李凭箜篌引》了。清人方扶南说: “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琴师,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说这首诗足以泣鬼,主要是因为诗人构思的奇

特。那么诗人李贺是怎样的人,这首诗又奇特在什么时候地方,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诗人李贺和他的诗。 二.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人,人称“诗鬼”。因避家讳,不得应进士举,终生落魄不得志,二十七岁就英年早逝。他继承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又从汉魏六朝乐府及萧梁艳体诗多所汲取,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要凌驾大自然而创造出新奇幽美的艺术境界,形成了自己的独创风格,并对中晚唐某些诗人发生了一些影响。 三.题解: 李凭是是供奉宫廷的梨园弟子,以弹奏箜篌名躁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其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引,与歌、行一样,表明这是乐府诗。《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四.涵咏诗韵,初步感知。 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感悟朗读。 2读后生生互评,注意把握情感。 教师指导点拔: 因为此诗是描写音乐感受的,所以在诵读时要注意诗句间的起承转合,诗中纷繁的意象蕴含着音乐的情感变化,诗的情感基调与音乐的情感基调基本上相同。 此外,这首诗每句都七言,格律严密,四次换韵,句句用韵,节奏很快,所以要注意划分句群,找诗中情感的起伏脉络,把握诗歌的节奏。 3叫一学生再次朗读,把握情感基调。

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作业:第13课李凭箜篌引

第三单元第13课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李凭箜篌引.引:古代一种诗体标志 B.吴丝蜀桐张高秋 ..高秋:指弹奏的时间 C.芙蓉泣露 ....香兰笑芙蓉泣露:形容乐声惨淡 D.昆山玉碎 ....凤凰叫昆山玉碎:形容乐声凝重 【★★答案★★】D(昆山玉碎:形容乐音清脆) 2.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白居易是唐代中期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B.《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李凭箜篌引》中的“吟”“行”“引”都是古文体名。 C.词是盛行于宋代的诗体,又叫“长短句”。词牌是词的曲调名,如“永遇乐”等;题目要依照词的内容而定,如《赤壁怀古》等。 D.词分婉约和豪放两派,温庭筠、李煜、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周邦彦等是著名的婉约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则为豪放派的代表。 【★★答案★★】A(白居易应为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145年光阴流转,轰轰烈烈的巴黎公社运动已随着那逝水年华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而这首低回婉转的《樱桃时节》,穿越了漫长时光,依然打动人心。 B.正是这些“中国的脊梁”,守卫了我们的家园,铸就了民族的魂魄,夯实了民族文化的根基,并引领了中华民族不断走向辉煌和胜利。 C.一些西方人认为,“国强必霸”是普适的历史逻辑,他们一直有一种担心:中国不会成为唯一的例外,崛起的中国将是世界威胁最大的。 D.学会在一个感情上彼此牵绊,精神和生活方式上却相距甚远的庞大集体中磨砺韧性和从容,是每一个“返乡书写者”应该具有的品质。 【★★答案★★】A(B.不合逻辑,“引领了”不当,应删去“了”。C.语序不当,应为“崛起的中国将是世界最大的威胁”。D.搭配不当,“磨砺”跟“韧性、从容”搭配不当,应将“磨砺”改为“保持”) 二、文本阅读 阅读课文《李凭箜篌引》,完成后面的题。

李凭箜篌引课堂实录

执教教师:姚春宇 (课前多媒体播放箜篌曲《夕阳箫鼓》) 师:好,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其实,唐朝不仅是诗的王国,也是音乐的王国。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的有哪篇是大量音乐描写的名篇? 生:白居易的《琵琶行》 师:大家能不能齐背这一段音乐描写?大弦嘈嘈一二起。 生: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师:音乐是无形的语言,白居易却用妙笔把它化为有形的东西,那么,在这里作者主要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了音乐之美? 师:比如“大弦嘈嘈如急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夸张。 生:比喻。 师:对,把大弦嘈嘈的声音比喻成急促的雨声,那么,在这里用比喻手法直接描摹琵琶的声音,它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呢? 生:侧面描写。 师:啊?直接描摹琵琶的声音? 生笑:正面描写。 师:其实,这里前面都是正面描写音乐本身,而最后一句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呢? 生:侧面描写。 师:很好,它是通过凄清的景物和听众如梦初醒的意态来烘托琵琶声的妙绝入神,…… 生(接):进而表现了琵琶女的高超技艺。 师:好的,那么,我们看一下中唐诗人——人称“诗鬼”的李贺又是如何用妙笔展示李凭的高超技艺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45页。 师转身在黑板板书课题和作者。

师:好的,我们检查一下昨天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啊,先请一位同学来朗诵这首诗。 生齐喊:梁文聪! 师:聪哥,非你莫属了。 梁文聪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师生一齐鼓掌。 师:读音都准确了吗? 生笑:“丝”读成了“师”。 师:对,我们玉林人要特别注意这个平翘舌的读音,但是,总体而言,聪哥的节奏把握很好啊,轻重缓急很到位,“石破天惊逗秋雨”读得快一些,而最后两句读得舒缓一些,仿佛沉浸在梦中一样。好的,我们听一下CCTV名家朗诵。 多媒体播放高峰的朗诵视频。 师:我们也来读一读,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吴丝蜀桐一二起。 生有感情朗读。 师:好的,下面给时间给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翻译一下这首诗。 生热烈讨论。 师:好的,谁来翻译一下? 生举手。 师:好的,文雪玲。 文雪玲:我们小组叫“春雨初霁”,雨过天晴的意思,我们小组的翻译是:“在秋高气爽的天气弹奏箜篌,空山里的浮云为之停止了流动。湘夫人感动得泪洒斑竹,素女满怀哀愁,这是乐师李凭在京城演奏箜篌。乐声时而像昆山玉碎般清脆,时而像凤凰鸣叫般和缓,时而像荷花衔露哭泣般凄惨,时而像香兰含笑般欢快。长安城沉浸在寒秋的冷光中,天皇听了箜篌的声音也感动了。 生:紫皇是天皇啊? 生:是啊,兼指天皇。 师:没错,他既指人间的皇帝,也可以指天皇。 文雪玲: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音乐使五色石惊破,引来秋雨阵阵。听众在梦幻中进入神山教成夫人弹奏,乐声使老鱼跳波瘦蛟跳舞。月宫里的吴刚彻夜不眠倚着桂树,寒露斜飞打湿了凝神静听的玉兔。我的回答完毕。 师生鼓掌鼓励。 师:翻译得很顺利,老师都挑不出什么错误,黑板上的重点词读一读。 生齐读。 师:如果给这场演奏会设计一张海报,应该包括什么信息呢? 生:时间,秋天。 师:地点? 生:中国(国都)。 师:演奏者?

李凭箜篌引教案一等奖汇编

《李凭箜篌引》 一、导语 二、初读------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1.注音。 教(ji co)神妪(y u)瘦蛟(ji do)露(I U )脚倚桂树(y) 2.何为“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因:依据;声:声律(节拍、节奏、押韵、平仄);求:探求;气: 诗的精神。吟咏诗韵:通过诵读、吟咏,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提示:初读即掌握诗歌的节奏和音韵,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三、赏析 ------ 我以我心,描绘诗境。 1.找出诗中仅有的正面描写乐声的诗句,作简要赏析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明确:“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成功地运用了正面描写、通感、比喻、拟人的艺术手法。“昆山玉碎”形容乐声清脆;凤凰叫”形容乐声的和缓;“芙蓉泣露”可以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哀怨;“香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欢快愉悦。 诗中仅有的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成功地运用了“以声类声”、“以形类声”的艺术手法,不仅写出了音乐的起伏多变和优美动听,还将无形的难以捕捉声音转化为唤起形象感。 2.发挥想象,描绘侧面描摹音乐的诗句的意境。 示例赏析:芙蓉泣露香兰笑 在这句中,诗人李贺描绘了一幅这样的景象:乐曲时而凄婉动人,犹如一朵朵不胜寒风而呜咽悲泣的荷花,那晶莹的露珠,不正是它的声声泪滴吗?乐曲时而欢快,彷佛是那高雅不凡的空谷幽兰正与秋风嬉戏,发出一阵阵欢愉的笑声。你看,它笑得那么灿烂,笑 得张开了蓓蕾,笑得清香四溢!犹如嫣然含笑的少女。

(注意方法:意象+修饰词+想象)小结:从同学们描绘的一幅幅美妙的画面 里,我既感受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动听乐音和高超技艺,也为李贺能将难以捕捉的乐音转化为可感的视觉画面的高超写作水平而叹服,不愧为“诗鬼”。 3.学以致用,练习以形写声的写作手法。 四、明情——诗以言志,感悟诗情白居易通过《琵琶行》寄寓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的感慨,那么《李凭箜篌引》又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感慨呢?知人论世:李贺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进士”讳“晋)肃,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年仅27 岁。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 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提示: 1.从音乐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 2.整首诗中意象或表情感的词汇;3.从吴刚的角度来解读诗人的困境; 4.从李凭的视角来对照诗人

2020高中语文 第13课 李凭箜篌引(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13课李凭箜篌引 1.作家作品 李贺(791—817),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早有诗名,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27岁病逝。 其诗风格奇崛幽峭,浓丽凄清,被后人称为“”,诗中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有“”之称。 作品:著有《昌谷集》,名篇《老夫采玉歌》等。 2.创作背景 《李凭箜篌引》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李贺此篇想象丰富、瑰丽,境界奇幻,浓墨重彩,艺术感染力很强 3.给加线的字注音 箜篌()神妪()瘦蛟()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 吴丝蜀桐张高秋: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石破天惊逗秋雨: 1.长吉长吉体诗鬼《雁门太守行》 3.kōng hóu;yù;jiāo 4.弹奏;国都;形容乐音清脆;形容乐声清丽;引来 1.前四句先交代乐声后写人物,有何艺术效果? 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引起读者的兴趣,欲擒故纵。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文章别具一格。 2.诗歌是怎样表现出“箜篌”演奏的优美音乐的?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运用了大胆的想象、夸张的描写、瑰丽的比喻以及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来写音乐,突显了李凭箜篌声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 (1)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让长安城变得冷气森森;惊动了南天门的紫皇天帝;使补天石破,秋雨淅沥;令神山中神女捧琴,讨教绝技;让老鱼瘦蛟在幽涧里,跳波起舞;使月宫前吴刚倚树,彻夜不眠。通过非凡的音乐感染效果来衬托表现弹奏音乐的美妙。 (2)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手法,借助奇特的想象将抽象的音乐转化为具体的物象,赞扬了李凭高超的演奏技艺。全首诗多用了比喻性意象来赞美李凭弹箜篌时的情景美、旋律美和弹技美。 (3)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自由的想象力,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 3.品味诗歌语言:诗歌遣词用语富有表现力,请举出自己喜欢的一句诗,分析体味其遣词用语的妙处。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中“老”“瘦”二字,匪夷所思,极平常的字用得极生动,“老”“瘦”形象地写出了“鱼”和“蛟”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的形象,现在竟然能伴随者音乐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其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从侧面表现了音乐的强大魅力。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女娲(wā)泣露(qì)箜篌(hóu)歌行(xíng) B.芙蓉(fú)奢望(shē)昂然(áng)纠缠(jiū) C.倚靠(yǐ)神妪(qū)巨擘(bò)谦恭(gōng) D.颓然(tuí)战栗(lì)突兀(wù)雕琢(zhuó) 2.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丝蜀桐张高秋张:演奏 B.李凭中国弹箜篌中国:指中原地区 C.十二门前融冷光融:沉浸 D.石破天惊逗秋雨逗:引 3.下面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在描绘李凭弹奏箜篌给人们的感受、乐声的艺术效果时,诗人李贺没有按一般的思维轨迹去叙述,而是驰骋自己大胆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形成神奇变幻、令人应接不暇的艺术境界来表现乐声。 B.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李贺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驱使着大自然的静、动之物,调动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人的形象,来写出乐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表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艺术。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 xx 市实验学校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教学时数:2 课时主备人郭振凤 一、内容与解析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乐曲诗” ,理解它的关键就是利用人类五官通感的生理机能,致力于把比较难于捕捉的声音转化为比较容易感受的视觉形象。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李贺此篇想象丰富、瑰丽,境界奇幻,浓墨重彩,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对于乐曲诗的写作理解,我们可以结合本学期学习过的《琵琶行》来分析力和的创作风格。 二、教学目标与解析1.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情况。掌握诗歌的韵脚与节奏。2.掌握重点字词,会翻译全诗,理解诗意3.鉴赏评价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4.背诵全诗。目标解析: 1、了解创作背景,体会写作情感,并把握诗歌朗读节奏。 2、理解诗歌内容。 3、学习和分析鉴赏文章,了解古代诗歌的创作方法。 三、问题诊断与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在鉴赏诗的艺术手法和感受诗的意境方面,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对诗人的创作风格缺乏了解,学生的想象力没有被激发出来。。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向学生介绍诗人的创作风格,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其中关键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诗歌语言跳跃、想象丰富、意境深远,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音乐、画面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很好地进入诗人构建的审美想象空间。 五、教学过程 第1 课时 问题一、新课导入,作者简介设计意图:了解作者生平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在唐代的诗人中,李贺是一个奇才,他的诗歌创作搜奇猎艳,想象丰富,用新奇诡异的语言,描绘出许多令人惊叹的神秘而又幽美的艺术境界,有人甚至称他为“鬼才”。他虽然 只活了27 岁,可是却留下了许构思奇特、风格独具的诗歌作品,令后世的读者赞叹不已。毛泽东就曾经极力向陈毅推荐说:“李贺诗很值得一读。” 问题二、文体知识设计意图:达到文言知识积累的目的歌、行、引 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没有严格区别,其特点是格式节奏上没有严格要求,也不讲究平仄,字数五七言为主,可参差不齐,可变韵。亦称古诗、古风。“行”“引”都是歌行体的一种,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代表性的常见作品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等。 问题三、字词积累设计意图:扫除文字障碍,准确把握文章内容 正字音、 箜.篌.kō nghóu .颓废tu í.露水l ù.芙蓉.f ū r óng 女.娲wā 神妪.yù.倚住yī 后裔.yì.没落mò.露相.l òuxi àng 辨字形 问题四、诗歌翻译设计意图:翻译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吴丝蜀桐制作的精美箜篌,在秋高气爽之时弹奏。乐声飘荡,被箜篌的美妙之音吸引,空山里的浮云颓然凝滞,不再飘游。湘夫人对竹挥泪,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这高妙迷人的乐声从哪儿传出?原来是李凭在国都长安把箜篌弹奏。像昆仑美玉击碎,清脆

李凭箜篌引公开课教案

《李凭箜篌引》教案 课标新理念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比较法,感悟法,阐发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声音的艺术描写,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重点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材分析:这事以后秒学音乐的诗歌,比起情景交融的诗歌来说,更加的抽象,更加的深奥。学生在接受的时候,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唐诗里,有许多写音乐的诗词,其中有三首最为著名,一首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一首是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还有一首就是李贺的这首《李凭箜篌引》了。清人方扶南说:“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琴师,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说这首诗足以泣鬼,主要是因为诗人构思的奇特。那么诗人李贺是怎样的人,这首诗又奇特在什么时候地方,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诗人李贺和他的诗。 二.新课准备 1.作者简介中国唐代诗人。字长吉。祖籍陇西,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谷。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但家已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2、解题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瑰丽,境界奇幻,浓墨重彩,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见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3、箜篌:从西域传来的大型弦乐,有大箜篌、小箜篌、竖箜篌、卧箜篌四种。李凭善弹的是竖箜篌,体曲而长,二十三弦,弹时如琵琶竖抱在怀,用两手齐奏。 4、引,曲调的开头部分。箜篌引,原以箜篌伴奏的乐府歌曲,这里诗人第一次用这题名实写箜篌演奏。 三.内容赏析 (一)第一段: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翻译: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奏出的乐声飘荡在睛朗的深秋。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不再飘游; 那湘娥把点点泪珠洒满斑竹,九天上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这高妙的乐声从哪儿传出?那是李凭在国都把箜篌弹奏。 赏析: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备课研修 2013-03-07 16:3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中一些意象的象征含义,了解乐器的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 反复研读文本,深入分析此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比较阅读《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 3、情感目标体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比较阅读《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 教学方法1、朗读法。2、自主学习法。3、合作探究法。 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的有关于写音乐的诗歌?

明确白居易《琵琶行》 问谁能背诵出其中的一些描写音乐名句?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补充白居易《琵琶行》韩愈《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被称为“摹写声音至文” 。(板书李凭箜篌引) 学生自己课前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作者和题目的内容,并大概了解文章内容。 二、走近作者 李贺(790~816)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生于福昌昌谷(今河南宜阳)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少年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最后因抑郁而死,年仅27岁。正是因为这样的身世,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 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凭箜篌引教案

李凭箜篌引教案 《李凭箜篌引》教案 主备人:王芳丽参与备课人:高二语文组全体成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诗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反复研读文本,深入分析此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比较阅读《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 3、情感目标:体会音乐美。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比较阅读《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 教学方法:1、朗读法。2、自主学习法。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师: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的有关于写音乐的诗歌?明确:白居易《琵琶行》 问:谁能背诵出其中的一些描写音乐名句?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流泉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补充:白居易《琵琶行》韩愈《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被称为“摹写声音至文” (板书:李凭箜篌引) 二. 走近作者 李贺(790?816):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生于福昌昌谷(今河南宜阳)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 李贺少年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最后因抑郁而死,年仅27岁。正是因为这样 的身世,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 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一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导语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唐朝是属于诗歌的朝代,但是很少有同学知道唐朝其实也是属于音乐的朝代,诗与音乐在这个伟大的时代空前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其中有三篇奇文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它们就是被清人方扶南称为“摹写声音的至文”的三首诗: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中唐诗人李贺的这篇浪漫主义珍品《李凭箜篌引》(板书标题和作者) 二、作者介绍 来了解一下李贺,著名诗人李贺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年仅27 岁。 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传说他每次出门,跟随的书僮身上总背一只锦囊,他边走边吟诗,每得佳句就写下来放进囊中,归来时再补足成篇。他的诗歌继承《楚辞》和乐府民歌的传统而有所创新,在诗歌的形式、意境、比喻、语言等方面不落前人窠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优秀作品有《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 《金铜仙人辞汉歌》、《老夫采玉歌》等。名句有“天若有情天亦老”、“黑云压城城欲摧”、“桃花乱落如红雨”等,为后世所传颂。我们的这首《李凭箜篌引》用现代的语言描述,其实就是某某某歌手演奏会。在拿到演奏会的门票,进入会场之前,我们先熟悉一下著名歌手李凭专场奏演会的歌词。

三、朗读 1、首先,请一个同学将这首诗给大家朗读一遍,在读的时候注意把握诗歌情感节奏的变化。 2、请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并指出不足。要明确,诗中音乐的情感基调和诗的情感基调基本上是相同的。 3、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4、学生齐读诗歌。 四、诗歌内容分析 1、现在我们进入李凭的专场演奏会,我们先替李凭设计张演奏会海报,想象一下,画面上应该有哪几样东西? 时间:高秋(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写出了演奏环境),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 地点:中国晚唐(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乐器:箜篌(“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演奏者:李凭: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关于她当时的身价与声名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她精湛的技艺受到了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所以李贺才用他的如花妙笔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歌。)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3课 李凭箜篌引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13课李凭箜篌引 “且歌且行”是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傲视群雄、博情壮志的风流。行与天地间,望尽历史,看遍人生,思及天下。他不是没有活力的老骥,他是一匹志在千里的骏马! “且歌且行”是李白“痛饮狂歌飞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无拘无束、张扬个性的潇洒。把思想交给一轮明月,舞于山月之间,无视功名,无视尘世。 “且歌且行”是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无惧风雨、放浪形骸的坦然。 视外界的诽谤如粪土,任凭他人恶意的指责也不理会,歌也风流,行也潇洒! “且歌且行”是一种融入自然的风流,是相驳于劳碌和无为的洒脱,只要有这样一种人格,有这样一种气质,我们就可以握一份清浅,写一份诗意,静醉流年…… 美 字 体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赏美文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最早的出处,当为诗人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李贺作此诗的813年,正值唐王朝多事之秋的开始。诗人写了汉武帝刘彻魂魄夜返颓败汉宫、三国魏官迁移承露铜人的故事。整首诗作奇绝冷峻,亦有些艰深晦涩。因为此因,后世之人舍弃了整个项链,摘取了其中点亮了全诗的夜明珠——“天若有情天亦老”。 “天若有情天亦老”,是说上天与人一样,如果也有了喜怒哀乐,有了感情,它也很容易老去。以人道喻天道,“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道出了常人想道而未道之理。寄情至 深

,故深入人心。 到了200年后的北宋,终于有诗人石曼卿,为这一孤单了200年的“才子”找到了门当户对的“佳人”,找到了最终的归宿。续成后的全联,即如: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 稍后,文坛巨擘欧阳修亦作词《减字木兰花》,直接引用了李诗之句:伤怀离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扁舟岸侧,枫叶荻花秋瑟瑟。细想前欢,须著人间比梦间。 此处使用“天若有情天亦老”,有所翻新但天衣无缝,情深意切、凄美感人。但后尾句却似乎走向了缥缈虚无、无所着力,使得整首词远较李贺原诗及下文的毛诗为逊色。 清代诗人孙洙,在其词作《河满子》同样用了“天若有情天亦老”:怅望浮生急景,凄凉宝瑟馀音。楚客多情偏怨别,碧山远水登临。目送连天衰草,夜阑几处疏砧。黄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长阴。天若有情天亦老,遥遥幽恨难禁。惆怅旧欢如梦,觉来无处追寻。 此处对“天若有情天亦老”的使用略显生硬与牵强,则较欧词为逊色,但是整首作品仍不失为佳作。 孙洙之后,再一次对佳句的使用,当为革命诗人毛泽东了。其七律《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诗作于解放战争之际,有对胜利之师的热情盛赞,亦有对其殷切希望,最后,诗人意气风发、豪情万丈地写出了: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一种源于骨子里的自信与大气,彻底除尽了“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感伤之情。我们当中的很多人能记取这一佳句,多半源于此处了,其次才能回溯到李贺之诗了。毛诗之后,似乎再无名作以借此佳句了。 千百年来,众心共鸣之声不断。“天若有情天亦老”,于李诗之中,是一种穷困潦倒、命途多舛的无奈,于欧词之中,是一种离愁别绪的高雅凄美,于孙词之中,别绪离愁有增无减,于毛诗之中,则又化为胜者王霸之气。而于梦零新诗,似又重归于思别之情。共同之处,皆因一个情字未了。 【课内挖掘】 1.“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李凭弹奏箜篌竟然有这样美妙的效果,通过李凭的纤纤巧手,表现出音乐繁花似锦、万物动容的“天花乱坠”之感。 [适用话题]可用于“学会欣赏”“音乐的魅力”“技术高超的魅力”“美”等话题。

《 李凭箜篌引》公开课教学设计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教书人生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中一些意象的象征含义,了解乐器的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 反复研读文本,深入分析此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比较阅读《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 3、情感目标:体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比较阅读《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 教学方法:1、朗读法。2、自主学习法。3、合作探究法。 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的有关于写音乐的诗歌? 明确:白居易《琵琶行》 问:谁能背诵出其中的一些描写音乐名句?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补充:白居易《琵琶行》 韩愈《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被称为摹写声音至文 。(板书:李凭箜篌引) 学生自己课前查阅资料了解有关和题目的内容,并大概了解文章内容。 二、走近 李贺(790~816):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生于福昌昌谷(今河南宜阳)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少年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最后因抑郁而死,年仅27岁。正是因为这样的身世,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 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三、解题 李凭:唐朝著名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超过了盛唐著名歌手李龟年。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箜篌:又名

精选-《李凭箜篌引》优秀教学设计

《李凭箜篌引》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比较阅读《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比较阅读《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对优美音乐的描写与赞叹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瓠巴鼓瑟,而鸟舞鱼跃。 座上美人心尽死,尊前旅客泪难收。 《明湖居听书》(刘鹗): 1、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2、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3、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 播放韩红《青藏高原》,请同学试着把听这首歌曲的感受说出来。 二、 李贺,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 他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年仅27岁。 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三、解题 历来写乐曲的诗,大都利用人类五官通感的生理机能,致力于把比较难于捕捉的声音转化为比较容易感受的视觉形象。 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范文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比较阅读《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比较阅读《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对优美音乐的描写与赞叹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瓠巴鼓瑟,而鸟舞鱼跃。 座上美人心尽死,尊前旅客泪难收。 《明湖居听书》(刘鹗): 1、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2、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3、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播放韩红《青藏高原》,请同学试着把听这首歌曲的感受说出来。 二、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 他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年仅27岁。 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三、解题 历来写乐曲的诗,大都利用人类五官通感的生理机能,致力于把比较难于捕捉的声音转化为比较容易感受的视觉形象。 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着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着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李凭箜篌引李贺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一、教材分析 1.《李凭箜篌引》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中“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自主赏析篇目,是唐朝诗人李贺所写的一首关于音乐演奏的诗歌。本单元是建立在第二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基础之上,要求学生在对诗人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的探究以及学会从意象、意境、手法来分析诗歌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对中国古代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因此,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掌握古代诗歌的节拍、用韵等声律特点,领略其中特有的韵律感和音乐美成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2.《李凭箜篌引》是中唐诗人李贺的一首运用古乐府的体裁描写音乐的著名诗歌。诗人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驰骋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用新奇诡异的语言,极力描摹和渲染李凭弹奏箜篌惊天地、泣鬼神、动人心的音乐效果,创造出奇异而美丽的幻觉世界,产生了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我们读李贺此诗,可采用精讲点拨法和鉴赏分析法,通过赏析诗的内容,领悟李贺怎样用妙手彩笔,描绘了千年前李凭箜篌发出的绝响;通过品味诗的意境,感受李贺怎样把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赏心悦目的艺术境界的。进一步体会李贺善于独辟蹊径的艺术特色。从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相关文学常识,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赏析诗的内容,领悟诗中运用不同手法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3、品味诗的意境,体会李凭演奏的高超技艺。 三、学科核心素养:表达、探究、积累;人文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学习技巧。 教学过程 一、展示课题及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相关文学常识,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赏析诗的内容,领悟诗中运用不同手法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3、品味诗的意境,体会李凭演奏的高超技艺。 二、导入 1、一天早晨,一个守渡口的隶卒霍里子高去撑船摆渡,望见一个披散白发的疯癫人提着酒壶奔走。眼看那人要冲进急流之中了,他的妻子追在后面呼喊着不让他渡河,却已经赶不及,疯癫人终究被河水淹死了。那位妻子拨弹箜篌,唱《公无渡河》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其声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 霍里子高回到家,把那歌声向妻子丽玉作了描绘,丽玉也甚为悲伤,于是弹拔箜篌把歌声记了下来,名字就是《箜篌引》。听到的人莫不吞声落泪。意思是:请不要过河,你最终还是渡河了,还掉入河里淹死了,我还能怎么办啊! 我们现在常用此诗来讽喻对方身罹险境,却执迷不悟,苦劝不听,并警告对方再不纳谏将有严重的危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