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

三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

三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
三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

一、相同的需要和不同的需要

课的目标:

1、了解人类基本的、共同的需要,并初步理解“需要”因人、因时代不同而不同。

2、能区分基本需要和其他需要,分析人们的行为、活动与需要的关系。

3、尊重他人需要,对于身处困境的人们能够给予同情和帮助。

1、需要有哪些

教学目标:

知识:知道现在人们生活的基本需要和其他需要。

方法和能力:能区分基本需要和其他需要。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供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的资源在不断地遭到破坏,要有节约能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区分基本需要和其他需要。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

学生:课前收集自然资源现状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多媒体出示一些人们生活舒适安详的画面。)

师:瞧,我们的生活多么美好,可是你知道么,有些东西,没有了它们,我们就不能生存;有些东西,没有了它们,我们就会不安;还有些东西,没有了它们我们就会感到孤独、悲伤……这些东西就是我们的需要,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需要有哪些。

(板书课题:需要有哪些)

(二)知道现在人们生活的基本需要。

1、(多媒体:第4页画面)

师:人人都有需要,看看画面上的人物需要什么?

2、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

住房、食物、衣服、大自然……

师小结:没有了这些我们就无法生存,除了这些,我们还需要一个安全的环境。(多媒体出示:战争使人无家可归的画面)这些都是我们生活最基本的需要。

(板书:基本需要)

(三)能区别基本需要和其他需要。

1、多媒体:第5页画面。

师:再来看看他们需要什么?

小组交流

交流板书:知识、友谊、爱、尊重、荣誉……

师小结:生存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以后我们就会产生越来越多其他的需要。

(板书:其他需要)

2、师:老师很想了解你们现在的需要,请找一个好朋友问一问,他的需要是什么?

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需要?他的需要属于基本需要,还是其他需要?

3、学生活动:找朋友了解他的需要。

4、班级交流,教师随机补充板书。

5、完成活动作业:“区别基本需要与其他需要”。

(四)知道人类生存的有些需要在不断地遭到破坏,要有节约能源的意识。

1、(多媒体:贫困地区缺水画面)

师:画面上的人们需要什么?

师小结:是啊,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的人在为“喝水”这样的基本需要而发愁。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满足着我们生存的基本需要,水、森林、石油等等,现在这些资源的情况如何,请大家交流一下课前收集的资料。

2、师:听了这些情况后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3、师总结: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保护能源节约能源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这样,我们生存的需要才能得以长久保证,我们的生活才会舒适、美好。

(回播课开始的媒体)

2、需要有不同

教学目标:

知识: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理解产生不同需要的理由,知道世界上有一些特别需要关注的人。

方法与技能:学会尊重别人的需要,同情弱者并予以力所能及的帮助。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尊重别人的需要,做一个乐于助人、有同情心、有爱心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尊重理解别人的需要,能在辩论中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课前调查表。

教师:一些新闻图片、文字资料、视频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人人有需要,需要有不同

(一)

1、师:从刚才的诗歌和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生活在世界的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

的需要。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讨论需要的问题。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公益广告。

2、观看公益广告

3、看看广告中的三个主人公各自有些什么需要?

4、是啊,人人有需要,需要有不同。(揭题)

(二)

1、前老师让大家做了调查,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2、他们为什么会有特殊的需要?

小结:他们和我们一样,因为年龄的不同、身体状况的不同和生活环境的不同,还有着不同的需要。

二、特别关注特别人群

(一)1、我们每个人都有特殊的需要,对于一些特殊的人,他们又有什么特殊的要?(看图片)

2、交流(预设:帮助、关心、尊重、成功)

3、所以,我们不要遗忘他们,我们要关注他们。

(二)1、在世界还有一些地方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连最基本的生活条件都满足不了,让我们看看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他们又需要些什么?(观看图片)

(1)你看到了什么?

(2)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失去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3)你认为他们需要什么?

2、我们仅仅关注他们够不够?

三、面对他们我们能做些什么

(一)1、播放母亲水窖工程图片和资料。

2、从中,你看懂了什么?

(二)1、重播这节课开始的图片。

2、面对这些人的需要你能做些什么?

3、(拓展)我们要关注身边的人,关心身边的人。你身边有没有生活困难需要帮助的人,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四、碰到这些人,我们该怎么做?

(一)1、当我们遇到别人需要,我们应该毫不犹豫的去帮助别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常会这些情况,让我们很为难?(出示图片)

2、你给过钱吗?

3、出示辩题:该不该给街头乞讨者钱?

4、(出示:给不给)觉得不应该给的我们坐到左边,觉得应该给的坐在右边。

5、我们在进行辩论前要注意一些问题:不能在对方发表意见时进行反驳,要等对

方讲完后才能进行辩驳。双方交替轮流发言。

6、辩论

7、小组总结

8、师小结两方的观点:对于不愿意给钱的同学,你们只是不能辨清他们是不是骗

子,在你们内心深处,是愿意给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一些援助的,你们心中

有爱。对于愿意给那些人钱的这一方,老师觉得你们愿意给贫困者一些帮助,

你们心中有爱。我们还是要关爱贫困者的。

五、总结全课

1、人人都有需要,人人都有不同的需要。面对别人的需要,我们应该给予尊重、理解,

并能尽力给予关爱和帮助。(爱的奉献作背景音乐)

2、你能不能用一句话表达此刻自己的感受。

交流

3、只要你献出一点爱,就能满足很多人的需要,你也会从中得到自己的需要,我们的世

界就变成美好的明天。在音乐中,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3、需要在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

1、了解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场景。

2、知道不同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变化。

方法与能力

设计未来世界人们的生活场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需要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2、体会需要的变化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积极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不同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变化。

难点:体会需要的变化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积极的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会上网查找资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本课相应的网页

教学过程:

一、穿越时空,激趣导入。

1、多媒体出示卡通时间老人。

师:上课之前,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时间老人。

2、时间老人:小朋友,大家好!

学生:时间老人好!

3、时间老人: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需要有不同,你们知道吗,需要也是在发展变化的。小朋友,今天我就带大家穿越时间隧道,去探究一下不同时代人们的需要。时空飞船出发了。

4、唱《小小飞船》之歌(多媒体展示时空飞船,配上音乐,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重现场景,探究不同。

1、时间老人:瞧,我们的时空飞船不知该进哪一站,小朋友,你想了解哪个时代的情况呢,和你的小伙伴一起进去吧!(多媒体展示:原始社会站、古代站、现代站)

(学生自由组合,在电脑前点击进入)

(一)原始社会站(多媒体形象展示原始时期人们的生活情况并有相应的网页图片提供学生参考学习)

提供的多媒体主要内容:

(二)古代站(多媒体展示古代的几个不同时期,主要分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

学生自由选择进行探索(多媒体形象展示各个时期人们的生活情况并有相应的网页图片提供学生参考学习)

提供的多媒体主要内容:

(三)现代站(多媒体形象展示现代人们的生活情况并有相应的网页图片提供学生参考学习,其中也有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情况)

学生自由选择进行探索现代不同时期人们的衣食住行精神生活需要的变化。

提供的多媒体主要内容:

2、你们探究到的不同时期人们的需要有些什么变化呢?

3、小组充分交流,教师及时点拨。

4、师:人们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什么人们的生活会发生这么大

的变化?

5、从古至今,人们的需要一直不断发生着变化。当人们满足了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需要

以后,又会产生新的需要。

三、调查比较,体验交流

1、课前统计调查:

2、小组交流

3、提供一组实物展示

(1)爷爷奶奶的玩具:大多是自己做的简易的玩具

(2)爸爸妈妈的玩具:铁环、沙包、橡皮筋……

(3)我的玩具:遥控汽车、巴比娃娃、奥特曼……

4、学生上台来玩一玩各种玩具,体验一下不同玩具的特点。

5、你又发现了什么?

6、学生交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让学生体会需要是在不断发展的,需要满足后,又产生各种不同需要)

(我们经常会产生各种不同的需要,需要的变化发展不断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四、大胆创想,构画蓝图

1、时间老人:你还有哪些需要没有满足呢?请你设想一下,未来世界人们的生活。让我们一起穿越时间隧道,到未来世界去游玩一下把。时空飞船出发了。

2、唱《小小飞船》之歌(多媒体展示时空飞船,配上音乐,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3、学生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设计未来世界的场景并附上相关的说明(学生设计时,多媒体提供一些未来设计的图片和音乐)

二、需要与付出

课的目标:

1、了解需要与付出的关系,并认识满足需要的各行各业的特点和价值,懂得需要的满足离不开劳动。

2、调查和交流家人的职业,提高运用图表归纳、表述调查结果的能力。

3、热爱劳动,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关心忙于家内外劳动的家人,具有感恩与回报的意识以及参加社会劳动和家务劳动的愿望。

1、劳动满足需要

教学目标:

知识:懂得满足需要离不开劳动。

方法与能力:初步了解从古自今劳动满足需要的方式所发生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一定的劳动意识,有积极参加劳动的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懂得满足需要离不开劳动。

难点:初步了解从古至今劳动满足需要的方式所发生的变化。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不同时期劳动满足需要的方式”资料。

教学过程:

活动一、联系作业,揭示课题

1、师:劳动是光荣的,劳动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收获。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最近几天你参加了哪些劳动,有什么收获?

2、实物投影交流实践作业。

3、师:通过一周的劳动实践,你有什么感受?

4、小结揭题:劳动满足需要

活动二、了解不同时期劳动满足需要的方式

师:自古以来,人类就明白这个道理,看,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不断地劳作,满足生活的需求。

(一)自给自足

1、媒体演示:古代人类依靠自给自足的劳动满足需要的方式。

2、师:你发现了什么?(结合收集的资料交流当时的生活条件、需要、劳动方式等,明白不同的生活水平导致不同的需要,产生不同的劳动方式。)

3、师小结:古代人类依靠自给自足的劳动方式满足基本生活的需要。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不同,这种方式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二)物物交换

1、媒体演示:物物交换的劳动满足需要的方式

2、师:你觉得这种劳动满足需要的方式怎么样?(结合收集的资料交流)

3、交流,理解“集市”。

4、师:学到这儿,你有什么发现?

5、师小结:古人都是依靠自己的劳动满足生活的需要。当然,这与他们的生活水平有关的。

(三)货币交易

1、师:(比较)看,这些就是以前人们满足基本生活的物品,和今天的生活用品有什么区别?

2、小组讨论、交流。

3、师小结:今天的生活用品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先进,一些高科技的产品,家庭根本是不能生产的,家庭之间的物物交换也有局限性,一种新的劳动满足需要的方式诞生了——货币交易。

4、媒体演示,交流货币交易有什么好处?

5、师: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收获?

6、交流。

活动三、生活体验,劳动满足需要

1、师:瞧,我们身边的人都在为自己的需要忙碌着,工作着……(媒体演示各行各业工作的情景)你的爸爸妈妈正在干什么?他们这样做为了什么?

2、交流。

3、师小结:爸爸妈妈不仅为自己为社会也是为了家庭,为了我们,努力地劳动着。

4、师:此时此刻,你想对你的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5、师总结:(布置作业)那就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争获“孝敬章”。

2、劳动有分工

教学目标:

1、知识:初步认识社会分工的方式和意义。

2、方法与能力:能够大致区分提供生产和提供服务的行业。能独立(或是在家长陪同下)

做一份小调查。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激发爱劳动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了解社会分工的方式与意义。

2、能区分提供生产和提供服务的行业。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制作一些学具(两类卡片)。

学生:课外做一份小调查。(了解一种行业,它为我们生产什么或是提供什么服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用品大多要通过自己家庭的劳动,直接制作和生产出来的。

2、了解馒头的生产过程。

[以前:农村→麦子→馒头]

3、师小结:是呀,人们的需要都要通过劳动得到满足。有时候,一个人靠自己的劳动就能满足需要,但更多的时候,需要通过大家的共同劳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劳动有分工。

4、揭示课题。(媒体出示)

板书课题:劳动有分工

二、初步了解劳动分工的意义。

1、媒体出示:(各式各样的饼干)

1)师:这些饼干是从哪里来的?它需要通过哪些途径?

2)交流、点拨提示。(回想二年级第一学期“饼干从哪里来”的有关知识。)

3)师小结提升:

[现在:农村←→麦子←→工厂←→运输←→超市(商店)←→饼干]

a师与以前的劳动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预设:劳动的分工越来越细)

b师:说说你喜欢吃哪些饼干?想一想,如果放在以前,你能吃到这么多品种丰富的饼干吗?这说明了什么?(预设:分工细了,劳动者就可以造出更多更好的东西)

c师:说说从事上面各种行业的分别是哪些人?(预设:农民、工人、司机等)

想一想,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也可以进一步提示,在生产饼干的过程中,如果缺了司机或是农民,行不行?]由此让学生明白,(有了分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了。)2、小组合作,了解其他行业的分工。

1)媒体出示(鱼片、羊毛衫、洗发水)

2)运用学具,仿照“饼干从哪里来”来做一做这些产品的生产过程。

3)小组分工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抽一个小组上前操作。)[运用学具]

3、交流反馈,小结提升。

[现在:农村(农业)←→麦子←→工厂(工业)←→运输←→超市或商店(商业)←→饼干

渔业畜牧业

现在的产品,比起以前来可以说是更加丰富了。这是因为…….(有了分工)

初步感悟工业、农业、渔业、畜牧业的相互关系。

4、媒体出示。(P18上的一些图片)

1)师:(创设情境)小明从出生到现在,接受了很多行业劳动者的服务。

2)小组内相互交流,小明接受了哪些服务?除此之外,他还接受过哪些服务?

3)学生交流。

4)师:有了分工,人们就可以得到更周到的服务。

三、初步了解劳动分工的方式。

1、师: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劳动分工的意义。下面老师请大家来交流一下你课外的小调查。

2、学生交流。

3、点拨启发。[医生和面包师这两种的职业劳动的区别。]

4、师小结:医生这一行业为我们解除病痛的折磨,它本身不能生产出什么,只是一种服务性的劳动;而面包师能为我们生产吃的点心,它是一种生产性的劳动。[强调生产与服务]

5、小游戏。(教师出示卡片,卡片正面写上职业的名称,背面写上“生产”、“服务”、“既有生产,也有服务”的字样,让学生看每张卡片的正面,说出这个职业是属于生产行业还是服务行业。)

四、了解有偿劳动和无偿劳动。

1、师:我们说劳动是为了赚取一定的报酬。比如说你爸爸妈妈通过工作或是做生意得到工资、奖金或是收入。但是,有些劳动不是以此为目的的。

2、媒体出示。(书上19页的三幅图片)

1)阅读课文,思考:他们的劳动有什么特点?

2)交流。

重点介绍“志愿者”。

媒体出示有关“志愿者”的资料。

3、讨论。

师:上海在2010年将举办世博会,你作为一个上海小主人,想为此做些什么呢?

五、总结全文。

1、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全班交流。

2、教师总结:分工细了,劳动者就可以造出更多更好的东西;人们就可以得到更丰富的物品和更周到的服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了。

六、课后作业。

完成配套的活动作业。

3、家人从事劳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家人从事的职业以及工作的内容。懂得家务劳动也是生活必需的劳动。

2、方法与能力:学会制作一份家庭成员职业调查表。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自己也可以为家庭做些家务劳动,并愿意参加一些公益劳动。

教学重点、难点:

1、加深对家人从事的职业的理解,进一步体会职业的多样性以及各种职业的特点与意义。

2、学习调查的方法以及整理、表述调查结果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学生课外调查自己家人从事的劳动。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出课题。

1、师:请学生交流自己的父母是干什么的?他每天都在做些什么?

2、师小结:刚才大家介绍了父母的工作,有做医生的,有在超市工作的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3、揭示课题(媒体出示)

板书课题:家人从事的劳动

二、了解各行各业的劳动特点。

1、媒体出示(书上第20、21页“王青青与李大为”同学的两份调查表。)

2、师:这两张调查表调查了哪些内容?它们又是怎样来表示的?

学生交流。

3、师:那么,你能不能也来设计一张这样的调查表呢?

4、学生制作调查表。[利用配套的活动作业]

教师巡视指导。

5、交流反馈。(利用实物投影)

师生交流并作适当评价。

6、师:你们的父母每天这样辛勤的劳动,是为了什么呢?(预设:养家糊口,为社会创造财富。)

[板书:职业劳动]

三、进一步了解劳动的含义。

1、师:是呀,我们的父母每天忙碌的工作者。可是,他们一回家还要做些什么呢?

2、媒体出示(一些家务劳动的画面)

学生个别交流。

3、教师小结。

[板书:家务劳动]

4、师:父母这么辛苦,我们能为他们分担些什么呢?

5、同桌交流:你在家里会做哪些家务?准备学做哪些家务?

6、个别交流。

7、师小结:大家都是好样的,从小就想到为父母分担一些劳动,老师想你们长大以后一定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

8、媒体出示(P23的图片)。师: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干什么呀?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9、学生交流。

10、师小结:这种不收取报酬,为社会献爱心的劳动,我们叫做公益劳动。

[板书:公益劳动]

11、讨论:还有哪些公益劳动?你参加过哪些公益劳动?

12、学生交流。

五、总结全文。

1、出示几句劳动的名言。

要工作,要勤劳,劳作是最可靠的财富。

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

2、师小结:劳动是光荣的,劳动能给我们带来财富,能不断地推动社会的进步。

六、拓展延伸。

课外参加一次公益活动在小队或中队会上进行汇报(也可以做几件家务)

三、学会取舍

课的目标:

1、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满足自己所有的需要;知道必须对需要的东西进行取舍。

2、能自己判断哪些情况下要放弃自己的需要,并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自己的需要作出正确

的选择;当自己的合理需要与他人利益发生矛盾时,学会动脑筋寻找两全其美的方法。

3、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利弊得失,尤其要尊重社会的、他人的利益;学会在生活中面对问题作出更为理智的行为选择。

1、学会取舍

教学目标:

1、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满足自己所有的需要;知道必须对需要的东西进行取舍。

2、能自己判断哪些情况下要放弃自己的需要,并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自己需要作出正确的选择;当自己的合理需要与他人利益发生矛盾时,学会动脑筋寻找两全其美的方法。

3、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利弊得失,尤其要尊重社会的、他人的利益;学会在生活中面对问题作出更为理智的行为选择。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判断哪些情况下要放弃自己的需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自己的需要作出正确的选择。

难点:自己的合理需要与他人利益发生矛盾时,能寻找两全其美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段录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师: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很多需要,你有、我也有。但是,我们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了吗?没有满足时,心情怎样?

学生交流

3、师小结:我们有很多需要,但是不一定都能得到满足,有时候,就需要我们对这些需

要的东西作出取舍。

揭示课题《学会取舍》

二、知道哪些情况下,我们要放弃自己的需要

1、师:放弃自己的需要真的是一件挺难过的事情,老师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2、出示书中24页下面三幅画。

图片中的三个主人公最终都放弃了自己的需要或是别人邀请做的事。想想为什么?

3、学生分小组交流其中一幅画。

4、师小结:当我们喜欢做的事情对自己、他人或社会将会造成危害时,我们应该毫不犹

豫的放弃。

5、师:我们的需要会造成危害时,那么我们应该放弃自己的需要。那么这时候呢?

6、播放录像《红红想买电脑》

讨论:你是红红,你会买吗?为什么?

7、师小结:是呀,由于一些原因我们不能马上满足自己的合理需要时,也应该暂时放弃,

等到自己有能力承担时,可以拥有。

8、师:那么如果自己有能力承担很多需要呢,是不是都可以得到满足?

9、学生讨论

10、师:古人说得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们应该选择对我们比较重要的,不重要的可

以暂时放弃。

三、进一步认识取舍,学会处理问题

1、师: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碰到过这样的事,当时怎么做的?现在学了这课又怎么想?

2、学生说说自己有过的行为,并反思自己的行为。

3、师:同学们看来很有收获。现在我们来做个评议者,看看这些现象好不好,为什么?

(出示书本26、27底下四幅画)

4、辨析:小组选择一幅画讨论。

集体交流

5、师:大家说得真好。有些人真得很需要我们点拨一下。这两个小朋友有烦恼,我们来

帮帮他们。(出示书中生活诊所和珊珊的故事)

6、解决问题:如果你是强强或是珊珊会怎么做?(选一幅说说)

7、师小结:大家说得真好,当自己合理要求与他人利益受到冲突,我们要找到一条两全

其美的办法。当我们的需要是不合理或是会使自己、他人甚至社会受到危害时,我们应该坚决放弃,当我们客观条件无法满足我们需要时,我们也应该暂时放弃需要。希望大家在生活中也能学会取舍。

一、各种各样的商店

课的目标:

1、了解各种商店的特点,分清什么商店卖什么东西。

2、能够通过考察和对周围人的采访,以及自己经验了解相关商店信息。

3、能够维护并积极参与创建良好购物环境的意识。

1、各种各样的商店

教学目标:

知识:初步了解各种商店的特点;知道商店的多样化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要求。

方法与能力:能辨别各种商店;说出自己经常光顾的购物场所以及它们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到商店的多样化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对商店的不同特点产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经常光顾的购物场所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比较典型商店的照片,一些物品的图片。

学生:已有的购物经验。

教学过程:

一、了解为满足多种需要有着各种各样的商店

1、(出示典型商店的照片)

师:看照片说说这是什么商店?(学生交流)

2、师:你们还见过或是去过那些商店?(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经验说说自己知道的商店)

对已经说过商店分一分类(综合性百货商厦、超市、卖场,专营商店、便利店,农贸市场)

4、师:你去这些商店买什么?(交流去这些商店买过什么东西)

一、知道各种商店的特点

1、师:你经常去什么商店,它有什么特点(规模,购物环境,购物方式,提供服务等)

2、学生交流

3、师小结:每一种商店都各有特点,我们要了解它们的特点,这样在购物选择商店时不会具有盲目性。

三、感受商店多样化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1、师:我们看看这些商店满足我们哪些需要?(给学生一些物品的图片和一张商店名称的表格,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们根据自己需要选择商店贴图片)

2、请学生交流

3、师:(布置实践作业)了解自己家一周购物量,以及去购物的商店。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完成一张表格)

4、师小结:我们需要的东西真多,商店的多样化满足了我们的需要。但是我们买东西也要有一定方式,下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购物方式。

2、各种各样的商店

教学目标:

1、知道要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购物商店;了解一些新型的购物方式。

2、能和同学合作,将购物调查情况用简单的图标归纳;能初步根据自己的需要、商店离自己家的距离等条件选择比较合适的购物场所。

3、感受科技的不断进步给人们生活所带来的方便,对新型的购物方式产生探究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能根据自己需要、商店离自己家距离等条件选择比较合适的购物场所

教学准备:

教师:对学生课外实践的统计指导,一些购物方式的照片

学生:课外实践后填写的表格

教学过程:

一、统计班级学生一周购物量情况,了解最常去的商店

1、师:让我们请一些学生交流自己课外调查情况。

小学品德与生活第一册教案

小学品德与生活第一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学大纲对低年级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着重对学生进行最基础的社会公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深入浅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为习惯要求与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二、教学目标。 1、三条轴线 *儿童与自我 *儿童与社会 *儿童与自然 2、四个方面 *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期和基础) *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三、教法设想 1、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 4、结合红星儿童团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四、各单元教学内容与措施。 第一单元(第1—4课)认识你真好 本单元的学习重在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学习学校生活中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培育和发展主体意识。为学生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 第二单元(第5—8课)快乐每一天 生活不可能天天艳阳高照。“迟到”“写字不好”“上学路上怎么走”“一日事务怎样巧安排”这些问题都会困扰着儿童。本单元就抓住这些儿童学习生活中普遍存在问题,展开讨论、分析、通过合理归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儿童在学习中,寻找到了战胜挫折的良策,获取了一份成长的经验,也就获得了一份快乐。 第三单元(第9—12课)我像小树苗 本单元没有直白的,纯道德的理性说教、而是寓“教”于乐,因势利导,通过幽默、夸张、离奇的童话故事,学生亲自参与的游戏活动等,让儿童经历体验、感悟的过程,使他们认识到“马虎、撒谎”对少年儿童来讲是品德、习惯不良的前奏,面对曾有过的马虎、撒谎等行为不掩饰、不回避,努力远离“长鼻子”,告别“小马虎”,做一个不说谎话、做事有耐心,有毅力、不敷衍的文明儿童,为他们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单元(第13—16课)冬爷爷来了 本单元以“变化”为主线贯穿其中,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中四季的变化,学生在欣赏大自然的美景的同时欣赏自己的进步,在自我积累经验中提出新的发展目标,,迎接新的一年,迈向新的生活。 1. 拉拉手交朋友 活动目标要求: 1.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乐于和同学、老师交往的情感,初步体验作为集体生活中的一员的快乐。

三年级品社下册 第一单元《社区是我们的大家庭》教案 鄂教版

第一单元社区是我们的大家庭 单元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社区公用设施及环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快乐,爱护社区公用设施,主动参与社区建设。尊重并感激为社区服务的人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各项娱乐及公益活动。 2行为与习惯:养成爱护社区环境、不随地乱扔垃圾,自觉保护社区公益设施、尊重社区里的劳动者的文明习惯,关心社区建设,积极为社区公益事业出谋献策,做社区建设的小主人。3知识与技能:知道社区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家园,了解社区的特点及发展变化,喜爱并保护社区的环境,能正确使用社区的各种公益设施,为社区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了解国内外不同地区人们生活的环境,感受不同地区的社区文化。 教学目标 1、了解城市型社区的不同特色以及社区里的设施和机构。知道城市社区的人们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2、体验社区里的功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要爱护社区的公共设施。 3、初步了解社区的一些机构,以及村镇,街道干部为搞好社区建设所做的努力,懂得要尊重他们。 4、了解社区的发展,感受人们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 教学课时:7课时 1、我们生活的社区 3课时 2、我们身边朋友 2课时 3、不一样的社区 2课时 一我们生活的社区 目标:

1、知道社区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地方,认识自己生活的社区,了解社区的公用设施及其作用,并会自觉使用这些公用设施。 2、了解社区的经济、文化、自然特点,调查社区的发展变化,激发对社区的喜爱之情。 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区公益、娱乐活动,陶冶身心,增进邻里之间的友益,提高生活质量。 4、了解城乡之间的不同特点,感受其不同的社区文化。 第一课时 内容:我家在这里 教学重点:认识并了解自己的社区,理解社区的概念,并相应了解其它的社区及自己的社区与其它社区的不同特点。 难点: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与其它社区的不同特点。 教学准备:1、仔细观察自己生活的社区了解社区中的公用设施、它们的功用、布局及管理状况,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和快乐。 2、上网了解农村及城市社区人们的生活状况。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大家都有一个可亲可爱的家,今天我们来说我们的家住在哪里? 2、让学生说说我们身边都有写什么? 二社区里有什么 1、说说自家附近除了商店,邮局,派出所还有些什么? 2、谈谈你最喜欢的是哪个地方?为什么?引导学生尊敬,感谢为我们提供服务的人。 3、学生说说社区有哪些设施?感受这些设施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4、小小聪明泉:我们应该这样保护使用这些设施呢? 三社区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1、比一比:社区里多了什么变化? 2、你喜欢这些变化吗?为什么?让学生感受生活的变化 四社区的日常生活 1、说一说:自己平时都在干些什么?早上,中午和晚上。你的邻居们有干写什么? 2、你觉得生活得开心吗?为什么?感受社区带来给我们的快乐。 五归纳总结 1、说说自己的家是在哪种社区? 2、你眼中的城市社区是怎样的?农村社区呢? 3、比一比:城市社区和农村的不同之处。 4、城市社区和农村的相同之处。 小结:社区虽然不同,但生活环境都不断改善,这里共同的我们的生活必定会更加幸福,电脑播放轻松的背景音乐再展开谈话,引入话题 第二课时 内容我喜欢社区里的 目标:了解社区中正确开展的各项活动。积极参加社区中开展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在活

品德与生活三年级《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教学设计

三年级品德《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教学设计 曾丽君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懂得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提高学生对劳动意义和价值的认识。 2、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爱劳动的情感,对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人感到敬佩,对懒惰的人感到不满,并且为自己过去贪图舒服,害怕劳动的行为感到羞愧。 3、行为目标 培养学生爱劳动的好习惯,增强学生劳动的自觉性。 二、教学要点(重、难点) 1、知道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生活,懒惰好吃定败家的道理。 2、理解“双手和大脑,一切能创造”的具体含义。 3、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增强劳动的自觉性。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劳动的工具及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激励谈话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劳动的光荣花和劳动的果实,要奖给我们班爱劳动的小能手。这节思品课,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劳动的课文,谁勤于动脑,乐于动手,劳动的光荣花就会为谁开,劳动的果实就会被谁摘。 (二)学文明理 1、多媒体展示动画故事。 2、引导讨论,启发明理。 分家后,哥哥和弟弟的生活各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个故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出示课题: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3、小结:弟弟的生活由穷变富,靠的是辛勤劳动。哥哥的生活由富变穷,是因为他好吃懒做。这个故事使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生活。 (三)激发感情 1、采访“兄弟俩”,解决疑难。 2、联系“现实生活”,激发情感。 (1)引导学生走进现实生活,说说周围哪些人像弟弟一样用劳动创造了美好生活;他们是怎样创造美好生活的? (2)课件展示工人、医生、教师、科学家劳动的画面,展示广州市的美景,深化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学生道德情感。 3、小结:劳动真伟大,劳动既可以像“摇钱树”那样挣钱,创造物质财富,还可以使我们双手更灵巧,大脑聪明,身心更健康,精神更美好。也就是说创造精神财富。劳动真的能创造一切啊。 (板书:双手和大脑创造一切)

未来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材分析 本册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是认识我自己,包括四个主题活动即两年来的变化、我的优点和不足、我的兴趣和特长、相信我能行。第二单元我爱我家,包括五个主题活动即说说我的家、我是怎样长大的、爸爸妈妈真辛苦、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共建文明家庭。第三单元我们的班集体,包括说说我们班、同学友谊要珍惜、我们应该这样学、团结合作才能赢这四个主题活动。本册教材的编排主要有以下特点: 1、真实反映了社会,注重德育实效性。本套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注重 反映儿童的社会生活实际,每一个学习主题‘都尽可能选择既典型又真实的生活实例,并通过大量的真实照片和情景对话,还原儿童的社会生活,让儿童在现实或仿真的生活情境中,通过体验、辨析和感悟,对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道德行为进行自我判断、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和自我修正,从而促进他们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2、遵循综合构建原则,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本套教材在整体构建上, 不仅对儿童成长的不同不生活领域或社会环境中的多种因素进行了有机整合,而且还将多种课程资源、多种学科知识、多种智能参与、多种学习途径、多种策略与方法进行了有机整合,让学生通过各种学习途径,掌握方方面面的社会常识和技能,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套教材在呈现形式上, 采用第一人称的主体参与方式,辅以“大嘴青蛙”的伙伴形象,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社会,有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乐中学,做中学,在愉悦中学习成长。 第一单元认识我自己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第一课我爱家乡山和水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教学重点】 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教学难点】 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教学方法】 观察,访问,交流。 【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山和水、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演一演,猜一猜。 1. 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 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出示第7页彩图,让学生读读画中描写家乡的小诗,然后观察自己画的家乡,把观察的结果编成小诗填写在画面中。 6.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四.说一说,唱一唱。

三年级社会与品德下册教案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四单元说说我们生活的社区 一、单元目标: 态度:体验社区环境、设施与居民生活的关系,感受到自己是社区的一员,理解人与人之间相符依存的关系,养成关心、爱护自己社区的态度和热爱自己社区的情感,乐于为社区的付出自己的劳动。 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调查活动,能够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能够学会观察社区中的人和事,并对其作出初步的分析和判断,同时具有思考社区生活合理性的能力。 知识:认识社区的基本环境和设施,认识社区内各种公共设施的用途,了解居委会在社区中的作用。 二、课时安排: 三、教学过程: 主题一这是我们生活的社区 课题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区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社区的概念。 2、知道社区是由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共同组成的。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单元导读图开始,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阅读和观察单元导读图,与同桌进行交流。教师布置以下活动:你对社区了解多少,与图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二、小组讨论。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注意引导小组内的每个成员发表自己的意见。 1、个人发表。请学生欣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区”的画面和文字,教师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同学们从小就生活在现在的社区内吗?有没有从其他地方搬来的?”请几个搬过家的同学发言,并介绍一下自己以前住过的地方。 2、教师总结。“我们生活的社区在不断变化,社区中生活的人也在不断变化,社区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一样,把大家联系起来,没一个生活在社区里的人都应该爱护和维护它。 三、家庭作业: 收集社区图片或照片,以及相应的资料。 课题2 各种各样的社区 教学目标: 1、了解目前我国存在的风格各异的社区。 2、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社区有进一步的了解。 课时安排:1课时

泰山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品德与生活教案 第一单元教案教学建议: 本单元是三年级的开篇,因而也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开篇。依据课标“我在成长”的条目,分解安排了“幸福的摇篮”这一单元主题。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也是人的良好道德和社会性品质发展的起点,显得十分重要。家庭的亲情,父母的疼爱,学生虽然或多或少地知道一些,但是他们并不一定都能真正感受到父母对孩子所付出的心血,甚至会认为父母对孩子的疼爱是 应该的,孩子理所当然地应该接受疼爱,不知道应该用怎样的方式支感激和孝敬父母。培养学生心中有父母,体谅父母的辛苦,为父母、家庭分忧,懂得家庭成员间的亲情,把关心、孝敬父母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看成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对落实“我在成长”中的过程目标十分关键。 谢谢您,爸爸妈妈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会家庭亲情,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离不开父母长辈的养育,应当以恰当的 方式回报父母、长辈。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验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疼爱,懂得感激爸爸、妈妈。培养热爱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1、小时候的故事 看课本,通过回忆自己小时候成长的一些故事,唤起他们对父母辛勤操劳和关爱的感激之情。其中的任何一个故事都凝聚了父母的关爱和期待,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去体会、感受。 活动:a、了解:查找小时候的故事,查一查名字的来历;b、讲:向同学们讲述有意义的故事。 2、温暖的家 看:欣赏图片,回忆爸妈对自己的关爱之处,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家庭是你们的主要生活场所,是你们最熟悉、与自身发展关系最密切的地方。在你们成长的道路上,父母长辈倾注的关爱是无法用数字计算的。 说一说:讲述父母关爱自己的感人故事。 诵读:诵读课文中小诗,回味受到家人呵护时的感受。 3、爸妈真辛苦https://www.doczj.com/doc/223769579.html, 找教案 观察与记录:看图,教材从农村和城镇两个角度,从父母每天的工作时间、工作任务两个方面,选择不同的家庭安排了观察记录的内容。 讨论:说一说自己的父母是怎样为家庭和子女操劳的,体会家长的辛苦。说一说他们一天的工 作时间、工作任务等等。 4、我爱我的家人 评一评:看课本上的插图,说一说他们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为什么? 课本上的插图有两类:一类是关心父母和长辈的孝敬行为;另一类则是不理解父母,有行为问 题的表现。 做一做:学唱歌颂爸妈的歌曲,说一说父亲节的由来。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1、再现生活场景,煽情导入主题 (播放《我真幸福》录像资料或投影片:爸爸妈妈陪小红一起逛公园、放风筝,和小红一起讲 故事、做手工,,) 议一议:小红生活幸福吗?从哪些情景中可以看出来? 讲一讲:是啊,父母为我们不知倾注了多少心血,当你生病需要治疗时,当你学习有了困难时,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完整版 2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1、我的自画像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的特点,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 2、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形成自我认同、自我悦纳的态度。 3、通过自画像,制作“明星卡”,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了解老师开始,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没有,今天我们的课堂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指说)我们是老朋友了,你们对我有哪些了解?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提问,教师回答) 二、自己眼中的“我” 1.过渡 你们对我有了一些了解,想不想让我也了解你? 同学们之间已经相处两年多了,想不想让大家更了解你? 2.介绍游戏 好,下面我们就来玩个游戏,好吗?这个游戏叫——“猜猜我是谁”。现在我们每位同学都有一张“我的小档案”,等会儿我们把自己的外貌特征、爱好、长处都写在上面,不过有一样不能写(名字),对,这一写可就露馅

了。我们来看看哪些同学平时对别人了解的比较多,能看了介绍,立刻就把猜出他是谁。 3.师生独立填写《小档案》 4.二人小组讨论 我们是不是把自己的特点都写出来了呢?我建议啊,大家把自己写的拿给一位好朋友看看,读给他听听,请他给你当当参谋。愿意吗?(教师和学生一起下位与朋友商量) 大家商量好了吗?就把写好的小档案折好,投进“快乐包”吧。 三、同学眼中的“我” 1.组建4人小组 谁愿意来抽?这么多同学都想抽啊,这可难办了。怎么办呢? 咱们就和附近的同学组成4人小组,每组选出一位组长。(自由组建小组,选出组长) 相信你们一定能不负众望。你们就上去拿吧。 2.游戏开始,师生共同参与 4.全班汇报 同学们,你们都猜出来了吗?你是怎么猜出的? (拿出“快乐包”里的小档案)还有一些同学没有被大家猜出来,他们是谁呢?让咱们一起来猜。 5.小结

一上品德与生活教案

一上品德与生活教案 第一单元我上学啦 主题一做好朋友吧 教学目标: 重、难点: 1、认识新同学和新老师,体会学校生活的愉快。 2、学习与人交往的基本方法,产生与人交往的愿望。 教学准备: 1、各式各样的名片。 2、相关的交通标志图片和资料。 3、彩笔、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亲爱的小朋友,祝贺大家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谁来说一说,我们学校与幼儿园有什么不一样?学校里有这么多新老师、新同学,该怎样认识他们呢? 二、新课内容: 1、微微笑,做朋友 怎样记住好朋友或者让好朋友记住自己呢? 2、你还想认识哪些同学? 3、你认识了几位朋友? 4、做名片,交朋友。比一比,谁的朋友多又多。 5、我们班的生日表 6、学校里面朋友多 7、快快乐乐画笑脸

三、小结:把你认识的新朋友介绍给大家,好吗?学校里面朋友多,希望每一位小朋友在学校里朋友多,快乐多,进步大! 主题二我们的校园 教学目标 重、难点: 1、增强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 2、对学校环境感兴趣,学习了解环境的方法。 教学准备:准备彩笔、铅笔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重、难点: 增强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小朋友,开学已经好几天了,大家肯定认识了学校的一些地方。但是我们还有很多地方不熟悉,这会给我们的学校生活带来不便,为了让我们尽快地熟悉校园,在学校里方便、愉快地学习和生活,我们一起来玩“参观校园”的活动。 二、制定路线 1、制定路线 2、学生进行参观 老师交代注意事项:遇到问题要学会求助、注意保持安静、学习用多种方 式去观察

三、信息交流 1、小朋友,你们在参观校园的过程中,都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老师请各小组的同学先在一起讨论讨论,然后每组推选出一个同学向全班小朋友来汇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重、难点: 1、对学校环境感兴趣,学习了解环境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活动延伸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同学之间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同学之间教学目标: 通过这个年龄段同学之间经常发生的各种活生生的事例,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展理解、体谅他人的社会认知能力和情感倾向。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举一个同学间发生矛盾没有很好解决的事例。 师述:同学之间免不了要发生一些矛盾,那么该如何处理是最恰当的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同学之间》共同讨论一下;我们该怎么做? 二、美好回忆。 1、师述:升入三年级了,同学们已经在班级里度过了两年的美好时光。请你给大家讲一两件印象深刻的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事情。 2、学生先讨论,再指名讲。(对存在偏差的帮助、关心,如帮人打架、做作业、抄袭等要正确引导。) 三、设身处地。 1、师述:在与同学相处中经常会发生一些愉快或不愉快的事,如果这些事情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么想?请看下面的两个事例。 2、指名读第一个王楠楠的事例。

你能想象到楠楠当时的心情吗?你帮助过人吗?还记得当时的感受吗? (帮助体验互相帮助和分享的快乐) 3、指名读第二个朱灵的事例。 你知道尹瑜是怎样说服她的小组同学的吗?你能体会到朱灵当时的感受吗? (帮助学生懂得不能因为别人的有某方面的缺点就排斥他人。) 4、指名读第三个乔典事例。 你被人冤枉过吗?当时的心情如何?你能为乔典出出主意,帮他解除烦恼吗? (帮助学生体会被人冤枉的感受,理解同学间要互相信任。) 5、指名读第四个王辉的事例。 如果你是王辉,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帮助学生体会到与他人相处中要理解与尊重他人。) 6、指名读第五个周青的事例。 你能体会周青的感受吗? (帮助学生懂得不能起侮辱性绰号) 7、如果你们班里也有这种情况,你会去劝阻吗? 写一写再说一说:不会劝阻的原因。 劝阻的原因。 8、你们班上也发生过这类事吗? 四、送他一缕阳光。

三上-品德与社会(教案全集-人教版)

三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和任务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懂得取长补短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既不为自己拥有的长处而骄傲自满,又不因为自己有缺点和短处而自卑消沉;善于为别人拥有长处而欣慰,不取笑伙伴的短处;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竞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懂得既要竞争,又要互相合作,才能获. 2、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关爱,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 3、感受从小爱学习的重要性,能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懂得学习需要耐心和毅力,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培养积极上进的学习生活态度;懂得时间是非常宝贵的,要珍惜时间。 4、懂得社会是个大家庭,不同的职业为社会作出了不同的贡献,各种职业的劳动都是人们生活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劳动都是光荣的,尊重并感谢劳动者,体验劳动者为此付出的劳动与智慧,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体会遵守生产秩序和劳动中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 二、能力方面: 1、学习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克服自己的惰性,改正不良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了解自己家庭中有哪些亲戚,以及亲戚的称谓,明白自己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借助“家庭树”的形象理清家庭结构。了解家庭中发生在长辈身上的故事,了解家里的喜和乐。观察和体会日常生活中家人的辛苦操劳,体会家人对自己的关爱,学会关心和体贴家人。开展小实践活动,向小伙伴介绍自己家里的大致布局,家周围的环境,到家的大致方位、路线等。 3、通过采访、调查等活动,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感受各行各业都是生活所需;学会调查、比较商品的不同价格,具有独立购买简单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的能力。 三、知识方面: 1、了解古今中外名人从小勤奋好学的故事;知道“寸金难买寸光阴”的含义;知道一些勤学、惜时的格言和谚语,使这些含意丰富的箴言,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2、明白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称谓。掌握一些待客和做客的基本礼仪。 3、认识生活中的各种职业;掌握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了解我国农业生产的历史,知道农村是农作物的家园,了解“绿色食品”;认识日常生活用品生产的变化;懂得农业生产、工人生产劳动以及日常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特点: 1、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为基本要素整合学习内容。 2、采用跨学科的编写方式,体现同时学习的原则。 3、具有充分的活动性、弹性和延展性。 (二)教材的编写: 1、第一单元三篇课文的内容编排由浅到深,范围由小到大。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从单元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案(1)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在集体中成长 第一课我升入了二年级 教学目标: 1、在班集体中,能和同学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 2、感受与体会到自己进步的脚印,并愿意朝着新的目标努力。 3、能够爱惜书本和文具。 德育目标: 1、通过交流与畅谈,增强努力向上的信心,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爱护书籍,培养爱惜劳动成果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经验,持续总结自己的进步成果,增强天天向上的信心,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学会爱惜书本和文具,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在暑假中的旅游照片、制作、作品等、心愿卡(苹果形)、心愿树、成长袋的样子、课件、录音故事。 2、学生:准备暑假作业、小手工、小制作、图画、照片、书法、编织、贴画、插花、旅游日记、小诗,等等。书本文具等头饰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教师以自己的暑假生活导入----学生交流自己的暑假生活---展示暑假作品---评选优秀作品---交流自己的心愿---成长包---增强交流、激发信心,增强天天向上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展示自己暑假的一些旅游照片、作品,同学们,你们在暑假里最高兴的事是什么?学到了什么本领?下面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实行交流。 二、小组实行交流,和同桌一起分享快乐。 1、交流自己最高兴的事。 2、交流暑假中的作品。 三、我们快乐的暑假生活 1、设置几个小组,每组为一个展台,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分类摆放在九个桌上,每个桌上摆上一个字组成“我们快乐的暑假生活” 2、指名讲讲作品中的故事 3、评选出优秀作品,每人发给九朵小红花,在每个组中选出一件你最满意的作品,把花投进相对应的小盒中。 4、把优秀作品做成展板。 第二课时 美好的小心愿

三年级品社下册《远亲不如近邻》教案鄂教版

远亲不如近邻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远亲不如近邻》。 设计思路 本主题活动的设计,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我与家庭”部分的“懂得与邻里要和睦相处”这一具体内容,从教材提供的范例入手,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经历,运用探究学习的方式,力求使学生懂得邻居之间的和睦相处,不但给自己、给他人带来方便,更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邻里相处要讲谦让。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教师在课前可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搜集自己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具体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互相谦让,感受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快乐。 能力目标:学会处理与邻家伙伴的关系;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做到与邻里友好相处。 知识目标:了解各种邻里关系;知道共同商量、互相谦让,容易解决邻里之间的矛盾。 教学重点知道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和睦相处、互相谦让。 教学难点学会处理与邻家伙伴的关系,学会为别人着想,体会远亲不如近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谁帮我家收了被子 1.听故事,师口述《谁帮我家收了被子》。 2.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自由发言。 3.小结:是啊,多好的邻居啊!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出示课题:远亲不如近邻),居住在同一个小区,或者左右隔壁、楼上楼下的人家,都是我们的邻居,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邻居的帮助。 4.阅读p23的一则日记。 5.小组讨论:日记中邻里之间是如何互相帮助的? 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体会兰兰当时的心情。 6.是啊,多好的邻居啊,难怪小丽感动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7.你能像小丽这样,也把你们家的邻居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说说让你感动的事。(同位互相说) 8.刚才你们听了同位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那我们就请你的同位来介绍一下他的邻居吧!(选取叫典型的、贴近生活实际的上台介绍) 9.小结:邻居对你们家的关爱,让老师也深受感动。好的邻里关系会给我们带来温情,带来方便,使大家心里都暖融融的。 活动二、我和邻居小伙伴 1.同学们,假期中你们和谁玩得最多? 2.看来,放假在家,和同学们玩得最多的是我们的邻居小伙伴。老师很想认识一下你的邻居小伙伴,你能介绍几个小伙伴给我们认识吗?介绍的时候可以说一说你们一起玩过的最开心 1

全册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 第一单元《在爱的阳光下》 第一课:家人的爱 一、主题目标: 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懂得家人对自己疼是爱,严厉也是爱。 学会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与爱。 二、教学重点: 强调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父母的情感。 三、课前准备: 教师引导学生事先观察家人在一天中为自己所做事,并作为观察记录,学生自己小时候的照片。 四、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父母养育自己很辛苦,从中体会到父母的爱心,从而激发他们对父母的爱,促使他们产生孝敬父母的行动。 一、情景导课 让学生把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拿出来,同学互相传看,并和现在比比,看看有什么变化,让学生体会出我们在一年年长大,并且让学生知道是家人的爱才使我们一天天成长。(板书课题;家人的爱) 二、活动组织(是爱让我长大) 活动一: 1、引导学生年页几幅表现家人的爱的场景,让学生体会家人在这种背后的种种付出。 2、参照6页的图,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回忆和讲述自己家人关爱自己的故事,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家人的爱。 活动二: 1、结合课前的观察记录,与组内同学交流一天中家人为自己做的事情,请记录,做的最详细或最有特点的同学再向全班同学介绍,让大家共同分享家人对孩子的爱。 2、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天中家人就为自己做那么多的事,月月年年,在成长岁月里的无数个日日夜夜家人要为自己付出多少汗水和辛苦!引导学生思索自己应该对家长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活动三:引导学生读一首小诗结束全课。我们一天天长大,辛苦爸爸妈妈。爸爸妈妈爱我,我爱爸爸妈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懂得家长对自己疼是爱,严厉也是爱。 二、教学过程 活动一 引导学生看8页、9页的几幅图。 活动二 这也是爱 1、分组讨论:结合课本第8、9页图,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家长为什么做?妈妈不给孩子买新车,是为了什么?爸爸不帮孩子系鞋带,又是为了什么?奶奶让孩子自己做手工,是想让孩子怎样?爷爷为什么让孩子向爸爸认错? 2、经验交流:向同学介绍自己类似的生活经历,说一说当时家长是怎样说的,自己是怎样想的,现在又是怎样体会的。 3、分组讨论:怎样才能体谅家长的良苦用心。 4、教师小结:让学生懂得爱不仅是对自己的迁就,还包括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同时也提示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事情动脑,勇于克服困难,犯错误要勇于承认,这也是对家长爱心的回报。

品德与生活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品德与生活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我在集体中成长 单元目标: 1,能看到自己在集体中的进步,愿意朝着新的目标不断进步。 2,喜欢集体生活,能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感谢集体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帮助。 3,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4,集体生活中,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 第一主题 我升入了二年级 教学目标: 1、班集体中,能和同学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 2、感受与体会到自己的进步,并愿意朝着新的目标努力。 3、能够爱惜书本和文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快乐的暑假生活 一、导入新课: 同学亲切交谈:暑假里最高兴的事是什么?学到了什么本领? 交换暑假中的作品,互相看看说说作品中有意思的事情。

二、活动 1、展示每个同学的才能,班里适当设置小小展览会:“我们快乐的暑假生活。”全班同学分组将自己暑假中的作品放在展览会上,由班长负责指导分类摆放:暑假作业、小手工、小制作、图画、照片、书法、编织、贴画、插花、旅游日记、小诗,等等。 2阵,把每件作品中的故事先在全班同学讲,大家一起分享快乐,可先在小组里讲,再由小组推选了代表,向全班讲最有趣的、有价值的故事。也可以两三个同学合讲、表演、演示,等等。 3由班长主持,教师协助,组织同学评选出优秀作品,以发红花等方式给予鼓励,课后送交学校参展。 第二课时

我的心愿 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新学期开始了,我们有许多美好的心愿,你的心愿是什么?请学生感受并交流自己的心愿。 2每人画一个苹果,(简笔画,空心),把自己的心愿写或画在上面,并在小组里交流。 3教师出示一棵“我们的心愿树”,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心愿苹果挂在树上,然后把这棵树放在班里适当处,经常激励每个学生实现自己美好的心愿。 课后延伸:

三年级第一品德与生活电子教案

三年级第一学期品德与生活教学进度计划 周次日期 单 元 课题 计划 教 时 实际 教 时 备注 1 8.25-8.27 报到、检查作业 2 8.30---9. 3 1 两年来的变化 1 3 9.6--9.10 1 我的优点与不足 1 4 9.13--9.17 1 我的兴趣特长 1 中秋节 5 9.20--9.24 1 相信我能行 1 6 9.27---10.1 2 说说我的家 1 7 10.4--10.8 国庆节 8 10.11-10.15 2 我是怎样长大的 1 9 10.18—10. 22 2 爸爸妈妈真辛苦 1 10 10.25---10. 29 2、3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1 11 11.1---11.5 3 共建文明家庭 1 12 11.8-11.12 3 说说我们班 1 13 11.15-11.19 3 同学友谊要珍惜 1 14 11.22-11.26 4 发生矛盾怎么办? 1 15 11.29---12.3 4 16 12.6—12.1 4 17 12.13—12. 17 4 18 12.20—12. 24 19 12.27---12. 31 元旦 20 1.3---1.7

教材 内容 1.两年来的变化 教学目标1、知道有关自己长大的事情,全面理解长大的含义。 2、学会测量身高、体重的方法学习使用简单测量工具,会填写成长记录卡。 3、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大,感悟长大是一个丰富的过程。懂得感激,形成热爱家庭的态度。 重难点知道有关自己长大的事情,全面理解长大的含义 方法合作交流课前 准备 学生收集自己幼时的出生证、出生纪念卡、纪念 册等反映自己成长的照片、幼儿用品等。 教学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受?长大? 1、播放儿时的音乐,请两位同学穿上幼时的服装走一走, 2、尝试体验。全班同学尝试。 3、交流感受。 4、揭示话题。 师:?同学们已经开始了新学期的学习。虽然大家的姓名不同,生活经历也不一样,但每个人都有一个温暖的家,每个同学都是从一个小娃娃成长为一名三年的学生,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回忆自己长大的历程。?(板书:我长大了) 二、小组合作——探究?长大? 1、那我们和刚上一年级相比,我们有那些变化,先看书上这两个同学再干什么? 2、师:?每位同学都和课本上的小朋友一样,经历了一个成长的过程。今天我们一起来开展一个有趣的活动——我的‘昨天’和‘今天’。? 1)小组测量。测量每个人的身高和体重,与自己出生时的情况作比较。 2)小组评一评。各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小组哪位同学体重增加最多,哪位同学身高增加最多。 3)填写书上的成长记录卡。三、交流故事——分享?长大?的快乐 1)小组展示照片,感悟长大是一个过程。 看谁的本领大。游戏一:系鞋带游戏二、记忆单词。五、教师总结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一单元:我在家庭中幸福成长 第1 课我的一家 一、教学目标: 1 情感与态度:在介绍家庭成员、回忆甜蜜往事的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家庭生活的欢乐与幸福,激发学生爱亲敬长、热爱家庭生活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2 行为与习惯:通过开展生活小故事的讲述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初步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逐步培养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 3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家庭的组成及家庭成员的年龄、属相、兴趣爱好;初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获取信息、团结合作、表达情感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亲情的温馨和生活的美好,懂得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热爱家庭是人的一种美德。 三、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我的家人 一、激发兴趣,谈话引入新课 导入课题齐读小诗:我的家人 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 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师:白云、小鸟、鱼儿、种子都有自己的家,我们小朋友的家呢?谁来介绍一下?(板书:我的一家人) 用学生比较喜欢的小诗导入,在朗诵中激起学生对家的情感。然后出示学生课前准备好的全家福照片,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家庭,学生就的积极性非常高。 二、活动组织 活动一:老师向学生展示自己童年时的家庭生活照,让学生猜一猜哪个是自己。然后介绍照片中的人物与自己的关系,家人的职业、爱好、生活习惯等。 活动二: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以老师的介绍方式为范例,学生根据自己事先对家人的观察与了解,互相介绍自己的家人的职业、爱好、生活习惯等,彼此分享家庭生活的幸福愉快,也由此对家人产生敬爱之情。 活动三:互相讲述家庭生活中的亲情故事,进一步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从而热爱自己的家庭。活动四:了解家庭中长幼之间的关系,然后填空。 三、教师总结: 对能清楚明白地介绍自己家人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肯定的表扬,当学生说到家人负面不健康的爱好,老师要及时加以正确引导。 第二课时我家的故事 一、在《亲亲一家人》的歌声中导入新课。 二、活动组织: (一)活动一:了解长辈爱长辈 1、出示图片。内容是:园园、盼盼和几个小朋友正在向同伴介绍照片中的家人。 2、讨论: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在说些什么? 在学生回答时,教师相机引导,介绍家人可从生日、属相、长相、职业、爱好、品质及自己的感受等多方面来说。 (二)活动二:我家的故事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一、本学期具体教学目标: 1、能充分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习生活后,自己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充满美好的向往和信心。 2、能感受和体验到生活的温暖,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在人际交往中诚实、不说谎、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为社会服务的劳动者。 3、体验自主活动,探索、发现的愉快,能有意识地用各种方法获得知识和经验;发展动手能力和参与能力。 二、本学期课程内容标准的重点: 1、健康、安全地生活: 能在生活中运用学到身体保健知识和安全知识;自觉养成护眼、护耳、护牙的习惯,养成正确的坐、立、行、走的姿势。 2、愉快、积极地生活: 在生活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团结合作的喜悦;在生活中体验友爱和温暖,诚实不说谎;在过去的一年中自己和班级的进步而感到高兴和自豪的同时,对二年级学习和生活有新的打算和期待。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温暖,初步了解与自己生活密切的人们的劳动;并对劳动者充满尊重和感激之情,向为人民服务的无名英雄学习;愿意为他人,为社区做力所能及的好事,爱护自己生活的地方,初步形成环保意识。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对人体、植物以及身边的各种科学现象有积极地探索兴趣,能用小试验、调查、作比较的方法学习知识;并能与老师、同学一起对探索的结果进行初步的总结。 第一单元我们的课余生活 单元目标: 1、了解我们的课余生活,发展积极的自我意识。 2、了解我们的课余生活,意识到它们对自己生活的重要性。 3、爱护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一课时我们的课余生活 目标:

1、认识我们的课余生活,感受自己身体的基本特征。 2.用多种方式表现课余生活,增强保护意识。 活动课时:1课时 活动过程: 1、开课:(老师先进行自我介绍)同学们好!这学期是同学们的品德与生活课老师。品德与生活这门课很有意思。这里,我们先来整体感知一下本学期所学内容。(老师先带学生把课本从头到尾认真看一遍;然后让学生自己把课本看一遍;最后同桌俩互相讨论讲讲自己最喜欢哪部分内容。) 2、老师讲本学期具体要求。 老师:既然有这么多同学喜欢的内容,我们就要努力学好这门课。这里,老师提机电要求: (1)每节课要按时带书来。(必要时借书) (2)每节课要带水彩笔、大美术本。 (3)做好成长记录袋,学期末检查。 (4)学期考评方法:数数谁的五角星最多得分。 (5))每节课根据纪律情况奖励小故事。 3、介绍成长记录袋的作用。。 4、布置作业:回家让爸爸、妈妈帮忙用米尺量身高、胸围

小学三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案 【《我要向你学习》】 【教学目标】 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会有自己的不足。 2、懂得取长补短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3、主动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并学会辨别什么是真正值得学习的。 【重点、难点】 重点: 》 1、知道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的道理。 2、懂得取长补短的重要意义。 难点:真正地学会取长补短。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反映几种小动物优势和不足的图片。 2、学生课前观察自己身边的小伙伴的长处。 【教学设计】 一、导入 $ 教师出示课题,解释“取长补短”的含义。 二、教学“骆驼和羊” 1、学生讲述“骆驼和羊”的故事。

2、师:羊和骆驼谁的本领大?学生讨论交流,允许学生脱离图 画的意思,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知识来回答。 3、教师小结:羊和骆驼都有自己的优势,其实其他的动物也是这样。 4、小组交流:老虎、乌龟和兔子的长处和短处各是什么? 5、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动物的长处和短处。 三、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 1、师:人比动物聪明多了,我们可以用梯子上树,可以用船过河,但是,我们每个人还是有自己的短处,你知道自己的短处吗? 2、学生思考:填写“我的长处和短处” 3、全班交流,教师注意评价。 四、向榜样学习 1、每个人都难免有自己的短处,认识到了自己的短处后应该怎么办呢?有一个叫项雷的同学,也许会告诉我们答案。 2、学生读故事,小组讨论故事的主题、。 3、教师小结: 4、像项雷一样,你发现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吗?教师鼓励学生发现自己品德、行为方面的短处。学生交流。 ] 5、发现了问题,我们也要像项雷一样,勇于改正。那么,项雷是怎发现自己的问题的?学生讨论。 6、用别人的长处和自己作比较,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短处,以他人为榜样,向比自己更好的同学学习,是改正的一个好方法,这就是取长补短。让我们去寻找身边同学的长处。 7、学生完成“活动角”的内容。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案(三上)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案(三上) 第一单元家庭.学校和社区 活动内容:人人都有自己的家 活动目的: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家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我们为什么对家都有着深深的感情. 2、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 归属感。 活动重点:使小朋友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激发对家的热爱,为自己拥有一个幸福而温暖的家感到自豪. 活动难点:能够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活动准备:(师)教学挂图 (生)1.彩色笔 2.调查、收集不同地区人们的家居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面是由许很多多的小家庭组成,我们每个人都有自 己的家,爸爸.妈妈下班要回家,我们放学以后要回家,出门在外的人要归家. 2.揭示课题:人人都有自己的家 二.课堂学习汇报活动 1、我们每天生活在哪里 (1)出示一位学生一天生活中的三张照片(挂图),观察:每幅图画了些什么?(2)引导学生总结出自己每天生活在家庭、学校、社区这三个场所中,它们是我们生活的舞台。 2、有家的感觉真好 (1)出示一张爸爸妈妈和小孩在家中亲昵的照片,观察:照片中小孩有一个什么样的家? (2)在同桌交流的基础上,在全班实行交流。 3、汇报:你所了解到的,爸爸妈妈在什么时候特别想家?你在什么时候最想 家? 三.动手操作 1.家是我们温暖的港湾.家是我们幸福的乐园.家里有我可爱的亲人,给我无限的关爱,让我茁壮成长.家是我们生活中最亲近.最熟悉的地方.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画画我们自己的家. 2.自己动手画画自己的家. 3.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自己的家. 四.活动延伸

1、向更多的人介绍自己温暖而幸福的家,和别人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 2、动手动脑,美化我们的家。 活动反思: 活动内容:我的一家人 活动目标: 1、进一步了解家对我们的意义,从生活中一点一滴去感受家的温暖.家的 温馨.体会对家的感情. 2、通过讲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爱家的 情感。 3、通过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侯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理 解和了解,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活动重点: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家的热爱之情. 活动难点:能从平凡的生活中体会家的温暖. 活动准备: 1.家庭快乐生活照片及全家照. 2.完成教材9页的课前调查. 活动过程: 一.感受家的温鑫 1.人人都有自己的家,有了家我们就拥有温暖.幸福.快乐.家里的亲人,给 予我无限的关爱,让我健康成长. 2.看图思考(教材6__7页):图上都讲了些什么?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二.说说我的家人 1.在家中,我每天与家人生活在一起.我们一起做事,一起游戏,谁生了病, 大家都着急.当然,有时我们也会闹点别扭.但是不管怎么样,大家总是互相关心,互相惦记.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2.出示自己所带的相片在小组内实行介绍. 3、每一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讲讲家庭 照片后面的故事。 三.汇报调查结果 1.我们对现在的生活很熟悉.不过几十年前,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向 我们一样大时,家庭生活是怎样的? 2.学生汇报调查结果.(先指名介绍再互相交流) 3.根据调查结果说说你的感受. 四.活动延伸 1、讨论:怎样做个爸爸妈妈的好孩子?写下来,并与爸爸妈妈交流一下,让 他们督促自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