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产品试制过程中的控制流程

新产品试制过程中的控制流程

新产品试制过程中的控制流程
新产品试制过程中的控制流程

新产品试制过程中的控制流程

1 目的

对新产品的设计转化为可使用的产品加以控制,以保证试制出来的产品的质量特性符合设计和开发的要求。

2 使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复杂、大型民品的试制工作。

3 职责

3.1 技术副总对新产品试制过程中进行的工艺评审、试制前准备状态检验、首件鉴定和产品质量评审全面负责。

3.2科研所职责

3.2.1科研所负责编制工艺总方案及工艺文件,组织实施工艺评审;对产品试制过程的制造质量进行控制。

3.3 生计科职责

3.3.1生计科负责制定、下达新产品试制计划,组织各有关厂进行新产品试制,协调试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对试制进展情况进行检查。

3.3.2在试制开始前,负责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准备状态的检查。

3.4计检科负责试制过程的监视测量,适用时进行首件鉴定,组织产品质量评审。

3.5 各厂依据工艺文件组织生产;对零部件加工质量、产品的装配质量负责。

3.6 供应科负责新产品试制所用的原材物料及外购(外协)件的采购并保证质量。

4 工作程序

4.1 工艺评审

4.1.1 科研所在设计和开发的适当阶段进行工艺评审。工艺评审的重点对象是工艺总方案、工艺说明书等指令性工艺文件、关键件、重要件、关键工序的工艺规程和特殊过程的工艺文件。

4.1.2工艺评审的类型主要有:工艺总方案的评审,工艺说明书的评审,关键件、重要件、关键工序的工艺文件评审,特殊过程工艺文件的评审,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评审。

4.1.3评审内容

4.1.3.1 工艺总方案评审

a.对产品的特点、结构、特性要求的工艺分析说明;

b.满足产品设计要求和保证制造质量的分析;

c.对产品制造分工路线的说明;

d.工艺薄弱环节及技术措施计划

e.对工艺装备、试验和检验设备、以及产品数控加工和检测计算机软件的选择、鉴定原则和方案;

f.材料消耗定额的确定及控制原则;

g.制造过程中产品技术状态的控制要求;

h.产品研制的工艺准备周期和网络计划,以及实施过程的费用预算和分配原则;

i.对工艺总方案的正确性、先进性、可行性、可检验性、经济性和制造能力的评价;j.工艺标准化程度的说明;

k.工艺总方案的动态管理情况。

4.1.3.2工艺说明书评审

a.产品制造过程的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和工艺控制要求的正确性、合理性、可行性;

b.对资源、环境条件目前尚不能适应工艺说明书要求的情况,所采取的相应措施的可行性、有效性;

c.对从事操作、检验人员的资格控制要求;

d.文件的完整、正确、统一、协调性;

e.文件及其更改是否严格履行审批程序,更改是否经过充分试验、验证。

4.1.3.3 关键件、重要件、关键工序的工艺文件评审

a.关键工序确定的正确性及关键工序目录的完整性;

b. 关键件、重要件、关键工序的工艺文件是否有明显的标识,以及质量控制点设置的合理性;

c. 关键件、重要件、关键工序的工艺流程和方法以及质量控制要求的合理性、可行性;

d.关键工序技术难点攻关的可行性、有效性;

e关键件、重要件、关键工序的工艺文件的更改是否经过验证并严格履行审批程序。

4.1.3.4 特殊过程工艺文件的评审

a.特殊过程工艺文件与工艺说明书、质量体程序的协调一致性;

b.特殊过程工艺试验和检验的项目、要求及方法的正确性;

c.特殊过程技术难点攻关措施的可行性、有效性;

d.特殊过程工艺参数的更改是否经过充分试验、验证,并严格履行审批程序。

4.1.3.5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评审

a.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新材料加工方法的可行性,以及所选用新设

备的适用性;

b.所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是否经过鉴定合格,有合格证据;

c. 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采用前,是否经过检测、试验、验证,表明符合规定要求,有完整的原始记录;

d.是否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措施计划和质量控制要求;

e.对操作、检验人员的资格控制要求。

4.1.4 评审程序

4.1.4.1 科研所根据研制产品特点编制产品工艺总方案、有关工艺文件和工艺规程等,在适当阶段申请工艺评审。

4.1.4.2 工艺项目负责人编制该阶段《工艺设计工作总结》,提出《工艺评审申请报告》(参见附录A),报技术副总批准。

4.1.4.3 申请报告经技术副总批准后,科研所组织生计科、计检科、设动科、各生产厂等相关单位参加,需要时,可邀请使用方或其代表及其他专家参加,进行工艺评审。

4.1.4.4 评审采取汇报、审议、答辩、分析和现场抽样跟踪的方式,找出工艺设计上的缺陷,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从技术和质量保证的角度对该项工艺设计作出评价,并作出可否付诸实施的评审结论。

4.1.4.5 科研所负责整理、保存评审记录,编制《工艺评审报告》(参见附录B)。如果工艺设计存在问题需要修改,应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直至通过评审。

4.2 新产品试制前准备状态的检查

4.2.1 生计科根据产品设计开发计划书和合同的要求,制订新产品试制计划,组织各有关厂进行新产品试制。

4.2.2 试制开工前,生计科组织科研所、计检科、设动科、供应科、相关厂等部门的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加。技术副总负责试制前准备状态的检查并担任检查组组长。对于军方订货的产品应吸收军代表参加,并由一名军方代表任检查组副组长。

4.2.3 试制准备状态检查的内容与要求

4.2.3.1设计文件

4.2.3.1.1主要检查设计图样、设计文件和有关目录已列出清单,其配套完整性应满足产品质量保证大纲中产品试制的要求,经过校对、审核、批准三级审签,并完成工艺性审查会签。复杂产品应编制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项目明细表,并在相应的设计图样和技术文件中作出标记。

4.2.3.1.2 设计图样和设计文件管理符合有关规定,按阶段进行了设计评审,发现的各

3

种技术、质量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并纳入相应的设计图样、技术文件中。

4.2.3.2 生产计划

4.2.3.2.1 已经制定试制计划,并经过批准。试制产品的数量和进度应符合最终产品交付及合同要求。

4.2.3.3 生产设施与设备

4.2.3.3.1 生产设备完好,其准确度能保证产品质量要求。

4.2.3.3.2 生产设施与工作现场的布置,应能保证安全生产以及产品与工艺对环境的要求。

4.2.3.4 人员配备

4.2.3.4.1 负责配合现场生产的设计、工艺等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数量上和技术业务水平上应能满足现场工作的要求。

4.2.3.4.2 按产品生产的各工序、工种,应配备足够数量、具有相应技术水平的操作和检验等人员。各类操作和检验人员等应熟悉本岗位的产品图样,技术要求和工艺文件,经培训按规定考核合格,持有上岗证。

4.2.3.5 工艺准备

4.2.3.

5.1 工艺文件配套齐全,应满足产品试制要求,按规定进行了校对、审核、批准三级审签。

4.2.3.

5.2 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方法已纳入工艺文件并明确检验要求。

4.2.3.

5.3产品试制所必要的工装已经过检验或试用鉴定,并具有合格的证明。

4.2.3.

5.4 计量器具,测试设备等准确度应符合要求,在检定有效期内。

4.2.3.

5.5 对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已进行了技术鉴定,资料齐全,符合设计要求。

4.2.3.6 外购器材

4.2.3.6.1 按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列出了器材清单;器材的储量满足开工要求;订货合同中对质量保证、供货数量、供货期应有明确规定。

4.2.3.6.2 外购关键、重要件的供应单位已经评定、定点,在质量、数量与供货期方面已有保障。

4.2.3.6.3 制定并实施了关于外购器材复验、保管的技术文件。

4.2.3.6.4 采用的新器材,已经过验证、鉴定,符合产品的设计要求。

4.2.3.7 质量控制

4.2.3.7.1 产品质量保证大纲的内容体现了产品的特点,满足技术任务书要求,并制订了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方法、要求和措施。

4.2.3.7.2 能保证产品试制中对技术状态的控制。

4.2.3.7.3 已设专人负责产品研制过程的质量工作。

4.2.3.7.4 不合格品严格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产品质量信息运行正常。

4.2.4检查

4.2.4.1 受检查单位在准备工作完成后,应向生计科提出申请检查报告并提出剪裁内容。

4.2.4.2 生计科确定检查项目,编制检查单,组织相关单位进行检查,对于检查结果作出准确评价,并填写检查报告(参见附录C),如果存在问题需,应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直至通过检查。

4.2.4.3 检查报告报总经理批准后,方可开工试制。

4.3 首件鉴定

4.3.1适用时,在试制过程中进行首件鉴定。首件鉴定是指按照设计图样等技术文件的要求,对试制和批量生产的第一件零部件进行全面的工序和成品检查、考核,以确定生产工艺和设备能否生产出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

4.3.2 科研所编制“首件鉴定目录”(格式参见附录D1),质检科会签。若首件鉴定作为生产(工艺)定型的一个组成部分,或作为合同指定的项目,使用方代表应参加会签。

a 首件鉴定应在选定的,对质量、进度或成本又重要影响的零(部或组)件上实施。

b 首件鉴定项目应至少包括关键件、重要件、含有关键工序的零(部或组)件;

c 标准件和借用件不列入鉴定的范围;

4.3.3 生计科根据“首件鉴定目录”应先投产首件,后批量投产。

4.3.4 首件工艺路线卡等必须单列,并加盖“首件”印记。

4.3.5 对首件鉴定件加盖“首件”印章或挂“首件”标志(签)。

4.3.6 鉴定合格的首件,应装在首件装配件上。

4.3.7 首件鉴定记录至少应包括:零(部或组)件图号、名称、图样和技术文件的有效版次。检验设备和计量器具的名称、编号、检验结果、鉴定结果和鉴定人员的签字等。

4.3.8 当首件鉴定未被通过时,在确保首件检定记录完整的前提下,允许用后续产品递补,重新进行首件鉴定。

4.3.9 首件鉴定的内容:

a 首件的技术文件应正确、完整、协调有效。

b 首件应符合设计要求。

c 选用的器材应符合规定要求。

5

d 选用的加工设备、试验设备、检验设备、工艺装备和计量器具应符合规定的要求,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e 首件生产环境应符合生产的要求。

f 首件生产线上应有随产品周转的路线卡。

g 首件质量原始记录应完整。

h 首件质量与其质量原始记录文实相符。

i 首件操作者和检验人员应有资格证。

4.3.10 首件鉴定程序

4.3.10.1 质检科负责组织科研所、生计科、设动科和各相关厂组成首件鉴定小组,进行首件鉴定。

4.3.10.2 各厂操作者按要求加工首件,工序完工后,按规定填写“首件加工原始记录”(格式参见附录D2)

4.3.10.3 技术人员及时对操作者提出的问题进行处理,并作记录(格式参见附录D2) 4.3.10.4 不合格的首件,应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4.3.10.5 首件加工完毕,成品检验人员及时填写“首件检验报告”(格式参见附录D3) 4.3.10.6 将检验合格的首件提交首件鉴定小组进行鉴定。

4.3.10.7 首件鉴定按本标准4.3.9条内容逐项进行鉴定。并写出“首件鉴定报告” (格式参见附录D5)。

4.3.10.8 鉴定合格后,填写“首件鉴定合格证明”(格式参见附录D6)。首件加盖(挂)合格标志。

4.3.10.9 当鉴定不合格时,将存在的问题提交有关部门,查清原因,制定纠正措施,重新制造首件并进行首件鉴定。

4.4 产品质量评审

4.4.1 产品试制合格后,科研所提出《产品质量评审申请报告》(格式参见附录E)报技术副总审批。

4.4.2 申请报告经批准后,质检科在产品检验合格后,交付之前组织顾客代表、专业技术人员、上级部门代表和有关职能部门代表组成评审组,评审组设组长一人、组员若干。

4.4.3 科研所准备评审文件并提交评审组审阅。

4.4.4 提交文件有:

a 产品研制质量分析报告;

b 设计评审、工艺评审或首件鉴定结论报告;

c 专项技术报告、专项评审报告;

d 有关产品质量的记录;

e 产品质量证明文件;

f 其他文件。

4.4.5 评审组在听取、评议产品研制质量分析报告的基础上,对产品质量进行审查,着重审查产品的技术状态及其纪实和试制,试验过程中暴露的质量问题的归零(解决)情况,进行讨论,作出评审结论,并做好评审记录。

4.4.6 质检科负责填写《产品质量评审结论报告》(格式参见附录F)

4.4.7 质检科根据评审中提出问题或建议,确定待办事项,明确责任单位、工作内容和完成时间,并进行跟踪检查。《记录检查表》(格式参见附录G)

5 附录

实施本程序产生的记录由实施部门保存,保存时间为10年。

附录A 《工艺评审申请报告》

附录B《工艺评审申请报告》

附录C《试制和生产准备状态检查报告》

附录D1《首件鉴定目录》

附录D2《首件加工原始记录》

附录D3《首件检验报告》

续附录D3《首件检验报告附页》

附录D4《首件鉴定报告》

附录D5《首件鉴定合格证》

附录E《产品质量评审申请报告》

附录F《产品质量评审结论报告》

附录G《记录检查表》

7

9

11

13

15

17

19

质量控制流程图

3.1.1 现场质量控制流程图 施工准备 项工程施工计划施工方案 工程质量控制指标 检验频率及方法 材料、机械、劳动力、现 场管理人员准备 分项开工报告 批准 分项开工批复单 每道工序施工 施工测量放线 报告 检验试验报告设计施工复核 不批准 分析原因,及时修复改正或返工 材料检查工艺流程检查测量检测试验检测质检工程师检查 自检结果 工序交接报告 不合格 抽样检查资料检查试验抽测测量检测工序检验记录检查 交工报告 不合格 合格 交工证书 现场质量控制流程图

3.1.2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流程图 指挥长 生产副指挥长 质量安全 总工程师 材 料 厂 科 程 工 安全质量 试 验 室 指挥部质管 工程师 质量安全 委员会办 指挥部质管 工程师 工 程 队 队 程 工 程 队 工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流程图

3.1.3 质量检验总流程图 原材料取样 不 合 标准试验格 试验结果评定、是否合格 试验报告 实施控制检验 成品抽样检验 试验结果评定、是否合格 合格不合格 作业结论分析原因 结束提出处理意见 质量检验总流程图

3.1.4 工程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质量控制流程图 承包单位填写 《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报验单》 方法: 承包单位另选不合格 监理工程师审核 合 格 1.审核证明资料 2.到厂家考察 3.进场材料检验 4.进行验证复试承包单位使用 工程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质量控制流程图

3.1.5 技术质量主要工作流程图 图纸会审 参加设计交底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师审批 工程物料确认 进场验收 技术复核 分部工程验收 技术交底工程定位交接 甲方、监理确认工程师确认 隐蔽验收质量验收 资料审核 甲方、乙方、设计联合验收 交付使用送交资料和竣工图 回访维修 技术质量主要工作流程图

质量检验流程图

产品质量检验流程图 1. 产品质量检验流程与风险控制图 产品质量检验流程与风险控制 不相容责任部门/责任人的职责分工与审批权限划分阶业务风险 总经理技术总监质量管理部各生产单位段如果没有规范的产品开始 质量检验标准和操作 审批规范,企业生产的产 品质量就得不到有效 保障 如果对产品质量检验 的每个环节把关不 严,产品质量就会受 到影响,企业形象和 消费者利益也会受到 损害 如果不对产品存在的 审批质量缺陷和问题进行 反思总结,产品的质量 就得不到有效改善, 最终将不利于企业的 长远发展 1 审核制定质量检验标准 2 制定《质量检验 操作规范》 执行质量检验标准 3 原材料检验 4 在制品检验 5 产成品检验 6 编写《年度质检 审核 总结报告》 修订质量检验标准 及操作规范 结束 D1 进行生产 配合工作 D2

D3 2. 产品质量检验流程控制表 产品质量检验流程控制 控制事项详细描述及说明

1. 质量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及专业人员参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外标准、客户需求 及本身制造能力等,严格制定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并报技术总监审核、总经理审批D1 2. 质量管理部应制定《质量检验操作规范》,对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的检查项目、质 量标准、检验频率、检验方法及使用仪器设备等进行详细说明 3. 原材料购入时,仓库管理部门应依据相关规定办理收料,并通知质量管理部人员进行 阶 检验,质量管理部检验人员应依照原材料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的规定完成检验,对不段 符合质检要求的原材料进行相应的退换货处理 控 D2 4.质量管理部检验人员对制造过程的在制品均应依照在制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实施质制 量检验,以提早发现问题并迅速处理,确保在制品质量 5.质量管理部检验人员应依照产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实施质量检验,以提早发现问 题并迅速处理,以确保产成品质量 6.质量管理部应每年提交《年度质检总结报告》,对本年度产品质量检验的标准、规范及D3 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及检验规范的修订意见相应建《产品质量管理制度》 关规范《产品质量检验操作规范》 规参照《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范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产品质量操作规范》 文件资料 《年度质检总结报告》 责任部门及责任人质量管理部、相关部门 总经理、技术总监、质量管理部经理

质量管理流程图

质量管理流程图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主题:第三部分项目控制管理????????????????????????[]?[]??????? 第三部分项目控制管理 7 项目进度控制 一般规定 项目进度控制应以实现合同约定的竣工日期为最终目标。 项目进度控制目标应按合同规定的承包内容将各项工作逐月进行分解和安排。 项目进度控制应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中心的控制体系,项目控制负责人是项目进度控制的责任人,项目控制工程师是执行者。 项目控制部门应按下列程序进行项目进度控制: 1 根据合同确定的开工日期、总工期和竣工日期确定进度目标,明确计划开工日期、计划总工期和计划竣工日期,并确定项目分期分批的开工、竣工日期。 2编制设计、采购、施工和开车分项工作进度计划。分项进度计划应根据项目各要素活动间的工作逻辑关系确定每项活动的起止时间,并充分考虑人力资源、物资供应、现金流量和雇主的批准等其他保证性因素后综合确定。 3 根据合同规定,向雇主或雇主工程师提出现场施工开工申请报告,并按下达的开工令指定的日期开工。 4实施项目进度计划。当出现不必要的提前或延误等进度偏差情况时,应及时进行分析并决定是否调整,并应不断预测未来进度状况。 5 全部任务完成后应进行进度控制总结并编写进度控制报告 进度计划的编制 进度计划应根据项目管理的需要采取分级方式进行编制,项目经理部负责编制指导性总进度计划,分包商或供货商编制实施分步进度计划。项目总进度计划应由承包商职能部门审核后报雇主批准,项目分步进度计划由项目经理部进行审批和控制检查,报承包商职能部门和雇主备案。 总进度计划的编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流程图

101 节 施工准备阶段流程图
编制项目质量计划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预算的编制

N

编制物资需要计划


相关规范的收集
施 工 准 备 阶 段
项 目 部 组 成
图 纸 审 核










编写分部、分项施工方案 其它
配备施工操作人员 配备设备、机具 物资、材料的准备 工程定位的测量 现场的三通一平 临时设施的准备
编 写 开 工 申 请 报 告



Y理











方 检
Y理 签








工 程 正 式 开 工
N
其它

监理内业工作 监理外业工作
102 节 施工准备阶段的主要监理工作内容
监理技术准备 审批承包人工程计划
熟悉招标文件
编制监理规划
编制监理实施细则
审查施工设计图
建立监理质保、安保体系
监理图表上墙
审批施工组织设计
审批工程进度计划
审查承包人资源(工、料 机、资金需求)流动计划
审批承包人质量、 安全生产保证体 系 审批承包人提交的施工图
检查承包人保险及担 保、支付动员预付款
检查承包人图 表上墙工作
验收承包人施工定线 (导线网、水准网)
验收承包人测定地面线
检查承包人的临建工程实施
检查承包人的进场材料
验证并审批承包人的标准试验
检查承包人进场的标准试验
检查承包人占用工程用地
检查业主提供的施工条件
岗前培训


第 一 次 工 地
发 布 开 工 令
工 程 开 工



品质控制流程图(QC七大手法)

品质控制流程图(QC七大手法)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品质控制流程图外观:一般用目视、手感、对比样品进行验证; b>尺寸:一般用卡尺、千分尺等量具验证; c>特性:如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特性,一般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验证。p1EanqFDPw ②进料检验方法:a 全检, b抽检 ③检验结果的处理: a>接收。 b>拒收<即退货)。 c>让步接收。

d>全检<挑出不合格品退货) e>返工后重检DXDiTa9E3d ④依据的标准:《原材料、外购件技术标准》、《进货检验和实验控制程序》、《理化检验规程》等等。 2、生产过程检验首件自检、互检、专检相结合; b>过程控制与抽检、巡检相结合; c>多道工序集中检验; d>逐道工序进行检验; e>产品完成后检验; f>抽样与全检相结合;RTCrpUDGiT ②过程品质控制首件检验; b>材料核对; c>巡检:保证合适的巡检时间和频率,严格按检验标准或作业指导书检验。包括对产品质量、工艺规程、机器运行参数、物料摆放、标识、环境等的检验。 d>检验记录,应如实填写。5PCzVD7Hx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