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狼》专题训练

文言文《狼》专题训练

文言文《狼》专题训练
文言文《狼》专题训练

语文周周清

满分:100分得分

【基础知识题】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2分,每空各1分)

缀.行( zhui )大窘.(jiong)狡黠.(jie)苫.蔽(shan)眈.眈( dan )积薪.( xin )弛.担(chi )目似瞑.(ming)意暇.甚(xia)尻.尾(kao)假寐.(mei)变诈.(zha)

二、填空。(15分)

1、本文作者蒲松龄是清朝著名的文学家。课文选自他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作者的书吧名,“志异”是

记录着怪异的事的意思。(6分)

2、《狼》一文中发表评论,点明主题的一句是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分)

3、请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3分)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4、写出两个带“狼”的成语:狼心狗肺、引狼入室。(4分)

三、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0分,每空各2分)

1、缀.行:紧跟着走

2、顾.野有麦场:环顾

3、苫.蔽成丘:用草编成的覆盖物

4、犬.坐:像狗似得蹲坐着

5、屠暴.起:突然

6、洞.其中:打洞

7、意将隧.入:从洞中 8、尻.尾:屁股

9、断其股.:大腿 10、假寐

..:假装睡觉

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6分,每小题各4分)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骨头已经用完了,但是两只狼却依旧像以前一般并排着走。

2、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屠夫非常困迫,害怕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

3、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环顾野外发现有一个麦场,麦场场主把柴堆积在其中,用草席覆盖着好像一个丘陵。

4、、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屠夫赶快跑到那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刀。

5、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不一会,一只狼径直走开了,还有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屠夫前面。

6、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过了一会,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

7、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一只狼在柴草中打洞,企图从洞中钻过去攻击屠夫的后面。

8、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原来是前边的狼假装睡觉,用来诱敌。

9、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是狡猾的,但不一会就死了两只,禽兽的欺骗手段又有多少呢?只是增添笑料罢了。

【阅读理解题】

一、请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回答问题。(17分)

面对凶狠的狼,屠户产生了怎样的心理变化?(4分)

又害怕到勇敢拼杀

2、全文表现了狼怎样的特点?试举例分析。(至少举两例)(5分)狡诈,如: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贪婪,如:骨已尽矣,二两狼之并驱如故。

3、屠户的机智体现在什么地方?(用原文回答)(3分)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才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狼很狡猾,但终于自取灭亡,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5分)

揭示了禽兽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人的面前终归难逃失败的命运的道理

[古诗文阅读]《狼》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古诗文阅读]《狼》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古诗文阅读]《狼》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6至10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6.选出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 乃悟前狼假寐(睡觉) B. 屠暴起(暴躁) C.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D. 止增笑耳(只有) 7.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刀劈狼首”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固以怪之矣 8.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A. 少时,一狼径取,其一犬坐于前(一会儿,一只狼从小路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B.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过了一会儿,那只狼的眼睛仿佛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C.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路上遇到两只狼,远远地跟着屠户) D.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另一只狼正藏在柴草洞里,想要钻过去从后面对屠户进行攻击) 9.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10.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暴起”“劈”“转视”“断”等动词表现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C.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传神,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D.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 20XX年广东省佛山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专题练习(一)

文言文专题训练(一) (一)到溉字茂灌,彭城武原人。溉少孤贫,与弟洽俱聪敏有才学,早为任昉所知,由是声名广。起家王国左常侍,转后军法曹行参军,历殿中郎。出为建安内史,迁中书郎,兼吏部,太子中庶子。湘东王绎为会稽太守,以溉为轻车长史、行府郡事。高祖敕王曰:“到溉非直为汝行事,足为汝师,间有进止,每须询访。”遭母忧,居丧尽礼,朝廷嘉之。服阕,犹蔬食布衣者累载。除通直散骑常侍,御史中丞,太府卿,都官尚书,郢州长史、江夏太守,加招远将军,入为左民尚书。 溉身长八尺,美风仪,善容止,所莅以清白自修。性又率俭,不好声色,虚室单床,傍无姬侍。自外车服,不事鲜华,冠履十年一易,朝服或至穿补,传呼清路,示有朝章而已。顷之,坐事左迁金紫光禄大夫,俄授散骑常侍、侍中、国子祭酒。 溉素谨厚,特被高祖赏接,每与对棋,从夕达旦。溉第山池有奇石,高祖戏与赌之,并《礼记》一部,溉并输焉,未进,高祖谓朱异曰;“卿谓到溉所输可以送未?”溉敛板对曰:“臣既事君,安敢失礼。”高祖大笑,其见亲爱如此。后因疾失明,诏以金紫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就第养疾。 溉家门雍睦,兄弟特相友爱。初与弟洽常共居一斋,洽卒后,便舍为寺,因断腥膻,终身蔬食,别营小室,朝夕从僧徒礼诵。高祖每月三致净馔,恩礼甚笃。蒋山有延贤寺者,溉家世创立,故生平公俸,咸以供焉,略无所取。性又不好交游,惟与朱异、刘之遴、张绾同志友密。及卧疾家园,门可罗雀,三君每岁时常鸣驺枉道,以相存问,置酒叙生平,极欢而去。临终,托张、刘勒子孙以薄葬之礼,卒时年七十二。诏赠本官。有集二十卷行于世。时以溉、洽兄弟比之二陆,故世祖赠诗曰:“魏世重双丁,晋朝称二陆,何如今两到,复似凌寒竹。”(选自《梁书》,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转后军法曹行参军,历殿中郎历:经历B.所莅以清白自修莅:管理 C.坐事左迁金紫光禄大夫坐:因……受牵连D.每岁时常鸣驺枉道,以相存问存:看望5.以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到溉节俭的一组是()(3分) ①犹蔬食布衣者累载②冠履十年一易③虚室单床,傍无姬侍④初与弟洽常共居一斋⑤因断腥膻,终身蔬食⑥托张、刘勒子孙以薄葬之礼 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⑥D.①④⑥ 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到溉年少时就以聪慧才学知名,风度翩翩,举止有度,一生历任各种官职,且又著述丰厚,堪称封建士子官宦的榜样。 B.到溉服母丧事尽礼,极尽孝道,性情率真节俭,不事奢华,不扰民,只在表示朝廷有朝章时,才传声呼喊使道路清静。 C.到溉为人谨厚,为政清白,信佛好道,深受时人推崇,死后,高祖把他们兄弟比作“魏世双丁”“晋朝二陆”。 D.到溉生性不好交游,晚年卧病在家之时,门庭冷落,连至交密友也绕道而行,不与之来往,足见世态炎凉。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到溉非直为汝行事,足为汝师,间有进止,每须询访(4分) (2)故生平公俸,咸以供焉,略无所取。(3分) (3)性又不好交游,惟与朱异、刘之遴、张绾同志友密。(3分) (二)郭泰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家世贫贱,早孤。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善谈论,美音制。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重京师。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身长八尺,容貌魁伟,绣衣博带,周游郡国。后闭门教授,弟子以千数。其奖拔士人,皆如所鉴。 左原者,为郡学生,犯法见斥。林宗尝遇诸路,为设酒肴以慰之。谓曰:“昔颜涿聚梁甫之巨盗,段干木晋国之大驵,卒为齐之忠臣,魏之名贤。蘧瑗、颜回尚不能无过,况其余乎?慎勿恚恨,责躬而已。”原纳其言而去。或有讥林宗不绝恶人者;对曰:“人而不仁,疾之以甚,乱也。”原后忽更怀忿,结客欲报诸生。其日,林宗在学,原愧负前言,因遂罢去。后事露,众人咸谢服焉。 茅容年四十余,耕于野,时与等辈避雨树下,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林宗行见之而奇其异,遂与共言,因请寓宿。旦日,容杀鸡为馔,林宗谓为己设,既而以供其母,自以草疏与客同饭。林宗起拜之曰:“卿贤乎哉!”因劝令学,卒以成德。 孟敏客居太原,荷甑堕地,不顾而去。林宗见而问其意,对曰“甑以破矣,视之何益?”林宗以此异之;因劝令游学。十年知名,三公惧辟,并不屈云。 庾乘少给事县廷为门士,林宗见而拔之,劝游学官,遂为诸生傭。后能讲论,自以卑第,每处下坐,诸生博士皆就雠问,由是学中以下坐为贵。后征辟并不起,号曰“征君”。 黄允以隽才知名。林宗见而谓曰:“卿有绝人之才,足成伟器。然恐守道不笃。将失之矣。”后司徒袁隗欲为从女求姻,允闻而黜遣其妻夏侯氏。妻请大会宗亲为别,因于众中攘袂数允隐匿事而去,允以此废于时。 注解:①傭,受雇为人劳动,此处指受雇为人劳动的人。②雠问,辩驳问难。 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好奖训士类。训:教导。 B.责躬而己。躬:自身。 C.容独危坐愈恭。危:谨慎。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综合训练含答案

1. 甲、乙、丙三人在A、B两块地植树,A地要植900棵,B地要植1250棵.已知甲、乙、丙每天分别能植树24,30,32棵,甲在A地植树,丙在B地植树,乙先在A地植树,然后转到B地植树.两块地同时开始同时结束,乙应在开始后第几天从A地转到B地? 总棵数是900+1250=2150棵,每天可以植树24+30+32=86棵 需要种的天数是2150÷86=25天 甲25天完成24×25=600棵 那么乙就要完成900-600=300棵之后,才去帮丙 即做了300÷30=10天之后即第11天从A地转到B地。 2. 有三块草地,面积分别是5,15,24亩.草地上的草一样厚,而且长得一样快.第一块草地可供10头牛吃30天,第二块草地可供28头牛吃45天,问第三块地可供多少头牛吃80天? 这是一道牛吃草问题,是比较复杂的牛吃草问题。 把每头牛每天吃的草看作1份。 因为第一块草地5亩面积原有草量+5亩面积30天长的草=10×30=300份 所以每亩面积原有草量和每亩面积30天长的草是300÷5=60份 因为第二块草地15亩面积原有草量+15亩面积45天长的草=28×45=1260份 所以每亩面积原有草量和每亩面积45天长的草是1260÷15=84份 所以45-30=15天,每亩面积长84-60=24份 所以,每亩面积每天长24÷15=1.6份 所以,每亩原有草量60-30×1.6=12份 第三块地面积是24亩,所以每天要长1.6×24=38.4份,原有草就有24×12=288份 新生长的每天就要用38.4头牛去吃,其余的牛每天去吃原有的草,那么原有的草就要够吃80天,因此288÷80=3.6头牛 所以,一共需要38.4+3.6=42头牛来吃。 两种解法: 解法一: 设每头牛每天的吃草量为1,则每亩30天的总草量为:10*30/5=60;每亩45天的总草量为:28*45/15=84那么每亩每天的新生长草量为(84-60)/(45-30)=1.6每亩原有草量为60-1.6*30=12,那么24亩原有草量为12*24=288,24亩80天新长草量为24*1.6*80=3072,24亩80天共有草量3072+288=3360,所有3360/80=42(头) 解法二:10头牛30天吃5亩可推出30头牛30天吃15亩,根据28头牛45天吃15木,可以推出15亩每天新长草量(28*45-30*30)/(45-30)=24;15亩原有草量:1260-24*45=180;15亩80天所需牛180/80+24(头)24亩需牛:(180/80+24)*(24/15)=42头 3. 某工程,由甲、乙两队承包,2.4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800元;由乙、丙两队承包,3+3/4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500元;由甲、丙两队承包,2+6/7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600元.在保证一星期内完成的前提下,选择哪个队单独承包费用最少? 甲乙合作一天完成1÷2.4=5/12,支付1800÷2.4=750元 乙丙合作一天完成1÷(3+3/4)=4/15,支付1500×4/15=400元 甲丙合作一天完成1÷(2+6/7)=7/20,支付1600×7/20=560元 三人合作一天完成(5/12+4/15+7/20)÷2=31/60, 三人合作一天支付(750+400+560)÷2=855元 甲单独做每天完成31/60-4/15=1/4,支付855-400=455元 乙单独做每天完成31/60-7/20=1/6,支付855-560=295元 1 / 6

文言文《狼》专题

《狼》专题对比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题目。(共8分) 【选段一】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选段二】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1),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2)。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34),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1).慭慭(yìn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2)荡倚冲冒:形容虎对驴轻侮戏弄的样子。荡,碰撞。倚,倚靠。冲,冲撞。冒,冒犯。(3)跳踉(tiàoliáng):跳跃。 (4)?(hǎn):吼叫。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 ⑴其一犬坐于前: ⑵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⑴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文: ⑵驴不胜怒,蹄之。 译文: 3.整体看这两则材料,我们得知:屠户之所以没有被贪婪、狡诈、凶狠的狼吃掉,是因 为他:⑴,⑵,;黔之驴之所以避免不了悲剧命运,是因为它:⑶,⑷ 。这充分说明了认清形势的重要性。(4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①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蚤②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 昧爽③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④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

《狼》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2套)

(一)文言文阅读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夫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善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一蒲松龄《狼》 (乙)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①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②中空。嘐嘐聱聱③,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寝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定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坐而假寐,私怒其故。若有告余者曰:“汝惟多拳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不一于汝,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④: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余俯而笑,仰而觉。使童子执笔,记余之作。一——苏轼《黠鼠赋》 (注)①拊(fǔ):拍。②橐(tuó):袋子。③嘐(jiāo)嘐聱(áo)聱聱:象声词,形容鼠咬物的声音。④虿(chài):蝎子一类的毒虫。 24.加点字的意思据同的一项是 A.方.欲行是方.啮也,而遽死耶 B.一狼径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C.止.蹭笑耳拊床而止.之 D.屠自后断其.股坐而假寐,私念其.故 25.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久之.,目似瞑覆而出之.,堕地乃走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全集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全集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①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①拏,又作“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大雪三日________ 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选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下雪;勉强;尽力 (2)①我划着一艘小船,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炉火,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②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3)使用白描手法。作者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简练单纯的文字,寥寥几笔,不加烘托渲染地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也写出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 (4)作者在天寒地冻、西湖人迹罕至的情况下仍独往湖心亭看雪,表现出他痴迷山水、不随流俗的生活情趣。 【解析】【分析】(1)结合句意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注意“雪”属于词类活用。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 拏:通“桡”,撑(船)。毳衣:细毛皮衣。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我划着一艘小船,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炉火,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② 焉得,哪能。更,还。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3)结合这句话的内容分析,这句话作者描写雪景,他不是用非常优美、形象的语言进行描绘,而是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词就是数词加量词,没有色彩,没有形象,语言非常简洁,不加渲染,但却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也写出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当时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作者却独往湖心亭看雪,如

中考数学综合题专题【中考应用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中考数学综合题专题【中考应用题】专题训练含答案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是中考的必考内容,必是中考的热点考题之一,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关键与难点是如何找到能够表示题目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所谓“能表示全部含义”就是指在相等关系中,题目所给出的全部条件(包括所求的量)都要给予充分利用,不能漏掉,但也不能把同一条件重复使用,应用题中的相等关系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通过题目的一些关键词语表现出来的明显的相等关系,如“多”、“少”、“增加”、“减少”、“快”、“慢”等,另一种是题目中没有明显给出而题意中又包含着的隐含相等关系,这也是中考的重点和难点,此时需全面深入的理解题意,结合日常生活常识和自然科学知识才能做到.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可以归结为:“审、设、列、解、验、答”. 1、“审”是指读懂题目,弄清题意,明确题目中的已知量,未知量,以及它们之 间的关系,审题时也可以利用图示法,列表法来帮助理解题意. 2、“设”是指设元,也就是未知数.包括设直接未知数和设间接未知数以及设辅 助未知数(较难的题目). 3、“列”就是列方程,这是非常重要的关键步骤,一般先找出能够表达应用题全 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然后列代数式表示相等关系中的各个量,就得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即方程. 4、“解”就是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5、“验”就是验解,即检验方程的解能否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6、“答”就是写出答案(包括单位名称). 应用题类型: 近年全国各地的中考题中涉及的应用题类型主要有: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增产率问题,百分比浓度问题,和差倍分问题,与函数综合类问题,市场经济问题等.几种常见类型和等量关系如下: 1、行程问题: s . 基本量之间的关系:路程=速度×时间,即:vt 常见等量关系: (1)相遇问题: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原来甲、乙相距的路程. (2)追及问题(设甲速度快): ①同时不同地: 甲用的时间=乙用的时间; 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原来甲、乙相距的路程. ②同地不同时: 甲用的时间=乙用的时间-时间差; 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 2、工程问题: 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常见等量关系:甲的工作量+乙的工作量=甲、乙合作的工作总量. 3、增长率问题:

七下文言文《狼》原文注解及练习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狼》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缀()窘()苫蔽()()奔倚()数刀毙之()()隧()入尻()尾chí()担持刀dān dān()()相向目似míng()意xiá()甚狼亦xiá()矣假miè() 二、填空。 1、《狼》选自,原文共三则,这里选的是第二则。作者,字,号,世称,山东淄川人,代文学家,小说家,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是他的名称,“志”是的意思,“异”是。 2、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惧狼→()→() 三、理解默写 1、最能表现屠户当机立断的性格的句子是: 2、表现狼狡猾的句子是: 3、表现二狼与屠户势均力敌,各不相让的语句是 4、表明“一狼洞其中”的目的的句子是 5、点明故事主题的句子是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狼》阅读答案附翻译

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狼》阅读答案附翻译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狼》阅读答案附翻译 狼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①。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②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③。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导读:人各有所长,物各有所用。此时,如果不是屠夫,恐怕什么人都会死于狼之口了。想当年,孟尝君不也是靠鸡鸣狗盗之徒而逃脱于虎狼一样的秦国吗? 注释:①伏焉:躲藏在那里。②顾:然而,可是。③以吹豕之法吹之:用吹猪的办法吹它。吹豕,屠夫将猪杀死后,为了便于褪毛,在后腿下端皮上斜割一口,用力吹,使膨胀如球。这里是活吹。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2.狼自苫中探爪入 3.惟有小刀不盈寸4.股直不能屈 二、翻译 1.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狼 一屠夫傍晚行走,被狼追得无路可逃。路边有晚上种田的人在地头上临时搭的供休息的窝棚,跑进去躲藏在那里。狼的爪子从窝棚的篱笆墙外伸人。屠夫用力拽住它,使它无法离去。可是屠夫没有办法打死它。屠夫身边只有一把不到一寸长的小刀子,于是割破狼爪下的皮,用吹猪的方法吹它。用劲吹了一段时间,觉得狼不动了,才用带子把它捆起来。出来一看,那狼大得像牛,腿直不能弯曲,口张开不能合上。于是屠夫背上狼回家。除了屠夫谁能想出这个办法来? 一、l.地头上临时搭的供休息的棚子2.原为“草堆”,这里指蒙盖“行室”之物3.满4.大腿 二、1.用劲吹,过了一段时间,觉得狼不太动了,这才用带子把它捆起来。 2.若非屠夫,哪里能想出这样的办法? 三、人各有所长,物各有其用,对学过的知识要触类旁通,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张魏公作都督,欲辟④之入幕。元受力辞⑤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任元受:名尽言。②事:侍奉。③迨(dài):及。④辟:征召。⑤辞:推辞。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未尝离左右________ ②或以语话稍多________ ③尽言方养亲________ ④必持以遗老母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 A.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幼时记趣》) B. 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C.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D.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虽名医不迨也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魏公太息而许之。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5)《老学庵笔记》是宋人笔记中的佼佼者。选文对任元受这一形象的刻画很出色,请简要分析。 【答案】(1)身边;稍微;正;给 (2)D (3)虽/名医/不迨也 (4)①张魏公感动不已答应了他。②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5)文章运用多种方法刻画了任元受至孝的形象。 动作描写:未尝离左右、皆朝暮候之。 语言描写: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侧面烘托:魏公太息而许之。 【解析】【分析】(1)①句子大意为:不曾离开过母亲身边。左右:身边;②句子大意为:或许因为话语稍微多了点。稍:稍微;③句子大意为:我正侍奉母亲。方:正;④

数学应用题的综合训练

数学应用题的综合训练 数学应用题的综合训练 一、填写()的内容 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 2.0.32∶1.6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比值是(),根据这个比 值组成一个比例式另一个比是(),比例式是()。 10和60,这个比例是()。 4.被减数是72,减数和差的比是4∶5,减数是() 5.因为a×b=c,当a一定时,b和c()比例。 当b一定时,a和c()比例。 当c一定时,a和b()比例。 6.用20的约数组成一个比例式是()。 一个外项是(),这个比例式是()。 应画()厘米。 9.在绘画时,要把实际距离缩小500倍,使用的比例尺应该是()。 二、分析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一般地图上用的比例尺是缩小比例尺。() 2.圆的直径和它的面积成正比例。() 3.y=5x,x和y成反比例。() 4.数a与数b的比是5∶8,数a是75,数b是120。() )

三、分析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 1.甲乙两个圆半径的比是2∶1,那么甲和乙两个圆的面积的比是() 1)4∶1 2)2∶1 3)4∶2 2.把一个圆柱体加工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圆柱的体积与去掉部分的体积的比是() 1)3∶1 2)3∶2 3)2∶3 3.在一个比例式中,两个比的比值都等于3,这个比例式可以是() 1)3∶1=1∶3 2)3∶1=0.3∶0.1 3)9∶3=3∶1 4.修一条路,已修的是未修的80%,已修的与未修的比是?() 1)80∶100 2)4∶5 3)10∶8 刘师傅现在与过去工作效率的比是() 2)1∶3 3)3∶1

四、观察分析 1.将下面的'等式改写成比例式。 1)10.2×9=1.8×51 3)51×7=17×21 4)62a=47b 2.认真观察下面每题的解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改正过来。 1)15.6∶2.8=2.4∶x 五、说说下面各题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写出说理过程 1.小麦的重量一定,面粉和出粉率。 2.图上距离一定,比例尺和实际距离。 3.先判断,再填空。 3a=ba和b成()比例。 六、选择正确算式,并说出理由 1.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28千米,4.5小时到达,要4小时到达,每小时要多行几千米? 1)28×4.5÷4-28 2)解:设每小时多行x千米。 28×4.5=(28+x)×4 3)解:设每小时多行x千米。 28×4.5=28×4+x 4)28-28×4.5÷4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狼》基础知识点练习

姓名 班级 2019/11/29 18.狼 1.为下列字词注音。 (1)缀行甚远 ( ) (2)屠大窘( ) (3)积薪其中( ) (4)苫蔽成丘( )(5)奔倚其下( )(6)眈眈相向( )(7)一狼径去( )(8)目似瞑( )(9)意暇甚( )(10)只露尻尾( )(11)狼亦黠矣( )(12)顷刻( ) 2.默写句子。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 。途中两狼, 。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 。骨已尽矣, 。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 , 。狼不敢前, 。 少时, ,其一/犬坐于前。久之, , 。屠暴起, ,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身已半入,只露尻尾。 ,亦毙之。 ,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止增笑耳。 3.指出下列句子中画横线字的词类活用现象。 (1)恐前后受其敌 (2)狼不敢前 (3)其一/犬坐于前 (4)一狼洞其中 (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6)止增笑耳 4.解释下列文言实词。 (1)止有剩骨 (2)缀行甚远 (3)并驱如故 (4)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5)屠大窘 (6)顾/野有麦场 (7)场主积薪其中 (8)苫蔽成丘 (9)屠/乃奔倚其下 (10)弛担持刀 (11)眈眈相向 (12)少时 (13)一狼径去 (14)久之 (15)目似瞑 (16)屠暴起 (17)又数刀毙之 (18)方欲行 (19)止露尻尾 (20)屠自后断其股 (21)乃悟前狼假寐 (22)盖以诱敌 (23)狼亦黠矣 (24)而顷刻两毙 (2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6)止增笑耳 5.解释下列文言虚词 以:①投以骨 ②以攻其后 ③静以修身 ④可以为师矣 之: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禽兽之变诈 ③久之 ④又数刀毙之 其:①以攻其后 ②屠自后断其股 ③其一犬坐于前 ④场主积薪其中 ⑤一狼洞其中 6.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敌: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顾:元方入门不顾 顾野有麦场 三顾茅庐 意: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乃:乃悟前狼假寐 屠乃奔倚其下 7.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古义: 今义: 饭疏食,饮水 古义: 今义: 7.翻译句子。 (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2)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5)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6)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7)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狼》对比阅读(6篇)

《狼》对比阅读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一】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 C. 狼不敢前跑号如前状 D.相去数十步一狼径去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4、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参考答案:1.B 2.①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增加笑料罢了。②牧童从树上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3.D 4.开放题: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二】 【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目似瞑 (2)眈眈相向 (3)将啮其喉 (4)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1)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15—18题。(共11分)3357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负箧曳屣.()(2)主人日再.食() (3)腰.白玉之环()(4)略无慕艳.意()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17.摘录文中具体表现“我”的“口体之奉”的语句。(2分) 18.结合本文的内容,谈谈你对我们现在的读书生活应该持怎样的态度。(2分) (2)阅读文言短文《何充》,回答19—20题。(共4分)3357 王含(晋人)作庐江郡(担任庐江郡的行政长官),贪浊(贪污)狼籍。王敦(王含之弟,时任大将军,总揽军政大权)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都)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地方行政长官属下掌管文书的官吏)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不安),充晏然(坦然),神情自若。 (选自《世说新语》) 19.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旁人为之反侧”的原因。(2分) 20.你最佩服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2分) (3)阅读韩愈《马说》,完成15—17题。(共8分)3826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词或短语的意思。(3分) ①食马者 ...()②策.之不以其道() ③才美不外见 ...()④执策.而临之()

小升初真题综合应用题专项练习180题(有答案)ok

小升初真题综合应用题专项练习180题(有答案) 1.(2013?阳谷县)小明从家到学校,步行需要35分钟,骑自行车只要10分钟.他骑自行车从家出发,行了8分钟自行车发生故障,即改步行,小明从家到学校共用了多少分钟? 2.(2013?郯城县)某车队运一堆煤,第一天运走这堆煤的,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运30吨,这时已运走的煤与余下煤吨数比是7:5,这堆煤共有多少吨? 3.(2013?郯城县)有两个粮仓,已知甲仓装粮600吨,如果从甲仓调出粮食,从乙仓调出粮食75%后,这时甲仓的粮食比乙仓的2倍还多150吨,乙仓原有粮食多少吨? 4.(2013?蓬溪县模拟)耕一块地,第一天耕的比这块的多2亩,第二天耕的比剩下的少1亩.这时还剩下38 亩没有耕,则这块地有多少亩? 5.(2013?陆丰市)学校今年植树120棵,比去年的多6棵,去年植树多少棵? 6.(2013?陆丰市)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当汽车超过全程中点10千米时,还剩下全程的几分之几? 7.(2013?岚山区模拟)一列货车和一列客车同时从相距504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小时相遇,客车每小时行64 千米,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列方程解答) 8.(2013?岚山区模拟)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级的人数,分配给各班.已知一班47人,二班45人,三班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9.(2013?广州模拟)工程队计划20天挖一条800米的水渠,实际16天就完成了任务.工程队的实际工作效率比计划提高了百分之几? 10.(2013?涪城区)一项工程,甲、乙合作要12天完成,若甲先做3天后,再由乙工作8天,共完成这项工作的.若这件工作由乙独做完需要几天? 11.(2013?涪城区)一架民航班机在两城之间往返一次3.8小时,飞去的速度为每小时500千米,飞回的速度是每小时450千米,两城相距多少千米?(请利用所学知识,选择至少三种方法解答) 12.(2012?紫金县)在比例尺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距离是9厘米,两列火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7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3千米,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13.(2012?宜良县)某校六年级有甲、乙两个班,甲班人数是乙班的.如果从乙班调3人到甲班,甲班人数是乙班人数的.甲、乙两班原来有多少人? 14.(2012?西峡县)小太阳服装厂生产一批儿童服装,计划每小时生产120套,25小时完成.实际每小时生产200套,实际多少小时完成? 15.(2012?西峡县)把450棵树苗分给一中队、二中队,使两个中队分得的树苗的比是4:5,每个中队各分到树苗多少棵? 16.(2012?武胜县)一个书架上层存放图书的本数比下层多30%,下层存放的图书比上层少15本,这个书架上、下两层一共存放图书多少本? 17.(2012?武胜县)甲、乙两仓库共存粮95 吨,现从甲仓库运出存粮的,从乙仓库运出存粮的40%,这时甲、 乙两仓库剩下的粮同样多,甲、乙两仓库原来各存粮多少吨?

古文《狼》专项练习

古文《狼》专项练习 班级姓名得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其受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一、解释下列加粗的字:15分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缀行甚远() 屠大窘()顾野有麦场()恐前后其受敌() 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弛担持刀()眈眈相向()目似瞑()意暇甚()方欲行()止露尻尾()断其股() 二、翻译下列句子:20分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三、选择题:15分 1、描写狼的狡诈行为的两项是 6分()() A.乃悟前狼假寐。 B.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C.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D.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E 目似瞑,意暇甚 2、下列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复投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屠乃奔倚其下乃悟前狼假寐 C投以骨以刀劈狼首 D场主积薪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课文启示我们:对待象狼一样的敌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B、“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都能看出,狼既贪婪,又凶残的本性。 C、“投以骨”,表明当时屠夫对狼的迁就,退让,因为当时屠夫对狼还抱有幻想,希望狼能满足退却。 D、这篇文章叙事部分的情节可以依次概括为:遇狼、惧狼、御狼、毙狼四个环节。御狼和毙狼的环节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E、课文最后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了中心,表明对狼的嘲笑的态度。

初中语文文言文《狼》练习(含答案)

狼答案 一、zhuì jiǒng shàn bì yi shù bì suì kāo 弛眈眈瞑暇黠寐 二、填空。 1、《狼》选自《聊斋志异》,原文共三则,这里选的是第二则。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清代文学家,小说家,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奇异的故事。 2.遇狼御狼杀狼 三、理解默写 1、用原文语句回答 ①最能表现屠户当机立断的性格的句子是: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②表现狼狡猾的句子是: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③表现二狼与屠户势均力敌,各不相让的语句是狼不敢前,耽耽相向。 ④表明“一狼洞其中”的目的的句子是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⑤点明故事主题的句子是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⑥从文中找出表现狼贪婪、凶恶本性和狡诈阴险的句子。 贪婪凶恶:a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c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狡诈阴险:a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b久之,目似瞑,意暇甚。c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四、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闭眼空闲大腿才紧随着走旧,过去,原来跟从困窘急迫看,看见跑过去依靠醒悟 突然担心打洞像狗一样钻洞狡猾多少 五、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1、①助词,主谓间取消独立性,无实义。②它,代狼。③助词,补充音节,无实义。④它,代狼。⑤结构助词,“的”。2、①攻击,动词。②敌人,名词。3、①停止,动词。②通“只”,只有,副词。4、①神态,名词。②打算,动词。5、①前面,名词。②上前,动词。 六、 C 4、以骨投对狼迁就、退让,报有幻想,希望能退狼。 5、丢掉幻想,准备抵抗。 七、选择题 1.(A) 2.(A ) 3.(B) 八、用“/”标示下列句中的语音停顿。 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其一/犬坐/于前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九、 (1)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 (2)骨头已经扔完了,可是那两只狼还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着屠户。 (3)他回头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十、“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说明了狼的贪婪的性情,也说明了屠夫面对狼这样凶残的动物存有幻想 十一、请用简练的语言分别概括屠户和狼的特点。 狼:贪婪,狡黠,团结凶残. 屠夫:勇敢,机智. 十二、结尾两句的含义是什么?它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