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文诵读前60首之客中初夏【宋】司马光

古诗文诵读前60首之客中初夏【宋】司马光

古诗文诵读前60首之客中初夏【宋】司马光

古诗文诵读前60首之客中初夏【宋】司马光

三年级语文《司马光》

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重点】参考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资料,介绍文言文 1、导入 2、谁能说说自己对司马光的了解?(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教师评议。) 3、简单介绍文言文 4、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文言文《司马光》。(板书:司马光)。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懂大意。 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sī tínɡ dēnɡ diē zhònɡ qì chí jiē 司庭登跌众弃持皆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正音:注意读准平舌音“司”,翘舌音“众、持”,后鼻音“庭、登”。去掉拼音读,齐读。 2. 指名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准停顿:(课件出示5)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3. 教师范读,指导朗读,读准节奏。 4. 参考注释,自学课文。(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再次批注在文中,据此理解句子的意思。) 5. 让学生就不理解的字词提出问题。以下字词或者比较陌生或者古今差异较大,学生可能提出:(课件出示6、7)(1)群儿:很多孩子。这里指小伙伴们。(2)戏:玩耍。(3)于:在。(4)庭:院子里。文中指后院里。(5)一儿:有个小孩。(6)登瓮:爬到缸沿上玩。(7)足跌:一不小心,掉到缸里。(8)没水中:眼看那孩子在水里快要没顶了。(9)众:别的孩子们。(10)皆:都。(11)弃去:跑到外面。(12)持石: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13)击瓮:使劲向水缸砸去。(14)破之:水缸破了。之,它,指水缸。(15)水迸:水流了出来。(16)儿得活: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6. 互相交流每个句子的意思,教师评议。(课件出示8)(1)群儿戏于庭。(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3)众皆弃去。(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4)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5)儿得活。(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7. 男生读原句,女生读译文。引导学生注意课件中红色的文字,告诉学生,在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时,为了使语句通顺、内容连贯,需要加入恰当的内容。 8. 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原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教师评议。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指名朗读,自由读。)

司马光

《司马光》 导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 个生字。 2、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能力素养点: 1、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导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会观察书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导学设计理念: 本文的学习重点是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学会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案时,在关注到这方面。指导学生识字时,让学生边读文,一边记认生字,通过给黑板上的生字着色,加强色彩化,让学生整体感知生字,再让学生自主识字,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找到汉字规律,然后采用问答和对唱的方式巩固生字,效果会更好。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先示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试着朗读,再在小组间进行评价,抓住司马光不同表现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通过引导学生收集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也加深了对课文的了解。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请你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本课的生、新词。 2、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请同学们认读。 红色卡片:(会认的字) 黄色卡片:(会写的字) 3、指导学生看图。 (1)通过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个个

读司马光砸缸有感.

读司马光砸缸有感 2018-08-13 读《司马光砸缸》有感_100字 有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捉迷藏的游戏。他们玩得正高兴,忽然听到“扑通一声”。司马光回头一看,不好了,一个小朋友掉到门口的大水缸里了。这水缸特别大,司马光踮起脚尖,看见里面装满了水,这可怎么办呢? 我读了《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知道了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不要慌张。司马光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拿旁边的那块石头砸这个缸!司马光他既聪明,又勇敢,我要向司马光学习他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 二年级:刘书林 _读《世界古代史》有感_100字 今天,我花了一天的时间看《世界古代史》,看完之后深有感触。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这段历史让我知道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道理。 看了这本书,让我对历史有了新的认识。在我所知道的知识基础上增强了新的知识。 看了这本书,我看到了战争的灾难,我真渴望和平。但是,再仔细想一想,没有战争,没有统一,哪来的和平? 这些历史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故事,使我目不暇接,这本书实在深奥,不但增进了知识,又能让人明白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我真喜欢这本书。 初二:孙腾飞 关于的: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_350字 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仿佛让我获得了人生的真谛。 文中讲道:“海伦?亚当斯”是一位盲童,但因为海伦永不放弃的精神和莎莉文老师的辛勤教育,不知吃了多少苦,才成了大名鼎鼎的作家。这使我深受感动,从中受益匪浅。

时间是无限的,犹如长江水般永远奔腾汹涌,源源不断,然而,每个人能利用、享受的时间却是有限的,是最宝贵的'。就像雷锋叔叔说的“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穷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教育我们利用时间多做一些有利于人们、社会的事情,是多么的愉快啊! 篇末,“阅读开机”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假如给你三天光明,你会将目光投向哪里?三天,仅仅只有三天的光明,多么残酷,又多么宝贵。那么,假如给了我三天光明,我会在第一天中,给我的亲人买最好的东西,尽自己的孝心。第二天和第三天,我会刻苦读书,让自己在三天后眼盲文不盲。 父母和老师常常教育我们: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呀,只有珍惜时间的人,才不会留恋时间;而那些虚度光阴的人,到头来必然要后悔。直到现在,我才懂得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四年级:连子都 点评:本文联系原文,抓住珍惜时间这一感点,有感而发,内容具体。在引用原文时,注意摘抄精辟的语句。能联系自己的生活来发表感想,这点做得不错。联系生活时,内容更丰富一些,会更好。 点评教师:

《司马光传》阅读练习

《司马光传》阅读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未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光见韩琦等曰:“诸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琦等拱手曰:“敢不尽力。”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未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 B.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未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 C.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未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 D.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未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B.“甫冠”指刚刚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总角”“豆蔻”“耄耋”等。 C.“昆弟”指兄弟,这里是指司马光抚养庞籍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成语“琴瑟和鸣”就特指兄弟情深。 D.“故事”有多种含义,文中的意思是先例,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现多指一种叙述类的文学体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光性情不喜华靡,禀赋迥异。七岁时,就能说出《左氏春秋》的大意;“闻喜宴”独不戴花,体现了他与众不同的胆识和品性。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宋史司马光传》原文及翻译【word版】.doc

《宋史·司马光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光见韩琦等曰:“诸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琦等拱手曰:“敢不尽力。”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译文:

司马光三年级原文

司马光三年级原文 原文翻译: 一天,一群孩子在杜院里玩耍。 院子里有一个大水箱, 一个孩子爬到罐子边, 掉到水缸里,把刀沉到水里, 大家都抛弃了他离开了。 司马光立刻拿起石头砸在坛子上, 骨灰盒坏了, 水从缺口涌出, 落水的那个人活了下来。 1299条评论(46条)分享报告 在爱情龙之前 2019年11月25日 跟随 【原文】司马光字2113君石,生于陕西夏县。广晟今年7岁,5261和成年人一样令人肃然起敬。当他听说4102左宗棠的《春秋》时,他很喜欢,于是退到家里说他有1653个大手指。因为我不懂这本书,所以我不知道我是饿了,渴了,冷了还是热了。一群孩子在院子里玩耍,一个儿子登上骨灰盒,一只脚掉进了水里,全被遗弃了,光抱着石坛子摔碎了,水爆裂了,儿子活了下来。--元末阿鲁图的《宋史》司马光,陕西夏县人。司马光7岁的时候,已经像个大人了(古代的

成人是指弱冠,16岁,不是今天的18岁)。他特别喜欢听人们谈论《左传春秋》。他了解了自己的基本想法后回来告诉家人。从此,他对《左传春秋》念念不忘,甚至忘了饥渴寒。一群孩子在院子里玩。一个孩子站在大瓮上(不是罐子上)。这个瓮属于小嘴陶器。这个罐子是瓷制的。嘴巴很大,而且比较晚)。他掉进瓮里,浸在水里。其他孩子跑了。司马光用石头砸了瓮,水就流出来了,孩子就可以活了。这一回答被网友采纳 295条评论(8条)分享报告 更多答案(17) 其他类似问题 2018年12月27日,小学三年级司马光讲解本文意义。一百一十八2019年1月10日小学三年级第一卷《司马光》是什么意思146 2019年12月21日?六十七 司马光译?七 2020年1月3日司马光三年级的课文是什么?二十一 2019年12月16日?四 2019年12月23日?二 2020-01-05三年级第一卷江苏版课文,司马光译?十 对司马光三年级原文的质疑更多 为你:

文言文《宋史司马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神宗即位,擢为翰林学士 ..,光力辞。帝曰:“古之君子,或学而不文,或文 而不学,惟董仲舒、扬雄兼之。卿有文学,何辞为?”对曰:“臣不能为四六 ..。”帝曰:“如两汉制诏可也;且卿能进士取高第,而云不能四六,何邪?”竟不获辞。 光常患历代史繁,人主不能遍鉴,遂为《通志》八卷以献。英宗悦之,命置 局秘阁,续其书。至是,神宗名之曰《资治通鉴 ....》,自制《序》授之,俾日进读。 安石得政,行新法,光逆疏其利害。迩英进读,至曹参代萧何 .....事。帝曰:“汉常守萧何之法不变,可乎?”对曰:“宁独汉也,使三代之君常守禹、汤、文、武之法,虽至今存可也。汉武取高帝约束纷更,盗贼半天下;元帝改孝宣之政,汉业遂衰。由此言之,祖宗之法不可变也。”帝问光,光曰:“布法象魏,布旧法也。诸侯变礼易乐者,王巡守则诛之,不自变也。刑新国用轻典,乱国用重典,是为世轻世重,非变也。且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侍讲吴申起曰:“光言,至论也。” 它日留对,帝曰:“今天下汹汹者,孙叔敖所谓‘国之有是,众之所恶’也。”光曰:“然。陛下当论其是非。今条例司所为,独安石、韩绛、惠卿以为是耳,陛下岂能独与此三人共为天下邪?”帝欲用光,访之安石。安石曰:“光外托劘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与国论,此消长之大机也。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韩信立汉赤帜,赵卒气夺,今用光,是与异论者立赤帜也。” 元祐元年复得疾。是年九月薨,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读司马光砸缸有感

读司马光砸缸有感 读《司马光砸缸》有感_100字有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捉迷藏的游戏。他们玩得正高兴,忽然听到“扑通一声”。司马光回头一看,不好了,一个小朋友掉到门口的大水缸里了。这水缸特别大,司马光踮起脚尖,看见里面装满了水,这可怎么办呢?日记 我读了《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知道了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不要慌张。司马光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拿旁边的那块石头砸这个缸!司马光他既聪明,又勇敢,我要向司马光学习他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 二年级:刘书林 读书笔记_读《世界古代史》有感_100字今天,我花了一天的时间看《世界古代史》,看完之后深有感触。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这段历史让我知道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道理。 看了这本书,让我对历史有了新的认识。在我所知道的知识基础上增强了新的知识。 看了这本书,我看到了战争的灾难,我真渴望和平。但是,再仔细想一想,没有战争,没有统一,哪

来的和平? 这些历史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故事,使我目不暇接,这本书实在深奥,不但增进了知识,又能让人明白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我真喜欢这本书。 初二:孙腾飞 关于读后感的作文: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_350字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仿佛让我获得了人生的真谛。 文中讲道:“海伦·亚当斯”是一位盲童,但因为海伦永不放弃的精神和莎莉文老师的辛勤教育,不知吃了多少苦,才成了大名鼎鼎的作家。这使我深受感动,从中受益匪浅。 时间是无限的,犹如长江水般永远奔腾汹涌,源源不断,然而,每个人能利用、享受的时间却是有限的,是最宝贵的。就像雷锋叔叔说的“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穷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教育我们利用时间多做一些有利于人们、社会的事情,是多么的愉快啊! 篇末,“阅读开机”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假如给你三天光明,你会将目光投向哪里?三天,仅仅只有三天的光明,多么残酷,又多么宝贵。那么,假如给了我三天光明,我会在第一天中,给我的亲人买

司马光(优秀教案设计)

一、设境激趣,导入课文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司马光》(齐读课题),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故事(播放录像)。请小朋友边看边想,讲了司马光的什么故事? 二、读读演演,激活情感 (一)教学第一自然段 1、(示多媒体)瞧,谁来了?(司马光)司马光是什么时候的人呀?(示:古时候)指导读好轻声。你从图上哪里看出司马光是古时候的人?对呀,那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示: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指名读。 2、看,(示多媒体)司马光和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他们在什么地方玩呀?是呀,小朋友们玩得真起劲呀!哪个小朋友能把这句话读好?(出示: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指名读。 3、(示多媒体)花园里有些什么? (再出示: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自由读,想想这口水缸怎么样?水多不多?怎么知道的?(点击“大”“装满”,指导读好)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4、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就在小朋友相互嬉戏的快乐时刻,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呀?(示多媒体)和文: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自由读。 (1)小朋友是怎么掉进去的?(点击:爬上一不小心)什么叫“一不小心”?平时你有没有一不小心把事情搞砸的情况?谁来读好这词?指名读。 (2)水缸这么大,水又满满的,小朋友掉进去会有什么后果呢? (3)这时的情况真是十分危急,这句话该怎样读?指名读,齐读。 2、这时,小朋友们怎样了?(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1)“慌了”(点击:慌)就是怎么了?指导读词。 (2)引读: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有的()还有的()。 (3)(示多媒体)谁来学着喊一喊?怎么喊?喊些什么? (4)表演读这句话。 (5)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练习说话。 ①出示句式:下课了,同学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②还有在什么时候做了一些不一样的事呢?说话交流。 3、齐读第二自然段。 4、小组讨论:这些小朋友的做法能解决问题吗?得出结论:哭一点也没用,喊比哭好,但周围没有人在的话也没用,跑去找大人需要一定的时间,即使有人来也怕晚了,总之,都不是可行之法。此时,司马光不喊不叫不慌,在想什么呢?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要抓住文本的空白处,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由地想象,充分地感悟,富有创意地表达,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司马光是怎么做的? 从哪儿看出司马光没有慌?(示: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指名读。(点击:使劲)是什么意思?(示多媒体)从哪里看出司马光很使劲?(点击:大石头) (1)谁愿意上来学学司马光砸缸的样子?学生提建议怎样把砸这个动作做得再好些。(如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 (2)愿意做的站起来做一做。 2、司马光为什么会这样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3、此时,(示多媒体)及文: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师生接读。小孩得救了,大家高兴吗?指导读出高兴、轻松的语气。 4、男女生比赛读第三自然段。 三、想象说话,拓展思维 1、小朋友,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还会想出什么办法救这个小朋友? 让学生讨论这些办法是否可行,得出结论: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司马光的办法是最好最有效的。

宋史·司马光传原文

宋史·司马光传原文 司马光传原文及 原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除奉礼郎,时池在杭,求签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 同知谏院。仁宗遗赐直百余万,光率同列三上章,谓:国有大忧,中外窘乏,不可专用乾兴故事。若遗赐不可辞,宜许侍从上进金钱佐陵。不许。光乃以所得珠为谏院公使钱,金以遣舅氏,义不藏于家。御史中丞王陶以论宰相不押班罢,光代之,光言:陶由论宰相罢,则中丞不可复为。臣愿俟既押班,然后就职。许之。 执政以河朔旱伤,国用不足,乞南郊勿赐金帛。诏学士议,光与王珪、王安石同见,光曰:救灾节用,宜自贵近始,可听也。安石曰:所以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帝曰:朕意与光同,然姑以不允答之。 安石得政,行新法,光逆疏其利害。安石以韩琦上疏,卧家求退。帝乃拜光枢密副使,光辞之曰:陛下所以用臣,盖察其狂直,

庶有补于国家。若徒以禄位荣之,而不取其言,是以天官私非其人也。臣徒以禄位自荣,而不能救生民之患,是盗窃名器以私其身也。安石起视事,光乃得请,遂求去。凡居洛阳十五年,天下以为真宰相。. 帝崩,赴阙临。所至,民遮道聚观,马至不得行,曰:公无归洛,留相天子,活百姓。后拜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欲以身徇社稷,躬亲庶务,不舍昼夜。病革,不复自觉,谆谆如梦中语,然皆朝廷天下事也。是年九月薨,年六十八。 光孝友忠信,恭俭正直。在洛时,每往夏县展墓,必过其兄旦,旦年将八十,奉之如严父,保之如婴儿。洛中有田三顷,丧妻,卖田以葬,恶衣菲食以终其身。(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他的父亲司马池,曾任天章阁待制。宋仁宗宝元初年,司马光考中进士,这年他刚二十岁。他不喜欢华丽,在参加闻喜宴时,唯独司马光不戴花,一位同中进士的人告诉他说:君王赏赐的花,不戴不恭敬。于是司马光才戴上一枝。朝廷授予他奉礼郎一职,因司马池在杭州,司马光便请求任苏州判官以便能侍奉父亲,朝廷答应了。 他与别人一同负责谏院工作的时候,宋仁宗用于赠送、赏赐的东西,价值竟达百余万。司马光率领同僚三次上书,劝谏说:国家还有大的忧患,内外贫乏,不可专门效仿乾兴的旧事。如果必须赠送、赏赐,应准许大臣向上进献所得赏赐金钱来帮助营建山陵。皇上没有答应。司马光便把皇上赏赐的珠宝作为谏院的办公费,黄金送给舅

司马光

司马光 以文带文课型 【教学目标】 1.读懂“一主”教材的小古文《司马光》,感悟司马光的机智和勇敢,初步感知小古文的特点,学习读小古文的方法; 2.朗读《你读我诵》中的小古文《孔融让梨》和《道边李苦》,巩固读小古文的方法。 【教学内容】 1.“一主”教材:《司马光》; 2.《新主题阅读》:《司马光砸缸》; 3.《你读我诵》:《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道边李苦》。【教学过程】 一、你读我诵声声传颂 (一)“你读我诵声声传诵”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二)“你读我诵声声传诵”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 1.齐读《你读我诵》中的《司马光砸缸》。 2.你问我答读: 师:有几个小朋友,一起干什么? 生:有几个小朋友 围呀围着那大水缸 大家一起捉迷藏 调皮又欢畅 师:不好了,发生了什么事? 生:扑通通 一声响 有人掉进了大水缸 大家全都吓坏了 慌里又慌张 师:可是,有一个小朋友怎么做的? 生:有一个小朋友 名字叫做那司马光 搬起一块大石头 砸向那大水缸 师:呀,怎么样了呀? 生:呀哐当当 一声响

流水哗啦啦往外淌 伙伴钻出那坡水缸 师:了不起!大家都来齐鼓掌 生:大家都齐鼓掌 哐当哐当哐当 哐当哐当哐当 司马光砸缸 3.想一想 师:小司马光的爱在(哪里?) 二、“一主”教材学习 (一)“‘一主’教材学习”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 (二)“‘一主’教材学习”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 1.初识古文。 (1)引入,师: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认识这位司马光小朋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学习“司”字。(灯片) 司马光姓什么?(司马,复姓)名什么?(光) 司:扩词——公司、司机、司仪。 (3)写一写这个名字。 (4)认识小古文(灯片,出示课文) 要求:看一看,读一读,想一想,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学生交流,汇报提炼,板书:短、古话、易懂) (灯片)师小结:这是一篇小古文,小古文是古代的人写的文章,它还有一个名字叫文言文。但只有适合儿童阅读的,浅近易懂,篇幅短小的文言文,我们才称为小古文。 (灯片)你看,我们《你读我诵》上的《孔融让梨》《道边李苦》都是小古文。 2.初读课文 (灯片)自学提示:大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读; (2)抽读、齐读; 3.随文识字。 师:要想读好小古文,还不容易。先我们来学习生字。 (灯片)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之,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文言文司马光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司马光阅读附答案 司马光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 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 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 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 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 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 如昆弟,时人贤之。 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 “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 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 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

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 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 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 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光见韩琦等曰:“诸公不及今定议,异 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琦等拱手曰:“敢不尽力。” 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 入。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 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籍命光按视按:巡查 B.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报:批复 C.又奏赋以风风:使……知道 D.不赀之富赀:计算,估量

《司马光》拼音版

《司马光》拼音版 司s ī马m ǎ光ɡu ān ɡ 古ɡǔ时sh í候h òu 有y ǒu 个ɡè孩h ái 子z ǐ,叫ji ào 司s ī马m ǎ光ɡu ān ɡ。 有y ǒu 一y ì回hu í,他t ā跟ɡēn 几j ǐ个ɡè小xi ǎo 朋p én ɡ友y ǒu 在z ài 花hu ā园yu án 里l ǐ玩w án 。花hu ā园yu án 里l ǐ有y ǒu 假ji ǎ山sh ān ,假ji ǎ山sh ān 下xi à面mi àn 有y ǒu 一y ì口k ǒu 大d à水shu ǐ缸ɡān ɡ,缸ɡān ɡ里l ǐ装zhu ān ɡ满m ǎn 了le 水shu ǐ。 有y ǒu 个ɡè小xi ǎo 朋p én ɡ友y ǒu 爬p á到d ào 假ji ǎ山sh ān 上sh àn ɡ去q ù玩w án ,一y ì不b ù小xi ǎo 心x īn ,掉di ào 进j ìn 了le 大d à水shu ǐ缸ɡān ɡ。 别bi é的de 小xi ǎo 朋p én ɡ友y ǒu 都d ōu 慌hu ān ɡ了le ,有y ǒu 的de 吓h è哭k ū了le ,有y ǒu 的de 叫ji ào 着zhe 喊h ǎn 着zhe ,跑p ǎo 去q ù找zh ǎo 大d à人r én 。 司s ī马m ǎ光ɡu ān ɡ没m éi 有y ǒu 慌hu ān ɡ,他t ā举j ǔ起q ǐ一y í块ku ài 石sh í头t óu ,使sh ǐ劲j ìn 砸z á那n à口k ǒu 缸ɡān ɡ,几j ǐ下xi à子z ǐ就ji ù把b ǎ缸ɡān ɡ砸z á破p ò了。 缸ɡān ɡ里l ǐ的de 水shu ǐ流li ú出ch ū来l ái 了le ,掉di ào 进j ìn 缸ɡān ɡ里l ǐ的de 小xi ǎo 朋p én ɡ友y ǒu 得d é救ji ù了le 。

司马光职位

司马光之官衔,依其成书时间的不同而有差异: 卷1至卷8题 「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充理检使上护军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 卷9至39题 「翰林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知制诰兼侍讲同提举万寿观公事兼判集贤院上护军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三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 卷40至71题 「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知制诰判尚书都省兼提举万寿观公事上护军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三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 卷72题 「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知制诰判尚书都省兼提举万寿观公事上护军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三百户食实封二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 卷73至78题 「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知制诰判尚书都省兼提举万寿观公事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三百户食实封二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 卷79至108及卷115至118题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权判西京留司御史台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三百户食实封四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卷89「翰林侍读学士」仅作「侍读学士」,卷103「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仅作「右谏议大夫」),卷109至113题「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二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卷110「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作「权判西京留司御史台」,「食邑二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作「食邑

二千三百户食实封四百户」,然书眉题「一本权判作提举留司御史台作嵩山崇福宫三作八四作六」),卷114题「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太中大夫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三百户食实封四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 卷119至158及161至184题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卷133缺「右谏议大夫」), 卷159至160及185至252及261至265题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太中大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二百户食实封九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卷253至260题「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太中大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三百户食实封九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 卷266至294题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太中大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公食邑二千六百户食实封一千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卷269「食邑二千六百户」作「食邑二千二百户」)。 注: 赐紫金鱼袋:官阶未及三品以上(元丰元年后四品)以上,而特许改服色,换紫,配金鱼袋,称赐紫金鱼袋,官衔中须带此名。 结衔 旧时官吏签署官衔“开府仪同三司”是文官官阶第一级,相当于从一品。“录尚书事”是总领朝政的真正宰相。“南徐州刺史”是南徐州的地方长官。“竟陵郡开国公”是爵位,“国公”是第一级。“竟陵郡”是封地。 1简介

《司马光砸缸》读书笔记5篇精选范文

《司马光砸缸》读书笔记5篇精选范 文 《司马光砸缸》讲的是:司马光和其他的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掉在大水缸里了,其他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跑去找大人,只有司马光没有慌,他找了一块大石头,使劲砸缸,里面的水流出来了,掉进水里的小朋友得救了。那么司马光砸缸读书笔记怎么去写呢,以下是整理的司马光砸缸读书笔记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司马光砸缸》读书笔记范文一 前两天,我们学习了《司马光砸缸》这个历史故事。故事说的是司马光小时候在院子里玩耍,有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其他的孩子都吓呆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唯独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缸砸去,缸破了,孩子得救了。 司马光很聪明,有智慧。他虽然年纪小,却能在危急的时候想出办法,救了小朋友的一条性命。所以我们要学习司马光,

学习他遇事能冷静思考,不慌乱,努力去解决问题。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多思考就会出智慧。 《司马光砸缸》读书笔记范文二 今天我读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被他的聪明和机智勇敢深深感动。 古时候有个男孩叫司马光。有一天,他和一群小伙伴在花园里玩耍,大家你追我赶,玩得开心极了!这时,有一个调皮的小男孩爬上了花园的假山,一不小心,掉进假山后面的大水缸。高兴的场景一下子变得安静了,小伙伴们都吓慌了,哭的哭,喊的喊,有的跑去找大人,只有司马光异常冷静,只见他举起石头,使劲砸破水缸,救出了缸里的小朋友。 司马光小小年纪,遇到事情沉着冷静,想出办法,勇敢的救出了小伙伴。现在我们生活于二十一世纪,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关爱之下,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小事情,都要爸爸妈妈的帮助。我们要向司马光学习,遇到困难,勇敢面对,多动脑筋,从小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司马光砸缸》读书笔记范文三

《宋史·司马光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 ....》,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 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 ..。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 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 ..,时人贤之。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 风。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 ..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光见韩琦等曰:“诸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琦等拱手曰:“敢不尽力。”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 B.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

最新【司马光课文朗读】小学课文司马光原文.doc

【主持词大全】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源远流长,下面就是为您收集整理的小学课文司马光原文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小学课文司马光原文(人教版)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小学课文司马光原文(苏教版)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别的小朋友 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初字公实,更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司马池之子。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原籍陕州夏县(今属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 司马光,山西夏县人。其远祖可追溯到西晋皇族安平献王司马孚。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曾为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属翰林学士院),在藏书阁担任皇帝的顾问,官居四品,一直以

司马光个人资料

司马光个人资料 司马光,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地区夏县)人,汉族。(但宋人袁说友著《成都文类》记,司马光是在他父亲司马池任光山知县时,生于县衙官舍的,该观点已为当今主流,多数专家学者认同),字君实,号迂夫,晚年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年方20,中进士甲科。宋英宗(赵曙,1032~1067)继位前任谏议大夫,宋神宗(赵顼,1048年~1085年)熙宁(1068~1077)初拜翰林学士、御史中丞。 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贯古今,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末年赵匡胤(宋太祖)灭后周以前(公元959年),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作者把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实,依时代先后,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顺序记写;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联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读者对史实的发展能够一目了然。 司马光著述颇多。除了《资治通鉴》,还有《通鉴举要历》八十卷、《稽古录》二十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此外,他在文学、经学、哲学乃至医学方面都进行过钻研和著述,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诗草》、《注古文学经》、《易说》、《注太玄经》、《注扬子》、《书仪》、《游山行记》、《续诗治》、《医问》、《凉水纪闻》、《类篇》、《司马文正公集》等。在历史上,司马光曾被奉为儒家三圣之一(其余两人是孔子和孟子)。 在政治观点方面,司马光主张法制永远不变,他曾说:“先王之法,不可变也”;他认为,象周威烈王命晋大夫魏斯等为诸侯,是弃“先王之礼”,废“祖宗之法”。与王安石是政敌。

司马光砸缸

4.司马光砸缸 【教学内容】:新疆专用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司马光砸缸》【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什么 事,初步懂得遇事不要慌张,开动脑筋,想办法解 决问题。 2.能用“……有的……有的……”说句子。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遇事不慌,勇敢、果断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突破方法:图文结合法,讨论法。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突破方法:鼓励法、引导法。 【教学方法】 教法:指导朗读法,引导法。 学法:分组讨论法、图文结合法。 【教学用具】:词语卡片,课件,媒体资源:儿歌《司马光砸缸》 【教学设计理念】:

体现“情趣”教学理念,将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的轨道,让语文学习更具生机与活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都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形象感受,把学生带入故事之中,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发展思维。 【教学思路及方法】 《司马光砸缸》是本单元第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的图是一幅单幅图,学生不了解故事内容是不易看懂的。因此在教学时可先播放儿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简介故事内容后再提出几个问题,如: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讲图画上的故事的。 在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再带领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课文。先学习第一部分(一至三自然段),让学生知道“古时候”是很久以前。这一部分重点讲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借助图画和课文弄清缸在假山的什么地方,以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缸。然后启发学生想想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如不及时救出会出现什么情况?让学生弄清事情的起因及当时的危急情况。 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四至六自然段)。让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找出“有的……有的……”及“哭、喊、跑、叫、找”等动词,想象当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