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活动开出登记表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活动开出登记表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活动开出登记表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活动开出登记表

小学科学实验活动开出登记统计表(四年级下册)

说明:

1、此表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备课以及统计汇总用。超过四个班的年级请按此规律自行设计表格统计汇总。

2、表中“要求”栏是根据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及教学实际确定。要求按教学进度“开全、开齐、开足、开好”。

3、表中“实际开出数”栏应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其中种植、饲养根据条件可以学校、班级、科技小组进行。

4、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自行设计演示或分组实验,补充的实践活动应后续填写在登记表的空白表格中。

5、本表一式两份,盖上学校公章后,一份留底,一份于学期末上交教培中心。

_____小学(盖章)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活动开出登记表

(本原始表格每个教师一份,要及时登记填写,于期末统一交教研组存档)

___学年执教教师____

小学科学实践活动

小学科学学科实践活动 ---------给我们种植的植物做名牌 靛厂小学郭冬梅 一、活动背景: 在3-6年级小学科学课程中,有许多关于植物的教学内容,比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人与植物》引导学生认识和关注人与植物的关系,下册第四单元《植物的生活》引导学生认识和关注植物的生活。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植物的叶和茎》引导学生认识和关注植物的叶和茎,下册第师单元《植物的花和果实》引导学生认识和关注植物的花和果实。特别遗憾的是,学生对植物缺乏了解,很少知道一些常见植物的名字。怎么办呢针对这种情况,我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决定开展全校规模的科学学科植物栽培实践活动,特别是针对科学学科起始年级三年级的学生指导他们从认识自己种植的花草树木入手,了解它们的形状、分布、习性、用途,让学生用自己的双手与大脑,经过调查、收集、制牌、展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举行植物栽培大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制作能力、劳动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校园环保意识,逐渐形成校园绿色文化。 二、活动过程: 这些植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呢我通过360百科、百度和“google”进行搜索,查找相关植物名称和图片,并摘录下相关的资料。以下就是我们种植各种植物统计汇总表。 靛厂小学学生种植植物汇总表(2016年4月30日)

接下来是本次活动最重要的环节——收集资料,设计评比。学生接受任务后,连续几天对自己种植的植物进行调查和资料收集。有的奔进了图书室,有的敲击键盘,到网络世界寻找答案,有的当起了小记者,采访了学校植物知识丰富的老师,还有的学生利用双休日到花木市场进行咨询。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学生基本完成了任务,然后我们科学老师拿出课堂教学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研究结果汇报。课堂上,孩子兴高采烈地介绍自己的搜集与观察的结果,有的拿来了文字资料,有的拿来了自己家中的百科全书,有的拿来各种植物的图片,还有的同学还配上了文字介绍……大家畅所欲言,好不热闹,都想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大家看。然后,老师和同学一起进行严格审查,发现有错误的知识介绍就要重新查实,确保植物资料准确无误。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这次植物名片的设计活动除了一些必要说明外,名片的样式、选取的内容以及文字的组织都由学生自己来决定。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尽了自己全部的力量把名片设计得生动有趣,耐人寻味。经过整理发现大多数学生设计的植物名片包含:植物名称,包括中文汉字的,还有拉丁文名称,“科”、“属”、原产地,分布地域,以及习性等,有的比较详细的还会写该植物适宜栽种在什么地方,配植些什么植物等。大概就是这些了。 植物名片格式: 我的名字: 自我介绍: 成长记录:第()天观察发现()第()天观察发现()第()天观察发现()…………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 西海小学王绍亭 一.实验设计意图 1.《空气占据空间》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认识空气》中的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变看不见的空气为看的见,变摸不着的空气为摸得着,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识到、感受到空气确实存在,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并为后面学习《空气的质量》打下基础。 2.通过尝试设计与完成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实验原型的不足之处 教材上安排的实验为几个小实验:一是将吸管伸向水里,用嘴吹,有气泡产生;二是用橡皮泥堵塞瓶口,并插吸管,让学生向瓶内吹气,使水流出来;三是杯底塞入纸团,将杯子竖直压入水底,看纸团会不会湿。仔细分析,不难看出实验原型的不足之处有: 1.实验材料橡皮泥有毒;操作中容易出现橡皮泥堵塞吸管的失误,从而导致实验失败。 2.一次性吸管学生反复吹,不够卫生,用后丢弃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3.学生气息不足,很难将水顺利吹出来,现象不明显。

4.如果杯子接触水面时没有垂直,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5.三年级的学生在操作时很容易把纸团掉入水中,浪费纸张,不利于环保。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创新实验一: 1.用橡胶塞替代有毒橡皮泥,安全、环保。 2.用玻璃管替代塑料吸管,消除浪费,减少了污染。 3.用推注射器活塞代替用嘴吹气实验,安全可靠更加卫生。 创新实验二: 用乒乓球代替纸团,节约用纸,实验更加绿色环保。 创新实验三: 1.在水槽壁粘贴刻度尺,在水面放一乒乓球,可以更直观地观察水位的升降变化。 2.用推拉注射器活塞来控制瓶内空气的流动,操作方便,现象明显。 四.创新实验所需器材 玻璃水槽、去底矿泉水瓶(底部缠铁丝)和完整矿泉水瓶各一个。玻璃管、橡胶管、带孔橡胶塞、乒乓球、注射器(或打气筒)、红墨水等。 五、实验过程 (一)自制小喷泉

四年级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上册一、制作目的:做小吊车并研究小吊车原理 制作材料及工具:小纸盒吊车臂吊臂支架线绳两个铁丝钩一个剪刀锥子胶水钩码 制作过程: 1.小组分工合作 2.观察小吊车模型组装各部分 ①四个点要对称,固定牢固; ②绳子要从前往后穿,不要穿反了; 3.调试小吊车分别拉动两根线,看看小吊车的臂能否灵活运动. 实验现象:小吊车能(吊起)或(放下)钩码 实验结论:放松上牵引绳,拉紧下牵引绳,吊臂向(下)运动;拉紧上牵引绳,放松下牵引绳,吊臂向(上)运动。 二、、实验目的: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 实验材料:秒表(或电子手表)、长尺、玩具车(学生自带),橡皮泥,马达、电池等(学生自带) 实验过程: 1.小组做好分工:赛车手、计时员、测量员、记录员。 2.找好起点(必要时确定好终点); 3.秒表做好归零; 4.在相同时间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 5. .在相同距离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论: 1: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 2:相同距离下所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慢) 三、实验目的:通过重锤说明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实验材料:铁锁、(螺母、橡皮、橡皮泥、砖头、石子、)细线等。 实验过程: 1.观察重锤由几部分组成,怎样连接的。 2. 将细线与铁锁连接在一起,检验是否接牢。 3.用自己做的重锤检测教室是否与地面垂直。 实验现象:重锤的锤线都是与地面(垂直)。 实验结论:重力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五、、实验目的:模拟昼夜的成因 实验材料:地球仪手电筒或蜡烛小纸人遮光窗帘 实验过程:(1)将地球仪的北极对着北方,在桌面中间放好;(2)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北京(或其他省会城市)的位置贴上小纸人; (3)用手电筒代替太阳光,在正对地球仪1米左右的地方打开手电筒,调整手电筒的远近,以地球仪上清晰地出现明暗两部分为宜;明确地球仪上的白天部分和黑夜部分; (4) 面对地球仪,使它自西向东慢慢旋转(逆时针方向),将小纸人所在的位置旋转到黑夜部分,接着转动地球仪使小纸人再次转到白天部分; (5)两人一组,轮流演示同一位置的昼夜变化。 实验现象:小纸人一会在(白天)的一面,一会在(黑夜)的一面. 实验结论: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下册一、化冰实验 实验材料:酒精灯灯烧杯冰渣天平温度计铁架台计时器记录表 实验步骤:1.用天平称出30克的冰渣,放入烧杯。 2.烧杯和温度计固定在铁架台上。 3.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 录冰化成水及水沸腾时温度及质量的变化。 的。如冰、水、(水蒸气)。

小学科学实验内容和形式完整版

小学科学实验内容和形 式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学科学实验的内容和形式 自然科学的内容是广泛的、丰富的,作为小学科学教学的基础——实验本身的内容和形式也就非常广泛、非常丰富。 一、实验的内容 1、实验内容的选择 实验是为贯彻自然教学目的服务的,教学大纲对选择自然教学内容规定作了六项原则,实验内容的选择,同样也应遵循这些原则: (1)要具有科学性自然科学本身就是科学,实验的内容必须具有科学性,这也是实验教学本身的特点和自然课的性质所决定。 (2)要具有广泛性实验的内容应能反映出自然界及其变化发展的概貌以及人类探索、利用、改造、保护自然的重要方面。如现行教材包括水、空气、生物、岩石和土壤、四季、月底系统和太阳系、星座星系和无限宇宙、人类征服自然的武器等方面。选择这些带有普遍性的现象作为教学内容,也就决定了实验本身必须具有广泛性。 (3)要具有基础性实验的内容应能起到以简驭繁、举一反三、提纲挈领的作用。从实验的内容中取得相应的基础知识、技能和技巧、能力,学会获取新知识、认识新事物的方法和本领。选择的内容应是几十年不变的相对稳定的最基本、最基础的实验。 (4)要具有实验性实验本身就是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去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以及最初步的实验技能和技巧。 (5)要具有趣味性实验内容应引起儿童对自然界、自然课和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这是由儿童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

(6)要具有可接受性实验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符合小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理解水平和生活经验,应是学生能够观察到的身边的科学。实验内容应逐步加深,符合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的认识规律。 2.实验内容的分类 (1)按实验中量和质的关系可分为: 定性实验用以判定某因素是否存在,某些因素之间是否有关系等; 定量试验用以测定某对象的数值,或求出某些因素间的经验公式、定律等。 结构分析实验用以测定化合物原子或原子团的空间结构。 (2)按实验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 析因实验——析因实验是已知结果去寻找原因的实验; 对照试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似组群,一个是对照组,作为比较的标准,另一个是实验组,通过某种实验步骤,以便确定它对试验组的影响; 中间试验——用以检验设计方案是否正确、合理而进行的实验;模拟实验(间接实验)——用实验手段去模拟自然界的演变过程,从而研究自然规律。 (3)按实验的研究方法可分为: 探索性实验(研究性实验、启发性实验)——它是一种在前,结论在后的研究方法,学生在未知结论前,先通过观察、测量,得出结论,总结规律,发现知识,学到知识;这种实验对培养学生科学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有很大作用,是应当大力提倡的实验方法,也是实验方法改革的一种趋势;

小学科学实验室布置方案

小学科学专用教室的设计与布局小学科学专用教室既是实验室,为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学校决定开展了以“营造教室文化,共建文明校园”为主题的教室文化布置设计活动。现将实验室布置如下: 一、科学家的故事:2个(北墙柱子与窗户之间) 1、第一个称量地球的卡文迪许(90cm宽,100cm长) 英国人卡文迪许(1731—1810)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实验科学家之一。他在力学、热学、电学、化学等领域都有划时代的贡献。一百多年前,卡文迪许就用自己设计的扭秤,推算出了地球密度是水密度的5.481倍(现在的数值为5.517),并计算出了地球的质量和万有引力常数。后人称他是“第一个称量地球的人”。 在研究电学的时候,卡文迪许把自己的身体当作试验仪器,根据身体各部位的麻木感觉,来估计电流的强弱。凭着这种奋不顾身的精神,他发现了电荷的平方反比定律等重大电学规律。 卡文迪许还善于将科学应用于社会。他曾为火药仓库研究避雷装置,为国家造币厂研究减少金币磨损消耗的办法。 卡文迪许在科学上有那么多的贡献,可在生活上却被称作怪人。他腰缠万贯,但没有一件不掉扣子的衣服;他有一处宽大漂亮的住宅,却没有妻子儿女;他不善交际,见人会脸红,甚至连女仆也回避,因此还得罪过不少人。 他死后留下大量资料和手稿,麦克斯韦整理了五年,最后出版了《亨利·卡文迪许的电学研究》一书。 一生俭朴的卡文迪许留下大笔遗产,其中一部分由他的家族在1871年捐赠给剑桥大学,剑桥大学用这笔钱建立了举世闻名的“卡文迪许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对一百多年来物理科学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前后培养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26人。 2、轮椅上的世界 ──史蒂芬·霍金剪影(90cm宽,100cm长)

(完整版)小学科学实践活动案例

小学科学实践活动案例 《自己栽培芽苗菜》活动方案 一、校内活动过程 一、实施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自己栽培芽苗菜,运用已有知识、技能,亲自动手实践,领悟栽培芽苗菜的方法,培养综合能力。 2.通过自行设计栽培器皿,栽培芽苗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科学研究品质。 3.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活动方式 1.课前教师准备: 上网查找有关芽苗菜的各种信息。输入关键字“芽苗菜”检索有关资料。共检索有关网站707个,阅读、查找、下载有用信息。 2.必备学具:①计算机②各种芽菜种子(灰豌豆、萝卜苗、绿豆、黄豆)③制作栽培器皿的材料(剪刀、镊子、塑料小盘、塑料小盆、纱布、脱脂绵、毛巾、海绵、牙签、吸管、餐盒、矿泉水瓶、塑料长软管、大桶雪碧瓶、冰淇淋盒、羽毛球盒等) 3.进行3次活动: 第一次为基本活动(40分钟) 第二次延伸活动(课后进行,8天) 第三次举一反三活动(40分钟) 三、活动过程 (一)基本活动:你了解芽苗菜吗? 1.展示芽苗菜,每个组一盒。知道这是什么吗?见过吗?吃过吗?分组讨论,提出有关芽苗菜的问题。(例如学生提出的一组问题): (1)什么是芽苗菜?它是怎样生长出来的 (2)怎样栽培芽苗菜?芽苗菜都有那些品种? (3)无土栽培需要那些必要条件?那些蔬菜适合无土栽培? (4)我们桌上的芽苗菜盒上贴有绿色蔬菜标签,什么是绿色蔬菜?食用它有什么好处? (5)21世纪的蔬菜是在工厂中生产的吗的? (6)人类为什么需要绿色食品? (7)绿色食品的标准是什么? 2.学生用已知的各种方法查找有关资料。

(1)上网查找芽苗菜的各种信息。(互联网、校园网) (2)学生处理信息 ①把收集的资料制成知识卡片(①词汇②解释③来源)。 ②下载网上有关资料。 ③编辑有关内容的图片。 意图:培养学生综合分类、归纳的能力。 (3) 学生互相交流信息、研究、讨论。 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树立资源共享意识。 (4) 请教农科院专家——王德槟答疑。 ①无土栽培的芽菜与有土土栽培的芽菜之间的差别? ②家庭水培芽菜能否达到AA级绿色蔬菜标准? ③现在的科技水平能否利用海水栽培芽菜? ④水培芽菜水多了会不会发霉腐烂? 意图:培养学生对科学前沿问题的兴趣,激发使用网络等多种查找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深入研究科学素养,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渗透可持续发展思想。 3. 教师鼓励学生动手培育芽苗菜。大家有没有信心运用自己了解的信息、资料亲自动手培育一盒更好的芽苗菜?我们每人先设计一份栽种芽苗菜的方案。4.学生自己设计一份栽种芽苗菜的方案。 (1)画一画设计图 (2)相互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想法。发言举例: a我想多种几种芽菜,所以我设计的是“一拖四”栽培盒; b.我想保证自己不在家的时候,芽菜也有充足的水分,所以设计自动供水装置; c.我想精确计算发芽率,所以把培养盒用棉线分成30个小格; (3)大家互相评一评谁的设计更好。 意图:培养创新精神。 5.学生运用准备的材料,按照自己的设计,动手完成芽苗菜培育器。例如学生制作的几种样式 (1)上下为餐盒,上面一层撒萝卜苗种,下面一层盛水,中间用纱布连接,保持水分(毛细现象),四角用牙签支撑)中间为冰激凌盒盛水,左右两侧为培育盒,小毛巾连接供水。(可做对比栽培,一边萝卜苗,另一边豌豆苗。) (3)把雪碧瓶一裁两半,上下套装,中间垫海绵片,用绵条供水。 (4)把矿泉水瓶挖去一面,成船状,下垫湿棉片,用自己设计的供水装置从水瓶口加水。 (5)在塑料小盆中盛半盆水,盆中放漂浮板,上垫脱脂棉或纱布,用棉线分成网格,分格栽种芽苗菜。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 一、实验课题名称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二、正文 (一)、实验设计意图 1、该实验的设计便于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和理解什么是“撩排开的水量”。 2、能有助于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浮力的大小与排开的水量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所需器材 弹簧测力计、溢水杯、量筒(量杯)、圆柱体、大小不同的三个铁块、盛水容器、接水桶、红墨水。 (三)、实验创新之处 1、原教材中是以物体放入烧杯前后两次液面之差来理解物体“排开的水量”(见教材上一节),由于小学生形象思维太差,这样一方面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讲就很难理解“排开”二字的含义;另一方面如果物体太小,或浸入水中太少,那么物体排开的水量就不是很明显,再加之烧杯底面较大,导致液面高度差的变化就很小,不便于学生观察。这样实验的直观效果就会差一些,对于实验结论的得出,有部分学生就会感到有难处。 2、制作的简易溢水杯,对于学生理解“排开的水量”以及与浮力大小的关系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桥梁作用。首先,该装置能让物体浸入水中时溢出(排开)的水缓缓地流入烧杯中,让学生直观亲历、形象感知,从而简单明白易懂,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动手兴趣,而且能增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为下一步理解浮力与排开的水量之间的关系作好了准备。其次是通过量筒(量杯)测出每次实验排

开的水量具体是多少毫升,而不是用“少”、“多”、“较多”等模糊语言,让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不仅体现了自然科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还能更进一步促进学生理解浮力秘“排开的水量”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四)、实验步骤 1、组装实验器材: (1)溢水杯装满水; (2)接水桶放在溢水管口下方; 2、测出圆柱体在空气中的重力,填入记录表格中。 3、将圆柱体分别以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全部(分两次,只是深度不同)浸入溢水杯中,读出每次测力计的读数,填入表中;并用量筒测出每次排开的水量,填入记录表中。 4、引导学生分析表中数据,并讨论: (1)圆柱体浸入水中时测力计示数减小是什么原因?怎样计算圆柱体受到的浮力? (2)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会变吗? (3)如果不相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4)物体排开的水量与物体深入水中的深度到底是什么关系? 5、先测出大小不同的三个铁块的重力,填入表格中;再将三个铁块分别浸没在水中,读出每次测力计的读数,填入表中;再用量筒测出每个铁块排开的水量,填入表中。 6、求出三个铁块在水中各自受到的浮力大小,引导学生讨论: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学生实验报告

四年级班实验编组: 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 分组人数:16 组 长:记录: 实验课题4-1-1-A 体验静电现象 实验目的让学生亲身体验静电现象。 实验仪器为每组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教师准备: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资料。 我们的猜测 实验步骤与 现象观察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结果与 实验收获 教师评定优():能独立思考,熟练操作,有创新。 指导 教师良():在教师指导下能够顺利完成实验任务。 中():在教师帮助下基本完成实验任务。 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 分组人数:16 组 长:记录:

实验课题4-1-1-B 认识不一样的电荷 实验目的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实验仪器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我们的猜测 实验步骤与 现象观察将两个充气气球挨着悬挂在约1米长的木尺,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结果与 实验收获 教师评定优():能独立思考,熟练操作,有创新。 指导 教师良():在教师指导下能够顺利完成实验任务。 中():在教师帮助下基本完成实验任务。 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 分组人数:16 组 长:记录: 实验课题4-1-2-A 观察小灯泡的构造 实验目的了解小灯泡的构造是怎样的。 实验仪器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 我们的猜测 实验步骤 与 展示小灯泡,让学生看清灯泡的构成。

现象观察实验结果与 实验收获 教师评定优():能独立思考,熟练操作,有创新。 指导 教师良():在教师指导下能够顺利完成实验任务。 中():在教师帮助下基本完成实验任务。 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 分组人数:16 组 长:记录: 实验课题4-1-2-B 让小灯泡发光的实验 实验目的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 实验仪器为每组准备:1只小灯泡、1节1.5V的干电池、1根导线、实验记录单。 我们的猜测 实验步骤与 现象观察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浅谈小学科学课创新教学

浅谈小学科学课创新教学 从事科学课教学已经好多年了,在教学中自己经过反思、揣摩,积累了一些自己的观点。我认为新世纪的课堂教学突出特点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小学科学课堂创新的教学模式,不仅会促进学生求知欲滋长旺盛,而且还会刺激新思路的开拓。因此小学科学教学要有创造性、操作性、实践性和社会性。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从中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增强创新的意识。如何在科学课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施创新的教学策略?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培养发展个性的思维 心理学认为:“想”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选、重组,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思维形式。学会了想,丰富了想的能力,思维变的灵活了,想出许多奇思妙想,这一“想”的过程,也就是创新的火花,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1.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思考过程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自发的释放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主动探索,大胆猜想。让学生多想,边听边想、边看边想、边实验边想、要从多方面想、多角度大胆的想,鼓励学生敢想、想得新、想得奇、想得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2.给学生表达的空间。表达是思考结果的表现,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发言越积极说明思考的越多。即使说错了,在正面指导后,鼓励学生敢于发言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不挫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我们都知道“盲人摸象”的故事,同一种物体,有的说圆形,有的说是长方形,有的三角形等各不相同的答案,这是正常的,这是他们的认识水平所决定的,通过大家的讨论后,是能达到共识的,而教师要做的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见说出来。 3.给学生动手的空间。小学生充满好奇、好动、好玩的天性。他们什么都想摸一摸,感受其特点;玩一玩,感受其中奥秘;做一做,提高了实践能力。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在教学中积极创造条件,尽量满足他们的动手要求。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他们玩出明堂来,玩出知识来。 二、学会观察,敢于提出问题 观察是学生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从感性认识中想出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根据小学生具有强烈好奇心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从不同角度洞察事物的形态、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大全(可打印)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大全 四年级下册(10个) 一、实验名称:温度计的秘密(1、温度计的秘密) 实验器材:平底烧瓶、细玻璃管、橡皮塞、染色酒精、烧杯、热水、画有刻度的白纸板、纸胶带 实验目的: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步骤: 1、在烧瓶内灌满酒精,用插有细玻璃管的橡皮塞把瓶口塞紧,液面就升到玻璃管内。再将白纸板粘贴在玻璃管上,刻度面向学生。 2、将烧瓶放进烧杯并向烧杯内倒入适量的热水,可明显看出玻璃管内酒精的液面不断升高。 3、将烧瓶取出,随着瓶内酒精慢慢冷却,其液面又逐渐降低。 实验结论: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注意:倒入的热水温度不宜过高,防止酒精沸腾,酒精可以红墨水染红。 二、实验名称:气体热胀冷缩(2、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实验器材:锥形烧瓶、大烧杯、小气球、细线、开水 实验目的: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步骤: 1、用细线把小气球扎于锥形瓶口。 2、把锥表瓶放入烧杯后,灌进开水加热,观察气球发生什么变化? 3、把锥形瓶取出,观察气球的变化。

三、实验名称:固体热胀冷缩(2、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实验器材:铁垫圈、木板、铁钉两个、酒精灯、镊子、冷水、烧杯 实验目的: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步骤: 1、在木板上钉两个铁钉,使两个铁钉间的距离正好通过铁垫圈。 2、加热前,观察铁垫圈确能从铁钉间通过。 3、将铁垫圈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4、观察加热后铁垫圈能不能从两钉间通过。 5、将铁垫圈在冷水里浸一下,观察能不能从两钉间通过。 注意:两钉间距要恰好通过铁垫圈,缝隙越小越好。 四、实验名称:认识岩石(3、认识岩石) 实验器材:岩石标本实验盒 实验目的:研究各种各样的岩石 实验步骤: 1、打开岩石标本实验盒或拿出自己采集的不同种类的岩石。 2、用手摸摸每岩石,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观察它的棱角,是圆的还是尖的?用刀片、手指甲刻划岩石,测试其硬度,每块岩石的颜色又是怎样的? 3、观察岩石的内部。用锤子敲开每块岩石,看一看,岩石的内部有什么东西?岩石内部和外部的颜色是相同的吗?有小沙粒掉下来吗? 4、在每块岩石上滴一盐酸,冒泡吗?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

压缩空气实验设计 江门市陈白沙小学袁亦文 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的实验设计,是粤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认识空气》活动4《压缩空气》的内容。在学生认识了空气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定是存在的,知道空气是占据空间,会流动的气体的基础上,对空气的性质进行深入探究,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活动有余而思维不足”,他们抽象思维能力弱,直观形象的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既培养兴趣又提高能力,本实验是本节核心和难点。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课程安排的实验是拍皮球,给皮球充气,在实际实验中,小学生往往很容易一想到:皮球弹跳是由于橡皮胶的原因。实验不能直观的观察、感知弹跳是由于压缩空气的作用。另一实验中用注射器压缩空气,让学生感受空气可以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在实验中,多次使用的塑料注射器容易产生漏气,实验效果差。如用玻璃注射器,大力拍打活塞会出现玻璃炸裂,出现安全事故。同时在教学中,仅这两项实验体验还是不够的。 三、实验的创新与改进之处 压缩空气的作用学生在生活中有所感受,但还没有清晰的认识,在这样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应该是可行的,本实验设计做了大胆尝试,利用打气筒、可乐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教师可先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上讲台进行演示),通过观察、体验,让学生知道空气可以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可以产生巨大的力。 本实验坚持“简单”的课堂,慎重选用实验材料和探究活动。为了保证安全,实验用一根约2米长的棉绳,把可乐瓶与固定物连在一起,可乐瓶不会飞出安全范围,保证了实验的安全性。 四、实验器材

一个可乐瓶、一条两米长的棉绳、一支打气筒、控制空气进出的阀门与架子、喷嘴。五、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 (1)阀门固定在架子上,阀门的开关通过拉手控制。通过喷嘴与阀门控制,在打开阀门前,空气只能进不能出,用打气筒把气压进可乐瓶里。 (2)用2米长的棉绳把一头系在可乐瓶颈,另一头系在架子上,以保证瓶子不会飞出安全区域,确保实验的安全。 六、实验过程: (1)用棉绳把瓶子与控制架子连起来,棉绳一端系在瓶颈上,另一端系在控制架子上。 (2)把喷嘴拧紧在可乐瓶口,然后装在阀门架子上。 (3)先让学生感受打气筒压出的气,把打气筒接上阀门后,往可乐瓶打气。 (4)在打气的过程中,让学生分几次挤压可乐瓶,感受到由于压进了空气越来越多,瓶身越来越坚硬。 (5)压进一定量的气体后,打开阀门,可乐瓶飞出去,棉绳把瓶子拉回地下。 七、实验效果 本实验具有趣味性、观赏性、知识性、开放性能力性和创造性,研究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压缩空气可以产生巨大的力。 八、实验拓展 本实验可以引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为下一步的科技探究活动《水火箭的制作和发射》起到了引子的作用。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下册实验操作方法指导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实验操作方法指导 四年级上册(11个) ●实验名称:食物营养成分(2、我们的营养) 实验器材:酒精灯、碘酒、馒头、滴管、瘦肉、花生、白纸、碟子实验目的:检验食物营养的成分 实验步骤: 1、把少量米饭放在碟子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注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实验现象及结论:1、加入碘酒后,米饭变成蓝色,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2、在白纸上挤压花生后,会在纸上留下油迹,说明花生中含有脂肪。3、将瘦肉在火上烧后,会闻到一股难闻的、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瘦肉内含有蛋白质。 ●实验名称:溶解(4、水变咸了)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沙子、粉笔末、高锰酸钾实验目的:认识溶解的特点,理解溶解的定义。 实验步骤: 1、先在烧杯中分别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取取适量的食盐、面粉、粉笔末、高锰酸钾,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在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触玻璃杯的杯壁。 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观察溶解的情况。 注意:要注意观察材料在水中的变化,药品取量要适宜,搅拌时玻璃棒不要碰杯壁。 实验现象:食盐、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看不见了,沙子、粉笔末在水中不溶解。 实验结论:像食盐、高锰酸钾那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这种现象叫做溶解。像沙子在水中那样,就叫不溶解。 ●实验名称:怎样加快溶解(5、怎样加快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冰糖、小锤、冷水、热水、白砂糖实验目的:探究物体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步骤: (一)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 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水,观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快,不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慢。说明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二)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

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_共10篇完整篇.doc

★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_共10篇篇一: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XX小学实验记录单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大赛活动方案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大赛活动方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教学,激发广大小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思想感情和开展实验探究的兴趣,不断提高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大盘镇中心学校开展了一次3-6年级的小学科学实验操作大赛。希望每一个学生能在学习科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沿着科学探究之路,不断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比赛的围包括小学科学授课围所有分组实验及探究实验,按年级抽取题目。比赛中,参赛学生按照抽取的实验项目,仔细进行规的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并详实填写实验报告,以此来提升学生们的实验操作技能。为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学校专门成立了评委小组,对参赛选手进行了资格确认。同时比赛时评委们按照操作是否规、小组分工是否合理合等现场打分,再统一合计评出一二三等奖。 参赛题目

四年级 实验A: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水。 实验过程: 1、将一定量的水倒入烧杯。 2、手拿着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水中,不能碰到烧杯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准确读数,注意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 4、现在测得的温度是:() 整理器材:污物等放入污物瓶,仪器归位摆放整齐,擦净桌面。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竞赛试题 学校分数

实验B:用量筒量取一定量水 (一)实验材料:量筒、水、烧杯、玻璃棒、记录单(二)实验要点: 一、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并选择合适量筒 二、用量筒测量一杯水的多少 1、将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注意 ①烧杯尖口贴紧量筒壁; ②水倒完后停留片刻,尽量让烧杯的水全部流出; ③水不要溅出来。 2、把量筒在桌上放平稳; 3、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4、读出水的体积数,记录数据。 三、整理实验器材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竞赛试题 学校分数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乐山市县街小学安琥 【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摩擦力的秘密》 一、实验名称: 研究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二、实验设计思路: 通过本实验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当物体的接触面的状态不同时产生的摩擦力也不同。因此指导学生认识摩擦力大小也可以以改变物体接触面的不同状态开始。使物体接触面变光滑和变粗糙,通过测量小车的运动(平行拉动和下降运动)形成数据,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到当接触面不同的时物体之间的摩擦力也会不同,物体运动的状态也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学生认识改变接触面的状态,可以增大或减小物体间的摩擦力。 三、实验目标: 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改变物体的接触面状况,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四、实验器具 小车,木板,测力计,砂纸,尺子,书 五、实验操作: 小组活动一:探究如何减小摩擦力 材料:小车、一面光滑一面粗糙的木板(在木板一面粘上粗砂纸)

操作指南:把小车翻过来,连接上测力计,在木板的中间画上一条线,固定小车和测力计,拖动木板,让翻过来的小车分别在光滑板表面上,粗糙的表面上拖动,匀速拖到白线时读测力计的数字,并记录,再把小车放正(轮子朝下)再做一做。 相同的条件:小车测力计 不同的条件:光滑的表面粗糙的表面小车的正反面 实验结论: 1、接触面越粗糙,拉动小车所用的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2、接触面越光滑,拉动小车所用的力越小,(摩擦力越小) 3、接触面能滚动时,所用的拉力更小(滚动摩擦时摩擦力更小) 小组活动二:改变小车的状况探究摩擦力。 (滚动摩擦与滑动摩擦的比较) 材料:小车、斜面。 操作指南:搭一个斜面,第一次让小车轮子朝上沿着斜面滑下去,第二次让小车轮子朝下沿着斜面滚下去,比较两次小车行驶的速度,说明什么道理?

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

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实验加快糖块溶解的方法实验加快糖块溶解的方法名称名称 糖块,粒、秒表、食盐、汤匙、水槽、冷水、热水等糖块,粒、秒表、食盐、汤匙、水槽、冷水、热水等实验实验 材料材料 实验假设:热水可以加快溶解。实验假设:搅拌可以加快溶解实实 改变:一杯冷水、一杯热水改变: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验验不改变:方糖大小、杯子大小、水的多少、都不搅拌不改变:方糖大小、杯子大小、水的多少、水温 方方 法法和和 过过 程程 热水里的方糖先溶解经过搅拌的方糖先溶解实实 验验现现 象象 实热水可以加快溶解。实搅拌可以加快溶解。验验结结论论 记录人: 记录人: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XX小学实验记录单 实验加快糖块溶解的方法实验学会使用显微镜 名称名称

糖块,粒、秒表、食盐、汤匙、水槽、冷水、热水等实验实验显微镜、滴管、纱布、载玻片、盖玻片、碘酒、吸 水纸、玻片标本若干材料材料 一、取镜和安放实验假设:碾碎可以加快溶解实实 1(从镜箱取镜时,要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显微镜一般要安放在实验改变:一杯碾碎、一杯不碾碎台略偏左的位置。验验不改变:方糖大小、杯子大小、水的多少、水温、都不搅拌 2(安上目镜和物镜;(如使用学生显微镜则无此要点。) 3(不要用手触摸镜头。方方 二、对光法法 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如使用学生显微镜则无此要点。) 2(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和和 3(双手调节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至看到明亮的视野。 三(安装玻片标本过过 (自制水滴标本)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必须将有盖玻片的一面朝上, 然后用压片夹夹好,使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观察水滴则需要用纱布将载玻片程程与盖玻片擦干净,然后用滴管吸样本水滴1,2滴到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沿边 滴上少许碘酒,最后用吸水纸将多余的碘酒吸去。经过碾碎的方糖先溶解实四、观察1(用左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使物镜尽量接近玻片,但不要触 及玻片; 验 2(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看清楚物象; 现 3(如还有模糊,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5(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象 6(整理显微镜 1(把显微镜擦拭干净,恢复原状; 实碾碎可以加快溶解。 2(用与取镜相同的方法将显微镜放回镜箱。验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大赛活动方案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大赛活动方案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大赛活动方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教学,激发广大小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思想感情和开展实验探究的兴趣,不断提高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大盘镇中心学校开展了一次3-6年级的小学科学实验操作大赛。希望每一个学生能在学习科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沿着科学探究之路,不断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比赛的范围包括小学科学授课范围内所有分组实验及探究实验,按年级抽取题目。比赛中,参赛学生按照抽取的实验项目,仔细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并详实填写实验报告,以此来提升学生们的实验操作技能。为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学校专门成立了评委小组,对参赛选手进行了资格确认。同时比赛时评委们按照操作是否规范、小组分工是否合理合等现场打分,再统一合计评出一二三等奖。 参赛题目 三年级: 实验A:能运用各种感官,借助工具观察物体 方法:用眼睛看、耳听、鼻闻、手摸,借助放大镜等工具观察物体,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其特点。 运用各种感官,借助工具观察物体记录单 观察方法观察现象 眼睛看(2分) 耳朵听(2分) 鼻子闻(2分) 手摸(2分)

放大镜(2分) 四年级 实验A: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水。 实验过程: 1、将一定量的水倒入烧杯。 2、手拿着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水中,不能碰到烧杯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准确读数,注意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 4、现在测得的温度是:() 整理器材:污物等放入污物瓶,仪器归位摆放整齐,擦净桌面。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竞赛试题 学校姓名分数 顺序操作内容满分评分标准得分 1 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 完好 1分不检查不得分,漏一项扣1分 2 将一定量的水倒入烧杯。21分倒水时杯子抵到烧杯,不能凌空倒 水。 3 手拿着温度计的上 端,将温度计的液泡完全 浸入水中,不能碰到烧杯 的底与壁。 3分若碰到一次扣0.5分 4 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 平,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 降时准确读数,注意读数 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 2分注意平视 5 实验结论1分 现在测得的温度是:()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教案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教案 一、实验课题名称 小学六年级上册《神奇的小电动机》 二、参加教师所在单位 珙县珙泉中心校梁红 三、正文 1、实验在教材中所处地位与作用 《神奇的小电动机》这一实验课题,选自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能量的第五节。他是在学习了电磁力的基础上,进而研究能量的转化。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该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知识的拓展与应用。它让学生从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探究得出结论。同时也为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2、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实验原型:用一只倒扣的杯子和两根橡皮筋作固定装置,将转子安放在铁丝支架和“v”形电线架上,连接电池开关,使转子转动起来。并通过改变电磁铁的远近和电流的大小来改变转速;通过改变电磁铁的电极来改变转子转动的方向。 实验的不足之处: A、装置图虽简单,但难操作。倒“v”字线头与铁丝支架高度仅靠 两根橡皮筋难统一高度,从而导致转子转不起来或转动过程中掉落下来。 B、由于实验过程中教师必须手持磁铁,易造成遮挡,阻碍了学生

对转子转动方向和快慢的观察,不易达到实验目的。 C、实验成功率低,很多教师都不易将实验成功演示。 3、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A、改进固定支架,使转子无论怎样都不会掉落。 B、增加了一个固定磁铁的支架,让学生便于观察。 C、增加一条有色毛线,更利于学生通过毛线的转动情况,得知转 子的转动方向和转动快慢。 D、能更好与初中物理实验中的电机部分相衔接。 4、实验器材 转子、电池组、导线、开关、彩线、电板、磁铁、小电动机模型5、实验原理 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6、实验过程 A、安转支架和电路 B、安放转子 C、让小电动机转子转动起来。 D、改变转子转动方向和快慢。 7、实验效果 成功率高,便于学生通过观察,效果好。 8、自我评价 通过对实验器材和组装的创新,整个实验过程学生的兴趣很浓,提高了可视度和实验的成功率。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其实是一门有趣的学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小学科学实验展示试题四年级(下) 一、实验名称:水的蒸发 实验器材:酒精灯、蒸发皿(大小不同的各2个)、三脚架、坩埚钳、扇子、烧杯、水、玻璃片(2个)。(检查器材就是否齐全1分)操作步骤: 1、在大小相同的蒸发皿中倒入同样多的水。( 1分) 2、把酒精灯放在三脚架下,把其中一个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点燃酒 精灯。( 1分) 3、实验现象:加热的蒸发皿中的水蒸发的快。( 1分) 4、在两块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水,其中一个把水摊开,观察蒸发的快 慢。( 1分) 5、实验现象:表面积大的蒸发的快。( 0、5分) 6、在两块玻璃片上滴一滴水,用扇子在其中一块上扇。观察蒸发的 快慢。( 1分) 7、用扇子扇的玻璃片上的水蒸发的快。( 0、5分) 8、结论: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空气流通的越快,水蒸发的越快。( 1 分) 9、自由发挥。( 1分) 10、整理器材。( 1分) 二、实验名称:雨的形成 实验器材:石棉网、三脚架、烧杯、铜片(铁盒盖)、酒精灯、冰块、水。(检查器材就是否齐全1分) 操作步骤: 1、将酒精灯放在三脚架下,石棉网放在三脚架上。( 1分) 2、将烧杯中倒入约1/5的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 1分) 3、在小铁盘中放入冰,并将小铁盘放在烧杯口上。( 1分) 4、点燃酒精灯。( 1分) 5、待杯中水沸腾后观察。( 1分) 6、实验现象:首先观察到杯中会出现云雾状,过一会烧杯中有水滴落 下。( 1分) 7、结论:雨的形成就是云雾中的小水滴遇冷而形成的。( 1分) 8、自由发挥。( 1分) 9、整理器材。( 1分) 三、实验名称:物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器材:铜球、圆环、烧杯、酒精灯、火柴、水、烧瓶、试管、带单孔橡皮塞的导管。(检查器材就是否齐全1分) 操作步骤: 1、让铜球通过圆环数次,证明铜球直径小于圆环。用酒精灯给铜球加 热2-3分钟,再让铜球去通过圆环。( 1分) 2、将铜环用冷水冷却后,再通过圆环。( 1分) 3、在小瓶内装满红色的水,用中间插有细塑料管的瓶塞塞紧,在液面 处做一记号。( 1分) 4、将小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管中的液柱有什么变化。( 1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