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鉴赏诗歌得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又称艺术技巧,就是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与结构技巧得统称。对其鉴赏,就就是要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高考对表达技巧得考查,重在表达效果方面,往往从这个角度设题,以主观表述题为主。

学习目标

1回顾诗歌得表技技巧

2 了解诗歌表达技巧题得设题方法

3学习诗歌表达技巧题得一般解题步骤

4学习解答表达技巧类得诗歌鉴赏题

古典诗歌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又叫艺术手法,包括:

? 1 修辞技巧: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双关、反复等

? 2 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抒情(描写方式:细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3表现手法:衬托、对比、渲染、联想、想象、欲扬先抑

? 4 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铺垫等.

?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对某个诗句得表达技巧,略加分析。

?这种乐趣就是怎样表现得?

?本诗运用衬托对比与虚实相生得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这首诗就是怎样融情于景得?请作简要赏析。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得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比较两首诗得不同表现手法.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析。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得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或诗人就是怎样抒发自己得情感得?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或何种技巧。

(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就是如何运用得。

(3)运用这种手法有何效果,表达了诗人怎样得情感。?

一、修辞手法

1、常见得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还有双关、互文、通感、顶针等。

2、技法解密:

A、明辨修辞手法:明确各种修辞手法得构成、特点

B、洞悉表达效果

鉴赏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得重点不就是辨识与判断,而就是分析体会修辞得妙处,即分析表达效果,体会对其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体会主旨得作用.

1、比喻

比喻就就是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得事物得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特征,描摹事物形象生动得作用,还可

体现出意象得情态特征。(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比喻与象征不同:象征属于艺术创造手法,它与构思有关,就是全篇使用得,如虞世南《蝉》;比喻就是修辞手法,属于语言加工得范畴,限于个别句子使用。

如: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4、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瞧。

5、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2、比拟

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拟人得表达效果:使事物人格化,使无生命得东西活跃起来,使抽象得事物具体化,能启发人联想,使人倍感生动有趣,描写得物更形象、生动。

如:

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3、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4、相瞧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5、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3、夸张

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得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得情感.表达效果:更鲜明地突出事物特征、更强烈地表达诗人得情感。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中“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这些夸张描写,

把诗人对祖国得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得求与派得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得苦难得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4、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4、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得人或事物得本来名称,而借用与该人与该事物密切相关得人或事物得名称去代替。表达效果:突现描写对象得特征,可使语言含蓄、简练,引发读者联想。

如:

1、知否,知否?应就是绿肥红瘦。

2、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门前冷落鞍马稀

5、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6、终岁不闻丝竹声

5、通感?利用诸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相互交通得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得修辞方式。表达效果:感觉互换,化抽象为具体,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得联想;能充实诗文得意境,构成特殊得艺术美.

如:

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

2、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得歌声似得。(朱自清《荷塘月色》)

4、晨钟云外湿

5、甜美得歌声

7、其她修辞手法得表达效果

(1)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与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注意:一般在绝句、词、散曲中才考虑)

(2)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有强烈得节奏感与旋律美。(3)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4)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5)双关:表达含蓄,语义丰富。

(6)顶真:回环跌宕,有旋律美。

二:表达方式

三:抒情手法

常见得抒情手法有:

?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 情景交融

四:鉴赏诗歌得景与情

答题要点:

1、从“景”得角度: ①通过联想、想象展现诗中所描绘得画面。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得氛围特点(一般两个双音节词)

2、从“情”得角度:

式 记叙、议论、说明 抒情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描写 直接描写 间接描写

①分析作者得思想感情。

②判断“景"与“情"就是否与谐一致。(一致: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不一致:反衬)

③引入术语,总结该诗得思想感情。

五:描写手法

常见得描写手法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细节描写、白描

1、细节描写

细节,就就是文学作品中最有情趣、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得片刻;或写人物得一句话,一个动作,一颦一笑;或写平常生活场景中得一瞬。

简单来说,细就就是细微,在其不经意中得特写镜头似得放大,节就就是关键,对整首诗歌表达情感、刻画人物得重要作用。

总结:古典诗歌细节得作用有哪些?

?1、刻画人物形象,塑造人物性格;

?2、表达出复杂、细微得思想感情;

?3、具体准确地反映了事物得特征;

?4、增强了诗得形象性与艺术感染力,深化了诗得主题思想;

2、虚实结合

(1)当前之景为实。指现实眼前存在得实象、实事、实境。

(2)已逝之景为虚。指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得景象,但就是现时却不在眼前。如“雕栏玉砌应犹在,只就是朱颜改”、“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3)未来之景为虚。这就是还没有发生得景象,它表现得情将一直延伸到

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设想别后得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4)神仙鬼怪世界与梦境为虚.诗人借助这类虚无得境界来反衬现实,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得图景,图景得美好反衬出现实得黑暗。

3、动静结合

4、白描

?原就是中国绘画得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得速写或素描,其特点就是用简练得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得创作中,那就就是不用形容词与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与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就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得笔触,明快简洁得语言,朴素平易得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得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得感受。如上文两句诗,即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得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得辛苦.在鸡鸣声起,残月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三诗歌常见表现手法

?一、可以答抒情方式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二、可以答修辞手法

?三可以答描写手法

?四、可以答表现技巧

补充说明:

在实际做题中,当问到表现手法得时候,往往把

表达方式中具体得抒情方式与描写方式也纳入其

中,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白描、

细节描写(动作、神态等)、动静结合、虚实结

合等。

1、对比与反衬

把两种对立得事物或者同一事物得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表达效果:或使对立得事物得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得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

区别:对比与反衬:反衬有明显得主次之别,而对比常常不分主次,重点一般在使读者产生新认识、新感情上.

如:

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2、烘托——渲染

3、用典

用典:用典有用事与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就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得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得立场与态度、个人得意绪与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得就是加深诗词中得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四篇章结构

?开门见山卒章显志小中见大

?、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

?、

?欲扬先抑情景分写情景合写

?画龙点睛起承转合

1抑扬

2、卒章显志

提醒:分析表达技巧,就就是分析诗人写景或表达思想感情得方法。

1、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理清题干要求,就是从修辞角度,还就是表现手法角度,还就是篇章结构,还就是兼而有之。这就是术语性很强得题目,一定要熟悉常用得手法与手法得作用效果,才能结合本手法得作用对诗歌作具体分析。

2、分析时,必须结合诗句进行鉴赏,不能脱离诗句,不然只能得一半或不足一半得分。

3、用先总后分得顺序答题。

?表达技巧鉴赏题组织答案思路。

?如果就是“艺术特色”,知识面较广,可以从表达方式、表现方法、修辞方法、语言特色与篇章结构等方面考虑组织答案.如果就是“表达技巧”,主要从表现方法、修辞方法等方面考虑组织答案,也可以涉及篇章结构。如果就是“表现方法(表现技巧、写作技巧),主要从表现方法、修辞方法等去考虑组织答案。如果就是“构思上得特色",主要从篇章结构方面去考虑组织答案,可以涉及有关得表现方法。但不管哪一种情况,一定得抓住特色作出答案。

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 (一)炼字型 (二)名句赏析型 (三)表达技巧型 (四)语言特色型 (五)情感赏析型 (六)分析意境型 ●答题技巧 ●题目形式 考查题型: 1.比较优劣型指定诗中一个字与别的字比较优劣; 2.征求意见型:指定诗中某字问好不好并说出理由; 3.指定赏析型:诗中某一字问好在何处; 4.寻找型:请找出诗中传神的字并分析理由。 ●答题步骤: 1、明确某个字用得好。 2、结合全诗语境解释这个字的含义(表层深层) 3、描述该字所在诗句的景象 4、揭示作者传达的深层情感 5、评价表达效果(突出了……作用) 答题套路: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示例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示例2:王湾《次北固山下》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答:“阔”字更好。“阔”是空阔、开阔之意;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且“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失”字更好。“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题目形式 (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 (1)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 (2)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 (3)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 (4)表达了诗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示例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答:这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示例2: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自选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这两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此句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情景相生,奇妙无比。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鲜明。 ●题目形式 (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答题要点 (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 (2)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 (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 示例1: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 答: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合),点面结合等多种方法。 示例2: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答: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 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完整)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完整)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艺术手法))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艺术手法)的全部内容。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又称艺术技巧,是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统称。对其鉴赏,就是要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高考对表达技巧的考查,重在表达效果方面,往往从这个角度设题,以主观表述题为主. 学习目标 1 回顾诗歌的表技技巧 2 了解诗歌表达技巧题的设题方法 3 学习诗歌表达技巧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4 学习解答表达技巧类的诗歌鉴赏题 古典诗歌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又叫艺术手法,包括: ? 1 修辞技巧: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双关、反复等 ? 2 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抒情(描写方式:细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3 表现手法:衬托、对比、渲染、联想、想象、欲扬先抑 ? 4 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铺垫等。 ? ?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对某个诗句的表达技巧,略加分析. ?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比较两首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 教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 艺术手法又称表达手法,是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统称。对其鉴赏,就是要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高考对表达技巧的考查,重在表达效果方面,往往从这个角度设题,以主观表述题为主。 学习目标 1 回顾诗歌的艺术手法 2 了解诗歌艺术手法题的设题方法 3 学习诗歌艺术手法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4 学习解答艺术手法类的诗歌鉴赏题 古典诗歌艺术手法包括: 1 修辞技巧: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双关、反复等 2 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抒情(描写方式:细节、动静结合、虚实结 合等。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3 表现手法:衬托、对比、渲染、联想、想象、欲扬先抑 4 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铺垫等。 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对某个诗句的表达技巧,略加分析。 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比较两首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或何种技巧。 (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3)运用这种手法有何效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一.修辞手法 1、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还有双关、互文、通感、顶针等。

2、技法解密: A.明辨修辞手法: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构成、特点 B.洞悉表达效果 鉴赏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重点不是辨识和判断,而是分析体会修辞的妙处,即分析表达效果,体会对其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体会主旨的作用。 1、比喻 比喻就是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特征,描摹事物形象生动的作用,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比喻和象征不同:象征属于艺术创造手法,它与构思有关,是全篇使用的,如虞世南《蝉》;比喻是修辞手法,属于语言加工的范畴,限于个别句子使用。如: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4)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5)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2、比拟 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拟人的表达效果:使事物人格化,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能启发人联想,使人倍感生动有趣,描写的物更形象、生动。如: (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3)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4)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5)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3、夸张 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表达效果:更鲜明地突出事物特征、更强烈地表达诗人的情感。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中“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如:

鉴赏古诗词表达技巧的诀窍

鉴赏古诗词表达技巧的诀窍 导读: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判断古诗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呢? 一、储备表达技巧 方面的知识,避免“无米之炊”做好相关知识的积累和储备是答好古诗词鉴赏类试题的前提和关键。 1.表达方式。 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五种。古诗词鉴赏中涉及较多的是抒情和描写,此外还有记叙(多用于叙事诗)和议论(多用于点明诗词的主旨)。 抒情又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其中,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 常见的描写方法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常见的描写技巧有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常见的描写角度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以及从远到近、由上到下等。 2.修辞方法。 古诗词中使用比较多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双关、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顶针(多出现在词或曲中)等,用法跟现代作品中的用法基本相同。 3.表现手法。 古诗词中使用较多的表现手法有想象、联想、烘托(衬托)、对比(反衬)、象征、渲染等。

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情况来看,想象(联想)、借景抒情、对比、烘托、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借古讽今,以及比喻、比拟、借代等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二、把握几个思考角度,做到十拿九稳 1.从情和景的角度入手。 这是古诗词鉴赏最基本的切入点。从情的角度看,应重点考虑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比如,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是借景抒情还是寓情于景,或者是托物言志等。从景物的角度看,应重点考虑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以及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例如,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烘托或细节描写,是虚实结合还是动静结合,甚或是白描等。具体做法是迅速再现相关知识并结合诗词内容加以比对,快速排除后留下最明显的作为预备答案。 【示例】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 问题: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答题技巧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答题技巧 第一版块: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1.诗歌鉴赏题 ◆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A.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B. 思想感情术语: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第三种类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义) 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 ⑴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⑵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⑶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⑷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⑸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⑹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⑺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⑻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我们认为不会考,但是课本中有,我们还是要了解一点。) ■第四种类型: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 常式问: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 变式问: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类: 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1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 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 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 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6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第二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1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3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反语; 4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 第三种: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 2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常考) 第四种:结构(构篇)方式 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 ■第五种类型:语言炼字类 常式问: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变式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炼实词:动词,表颜色的词,拟声词,叠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语(自,孤,独,冷等)。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炼虚词:数词,连词,副词等。炼押韵(平仄):调换词序 注意:一般而言,五言诗在第三字,七言诗在第五字炼字 特别注意下面的另一种不同题型: 常式问: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着眼于全篇语言风格) 变式问: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正确解答:一般从这些词语中选择答案(语言特点类术语):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 ■第六种类型:分析诗眼类(或在全篇思想内容方面,或在全篇结构形式方面) 常式问:诗中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变式问: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具有统摄(总结)作用?为什么? 文言文阅读口诀: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 预备知识一: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6)表恢复的:复、还(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8)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9)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10)知(典、主)视事用事下车(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 预备知识二:其它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5)兼词:诸焉盍旃叵 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 (古代常用但今天不常见的义项) 先(祖先、已经死去的长辈)课(督促劝说)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逸(马脱了缰绳、放纵)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对(回答或对话)如(到、往)掾(古代属官的统称)工(工匠、精巧、擅长)僭(超越本分、虚假不真实)容(宽容、或许、许可)贷(借出借入,宽容)狱(官司、案件、监牢)白(告诉)与(赞扬)多(赞扬)遽(急速、就、恐惧)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给(食用丰足)按(追究、考察、调查)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典(主持)令(美好)差(病好了)执(捉拿)延(延请)省(减免)谢(道歉、推辞、告诉)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 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赧(因羞愧而脸红)竟(结束、完)坐(因……而犯罪、因为)甫(才)寻(不久)造(造访)过(拜访、责备)弑(子杀父、臣杀君)用(财用、因为) 文言虚词题 ⑴实意识: 例:第一组:1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第二组:1问其与饮食者,则尽富贵者2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⑵结构意识: 例:第一组:1所居屋第,不免霜露2所食唯蘇麦盐而已3少时衣食无所(05高考) 第二组:1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2朝野服焉3尤且择师而问焉4咸私哂其矫饰焉 第三组:1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宾2欲勿予,即患兵秦之来3幸先以我名告之 第四组:1吾将以身死白之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05高考) 第五组:1因谓其友曰2所谓因人成事也 ⑶句位意识: 例:第一组:1其待君王乎?2尔其勿忘乃父之志3尔其戒之(05高考) 第二组: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2唐临,长安人,周内史谨孙也3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第三组:1顷之,拜受为少傅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第四组:1若素激义,能为我筹此2显者惭,杜门若不闻者(05高考) (4)呼应意识: 例:第一组:1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2果为马所颠仆(04高考) 第二组:1视其沼,则浅混而污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此则国人之最也 第三组:1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2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舞剑 第四组:1其所言不实2山峦为晴雪所洗(05高考)

(完整版)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做题技巧总结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做题技巧 一、内容情感型 一般提问方式: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例1】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步骤一(景)这首诗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蕴涵万千的景象。 步骤二(情)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

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热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矛盾、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例2】 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A.“枯藤老树昏鸦”一句描摹了一幅秋暮思归图,“枯”“老”“昏”营造出暗淡凄凉的氛围,衬托游子内心的哀伤。 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则描绘出一幅清新秀丽的秋郊庄户图,热情赞颂家乡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回到家乡的喜悦之情。 C.“西风瘦马”一句,“西风”即秋风,一个“瘦马”既写出路途的辛劳,又写出了生活的艰辛。

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的六种题型及答题技巧

2015中考古诗词鉴赏的六种题型及答题技巧 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语言艺术(修辞方法、语言风格)、结构形式、写作技巧等四个方面。 例题:下面这首诗从哪些角度入手,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参考答案:从题目(秋思)、意象(枯藤……夕阳……)、关键词句(断肠人在天涯)体会到了了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题目形式](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应对策略]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理解词语的表层义和深层义,可以从词性、色彩、词的准确性、生动性以及词的丰富内容和意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方面去把握它的内涵。解答修辞的效果时,(炼字和赏析句子时都)先指出用了xx修辞方法。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炼字的答题步骤] a、析词语的表层义和深层义;b、找修辞写其表达效果;c、绘画面,即烘托了xx的意境;(4)写感情:表达了xx感情、传达了xxx的思想。 [题型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问题:首句中的“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析:“断”字面上是“断绝、隔绝”的意思,结合“音书”一词,可以理解为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含义,再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故答案应为: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题型示例] 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解题步骤]:(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答题格式】——词(或——字) 好,有——之意,(形象生动地)写出了

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的六种题型及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的六种题型及答题技巧

2015中考古诗词鉴赏的六种题型及答题技巧 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语言艺术(修辞方法、语言风格)、结构形式、写作技巧等四个方面。 例题:下面这首诗从哪些角度入手,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参考答案:从题目(秋思)、意象(枯藤……夕阳……)、关键词句(断肠人在天涯)体会到了了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题目形式](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应对策略]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理解词语的表层义和深层义,可以从词性、色彩、词的准确性、生动性以及词的丰富内容和意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方面去把握它的内涵。解答修辞的效果时,(炼字和赏析句子时都)先指出用了xx修辞方法。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炼字的答题步骤] a、析词语的表层义和深层义;b、找修辞写其表达效果;c、绘画面,即烘托了xx的意境;(4)写感情:表达了xx感情、传达了xxx的思想。 [题型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问题:首句中的“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析:“断”字面上是“断绝、隔绝”的意思,结合“音书”一词,可以理解为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含义,再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故答案应为: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题型示例] 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解题步骤]:(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答题格式】——词(或——字) 好,有——之意,(形象生动地)写出了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 艺术手法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又称艺术技巧,是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统称。对其鉴赏,就是要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高考对表达技巧的考查,重在表达效果方面,往往从这个角度设题,以主观表述题为主。 学习目标 1 回顾诗歌的表技技巧 2 了解诗歌表达技巧题的设题方法 3 学习诗歌表达技巧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4 学习解答表达技巧类的诗歌鉴赏题 古典诗歌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又叫艺术手法,包括: ? 1 修辞技巧: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双关、反复等 ? 2 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抒情(描写方式:细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 3 表现手法:衬托、对比、渲染、联想、想象、欲扬先抑 ? 4 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铺垫等。 ? ?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对某个诗句的表达技巧,略加分析。 ?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比较两首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析。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或何种技巧。 (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3)运用这种手法有何效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一.修辞手法 1、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还有双关、互文、通感、顶针等。 2、技法解密: A.明辨修辞手法: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构成、特点 B.洞悉表达效果 鉴赏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重点不是辨识和判断,而是分析体会修辞的妙处,即分析表达效果,体会对其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体会主旨的作用。

古诗文赏析(答题技巧)

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 一、主旨情感类 提问方式+答题模式 5种情感类型: 1.人生志向;包括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仕途失意的苦闷,洁身自好的追求,寄情山水、归隐田园之志等。 2.忧国伤时,包括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表现山河沦丧的痛苦,反映边塞征战的壮烈,忧虑百姓离乱,担心民族命运,感叹昔盛今衰等。 3.人生感受;包括伤春悲秋,叹息人生短暂、韶光易逝,感伤世事多变,抒写告慰平生的喜悦等。 4.思乡怀人;包括羁旅愁思,思念亲友,边关思乡,闺中感怀等。 5.送别感怀;如依依不舍,情深意长,坦陈心志等。 例一: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问题: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此诗描绘出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香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忙碌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二)。 二、表达技巧类 诗歌的艺术技巧包括的内容很多,常见的有:行文构思、修辞特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学习和积累一些诗歌鉴赏常有的艺术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诗歌阅读鉴赏力,正确表达出我们的鉴赏感受。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 (3)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以动衬静、虚实结合、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白描、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等。 例1: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题: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

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解题技巧和方法汇总

01 1.提问格式: 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解答分析: 形象(意象): 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B、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 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答题示例: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 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 (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02 分分析析意意境境型型 1.提问方式: 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步骤: 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 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 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 感伤” 。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 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 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古诗词鉴赏的艺术技巧

古诗词鉴赏的艺术技巧 发表时间:2019-12-13T17:54:28.71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2期作者:刘泮波 [导读] 当今语文试题中的诗词鉴赏主要针对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要求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三个方面进行鉴赏。 山东省寿光市侯镇第二初级中学山东潍坊262724 当今语文试题中的诗词鉴赏主要针对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要求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三个方面进行鉴赏。因此,掌握一些诗歌中常用的艺术技巧对于理解鉴赏古诗词和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大有裨益。 一、比和兴 按朱熹的说法,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实际上,比就是比喻、比拟,兴就是在诗的开头先说其他事物,以引出诗歌后面要说的内容,从古诗鉴赏看,比和兴在诗中运用得非常普遍,作用也很大。例如《诗经?氓》,就采用了比兴的表达技巧。诗中三、四章的开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都是以女主人公常见之物起兴,桑叶由光鲜到黄落比喻女子青春逐渐消逝,或是爱情由盛而衰。可以说起兴自然,比喻贴切。由此可见,比运用在诗歌中,可以把人们不熟悉的事物变得熟悉,帮助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不仅如此,形象的比喻还能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 如屈原的《离骚》,为了表现诗人自己的高洁品质,作者拿“蕙纕”、“峨眉”、“芙蓉”来比,具体形象。用“鸷鸟之不群”比喻君子不能跟小人同流合污;用“众女嫉余之峨眉”比喻许多小人对君子的造谣、诽谤,其忧愤之情溢于言表。兴在诗歌中,有的是先言他物,引起下文;有的是先言他物,起比喻、烘托的作用。 如《孔雀东南飞》中,“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就是托物起兴。从孔雀因顾恋配偶徘徊不前的情形,引出焦仲卿和刘兰芝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离,最后双双殉情的故事,为全诗奠定了徘徊顾恋的感情基调。 二、委婉和直抒 委婉的主要特点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言外之意仍得于作品中语言文字的触发。 如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中,词人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内在情绪融合交织,读者可由此想象到词人的寂寞伤情。而词人正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来启发读者的想象,来表达作者沉痛至深的感情的。直抒胸臆也称直接抒情,这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就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三、想象和夸张 艺术想象和夸张是构思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是进行形象思维的基本方式,也是个常用的表现手法。古代诗人通过大胆、奇特、丰富的艺术想象和夸张,成功地塑造了许多瑰丽多姿、意义鲜明的艺术形象。 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历史人物、神话传说、自然景物、幻觉感受等有机地组合起来,并以夸张的手法予以描绘,构成了奇异美妙的梦幻仙境。 再如《蜀道难》中,通篇使用汪洋恣肆的夸张,不仅把蜀道的险峻艰难和祖国河山的奇伟壮丽形象地呈现出来,而且造成了一种排山倒海之势和强烈的艺术气氛,读之使人惊心动魄。在古代诗词中,诗人们的想象和夸张真正做到了“精鹜八极,心游万仞”、“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些想象和夸张,展示了一幅幅神奇浪漫、异彩纷呈的艺术形象,表达了诗人们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阅读时必须注意体悟。 四、渲染和烘托 渲染和烘托作为一种艺术手法,是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们的行为、心理做多方面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如柳永的《雨霖铃》,开篇描写送别的环境:秋雨蒙蒙、暮霭沉沉,在送别的长亭边,寒蝉一声低一声的鸣叫。作者通过这些环境和景物的描写,极力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加重了离愁别恨。 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闹衬静;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和琵琶的美妙动听。 五、虚和实 虚和实在古代诗歌中使用可以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增加容量。如《望庐山瀑布》,前三句描写眼前所见,是实写;第四句以银河比庐山瀑布,为虚写。 六、用典 古代诗歌中将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以收到言简义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比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五个典故,作者借助这些典故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我们不能对每一首诗歌都做到了解,但我们只要引导学生注意积累有关诗歌鉴赏的方法,我们就可以对一首具体的诗歌做到正确的分析。

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

语文诗歌鉴赏各题型的答题技巧 一、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 ⑴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⑵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2.解答提示: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意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要求: , ⑴描绘诗中的画面(优美);⑵概括氛围特点(准确);⑶分析思想感情(具体)。 4.答题步骤: 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答题套路(三步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答: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塞外辽远阔大、雄奇险峻的画面(衬托出边塞“孤城”之小)(步骤一),营造了一种雄阔、苍凉的氛围(步骤二),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步骤三)。 二、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 ⑴一般提问: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 ⑵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 2.解答分析:表现技巧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技巧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⑴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⑵表现手法主要有:①衬托,分正衬和反衬2016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各题型的答题技巧文章。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②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③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⑶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2016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各题型的答题技巧中考。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3.答题要求: ⑴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明确);⑵结合诗句解释手法(具体);⑶分析表达效果(具体)。 4.答题步骤: …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5.答题套路(三步走): 这首诗用了( )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如( ),从而突出了(强调了,更有效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6.例: 踏莎行 欧阳修 "

中考古诗词鉴赏的五种题型及答题技巧(教师版)

中考古诗词鉴赏的五种题型及答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题是中考语文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纵观历年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这类题 目一般文字浅易,学生对考点也比较熟悉,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 一、品味炼字类 [题目形式] (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 (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 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问题:首句中的“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析:“断”字面上是“断绝、隔绝”的意思,结合“音书”一词,可以理解为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含义,再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故答案应为:写出了 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二、名句赏析类 [题目形式] (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 (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