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退化现状及应对措施

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退化现状及应对措施

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退化现状及应对措施
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退化现状及应对措施

24

2011年第47期(总第2391期)

25

区,由于牧民赖以生存的草地被冲刷流失,牧民生活陷入贫困。如果不经治理只能靠搬迁异地才能脱贫,然而这种治标不治本的脱贫方式,不能使牧民真正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只有恢复草原生态环境才是最根本的出路。

(二)土地沙漠化严重。

内蒙古土地沙漠化严重,全区沙化土地占全国的33%,有2/3来自草原沙漠化。根据内蒙古草原勘探院调查显示,

内蒙古阿拉善盟85%的土地已经沙化,并以每年150万亩的速度扩展;2005年,锡林郭勒草原沙化草场已经占可利用草场的74%,锡林郭勒盟西部以及乌兰察布市、

巴彦淖尔市北部牧区已退化为严重的荒漠、半荒漠草原。由于草原大面积沙化、

退化,降雨量普遍减少,地表温度出现大幅度的升降变化。20世纪50年代内蒙古从东到西的降水量为500-300-150毫米,现降为300-200-100毫米。锡林郭勒盟,

20世纪50年代降水为307毫米,60年代减少到269毫米,

80年代为243毫米。根据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的报告,夏天中午和晚上草地与裸露沙地地表温度相差40 50度。草原比荒漠化草地夏季低3 5.5度,冬季高6 6.5度,减少对地表的水蚀,利于集云雨的形成。从这段报告中我们推测到如下结果,

地表温度大幅度升降,加剧气候干旱,长时期的干旱进而引起草原沙化,

由此形成恶性循环。由于这种恶性循环,内蒙古越来越多的湖泊干涸,湖泊面积从20世纪50 60年代开始缩小,进入70年代后加速缩小。这也导致以湖泊为补给、被称为“草原之肾”的草原湿地萎缩,逐渐消失。

(三)自然灾害严重。

草原退化,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进而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根据调研及《四子王旗志》记载,四子王旗境内自然灾害严重,旱灾、“白灾”、“黑灾”、沙尘暴时有发生,有十年九灾之称。“白灾”又称为雪灾,是指由于大雪埋压牧草使牲畜不得采食,加上“白毛风”急剧降温,家畜往往冻饿而死。1977年四子王旗全旗遭遇特大雪灾,

10月25 29日降特大暴雪,降水量29.7毫米,积雪深度14 30厘米,局部地区60厘米以上,连续积雪120天,牲畜损失21万头(只)。“黑灾”是相对“白灾”而言的,是由于冬季干旱,牲畜不能进入无水草场,虽有枯草,却无雪可舔,饮水困难。四子王旗80年代之前发生

“黑灾”的几率为46%。黑灾危害极大,牲畜连续20天吃不上雪就会受到影响,连续40天吃不上雪就会掉膘,

连续60天吃不上雪就会因瘦弱、流行疫病而大量死亡。沙尘暴也是四子王旗非常普遍的一种灾害性天气,沙尘暴到来时沙暴吹蚀表土,引起土壤沙化,吹散畜群严重影响牧业活动。据笔者搜集的各方资料,沙尘暴灾害在内蒙古普遍发生,1983年4月25 29日,内蒙古鄂尔多斯发生沙尘暴天气,在这次灾害中,死亡33人,伤46人,死牲畜9.8万头;2004年3月28日,内蒙

古锡林浩特遭受特大沙尘暴袭击,持续16个小时,造成3人失踪,

5000多只羊丢失或者死亡。三、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退化的成因

(一)垦草种粮。

由于人口的压力,非宜农地垦殖浪潮不断。根据《内蒙古畜牧业统计资料》可以知道,内蒙古从1992 2000年耕地面积由601.71千公顷增加到960.25千公顷,增加了358.54千公顷是1992年耕地面积的一半还多,其中在1997年曾一度达到1014.27千公顷。内蒙古本应是一个以牧为主的地区,一些典型的牧区旗县以大面积垦草种粮,畜牧业比重被逐渐压缩,像翁牛特旗、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四子王旗耕地面积均已10万平方公里。草原周边地区生态脆弱,耕地比重大、种植业比重大,很容易导致农牧交错地带土地退化,土地退化粮食产量减少竟而继续开垦,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农业挤草原,沙漠吃农田”,“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生态恶性循环。

(二)过度放牧。

内蒙古草原超载放牧现象十分严重,已超过适宜放牧量的15%左右。根据内蒙古草原勘探院调查显示,内蒙古自治区除了乌海市、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在暖季,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在冷季没有超载外,其余各盟市均有不同程度的超载现象,特别是在冷季超载现象尤为严重。从盖志毅(内蒙古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提供的内蒙古33个典型牧区旗县期末牲畜存栏头数增长情况可知,

1949 1998年33个典型牧区旗县期末牲畜存栏头数均有增加,整个牧区平均存栏头数由1949年的20.34万头增加到1998年的127.9万头,

50年间增长了近6.3倍。这种通过超载放牧增加的期末牲畜存栏头数,短时期内提高了牧民的收入,然而长此以往破坏了牧草的生长秩序,最终使得牧民落入贫困的深渊。

(三)过度樵采。

内蒙古牧区、半牧区的农牧民为了增加收入,无计划无节制地挖掘药材、发菜等植物资源,这些植物具有固结泥沙的重要作用,

因而这种行为会严重破坏草原生态环境。如内蒙古伊克昭盟(现鄂尔多斯市)每年收购干甘草、

黄麻约250万 350万公斤,每年破坏20万 25万亩草场。至今乌兰察布盟(现乌兰察布市)后山地区每到雨季,成千上万人搂发菜,严重破坏草场。此外,由于贫困地区的人们交付不起现代能源和燃料费用,一户4口人家每天要烧19.6公斤植被,一年烧7154公斤,以荒漠化草原的产草量494.25公斤/公顷计算,每年要烧掉14.3公顷植被。

2011年第47期(总第2391期)

26

四、应对的措施———建立草原生态补偿奖

励机制

(一)草原生态补偿奖励机制概念。

生态补偿,最早源于德国1976年实行的Engriffs rege-

lung政策,虽然国内国外已经有一些针对生态补偿的研

究和实践探索,但至今没有公认的定义。关于生态补偿,

学术界有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的界定。广义的生态补偿

不仅包括对受污染环境本身的补偿,还包括对保护、恢复

生态环境及功能而付出代价的单位和个人的补偿;狭义

的生态补偿,专指对生态功能的补偿,即通过制度手段对

生态保护者和投资者给予合理的回报。笔者在综合国内

外研究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下提出生态奖励概念,所谓

生态奖励是在生态补偿基础上的进一步延续,即对保护、

恢复生态环境及功能而付出代价的单位和个人在补偿的

基础上,再进行一定的奖励,从而进一步激励人们从事生

态保护,为社会提供生态效益。

因此,所谓草原生态补偿奖励机制可以从两个方面

进行理解,一是对草原生态环境的补偿,即对面临破坏威

胁的草原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对已经遭受破坏、退化的草

原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建设;二是对单位和个人的补偿

和奖励,及对草原生态环境建设相关的行为主体进行补

偿,并在补偿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奖励。草原要协调持

续发展,国家不仅对自然和人要进行补偿,而且还要对行

为主体进行奖励,只有两者的结合才能充分调动牧民的

积极性,通过禁牧、休牧、轮牧等一系列措施,恢复草原植

被,使当地人们彻底摆脱贫困。

(二)对草原生态环境的补偿。

草原生态系统具有自我恢复功能,在未曾退化的前

提下、在草原承载能力的范围内,适度放牧、间歇利用草

场,牧草可以自我恢复和生长;对于已经退化的草原,只

要排除致使其退化的因素加之人工播种养护,草原仍可

恢复。因此,我们对于未退化的草原,要测定每个区域草

场的承载力,并在承载力范围内适度放牧,并且间歇性利

用;对于已退化的草原,通过退耕还林、禁牧、休牧、轮牧

等方式对草原给予补偿,使其逐渐恢复生产力,促进草原

自然更新。

一是退耕还草。从宏观角度讲,退耕还草是在农牧

交界地域,将那些本应用生态目的、发挥生态功能的耕

地、坡地,通过停止种粮、采用种草的方式,恢复其原有林

草植被的生态状况和生态功能,以达到重建生态结构、平

衡生态系统的目的。退耕不是盲目的退,不是退的越多

越好,而是要按照自然带的基本特点因地制宜,宜草种

草、宜灌则灌、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因地制宜的退耕还

草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特点,分类分片治理。根据自

然规律,确定还林还是还草。

从微观角度讲,“退”首要涉及一个环境条件问题,

即要考虑到所有与牧草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

这其中有两层含义:一是地理位置,二是特定位置的环境

条件,如气候、土壤等。因为不同的地理位置就有不同的

气候和土壤,而牧草种类对于气候和土壤又有不同的要

求。因此,对于“地”和“草”这样一个矛盾统一体,它们

之间只能处于一种相对协调状态。要想达到这个协调状

态,就必须按照“适地适草”原则,即退那些不适宜耕作

的土地,退耕后牧草能成活,还要有一定的稳定性,对间

歇性灾害有一定的抗御能力。达到“适地适草”需要通

过两条途径:一是选择,即选择哪些土地种哪种类型的

草;二是改造,通过引进改良草种使之适应地,或通过改

变土壤条件使之适应草。

二是禁牧、休牧、轮牧。草原退化最根本的原因是过

牧造成,根据草畜平衡原则施行以草定畜,并通过禁牧、

休牧、轮牧等方式使草原逐步恢复生产力。对于严重退

化草场实行禁牧、制定禁牧期,在禁牧期内不准进行放牧

和割草,给牧草提供充分生长、发育、繁衍的机会。还要

逐步实行天然草场与人工饲养相结合的休牧方法,即在

牧草生长发芽期进行舍饲圈养,避免返青牧草幼芽被啃

食,等牧草长成后在非生长期内进行放牧,使草场有充足

的时间休养生息,为来年提供循环使用的牧草。科学的轮

牧制度也是值得推荐的,根据草场面积、产草量、草群结

构、畜群结构等,把牧场分割成许多区域并用网围栏进行

隔离,在每个区域中只能放牧一定天数,并按一定顺序轮

流循环放牧。这样做不仅可以减少牧草浪费、提高牧草产

量,而且可以减少牲畜游走加快增重,还可以减少劳动力

使用,把畜群赶入围栏、锁住围栏门,牧人不必再照料。

草原生态系统破坏容易,恢复难。因此,首先不能轻

易破坏天然草原,其次还要对草原原有的植被,如药材、发

菜等植物资源进行保护。这些植物资源具有涵养水源、固

结泥沙等一系列的生态保护作用,是维护草原生态系统的

主体,一旦破坏难以恢复,所有治理、种草的措施最后都将

功亏一篑。必须依法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护草原植被,禁

止滥挖、滥采等破坏行为,保护草原原有现有植被。

(三)对人的补偿与奖励。

对于行为主体人的补偿与奖励应分为直接补偿奖励

与间接补偿两种类型。直接补偿奖励着眼于眼前利益,

直接给予他们现金与实物,属于“输血型”补偿,其优点

是能顾及到农牧民的眼前利益,充分调动他们保护草原

生态环境的积极性,缺点是不能使他们真正摆脱贫困。

间接补偿着眼于长远利益,通过建立公共服务保障体系

等迂回的方式对他们进行补偿,属于“造血型”补偿,其

优点是兼顾了农牧民的长远利益,促使草原生态经济可

2011年第47期(总第2391期)

27

持续发展,缺点是使农牧民缺少了灵活支付能力。因此,对于行为主体人的补偿、奖励要直接补偿奖励与间接补偿两种类型相结合方可。

1.直接补偿与奖励。保证草原永续利用、减轻草原承载量,

给草原以休生养息的机会是近年来牧区政策的主要目标,通过退耕还草、禁牧、休牧、轮牧也是近年来普遍采用的手段。但大多数农牧民在经济上没有承受和投资能力,

如果单纯地依靠行政命令,不仅得不到农牧民真正配合,还会遭到消极抵抗,如偷牧行为等。我国已经正式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我们既要保护、恢复生草生态,

又要尊重农牧民现实经济利益,因此要行政命令与补偿、

奖励相结合。一是退耕还草补偿与奖励。从经济领域来看,农民愿不愿意退耕,主要在于能否形成一个较现期更多的收益预期。如果政府的补偿高于退耕地获得的收入,农民则自愿退耕;相反,则不愿意,这里存在着政府与农民退耕的博弈关系。蒋海(暨南大学教授)研究了这一关系并认为这其中存在着两个纳什均衡:当政府提供高补贴大于低补贴的净收益时,政府选择提供高补贴,农户选择退耕;当政府提供高补贴小于低补贴的净收益时,政府选择提供低补贴,农户则不会退耕。

“补”是退耕还草的关键和中心,因为“补什么、补多少、补多长时间”关系到农民退耕的动力。在退耕还草过程中,国家既要为农户种草提供生产要素的补助,又要保障农户的生活,提供粮食及现金等生活补助,如果农户可自行解决其口粮问题则可把粮食补助折合为现金发放给农户。关于

“补多少”,需要根据退还耕地的多少,退多少补多少,且至少要达到农民退地前耕地所增加的收益外加农户种草的补助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措施的若干建议》规定:粮食和现金补助年限,经济林5年、生态林8年、还草补助2年。不管是经济林、生态林还是还草都取了一个最低生长年限,特别是对于生态脆弱地区,退耕虽不会对农户生存造成极大威胁,但也造成了相当部分的收入损失。当补偿停止后,农民还会垦草种粮。所以笔者认为要想让农民毫无疑虑的退耕还草,必须给他们吃一粒定心丸—

——把短期补助改变为长期补助

。“补”是让农民心甘情愿地做,“奖”是提高他们做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自愿地退耕还草。

二是禁牧、休牧补偿与奖励。禁牧和休牧是对于草原生态恢复和保护最为重要的措施,但也为牧民增加投入、减少收入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因此,对于禁牧、休牧的牧户,国家必须给予补偿和奖励。由于牧民不种粮,禁牧、休牧期间饲草短缺,所以要实行粮食、饲草补助与现金补助相结合的补偿方式。根据禁牧区域、

禁牧期和休牧区域、休牧期来确定补助的标准与期限,至少要达到牧

民禁牧、休牧前所得收益。对于那些积极保护恢复草原生态进行禁牧、

休牧的牧民进行奖励,奖励的标准可根据牧户行为和贡献来定,奖励的方式仍与补偿方式相一致。这样才能提高牧民禁牧、休牧的积极性,恢复、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2.间接补偿。内蒙古草原退化除由滥垦、过牧、滥采等人为造成的因素外,公共服务匮乏也是影响草原生态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国家应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在草原地区建立完整的公共服务体系,通过这种间接补偿的方式帮助牧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

一是建立灌溉系统发展饲草种植。内蒙古草原基本分布在干旱、

半干旱区域,干旱少雨使牧草变得十分脆弱,

加之禁牧、休牧饲草极为短缺,因此建立灌溉系统发展饲草种植显得十分迫切。国家应投入资金、设立试点引进移动灌溉技术,选择一定数量的草场种植优质牧草,在返青发芽和干旱缺雨适时喷灌,提高产草量。这样做不仅可以使草原得到修养和保护,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牲畜增长与草场超载、退化的矛盾。

二是改良草场、改良牲畜品种。内蒙古天然草原退化导致草场产草量大幅度下降,

进而草场载畜能力下降。过去已有的草群种类已不适应现有牲畜饲养,在保护、合理利用天然草场的基础上,

有重点地开展草场改良。合理的分布牲畜饮水点和往返通道,通过飞播、补播牧草开展天然草场改良工作,要以水为中心、以草为重点,建设水、草、林、料、机相结合的草库伦。改良牲畜品种也是防止草场破坏的重要环节,通过选育和饲养良种牲畜,并做好疫病防治工作,

不仅有助于提高牲畜自身生产能力,还可以提高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

三是建设畜牧综合服务站。不管是建立灌溉系统发展饲草种植,还是改良草场、改良牲畜品种,畜牧综合服务体系是关键。良好的畜牧综合服务站,不仅可以为牧民家畜改良、疫病防治、人工草场改良及饲草建设等提供帮助,更为重要的是为牧户及时提供信息通报、引进和推广新技术。因此,为了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牧民从贫困走向富裕,必须加强畜牧综合服务站的建设。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内蒙古草原退化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农牧民收入不足,

政府补偿存在一定的缺陷,致使农民垦草种粮、牧民过度放牧、滥挖、滥采,进入贫困状态无法脱贫恶性循环。因此要恢复草原生态使牧民彻底摆脱贫困,不单要进行直接补偿与奖励,还要深化对公共服务体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寻求生态与经济互动发展,即推行草原循环经济模式,在条件相对优势的地区发展饲草种植、饲料加工、技术服务等以牧业为核心的相关配套产业,

形成以农养牧、以牧带工、以工补农的自我补偿的循环经济。当然,这一切都需要经济增长为前提。

内蒙古环境问题综述

内蒙古环境问题及媒体关注综述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条件之一。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膨胀、资源有限和环境恶化三大问题的严重挑战,而这三大问题的解决都与气候条件有关。风调雨顺则国泰民安;而干旱、洪涝、台风、低温冻害等灾害则直接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水和能源等条件,特别是大范围、持续性的旱涝灾害常常导致粮食大幅度减产,水资源和能源出现危机,经济失调,环境恶化,大片土地沙漠化。内蒙古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气候生态环境较为脆弱。随着社会城市化,发展多样化,引起土地退化,过度利用资源造成环境恶化。 长期以来,内蒙古自治区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虽然也在整治,局部地区也确有改善,但总体仍在恶化。主要表现在土地荒漠化的面积不断扩大,气候干旱化趋势日益东扩,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土地生产力在衰减,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当等。严重恶化的环境难以逆转。土地荒漠化问题几百年前,内蒙古西部原来是良好的牧场,而今已成为荒漠戈壁滩了。哲里木盟、乌兰察布盟、兴安盟、赤峰地区的沙漠化问题也很严重,在农牧交错地带,是一条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地带,地理学家称之为危急地带。通过考察和调查,发现干旱趋势仍在加剧,其成因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锡盟正兰旗境内的元代上都和伊盟乌审旗境内的赫连勃勃的流万城,曾是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那时湖泊密布,牧草繁盛,而今湖泊干涸,草场萎缩了。导致荒漠化在扩展,环境在恶化。 气候干旱化趋势东扩从近五百年的旱涝史料分析表明,自治区中

西部存在着三年就有两年干旱,七年出现全区一次大旱的状况。近四十年来出现更加频繁。旱情加重,干旱区域界线不断东移。由于气候变暖,地面蒸发量增多,致使下垫面土层越来越干燥,遇到大风天气就飞沙走石,形成风沙甚至出现黑沙暴。据新浪网报道,1995年5月5日,阿拉善盟出现沙尘暴使工农牧业直接经济损失315亿元。 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全区水土流失面积1816万平方公里。流失坡耕地面积达15814万公顷,占全区耕地的三分之一。水土流失危害严重,坡耕地逐年减少,广种薄收,出现越垦越穷的局面。由于水土流失,内蒙古地区向黄河每年输送118亿吨泥沙。皇甫川地区土壤侵蚀模数高达2500—20000吨/平方公里。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矿产资源开发,经济建设和道路建设迅速发展,造成水土流失日益加剧。 土地、草场生产力锐减由于滥垦、滥伐、滥樵、滥牧以及重用轻养,重伐轻造,重农轻牧,导致土地生产力急剧下降。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大气降水是多种因素而形成。据水利部门分析,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全区降水除东北部大兴安岭地区略有增加外,大部分地区明显减少。随着气温升高,蒸发量加大,水资源总量在递减,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所致,1980年全区总用水量为104亿立方米,1990年增至140亿立方米。十年以增加34%的速度在发展,出现地表径流量减少,湖泊缩小,湖水咸化,地下水位下降的现象。内蒙古多数城镇以地下水作供水水源,随着社会发展,人口增多,用水量不断增加,超采严重。

生态环境保护典型案例

生态环境保护典型案例 一、被告人董传桥等19人污染环境案 二、被告人卓文走私珍贵动物案 三、东莞市沙田镇人民政府诉李永明固体废物污染责任纠纷案 四、韩国春诉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水污染责任纠纷案 五、常州德科化学有限公司诉原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原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及光大常高新环保能源(常州)有限公司环境评价许可案 六、杨国先诉桑植县水利局行政协议及行政赔偿案 七、江苏省人民政府诉安徽海德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 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诉秦皇岛方圆包装玻璃有限公司大气污染责任民事公益诉讼案 九、铜仁市人民检察院诉贵州玉屏湘盛化工有限公司、广东韶关沃鑫贸易有限公司土壤污染责任民事公益诉讼案 十、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民检察院诉沭阳县农业委员会不履行林业监督管理法定职责行政公益诉讼案 一、被告人董传桥等19人污染环境案 【基本案情】 2015年2月,被告人董传桥将应由黄骅市津东化工有限公司处置的废碱液交由没

有资质的被告人刘海生处置。后刘海生联系被告人刘永辉租用被告人李桂钟停车场场地,挖设隐蔽排污管道,连接到河北省蠡县城市下水管网,用于排放废碱液。2015年2至5月,董传桥雇佣被告人石玉国等,将2816.84吨废碱液排放至挖设的排污管道,并经案涉暗道流入蠡县城市下水管网。同时,从2015年3月起,被告人高光义等明知被告人娄贺无废盐酸处置资质,将回收的废盐酸交由娄贺处置。娄贺又将废盐酸交由无资质的被告人张锁等人处置。张锁、段青松等人又联系李桂钟,商定在其停车场内经案涉暗道排放废盐酸。2015年5月16、17日,石玉国等人经案涉暗道排放100余吨废碱液至城市下水管网。同月18日上午,张锁等人将30余吨废盐酸排放至案涉暗道。下午1时许,停车场及周边下水道大量废水外溢,并产生大量硫化氢气体,致停车场西侧经营饭店的被害人李强被熏倒,经抢救无效死亡。经鉴定,本案废碱液与废盐酸结合会产生硫化氢,并以气体形式逸出;李强符合硫化氢中毒死亡。 【裁判结果】 河北省蠡县人民法院一审认为,案涉废碱液、废盐酸均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属危险废物。被告人董传桥等违反国家规定,非法处置、排放有毒物质,严重污染环境。其行为均已构成污染环境罪。董传桥等人非法排放废碱液,娄贺等人非法排放废盐酸,均对李强硫化氢中毒死亡这一结果的发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应对李强的死亡结果承担刑事责任。根据各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情节和社会危害性,一审法院判决被告人董传桥等犯污染环境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至二年不等,并处罚金。河北省保定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对一审刑事判决部分予以维持。 【典型意义】 本案系污染环境致人死亡案件。危险废物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感染性等危险特性,收集、贮存或处置不当,不仅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安全,更可能直接危

内蒙古旅游路线

北京自驾锡林郭勒草原湖泊一览无遗 太仆寺旗草原图片来源:(搜狐博客),感谢! 总里程:1680公里 / 平均油耗:8.2(2.0 排量的车)。 费用:2530元。(具体:过路费-275 油费-680 门票-420 住宿-740 餐费-350 骑马-65元) D1:北京-(八达岭高速)-张家口-(张石高速)-张北-(207国道)-太仆寺旗(宝昌镇)、桑根达莱、锡林浩特。大约650公里,需要约9小时。 ●花费 加油:沿路可以在张北、太仆寺旗加油;锡林浩特市内或南大门处也有加油站。97号油较难找。 过路费:170元。住宿:220元标间。贝子庙门票:20元。锡林九曲不用门票。 ●沿途必游景点

太仆寺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锡林郭勒盟最南端,多彩多姿的草原风光和淳朴的民族风情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蒙汉文化交融的人文景观,加之宜人的气候,分明的四季,成为人们避暑休闲的理想之地。 意为深泉之地,位于太仆寺旗,锡林郭勒盟最南端。是距离北京最近的天然草原,属于锡林格勒草原的一部分这里曾是宋祖英拍摄MTV《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的外景地。 可游玩:汇宗寺、五旗敖包、玛拉盖庙遗址等。 贝子庙 位于锡林浩特市北部的额尔敦陶力盖敖包山南坡下,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内蒙古四大庙宇之一。因当年主持修建此庙的是当地贝子巴拉吉道尔吉,而且是建在贝子旗,寺庙因此而得名。贝子庙现为国家4A级景区。交通:乘2路公交可达,门票20元。 平顶山 快到锡林浩特(大约30公里前),有处景点叫平顶山。此处景致一般,下车拍照留念即可,无需耽误太多时间。到锡林浩特收费站前,有个小路口是转向“锡林九曲”的。如果到锡林浩特的时间尚早,可以过收费站后先不进市区,直接从收费站边上专辟的小道开大约3公里到那里看看。 锡林九曲 位于锡林浩特市郊东南13公里处。锡林河这一河段,右岸坡陡,左岸坡缓,因而造成河床摆动频繁,留下较多河曲。 自驾:在锡林浩特市区,沿额尔敦路直行到锡林广场,穿过广场继续直行就到所谓南大门。此时就到了207国道,继续直行就到了刚才经过的收费站。沿一侧的免费通行口即可到九曲。去那里看看日落也许好不错。 ●住 推荐:草原明珠大酒店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年修正完整版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 条例年修正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法规名称】?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2002修正) 【颁布部门】? 【发文字号】?自治区九届人大常委会公告第72号 【颁布时间】?2002-03-21 【实施时间】?1991-03-23 【效力属性】?有效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2002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自治区经济建设的发展,根据《》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 定本条例。 第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将环境保护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确定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和措施,使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相协调。 第三条自治区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区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 施统一监督管理。 各级人民政府的土地、矿产、林业、农业、牧业、水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资源的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民航管理部门和港务监督、渔政渔港监督、军队环境保护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自治区人民政府鼓励环境保护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引进、推广环境保护先进技术,培养环境保护人才,普及环境保护科学知识。优先发展环境保护事业,对资源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 实行优惠政策。 第五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 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生态环境建设的案例分析

生态环境建设的案例分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西北地区和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大致范围、自然特征 2、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人为因素 3、理解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发生的自然原因、人为因素 4、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和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二、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是什么? 三、阅读地图册P62、P111页,回答下列问题。 1、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包括哪些省份? 2、简要描述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考虑) 3、西北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有什么危害? 4、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5、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演练】读“我国某地区的干湿状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此降水量分布规律是因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影响。 (2)A处的天然植被是________,B处的天然植被是____________,C处的天然植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地区植被的分布变化,体现了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中的____________地带性规律,主导性差异因素是__________条件。 (4)B处土地沙化现象严重其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自己查找有关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范围及其自然地理特征。 2、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3、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 4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缘何严重恶化

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缘何严重恶化 内蒙古牧区草原生态环境在短短几十年内急剧恶化,这一严重局面直接危及到中国北方和有关邻国的生态安全。据研究,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亿公顷,其中80%发生在牧区,占牧区草原面积的70%,而且呈加速退化趋势。目前,内蒙古牧区90%以上的草原出现“三化”,草场生产力普遍下降一半以上,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荒漠草原草场基本丧失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 原因重点分析如下: 草原生态环境恶化原因,已成为草原沙漠化争论的一个焦点,主要理论观点有:超载过牧论、粗放经营论、气候干旱论、人口超载论、游牧消失论(文化改变论)、传统游牧论、草场产权论、山羊刨食论和社会经济发展论,还有形形色色的“阴谋论”。其中,超载过牧论是主流理论。近些年,gov-ern-ment(政府)已经依据这一理论,投入数千亿元巨资,采取“围封转移”“退牧还草”“草畜平衡”“禁牧休牧”、“转移牧民”等一系列重大对策措施。其中部分已经以失败告终,如“围封转移战略”。而其他对策措施也有待商榷,如“退牧还草”符合草原生态规律吗?“草畜平衡”后,规模经济消失,大量牧户破产贫困化,加剧了社会矛盾;“牧民进城”、“禁牧休牧”后,草原遭到变本加厉的洗劫,等等。 实际上,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整体急剧恶化的原因在理论上远未得到解决。作为近十几年草原牧区工作指导理论,“超载过牧论”的科学性值得质疑。 “超载过牧论”认为,牲畜数量超过了草场的承载力,造成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严格讲,超载与过牧是两个概念。超载是指牲畜数量超过草场的承载力;而“过牧”则指牲畜在草场上采食践踏的时间超过草场保存、恢复生产力所能忍受的“极限”时间,实际就是指定牧——停止游牧。 据内蒙古草原勘探设计院提供的牧区上世纪60年代初、80年代初和本世纪初三个理论载畜量和国家统计局内蒙古农调队所提供的1956年牲畜头数数据,可以得到近40多年内蒙古牧区24个纯牧业旗市草场理论载畜量和实际载畜量都有关系。 由此可见,自上世纪60年代初以来,即使在内蒙古牧区牲畜总头数保持稳定且远低于当时草场理论载畜量的情况下,草场的载畜能力持续下降。所以,“牲畜超载论”没有事实根据。

内蒙古大草原旅游资源介绍及今后发展方向

内蒙古大草原旅游资源简介及今后发展方向 姓名:xxxx 学号:xxxxxxxx 【摘要】内蒙古大草原地处内蒙古自治区,疆域辽阔,地跨“中国东北、西北、地区,是我国跨经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风景鲜碧如画,一望无际,尤其是以北部海拉尔为中心的大兴安岭西麓林缘草甸草场,更是目前我国最佳的天然牧场之一。可是近年来由于过度放牧、过度旅游、滥垦、乱采挖等,使现代草原普遍发生退化。内蒙古草原出现一系列生态问题,如何基于现实情况,进一步做好内蒙古大草原的旅游开发和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是内蒙古大草原所面临的两个问题。 【关键词】旅游现状资源开发草原生态破坏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大草原主要包括以下下属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科尔沁大草原、锡林郭勒大草原、乌兰察布大草原、鄂尔多斯大草原、阿拉善大草原、乌兰布统草原。这几个下属草原同时也是内蒙古大草原的主要旅游景点。以下主要从内蒙古大草原的旅游现状和今后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两个大的方面进行论述,并提出针对怎样实现旅游与经济双重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个人见解。 1.内蒙古大草原的旅游开发现状和景点介绍 1.1地理位置 草原在内蒙古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以西,阴山、贺兰山以北的内蒙古高原及其边缘地带的丘陵山地,还有鄂尔多斯高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草地资源和国土的绿色屏障。在内蒙古境内草原是面积最大的自然景观,。内蒙古自治区拥有了我国温带草原的主体部分,素以“大草原”以及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民族闻名于世,具有开展草原旅游的资源优势。开发和利用草原旅游资源是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是提升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内蒙古的地形以高原为主,高原从东北向西南延伸3000公里,地势由南向北、西向东缓缓倾斜。一般地区海拔1000米-1500米。内蒙古高原可划分为呼伦贝尔高

环境生态修复案例

环境生态修复案例 1、可爱的蜣螂 1778年,英国人把7头公牛带到了澳大利亚,后来越来越多的牲畜被带到了那里,适宜的草场和气候使得牲畜大量繁殖,肥美的草场顿时拥挤起来,但是大量的粪便却成了令人头痛的问题,臭气熏天、蚊蝇滋生,使得当地环境遭到破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1960年,澳大利亚开始引进蜣螂。1968年―1982年共引进欧、亚、非等地的蜣螂45种,蜣螂不仅能够快速地清除地表的动物粪便,还可以控制粪便中蝇蛆的数量,破坏寄生虫的传播,不让其大量繁殖、传播疾病;同时它们把粪便埋入土中,为植物生长供给了养分。 2、植树造林 2019年6月17日就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纪念大会暨荒漠化防治国际研讨会中报告得出呼伦贝尔沙地治理概况截止2018年底,通过植树造林治理沙地795.32万亩。据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我市沙化土地总面积为1917.58万亩,较2004年呈现持续缩减、效果明显的良好态势。植被盖度由原来的不足5%增长到32.5%以上,半固定沙地由原来的不足20%增长到41.66%以上,封育区植被盖度达到60%以上。其实森林的作用不仅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还有很大的作用对于修复生态环境,比如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调节气候,消减噪音,吸收有毒气体和检测大气数据以及阻滞粉尘等作用,因此保护树木,植树造林是

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3、家禽的食物 1943年,中国正处于动荡时期,长期的干旱天气加上水患,给蝗虫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全国多地爆发蝗灾,遮天蔽日的蝗虫不断地吞噬着农作物,从人们的口中夺去那少的可怜的口粮。到了60年代末期,我国终于告别了蝗灾频发的历史,不过主要的治理手段仍是化学农药。随着化学农药的滥用,问题逐渐暴露出,生态被破坏,天敌被“误杀”,蝗虫产生耐药性,反而导致蝗灾发生频率再次上升。这时,人们开始将目光转向了“生物防治”,于是首先登场的便是最近大家熟知的鸡、鸭、等家禽。这些家禽不但吃蝗虫,还能卖钱增加经济效益。从而对生态修复产生了很大的意义。 4、水葫芦的天敌 我国在1901年将水葫芦最为花卉引入中国,并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将水葫芦作为猪饲料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普遍推广,但是这将给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地破坏,由于水葫芦的繁殖能力非常的强,并且会遮住阳光使得水面下的植被不能正常生长,造成水下生物食物链破坏从而使而水生动物死亡,在人们想尽办法去铲除水葫芦的时候,一位来自于乌干达的昆虫学家学家詹姆斯-奥格旺使用象鼻虫来消灭水葫芦,在投放象鼻虫五年后维多利亚湖里的水葫芦得到了控制,维多利亚湖又恢复到了往日的生机

内蒙古及其旅游业概况

内蒙古旅游地理期末作业 班级:10旅游管理 姓名:杨天浩 学号:20101105812 题目:内蒙古及其旅游业概况

内蒙古及其旅游业概况 一.内蒙古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位于我国北部边疆,东从我国东北额尔古纳河起,西至甘肃背部边缘,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片,从东至西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自治区)相邻,北与俄罗斯及蒙古国相邻,区域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居我国第三位,自西向东依次呈森林,草原与沙漠地貌,地大物博,多种自然资源储量处于我国前列。 1.地形气候 蒙古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从东北向西南绵延3000多公里,占据了内蒙古疆域的2/3,构成了内蒙古地形的主体。全区湖泊、河流星罗棋布,大小河流千余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就有70多条,主要河流有黄河、额尔古纳河、嫩江和西辽河四大水系。 内蒙古属于典型的中温带季风气候,具有降水量少而不匀、寒署变化剧烈的显著特点。冬季漫长而寒冷,多数地区冬季长达五个半月。其中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从南向北由零下10℃递增到零下30℃。极端最低气温一般在零下25℃至45℃之间,但也出现过零下60℃的纪录。最热在7月,月平均气温在16℃至27℃之间,极端最高气温为36℃至43℃。日温差平均为10℃至16℃。 2.资源状况 目前,在世界上已查明的140多种矿产中,内蒙古已发现120多种,在列入储量表的72种矿产中,有40多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20 多种名列前三位,7种居全国首位,特别是煤炭资源极其丰富,且品种优良,种类齐全,易于开采。目前内蒙古储量在10亿吨以上的大煤田有15个,其中储量100亿吨以上的煤田有6个。国家“七五”期间新开采的5大露天煤矿,有4个在内蒙古。 石油天然气的蕴藏量也十分可观,全区已探明13个大油气田,预测石油总资源量为2030亿吨,天然气的最高远景储量可达10000亿立方米,世界级的大油气田陕甘宁油气田的主体就在内蒙古的鄂尔多斯盆地。 内蒙古的稀土资源得天独厚,誉满中外,已探明的稀土氧化物储量占全国的90%以上,仅次于巴西,居世界第二位;铍、钽、钴的探明储量也分别居世界的第一位和第二位。 此外,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贵重金属、建材原料和其它非金属以及化工原料等矿产资源,有相当部分在全国也名列前茅。据有关专家估算,全区矿产储量潜在价值(不含石油、天然气)达13万亿元,居全国第三位,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 内蒙古森林面积居全国之冠。以内蒙古东部被誉为“祖国绿色宝库”的大兴安岭为主的森林面积达1407万公顷,占全国森林面积的1/9,林木蓄积量11.2亿立方米,占全国总蓄积量的12%,是国家重要的林业生产基地。 3.人口 内蒙古自治区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全区人口由蒙古、汉、满、回、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朝鲜等49个民族组成。截至2011年底,全区总人口为2481.71万人,蒙古族约占17%,比上年增加9.5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05.24万人,比重为56.6%,乡村人口1076.47万人,比重为43.4%,自增率3.5‰,比上年减少0.3个千分点。2011年,全区共出生人口22.14万,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工程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内(精)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工程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 2008-5-14 来源:呼和浩特市人事局职称工作 内职改字[1993]2 7号 一、总则 (一)为更加科学、准确地评审我区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资格,根据《工程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并结合环境保护专业特点和我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讦审条件》。 (二)本《评审条件》适用于从事环境保护科研、环境监测、工程设计及技术管理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审。 (三)本《讦审条件》适合于环境保护工程专业,所评定专业技术资格的名称为:工程师。 (四)申报人在具备本《评审条件》所规定申报条件的前提下,必须同时满足对理论知识、工作能力与实践经验、业绩成果的具体要求方可通过评审。 二、申报条件 申报人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积极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坚持正常工作,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研究生班毕业或取得第二学士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三年以上; (二)大学本科毕业,或大学专科毕业,取得本专业助理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四年以上; (三)中专毕业,取得本专业助理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七年以上,并在高等院校修完本专业大专以上主要课程,取得结业证书; (四)获自治区、部级科技成果三等奖以上,盟市、厅局级科技成果一等奖或两项以上二、三等奖(其中至少有一项二等奖)的等级内额定人员; (五)盟市、厅局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和拔尖人才; (六)获自治区、部级优秀勘察设计(环境工程)二等奖以上,盟市、厅局级优秀勘察设计(环境工程)一等奖或两项二等奖的方案设计者,项目主持人或项目主要专业的负责人。 (七)获自治区企业技术进步二等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三、理论知识 申报人要满足下列各项要求: (一)具有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了解本专业国内外观状和发展趋势。 (二)较好地掌握本专业与相关专业交叉学科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术。

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证券代码:300355 证券简称:蒙草生态公告编号:(2018)192号 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对项目公司增资及股权转让的公告 重要内容提示: 1、内蒙古山北生态环境治理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及增资 (1)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与内蒙古金草新诚生态建设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金草新诚”)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拟受让内蒙古金草新诚生态建设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持有的内蒙古山北生态环境治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目标公司”、“项目公司”、“山北生态”)51.5%股权,股权转让价30,000万元; (2)公司与内蒙古金草新诚生态建设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呼和浩特市城乡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呼市城乡”)、内蒙古山北生态环境治理有限公司签订《内蒙古山北生态环境治理有限公司增资协议》,公司拟向内蒙古山北生态环境治理有限公司增资2,940万元。 (3)公司与呼和浩特市城乡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呼和浩特市城乡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与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之股权转让协议》,公司拟将持有的目标公司22.85 %股权转让给呼和浩特市城乡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价14,000万元。 2、公司受让五原县原美生态运营管理有限公司、阿尔山市绿色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股权 公司与中粮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粮信托”)签定了《股权转让协议》,中粮信托将其分别持有的五原县原美生态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原原美”)77%股权以及阿尔山市绿色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尔山绿色发展”)50%的股权转让给公司,

股权转让价款分别为人民币8,288.73万元,其中7,700万元为股权转让款,588.73万元为融资费用和人民币3,228.13万元,其中3,000万元为股权转让款,228.13万元为融资费用。 上述股权转让对公司本年度的营业收入、净利润等不构成重大影响,不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的重大资产重组,不需提交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公司将根据已经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继续推动公司股权转让落地实施,并将及时关注股权转让后续进展情况,履行相应程序并及时披露相关信息。 一、交易相关方的基本情况 (一)内蒙古金草新诚生态建设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基本情况 1、企业名称:内蒙古金草新诚生态建设投资中心(有限合伙) 2、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50192MA0NAB1P3U 3、类型:有限合伙企业 4、执行事务合伙人: 内蒙古新动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5、合伙期限:2017年05月03日至2037年04月17日 6、主要经营场所:呼和浩特市新华东街18号国际金融大厦八层821室 7、经营范围:许可经营项目:投资管理、投资咨询服务。(1、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以公开方式募集资金;2、不得公开开展证券类产品和金融衍生品交易活动;3、不得发放贷款;4、不得对所投资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提供担保;5、不得向投资者承诺投资本金不受损失或者承诺最低收益。) 8、各合伙人出资情况: (二)呼和浩特市城乡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基本情况

十大环保典型案例

最高法发布10起环境侵权典型案例支持环境资源保护 2015-12-29 10:25:00 来源:央广网 最高人民法院今天发布10起环境侵权典型案例 央广网北京12月29日消息(记者孙莹)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最高人民法院今天上午10点发布10起环境侵权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副庭长王旭光介绍,今年1月至11月,全国各级法院受理一审环境资源民事案件50331件,其中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件2595件。今年1月1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施行以来,贵州、山东、江苏、福建等1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法院共受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45件。 最高法今天发布的十起典型案例中,有三起是环保组织提起的民事公益诉讼,包括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后全国首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北京市朝阳区自然之友环境研究所、福建省绿家园环境友好中心诉谢知锦等四人破坏林地民事公益

诉讼案;还包括中华环保联合会诉德州晶华集团振华有限公司大气污染民事公益诉讼案;常州市环境公益协会诉储卫清、常州博世尔物资再生利用有限公司等土壤污染民事公益诉讼案。 其余七起是公民诉环境污染企业环境侵权案,涉及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和粉尘污染。 典型案例包括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主体资格的判断、生态服务功能损失的确定、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受理和审理等问题,还包括在普通环境侵权诉讼中界定环境侵权案件范围、适用环境侵权的归责原则、把握环境侵权举证责任分配和证明标准、合理准确界定数人侵权的责任分担以及专业技术问题的判断方法等问题,通过法院对案件的审理,正确认定侵权责任,运用科学手段固定证据,及时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权益,解决了实践中环境侵权案件的审判误区。 典型案例显示,2008年7月29日,谢知锦等四人未经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擅自扩大采矿范围,采取从山顶往下剥山皮、将采矿产生的弃石往山下倾倒、在矿山塘口下方兴建工棚的方式,严重毁坏了28.33亩林地植被。2014年7月28日,谢知锦等人因犯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分别被判处刑罚。2015年1月1日,北京市朝阳区自然之友环境研究所、福建省绿家园环境友好中心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四被告承担在一定期限内恢复林地植被的责任,赔偿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损失134万元;如不能在一定期限内恢复林地植被,则应赔偿生态环境修复费用110万余元;共同偿付原告为诉讼支出的评估费、律师费及其他合理费用。 福建省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认为,谢知锦等四人为采矿占用林地,不仅严重破坏了28.33亩林地的原有植被,还造成了林地植被受损至恢复原状期间生态服务功能的损失,依法应共同承担恢复林地植被、赔偿生态功能损失的侵权责任。遂判令谢知锦等四人在判决生效之日起五个月内恢复被破坏的28.33亩林地功能,在该林地上补种林木并抚育管护三年,如不能在指定期限内恢复林地植被,则共同赔偿生态环境修复费用110万余元;共同赔偿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损失127

《内蒙古旅游业对草原牧民影响调研报告》

《内蒙古旅游业对草原牧民影响调研报告》目前旅游业已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也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镇有浓厚的蒙古族传统文化,以成吉思汗陵为首的蒙古族文化资源成为该镇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的核心区,是独特的旅游资源。要扩建神圣的成吉思汗陵,发展旅游业必然需要牧民草场的支撑,牧民得到合理补偿后退出多年苦心经营的草场,支持了当地政府的规划。从此,成吉思汗陵周边的多数牧民放弃传统的生产方式,成为个体商户,即牧民在成吉思汗陵周围建设蒙古包经营旅游业或出租蒙古包收租金成为新型牧民。牧民经营旅游业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逐渐变化着,但仍然保留着蒙古族传统文化。正因为这样,在激烈的旅游业市场竞争中,蒙古族传统文化成为成吉思汗陵周边地区牧民生存发展的主要依靠、精神支柱。为此,旅游业对成吉思汗陵周边地区牧民的影响较大。为了真实反映旅游业对牧民的影响,笔者发放38份问卷调查,有效回收34份,回收率89.5%,能说明旅游业对当地牧民生产、生活、思想观念的影响。 一、旅游区概况和旅游资源 (一)旅游区概况 伊金霍洛镇位于伊金霍洛旗中部,海拔高度在1316米至1414米之间。全镇总面积717平方公里,总人口为14424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904人,占总人口数的13.2%。全镇耕地面积为5.7万亩,有林面积达到34万亩,草场面积66.8万亩,森林覆盖率在30%以上,

植被覆盖率在85%以上,是典型的半农半牧区。境内交通四通八达,有黑色路面4条共122公里,砂石路14条共148.2公里,210高速、210辅线、包茂高速纵穿境内,东乌铁路横穿东西。 (二)旅游资源 伊金霍洛镇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自古人杰地灵、文物古迹荟萃,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陵园坐落于此,是全国重点旅游景区(4a级),已被命名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区,成吉思汗祭祀文化已经被国务院评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陵旅游区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现已初步形成以成吉思汗陵园独有的人文地域优势为龙头,环成陵──吉祥福慧寺──红碱淖──神东煤海工业旅游──转龙湾旅游──郡王府──柒盖淖──阿拉善湾遗鸥自然保护的旅游开发带。为此,具有融草原之爽、帝陵之奇、高原风貌之神,集民族风情于一体的显著特点,其特殊的地理区位优势和人文优势,有力地促进着地方经济的健康快速和谐发展。 二、牧民生活的影响 目前,旅游业是成陵地区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牧民经营旅游业的经济效益直接影响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关系到开发扩建成陵地区的政绩。笔者在成陵地区进行实地调研时发现,很多牧民的收入比经营旅游业之前有所提高,牧民们逐渐适应着旅游业,旅游业已成为牧民生活的支柱产业。 (一)旅游业以当地牧民自主经营为主

内蒙草原的导游词

内蒙草原的导游词 内蒙古大草原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游客去旅游,导游要向游客介绍草原的特色景点,让游客深入了解草原。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内蒙古草原的导游词,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内蒙草原的导游词1 各位旅客,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内蒙古大草原之旅的导游张萌,今天我要带你们参观一下美丽的大草原,希望大家今天玩的开心!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我们的草原之旅啦! 看,这是内蒙古大草原的小丘与平地,小丘与平地全都是绿的。这里的空气比别处更清鲜,是一个天造地设的天然氧吧。你再看一看温顺的小绵羊,还有高大的蒙古马,骑上去试跑几圈,你就不忍心下马了。有人说内蒙古草原到处绿色,可实际不是这样,看看河岸边吧!有小花,有红的,有蓝的,有黄的,有紫的,有白的,有粉的,五彩缤纷,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开放,还有明如玻璃,清澈见底的小河,小河上倒影着五颜六色的花儿,花儿上沾满了河水,其真是别具特色,美不胜收的奇景,内蒙古大草原有多么美,大家知道了吧?

现在我们来到蒙古包里,大家可以品尝品尝内蒙古的特色手抓羊肉,还有加有羊奶酿的奶酒,和奶豆腐,我来介绍一下手抓羊肉,奶茶,还有奶豆腐。这三样蒙古族同胞的重要食品,手抓羊肉,咱们的蒙古族同胞习惯用刀把羊肉切成大块,煮熟了吃。吃的时候用到割,用手抓。奶茶可不是我们常喝的珍珠奶茶,而是掺和着牛羊奶的茶,是内蒙古同胞招待客人,敬客最重要的饮料。奶豆腐,当然也不是豆腐了,,它是用牛奶制成的凝固食品,盛在盘子里用来当招待客人的点心,比如奶酪,它也是叫奶豆腐的。这些东西都是内蒙古同胞的特色食品。 今天的内蒙古大草原之旅到这里就结束了,明天我们再继续参观更多美丽的景点。感谢大家今天的配合,谢谢! 内蒙草原的导游词2 各位旅客,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内蒙古大草原之旅的导游张萌,今天我要带你们参观一下美丽的大草原,希望大家今天玩的开心!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我们的草原之旅啦! 看,这是内蒙古大草原的小丘与平地,小丘与平地全都是绿的。这里的空气比别处更清鲜,是一个天造地设的天然氧吧。你再看一看温顺的小绵羊,还有高大的蒙古马,骑上去试跑几圈,你就不忍心下马了。有人说内蒙古草原到处绿色,可实际不是这样,看看河岸边吧!有小花,有红的,有蓝的,有黄的,有紫的,有白的,有粉的,五彩缤纷,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开放,还有

内蒙古生态环境与政策选择

2008年,第29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北京举办。按照“绿色奥运”的要求,比赛地的生态环境状况全球瞩目。内蒙古自治区作为首都北京乃至中国北部的生态屏障,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 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集中出现,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逐渐成为中国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内蒙古自治区同样面临着以上问题。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的北部边疆,东西跨度2400多公里,南北1700多公里,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全区气候特征:由东到西分别属于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气候;全年平均降水量为217.3毫米,其中70%地区平均降水量不足180毫米。植被分布特征:从东至西由森林、草原、荒漠植被依次过渡。全区现有森林总面积1500万公顷,其中天然林面积为1300万公顷,占全部森林面积的87%,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全区草原总面积8700万公顷,占自治区总面积的76.1%。目前,内蒙古是全国土地沙化最严重的省区之一,境内有巴丹吉林、乌兰布和等五大沙漠,毛乌素、科尔沁等五大沙地以及阴山北麓大面积严重风蚀沙化的土地,这些土地面积达4200万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5.16%。 近一个世纪以来,特别是近50年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再加上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降雨量减少,内蒙古曾一度出现草场大面积退化、森林锐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现象,主要表现有: (一)草原退化。据“1989年内蒙古自治区环境公报”的资料,内蒙古草地退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44%。据测定,80年代与60年代相比,锡林郭勒盟的草甸草原产草量下降54—70%,典型草原下降30—40%,荒漠草原下降50%。 (二)土地荒漠化。据全国第三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表明,内蒙古现有荒漠化土地面积62.2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52.6%;沙化土地总面积41.6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5.2%。其中,近30年中荒漠化面积发展了1100万公顷,平均每年以33万公顷的速度扩展。 (三)水土流失。目前,内蒙古水土流失面积达27.2万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3%,占草原面积的21.5%,占土壤侵蚀面积的23.6%,水力侵蚀面积都在70%以上。 (四)气候旱化。上个世纪60年代全区年平均降水量为309毫米,70年代为307毫米,80年代为289毫米,90年代为217毫米,进入新世纪后平均年降水量降到206毫米。与此同时,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内蒙古的平均气温升高1.2℃左右,加剧了干旱化的程度。 (五)水资源总量减少。由于降水减少、蒸发量大及灌溉用水,使水流枯竭,导致湖泊数量减少,湖泊萎缩变小,湖水咸化。全区80年代湖面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比60 年代减少1321平方公里。 分析内蒙古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一是自然环境的变迁,二是人为因素。自然环境的变迁方面,内蒙古西部地区正好处于地球上的干旱地带,全球气候变暖和温室效应使得这一地区降雨量减少,植被退化加剧。这些自然条件的改变使原有的生态系统变得更加脆弱,极易遭到破坏。人为因素方面,主要是人口多,人口多造成生存和生活压力大,必然导致养畜多,此外还有地方及个人利益驱使,人为破坏严重,包括对森林资源的滥砍滥伐、对草原的不适当开荒、砍挖野生植物(如搂发菜、挖甘草等)、草地超载过牧、开采矿产破坏植被等。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2002修正)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2002修正) 来源:法邦网《法律法规》频道 【文 件 号】自治区九届人大常委会公告第72号 【颁布部门】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含常委会) 【颁布时间】2002-03-21 【实施时间】1991-03-23 【时 效 性】有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自治区经济建设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将环境保护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确定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和措施,使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第三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区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各级人民政府的土地、矿产、林业、农业、牧业、水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资源的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民航管理部门和港务监督、渔政渔港监督、军队环境保护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鼓励环境保护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引进、推广环境保护先进技术,培养环境保护人才,普及环境保护科学知识。优先发展环境保护事业,对资源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实行优惠政策。 第五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在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资源综合利用、环境监督管理、环境保护科研、环境监测、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等方面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章 环境监督管理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对管辖范围内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拟定环境保护规划,经计划部门综合平衡,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第七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制定自治区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执行。 第八条 自治区、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及盟行政公署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监测制度和监测规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负责编报管辖区域环境质量报告书,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依法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进行现场检查。检查时,应当持有自治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自治区有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签发的证件。被检查的单位必须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检查人员要

生态环境问题-有关生态平衡的例子

生态环境问题-有关生态平衡的例子 举例说明维持生态平衡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举例说明维持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中国人向来讲究居得其所,不管是生前还是死后,这种思想已深入人心,但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多,房屋也越来越多,而由此产生的与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任何一座建筑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只要他被造出来了,就必然要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并与环境保持着某种联系。古今中外的建筑师都十分注意对于地形、环境的选择和利用,并力求使建筑能够与环境取得这种联系,这

就是一种维持生态平衡的体现。现代建筑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了许多好处的同时,也带来许多的问题,如建筑垃圾,光污染,噪音污染,大气污染,耕地与植被破坏等等。本文主要从建筑垃圾出发,引出维持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还有目前解决建筑垃圾的方法,以及建筑的前沿科技——绿色建筑。 一、中国的建筑垃圾现状和对环境的影响 我们先来说说什么建筑垃圾,建筑垃圾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或个人在新建、改建、扩建、铺设或拆除、修缮、装修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它废弃物。建筑垃圾是城市垃圾的主要组成部分, 其产量已占城市垃圾总量的40%以上。其主要是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混凝土、金属、木材、玻璃、陶瓷,沥青,装饰装修的废料、包装材料和其它废弃物等。目前, 我国城市每年产生垃圾总量约在 4 亿m 3左右, 其中建筑垃圾已达 2 亿多m 3, 每年至少要拆

除3000 - 4000 万平方米旧建筑, 产生数亿吨建筑垃圾。其中的绝大部分未经任何处理,便被运往郊外露天堆放或填埋。现在建筑垃圾已成围城之势了。我国对建筑垃圾的处理大部分还处于初级阶段,露天堆放,填埋,焚烧等,这些方法不仅产生有气体,还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的生态平衡破坏,使其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可能。不仅如此,这些垃圾还会破坏地下水,使我国缺水的状况更加严峻。 二、如果处理建筑垃圾,维持生态平衡 前面说过,我国对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率很低,只在5%左右。而欧盟国家每年的建筑垃圾资源化率超过90%,韩国、日本更达到97%以上,美国的也在89%左右。比如韩国的再生水泥,俄罗斯典型再生骨料生产工艺,德国的干馏燃烧垃圾处理工艺等等,这些都是我国值得学习的地方。当然我们国家这些方面也在加大投入和研发力度,我国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