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方案

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方案

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方案
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方案

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

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

中医病名:肩痹、漏肩风、五十肩、肩凝症

,属于中医痹症范畴

症状: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

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体征: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辅助检查: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骨科学》第三版(胥少汀等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年)。

西医病名:肩关节周围炎

诊断依据:

1.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2.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障碍或僵硬,压痛广泛,以肱二头肌腱长头腱部压痛为甚。肩周肌萎缩。

3.肩关节外展、外旋、后伸明显障碍,甚至呈僵硬状态

4.肩关节X线片:一般无特殊改变。有时可见局部骨质疏松、冈上肌钙化、大结节密度增高等。肩关节造影显示关节腔缩小,呈方形。

(二)疾病分类

肩周炎按不同的发病部位及病理变化可分成四大类。

①肩周滑液囊病变:包括滑囊的渗出性炎症、粘连、闭

塞及钙质沉积等病理变化。可累及肩峰下滑囊或三角肌下滑囊、喙突表面的滑囊等。

②盂肱关节腔病变:“冻结肩或继发性粘连性关节挛缩

③肌腱、腱鞘的退化性病变: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及腱鞘

冈上肌腱炎(疼痛弧综合征)、钙化性肌腱炎、肩袖断裂 及部分断裂、撞击综合征等。

④其他肩周围病变:如喙突炎、肩纤维组织炎、肩胛上 神经卡压征、肩锁关节病变等。

(三)疾病分型 不同肩周炎患者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病情有轻重之 分。

①轻型:肩部酸痛,夜间不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活动 轻度受限,前屈后伸正常。

② 中型:肩部疼痛较重,可影响夜间睡眠,个别体位可 引起剧烈疼痛,肩关节功能活动中度受限。

③ 重型:肩部疼痛严重,夜间影响睡眠,多个体位均可 引起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四)辨证分型 ①

肩部窜痛,遇风寒痛重,得温热痛缓,畏风 部有沉重感。舌苔薄白或白腻

肩部针刺样疼痛、拒按,夜间痛甚。 弦

症” 早期均可有腔内的纤维素样渗出,晚期出现关节腔粘 连、

容量缩小。 炎、 型 惡寒,或肩 ,脉弦滑或

弦紧。

舌紫暗或瘀斑,脉 涩

肩部酸痛,劳

累后加重,可伴有

士口

亍头晕目眩,少气懒言,

四肢之力,心悸失眠等。舌质淡或暗红,苔白或少苔、无苔,

脉弦细或沉细弱。

二、治疗方案( ) 内治法1 中药辩证治疗( 1 ) 风寒湿型

治法

:散寒除湿通络

方药:独活寄生汤或乌头汤

独活奇生汤:独活6g桑奇生12g杜仲9g桑枝9g细辛3g

肉桂3g茯苓15g 防风10g当归9g白芍9g川芎6g生地黄

12g

乌头汤:制川乌6g制草乌6g桂枝15g甘草10g黄芪20g

天麻10g防风10g赤芍10g当归10g青风滕10g 中成药:(1)风湿骨痛胶囊,口服每次二粒,每日二次。(2) 附桂骨痛胶;囊,口服每次三粒,每日三次( 2 ) 淤滞型

治法

:行气活血化淤

方药: 桃红四物汤桃红四物汤:桃仁9g红花6g当归9g白芍9g川芎6g生地黄12g 中成药:七厘胶囊,口服每次一粒,每日一次。或云南白

药胶囊,口服每次二:粒,每日三次O ( 3 ) 虚损型

治法

:调气血补肝肾

方药:六味地黄丸或当归鸡血藤汤

六味地黄丸:泻

当归鸡血藤

24g山茱萸12g山药12g茯苓9g泽丹皮

9g 熟地黄

9g

汤:当归15克熟地15克桂圆肉6克白芍9

克 丹 参 9 克 鸡 血 中成药:

(1 )六味地黄丸,口服每次

西

口服非甾体消炎镇痛药:

二 ) 、 中

性 松 解 筋^ 拨 筋 手

范围多取肱二头肌长头腱、短头腱或冈上肌腱处。对病 变肌腱进行分拨。由轻至重、范围包括整条肌腱以及相邻肌 腹

2.2 松 解 手

222

逐 渐 松 解 手

步骤可如下:进行辨证治疗,以舒筋活络、活血止痛、 滑利关节为治疗原则,取手三阳经、手三阴经和足太阳膀胱 经为主,患肩处于被动外展放松位的情况下对颈肩及上臂周 围软组织进行推拿揉磙等操作后作肩关节摇晃、扳、抖等手 法,顺序操作托肘摇肩、扛肩环转、内收扳肩、后伸摸腰等 动作,要求循序渐进,先易后难,每一次被动活动以病人能 够忍耐为限度,最后手法放松。操作治疗三天一次,治疗四 周

2.2.3 一次性松解 常常需要麻醉配合。麻醉下通过做肩关节 前、外、后各

方向动作一次性松开肩关节各软组织间的粘连 病变。术后行主动功能锻炼,以保持所恢复的活动度。

2.3按压手法可取肩井、肩 髎、肩贞、天宗等穴位点按

指揉,

藤 15 克

6g ,每日二次

西乐葆,莫比可,扶他林等。

治 夕、

夕、 可以用奇正消痛贴,伤湿止痛膏,散淤膏等直接贴敷。 也可以用骨伤药袋熨敷肩部,每日二至 2 、

法 治

手法治疗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分筋、拨筋手法,松 解手法,按压手法等几大类,其中松解手法又可分为逐渐松 解 和 一 次

2.1

度。

也可单纯按压喙突。每次三到五分钟,一日一到两次。

3

、 功 能 锻 炼

在发病之初就应积极进行,要贯穿于治疗全过程。要积 极有计划地进行,可采用下列方法进行:

(1)俯身前后内外

摆动法;(2)俯身画圈法;(3)爬墙法;(4)滑车带臂上举 法。一日数次,忍着轻痛主动锻炼,疼痛减轻后,逐渐增加 运动量和范围,但忌被动活动。

4

、 封 闭 疗 法

可以将药物直接打入关节腔,也可关节外给药,常选择

大结节、结节间沟、喙突、肩峰下等阿是穴处。药物可选用 仿史氏液(2嚇

1」多卡因针剂2.5ml+VitB12 针0.5mg+曲安奈 得针5mg 用0.9%NS 稀

释),可明显降低副作用。

5

肱韧带

他 刺 髎、曲池、

采取强刺激手法, 理

舒筋止

痛。每日 周 疗

经长期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者,可行手术治疗。术 式:(1)肱二头肌长头腱固定或移位术:附丽处切断后,将 肱二头肌长头腱固定于喙突或肱骨结节间沟内,同时做前肩 峰 (

1 成形术;(

2 ) 喙

其 、 针 常选用肩髃、肩井、肩前、肩 可取阿是穴。

切断 疗 疗 巨骨等

穴位, 每日 疗

应用热熨、拔火罐等方法,松筋解痉, 次 ,连 续 、

针刀松解治疗行关节腔内注液,取结节间沟区、肩关节囊后下方、肩峰

下等区域松解粘连挛缩带,并可配合手法,恢复关节活动度。

中药薰蒸治疗

利用具有祛风散寒除湿、舒筋通络止痛作用的中药风、羌活、桂枝、

鸡血藤、川木瓜、制川乌、伸筋草、路路通、桃仁、红花、地龙),

通过蒸气桑拿浴进行治疗。中药蒸气桑拿浴药力通过皮肤渗透,直接

吸收,从皮肤到肌肉,从筋到骨,直达病变之所在,能迅速有效的改

善局部微循环,加速新陈代谢,达到止痛、肩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的目

的。

中药桑拿蒸气浴作为一种热疗,既避免了中药热敷时因温度掌握

(洗)不好而烫伤皮肤,又因简便、效好、疗程短、价廉易为患者接受。但

要求有一定设备。

三、疗效评价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颂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治愈:肩部疼痛及压痛症状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手

术后伤口愈合。

2.好转:症状、体征好转,功能有改善。

3.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功能无改善。

四、治疗中的重点、难点

1、急性期或早期最好对病肩采取一些固定和镇痛的措施,以解除病人

疼痛,如用三角巾悬吊,并对病肩做热敷、理疗或封闭等治疗。

2、慢性期以针刺、艾灸及手法松解为主。并且要求患者不能因痛而停

止功能锻炼。各锻炼方法都要配合使用。锻炼要讲究质量,在动作、角度、

力度上按要求做,随活动度改善而加大活动角度。

4、

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诊疗指南

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诊疗指南 【概述】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以发生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肉、肌腱、筋膜、滑囊、关节囊等)的无菌性炎症为病理基础,表现为肩部疼痛和肩关节运动功能障碍症候群的一种疾病。 【诊断要点】 1.症状 (1)疼痛:肩部疼痛多呈弥散性,可向颈、背、臂、手放散,夜间或肩部活动时疼痛加重。 (2)活动受限:表现为穿衣、梳头、系裤、摸背等日常生活活动困难。 3.体征 (1)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表现肩关节各向的主动、被动活动范围减少,通常以前屈上举、外展、外旋、后伸及后伸内旋屈肘活动的受限为着。 (2)压痛:肱骨大结节、胲骨结节间沟、肩峰下缘突、

肱二头肌腱附着处、大小圆肌及肩胛骨外侧缘等压痛。 (3)肌肉痉挛:可触及斜方肌、菱形肌、提肩胛肌等的痉挛及压痛。 (4)肌肉萎缩肌力减弱:在后期,肩周肌肉萎缩以肱二头肌、三角肌为着。 原则:急性期消炎止痛,慢性期松解粘连改善功能。 1.物理治疗目的:改善血液循环及营养代谢,促进充血的消散、水肿的吸收,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松解粘连,改善功能。 (1)电疗法 高频电疗法可酌情选用超短波、短波、微波、毫米波等,急性期宜无热量,慢性期宜微热量,但不宜久用。其中超短波疗法较为常用,具体方法为:超短波治疗仪,中号电极两个,患肩对置;急性期采用无热量,15min/次,1次/山慢性期采用微热量,15?20min,15?20次为一疗程。 低中频电疗法:可酌情选用低频温热电、低频调制的中频电、干扰电等相应处方或治疗参数的电疗。其中低频调制中频电疗法较为常用。急性期与超短波疗法配合,慢性期与各种热疗配合效果更好。

(2)光疗法:主要采用紫外线局部照射疗法,用于急性期。具体方法为: 中波或短波紫外线治疗仪,患侧肩关节,分前、后、侧3区照射,红斑量,每日一区,6次为一疗程,可与超短波配合。 (3)超声波疗法:用于慢性期。具体方法为:800kHz 或1000kHz的超声波治疗仪,直径2或5cm的声头,在患肩以3cm/s左右的速度移动(也可移动和痛点固定结合,每痛点固定10?30s,但不能固定于骨突处),8?12min/次(根据面积大小而定),1次/d, 15?20次为一疗程,多用于肩关节粘连。与调制中频电疗法的改善血液循环处方或蜡疗法联合使用,效果更好。 (4)激光、偏振光疗法:痛点或痛区照射。 (5)磁疗法:低频脉冲磁疗法用于急性期,电磁疗法用于慢性期。 (6)温热疗法:可酌情选用红外线、可见光、蜡疗、热袋等,用于慢性期。 (7)水疗法:水中运动疗法用于慢性期。 (8)手法治疗 Maintland手法:用于改善血运和营养,急性期消炎止

肩凝症 肩关节周围炎 中医诊疗方案

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肩凝症 西医病名:肩关节周围炎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1)50岁左右发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2)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3)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4)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课件骨质疏松。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1)症状与体征:该病呈慢性发病,多数无外伤史,少数仅有轻微外伤。主要症状是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 a 疼痛位于肩前外侧,有时可放射至肘、手及肩胛区,但无感觉障碍。夜间疼痛加重,影响睡眠,不敢患侧卧位。持续疼痛可引起肌肉痉挛和肌肉萎缩。肩前、后方,肩峰下,三角肌止点处有压痛,而肱二头肌长头腱压痛最明显,当上臂外展、外旋、后伸时疼痛加剧。

b 早期肩关节活动仅对内、外旋有轻度影响,检查时应固定肩胛骨,两侧比较。晚期上臂处于内旋位,各个方向活动均受限,但以外展、内外旋受限明显,前后方向的活动一般是存在的。此时肩部肌肉明显萎缩,有时因并发血管痉挛而发生上肢血循环障碍,出现前臂及手部肿胀,发凉及手指活动疼痛等症状。 (2)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肩关节造影则有肩关节囊收缩、关节囊下部皱褶消失,肩周炎后期可出现严重的骨质疏松改变,特别是肱骨近端,重者有类似“溶骨性”破坏的表现,但通过病史及局部查体很容易与骨肿瘤鉴别开来。 (二)疾病分期:参照《肩周炎》(李平华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年) 1.粘连前期:主要表现为肩周部疼痛,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 2.粘连期:肩痛较为减轻,但疼痛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各方向的活动范围明显缩小,甚至影响日常生活。 3.恢复期: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改善。 (三)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1.风寒湿痹型:肩部窜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舌淡,舌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2.血瘀气滞型:肩部肿胀,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舌暗或有瘀斑,舌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 3.气血亏虚型: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伴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舌淡,少苔或舌苔白,脉细弱或沉。 三、治疗方法

肩周炎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

肩周炎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 肩周炎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 1.诊断标准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1)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多于男,右肩多于左肩,多为慢性发病。(2)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被痛醒,但较少肿胀;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甚则肩臂肌肉萎缩。查体:肩峰下广泛压痛,肩关节外展上举、外旋、后伸、后背上抬动作受限,不能做脱衣、梳头、洗脸等动作。(3)有慢性劳损、感受风寒或外伤史。(4)X线摄片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 患者取坐位,先用28号1.5寸毫针针刺靳氏肩三针(肩、肩前、后各约2寸)相应穴位,针以泻法为主。先针肩穴,针刺前先用拇指重按此穴,使患者肩部有明显的酸、麻、胀、痛感,局部常规消毒后,将毫针向肩关节方向刺入,以肩关节周围或向下有麻胀感为度;余两穴针刺方法相同。再根据症状配穴,肩内侧痛配尺泽、曲泽;肩前侧痛配手三里、足三里,肩外侧痛配外关、阳陵泉;肩后侧痛配后溪、天宗;肩臂肌肉萎缩配血海、三阴交。诸穴留针30min,留针时肩三针及局部穴位运用电针(疏密波)。每日针刺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间隔5天。 2.2 穴位注射 患者取坐位,医者先采用、按、揉等手法放松肩部肌肉,主要放松肩关节周围及三角肌,约3~5min。然后对肩井、肩、肩、曲池、手三里、合谷、天宗等穴进行点按,以酸胀为度,每穴约1min。再用弹拨法针对粘连点,进行弹拨,弹拨后轻轻按摩肌肉,以缓解疼痛。接着医者立于患者侧后方,采用前弓后箭步,双手紧紧夹持住肩关节,用运肩法前后运动肩关节。运用摇肩法活动肩关节数圈,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对肩周炎后期粘连较重者使用扳法: (1)上方扳法:医者站于患者侧前方,双手握住患者前臂远端,缓缓向上拔起; (2)内侧扳法:医者站于患者后方,患肢搭另一肩,医者固定其搭肩手,一手托其肘部,用力向上推之; (3)外侧扳法:医者站于患者后方,以右侧为例,左手肘点压其肩井穴,右手握患者二、三、四指,将患肢向上抬起的同时,左肘用力下压; (4)后伸扳法:以右侧为例,医者立于患者左侧方,将患肢背伸,右手拉患者右手,向左牵拉的同时,并上抬旋转患肩,左手托其左肩,以防患者由于疼痛发生摔伤。最后用抖搓手法,结束治疗。在针刺结束后施行,疗程同针刺疗程。

肩关节周围炎的推拿疗法

肩关节周围炎的推拿疗法 发表时间:2019-09-04T11:50:48.587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2期作者:侯锡东[导读] 传统的中医治疗对于肩关节周围炎有着比较显著的效果,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该怎么进行肩关节周围炎针灸推拿治疗吧。宜宾市叙州区中医医院四川宜宾 644600 肩关节周围炎又称肩周炎,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出现无菌性炎症或退行性改变引起的肩部周围疼痛。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慢性疾病,随着病情的加重活动会越来越受到限制。但是肩关节周围炎的发病原因至今未明确,与肩部外伤、肩部慢性劳损、局部刺激、内分泌紊乱等因素均有联系。 肩关节周围炎患者一般只有一侧肩部不适,很少有患者出现双侧并行发病。在病程初期,可感到肩部微微有隐痛,接着出现持续性疼痛。而且疼痛波及的范围比较广泛,痛无定处,患者没有办法指出具体的疼痛部位。一些病情严重的患者疼痛呈刀割样,放射至病侧臂部,夜间疼痛加重,白天疼痛缓解。严重者甚至因为疼痛不能入睡。季节气候变化时,尤其在寒冷的阴雨天,肩部疼痛也会加剧。而且肩关节的活动受限是全方位,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会逐渐丧失梳头、穿衣、吃饭等基本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因此,一旦患上肩关节周围炎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肩关节周围炎没有办法通过手术彻底根治,很容易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而复发。传统的中医治疗对于肩关节周围炎有着比较显著的效果,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该怎么进行肩关节周围炎针灸推拿治疗吧。 一、肩关节周围炎针灸推拿治疗的原则: 舒筋活血、通络止痛、解除粘连、滑利关节。 二、肩关节周围炎针灸推拿治疗的推拿治疗: 1.首先在用推法在肩部操作,还有肩部周围一整圈,包括肩上、前、后、内、外。如果患者出现压痛点,着重在压痛部位操作,比如肱骨结节间沟部,要重点对待,保证治疗效果。如果患者疼痛波及范围比较大,需要适当调整操作范围。 2.用拿法配合掌、指揉法在肩部操作,肩部周围一整圈,包括肩上、前、后、内、外部位操作。 3.点按缺盆、肩髃、肩井、尺泽、肩贞、肩内陵、天宗、曲池、阳陵泉等穴。 4.每穴点按完成后,进行局部轻揉,缓解患者的不适感。 5.对于取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患者,做肩关节摇法。患者坐在凳子上,医者站在患者的后外方,一只手拿住患者的患肩,拇指在后,剩下四指在前、中指压住肱骨结节间沟。另一只手握住患侧腕关节上方,做肩关节摇法,进行5次左右,需要向患者确认是否能够接受,需要在患者可以忍受的幅度下进行。拿肩的那只手垫在腋下,竖起拇指,找到患者的痛点,贴在痛处,往健侧用力,两手同时用力相对拔伸。 6.摇肩后伸法:患者坐在凳子上,医者站在患者的后外方,做完关节摇法后,将患侧的整个上肢下垂,一只手握住患侧腕关节上方,前臂抵住患侧的肘关节,将患肩向后伸,让患侧肘关节弯曲,背在背后,然后上提腕关节。 7.内收牵拉法:患者坐在凳子上,医者站在患者的后方,让患者身体前倾,向内收肩关节,医者用与患者患侧相反的手握住患侧腕关节上方,另外的那只手抵住健肩后侧,两只手同时用力推拉。 8.托肘外旋法:患者坐在凳子上,医者站在患者的前方,患侧肘关节屈曲,医者一只手握住患侧腕关节上方,另一只手握住肘关节,轻柔、快速的做外旋1~2次。 9.牵抖上提法:患者坐在凳子上,医者站在患者患肩的外侧,两只手一起握住患侧腕关节上方,轻柔、快速地摇动患肩3~5次,同时用力上提牵抖患肢。 10.对患者的患肩及其周围进行局部轻揉,并牵抖上肢。 三、肩关节周围炎针灸推拿治疗的针灸治疗: 1.主穴:肩髃透极泉,天宗透秉风、肩贞、条口透承山。配穴:曲池、尺泽、肩陵、肩井、合谷、阳陵泉。 2.治法:以主穴为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酌情加配穴。病人垂曲肘,呈放松状态。3~4寸的28号针最为适宜,行深刺透刺,让患者能感到比较强烈的酸、麻、胀的感觉。每日或隔日1次,一疗程10次。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决定疗程的长短。 四、肩关节周围炎针灸推拿治疗的自我保健: 1.拍肩捶腰法:将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整个身体呈放松状态,左右旋转身体,通过身体的左右旋转带动上肢。做拍肩、捶腰的运动。身体向左边的旋转时候,左手握空拳,用空拳的拳背捶腰,右手用手掌拍肩关节。同样的道理,当向右旋转的时候刚好相反。反之向右旋转时,右手握空拳,用空拳的拳背捶腰,左手用手掌拍肩关节。左右旋转一次为一组,做五组即可。 2.背后拉腕法:将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整个身体呈放松状态,将患肢向后,内旋手臂向后摸背脊,也可将健肢向后,和患肢一起牵拉,注意力度不宜过大。 五、肩关节周围炎针灸推拿治疗的注意事项: (1)不管是专业的医生进行推拿还是自己在里面进行康复保健,都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任何的动作都需要在可以忍受的情况下操作,否则只会适得其反。而且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科学正确的治疗。一旦力度或方法不正确都很容易造成肌肉和关节损伤,加重病情。 (2)进行推拿治疗时,需要进行轻揉和轻按,缓解不适感。

肩周炎的治疗方法及其症状.doc

肩周炎的治疗方法及其症状 肩周炎是发生在50岁左右的中年人人群中的一种常见的疾病,但是也不排除其他人群患病的可能。其特点主要是肩部周围疼痛,所以称肩周炎。下面是由我辑收集整理的一篇“肩周炎的治疗方法及其症状”欢迎大家阅读! 肩周炎的治疗方法及其症状 肩周炎介绍: 肩周炎是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致一定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复原为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 肩周炎症状: 1、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的肩周炎早期症状,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长期废用引起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粘连,肌力逐渐下降,加上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因素,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 2、肩部疼痛:起初时,肩周炎早期症状的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 3、怕冷: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这是肩周炎早期症状之一。 4、肌肉痉挛与萎缩: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肩周炎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弯不利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 5、急性期:这是肩周炎早期症状。肩部自发性疼痛,其疼痛常为持续性,表现不一。有的急性发作,但多数是慢性疼痛,有的只感觉肩部不

舒适及束缚的感觉。疼痛多局限于肩关节的前外侧,可延伸到三角肌的抵止点,常涉及肩肉胛区、上臂或前臂。 6、慢性期:肩痛逐渐减轻或消失,但肩关节挛缩僵硬逐渐加重呈;冻结状态。肩关节的各方向活动均比正常者减少50%-20%严重时肩肱关节活动完全消失,只有肩胛胸壁关节的活动。梳头、举臂、穿衣、向后结带均感困难。病程长者可出现轻度肌肉萎缩,多见于三角肌、肩胛带肌。压痛轻微或无压痛,此时持续时间较久,通常为2-3个月。 7、恢复期:肩痛基本消失,个别病人可有轻微的疼痛。肩关节慢慢地松弛,关节的活动也逐渐增加,外旋活动首先恢复,继则为外展和内旋活动。恢复期的长短与急性期、慢性期的时间有关。冻结期越长,恢复期也越慢;病期短,恢复也快。整个病程短者1~2个月,可又发病可达数年。 肩周炎病因: 1.年龄因素(20%): 本病大多发生在40岁以上中老年人,软组织退行病变,对各种外力的承受能力减弱是基本因素。 2.环境因素(15%): 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所产生的慢性致伤力是主要的激发因。 3.物理因素(20%): 上肢外伤后肩部固定过久,肩周组织继发萎缩、粘连。 4.其他因素(15%): 肩部急性挫伤、牵拉伤后因治疗不当等。 5.疾病因素(20%): 颈椎病,心、肺、胆道疾病发生的肩部牵涉痛,因原发病长期不愈使肩部肌持续性痉挛、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转变为真正的肩周炎。

肩周炎诊断标准

肩周炎诊断标准 肩周炎,全称为肩关节周围炎,发病年龄大多40岁以上,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且多见于体力劳动者。由于50岁左右的人易患此病,所以本病又称为五十肩。肩周炎祖国医学称之为“漏肩风”、“冻结肩”、“五十肩”等,是以肩关节疼痛为主,先呈阵发性酸痛,继之发生运动障碍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患有肩周炎的患者,自觉有冷气进入肩部,也有患者感觉有凉气从肩关节内部向外冒出,故又称“漏肩风”。其病变特点是广泛,即疼痛广泛、功能受限广泛、压痛广泛。 一、临床表现 ⑴肩部疼痛:起初时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多数患者常诉说后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侧侧卧,此种情况因血虚而致者更为明显;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⑵活动受限: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长期废用引起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粘连,肌力逐渐下降,加上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因素,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 ⑶怕冷: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⑷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 ⑸痉挛与萎缩: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弯不利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三角肌有轻度萎缩,斜方肌痉挛。岗上肌腱、肱二头肌长、短头肌腱

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方案

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 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 中医病名:肩痹、漏肩风、五十肩、肩凝症 ,属于中医痹症范畴 症状: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 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体征: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辅助检查: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骨科学》第三版(胥少汀等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年)。 西医病名:肩关节周围炎 诊断依据: 1.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2.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障碍或僵硬,压痛广泛,以肱二头肌腱长头腱部压痛为甚。肩周肌萎缩。 3.肩关节外展、外旋、后伸明显障碍,甚至呈僵硬状态 4.肩关节X线片:一般无特殊改变。有时可见局部骨质疏松、冈上肌钙化、大结节密度增高等。肩关节造影显示关节腔缩小,呈方形。 (二)疾病分类 肩周炎按不同的发病部位及病理变化可分成四大类。 ①肩周滑液囊病变:包括滑囊的渗出性炎症、粘连、闭 塞及钙质沉积等病理变化。可累及肩峰下滑囊或三角肌下滑囊、喙突表面的滑囊等。

②盂肱关节腔病变:“冻结肩或继发性粘连性关节挛缩 ③肌腱、腱鞘的退化性病变: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及腱鞘 冈上肌腱炎(疼痛弧综合征)、钙化性肌腱炎、肩袖断裂 及部分断裂、撞击综合征等。 ④其他肩周围病变:如喙突炎、肩纤维组织炎、肩胛上 神经卡压征、肩锁关节病变等。 (三)疾病分型 不同肩周炎患者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病情有轻重之 分。 ①轻型:肩部酸痛,夜间不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活动 轻度受限,前屈后伸正常。 ② 中型:肩部疼痛较重,可影响夜间睡眠,个别体位可 引起剧烈疼痛,肩关节功能活动中度受限。 ③ 重型:肩部疼痛严重,夜间影响睡眠,多个体位均可 引起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四)辨证分型 ① 风 寒 肩部窜痛,遇风寒痛重,得温热痛缓,畏风 部有沉重感。舌苔薄白或白腻 ② 淤 肩部针刺样疼痛、拒按,夜间痛甚。 弦 或 细 症” 早期均可有腔内的纤维素样渗出,晚期出现关节腔粘 连、 容量缩小。 炎、 型 惡寒,或肩 ,脉弦滑或 弦紧。 滞 型 舌紫暗或瘀斑,脉 涩

肩周炎

[其他] 肩周炎的特效治疗 本贴收到9朵鲜花 我汇总了肩周炎的治疗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 治疗肩痛的经验用穴 对于肩痛,个人喜欢使用对侧外踝直下的赤白肉际处,直刺0.5-1寸,再在同侧根据疼痛的部位加一针牵引针,比如太阳部位疼痛加后溪、太阴部位疼痛加鱼际、阳明部位加二间、少阳加中渚。疼痛时间久的可以加健侧董氏奇穴肾关(阴陵泉下2。5寸),针1-2寸。在治疗的同时嘱患者活动患肩,一般一次就可以见效。据本人观察,效果优于肩痛穴和条山 穴,请爱友们试一试。 2 综合治疗肩周炎-----肩周炎的最佳治疗方案 [治疗手段] 1:肩三针加艾条温灸 2:TDP烤患处 3:推拿治疗 4:中药外敷:川乌30 草乌30 肉桂30 干姜30 樟脑30 赤芍20 南星20 白芷20 甘松 20 吴茱萸10 威灵仙50 细辛30 川芎15 玄参15 以上药打粉,高度醋调至糊状,用伤湿止痛膏固定。贴敷于肩峰部位,不超过24小时,有时皮肤敏感的人会有过敏现象,可嘱其在略痒时即行揭掉。一般一贴即见明显效果,每天 一贴7天一疗程。 另外肌肉劳损、关节冷痛、扭伤24小时后此方均适用。 5:锻炼 (1)蝎子爬墙:让病员侧面面站立靠近墙壁,在墙壁上面一高度标志,以手指接触墙壁逐步向上移动,做肩外展上举动作,每日2-3次,每次5-10分钟,逐日增加上臂外展度数。 也可在屋柱上装一滑车挂绳牵,一端系着患肢病员以健侧上肢向上向下牵拉另一端绳 子,来帮助患侧肩关节的锻炼活动。 (2)耸肩坐姿或立姿态双手叉腰,用力上下缩头耸肩,每次耸15下。每日2次(3)下垂摆动练习:躯体前屈,使肩关节周围肌腱放松,双下肢自然下垂,然后做前后摆动练习(和左右摆动练习),幅度可逐渐加大,以肩关节有轻度疼痛不诱发肌肉痉挛为宜。 3 动态针刺法治疗原发性肩周炎50例 治疗方法 令患者抬臂寻找痛点,在痛点出现时保持抬臂状态不动,取28号、3寸毫针在痛点进针,

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方案

. .. 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肩凝症 西医病名:肩关节周围炎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1)50岁左右发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2)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3)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4)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课件骨质疏松。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1)症状与体征:该病呈慢性发病,多数无外伤史,少数仅有轻微外伤。主要症状是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

动障碍。 a 疼痛位于肩前外侧,有时可放射至肘、手及肩胛区,但无感觉障碍。夜间疼痛加重,影响睡眠,不敢患侧卧位。持续疼痛可引起肌肉痉挛和肌肉萎缩。肩前、后方,肩峰下,. z. . .. 三角肌止点处有压痛,而肱二头肌长头腱压痛最明显,当上臂外展、外旋、后伸时疼痛加剧。 b 早期肩关节活动仅对内、外旋有轻度影响,检查时应固定肩胛骨,两侧比较。晚期上臂处于内旋位,各个方向活动均受限,但以外展、内外旋受限明显,前后方向的活动一般是存在的。此时肩部肌肉明显萎缩,有时因并发血管痉挛而发生上肢血循环障碍,出现前臂及手部肿胀,发凉及手指活动疼痛等症状。 (2)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肩关节造影则有肩关节囊收缩、关节囊下部皱褶消失,肩周炎后期可出现严重的骨质疏松改变,特别是肱骨近端,重者有类似“溶骨性”破坏的表现,但通过病史及局部查体很容易与骨肿瘤鉴别开来。(二)疾病分期:参照《肩周炎》(李平华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年) 1.粘连前期:主要表现为肩周部疼痛,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

肩周炎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大全

肩周炎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大全 基本知识名称:肩周炎 部位:颈部、背部 肩周炎 科室:骨科、中医科 症状:颈肩痛颈椎关节的根性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肩部运动受限 检查:骨关节及软组织、CT检查 简介肩周炎,全称为肩关节周围炎,发病年龄大多40岁以上,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且多见于体力劳动 肩周炎 者。由于50岁左右的人易患此病,所以本病又称为五十肩。肩周炎祖国医学称之为“漏肩风”、“冻结肩”、“五十肩”等,是以肩关节疼痛为主,先呈阵发性酸痛,继之发生运动障碍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患有肩周炎的患者,自觉有冷气进入肩部,也有患者感觉有凉气从肩关节内部向外冒出,故又称“漏肩风”。其病变特点是广泛,即疼痛广泛、功能受限广泛、压痛广泛。 肩关节周围炎(the frozen shoulder,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简称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肌肉、韧带、肌腱、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它的临床表现为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病程一般在1年以内,较长者可达到1-2年。 肩部疼痛,可为阵发性或持续性,急性期时疼痛剧烈,夜间加重,活动与休息均可出现,严重者有触痛,疼痛时汗出难耐,不得安睡,部分病人疼痛可向前臂或颈部放射。肩关节活动受限,尤以外展、外旋、后伸障碍显著,病情严重者不能刷牙、洗脸、梳头、脱衣、插衣兜等,甚至

肩周炎 局部肌肉萎缩等。肩周炎的发病首先发生一侧肩部疼痛、酸痛或跳痛,夜间痛甚,初起因畏痛而不敢活动,久则产生粘连和挛缩,活动受限,尤以外展、上举、背伸时明显,甚者肩关节失去活动能力。主要症状是肩痛,有时放射到上臂,夜间疼痛明显,肩关节活动受限,影响洗脸、背手、梳头和穿衣等,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中医认为肩周炎的形成有内、外两个因素。内因是年老体弱,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外因是风寒湿邪,外伤及慢性劳损。 另外,肩部的骨折、脱位,臂部或前臂的骨折,因固定时间太长或在固定期间不注意肩关节的功能锻炼亦可诱发关节炎。 症状体征本病女性多于男性,左侧多于右侧,亦可两侧先后发病。多为中、老年患病。逐渐出现肩部某一处 肩周炎 痛,与动作、姿势有明显关系。随病程延长,疼痛范围扩大,并牵涉到上臂中段,同时伴肩关节活动受限。如欲增大活动范围,则有剧烈锐痛发生。严重时患肢不能梳头、洗面和扣腰带。夜间因翻身移动肩部而痛醒。病人初期尚能指出疼痛点,后期范围扩大,感觉疼痛来于肱骨。肩周炎的患者主要有以下的一些表现: (1)肩部疼痛:起初时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多数患者常诉说后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侧侧卧,此种情况因血虚而致者更为明显;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2)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长期废用引起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粘连,肌力逐渐下降,加上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因素,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规范

一、肩关节周围炎诊疗规范 定义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是由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粘连而引起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又称粘连性关节囊 炎,俗称五十肩、冻结肩。在康复医学领域,肩周炎主要是指特定年龄发生的无特殊诱因的肩关节周围炎症,而不是其他疾病或者外伤导致的继发性肩关节功能障碍。 2.病因与病理 (1)病因:病因不明。主要与肩关节退行性病变、肩部的慢性劳损、急性外伤、受凉、感染 及活动减少等因素有关。颈椎疾病造成的肩部神经营养障碍可能也是病因之一。 2)病理:急慢性损伤可致关节囊、韧带和肌肉损伤,使关节囊变薄和出 囊、肩韧带或冈上肌断裂,肩峰、嚎突或肱骨大结节骨质增生等,或发生无菌性 性坏死、粘连、钙化等病理改变 检查方法 局 (1)视诊:观察两肩外形是否对称,高低是否一致,有无畸形(斜方肌瘫痪表现为平肩前 锯肌瘫痪者上肢向前平举时表现为翼肩;三角肌瘫痪者,肱骨重力可致关节半脱位;肩关节创伤性脱位,肩峰突出形成方肩)。肩关节轻度肿胀时不易看出,正常情况下锁骨的外下方是回陷的,肿胀时则该处膨隆 (2)触诊:压痛部位往往比较弥散。肩关节周围有多个压痛点,主要是肌腱与骨组织附着 点及滑囊、肌腱处 (3)活动度:测量肩关节屈曲、伸展、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的角度,并做记录 (4)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可以作为鉴别诊断的工具 4.临床表现

(1)临床特点:50岁左右发作,病程数月,有明确的自愈倾向 (2)主要症状:肩关节疼痛,关节活动障碍。疼痛特点为肩关节钝痛,急性重者一触即痛 可能是组织有撕裂;有的按压时反而减轻,表现为慢性疼痛,夜间疼痛为著。运动功能障碍为外展、前屈、外旋和内旋受限。病程长者可因神经营养障碍及失用导致肌肉萎缩,三角肌最显著 5.鉴别诊断 (1)肩关节不稳定:多数有创伤史,肩部疼痛,夜间痛明显,创伤局部压痛明显,活动受限。 部分者查体有肩部松弛、半脱位,X线有特殊改变 (2)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可因C神经根受到刺激出现肩部疼痛,而长时间疼痛、肌痉 拿又可导致慢性损伤性炎症,故颈椎病可有肩部症状,也可继发肩周炎。两者主要鉴别点是颈椎病时单根神经损害少,往往有前臂及手的根性疼痛,且有神经定位体征。另外,头颈部体征多于肩周炎 (3)肩部肿瘤:肩部肿瘤虽较其他疾病少见,但后果严重。临床上有时将中老年人的肩痛 长期以肩周炎或颈椎病治疗,从而延误诊断。因此,疼痛进行性加重,不能用固定患肢方法缓解终,并出现轴向痛者,均应摄片检查,以除外骨病 D左:要排除心胜疾病,右肩痛要排除肝胆等疾患 6.治疗要点①一般治疗:口服消炎镇痛药物;痛点局部封闭。②物理治疗:超短波、红 外线、磁疗、低、中频电疗、运动训练

中医肩关节周围炎的推拿疗法

肩关节周围炎的推拿疗法 治疗原则:舒筋活血、通络止痛、解除粘连、滑利关节。 1.用法在肩部操作,包括肩上、肩前、肩后及肩外等部位,若有压痛点者,在压痛部重点操作,如肱骨结节间沟部,治疗要充分。若有疼痛波及部位者,操作范围应适当扩大。 2.用拿法配合掌、指揉法,在肩部操作,部位同上。 3.点按缺盆、肩髃、肩井、肩贞、肩内陵、天宗、曲池、合谷等穴。 4.每穴点按后可在局部轻揉以缓解不适感。 5.取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之第3法(摇按拔伸第一法),即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后外方,用一手拿住伤肩,拇指在后,余四指在前、中指压在肱骨结节间沟。另一手握住腕关节上方,在拔伸牵引下做肩关节摇法(患者可以忍受最大幅度)6~7次,拿肩之手垫于腋下,拇指竖起,贴于痛处,向健侧用力撑之,两手同时用力相对拔伸,在保持牵引力的同时,上肢下垂,并屈肘内收,使手尽量触及健肩,再向上拔伸,此时垫于腋下之手拿出,用拇指在痛处按揉,本法可重复二次。 6.取冈上肌腱第三法(摇按拔伸第二法),患者坐位,医者站于伤肩后侧,一手拿住腕关节上方,另一手用大鱼际压住肩髃穴处,在拔伸牵引下做摇法6~7次,在保持牵引力的同时,拿肩之手垫于腋下,使伤肢下垂并屈肘内收,手触健肩。此时,拿腕之手前臂托住患肢肘关节尺侧,做梳头状,当绕至头顶时使患侧之手尽量触及其对侧耳尖部3~5次,再将伤肢向斜前上拔伸,同时拿肩之手大鱼际在患处推按,本法可重复二次。 7.摇肩后伸法: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肩后外侧,先做摇法后将伤肢下垂,拿腕之手前臂抵住患肢肘关节做患肩后伸动作并使患肢肘关节屈曲,背于体后,再上提腕关节,本法可重复做二次。 8.内收牵拉法: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后面,令患者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屈,并内收肩关节,此时医者一手(如左侧患肩医者用右手)拿住患肢腕关节上方,一手抵住健肩后侧,双手同时用力推拉(以改善内收)2~3次。 9.托肘外旋法: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之前,一手握住腕关节上方,另一手握住屈曲之肘关节,轻柔、快速的做患者外旋1~2次 10.牵抖上提法: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肩外侧,双手握住患肢腕关节上方,轻摇患肩3~5次,双手同时用力上提牵抖患肢,用力要轻柔、快速。 11.患肩局部轻揉,并搓、抖上肢。 注意: (1)本治疗方法需要患者可以忍受的情况下进行。 (2)在操作5~10法过程中每二法之间应加入轻揉、轻按之法,以缓解疼痛及不适。

例肩周炎治疗病例

李淑X 女 61岁 2006-7-22 主诉:左肩周痛月余,肩胛外侧和三角肌前侧痛甚,左臂上举受限,只能抬高80~90度,左臂后抬举受限。颈部酸痛,触诊三?四颈椎向轻度偏左,按之疼痛难忍。苔薄白,脉沉细。 处方: (第一天)针刺:颈百劳,肩井,肩三针,儒腧,曲池,手三里,外关,条口透承山,天应,腕踝针左手4。针刺得气后性震颤法和搓法。 温针灸:颈百劳,肩三针,天应 推拿:重点弹拨天应,配合关节松动法和运动关节法,复位第三?四颈椎。 嘱咐病人要进行“爬墙运动”,并告知弹拨处隔天会更痛。 (第二天)病人诉昨弹拨处更痛拒按。关节较为松弛。 治疗:用“扶他林”摩擦疼痛处知道皮肤红烫为止,再用神灯照20分钟,平时用肩周药袋热敷(肩周药袋组成:当归,川芎,白芍,香附,陈皮,薄荷,秦九,荆介,防风,乳香,没药,红花,各10克)。 (第三天)病人疼痛大为缓解,手能上举90~100度,颈部感觉比较松弛。 针灸:与第一天相同。 推拿:主要放松肌群,配合关节松动法和运动关节法。疼痛

处拔罐。 (第四天)病人诉颈部疼痛已经完全缓解,肩周已经能做大幅度运动,但后太高依旧困难。 推拿:与第三天相同。 以上重复治疗共8天,病人左臂上举已经能达到170度,左臂后抬举有所改善,嘱咐病人接着自我锻炼。 儿童补钙王之争三精VS龙牡 惊!中国人竟然都缺钙 警惕电脑族鼠标手肌肉坏死 推荐!教你如何预防鼠标手 刘翔的伤病不在跟腱而在腰上 从刘国梁的歪头谈谈颈椎病 推荐:预防颈椎病从这里开始 教你预防骨折六大秘诀 “骨质增生”竟然不是病? 骨科频道每月TOP10排行榜 老中医珍藏几辈的腰腿痛秘方---值得收藏 老中医祖辈留下来的治疗各类风湿病,关节炎、脊椎肩周、腰腿痛、四肢麻木-五莲山药酒秘方方,秘方是经得起考验的经验药方,用起来真的是妙不可言,这些药方的配伍您在网上是搜不到的,在药书上也找不出相同的药方,这是无形资产。相信大家是能够从中受益匪浅的。真心希望朋友们能够把这些药方收藏

中医对肩周炎辨证论治

中医对肩周炎的辨证论治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广泛的炎症反应。本病是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患,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左侧较右侧多见,双侧同时发病者少见。早期表现,仅以疼痛为主,或仅有轻微隐痛或肩关节不适和束缚感;继则疼痛逐渐加重,夜间尤甚,常影响睡眠,肩关节活动也逐渐完全受限;最后形成“冻结状态”。本病在中医学属“痹证”范围,又称为五十肩、漏肩风、肩凝症、冻结肩等。 中医认为,人过中年阳气虚弱,正气渐损,肝肾不足,气血虚弱,营卫失调,以致筋脉肌肉失去濡养,遇有风湿寒邪外侵,易使气血凝滞,阳气不布,脉络不通故发本病。 (1)正气内亏:“七七肾气衰”,人到50岁左右,肝肾精气开始衰退,或劳逸过度,或病后体弱,致气血不足,筋脉得不到充分滋养,日久筋脉拘急,营卫失调。《中藏经*五痹》曰:“肾气内消……精气日衰,则邪气妄入”。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曰:“夫劳倦之人,表里多虚,血气衰弱,腠理疏泄,风邪易侵……随其所惑,而众痹生焉”。现代医学家刘渡舟在《金匮要略诠解·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曰:“凡尊荣之人,则养尊处优,好逸恶劳,多食肥甘,而肌肉丰盛,不事劳动则筋骨脆弱,以致肝肾虚弱……阳气虚,血行不畅,重因疲劳则汗出,体气愈疲**此时加被微风,遂得而干之,则风与血相搏,阳气痹阻,血行不畅。” (2)邪气外侵:居住潮湿,中风冒雨,睡卧露肩等,均可致外邪内侵,寒湿留滞于筋脉,血受寒则凝,脉络拘急则痛;寒湿之邪侵淫于筋肉关节,以致关节屈伸不利,如金元·张子和《儒门事亲》曰:“此疾之作,多在四时阴雨之时,及三月九月,太阴寒水用事之月,故草枯水寒如甚,或濒水之地,劳力之人,辛苦失度,触冒风雨,寝处潮湿、痹从外入。”又如明·朱《普济方》曰:“此病盖因久坐湿地,及曾经冷处睡卧而得。”一、中医对肩周炎的辨证论治 中医临床上一般把肩周炎分为以下四型: 1、风寒侵袭 主证:肩部疼痛较轻,病程较短,疼痛局限于肩部,多为钝疼或隐痛,或有麻木感,不影响上肢活动。局部发凉,得暖或抚摩则痛减。舌苔白,脉浮或紧。多为肩周炎早期。 主证分析:体虚之人,肌肤卫阳不固,复因汗出当风,风寒趁虚袭于肌肤经络,痹阻于肩部,使肩部气血运行不利;不通则痛,故见肩部疼痛,局部发凉。因病程短,风寒仅袭肌表,故其痛较轻。苔白脉浮或紧,均为寒邪在肌表之征。 治则: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方药:蠲痹汤加减。 羌活10g,独活10g,秦艽10g,桂枝10g,桑枝10g,海风藤15g,当归10g,川芎10g,木香10 g,乳香10g,甘草6g。(正耀注:此蠲痹汤源自《医学心悟》,是程钟龄方) 方解:方中羌活、独活、桂枝、秦艽、海风藤、桑枝等祛风散寒,化湿通络;配以当归、川芎、木香、乳香活血理气,并能止痛;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共奏祛风散寒、通

肩周炎治疗论文:肩周炎治疗的发展现状

肩周炎治疗论文:肩周炎治疗的发展现状摘要:肩周炎是我们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群都患有肩周炎,目前的临床治疗多为非手术治疗,如关节松动术、运动疗法、传统中医治疗以及康复疗法等。 关键词:肩周炎;肩关节;治疗 1概述 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老年人的常见病,又称"粘连性关节囊炎"、"凝肩"或"冻结肩"。据统计,临床发病率可达20.6%。通常认为肩周炎有一定自愈倾向,但自然病程长达6个月至三年,甚至更长。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如得不到有效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 2病因病理 肩关节是人体全身各关节中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其关节囊较松弛,关节的稳定性大部分靠关节周围的肌肉、肌健和韧带的力量来维持。由于肌腱本身的血液供应较差,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退行性改变,加之肩关节在生活中活动比较频繁,周围软组织经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磨擦挤压,故而易发生慢性劳损并逐渐形成原发性肩周炎。中国传统医

学对肩周炎的认识最早有关肩周炎的描述出现于晋代的《针灸甲乙经》认为:"肩痛不可举,引缺盆痛,云门主之。"中医学认为肩周炎属于痹症范畴,是由于年老体衰,肝肾亏损,气血不足,脉筋失于濡养,加之感受风寒湿邪及劳累伤损等因素所致。现代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肩周炎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患者主诉无明显诱因,查体无明显异常(除肩关节活动受限外)或x光片无阳性发现者,则属于原发性;若诱因是创伤损害,则属于继发性。原因有以下方面:炎症因素:1934年condman认为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肩袖肌腱炎。depalma曾在42例冻结肩患者手术中发现肩关节周围的一切组织都存在低度炎症性过程,使肌腱滑动受损。而黄公怡认为,肩周炎是肩的组成部分包括肩峰下滑囊、冈上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腱及腱鞘、肩肱关节囊等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炎症的总称。 3肩周炎临床表现: 3.1肩部疼痛 起初时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多数患者常诉说后半夜痛

2021漏肩风(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方案

漏肩风(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1)50岁左右发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2)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3)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4)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新编实用骨科学》第二版(陶天遵主编,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8年)。 (1)症状与体征:该病呈慢性发病,多数无外伤史,少数仅有轻微外伤。主要症状是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疼痛位于肩前外侧,有时可放射至肘、手及肩胛区,但无感觉障碍。夜间疼痛加重,影响睡眠,不敢患侧卧位。持续疼痛可引起肌肉痉挛和肌肉萎缩。肩前、后方,肩峰下,三角肌止点处有压痛,而以肱二头肌长头腱部压痛最明显,当上臂外展、外旋、后伸时疼痛加剧。早期肩关节活动仅对内、外旋有轻度影响,检查时应固定肩胛骨,两侧比较。晚期上臂处于内旋位,各个方向活动均受限,但以外展、内外旋受限明显,前后方向的活动一般是存在的。此时肩部肌肉明显萎缩,有时因并发血管痉挛而发生上肢血循环障碍,出现前臂及手部肿胀,发凉及手指活动疼痛等症状。 (2)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肩关节造影则有肩关节囊收缩、关节囊下部皱褶消失,肩周炎后期可出现严重的骨质疏松改变,特别是肱骨近端,重者有类似“溶骨性”破坏的表现,但通过病史及局部查体很容易与骨肿瘤鉴别开来。

(二)疾病分期:参照《肩周炎》(李平华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年) 1、粘连前期:主要表现为肩周部疼痛,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 2、粘连期:肩痛较为减轻,但疼痛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各方向的活动范围明显缩小,甚至影响日常生活。 3、恢复期: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改善。 (三)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1、风寒湿痹证:肩部窜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舌淡,舌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2、气滞血瘀证:肩部肿胀,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舌暗或有瘀斑,舌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 3、气血亏虚证: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伴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舌淡,少苔或舌苔白,脉细弱或沉。 二、治疗方法 (一)针灸疗法 主穴:肩贞、肩前、肩髃、肩髎、天宗、臂臑、手三里 配穴: 风寒湿痹证:风池、风门、外关 气滞血瘀证:合谷、血海、太冲 气血亏虚证:足三里、关元、气海 治疗方法: (1)电针治疗:施泻法或平补平泻,得气后肩前、肩髎(或肩髃、臑俞),两组穴位交替使用电针刺激,合谷、外关分别接电针,留针至30分钟。 (2)温针灸:在肩前、肩髎、肩髃、臑俞等局部腧穴针刺得气后,选用2~3个腧穴实施温针灸,连续施灸2~3壮(每

肩周炎诊疗方案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常规 (2011年版) 肩关节周围炎是指肩关节周围然组织的退行性变、无菌性炎症的疾病,本病简称肩周炎,又名冻结肩、五十肩、漏肩风等,多在50岁左右发病,女性多于男性,单侧多见。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于年老体弱,肝肾亏损,气血虚衰,筋脉失于濡养,兼慢性劳损,风寒湿邪侵袭等,导致血不荣筋,痰浊瘀阻经脉所致。 临床表现: 1.初期(疼痛期):主要为肩部持续性疼痛,疼痛的程度和性质有极大地差异。疼痛多局限于肩部的前外侧,常涉及肩胛区及上臂。穿衣或梳头等活动时疼痛加重,尤以夜间为甚。 2.中后期(粘连期):肩部疼痛逐渐缓解,各方向活动度均比正常减小,逐渐加重,呈“冻结状态”,严重者盂肱关节活动完全消失,只有肩胛胸壁关节的活动。此期持续时间较长,通常为2-3个月。 专科检查: 1.初期(疼痛期):肩部外观正常。局部压痛点多位于结节间沟、喙突、肩峰下滑囊或者三角肌附着处,肩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外展内旋受限最为显著。 2.中后期(粘连期):压痛轻微,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度均比正常减小,尤以外展上举和内旋后伸为著,严重者盂肱关节活动完全消失,病程长者肩部肌肉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废用性萎缩。 诊断依据: 1.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受风寒湿邪所致 2.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多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为慢性发病。 3.肩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4.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辩证分型: 1.风寒湿痺型可见肩周重滞疼痛、酸胀不舒,夜间尤其明显,肩关节屈伸不利,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或沉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