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杂交水稻生产基础知识

杂交水稻生产基础知识

杂交水稻生产基础知识
杂交水稻生产基础知识

水稻生产基础知识

1、水稻一生包括几个生育阶段

水稻一生从种子发芽开始,经过一系列的生长发育过程,直到新的种子形成为止。根据水稻一生不同时期生长发育状况的不同,通常划分为两个生育阶段,即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4个生育时期,即秧苗期、分蘖期,幼穗分化期及结实期。

(一)水稻营养生长阶段

在生产上如何应用水稻营养生长阶段是指从种子发芽开始到幼穗分化前,在这一时期内主要是摄取养分长植物体,为过渡到下一发育阶段积累必要的营养物质。营养生长阶段包括幼苗期和分蘖期。幼苗期是指秧田期内稻种发芽,出苗到插秧前,分蘖期依分蘖时间和速度不同,又分为分蘖始期,最高分蕖期、分蘖末期等。分蘖期间分蘖数开始时增加较慢,数量少,称分蘖始期,随着稻株同化作用的增加,生长旺盛,分蘖速度加快,分蘖茎数迅速增加以至达到最高分蘖数,称最高分蘖期,最高分蘖期以后,分蘖茎数的增加又趋于缓慢,以至分蘖茎数停止发生,即分蘖末期。水稻发生的分蘖并非都能成穗,只有有效分蘖茎数才是每亩穗数的基础。因此,了解水稻分蘖特性后,在农业生产上就要千方百计的采取促进措施,争取多一些有效分蘖。如果分蘖期光照充足、温度高、环境条件好,栽培上施足基肥,加强肥、水管理,供给稻株充足的营养物质,促使早生快发,就能达到早分蘖,低节位蘖数多,有效分蘖数多,无效分蘖少,成穗率高,保证在一定面积内达到最高的有效茎数。因此,分蘖期是决定穗数多少的关键时期。

(二)水稻生殖生长阶段

在生产上如何应用水稻生殖生长阶段是指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新的种子形成。在这个时期要吸取大量营养物质,除建造植物体外,还要转化形成生殖器官,开花结实。生殖生长期包括幼穗形成期和结实期。

幼穗形成期从穗原始体开始分化到抽穗为止。结实期是从抽穗开花到籽粒成熟为止。幼穗形成期间,稻株节间迅速伸长,植株高度增加很快,所以这个时期又叫伸长期,这个时期是决定每穗粒数多少的重要时期,也是关系到产量高低的重要时期。此期如外界环境条件良好,营养充足,每穗粒数就多,则获得高产可能性就大,反之,外界环境条件不能满足稻穗生长发育,营养条件很差,穗头小,籽粒少,产量不高.从氮素供应情况看,从幼穗分化到抽穗结束,所吸收的氮素数量约占水稻一生中吸收氮素总量的30%左右,为此,栽培上特别强调在前期施肥不足的情况下,采用施穗肥的措施,补充营养,以增加粒数。结实期是结实率的高低和粒重的决定时期,此期营养条件妤,则结实率高,籽粒饱满,相反,养分不足,影响千粒重,因此,这个时期水稻继续吸收养分,氮素需吸收l0%左右,如此期养分不足,应施粒肥,增加粒重。结实率是指除去未受精的空壳和很早停止发育的秕粒以外的谷粒占全穗所有粒数(含秕粒)的百分率,成熟率还应除去结实率中不够充实的谷粒,因此,成熟率的标准要求比结实率高。

2、划分水稻品种早、中,晚熟的标准

人们常说这个水稻品种是早熟种、中熟种或晚熟种。那么,划分水稻品种熟期的标准是什么?可概括为三条:一是从播种到成熟所需的总天数,二是不同品种稻株的主茎总叶数,三是有效积温数。以从播种到成熟所需天数作为水稻熟期划分标准,各地区分法有所不同,从我们延寿县大体上认为:凡全生育期即从播种到成熟在110—115天以内的叫早熟稻种,在115--125天的为中熟稻种,在125天以上的为晚熟稻种。水稻品种生育期的长短不是固定的,常因地区不同和种植季节不同而有很大变化。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熟期,同一地区由于气候的变化和播种期的不同等,也常常出现差异。所以,仅用生育期所需天数作为区分熟期的标准不够全面,对此提出了用主茎总叶片数的多少来区分熟期。我们黑龙江一般以主茎11片叶的作为早熟稻品种,主茎12片叶的作为中熟稻品种,主茎12片叶以上的作为晚熟稻品种,因为一个品种一生中叶片的多少受播种期和

气候影响较小,是相对稳定的,所以用叶龄数能够比较准确地划分生育期。划分品种生育期长短,除了上面两条以外,有效积温也是一个很重要依据,不同生育期的品种一生中需要的有效积温数是不一致的,一般早熟品种要求有效积温少,晚熟品种要求有效积温多。我县以积温低于2300度的为早熟品种,积温2300—2450度的为中熟品种,大于2450度的为晚熟品种。

3、水稻种子是由那几部分构成的

水稻种子是稻苗生长的基础。水稻的种子即谷粒,植物学上叫作谷粒的最外层是谷壳,谷壳分两片,外面的一片叫外颖,里面的一片叫内颖,谷粒的顶端叫稃尖,稃尖有的延伸成为芒,芒的有无、长短和色泽是鉴别水稻品种的依据之一。谷壳的里面是果实,即糙米,果实由胚和胚乳两大部分组成。糙米重量的98%是胚乳,胚乳含有丰富的淀粉及少量的蛋白质和脂肪等,是人类食用的主要部分,也是秧苗生长初期的营养供应“仓库”。糙米大多数是白色透明的,也有少数品种糙米外表是紫红色的,糯米为乳白色,大多数米粒的腹部与中心处有一白色不透明的部分,在腹部的叫腹白,在米粒中心处的叫心白。腹白和心白组织松疏,米质差,加工时容易成碎米,所以,米粒腹白、心白的有无和多少是鉴别米质好坏的重要标志。

胚位于米粒腹面的基部,由胚芽、胚轴,胚根、盾片 (子叶)几部分组成,是发育成幼苗的雏体。种子发芽时,胚根向下生长发育成根,胚芽向上生长,发育成秧苗的地上部分。

4、何谓水稻产量

所谓水稻产量包括两个概念:

一是生物产量:是指水稻在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有机物的总量,即整个植株(不包括根系)总干物质的收获量。其中有机物质占90一95%,矿物质占5一10%,故有机物质是形成产量的主要物质基础。

二是经济产量(一般产量):即按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稻谷收获量。

作物的经济产量是生物产量的一部分,经济产量的形成,以生物

产量即有机质总量为物质基础,没有高的生物产量,就不能有高的经济产量。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称为经济系数。水稻的经济系数为50%左右,玉米的经济系数为25— 40%,大豆的经济系数为30%左右。

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和经济系数三者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水稻在正常生长情况下,经济系数是相对稳定的,因而生物产量高,经济产量一般也较高,所以提高生物产量是获得水稻高产的基础。

水稻产量(经济)结构包括哪些因素

水稻产量由每亩有效穗数、每穗结实粒数和粒重(千粒重)构成,通常叫做产量三要素。单位面积上的有效穗数,在一定范围内随基本苗数增加而增加,但是,每亩穗数增加超过一定范围后,穗数与粒数的矛盾增大,即每亩有效穗数的增加反而引起每穗结实粒数的减少。假若因增加穗数造成每穗结实粒数减少的损失,不能由增加穗数来弥补时,就会导致产量下降。千粒重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因素,但如气候条件差、栽培管理不当,千粒重小,也能对产量造成严重影响。由此可知,只有合理选择品种,加强栽培管理,正确协调个休与群体关系,调整产量各因素之间最佳构成,才能获得高产。

5、水稻育秧“干长根,湿长芽”的意义

水稻种子萌发是先出芽还是先出根,取决于种子萌发时所处的环境条件。稻种经过浸种处理后,在适宜的温度和水分条件下,胚芽的萌动比胚根伸长速度快。在正常浸种催芽过程中,稻种刚“扭嘴”或“破胸”或“白”时,首先看到的是小白点,这个小白点就是胚芽鞘先突破种皮和颖壳的部位,而后胚根长出。未经浸种处理的干种子播在湿润的土壤中,由于氧气充足、水分少,胚芽的萌动和伸长速度较缓慢,而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和颖壳,先长根。但同样干种子播在水育苗床的泥浆耻,因水分充足,结果先发芽,后长根。

稻种露白后,长芽发根的快慢与土壤中水分和氧气多少有关。如稻芽播在水多、氧气缺少的苗床里,胚芽生长较快,而胚根生长缓慢,但在氧气不足的湿润秧田里,幼根生长快,胚芽生长较慢。

通常说“湿长芽,干长根”。“湿”是指有水份大,“干”是指水份小。水份的大小直接影响氧气的多少。近年来推广的旱育苗较好的解决了供给秧苗充足氧气的问题。水稻育秧从播种到2叶期的主要栽培任务是促进秧苗及时扎根。只有在扎好根的基础上,才能获得壮苗。生产上旱育苗在浇足底水播种的基础上,出苗前—般不补水。当苗达1叶1心时,如床面表现缺水,要用喷壶浇补给水份,切不可用大水漫灌的方法补水。其道理就是要保证有充足的氧气,以利于促进秧苗扎根。另外大水漫灌还会使地温下降,也不利于秧苗的生长。这就是稻农常说的“育秧先育根”。

6、水稻根系发生与分布的规律

水稻根系是纤维根系或称为须根系。由于发生的先后和部位不同,可分为种子根,冠根和不定根三种

(1)种子根(初生根,胚根)直接由种子生出。当种子发芽时,由胚根直接发育来的一条根,是最初出现的唯一的一条种子根。此根的作用是吸收水分、支持幼苗。一般待冠根形成后,即萎枯,好象婴儿的乳齿一样,到一定时期即换为永久齿。

(2)冠根(后生根)发生在茎秆基部近地面3厘米左右的茎节上。通常在茎的最下部一,二、三、四各茎节成轮状发生,数目甚多,形成稠密的根群(须根)。随着分蘖增加,根群也逐渐发展,每一纤维根上又发生多条支根。一般老根呈褐色,新根呈白色。新根近根尖部分生有根毛。土壤疏松或通气性好时,则根毛较多,如长期一直生长在水中,则根毛少甚至没有,所以,通气良好的稻田,根群发育也好。

水稻根群的分布,不同的生育过程分布不同。如分蘖期,根群向横向扩展较快,根系呈椭圆形,茎伸长期开始以后,向下伸长的趋向大了,转变为倒卵形,在良好生长条件下,根群幅度达40厘米,深达50厘米以上,开花期,根部不再继续伸展,活动能力逐渐减退,接近成熟朝时,根系吸收养分能力完全停止,以后水稻的生育和结实所需要养分,全靠植株体内的养分转移维持。

(3)不定根:一般指冠根以外的根,由地上部分茎节上所生。在

一般生长状况下,不定根是不发生的。只有稻株倒伏后,或稻茎压于水中或土中,每节才可发生不定根。

7、为什么说“白根有劲,黄根保命,黑根生病,灰根要命”

为什么从根的颜色就能知道根的活力呢?白根一般都是新根或是老根的尖端部分,这些根成一个氧化圈,使周围的土壤呈氧化状态,形成一个氧化圈,可将其周围的可溶性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沉淀,而不聚积在根的表面,保持了根的白色。白根有很强的生理功能,生命力和吸收能力都很强,所以说白根有劲。黄根是老根和根的基部表面。这些根因为老化,外皮层细胞壁增厚,泌氧能力下降,“氧化圈”缩小到贴近根表,三价铁沉积在根上,成为黄褐色铁膜。这层铁膜有保护作用。可防止有毒物质浸入根的内部。但这种根系吸收能力大大减弱。长期淹水以后,由于土壤内氧气不足,有机质进行嫌气分解,产生硫化氢等一系列有毒物质。当硫化氢和二价铁相结合时,便生成硫化铁(黑色)沉淀在根表。这种根生理机能已大大衰退。所以说黑根生病。

当土壤中有一定数量的二价铁存在,可以及时清除硫化氢的毒害作用,对水稻生长是有益的。若土壤缺少铁元素硫化氢得不到消除,对根的毒害作用是很大的,能抑制根系的呼吸作用和吸收功能,使稻根中毒死亡。硫化氢中毒症状是,拔起稻苗观察根系呈灰色水渍状,有臭鸡蛋气味,所以说灰根要命。

8、水稻分蘖

水稻分蘖发生是有规律的。正常情况从第1片叶的叶腋伸出分蘖。但是,也有特殊情况,分蘖发生不规律。如稀播壮秧,秧苗生长健壮,有时分蘖从不完全叶长出;再如病、弱秧、播量大,秧苗生长细弱,分蘖发生就无规律,蘖位高,分蘖晚或不分蘖,所以,分蘖发生部位是水稻生育健壮与否的标志。壮秧是从主茎第4片叶(不算不完全叶)抽出的同时在主茎第1片叶的叶腋中出现第1蘖,第5片叶开始生出的同时,在第2叶的叶腋中伸出第2蘖,依此类推。这就按一定规律,即主茎新出叶位与分蘖长出的节位总是相差3个叶。节(n

一3,n是主茎叶片数,n大于3)。

(1)水稻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

有效分蘖是分出的蘖最后能长成有效穗并结实,每穗实粒5粒以上的分蘖,分蘖不能成有效穗或中途死亡或每穗不足5个成粒的分蘖均为无效分蘖。有效分蘖是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即有效穗数。在生产上应采取促进措施,争取更多的有效分蘖,减少无效分蘖。水稻有效分蘖期,一般在最高分蘖期前7—15天,此时的叶龄指数在70一75之间。因此生产上从两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千方百计促进分蘖早生快发,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穗数,这是分蘖期管理的主攻方向;另一方面还要适当控制后期分蘖,防止分蘖发得过头,无效分蘖过多,消耗养份,影响光能利用率。

(2)什么时期出生的分蘖才能长成有效穗

什么样的分蘖才能成穗,主要决定于分蘖出现时间和独立生活能力。分蘖出现在三片以前,生长所需要的养料由主茎供给的,分蘖本身不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到了3叶或3叶以后,分蘖便陆续从自己的第一叶上发出冠根,吸收水分和养分,维持独立生活。同时分蘖本身也有了—定的叶面积,能制造有机物,以满足本身生长发育的需要。所以一般必须有3片叶的分蘖才可能成为有效分蘖。

水稻长穗拔节后,主茎和分蘖由于茎秆和稻穗等迅速生长,需要大量的养分,对小分蘖便照顾不上,这时如果分蘖还不到3叶时,由于得不到充足的养分供给,便停止生长,而成为无效分蘖。一般主茎每长一片新叶约需5一—6天,分蘖每长一片叶也要5天左右。这样便要求分蘖至少在长穗,拔节前1 5天左右出生,才能长到3片叶子,成为有效分蘖,在此以后发生的分蘖,由于生长的时间不够,则多半无效。

必须指出,分蘖有效与否,除与发生时期有关外,还与当时的生长环境有密切关系。如有些稻田于前期肥量过多,分蘖过多,群体过大,田间郁蔽严重,处于稻株下层的分蘖,即使具有4片叶,也会因光照不足,而成为无效分蘖。相反,插得较稀,群体较小,光照条件

较好的稻田,肥水条件又能跟上,有些只有2—3片叶的小分蘖,也有可能成为有效分蘖。所以,合理栽植,使群体和个体生长协调,是提高分蘖成穗、实现穗多、穗大的重要措施。此外,肥料水平与分蘖能否成穗也有密切关系。肥料充足,有些小分蘖也可以成穗。肥料不足,有些大分蘖甚至主茎也可能死亡。所以,分蘖期田间管理的任务,除了促使秧苗早生快发外,还要创造有利于分蘖成穗的条件,力争较多的分蘖成穗。

(3)影响水稻分蘖的因素有哪些

水稻分蘖与栽培技术和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温度是影响水稻分蘖的重要因素。分蘖的最适温度是28-—31℃,低于18℃就不会发生分蘖。水稻分蘖的部位一般都在表土下2—3厘米处。因此,影响分蘖最直接的温度是水温和泥温。据研究,分蘖期白天浅灌1—2厘米水层比深灌4厘米的泥温高1—2℃,而晚上浅灌的反而比深灌的低0.5度左右。所以,分蘖初期白天采取浅灌水的方法,对于提高泥温,促进分蘖的发生和生长是有效的。

插秧的深浅与分蘖发生的快慢也有密切关系。秧苗浅插,表层通气良好,泥温也容易升高,有利于分蘖的发生。如果秧苗深插达7厘米时,春天的泥温要比3.5厘米的泥温低1—2℃左右,而且分蘖节要达到泥表后才能分蘖,这样秧苗被迫形成“二段根”或“三段根”消耗养分。而^每伸长一个节间,约需时间5—7天,分蘖期延晚,有效分蘖大大减少。

光照对分蘖也有很大影响,秧苗移栽后,如果阴雨天多,光照不足,光合产物少,叶鞘增长,秧苗细瘦,不利于分蘖的发生。反之,分蘖期晴天多,光照好,叶鞘较短,植株生长健壮,分蘖多而快。

营养元素供应充足与否和分蘖发生有密切关系。一般营养水平高,分蘖发生早而快,分蘖时间也延续得长,反之,营养水平低,分蘖发生迟缓,停止早。营养元素中氮,磷、钾三要素对分蘖的影响最为显著,其中以氮素影响最大,所以,肥田,速效氮肥供应充足,及时,分蘖早。故应早施分蘖肥,使其早分蘖。

9、水稻开花的规律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水稻属疏散圆锥花序。稻穗从苞叶抽出后,很快开始开花。全穗开花顺序,是从穗顶部渐渐向基部。每个梗上的一次枝梗或二次枝梗开花顺序是,最尖端的颖花先开,其次是这个枝梗基部颖花开,而后沿基部向上开花,最晚开花的通常是顶端第二朵颖花。就水稻全穗来说,开花最盛期是在抽穗后第3、4日,约占开花总数的50%以上。一穗花期与穗型大小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说普通水稻品种一穗的花期为7一8天,大穗型品种有的可达12天之久。水稻开花规律与成粒先后有密切关系,先开花,先灌浆,先成粒。最后开花是顶部第二朵颖花,最后灌浆。如霜期来得早,大多数难以成粒。

水稻开花与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开花最适宜的温度为26—30℃,最高温度为40—45℃,最低温度为15℃。但当气温低于21℃或高于3i℃,花药的开裂就要受到影响。温度太高对早、中水稻开花影响最大。据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 35℃是开花的受害温度,时间以开花前0—24小时受害较重,其中以尚未开花和虽已开花但子房尚未伸长的颍花受害最重。颖花一旦受精完毕,子房开始伸长,高温的影响就渐次减小。就整个稻穗来说,以抽穗的当天受高温影响最大。

除了高温影响造成空壳外,低温也是造成空壳的重要因素。据研究,水稻抽穗开花期受低温危害的温度指标粳稻为5日平均温度低于20度。

另外,降雨,干旱和风力等对开花授粉也有影响。空气干燥加上高温,花粉的寿命缩短,生活力降低,甚至干燥死亡,降雨时颖壳难以张开,但花丝可以在颖内伸长,花药也可以裂开,进行闭花授粉。正在开花时遇到大雨,则花粉被冲洗,使授粉率降低。阴雨天多,日照少,花粉发育不良,也使空秕粒增多。大风影响授粉效率。晴暖微风的天气,对开花最为有利,授粉好,结实率高。

水稻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上午9一10时开花,11一12时最盛,下午2—3时停止。

10、影响水稻幼穗发育的外界环境条件

幼穗分化是水稻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重要标志。幼穗分化以后,水稻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时期。这个时期植株生长虽迅速增大,根的生长量是一生中最大的时期,植株叶片相继长出,全田叶面积也达最高峰。植株干物质的积累将近占一生中干物质总量的50%左右。因而也是水稻一生中需肥最多的时期。据测定,对氮、磷、钾的吸收量,约占一生中总吸收量的50%左右。这个时期,不仅需要大最的矿物质营养,而且对周围外界环境条件反应也十分敏感。环境条件对水稻幼穗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温度:幼穗分化期最适温度为26—30℃。据研究,昼温35℃左右、夜温25℃左右的温差最利于形成大穗。幼穗分化过程对低温的敏感时期是在减数分裂期以后2—3天,即花粉四分子体和小狍子发育期。此欺如遇17度以下低温,花粉粒的正常发育就开始受影响,如遇15度以下低温,花粉粒发育受到严重影响,导致雄性不育,而引起结实率大大降低。如在减数分裂期前后遇低温,可在夜间灌水8——10厘米,提高穗部温度。

(2)日照时数和光照:光照强度和日照时数对枝梗和颖花的发育也有很大影响,日照时数过短或光照不足,都会造成分化的杖梗及颖花退化,这种现象以大穗型的品种更为突出。

(3)水分:水稻进入幼穗分化以后,植林生长量急剧增大,此期为水稻一生中生理需水最多的时期,不能缺水,但长期淹水,特别是灌很深水层也是不利的。

(4)营养:幼穗发育期间,需要较多的氮、磷、钾等矿物质营养,特别在减数分裂期前后,养分不足会导致枝梗和颖花的退化。正确施用穗肥,是增产的有效措施。

除此之外,水稻在幼穗分化以后,人在田间走动多,踩断了稻根,秧苗不易再发新根,就会影响水稻后期生长。所以,到了孕穗期以后,就不要轻易下田。

11、水稻成熟要经过几个阶段?什么时候撒水好

根据稻谷成熟过程和谷壳颜色变化等可将水稻成热过程分为以下4个时期。

乳熟期:乳熟期就是一般说的灌浆期。在米粒内有淀粉积累,并出现白色乳液时即开始灌浆。一般开花后3--4天进入灌浆。以后米粒随着淀粉的积累,米质逐步变硬成白色,背部仍为绿色,这是灌浆期的标志。这个时期一般7—9天左右。

蜡熟期:米粒硬结,手压仍可变形,背部绿色逐渐消失。谷壳稍变黄色。此期经历7--9天左右。

完熟期:谷壳黄色褪淡,枝梗干枯,顶端枝梗易折断,米粒偶尔有横断痕迹。

水稻成熟期的长短因气候和品种不同而有差异,气温高成熟期短,气温低成熟期延长。全穗完熟,一般中熟品种大约需40天,而大穗型品种需45天以上。

一些地区收获前常因撤水过早而影响籽粒饱满度。水稻在灌浆结实期的合理用水,是达到养根保叶,使水稻能清秀活熟、灌浆足、粒重大的重要条件。为此,一般在收割前 7天左右灌最后一次水。但要根据当时土壤含水量及天气、水稻成熟情况灵活决定撤水时间。

12、水稻为什么选种前一定要晒种

水稻越冬贮藏期间,生命活动非常微弱,播前进行晒种,可以增加种皮的透气性,有利于贮藏过程中种子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气的排除,也有利于氧气、水分等迅速进入种子内部,提高酶的活性,使种子内含物迅速从凝胶转变成溶胶,促进内部新陈代谢,增强种子活力。所以,晒过的种子比未晒的种子发芽率高,发芽势也强。

晒种还有消毒杀菌的作用。通过晒种,附着种子外表的病菌大部分可以杀死,从而可以减轻由种子传播的某些病害的发生率,晒种还可以消除种子间含水量的差异,使种子干燥均匀。

13、苗床上出现“白芽病”是怎么回事

水稻播种后,种子发芽需要吸收充足的水分和氧气,才能进行正

常的呼吸,促使酶旺盛活动,形成新细胞和分化新器官,达到正常发芽,出苗。然而如果苗床湿度太大,稻种在淹水情况下,由于氧气不足,仅有芽鞘“徒陡”,叶绿素难于形成,成为白色芽,幼根发不出来,往往形成畸形芽,群众通称为“白芽病”。产生“白芽病”的原因主要有:一是苗床湿度过大,二是温度低,光照不足,三是覆土过厚。如果是苗床湿度过大造成的,应选择晴朗天气,将棚膜打开,即降低了苗床湿度,又可使苗床直接受阳光照射,使幼苗健壮生长,同时修好排水沟,降低床面湿度。如覆土过厚,幼芽顶出硬盖,可用小木棍拍打盖土,使盖土破碎,以利幼苗出土。总之,要抓好产生“白芽病”的原因,灵活采取措施,使病苗尽快恢复正常生长。

14、秧苗发生药害怎么办

农药对水稻的药害,常因药剂变质、不了解农药性质误用、用量过多、浓度过高、施用不均匀等而引起。常见药害症状有;焦斑、黄化、畸形、青立等。如喷施2,4—D农药,由于施用浓度过高而受害,造成水稻植株矮小、叶色墨绿,叶片变硬、分蘖受到抑制,用药后20—30天出现管状叶(叶片呈葱管状)。使用农药前要认真检查,切不可草率用药,不要使用质量不好或变质失效农药。发现受药害的秧苗,要灌水冲洗,降低农药浓度,减少药害危害程度,加强水、肥管理等。

15、什么叫水稻“吐水”现象,在生产上有何意义

清晨在稻田观察,会发现水稻叶尖多有晶莹的小水珠出观,这些水滴,并非露水,而是水稻叶片“吐水”形成的。

为什么说水稻叶片上的水滴是“吐水”而不是露水呢?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露水是水汽的结晶,类似比较纯净的蒸馏水,而“吐水”是由根部吸收的水分向外自动“吐出”的,含有水稻根部吸收的多种无机盐类,可以通过测定得知,二是露水一般是均匀分布在整个叶片上,而“吐水”主要集中在叶尖,特别是直立的新叶叶尖上,这是由于稻叶的尖端有一水孔的缘故。水孔是专门用于排除水分的一个小孔,秧苗夜间或傍晚吸收的水分,除支付生命活动和少量蒸散外,

多余的水分便从水孔中向外“吐出”。根系生长旺盛、健壮,吸收的水分就多,从水孔中吐出的水分也就多,根系生长瘦弱或者有病时,吸收的水分就少,从水孔中“吐出”的水分也就相应地少或没有。所以有经验的稻农,不需看水稻根系,只看叶片“吐水”的多少,就可以判断根系生长的强弱。

在生产上,通过“吐水”现象可以得知秧苗是否返青,因为移栽时根系受伤,影响吸收,没“吐水”现象。叶尖“吐水”说明根系已恢复吸水功能,这就意味着秧苗已返青。此外,“吐水”是稻株生长健壮的指标。壮苗“吐水”多,僵苗“吐水”少。开花时水稻“吐水”多,表明根系生长健壮,光合产物合成运输顺利,灌浆也就快。“吐水”也可以反映晒田程度。晒田较重时,根系吸收受到抑制,“吐水”少。所以利用“吐水”多少,作为观察水稻植株生长健壮与否的标志,是一种方便又科学的方法之一。

16、秧田期幼苗生长不整齐怎样调整

秧田期幼苗生长不整齐,常出现一侧高,一侧矮。产生的原因是通风炼苗方法不当。苗高的一侧是因为炼苗时农膜经常盖在上面,温度高,秧苗比撤膜侧生长快,而经常通风炼苗侧的秧苗,由于通风时撤去覆盖在上面的农膜,秧苗比覆盖农膜侧矮。所以造成同床苗一边高,一边矮,高矮不齐。出现上述情况的补救办法是,苗矮侧覆盖农膜,而秧苗高侧暂时不盖农膜,待秧苗整齐后再一起采取统—理办法。这样管理3—5天就可以了。

17、秧苗到了插秧时期不能及时插秧和秧苗徒长怎么办

秧苗生长到了插秧期,因某种原因不能及时插秧,这种情况下管理秧苗的办法:一是继续“蹲秧”,少浇水或不浇水,促进根系下扎;必要浇水时也要减少绐水量和给水次数,不旱到一定程度(不打蔫)不给水。二是采取寄秧办法。

秧田期秧苗徒长是经常遇到的,尤其在没通风炼苗前,秧苗遇高温天气易徒长。此时,一些稻农更不敢揭膜通风,怕揭膜打蔫,发生青枯病。不揭膜秧苗更徒长。秧苗徒长除通风炼苗促进根系生长外,

还应施用多效唑控制秧苗徒长。多效唑是一种高活性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型,广谱性杀菌剂。多效唑应用水稻育秧,具有促使秧苗矮化,增加分蘖,促进根系发育的壮秧优点。水稻育秧喷上多效唑不仅能培育出壮秧,秧苗矮化,健壮,而且插秧后返青快,分蘖早,有效穗数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提高,是一项简便、易行、有效的增产措施。

主要技术有:

(1)喷药时间:水稻浸种或在秧苗l叶1心期喷药。

(2)药量要准:药量大过于矮化,影响秧苗正常生长,药量不足达不到矮化壮苗作用。一般每亩用15%多效唑100一—150克,对水50公斤,均匀喷洒在秧苗上。

注意事项:

喷药当天遇雨要重新喷药,但药量可适当减少。喷药过程中应经常搅动药液,边喷药边搅动。

18、确定适宜插秧密度的因素有哪些

适易的插秧密度是水稻获得高产的中心环节。生产上要求水稻的个体与群体都要发挥得好,这样能充分利用空间、光能、水分、养分、二氧化碳等有利条件,发挥增产潜力,实现稳产高产的目的,同时还要根据当地当时的生产条件、施肥水平、土壤肥力、品种特性、机械化程度、劳动力状况,栽培技术水平、水源条件、秧苗素质,插秧时间,历年病虫害危害程度、产最指标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考虑,保证高产的实现,从而选择最佳插秧密度形式,切不要千篇一律的以一个标准模式盲目的定下来。一定要建立在因地制宜,因品种制宜的基础上,既不过稀,又不过密。过稀,分蘖时间长,封行晚,如肥力不足,水条件不好,成穗少,产量也不会高,过密,会造成秧苗拥挤,在水、肥过足的条件下过早封行,叶面积指数过大,下部阴郁,死叶,病害重,穗虽多,但粒少,易倒伏,也不会高产。

提倡推广合理稀植,但要因地削宜。土地肥沃、高肥稻区、秧苗健壮管理水平高的移栽规格易稀;肥力较低或瘦地,秧苗质量不好插秧规格易密些。合理稀植之所以增产效果明显,原因是个体充分发

育和群体平衡发展,也就是在足够穴数、穗数的前提下,培育健壮的单株,达到穗大,粒多,粒饱。

合理稀植应遵循以下几项技术环节:

(1)要育壮秧,尤其是应早育壮秧,早插秧,保证肥水条件好。

(2)加强肥水筲理,要改变过去施大头肥肥的方法。

(3)合理稀植还应遵照肥田宜稀,瘦田宜密的原则,并考虑品种特性,因地制宜。

19、水稻一生需要哪些营养元素

水稻生长依靠地上部的叶,叶鞘和茎吸收光,热和二氧化碳,依靠地下部根吸收水分和各种营养元素制造有机物质。这些营养元素中有多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特种元素。多种元素有碳、氧、氢、氮,磷、钾,钙、镁、硫,微量元素有铁,锰、锌、铜、硼,特种元素等,共16种元素。

水稻生长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地上部分受自然环境影响为主,地下部分的环境条件人为可加以控制,主要是通过培肥土壤,改进耕作技术和科学管理水、肥等措施。

20、水稻吸收养分的基本规律

水稻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受到两个基本规律的支配:一是报醐递减规律,二是不能代替规律。

报酬递减规律:不论施何种营养元素,当施用是在一定范围内时,产量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但提高的幅度逐渐缩小,当施用量超过一定限度后,施用量再增加产量反而降低。这种现象在三要素中以氮肥表现最为明显,其次是磷肥。

不能代替规律:在任何情况下,水稻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的数量之间,不但有一定的比例范围,而且各种营养元素又都有特定的功能和生理作用,相互之间虽有联系,但不代替,只要有一种元素供应不足,这种元素就成为提高产量的限制因素。目前生产上往往有企图靠大量增施某一种肥料(如氮肥或钾肥),去获得高额产量的做法。这样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反而增加了成本,造成了减产。

报酬递减规律告诉我们,必须经济施肥,不能盲目增加施肥量,要通过试验选出最佳施肥量。

不可代替规律还提醒我们,必须实行配方施肥,氮、磷、钾协调施用,并适量搭配各种微肥。不能忽视任何一种营养元素,一定要按比例施用,方能收到高产高效益的效果。怎样确定水稻施肥量,水稻的计量施肥、配方施肥可使有限的肥料发挥最大的增产作用,产量越高对合理施肥的要求越迫切。合理施肥的核心问题是肥料的计量。肥料计量的方法较多,有养分平街法、。土壤有效养分系数法、土壤肥力指标法、肥料效应函数法等。这里介绍利用养分平衡法计算肥料的施用量。此法是根据水稻每亩计划产量的施肥量与土壤供肥量之差计算施肥量。用此法必须具备五个参数:

(1)计划产量指标

(2)每百公斤稻谷(经济产量)需要养分量

(3)土壤供肥量

(4)肥料利用

(5)肥料中有效养分含量

这五项缺一不可。计算时可将氮,磷、钾肥的施用量分别算出。有时为简便起见,也可先计算出氮肥的施用量,然后再按养分比例确定磷、钾肥的施用数量。氮肥施用量的计算公式为;

亩施肥量等于(每亩水稻总施肥量减去土壤供给量)除以(肥料中有效成份含量)乘以肥料的利用率%。

21、深层施肥的好处

化肥深施的好处很多,深施在还原层中,铵态氮稳定,利用率高。各地试验结果:碳酸氢铵深施比表面施利用率提高13—19%,1公斤化肥能多增产1.5公斤稻谷,尤其在碱性土壤上深施效果更突出,比表面施利用率提高21.2%。尿素深施12厘米利用率比表面施的提高2l%,硫酸铵深施6— 7厘米的利用率达74.5%,比表面施的利用率提高了 36.4%,提高将近一倍。氮肥深施利用率高的原因是,铵态氮施在水中,在水温高的条件下挥发损失很快,而灌溉水又多是

偏碱性,损失更大。据对深层施和水层表面施的10天后取样分析,深层施的植株含氮为1,47%,表面施的为1.15%,深施比水层施的增产14.5%

化肥深施后不但能大幅度提高肥效,减少了氨的挥发,降低了氮素渗漏流失,增加了水稻吸收利用率,而且能够达到前绥、中稳,后劲长。深施后肥效长达40—50天之久,改变了表层施肥的前猛、中弱、后劲差的弱点,提高了结实率和粒重,是高效益施肥的好办法。

22、为什么强调不施大头肥

所谓大头肥,是指水稻秧缓苗后,一次性重施分蘖肥,进行猛攻猛促,其结果是前劲过猛,攻的过头,造成分蘖过多营养徒长,而后劲不足,结实率低,千粒重低,产量不高。大头肥是懒汉施肥法,很不科学。特别是当前稻田施有机农肥很少,土壤中有机质下降,粘质性、胶体性、吸附性和团粒结构都很差,土壤代换量较低,一次施用氮肥过多,不能被土壤胶体吸附,流失浪费严重,很不经济。近年来全国各地试验证明,分期多次施肥,适当控制分蘖阶段的长相,适时适量施用穗肥是水稻高产稳产的关键。各地试验结果都以控制分蘖肥、施好穗肥的产量高,比前期集中施大头肥的增产6—11.3%。前后期比例以3:1为适宜。三段五次施肥法),则肥劲均衡,不但后峰高于前峰,而且第二个峰期延续到齐穗期,有利于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所以在生产实践中不能采用施大头肥的方法。

23、怎样施好分蘖肥

水稻高产必须靠群体发育,要有足够的穗数。分蘖是水稻的特性,但必须在有效时间内发生,即插秧后30天内达到所需要的苗数,这就应该早追、追好分蘖肥。蘖肥要分次施,以肥促进平稳生长。依据水稻吸肥规律和分蘖需要,蘖肥分三次施,既能提高利用率又有促进分蘖。第一次肥插秧后3一5天亩施硫铵7.5公斤,第二次要重施,在6月5—10日,亩施硫铵13公斤,第三次要注意促进平衡生长,时间在6月23日前施完,亩施硫铵7.5公斤,地力差的可施到10公斤。分蘖肥应选用生理酸性肥料,以硫铵为好。使用生理酸性肥料可

降低1个左右pH值,有利于促进分蘖。每平方米总茎蘖数达到450—500株,即停止施用氮肥,并开始控水烤田,株数不足也不宜施肥。

24、怎样施好穗肥

在水稻高产栽培中,施用穗肥很重要。施用幼穗形成肥能增加颖花数量促大穗和防止颖花退化,并能提高千粒重。幼穗形成肥是在抽穗前25天施用:掌握这个火候很重要。这个时期是倒2叶开始出叶,幼穗长约1厘米,开始出现苞毛,用叶龄指数来判断比较准确。此期叶龄指数是86。如种植品种主茎叶片是12片叶,当出现11片叶时就正是火侯,这时二次枝梗分化未期进入颖花分化期,是施幼穗形成肥的最佳时间。因此此时茎节部第一节刚定型、第二节正在伸长,如肥量稍大,第二节过长会引起挫折型倒伏,在花粉母细咆进入减数分裂期施用的肥料称减数分裂肥。施减数分裂肥可防止颖花退化,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从外观上看倒二叶已抽出60%,是出穗前20天,此期叶龄指数为97,此期应注意观看,如叶苞较深,天气不好,可减量或推迟施肥。

25、怎样施好粒肥

水稻开始见穗时为促进齐穗,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要施齐穗肥。齐穗肥用量宜少不宜多,主要是保持稻色而不是提高色级,每亩施用尿素2—5公斤,地力差、无后劲、稻色淡的可适当多施。施肥要看天气,如遇干旱可提前1—2天施用,如遇低温,寡照、多湿应少施或不施。

施齐穗肥后,如稻色色级仍偏低,会影响灌浆速度,为了保持稻色正常缓慢转淡到全黄色,降低叶片老化速度,弥补稻根衰老吸肥力差的缺欠,要少施粒肥,在7月5日---10日前后亩施尿素2公斤,对排水不良根腐的稻田不要施粒肥,可进行根外喷施液肥。具体方法是用1%的尿素加o.5%的磷酸二氢钾混合喷洒叶面肥提高根系活力,加快灌浆很有利。

26、怎样施用根外追肥

水稻一生中共需要16种元素,仅从土壤中得不到满足。实行根外追肥,是有效的增产措施,特别对因徒长封行过早和因长期淹水根系衰老;吸收机能减弱的地块进行叶面喷施磷、钾、锌肥更是促进根系发育,增强吸收机能的有效办法,根外追肥吸收快,利用率高,成本低,经济有效,在根系衰老的稻田里,喷肥还是养根护叶的好办法。根外施肥能提高结实率和粒重,增产显著,喷一次可增产2—5%,喷两次可增产5—7%。根外施肥的作法是:

①喷施N、P、K肥,即用o.5%的磷酸二氢钾加1%尿素。

②喷施锌肥,喷o.3%硫酸锌。

③喷施微肥和激素,如喷施微钛肥、pp 333(多效唑)、亚硫酸氢钠、叶面肥等。

喷肥在分蘖拔节,抽穗、开花期进行均可,要连续喷2—3次,每隔5—7天喷一次。

27、水稻秧苗吸收养分有哪些特性?怎样做好秧田施肥

水稻秧苗吸收养分主要有两个特性:第一种子发芽生根后就能从土壤里吸收养分而不是三叶期“断奶后”才吸收,—般在二叶期之前秧根己长到3厘米长,这些根虽较细,但已能吸收养分,在2.5叶前秧苗中的氮已有20%来自苗床土壤。发芽6天后的秧苗已从外界吸收磷,有磷培养液比无磷培养液的秧苗含磷量高。第二,有较大的过量吸收能力。所谓过量吸收就是秧苗吸收养分的数量多于自身当时实际需要的数量。这一特性对插秧后早期生长有利,尤其是秧苗对磷的过量吸收,可以直接影响到结实和产量。

(1)肥料的数量要足,质量要精:秧苗生长期短,对秧苗素质要求又高,育苗期北方气温较低,所以对肥料的要求比大田高得多,同时要求有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以满足培育壮秧的需要。因此,要有机肥和速效肥料配合使用,建立一个土壤通透性好,供肥保肥力强的秧田环境.有机肥必须用充分腐熟的草粪,圈粪,速效肥以生理酸性的硫酸铵、磷酸二铵,硫酸钾,硫酸锌为宜。有机肥必须充分腐熟并

过筛,饼肥需腐熟或碾碎成粉状再施用,施在3—6厘米的土层中。此外秧田还可施用草木灰,稻壳灰,其内含有钾,磷、镁、钙、硅等,用于覆盖起到保温松土作用。但施用灰肥必须注意做好床土调酸。

(2)氮肥应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在土质较好的田里,每10平方米施硫酸铵l公斤,秧田化肥以施在3—5厘米深的全层土壤中为好。施法是撒在床面上,再经过三刨三挠,均匀的拌在全层土壤中。这样做肥效期长,不用追断奶肥。

(3)重视磷,钾肥的施用。

北方许多地方试验证明,磷肥重复用于秧田,不但增产稻谷,而且经济效益高。秧田施磷肥的利用率可达60%,秧苗含磷较多,对移栽后的缓苗分蘖有好处。施钾肥的秧苗粗壮,充实度高,干物重显著增加,有利于培育壮秧。施用数量,每10平方米施用磷酸二铵1公斤(或过磷酸钙3公斤),施硫酸钾0.5公斤。施用方法是做基肥施入3—5厘米深的表土层中。

28、怎样提高水稻结实率

有了足够的穗数和颖花数后,还必须争取一定量的成粒数,这就是结实率。影响结实率的时间较长,从秧苗素质充实度开始,一直到黄熟期都是影响时期。其中最敏感的时期是减数分裂期、抽穗开花期、一次枝粳籽粒灌浆期,即抽穗前后各20天,是影响结实率关键时期,共40天。结实是库、源,流的综合体现。影响结实率的因素较多,简单的说,秧苗素质不好,群体密度过大、封行过早,过严、田间气候环境不理想,中期烤田落黄不好,稻株淀粉积累较少,减数分裂期缺肥缺水,开花期天气不好,营养不足,灌浆期水肥不足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到结实率。提高结实率的办法有

(1)前期培育带蘖、根系发达的壮秧。

(2)适时早插稀插秧。

(3)中期烤好田,增加淀粉积累。

(4)施好减数分裂肥。

(5)抽穗开花期保证水肥供应。

杂交水稻制种生产操作规程

杂交水稻制种生产操作规程 (内部材料注意保管) (站全体技术人员及制种种植大户研究讨论并表决通过) 二O一三年,是我站稳定发展、做强、做优种子产业化经营,促进经济有效增长,种农收益增加,对外信誉增强的关键之年。为了夺取各项工作全面胜利,其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是: 一、指导思想: 1、种子生产精种精管年; 2、选好基地、选优种植户把关年; 3、执行操作规程措施到位年; 4、种子产量增加、质量精品年; 5、实行团队区域承包、强化考核百分之百年; 6、特约生产单位极度满意年。 二、措施目标: 严格执行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措施,环环扣紧,检查落实百分之百到位,保证达到: 1、按期播种,精细管理、培育多蘖壮秧; 2、下足基肥,按期栽插、插足基本苗,奠定高产基础; 3、搞好化除,施好蘖肥、搭好丰产苗架; 4、综合防治,确保无虫无病害; 5、时到搁田,控制后期施肥和无效分蘖,争取多粒大穗; 6、适时割叶,适量喷施“九二O”,促进抽穗、提高结实率; 7、严格除杂,清除杂株、保证种子纯度; 8、抢收抢晒,保证种子发芽率和总体质量,夺取丰产丰收。 三、产量指标:

1、农村内地:广两优2010组合,产量指标440斤/亩;63系列组合,产量指标420斤/亩;Y两优系列组合,产量指标380斤/亩。 2、农场:两优香一组合,产量指标400斤/亩,63系列组合,产量指标360斤/亩;Y两优系列组合,产量指标340斤/亩。 实际考核指标:(团队承包考核结算指标) 农村内地:广两优2010组合,产量指标400斤/亩;63系列组合,产量指标380斤/亩;Y两优系列组合,产量指标340斤/亩。 农场:两优香一组合,产量指标360斤/亩;63系列组合,产量指标325斤/亩;Y两优系列组合,产量指标305斤/亩。 四、操作规程: 为保证生产周期各项工作有方向、有目标、有序落实到位,夺取杂交水稻制种优质高产。特制定杂交水稻制种生产操作规程,供指导制种生产时参照执行。(一)选择适宜基地,严格设置隔离。 杂交稻制种基地,要求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能灌能排、道路交通便利、隔离条件较好、有足够的晒场、最好是上年制种茬口,这样有利于夺取优质高产稳产。 空间隔离:制种区四面八方500米范围内没有粳稻,200米范围内没有籼稻;四周不得种植其它任何异性水稻品种。 时间隔离:母本抽穗扬花与周围水稻抽穗扬花期错开20-25天以上。 隔离区原则长同类组合父本。特殊地段确需长粳稻的,必须用淮稻5号塗稻直播,播种时间必须控制在6月23日以后。63系列组合作隔离的粳稻保证在9月8日后始穗,Y两优系列组合作隔离的粳稻保证在9月10日后始穗。种子区域内无插花种植非本组合父本等异性水稻品种,隔离区不达标的宁愿不生产决不能埋下隐患。 (二)规划留足秧池,搞好春播备耕。 留足育秧所需秧池,秧池是培育壮秧的基础,必须按规划的制种面积留足育秧所需秧池。秧池必须选择制种茬或空白茬,不得安排粳稻茬口。按父本秧池1:

精益生产综合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精益生产综合知识考试题 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1*25) 1. 无废品、零库存、低成本和产品多样化是精益生产方式追求的无止境的尽善尽美的目标。 2. 根据安全生产理论进行系统科学地分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3.PDCA循环的含义是计划、实施(执行)、检查、处理(行动)。 4.生产过程中的“三不伤害”是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5. 精益生产方式中的“三为体制”就是以生产现场为中心,以生产工人为主体, 以车间主任为首. 6. 组织生产线依靠一种称为看板的形式。即由看板传递下道向上退需求的信息(看板的形式不限,关键在于能够传递信息)。 7. 强调质量是生产出来而非检验出来的,由生产中的质量管理来保证最终质量.生产过程中对质量的检验与控制在每一道工序都进行。 8. 精益生产方式两大核心:第一,追求零库存。第二,追求快速反应,即快速应对 市场的变化。 9. 精益生产是一种追求无库存生产,或使库存达到极小的生产系统,为此而开发了包括 看板在内的一系列具体方式,并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生产经营体系。 精益生产主要研究时间和效率,注重提升系统的稳定性,50多年来精益生产的成功案例已证实。 二.选择题(2*10) 1.5S管理的核心是什么?( B ) A.整理 B.整顿 C.清洁 D.清扫 2.我们宏星公司的5S应如何做?( A ) A. 5S是日常工作一部分,靠大家持之以恒做下去 B.做四个月就可以了 C. 第一次有计划地大家做,以后靠干部做 D. 车间做就行了 3. 下面与制造产品质量无关的一类人员是( C )。 A.产品设计人员 B.产品制造人员 C.产品检验人员 D.设备保证人员 4. 公司什么地方需要整理整顿?( C ) A. 工作现场 B. 办公室 C. 全公司的每个地方 D. 仓库 5. 看板的三大作用不包括( C ) A. 传递生产信息 B. 保证生产现场的标准操作 C. 识别浪费 6. 不是实施精益生产的具体手法的是( C ) A. 生产同步化 B. 生产均衡化 C. 生产人性化 D. 生产柔性化 7. 精益生产线布置时对设备的要求描述错误的是( D ) A. 小型化的设备 B. 设备的管线要整齐并有柔性 C. 物品在加工时的出入口要一致化 D. 设备要落脚生根 8. 精益生产的经营思想是( D ) A. 成本中心型 B. 售价中心型 C. 服务中心型 D. 利润中心型

精益生产的五项基本原则

精益生产的五项基本原则 Womack/Jones在《精益思想》中,将由丰田开创的精益生产方式总结出5个基本原则,成为所有踏上精益道路的组织不厌其繁地理解和实行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是: 正确的确定价值 正确的确定价值就是以客户的观点来确定企业从设计到生产到交付的全部过程,实现客户需求的最大满足。 以客户的观点确定价值还必需将生产的全过程的多余消耗减至最少,不将额外的花销转嫁给用户。 精益价值观将商家和客户的利益统一起来,而不是过去那种对立的观点。 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观来审视企业的产品设计、制造过程、服务项目就会发现太多的浪费,从不满足客户需求到过分的功能和多余的非增值消耗。当然,消灭这些浪费的直接受益者既是客户也是商家。 与之对照的是,企业过去的价值观都是以自己为中心的。完全由商家设计和制造的产品、完全由商家设计好的服务项目,大吹大擂那些目的在于增加赢利的、额外的、甚至是“画蛇添足”的功能,并不一定是用户所需要的、或必需的。最后将大量的浪费以成本的方式转嫁给了用户。而用户享受到的仅仅是为实现这个转嫁的殷勤。 识别价值流Value Stream mapping 价值流是指从原材料转变为成品、并给它赋予价值的全部活动。这些活动包括:从概念到设计和工程、到投产的技术过程,从订单处理、到计划、到送货的信息过程,和从原材料到产品的物质转换过程,以及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支持和服务过程。精益思想识别价值流的含义是在价值流中找到那些是真正增值的活动、那些是可以立即去掉的不增值活动。精益思想将所有业务过程中消耗了资源而不增值活动叫做浪费。识别价值流就是发现浪费和消灭浪费。识别价值流的方法是“价值流分析Value Stream map Analysis”——首先按产品族为单位画出当前的价值流图,再以客户的观点分析每一个活动的必要性。价值流分析成为实施精益思想最重要的工具。 价值流并不是从自己企业的内部开始的,多数价值流都向前延伸到供应商,向后延长到向客户交付的活动。按照最终用户的观点全面的考察价值流、寻求全过程的整体最佳,特别是推敲部门之间交接的过程,往往存在着更多的浪费。 流动Flow 如果正确的确定价值是精益思想的基本观点、识别价值流是精益思想的准备和入门的话,“流动Flow”和“拉动Pull”则是精益思想实现价值的中坚。精益思想要求创造价值的各个活动(步骤)流动起来,强调的是不间断地“流动”。“价值流”本身的含义就是“动”的,但是由于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和做法,如部门的分工(部门间交接和转移时的等待)、大批量生产(机床旁边等待的在制品)等等阻断了本应动起来的价值流。精益将所有

籼型杂交水稻三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标准状态:现行)

I C S65.020.20 B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T17314 2011 代替G B/T17314 1998 籼型杂交水稻三系原种生产技术 操作规程 O p e r a t i o n r u l e s o f p r o d u c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f o u n d a t i o n s e e d o f t h r e e-l i n e p a r e n t s i n i n d i c ah y b r i d r i c e 2011-12-30发布2012-04-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前言 本标准按照G B/T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三 本标准代替G B/T17314 1998‘籼型杂交水稻 三系 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三 本标准与G B/T17314 199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N Y/T1300‘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范水稻“; 增加并修改了部分术语与定义,如将原标准 不育系 二 保持系 二 恢复系 分别改为 三系不育系 二 三系保持系 和 三系恢复系 ,并对其定义作部分修改;增加了 选种圃 二 株行圃 二 株系圃 二 株系种 二 育种家种子 二 原种 共6条术语,并分别进行定义; 修改了部分附录条文,对记载二观察项目等相关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完善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三 本标准由全国农作物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 A C/T C37)归口三 本标准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二湖南省种子管理局二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二四川农业大学二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厚敖二王伟成二刘爱民二廖琴二胡小军二廖翠猛二龙和平二姜守全二李仕贵二舒会生二何菊英二金华章三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 B/T17314 1998三

精益生产基础知识普及

精益生产基础知识普及 一、精益生产 1、什么是精益生产 ?精益生产是通过消除浪费提高周转和降低所有流程(不管是制造流程还是服务流程)成本的方法 ?一套被证明是很好的工具和解决方案 ?以最快的速度 ?降低所有商业流程中的成本 ?通过消除浪费 ?客户来定义价值,所有的改善是最大限度的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精益生产的方法告诉我们,不要做不能为客户增加价值的流程 2、为什么要推行精益生产? ?为客户增加价值 ?价值流动速度越快=成本越低 ?授权所有员工–每个人都要参与 ?通过精益改善,员工的工作氛围更好 ?大的改善比较容易做到,持续改善文化却比较难培养 ?推行精益生产将会取得持续渐进的业绩改善 ?20%-40%的生产力提升 ?20%-70%库存减少 ?通过减少批量,降低5%-20%的生产不良 ?对于按预测生产的库存品达到95%的可用率,对于按订单生产的产品95%-99%可以按时交货 3、精益生产需满足的条件:人、机、物、料、法 ?人,要稳定 ?员工离职率小于3%较好 ?执行率,如计划完成率越高越好 ?标准工时等 ?机,生产所试用的设备、工具等辅助生产设备

?设备综合效率(OEE)=设备产出时间/设备计划可用时间?物,指物料,半成品、配件、原料等产品用料 ?准时交货率=准时交货的次数/总交货次数 ?料, ?合格的物料 ?恰当的时间到达 ?库存合理 ?法,法则,生产过程中所遵循的规章制度 4、精益流程的特征 ?流动: 流程按照一定的速度尽可能的持续流动,没有浪费 ?标准作业: 准确的描述每个动作的周期时间,客户需求时间,每个细节的工作顺序,手上零件的最低库存 ?通过消除浪费建立流动,建立作业标准。 ?浪费是不增加价值的活动–例如:任何消耗资源但是在客户的角度来看不增加价值的活动。 5、精益生产的衡量指标 速度和浪费被认为是衡量精益项目的最主要的指标… ?速度 ?订货至交货时间-前置时间 ?前置时间= 库存总量/平均的客户需求量 ?浪费 ?周期流程效率等于增值时间和非增值时间的相比 ?效率(%) = 增值时间/ 增值时间+非增值时间 ?节拍时间 节拍时间=可用时间(秒)/客户需求量 ?可用时间= 生产时间中可用于生产产品的时间 ?客户需求量= 平均每天的需求 二、识别八大浪费 ?过量生产–生产比需要数更多的产品 ?搬运–过多的搬运物料或者是产品 ?多余动作–没有产生附加价值的动作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技术经验研究进展及展望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技术 经验研究进展及展望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种子生产与经营 课 程 论 文 姓名:颜寿 班级:农学11-1 学号: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颜寿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摘要:本文围绕父母本播种差期安排与预测、父母本花期相遇调节、父母本群体构建、父母本花时调节与授粉、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介绍了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关键技术研究的进展;以及杂交水稻混播、机械采粉贮粉与授粉的杂交水稻机械化种子生产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水稻杂交育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杂交水稻制种应向基地规模化、操作机械化、技术标准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机械化 杂交水稻制种也称水稻异交栽培[1]。从1973年实现籼型三系配套后,各地组织大批技术力量对杂交水稻制种技术进行研究,逐步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了制种的基本理论与技术体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制种产量逐步提高,使三系法杂交水稻快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湖北石明松在粳稻品种中发现了光敏核不育材料,至80年代中期,全国组织水稻育种工作者协作攻关两系法杂交稻技术,90年代初期进入了两系法杂交稻制种技术研究与实践。 1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1.1父母本播种差期安排与预测技术 父母本花期能否相遇是杂交水稻制种成败的基础。20世纪70年代所配杂交组合的父母本生育期相差大,使得父母本花期相遇难度大。由此重点围绕父母本生育期温光特性、叶片生长特性、幼穗分化发育特性开展研究,提出了父母本播差期安排的“叶龄差法、有效积温差法、播始历期差法”,并分析了3种安排方法的实用性,进一步指出以“叶龄差法为基础,以有效积温差法和时间差法作调整”的应用原则。但是,在制种过程中尽管按以上方法安排父母本播差期,由于亲本生育期除主要受温光条件影响外,还受秧龄长短、秧苗素质、肥水条件、栽培管理等因素影响,常使父母本花期不遇或相遇不理想。因此,研究了“幼穗剥检法、叶龄余数法、对应叶龄法”等花期预测方法,其中“幼穗剥检预测法”简便、直观、可靠,被广泛采用,成为预测父母本花期的主要方法。父母本播种差期安排方法和花期预测方法的研究成功,为保障杂交水稻制种父母本花期相遇奠定了基础[2]。 1.2父母本花期相遇调节技术 父母本花期相遇程度,决定制种产量的高低。在20世代70年制种技术摸索阶段,认为父母本同期抽穗就是花期相遇。80年代初期进入杂交水稻制种配套技术研究阶段,将父母本花期相遇的程度分为4种类型:一是花期理想相遇,即“母本头花不空,父本尾花不丢,父母本盛花相逢”,其中关键是父母本盛花期相遇。二是花期相遇,即以父母本理想花期相遇为标准,若父本或母本的始穗期比理想花期相遇标准早或迟2~3d,父母本的盛花期能够大部分相遇。三是花期基本相遇,即父本或母本的始穗期较理想花期相遇早或迟3~5d,父母本的盛花期只有部分相遇。四是花期不遇,即父本或母本的始穗期比理想花期相遇早或迟6d以上,父母本的盛花期基本不遇,仅有父母本的始花或尾花相遇,甚至父母本花期完全不遇,制种产量极低甚至失收。 早熟不育系与早熟型恢复系制种,理想花期相遇标准为父本始穗期应比母本迟2~3d;与迟熟型恢复系配组制种,理想花期相遇标准为父本始穗期比母本早1~2d;与中熟型恢复系制种,理想花期相遇标准为父母本同期始穗或母本早1d始穗。要使杂交水稻制种父母本花期相遇理想,

Pvc生产工艺设计以和流程

Pvc生产工艺以及流程 其中SG-1型用生产高级电绝缘材料,SG-2型用于生产电绝缘材料、一般软制品和薄膜,SG-3型用于生产电绝缘材料、农用薄膜、日用塑料制品,SG-4型用于生产工业与民用微膜、软管、高强度管材,SG-5型用于生产透明制品、型材、硬管、装饰材料、生活日用品等,SG-6型用于生产透明片、硬板、焊条,SG-7型、SG-8型用于生产透明片、硬质注塑管件。依据的质量标准为GB/T5761-1993。 聚氯乙烯树脂质量标准GB/T5761-1993

电石制乙烯,乙烯制pvc(某塑料),烧碱吸收氯碱工业的尾气 聚氯乙烯简称PVC,是我国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广泛用于工业、建筑、农业、日用生活、包装、电力、公用事业等领域。我国是全球最大的PVC生产和消费国。 根据生产方法的不同,PVC可分为通用型PVC树脂、高聚合度PVC树脂、交联PVC树脂。根据氯乙烯单体的获得方法来区分,可分为电石法、乙烯法和进口(EDC、VCM)单体法,习惯上把乙烯法和进口单体法统称为乙烯法。我国国内聚氯乙烯总产能的75%采用以煤化工为基础的电石法装置。中国电石法聚氯乙烯装置的总能力已经占全球聚氯乙烯装置总能力的25%甚至更高。 电石法以煤炭为上游原料,烟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经过高温干馏生成焦炭。焦炭和石灰石(CaCO3)反应生成电石(CaC2),电石遇水,就生成了乙炔。乙炔和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就生成氯乙烯,氯乙烯聚合生成聚氯乙烯。 PVC生产过程中的关键一步是原盐水解生成氯气和烧碱(NaOH)。氯气进一步制成次氯酸钠、聚氯乙烯、甲烷氯化物等氯产品,其作用自不待言。烧碱在工业生产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使用最多的部门是化学药品的制造,其次是造纸、炼铝、炼钨、人造丝、人造棉和肥皂制造业等等。鉴于氯和烧碱在这些行业中的巨大作用,工业上就将与这两种化学品相关的产业称作烧碱产业。 烧碱项目出来的产品主要是:氯气、氢气和烧碱,烧碱是主要出售的产品,而氯气和氢气则不好出售,所以需要PVC来平衡,正好PVC生产需要氯气和氢气来生产氯化氢气体,所以……HCl需要烧碱项目提供,所以要上烧碱项目,离子膜法是当前生产烧碱最先进最流行的方法,是因果关系 企业要考虑化工产品的平衡,前面的产品后面要有消耗的,聚氯乙烯生产需要消耗氯气,而较之其他的像氯化石蜡项目等量要大,而且利润上要差好多。烧碱项目产生的氯气就是被PVC消耗掉,烧碱只是单独的一个产品,有的做液碱销售,也有的要蒸发成固碱 PVC的生产主要有两种制备工艺,一是电石法,主要生产原料是电石、煤炭和原盐;二是乙烯法,主要原料是石油。国际市场上PVC的生产主要以乙烯法为主,而国内受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限制,则主要以电石法为主,截至到2007年12月,电石法约占我国PVC总产能的70%以上。 在PVC生产成本这部分,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应该考虑煤炭、焦炭、电力、电石、原油、乙烯、VCM等价格成本,另外,原盐的价格也会通过氯的价值传导对PVC 的价格进行一定程度的影响。 原盐的主要消费领域就是氯碱产品的生产。原盐电解后产生的氯部分用于生产PVC 和其他氯产品,钠部分用于生产纯碱和烧碱。 根据应用范围不同,PVC可分为:通用型PVC树脂、高聚合度PVC树脂、交联PVC 树脂。 根据氯乙烯单体的聚合方法,聚氯乙烯的获得又有悬浮法、乳液法、本体法和溶液法

(完整版)精益生产知识试卷

精益生产知识试卷 一、填空题 1、请列举四个现场改善经常用到的精益工具:65 、TPM 、标准作业、均衡生产、价值流。 2、TPM的基本概念是全员参与的生产维护,基础是5S,对象是全体成员,目标是最大限度提高生产 效率,以各级领导为中心的小组活动为形式。 3、精益生产的8大浪费分别:人的潜在能力,动作浪费、生产过多、搬运、生产过剩、等待、库存、不良品浪费。 4、精益5项原理中逆向原理:从客户的角度区分增值与非增值,不能从独立的企业与部门角度区分。 5、精益运营的三个方面:运营系统、管理架构、观念与行为 6、一切不增值的行为和活动都称为浪费。 7、流程分析是对产品生产过程的工序状态进行记录、分析和改善的必要IE手法。 8、精益推行中,人在受改变习惯做法的时候会出现一种反抗力,在心理上存在一个:恐怖区 9、精益系统的方法并不急于立即解决问题,而是立足于揭示问题根源找出长期的对策。 10、5S管理源于日本,指的是在生产现场,对人员、机器、材料等生产要素开展 相应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等活动 11、区分工作场所内的物品为“要的”和“不要的”是属于5S中的整理。 12、物品乱摆放属于5S中的整顿要处理的范围。 13、整顿主要是排除寻找物品的时间浪费,清扫重在消除现场脏污。 14、5S中“清洁”是指将整理、整顿、清扫的做法制度化, 规范化,维持其成果。 15、精益生产方式的核心是:零库存和快速应对市场变化。 16、生产要素的5M QS分别指:人、机器、物料、作业方法、管理、品质、安全。 17、精益生产方式采用拉式控制系统,两大支柱是准时化和自働化。 18、精益生产追求的7个“零”极限目标零切换浪费、零库存、零浪费、零不良、零故障、零停滞、零事故。 19、标准作业是为了实现作业人员、作业顺序、工序设备的布置、物流过程等的最优化组合而设立的作业方法; 20、准时化JIT 英文JUST-IN-TIME”,以市场客户需求为生产导向,追求生产周期的缩短,杜绝过量生产; 21、SMED意思是单分钟快速换模,Single Minute Exchange Die;是快速和有效切换的方法。 22、快速换模基本方法是,A:严格区分线内换模作业,线外换模作业,B:线内换模作业尽量转变,线外换模作业,C:缩短线内换模作业时间; 23、目视管理看板通常有:自动控制显示器,各种颜色贴纸,良品/不良品样板图,工艺看板(作业指导书),生产指令看板,宣传公告栏等。

精益生产管理基础知识

精益生产管理基础知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精益生产管理基础知识 的准确定义:兵装集团精益生产体系 十二大模块:领导能力、人才培训、班组建设与管理、形象塑造及行为规范、制造工程与过程控制、设备及工装管理、质量管理、物流及计划管理、成本控制、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环境管理。 3.八大意识:学习意识、危机意识、精益意识、参与意识、创新意识、集体意识、成本意识、持续改进意识。 衡量指标: 安全----S 质量----Q 交付----D 成本----C 士气----M 环境----E 5.精益生产的基本思想:消除浪费(七大浪费) 过量的生产浪费;生产不良产品是浪费;停工等待是浪费;多余的动作是浪费;搬运零件是浪费;加工本身的浪费;库存的浪费。 :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U)清洁(SEIKETSU) 素养(SHITSUKEI)安全(SAFETY) :全员生产维护 特点是三全:全效率、全系统、全员

9.润滑“5定”:即定点、定质、定量、定时、定人 (四巧)技术:取消、合并、重排、简化 11.价值流:区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增值活动和非增值活动;价值流的分析的目的:消除非增值活动。 12.快速转换:以团队工作为基础,通过分析过程的每个组成要素,采用适当的技术和装置缩短切换时间和生产周期。 :单点教育 14.标准作业:是将作业人员、作业顺序、工序设备的布置、物流过程等问题作最合适的组合,以达到生产目标而设立的作业方法。 15.看板:分为管理看板、生产看板、物流看板,看板管理的目的是确保必须的产品在必须的时间按必须的数量旨在出来。 16.五品、四数: 五品:合格品、返修品、废品、在制品、半成品 四数:投入数、产出数、废品数、返修品数 计划、执行、检查、标准化 5Y--连续问 5个为什么, 2W--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2H--怎样改进、需要哪些资源。 19.应用的技术和工具有哪些

聚氯乙烯(PVC)-的生产工艺和基础知识

聚氯乙烯(PVC)-的生产工艺和基础知识

PVC的生产工艺 聚氯乙烯是由氯乙烯通过自由基聚合而成的。 有悬浮聚合法、乳液聚合法和本体聚合法,以悬浮聚合法为主,约占PVC总产量的80%左右。 单体的来源:乙烯法、石油法和电石法。 我国的方法:主要还是电石法。 树脂的质量以粒度和粒度分布、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表观密度、孔隙度、鱼眼、热稳定性、色泽、杂质含量及粉末自由流动性等性能来表征。 (1)悬浮聚合法使单体呈微滴状悬浮分散于水相中,选用的油溶性引发剂则溶于单体中,聚合反应就在这些微滴中进行,聚合反应热及时

于作聚氯乙烯糊,制人造革或浸渍制品。 (3)本体聚合法聚合装置比较特殊,主要由立式预聚合釜和带框式搅拌器的卧式聚合釜构成。聚合分两段进行。单体和引发剂先在预聚合釜中预聚1h,生成种子粒子,这时转化率达8%~10%,然后流入第二段聚合釜中,补加与预聚物等量的单体,继续聚合。待转化率达85%~90%,排出残余单体,再经粉碎、过筛即得成品。树脂的粒径与粒形由搅拌速度控制,反应热由单体回流冷凝带出。此法生产过程简单,产品质量好,生产成本也较低。 PVC发明小故事 一些德国企业认为乙炔气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就投资制造了大量的乙炔气。可就在大量的乙炔被生产出来时,新型发电机被发明了。随之而来的是电价的大幅度下降,从此再没有人用乙炔气灯了。这样一来,大量的乙炔气就没用了。PVC的发明过程很有意思。这要从100多年前

的德国说起——当时电的价格很贵,照明用灯是一般是用乙炔气为燃料的。 为了利用这些乙炔气,在1912年的时候,有一个叫Fritz Klatte的德国化学家,将乙炔与盐酸反应得到了氯乙烯。他把得到的氯乙烯放在实验室的架子上,过了一段时间,发现氯乙烯聚合了。聚氯乙烯就这样被发明了。 遗憾的是,当时他并不知道聚氯乙烯有什么用处,虽然他所在的公司(Greisheim Electron)将聚氯乙烯这种材料在德国申请了专利,但直到1925年专利过期,他们也没有想出聚氯乙烯有什么用途。然而就在一年后,即1926年,美国化学家,Waldo Semon,又一次独立地发明了聚氯乙烯,而且发现这种材料具有优良隔水性能,非常适合做浴帘。 于是,Semon和他所在的B.F.Goodrich公司将聚氯乙烯在美国申请了专利,就这样PVC 开始被大量生产应用。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种子生产与经营 课 程 论 文 姓名:颜寿 班级:农学11-1 学号:20116102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颜寿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摘要:本文围绕父母本播种差期安排与预测、父母本花期相遇调节、父母本群体构建、父母本花时调节与授粉、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介绍了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关键技术研究的进展;以及杂交水稻混播、机械采粉贮粉与授粉的杂交水稻机械化种子生产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水稻杂交育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杂交水稻制种应向基地规模化、操作机械化、技术标准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机械化 杂交水稻制种也称水稻异交栽培[1]。从1973年实现籼型三系配套后,各地组织大批技术力量对杂交水稻制种技术进行研究,逐步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了制种的基本理论与技术体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制种产量逐步提高,使三系法杂交水稻快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湖北石明松在粳稻品种中发现了光敏核不育材料,至80年代中期,全国组织水稻育种工作者协作攻关两系法杂交稻技术,90年代初期进入了两系法杂交稻制种技术研究与实践。 1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1.1 父母本播种差期安排与预测技术 父母本花期能否相遇是杂交水稻制种成败的基础。20世纪70年代所配杂交组合的父母本生育期相差大,使得父母本花期相遇难度大。由此重点围绕父母本生育期温光特性、叶片生长特性、幼穗分化发育特性开展研究,提出了父母本播差期安排的“叶龄差法、有效积温差法、播始历期差法”,并分析了3种安排方法的实用性,进一步指出以“叶龄差法为基础,以有效积温差法和时间差法作调整”的应用原则。但是,在制种过程中尽管按以上方法安排父母本播差期,由于亲本生育期除主要受温光条件影响外,还受秧龄长短、秧苗素质、肥水条件、栽培管理等因素影响,常使父母本花期不遇或相遇不理想。因此,研究了“幼穗剥检法、叶龄余数法、对应叶龄法”等花期预测方法,其中“幼穗剥检预测法”简便、直观、可靠,被广泛采用,成为预测父母本花期的主要方法。父母本播种差期安排方法和花期预测方法的研究成功,为保障杂交水稻制种父母本花期相遇奠定了基

Pvc生产工艺以及流程

300.400.42 2.0904025- 5×10-3 300.400.42 2.0904025-5×10-3 Pvc生产工艺以及流程 其中SG-1型用生产高级电绝缘材料,SG-2型用于生产电绝缘材料、一般软制品和薄膜,SG-3型用于生产电绝缘材料、农用薄膜、日用塑料制品,SG-4型用于生产工业与民用微膜、软管、高强度管材,SG-5型用于生产透明制品、型材、硬管、装饰材料、生活日用品等,SG-6型用于生产透明片、硬板、焊条,SG-7型、SG-8型用于生产透明片、硬质注塑管件。依据的质量标准为GB/T5761-1993。 聚氯乙烯树脂质量标准GB/T5761-1993 项目\指标\级别\型号 粘数, ml/g(或K值) (或平均聚合 数) 挥发 杂质物 粒子(包 数,个括水) ≤含量, %≤ 表观 密度, g/ml≥ 筛余物%白度 "鱼眼"100g树(160 0.063数个/脂的增°C,水萃取 0.25 mm400塑剂吸10min液电导 mm 筛孔cm2收量,g后),率,s/m≤ 筛孔≤ ≥≤≥% ≥ 残留 氯乙 烯含 量, ppm ≤ 优等品160.300.45 2.0902027748 156-144 SG1一等品10 (77-75) 合格品900.500.408.090-----优等品160.300.45 2.0902027748 143-136 SG2一等品10 (74-73) 合格品900.500.408.080----- 优等品SG3一等品135-127 (70-69) 160.300.45 2.0902026748 300.400.42 2.0904025- 5×10-3 10 合格品[1350-1250]900.500.408.080-----优等品126-119160.300.45 2.0902023748 SG4一等品(72-71)300.400.42 2.0904022--10合格品[1250-1150]900.500.408.080----优等品118-107160.400.45 2.0902020-748 SG5一等品(68-66)300.400.42 2.0904019--10合格品[1100-1000]900.500.408.080----优等品106-96160.400.48 2.0902018748 SG6一等品(65-63)300.400.45 2.0904016--10合格品[950-850]900.500.408.080----优等品95-87200.400.48 2.0903016708 SG7一等品(62-60)400.400.45 2.0905014--10合格品[850-750]1000.500.408.080----优等品86-73200.400.48 2.0903014708 SG8一等品(59-55)400.400.45 2.0905014--10合格品[750-650]1000.500.408.080---- 电石制乙烯,乙烯制pvc(某塑料),烧碱吸收氯碱工业的尾气

精益生产知识竞赛题库

精益生产知识题库(笔试题) 一、简答题 1.精益生产的概念? 答:不断消除所有不增加产品价值的工作,是一种减少浪费的准时化生产方式。 2.精益生产的两大支柱? 答:自动化和准时化生产(JIT)。 3.什么是5S? 答: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4.精益生产七大浪费是什么? 答:过量生产、运输、等待、移动、多余的动作、缺陷、库存。 5.什么是TPM? 答:全员参与的工厂全面改善活动。 6.精益生产追求的七个零指? 答:零切换、零库存、零物耗、零不良、零故障、零停滞、零事故。 7.消除浪费ECRS 四原则是? 答:取消、合并、重排、简化。 8.创造无间断流程的目的是? 答:消除作业流程的浪费。 9.精益思想的五个原则? 答:价值、价值流、流动、拉动、尽善尽美。 10.什么是标准作业?

答:作业必须遵守的标准,包含生产节拍时间、标准在制品数量、操作顺序三个要素。 11.精益生产管理方法的特点? 答:拉动式生产、全面质量管理、团队工作法、并行工程。 12.识别浪费的方法有哪些? 答:①探究原因:浪费因“不一致”“不均衡”“不合理”因素而不断发生; ②三现原则:到现场、看现物、把握现象; ③5W1H 法:对每个浪费作业反复问为什么,从而查找浪费的根本原因; ④价值流分析:鉴别在设计、订单处理、制造过程中每一个活动的价值。 13.精益生产三大重点? 答:Q(quality)品质好、C(cost)成本低、D(delivery)交期准。 14.实施5S 的要点是什么? 答:①三定原则:定物、定点、定量;②三要素:放置场所、放置方法、标识方法。 15.TPM 的两大活动基石是什么? 答:①5S 活动;②小集团活动机制 16.现场问题的处置要点是什么? ①当问题发生时先到现场;②检查实物;③当场采取紧急措施; ④发掘真正原因并予以排除;⑤标准化防止再发生。 17.5W1H法中的5W1H各指何意?

服装精益生产基础知识(DOC 50页)

服装精益生产基础知识(DOC 50页)

服装精益生产基础知识 第一章精益生产的思想和方法 企业经营的目的是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同时为企业创造利润。为达到这一目的,企业必须投入人员、材料、设备、资金等资源,并通过对它们的有效使用和优化组合制造出社会所需要的产品。而利润的高低取决于投入和有效产出1[1]的比例,即生产效率,班组是使产品增值的基本单元,是提高生产效率的主战场。 提高生产效率有以下三种途径: 1.投入不变,产出增加; 2.产出不变,投入减少; 3.投入减少,产出增加。 第一种途径适用于产品的成长期2[2],即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呈上升趋势的阶段;第二种途径适用于产品的成熟期或衰退期,即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渐趋稳定或下降的阶段;第三种途径显然是最理想的,因而难度也是最大的.但是, 市场竞争的结果最终将导致第一和第二种途径的失效,从而使企业的经营状况步入低谷。要避免这种状况,就必须采用第三种途径。精益生产的成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途径的优越性和有效性。 第一节精益生产的诞生及其特点 精益生产方式是继单件生产方式和大量生产方式之后在日本丰田汽车公司诞生的全新生产方式。精益的“精”就是指更少的投入,而“益”指更多的产出。 本世纪中叶,当美国的汽车工业处于发展的顶峰时,以大野耐一为代表的丰田人对美国的大量生产方式进行了彻底的分析,得出了两条结论: 1.大量生产方式在削减成本方面的潜力要远远超过其规模效应所带来的好处 1[1]有效产出是指被顾客或社会所认可和接受的产品或服务。 2[2]产品的生命周期分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

2.大量生产方式的纵向泰勒制3[3]组织体制不利于企业对市场的适应和职工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的发挥 基于这两点认识,丰田公司根据自身面临需求不足、技术落后、资金短缺等严重困难的特点,同时结合日本独特的文化背景,逐步创立了一种全新的多品种、小批量、高效益和低消耗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在1973年的石油危机中体现了巨大的优越性,并成为80年代日本在汽车市场竞争中战胜美国的法宝,从而促使美国化费500万美元和5年时间对日本的生产方式进行考察和研究,并把这种生产方式重新命名为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 精益生产的核心是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和浪费,它把目标确定在尽善尽美上,通过不断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强生产灵活性、实现无废品和零库存等手段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同时,精益生产把责任下放到组织结构的各个层次,采用小组工作法,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把缺陷和浪费及时地消灭在每一个岗位。精益生产方式的优越性不仅体现在生产制造系统,同样也体现在产品开发、协作配套、营销网络以及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它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标准的全球生产体系。 与单件生产方式和大量生产方式相比,精益生产方式既综合了单件生产方式品种多和大量生产方式成本低的优点,又避免了单件生产方式生产效率低和大量生产方式僵化的缺点,是生产方式的又一次革命性飞跃。精益生产方式在生产制造系统中的主要思想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人本位主义 精益生产强调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把员工的智慧和创造力视为企业的宝贵财富和未来发展的原动力。其具体特点表现为: 1)彼此尊重 “这是老板的意思”,“不想做就给我回去!”,在许多企业可听到这样的话,对此我们也已习以为常。我们的企业建立在泰勒原则上,从经营人员、管理人员、监督人员到操作人员的严格等级划分制度使我们的层次观念已根深蒂固。工人的任务就是不折不扣地按标准作业方法加工产品,至于“为什么这样做?”“怎样做更好?”则是领导人员的事。在这样的企业里,工人不仅得不到 3[3]泰勒制强调明确的分工,通过严格按照标准工作方法提高生产效率。

-PVC胶粒生产基础知识

PVC胶粒生产基础知识-概述 PVC为聚氯乙烯(polyvinyl choride)的英文宿写,它是由氯乙烯单体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聚氯乙烯塑料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用塑料之一,其产品种类繁多,性能各异;因而相应的生产加工方式也就多种多样,如压延成型、挤出成型、注射成型、模塑成型等。加工方式不同,生产工艺和技术也就千差万别。电线电缆用PVC胶料主要是通过挤出成型方式的,下面我就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PVC胶粒生产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 PVC胶粒是由PVC树脂加上增塑剂、稳定剂、填充剂等多种助剂经混合、混炼,然后押出造粒而成。在胶料生产中,影响产品品质及生产效率的因素主要有五个:即设备、原材料、配方、配色、和生产工艺。选用不同的生产设备,具体的生产流程就会的一定的差别。 PVC胶粒生产基础知识-生产流程 1、水冷生产流程: PVC粉、增塑剂、安定剂、填充剂、其它助剂(计量、输送)→高速混合机(混合、混炼)→泠却混合机(冷却)→挤出机( 挤出)→切粒机(切粒)→风冷输送装置(冷却/分离)→储料桶→计量、包装 2、风冷生产流程:

PVC粉、增塑剂、安定剂、填充剂、其它助剂(计量、输送)→高速混合机(混合、混炼)→泠却混合机(冷却)→挤出机(挤出)→水槽(冷却)→除湿装置(除湿)→ 切粒机(切粒)→风送(干燥)料桶→计量、包装 PVC造粒生产线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即计量供料设备,混合储料设备以及押出造粒设备。 一、计量供料设备包括PVC粉、碳酸钙等粉体原材料料仓,增塑剂、液体安定剂贮罐,输送装置,计量仪器等。计量供料系统有自动和人工之分,自动计量系统则PVC粉、增塑剂、碳酸钙甚至粉体安定剂均以自动仪器计量,生产时只需将配方输入控制盘,设定好相关程序,即可完成从计量到混合的操作,半自动或人工计量则原材料部分或全部由人工称量再加入混 合机。自动计量供料系统采用全封闭操作,因此生产操作简单,现场环境较好,不过由于仪器系统复杂,精确度要求高,因而对使用环境要求高,维护较麻烦,一旦维护不好则容易失控甚至瘫痪。因此目前胶料厂大多采用半自动系统,即增塑剂自动计量和输送,其它原材料采用人工计量。 二、混合储料设备,一般包括高速混合机和冷却混合机两部分,高速混合机和泠拌机根据混合缸容积大小有很多规格,一般胶料厂常采用300L/800L和500L/1000L组合,打样则多采用50L小混合机,高速混合机与冷缸之间以及冷缸与押出机料斗之间均以料筒连接。

服装制作工艺基础知识

服装制作工艺基础知识 第一章服装制作工艺基础知识 第一节服装术语 服装术语是指服装用语,比如某一个品种,服装上的某个部位,服装制作每一种操作过程和服装成品质量要求等,都有专用语,它有利于指导生产,有利于传授和交流技术知识,也有利于管理,在服装生产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服装成品部件名词术语 1、上主装部位(衣服) 前身:门襟、里襟、驳头、小肩、串口、底边止口、驳口、止口圆角、省位。 后身:背缝、背衩、后肩省、过肩。 领子:倒挂领、领上口、领下口、领里、立领、袖子、一片袖、圆装袖、中缝圆袖、连袖。 口袋:有盖贴袋、风琴袋、暗裥袋、明裥袋。 2、下装部(裤子) 烫迹线、侧缝、腰头、腰里、后袋、门襟、里襟、侧缝直袋、侧缝斜袋、串带袢。 (二)服装操作术语 1、缉缝, 2、缉明线, 3、缉省缝, 4、坐缉缝, 5、分缉缝, 6、坐倒缝, 7、坐缉缝, 8、分缉缝, 9、环针,10、擦针,11、内包缝,12、外包缝。 第二节服装专用符号 服装专用符号是一种用符号代替汉字说明,即简洁又明了,比文字表示更形象标准,也便于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下面是部分专用符号。 (一)服装熨烫工艺符号及名称 服装面料在工业生产中熨烫也是一道重要的工序,熨烫符号表示了熨烫方式和熨烫温度的要求。下面是这些符号表示熨烫温度。 (二)服装缝纫工艺符号及名称 服装在各部位设计了不同的工艺结构,工艺造型,服装缝纫工艺用比较形象的符号,明确地表达所要采用的缝纫方式,工艺流程各道工序的操作人员必须按照缝纫工艺符号所表示的方式进行操作。 1、手缝工艺符号及名称 2、服装机缝符号及名称 第三节电动平缝机介绍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平缝机的种类和型号也不断增加。现在工业平缝机虽然种类繁多,外观各有不同,但从机械结构传动原理和过程上来看基本上相似。 一、高速平缝机的性能 1、缝纫速度:9000针/分 2、最大针距:5毫米 3、能缝厚度:缝料在自然情况下4毫米 4、电动机功率:0.37千瓦 二、使用工业平缝缝纫机应注意的事项 1、上机前进行安全操作和用电安全常识学习。 2、工作中机器出现异常声音时,要立即停止工作,及时进行处理。 3、面线穿入机针孔后机器不空转,以免轧线。 4、电动缝纫机,要做到用时开,工作结束或离开机器要关。 5、工作中手和机针要保持一定距离以免造成机针扎伤手指和意外事故。 第四节操作练习 (一)踏机练习是正确使用工业平缝机的基本功,每个初学者必须认真学习。

精益生产管理基础知识

精益生产管理基础知识 1.CSPS的准确定义: 兵装集团精益生产体系 2.CSPS十二大模块: 领导能力、人才培训、班组建设与管理、形象塑造及行为规范、制造工程与过程控制、设备及工装管理、质量管理、物流及计划管理、成本控制、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环境管理。 3.八大意识:精益生产管理https://www.doczj.com/doc/2316901618.html, 学习意识、危机意识、精益意识、参与意识、创新意识、集体意识、成本意识、持续改进意识。 4.SQDCME衡量指标: 安全----S质量----Q交付----D成本----C士气----M 环境----E 5.精益生产的基本思想:消除浪费(七大浪费) 过量的生产浪费;生产不良产品是浪费;停工等待是浪费;多余的动作是浪费;搬运零件是浪费; 加工本身的浪费;库存的浪费。 6.6S: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U)清洁(SEIKETSU) 素养(SHITSUKEI)安全(SAFETY) 7.TPM:全员生产维护 8.TPM特点是三全:全效率全系统全员 9.润滑“5定”:即定点、定质、定量、定时、定人

10..ECRS(四巧)技术:取消、合并、重排、简化 11.价值流:区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增值活动和非增值活动; 价值流的分析的目的:消除非增值活动。 12.快速转换:以团队工作为基础,通过分析过程的每个组成要素,采用适当的技术和装置缩短切换时间和生产周期。 13.OPL:单点教育 14.标准作业:是将作业人员、作业顺序、工序设备的布置、物流过程等问题作最合适的组合,以达到生产目标而设立的作业方法。 15.看板:分为管理看板、生产看板、物流看板,看板管理的目的是确保必须的产品在必须的时间按必须的数量旨在出来。 16.五品、四数:五品:合格品返修品废品在制品半成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