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茶花【宋】苏轼

茶花【宋】苏轼

茶花【宋】苏轼

茶花【宋】苏轼

宋苏轼《黄州寒食帖》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苏轼《黄州寒食帖》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苏轼《黄州寒食帖》 名录资料 【名称】《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 【类别】中国书法 【年代】北宋 【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收藏 【文物现状】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规格材质】书法帖,长卷,纸本,纵:34厘米,横:119.5厘米。 法帖背景 元丰三年(1080)二月,苏轼四十五岁,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穷愁潦倒,第三年四月,也就是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作此两首寒食诗,书写此卷的时间大约在翌年,或元丰七年离开黄州以后。元符三年(1100)是卷收藏者蜀州张氏取之邀黄庭坚观赏,并书一则题跋,与原迹可谓互为辉映。 《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

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 题跋史评 黄庭坚在此诗后跋题曰:“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 董其昌也有跋语赞云:“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余卷,必以此为甲观”。 此卷用笔或清俊劲爽,或沉着顿挫,字体由小渐大,由细渐粗,有一种徐起渐快,突然终止的节奏。黄庭坚跋盛赞此卷于诗胜过李白,于书兼有唐、五代诸家之长。苏轼曾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又说:「天真烂漫是吾师。」实为此卷的写照。 书法鉴赏 历代鉴赏家均对《寒食帖》推崇备至,称道这是一篇旷

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被贺知章称为“诗仙”,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且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辛弃疾(1140.5.18-1207.10.3),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汉族,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辛弃疾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一般认为出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中秋月宋苏轼的古诗]苏轼的古诗四首

[中秋月宋苏轼的古诗]苏轼的古诗四 首 【--中秋节祝福语】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下面一起去欣赏四首苏轼的古诗吧。 1、白帝庙宋·苏轼 朔风催入峡,惨惨去何之。 共指苍山路,来朝白帝祠。 荒城秋草满,古树野藤垂。 浩荡荆江远,凄凉蜀客悲。 迟回问风俗,涕泗悯兴衰。 故国依然在,遗民岂复知? 一方称警跸,万乘拥族旗。 远略初吞汉,雄心岂在夔。 崎岖来野庙,悯默愧当时。 破甑蒸山麦,长歌唱竹枝。 荆邯真壮士,吴柱本经师。

失计虽无及,图王固已奇。犹余帝王号,皎皎在门楣。 2、八阵碛宋·苏轼 平沙何茫茫,仿佛见石绝。纵横满江上,岁岁沙水啮。孔明死已久,谁复辨行列?神明非学到,自古不留诀。至人已心悟,后世徒妄说。自从汉道衰,蜂起尽奸杰。英雄不相下,祸难久连结。驱民市无烟,战野江流血。万人赌一掷,杀尽如沃雪。不为久远计,草草常无法。孔明最后起。意欲扫群孽。崎岖事节制,隐忍久不决。志大遂成迁,岁月去如瞥。六师纷未整,一旦英气折。唯余八阵图,千古壮夔峡。 3、永安宫宋·苏轼 千古陵谷变,故宫安得存?徘徊问耆老,惟有永安门。游人杂楚蜀,车马晚喧喧。

不见重楼好,谁知昔日尊。吁嗟蜀先主,兵败此亡魂。只因法正死,使公去遭燔。 4、入峡宋·苏轼 白昔怀清赏,今兹得纵探。长江连楚蜀,万派泻东南。合水来如电,黔波绿似蓝。余流细不数,远势竞相参。入峡初无路,联山忽似龛。萦纡收浩渺,蹙缩作渊潭。风过如呼吸,云生似吐含。坠崖鸣皋皋,垂蔓绿毶毶。冷翠多崖竹,孤生有石楠。飞泉飘乱雪,怪石走惊骖。绝涧知深浅,樵童忽二三。人烟偶逢郭,沙岸可乘篮。野戍荒州县,邦君古子男。放衙鸣晚鼓,留客荐霜柑。闻道黄精草,丛生绿玉参。尽应充食饮,不见有彭聃。气候冬犹暖,星河夜半涵。遗民悲昶衍,旧俗接鱼蚕。

苏轼书法全集

苏轼书法全集 《洞庭春色赋》与《中山松醪赋》,均为苏轼撰并书,此两赋并后记,为白麻纸七纸接装,纸精墨佳,气色如新,纵28.3厘米,横306.3厘米,前者行书三十二行,二百八十七字;后者行书三十五行,三百十二字;又有自题十行,八十五字,前后总计六百八十四字,为所见其传世墨迹中字数最多者。前者作於公元1091年冬,后者作于公元1093年,为苏轼晚年所作,苏轼贬往岭南,在途中遇大雨留阻襄邑(今河南睢县)书此二赋述怀。自题云:“绍圣元年(1094)闰四月廿一日将适岭表,遇大雨,留襄邑,书此。”时年已五十九岁。 此二赋笔意雄劲,姿态闲雅,潇洒飘逸,而结字极紧,集中反映了苏轼书法“结体短肥”的特点。明张孝思云:“此二赋经营下笔,结构严整,郁屈瑰丽之气,回翔顿挫之姿,真如狮蹲虎踞。”王世贞云:“此不惟以古雅胜,且姿态百出,而结构谨密,无一笔失操纵,当是眉山最上乘。观者毋以墨猪迹之可也。”乾隆曾评:“精气盘郁豪楮间,首尾丽富,信东坡书中所不多觏。” 此两帖清初为安岐所藏,乾隆时入清内府,刻入《三希堂法帖》。溥仪逊位,被辗转藏入长春伪帝宫,1945年散失民间。1982年12月上旬发现并入藏吉林省博物馆。此卷前隔水、

引首在散失时被人撕掉,造成残损。现藏吉林省博物馆。 《天际乌云帖》又称《嵩阳帖》,苏轼诗文一章,行书,真迹曾由明代项元汴收藏,清归翁方纲,有翁氏题跋。共三十六行,计三百零七个字。藏处不详。 此帖无年款,据清翁方纲所考,苏轼有《常润道中,有怀钱唐,寄述古五首》之作,其次章有“去年柳絮飞时节,记得金笼放雪衣”句,并自注云:“杭人以放鸽为太守寿。”此正是帖中所言陈太守放营妓周韶事,杭人称誉之。因周韶诗中有“开笼若放雪衣女”事,正应放鸽为寿。此在熙宁五、六年间事。翁氏又考苏诗外集有《过潍州驿,见蔡君谟题诗壁上云:“绰约新娇生眼底,逡巡旧事上眉尖。 春来试问愁多少,得似春潮夜夜添。不知为谁而作也?和一首》。此事在苏轼自密州移徐州之际,即在熙宁九年苏轼潍州度岁时。翁氏即猜此帖在熙宁十年书。然诗与帖又有矛盾:帖云“仆在钱塘”见“堂前小阁中壁上”书蔡君谟“绰约新娇”诗,而诗云:“过潍州驿,见蔡君谟题诗壁上云:'绰约新娇……'。”二者必有一伪。再,《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又载苏轼《题蔡君谟诗草》云:“此蔡君谟—《梦中》—诗,真迹在济明家,笔力遒劲。”并自署为“元皊五年十月四日”。 此是苏轼知杭州事,距初悴杭州又十五、六年时间。这又留

集部《东坡全集》宋苏轼卷九十七铭二十五首

集部《东坡全集》宋·苏轼卷九十七铭二十五首 东坡全集 卷九十七 铭二十五首 何公桥铭(英州) 天壤之间,水居其多。从之往来,如鹈在河。顺水而行,云驶鸟疾。维水之利,千里咫尺。乱流而涉,遇膝则止。维水之害,咫尺千里。沔彼滥觞,蛙跳游。溢而怀山,神禹所忧。岂无一木,支此大坏。舞于盘涡,冰坼雷解。坐使此邦,画为两州。鸡犬相闻,秦越莫救。允毅何公,甚勇于仁。始作石梁,其艰其勤。将作复止,更此百难。公心如石,匪铁则坚。公以身先,民以悦使。老壮负石。如负其子。疏为玉虹,隐为金堤。直栏横槛,百贾所栖。我来与公,同载而出。欢呼阗道,抱其马足。我叹而言。视此滔滔。未见刚者,孰为此桥。愿公千岁,与桥寿考。持节复来,以慰父老。如朱仲卿,食于桐乡。我作铭诗,子孙不忘。 九成台铭 韶阳太守狄咸新作九成台,玉局散吏苏轼为之铭。曰: 自秦并天下,灭礼乐,韶之不作,盖千三百二十有三年。其器存,其人亡,则韶既已隐矣,而况于人器两亡而不传。虽然,韶则亡矣,而有不亡者存。盖常与日月寒暑晦明风雨并

行于天地之间。世无南郭子綦,则耳未尝闻地籁也,而况得闻于天。使耳闻天籁,则凡有形有声者,皆吾羽旄干戚管磬匏弦。尝试与子登夫韶石之上,舜峰之下,望苍梧之<耳少>莽,九疑之联绵。览观江山之吐吞,草木之俯仰,鸟兽之鸣号,众窍之呼吸,往来唱和,非有度数而均节自成者,非韶之大全乎!上方立极以安天下,人和而气应,气应而乐作,则夫所谓箫韶九成,来凤鸟而舞百兽者,既已粲然毕陈于前矣。 建中靖国元年正月一日。 远游庵铭(并叙) 吴复古子野,吾不知其何人也。徒见其出入人间,若有求者,而不见其所求。不喜不忧,不刚不柔,不惰不修,吾不知其何人也。昔司马相如有言:“列仙之儒,居山泽间,形容甚癯。”意其鄙之。乃取屈原《远游》作《大人赋》,其言宏妙,不遣而放。今子野行于四方十馀年矣,而归老于南海之上,必将俯仰百世,奄忽万里,有得于屈原之《远游》者,故以名其庵而铭之。曰: 悲哉世俗之迫隘也,愿从子而远游。子归不来,而吾不往,使罔象乎相求。问道于屈原,借车于相如,忽焉不自知历九疑而过崇丘。宛兮相逢乎南海之上,踞龟壳而食蛤蜊者必子也。庶几为我一笑而少留乎? 苏程庵铭(并引)

宋苏轼浣溪沙

宋·苏轼《浣溪沙》 【诗词原文】 浣溪纱 宋·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诗词大意】 译文一 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 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 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 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 译文二 山下兰芽短浸溪,(山下的兰草已长得与溪水相连)松间沙路净无泥,(松林间的小路干干净净的,没有稀泥)潇潇暮雨子规啼。(天快黑了,细雨中传来了子规的啼叫声) 谁道人生无再少?(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年少)门前流水尚能西!(门前的溪水尚且能向西流去)休将白发唱黄鸡。(何必自伤白发,感慨“黄鸡催晓”) 【诗词赏析】 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作于元丰五年(1082)三月。这时作者谪居黄州已经二年,得臂疾,往蕲水(今湖北浠水县)请庞安常医治。疾愈后与庞同游清泉寺,那里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洌,下至兰溪,水作西流,苏轼感而填写此词。 作者这时已是48岁的人了,旧时已是接近所谓“知天命”之年,而且又闻“萧萧暮雨子规啼”,羁旅之情,应当是沉郁的,但清明的山水给了他一个好感觉。臂疾已愈,庞安常又是个奇人,善医而聋,虽聋而颖悟过人,以指画字,不尽数字,辄了人深意(见《东坡志林》),因此,作者心境还是不差的,在这种情况下,忽见泉水西流,就激发起作者的不悲白发、虽失意而仍想干一番大事业的豪情壮志来。于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一作“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妙句就这样诞生了。 黄鸡催晓、白发催年都是催人老的意思,作者反其意而用之。全诗用浅俗的语言,但“浅浅语亦觉不凡”,充分体现了作者善于驾驭语意,并使其蕴含韵味的能力,而句中折射的哲理、积极和高亢的情调,千百年来更是感动了无数的读者。 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首七字既点出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兰

宋苏轼《东坡词》

宋苏轼《东坡词》 东坡词 宋苏轼撰 《东坡词》一卷,宋苏轼撰。《宋史·艺文志》载轼词一卷,马端临《经籍考》则称《东坡词》二卷。此本乃毛晋所刻,旧有晋跋云:“得金陵刊本,凡混入黄、晁、秦、柳之作俱经删去。”然刊削尚有未尽者,如开卷《阳关曲》三首,已载入诗集之中,乃饯李公择绝句。其曰以《小秦王》歌之者,乃唐人歌诗之法,宋亦失传,惟《小秦王》调近绝句,故借其声律以歌之,非别有词调谓之《阳关曲》也。使当时有《阳关曲》一调,则必自有本调之宫律,何必更借《小秦王》乎。以是收之词集,未免泛滥。至集中《念奴娇》一首,朱彝尊《词综》据《容斋随笔》所载黄庭坚手书本,改“浪淘尽”为“浪声沉”,“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为“多情应是我笑生华发”。因谓“浪淘尽”三字於调不协,“多情”句应上四下五。然考毛幵此调,如“算无地”、“阆风顶”,皆作仄平仄,岂可俱谓之未协。石孝友此调云:“九重频念此,衮衣华发。”周紫芝此调云:“白头应记得,尊前倾盖。”亦何尝不作上五下四句。又赵彦卫《云麓漫钞》辨贺新凉词版本“乳燕飞华

屋”句,真迹“飞”作“栖”,《水调歌词》版本“但愿人长久”句,真迹“愿”作“得”,指为妄改古书之失,然二字之工拙,皆相去不远。前人著作,时有改定,何必定以真迹为断乎。晋此刻不取洪、赵之说,仍从旧本,则特为有见矣。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寻源溯流,不能不谓之别格,然谓之不工则不可,故至今日,尚与花间一派并行而不能偏废。曾敏行《独醒杂志》载“轼守徐州日,作燕子楼乐章。其稿初具,逻卒已闻张建封庙中有鬼歌之”,其事荒诞不足信,然足见轼之词曲,舆隶亦相传诵,故造作是说也。 阳关曲(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又(军中) 受降城下紫髯郎。戏马台南旧战场。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 又(李公择) 济南春好雪初晴。才到龙山马足轻。使君莫忘霅溪女,还作

中秋月宋苏轼的古诗_苏轼的古诗南堂五首

中秋月宋苏轼的古诗_苏轼的古诗南 堂五首 【--中秋节祝福语】 《南堂五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此组诗围绕置身于南堂的种种感受而写,下面是整理的苏轼的古诗南堂五首,欢迎来参考! 古诗《南堂五首》 年代:唐 作者:苏轼 江上西山半隐堤,此邦台馆一时西。 南堂独有西南向,卧看千帆落浅溪。 暮年眼力嗟犹在,多病颠毛却未华。 故作明窗书小字,更开幽室养丹砂。 他年雨夜困移床,坐厌愁声点客肠。 一听南堂新瓦响,似闻东坞小荷香。 山家为割千房蜜,稚子新畦五亩蔬。 更有南堂堪著客,不忧门外故人车。 扫地焚香闭阁眠,簟纹如水帐如烟。

客来梦觉知何处,挂起西窗浪接天。 次韵子由种杉竹吏散庭空雀噪檐,闭门独宿夜厌厌。 似闻梨枣同时种,应与杉篁刻日添。 糟曲有神熏不醉,雪霜夸健巧相沾。 先生坐待清阴满,空使人人叹滞淹。 赏析: 杜将军和张邦昌让宗泽必须杀死岳飞,岳飞被关到大牢,王将军告诉岳飞不要以为宗泽保他,就可以胡乱来,不过还是活不过明天,让他好自为止。张用、王贵和牛皋在宗泽出门的时候拦住他,询问岳飞的情况,宗泽说有什么情况会跟王贵他们说的。宗泽走到城门口被百姓拦下来,请宗泽出兵去剿匪。 岳飞在大牢里,王贵、张用和牛皋来大牢里看望他,王贵让岳飞再去求求宗泽,岳飞不想去麻烦宗泽,他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老娘。宗欣来大牢告诉岳飞,他的脑袋一时半会砍不了了。王将军来到杜将军府上告诉杜将军,宗泽拿着乡民的万言书向上请命去了。杜将军说宗泽跟自己过不去,宗泽让岳飞去剿匪就让他去,王将军害怕宗欣把自己的事情给查出来,要先下手。杜将军说王将军被岳飞打傻了,蜈蚣山地势险要,不是那么好打得。杜将军让王将军提前告诉蜈蚣山的吉勇,让他们早做准备。 岳飞出了大牢,几个兄弟在酒馆喝酒,王贵,牛皋都说

北宋苏轼七律

苏轼七律诗选录 送乔施州 恨无负郭田二顷,空有载行书五车。江上青山横绝壁,云间细路蹑飞蛇。鸡号黑暗同蛮货,蜂闹黄连采蜜花。共怪河南门下客,不应万里向长沙。 雪夜独宿柏仙庵 晚雨纤纤变玉霙,小庵高卧有余清。梦惊忽有穿窗片,夜静惟闻泻竹声。稍压冬温聊得健,未濡秋旱若为耕。天公用意真难会,又做春风烂漫晴。 董储郎中尝与先人逰,访其故居,留诗屋壁 白髪郎潜旧使君,至今人道最能文。只鸡敢忘桥公语,下马来寻董相坟。冬月负薪虽得免,邻人吹笛不堪闻。死生契阔君休问,洒泪西南向白云。 和孔君亮郎中 偶对先生尽一尊,醉看万物汹崩奔。优游供我聊足岁,肮脏如君合倚门。只恐掉头难久住,应须倾盖便深论。固知严胜风流在,又见长身十世孙。 次韵子由送蒋蘷 功利争先变法初,典型独守老成余。穷人未信时能尔,倚市悬知绣不如。代北诸生渐狂简,床头杂说为爬梳。归来问雁吾何敢,疾世王符解著书。 宿州次韵刘泾 我欲归休瑟见稀,舞雩何日著春衣。多情白髪三千丈,无用苍皮四十围。晚觉文章真小技,早知富贵有危机。为君垂涕君知否,千古华亭鹤自飞。 徐州送交代仲达少卿 此身无用且东来,赖有江山-慰不才。旧尹未嫌衰废久,清樽犹许再三开。满城遗爱知谁继,极目扁舟挽不回。归去青云还记否,交游胜绝古城隈 次韵张十七九日赠子由 千戈万槊拥笓篱,九日清尊岂复持。官事无穷何日了,菊花有信不吾欺。逍遥琼馆真堪羡,取次晨缨未可縻。迨此暇时须痛饮,他年长剑拄君颐。

鹿鸣宴 连骑悤悤画鼓喧,喜君新夺锦标还。金罍浮菊催开宴,红蕊将春待入关。 他日曾陪探禹穴,白头重见赋《南山》。何时共乐升平事,风月笙箫坐夜闲 次韵王廷老见寄 浪蕊浮花不辨春,归来方识岁寒人。回头自笑风波地,闭眼聊观梦幻身。 北牖已安陶令榻,西风还避庾公尘。更搔短发东南望,试问今谁裹旧巾。 次韵颜长道送傅倅 两见黄花扫落英,南山山寺遍题名。宗成不独依岑范,鲁、卫终当似弟兄。 去岁云涛浮汴泗,与君泥土满衣缨。如今别酒休辞醉,试听双`洪落后声。 与参寥师行园中 遣化何时取众香,法筵斋钵久凄凉。寒蔬病甲谁能采,落叶空畦半已荒。 老楮忽生黄耳菌,故人兼致白芽姜。萧然放箸东南去,又入春山笋蕨乡 [和参寥见寄] 黄楼南畔马台东,云月娟娟正点空。欲共幽人洗笔砚,要传流水入丝桐。 且随侍者寻西谷,莫学山僧老祝融。待我西湖借君去,一杯汤饼拨油葱。 [太头寺步月] 风吹河汉扫微云,步屧中庭月趁人。浥浥炉香初泛夜,离离花影欲摇春。 遥知金阙同清景,想见毡车辗暗尘。回首旧游真是梦,一簪华发岸纶巾。 [台头寺送宋希元] 相从倾盖只今年,送别南台便黯然。入夜更歌《金缕曲》,他时莫忘《角弓篇》。三年不顾东邻女,二顷方求负郭田。我欲归休君未可,茂先方议劚龙泉。 [余去金山五年而复至] 谁能斗酒博西凉,但爱斋厨法豉香。旧事真成一梦过,高谈为洗五年忙。 清风偶与山阿曲,明月聊随屋角方。稽首愿师怜久客,直将归路指茫茫。 [赠惠山僧惠表] 行遍天涯意未阑,将心到处遣人安。山中老宿依然在,案上《楞岩》已不看。攲枕落花余几片,闭门新竹自千竿。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桔杨梅尚带酸。

北宋苏轼七律上课讲义

北宋苏轼七律

苏轼七律诗选录 送乔施州 恨无负郭田二顷,空有载行书五车。江上青山横绝壁,云间细路蹑飞蛇。鸡号黑暗同蛮货,蜂闹黄连采蜜花。共怪河南门下客,不应万里向长沙。雪夜独宿柏仙庵 晚雨纤纤变玉霙,小庵高卧有余清。梦惊忽有穿窗片,夜静惟闻泻竹声。稍压冬温聊得健,未濡秋旱若为耕。天公用意真难会,又做春风烂漫晴。董储郎中尝与先人逰,访其故居,留诗屋壁 白髪郎潜旧使君,至今人道最能文。只鸡敢忘桥公语,下马来寻董相坟。冬月负薪虽得免,邻人吹笛不堪闻。死生契阔君休问,洒泪西南向白云。和孔君亮郎中 偶对先生尽一尊,醉看万物汹崩奔。优游供我聊足岁,肮脏如君合倚门。只恐掉头难久住,应须倾盖便深论。固知严胜风流在,又见长身十世孙。次韵子由送蒋蘷 功利争先变法初,典型独守老成余。穷人未信时能尔,倚市悬知绣不如。代北诸生渐狂简,床头杂说为爬梳。归来问雁吾何敢,疾世王符解著书。宿州次韵刘泾

我欲归休瑟见稀,舞雩何日著春衣。多情白髪三千丈,无用苍皮四十围。晚觉文章真小技,早知富贵有危机。为君垂涕君知否,千古华亭鹤自飞。徐州送交代仲达少卿 此身无用且东来,赖有江山-慰不才。旧尹未嫌衰废久,清樽犹许再三开。满城遗爱知谁继,极目扁舟挽不回。归去青云还记否,交游胜绝古城隈 次韵张十七九日赠子由 千戈万槊拥笓篱,九日清尊岂复持。官事无穷何日了,菊花有信不吾欺。逍遥琼馆真堪羡,取次晨缨未可縻。迨此暇时须痛饮,他年长剑拄君颐。 鹿鸣宴 连骑悤悤画鼓喧,喜君新夺锦标还。金罍浮菊催开宴,红蕊将春待入关。他日曾陪探禹穴,白头重见赋《南山》。何时共乐升平事,风月笙箫坐夜闲次韵王廷老见寄 浪蕊浮花不辨春,归来方识岁寒人。回头自笑风波地,闭眼聊观梦幻身。北牖已安陶令榻,西风还避庾公尘。更搔短发东南望,试问今谁裹旧巾。次韵颜长道送傅倅 两见黄花扫落英,南山山寺遍题名。宗成不独依岑范,鲁、卫终当似弟兄。去岁云涛浮汴泗,与君泥土满衣缨。如今别酒休辞醉,试听双`洪落后声。

宋·苏轼《后赤壁赋》原文与翻译(附随文注释)

【原文与注释】:是岁十月之望(农历十五),步(步行出发)自(从)雪堂,将归于(回到)临皋(gāo )。二客从(跟着)予过黄泥之坂(斜坡,山坡)。霜露既降,木叶(树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边走边唱)相答(应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如……何,怎样对待……)”客曰:“今者薄(迫,逼近)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可是,只是)安所(在哪里)得酒乎”归而谋(商量)诸(之于)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随时的需要)。”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峭立的山壁)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才,刚刚)日月(时间)之几何(多久),而江山不可复识矣!【对照翻译】: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应答。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收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江山的面貌改变太大了,再也认不出来了!【原文与注释】:予乃摄衣(提起衣襟)而上,履(践,踏chán )岩(险峻的山石),披蒙茸(分开乱草),踞虎豹(指形似虎豹的山石),登虬龙(指枝柯弯曲形似虬龙的树木),攀栖鹘(hǔ)之危巢,俯冯夷(水神)之幽(深)宫。盖二客不能从(跟从)焉。划然长啸(高声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静默的样子)而悲,肃然(收敛的样子)而恐,凛乎其不可留(停留)也。反(通“返”)而登舟,放乎(于)中流,听(听任,听凭)其所止而休(休息)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寂寞空虚)。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cháng)缟(gǎo)衣,戛然(形容鹤雕一类的鸟高声叫唤的声音)长鸣,掠(掠过)予舟而西(向西飞去)也。【对照翻译】: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划地一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嘎嘎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原文与注释】:须臾客去(离开),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轻快的样子),过临皋之下,揖(yī ,拱手施礼)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低头)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chóu,语首助词,无实义)昔(昨天)之夜,飞鸣而过(经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回头看)笑,予亦惊寤(wù 醒)。开户(门)视之,不见其处。【对照翻译】: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宋苏轼《游定惠院记》注读【原文与注释】: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师及二三子访焉(它),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因)予故,稍加培治(培土整治)。山上多老枳木(zhǐ,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小枝多刺,果实黄绿色,味酸不可食,可入药),性瘦韧(瘦劲有韧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逐渐,渐渐)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对照翻译】:黄州定惠院东边的小山上,有一株海棠,长得特别繁茂。每年海棠盛开的时候,我一定带着朋友设置酒宴,已经五次醉倒在它的下面了。今年又和参寥大师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