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数学上册2 位置确定位置

五年级数学上册2 位置确定位置

五年级数学上册2 位置确定位置
五年级数学上册2 位置确定位置

编号:34445768428937925654158542

学校:摩歆市五镇淮子学校*

教师:高至发*

班级:天鹅参班*

《确定位置(一)》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给大家呈现了一节数学课。现在由我对《确定位置(一)》这节课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确定位置(一)》是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在第一学段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学习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8个方向的知识,在四年级上册学生学习了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及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本节课将进一步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丰富学生对显示空间的认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拓展知识视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二、说目标

新标指出,学习目标的制定要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实施“现实数学原理”,体现数学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知识的自然生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课堂教学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因此,我制定本节课的目标为:

1、通过具体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能描述简单的线路图。

教学重难点:

重点: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

难点:能描述简单的线路图。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为保证教学有成效,学生能学会,我设计教法学法如下:

教法

因为这是一节探索活动课,所以我根据本班学生的思维特点,采用“问答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引导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的原则。围绕“如何准确的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结合学生对位置的已学经验,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加以指导,辅以直观演示,让学生自己通过方向和距离确定各个动物馆的准确位置,给予学生直接经验,加深印象。

学法

本节课是使学生在现实情景中感受方向和距离对确定物体位置的重要作用,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发现、总结、归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因此在学法上,我主要采用动手操作、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归纳总结。让他们在亲自实践,合作交流中学习确定位置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我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一)创设情景

出示教科书的情境图,设疑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明

确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一种和谐、轻松的气氛中进入本节课。

(二)探究新知

在探索新知上我设计了三个活动

1、用已学过的知识确定方向。通过旧知的运用,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由“东北方向”自然过渡到“北偏东方向”。能够较好的体现数学的现实性,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观。

2、用精确的方向表示位置。由角度不同引出问题,通过动手操作,然后交流汇报。给学生一定的操作空间,使学生经历用角度来准确表示方向的过程。通过交流汇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用距离表示位置。在学生已经能用语言规范、准确的通过方向来确定物体的位置时,提出质疑“长颈鹿馆和大象馆都在北偏西60度的方向上,怎么区分它们?”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这使距离的产生更具必要性和重要性。学生主动参与,并大胆提出猜想,打破数学课堂中知识强加或者硬灌给学生这种陈旧的教学手段。

五、说板书

一节课板书起着总结知识,突出重点的重要作用。因此本节课采用结构式板书,简单凝练地呈现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要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知识,巩固所学内容。

六、说练习

新课标指出,书面测验是考察学生课程目标达成状况的重要方式,合理地设计和实施书面测验有助于全面考察学生的数学学业成就,及时反馈教学成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本节课练习设计三个环节:基础题——提升题——探究题。基础题考察学生从具体情境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提升题考察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探究题考察学生的创造能力。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七、说反思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通过方向和位置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准确进行描述,基本完成教学目标。

2、由于我的评价性语言太少,上课过程中,学生积极性不高,没有产生应有的效果。

3、面对中高年纪的小学生,作为教师的我应该有更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

言,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讲解中愉快的学习知识。我想这是我以后该加强改进的,4、传统模式下教师限制比较死,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体现。

我作为一名新手,自知这节课有很多不足之处,期待各位同事的宝贵意见。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位置单元分析

第2单元位置 单元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以及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学生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用行、列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了,本单元的学习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之后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呈现确定教室中学生的座位这一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学习内容。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原有知识及经验,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然后,要使学生明确如何用数对表示位置,结合学生的实际座位,将教学搬到现实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教材除了从数的角度刻画点在平面上的位置,还有意安排了一些素材,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如例2的教学,在让学生明确方格纸上数对的含义时,教师应设法促进学生知识与经验的迁移,引导学生把例1中学习的列、行的概念和使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应用到例2中来。同时要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加深学生对用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的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用“第几组第几个”的方式来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并且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经验,但是学生对物体位置的描述还没有形成特定的规范。因此,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来确定位置,使学生养成用数学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其空间观念和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数学思考: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

部编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 教学资料

二位置 新知识点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会看图确定方位。 2.使学生初步建立坐标系的概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建议 1.在现实情境中教学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学生已具备了从方位角度确定物体位置的能力,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也都有所提高。因此,根据主题图来确定物体的位置时,学生有可能会产生有争议的描述,从而引出探索正确、简明地表示物体位置方法的必要性,并由此引出列和行的知识。因为数对是按列和行确定物体位置的,所以教学列、行的知识绝不能含糊,还要通过适当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列和行的认识。 用数对表示位置,要注意三点:一是数对指两个数,即列数与行数;二是在数对中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它与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点的位置的次序是一致的;三是用数对表示位置时要用规定的书写格式。 2.应用数对在方格图上确定点的位置。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在平面图中无论是找图形位置,还是找某一地点,都可以看成是在方格图上确定点的位置的思想。在呈现形式上有三个特点:一是各景点或建筑都画成一个点,点只反映景点或建筑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内容;二是这些点分散在方格纸上,而且每个点都是方格纸上竖线和横线的交点;三是方格纸上的竖线表示列,从左往右依次标注了0,1,2……横线表示行,从下往上依次标注0,1,2……其中的“0”既是列的起点,也是行的起点。这样就把确定景点位置等实际问题,抽象成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的点的位置的数学问题了。 课时安排 位置...........................................................1课时 位置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试卷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试卷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成绩_________ 一、口算(另卷6分) 二、填空题。(16分,每空1分,其中第四题每空0.5分第七题2分) 1、两个因数的积是0.45,其中的一个因数是1.2,另一个因数是()。 2、在3.333 3、7.8484…、5.909090…、3.1415926…中,有()个循环小数,有()个无限小数,有()个有限小数。 3、20÷3的商用简便方法记作(),精确到百分位是()。 4、在○里填上“<”、“>”或“=”。 1.377÷0.99○1.377 2.85÷0.6○2.85×0.6 1.377÷1.9○1.377 3.76×0.8○0.8×3.76 5、李老师给参加数学竞赛获奖的同学买奖品,用148.8元买了12枝钢笔,每枝钢笔值()元。 6、两个数相除的商是87.9,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20倍,那么所得的商是()。 7、把8.76,8.76,8.765,8.7,8.76 ,8.765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 8、面粉每千克2.45元,买3.5千克面粉应付()元,49元钱能买()千克面粉。 9、已知912÷24=38,那么9.12÷0.24=(),0.912÷2.4=()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5分) 1、0.66666是循环小数。( ) 2、循环小数一定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是循环小数。() 3、4.83÷0.7、48.3÷7和483÷70三个算式的商相等。() 4、一个数除以大于1的数,商一定大于这个数。() 5、两数相除,所得的商一定小于被除数。() 四、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5.9948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A、6.00 B、5.99 C、6.0 2、下列数中是循环小数的是()。 A、4.421421 B、4.421421… C、4.421 3、与4.83÷0.7的商相等的式子是()。 A、483÷7 B、48.3÷7 C、0.48÷7 4、8.5除以4个0.23,商是()。 A、8.5÷0.23×4 B、8.5×4÷0.23 C、8.5÷(0.23×4) 5、一个除法算式,如果被除数扩大100倍,要使商不变,除数应该()。 A、扩大10倍 B、扩大100倍 C、缩小100倍 五、下面的计算对吗?不对的请改正.(4分) 8 4 5 1.8 1. 4 4 2.6 1 1. 7 1 4 4 1 0 4 0 1 3 0 ( ) 1 3 0 五、不计算,运用规律直接填出得数。(3分)0 3×4=12 ( )

【推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2课时_解决问题的策略(2)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2) 教学内容: 课本第9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球队比赛的不同安排,感受列举法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的方法。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列举法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从而能更自觉、主动地运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让学生主动、自觉地运用选择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预设1分钟) 明确目标。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体会列举法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自觉、主动地运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预设17分钟) 1.学习例题2:

南山中心小学举行小学生足球赛,有4支球队参加,分别是红队、黄队、绿队和蓝队。如果每两支球队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导入:题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导学单: (1)理解题意,“每两支球队比赛一场”是什么意思? (2)你能写出所有的比赛吗?先试一试。再与同桌交流。 (3)解决这各问题时选择怎样的方法,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你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 (2)列举出各场比赛时,要注意些什么? (3)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师:列举时可以列表,也可以画图,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列举方法。 在解决问题时,列举法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列举时有哪些注意点? 三、全班交流,提炼建模。(预设2分钟) 说说可以从哪儿想起,有序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尽可能说清楚,说全面。 四、分层练习,巩固内化。(预设10分钟) 【基本练习】 1.完成“练一练”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独立完成。 (3)交流方法。 教师提问:你能列举出答案吗?集体交流时引导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2.练习十七第4题 (1)独立完成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确定位置》

2016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丽江市玉龙县鲁甸中心校新主完小杨向英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9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五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行、列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语言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抽象成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位置的过程,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要用两个数来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 教学准备:将本课教学内容制成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经验 1.导入: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听游戏规则做出相应的动作。 2.我们做的动作跟什么有关系?指名提问。 3.板书课题。 二、尝试探索,感悟新知 (一)认识平面上确定位置的必要条件 1.观察:多媒体教室中学生的座位情境。(演示PPT课件)

2.思考:你现在怎样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呢?(预设学生回答:第几组第几个;第几排第几个;第几行第几个;第几条第几个……) 3.引导:同学们的描述各不相同,虽然说法不一样,但是有一点却是相同的,你们发现哪一点相同?(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两个数、确定位置)4.揭示:要在教室平面内表示出某个同学的位置,只用一个数是不能确定的。要在教室平面内确定某个同学的位置必须要有两个数,这就是在平面上确定位置的条件。(演示PPT课件) (二)认识行与列 1.统一行与列的名称。 (1)讲述:同学们刚才在描述张亮的位置时,所说的排、行等,都是指的横排,在数学里统一称为“行”;所说的组、条等,都是指的竖排,在数学里统一称为“列”。(教师适时板书或课件显示“行”“列”) (2)尝试:同学们,你现在能用行数和列数两个数来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吗?(演示PPT课件) (3)预设:预设学生回答:第3行第2列;第3行第5列;第5列第3行;第2列第3行。(教师适时追问:你是怎样数的?) 2.统一行、列的顺序和方向。 (1)设疑:刚才,同学们都说张亮的位置在第3行,但有的同学是从前往后数的,还有的同学是从后往前数的;在说张亮的位置是第几列时,有同学说是第2列,也有同学说是第5列,张亮的位置到底是第几列呢? (2)归纳:看来还需要统一行、列的顺序和方向,在确定第几列的时候,我们约定从左往右数;在确定第几行的时候,我们约定从前往后数。 (三)在平面图上确定行与列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位置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的内容就是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以及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学生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用行、列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了,本单元的学习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之后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呈现确定教室中学生的座位这一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学习内容。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原有知识及经验,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然后,要使学生明确如何用数对表示位置,结合学生的实际座位,将教学搬到现实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教材除了从数的角度刻画点在平面上的位置,还有意安排了一些素材,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如例2的教学,在让学生明确方格纸上数对的含义时,教师应设法促进学生知识与经验的迁移,引导学生把例1中学习的列、行的概念与使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应用到例2中来。同时要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加深学生对用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用“第几组第几个”的方式来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并且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经验,但就是学生对物体位置的描述还没有形成特定的规范。因此,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与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来确定位置,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其空间观念与意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数学思考: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情感态度:感受方向与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四、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与行的顺序。 五、课时安排:3课时 1.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1课时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位置》教学设计

《位置》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9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五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行、列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语言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抽象成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位置的过程,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要用两个数来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 教学准备:将本课教学内容制成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经验 (一)激活经验 1.导入:我们在以前学习了用方位确定位置,我们在生活中还常常用“第几”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提问:这有一排同学,举手的是张亮同学。你能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吗?(演示PPT课件) 3.引导:有的同学从左往右数,还有的同学从右往左数,但都是只用一个数就表示出了张亮同学的位置,为什么只用一个数就能表示出张亮同学的位置呢?(演示PPT 课件) 4.提问:怎样表示出周明同学的位置?赵雪同学的位置呢?(演示PPT课件)(二)引入新课 1.提问:如果不是只有一排同学,而是教室里的座位,你还能只用一个数就表示出某个同学的位置吗?(演示PPT课件)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继续学习“位置”。(板书课题:位置) 【设计意图】创设“一排座位”的情境,激活学生“用一个数可以表示一个物体在一排物体中的位置”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直观感受到用一个数可以在直线上确定位置。在此基础上,借用“现成”的情境,由“线”扩展到“面”,将一维空间生长为二维空间,产生新的问题,引出新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强烈的尝试和探究欲望。 二、尝试探索,感悟新知 (一)认识平面上确定位置的必要条件 1.观察:多媒体教室中学生的座位情境。(演示PPT课件) 2.思考:你现在怎样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呢?(预设学生回答:第几组第几个;第几排第几个;第几行第几个;第几条第几个……) 3.引导:同学们的描述各不相同,虽然说法不一样,但是有一点却是相同的,你们发现哪一点相同?(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两个数、确定位置)4.揭示:要在教室平面内表示出某个同学的位置,只用一个数是不能确定的。要在教室平面内确定某个同学的位置必须要有两个数,这就是在平面上确定位置的条件。(演示PPT课件) (二)认识行与列 1.统一行与列的名称。 (1)讲述:同学们刚才在描述张亮的位置时,所说的排、行等,都是指的横排,在数学里统一称为“行”;所说的组、条等,都是指的竖排,在数学里统一称为“列”。(教师适时板书或课件显示“行”“列”) (2)尝试:同学们,你现在能用行数和列数两个数来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吗?(演示PPT课件)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检测卷 2含答案

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卷 一、认真读题,专心填写。(每空1分,共20分) 1.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先表示(),再表示()。 2.李军买了一张电影票,座位是4排5号,用数对表示为(5,4),张红与李军买了同一场的电影票,她的座位号用数对表示为(7, 6),张红的座位是()排()号。 3.小军在教室的座位用数对(3,2)表示,那么他坐在第()列第()行,他左面相邻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他前面相邻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4.如右图,苹果的位置为(2,3),则梨的位 置可以表示为(),西瓜的位置可以表 示为()。 5.一个点在图上的位置可用(5,7)表示,如果这个点向左平移3个单位,其位置应表示为(),向上平移2个单位,其位置应表示为()。 6.按指定的位置取字,拼成一副对联吧! 二、巧思妙断,判断对错。(每题2分,共10分) 1.数对(5,5)中两个5表示的意义相同。()

2.数对(2,3)和(3,2)表示同一个位置。() 3.在同一方格纸上,(x,4)与(y,4)两点在同一列上。() 4.小霞在教室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4),她在教室的位置是第4行,第3列。() 5.一个数对只能确定一个位置。()三、反复比较,择优录取。(每题2分,共10分) 1.如下左图,如果点X的位置表示为(2,3),则点Y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A.(4,4)B.(4,5) C.(5,4)D.(3,3) 2.如上右图,如果将三角形ABC向左平移2格得到三角形A′B′C′ ,则新图形中点A′(点A平移后对应的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 A.(5,1)B.(1,1) C.(7,1)D.(3,3) 3.音乐课上,聪聪坐在音乐教室的第4列第2行,用数对(4,2)表示,明明坐在聪聪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A.(5,2) B.(4,3) C.(3,2)D.(4,1) 4.如果A点用数对表示为(1,5),B点用数对表示为(1,1),C点用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第二课时教案

位置(2) 教学内容:教材第20页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在具体的情景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能借助方格图用数对来确定位置。 3、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与位置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过程,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在具体的情景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形式来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小游戏:写数对,猜名字。 教师:在你的桌面上有一张卡片,请在卡片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和表示自己位置的数对。 随便抽取一张卡片,让学生根据卡片上的数对猜一猜,这张卡片上是什么名字? 教师:在这些同学中,哪些同学在同一行?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 教师:哪些同学在同一列?你们这次又是怎么看出来的? 二、探索新知 教师:通过刚才的游戏,同学们已经能够根据数对来确定位置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动物园的平面图。(初始平面图)谁来说一说第1列是哪条线?第5列呢?第3行是哪些线?0在这里表示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1、如果用数对(3,0)表示大门的位置,你能用数对表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吗? 组织学生仔细观察示意图,根据平面图写出各个场馆所在位置的数对。可以得出表示熊猫馆位置的数对是(3,5)、大象馆(1,4)、海洋馆(6,4)、猴山(2,2)。(板书) 请你观察这几组数对,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引导:如果数对中第一个数相同,那说明了什么?(在同一列)如果数对中第二个数相同,又说明了什么?(在同一行) 2、在图上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 飞禽馆(1,1)猩猩馆(0,3)狮虎山(4,3) 学生操作后交流。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1题。 首先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图像的位置,再指名学生将其他三个点的位置说出来,其他学生进行检查和订正。 2、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2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2题图,再指名学生指出各点的位置,其余学生练习,集体校对和指正。 3、教材第21页练习五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将完成的结果与同小组的同学相比较。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教案

位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行、列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语言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抽象成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位置的过程,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要用两个数来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 教学准备:将本课教学内容制成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导入: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他班级上课的情境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咱们就去五年级某班看一看。看,这是张亮班级里的学生,多整齐!你能告诉老师张亮的位置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二、新知探究 1、教学例1.(列、行的含义和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1)认识场景图中的竖排和横排。 (2)认识列 ○1从这幅平面图上,如果从左往右数,你能指出第1竖排是哪里吗?第5竖排和第6竖排呢?(学生回答,教师指正) ○2揭示:其实每一竖排在数学里我们都把它叫做列,(板书:竖排叫列)确定第几列,我们一般都是从左往右数的。(板书:从左往右数) ○3想一想,张亮所在的这一列应是第几列?这幅图上一共有几列?(课件依次出示第1列到第6列) (3)认识行 ○1刚才我们已经知道每一竖排叫做列,而每一横排在数学里我们把它叫做行。(板书:从前往后数) ○2想一想第1行在哪里?第3行呢?这幅图上一共有几行?张亮所在的行是第几行?(课件依次出示第1行到第5行) (4)用行与列表示位置 你现在能较准确清楚地描述张亮的位置吗?(学生思考后点名汇报,教师订正)张亮在第2列,第3行。 2、用数对表示位置 (1)张亮坐在第2列第3行,在数学里用数对表示为(2,3)。你知道这个数对的含义吗?数对中的2表示什么意思?3呢?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集体汇报,教师说明: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两个数的外面用小括号括起来。 (3)教师指抽象图中的任意一个位置,请学生用数对表示。 (4)完成教材第19页抽象平面图下的填空及回答。(王艳(3,4),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练习课-优质教案.doc

第6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第2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P89~90练习十九第4~1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练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能根据底、高、面积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量,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计算第三个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猜测、验证、比较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和高的直接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及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应用题。 难点:逆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方法】:学练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复习回顾: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谁来说说要求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怎样求?教师板书公式。 2.你能想办法求出下面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P89练习十九第4题) 动手操作:画出已知底的高。 指名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请其余学生作点评。 教师在以上图形中填入底和高的数据,学生口答。 3.只列式不计算:选择合适的底和高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学生先独立解答,再小组交流。 在解答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找准对应的底和高。 二、指导练习 1.补充题: 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地底长250米,高是78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l)学生先独立列式解答,然后集体订正。 (2)如果问题改为“每公顷可收小麦7000千克,这块地共可收小麦多少千克”,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学生先独立列式,然后集体讲评:

先求这块地的面积:250×78÷10000 =1.95(公顷),再求共收小麦多少千克:7000×1.95=13650(千克)。 (3)如果问题改为“一共可收小麦58500千克,平均每公顷可收小麦多少千克”,又该怎样求? 将(3)与(2)比较,从数量关系上看,哪里相同?哪里不同? 讨论归纳后,学生列式解答:58500÷(250×78÷10000) (4)小结:上述几题,我们根据一题多变的思想进行练习,尤其是变式后的两道题,都是要先求面积,再变换成积后才能进入下一步计算,否则就会出现问题。 2.练习十九第6题。 (1)组织全班学生讨论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否相等。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 学生观察得出: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底都是2.8 cm,高都是1.5 cm。 (3)启发学生得出: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3.练习十九第7题。 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正方形之间的关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4.练习十九第8题。 让学生观察、讨论什么不变,什么发生了变化(四条边的长度不变,底边上的高发生变化),从而得到它们的周长不变,但面积变小了。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89页练习十九第5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讨论:根据哪两个条件可以求出这块麦田有多少公顷? 要求平均每公顷收小麦多少吨,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3)让学生自己列式,再全班集体订正。 2.教材第90页练习十九第11*题。 (1)议一议:把两个小三角形拼接在一起,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2)拼摆的平行四边形和小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引导得出:拼摆的平行四边形和小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因此面积都是大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48÷2-24(cm2)。 四、课堂小结 组织学生认真回顾这节课的知识,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五、作业:教材第90页练习十九第9、10题。 【板书设计】: 练习课 S=ah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学习是没有尽头的,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提高自己,快快拿起你漂亮的笔记本和笔开始加入到学习的队伍中吧!下面为大家分享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知识点 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如:2.6÷1.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2.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1.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继续除;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时,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2、取近似数的方法: 取近似数的方法有三种,①四舍五入法②进一法③去尾法一般情况下,按要求取近似数时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选择应用。 取商的近似数时,保留到哪一位,一定要除到那一位的下一

位,然后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没有要求时,除不尽的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3、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的循环节。 4、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 一种是用省略号表示,要写出两个完整的循环节,后面标上省略号。如:0.3636…… 1.587587…… 另一种是简写的方法:即只写出一组循环节,然后在循环节的第一个数字和最后一个数上面点上圆点。如:12. 0.46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知识点及练习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知识点及练习题 【知识点】 【知识点概念】 1.横排叫做行,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 2.用有顺序的两个数表示出一个确定的位置就是数对,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两个数据。 3.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不要把列和行弄颠倒。 4.写数对时,用括号把列数和行数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个逗号把它们隔开,写作:(列,行)。 5.数对的读法:(2,3)可以直接读(2,3),也可以读作数对(2,3)。 6.一组数对只能表示一个位置。 7.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 【巧记位置】 表示位置有绝招 一组数据把它标 竖线为列横为行 列先行后不可调 一列一行一括号 逗号分隔标明了 在方格纸上,物体向左或向右平移,行数不变,列数等于减去或加上平移的格数; 物体向上或向下平移,列数不变,行数等于加上或减去平移的格数。 【切记】 1、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分别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 2、作用:一组数对确定一个点的位置,经度和纬度就是这个原理。 例:在方格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数对(3,5)表示(第三列,第五行)。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坐标表示列,y轴上的坐标表示行。 如:数对(3,2)表示第三列,第二行。 4、数对(X,5)的行号不变,表示一条横线,(5,Y)的列号不变,表示一条竖线,(有一个数不确定,不能确定一个点)。 图形左右平移行数不变,图形上下平移列数不变。 【练习题】 一.填空。 1.竖排叫做(),横排叫做()。列数()数,行数()数。 2.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应先写()数,再写()数。 3.亮亮在第2列,第3行的位置,可以用数对表示为()。 4.点A(3,6)向右平移3格用数对表示是(),向左平移2格用数对表示是()。 5.点B(3,4)向上平移2格后用数对表示是(),向下平移2格后用数对表示是()。 二.选一选。 1.如图,表示点M的位置的数对是()。 A.(3,2) B.(2,3) C.(3,3) D.(2,2) 2.乐乐坐在教室的第5列第3行,用数对(5,3)表示。丽丽坐在乐乐正前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可能性的大小 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2课时 可能性的大小 教案 课题 可能性的大小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根据可能性的大小来判断物体数量的多少,需要学生对随机现象有丰富的经验,因此, 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创设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本节教学设计有以下特点: 1.选择学生熟悉的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的导入阶段,设计了分糖果这一情境,使学生兴致盎然地参与进来,顺理成章地 完成学习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物体的多少决定着可能性的大小,然后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问题的探究,使学生更易接受。 2.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 根据学生已学的知识,本教案设计了一些逆向思维的题目,引导学生根据事件发生可能 性的大小推断物体数量的多少,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转换,初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学习目标 1.能根据试验的统计结果来推测物体数量的多少。 2.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体验与人合作的快乐,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 根据试验的统计结果来推测物体数量的多少。 学习难点 综合分析利用统计数据进行判断。 学习准备 教具准备:PPT 课件 学具准备:1个纸盒、4个红球、1个蓝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6)探究其中的规律。 小结:物体的多少影响着可能性的大小,反过来,可能性的大小也能说明物体的多少。可能性大,说明这种物体多;可能性小,说明这种物体少。 三、巩固练习。(6分 钟) 完成教材第46页“做 一做”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汇报 答案,说出解题过程。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3分 钟)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 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1.交流自己本节课的收 获。 2.独立完成作业。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位置 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位置>>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能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准备:座位纸,PPT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假如我们班要开家长会,你会怎样告诉你的家长哪个是你 的座位呢?学生各抒己见。 师:多数的同学都说自己是第几组第几个。组数是从左往右数的,个数是从前往后数的。 2、师: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找到纸上写的你的新位置。(其中一个 没有第几个,其中一个没有第几组) 师:我们确定自己的位置在哪里需要两个数据。 3、生活中还有那些可以用到找位置呢? 以上这些,都需要我们确定座位,那这节课就继续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位置的知识吧!(板书课题:确定位置)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在情境图中确定位置) 1、认识行与列 (1)谈话(课件同步演示):平时我们所说的“竖排”,通常叫做“列”,习 惯上我们从观察者的左边数第1列、第2列……,平时我们所说的“横排”,叫做“行”,通常从前往后数,第1行、第2行……。(板书:竖为列横为行) (2)问:现在你能用第几列第几行来说说张亮的位置吗?(板书:第2列,第 3行) (课件演示)王艳和赵雪的位置又应该怎么说?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王艳 在第3列第4行赵雪在第4列第3行) 2、认识数对 (1)谈话:刚才同学们很快说出了王艳和赵雪的位置,老师写的速度却很慢,我们学习数学的一大特点是简练,大家能不能想个更简单的方法来确定位置, 记起来简单,还能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是第几列第几行?下面我们就学习用数对 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介绍数对的写法:数学家也是用2个数来表示一个地点或者人的位置,如:第2列第3行,先写2,中间用逗号隔开,再写3,外面再加一个小括号。象这样的一对数,就是数对(板书:数对),读作:二三。前边的2表示第2列, 后面的3表示第3行。用数对可以准确而简练地表示出物体的位置。(师板书 表示张亮的位置(2,3)) (2)请你用数对表示王艳和赵雪的位置,写下来。(指名学生板演)比较这两个数对有什么不同。 生自由发言。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 1.李军买了一张电影票,座位是4排5号,用数对表示为(5,4)。张红买了与李军 同样一场的电影票,她的座位用数对表示为(7,6),那么张红的座位是()排()号。 2.小刚在班上坐在第6列,第4行,用数对表示是(,);小强的位置用数对表 示是(4,6),他坐在第()列,第()行。 3.如图,A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2,5)。请你写出其他几个点的位置。 B(,)C(,)D(,)E(,)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如下图中,小海的位置可以用数对(5,3)来表示。根据这一信息,完成下面各题。 1.小斌的位置用数对()来表示。 A.(4,2) B.(2,4) C.(4,4) D.(2,2) 2.数对(2,3)表示的是()的位置。 A.小青 B.小林 C.小惠 D.小平 3.第3列,第3行所在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 A.(3,1) B.(1,3) C.(3,3) D.(0,3) 三、操作题。

1.根据所给的数对,把下列场所的位置画在图上。 2. (1)用数对表示各个字母所在的位置。 (2)画出将图形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并写出平移后图形的各个顶点的 位置。 四、解决问题。 1.下面是某超市的储物柜,你能用数对表示每个储物柜所在的位置吗? 2.星期六,小明来到动物园参观,下面是他的游览路线:(3,0)→(2,3)→(3,8)→

(6,7)→(8,5)→(5,4)→(3,0)。请你按顺序说一说小明的行走路线。 3.下面是某校集合时,各个班级在礼堂里的位置图。 (1)说说各年级(2)班所在的位置,并用数对表示。 (2)表示某班位置的数对是(x,5),可能是哪个班? (3)表示某班位置的数对是(5,y),可能是哪个班? 4.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上,马走“日”。如果马原来的位置在(5,7),最少需要走几步 可以到达(6,1)?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学月试卷

五年级上册第二学月检测题 姓名 班级 学号 得分 一、填空题:(16分)(第13、14题每题2分,其余没空0.5分。) 1、在计算0.04÷3.5时可以看作( )÷35,这是根据( )。 2、10.8×0.16的积里有( )位小数;0.25×1.2的积里有( )位小数。 3、2.955四舍五入保留整数是( ),保留一位小数是( )。 4、在估算0.98×3.9时,可以把0.98看作( ),把3.9看作( )来进行估算,估算 的结果是( )。 5、2.737373…的循环节是( ) 5、0.123÷0.15=( )÷15 1.9×2.5=( )×25 6、在○里填上“>”“=”或“<”。 7.2×0.9 ○ 7.2 3.45×1.2 ○ 3.45 5.24÷0.8 ○ 5.24 7、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是2.36,这个三位小数最大可能是( ),最小可能是 ( )。 8、在7.6、7.609、7.06,EQ \* jc2 \* "Font:宋体" \* hps20 \o\ad(\s\up 9(?,6E Q \* j c 2 \* "F o n t :宋体" \* h p s 20 \o \a d (\s \u p 9(? 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9、在6.545,41.333……,0.69,EQ \* jc2 \* "Font:宋体" \* hps20 \o\ad(\s\up 11(?,9E Q \* j c 2 \* "F o n t :宋体" \* h p s 20 \o \a d (\s \u p 11(?,0.777, 3.1415926……中,有限小有 , 无限小数有 ,循环小数有 。 10、把0.4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然后再向右移动两位,结果是( )。 11、钟面上的时针围绕钟面中心旋转( )度才能从6:00走到9:00。 12、庆六一,校园内挂起一盏盏彩灯,彩灯按红、黄、绿、橙、紫的顺序排列,想一想,第178盏彩灯的颜色是( )。 13、小明计算一个数乘0.39时,看成这个数乘0.93了,结果与正确的积相差8.64。正确的积是( )。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优质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会在方格纸 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与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发展其 空间观念,初步体会到数行结合的思想,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3.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一、从实际情景入手,引入新知,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景中用数对确定位置 1.谈话引入。 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同学们欢迎吗? 老师们都很想认识你们。咱们先来给他们介绍一下我们班的班长,可以吗? 2.合作交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探究新知。 (1)出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出班长的位置,把你 的方法写或画在纸上。 汇报:班长的位置在第4组的第三个,他在从右边数第二组的第三排… 哪个小组也用语言描述出了班长的位置? 请班长起立,他们的描述准确吗? 刚才同学们的描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都表示的是班长的位置,有的同学说第几组,第几行,第几排……) 看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组、排、行、等多种方式,还可以从不同的方位来 描述物体的位置。为了我们在确定位置的时候语言达成一致,一般规定:竖排叫列,横 排叫行。 板书:列行 老师左手起第一组就是第一列…,横排就是第一行… 班长的位置在第4列、第3行。 还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吗? 画图的方法: 如果大家是站在老师这个位置看全班的座位,这张图应该怎么放?(课件) 把座位图转过来,班长的位置变了吗?为什么? (没变,还是第四列第三行,因为老师和我们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但位置没变) 1 / 3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二单元测试卷

13m 9m 5m 7m 10cm 8cm 4cm 王五学校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二单元测试卷 姓名 分数 一、认真读题,谨慎填写。(每空1分,共20分) 1、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那么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如果三角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2、梯形上下底的和是20米,高是7米,梯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 3、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它的底是9米,高是底的2倍,面积是( )平方米。 4、在— 5、0、+4、-3、+15、9、-4这些数中,正数有( ),负数有 ),(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5、用正负数表示下面的数量。 (1)如果小明向东走500米,可以记作+500米,那么-200米,表示向( )走了( )米。 (2)汽车到站后下去10人记作-10人,那么上来20人记作( )。 (3)如果-20元表示亏本20元,那么盈利100元记作( )。 (4)世界最高城市拉萨的平均高度高于海平面3658米,记作( )米;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低于海平面11034米,记作( )米。 (5)比零下3摄氏度高6摄氏度记作( )摄氏度。 6、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6厘米、8厘米和10厘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7、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42平方分米,底是12分米,高是( )分米。 8、一个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梯形拼成的,其中一个梯形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9、如果每分钟跳绳100个或以上的为达标,超过100个的部分用正数表示,不足100个的部分用负数表示,李明的记录是-14个,李明实际跳了( )个。 10、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则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11、用一块边长60厘米的正方形红纸,做底和高都是6厘米的直角三角形小红旗,最多可以做( )面。 二、巧思妙断,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10分。) 1、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 )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2倍。 ( ) 3、两个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它们的形状不一定完全相同。( ) 4、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5、一个三角形的底扩大10倍,高缩小10倍,面积大小不变。 ( ) 三、反复比较,精心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下面最接近0的数是( )。A 、-3 B 、2 C 、-1 2、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说明这两个三角形( )。A 、形状相同 B 、面积相同 C 、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木框拉成一个长方形,那么现在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相比( )。 A 、周长不变、面积不变 B 、周长变了、面积不变 C 、周长不变、面积变了 4、在面积为42平方米的平行四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A 、21 B 、30 C 、14 5、星光文具店一周内的盈亏情况如下表: 这个文具店这周内的总情况是( )。 A 、盈利 B 、亏损 C 、不盈不亏 四、慎重审题,计算面积。(每题3分,共15分) 1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盈亏/元 +4500 +1800 -3000 +3000 -15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