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河八里胡同栈道

黄河八里胡同栈道

黄河八里胡同栈道
黄河八里胡同栈道

黄河八里胡同栈道

黄河八里胡同栈道北岸段位于济源市西南45公里的下冶镇黄河三峡景区境内的黄河八里峡北岸,以孤山峡入黄河口为界,分东段、西段。东段从原牛湾村北约1公里的河岸峭壁半山腰上,山峰耸峙,山崖傲岸而立,直出水面,从南岸望去,可见排列有序的牛鼻形孔与方形壁孔,栈道全长约300米。东工段侧避上有三国时代题记1则,题记高36厘米,宽23厘米。题记正书5行:“正始囗囗贺囗领帅五千人修治此道。天大雨。正始九年正月造。”有数道纤绳槽,绳槽深而光滑。有方形壁孔73个。西段有方形壁壁孔89个,西段从八角山向西全长241米,西段峭壁上有一尊宋代线刻观世音菩萨像及题记5则。镌刻观世音与题记的崖面高宽均为1.45米。观世音结跏跌坐像,通高63厘米,头戴高花冠,冠侧花结平出,宝缯直垂耳际,面相方圆,眉心饰白毫相,颈有项饰,有圆形大背光,光两侧边缘刻炎焰纹。左手抚膝,右手上举,执柳枝,左肩斜持络臃,下部莲花座高16厘米,宽26厘米,由双层仰莲构构成,衣带飘至莲花间,该像左侧题记三则,皆正书。1则:字2行:“救苦救难观世音”2则,字2行:“下东阳段大囗哥为觅此路竣险口于断头台君

记囗死。崇宁四年

酉七月二十日”; 3则:字2行“施主段恭丙辰三十岁,石匠秦琨丙午四十岁,石匠马友囗学二十二岁”。观世音像之下有题记一则,正书字6行:“人父母,自备钱修不是痴,经营数载谢神祇,喜舍资财险路,愿天爱察此言题,修时修了五年口口石口口口口口口口”。观世音像两侧80厘米,莲座之下60厘米处有题记一则,正书字4行:“长年早觉悟,发心便修前逞路。劝君险路好修持,天佛必定暗护助”。

注:(1)修凿栈道的纪年题记,一则为三国曹魏正始九年(公元248年)五千人修治栈道题记。二则和三则分别是宋代崇宁四年,五年(公元1105年、公元1106年),初创修凿栈道是东汉时期,到三国曹魏时期完成栈道修凿工程,北宋末年尚有修治。

(1)黄河八里胡同峡北岸栈道(图)

(2)黄河八里胡同峡北岸栈道(图)

(3)黄河八里胡同峡北岸栈道牛鼻形孔及题记(图)

(4)北岸栈道壁孔及栈道转弯处(图)

(5)黄河八里胡同峡北岸栈道牛鼻形孔和方孔(图)

(6)黄河八里胡同峡北岸栈道(由西向东)(图)

(7)黄河八里胡同峡北岸栈道(图)

八里胡同古栈道修治的历史背景

黄河八里胡同峡谷古栈道正始题记,曹魏在正始九年(公元248年)正月,使5000劳役修治栈道,这在当时是一项十分浩大的工程,动用5000人在当时也是一个惊人的数目,这说明此时黄河北岸的下冶、王屋、邵原一带的人口之众,同时也说明曹魏对黄河栈道的修治的极为重视。文献记载,青龙二年(公元235年)关东饥荒,司马懿漕运长安粟五百万斛救济京师。由于漕运的重要,所以,景初二年(公元238年)曹魏就大规模地修治黄河栈道。但其目的并不完全是向关东漕运。至迟在正始五年(公元244年),从关中向关东漕运的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关东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屯田积累,转漕关中已成为可能。蜀将维曾找算镇守关隘以御敌。“有事之曰,今游军关进以伺其虚。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所言魏军“千里县粮”即指转漕关中。因此,正始九年(公元248年)正月,5000人修治栈道。史记正月大雨。殊为少见,雨淋之苦可以想知。从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到正始九年(公元248年)黄河漕运道路的修护一直维持在5000人之数,其政策保持了连续性,这是老百姓的伟大壮举,真正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五、北宋黄河漕运:

黄河八里胡同与清河口一带,有宋太祖赵匡胤许多故事

传说,可能与黄河漕运有关。

流入汴,亦至京师,三门白波发运使判官摧纲领之、、、、、、四河所运,国初未有定额,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2年)始制、、、、、、黄河粟五十万石,豆三十万石、、、、、、或水旱蠲放民租,随减其数。”

《宋会要辑稿》“方城”第十载:(建隆)四年(公元936年)四月二十三日诏,重疏凿三门。“为了保证黄河运路畅通,宋太祖建大宋朝只有三年多就十分重视黄河漕运,专门成立三门白波发运司有摧捉,装纲各二人,以京朝官三班充;河阴至陕州、自京至汴口,摧纲各一人,并以三班以上充。”到宋仁宗(公元1023年至公元1063年)时,这种情况有了改变,宋仁宗时元昊建西夏称帝,宋夏之间在关西爆发了战争,陕西军备骤增,这样一来,陕西之粟、菽不但不能转漕汴京(开封)陕西军需反而需关东支援。《文献通考》载:后(仁宗庆历时<公元1041—1048年>)黄河岁漕益减耗,木运菽三十万石,而岁创漕船、市材木、役牙钱,劳费甚广。嘉祐四年(公元1060年),诏罢所运菽、、、、、、自是岁漕三河而已。”

宋仁宗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元昊卒,子谅祚立。至宋神宗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谅祚卒,这二十年宋夏之间无大的战事。故在宋英宗年间(公元1064—1067年),黄河漕运又有所恢复。宋神宗时宋夏兵衅再起,宋神宗对西

夏大规模用兵,“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六路大举西讨,军费最甚于他路。”由于陆路费用高,易遭劫而河运通而物可至,从而恢复了黄河漕运。

宋徵宗时,宋金之间烽烟重燃,为了供应陕西庞大的军需,徵宗时黄河漕运又有恢复。崇宁年间(公元1102年至公元1106年)段恭个人舍资财修治栈道,这与以前由政府绷织进行大规模修治有所不同,这与当时陕西军需运输方式有关。陕西军需的相当一部分是由各地商人用“入中”的办法运经关中,河让又募商入输刍粟于边,以要券取盐及缗钱,香药、宝物于京师或东南州军谓之入中”。实施这种办法,只要商人能将军需运到目的地,就可以获得政府给予的转卖当时官禁榷的盐、茶、香药、宝物待等凭券,转而谋取暴利。至于怎样运输,官方不多作干涉。这时黄河漕运更多的由官方行为转变为个人行为。所以修治栈道也就采取了出资的形式,对所需修治的地段进行承包,转而从官方获取一定的利益,但从段恭的题记看,他修治栈道多是出自“义举”。并说明段恭一定是一个富有资财的大地主或是大商人,而且说明段恭可能是河内人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