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粤教高中必修3《书愤》王柳青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教学设计

粤教高中必修3《书愤》王柳青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教学设计

粤教高中必修3《书愤》王柳青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教学设计
粤教高中必修3《书愤》王柳青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教学设计

书愤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2)理解陆游的“愤”是什么以及是如何表现的。

2、过程与方法:

(1)布置预习,让学生了解陆游和他的诗作以及他所处的时代;

(2)朗读诗歌,体会诗情;

(3)探究问题,理解诗歌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陆游年华空老、有心报国、无路请缨的悲愤情怀;(2)学习诗人的爱国精神。

二、教学重点:

1、《书愤》主旨的理解;

2、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指导。

三、教学难点:

1、《书愤》主旨的理解;

2、不同时代其他相同命运的诗人的探究。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

文学的经典主题之一是爱国主义,每逢国家危急存亡之秋,这类文学作品便大放异彩。南宋时期,有一位著名诗人名叫

陆游,他以显著的成就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在他的作品中,最重要最能表现其创作情怀的还要属他的爱国诗歌。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书愤》,走近陆游,感受他深切的爱国情怀。

(二)朗读诗歌 1、解题

书愤:书写悲愤(愤懑)之情。

2、诗歌要多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自由朗读)

3、点学生单独诵读。

(点评好或者不好在哪里,一起深入文本,体悟感情)(三)课文内容理解

本诗题为《书愤》,感情基调很明显是“愤”,那么作者在这首诗歌里愤了什么?

(1)简介“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

知人论世:指了解一个人的作品,就要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为人,了解环境与时代。

以意逆志:指的是用自己想法去揣度别人心思,是孟子提出的一种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2)运用“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说一说陆游为什么充满愤懑之情,现实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近陆游,借助他的平生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陷,当局偏安一隅,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和

排斥,多次被罢官。

《书愤》为陆游在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所写,此时他已是61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5年,直到这一年春天,又被起用,任命为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这首七律写于此时。(3)那么,我们初步阅读诗歌以后,结合这样的时代背景,大概可以感受到诗人会有哪些愤呢?(学生自由回答)

2、同学们理解得是否正确呢?请同学们结合注释,深入研读文本,思考一下,作者在这首诗歌里“书”写了哪些事情?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待会儿请同学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联: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早年哪里知道世事的艰难,那时,我向北遥望着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区,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

“艰”,艰难,道出了辛酸和坎坷,浓缩了作者因主战而受到的种种刁难、排挤和迫害。“气如山”,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指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将士们曾乘着高大的战舰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将士们也曾配有铁甲的战马在秋风中大败金兵于大散关。这两句形象地描绘除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的壮丽场面,画面

开阔、壮丽。

“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双鬓已先斑

我白白地自认为是边防上的长城,能够保家卫国;然而如今对镜照看衰老的头发早已花白。

“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

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正是是名传后世,千年以来又有谁能与诸葛亮相提并论呢?

“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3、总结一下,本文表达的“愤”究竟是什么?①忧愤国家:金人入侵、国土沦丧、被迫迁都。②忧愤朝政:求和偏安、打击主战派、政治黑暗。③忧愤自己:年老体衰、功业无成、壮志未酬。

|4、作者的“愤”是通过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表达的呢?(1)对比手法,彰显主旨。这首诗运用对比手法,富有表现力,如昔年之壮举和今日之衰颓,“塞上长城”之理想与“世事多艰”之现实,诸葛亮之积极进取与南宋统治者之苟

且同安对比。

(2)用典巧妙,抒发情怀。这首诗在颈联尾联化用“塞上长城”“出师表”的典故,分别点明了诗人志向,表明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愿望。

小结:通过学习《书愤》这篇课文,我们学会运用“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理解了陆游究竟愤什么,又因何而愤,又用赏析诗歌的鉴赏方法,明白陆游通过书写哪些事情来表达他的愤,怎样表达他的愤,深深地体会到了陆游深切的爱国情怀。接下来,通过另外一道题目,我们来运用所学方法来体悟作者的情感。

五、学以致用

狱中题壁①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②

忍死须臾待杜根。③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注:①这首诗是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作者被害前于狱中所写的绝命诗。当时谭嗣同劝告梁启超出国避难,而自己却拒绝了亲友们要他避难的劝告。他慷慨激昂地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②张俭:东汉末期,张俭被反诬为结党营私,在困迫中逃亡,一路上受人保护,其投宿人家多被治罪牵连。③东汉时,杜根曾上书要求邓太后把政治权交给安帝。太后大怒,命人把

杜根装入袋中摔死,执法者同情他,让他逃过一劫。太后死后,他又复官。

1、结合全诗,谈谈诗歌所表现的情感。

①“思张俭”一句用典述怀表达了对避祸出亡的变法领袖的褒扬祝福;②通过运用杜根的典故,以邓太后影射慈禧,既有对镇压变法志士残暴行径的痛斥,也有对变法者东山再起的深情希冀;③最后也抒发了诗人愿为自己的国家和理想而献身的壮烈情怀。

六、结语

通过对陆游和谭嗣同这两位诗人诗作的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诗歌的鉴赏方法,我们更加发现,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文人志士的情感是如此地相似!英雄性非异也,却都能为家国将生死置之度外,为百姓弃小我而心怀天下。此乃真丈夫!此乃真文士!

今天的我们尽管生于一个和平的年代,但前路并非一帆风顺,还有许多坎坷需要迈过。“家国天下”的传统文化基因早已深深地铭刻进我们的身体里。建国70周年在即,我们的国家早已不复百年前积贫积弱的模样,我们即将迎来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是这一段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都能有“家国天下”的情怀,奋力进取,砥砺前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负这个伟大的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