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交通规划试卷及答案

城市交通规划试卷及答案

城市交通规划试卷及答案
城市交通规划试卷及答案

承诺:我将严格遵守考场纪律,知道考试违纪、作弊的严重性,还知道请他人代考

或代他人考试者将被开除学

籍和因作弊

后果。

继续教育学院考试试卷 试卷编号: 卷 课程名称: 城市交通规划 考试类型:开卷(只限教材) 考试日期:

考生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页,总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考试结束后,考生不得将试卷、答题纸和草稿纸带出考场。 一、填空题(共8小题,每空0.5分,共15分) 1、城市交通系统是由 城市运输系统 、 城市道路系统 和 城市交通管理系统 组成的。 2、城市交通规划的过程分为 总体设计 、 交通调查 、 交通需求预测 、 方案制订 、 方案评价 和 系统分析 等方面。 3、城市客运枢纽服务城市内部交通与对外交通的 衔接转换 、 公共换乘 、 主城外围区域 与主城之间交通转换。 4、目前常用的城市道路系统网络布局结构有: 方格形道路网 、 环形放射式道路 、 自由式道路系统 和 混合式道路网 。 5、城市道路按骨架分类,可分为 快速路 、 主干路 、次干路 和 支路 四

类。

6、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的特点具有:综合性、预见性、政策性、宏观性、弹性。

7、引道延误为引道实际行驶时间(耗时)与引道自由行驶(畅行)时间只差。

8、城市公共交通可分为一般公共汽车、轨道交通和出租汽车三类。

二、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城市总体规划中近期规划的期限一般为( B )。

A、2年

B、5年

C、10年

D、20年

2、下列那种现象产生的需求不属于交通的范畴( B )。

A、业务

B、泥石流

C、工作

D、旅行

3、下面哪一个不是影响出行方式选择的因素( D )。

A、出行者特性

B、出行特性

C、交通设施特性

D、交通调查特性

4、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 )。

A、交通线路拥堵

B、交通工具发展滞后

C、交通设施比较陈旧

D、城市交通空间不够

5、城市道路多为高级路面,根据路面自然排水的要求,希望纵坡控制在( A )以上。

A、0.20.3%

B、0.4%

C、0.5%

D、2.5%

6、城市铁路客运站的位置在大城市必须深入城市,宜布置在( C )位置。

A、距城市边缘2~3公里处

B、城市边缘

C、城市中心边缘

D、城市中心内

7、在交通分配中,最简单的分配方法是( B )。

A、用户最优分配方法

B、全有全无分配方法

C、系统最优分配方法

D、增量加载分配方法

8、城市设计的含义可以概括为( A )。

A、对城市形体及三维空间环境的设计

B、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设计

C、对区域规划的实施设计

D、对详细规划的具体设计

9、下面不属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指标中数量指标的是( B )。

A、客运量

B、运用车辆数

C、客运密度

D、运营里程

10、对于方格网式交通网络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D )。

A、各部分可达性均等

B、网络可靠性较低

C、网络空间行驶简单

D、不利于城市用地的划分

三、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城市交通规划

答:所谓城市交通规划,是指为城市居民的交通行为提供合适的交通设施,改善以至优化城市交通条件,并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是指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2、城市道路网密度

答:是指城市建成区域或城市某一地区内平均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上拥有的道路长度。城市道路网密度=城市道路总长度/城市用地总面积。

3、视距三角形

答:由交叉口内最不利的冲突点,即最靠右侧直行机动车与右侧横向道路上最靠中心线驶入的机动车在交叉口相遇的冲突点起,向后各退一个停车视

距,将这两个视点和冲突点相连构成的三角形成为视距三角形。

4、居民调查

答:一般是指对现状各交通分区之间的居民出行次数所进行的调查。

5、交通需求预测

答:主要是根据道路交通系统及其外部系统的过去和现状预测未来,根据历史经验、客观资料和逻辑判断,寻求交通系统的发展规律和未来演变趋势的过程。

四、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城市道路分为哪几个层级,其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1、快速道路:供穿越城市的通过性交通以及供都会区内通过性交通使用的道路;2、主要道路:供交通繁忙地区与外围重要市乡镇间联络的道路,并兼供穿越城市交通使用,或者联络城市各分区间的干线道路;3、次要道路:提供与临近小区或者村庄聚落间的联络道路,具有联络主要道路与服务道路的功能;4、服务道路:提供各小区或者邻里单元到次要道路之间的信道,包括集散道路和巷道。

2、简述城市道路网的基本类型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情况。

答:1)方格网式(棋盘式)最常见的路网类型,适用于地形平坦的中小城市。

优点:街坊形状整齐,利于建筑布置;交通分散、灵活;缺点:对角线交通不便。

2)环形放射式多适用用于大城市。

优点:城市内外交通联系便捷。缺点:易于引起市中心区交通过于拥挤;交通灵活性不如方格网,容易促使城市呈同心圆式发展。

3)自由式适用于地形起伏大的城市。

优点:结合地形,可以创造良好的景观效果;缺点:路线非直线系数大,基础设施投资高。

4)混合式

综合了其他各类形式的优点,现为大多数城市所用。灵活多变,经济实用。

3、试简要分析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列车运行过程的因素。

答:列车的运行是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环境与作用既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在环境因素中,主要包括下列因素:(1)线路条件线路是列车运行的基础,它涉及到坡道、曲线、桥梁、隧道、道口等土木方面的问题,也有轨道电路、分相绝缘器等电气方面的问题。(2)列车条件列车是系统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但列车的内容本身又是多变的因素之一。它涉及到机车类型(影响到牵引及制动能力)、车辆类型及数量(影响列车质量、长度及制动性能)等。(3)信号条件当存在多列车时,信号影响着列车的运行,列车运行特性又是确定信号机位置的重要方面。(4)供电系数包括牵引供电方式、供变电所的位置及主要参数,重点针对电力牵引环境。(5)计算原则列车运行有许多计算前提条件,如注重运输成本的经济性节能操作,注重效率的节时操纵,以及其他因素等。

4、简述出行终点(端点)方式选择模型和出行换乘方式选择模型的区别是什么?

答:出行终点方式选择模型

在研究总量后即探讨分担率的方法(在出行发生与吸引路段进行方式划分),其特点:

(1)较多考虑个体的特征,并在出行生成之后立即应用方式选择模型。(2)只能考虑以收入、居住密度和汽车拥有量等为特征的方式选择。(3)适合短期规划且极少出现交通拥挤的网络。

出行换乘方式选择模型

在重力和其它分布模型之后再应用方式选择模型的方法(在出行分布后进行方式划分)

优点:便于考虑出行特征和可用运输方式的特征;

缺点:难以考虑出行者的特征,因为它们已被集计到出行矩阵中。

五、计算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某大城市远期规划常住人口200万人,推测人均出行次数可达2.7次,乘车率为60%,步行率为40%,在乘车次数中,公共交通的分担率占5%,个体交通站50%。该市远期规划流动人口为50万人,其出行次数和乘车高于常住人口,据调查人均日出行次数为3.5次,乘车率为80%,其中乘公共交通的占80%。如果车辆配置为100000万人次/年的客运周转量,问是否能够满足远期规划人口的需求?

解:常住人口全年客运出行人次为:

200万人×2.7次×60%×50%×365天=59130万人次

流动人口全年客运出行人次为:

50万人×3.5次×80%×80%×365天=40880万人次

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全年乘公共交通出行次数合计为:

59130万人次+40880万人次=100010万人次

故100000万人次/年不能满足远期规划人口的需求。

2、已知某居住小区规划用地面积为50公顷,规划建设高层、小高层、

多层住宅和配套设施等,规划住宅建筑面积约为49万m2,公共建筑4.2万m2。计划各类建筑及其控制指标如下表所示。求平均层数、住宅用地控制面积、住宅面积净密度、住宅面积毛密度和容积率。

解:1、基底面积

6层:120000/6=20000m2 9层:270000/9=30000m2 20层:100000/20=5000m2

基底总面积=20000+30000+5000=55000㎡

2、平均层数:490000/55000=8.9层

3、住宅用地面积

6层:20000/0.25=80000m29层:30000/0.20=150000m220层:

5000/0.16=31250m2

住宅用地总面积=80000+150000+31250=261250㎡

4、住宅用地指标:261250/490000=0.533

5、住宅面积净密度

6层:12/8=1.5(万㎡) 9层:27/15=1.8(万㎡) 20层:10/3.125=3.2(万㎡)

6、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49/50=0.98(万㎡)

7、容积率=(49+4.2)/50=1.064

六、论述题(共1题,计15分)

请简述现代化城市轨道交通的种类,以及与城市道路交通相比的优势。

答:现代化城市轨道交通种类主要有地铁、轻轨铁路、市郊铁路、自动导向系统、独轨铁路、磁浮铁路、机场联络铁路、轻快电车等。与城市道路交通相比,其优势主要有:

(1)有较大的运输能力。城市轨道交通由于采用了高密度的运转方式,列车发车间隔时间短,行车速度高,列车编组车辆数多,具有较大的运输能力。单向高峰小时运输能力:轻轨铁路为1万到4万人,地铁为4万到6万人,市郊铁路可达6万到8万人。

(2)有较高的准时性。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由于在专用车道上运行,不受其他交通工具的干扰,既不会产生拥堵现象,也不受气候条件影响,按图行车,具有可靠的准时性。

(3)有较高的安全性。城市轨道交通,没有平交道口,全封闭、全立交,不受行人和其他交通工具干扰,有较高的安全性。

(4)有较高的舒适性。与常规公共交通相比,轨道比道路平坦,行车平稳。有的车辆、车站装有空调、导向设施等设施,乘车条件优越,舒适性较好。

(5)有较高的速达性。轨道交通与常规公共交通相比,有较高的起动和制动加速度,列车启停快,且有较高的运行速度。轨道交通多采用高站台,乘客乘车方便,换乘迅速,在途时间短,可以较快到达目的地。

(6)能有效地节省土地。城市轨道交通能充分地利用地下和地上空间,可节省土地。

(7)对环境保护作用好。城市轨道交通由于采用电力牵引,不产生废气污染,位于市区的高架线路,也便于采取各种降噪防噪措施,一般不会对城市环境产生严重的噪声污染。

(8)有较低的社会成本。与常规公共交通相比,由于采用电力牵引,节省能源,它有较低的自身运营成本、占用道路成本、占用停车场成本、交通事故损失成本、环境成本、时间价值成本。其中占用道路成本、占用停车场成本、交通事故损失成本基本为零。

城市交通规划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10 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线路年建成,线路长km.(1825,21) 2.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从运行功能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系统: __ 、客运服务系统、_ 车运行系统,检测保障系统) 3. 影响轨道交通设计能力的要素主要有两个: 和。(线路能力,列车能力)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见的组织机构类型有: 、、事业部制等。(直线制,直线职能制)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移动闭塞系统列车速度限制主要取决于两列车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 。(距离,速度) 二、选择题(每空 2 分,共20分) 1. _的进步是轨道交通发展的原动力。(C) A. 轨道技术 B.车辆技术 C.通信信号技术 D.运行调度技术 2. 最初涉及到路权问题的城市轨道交通形式是 ______ 。(B) A. 有轨电车 B.地铁 C.独轨 D.缆车 3. 高峰时段每小时运输旅客_的交通系统称为轻轨,且客流量最大的城市交通形式是A.3-7 万, (D)地铁 B.3-8 万,轻轨 C.3-7 万,轻轨 D.3-8 万,地铁 4. 符合我国国情的客流预测技术是_____ 。(D) 5. 列车交路的变化应该主要考虑_____ 。(A ) A. 对线路各路段的客流分布情况 B. 列车的行车组织 C. 列车运营图 D. 列车运行状态 6. 下面哪个系统具有运行间隔这一重要指标?(ATP 系统)ATO ATS ATC 7. 闭塞是为了保障列车在区间内运行安全,当列车向区间运行时,需要满足验证区间 空闲,确认对方站没有办理向该区间发车的进路以及 ________ (B) A. 自动回复闭塞 B. 本站发车信号开放 C. 自动确认列车到达 D. 邻站接车信号开放 8. 信号机布置最重要的目标是_。(D) A.信息B C.?美观D.安全 9. 下面不属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指标中数量指标的是________ ?(B) A.客运量 B.运用车辆数 C.客运密度 D.运营里程 10. 在采用___ ,其能量之间的转换或变化是有别于其他三种的。(再生制动) 闸瓦制动电阻制动电磁制动再生制动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 分) 1.试述进行车站客运组织应考虑的原则。城市轨道交通客运工作的特点决定客运组织应以保证客流运送的安全,保持客流运送过程的畅通,尽量减少乘客出行的时间,避免拥挤,便于大客流发生时的 及时疏散为目的。为此,在进行客运组织时应特别考虑下面几个方面的原则。 (1)合理安排售检票位置、出入口、楼梯、行人流动线简单、明确,尽量减少客流交叉、对流。(2)乘客换乘其他交通工具之间顺利连接。人流与车流的行驶路线严格分开,以保证行人的安全 和车辆行驶不受干扰。 (3)完善诱导系统,快速分流,减少客流集聚和过分拥挤现象。

(完整word版)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整理版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上册) 1、交通的定义: 一般:人与动物的流动,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广义:人、物、信息的流动,以一定目标方式通过一定空间。 2、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公路可分为干线和支线,其中干线公路可分为几类:(1)国道(2)省道(3)县道(4)乡道。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3、按照道路在交通功能、对沿线建筑物服务功能的地位,可分为(1)快速路(2)主干路(3)次干路(4)支路。 4、行人静态空间:主要是指行人身体在静止状态下所占用的空间范围。 满足行人通行的道路最小净空高度为2.5m。 5、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R min):是指汽车前外轮中心的转弯半径。 车辆的转弯半径可作为停车场、回车场、公交车站通道设计的依据。 6、交通量(Q):在某一时间内实际通过的车辆(或行人数)。 7、通行能力:是度量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车辆或行人的能力。 交通量一般总是小于通行能力的。 8、道路横断面:沿道路宽度方向,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所作的竖向剖面称为道路 横断面。 9、城市道路横断面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带、道路附属设施等用地组成。 10、路幅宽度:城市道路横断面的总宽度。(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线常用红线绘 制,是道路交通用地、道路绿化用地与其他城市用地的分界 线)。 11、路侧带:在道路车行道两边到道路红线之间的用地为路测带。 12、路肩:在城市郊区的道路上采用边沟排水时,在车行道路面外侧至路基边 缘所保留的带状用地称路肩。路肩分为硬路肩(包括路缘带)和保 护性路肩。 设计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4km/h时,应设硬路肩。其铺装应具有承受车辆荷载的能力。硬路肩中路缘带的路面结构与机动车车行道相同,其余部分可适当减

2016工程咨询继续教育考试市政城市道路工程试卷70分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4道题】 1.城市道路与轨道交通线路交叉,下列哪种情况必须设置立体交叉()。 A.城市快速路与轨道交通线路交叉或各级道路与高铁、客专交叉时 B.主干路与设置有轨电车的道路交叉时 C.当受地形等条件限制,采用平面交叉将危及行车安全的一般铁路道口 D.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与道口交通量大或铁路调车作业繁忙的一般铁路交叉时 用户答案:[A] 得分:10.00 2.设计过程中需更改或突破城市道路规划红线时,应()。 A.设计人可自行处理 B.征得国土资源部门的同意并办理调整手续 C.征得业主单位同意 D.征得规划审批部门的同意并办理调整手续 用户答案:[D] 得分:10.00 3.关于道路线形组合设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应避免平面、纵断面、横断面极限值的相互组合设计 B.线形组合应保持视觉连续性,自然诱导驾驶员视线 C.合理选择道路的纵坡度和横坡度,以保证排水通畅和行车安全 D.所有城市道路都必须满足平纵线形相互对应且平包纵的组合要求 用户答案:[D] 得分:10.00 4.当立交匝道入口和出口(先入后出)间净距小于()时,应设置辅助车道连接入口和出口。 A.400米 B.500米 C.600米 D.800米 用户答案:[B] 得分:10.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1道题】 1.政府投资的城市道路建设项目,报立项部门审批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时,以下哪些是需要提供的申请材料()。 A.设计方案审查意见 B.用地预审意见 C.环境影响评价意见 D.承诺配套资金(如有)已落实的证明 用户答案:[ABC] 得分:0.00 三、判断题【本题型共4道题】 1.立体交叉口分类中,立A类为枢纽立交,其立交形式为全互通立交;立B类为一般立交,其立交形式为半互通立交。()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0.00 2.城市道路建设项目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才能申办《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10.00 3.当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应在圆曲线范围内设置加宽,每条车道加宽值应符合规范规定。()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10.00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规划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6.3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1.0.6.4.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 1.0.6.5提出有关交通发展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7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7.1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 1.0.7.2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1.0.7.3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 1.0.7.4对网络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估; 1.0.7.5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1.0.8城市客运交通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组成公共交通、个体交通优势互补的多种方式客运网络,减少市民出行时耗。 1.0.9城市货运交通宜向社会化、专业化、集装化的联合运输方式发展。 1.0.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1标准货车 以载重量4-5T的汽车为标准车,其他型号的载重汽车,按其车型的大小分别乘以相应的换算系数,折算成标准货车,其换算系数宜按本规范附录A.0.1的规定取值。 2.2乘客平均换算系数 衡量乘客直达程度的指标,其值为乘车出行人次与换算人次之和除以乘车出行人次。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期末重点

一、城市道路与交通基本知识 1、城市综合交通的含义 “大交通”是指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它涵盖了道路交通、轨道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通和管道交通五大方式。 “小交通”只是指道路交通系统,道路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的最基本组成部分;道路交通系统依附于道路网络,是反映城市格局、面貌和活力的窗口。 2、城市交通系统的要素 (1)人和物的流动(交通需求) 人流、物流,包括无形的流动,是城市活动的体现。 (2)交通设施(交通) 运载工具(包含汽车、火车、船舶等),运路(道路或轨道等),站场(terminal、车站、停车场等)。 (3)经营管理系统(联系需求与供给) 组织交通供给服务、经营管理交通设施和运营系统的系统。 (4)交通空间 是发生交通服务行为的空间,包含交通设施周围的空间、道路空间、交通站场空间。 3、城市交通的基本因素——用地、人、车、路 (1)城市用地:是产生交通、吸引交通的“源”和“泽” 确定不同性质的城市用地产生和吸引交通的数量的指标称为交通生成指标,不同性质的用地应该有相应的交通生成指标。交通生成指标的用地相关因素有:城市用地性质、面积,居住人口密度,就业人口密度(就业岗位密度)等。 (2)人:出行目的:包括上下班出行(含上学放行)、生活出行(购物、游憩、社交)、公务出行三大类。 出行方式:出行方式的选择:时间、线路、价格、目的等——成本 平均出行距离:居民平均每次出行的距离。也可用平均出行时间和最大出行时间来表示。 与城市规模、城市形态、用地布局、人口分布、出行方式有关。 日平均出行次数:与生活方式、生活水平有关。 (3)车:机动车和自行车是构成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内容。无论是对机动车或自行车都需研究以下因素:车辆(可折算成标准车)的保有量、出行率、空驶率、平均出行距离(平均运距);车流速度、密度、流量。 机动车可以归纳为几种“设计车辆”,以便根据设计车辆的外廓尺寸、载重量、运行特性等特征作为道路设计的依据。 a 小型汽车:包括小汽车、三轮摩托车、轻型越野车和2.5吨以下的客货运汽车。 b 普通汽车:包括单节式公共汽车、无轨电车与载重汽车。

交通规划期末总结复习试卷试题.docx

-------------精选文档 ----------------- 第一部分交通规划概论及交通调查与数据分析 各要素的发展趋势的预测,提出交通系统的发展规划目 交通规划的定义:根据交通系统的现状和特征,用科学 标和总体布局和实现规划目标的政策和措施,确保规划 的方法预测交通需求的发展趋势和交通发展对交通系 期的交通系统的交通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平衡,满足社会 统的供给要求,确定特定时期的交通供给的建设任务、 经济发展对交通系统的要求。 建设规模和交通系统的管理模式、控制说方法,以达到 交通规划的主体内容:①交通系统现状点差,②交通系交通需求和供给平衡,实现交通系统的安全、畅通、节 统存在问题诊断,③交通系统交通需求发展预测,④交能、环保的目的。 通系统规划方案设计与优化,⑤交通系统规划方案综合 交通规划的分类: 评价,⑥通系统规划方案的分期实施计划编制,⑦通系 1 、区域交通系统规划:包括公路、铁路、水路、航空、 统规划的实施。交通规划的编制:规划领导小组、规划 管道运输系统的规划,同时包括五大运输方式下的专项 办公室、规划编制课题组。 规划。 指导思想:要有战略高度、要有全局观点、体现可持续2 、城市交通系统规划:中小城市:城市综合交通系统 发展观点、符合经济发展要求。 规划。大城市特大城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专项交通 交通规划的原则:服务经济发展、综合运输协调发展、规划。 局部服从于整、近期和远期相结合、需要和可能相结 交通规划的层次划分:1 、城市交通系统的层次划分。2 、 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区域交通系统的层次划分。 规划的期限:近期1-5年、中期5-15 年、远期15-30 交通规划的目的和任务 年,最长不要超过50 年。 一、目的:① 服务经济——通过规划使交通系统促进经 第二章、交通调查与数据分析 济又好又快的持续发展。② 服务国防——通过规划使交 一、交通区划分。 通系统为国家的安全稳定做出贡献。③ 服务人民——通 定义:由于考虑到交通源一般是大量的,不可能对每个过规划为人民的生产、生活出行提供方便、快捷、安全、 交通源进行单独研究,所以在道路交通规划研究过程中,环保、经济的交通系统。 需要将交通源合并成若干小区,这些小区称为交通区。 交通规划的任务:通过客观的、实际的、深入的调查、 目的:全面了解交通源与交通源之间的交通流,即将交

《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送审稿)

基本符号 一、交通 ADT:年平均日交通量 DHV:设计小时交通量 K:DHV与ADT之比值 D:交通量方向分配 N基本:一条机动车道理论通过能力 N可能:一条机动车道考虑各种修正系数后通过能力 N设计:多车道考虑影响和道路分类后,设计建议通过能力取值 r1:通行能力车道宽度修正系数 r2:通行能力平交口间距修正系数 r3:通行能力平曲线修正系数 r4:通行能力道路纵坡修正系数 r5:通行能力沿途条件修正系数 l1:交叉口间距 λ1:交叉口有效通行时间 v/c:理想条件下,最大服务交通量与基本通行能力之比值 二、建筑限界 Wc:机动车车行道宽度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车行道宽度(m)Wmc:机动车路缘带宽度(m) Wa:路侧带宽度(m) Wb:非机动车车行道宽度(m) Wbm:非机动车路缘带宽度(m) Wp——人行道宽度(m) Wg——绿化带宽度(m) Wf——设施带宽度(m) Wl——侧向净宽(m) Wsc——机动车行安全带宽度(m) Wdm——中间分隔带宽度(m) Wsm——中间分车带宽度(m) e——建筑限界顶角宽度e=w1 j——隧道内检修道宽度(m)最小值0.75m r——隧道内人行道宽度(m)最小值1.0m hc:机动车车行道最小净高(m) hb:非机动车车行道最小净高(m) hp:行人最小净高(m) Wr:道路红线宽度(m) Ws:路肩宽度(m)

Wsh:硬路肩宽度(m) Wsp:保护性路肩宽度 i(%):路拱设计坡度 三、平面与纵断面设计 V:设计车速 i:道路中心线纵坡度(%) r:道路中心线转角(O) S:停车视距、会车视距或道路侧向视距 R:机动车道中线圆曲线半径 Lc:超高缓和段长度(m) b:超高施转轴至路面边缘的宽度 ε——超高渐变率 △i——超高横坡度与路拱坡度的代数差 μ——横向力系数 △W:车道曲线加宽值 Wc:平曲线段车道宽 Wn:直线段车道宽 N:车道数 Uc:弯道上车体几何宽 Cc:弯道车侧净距 ic:弯道富裕量 iH:合成纵坡 ih:横向超高坡度或路面横坡 iz:纵向坡度 四、平、立交设计 S1、S2、S3:导游岛端部偏移距 Q1、Q2:导流岛内移距 R0、R1、R2:导流岛端部半径 Wa、Wb、Wc:导流岛宽度 La、Lb、Lc:导流岛长度 Vd:转向弯道设计车速 Lw:交织长度 re:进口道缘石半径 reg:出口道缘石半径 A:回旋线参数 Ls:回旋线长度 NC:分流前或合流后主线车道数 NF:分流后或合流前主线车道数 NE:匝道车道数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试题选

道路与交通系统规划试题选 一、填空题 1、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组成。 2、一条自行车道的通行能力为 500-1000 辆/小时,宽度为 1 _。 3、《周礼》中把城市道路网分为经涂、纬涂、环涂和野涂四个部分。 4、城市道路衔接的原则是:低速让高速、次要让主要、生活性让交通性和适当分离。 5、平面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较低,一般不适用于快速路和主干路的交叉口。当进入交叉口的混行交通量超过 2700 辆当量小汽车/小时或环形交叉口任何一个交织路段通过的交通量超过 1400 辆当量小汽车/小时时,不宜采用平面环形交叉。 6、平面弯道设计时在限界内必须清除高于米的障碍物,包括灌木和乔木。 7、各类机动车分到行驶时,小客车每条车到宽度米;其他车型当设计车速小于40km/h 时每条车到宽度米,当设计车速大于40km/h时每条车道宽度米。 8、机动车道的车道条数常采用偶数,路段上机动车道的车道数不宜过多,单向车道一般不超过 4 条。 9、一般城市公共交通线网类型有:棋盘型、中心放射型、环线型、混合型和主辅线型五种。 10、从地域关系上,城市综合交通可分为: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两大部分。 11、城市交通的四个基本因素:用地、人、车和路。其中,城市用地是产生交通、吸引交通的“源”和“泽”。 12、道路红线内的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和_ 分隔带_ 四部分。 13、临近建筑交通组织和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把建筑内部的交通流线与外部城市道路的交通流线合理地组织成为有机整体。 14、横断面设计就是根据城市规划确定的道路性质、功能要求和规划交通量,合理确定道路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宽度和高差。 15、按修筑路面的材料,路面可分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和砂石路面。 16、《马丘比丘宪章》强调公共交通是城市发展和城市增长的基本要素。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doc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4]808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五年九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上海同济大学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五年一月十四日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6.3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1.0.6.4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 1.0.6.5提出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0.7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7.1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 1.0.7.2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1.0.7.3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 1.0.7.4对网络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估; 1.0.7.5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1.0.8城市客运交通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组成公共交通、个体交通优势互补的多种方式客运网络,减少市民出行时耗。 1.0.9城市货运交通宜向社会化、专业化、集装化的联合运输方式发展。 1.0.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城市交通规划试卷及答案

籍 : 请 号 予 授 不 将 分 处 上 以 及 过 记 到 受 弊 作 因 和 学 名 除 签 开 生 被 学 将 者 试 考 人 他 代 或 考 代 人 他 道 学 知 还 , 性 重 严 的 弊 作 、 纪 违 。 试 果 级 考 后 班 道 切 知 一 , 的 律 起 纪 引 场 此 考 由 守 担 遵 承 格 愿 严 , 将 书 我 证 : 及 业 诺 位 专 承 学 继续教育学院考试试卷 试卷编号: 卷 课程名称: 城市交通规划 考试类型:开卷(只限教材) 考试日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累分人 题分 15 20 10 20 20 15 签名 得分 考生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页,总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考试结束后,考生不得将试卷、答题纸和草稿纸带出考场。 一、填空题(共 8 小题,每空 0.5 分,共 15 分) 1、城市交通系统是由 城市运输系统 、 城市道路系统 和 城市交通管理系统 组成的。 2、城市交通规划的过程分为 总体设计 、 交通调查 、 交通需求预测 、 方案制订 、 方案评价 和 系统分析 等方面。 3、城市客运枢纽服务城市内部交通与对外交通的 衔接转换 、 公共换乘 、 主城外围区域 与主城 之间交通转换。 4、目前常用的城市道路系统网络布局结构有: 方格形道路网 、 环形放射式道路 、 自由式道路系统 和 混合式道路网 。 5、城市道路按骨架分类,可分为 快速路 、 主干路 、次干路 和 支路 四类。 6、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的特点具有: 综合性 、 预见性、 政策性 、 宏观性 、 弹性 。 7、引道延误为引道 实际行驶时间(耗时) 与引道 自由行驶(畅行) 时间只差。 8、城市公共交通可分为 一般公共汽车 、 轨道交通 和 出租汽车 三类。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城市总体规划中近期规划的期限一般为( B )。 A 、2 年 B 、5 年 C 、10 年 D 、20 年 2、下列那种现象产生的需求不属于交通的范畴( B )。 A 、业务 B 、泥石流 C 、工作 D 、旅行 3、下面哪一个不是影响出行方式选择的因素( D )。 A 、出行者特性 B 、出行特性 C 、交通设施特性 D 、交通调查特性 4、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 )。 A 、交通线路拥堵 B 、交通工具发展滞后 C 、交通设施比较陈旧 D 、城市交通空间不够 5、城市道路多为高级路面,根据路面自然排水的要求,希望纵坡控制在( A )以上。 A 、0.2%~0.3% B 、0.4% C 、0.5% D 、2.5% 6、城市铁路客运站的位置在大城市必须深入城市,宜布置在( C )位置。 A 、距城市边缘 2~3 公里处 B 、城市边缘 C 、城市中心边缘 D 、城市中心内 7、在交通分配中,最简单的分配方法是( B )。 A 、用户最优分配方法 B 、全有全无分配方法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oc 104页)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 (doc 104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1 总则 1.0.1 为了更好地反映重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和设计特点,适应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山地城市交通效率,并使山地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结合实际,特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重庆市行政辖区内的新建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道路设计。新建道路应按本规范进行设计。在既有城市道路改建设计中,参照执行。 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设计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需求,体现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4 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提出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0.5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汽车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1.0.6城市道路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道路类别、级别、红线宽度等进行道路设计。 2、应按交通量、交通特性进行道路设计,并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3、在道路设计中应处理好近期与远期、新建与改建、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重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4、在道路设计中应妥善处理管线问题,避免反复开挖。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应相互协调。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精华

1、交通: 广义:交通是人、物、信息的流动,是以某种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的。 狭义:交通是人和物的流动,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包括航空、水运、铁路、道路上的交通。 2、城市对外交通:泛指城市与其他城市间的交通,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的交通。 3、城市交通系统:城市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体现了城市生产、生活的动态功能关系。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组成,是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 4、TOD模式:以公共交通线路为轴线,以轴线上公交站点为轴心的点轴式的完整社区型的集约发展,源于带型城市的理论思想。 特点:不能适应城市中心地区密集型、高强度综合发展的客观实际,不符合形成功能基本完备的城市基本组合体所需的合理规模要求,也忽视了城市双向和多向发展的必然性,是与一般城市发展规律不符的。 5、田园城市:使工业区之间的货运交通在城市外围呈环向流动;居住区之间的生活性交通在居住区内呈环向流动;工作与居住间的交通在城市外半部呈放射性流动;居住与购物游憩间的交通在城市内半部呈放射系流动;各类性质不同的交通因用地的合理布局而互不干扰,实现了道理的功能分工。 6、工业城市:作为生产单位的城市应该靠近原材料产地,要从工业生产对交通的需要去布置道路;工业区应该设在交通运输最方便的地方,靠近铁路和码头,道路密度较低;生活居住区应该靠在环境最优美的地方,道路采用密方格网形式;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应用交通干路和地铁相连。 7、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和目的:分析城市用地产生的不同性质的交通,按照其特点和功能要求把他们组织到不同的运输系统中去,并通过城市用地和道路交通系统的调整,合理的组织城市交通;使城市用地的布局、交通的性质要求道路的功能和能力相互协调,做到城市交通快捷、方便、安全、经济,取得整个城市布局和运转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8、交通分流的3种基本形态: (1)交通性交通与生活性交通的分流,表现为城市道路按交通性和生活性的分类或按疏通性和服务性的分类,把骨干性的繁忙交通与枝节性的宜人交通分离开来。 (2)快速交通与常速交通的分流,表现为城市道路分为快速道路系统和常速道路系统,以及道路客运交通与路外轨道客运交通的分离 (3)机动交通、非机动交通和步行交通的分流,表现为城市道路系统中设置机动车专用道、自行车专用道和步行专用道。 9、城市道路的分类: 1、快速路也叫快速干道——-快速、长距离交通;全市性干道 2、主干路也叫主干道——以交通功能为主;全市性干道,连接各主要分区 3、次干路也叫次干道以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 4、支路也叫一般道路或地方性道路——以服务功能为主;连接次干道与街坊路,解决局部地区交通。 城市道路分级: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按城市规模分Ⅰ、Ⅱ、Ⅲ级。 特大、大城市——Ⅰ级,中城市——Ⅱ级,小城市——Ⅲ 11、城市道路按功能分类:

交通规划期末试题

第一组试题 1 (40分)设计一个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城市居民出行OD 调查的调查表,至少包括15个问题。 2 (60分)按表1、表2给出的现状OD 表和将来发生与吸引交通量,以及表3、表4给出的现状和将来行驶时间,利用重力模型(其中,i O 与j D 分别表示小区i 的发生交通量和小区j 的吸引交通量,ij c 为小区i 与j 之间的行驶时间,,,αβγ是待定参数) ()()i j ij ij O D q c β γα= 以及平均增长系数法,计算出将来OD 表,需要写出详细计算步骤。假定收敛标准为0.01。建议利用C 语言或Matlab 编写程序计算,提交程序可加分。 表1 现状OD 表(单位:万次) 表2 将来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表3 现状行驶时间 表4 将来行驶时间

第二组试题: 3 (40分)为掌握某公交线路流量、流向,请设计公交随车调查内容,并研究出一个合适方法,阐述如何获取公交线路乘客的流量特征、平均乘距等信息。 4 (60分)利用矩阵迭代法,基于C 语言或Matlab 编程寻找以下网络中任意节点到其他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必须提交计算机程序(程序占20分)。 矩阵迭代法的过程: Step1. 构造以距离为权的矩阵(称为距离矩阵D ); Step2. 对距离矩阵实施操作:(2)(2)*[]ij D D D d ==,其中(2)1,2,...,min {}ij ik kj k n d d d ==+,这里的n 为网络节点数目,*表示矩阵逻辑运算符,,ik kj d d 是距离矩阵D 中的相应元素; Step3. 对距离矩阵实施操作:(3)(2)(3)*[]ij D D D d ==,其中(3)(2)1,2,...,min {}ij ik kj k n d d d ==+,这里的(2),ik kj d d 分别表示距离矩阵(2),D D 中的元素; Step4. 对距离矩阵实施操作:()(1)()*[]m m m ij D D D d -==,其中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Code for transport planning on urban road GB 50220-95 3.1.4 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的规划拥有量,大城市应每800-1000人一辆标准车,中、小城市应每1200-1500人一辆标准车。 3.1.5 城市出租汽车规划拥有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大城市每千人不宜少于2辆;小城市每千人不宜少于辆;中等城市可在其间取值。 3.1.7 选择公共交通方式时,应使其客运能力与线路上的客流量相适应。常用的公共交通方式单向客运能力宜符合表的规定。 公共交通方式单向客运能力表 3.2.1 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网应综合规划。市区线、近郊线和远郊线应紧密衔接。各线的客运能力应与客流量相协调。线路的走向应与客流的主流向一致;主要客流的集散点应设置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枢纽,方便乘客停车与换乘。 3.2.2 在市中心区规划的公共交通线路网的密度,应达到3-4km/km2;在城市边缘地区应达到km2。 3.2.3 大城市乘客平均换乘系数不应大于;中、小城市不应大于。 3.2.4 公共交通线路非直线系数不应大于。 3.2.5 市区公共汽车与电车主要线路的长度宜为8-12km;快速轨道交通的线路长度不宜大于40min的行程。

3.3.1 公共交通的站距应符合表的规定。 公共交通站距表 3.3.2 公共交通车站服务面积,以300m半径计算,不得小于城市用地面积的50%;以500m 半径计算,不得小于90%。 3.3.4 公共交通车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路段上,同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50m,异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100m;对置设站,应在车辆前进方向迎面错开30m; 在道路平面交叉口和立体交叉口上设置的车站,换乘距离不宜大于150m,并不得大于200m; 长途客运汽车站、火车站、客运码头主要出入口50m范围内应设公共交通车站; 公共交通车站应与快速轨道交通车站换乘。 3.3.6 快速路和主干路及郊区的双车道公路,公共交通停靠站不应占用车行道。停靠站应采用港湾式布置,市区的港湾式停靠站长度。应至少有两个停车位。 3.3.7 公共汽车和电车的首末站应设置在城市道路以外的用地上,每处用地面积可按1000~1400m2计算。有自行车存车换乘的,应另外附加面积。 4.1.3 在城市居民出行总量中,使用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的比值,应控制在表规定的范围内。 不同规模城市的居民使用自行车与公共交通出行量的比值表 4.3.1 自行车道路路面宽度应按车道数的倍数计算,车道数应按自行车高峰小时交通量确定。自行车道路每条车道宽度宜为1m,靠路边的和靠分隔带的一条车道侧向净空宽度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三、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一)我国城市交通特征 1.我国大部分城市是沿交通干线逐渐发展起来的,公路既是交通运输的通道,又是市(城)区街道及市场。城市过境交通量一般与城市规模大小有关。 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杂行驶普遍。过境交通一般以货运交通为主,主要交通工具有卡车、拖挂车、客车、小汽车等;市(城)区内交通以本地居民为主,由于出行距离较短,主要交通工具除了小汽车、摩托车、拖拉机以外,还有自行车、马车等非机动车。同时,居民的交通出行方式大部分还以步行为主。由于交通混杂,相互干扰大,造成各类交通车辆通行的困难,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 3.交通流向和流量在时间与空间上呈非平衡状态分布。随着商品经济和乡镇企业的发展,有许多农民进城从事各种非农业生产,造成交通流量在各个季节、一周及早、中、晚高峰时段呈钟摆式单向运动,变化较大。在一些有较大集市日活动的城市,其集市日客流量远远大于平均日客流量。 4.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较差。道路性质不明确,道路断面功能不分,技术标准低;人行道狭窄或被占用,造成人车混行;缺乏专用交通车站及停车场地,道路违章停车多;丁字路口、斜交路口及多条道路交叉的现象也比较多。 5.交通管理和交通设施不健全,普遍缺乏交通标志、交通指挥信号等设施,致使交通混乱、受阻。 (二)城市对外交通类型及布置 城市对外交通的类型主要包括铁路、公路和水运三类,各种交通类型都有它各自的特点。铁路交通运输量大、安全,有较高的行车速度,连续性强,一般不受季节、气候影响,可保持常年正常的运行。公路交通机动灵活,设备简单,是适应能力较强的交通方式。水运交通运输量大,成本低,投资少,耗时长。 1.铁路交通及布置 铁路由铁路线路和铁路站场两部分组成。大多数城市中的铁路站是中间车站,客、货合一,多采用横列式的布置方式。铁路站的布置往往与货场的位置有很大的关系。为避免铁路分隔城市、互相干扰,原则上铁路站场应布置在城市一侧的边缘,并将客站和货站用地布置在城市的同侧方向。客站宜接近城市居住用地,货站则接近工业、仓库用地。 站场用地规模取决于客、货运量及场站布置形式,应适当留有发展余地。站场用地长度主要根据站线数量及其有效长度来确定,可参见表8.3-2、8.3-3。 表5-1 Ⅰ、Ⅱ级铁路站坪长度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知识点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知识点总结 交通:广义:交通是人物信息的流动,是以某种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的。通常含义:交通是人和物的流动,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组成的。城市道路系统是为城市运输系统完成交通行为而服务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则是城市交通系统正常,高效运转的保证。 城市交通规划的任务1、根据城市性质、用地功能分区与布局、工作与居住地点的分布,分析在规划年限内的城市客运量与货运量,车辆出行次数和流向;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出行在用地分区之间的分配。2、根据国民经济水平、城市规模、用地布局,分析城市交通特点、研究和选择城市运输和交通方式,及所占比例3、配合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初步方案或旧城道路系统改造规划方案,提出城市货运与客运交通的流量、流向分布图,为修正道路系统提供依据 城市道路的特点:1功能多样,组成复杂2行人非机动车交通量大3道路交叉口多4沿路两侧建筑物密集5景观艺术要求高6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多7政策性强

城市道路的运输特点:1机动灵活性大2普及面广适应性强3速度快,造假低4运量大 缓解我国城市交通拥挤堵塞的基本途径:1必须认识交通的社会地位2必须要有适当的城市交通投资3解决城市交通的堵塞,必须要有科学理论4城市总量消减5交通流量均分6交通连续7交通分离 人行道设计:a:适用于人行道宽度不足反种植单行行道树,尤其适用于两边商店多,公共文化机构多的主干道上,是目前最常见的形式。b:适用于过街行人量大,行车密度高的路段,行人与车行道之间设绿化带在人行横道处设断口,这种形式有利于行人安全,有利于交通组织,车轮溅起的污泥和扬起的尘土对行人影响较小。C:适用于支路或住宅区道路上,布置有两条绿带,一条是花卉丛绿带,布置在建筑物前,另一条是行道树,沿路缘石布置须沿屋檐墙角散水地带,筑砌护坡,以免积水影响房基的稳定。d:在人行道上布置两条绿化带靠近建筑的一条供就近行人或进出商店的人使用;另一条供过路行人使用,避免相互干扰,适用于城市中心地区商业文化设施比较集中的街道上。 城市道路的分类分级的目的在于充分实现道路的功能价值,并使道路交通运输更加有序 城市道路的分类分级:国标的分类:1.快速路 2.主干路 3.次干 路 4.支路按道路功能的分类:1交通性道路(交通性主干路,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试卷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城市轨道交通》补考卷 2009 ----- 2010 学年第二学期考试形式(□开卷□闭卷□其他)专业、班级城交08301、08302 一、名词解释(本题总计25分,每小题5分) 1.城市群 2.地铁 3.新交通系统 4.列车运行图 5.线路专营权 二、不定项选择(本题总计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职责属于站长范围的是() A、是运营部门对车站进行现场管理的代表 B、安排本站值班人员的工作 C、有权对本站人员进行岗位调整、监督考核、晋升推荐等 D、对本站人员的奖惩、岗位调整、晋升有建议权 2.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票务管理中,“对三四类事故”进行调查,并对票务违章、票务事故进行存档管理的行为属于()的职责范围。 A、车务部 B、票务稽查部 C、财务部 D、设备物资部 3.我国目前公交行业的管理模式属于() A、公司型行业管理模式 B、职能部门型行业管理模式 C、协会型行业管理模式 D、政府部门管理模式 4.下列哪项不属于城市公交企业运营管理的内容() A、行车作业计划的编制和报批 B、线路变动的管理办法 C、票价管理 D、公交运营设施规划 5.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的类型包括() A、公共汽车 B、无轨电车

C、地下铁路 D、出租汽车 6.运营调度的基本职责包括:() A、客流调查 B、线路管理 C、现场调度 D、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7.在运营调度的三级层次中,需要执行“贯彻执行线路行车作业计划和具体措施” 职能的层次是() A、公司调度室 B、车场调度室 C、车队调度室 8.当客流量由小变大时,发车的行车间隔应该() A、由小变大 B、由大变小 C、均匀穿插 D、由大变小,再由小变大 9.在制定行车计划时,若要求在一个小时内发出11个车次,车辆的周转时间均为 70分钟,则最少需要投入()辆车。 A 11 B 12 C 13 D 14 10.在我国公交车中,对于站位和座位之比的要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市区线路大于郊区线路,郊区线路大于长途线路 B、市区线路小于郊区线路,郊区线路小于长途线路 C、市区线路大于郊区线路,郊区线路小于长途线路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三、填空题(本题总计20分,每空2分) 1. 轨道交通基本的技术经济指标有、、、、、 建设投资、每年运营费和最低经济运输量。 2.按照运输量的大小,轻轨交通可以分类为、、和 自动导向系统。 3. 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对车辆进行运营管理、停放及维修保养的场所。 4. 城市轨道交通的自动售检票系统一般由、、、________ 及车票组成。 5. 城市轨道交通中的车辆一般可按有无动力分为动车和拖车,其中是指自 身带动力驱动的机车,是自身不带动力驱动的机车。

城市道路与交通课程设计

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课程设计 专业:土木道桥 班级: 学号: 姓名: 时间:2013.12.30 对交叉口拥堵的优化对策

摘要:当前我国很多一线、二线城市的交通规划管理工作面临着交通拥堵、秩序混乱等问题,而城市道路中出现的大部分问题存在于道路交叉口。本文通过回顾巴黎,北京,上海,杭州等国内外城市交通布局的原则与策略,并结合合肥实际交通道路建设,来分析和阐述交通道路在城市设计建设中得问题,辩证地予以比较,总结其各自的优缺点,从而得出一套因地制宜、安全合理的城市道路规划方法。 关键词:交叉口、城市道路、安全、设计方法 0引言 对于城市而言,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道路是城市赖以生存和运行的基础。截止2011年底,中国公路总里程突破400万公里,向500万里的目标跃进,比新中国成立之初的8万公里增长了45倍,但道路的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城市的发展速度。目前,我国很多大中城市面临着由于道路建设滞后于城市人口和车辆增长带来的交通拥挤问题,交通供需矛盾制约着城市的发展进程。 平面交叉口为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的重要枢纽,其中的交通组成、特性十分复杂,亦是交通事故的多发地点。据交通机构的数据统计,美国平面交叉口事故数占总交通事故的36%;欧洲国家德国交通事故的60%~80%发生在道理交叉口;亚洲国家日本发生在交叉口及附近的事故数占总事故数的43%;在我国城市中,政府机构的统计资料表明,大约30%事故发生在道路的交叉口。 综上所述,平面交叉路口对于整个城市的道路发展有着十分重要

的影响。因此,建立和完善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规划设计方法,对于合理分配交通资源,提高道路的整体安全性和快速通行能力,保证城市的交通通畅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 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问题 传统道路交叉口的概念是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道路相交处,是车辆与行人汇集、转向、疏散的必经之地,是交通的咽喉。城市道路交通平面交叉路口汇集了来自多个方向的车流和人流,是道路使用人群转换行驶路线的枢纽,在城中道路网中处于核心的位置。交叉口作为城市道路的枢纽,城市的其他路段相比,更容易收到来自车流、人流、交通环境的影响。据国家交通主管部门统计,大中城市中,机动车行驶的1/3时间用在平面交叉路面上,64%的交通事故发生在交叉路口上,在与非交叉路口对比,汽车的通行人流在交叉口处下降46%,我过城市在几何构造、导流、交通控制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1 几何构造 由于我国历史上对于道路规划的重视程度较低,在许多城市的建设中,尤其是在一些城市的老城区中,道路交叉口存在许多弊端,如多岔路交叉口、不规则交叉口大量存在。在新道路的建设中,在建设时期,建设者对建成后城市交通量的预测不准确、不充分,设计过程中对交叉口的几何设计不合理,如进出口车道设计不合理、交叉口面积过大、驾驶视距不足等,使得交叉口的交通通行能力大大下降,造成了城市的道路拥堵状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