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离子反应的应用

离子反应的应用

离子反应的应用
离子反应的应用

离子反应

【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2、小组合作探究应用离子反应进行含量测定、物质制备与纯化等.

3、以极度的热情投入课堂,体验学习的快乐。

【基础自学】

一、离子的检验

请写出下列离子的检验方法:

(1)Fe3+

(2)Fe2+

(3)NH4+:

(4)Fe3+中混有Fe2+检验其中含有Fe2+

小结:离子检验类简答题的答题要点:

练习1、对未知的无机盐溶液所含离子作鉴定。根据下列实验事实做出的判断不一定正确的是( )

①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含SO42-

②向溶液中加硝酸酸化,再加入少许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含Cl-

③向溶液中加入盐酸,有无色气体逸出,此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溶液中含有CO32

④加入NaOH溶液,微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溶液中有NH4+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二、含量测定

中和滴定

1、在定量分析中,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做中和滴定,其实

质。

2、滴定管的使用

a、滴定管具有精确刻度,可以准确控制流出液体体积,滴定管有_______ __

和____ _____之分。

b、使用前,应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洗涤,先用_________洗涤滴定

管,再用________润洗2~3次,注入待盛溶液,使液面高于0刻度以上2-3cm处,并使尖嘴部分充满液体,调整液面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数要读至______ ____。

c、数据处理:上述滴定操作应重复__________次,求出所用标准液体积的___________,

然后利用原理公式计算出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三、物质制备与纯化

1、氯碱工业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生产________和_________,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除去污水中含有的Cu2+需要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四、生活中常见的离子反应

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1、胃舒平(主要成分是Al(OH)3)治疗胃酸过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硬水的软化:

方法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探究】

1、中和滴定

(1)若为一元强酸与一元强碱中和,则原理用公式表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2)指示剂的选择

问题:用指示剂判断的滴定终点对应溶液的PH (填“是”或“否”)

一定等于7,

(3)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以酸滴定碱为例)

①使用的仪器

②滴定的操作要领:

③终点判断:以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为例(指示剂是酚酞):

例题:有三瓶体积相等,浓度都是1mol/L的HCl溶液,将①加热蒸发至体积减少一半;在③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加入后溶液呈强酸性);②不作改变。然后以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溶液滴定上述三种溶液,所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是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③=②>① D.①=②=③

练习:右图为用某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Y)滴定10ml某物质的量浓度的HCl溶液(X)

的图像,据此推断NaOH溶液和盐酸物质的量是

2、长期存放的亚硫酸钠可能部分会被氧化,现通过实验来测定某无水亚硫酸钠试剂的纯度,实验步骤如下:

(1) 称量a g 样品,置于烧杯中(2) 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样品溶解

(3) 加入稀盐酸,使溶液呈强酸性,再加过量的BaCl2溶液

(4) 过滤,用蒸馏水洗涤沉淀(5) 加热干燥沉淀物

(6) 将沉淀物冷却至室温后称量(7) 重复(5)(6)操作,直到合格,最后得到b g固体

回答下面问题:

(1) 步骤(3)中加盐酸使溶液呈强酸性的目的是:

(2) 步骤(3)中能否用硝酸__________,其原因是:

(3) 步骤(7)的合格标准是:

(4) 步骤(4)中洗涤沉淀的方法是:

(5)证明沉淀已洗涤干净的方法是:

(5) 实验测得样品中无水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出算式)

课堂检测

1、用下面的方案进行某些离子的检验,其中方案设计严密的是( )

A .检验试液中的SO 2-

4:试液

――→足量稀硝酸无沉淀――→BaCl 2溶液白色沉淀 B .检验试液中的SO 2-

3:试液―

―→浓盐酸气体――→品红褪色 C .检验试液中的I -

:试液――→H 2O 2棕黄色溶液――→淀粉溶液蓝色溶液

D .检验试液中的CO 2-

3:试液

――→足量BaCl 2溶液白色沉淀――→足量稀盐酸沉淀溶解 2、水溶液X 中只可能溶有K +、Mg 2+、Al 3+、AlO -2、SiO 2-3、SO 2-3、CO 2-3、SO 2-

4中的若干种离子。某同学对该溶液进行了如下实验: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气体甲一定是纯净物

B .沉淀甲是硅酸和硅酸镁的混合物

C .K +、AlO -2和SiO 2-

3一定存在于溶液X 中

D .CO 2-3和SO 2-

4一定不存在于溶液X 中

3、曲线a 和b 是盐酸与氢氧化钠的相互滴定的滴定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B .P 点时反应恰好完全,溶液呈中性

C .曲线a 是盐酸滴定氢氧化钠的滴定曲线

D .酚酞不能用作本实验的指示剂

4、常温下,用0.1000 mol/L NaOH 溶液滴定20.00 mL 0.1000 mol/L HCl 溶液,滴定曲

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将盐酸换成同浓度的醋酸,则滴定到pH=7时,a>20.00

B.该滴定也可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C.若用酚酞作指示剂,当滴定到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且半分

钟内不褪色时停止滴定

D.滴定过程中,可能存在:c(Cl-)>c(H+)>c(Na+)>c(OH-)

课后巩固

1、草酸晶体的组成可用H2C2O4·XH2O表示,为了测定x值,进行如下实验:

①称取Wg草酸晶体,配成100.00mL水溶液;

②取25.00ml所配制的草酸溶液置于锥形瓶内,加入适量稀硫酸后,用浓度为a mol/L的KMnO4溶液滴定至KMnO4不再褪色为止,所发生的反应为:

2 KMnO4+5 H2C2O4+3H2SO4 = K2SO4 + 10 CO2↑+ 2MnSO4 + 8H2O

a、实验中,标准液KMnO4溶液应装在___________中,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在滴定过程中若用去a mol/L的KMnO4溶液V mL,则所配制的草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

度为______,由此可以计算出x的值是________。若用碘水作滴定剂,应选用________作指示剂。

2、用过量的H2SO4、NaOH、NH3·H2O、NaCl等溶液,按下图所示的步骤分开五种离子,则

溶液①、②、③、④是()

A.①NaCl②NaOH

③NH3·H2O④H2SO4

B.①H2SO4②NaO H

③NH3·H2O④NaCl

C. ①H

2

SO4 ②NH3·H2O

③NaOH④NaCl

D. ①NaCl②NH3·H2O③NaOH④H2SO4

3、工业制氯化铜时,将浓盐酸用蒸汽加热至80℃左右,慢慢加入粗制氧化铜粉(含杂质氧

化亚铁)反应如下:CuO+2HCl=CuCl2+H2O, FeO+2HCl=FeCl2+H2O。已知pH≥9.6时,Fe2+以Fe (OH)2的形式完全沉淀;pH≥6.4时,Cu2+以Cu (OH)2的形式完全沉淀,pH在3~4时,Fe3+以Fe (OH)3的形式完全沉淀。

⑴为除去溶液中的Fe2+,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直接加碱,调整溶液pH≥9.6B.加纯铜粉,将Fe2+还原出来

C.先将Fe2+氧化成Fe3+,再调整pH在3~4D.通入硫化氢,使Fe2+直接沉淀

⑵工业上为除去溶液中的Fe2+,常使用NaClO,当向溶液中加入NaClO后,溶液pH变化

情况是()

A.肯定减小B.肯定增大C.可能减小D.可能增大

⑶若此溶液中只含有Fe3+时,要调整pH在3~4之间,此时最好向溶液中加入()

A.NaOH溶液B.氨水C.CuCl2溶液D.CuO固体

4、、某同学用0.10 mol/L的HCl溶液测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操作如下:

A.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0.00 mLHCl溶液注入锥形瓶,同时滴加2~3滴酚酞试液;

B.用0.10 mol/L的HCl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C.把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

D.取下碱式滴定管,用待测NaOH溶液润洗后,将待测Na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距离刻度“0”以上2~3 cm处,再把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液面;

E.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F.另取锥形瓶,再重复以上操作1~2 次;

G.把锥形瓶放在碱式滴定管下边,瓶下垫一张白纸,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直到加入最后一滴碱液后溶液颜色突变并在半分钟内不再变色为止,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的刻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1)滴定操作的正确顺序是:(填字母)________→C→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G步操作中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步操作中液面应调节到________,尖嘴部分应________。

(4)滴定终点读数时,如果仰视液面,读出的数值________,若滴定前平视读数则由此计算得到的NaOH溶液浓度___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5)下图分别是量筒、滴定管、温度计的一部分,则量筒,滴定管,温度计分别是________。

山东省昌乐二中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答案编号33

一、离子的检验

请写出下列离子的检验方法:

①CO32—:取少量待测液于一洁净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含有CO32—

②Fe2+:取少量待测液于一洁净试管中,滴加硫氰酸钾溶液,若无明显变化,再滴加氯水溶

液变成红色则证明含有Fe2+

③NH4+:取少量待测液于一洁净试管中,加入足量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试管,置一湿

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于试管口,若试纸变兰,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NH4+

④SO42—:取少量待测液于一洁净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酸化,再加氯化钡溶液,若有白

色沉淀产生,则证明含有SO42—

⑤Cl—:取少量待测液于一洁净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

沉淀产生,则证明含有Cl—

⑥Fe3+:取少量待测液于一洁净试管中,滴加硫氰酸钾溶液,若溶液变成红色则证明含有

Fe3+

【小结】(1)离子检验类简答题的答题要点有:

取少量——加试剂(操作)——看现象——得结论

【跟踪练习1】B

二、含量测定

(一)中和滴定

1、C(OH-)= C(H+ )·V(H+)/V(OH-)

2、红无无粉红否

3、a、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

b、检验滴定管是否漏水蒸馏水待装液体0刻度或“0”以下某一刻度处小数点后

两位

4、a、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烧杯铁架台滴定管夹

b、活塞旋摇锥形瓶瓶内颜色变化快慢

c、当滴入最后一滴盐酸时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d、2-3次平均值

5、练习2:e abd c

(二)其他滴定

a、酸式滴定管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腐蚀碱式滴定管上的橡胶管

b、av/10(mol/l) (50w/9av)-5 淀粉溶液

三、物质制备与纯化

1、氢氧化钠氯气2Clˉ+2H2O电解H2↑+Cl2↑+2OHˉ

2、硫化钠溶液

四、1、Al(OH)3+3H+=Al3++3 H2O

2、CaCO3+ H2O+ CO2=2HCO3-+ Ca2+MgCO3+ H2O+ CO2=2HCO3-+ Mg2+

3、法一:2HCO3-+ Ca2+=CaCO3↓+ H2O+ CO2↑

Mg2++ 2HCO3-=Mg CO3↓+ H2O+ CO2↑

法二:CO32-+ Ca2+=CaCO3↓CO32-+ Mg 2+=Mg CO3↓

【合作探究】

1、C

2、B

3、(1)除去样品中的亚硫酸根离子,保证得到的沉淀是硫酸钡,而没有亚硫酸钡

(2)否硝酸可将亚硫酸根氧化成硫酸根影响纯度的测定

(3)连续两次称量的质量不变

(4)向过滤器中加入蒸馏水至液面没过沉淀,等水滤出后重复操作2-3次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硫酸钠溶液,若无沉淀生成,则已洗净

(5)(a-b×142/233)/a×100%

【课堂训练】1、碳酸钠硫酸铝氯化镁氢氧化钡2、D 3、C B D

传感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传感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班级:09电信2班学号:00 姓名:夏善来 传感器是一种物理装置或生物器官,能够探测、感受外界的信号、物理条件(如光、热、湿度)或化学组成(如烟雾),并将探知的信息传递给其他装置或器官。国家标准GB7665-87对传感器下的定义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件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传感器”在新韦式大词典中定义为: “从一个系统接受功率,通常以另一种形式将功率送到第二个系统中的器件”。根据这个定义,传感器的作用是将一种能量转换成另一种能量形式,所以不少学者也用“换能器-Transducer”来称谓“传感器-Sensor”。功能 常将传感器的功能与人类5大感觉器官相比拟: 光敏传感器——视觉声敏传感器——听觉 气敏传感器——嗅觉化学传感器——味觉 压敏、温敏、流体传感器——触觉 而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微电子加工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信息资源的需要日益增长,于是,作为提供信息的传感技术及传感器就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综合各种先进技术的传感器技术也进入到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 动车追尾事件发生后,传感器作为各种机械、设备装置中的一个不起眼小小原器件,成为了人们议论的热点话题,引起了人们的重点关注。传感器除了在交通、国防、科技和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外,传感器还贴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下面就来介绍在我们生活周围的一些关于传感器方面的应用。 一. 传感器在自动门中的应用: 当人们接近门的时候,传感器识别人体的红外微波传递给驱动系统将门开启,在人离开后再将门自动关闭。传感器是自动门控制系统的眼睛,通过传感器感应天线到行人或活动物体。将此信号转换成无源干触点短路信号传输给自动门

声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声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不仅沐浴着七彩的阳光,而且还有许多美妙的声音萦绕在我们的耳畔,使我们从中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声音的许多特性,又不断地丰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下面简单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声现象。 1.语言——辩析熟悉的人 和您朝夕相处的人在室外说话时,我们通过听声音就知道是哪位在说话。 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音调、响度都有可能相同,但音色绝不会相同,因为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一般不相同,由于非常熟悉,我们通过辩别音色就能分辩出哪位在说话。 2.热水瓶——听声定水位 往热水瓶里灌开水时,瓶中会有嗡嗡的声音发出,凭经验可以听出热水瓶里水位的高低,从而确定开水是不是快灌满了。 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音调就高,反之,音调就低。在往热水瓶里灌开水时,瓶内空气由于水流的冲击就会发生振动,从而发出声音。开始时灌入的水少,空气柱较长,振动的频率小,因而发出的音调低;随着灌入的水越来越多,水位上升,瓶内的空气柱越来越短,振动的频率越来越大,音调升高。因此,当人们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尖时,表明瓶内的水快满了。 3.买瓷器——敲敲辨好坏 人们在买陶瓷用品时,往往要用手敲一敲,就能从敲击声辨别出是不是有破损。 完好的陶瓷用品被敲击后发出的是单纯、清脆而悠扬的“咚咚”声,而破损的陶瓷用品被敲击时,由于裂纹两侧发生摩擦致使发出的声音有些沙哑。这是因为破损的与完好的相比,整体性有差异,其结构被破坏了,改变了声音的音色。 4.保温瓶——听音辨质量 有经验的人在挑选保温瓶时,常把耳朵贴在瓶胆口听瓶内的声响,根据声响来判别瓶胆的质量,你知道这样做的道理吗? 我们知道,声音的传播要靠介质,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要发生反射。当声波进入质量好的瓶胆后,由于镀银面很光滑就会频繁的反射,而又不能透过抽成真空的夹层,于是在胆内形成较强的交混的回响声,把耳朵贴在瓶胆口,就会听到较大的“嗡嗡”声。瓶胆质量越好,即镀银面的光滑程度越高,夹层的真空度越高,听到的“嗡嗡”声就越大,反之,声就越小。 5.烧开水——响水不开,开水不响

课时3《离子反应的应用》教案

课时3 《离子反应的应用》教学设计 主备人:张克玲 2017-10-16 【教学目标】 1、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2、掌握离子共存条件的判断。 3、通过归纳总结离子反应的实质。 4、培养归纳、整理、探究事物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判断在指定条件下,在同一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2、根据离子共存规律推断溶液组成; 3、根据离子共存规律及指定条件推断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即离子鉴定)【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介绍 1、概念:只要离子组内有两种或多种离子能相互反应,则这组离子就不能大量共存。 2、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条件(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规律): 【学生展示评价】 (1)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 (2)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 (3)生成弱电解质的物质; 【反馈提升】 以上均属于复分解反应型离子反应 【开拓视野】 (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5)发生络合反应;(不讲) (6)生双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不讲,泡沫灭火器原理) 【特别注意】 -、HS-(注意)(7)酸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H+、OH-共存:如HCO 3 (8)若题目中提示酸性溶液(pH<7)或碱性溶液(pH>7)应在各待选

答案中均加入H+(注意) 二.知识梳理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①有气体产生 如:H+与CO 32-、HCO 3 -、S2-、HS-、SO 3 2-、HSO 3 -等不能大量共存,主要是由于发 生CO 32-+2H+=CO 2 ↑+H 2 O、 HS-+H+=H 2 S↑等。 ②有沉淀生成 如: Ca2+、Mg2+、Ba2+等与SO 42-、SO 3 2-、CO 3 2-等不能大量共存,主要是由于 Ba2++CO 32-=BaCO 3 ↓、Ca2++SO 4 2-=CaSO 4 ↓(微溶); Mg2+、Al3+、Cu2+、Fe2+、Fe3+等与OH-不能大量共存是因为: Cu2++2OH-=Cu(OH) 2↓,Fe3++3OH-=Fe(OH) 3 ↓等; ③有弱电解质生成 如:OH-、ClO-、F-、CH 3COO-、PO 4 3-、HPO 4 2-、H 2 PO 4 -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主要 由于OH-+H+=H 2O、CH 3 COO+H+=CH 3 COOH 一些弱酸的酸式根或NH 4 +不能与OH-大量共存是因为: HCO 3-+OH-=CO 3 2-+H 2 O、HPO 4 2-+OH-=PO 4 3-+H 2 O、NH 4 ++OH-=NH 3 ·H 2 O 此类离子反应总是朝着使溶液中某些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不讲,学生问时可以适当扩展) ①一般情况下,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 如:I-、、S2-、HS-和Fe3+不能大量共存是由于: 2I-+2Fe3+=I 2 +2Fe2+、 2Fe3++ S2-=S↓+2Fe2+、 2Fe3++3S2-=S↓+2Fe S↓。 ②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如:NO 3 -和I-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可以共存,但在有大量H+存在下不能共存; 如:SO 32-、S 2 O 3 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由于发生: 2S2-+SO 32-+6H+=3S↓+3H 2 O、

电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通信与电子学院2012级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职教师范)社会调查选题:电子在场生活中的应用 姓名:赵保松 学号:20122533 指导老师:刘玉莹

标题:电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系别:通信与电子学院 班级:电子信息工程1班(含职教师范) 姓名:赵保松 摘要:本次暑期社会调查我主要调查了家乡附近的各大家电商场电子产品的销售情况以及附近的区民区电子产品种类等情况。在这过程中,我通过网络搜集有关的的销量情况,到商场采访销售员,串门到邻里家询问,对生活中电子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根据邻里家电的使用情况总结出了部分家电发展的趋势和前景,对我以后的发展方向的指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调查目的:了解电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调查时间:2014年8月20-2014年8月25日 调查地点:贾汪区耿集镇部分民居、附近各大家电商场 调查人员:初中同学及自己 调查方式:实地考察、网络信息采集、采访相关人员 调查结果: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变得愈加广泛,小到一个个的电阻元件,大到复杂的集成电子电路。可以说,电子已经渗透到了我们每一个人的衣食住行每一方面。我本次的社会实践题目是“电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针对本次的社会实践内容,我主要调查了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电子电器产品。我的调查地点主要有电子市场、苏宁电器、国美电器等家电及小家电产品市场。调查的途径包括在网络搜索有关各类电子的相关内容以及实际前往调查地进行实地调查。 我从网络上查找的数据得到,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了解到,2012年1~11月,我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总额10685

超声波的应用及危害

超声波的应用及危害 一、超声波简介 我们知道,当物体振动时会发出声音。科学家们将每秒钟振动的次数称为声音的频率,它的单位是赫兹。声波频率为20~20,000赫兹时,我们人类耳朵能够听到;当声波的振动频率大于20000赫兹或小于20赫兹时,我们便听不见了。我们把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由于超声波的频率高,因此具有以下特点: (a)方向性好(几乎沿直线传播),能量易于集中; (b)穿透能力强,可在气体、液体、固体、固熔体等介质中有效传播,且可传播足够远的距离; (c)在媒质中传播时能产生巨大的作用力,如在液体介质中传播时,可在界面上产生强烈的冲击和空化现象。 二、超声波的应用 超声效应已广泛用于实际,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①超声检验:超声波的波长比一般声波要短,具有较好的方向性,而且能透过不透明物质,这一特性已被广泛用于超声波探伤、测厚、测距、遥控和超声成像技术。超声成像是利用超声波呈现不透明物内部形象的技术。把从换能器发出的超声波经声透镜聚焦在不透明试样上,从试样透出的超声波携带了被照部位的信息(如对声波的反射、吸收和散射的能力),经声透镜汇聚在压电接收器上,所得电信号输入放大器,利用扫描系统可把不透明试样的形象显示在荧光屏上。上述装置称为超声显微镜。超声成像技术已在医疗检查方面获得普遍应用,在微电子器件制造业中用来对大规模集成电路进行检查,在材料科学中用来显示合金中不同组分的区域和晶粒间界等。声全息术是利用超声波的干涉原理记录和重现不透明物的立体图像的声成像技术,其原理与光波的全息术基本相同,只是记录手段不同而已(见全息术)。用同一超声信号源激励两个放置在液体中的换能器,它们分别发射两束相干的超声波:一束透过被研究的物体后成为物波,另一束作为参考波。物波和参考波在液面上相干叠加形成声全息图,用激光束照射声全息图,利用激光在声全息图上反射时产生的衍射效应而获得物的重现像,通常用摄像机和电视机作实时观察。 ②超声处理:利用超声的机械作用、空化作用、热效应和化学效应,可进行超声焊接、钻孔、固体的粉碎、乳化、脱气、除尘、去锅垢、清洗、灭菌、促进化学反应和进行生物学研究等,在工矿业、农业、医疗等各个部门获得了广泛应用。 ③基础研究:超声波作用于介质后,在介质中产生声弛豫过程,声弛豫过程伴随着能量在分子各自电度间的输运过程,并在宏观上表现出对声波的吸收(见声波)。通过物质对超声的吸收规律可探索物质的特性和结构,这方面的研究构成了分子声学这一声学分支。普通声波的波长远大于固体中的原子间距,在此条件下固体可当作连续介质。但对频率在1012赫以上的特超声波,波长可与固体中的原子间距相比拟,此时必须把固体当作是具有空间周期性的点阵结构。点阵振动的能量是量子化的,称为声子(见固体物理学)。特超声对固体的作用可归结为特超声与热声子、电子、光子和各种准粒子的相互作用。对固体中特超声的产生、检测和传播规律的研究,以及量子液体——液态氦中声现象的研究构成

离子反应的应用

离子反应 【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2、小组合作探究应用离子反应进行含量测定、物质制备与纯化等. 3、以极度的热情投入课堂,体验学习的快乐。 【基础自学】 一、离子的检验 请写出下列离子的检验方法: (1)Fe3+ (2)Fe2+ (3)NH4+: (4)Fe3+中混有Fe2+检验其中含有Fe2+ 小结:离子检验类简答题的答题要点:

练习1、对未知的无机盐溶液所含离子作鉴定。根据下列实验事实做出的判断不一定正确的是( ) ①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含SO42- ②向溶液中加硝酸酸化,再加入少许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含Cl- ③向溶液中加入盐酸,有无色气体逸出,此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溶液中含有CO32 ④加入NaOH溶液,微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溶液中有NH4+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二、含量测定 中和滴定 1、在定量分析中,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做中和滴定,其实 质。 2、滴定管的使用 a、滴定管具有精确刻度,可以准确控制流出液体体积,滴定管有_______ __ 和____ _____之分。 b、使用前,应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洗涤,先用_________洗涤滴定 管,再用________润洗2~3次,注入待盛溶液,使液面高于0刻度以上2-3cm处,并使尖嘴部分充满液体,调整液面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数要读至______ ____。 c、数据处理:上述滴定操作应重复__________次,求出所用标准液体积的___________, 然后利用原理公式计算出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三、物质制备与纯化 1、氯碱工业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生产________和_________,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除去污水中含有的Cu2+需要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声能的应用

利用声能,可以应用来进行超声焊接、超声清洗、超声加工、超声探测、“搅拌”等。这主要应用的是声能的机械能形式,比如“空化”效应的应用。[u声波[/清洗液中疏密相间地向前传播,对液体产生拉伸和挤压作用,使液体内产生数以万计的微小气泡。这些气泡迅速产生,又迅速闭合,形成的瞬间高压,超过大气压的1000倍。连续不断的高压就像一连串小“爆炸”,不断地冲击物件表面,使物件的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物件表面净化的目的。超声波洗衣机也是这个道理。 2.热转化 利用声能的热效应还可以解决供暖或进行热治疗。美国科学家设计出一种依靠声音制冷的冰箱。外形呈圆筒状,圆筒外边叠放着玻璃纤维板,筒里充满氮气或其它隋性气体;筒的一端封闭,另一端是一个振动膜盒,膜盒与音圈、导线及磁铁相连。当声波作用于弹性膜片时,迫使筒内气体膨胀,导致产生的热量由玻璃纤维迅速传导散失,从而达到降温制冷的目地。 3.发音 语言发音、歌唱发声依赖声能来完成。 4.除尘降尘 超声波能使大气中悬浮的粉尘颗粒的电荷发生改变。对空气中的尘粒播放超声波,能促使尘粒之间互相吸附聚集成较大的粒子而降至地面,从而达到降尘除尘的目的。美国科学家发现,高能量的声波可以促使尘粒相聚成一体,因重量增加而下沉,根据这一原理,他们研制出一种除尘警报器,可以用于烟囱除尘,控制高温、高压、高腐蚀环境中的尘粒和消除大气污染。 5、声音与感觉 生命体对声音的感受是不同的,比如,老鼠厌恶18--35千赫频率。人们利用电磁波及超声波原理发明了干扰害虫等小动物使其迁离的电子驱鼠器、电子驱蚊器、电子驱鸟器等。超声波对某些结果早期的果树和蔬菜,定期播送超声波,也可促进作物生长,使其个头增大、产量提高。实验表明,西红柿在生长期中经过30次100分贝的尖锐声音处理,产量可以提高两倍。对水稻、大豆、黄瓜等农作物,经过声波处理也收到了增产效果。 6 电转化

声在日常生活中的利用

声在日常生活中的利用 声音是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声音传递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语言信息,下面所介绍的是声在其它方面的一些应用及其原理。 1、辩析熟悉的来人 现象:和您朝夕相处的人在室外说话时,我们通过听声音就知道是哪位在说话。 原理: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音调、响度都有可能相同,但音色绝不会相同,因为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一般不相同,由于非常熟悉,我们通过辩别音色就能分辩出哪位在说话。 2、听长短 现象:向暖水瓶中倒水时,听声音就能了解水是不是满了。 原理:不同长度的空气柱,振动发声时发声频率不同,空气柱越长,发出的音调越低;暖水瓶中水越多,空气柱就越短,发出的声音频率越高,音调也就越高,特别是水刚好倒满瞬间,音调会陡然升高,通过听声音的高低,我们就能判断出水已经倒满了。 3、挑选商品 现象:我们去商店买碗、瓷器时,我们用手或其它物品轻敲瓷器,通过声音就能判断瓷器的好环。 原理:有裂缝的碗、盆发出的声音的音色远比正常的瓷器差,通过音色这一点就能把坏的碗、盆挑选出来,当然实际还用辩别音调,观察形态等方法,但主要还是通过音色来辨别的。 4、测量距离 现象:前面如果有一建筑物或高山,对着高山大喊一声,用表测量发出声音到听到声音的时间,利用声速就可以测出我们与高山或高大建筑物理的距离。原理: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就产生了回声。 5、看病 现象一:听诊器

原理:人的体内有些器官发出的声音,如:心肺、气管、胃等发生病变时,器官发出的声音在某些特征上有所变化,医生通过听诊器能听出来,依此来诊断病情。 现象二:B超检查原理 原理: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称为超声波,超声波有一定的穿透性,医生用某些信号器产生超声波,向病人体内发射,同时接受内脏器官的反射波,通过仪器把反射波的频率、强度检测出来,并在电视屏幕上形成图像,为了判断病情提供了重要的依据,B超利用的是回声原理。 6、治病(传递能量) 现象:体外碎石 原理:人体的有些器官发生结石,如肾、胆等,最好的治疗措施就是用体外碎石机把体内结石击碎,变成粉未排出体外。体外碎石机利用的就是超声波,用超声波穿透人体引起的结石英钟激烈震荡,使之碎化。这主要利用了声波能传递能量的性质。 7、传递信息(监测灾情) 现象:通过监测次声波就可知道地震、台风的信息。 原理:次声波是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音,人类无法听到。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次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减速很小,所以能传播的很远,通过监测传来的次声波就能获取某些自然灾害的信息。

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刘海滨 超声波和次声波对我们人来说是听不到的,但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多他们的应用了解多少呢? 一.超声波应用: 1.超声检验。超声波的波长比一般声波要短,具有较好的方向性,而且能透过不透明物质,这一特性已被广泛用于超声波探伤、测厚、测距、遥控和超声成像技术。超声成像是利用超声波呈现不透明物内部形象的技术。把从换能器发出的超声波经声透镜聚焦在不透明试样上,从试样透出的超声波携带了被照部位的信息(如对声波的反射、吸收和散射的能力),经声透镜汇聚在压电接收器上,所得电信号输入放大器,利用扫描系统可把不透明试样的形象显示在荧光屏上。上述装置称为超声显微镜。超声成像技术已在医疗检查方面获得普遍应用,在微电子器件制造业中用来对大规模集成电路进行检查,在材料科学中用来显示合金中不同组分的区域和晶粒间界等。声全息术是利用超声波的干涉原理记录和重现不透明物的立体图像的声成像技术,其原理与光波的全息术基本相同,只是记录手段不同而已(见全息术)。用同一超声信号源激励两个放置在液体中的换能器,它们分别发射两束相干的超声波:一束透过被研究的物体后成为物波,另一束作为参考波。物波和参考波在液面上相干叠加形成声全息图,用激光束照射声全息图,利用激光在声全息图上反射时产生的衍射效应而获得物的重现像,通常用摄像机和电视机作实时观察。

2.超声处理。利用超声 的机械作用、空化作用、热效应 和化学效应,可进行超声焊接、 钻孔、固体的粉碎、乳化、脱 气、除尘、去锅垢、清洗、灭菌、 促进化学反应和进行生物学研 究等,在工矿业、农业、医疗等 各个部门获得了广泛应用。 二.次声波的应用 次声波的应用自本世纪50年代开始,并逐渐广泛地被人们所重视。次声波的应用前景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 (1)通过研究自然现象所产生的次声波的特性和产生的机理,更深入地研究和认识这些自然现象的特征与规律。例如,利用地震所产生的次声波,可以研究地震活动的规律。 (2)利用所接收到的被测声源产生的次声波,可以探测声源 的位置、大小和研究其他特性。 例如,通过接收核爆炸、火箭发 射或者台风产生的次声波,来探 测出这些次声源的有关参量。 (3)预测自然灾害性事件。 许多灾害性的自然现象,如火山 爆发、龙卷风、雷暴、台风等,在发生之前可能会辐射出次声波,

离子反应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离子反应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对离子反应概念的理解与应用是《离子反应》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我们首先要对离子反应概念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再加强离子反应在问题处理中的应用,然后在学习中做到学用结合,相辅相成。 1.理解离子反应概念 离子反应是指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离子反应一般是指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中学阶段就可以这么去理解)或熔融状态下发生的反应。根据此概念我们就可以判断某反应是不是离子反应,能不能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离子能否大量共存以及具体应用于现实的问题中。 2.认识离子反应本质 研究众多离子反应,使我们认识到:如果反应物的某些离子相互结合生成新的物质,这些离子相对含量(即浓度,以下简称浓度)就会减小。也就是说离子反应的本质就是反应物的某些离子浓度的减小。 例1 请选择一些常用的理化仪器,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发生的复分解反应是离子反应? 解析:这是一道对同学们要求较高的题目,它不仅要求具有一定的化学学科综合知识的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逆向思维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能力。具体的解答思路采用逆向思考:离子反应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反应物中的某些离子的浓度减小。那么怎样在实验中体现出反应有离子的参加呢?——可借助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来判定。设计的方案如下: ①按图所示连接好装置。

②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加入烧杯中,接通电源,观察到灯泡明亮。 ③将硫酸逐滴加入到氢氧化钡溶液中,发现灯泡由明变暗,直至熄灭;继续滴加硫酸,灯泡又由暗变亮。由灯泡的明暗变化可知溶液中离子相对含量(浓度)发生了变化,从而证明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的反应是离子反应。 3.把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什么条件可使反应物的某些离子浓度减小,这些条件就是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离子反应就能发生: (1)化学反应中生成难溶物质; (2)化学反应中生成难电离的物质; (3)化学反应中生成易挥发性物质; (4)化学反应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学会书写离子方程式 书写离子方程式应该注意的问题: (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①以事实为依据的原则:譬如固体与固体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如果不是熔融态),浓硫酸、浓磷酸与固体反应一般不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②元素原子守恒原则:即反应前后的原子个数必须相等。 ③电荷守恒原则:离子方程式左右两边的离子总数要相等。 ④电子守恒原则: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类型的离子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中原子的得失电子数要相等。 (2)化学式或者离子符号的书写 ①在水中完全电离的物质要写成离子形式,如强酸、强碱和易溶解于水的盐。 ②难溶解于水的物质(如AgCl、BaSO4等)、难电离的物质(如弱酸、弱碱)、易挥发的物质(如SO2、CO2等气体)必须写成化学式。 ③如果微溶物作为反应物,如石灰水,如果是澄清溶液则写成离子符号,如果是浊液则写成化学式的形式;而微溶物作为生成物必须写成化学式的形式。

传感器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传感器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传感器(英文名称:transducer/sensor)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传感器狭义的定义为:能把外界非电信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或装置。传感器的广义定义:“凡是利用一定的物质(物理、化学、生物)法则、定理、定律、效应等进行能量转换与信息转换,并且输出与输入严格一一对应的器件或装置均可称为传感器”。信息化的21世纪,离开不了传感器,传感器的应用领域非常的广泛,电子计算机、生产自动化、现代信息、军事、交通、化学、环保、能源、海洋开发、遥感、宇航等等。下面对一些常用的传感器做简单的介绍。 1.传感器与家用电器 现代家用电器中普遍应用着传感器。传感器在电子炉灶、自动电饭锅、吸尘器、空调器、电子热水器、热风取暖器、风干器、报警器、电樊斗、电风扇、游戏机、电子驱蚊器、洗衣机、洗碗机、照像机、电冰箱、彩色及平板电视机、录像机、录音机、收音机、影碟机及家庭影院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提高家用电器产品的功能及自动化程度的要求极为强烈。为满足这些要求,首先要使用能检测模拟量的高精度传感器,以获取正确的控制信息,再由微型计算机进行控制,使用家用电器更加方便、安全、可靠,并减少能源消耗,为更多的家庭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目前,家庭自动化的蓝图正在设计之中,未来的家庭将由中央控制装置的微型计算机,通过各种传感器代替人监视家庭的各种状态,并通过控制设备进行着各种控制。家庭自动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监视与报警、空调及照明控制、耗能控制、太阳光自动跟踪、家务劳动自动化及人身健康管理等。家庭自动化的实现,可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教育或休息娱乐。 2.传感器在医疗及人体医学上的应用 随着医用电子学的发展,仅凭医生的经验和感觉进行诊断的时代将会结束。现在,应用医用传感器可以对人体的表面和内部温度、血压及腔内压力、血液及呼吸流量、肿瘤、血液的分析、脉波及心音、心脑电波等进行高难度的诊断。显然,传感器对促进医疗技术的高度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增进全国人民的健废水平,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将把医疗服务对象扩大到全民。以往的医疗工作仅局限于以治疗疾病为中心,今后,医疗工作将在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远距离诊断及人工器官的研制等广泛的范围内发挥作用,而传感器在这些方面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3.传感器与环境保护 目前,地球的大气污染、水质污浊及噪声已严重地破坏了地球的生态平衡和我们赖以生

今天我们继续来看机械波在日常生活.doc

今天我们继续来看机械波在日常生活、科学技术方面的一些应用—— §10~7 次声波和超声波 【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次声波和超声波 2、知道次声波和超声波的相关应用 【教学重点】 次声波和超声波的划分、它们在技术上的应用 【教学难点】 超声波应用的相关原理 【教学方法】 阅读法、分析法 【教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学生答问:什么是多普勒效应?两类多普勒效应的产生原因分别是什么? 2、学生答问:在海面上有一艘船,正迎着海浪传播的方向航行,它的颠簸频率会比它停着不动时的颠簸频率高还是低? 从人们接受声波时的某些特殊情况出发,我们知道了适应所有机械波的多普勒效应。今天,我们继续介绍和声波有着密切关系的—— 一、次声波和超声波 1、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2、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 很显然,次声波和超声波是声波的“近亲”,它们虽然不能被人耳感知,但却可以通过特殊的仪器去发射和接受到。而且据我们所知,某些动物也有发射和接受次声或超声波的能力。 二、次声波和超声波的应用 1、次声波的特点和应用 产生:地震、火山爆发、风暴、海浪冲击、枪炮发射、热核爆炸、动物联络。 特点:a、被大气吸收的能量少、传播距离远——1883年8月,难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之间的克拉卡托火山爆发,产生的次声波饶地球3圈,历时108小时;1961年,苏联在北极圈内新地岛进行核实验激起的次声波饶地球35圈!b、穿透力强(7000Hz的普通声波用一张纸即可以阻挡,但7Hz的次声波可以穿透十几米厚的钢筋混凝土)。 应用:研究自然次声——预测自然灾害;测定人工产生的次声——做大规模气象预测;研究人

离子反应 (教案)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单元/课题/课 时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二课时离子反应及其条件 任课教师 教学主题离子反应的实质和发生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 写 课型技能课教学对象高一学生教学时间40min 教材分析教材内在逻辑:离子反应的概念→实验2—1 →离子方程式的概念→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实验2—2 →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实验2—3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前后逻辑: “承前内容”本节核心内容“启后”内容 初中化学:①电解质的概 念;②能判断常见物质的分 类: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 高中化学: ①能准确判断物质的分 类:强电解质、弱 电解质、非电解质; ②直到常见酸、碱、盐 (可溶性盐、不可溶 性盐)在水溶液中的 电离情况,并能熟练 书写它们的电离方程 式。 构建离子反应的 概念 探究离子方程式 的概念 分析归纳离子方 程式的意义及离 子反应发生的条 件 理解掌握离子方 程式的书写 应用离子反应的 条件判断溶液共 存问题 混合物的分离 物质提纯和鉴定 清除水中污染物 应用价值: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课标要求: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意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学习方式实验探究式学习、启发式学习 教学策略启发导学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具试剂:硫酸钠、氯化钡、稀氯化钾、稀氢氧化钠、稀盐酸、硫酸铜、碳酸钠、酚酞溶液; 仪器:试管若干、滴管; 多媒体。 【教学思路】 本节内容处于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二节离子反应的内容,这时高一新生才接触高中化学不久,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和操作的重要性,同时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本节课要求既要把知识处理得很细致,又要把比较枯燥的技能讲解得很有趣味性。离子反应主要依据是电解质溶于水后电离成为离子,学生在初中就具备了相关的知识背景,且上一节课的学习已充分为本节课做好铺垫,需充分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挖掘学科知识内涵和学生的智慧潜能,因此设计如下: 1. 通过播放《地理中国》2013年5月的视频“哑泉之谜”的片段,调动学生探求这项悬疑事件的学习欲望,引出课题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2. 以硫酸钠与氯化钡、稀氯化钾的反应现象,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发现并提出问题。 3. 根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步骤,让学生亲身体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过程,应用硫酸钠与氯化钡的反应,并且从这一例子中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部分条件,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4. 通过分组竞赛形式,让学生各自书写四个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所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并小组讨论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的异同点,最终评出“小发现家”,让学生充分调动分析归纳思维,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5. 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让找学生出离子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书写上的异同点,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出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把知识化难为易。 6. 从实验探究的现象以及这几个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指导学生自主归纳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7. 解决哑泉问题,丰富拓展本节知识;设计阶梯式作业,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水平有选择地

创造性思维在生活中的运用

创造性思维在生活中的运用 创造性思维就是指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去选择。创造性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特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一个小主意,往往会赢得无尽的胜券。在人类进步的历史长河里,人类利用创造性思维推进世界文明的例子举不胜举,牛顿在苹果树下的想象,爱因斯坦十六岁时的大胆想象导致相对论的产生,阿基米德在浴盆中凭直觉悟出浮力定律,,小学阶段是人们形成良好思维方式的基础阶段,小学老师必须担起培养学 生良好思维方式的责任,老师应当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这要求老师为思维而教,触发学生的直觉,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灵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本文结合在小学英语课堂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实践总结如下: 故事一:丑陋”招财 美国艾士隆公司董事长布希耐一次在郊外散步,偶然看到几个小孩在玩一只肮脏且异常丑陋的昆虫,爱不释手。布希耐顿时联想到:市面上销售的玩具一般都是形象优美的,假若生产一些丑陋玩具,又将如何?于是,他布置自己的公司研制一套丑陋玩具”迅速向市场推出。 这一炮果然打响,丑陋玩具”给艾士隆公司带来了收益,使同行羡慕不已。于是丑陋玩具”接踵而来,如疯球”就是在一串小球上面,印上许多丑陋不堪的面孔;橡皮做的粗鲁陋夫”,长着枯黄的头发、绿色的皮肤和一双鼓胀而带血丝的眼睛,眨眼时又会发出非常难听的声音。这些丑陋玩具的售价超过正常玩具,但一直畅销不衰,而且在美国掀起了行销丑陋玩具”的热潮。 这丑陋”的灵感获得商业成功,为艾士隆公司广开财源,其根本原因就是抓住了两种消费心理:追求新鲜和逆反心理。 故事二: 日本的兵库县有一个丹波村,交通很不方便,村子很穷,没什么特产。为使村子富起来,村人请了很有经验的井坂弘毅先生来做顾问。井坂先生考虑:要使这个村子富起来,就得想办法使之商品化”可是这里有什么东西可卖呢?井坂先生绞尽脑汁,突然灵机一动:如今在物质文明中生活的现代人,厌倦了城市的繁嚣,对原始”生活自有尝试的兴趣,因而说服村里人在树上筑屋而居。 很快,新闻传开了。不少城市人争相涌入这个小村,为的是体会另一种生活方式。 随着观光人数的增加,丹波村的收入大大增加。 北京奥运会火炬艺术和技术特色 2008年,奥林匹克的圣火在高雅华丽的中国纸卷”中熊熊燃烧。北京奥运会火炬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人类文明随着纸的出现得以传播。源

多普勒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1)

东南大学 课程小论文 题目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院系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姓名赵天辉 年级 05110229 2011年12月13日 摘要

所谓多普勒效应就是,当声音,光和无线电波等振动源与观测者以相对速度V相对运动时,观测者所收到的振动频率与振动源所发出的频率有所不同。因为这一现象是奥地利科学家多普勒最早发现的,所以称之为多普勒效应。 【关键词】:多普勒效应应用雷达农业 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多普勒效应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用到了方方面面,比如车辆测速,灾后救援,超声波诊断病情等,而这些都基于多普勒效应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了更好地理解下面我们举几个个例子来看看多普勒效应在生活中的实使用。 一、多普勒效应 当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会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是在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现象。波源相对于介质不动,当观察者朝着波源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当观察者远离波源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当观察者的速度与波速相等时接收不到波,此时接收到的频率变为零。观察者相对于介质不动,当波源接近观察者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波源远离观察者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波源和观察者同时相对于介质运动,综合以上两种情况可知,一方面由于观察者运动,使波面通过观察者的速度增大或减小;另一方面由于波源的运动,使观察者所在处的波的波长缩短或伸长。不仅机械波有多普勒效应,电磁波也有多普勒效应。 二、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1.雷达测速仪 检查机动车速度的雷达测速仪也是利用这种多普勒效应。交通警向行进中的车辆发射频率已知的电磁波,通常是红外线,同时测量反射波的频率,根据反射波频率变化的多少就能知道车辆的速度.装有多普勒测速仪的警车有时就停在公路旁,在测速的同时把车辆牌号拍摄下来,并把测得的速度自动打印在照片上。这样就可以对超速的汽车做出记录了。 2.多普勒效应在医学上的应用 在临床上,多普勒效应的应用也不断增多,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超声脉冲检查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声源或反射界面移动时,比如当红细胞流经心脏大血管时,从其表面散射的声音频率发生改变,由这种频率偏移就可以知道血流的方向和速度,如红细胞朝向探头时,根据Doppler原理,反射的声频则提高,如红细胞离开探头时,反射的声频则降低。医生向人体内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超声波被血管中的血流反射后又被仪器接收,测出反射波的频率变化,就能知道血流的速度.这

电磁场与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电磁场与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作者:————————————————————————————————日期:

电磁场与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黄瑞 2013050201021 【摘要】:磁是人类生存的要素之一。地球本身就是一个磁场,由于地球自身运动导致的两极缩短、赤道拉长、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原因,地球的磁场强度正逐渐衰减。外加高楼林立、高压电网增多,人为地对地球磁力线造成干扰和破坏。所以,现在地球的磁场强度只有500年前的50%了,许多人出现种种缺磁症状。科学家研究证实,远离地球的宇航员在太空中所患的“太空综合症’就是因缺磁而造成的。由此可见磁对于生命的重要性。磁场疗法,又称“磁疗法”“磁穴疗法”是让磁场作用于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使磁力线透入人体组织深处,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磁疗的作用机制是加速细胞的复活更新,增强血细胞的生命力,净化血液,改善微循环,纠正内分泌的失调和紊乱,调节肌体生理功能的阴阳平衡。 【关键词】:磁疗磁疗保健生物电磁学电磁对抗电磁环境运用发展 引言:生物电磁学是研究非电离辐射电磁波(场)与生物系统不同层次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应用的边缘学科,主要涉及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和生物学。其意义在开发电磁能在医学、生物学方面的应用以及对电磁环境进行评价和防护。电磁对抗主要是运用在军事方面,利用电磁波的特性制造出一系列的战争武器或战略武器。主要涉及各种频段的电磁波的运用。 【正文】:

一、电磁学在医疗上的应用 生物电磁学在医疗上的应用,简称磁疗。是20世纪九十年代才广泛兴起的一种自然疗法,用磁能作用于人体,通过磁的一系列生物与生物电磁学效应达到调整人体生理活动、实现身体保健和治疗疾病的目的。确切地说,磁疗是一种物理能量疗法。由于磁疗安全、方便、简捷、省时、无毒副作用、疗效肯定受到人们的认可和喜爱,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最有前途的绿色疗法。从严格意义上说,磁疗还未真正地走进现代生命科学的殿堂,尚处于研究、探索、试用阶段,属于生命科学中一门崭新的边缘学科。本文所述的磁生物与生物电磁生理学效应是对近十年来人们使用磁性保健产品临床效果的总结和理性思考,也是第一次提出“磁生物与生物电磁生理学效应”这一概念,有关人体这一弱电磁生物体与磁场相互作用的具体细节及其量化表述有待进一步实验结果的充实。 在科学上,称超过人体承受或仪器设备容许的电磁辐射为电磁污染。电磁辐射分二大类,一类是天然电磁辐射,如雷电、火山喷发、地震和太阳黑子活动引起的磁暴等,除对电气设备、飞机、建筑物等可能造成直接破坏外,还会在广大地区产生严重电磁干扰。另一类是人工电磁辐射,主要是微波设备产生的辐射,微波辐射能使人体组织温度升高,严重时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但是对电磁辐射,要正确认识,而且要科学防护。事实上,电磁波也如同大气和水资源一样,只有当人们规划、使用不当时才会造成危害。一定量的辐射对人体是有益的,医疗上的烤电、理疗等方法都是利用适量电磁波来治病健身生物电磁

超声的应用领域

我们都知道超声可以应用到很多领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了它,我们的生活可以变得更便捷,更高效,它在工矿业、农业、医疗等各个部门都有广泛应用。可是为什么它能有这么广泛的应用呢? 理论研究表明,在振幅相同的情况下,一个物体振动的能量跟振动频率的二次方成正比。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质点振动的频率很高,因而能量很大,产生的效应也很多。比如说:机械效应、空化效应、热效应和化学效应等。 我们利用超声的机械效应、空化效应、热效应和化学效应,可进行超声焊接、钻孔、固体的粉碎、乳化、脱气、除尘、去锅垢、清洗、灭菌、促进化学反应和进行生物学研究等,在工矿业、农业、医疗等各个部门获得了广泛应用。 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超声波是怎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的。 在我国北方干燥的冬季,如果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就可以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这就是超声波加湿器的原理。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利用加湿器的原理,把药液雾化,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利用超声波的巨大能量还可以把人体内的结石击碎。 金属零件、玻璃和陶瓷制品的除垢是件很麻烦事。如果在放有这

些物品的清洗液中通入超声波,清洗液的剧烈振动冲击物品上的污垢,能够很快清洗干净。这可比人力清洗的更干净,而且更快哦。 俗话说“隔墙有耳”,这其实就是在说声波能够绕过障碍物。但是,波长越短,这种绕射现象越不明显,因此,超声波基本上是沿直线传播的,可以定向发射。如果渔船载有水下超声波发生器,它旋转着向各个方向发射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鱼群会反射回来,渔船探测到反射波就知道鱼群的位置了-这种仪器叫做声纳,声纳也可以用来探测水中的暗礁、敌人的潜艇,测量海水的深度。你是不是在惊叹原来这利用超声波的原理啊!这可比盲捕高效得多啊! 根据同样的道理也可以用超声波探测金属、陶瓷混凝土制品,甚至水库大坝,检查内部是否有气泡、空洞和裂纹等等。 你知道,或者不知道,它就在你身边,无时无刻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你发现,或者没发现,它就在你身边,默默无闻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 超声波在我们工矿业、农业、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不容置疑,然而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更是举足轻重。 那么超声波在医学中是用来做什么的呢?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之。 超声波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具有医、理、工三结合的特点,涉及的内容广泛,在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监护和普查人体疾病中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但是最常用的还数超声诊断。 超声波用于超声诊断的原理究竟是什么呢?又可以用于诊断哪 些疾病呢?答案马上揭晓。

酸碱盐之间的离子反应及应用

酸碱盐之间的离子反应及应用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是中学阶段的必修课,学生通过初中的化学学习不仅能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也为今后学习高中化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酸碱盐一章可以说是对整个初中化学知识的运用和综合,它在化学概念、化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酸、碱、盐基本性质的讲解,总结出学习无机化学的规律,这对我们学习知识,尤其是学习化学这门课程有着很好的启迪作用。 在中考题中,大部分的知识点要靠酸、碱、盐知识的有机结合才能解决。由于酸碱盐溶液都是由离子构成的,离子的性质就决定了物质的性质,所以从离子角度去学习酸碱盐是根本,也是一个捷径。酸碱盐部分涉及到的离子只有有限的几个,主要的阳离子有:H+、NH4+、Ca2+、Cu2+、Fe3+、Ag+等等,主要的阴离子有:OH-、SO42-、CO32-、Cl-等等。学习中我们可以有意识的从离子角度分析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从而提高解题的效率。下面就酸、碱、盐部分常用离子及离子对的应用做一小结。所谓离子对,指这些若成对地凑在一起,就会生成沉淀、气体、水或变色的离子。以下为初中常见的离子对:

记住这些常见的能生成沉淀、气体、水或变色的离子对和几种常见溶液的颜色:如:含铜离子(Cu2+ )的溶液呈蓝色、含铁离子(Fe3+)的溶液呈黄色、含亚铁离子(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在解决许多酸碱盐的问题时,就可以不写出方程式而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直观的看出答案。常见的题型如: 一、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复分解反应多发生在酸碱盐之间,发生的条件主要是看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的两种化合物中有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碱和盐、盐和盐之间的反应还要先看反应物都必须能溶于水)。做题时大部分同学习惯于按部就班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然后进行判断,费时费力。若用离子对就可以直接进行判断。(为方便起见,题目中的物质尽量用化学符号表达。) 例:下列物质间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盐酸和硝酸钾 B、硫酸钠和氯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