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级教师王崧舟《枫桥夜泊》课堂实录

特级教师王崧舟《枫桥夜泊》课堂实录

特级教师王崧舟《枫桥夜泊》课堂实录
特级教师王崧舟《枫桥夜泊》课堂实录

特级教师王松舟《枫桥夜泊》课

堂实录

一、启:枫桥钟声越千年

师:当代诗人陈小奇写过一首歌,歌名叫《涛声依旧》,大家听过吗?

生:没听过。

师:这是一首经典的歌曲,其中有这样几句歌词,谁来读一读?

(大屏幕出示)

留连的钟声

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日子

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 陈小奇《涛声依旧》

生:(朗读歌词)

师:读得不错!谁来体会一下,诗中有一个词叫无眠”什么意思?

生1:无眠就是睡不着觉。

师:对,就是睡不着觉。为“无眠”找一个近义词。

生2:失眠。

师:无眠就是失眠,就是睡不着觉,就是难眠的意思。

师:看看,是谁在敲打着我的无眠呢?

生1:留连的钟声。

生2:留连的钟声。

生3:留连的钟声。

生4:钟声

师:没错,是钟声,是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朗读)

师:钟声是从哪儿传过来的呢?

(大屏幕出示)

十年旧约江南梦,

独听寒山半夜钟。

――【清】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

师:其实,早在两百多年前,清朝有一位诗人叫王士祯,他在一首诗中就写到过这样的钟声。谁来读一读?

生:(朗读诗句)

师:有点味道,谁再来读一读,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和味道。

生:(朗读诗句,有了古诗的节奏和味道)

师:请坐下,这是哪里的钟声呢?

生:寒山寺的钟声。

师:没错,这是寒山寺的钟声。大家看,为了独听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诗人等啊盼啊、梦啊想啊,一等就是多少年?

生:十年。

师:十年,整整十年,三千六百五十个日日夜夜。来,我们一起读一读体会一下诗人的这种经历。

生:(读)

师: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呢?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

几度经过忆张继,

月落乌啼又钟声。

【明】高启《泊枫桥》

师:其实,早在五百多年前,明朝诗人高启在一首诗中也写过这样的钟声,谁再来读一读?

生:(朗读诗句)

师:好一个“月落乌啼又钟声”,听一听这是哪的钟声?

生:还是寒山寺的钟声。

师:他没说是寒山寺的钟声,你怎么知道是寒山寺的钟声?

生:咼启说过“几度经过忆张继”,张继写过一首《枫桥夜泊》所以知道是寒山寺的钟声。

师:没错这就是寒山寺的钟声。让人奇怪的是,每次经过枫桥,每次听到寒山寺的钟声,诗人就会想起一个人,谁?

生1:张继。

师:谁?

生2:张继

师:我们来读一读。

生:(朗读)

师:奇怪呀,这是人为什么会几度经过都要忆张继呢?这张继和

寒山寺的钟声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

西风只在寒山寺,

长送钟声扰客眠。

――【元】顾瑛《泊阊门》

师:其实还有比这更早的,早在六百多年前,元朝有位诗人,谁?

生:顾瑛

师:对,顾瑛,他写过一首诗,在他的诗中又写到了寒山寺的钟声。谁读一读?

生:(朗读)

师:你看,又是寒山寺的钟声,这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

有多少客人在寒山寺的钟声中无眠呢?使人难以入眠呢?

(大屏幕出示)

七年不到枫桥寺,

客枕依然半夜钟。

--- 【宋】陆游《宿枫桥》

师:早在八百多年前,宋朝诗人陆游也写到过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来,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诗句)

师:从诗中看,七年之前的陆游曾经到过哪儿?

生1:寒山寺。

师:他到过寒山寺,听到过什么呢?

生1:钟声。

师:七年之后,诗人陆游又到了哪儿?

生2:又到了寒山寺。

师:又听到了什么?

生2:钟声。

师:枫桥寺就是寒山寺,寒山寺就是枫桥寺。

师:大家看,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变的是南来北往的客人,不变的却是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其实七年”还可以变,如果把它变成十年”想一想,十年不到枫桥寺,诗人又会怎样写呢?

生1:(朗读)十年不到枫桥寺,夜半钟声扰客眠。

师:自己编了一首诗,其实没有这个必要。我读上半句,你读下半句,你试试看。十年不到枫桥寺——

生1:客枕依然半夜钟

师:为什么可用这一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