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宁波大学计算机网络TCP与UDP题目

宁波大学计算机网络TCP与UDP题目

宁波大学计算机网络TCP与UDP题目
宁波大学计算机网络TCP与UDP题目

问题及解答:

1.端口(port)和套接字(socket)的区别是什么?

2.是否TCP和UDP都需要计算往返时间RTT?

3.在TCP传送数据时,有没有规定一个最大重传次数?

4.为什么TCP在建立连接时不能每次都选择相同的、固定的初始序号?

5.TCP连接很像一条连接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双向管道。当TCP在连续发送报文段时,若要管道得到充分的利用,则发送窗口的大小应怎样选择?

6.TCP发送方和接收方都需要滑动窗口吗?各有什么作用?

7.滑动窗口的窗口大小可以动态调整吗?调整窗口大小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8.在UDP协议中需要滑动窗口协议吗?为什么?这样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

1.端口(port)和套接字(socket)的区别是什么?

答:套接字包含了端口,因为套接字= (IP地址,端口号)。套接字是TCP连接的端点。套接字又称为“插口”。

但我们已经讲过,套接字(socket)有多种意思。当使用API时,套接字往往被看成是操作系统的一种抽象,这时,套接字和一个文件描述符是很相似的,并且是应用编程接口API 的一部分。套接字由应用程序产生,并指明它将由客户还是服务器来使用。当应用进程创建一个套接字时,要指明该套接字使用的端口号。

端口则是应用层服务的的一种代号,它用来标志应用层的进程。端口是一个16 bit的整数。各种服务器使用的端口号都是保留端口号,以便使客户能够找到服务器。例如万维网服务器使用的端口号是80。

在发送数据时,应用层的数据通过端口向下交付到运输层。在接收数据时,运输层的数据通过适当的端口向上交付到应用层的某个应用程序

2.是否TCP和UDP都需要计算往返时间RTT?

答:TCP有的,UDP没有的,UDP发出去其实就不管了,它是需要在应用软件(应用层)来做一个数据传送保障的机制的。重发也是通过软件端实现。TCP本身协议就具有保障数据的功能。

3.在TCP传送数据时,有没有规定一个最大重传次数?

答:我们知道以太网规定重传16次就认为传输失败,然后报告上层。但TCP没有规定最大重传次数,而是通过设置一些计时器来解决有关传输失败的问题

4.为什么TCP在建立连接时不能每次都选择相同的、固定的初始序号?

答:从理论上讲是可能会出现这种状况的。但概率太小了。序列号的范围在0-2的32次方之间。建立tcp的双方是独立随机在其中选取的。所以基本上认为双方不会选择到相同的序列号。

5.TCP连接很像一条连接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双向管道。当TCP在连续发送报文段时,若要管道得到充分的利用,则发送窗口的大小应怎样选择?

答: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图来说明这一问题。

图中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两个白色长条表示TCP全双工通信的发送管道和接收管道。管道是对信道的一种抽象,便于讨论问题(可以不涉及下层互连网络的细节)。

假定在t = 0时发送端使用慢开始算法来发送报文段,因此在t = 0时只能发送一个报文段(图中标有1的绿色长方条就代表报文段1)。图中的时间都是按离散的时间单位表示。

为简化分析,我们还假定,发送窗口仅由发送端的拥塞窗口来确定,接收端不对发送窗口加以限制。

1

1

1

2

2

2 3

3

3

3

1

t= 1

t= 2

t= 3

t= 4

1 t= 6

t= 7

t= 8 t= 9

1

1

1

发送端接收端

2

2

2

2

2

发送端接收端

t= 11

t= 12

t= 13

t= 14

t= 15

t= 17

t= 18

t= 19

3

3

3

1

t= 5

2

t= 16

3

假定在t = 1时,报文段1的第一个比特正好走完四分之一的管道,同时该报文段的最后一个比特正好发送完毕。

t = 4,报文段1的前沿到达接收端。

t = 5时,接收端将报文段1接收完毕。

假定接收端立即发送确认报文段。我们所用的标记是:对报文段n的确认报文段我们用具有标记n的红色小长方条表示。

t = 9,对报文段1的确认的前沿到达发送端。

t = 10,发送端将发送窗口加1变为2(可以发送报文段2和3),并开始发送报文段2(这一步图中省略了,没有画出)。

t = 11,报文段2走完发送管道的四分之一,发送端开始发送报文段3。

t = 12,报文段2和3填满发送管道的一半。

t = 14,报文段2的前沿到达接收端。

t = 15,接收端收完报文段2,并发送对报文段2的确认。 t = 16,接收端收完报文段3,并发送对报文段3的确认。 t = 19,对报文段2的确认前沿传播到发送端。

t = 20,发送端收到对报文段2的确认,将发送窗口加1变为3(可以发送报文段4, 5和6),并开始发送报文段4(这一步图中省略了,没有画出)。对报文段3的确认的前沿也在这个时间传播到发送端。

再以后的过程我们用下面的另一张图来说明。 t = 21,发送端收到对报文段3的确认,将发送窗口再加1变为4(可以发送报文段4, 5, 6和7),并开始发送报文段5。此时,报文段4已完全进入发送管道,前沿到了管道的四分之一处。

15

8

889

9910

10

1011

11

11

12

12

12

12

13

13

13

14

148

9

10

11

44445556

667

7

7

5

67

t = 21t = 22t = 23t = 244t = 25t = 27

t = 28

t = 29

4

4

4

发送端接收端

发送端接收端

t = 30

t = 31

t = 32

t = 33t = 34

t = 36

t = 37

t = 38

888

5

5

5

6

6

7

5

6

7

6

77

99

1045

6

7

t = 268

9

10t = 35

11

以后的过程读者自己都可以看懂。这里只再提几点。

发送端每收到一个对没有确认过的报文段的确认,就将发送窗口加1。因此在陆续收到确认4 ~ 7后,将发送窗口加4,即增大到8,可以连续发送报文段8 ~ 15。

管道空间是有限的。从图中表示的例子可以看出,这样的管道至多可容纳4个报文段。当发送窗口很小时,管道在大部分时间内是比较空的(见前面的第一张图)。这说明在TCP 连接中传输数据的效率比较低。

当发送窗口增大时,管道逐渐被填满。可以看出,在t = 34 ~ 38时,发送管道一直是被填满的,这说明发送管道被利用得很充分。因为报文段的传输需要时间,因此对报文段的确认总是会滞后一段时间。上面的例子表明,在单方向发送报文段(另一个方向发送确认)的情况下,发送管道和接收管道往往不能同时被充分利用(除非发送窗口的数值较大)。但如果双向都能发送数据报文段,那么发送管道和接收管道就都能够被利用得较充分。

我们还可看出,接收管道(即接收端发送确认报文段的管道)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填满。这是因为确认报文段很短,只需很短的时间就可发送出去。但接收一个数据报文段需要较多的时间,这就造成确认报文段不可能连续地从接收端发送出去。 6.TCP 发送方和接收方都需要滑动窗口吗?各有什么作用?

答:发送方和接受方都维持了一个窗口,窗口内部包含了那些可以接受的序列号。

发送方的窗口大小从0开始,以后可以增大到某一个预设的最大值。由于发送方可能在将

来的某个时刻重传未被确认的帧,所以它必须把已经送出去的帧保留一段时间,直到他知道接受方已经接受了这些帧。当第n帧的确认到来时,第n-1,第n-2等也都被自动地确认了。

接受方的窗口总是固定大小的。接受方为其窗口内的每一个序列号保留了一个缓冲区。与每个缓冲区相连关联的还有一位,用来指明该缓冲区是满的还是空的。任何时候当一帧到达时,接受方通过between函数检查它的序列号,看是否落在窗口内。如果确实落在窗口内,并且以前还没有收到这一帧,则接受该帧,并且保存起来

7.滑动窗口的窗口大小可以动态调整吗?调整窗口大小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答:理论上是可以动态调整的,但具体要看设备。一般稍微好点的设备都会支持的。作用:调节收发双方的速度问题。如:发端快一点10MP/S但收端接受速度慢,那么如果发端一直都不去调整,那么后面的帧就会把前面发的帧给淹没。

8.在UDP协议中需要滑动窗口协议吗?为什么?这样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

答:UDP不需要,UDP不是基于连接的,接受方无法控制发送方,只要知道接受方的地址就尽力地给它发数据。好处是发送速度效率高,缺点是不保证传输的可靠性

TCP和UDP协议简介

TCP和UDP协议简介 从专业的角度说,TCP的可靠保证,是它的三次握手机制,这一机制保证校验了数据,保证了他的可靠性。而UDP就没有了,所以不可靠。不过UDP的速度是TCP比不了的,而且UDP的反应速度更快,QQ就是用UDP协议传输的,HTTP是用TCP协议传输的,不用我说什么,自己体验一下就能发现区别了。再有就是UDP和TCP的目的端口不一样(这句话好象是多余的),而且两个协议不在同一层,TCP在三层,UDP不是在四层就是七层。TCP/IP协议介绍 TCP/IP的通讯协议 这部分简要介绍一下TCP/IP的内部结构,为讨论与互联网有关的安全问题打下基础。TCP/IP协议组之所以流行,部分原因是因为它可以用在各种各样的信道和底层协议(例如T1和X.25、以太网以及RS-232串行接口)之上。确切地说,TCP/IP协议是一组包括TCP 协议和IP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协议和其他一些协议的协议组。 TCP/IP整体构架概述 TCP/IP协议并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层参考模型。传统的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一种通信协议的7层抽象的参考模型,其中每一层执行某一特定任务。该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种硬件在相同的层次上相互通信。这7层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路层、传输层、话路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而TCP/IP通讯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这4层分别为: 应用层:应用程序间沟通的层,如简单电子邮件传输(SMTP)、文件传输协议(FTP)、网络远程访问协议(Telnet)等。 传输层:在此层中,它提供了节点间的数据传送服务,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TCP和UDP给数据包加入传输数据并把它传输到下一层中,这一层负责传送数据,并且确定数据已被送达并接收。 互连网络层:负责提供基本的数据封包传送功能,让每一块数据包都能够到达目的主机(但不检查是否被正确接收),如网际协议(IP)。 网络接口层:对实际的网络媒体的管理,定义如何使用实际网络(如Ethernet、Serial Line 等)来传送数据。 TCP/IP中的协议 以下简单介绍TCP/IP中的协议都具备什么样的功能,都是如何工作的: 1.IP 网际协议IP是TCP/IP的心脏,也是网络层中最重要的协议。 IP层接收由更低层(网络接口层例如以太网设备驱动程序)发来的数据包,并把该数据包发送到更高层---TCP或UDP层;相反,IP层也把从TCP或UDP层接收来的数据包传送到更低层。IP数据包是不可靠的,因为IP并没有做任何事情来确认数据包是按顺序发送的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

计算机网络技术试验 院系名称: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试验二:网络命令的使用 1.实验目的: 1)了解或掌握一些网络常用命令; 2)掌握Ping、netstat、IPConfig、ARP等命令的功能及一般用法; 3)能应用上述命令进行网络连通、网络状态、网络配置等。 2.实验所需要的设备 一台已连网的计算机,windows操作系统 3.实验要求:(command.doc为参考命令文件) 进入DOS模式,:(开始-附件-命令提示符,或开始-运行cmd ) 1、利用Ping对某个已知IP或域名的计算机进行连通查询, 对查询结果进行分析并做好记录,再ping某个不存在的域名或地址。 2、利用netstat至少一个参数对本机的网络状态进行查询, 对查询结果进行分析记录; 3、利用IPConfig对本机的网络状态进行查询,对查询结果 进行分析记录(哪些是你不理解其含义的内容); 4、测试本机与相邻机器的物理连通性,记录并说明原因; 5、使用arp察看本地缓存中的内容,添加一条新的静态项 目,并用ping进行测试; 6、tracert某个著名域名,记录经过多少个节点?响应时 间?对方网关IP地址是什么?

7、使用route察看本地路由表,记录非自身环路的路由信息 (无则不纪录); 8、利用nbtstat至少一个参数对本机的网络状态进行查询, 对查询结果进行分析记录 9、使用NET命令察看本地机的共享有哪些并记录,删除默 认共享; 使用net use将网络上某个共享目录映射到一个驱动器字母。 4.简述实验步骤: 尽可能完成实验要求中的步骤并用简单语言进行记录。

计算机网络-第四章网络层

第四章网络层 一、选择题 1.下面关于IP协议哪些是正确的(ABCD )。 A.I P协议提供尽力发送(best effort)服务 B.I P提供不可靠、无连接的数据报传送服务。 C.I P协议根据其版本分为IPv4和IPv6协议 D.I P是TCP/IP 协议族中最为核心的协议。 2.检查数据包能否到达远程主机最常使用哪一种协议(D ): A. UDP B. SMTP C. FTP D. ICMP 3.当一个路由器收到了一个TTL值为0的IP包时,它进行一些什么样的处理?( A ) A.将该IP包丢弃 B.根据目的地址寻找一条路径并进行转发 C.将该IP包TTL值加1 D.将该IP包TTL值设置为255 4.在给你的计算机设置IP地址的时候,那些地址是保留不被使用的(FGH ): E.202.197.95.4 F.0.0.0.0 G.127.0.0.1 H.255.255.255.255 I.230.197.95.4 5.在IPV6中IP地址是多少位(二进制):(C ) A.32 B.64 C.128 D.256 6.ICMP协议位于(A ) A.网络层 B.传输层 C.应用层数 D.据链路层 7.若两台主机在同一子网中,则两台主机的IP地址分别与它们的子网掩码相“与”的结 果一定(C ) A.为全0 B.为全1 C.相同 D.不同 8.要控制网络上的广播风暴,可以采用哪个手段?A A.用路由器将网络分段 B.用网桥将网络分段 C.将网络转接成10BaseT D.用网络分析仪跟踪正在发送广播信息的计算机

9.以下四个IP地址哪个是不合法的主机地址:( B ) A.10011110.11100011.01100100.10010100 B.11101110.10101011.01010100.00101001 C.11011110.11100011.01101101.10001100 D.10011110.11100011.01100100.00001100 10.如果网络内部使用数据报,那么(D ) A.仅在建立时作一次路由选择 B.为每个到来的分组作路由选择 C.仅在网络拥塞时作新的路由选择 D.不必作路由选择 11.在OSI参考模型的各层次中,(C )的数据传送单位是分组。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运输层 12.下述协议中,不建立于IP协议之上的协议是(A )。 A.ARP B.ICMP C.SNMP D.TCP 13.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处于数据链路层与运输层之间的是( B )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会话层 D.表示层 14.完成路径选择功能是在OSI模型的( C )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运输层 15.一个IP报头的头长度字段为4位,当其值为0101(2进制)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 A.此IP报数据部分长为32字节 B.此IP报头部长为32字节并且带有12字节的任选项目 C.此IP报头部长为20字节并且无任选项目 D.此IP报头部长为20字节并且带有12字节的任选项目 16.在给你的计算机设置IP地址的时候,以下哪个地址是可以使用的( A ) A.202.197.95.4 B.0.0.0.0 C.127.0.0.1 D.255.255.255.255 17.使用ping 命令的–f参数是指不对数据包进行分段,这时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D ) A.TCP头中的SYN位被设置为1

计算机网络发展现状和方向

计算机网络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近年来获得了飞速的发展。20年前,在我国很少有人接触过网络。现在,计算机通信网络以及Internet已成为我们社会结构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网络被应用于工商业的各个方面,包括电子银行、电子商务、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信息服务业等都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从学校远程教育到政府日常办公乃至现在的电子社区,很多方面都离不开网络技术。可以不夸张地说,网络在当今世界无处不在。 1997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全球计算机技术博览会上,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先生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在演说中,“网络才是计算机”的精辟论点充分体现出信息社会中计算机网络的重要基础地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的核心之一。 网络的发展也是一个经济上的冲击。数据网络使个人化的远程通信成为可能,并改变了商业通信的模式。一个完整的用于发展网络技术、网络产品和网络服务的新兴工业已经形成,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性和重要性已经导致在不同岗位上对具有更多网络知识的人才的大量需求。企业需要雇员规划、获取、安装、操作、管理那些构成计算机网络和Internet的软硬件系统。另外,计算机编程已不再局限于个人计算机,而要求程序员设计并实现能与其他计算机上的程序通信的应用软件。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阶段划分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的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Semi-Automatic Ground Environment,SAGE)开始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尝试,在SAGE系统中把远程距离的雷达和其他测控设备的信息经由线路汇集至一台IBM计算机上进行集中处理与控制。世界上公认的、最成功的第一个远程计算机网络是在1969年,由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ARPA)组织研制成功的。该网络称为ARPANET,它就是现在Internet的前身。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诞生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典型应用是由一台计算机和全美范围内2 000多个终端组成的飞机定票系统。终端是一台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包括显示器和键盘,无CPU和内存。随着远程终端的增多,在主机前增加了前端机(FEP)。当时,人们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而连接起来,实现远程信息处理或进一步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但这样的通信系统已具备了网络的雏形。 第二阶段:形成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兴起于60年代后期,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协助开发的ARPANET。主机之间不是直接用线路相连,而是由接口报文处理机(IMP)转接后互联的。IMP和它们之间互联的通信线路一起负责主机间的通信任务,构成了通信子网。通信子网互联的主机负责运行程序,提供资源共享,组成了资源子网。这个时期,网络概念为“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为目的互联起来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之集合体”,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第三阶段:互联互通阶段

TCP与UDP比较

两种不同的协议而已,UDP实现起来相对比TCP更加的简单. TCP-有连接,所以握手过程会消耗资源,过程为可靠连接,不会丢失数据,适合大数据量交换UDP-非可靠连接,会丢包,没有校验,速度快,无须握手过程 简单点讲UDP把需要发送的包往网络上一扔就不管它了,主要用于一些突发的小数据包,比如OICQ;而TCP还要实现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主要用于持续的数据流,比如HTTP、FTP等协议。 目前在中国宽带有线网上开展的一些业务,如视频、咨询、股票等(用computer接受,需要特殊硬件卡),用的几乎全都是UDP协议,这是基于UCP的单向特性;至于互联网上,UDP协议相对TCP协议的应用就少得多,因为TCP协议的双向互动特性能满足用户的实时需求,而UDP则太过于被动,UDP协议的突出之处是在它的强大的组播及广播功能上,做到‘一呼百应’。 技术上讲,实现起来区别不大,tcp需要首先建立连接,而udp只要绑定端口发送就行,tcp 如果建立连接以后,能够保证传送的数据包次序,而udp则不能保证数据包到达的先后次序,甚至会丢包,就这点而言,udp的客户端所要做的接收工作要更复杂(如接收文件等) 通常我们在说到网络编程时默认是指TCP编程,即用前面提到的socket函数创建一个socket 用于TCP通讯,函数参数我们通常填为SOCK_STREAM。即socket(PF_INET, SOCK_STREAM, 0),这表示建立一个socket用于流式网络通讯。 通过查看socket的man手册可以看到socket函数的第一个参数的值可以为下面这些值: Name Purpose PF_UNIX, PF_LOCAL Local communication PF_INET IPv4 Internet protocols PF_INET6 IPv6 Internet protocols PF_IPX IPX - Novell protocols PF_NETLINK Kernel user interface device PF_X25 ITU-T X.25 / ISO-8208 protocol PF_AX25 Amateur radio AX.25 protocol PF_A TMPVC Access to raw A TM PVCs PF_APPLETALK Appletalk PF_PACKET Low level packet interface 第二个参数支持下列几种值: SOCK_STREAM Provides sequenced, reliable, two-way, connection-based byte streams. An out-of-band data transmission mechanism may be sup‐ ported. SOCK_DGRAM Supports datagrams (connectionless, unreliable messages of a fixed maximum length).

计算机网络实验《交换机基本配置》

实验一交换机基本配置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桌面网络组建方法 2.掌握Quidway S 系列中低端交换机几种常见配置方法 二、实验内容 1.通过Console 口搭建配置环境 2.通过Telnet 搭建配置环境 3.熟悉VRP 的各种视图及各视图下的常用命令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1. 交换机配置方式 交换机通常的配置方式有:Console 方式,telnet 方式,web 方式和modem 拨号方式 2. 命令行接口Command-line Interface 华为网络设备中运行的操作VRP向用户提供一系列配置命令以及命令行接口,方便用户配置和管理网络设备,包括以太网交换机。命令行有如下特性: 1)通过Console 口进行本地配置 2)通过telnet 进行本地或远程配置 3)通过modem 拨号登录到网络设备进行远程配置 4)配置命令分级保护,确保未授权用户无法侵入到网络设备 5)用户可以随时键入以获得在线帮助 6)提供网络测试命令,如tracert、ping 等,迅速诊断网络是否正常 7)提供种类丰富、内容详尽的调试信息,帮助诊断网络故障 8)用telnet 命令直接登录并管理其它网络设备 9)提供ftp 服务,方便用户上载、下载文件 10)提供类似Doskey 的功能,可以执行某条历史命令 11)命令行解释器对关键字采取不完全匹配的搜索方法,用户只需键入无冲突关键 字即可解释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 1.熟悉实验内容; 2.要求独立完成实验,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辅导; 五、实验条件 1.华为Quidway S/思科Catalyst 2960/中兴ZXR10 交换机 2.计算机一台即可 六、实验步骤 1.通过Console 口搭建配置环境 1)如图1-2,建立本地配置环境,只需将微机(或终端)的串口通过配置电缆与 以太网交换机的Console 口连接。

计算机网络后习题答案网络层

第四章网络层 4-01. 网络层向上提供的服务有哪两种?试比较其优缺点。 答:网络层向运输层提供“面向连接”虚电路(Virtual Circuit)服务或“无连接”数据报服务。前者预约了双方通信所需的一切网络资源。优点是能提供服务质量的承诺。即所传送的分组不出错、丢失、重复和失序(不按序列到达终点),也保证分组传送的时限。缺点是路由器复杂,网络成本高;后者无网络资源障碍,尽力而为,优缺点与前者互易。 4-02. 网络互连有何实际意义?进行网络互连时,有哪些共同的问题需要解决? 答:网络互联可扩大用户共享资源范围和更大的通信区域。 进行网络互连时,需要解决共同的问题有: ⑴不同的寻址方案;⑵不同的最大分组长度;⑶不同的网络接入机制;⑷不同的超时控制; ⑸不同的差错恢复方法;⑹不同的状态报告方法;⑺不同的路由选择技术;⑻不同的用户接入控制;⑼不同的服务(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⑽不同的管理与控制方式。 4-03. 作为中间设备,转发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有何区别? 答:中间设备又称为中间系统或中继(relay)系统。 ⑴物理层中继系统:集线器,转发器(repeater)。 ⑵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交换机,网桥或桥接器(bridge)。 ⑶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router)。 ⑷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 ⑸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网关(gateway)。 4-04. 试简单说明下列协议的作用:IP、ARP、RARP和ICMP。 答:IP协议:实现网络互连。使参与互连的性能各异的网络从用户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统一的网络。网际协议TCP、IP是TCP/IP体系中两个最主要的协议之一,与IP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四个协议。 ARP协议: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RARP: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硬件地址和IP地址的映射问题。ICMP:提供差错报告和询问报文,以提高IP数据交付成功的机会。 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用于探寻、转发本局域网内的组成员关系。 4-05. IP地址分为几类?各如何表示?IP地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分为ABCDE 5类; 每一类地址都由两个固定长度的字段组成,其中一个字段是网络号net-id,它标志主机(或路由器)所连接到的网络,而另一个字段则是主机号host-id,它标志该主机(或路由器)。各类地址的网络号字段net-id分别为1,2,3,0,0字节;主机号字段host-id分别为3字节、2字节、1字节、4字节、4字节。 特点: (1)IP 地址是一种分等级的地址结构。分两个等级的好处是: 第一,IP 地址管理机构在分配IP 地址时只分配网络号,而剩下的主机号则由得到该网络号的单位自行分配。这样就方便了IP 地址的管理。 第二,路由器仅根据目的主机所连接的网络号来转发分组(而不考虑目的主机号),这样就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 姓名:张程程 学号:1202100110 班级:电气自动化类121班实验一、网络基本知识及网线的制作 实验目的: 1、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网络知识; 2、使学生掌握RJ-45接头的制作。 实验内容: 1、阅读预备知识掌握网络基础知识; 2、一般双绞线的制作 3、交叉双绞线的制作 4、测试一般双绞线的导通性 思考问题: 1、交换机与集线器的区别 答:(1)在OSI/RM中的工作层次不同 交换机和集线器在OSI/RM开放体系模型中对应的层次就不一样,集线器是同时工作在第一层(物理层)和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而交换机至少是工作在第二层,更高级的交换机可以工作在第三层(网络层)和第四层(传输层)。 (2)交换机的数据传输方式不同 集线器的数据传输方式是广播(broadcast)方式,而交换机的数据传输是有目的的,数据只对目的节点发送,只是在自己的MAC 地址表中找不到的情况下第一次使用广播方式发送,然后因为交换机具有MAC地址学习功能,第二次以后就不再是广播发送了,又是有目的的发送。这样的好处是数据传输效率提高,不会出现广播风暴,在安全性方面也不会出现其它节点侦听的现象。具体在前面已作分析,在此不再赘述。 (3)带宽占用方式不同 在带宽占用方面,集线器所有端口是共享集线器的总带宽,而交换机的每个端口都具有自己的带宽,这样就交换机实际上每个端口的

带宽比集线器端口可用带宽要高许多,也就决定了交换机的传输速度比集线器要快许多。 (4)传输模式不同 集线器只能采用半双工方式进行传输的,因为集线器是共享传输介质的,这样在上行通道上集线器一次只能传输一个任务,要么是接收数据,要么是发送数据。而交换机则不一样,它是采用全双工方式来传输数据的,因此在同一时刻可以同时进行数据的接收和发送,这不但令数据的传输速度大大加快,而且在整个系统的吞吐量方面交换机比集线器至少要快一倍以上,因为它可以接收和发送同时进行,实际上还远不止一倍,因为端口带宽一般来说交换机比集线器也要宽许多倍。 2、常见的局域网拓扑结构有哪些 答:目前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主要有以下四大类: (1)星型结构 (2)环型结构 (3)总线型结构 (4)星型和总线型结合的复合型结构 3、局域网的几种工作模式 答:目前局域网主要存在着两种工作模式,它们涉及到用户存取和共享信息的方式,它们分别是:客户/服务器(C/S)模式和点对点(Peer-to-Peer)通信模式。 4、T568A、T568B 打线方法 答:在EIA/TIA布线标准中规定了双绞线的两种线序568A与568B。 568A标准:绿白—1,绿—2,橙白—3,蓝—4,蓝白—5,橙—6,棕白—7,棕—8 568B标准:橙白—1,橙—2,绿白—3,蓝—4,蓝白—5,绿—6,棕白—7,棕—8 标准中要求12、36、45、78线必须是双绞。这是因为,在数据的传输中,为了减少 和抑制外界的干扰,发送和接收的数据均以差分方式传输,即每一对线互相扭在一起传输一 路差分信号。 实验二、常用网络命令及网络软件的使用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版网络层知识点总结

网络层 一、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 虚电路服务可靠通信应当由网络来保证 数据报服务可靠通信应当由用户主机来保证 网络层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报服务。 二、网际协议IP 1、与IP 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三个协议: ?地址解析协议ARP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 2、网络互相连接起来要使用一些中间设备 ?中间设备又称为中间系统或中继(relay)系统。 ?物理层中继系统:转发器(repeater)。 ?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网桥或桥接器(bridge)。 ?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router)。 ?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 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网关(gateway) 3、互联网可以由许多异构网络互联组成 4、分类的IP 地址 IP 地址定义:就是给每个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是唯一的32 位的标识符。 5、IP 地址的编址方法 分类的IP 地址,子网的划分,构成超网。 两级的IP 地址:IP 地址::= { <网络号>, <主机号>} 分类的IP 地址:A类,B类,C类地址都是单播地址 D类地址用于多播,E类地址保留 实际上IP 地址是标志一个主机(或路由器)和一条链路的接口。 Ip地址不仅可以指明一个主机,还指明了主机所连接到的网络 点分十进制记法:192.168.1.1 一些特殊的ip地址:保留地址0.0.0.0 本地软件环回测试地址127.0.0.1 不指派地址128.0.0.0 192.0.0.0 6、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区别:IP地址放在IP数据报首部,硬件地址放在MAC帧首部,在网络层及网络层以上使用IP地址,在链路层及以下使用硬件地址 7、解析协议ARP 每一个主机都设有一个ARP 高速缓存(ARP cache),里面有所在的局域网上的各主机和路由器的IP 地址到硬件地址的映射表,这个映射表还经常动态更新。 ARP 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 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 8、如何知道同一个局域网内其他主机的mac地址? A在局域网内广播arp请求分组,其他主机接收分组,IP地址与报文中一致的主机收下分组,并在自己的arp缓存中写入主机A的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并发送arp响应报文,A 收到响应报文后在自己的arp缓存中写入主机B的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 9、生存时间,一般为10-20分钟 10、若主机不在同一个局域网内,arp映射表怎样建立?交给连接不同网络的路由器

计算机网络安全教程第2版--亲自整理最全课后答案

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与环境配置 一、选择题 1. 狭义上说的信息安全,只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介绍信息安全的研究内容。 2. 信息安全从总体上可以分成5个层次,密码技术是信息安全中研究的关键点。 3. 信息安全的目标CIA指的是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4. 1999年10月经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将计算机安全保护划分为以下5个级别。 二、填空题 1. 信息保障的核心思想是对系统或者数据的4个方面的要求:保护(Protect),检测(Detect),反应(React),恢复(Restore)。 2. TCG目的是在计算和通信系统中广泛使用基于硬件安全模块支持下的可信计算平台Trusted Computing Platform,以提高整体的安全性。 3. 从1998年到2006年,平均年增长幅度达50%左右,使这些安全事件的主要因素是系统和网络安全脆弱性(Vulnerability)层出不穷,这些安全威胁事件给Internet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4. B2级,又叫结构保护(Structured Protection)级别,它要求计算机系统中所有的对象都要加上标签,而且给设备(磁盘、磁带和终端)分配单个或者多个安全级别。 5. 从系统安全的角度可以把网络安全的研究内容分成两大体系:攻击和防御。 三、简答题 1. 网络攻击和防御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答:①攻击技术:网络扫描,网络监听,网络入侵,网络后门,网络隐身 ②防御技术:安全操作系统和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网络安全协议。 2. 从层次上,网络安全可以分成哪几层?每层有什么特点? 答:从层次体系上,可以将网络安全分为4个层次上的安全: (1)物理安全特点:防火,防盗,防静电,防雷击和防电磁泄露。 (2)逻辑安全特点:计算机的逻辑安全需要用口令、文件许可等方法实现。 (3)操作系统特点: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软件。操作系统的安全是网络安全的基础。 (4)联网安全特点:联网的安全性通过访问控制和通信安全两方面的服务来保证。 3、为什么要研究网络安全? 答:目前研究网络安全已经不只为了信息和数据的安全性。网络安全已经渗透到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并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第2章网络安全协议基础 一、选择题 1. OSI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模型,把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分成7个互相连接的协议层。 2. 表示层服务的一个典型例子是用一种一致选定的标准方法对数据进行编码。。 3. 子网掩码是用来判断任意两台计算机的IP地址是否属于同一子网络的根据。。 4. 通过ICMP协议,主机和路由器可以报告错误并交换相关的状态信息。 5. 常用的网络服务中,DNS使用UDP协议。 二、填空题 1.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完成网络中主机间的报文传输,在广域网中,这包括产生从源端到目的端的路由。 2. TCP/IP协议族包括4个功能层: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网络接口层。这4层概括了相对于OSI参考模型中的7层。 3. 目前E-mail服务使用的两个主要协议是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和邮局协议(POP)。 4. ping指令通过发送ICMP包来验证与另一台TCP/IP计算机的IP级连接,应答消息的接收情况将和往返过程的次数一起显示出来。

简述TCP和UDP协议在通信原理上的区别和相同之处

简述TCP和UDP协议在通信原理上的区别和相同之处。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基于连接的协议,也就是说,在正式收发数据前,必须和对方建立可靠的连接。一个TCP连接必须要经过三次“对话”才能建立起来,其中的过程非常复杂,我们这里只做简单、形象的介绍,你只要做到能够理解这个过程即可。我们来看看这三次对话的简单过程:主机A向主机B发出连接请求数据包:“我想给你发数据,可以吗?”,这是第一次对话;主机B向主机A发送同意连接和要求同步(同步就是两台主机一个在发送,一个在接收,协调工作)的数据包:“可以,你什么时候发?”,这是第二次对话;主机A再发出一个数据包确认主机B的要求同步:“我现在就发,你接着吧!”,这是第三次对话。三次“对话”的目的是使数据包的发送和接收同步,经过三次“对话”之后,主机A才向主机B正式发送数据。 TCP协议能为应用程序提供可靠的通信连接,使一台计算机发出的字节流无差错地发往网络上的其他计算机,对可靠性要求高的数据通信系统往往使用TCP协议传输数据。 UDP(User Data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与TCP相对应的协议。它是面向非连接的协议,它不与对方建立连接,而是直接就把数据包发送过去! UDP适用于一次只传送少量数据、对可靠性要求不高的应用环境。比如,我们经常使用“ping”命令来测试两台主机之间TCP/IP通信是否正常,其实“ping”命令的原理就是向对方主机发送UDP数据包,然后对方主机确认收到数据包,如果数据包是否到达的消息及时反馈回来,那么网络就是通的。例如,在默认状态下,一次“ping”操作发送4个数据包(如图2所示)。大家可以看到,发送的数据包数量是4包,收到的也是4包(因为对方主机收到后会发回一个确认收到的数据包)。这充分说明了UDP协议是面向非连接的协议,没有建立连接的过程。正因为UDP协议没有连接的过程,所以它的通信效果高;但也正因为如此,它的可靠性不如TCP协议高。QQ就使用UDP发消息,因此有时会出现收不到消息的情况。 TCP协议和UDP协议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适用于不同要求的通信环境。 其中TCP提供IP环境下的数据可靠传输,它提供的服务[1]包括数据流传送、可靠性、有效流控、全双工操作和多路复用。通过面向连接、端到端和可靠的数据包发送。通俗说,它是事先为所发送的数据开辟出连接好的通道,然后再进行数据发送;而UDP则不为IP提供可靠性、流控或差错恢复功能。一般来说,TCP对应的是可靠性要求高的应用,而UDP对应的则是可靠性要求低、传输经济的应用。TCP支持的应用协议主要有:Telnet、FTP、SMTP等;UDP支持的应用层协议主要有:NFS(网络文件系统)、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DNS(主域名称系统)、TFTP(通用文件传输协议)等。 两种协议均是最常见的网络通讯协议,两种协议优缺点同样突出, TCP重安全,轻速度。 遵循三次会话原则。一些比较重要的数据可以用它,可靠性比较高。UDP轻安全,重速度。无连接传输数据协议,简单、不可靠的信息传输服务.

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报告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计算机系 学生校内实验实训报告 20 11 --2012 学年第2学期 系部:计算机系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基础 专业班级:2010级计算机信息管理 姓名:董书廷,郭金婷,孙庆玲,周惠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计算机系制

填写说明 1、实验项目名称: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要与实验指导书或课程标准中相一致。 2、实验类型:一般需要说明是验证型实验、设计型实验、创新型实验、综合型实验。 3、实验室:实验实训场所的名称;组别:实验分组参加人员所在的组号。 4、实验方案设计(步骤):实验项目的设计思路、步骤和方法等,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概括整个实验过程。 对于操作型实验(验证型),要写明需要经过哪几个步骤来实现其操作。对于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还应该画出流程图和设计方法,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对于创新型实验,还应注明其创新点、特色。 5、实验小结:对本次实验实训的心得体会、思考和建议等。 6、备注:分组实验中组内成员分工、任务以及其他说明事项。注意: ①实验实训分组完成的,每组提交一份报告即可,但必须说明人员分工及职责。不分组要求全体成员独立完成的实验实训项目可由指导老师根据个人完成情况分组填写。 ②实验成绩按照百分制记,根据教学大纲及课程考核要求具体区分独立计算、折算记入两种情况。 ③本实验实训报告是根据计算机系实验的具体情况在学院教务处制的实验实训报告的基础上进行改制的。特此说明。

2.单击“下一步”按钮,随后出现Windows Server 2008“授权协议幕。 3.单击“下一步”按钮,打开如图所示的“您想进行何种类型的安装?对话框。其中,“升级”选项用于从Windows Server 2003 Windows Server 2008,且如果当前计算机没有安装操作系统,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网络层)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网络层)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总分:13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7,分数:62.00) 1.如果IP地址为120.14.22.16,掩码为255.255.128.0,则子网地址是____。【华东理工大学2006年】 (分数:2.00) A.120.0.0.0 B.120.14.0.0 √ C.120.14.22.0 D.120.14.22.16 解析:解析:考查子网掩码。由子网掩码可知前17位为子网地址,因此选B。 2.一个网段的网络号为198.90.10.0/27,子网掩码固定为255.255.255.224,最多可以分成____ 个子网,而每个子网最多具有____个有效地IP地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分数:2.00) A.8,30 √ B.4,62 C.16,14 D.32,6 解析:解析:考查CIDR子网的划分。由题可知除去网络ID,主机ID有5位二进制数,一位二进制无法分配主机号(排除了0和1就没了),最少两位二进制表示主机号,因此还剩3位二进制可以表示子网号,所以最多可以分成8个子网。当5位二进制都表示主机号,即只有一个子网时,每个子网最多具有30个有效的IP地址(排除了全0和全1)。故选A。 3.下面哪个协议是网络层协议?____。【重庆邮电大学2007年】 (分数:2.00) A.HTTP B.TCP C.DHCP D.ICMP √ 解析:解析:考查网络层协议。HTTP和DHCP都是应用层协议,TCP是传输层协议,IP、ARP、ICMP是网络层协议,因此选D。 4.Internet的网络层含有4个重要的协议,分别为____。【北京理工大学2005年】 (分数:2.00) A.IP,ICMP,ARP,UDP B.TCP,ICMP,UDP,ARP C.IP,ICMP,ARP,RARP √ D.UDP,IP,ICMP,RARP 解析:解析:考查网络层协议。TCP和LIDP都是传输层协议,IP、ICMP、ARP、RARP(逆地址解析协议)是 网络层协议。 5.在TCP/IP体系结构模型中,____是属于网络层的协议,主要负责完成IP地址向物理地址转换的功能。【华中科技大学2003年】 (分数:2.00) A.ARP协议√ B.IP协议 C.停止.等待协议 D.ARO协议 解析:解析:考查ARP协议。所谓地址解析(AddressResolution)就是主机在发送帧前将目标IP地址转换成目标MAC地址的过程。故选A。

计算机网络实验 路由配置

实验三路由配置 [参考文件夹”文档“的”Packet_Tracer图文教程”] 第一部分: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 【实验目的】 1、掌握静态路由配置方法和技巧; 2、掌握通过静态路由方式实现网络的连通性; 3、熟悉广域网线缆的链接方式。 【实验背景】 学校有新旧两个校区,每个校区是一个独立的局域网,为了使新旧校区能够正常相互通讯,共享资源。每个校区出口利用一台路由器进行链接,两台路由器间学校申请了一条2M 的DDN专线进行相连,要求做适当配置实现两个校区的正常相互访问。 技术原理: 1、路由器属于网络层设备,能够根据IP包头的信息,选择一条最佳路径,将数据报出去,实现不同网段的主机之间的互相访问。路由器是根据路由表进行选路和转发的,而路由表里就是由一条条路由信息组成。 2、生成路由表主要有两种方法:手工配置和动态配置,即静态路由协议配置和动态路由协议配置。 3、静态路由是指网络管理员手工配置的路由信息。 4、静态路由除了具有简单、高效、可靠的有点外,它的另一个好处是网络安全保密性高。 5、缺省路由可以看做是静态路由的一种特殊情况。当数据在查找路由表时,没有找到目标相匹配的路由表项时,为数据指定路由。 【实验步骤】 新建packet tracer拓扑图 1、在路由器R1、R2上配置接口的IP地址和R1串口上的时钟频率; 2、查看路由表生成的直连路由; 3、在路由表R1、R2上配置静态路由; 4、验证R1、R2上的静态路由配置; 5、将PC1、PC2主机默认网关分别设置为路由器接口fa1/01的IP地址; 6、PC1、PC2主机之间可以相互通信。 【实验设备】 PC 2台;Router-PT可扩展路由2台(Switch_2811无V.35线接口);Switch_2960 2台;

DTU的TCP与UDP的比较

DTU的TCP与UDP的比较 DTU概述 DTU是数据终端设备(Data Terminal unit)的简写。广义地讲,在进行通信时,传输数据的链路两端负责发送数据信息的模块单元都称之为DTU,在它的作用下对所传信息进行格式转换和数据整理校验。狭义地讲,DTU一般特指无线通讯中的下位GPRS/CDMA发射终端设备。前者是一种模块,而后者则是设备。后面的介绍如果不加特别说明,都是指后者(下位发射终端设备) DTU应用中的TCP与UDP的比较 目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提供的GPRS网络、CDMA网络的数据传输带宽在40Kbps左右,且受带宽的限制,数据采集方案最好采用于主动告警、数据轮巡采集、告警主动回叫等对传输带宽占用较少的采集方式。同时考虑对前置机实时采集方案的支持,无线Modem传输方案只能作为目前传输方案的补充。 随着无线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传输数据带宽将不断提高,采用3G无线网络,数据传输带宽将达到2M,无线传输方案将逐渐成为监控传输组网的主要应用方案。 目前,由于GPRS和CDMA固有的特性,在各个领域中GPRS和CDMA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关于传输中使用TCP/IP协议还是UDP协议,却争论很多。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推行的GPRS网络、CDMA网络已覆盖大量的区域,通过无线网络实现数据传输成为可能。无线Modem采用GPRS、CDMA模块通过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GPRS、CDMA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并通过TCP/IP协议进行数据封包,可灵活地实现多种设备接入,工程安装简单,在工业现场数据传输的应用中,能很好的解决偏远无网络无电话线路地区的数据传输的难题。同传统的数传电台想比较,更具有简便性、灵活性、易操作性,同时还降低了成本,无线Modem传输方案是现代化工业现场数据传输最好的选择方案。 这里先简单的说一下TCP与UDP的区别: 1。基于连接与无连接 2。对系统资源的要求(TCP较多,UDP少) 3。UDP程序结构较简单 4。流模式与数据报模式 5。TCP保证数据正确性,UDP可能丢包,TCP保证数据顺序,UDP不保证 另外结合GPRS网络的情况具体的谈一下他们的区别: 1。TCP传输存在一定的延时,大概是1600MS(移动提供),UDP响应速度稍微快一些。 2。TCP包头结构 源端口16位 目标端口16位 序列号32位 回应序号32位 TCP头长度4位 reserved 6位 控制代码6位 窗口大小16位 偏移量16位

计算机网络基础模拟器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模拟器实验报告 实验说明:共5个实验,其中前3个必做,后2个选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模拟器软件的使用方法; 2、掌握配置PC、交换机、路由器的方法; 3、掌握为交换机设置VLAN,为端口设置TRUNK的方法。 二、实验环境(请注意关闭杀毒软件) WinXP/WIN7、HW-RouteSim 2.2(软件请到BB课程 资源下载,下载后直接解压缩运行;下载前请关闭 杀毒软件) 三、实验步骤及结果 实验一:计算机和交换机基本设置 添加一个交换机,两个计算机,连接A电脑到交换机3号端口,B电脑到6号端口,双击交换机,进入终端配置: system password: [Quidway]sysname S3026 ;交换机重命名为S3026

[S3026]super password 111 ;设置特权密码为111 [S3026]quit sys password:111 [S3026]display currect-config ;查看当前所有配置[S3026]display vlan all ;查看当前VLAN设置 观察此时所有交换机端口都在同一个vlan1内。 双击小电脑A: login:root password:linux [root@PCAroot]# ? ;输入?号查看命令提示 [root@PCAroot]#ifconfig eth0 10.65.1.1 netmask 255.255.0.0 双击小电脑B: login:root password:linux [root@PCAroot]#ifconfig eth0 10.65.1.2 netmask 255.255.0.0 点击A电脑做测试: [root@PCA root]#ping 10.65.1.2

计算机网络(网络层)-试卷1

计算机网络(网络层)-试卷1 (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 1.路由器的缺点是( )。 (分数:2.00) A.不能进行局域网联接 B.成为网络瓶颈√ C.无法隔离广播 D.无法进行流量控制 解析:解析:路由器的缺点是:①路由器转发数据有延迟(可忽略不计);②检测不到IP冲突;③检测不到ARP攻击;④局域网对每个IP地址使用了线程限制功能,如果路由器下连接过多计算机,这样会分散流量,使得用户感觉网速变慢。 2.在给主机配置IP地址时,能使用的是( )。 (分数:2.00) A.29.9.255.18 √ B.127.21.19.109 C.192.5.91.255 D.220.103.256.56 解析: 3.给出B类地址190.168.0.0及其子网掩码255.255.224.0,则它可以划分几个子网( )。 (分数:2.00) A.8 √ B.6 C.4 D.2 解析:解析:255.255.224.0=1111111 1111111 11100000 00000000。 4.网络节点仅根据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信息做出路由选择的决定,与其他节点不交换路由选择信息,这种路由选择算法称为( )。 (分数:2.00) A.分布路由选择 B.集中路由选择 C.独立路由选择√ D.固定路由选择 解析: 5.路由器接收的IP报文中的目标网络不在路由表中时,将采取的策略是( )。 (分数:2.00) A.丢掉该报文√ B.将该报文以广播的形式从该路由器的所有端口发出 C.将报文退还蛤上级设备 D.向某个特定的路由器请求路由 解析: 二、填空题(总题数:5,分数:10.00) 6.B类IP地址的范围是( )。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28.0.0.0~191.255.255.25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