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语系语言学本科毕业论文

英语系语言学本科毕业论文

英语系语言学本科毕业论文
英语系语言学本科毕业论文

英语系语言学本科毕业论文

简论经济语言学

摘要:在语言学的框架下,从语用层面上将已有的语言经济原则重新界定为经济语言学。经济语言学不是语言经济学,经济语言学被语言经济学包含,经济语言学承栽语言经济学。经济语言学是研究言语优化配置,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科学。它遵循认识支配言语配置的基本规律,具体研究如何使语言经济的一般均衡性、前提共识性、择近性、从众性以及言语生效性。

关键词:言语配置;语言经济学;经济语言学

一、引言

经济语言学不是语言经济学,但二者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经济语言学被语言经济学包含,经济语言学承载语言经济学袁俏玲2021。

语言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人力资本学说和教育经济学。它是一门语言学和经济学交叉相融的边缘学科。一方面,它一直是语言学隐型或显型的一个分支;另一方面,它是非常年轻的经济学分支。语言经济学所涵盖的主要内容为:

1语言本身是一种人力资本,语言作为人力资本可以用来补充和取代其它类型的人力资本。

2 学习母语、第二语言、外语是对人力资本生产的一种经济投资,它可以产生学会语言后的投资预期效益。

3语言的经济价值有高低之分;语言有经济价值高低之分。学习和掌握不同语言,语言学习和掌握的程度不同,而赋予语言学习者高低有分的经济效益。

4语言的经济效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黄知常2002某一语言的经济效用由该语言在不同市场上的使用程度所决定,因国家、民族、地区、社会环境、语言政策因素的不同而不同。

值得强调的是,这里所讲的经济语言学不是有关经济方面语言的学说。所谓“经济语言是人们理解经济问题、进行经济联系的工具。”周冰1994

语言学层面上语用经济概念最早是相对冗赘un-dancy提出的。国内外学者对此已有论及,郭秀梅1985认为“经济即指如果一个词足够的话,决不用第二个”;Leech1983将语言经济原则理解为“快捷”quick and easy。他从语音和句法两个层次对语言如何经济进行了阐述。陈新仁1994又在Leech的基础上将语言如何经济充实为“逻辑缩约”、“语法省略”和“语音简略”。

不过,仅局限在语言系统内部词汇、语音和语法层面上的片面、静态、即时性的经济

思想,无法有效地指导和解释综合、动态、阶段性的言语交际活动。确定话语经济与否决

不能仅以用词多寡为依据。言语行为中,经过优化配置的言语才称得上经济。沿着这一经

济理念,笔者认为有必要构建基于传统语言经济原则Leech 1983;Zipt1949:Kasher1986的、能有效指导言语优化配置的经济语言学。本文旨在厘定经济语言学,阐明经济语言学

的若干属性,并阐明其相互关系。

二、经济语言学的若干属性

经济语言学的相关属性主要表现在言语配置优化与否,效用是否最大化。向明友1998指出人类的言语生活受行事能量恒定规律、追求言语效用最大化规律以及言语边际效用递

减规律支配。正是有这三条规律的存在,人们才去追求言语的优化配置,并使言语的优化

配置成为可能。在语用行为中,语言经济与否,其优化配置表现为下列五种属性:一般均

衡性,前提共识性,择近性、从众性以及言语生效性。

这五种属性总括,可称为经济语言学的属性,其表象和目标为言语配置的经济与否。

将其称为经济语言学的属性是因为沿着这些属性来配置言语,言语的效用就能实现最大化,言语的配置就能达到最优化。优化配置的,实现效用最大化的言语当然就是真正意义上的

最经济的言语。能实现言语最经济目标的属性当然优于传统的语言经济原则。为了将这种

属性与传统的经济原则区别开来,笔者使用“经济语言学”冠其名。

1、经济语言学的一般均衡性

均衡equilibrium也叫平衡,原本是物理学中的概念,它表示当物体同时受到方向

相反、大小相等的两个外力作用时,该物体因受力均衡而处于一种静止状态。英国经济学

家马歇尔最早把“均衡”引入经济学,研究商品的供求关系,形成了经济学中的局部均衡

理论。后来法国经济学家提出了经济分析中的一般均衡理论,从而使“均衡”思想成为

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工具和价值理论之一。笔者将“均衡”概念引入对言语投人量与需

求量关系的分析中。

在言语行为中,只有实现发话人的言语供给和受话人言语需求的平衡,所供给言语的

总效用才能达到最大化。言语投入少于均衡指标数时,其效用就得不到充分发挥;多于均

衡指标数时,受言语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影响,多出的言语会产生负作用,从而抵消言语

的部分效用,也就无法让投入言语的效用实现最大化。

语用行为中的各变量相互制约,连锁反应,它们对言语配置的影响是有机的、综合的、多层次的。因此,就实现整个言语交际的效用最大化而言,不能把各局部的指标数进行简

单地捆绑或叠加,必须把各变量放在一盘棋上进行综合分析。

在考虑到各变量的综合作用后,力争使言语配置实现发话人的投入与受话人的心理需

求达成均衡。此时的均衡便是语用行为中言语配置的一般均衡general equilibrium。在

言语配置中只有实现言语投入与言语需求的一般均衡,言语配置才能优化,投入的言语的

总效用才能实现最大化。这就是言语配置的一般均衡性。

语用行为虽与人类的其他行为一样,都受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规律支配,但它与其他行

为明显不同。语用行为是听、言者双方的协作性行为。单就交际者一方而言,言语基本无

效用可言。只有言者把想说的话说出来,听者把言者说出的话也当成自己想听的话听进去,并解其意图。依照该意图行事,这样的言语才算有效用。

言语的效用既然是经由多个环节,通过听者、言者的共同努力实现的。言语配置时言

语投入的均衡问题就不能单由听者、言者某一方的需求决定,必须是听者、言者双方需求

的均衡。向明友2001:81—86认为以言行事的能量源自言语能、社会能和经验能三大块。

言语能主要是表达言者的主、次交际意图,并调节制约语用行为的各种变素的关系。单就

意图表达而言,言语能要受经验能的制约,产生言语能的言语量与产生经验能的听者、言

者的共知经验量成负相关。共知经验量影响听者对言语的需求。

发话人的表述意图已定,两人共知的经验越多,听话人对用于承载表述意图的言语的

需求量就越少;两人共知经验越少,听话人对用于承载表述意图的言语的需求量就越多。

如果遵循言语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使言语的投入量与听者的心理需求量达成均衡,就不会

有言语浪费。由于听者的心理需求决定于共知经验量,所以可以将上面这个局部均衡看成

言语投入与共知经验的均衡。暂且将这种均衡叫局部均衡性Ⅰ。

涉及用于调节的言语方面,局部均衡呈多样性。首先发话人要用言语调节交际动机。

发话人要交际,他肯定首先具有一定强度的交际动机,但听话人未必就有现存的交际动机

在等待发话人。就是受话人有一定的交际动机,在较长的交际过程中也会因疲劳等消极因

素的影响而呈不断减弱的趋势。国外心理学家的实验证明,一个人完全集中在一件事上而

不被其它思想干扰的时间只有11秒朱智贤1989,也就是说,听者每次兴奋的时间只能维

持11秒。

为了确保受话人能够保持一贯的动机去接码、译码,发话人要投入言语去启动和促进

受话人的交际动机。此时的言语投入不能由发话人自行决定,发话人不能因为自己的交际

动机特别强烈,就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他必须充分考虑受话人在这方面对言语的需求。

受话人的交际动机越强,他对用于启动和促动的言语的需求就越少;受话人的交际动机越弱,他对用于启动和促动的言语的需求就越多。

只有当用于启动和促动的言语量与受话人根据已有的交际动机强度决定的对言语的可

能的需求量达成均衡时,这种促动的言语的效用才能实现最大化。暂且将这种均衡叫局部

均衡性Ⅱ。以言行事,行事的难度对言语的投入也有明显影响。行事难度增大,受话人绗

事人心理上的行事压力就会增加,因此用于除阻的言语也就相应增加;行事难度减少,受

话人心理上的阻力就会减少,相应的用于除阻的言语就会减少。发话人的言语投入必须与

受话人可能的除阻需求形成均衡。暂且将这种均衡叫局部均衡性Ⅲ。行事的内容对受话人

的损益度也影响言语的投入。这里的损益是泛指意义上的,包括精神的或物质的两个方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