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8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8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8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8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

《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猴、结、掰”等12个生字。书写“瓜”“块”“进”三个生字。

2.初步朗读课文,明确课文大致内容。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初读课文,明确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各种不同的表示手部动作的生字,并明确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我们先一起来猜个谜语!.尾巴卷卷又翘翘,爬杆上树是能手,爱吃香蕉爱吃桃,家里没有山里有。(打一动物)

2.出示字卡“猴”,它是反犬旁,你还能说出几个反犬旁的字?(猫、狗等),一般有反犬旁的字都跟什么有关系?(动物)

3.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跟小猴子有关的故事,出示题目,老师板书课题。读题。

二、指导明确课文脉络,整体感知。

1.故事就在语文书的94页,在读故事之前啊,老师有两个要求,一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二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5(都标对了吗?标错的看黑板改一改)

都好了吗?那小猴子下山后去哪些地方玩的呀?

请同学们再次轻声地读一读课文,并用“——”画出小猴子下山后经过了哪些地方。开始吧。

2.你看见小猴子去了哪儿呢?指名说。(一块玉米地、一棵桃树下、一片瓜地里、树林里)(板贴)

三、分段随文识字。

【第一自然段】

1.现在,让我们赶紧跟随着小猴子的脚步去玉米地看看吧。谁来读一读课文

的第一小节?(指名读,生点评)

2.教学“块”字。(出示生字),你还会换什么偏旁。指导书写。我们还可以说一块什么呢?(出示PPT:豆腐,蛋糕……)

3.小猴看见玉米结的——又大又多。

看!这就是又大又多的玉米!一起读好这个词。

小猴子的心里——非常高兴。(引读)

①这个词就是非常,谁再来读一读?一起读。你能给非常找一个近义词吗?——十分特别。

②对的,意思都理解了,咱们来用“非常”说一句话吧。(你说的句子也非常漂亮)(你举手举得也非常快)

③如果你们能坐端正,老师会——非常开心。

4.小猴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心里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会读书的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一句话中有几个表示动作的词,找到了吗?(指名说)

5.出示“掰”这个字谁会读?(bai)你掰过什么东西?怎么掰的?做做这个动作?做得真形象,左边一只手,右边一只手,中间一个分,两手一分就是掰。

出示“扛”,一起读好这个字。

6.走,我们也去掰掰玉米,读读第一小节,谁来试试?指名读。(这只小猴子声音真响亮!你把字音都读准了,了不起!)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捧读)【第二自然段】

1.过渡: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啊走啊,来到了——(一棵桃树下)。同桌互相读读一读第2小节

2.小猴子看到的是这棵桃树吗?为什么?引出“满”,教学“满”。

3.(满树的桃子)表示树上的桃子很多。如果表示天上的星星很多可以说——满天的星星……

出示扔:这个字不仅是后鼻音还是翘舌音,谁再来读一读,一起读。谁来做一个扔的动作?(往低的地方扔)

摘:这个字谁认识?你的翘舌音读得很准。谁再来读读?一起读。你还会摘什么?(摘星星、摘桃子、摘西瓜)

生字宝宝回到句子里,谁还愿意读?(指名2人读)一起读!

4.小男生们,让我们一边做动作一边读好这一小节吧!女孩子认真听哦,学

会倾听在学习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真不错,男生读的好,女生听得认真。

总结:(边贴板书)小猴子走到了——(一棵桃树下),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第三自然段】

1.摘了桃子的小猴子又走到了——一片瓜地里(引读)。谁想读?(出示第三小节)

2.(ppt出示瓜,这个字是——瓜。古时候的人啊也很喜欢吃瓜,看!古时候的瓜是这样写的,高高地藤上结了一个圆圆的瓜。比一比,这两个瓜字有什么不一样呢?)

谁来书空一下这个瓜字,拿出小手一起写一写。你还知道哪些瓜?

3.再读,其他小朋友一边听,一边找一找,这一小节中有哪些带有“扌”的字,找到以后圈出来。

4.根据回答板贴:捧、扔、摘

小猴子看到——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

课文中还有两个像这样的词,你能找到么?一起读

像这样的词,你还知道哪些?

5.女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捧起书,读一读第三小节。

【四自然段】

1.摘到西瓜的小猴子又去干嘛了呢?谁能读一读第四小节?

2.咦,刚跑过去的是?(出示蹦蹦跳跳的小白兔)。老师想到了一首儿歌。拍手读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3.小白兔走路是——蹦蹦跳跳的。出示词语:蹦蹦跳跳。谁来读。教学“蹦”,让学生做做动作,说一说。小兔子蹦蹦跳跳的跑回课文中去了,谁来读一读这一小节。引出“追”,谁来读,教学“追”字。

4. 小白兔蹦蹦跳跳地回到了课文中,让我们一起去追它吧!(引读第四小节)

【第五自然段】

1.小兔子跑进树林里,小猴子追到了吗?引读。比较进和近

2.总结: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看见一只小兔子_,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小兔子跑进一片树林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四.总结全文。

看板书总结: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这么多的生字宝宝,还认识了一只下山的小猴子。他先来到了一块玉米地,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他又走到一棵桃树下,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小猴子捧着桃子,走到一片瓜地,看到又大又圆的西瓜,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看见一只小兔子_,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小兔子跑进一片树林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板书设计:

18.小猴子下山

一块玉米地又大又多掰扛走

一棵桃树下又大又红扔摘

一片瓜地里又大又圆捧扔摘

树林里真可爱抱扔追

2016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我上学了》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总序号 001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组 单元主题:课文 课时:一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设计者:弓美华雁鸣湖镇朱固学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通过听读句子,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2)、通过观察图画,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2.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还不太懂得国家是什么,更不太了解民族这个概念。 3.教材分析 以“我是中国人”为主题,展现了身着个民族服装的小学生背着书包,手拉着手,肩并着肩,快乐的团聚在一起的画面。通过图画告诉学生:庄严的天安门城楼、鲜艳的五星红旗是我们祖国的象征。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句子,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2、通过观察图画,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教学重点 知道中国是们的祖国,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教学难点 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评价任务

任务一: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任务二:了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我是中国人 小结与反思: 《我是小学生》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总序号:002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组

单元主题:课文 课时:一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设计者:弓美华雁鸣湖镇朱固学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观察图画,听读儿歌,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 (2)认是同桌,周围同学及老师,感受同学的友爱,教师的亲切校园的美丽。 (3)初步了解作为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 2、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从学前班或者幼儿园来到小学,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新的开始,他们还不太了解作为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 3.教材分析 本课呈现了一首儿童歌曲《上学歌》,歌词通俗易懂,凸显“我是小学生”这个主题。“我是小学生”既点明小学阶段快乐学习旅程的开始,又借助儿歌提示作为一名小学生“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等一些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听读儿歌,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 (2)认是同桌,周围同学及老师,感受同学的友爱,教师的亲切校园的美丽。 (3)初步了解作为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 1、观察图画,听读儿歌,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 2、感受同学的友爱,教师的亲切校园的美丽。 教学难点 了解作为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 评价任务 任务一:听读儿歌,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 任务二:了解作为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 教学过程

18小猴子下山

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18《小猴子下山》 教 材简析《小猴子下山》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课文,四幅插图五段文字,通过小猴子喜新厌旧,最终一无所获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懂得知足,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要贪得无厌,三心二意,否则最终将一无所获。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从幼儿园来到小学,坐不住、好动、好奇心强,对什么事都是三心二意。本课内容的安排正好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因而,教学本课时,在熟读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要让学生懂得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教学目标1.会认猴、结、掰、扛等12个生字,会写块、非、常、往七个生字。2. 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通过学习课文,快速 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 ”等动词。4.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并 从故事中懂得做什么事都应该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重点1.会认猴、结、掰、扛等12个生字,会写块、非、常、往七个生字。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 教学难点 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并从故事中懂得做什么事都应该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 教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讨论法学法合作探究法,朗读法。

课时 划分 2课时 教学 准备 课件、卡片。 信息技术整合与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 要点 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文本导入课题 B A 导入课题 3 自制文本认识生字 C G 学习生字10 自制文本理解内容 E F 学习内容10 自制 1、媒体类型: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 2、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 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3、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其它. 4、媒体来源包括:A.下载;B.自制 教学过程 初备复备 第一课时 目标: 会认猴、结、掰、扛等4个生字,会写块、非、常、往四 个生字。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 一、图画导入。 1.课件出示猴子的谜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 《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课文18:小猴子下山》 7 【省一等奖】优质课

《小猴子下山》教案 郝霞飞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3.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重难点: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二、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那你们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吗?这天,猴王要过生日,一只小猴子就偷偷溜下山来想给猴妈妈找点 好吃的,它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知道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7课《小猴子下山》三、听录音读课文,明确路线 1.思考: 师:小猴子下山来,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 2.排列图片。 师:听完故事,你能把这些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吗? 3.练说量词。 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树下,接着走过一( )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 )小兔子。 四、以小猴子所见为线索,积累并学会运用“又( )又( )”的词语 1.找出课文中“又( )又( )”的词语。 师: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故事告诉我们啊,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那么其它的呢?你能说说吗? 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 2.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哦!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案

识字 (一) 1、一去二三里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 1、认字写字。 三、教学难点: 1、辨认“八、入”和“九、几”。 四、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插图、与本课数字有关的图片。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二、教学重点: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三、教学难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六个复韵母(ai、iu、an、un、ing、er)、五个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i、yi、wu)和三个三拼音节(jia、zuo、hua)。 2、激趣导入: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会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现在,让我们向汉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示插图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板书课题。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教师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 (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用不同的符号分别标出会读的字和不会读的字,同桌互帮互学。

课文18小猴子下山

18.小猴子下山 一、设计说明 本课设计力争突出随文识字策略,采用多种手段创建语言训练平台。借助本文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识字与阅读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自主理清故事顺序,在有趣的故事情节的推动下,习得识字方法,丰富语言积累,感悟文章说明的道理,即: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从而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学习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3.从故事中深受启发教育。 三、课前准备:课文相关动物、事物图片。(教学辅助课件。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习“猴”字。 提示:猴子是动物,所以“猴”字是反犬旁。注意右部是“候”少了一竖。 2.游戏中复习回顾。课件出示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词中“子”是轻声。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朗读全文。 (1)教师引言:小猴子下山,他先后走了哪些地方?(师画一座山,并板画路线。)指学生接读课文。 (2)师生听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1)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相关事物的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依次为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小兔子。) (2)师生交流订正。 3.练说量词。 (1)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树下,接着走过一( )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 )小兔子。 (2)量词训练。 ①教学:块。 学生看图识字,引导引用数量词。“一块糖”“一块饼干”,这种东西一般有个平面,“一块黑板”“一块玻璃”。指导书写:一看,二写,三对照,明确左小右大;书写笔顺。 ②教学:棵。一棵树,还有什么也说“一棵”?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苗”“一棵瓜秧”。指点:细而长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长的用“一棵”。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字”。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8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

《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猴、结、掰”等12个生字。书写“瓜”“块”“进”三个生字。 2.初步朗读课文,明确课文大致内容。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初读课文,明确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各种不同的表示手部动作的生字,并明确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我们先一起来猜个谜语!.尾巴卷卷又翘翘,爬杆上树是能手,爱吃香蕉爱吃桃,家里没有山里有。(打一动物) 2.出示字卡“猴”,它是反犬旁,你还能说出几个反犬旁的字?(猫、狗等),一般有反犬旁的字都跟什么有关系?(动物) 3.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跟小猴子有关的故事,出示题目,老师板书课题。读题。 二、指导明确课文脉络,整体感知。 1.故事就在语文书的94页,在读故事之前啊,老师有两个要求,一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二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5(都标对了吗?标错的看黑板改一改) 都好了吗?那小猴子下山后去哪些地方玩的呀? 请同学们再次轻声地读一读课文,并用“——”画出小猴子下山后经过了哪些地方。开始吧。 2.你看见小猴子去了哪儿呢?指名说。(一块玉米地、一棵桃树下、一片瓜地里、树林里)(板贴) 三、分段随文识字。 【第一自然段】 1.现在,让我们赶紧跟随着小猴子的脚步去玉米地看看吧。谁来读一读课文

的第一小节?(指名读,生点评) 2.教学“块”字。(出示生字),你还会换什么偏旁。指导书写。我们还可以说一块什么呢?(出示PPT:豆腐,蛋糕……) 3.小猴看见玉米结的——又大又多。 看!这就是又大又多的玉米!一起读好这个词。 小猴子的心里——非常高兴。(引读) ①这个词就是非常,谁再来读一读?一起读。你能给非常找一个近义词吗?——十分特别。 ②对的,意思都理解了,咱们来用“非常”说一句话吧。(你说的句子也非常漂亮)(你举手举得也非常快) ③如果你们能坐端正,老师会——非常开心。 4.小猴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心里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会读书的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一句话中有几个表示动作的词,找到了吗?(指名说) 5.出示“掰”这个字谁会读?(bai)你掰过什么东西?怎么掰的?做做这个动作?做得真形象,左边一只手,右边一只手,中间一个分,两手一分就是掰。 出示“扛”,一起读好这个字。 6.走,我们也去掰掰玉米,读读第一小节,谁来试试?指名读。(这只小猴子声音真响亮!你把字音都读准了,了不起!)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捧读)【第二自然段】 1.过渡: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啊走啊,来到了——(一棵桃树下)。同桌互相读读一读第2小节 2.小猴子看到的是这棵桃树吗?为什么?引出“满”,教学“满”。 3.(满树的桃子)表示树上的桃子很多。如果表示天上的星星很多可以说——满天的星星…… 出示扔:这个字不仅是后鼻音还是翘舌音,谁再来读一读,一起读。谁来做一个扔的动作?(往低的地方扔) 摘:这个字谁认识?你的翘舌音读得很准。谁再来读读?一起读。你还会摘什么?(摘星星、摘桃子、摘西瓜) 生字宝宝回到句子里,谁还愿意读?(指名2人读)一起读! 4.小男生们,让我们一边做动作一边读好这一小节吧!女孩子认真听哦,学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篇二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那你们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吗? 老师来告诉你们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听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小猴子下山》。 二、新课: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3页,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3、指名认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4、分段指名朗读课文,纠正生字的读音。 三、分段学习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 ②用动作演示“掰、扛、扔、捧、摘”这些动作。 ③为什么要掰玉米?又为什么要扛着走? ④这一段中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应该重读的词语,自己试着读读看。边读边用动作表演出。 2、想一想老师刚才提出了哪些问题? 学生自学课文的2、3、4自然段。 出示学习向导,指名向导。学习向导: 1、读一读: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

2、议一议:小猴子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重读的词。 3、演一演:请你边有感情的朗读边表演这一段 课文。 ①喜欢学哪一段就学习哪一段,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讨论学习。 ②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3、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想一想,小猴子下山看见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它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 4、填空练习。(出示投影)填空后任选括号里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指1、2名学生看投影复述课文内容。 6、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自己平时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学生检查自己平时做事的方法是否正确。 7、表演课文内容。 8、想象扩展:讨论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猴妈妈会对他说什么? 9、续编课文,编一个《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下一节课评一评,讲一讲看谁编得精彩。 四、板书: 13、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又大又多:掰、扛 桃树下——又大又红:扔、摘、空着手 西瓜地——又大又圆:扔、摘、回家去 往回走——蹦蹦跳跳:扔、追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我上学了》基于标准得教学设计 总序号 001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组 单元主题:课文 课时:一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设计者:弓美华雁鸣湖镇朱固学校 目标确定得依据 1、课程标准得相关要求 (1)、通过听读句子,知道中国就是我们得祖国,感受作为中国人得自豪。 (2)、通过观察图画,初步了解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得国家。 2.学情分析 一年级得学生还不太懂得国家就是什么,更不太了解民族这个概念。 3.教材分析 以“我就是中国人”为主题,展现了身着个民族服装得小学生背着书包,手拉着手,肩并着肩,快乐得团聚在一起得画面。通过图画告诉学生:庄严得天安门城楼、鲜艳得五星红旗就是我们祖国得象征。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句子,知道中国就是我们得祖国,感受作为中国人得自豪。 2、通过观察图画,初步了解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得国家。 教学重点 知道中国就是们得祖国,感受作为中国人得自豪。 教学难点 了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得国家。 评价任务 任务一:知道中国就是我们得祖国,感受作为中国人得自豪。

任务二:了解中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得国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我就是中国人 小结与反思: 《我就是小学生》基于标准得教学设计 总序号:002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组 单元主题:课文 课时:一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设计者:弓美华雁鸣湖镇朱固学校 目标确定得依据 1、课程标准得相关要求

(1)观察图画,听读儿歌,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得喜悦。 (2)认就是同桌,周围同学及老师,感受同学得友爱,教师得亲切校园得美丽。 (3)初步了解作为一名小学生得基本要求。 2、学情分析 一年级得小学生刚从学前班或者幼儿园来到小学,一切都就是陌生得,一切都就是新得开始,她们还不太了解作为一名小学生得基本要求。 3.教材分析 本课呈现了一首儿童歌曲《上学歌》,歌词通俗易懂,凸显“我就是小学生”这个主题。“我就是小学生”既点明小学阶段快乐学习旅程得开始,又借助儿歌提示作为一名小学生“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等一些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听读儿歌,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得喜悦。 (2)认就是同桌,周围同学及老师,感受同学得友爱,教师得亲切校园得美丽。 (3)初步了解作为一名小学生得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 1、观察图画,听读儿歌,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得喜悦。 2、感受同学得友爱,教师得亲切校园得美丽。 教学难点 了解作为一名小学生得基本要求。 评价任务 任务一:听读儿歌,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得喜悦。 任务二:了解作为一名小学生得基本要求。 教学过程

《小猴子下山》优秀教案(含教学反思)

18 小猴子下山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由此,本课设计力争突出随文识字策略,采用多种手段创建语言训练平台。借助本文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识字与阅读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自主理清故事顺序,在有趣的故事情节的推动下,习得识字方法,丰富语言积累,感悟文章说明的道理,即: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从而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课文相关动物、事物图片。(2)重点句段教学辅助课件。2.学生准备:制作本课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习“猴”字。 提示:猴子是动物,所以“猴”字是反犬旁。注意右部是“候”少了一竖。2.游戏中复习回顾。课件出示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词中“子”是轻声。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运用多彩的图片让学生判断故事中出现的事物,在有趣的游戏中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可以很好地了解学情,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朗读全文。 (1)教师引言:小猴子下山,他先后走了哪些地方?(师画一座山,并板画路线。)指学生接读课文。 (2)师生听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1)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相关事物的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依次为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小兔子。) (2)师生交流订正。 3.练说量词。 (1)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树下,接着走过一( )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 )小兔子。 (2)量词训练。 ①教学:块。 学生看图识字,引导引用数量词。“一块糖”“一块饼干”,这种东西一般有个平面,“一块黑板”“一块玻璃”。指导书写:一看,二写,三对照,明确左小右大;书写笔顺。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已整理)。12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教学进度表

教学工作计划 一、班级学情分析 经过上个学期的学习,孩子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孩子的学习态度端正,有较好的学习动机。 班级中有些孩子还特别能在学习上下苦功夫,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努力发挥他们的榜样作用,并引导他们在学有余力之时,自主学习。但是还是个别孩子,学习不够自觉,怕吃苦,上课的常规还很不够,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本学期还应重点对他们进行课堂常规教育。还有部分孩子,学习态度认真,但学习起来却显得有点吃力,应在本学期学习中,加强对这几个孩子的课外辅导。经过一学期的接触,对学生的情况比较熟悉,这样就方便于自己因材施教了。 这个学期,在课外阅读的要求上,一定要提高。大部分学生在一定的激励下和奖励机制下,有较高的浓厚的兴趣,但孩子们的阅读尚需指导,如:不会合理安排阅读时间,阅读时有头无尾,阅读姿势不正确等均须引导。写字方面,孩子们做的还是很不够,这学期将继续进行指导。大部分孩子的口语组织表达能力还需继续加强,抽出一定时间在文本中延伸写话或开展编故事比赛,同时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较高,有一定竞争意识;不少孩子思维敏捷,但缺乏想象能力;受年龄限制,个个活泼好动,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很多孩子主观意识强烈,敢于表现自己,但自私自利,不懂得赞赏别人,不善于向同伴学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尽量从他们的实际出发,结合新课程的要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语文素质的提高。 从总体上讲,较上学期,学生的常规意识、行为习惯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上课能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尤其对班级事务较关心,班级荣誉感逐渐形成,对自己的学习表现出较高的学习欲望。

《小猴子下山》第二课时公开课精品教案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一年级下册 18《小猴子下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童话。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看见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最后,兔子跑进树林不见了,小锤子一无所获。在课文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小猴子的行为中得到启示:做事情明确目标,始终如一。 本文构段有特色,第1、2、3、4自然段都是按“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做了什么”这样的语言形式来构段的,可以利用这个形式读懂故事内容;本文插图生动形象,图文一一对应,教学时可以把文体故事像连环画一样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文词句学习主要是注意体会不同的词表示不同的动作,教学时可借助课文插图、动作表演来理解,会用“掰、扛、扔”等动词说话中。在本文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又_又_”的词语形式并积累运用。 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撮信息、整理信息,并根据课文信息对“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作出简单的推断。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快两个学期的学习,学习了一些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初步学了结合词句的理解来理解课文内容的一些方法,具有初步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但他们在认知方面比较直观,注意力还不是很集中,学生对猴子的接触又少,对猴子的动作想象也有一定的难度,因而需要创设情境,利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资源和生动形象的动画课件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

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2.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3.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教学重难点: 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教学方法:图文结合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直观教学法。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教学课件、玉米、桃子、西瓜图片及实物。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可爱的小客人,大家想知道它是谁吗?只要你们能把这些词语准确地读出来,它就会出来跟你们见面了。 2.出示词语:掰下扛着扔了摘下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 (1)学生齐读词语。 (2)分组认读词语。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

小学语文第一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汉语拼音”“识字”和“课文”四个部分组成。为了方便识字和阅读,生字和课文全部加注了拼音。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共两部分,主要通过图画让初入学的儿童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的姿势,重视用眼卫生并在实践中养成“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动笔”的良好习惯,另外就是使学生从小学会爱惜学习用品。 2、汉语拼音,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能默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3、识字,分2组编排,每部分每课都配有一幅情景图,这样按排不仅能使学生情景图集中识字,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课文,共安排14篇课文,分6组编排,每篇课文均由图、文、生字表、练习、笔顺图、描红六部分组成。14篇课文中随课文教学识字305个,写字168个,课文部分具有头绪简、篇幅短、内容新、插图美、作业准的新点,具体表现在:⑴入选课文篇幅短,而且题材广泛,内容生动活泼,插图新颖有趣。⑵每篇课文均为全文注音,这样安排既可复习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也有利于进行朗读、背诵、训练、培养阅读能力。⑶课后练习都是两次,一次是朗读,背诵或复述,一次是有关汉字基本笔画的学习和按笔顺描红。另外,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一个练习,练习的内容包括认读生字,巩固汉语拼音,复习笔画、笔顺,进行词、句训练和说话训练。6个练习自成系列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二、班级概况: 全班学生入学不久,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的初步时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于学习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三、教学要求: 1、学习习惯: ⑴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⑵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汉语拼音: (1)认对、读准声母、韵母。 (2)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3)能说出声调符号的名称,读准四声,学读轻声。 (4)认识四线格,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3、识字写字: ⑴培养写字兴趣和良好写字习惯,准确认读305个生字。 ⑵说出基本笔画的名称。 ⑶能按笔顺在四字格里书写、默写168个生字,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学会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 4、口语交际: ⑴能看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名连贯的话回答问题。 ⑵能按照图意用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件。 (3)能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声音清楚,态度大方。 5、阅读: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教案 小猴子下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会认" 猴、结、掰"等生字,会写"块、非、常"等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插图讲述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小猴子的" 掰、扛、扔、摘、捧、抱" 等动词。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以图导言,激趣导入 教师板画一座小山。教师: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瞧,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就来了一只 小猴子。(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学生自由发 言)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只小猴子的故事。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读了课题,你知道了

什么?还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 大声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 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在文中画出小猴子都去了哪里。 3. 分组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 给下列汉字注音。 ()掰()扔()摘 ()捧()蹦()追三、学习第1 自然段(掰玉米) 1. 小猴子下山来了,他首先来到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他做了什么呢? (板书:玉米地)课件出示: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他看见,非常高兴,就。 2. 理解"掰、扛"两个动词。 (1)指名上台做"掰、扛"的动作。 (2)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用"掰""扛"这样的动作,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 3. 指导表情朗读。 (1)小猴子第一次下山,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他毫不犹豫地掰了一个扛着往 前走,甭提有多高兴了!现在请同学们戴上小猴子的头饰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有表情地朗读第1 自然段。 (2)指名上台表演读。2.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小猴子来到了,看到的玉米。 3. 小猴子非常高兴。"非常" 一词可以用来替换。(填序号) A. 时常 B. 十分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一册语文计划 北渡小学张纯香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 学生年纪小,自律性差。但都比较懂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有部分学生有说普通话的意识,能用简短的普通话与老师和同学做简单的交流。个别学生不懂得执笔方法,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学生对学习汉字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但是面对较大的识字量,学生识字的返生效较高。因此对这些学生,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用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使其体验成功学习所获得的乐趣。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六个部分。入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接下来是汉语拼音,学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一),10篇课文,识字(二),又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4课,每课认字12~14个。20篇课文分做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教材的编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教材内容具有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趣味性、广泛适用性等特点。 三、教学目的、要求 (一)、政治思想方面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环境、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老爱幼的思想品质,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启蒙教育。 (二)、基础知识方面 1、汉语拼音 ①、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23个声母,24个韵母,4个声调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能正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②、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2、识字与写字 ①、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②、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③、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正确的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庄、整洁。 ④、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阅读 ①、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②、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③、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④、对于读物中感性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4、口语交际 ①、学会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②、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③、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④、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教学措施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18 小猴子下山 教案

18小猴子下山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由此,本课设计力争突出随文识字策略,采用多种手段创建语言训练平台。借助本文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识字与阅读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自主理清故事顺序,在有趣的故事情节的推动下,习得识字方法,丰富语言积累,感悟文章说明的道理,即: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从而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课文相关动物、事物图片。(2)重点句段教学辅助课件。 2.学生准备:制作本课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习“猴”字。 提示:猴子是动物,所以“猴”字是反犬旁。注意右部是“候”少了一竖。

2.游戏中复习回顾。课件出示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词中“子”是轻声。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运用多彩的图片让学生判断故事中出现的事物,在有趣的游戏中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可以很好地了解学情,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朗读全文。 (1)教师引言:小猴子下山,他先后走了哪些地方?(师画一座山,并板画路线。)指学生接读课文。 (2)师生听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1)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相关事物的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依次为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小兔子。) (2)师生交流订正。 3.练说量词。

《小猴子下山》一等奖说课稿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小猴子下山》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第七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这是一篇趣味浓厚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猴子在下山时,看见许多可爱的东西,它看见什么都喜欢,但抓到这个丢了那个,结果一无所获,只好空手而归。本文图文并茂,语言简洁生动,五个自然段分别对应五幅插图,如同连环画一般使小猴的动作、形象更加直观化。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快两个学期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具备了初步的自主识字能力。但他们在认知方面比较直观,有意注意还未成熟,维持时间短,学生对猴子的接触又少,对猴子的动作想象也有一定的难度,因而需要创设情境,利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资源和生动形象的插图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训练孩子们听、说、读、写的要求,结合一年级学生认知、情感、思维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 2.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3. 借助插图,图文对照,圈圈画画,感受文章构段形式。 4.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 2.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难点: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说教法、学法 1.教法 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依据本课故事性强,画面丰富,结构类似的特点,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1)图文结合的情景教学法。 (2)多媒体演示法。

《小猴子下山》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1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8、小猴子下山(第3课时)人教(部编 版) 18、小猴子下山(第3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猴、结”等13个生字。 2、会写“块、非”等7个字。 (二)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目标:懂得做什么事情又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的道理。 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理解重点词语和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游戏法问答法 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指导写字 (一)指导书写汉字块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块”共7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二)指导书写汉字非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非”共8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三)指导书写汉字常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常”共11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最新一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

最新一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 小学(PrimarySchool)是人们接受初级阶段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6-12岁为小学儿童适宜年龄,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一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供大家参考。 #一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1:胖乎乎的小手# 【教材分析】 《胖乎乎的小手》写的是家人都很喜欢兰兰画的一幅画。从爸爸、妈妈、奶奶说的三句话中可以看出,兰兰是一个勤劳、孝敬长辈的好孩子。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勤劳、孝敬长辈的品德正是他们所欠缺的。让学生有所感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学习目标】 1、认识"胖"等13个生字,会写“看、着”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养成尊敬长辈的美德,有帮助长辈做事的愿望和举动。 【学习准备】 读通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读一读。 第一课时 一、揭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胖乎乎的小手》,请大家一起读一遍。认识“胖”字用猜字谜的方法记。 师:上学期我们猜过一个谜语,谜底是手。谁还会说谜面?“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些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二、探究课题 借助书中的插图或放大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这是一双怎样的小手。 让学生充分的思考,不局限于书中的课题。 三、感知整体 1、结合书中的插图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 2、读一读课文,了解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感知课文的整体。 这种感知应该是学生个体的感知,不要局限于标准答案或完整的答案。

3、学生齐读后,教师引入: 你觉得兰兰是一个怎么样的小女孩? 老师板书。 4、师:请大家再读课文,想一想,划一划,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兰兰是这样一个小女孩的? 5、玩游戏:接尾巴: 检验同学读的情况: 爸爸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妈妈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姥姥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认识生字:“喜、替、拖、鞋、帮”,可以用组词的方式认记) 6、指导重点句子的朗读: “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 “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洗过手绢啊!” “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挠过痒痒啊!” 让学生反复地读,说说自己的理解,说说从这向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觉得可以把题目中的“胖乎乎”换成什么词?大家是喜欢兰兰的画还是喜欢兰兰的这双勤劳的手? 兰兰明白了,大家喜欢他的画是因为…… 四、再读课文 五、作业布置 1、读记ABB结构的词(结合《同步》)。 2、给“胖、喜、欢、替、拖、鞋、帮”注拼音,并口头组词。 3、认记“张、刚、贴、墙、等、变、情”生字,同桌互相交流识记方法。 第二课时 一、生字复习 1、认读“胖、喜、欢、替、拖、鞋、帮”的生字卡片。 2、交流“张、刚、贴、墙、等、变、情”生字识记方法。 二、再读课文

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析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童话。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看见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最后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一无所获。在课文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小猴子的行为中得到启示:做事明确目标,始终如一。 本文构段有特色,第1、2、3、4自然段都是按照“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么样,做了什么”这样的语言形式去构段的,可以利用这个形式读懂课文;本文故事插图形象生动,图文一一对应,教学时可以利用文本故事像连环画一样学习,增强学习的兴趣。 本单元的主题为“养成好习惯”,以故事题材为主。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抓住故事中的有效信息,理清事情发展的脉络,从而在整体上把握故事的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思维能力。在《小猴子下山》教学中要求老师要利用插图、动作演示等方法引动学生理解动词的意思;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生活经验与课文内容的有效对接,从而更好地了解词语的意思。还要引导学生提取信息、整理信息,并根据课文信息对”小猴子最后为什么空着手回家”的原因做简单推断。基于此,我将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设定为反复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随文识字,积累又()又()类型的词语,正确书写“非”“常”两个字。教学难点设定为通过借助插图、通过动作演示等方式引导理解“掰、扛”等动词。 一年级的学生,一年级的孩子初具备阅读简单故事的能力,对于情节发展较容易掌握,而对于书中的情感价值方面的作用则难以把握,应该将重点放在识字写字和体会动词的准确性上,加强引导学生自主交流对文中小猴子的理解,分析小猴子空着手回家的原因,从而引发他们的思考。根据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要求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以朗读,随文识字,游戏识字,借助图片理解词语、感知课文等方式,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同时借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关键字词,最终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目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