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协同监督机制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关于协同监督机制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关于协同监督机制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关于协同监督机制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关于协同监督机制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2011年,国家电网公司确定了建立协同监督机制的工作部署,要求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把协同监督作为供电企业反腐倡廉与企业管理深度融合、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组织协调的重要举措,构建纵向贯通、横向协同、覆盖全面的协同监督机制,有效提升企业监督效能。东营供电公司放眼全局,立足实际,通过抓“五度”(即:监督主体有“广度”、监督范围有“深度”、监督方式有“维度”、监督原则有“尺度”、监督成效有“力度”)构建“大监督”工作格局,进一步落实“三严一常”根本措施,推进了企业“三化三有”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企业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一、协同监督机制建设的必要性

1.协同监督机制是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

当前供电企业改革发展的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外部宏观政策、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日益严格,服务压力不断增大,很容易成为社会和舆论关注的焦点。内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主多分开和县供电企业上划,带来稳定压力,队伍建设、内控管理尚需加强。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供电企业在依法治企和反腐倡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工程建设、招标采购、资金管理等重点领域的廉洁风险仍不可避免;二是各种形式的“自转”以及“集体闯红灯”等问题依然存在,部分单位内控制度存在漏洞,制度执行不严格;三是部分单位基础管理薄弱,对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熟视无睹,工作漂浮粗放、流程管控不力。一旦发生问题,势必给公司事业发展造成影响。因此,需要一种更有力的监督模式,以加强对各个层面业务的过程监督,协同监督机制应运而生,成为防控风险、维护公司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2.协同监督机制是促进干部员工廉洁从业的重要途径

当前供电企业改革发展任务艰巨,需要广大干部职工凝心聚力、创先争优。由于企业处在不断的深化改革当中,管理制度仍不够完善和健全,加之一些人财物等重点岗位的人员处于廉洁风险防范的“第一线”,拒腐防变能力不强,很容易在利益的驱使下铤而走险。分析近年来纪检监察机关查办的案件发现,一方面由于自我放松要求,导致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缺少对职权的有效制约、控制,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给少部分人钻了空子。通过建立全面监督、全方位监督、全过程监督的协同监督机制,使应该受到监督的岗位得到有效监督,应该受到监督的权力得到有效监督,形成了“人人主动监督、事事有人监督”的良好氛围,督促广大干部员工严格自律、自我约束,守得住底线、经得住诱惑,为公司发展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3.协同监督机制是构建科学的管控与惩防体系的重要内容

在国家电网公司2011年反腐倡廉工作会议上,刘振亚总经理提出,要把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与构建惩防体系有机结合,依靠制度预防腐败,依靠管理消除隐患,加快构建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全程管控、协同高效、惩治有力的管控与惩防体系,这是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反腐倡廉决策部署的创新举措,是遵循企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依法治企突出问题的现实需要。加强惩防体系建设的重点在于防范在先、监督于前,通过整合监督力量,发挥纪检监察、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审计监督、法律监督、民主监督的系统作用,形成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密切配合、上下齐心协力的良好局面,系统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从整体上提高企业防控廉洁风险能力。

二、东营供电公司协同监督机制建设的典型做法

1.建立协同监督机构

协同监督的前提在于上下左右联动,东营供电公司强化组织协调,搭建新平台。

一是定期调度,建立协同监督领导机构。按照分级监督、分级负责的原则,公司成立监

督工作委员会。监督工作委员会在本级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主任,纪委书记、分管领导担任副主任,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在纪检监察部门设立办公室。监督工作委员会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传达上级精神,通报工作情况,研究疑难问题,做出会议决议。总经理、党委书记均亲自参加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二是制度规范,建立协同监督工作机制。制定《协同监督工作规则》、《协同监督机制建设工作意见》,使协同监督工作有章可循,统领协同监督工作开展。组织学习《协同监督工作手册》,进一步明确组织架构、工作流程和监督事项。研究制定《公司党风廉政监督员管理办法》,建立公司和各基层单位党风廉政监督员队伍,对监督员的任职条件、工作职责和权力义务作详细规定。同时建立监督员奖励和退出机制,激励监督员履职尽责。各成员单位指定一名协同监督专责人负责本单位协同监督各项材料的收集、整理和报送,确保工作的系统性和衔接性。

三是加强跟踪,建立协同监督督办机制。对可能影响企业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监督工作委员会签发《协同监督整改意见书》,监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以约谈方式对下步工作进行交办,切实营造理解、重视、支持、落实整改的氛围。同时通过定期督查与随机督查、集中督查与专项督查、点上督查与面上督查、现场督查与跟踪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监督与再监督,确保该办的事情迅速“畅通”,出现梗阻的事情积极“疏通”,需要上级解决的事情主动“沟通”。

2.把握协同监督重点

协同监督只有真正融入企业管理、嵌入业务流程,才能彰显其生命力,避免监督与业务形成“两张皮”。当前,“三集五大”体系已经运行,主多分开工作已经完成,坚强智能电网建设、集体企业规范管理等相互交织、同步推进,保证这些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事关公司工作全局,事关反腐倡廉建设总体成效。因此,必须把保证公司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作为协同监督的首要工作。实行监督内容“自启动”,变被动“协同”为主动“协同”,加大推进力度,注重细节管理和过程管控。同时将大修技改、业扩工程、电费收缴、工程分包等常规业务纳入重点监控视线,紧盯管理薄弱点和廉洁风险点,既发现了一批制约企业发展、存在潜在风险的问题,又排查出了反腐倡廉建设风险点,完善了规章制度,堵塞了管理漏洞。

公司注重监督工作的统筹性、计划性,年初制定了《协同监督工作计划》,重点围绕安全生产、队伍稳定、优质服务、工程项目管理等问题进行协同监督,加强舆情应对和应急处置,强化预警预防,确保各项工作不越“底线”,不触“红线”,防止各类问题发生。同时确定全面、部分随机督察和重点督察的范围,明确检查内容、方式、进度,增强协同监督的整体功能。加强对社会热点问题的高度敏感性,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隐患、矛盾,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上推动公司科学发展。

3.丰富协同监督方式

监督方式是否有效管用,直接影响着监督效果。协同监督机制实现了由纪检部门“单打独斗”到各部门“联合作战”的跨越,扭转了以往监督部门涉及专业性较强领域时“看不清”、“进不去”的局面。随着协同监督与企业管理的不断磨合、融合,在促进企业发展和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需要创新监督方式,着力解决好如何监督的问题。

一是有意识地与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效能监察相结合,实现上下联动、内外联合,最大限度发挥监督作用。紧紧围绕重要部署,适时部署开展专项检查、专项治理、整改“回头看”等活动。二是综合发挥监察、审计、法律、财务监督作用,财务、审计部门加强对财务审计专项检查问题整改落实、合规经营的监督;经济、法律部门加强对完善制度、防范风险的监督;纪检部门加强对重要决策部署落实情况、专项治理发现问题整改情况的监督和违规违纪问题查处。三是充分利用ERP系统、全面风险防控系统,实现重点业务、关键流程的“网上运行、在线监控”,变“制度控制、人为监督”为“流程控制、系统监督”,不断提高协同监

督的科技含量。通过采取自我管控、部门内控、流程监控等方式,多层次、多渠道、多视角地创新监督方式,整体提升预防腐败的能力。

4.规范协同监督流程

协同监督机制要稳定、长期、高效运行,必须有严格规范的流程才能发挥其应有之效。因此,必须严格执行检查、发现、报告、整改、考核这五个环节,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置各种苗头性隐患。在检查阶段,每季度制定协同监督重点计划,围绕重点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监督工作。在报告整改阶段,以“一书两报告”(协同监督整改意见书、协同监督情况报告、协同监督整改报告)为载体,定期通报问题整改情况,加强对问题整改情况的监督,切实做到发现薄弱环节、找出突出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查找根源,督促有关方面明确整改责任、确定整改目标、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任务,实现协同监督机制的“落地生根”。在考核阶段,将监督检查结果和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纳入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形成对监督工作的闭环管理。

5.落实协同监督责任

协同监督作为一项涉及面广、涵盖业务领域宽的全方位联动工作,是业务管理部门的份内之责,不应作为额外的负担。“谁主管、谁负责”是对各职能部门提出的总体要求,即谁牵头工作,涉及到谁的监督内容,谁就是监督的责任部门。各部门要自觉管理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合规合矩,不涉险、不打“擦边球”。职能部门在履行本专业监督职责,自我监督、自我保护的同时,还要全力配合、支持和接受其他部门的监督,纠正监督仅仅是纪检监察部门事情的观念偏差,大胆监督,敢于揭示问题。各部门负责人要起好表率作用,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摒弃麻痹思想和通融心理,做到有章必依,遵章必严。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履职能力和责任意识。要克服监督工作中的种种不良心态,像抓安全一样抓协同监督,坚持问题不解决不放过、工作不落实不松手,在做深、做细、做实上下工夫。

6.强化监督成果运用

协同监督在抓好“建”,就是建好制度机制,开展“纠”,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更要做到“用”,运用好监督成果。制定《协同监督工作考核评价办法》,综合运用各类考核和评价手段,促进协同监督长效闭环机制的建立。

一是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将协同监督作为部门绩效减分项指标统一进行考核,重点评价横向作用的发挥、专业管控的能力、重要问题的报告、“一书两报告”的履行等内容,采取自评与互评的方法,增强考核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二是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评相结合。把基层单位协同监督开展情况作为责任制考核评价的重点项目,年度重点检查协同监督工作重点、监督事项、联系会议记录、“一书两报告”和相关监督责任追究情况。三是与部门考评相结合。将各部门、各单位协同监督开展情况与群众满意度和评先评优相结合,对于协同监督不力的部门和单位,发布预警信息,加大责任追究和问责力度,达到“标准清晰、程序规范、管理高效、工作闭环”的工作效果。

三、结束语

协同监督机制建设是党风廉政和反腐倡廉惩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关企业健康和长远发展的重要工作。只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断发现新问题、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形成预防有方、监督有效、惩治有力的长效管理体系和工作系统,才能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目前,公司协同监督机制建设稳定、高效运行,已初步形成全面监督、全方位监督、全过程监督的良好氛围,在反腐倡廉建设和企业健康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关于建立健全行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方案

县环保局 关于建立健全行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 各科室、站、队: 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2009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现已进入整改建制阶段。为了推动整改工作的全面落实,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局行风建设长效机制,促进行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期化,特提出以下指导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进一步深化对构建风行风建设长效机制重要性的认识 环保系统的各项工作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直接为人民群众所感受、所评判。开展行风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构建行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预防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只有努力构建行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才能使行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才能打造环保队伍依法、勤政、廉洁、高效、务实的新形象。 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构建政风行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构建行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制度建设是根本。要坚持教育、制度和监督并重,坚持预防为主、纠建并举、把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加强管理摆在更突出的位置,逐步建立健全规范的规章制度和监督、约束、激励机制,从根本上解决行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近阶段重点要建立完善以下五个方面的规章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群众参与和制约监督制度。要深化民主评议制度,扩大民主评议范围,真心欢迎社会各界参与,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使阶段性、集中性评议向常态化过渡,真正取得实效、真正促进工作;要进一步完善举报投诉制度,健全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制度,通过设立举报信箱、公开举报电话、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等途径和领导干部下访等方式,畅通民意渠道,完善群众监督的平台,使群众合法权益得以维护,民主权利得以实现;要积极推行听证、质询制度,把群众关注的热点和一些重要事项,通过召开听证会形式,加以解决,切实提高和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要完善各项制约监督制度,综合运用党内监督、人大政协监督、法律监督、纪律监督、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多种形式,形成监督合力,做到全方位、全过程监督,有效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的行为失范。 二是建立健全民主议事和科学决策制度。要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完善调研、论证、咨询等制度,在重大问题决策和重要文件出台前,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坚持和完善专家论证和咨询制度,确保决策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要建立完善领导班子民主议事制度,对领导班子重大决策内容进行明确界定,并对议事和决策原则、形式、程序、方法以及考核监督等事项作出严格规定,使领导班子的工作既充满活力又运作有序;要建立重要决策的公示、执行跟踪、反馈等制度,对重要决策及时进行

健全纪检监察机关内部监督制约和激励机制

关于健全纪检监察机关 内部监督制约和激励机制的思考 童新生 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过程中,注重强化纪检监察机关自身的制度建设,不断建立完善内部管理和监督制约机制,促进了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但应该看到,在纪检监察机关内部管理和监督制约方面仍然存在监督滞后、监督不到位、监督不力的问题,这些严重影响了纪检监察机关内部管理和监督制约的严肃性和有效性。这种内部管理和监督制约机制的现状与纪检监察机关的地位、作用和承担的繁重任务是不相适应的。因此,我们必须认真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思路,健全纪检监察机关内部监督制约和激励机制,更加自觉地把制度建设贯穿于纪检监察机关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以此来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再上新台阶、再上新水平。 健全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制度机制 健全学习考核制度。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完善纪检监察机关集体学习制度,建立健全纪检监察机关领导班子中心组学习、务虚研究和主要领导同志定期讲党课的制度。 健全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加强党支部工作,开展好党小组活动。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建立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完善谈心谈话制度。注重公开征求群众意见,开展分析检查评议,切实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 健全纪检监察机关领导班子成员定期下访、接访和阅批群众来信的制度。 健全领导干部领题调研制度。地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每年至少组织1次领导班子调研成果交流。 健全群众意见征求和反馈机制。加强纪检监察机关作风整顿和效能建设,带头改进文风会风,加大治懒治庸力度,切实解决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制度机制 健全信访举报、案件检查、案件审理、纠风、执法监察、巡视等工作规范,建立科学严密的工作程序和业务流程。 健全和完善依法配置纪检监察机关内设机构职能和权限,明确业务分工,减少职责交叉,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建立科学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 创新思路,健全纪检监察内部监督制约和激励机制 健全自觉学习贯彻执行制度的机制。要把制度的学习作为经常性教育的内容,切实加强制度的

完善监督机制 实行全程监督

完善监督机制实行全程监督 二、当前“一把手”监督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进,“一把手”监督机制虽有较大的推进,但从总体上看仍处于“初级阶级”。 (一)“一把手”监督机制尚未理顺,监督权小于被监督权、监督权源于被监督权、监督权依附于被监督权。监督权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的机制弊端依然存在。从现行政治体制来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并以同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为主。特别是监督机构的主要负责人,不是由同级党委或行政机关的领导成员兼任,就是由同级党委或行政机关任命。而地方党委又是同级纪委的监督对象,因此便出现了监督客体领导监督主体、监督主体依附于监督客体的现象。这在客观上使监督者缺乏执纪的自主性、独立性,监督往往在处于一种“两难”境地,大大削弱了监督职能的力度。因此,“一把手”监督中“虚监”、“弱监”甚至“无监”现象仍严重存在。 (二)权力监督机制运行方向单一,自上而下的监督比较容易实现,监督功能发挥得比较好;而自下而上的监督则相对薄弱,渠道较少、功能萎缩、步履维艰、难以奏效。科学有效的权力监督应当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以及平行监督统一的多向运行机制。就目前监督机制运行状况来看,自上而下的监督比较容易实现,较为有力,功能发挥得较好。上级对下级的监督效率较高,基本可以做到“无所不监”,但自下而上的监督则相对薄弱。从理论上讲,领导干部职位越高、权力越大,就意味着责任越大,对其用权行为的监督本应越严格。而现实政治生活中权力监督机制存在的最大问题恰恰在于,对“一把手”的监督不力,致使一些“一把手”“腐而不败”,甚至“边腐边升”,这使得手握重权的高级领导干部反而成为监督的“盲区”,并对整个权力监督体制的正常运行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细则

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实施细则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重庆煤矿安全监察局、重庆市煤炭工业管理局党组关于切实加强权力监督工作的意见?(渝煤监党组…2010?61号)的文件精神和要求,进一步落实“一岗双责”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学校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建立和完善学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入推进我校反腐倡廉机制建设,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要求,以强化监督为手段,遵循上级监督,下级监督和同级监督相结合,自律和他律相结合,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相结合的原则,以正面教育、预防和事前监督为主,着力构建学校权力运行全过程的完整监控链条,逐步形成符合实际、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积极构建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新机制,促进我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一)健全学校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并严格执行党委会和校务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坚持和完善“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等“三重一大”事项集体研究决定的制度;

坚持民主决策制度,对于事关学校改革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和涉及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实行重大决策民主集中制。经过科学设计决策程序,确保做出正确决策。 (二)健全学校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机制 主要包括程序控制和公开透明两项内容。坚持干部人事、财务管理、后勤物资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资产管理、基建招投标、设施设备及大宗物资采购、学生资助金管理、教职工职称评审、招生就业等制度运行流程,实现过程监督,层层把关。深化校务公开、党务公开,将公开透明运行的措施纳入权力运行流程管理。 (三)健全学校权力运行监督机制 合理设计制度,建立对学校权力有效监控制约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探索扩大学校党内基层民主的多种实现形式。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重大事项定期向教代会报告。健全各种形式的民主监督机制,依法保障师生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坚持和完善学校的党委会、校务会和中层会议制度,着力加强对学校党政领导和中层一级重要权力行使的监督。建立健全党内监督、专门监督与群众舆论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形成监督合力。 三、工作重点 (一)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工作

关于协同监督机制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关于协同监督机制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2011年,国家电网公司确定了建立协同监督机制的工作部署,要求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把协同监督作为供电企业反腐倡廉与企业管理深度融合、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组织协调的重要举措,构建纵向贯通、横向协同、覆盖全面的协同监督机制,有效提升企业监督效能。东营供电公司放眼全局,立足实际,通过抓“五度”(即:监督主体有“广度”、监督范围有“深度”、监督方式有“维度”、监督原则有“尺度”、监督成效有“力度”)构建“大监督”工作格局,进一步落实“三严一常”根本措施,推进了企业“三化三有”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企业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一、协同监督机制建设的必要性 1.协同监督机制是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 当前供电企业改革发展的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外部宏观政策、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日益严格,服务压力不断增大,很容易成为社会和舆论关注的焦点。内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主多分开和县供电企业上划,带来稳定压力,队伍建设、内控管理尚需加强。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供电企业在依法治企和反腐倡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工程建设、招标采购、资金管理等重点领域的廉洁风险仍不可避免;二是各种形式的“自转”以及“集体闯红灯”等问题依然存在,部分单位内控制度存在漏洞,制度执行不严格;三是部分单位基础管理薄弱,对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熟视无睹,工作漂浮粗放、流程管控不力。一旦发生问题,势必给公司事业发展造成影响。因此,需要一种更有力的监督模式,以加强对各个层面业务的过程监督,协同监督机制应运而生,成为防控风险、维护公司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2.协同监督机制是促进干部员工廉洁从业的重要途径 当前供电企业改革发展任务艰巨,需要广大干部职工凝心聚力、创先争优。由于企业处在不断的深化改革当中,管理制度仍不够完善和健全,加之一些人财物等重点岗位的人员处于廉洁风险防范的“第一线”,拒腐防变能力不强,很容易在利益的驱使下铤而走险。分析近年来纪检监察机关查办的案件发现,一方面由于自我放松要求,导致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缺少对职权的有效制约、控制,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给少部分人钻了空子。通过建立全面监督、全方位监督、全过程监督的协同监督机制,使应该受到监督的岗位得到有效监督,应该受到监督的权力得到有效监督,形成了“人人主动监督、事事有人监督”的良好氛围,督促广大干部员工严格自律、自我约束,守得住底线、经得住诱惑,为公司发展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3.协同监督机制是构建科学的管控与惩防体系的重要内容 在国家电网公司2011年反腐倡廉工作会议上,刘振亚总经理提出,要把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与构建惩防体系有机结合,依靠制度预防腐败,依靠管理消除隐患,加快构建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全程管控、协同高效、惩治有力的管控与惩防体系,这是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反腐倡廉决策部署的创新举措,是遵循企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依法治企突出问题的现实需要。加强惩防体系建设的重点在于防范在先、监督于前,通过整合监督力量,发挥纪检监察、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审计监督、法律监督、民主监督的系统作用,形成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密切配合、上下齐心协力的良好局面,系统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从整体上提高企业防控廉洁风险能力。 二、东营供电公司协同监督机制建设的典型做法 1.建立协同监督机构 协同监督的前提在于上下左右联动,东营供电公司强化组织协调,搭建新平台。 一是定期调度,建立协同监督领导机构。按照分级监督、分级负责的原则,公司成立监

完善廉政监督机制

完善廉政监督机制 2011-4-11 摘要:腐败现象是世界性的一道难题,而完善监督机制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措施。本文将从人大监督、党内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四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完善监督机制。 关键词:完善,监督机制 腐败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也不例外地遭遇了腐败。腐败现象,反映了我国监督体制对权力的监督不力,没能有效地遏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的滋生与蔓延。新加坡廉政建设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建立一套多层次、多角度,相对独立高效、符合国情的廉政监督体制,能更好地对权力进行监督和约束,是防止和遏制腐败的关键。 一、完善人大监督体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廉政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首先完善人大监督制度,明确人大监督职责、对象、方式、程序等。同时,对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等相对独立的部门,也要给予明确的规定,从制度上解决人大监督不力的问题。其次,要加强各级人大干部队伍建设,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加强人大的专业化学习,培养一批具有参政议政能力且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以达到优化人大代表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人大代表的素质。虽然人大监督职能是由其人大常委会履行,但由于人大内部没有专门的监督机构,人大的监督职能实际上很难实行。比方说对行政机关的监督主要由设在行政机关内部的监察机关和审计机关行使,这就意味着下属机构检查监督上级机构,监督效果无疑大打折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任务会越来越重,需要增设监督机构来分担其监督职能和任务。而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的监察机关、审计机关隶属于同级政府的从属地位和政府的自我监督问题,能够切实加强监督机关的检查监督职能,维护和确保我国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的全面贯彻和落实。再次,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的领导,提高人大对党的监督力度。革命战争年代的领导方式和建国后高度的计划经济经济模式逐渐形成了中国政治体制上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局面。经过几十年的改革,这种体制虽有所改进,却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就使得人大在实践中经常遭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即是否监督党委的问题,因为人大是受党委领导的。这样,党的领导与人大监督的关系问题便成了影响人大监督职能的政治体制难题。而通过增设人大弹劾权,可以扩大和增强人大监督权,逐渐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政治体制问题。 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内监督在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纪检机关在党内监督中的重要作用。注意党内监督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与同级党委平行的党内监督机构--纪委,二者互不隶属,各自独立履行职责,且都对党的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同时,恢复党代表的常任制,加强党代会对党委和纪律检查委员会的监督。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党内监督的力度,尤其是提高对党的“一把手”的监督力度。其次,要加强党规党法建设,一方面,要求严格按照党章党纪办事,全面贯彻党内监督条例和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切实保障党员所享有的各项权利;另一方面,要以党章

关于建立健全有效权力制约监督机制的几点思考思考

关于建立健全有效权力制约监督机制的几点思考中共泰宁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成球(2008年7月) 日前,笔者就构建与行政管理工作相适应的制约监督机制,创新权力正确行使的有效防控机制,营造干净干事的政务环境作了些调研,感受到了加强权力监督取得的成效,也清醒地认识到其间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就我县建立有效的权力制约监督机制谈点看法。 一、权力制约监督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纪委关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部署,结合本地实际,不断探索、创新权力制约监督机制,在提高监督能力方面摸索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监督意识上趋于弱化。一部分党员、党员领导干部自我监督意识淡薄,缺乏责任感和自觉性;有些党员干部没有充分认识监督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党规党纪知之甚少;有的在监督问题上搞“二张皮”,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党内民主生活会时常存在走过场,不愿对他人批评,自我批评也轻描淡写,批评与自我批评无实际内容现象。 2、监督范围上不够全面。主要存在“三重视、三忽略”,即重视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忽视下级对上级的监督;重视对一般执法行为的监督,忽视对领导干部行政行为的监督;重视形式上监督,忽视实际内容的监督等现象。在监督过程中等还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对微观监督多,宏观监督少;对个人监督多,对组织监督少;被动监督多,主动监督少。 3、监督广度上出现真空。由于监督点多面广,往往把一些看似不起眼,其实却与群众利益、与百姓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的部门、单位或部位、环节忽略掉了,从而出现监管真空。 如,每次制定加强监督等方面的方案时,都未曾将类似档案局这类小局列入重点监督范围,但却多次收到群众反映查阅档案时收取复印费过高等问题。特别是极个别单位,在现行制度措施不完善的情况下,由于管理不到位,干部

加强监督工作需健全完善四项制度

加强监督工作需健全完善四项制度一是完善并认真落实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首先要把人大批准政府重大决策纳入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范围。政府关于本行政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和涉及人民群众重大利益的决策,哪些应报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哪些应报人大常委会批准,哪些可以由政府决策,都要有一个明确的制度规定,这样才能保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其次要明确报告的重点。由政府出资融资的重大工程项目,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严重自然灾害、行政区划和政府机构变更、涉及社会稳定和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发事件等,都必须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第三要强化责任追究的力度。对应报告而不报告的,人大常委会可以启动询问、质询等刚性监督手段,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二是强化预算监督制度。要使预算监督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推动人大预算监督由程序性监督向实质性监督转变。对预算形成过程的监督,人大有关工作委员会应有权提前介入财政预算草案的编制,政府财政部门提供给人代会的预算草案报告应详细和细化,超收收入、部门预算等都要全部纳入人大审查监督的范围。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要把听取财政预算半年执行情况的报告与预算执行情况的检查结合起来,严格控制不经过预算就开支的行为,预算在执行过程中需要调整必须经人大常委会批准。要把预算监督与对审计工作的监督结合起来,加大预算外资金使用情况和审计查处问题的监督力度。

三是尽快建立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作为抽象行政行为的政府规范性文件,比具体的行政行为和执法行为来说,其涉及的范围和具有的效力要大得多,适用的时效也长得多,其失误所带来的危害也比具体的行政行为更严重。做好规范性文件审查工作,对于维护国家的法制统一,保证政府依法正确行使国家行政权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应按照监督法的要求,尽快建立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制度,成立专门的审查工作机构,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四是健全代表意见、建议督办制度。督办落实代表意见、建议是各级人大常委会密切与代表的联系、拓宽监督范围的重要手段,是各级人大常委会加强对“一府两院”监督的一项重要工作。督办代表意见、建议,必须以问题解决程度为标准,而不能以是否答复为依据。要综合运用领导督办、机关分口督办、代表参与督办等多种督办机制,突出重点,落实责任,提高意见、建议的办结率和代表的满意率。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制度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制度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制度 为全面落实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规定,体现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的公开、公正和透明原则,进一步明确目标,强化责任,充分履职,严格追责,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站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必须由两名或两名以上监督人员共同实施。监督的基本工作单元为监督小组,监督的工作内容包括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全部过程。监督小组在监督科科长的直接负责下开展工作。 第二条以下监督工作,应由相同或相近专业不少于两名监督员参加: ①监督交底; ②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 ③分部、子分部工程中间验收及单位工程验收监督; ④工程质量事故调查处理; ⑤每月的工地现场巡查; ⑥其它行政执法行为。 第三条监督文书及监督报告应由两名以上监督员签名,监督文书中若涉及实体质量及技术问题,应由两名以上监督员签名。 第四条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重大问题的处理,应由监督小组成员集体讨论、做出初步决定意见,由站分管领导审批后才能下

达处理决定书,站分管领导认为需提交站务会研究的,由站务会议研究后再下达处理决定书。 本条款中重大问题是指以下情形之一:①对责任单位记不良行为记录或严重不良行为记录的;②对中心城市重点项目下达停工整改监督文书的;③对工业园区项目下达停工整改监督文书的。 第五条督查指导科在站长的领导下组成抽查巡查小组,对各科室的质量安全监督工作进行每月督查和不定期抽查。 第六条质量安全监督一线人员,对正常管理项目必须每月至少2次到项目进行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对实行差别化管理的项目,每月至少3次到项目进行质量安全督查检查,对非正常监督项目(重点项目)每月至少4次进行质量安全跟踪记录和查处,并将所有项目监督管理情况及时登录站质量安全监督信息网和省建筑工程监管信息平台。对非正常监督项目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严重质量问题,要形成专题调查报告,报站务会研究,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第七条严把建设工程开工安全条审查关。 、监督科在接到项目开工安全条审查申请后,分管领导要委派安全监督员,在个工作日内按照《xx省建设工程开工安全生产条审查制度》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安全生产条核查,符合要求的签署审查意见;对不具备开工安全生产条的项目,要一次性告知下发整改意见,整改复查合格后签署审查意见;

由国外食品安全管理看我国食品安全的社会监督机制

由国外食品安全管理看我国食品安全的社会监督机 制 一、我国食品安全现状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并不令人乐观,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概括起来,第一,病原微生物污染是造成食品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病原微生物污染防控是食品安全的刚性需求;第二,农兽药滥用则是当前食品安全源头污染的主要来源,可以说我国农兽药应用仍然处于无序状态;第三,重金属、真菌毒素等污染物构成粮食食品安全长远隐患,其中,粮食重金属污染物主要为镉、砷、铅和汞,而重金属超标率较高的粮食区域在南方和西南省区:第四,非法添加、掺杂使假和欺诈仍是我国现阶段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 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其原因是多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食品安全的首要根源是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 目前,我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而耕地污染方面,全国土壤总超标率为16.1%,其中中度和重度污染占 2.9%,农业面源污染也形势严峻。食品安全问题的其他原因还有食品产业基础薄弱,法律法规、标准和监管体系尚未 健全,科技支撑发展滞后,社会共治格局尚未形成等。 2.监督疏漏、监管体系不够透明,信息不对称 “苏丹红一号”事件、呈现出国家、企业等对在食品生产中被广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存在漏洞。进入到市民口中的食物我们

并不了解其生产过程以及监管过程是怎么样的,消费者对兼管完全不 了解,有时候觉得不放心可是也没有能力去识别和监测,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完善。 3.惩罚力度不够。 我们现在严重的德国、美国、日本这些食品让人放心的国家曾经也是经历过严重的假货时期的,他们是如何走出来的。日本怎么打假?他们用社会的压力,日本这方面是深入民心的,一旦发现有假货企业是要倒闭的,个人要以死来明志。德国不一样,它是用规则来打假。德国是非常古板的个性,他们用规则来打假,是全世界无与伦比的。只要指定规则就会遵从,违反就要罚款和坐牢。美国就不同了,通过严刑峻法。美国在1984 年-1994 年分别制定两套法律打击假货,只要发现你生产假货,就要监禁十年,罚款200 万美金。如果第二次再犯,监禁20 年,罚款500 万美金。但在中国我们对制假放假的企业和商贩并没有很完善的相关法律规定惩罚力度也不够。 三、国外食品安全管理措施借鉴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类赖以生存和健康发展的整个食物链的管理与保护。面对同样的课题,让我 们看看西方发达国家与 发展中国家采取什么处理措施,有什么是值得中国借鉴的 1.美国――完善的监督机构及健全的法律体系,加大打假的力度。 美国联邦政府有10 多个部门管理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建立健全正风肃纪长效机制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34449220.html, 建立健全正风肃纪长效机制的思考 作者:尹怀伟 来源:《企业文化·下旬刊》2014年第05期 摘要:要从根本上扭转工作作风,严肃工作纪律,就要在抓机制、抓提升、抓创新上下 工夫,在进一步建立健全正风肃纪长效机制上出成效。当前形势下,建立健全正风肃纪长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是值得大家探讨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正风肃纪;监督机制;制度;创新 一、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习近平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反腐败高压态势必须继续保持,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坚决查处一个。建立健全正风肃纪长效机制,必须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加强监督是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外在动力,有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关口前移,加强防范意识 在着力抓好民主生活会、廉政谈话、诫勉谈话等党内监督制度落实的同时,把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延伸到生活圈、社交圈,全面了解干部的作风表现。 (二)同步共进,完善监督体系 把党内监督和法律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不断畅通群众信访监督渠道,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增强监督的合力和实效。 (三)严肃执纪,加大惩处力度 对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违纪违法问题的领导干部,坚持严肃惩处,绝不手软,发挥案件查处的威慑作用,重要时间节点要加强防范。川西北公管中心为推动正风肃纪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不断细化和落实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坚持每月开展一次督促检查,盯住元旦、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专项督查,发现问题,督促整改落实。 二、深化完善规章制度 (一)重视制度的建立与执行 制度管源头、管根本、管长远。制度建设的盲区和空白点,要及时予以填补;已经不适应的规章制度要予以修改、充实和完善;适用的禁令规定必须严格执行。要切实加强对制度执行

完善监督机制 加大监督力度

完善监督机制加大监督力度 加强对单位“三重一大”事项实施的监督 目前,普遍存在对各单位“三重一大”事项监督难,难监督情况,如何落实中央关于对单位“三重一大”事项进行有效监督?是摆在各级面前大的问题,也是有效防止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大事,同时纪工委能否有效履行监督职能?直接关系纪工委监察分局的工作成效和职能的发挥。努力破解对监管单位“三重一大”事项监督工作中存在的范围界定难、监督执行难、责任追究难等问题是目前重要课题和工作,经过调研,吸取外地经验,结合本地实际,现提出以下对监管单位“三重一大”事项实施有效监督,破解监督难题的粗浅认识。 一、明确监督范围,破解“三重一大”范围界定难题 “三重一大”范围界定是监管工作的基础工程,于整个监管过程至关重要。县纪委统一或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要制定《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实施办法》,让“三重一大”事项的范围标准和监督机制细化、量化。 一是明确内容。针对所辖管单位实际,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单位“三重一大”事项的内容予以明确,使监督者与被监督者能够准确把握某项工作是否属于“三重一大”范畴。 二是明确标准。根据各单位性质,划分为几个档次和类别。比如,按有无专项资金分类可分为有项目资金分配职能的单位和

党政部门无项目资金分配职能的单位,或按有无收入等性质划分单位类别,并按类别制定相应档次标准。 三是明确规则。各单位要将“三重一大”事项的讨论决策权纳入本单位党政领导班子会议的议事范围,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议事规则,对讨论、决策、审批等程序严格进行规范。针对各单位重大决策的内容和大额资金使用的标准各不相同的情况,规定各单位可结合实际适时予以调整,调整后必须书面报纪工委监察分局备案,以便议事规则与“三重一大”配套。规定所管辖和联系单位除依法应当保密的事项外,重大决策事项、依据和结果都要公开,纪工委定期对决策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督。 二、明确监督程序,破解“三重一大”监督执行难题 纪工委、监察分局为使监督检查不走过场,要制定《关于“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办法》,注重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强化对所属部门“三重一大”事项实施过程的有效监督。 一是抓好决策环节的监督。实行部门党组(党委)会议提前报告制度,所辖部门在召开党政领导班子会议研究涉及“三重一大”事项时,须提前报告纪工委监察分局并提交会议相关资料供审核。纪工委监察分局在列席会议时,重点针对重大决策是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重要干部任免是否经有关职能部门核准、重大项目安排是否按主管部门审查要求依法进行、大额度资金使用是否符合政策规定等内容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

廊坊市紧扣“三大穴位” 努力构建安全生产监管长效机制 近年来,廊坊市围绕对安全生产形势实施有效控制这一主线,着眼构建安全生产监管长效机制,紧紧抓住三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在完善安全生产监管网络体系上下功夫,解决好“谁来管”的问题。2003年,全市安监队伍工作人员仅256名,面对全市8万多家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管任务,人员力量严重不足,且人员来自方方面面、熟悉业务的不多。要遏制相关事故发生,保障生产经营安全,就必须做到安全生产工作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干。为此,市委、市政府从实际出发,直面问题不回避,多次组织编办、财政、安监等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召开协调会。2006年,在全市编制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从其它行政或事业单位调剂编制和人员392人,充实到安全生产监管队伍。2007年,又针对县、乡(镇)两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建设不规范、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明确提出了县级执法监察队伍“五有三上墙”(有机构、有专职人员、有职能、有执法用车、有管理制度;牌子上墙、制度上墙、执法程序上墙)和乡镇安全管理办公室“六有四上墙”(有机构、有专职人员、有职能、有检查用车、有管理制度、有固定通讯工具;责任制上墙、牌子上墙、制度上墙、职责上墙)的建设标准和要求,促使县、乡监管队伍建设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市、县、乡、村“两级监督、四级管理”的安全生产

监管网络基本形成,全市平均每千家生产经营单位监管人员由原来的3人,提高到现在的12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针对各类开发区和经济发展重镇监管机构缺失、监管力量不足等问题,又积极采取措施,相继在廊坊开发区、三河燕郊开发区、霸州胜芳镇、固安县工业园区以及香河县经济开发区、现代产业园和家具城分别组建了安全监管分局或监察中队,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制度建设上下功夫,解决好“怎么管”的问题。要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有效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必须建立起一套长效运行机制,在政策保障上为安全生产工作有序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近几年来,廊坊市围绕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执法监察、隐患排查等重点环节,逐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制定出台了《廊坊市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填补了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行政责任追究问题的“空白”;制定出台了《廊坊市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着力推动企业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改机制的建立健全;制定出台了《廊坊市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和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对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及违法行为的举报受理单位、举报方式以及举报奖励程序、资金来源和责任追究等方面逐一进行了明确。同时,市委、市政府及市安委会还先后制发了《关于建立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廊坊市各级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实施办法》、《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意见的通知》等一系列制度性文

行政执法社会监督之完善

行政执法社会监督之完善 政府为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进富民强州新的实践上来,就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作出了规定。作为执行法律规范、实行行政管理的行政执法行为,对行政相对人乃至社会的正面或负面影响都非常大,规范高效的行政执法,不仅使行政相对人的权益能够得到有效保护,而且其产生的法律效果表现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规范、导向、保障和促进作用。如何使行政执法做到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笔者认为努力完善行政执法的监督机制,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 一是落实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机制。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认真贯彻落实《湖南省行政许可监督检查规定》和《湖南省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及其我州的实施意见;实行督办制度,完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责任追究机制,抓好行政执法“不作为、乱作为”典型案件的督查督办,加强行政执法案件评查工作,积极开展“案卷评查月”活动,对行政处罚、行政许可案卷质量进行百分制评查。要适时组织监督检查活动,主要检查行政执法实施机关是否具有实施行政执法的主体资格,是否擅自设立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行政执法的受理、办理是否符合法定程序,行政执法是否存在乱收费等,对检查中发现违反《行政处罚法》和《行政许可法》行为的,要发出《行政执法监督通知书》;对不按照要求整改的,要制作《行政执法监督决定书》,责令其做出相应行为,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考核评议制度。

二是建立行政执法备案审查机制。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部署,继续抓好梳理执法依据、分解执法职权、确立执法责任的工作,全面公布“权力清单”,职责明确到岗到人,为促进依法行政,防止和纠正行政执法过错,要建立重大行政处罚和重大行政许可备案审查机制。要继续清理行政许可项目,行政许可实施机关要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对批准的行政审批项目,按许可事项办理的主体、依据、对象、时限、条件、程序、数量、收费及收费依据、办理流程及岗位、职责向社会进行公布;要及时将依法新增、取消或者调整的行政许可项目及有关资料报本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备案审查;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加强行政许可的后续监督管理,防止重许可、轻服务的倾向,对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实行责任追究制。 三是探索规范行政执法的长效机制。实行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努力构建行政执法财政保障机制,积极倡导三个绝不允许的执法理念,从源头上杜绝行政执法不作为和乱作为行为,即绝不允许以执法难度大而原谅不文明执法、绝不允许以执法人手紧而放纵临时工和协管员执法、绝不允许以执法经费紧而纵容乱收费乱罚款行为;积极稳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在做好吉首、龙山城市管理领域、凤凰城区景区管理领域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基础上,稳妥推进其他县城城市管理领域和里耶历史文化名镇、猛洞河风景名胜区等景区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

激发党员活力建立健全党员作用制度机制

激发党员活力建立健全党员作用制度机制党员是党的活动的主体,是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主体,党员充满生机活力、充分履职尽责是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关键。农业局第一党支部通过推进权利保障、义务履行、激励关怀,不断激发党员活力,充分发挥党员作用,有力推进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一、推进权利保障制度化,让党员更有使命感 保障党员权利,是激发党员内在动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基本前提,是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提升党员使命感的有力保证。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推进党员权利保障的制度化,增强党员的使命感。一是完善“纳谏”制度,听取党员建议。保障党员建议权是营造生动活泼的党内民主氛围、防止独断专行、减少决策失误的重要保证。我们着力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建立健全党内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党员民主听证、党员代表列席党(常)委会议、党员信访等制度,鼓励党员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或批评,直接涉及基层和全局利益的政策,尽可能多地征求党员、党组织的意见建议。党组织及时对党员提出的建议或要求认真研究,合理的予以采纳,不合理的及时将研究结果进行反馈。二是改进选举制度,尊重党员选择。在候选人提名、组织考察、党员评议、选举操作程序等环节上进一步加大探索力度。把候选人提名权交给党员和群众,提高党员群众的评议意见在决定干部任用中的权重,推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健全监督制度,强化党内监督。能否有效行使监督权,直接关系到党员主体地位的彰显和作用的发挥:我们注意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注重做过

细的思想政治工作,倡导同志式的党内关系,真正做到党内不分职务高低一律平等,为党员行使监督权奠定坚实基础。拓宽党员申诉、检举、控告、信访等渠道,制定具体严密、操作性强的制度,创新监督方式,扩大监督范围。完善党内批评制度,切实提高党内组织生活质量。健全党内举报制度,采取有力措施,保障署名批评人、控告人和检举者的人身权利。制定党内质询、罢免、撤换的相关程序和操作办法,使党员的监督权落到实处。 二、推进义务履行规范化,让党员更有责任感 党员履行义务是行使权利的基本前提,是增强党员活力、提升组织服务功能的关键所在。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促使党员更好地履职尽责,推进党员履行义务规范化。一是坚持科学设岗定责。针对无职党员发挥作用方向不明确、平台不健全的问题,基层党组织注意结合实际,坚持按需设岗、因事设岗、以人设岗的原则,采取党员自愿申报与民主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合理设置岗位。科学确定职责。根据岗位特点,对每个岗位的具体职责、工作内容、目标任务等进行细化量化。实行公开承诺亮诺.上岗的无职党员都与所在基层党组织签订《设岗定责承诺书》,表明履岗态度,公开作出承诺,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强化主题教育实践。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是增强党员主体意识、责任意识,促进党员履职尽责的有效途径。我们积极组织广大党员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注意把广大党员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中来。开展“学习党章、遵守党章”主题教育活动.引导

对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建设思考

对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建设思考 发表时间:2019-05-06T15:09:02.383Z 来源:《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9期作者:魏婷婷[导读] 财务内部控制作为当下经济领域的热门话题,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高度关注,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是企业运营的核心,因此受到了极大的重视。 魏婷婷 中交四公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市 301799 摘要:财务内部控制作为当下经济领域的热门话题,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高度关注,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是企业运营的核心,因此受到了极大的重视。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就业、税收贡献、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企业由于诸多限制因素,公司财务治理不健全和不完善,越来越成为其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本文通过分析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现状及主要问题,研究给出如何改进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对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建设 引言 企业会计人员主要负责企业财务处理,如整理原始单据、填写记账凭证、对账、制作财务报表等;负责开票与报税;负责档案管理,如定期装订凭证、装订账簿、整理并保管相关会计档案等。可以说,企业会计在企业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而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是企业会计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当前,各种类型的企业层出不穷。为了拓展市场范围,增强企业竞争力,不少企业将发展重点放在了企业队伍扩招、业务水平提升上,对会计内部控制难免有所忽视。这对企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那么,如何提高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就是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1企业财会内控现状及主要问题 1.1财会内控监督意识淡薄,认知模糊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改革进入“深水区”,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更趋复杂、多变,对于企业管理者,其重心仍以“市场”“生产”为主,来推动企业创造更大的综合效益。但是,企业管理者缺失对财会内控监督的正确认知,使得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更趋多样化。财会内控监督的重要任务是对资金、授权、财产的监督,虽然企业管理者也认识到财会内控监督的重要性,但因管理上的忽视或意识不足,导致财会内控监督与企业各部门间的协调不畅。如内控管理中存在监督漏洞,对财会管理重视不足,忽视专业人才的引入,财会内控控制松散等,使得执行力差,财会管理效率偏低,会计核算工作落实不到位,影响企业资产安全,甚至存在财会信息安全隐患等问题。 1.2财会内控监督体制不完善,流于形式 从体制层面来看,对于企业财会内控监督还存在体制不完善问题,影响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一方面,企业对财会内控监督认知不足,缺失应有的关注度,导致财务管理工作漏洞较多。纵观当前多数企业,虽然制定了财会内控监督体系,但多停留于表面,制度建设与具体业务的衔接不足,特别是在重点部门,依然存在权、责不明问题。如一些企业监事会、股东会、董事会在责权分配上存在交叉,使得财会内控监督工作难以有效推进。一些财务人员缺失对自我权责的保护,无法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来确保账册、审核的准确性、合理性,也暴露了一些企业财务活动监督机制问题;另一方面,财务内控监督机制要具有整体性、全局性,要涵盖各个部门。如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共享,能够从会计信息动态反映企业管理与决策。但是,一些实际财务管理,部门封闭,财会信息无法实现有效的衔接与共享,导致监督不到位。 1.3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 在企业内部控制诸多环节,监督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存在于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要保证企业内部控制能有效地执行并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必须要有独立的主管机构,如内审部门,对企业内部经营状况进行监督,不断搜集相关真实资料,并及时向各个部门反馈内部缺陷信息,协调各部门从部门利益出发的违法违规行为,让各部门从整体利益出发更好地配合协作。通过调研发现,60%的企业还没有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致使企业内部控制监督的执行难以实现。虽然有些企业组建了内部审计机构,又因内部审计人员由管理层负责,失去自身的独立性,容易产生舞弊行为,使内部审计不能真正发挥监督作用。 1.4财会内控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由于长期的垄断经营模式,首先,国有企业原有的财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严重,缺乏创新精神,往往只是完成上级分配的工作,“点到为止”,知识结构比较老化,学习劲头不足,很难应付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政策、新条例、新方法。其次,近年来引进的年轻的财务人员,大都是刚从学校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手,实践经验不足,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优、奖金方面,远远不如老的财务管理人员,无法适应各种关系盘根错节的国有企业,无法真正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最后,欠缺必要的应对财务风险管控制度。许多企业没有对可能发生潜在的财务风险引起重视,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风险防范意识不够,也没有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对财务管理、资金运营的各个环节、各个岗位采取必要的牵制与管控,极易造成比较大的漏洞。 2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建设要点 2.1优化企业内控信息沟通 (1)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 设立会议制度,并对原有的信息沟渠道进行改进,并扩展和丰富信息沟通渠道,从而使企业与员工之间、管理层之间、员工之间都能够及时有效地沟通,为不同部门的协调一致打下良好的基础。 (2)构建统一的信息处理平台 通过对企业经营管理中各项数据进行汇总,从而保障企业各项经营管理信息在企业内部各级之间得到及时的传递,实现企业管理数据的共享,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数据冗余问题的出现,同时也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其数据处理效率,这些都为提高内部控制效率奠定基础。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多种因素息息有关,因而企业应该综合利用信息处理平台来完成各项管理工作。通过利用信息处理平台来进行安全控制、科学管理,为更好地利用信息系统起到促进作用。此外,企业也可以适当地引入信息化办公系统,并对企业的办公方式进行改进,以此来缩短信息传递时间,使得信息传递更加便捷,最终提高了企业办公效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