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尔的业务流程再造模式及其经济学分析

海尔的业务流程再造模式及其经济学分析

海尔的业务流程再造模式及其经济学分析
海尔的业务流程再造模式及其经济学分析

海尔的业务流程再造模式及其经济学分析摘要:从分析海尔管理创新的内部环境入手,着重阐述了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模式的运作机理,指出了海尔管理创新的具体体现,并从经济学角度进一步对海尔的业务流程再造模式作了深入分析。

1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和经济一体化浪潮席卷全球,企业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管理领域的变革与创新层出不穷,管理理论界也在不断探求适应企业需要且反映时代特色的、新的管理范式,诸如学习型组织、虚拟管理、知识管理、网络管理、公司再造、柔性组织等。特别是90年代初美国管理学界哈默与钱皮提出的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流程再造革命,企业界和理论界为此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物力,但从实践看,流程再造更多的还是停留在理论探索上,还缺乏有充分说服力的成功经验和实践模式。作为一种管理创新或是一种新的管理范式,业务流程再造在海尔较为成功地实现了从理论向实践的飞跃。1999年海尔开始实施并逐步完善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模式,实现了其组织结构的创新和管理集成的创新,其实质是观念创新机制、价值创造机制、价值评价体系与价值分配方式的创新。海尔的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模式是在企业规模和资本迅速扩张的过程中,为有效发挥大企业的规模经济性在企业内部管理上的一种战略创新,它在有效根治“大企业病”的同时,有

效地解决了管理团队的创新协作精神和员工投入回报机制内部化

的问题,提高了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强化了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海尔创新的管理环境

1997年5月我国政府正式宣布重点培植海尔等六家公司向世界五百强进军。海尔为适应进军五百强的战略目标,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变革与创新,1999年3月,海尔提出了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三种转变的发展战略,即从职能结构向流程网络型结构转变,由主要经营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转变以及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其总体目标是使海尔成为一个国际化企业,跨入世界五百强。面对如此宏伟的目标,海尔无论在人员素质、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还是在经营规模、全球化程度、品牌价值等方面均有待于很大程度上的提升和强化,特别是海尔在其经营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着不可避免而又必须解决的两大难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规避“大企业病”的发生和提高流程效率。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多元化扩张,许多大企业不同程度的患上了“大企业病”。在我国所谓的“200亿现象”就是用来比喻许多大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就停滞不前或走向衰退。“大企业病”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组织结构所形成的业务流程无法适应市场的变动和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专业化分工带来的效率优势被过多、过细的分工而造成的分工之间的边际协调成本所替代。1998年海尔的销售收入为168亿元,按照过去的发展速度,很快接近200亿,为了回避“大企业病”的威胁,

同时整合企业内部管理方面的优势,必须在管理上进行变革和创新,按照大企业规模和小企业速度的要求,在管理上事先设计,谋定而后动,进行业务流程再造,通过不断的创新,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响应市场变化的速度,从根本上解决“大企业病”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海尔员工的整体素质问题。员工是企业创新的主体,也是企业谋求生存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海尔经营的国际化客观上要求员工必须具有国际化企业经营所需要的创新力和责任心。在以个性化为主旋律的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创新力,以达到顾客满意度最大化,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建立一种创新的机制,从源头上寻求企业发展的活力,一个必然的选择就是把市场的压力和企业发展的重任转化为每一个员工的动力和责任,使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出来,从而聚集出企业的整体活力,“市场链”正是这样一种创新机制,其核心就是促进员工适应国际化经营的需要,使之转变为主动创造型的、富有责任心的新型员工。

3 海尔市场链与业务流程再造机理分析

3.1 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模式的理论依据

海尔的“企业源头论”认为,员工是企业的源头,源头的活力是企业的活力之源。员工是企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只有唤起员工对企业、用户高度责任心,充分发挥它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使企业这条大河奔腾不息。因此,这就需要创建一种员工与用

户相咬合的利益调节机制,激发员工的内在潜力。市场链正是建立在“企业源头论”上的一种客观必然选择。在市场链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升员工的自我创新整体能力,把对员工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与企业经营资源更有效的配置结合起来,瞄准“顾客”的个性化需求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市场美誉度,海尔提出了负债经营的观念,就是将企业以前无偿给员工使用的资源(如设备、工具、材料等)转变为有偿使用,企业给员工提供的这些资源就是员工的负债,员工必须运用创新的方法经营这些资源,使资源增值,实现真正的价值创造,这样才能得到相应的索酬;否则,就等于浪费了企业的资源,就应当自己掏钱索赔。负债经营思想的实施首先要量化负债资源,建立负债经营计算平台,对比国际先进水平以及本企业上一年度最高水平,确定资源增值的目标,通过竞标形式确定经营自我的创新主体,由创新主体利用创新的工作方式去经营负债资源,达到资源增值的目的。当然,市场链和负债经营理念的实施是建立在扎实有效的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之上,这个基础的核心就是OEC管理。OEC管理法即Overall(全方位)、Every(每人、每天、每件事)、Control&Clear(控制和清理),简言之就是五句话:总账不漏项,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管事凭效果,管人凭考核。

公司再造理论的提出为海尔业务流程再造和新流程观念的确立提供了指导思想。传统的职能型结构是依据专业化分工设计所形成的,在这种组织结构中,每个人“对内”向各自所承担的专业化工作负责,“对上”遵照上级的指示执行,没有哪一个人有资

格对整个工作流程负责,结果使流程缺少整体的管理和控制,并导致企业协调运作成本的大量增加,降低了企业的应变能力,难以适应新经济环境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流程型结构则强调以完整、连贯的整合型业务流程代替那种被各职能部门划分的、难以管理协调的破碎型业务流程,每一个流程都有直接的“顾客”(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为顾客提供最直接的服务。基于公司再造理论而确立的新流程观念就是直接面对“顾客”的、具有高度经营决策权的完整业务流程,其优势在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响应市场速度,使企业获得倍速发展。

3.2 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的内涵

海尔的“市场链”主要是指以海尔文化和OEC管理模式为基础,把市场中的利益调节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在集团的宏观调控下,把企业内部的上下流程、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的业务关系由原来的单纯行政机制转变成平等的买卖关系、服务关系和契约关系,通过这些关系把外部市场订单转变成一系列内部的市场订单,形成以订单为中心、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相互咬和、自行调节运行的业务链。每个流程、每个工序、每个人的收入来自于自己服务的顾客(市场)。服务的有效,按合同可以索酬;服务的效果不好,对方可以索赔。例如海尔的设备管理,由整合后的技术装备本部根据用户——产品事业部的要求,将集团全部设备管理整合起来,实行综合服务,收费标准则经过技术装备本部与产品事业部协商以合同的形式确定下来。这样,技术装备本部是产品事业部的服务提供者,产

品事业部是设备的使用者,也就是技术装备本部的市场。技术装备本部在签订了服务合同后,改变了原来的设备管理方式及观念,将产品事业部的要求——即市场的要求目标,层层分解到每个员工,员工从所负责区域的服务中获取报酬。不仅如此,如果技术装备本部的服务做得不好,事业部索赔的同时,其可使用社会上的设备管理服务,这样技术装备本部必须提供优质的服务才有市场。因此,海尔所做的表面上似乎是在组织内部作改变,实际上却形成了与市场紧密相联系的大市场链。“业务流程再造”是指从根本上对原来的业务流程做彻底地重新设计,把直线职能型的结构转变成平行的流程网络结构,优化管理资源和市场资源配置,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信息化和网络化,从结构层次上提高企业管理系统的效率和柔性。通过市场链把终端客户的满意度无差异地传递给每一个业务流程和岗位,使每一个流程都有自己的直接“顾客”,每一个流程都与“市场”零距离。流程的工作方式是针对“顾客”的要求“主动做”,而不是“待向上级请示后再做”,从而快速满足顾客的个性化要求。

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主要是指把市场链和业务流程再造有机集成,以索酬(S)、索赔(S)、和跳闸(T)为手段,以流程再造为核心,以追求顾客满意度最大化为目标,以“订单”为凭据,重新整合管理资源与市场资源,在OEC管理平台基础上形成每一个人(流程)都有自己的顾客、每一个人(流程)都与市场零距离、每一个人(流程)的收入都有市场来支付的管理运营模式。主要

特征体现在:

(1)以SST为手段。所谓的SST是指索酬、索赔、跳闸的第一个汉语拼音字母的缩写,其中跳闸是指在订单履行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时,由利益相关的第三方制约并解决问题。所谓利益相关的第三方是指海尔集团法律中心成立的内部仲裁庭,它负责市场链运作过程中上下流程、上下工序的责任界定和契约纠纷,为市场链把脉问诊,确保流程高效运作。再造后形成的业务流程体系通过索酬、索赔和跳闸手段,形成业务流程“市场链”,在每一流程内的上道工序与下道工序岗位通过索酬、索赔和跳闸手段,形成岗位之间的“市场链”。

(2)以“订单”为凭据。商流本部从外部客户获得订单开始,以完成客户订单为目标,根据业务流程顺序分解成一系列内部流程“订单”,通过内部“订单”的履行达成完成终端客户的订单目标,流程之间以“订单”为依据形成市场契约关系。

(3)以企业文化和OEC管理为平台,价值分配市场化。OEC 管理贯穿于企业整个内部市场链,流程之间的内部“订单”履行以OEC管理为保障,通过索酬、索赔和跳闸手段,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迅速完成订单的各项内容,再造后所有的业务流程与岗位的收益不再是“大锅饭”,而是全部由自己服务的“顾客”来支付,这是价值分配与激励机制领域的一次深刻革命。

4 海尔业务流程再造模式中蕴含的管理创新

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到来,人们的需求日益

表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特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海尔的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模式为企业界实施管理创新、积极应对市场挑战、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观察视角和可供借鉴的思路。海尔在经营规模相对比较大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快速的发展,关键在于海尔形成了适应自身发展的、全新的创新系统,海尔把它总结为:观念创新是先导,战略创新是方向,技术创新是手段,组织创新是保障,市场创新是目的。海尔业务流程再造模式中蕴含的管理创新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观念创新

海尔的管理创新首先来源于观念的创新,其观念创新之处在于索赔观念、跳闸观念和负债经营的观念。在海尔的市场链模式下,员工的报酬完全来源于市场,只有你的工作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与接受,才能获得报酬;否则,不但拿不到报酬,还要被用户索赔,也就是说以市场和顾客作为价值评价和分配的标准。通过负债经营观念的确立,把资产负债表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流程,如果哪一个岗位和流程既没有获得索酬,又没有被索赔,这就“闸”出了问题,并由利益相关的第三方(独立于当事者双方并与当事者利益相关的仲裁中心)制约并解决问题,这就是跳闸。即形成这样一种观念,每个人都有一个市场,每一个人都与市场零距离,每一个人的收入都由市场来支付。通过市场链机制激发了员工的创造性和责任心。

4.2 组织结构创新

在海尔的“市场惟一不变的法则就是永远在变”的观念下,其组织结构必然随着其战略目标的转移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而不断

创新。从实施海尔名牌战略的职能式结构,到适应海尔多元化扩张战略的事业本部制组织结构,再到实现海尔国际化战略目标的流程型网络结构,体现了海尔的组织结构创新之路,流程型网络结构实现了由传统的功能型组织向流程型组织的转变,是一种对传统组织结构彻底的创新,是“业务流程再造”的必然结果。真正面向顾客的流程型网络结构带来了企业整个系统功能的创新。海尔的实践证明,流程再造后的企业实现了三种效果,即与顾客零距离、资金零占用、质量零缺陷,使海尔的经营管理水平进入了更高的层次。

4.3 管理集成创新

海尔的市场链集成模式,在横向层次上把企业内部业务流程价值链活动通过SST机制整合起来;在纵向层次上,优化整合了分供方价值链、买方价值链、渠道价值链,形成了一个基于市场化关系的、纵横交错的网络结构,获得了价值链集成效益。从管理体系上看,把分属于不同业务流程的先进管理技术通过市场链集成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管理体系,把市场的压力通过相互咬合业务流程无差异地传递给每一个岗位,使信息的流动货币化,加快了信息沟通和反馈的速度,全面激活了流程的活力,进而在以OEC 管理法为核心的管理基础平台上,把核心流程与支持流程集成起来,形成了一个最大限度的、共享企业资源的管理集成平台。

4.4 价值分配方式创新

海尔的价值分配机制是以用户满意为标准的价值分配方式,它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按劳分配方式,也不是按资分配方式,而是一种按结果分配,这种结果就是市场认可和用户满意。也就是在以市场交易为基础规则的平台上,以客户满意(索酬)与否(索赔)和以其投入获得最终市场评价结果为获得报酬的标准。海尔提出并实施的全员市场工资分配方式是建立在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上的,特别是OEC管理平台、海尔文化平台、基于市场链的业务流程再造平台。在海尔,无论是直接面对外部市场的核心流程,还是面向内部用户的支持流程,都建立起了一整套互相衔接的、互相咬和的、可操作的工资分配体系。海尔的这种价值分配机制是激励机制领域内的一次深刻的革命,是观念创新机制、价值创造机制、价值评价机制有效运作的根本保证。

5 对海尔业务流程再造模式的经济学分析

罗纳德·科斯在《企业的性质》和《交易成本问题》两篇文章中指出,交换经济条件下企业之所以产生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企业与市场是替代性制度安排。企业边界决定于企业和市场的均衡,即企业内的边际组织费用与市场边际交易费用相等之处。企业最显著的特点是价格的替代物,这样就有两种制度来协调和配置资源:在企业外部,价格运动指挥生产,它通过一系列市场交易来协调;在企业内部,市场交易被取消,市场交易的复杂结构由厂商内部的协调来代替,由它来指挥生产。随着企业规模的持续扩大,交易费用逐步提高,效益增长缓慢,企业发展停滞不前,“大企业

病”便显现出来。

威廉姆森教授对等级结构组织缺陷的研究告诉我们:不同性质的组织原谅失误的程度是不同的——家庭组织具有很强的、原谅失误的倾向,而市场体制则是“铁面无情”的,它从不“宽容”失误,一旦失误必然遭受惩罚(即付出代价)。但在一体化大企业中(不妨设B兼并了S,B和S均为独立的企业),许多失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解释得到谅解,例如S的成本上升,它可以找出很多原因来“讨个说法”,如果这些理由有说服力,其行为很容易被默许,成本上升的现实也就不会改变。而市场体制是不会听从任何解释的,成本上升就意味着利润减少,未被兼并的S只能通过超常的努力改善现状。

借助阿尔文·古尔德纳的“互惠规范”不难发现,与独立企业之间的关系相比,大企业内部的各部门之间相互包庇和相互维护的倾向更为严重。在某些情况下,企业中现有的部门领导都不愿取消本部门而导致本身领导权的丧失,便生长一种相互包庇、相互助长的倾向,使企业中本来已经没有存在意义的部门得以保留;另一种更为严重的情况是,相互维护而形成的“企业关系网”有可能会使决策者信息不充分或被错误的信息“蒙蔽”而“因人设事”,从而导致投资膨胀或企业不合理扩张,企业的费用或损失由此而生。

海尔实施的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管理创新模式与上述经济学家的思想不谋而合,其根本的目的旨在彻底解决

“大企业病”问题,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市场链”是在集团宏观调控下,把市场经济中的利益调节机制引入到企业内部,即市场机制的企业内部化,它打破了市场的屏蔽效应,使每一位管理者和员工都感受到了市场竞争的压力和“铁面无情”,认识到“报酬来源于市场”,只有得到“顾客”(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的认可和接受,才能获得报酬,市场是不会“宽容”失误和过错的;同时使每一位员工成为独立经营的主体,极大限度地激发了广大员工创造力的发挥,使之由被动执行任务的工作责任心转变为主动创造型责任心。基于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模式所确立的新流程观念(即直接面对“顾客”的、具有高度经营决策权的完整业务流程)大大降低了企业内部的交易费用,提高了经营效率和响应市场的速度。建立在新流程观念基础上的流程网络型组织结构优化整合了企业内部的管理资源和市场资源,彻底取消了一些可有可无、职能重叠的管理机构,减少了管理层次,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小集团利益”和部门之间的相互包庇与维护的倾向。在OEC管理平台上,通过SST手段,核心流程(产品本部和推进本部)和支持流程(职能中心)之间职责明确,运转协调,信息沟通渠道畅通,信息反馈和决策速度大大提高,有效地解决了决策者信息不充分或被信息“蒙蔽”的问题,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和响应市场的速度。

总之,海尔以其成功的、富有创新性的管理变革,从战略发展的视角,揭示出其价值创新的深刻内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管理范式。面对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带来的各种机

遇和挑战,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海尔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模式为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战略方向和经营观念,也为企业界深人探讨研究这一课题、树立价值创造型企业的经营理念开拓了值得借鉴的崭新思路。

海尔信息化案例分析

企业信息化案例分析报告 分析对象:海尔集团 班级:信息121班 学号:19112110 姓名:杨韵寒

目录: 一、海尔集团简介 (1) 二、案例来源 2.1案例一 (1) 2.2案例二 (2) 2.3案例三 (3) 2.4案例四 (4) 2.5案例五 (5) 三、近期资讯 3.1资讯一 (6) 3.2资讯二 (6) 3.3资讯三 (6) 3.4资讯四 (6) 3.5资讯五 (6) 3.6资讯六 (7) 四、分析总结 4.1海尔在信息化方面所做的努力 (7) 4.2威胁和劣势 (8) 4.3总结 (8) 五、本学期收获 (8)

海尔信息化案例分析报告 信息121班 19112110 杨韵寒 一、海尔集团简介 海尔集团是全球领先的整套家电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虚实融合通路商。 海尔是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1984年创立于青岛,现任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是海尔的主要创始人。目前,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1个工业园,5大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7万人。2011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1509亿元,品牌价值962.8亿元,连续11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集团援建了164所希望小学和1所希望中学,制作212集科教动画片《海尔兄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球唯一白电赞助商。 二、案例来源 2.1案例一: 海尔信息化:三个阶段上三个台阶 信息来源:豆丁网 https://www.doczj.com/doc/243866618.html,/p-736679705.html 海尔的信息化建设从最初起步到现在,大致经历了基础应用、总体构架和优化调整三个发展阶段,其中每个阶段都会根据当时企业的实际需求而有不同的侧重点。 第一个阶段是基础应用阶段:企业自发地提出了信息化应用的需求,搭建海尔集团的骨干网络和基础的办公应用,主要代表是构建的基础网络和OA应用。从1997年到现在,海尔集团已经构建了千兆为骨干的企业内部网,覆盖40多个销售公司和30个电话中心,实现数据、视频、IP电话三网合一。 第二个阶段是总体构架阶段:进入WTO之后,由于在中国市场上国际化竞争对手的大量进入,中国的制造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企业内外部的各种挑战,海尔开始实施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同时改造海尔集团的信息化应用系统,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从1998~2003年,海尔内部进行了40多次结构调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业务流程再造的最佳模式。为了适合集团的战略发展需求,突出了流程再造成果,加速了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海尔集团系统地设计和建立了信息化应用框架和系统,配合业务管理的需求,主要实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1)建成电子商务平台,形成以信息流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业务应用平台,使海尔的供应链运行在信息化高速公路上。2000年,海尔成为国内首家企业发布和建立B2C电子商务平台,并实现网上支付。 (2)建立全球领先的网上协同交易平台(B2B):2000-2001年,建立了海尔集团的电子协同商务平台,2005年1-4月份实现网上交易250亿元。 (3)集成的同步供应链管理平台:2000年,在集团范围内实施了销售、生产、采购、仓储、财务与成本等应用。 (4)生产的跟踪与控制:2000-2004年,在集团各产品事业部实施了MES全程跟踪生产质量。 (5)一站到位的顾客服务系统:从1998-2005年分四期,构建了集中的海尔顾客服务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覆盖全国超过500个坐席的呼叫中心、超过10000个服务网点和全国

海尔集团营销渠道策略分析

海尔集团营销渠道策略分析 摘要:随着全国性家电连锁的迅速崛起并正在成为家电营销的主渠道,传统渠道迅速瓦解,新的渠道模式尚未形成,作为我国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的海尔集团如何清楚地认识渠的发展趋势和结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适应或改变渠道,就成为海尔渠道策略的核心问题。通过对家电业营销渠道的现状分析和海尔集团营销渠道的发展与实证研究,对海尔集团营销策略的调整和完善提出了建议,即:创新营销观念;建立战略联盟,解决)商渠道冲突;构建与完善网络营销渠道;控制渠道,增强对新型渠道的博弈能力。` 家电行业是目前国内诸行业中竞争最激烈、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经过20年的发展,海尔集团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渠道策略,而所建立的销售网络也为海尔的高速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随着营销环境的变化,尤其是连锁商业的迅速扩张并口益成为家电销售的主渠道,渠道组成结构转向扁平化,渠道管理中心转向终端市场,渠道成员关系从交易型转向关系型,传统的营销渠道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家电企业的竞争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为渠道上竞争。面对这种变化,海尔必须调整和完善自身的渠道策略,在新型渠道关系中把握主动,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一、家电业营销渠道的现状及优劣分析 大批量生产的大家电产品营销渠道具有宽阔性和系统性两个基本特点,其渠道网络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固定销售渠道阶段(20世纪60年代)、网络多元化阶段( 1990 -1994年)、自建网络终端阶段(1994 -1997年)和稳定的市场营销网络阶段(1997年开始至今)。目前,我国家电营销渠道基本有下面几种模式: 1.百货商场家电部。计划经济时代背景下产生的白货商场家电部曾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传统的家电营销渠道,其优势主要表现为:(1)品牌效应。经过儿十年的发展,白货商场家电部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己形成无假货、质量有保证等方面的形象。( 2)资金较为充足。由于白货商场经营产品的种类较多,不同种类产品的淡旺季是不同的,在家电部需要资金的时候,可以从其它部门进行资金的调拨。缺点为:经营机制老化,远没有形成顾客意识。 2.批发商。批发渠道在家电市场竞争不是很激烈的情形下,发挥了主导作用。这种渠道的优点是:(1)能迅速将产品导入市场。批发商利用其培育的网络,能够迅速将产品铺设至下属的批发商及零售点。( 2)营销费用较低。生产商只需在区域内派驻儿名业务员负责与批发商联络,可以使生产商节约大量的营销费用。 缺点是:(1)易受批发商左右,网络畸形。当批发商回款、销售额较高时,在与)商的谈判过程中,会处于有利的地位。在发动价格战方面,批发户会比一般网点具有更大的冲动性,从面对现存的网络造成冲击。(2)l商终端控制力度较弱。由于批发商的素质以及其对下属网点的控制力度等方面的问题,往往比)商业务人员进行产品现场布置的效果要差的多。 3.品牌专卖店。品牌专卖店是)商针对于对自己品牌有好感或有依赖性的目标顾客群体而建立的。其中海尔专卖店并不是海尔商自己建立的专卖店,而是海尔的业务人员通过在当地对潜在经销商进行评选而最终选择的有海尔产品经营权的经销商。专卖店渠道的优点表现在:(1)具有较强的品牌效应。( 2)可以维持在较高的价格水平上,利润较高。

海尔转型案例分析

海尔转型案例分析 --陈秋宏、张莹莹、陈枭飞、兰川1、变革的原因--适应互联网时代 ·企业的互联网思维:零距离、网络化--企业需要将与员工、合作方的博弈关系转为合作共赢的生态圈 ·企业与用户之间、企业与员工之间(员工能在第一时间了解用户的需求,所以员工需要自主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需要参与到设计中来) 企业的互联网宗旨:用户体验--从用户被动接受产品到用户主动参与全程体验,企业必须以创造用户全流程最佳体验为宗旨。 2、进行了哪些变革 (1)组织机构:中控式→分布式(扁平化、网络化、没有中心) 倒三角、自主经营体 按矩阵方式划分的功能模块→平台(大平台套小平台,小平台长出小微物种,丰富整个海尔生态圈) (2)战略:正式实施网络化战略(封闭的传统企业组织→开放的生态平台;与上下游的关系从零和博弈→利益共享) 提倡创客文化,鼓励员工利用海尔资源内部创业 (3)中间商→巨商汇(通过一个互联网平台来管理经销商及小卖家) (4)将O2O彻底打通,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线上线下博弈→线上线下融为一体) 3、变革带来的好处和潜在的风险 好处: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员工积极性得到提高、小微公司直接面向整个市场,能减少部门间的摩擦力,对顾客的需求反应更及时,满足互联网时代的要求 风险:主要产品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海尔转型时,竞争对手全力以赴打市场)业绩风险:为了保证库存不折价,就必须把周转速度加快,就必须有订单、保证订单与工厂直连,如果订单是假的,就可能造成产品积压,就会有库存折价。 小微公司长大反向整合(如雷神等获得发展之后远离海尔)

4、新的组织结构图 张瑞敏告诉记者:海尔现在只有三类人--平台主、小微主、创客

海尔的业务流程再造

海尔--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经历名牌战略(1984~1991)、多元化战略(199l~1998)、国际化战略(1998至今)三个发展阶段,海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海尔)从1984年亏损147万元、销售收入348万元、员工不到800人的集体小厂起步,发展成为2004年全球营业额突破1000亿元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产品涉及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海尔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品牌价值高达616亿元。2004年1月,世界品牌实验室《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报告揭晓,海尔是中国唯一入选品牌。 从1998年起,海尔实施了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大大提升了核心竞争力。这一管理创新项目不仅获得了第七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特等奖,而且被选入欧盟企业管理案例库。 但海尔CE0张瑞敏却清醒地认识到了海尔与国际化大公司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通用电气等国际大型跨国公司纷纷开始由纯粹的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张瑞敏思考的是:已经走向世界的海尔,今后靠什么优势与国际化大公司竞争? 基于全球化视野,海尔发现:自己与未来企业发展方向要求相比仍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问题。按照客户经济的原则,摆在企业经营第一位的是客户满意度,第二位是速度,第三位是差错率。尽管已经走向世界,但传统金字塔式组织结构却使海尔很难达到这三项指标的优秀指数,使企业和市场形成了两座金字塔,基层员工和市场终端(用户)之间存在着由于组织结构所造成的无数鸿沟,导致市场信息不能完全准确、迅速传递,库存和不良资产增加,用户需求得不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当时,企业应对竞争的基本手段是价格战。产品生产出来后卖不出去,只好降价,而降价将利润空间挤没了,应收账款也很高,阻碍企业发展。降价的原因就在于产品结构和生产产品的思路:产品不是先销售再生产,而是先生产出来后再想办法销售。围绕订单来生产,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问题的本质在于企业组织结构决定了企业不可能以更快的速度拿到更多的订单。因此,必须进行业务流程再造,解决组织结构问题,即用市场链打造无边界的企业。 但业务流程再造意味着将旧的结构彻底打破,从头做起,而且没有绝对成功的把握(国际上业务流程再造成功率仅有20%)。这就好比过悬崖上的钢丝,在有狼群追来时,可能大多数人宁肯冒着摔下山谷的危险也要一试;但在没有狼群追来时,却不会去主动走钢丝。因

案例分析海尔基于流程再造的组织结构创新

案例分析海尔基于流程再造的组织结构创新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17年来以年均增长78%的增长速度持续稳定发展,已发展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产品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发展到如今的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86大门类130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1年,实现全球营业额602亿元,实现出口创汇4.2亿美元,同比增长50%,是中国家电行业的第一名牌。其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先后登上美国的哈佛大学、沃顿商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讲台,纵论“海尔圣经”。 在海尔的发展进程中,其组织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大的调整一年会有一两次,小的就更不必说了。张瑞敏认为,一个企业应建立一个有序的非平衡结构,一个企业如果是有序的平衡结构,这个企业就是稳定的结构,是没有活力的,但如果一个企业是无序的非平衡结构,肯定就是混乱的。我们在建立一个新的平衡时就要打破原来的平衡,在非平衡时再建立一个平衡。 海尔最早的组织结构是直线职能式结构,后来是矩阵结构,第三阶段就是市场链结构,其组织结构变迁如图1所示。 直线职能制结构就像一个金字塔。下面是最普通的员工,最上面是厂长、总经理,它的好处就是容易控制到终端。直线职能制结构如前所述,在企业小的时候,“一竿子抓到底”,反应非常快。但企业大了以后,这样就不行了,最大的弱点就是对市场反应太慢。这种结构在海尔发展的初期起了很大的作用,当时海尔内部局面混乱,纪律涣散,员工素质低,如果不采用这种组织结构,张瑞敏的领导魅力无法展现,海尔无法发展。到1996年,这种结构在海尔发展到了顶峰,于1996年海尔开始实行事业部制。其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这是一种分权结构的运作形式。在企业运作方式上,海尔集团采取“联合舰队”的运作机制。集团总部作为“旗舰”,以“计划经济”的方式协调下属企业。下属企业在集团内部是事业本部,对外则是独立法人,独立进入市场经营,发展“市场经济”,但在企业文化、人事调配、项目投资、财务预决算、技术开 发、质量认证及管理、市场网络及服务等方面必须听集团统一协调。用海尔人人都熟悉的话说,各公司可以“各自为战”,不能“各自为政”。张瑞敏说,集团所要求的,你必须执行,有问题我来负责,我来订正,你可以提出建议,但绝不允许阳奉阴违。这正如前所述,实行事业部制,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 随着海尔的壮大,张瑞敏发现海尔染上了“大企业病”,反应迟钝,效率低下,企业由上到下都是行政隶属关系,一级传递一级,集团是决策中心,事业部是利润中心,分厂是成本中心,班组是质量中心。结果,所有的人只面对上级,都没有面对市场,没有责任对整个过程负责,各司其职,根本无法对大规模企业灵活管理。在1998年9月8日的会上,海尔多年来的直线式“金字塔”管理结构彻底动摇,海尔人对此结构提出了质疑。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于1999年3月,海尔开始动组织结构的第一刀:把“金字塔式”的直线结构转变成矩阵结构的项目流程。这种结构仍然保留了所有的事业部和事业部的研发、采购、销售等完整的业务流程,但是集团的整个管理职能不再是程序化的由上到下的统一指令,各个事业部不再各自为政。他们会因为项目而发生关联,事业部包揽全部业务流程的权利被肢解。

(完整word版)海尔集团财务战略案例分析

黑龙江财经学院 《高级财务管理》 案例分析 班级会计学-8班 小组成员陈瑞琪.陈征.王艳辉小组成员董庆波.刘砾瞳 小组成员杨晓丽.李艳艳

海尔集团财务战略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海尔集团(Haier)是中国大陆最大、也是世界上10大综合家电厂商之一。创立於1984年,22年来持续稳定发展,产品从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在中国市场,海尔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四大主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达33%,海外销售营收28亿美元 海尔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1984年~1990年,内向型发展阶段;1990年~1996年,出口阶段;1996年~1998年,海外投资阶段(在印尼等地投资);1999年以后,本土化阶段(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投资、设计、生产、销售)。 二、案例分析 1.社会因素 创业25年以来,在“真诚到永远”的理念指导下,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带领海尔集团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贯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用真情回报社会,以海的品格年复一年地为社会默默地奉献:1993年开始海尔投资制作了212集的动画片《海尔兄弟》;1994年海尔开始投资参加希望工程,在莱西援建了第一所海尔希望小学,从来拉开了援建海尔希望小学的序幕以及各种活动。海尔集团先后被云南团省委、青岛团市委、希望办授予“希望工程贡献奖”和“社会的海尔”等奖项。同时,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也建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2.政治因素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腾飞发展,国家各级政府机构对于经济企业的发展机遇了许多较开放优惠的政策,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促进了商业的发展,许多落后的商业思想观念逐渐被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的商业思想所取代,国有企业、集体及民办小厂也随之经历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有许多亏损严重濒临破产的厂子因此而起死回生,而海尔集团正是在这种机遇下发展壮大起来的。 3.经济因素 2008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803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7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2008年3月,海尔第二次入选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2008年6月,在《福布斯》

海尔流程再造案例

1.业务流程再造概述 1.1业务流程再造的定义 业务流程再造(简称BPR),亦有学者称其为“流程再设”、“再造工程”等,就是从顾客的需求出发,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通过对其构成要素的重新组合,使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获得进一步的改善,从而获得企业绩效的巨大改善。 1.2业务流程再造的原则 一般来说,企业实施业务流程重组主要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1.实现从职能管理到面向业务流程管理的转变。 BPR强调管理面向业务流程,将业务的审核与决策点定位于业务流程招待的地方,缩短信息沟通的渠道和时间,从而提高对顾客和市场的反应速度。 2.注重整体流程最优的系统思想。 BPR要求理顺和优化业务流程,强调流程中每一个环节上的活动尽可能实现最大化增值,尽可能减少无效的或不增值的活动。 3.建立扁平化组织。 BPR要求先设计流程,而后依据流程建立企业组织,尽量消除纯粹的中层“领导”。这不仅降低了管理费用和成本,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组织的运转效率及对市场的反应速度。 4.充分发挥每个人在整个业务流程中的作用。 BPR要求权力下放,将决策点定位于业务流程执行地方,这要求业务处理流程上的人员素质整体提高,并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并将个人的成功与其所处流程的成功作为一个整体考虑。 5.面向客户和供应商事例企业业务流程。 企业在实施BPR时不仅要考虑企业内部的业务处理流程,还要对客房、企业自身与供应商组成的整个供应链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并尽量实现企业与外部只有一个接触点。 6.利用IT手段协调分散与集中的矛盾。 在设计和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时,要尽可能利用IT手段实现信息的一次处理与共享使用机制,将串行工作流程改造为并行工作流程,协调分散与集中的矛盾。 1.3业务流程再造的作用 再造流程的真正目的并不是流程本身,而是所能形成的核心竞争力,包括企业组织自己拥有的独特的并与其他企业相比略胜一筹的技术、组织管理、市场响应等方面的能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支撑企业在同质市场上享有特别的优势,提高企业的市场能力、生产运作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支撑企业更快、更好地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流程再造的意义在于: 1.提高运行效率,提高经济效益。节省成本,并大大提高了交货速度或服务速度,立即获得利润的大幅度提高。从而大大地增加了员工的价值感和精神满足感。

海尔集团信息化案例介绍

海尔集团信息化案例介绍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如何理顺庞大的供应、制造、销售、售后服务整个产业链条,保证企业平滑运转,是海尔集团面临的巨大挑战。那么海尔集团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呢? 关键词:信息化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经过20多年的持续稳定发展,已建立起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设计网络、采购网络、制造网络、营销与服务网络。现有工业园13个,海外工厂及制造基地30个,海外设计中心8个,营销网点58800个。产品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1016亿元。2004年,海尔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在世界五大品牌价值评估机构之一的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报告中,中国海尔排在第95位,实现中国品牌零的突破。 在信息化时代,如何理顺庞大的供应、制造、销售、售后服务整个产业链条,保证企业平滑运转,是海尔集团面临的巨大挑战。面对巨大的挑战与机遇,海尔集团把全面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作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有效途径。 全面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首先创新管理模式,变革核心业务流程,通过管理模式创新和业务流程变革,做到信息流程同步化。没有对原有管理模式和核心业务流程的创造性的变革,是不能彻底实施企业信息化的。面对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及激烈的市场竞争,海尔集团创新了管理模式,进行了彻底的流程再造。 海尔集团全面信息化建设是对传统企业管理的革命,通过以订单为纽带的管理模式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动。通过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和全球用户资源,逐步实现零库存、零营运资本和与用户零距离的目标。 一、以订单为管理为核心创新管理模式,变革业务流程 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不能再把利润最大化当作目标,而应该以用户满意的最大化、获取用户的忠诚度为主要目标。如果拥有用户满意的最大化,利润就是必然的结果,否则利润也不可能长久。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需求是多样化、个性化的,所以必须做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才有可能获取利润。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过去直接的市场竞争转向客户的竞争。海尔集团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变革业务流程,争取逐步实现零库存、零营运资本和与客户零距离的目标:

海尔市场链约束下的流程再造实践(1)教学内容

海尔的成功物流管理案例分析 ——海尔市场链约束下的流程再造实践 一、主题与背景: 海尔集团是在原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于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并发展起来的产品多元化、经营规模化、市场国际化的国家特大型企业。从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和米色家电的中国家电第一品牌,产品包括42门类8600多个品种,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电热水器、吸尘器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首位。1997年8月,海尔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中国6家首批技术创新试点企业之一,重点扶持冲击世界500强。 海尔集团自84年创业开始在相继成功地实现了名牌战略(1984—1991)、多元化战略(1992—1998)之后,在1999年适时地提出了国际化经营战略,其目标是海尔成为一个国际化企业。1999年初海尔集团CEO张瑞敏参加了瑞士达沃斯国际经济年会,这次会上中外企业家在国际化企业标准方面达成一致共识,提出了国际化企业的三条标准,即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必须适应外部市场的变化、造就一个全球化的品牌和要有一个基于网络系统的营销战略。这三条标准为海尔实现国际化战略提供了努力方向,因此海尔在1999年3月提出企业必须完成三种转变,一是从职能型结构向流程网络型结构转变、由主要经营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转变(提出了3个1/3战略,即1/3国内生产国内销售,1/3国内生产国外销售,1/3国外生产国外销售)以及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 海尔不断推进管理创新,其管理成熟度和规范化已达国内一流水平,不亚于大型跨国公司。海尔集团的战略创新三阶段: ● 1984年—1991年:名牌战略发展阶段。 ● 1992年—1998年: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 ● 1999年—迄今:再造“市场链”业务流程发展阶段。 海尔集团17年的管理创新步步高 ◆ 1984年—1991年技术管理阶段:运用从TQM到OEC技术手段进行企业管理。 ◆ 1992年—1998年模式管理阶段:推行“吃休克鱼”模式进行企业重组。 ◆ 1999年—迄今的再造流程管理阶段:实施以“市场链”为纽带的集团业务流程再造。 海尔流程再造始于1998年。 张瑞敏的思路与世界最新的管理理论不谋而合。管理理论的专家们认为,企业再造,一般适用于三类企业: 第一类是问题丛生的企业。这类企业除了利用再造脱胎换骨之外,别无选择; 第二类是目前业绩不坏,但却潜伏着危机的企业,企业再造是其未雨绸缪的良方; 第三类是正处于事业发展高峰的企业。这类企业将再造企业看成是大幅度超越竞争对手、构建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海尔的流程再造,无疑属于第三类。 在家电行业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海尔集团之所以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是和海尔率先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分不开的。海尔自1995年就成立了信息中心,专门负责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到目前,海尔已成功实现了从传统的制造企业向现代信息化企业的转变。更重要的是,通过“市场链”对传统的“金字塔”型组织结构与管理体系进行再造,实现企业面向流程的组织再造。企业全面信息化管理的创新也使海尔集团的市场响应速度大大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海尔集团业务流程再造模式分析报告

以市场链为纽带的大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模 式 海尔集团 二000 年八月

目录 容提要 一.海尔集团基本概况 二.以市场链为纽带的大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模式提出的背景 三.以市场链为纽带的大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模式含与特征 四.以市场链为纽带的大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模式运作平台 五.以市场链为纽带的大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模式步骤与程序 六. 以市场链为纽带的大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模式运行效果

容提要 在人类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之际,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正全速把企业带入一个新经济时代,企业经营国际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一种主流趋势。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只有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达到与顾客零距离、资金零占用、质量零缺陷的境界,才能从根本上赢得市场竞争的优势。这就要求企业员工的素质、生产能力、布局、组织结构必须适应个性化的市场要求。个性化不是一句空话,没有组织结构流程的改造,没有与个性化需求相适应的员工素质和责任心的提升,市场反映的要求企业最终无法快速地反馈到终端,企业就谈不上竞争力,更谈不上与国际化大企业的竞争,特别是对于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更需要获得倍速发展才能在强手如林的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在于从组织层次上必须对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和再造,提升业务流程响应市场的速度,在流程上与国际接轨;从员工层次上提升责任心和创新能力,建立起员工的责任心和个性化需求有机联系的管理创新机制,把原来

管理控制下建立起来的工作责任心转变成自主性的工作责任心,从源头上培育和建立持续创新的机制,海尔SST管理集成模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 回顾海尔15年的发展,在管理创新上经历了从TQM(1984—1991)到OEC管理、“吃休克鱼”方式的企业重组(1992—1998)到现在以市场链为手段的业务流程再造(1999年开始)等三个阶段,其中第三阶段的管理创新,实质是寻求企业流程与员工素质与国际化企业全面接轨,突破“大企业病”的瓶颈,解决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倍速发展问题。 以市场链为纽带的大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模式是指以索酬(S)、索赔(S)和跳闸(T)为手段,以流程再造为核心,以订单为纽带,重新整合管理资源与市场资源,在OEC管理平台上形成每一个人(流程)都有自已的顾客、每一个人(流程)都与市场零距离、每一个人(流程)的收入都由市场来支付的管理运营模式。它的主要思想以市场链为切入点,对原来的业务流程做重新思考和彻底的重新设计,它强调以首尾相接的、完整连贯的整合性业务流程来取代过去的被各种职能部门割裂的、不易看见也难于管理的破碎性流程,使企业质量、成本和周期等绩效指标取得显著的改善。索酬是通过市场链为服务对象服务好,从服务对象处索取报酬,如果不能履约,则要被索赔,如果既不索酬也不索赔,那么第三方就会跳闸,闸出问题来。员工行为从过去只对长官负责转变成现在的只对市场负责,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员工的创新能力,最大限度地共享了企业的公共资源。海尔SST管理集成模式实施一年来,大大提高了响应市场的速度,降低了管理费用,克服了“大企业病”给企业带来的消极影响,海尔的实践证明SST管理集成模式是成功的,同时也总结出适合中国特色的业务流程再造的经验和模式,这对于中国大企业集团从整体上提高管理水平和走出困境、参与国际竞争具有非

海尔分销模式

海尔公司Distribution Network 41145054 物流1102 贾楠 海尔创立于1984年,经过28年创业创新,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白电第一品牌。海尔集团持有多个与消费者生活息息相关的品牌。其中,按品牌统计,海尔已连续四年蝉联全球销量最大的家用电器品牌。 海尔分销模式——以零售商为主导的分销系统 海尔营销渠道模式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海尔几乎在全国每个省都建立了自己的销售分公司─海尔工贸公司。海尔工贸公司直接向零售商供货并提供相应支援,并且将很多零售商改造成了海尔专卖店。当然海尔也有一些批发商,但海尔分销网路的重点并不是批发商,而是更希望和零售商直接做生意,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零售分销体系。 1、在海尔模式中,百货店和零售店是主要的分销力量,海尔工贸公司就相当于总代理商,所以批发商的作用很小。 2、海尔的销售政策倾向于零售商,不但向他们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支援,而且保证零售商可以获得更高的毛利率。 3、海尔模式中的批发商不掌握分销权利,留给他们的利润空间十分有限,批发毛利率一般仅有3%~4%,在海尔公司设有分支机构的地方批发商活动余地更小。不过海尔空调销量大、价格稳定,批发商最终利润仍可保证。 4、在国内市场,海尔将全国的城市按规模分为五个等级: 一级:省会城市 二级:一般城市 三级:县级市,地区

四、五级:乡镇农村地区,其中在一、二级市场上以店中店,海尔产品为主, 原则上不建立专卖店;在三级市场和部分二级市场建专卖店。目前海尔已在全国建有近1000个专卖店,并计划在全国的乡、县城都要建立海尔专卖店。四、五级网络主要面对农村,是一种二、三级销售渠道的延伸。海尔鼓励各零售商主动开拓网点。同时,完善的营销网络是保证星级售后服务承诺的基础。为更好地向消费者兑现海尔的一级售后服务,也必须建立一套统一的营销网络。 海尔与经销商、代理商的合作方式主要有店中店和专卖店,而这也是海尔营销渠道中颇具特色的两种形式。海尔店中店随着家电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许多家电企业都在大商厦建起了专卖柜台而且其规模还有不断扩大之势。面对这种竞争态势,海尔集团审时度势,迅速把专卖柜台扩展为店中店,随后又在店中店的基础上发展海尔电器园,将海尔集团的所有家电产品全部直观地展示在消费者面前。 分销网络成员分工 1、批发商负责分销。一个地区内往往有几个批发商,公司直接向其供货,再由他们向零售商供货。零售指导价由制造商制定,同时制造商还负责协调批发价格,不过并不一定能强制批发商遵守。 2、制造商负责促销。在海尔模式的分销网络中,制造商承担了大部分的工作职责,而零售商基本依从于制造商。海尔公司还严格规定了市场价格,对于违反规定批发或零售价格的行为必须加以制止。海尔各地分公司或办事处虽不直接向零售商供货,但会要求批发商上报其零售商名单,这样可以和零售商建立联系,一方面了解实际零售情况,另外还可以依此向零售商提供包括店面或展台装修、派驻促销员和提供相关的促销活动。

案例4海尔的物流流程再造

海尔的物流流程再造 海尔的物流改革是一种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的业务流程再造,通过对观念的再造与机制的再造,构筑起海尔的核心竞争能力。 一、流程再造是关键观念的再造 海尔实施的现代物流管理是一种在现代物流基础上的业务流程再造,而海尔实施的物流革命是以订单信息流为核心,使全体员工专注于用户的需求,创造市场、创造需求。 机制的再造—海尔的物流革命是建立在以“市场链”为基础上的业务流程再造。以海尔文化和OEC管理模式为基础(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 海尔通过整合内部资源优化外部资源,使供应商由原来的2336家优化至840家,国际化供应商的比例达到74%,从而建立起强大的全球供应链网络。GE、爱默生、巴斯夫等世界500强企业都已成为海尔的供应商,有力地保障了海尔产品的质量和交货期。不仅如此,海尔通过实施并行工程,更有一批国际化大公司已经以其高科技和新技术参与到海尔产品的前端设计中,不但保证了海尔产品技术的领先性,增加了产品的技术含量,还使开发的速度大大加快。另外,海尔对外实施日付款制度,对供货商付款及时率达到100%,这在国内,很少有企业能够做到,从而杜绝了“三角债”的

出现。 (三)JIT的速度实现同步流程 整合后,海尔商流本部、海外推进本部从全球营销网络获得的订单形成订单信息流,传递到产品本部、事业部和物流本部,物流本部按照订单安排采购配送,产品事业部组织安排生产;生产的产品通过物流的配送系统送到用户手中,而用户的货款也通过资金流依次传递到商流、产品本部、物流和供方手中。这样就形成横向网络化的同步的业务流程。 由于物流技术和计算机信息管理的支持,海尔物流通过3个JIT,JIT采购、JIT配送和JIT分拨物流来实现同步流程。 1.JIT采购 目前通过海尔的BBP(B-to-B Procurement—原材料网上采购系统)采购平台,所有的供应商均在网上接受订单,使下达订单的周期从原来的7天以上缩短为1h内,而且准确率达100%。除下达订单外,供应商还能通过网上查询库存、配额、价格等信息,实现及时补货,实现JIT采购。 2.JIT配送 为实现“以时间消灭空间”的物流管理目的,海尔从最基本的物流容器单元化、集装化、标准化、通用化到物料搬运机械化开始实施,逐步深入到对车间工位的订单、定点、定量、定时、定人送料管理系统及日清管理系统进行全面改革,加快库存资金的周转速度,库存资金周转天数由原来的30

海尔公司销售渠道分析

目录 一海尔公司及家电行业概况 (1) (一)公司简介 (1) (二)我国家电行业营销渠道发展状况 (1) 二海尔营销渠道模式分析 (2) (一)海尔营销渠道的发展现状 (2) (二)现有营销渠道模式及特点 (3) 1.百货商场家电部 (3) 2.批发商 (3) 3.品牌专卖店 (3) 4.国外连锁超市 (3) 5.国内家电连锁 (4) (三)海尔渠道模式的商业流程 (4) (四)海尔销售渠道的SWOT分析 (4) 1.优势 (4) 2.劣势 (5) 3.机会 (6) 4.威胁 (6) 三新营销渠道设计方案 (7) (一)设计目标 (7) (二)评估影响海尔渠道结构的因素 (7) 1.市场因素 (7) 2.产品因素 (7) 3.公司因素 (8) 4.中间商因素 (8) (二)对现有营销渠道的调整和完善 (9) 1.增强控制渠道的能力 (9) 2.建立战略联盟,解决渠道冲突 (9)

3.规范化合作 (10) 4.构建与完善网络营销渠道 (10) (三)新营销模式备选方案 (10) 1.区域代理与直营零售相结合的营销模式 (10) 2.厂商合作联营销售公司 (11) 3.特许专卖和直营零售与区域代理相结合 (12) (四)评估确定海尔最佳营销渠道 (13) 三新渠道方案的管理与控制 (13) (一)实施应注意问题 (14) (二)营销渠道的管理 (14) 1.营销渠道成员管理 (14) 2.营销渠道中的冲突管理 (15) 3.营销渠道人员绩效管理 (15) 四总结 (16)

一海尔公司及家电行业概况 (一)公司简介 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海尔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5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2007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80亿元。海尔集团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2005年底,海尔进入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创业24年的拼搏努力,使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2007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786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6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旗下的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电热水器占据全国销量第一多年;冰箱产品在2005年科龙公司内部出现问题后,抓住机会,销量一举超过容声冰箱,成为国内冰箱市场占有率最高品牌;海尔洗衣机产品在2004年小天鹅公司内部出现问题后,也借机成功超越,成为国内洗衣机品牌销量最大的品牌,其余产品与行业龙头企业尚有差距。在创新实践中,海尔探索实施的“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引起国际管理界高度关注。 (二)我国家电行业营销渠道发展状况 我国的家电行业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引进国外生产线发展起来的。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中后期,家电产品的销售渠道模式比较粗放,一般采取区域总经销的方式,生产厂家通过区域总经销商(批发商)、国营百货商场(零售商)这两个环节将商品传递至消费者手中,零售终端几乎全靠国营百货商场。20世纪80年代末期后,随着国营百货商场的发展萎缩,家电专营商场逐渐

海尔企业流程再造的成功启示

海尔企业流程再造的成 功启示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海尔企业流程再造的成功启示 一、流程再造概念 企业流程再造是以作业过程为中心,提倡顾客导向、组织变通、员工授权及正确地运用信息技术,达到适应快速变动的环境的目的。其中,“流程”和“再造”是该理论的核心。“流程”就是把从订单到交货或提供服务的一连串作业活动建立在“超职能”基础上,跨越不同职能部门分界线,重建管理和作业过程。“再造”就是打破旧有的管理规范,再造新的 管理程序,以回归原点和从头做起等新观念和思考方式。 企业流程再造是迄今所有管理理论中最具创造性的、全方位的、根本性的管理变革,它一经提出,便立刻引起广泛关注,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新的企业管理革命浪潮。 企业流程再造”理论,摆脱了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是90年代企业管理的新时尚。 二、海尔集团流程再造成功案例 海尔集团经过17年的发展,己从一个亏损上百万元的集体小企业发展成为年营业额600多亿元的国际化大企业集团。其管理实践经历了OCE管理、“吃休克鱼”方式的企业重组、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三个阶段。尤其以第三阶段最引人瞩目,给企业界很大启示。 1998年9月8日,海尔集团CEO(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集团中层干部会上提出了一个新概念:业务流程再造。

于是,从这天开始,一场再造一个新海尔,在海尔集团内部开始了。 海尔业务流程再造的切入点是“市场链”。所谓的“市场链”是指把市场经济中的利益调节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在集团的宏观调控下,把企业内部的上下流程、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的业务关系由原来的单纯行政制,转变成平等的买卖关系、服务关系和契约关系。通过这些关系把外部市场订单转变成一系列内部市场订单,形成以“订单”为中心、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相互咬合、自行调节运行的业务链。在这条业务链中,每一个流程都有直接的‘顾客”。 海尔把流程分为核心流程(生产流程)和支持流程(服务保障流程)。两个流程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支持,相互制约,互为“市场”的关系。组织结构整合后,职能部门变成了独立核算 的服务型公司(中心),行使服务、支持职能,只有被服务单位对服务效果认可了,才能从被服务单位获得报酬,否则将被索赔。 海尔市场链的主流程:就是把原来各事业部的财务、采购、销售业务全部分离出来,同时建立海外推进本部、商流推进本部、物流推进本部、资金流推进本部,再将企业内部原先分散、各自对外的各种资源整合为全集团统一创品牌服务的营销(商流)、采购(物流)、结算(资金流)体系,使整个企业变成一个环环相扣、运行有序的链条。目的就是通过整合,使海尔同步业务流程中各产品本部从原来分散的负责采购、制造、销售过程转变为统一面向市场客户的生产、开发产品过程,通过生产、开发出能满足消费者即时与潜在的需求的卖点商品,创造有价值的定单。 三、海尔企业流程再造的成功启示: 一、流程再造并不一定追求流程的彻底性变革。从海尔公司的流程再造的案例我们可以清楚看 出,业务流程小小的变化,或者工序位置的变化,都可能导致企业经营效果根本性的变化。流程再造并不一定追求过程一一流程的根本性改变,而是追求结果一一运作重点彻底的改善。

海尔集团的营销渠道剖析

海尔集团的营销渠道剖析 发表时间:2011-04-07T15:38:16.643Z 来源:《价值工程》2011年第3月上旬作者:汤向东 [导读] 本文主要对海尔集团的营销渠道进行剖析。 汤向东 Tang Xiangdong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州 511450) (Guangdong Women's Professional Technical College,Guangzhou 511450,China) 摘要:本文主要对海尔集团的营销渠道进行剖析。全文共分成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介绍海尔集团的4个战略管理阶段。第二个部分主要分析海尔集团的营销渠道的现状。第三个部分重点分析海尔集团的伙伴关系型营销渠道。通过本文的介绍,要了解作为我国知名的世界品牌-海尔如何通过建立有效的营销渠道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获胜。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marketing channels of Haier Group.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four strategic management phaes of Haier Group. The second part analyzes the status of marketing channels for Haier Group. The third part analyzes the partnership-based marketing channels of the Haier Group. Through this introduction, we can know how Haier Group as the world leading brands of China create effective marketing channels to win in the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关键词:海尔集团;战略管理;营销渠道 Key words: Haier Group;strategic management;marketing channels 中图分类号:F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7-0131-02 0 引言 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海尔集团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和全球化品牌战略。2009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812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经过20多年的发展,海尔集团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市场格局,也根据自己的特点建立了适合企业发展的销售渠道。但随着营销环境的变化,尤其是连锁商业的迅速扩张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传统的营销渠道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营销渠道创新势在必行。而在与其他家电企业渠道的博弈中,海尔集团只有创新营销观念,进行渠道创新,才能在竞争中争取主动,实现自身的发展。下面将围绕海尔集团的营销渠道展开讨论。 1 海尔集团的战略管理阶段浅析 1.1 名牌战略阶段(1984年-1991年)发生在1985年的“砸冰箱”事件,是这个阶段开始的标志,1991年获得驰名商标是这个阶段结束的标志。此阶段的特征是:只干冰箱一个产品,探索并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并且逐步成长为国内著名的企业和驰名的品牌。 1.2 多元化战略阶段(1992年-1998年)此阶段的特征是:从一个产品向多个产品发展(1984年只有冰箱,1998年时已有几十种产品),从白色家电进入黑色家电领域,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资本运营,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低的成本把规模做大,把企业做强。 1.3 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年-2005年)此阶段的特征是:产品批量销往全球主要经济区域市场,有自己的海外经销商网络与售后服务网络,Haier品牌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信誉度与美誉度。 1.4 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6年-)此阶段的特征是: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运作全球范围的品牌,从2006年开始,海尔集团继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阶段之后,进入第四个发展战略创新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国际化战略和全球化品牌战略的区别是:国际化战略阶段是以中国为基地,向全世界辐射;全球化品牌战略则是在每一个国家的市场创造本土化的海尔品牌。海尔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要解决的问题是: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企业运营的竞争力;与分供方、客户、用户都实现双赢利润;从单一文化转变到多元文化,实现持续发展。 2 海尔集团营销渠道的现状分析 2.1 海尔分销体系的构建海尔集团通过自己的销售分公司——海尔工贸公司直接向零售商供货并提供相应支持,还将很多零售商改造成了海尔专卖店。海尔也有一些批发商,但其分销网络的重点并不是批发商,而是更希望和零售商直接做生意,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零售分销体系。在海尔的营销渠道中,百货店和零售店是主要的分销力量,海尔工贸公司就相当于总代理商,所以批发商的作用很小。海尔的销售政策也倾向于零售商,不但向他们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支持,还保证零售商可以获得更高的毛利率。海尔的批发商不具有分销权力,留给他们的利润空间十分有限,批发毛利率一般仅有3%-4%,在海尔公司设有分支机构的地方批发商活动余地更小。不过海尔的产品销量大、价格稳定,批发商最终利润得到保证。在海尔的渠道模式中,制造商承担了大部分工作,而零售商基本依从于制造商。 2.2 海尔营销渠道网络的建设海尔营销渠道网络的建设,经历了一个由区域性网络到全国性网络,由全国性网络再到全球性网络的发展过程。发展初期,海尔集团依靠商场销售到店中店、再到建设自己的品牌专卖店,树立起海尔品牌的知名度和信誉度。海尔集团的多元化产品策略以及在营销上投入雄厚资金,使它在全国范围内的家电专卖店得以高效运营。目前,海尔已在全国主要县城建立了自己的品牌专卖店。在城市家电市场,海尔也建立了完善的自控销售网络。海尔根据自身的产品类别多、年销售量大、品牌知名度高等特点,适时进行了通路整合。在全国每一个一级城市设有海尔工贸公司;在一级城市设有海尔营销中心,负责当地所有海尔产品的销售工作,包括对一级市场零售商和二级市场零售商的管理;在二、四级市场按“一县一点”设专卖店。这样,取消了中间环节,降低了销售通路的成本,有利于对零售终端销售的控制和管理。 2.3 海尔渠道模式的商业流程海尔渠道模式的商业流程是:①海尔工贸公司提供店内海尔专柜的装修甚至店面装修,提供全套店面展示促销品、部分甚至全套样机;②公司库存相当数量的货物,还把较小的订货量快速送到各零售店;③公司提供专柜促销员,负责人员的招聘、培训和管理;④公司市场部门制定市场推广计划,从广告促销宣传的选材、活动计划和实施等工作,海尔公司有一整套人马为之运转,零售店一般只需配合工作;⑤海尔建立的售后服务网络承担安装和售后服务工作;⑥对设有账期的大零售店,公司业务人员要办理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