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藻与美容

绿藻与美容

绿藻与美容
绿藻与美容

绿藻与美容

作者:来源:《绿藻自然疗法》详细情况可以上《绿藻食疗网》,查看具体情况https://www.doczj.com/doc/2313820158.html,/

富含活力元素的饮食是美容和光洁肌肤的先决条件。容颜保养除了护理表面皮肤外,还需对体内深层细胞

进行护理,才能达到理想的美容效果。绿藻C.G.F.可修复受损细胞,提供活性营养,使细胞健康生长,促进

皮肤组织代谢,以内养外,使全身皮肤再现光泽,富有弹性,使肌肤健康漂亮更持久。

绿藻可以作为皮肤保养品

有很多化妆品公司长久以来就已绿藻来制造皮肤保养用品,这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这细小的淡水藻类

对皮肤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每天我们的皮肤都处在危险之中,如:压力过大、有害的环境毒素、危险的辐射、

干燥、熬夜等。如果您让皮肤毫无防护地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中,皮肤很快就会负担过大,尤其严重的是让皮肤

过久的暴露在阳光中。

皮肤如肝、肾、肠、肺一样都具有排泄功能,能排出新陈代谢的毒素和残留物,因此皮肤所储存的营养素

很快就会用光,而且自己会负担过重,其结果导致皮肤无弹性、松弛、不光滑及提前老化。

绿藻能深入皮肤,我们都知道皮肤的毛病往往是隐藏的新陈代谢的问题。光是从外部涂抹乳液长久下来就

不是办法。另外,似乎绿藻对于一些消炎、去毒和刺激免疫系统的特征特别有效,有三种皮肤的疾病可以由绿

藻有效治疗:神经性皮肤炎、粉刺、疱疹。

建议:不管您是否只是因为皮肤不平滑而苦恼或正为缠人的皮肤病而奋战,首先您得先服用医生指定的药方,然后可以每天服用两次3克的绿藻。

青春的奥秘——以内养外

富含活力元素的饮食是美容和健康的先决条件。美肤养颜,除了护理表面皮肤以外,还需对体内深层细胞进行护理,才能达到美容的目的。

绿藻里所含的C.G.F.可以修复细胞,提供活性营养,使细胞健康生长,促进皮肤组织的代谢,以内养外使全身皮肤再现光滑,并且使肌肤健康漂亮更持久。现在日本有700万人每天在服用绿藻。在您努力摄取健康营养之余,绿藻可助您一臂之力!

过多食用含动物性荷尔蒙的物质,会使身体产生排他性,对健康会有一定的影响。绿藻含有丰富的植物性荷尔蒙,改善人体内分泌,安全、无排他性。

自己动手——做个绿藻面膜

把绿藻片碾碎至粉末状,加入少许水调成糊状,然后均匀的涂抹的脸上,即成为绿藻面膜。绿藻面膜适合各种皮质使用,是绝对百分之百的纯天然制品,不含任何溶剂、酒精或防腐剂。绿藻面膜里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叶绿素、酵素、核酸及微量元素。此外还可以加入多种珍贵的植物精华,如:茶树油、玫瑰萃取物、香草、蜂蜜、柠檬汁、珍贵的荷荷芭油等可彻底清除皮肤内的赃物和毒素,同时可以防止发炎的功效。

* 有助于新陈代谢。

* 滋养皮肤,并同时补充重要的活力物质。

* 结合毒素并排除。

* 更新皮肤的天然防酸衣。

* 预防皮肤早期老化。

步骤:

1. 找一个安静、舒适和可以放松的气氛。

2. 洗完脸后以手指涂上像晚霜一样厚面膜于脸上、低胸和脖子上,或身体的其他部位。

3. 躺下并让您的思想尽情奔放,想象一个可以勾起您美好回忆的地方。

4. 大约20分钟,您皮肤上的各种不良物质将被彻底消除,同时获得滋养和更新。

5. 用清水清除面膜,也可以再涂上其他乳液。

绿藻美容正流行

日照时间长,空气干燥。长期处于这样的气候中,皮肤容易出现危机,肤色暗哑无光,暗疮色斑乘虚而入。在春夏交替的时候,皮肤还容易因为换季而引起过敏症状。目前东南亚正流行一种名叫绿藻美容的疗法,它能在短时间内调节及平衡女性皮肤。其实我们知道绿藻不仅可以净化美白收紧肌肤,而且还是天然蛋白有机物。它能够有效预防及改善各种皮肤问题,是天然疗肤佳品。

除了使用天然绿藻在经过加工后所研制出的绿色美容产品外,还可以口服绿藻的食品来帮助身体完全吸收来自绿藻的营养。

关于6600叶绿素和蓝绿藻读数

关于6600于太湖蓝绿藻和叶绿素监测数据的说明关于常州环境监测中心提出的“在以微囊藻为优势种群的水体中,仪器的测值应该是蓝绿藻高的地方,叶绿素也应该高”。理论上确实这样的,但是从实际情况、仪器测量原理、测量方式都会带来影响。 1首先太湖水华,是由于蓝绿藻引起的,而微囊藻属为蓝藻门一个重要的属,由于其能释放藻毒素而备受关注。在微囊藻属内的不同藻类其叶绿素含量 是不同的,在其不同生长周期其藻类叶绿素含量也是很不同的。比如在由 于氮盐限制藻类进入稳定生长后期和衰亡期,藻细胞颜色会从蓝绿色变成 黄绿色甚至黄色,藻体内叶绿素a含量会大幅降低。 2YSI6600的叶绿素探头采用荧光法测量原理。该叶绿素探头发射光波长仅在455-475nm之间,检测光波长660-680nm,和实验室法相比,测量值肯 定会偏低。另外所有的采用荧光法测量原理的仪器均有其难以克服的技术 障碍:a) 荧光法无校准标准;b) 其他荧光物种的干扰;c) 时间因素、温 度因素、细胞结构等等,比如在休息状态的细胞发出的荧光特性比正常状 态的细胞多。 3在苏州阳澄湖上曾经出现过在冬天蓝绿藻值很高的情况,实验室发现该地绿藻很高。对YSI6600仪器,浊度和叶绿素值都会导致蓝绿藻增加,浊 度每增加1NTU蓝绿藻值增加13cells/ml,叶绿素每增加1ug/l蓝绿藻值增 加60cells/ml。而且如果蓝绿藻和叶绿素探头同时在蓝绿藻种群优势区中 使用,由于含每单位叶绿素的蓝绿藻荧光特性会弱于其他种类的浮游藻 类或植物,这也会导致叶绿素值偏低,而蓝绿藻偏高。叶绿素和蓝绿藻 探头同时使用也可以客观真实地反映整个水体不同藻类的特性,种群信 息及叶绿素和蓝绿藻比率等。 4YSI提供给客户最纯正的数据,即使存在上述浊度以及叶绿素对蓝绿藻的影响,YSI亦未修改数据。 5在实际应用中,在苏州和无锡环境监测中心都出现过常州站的情况,究其原因,除了上述原因,叶绿素在水体中分布并不均匀,单点单数据的测量

藻类的分离和培养

藻类的分离和培养 微型藻类的分离和培养方法基本上与菌类的方法相似,但还需加上光照条件,并以液体培养为主。在大量培养时,可不必考虑无菌条件。 一、目的 学习藻类的分离和培养方法 二、药品、材料和用具 水生生物培养槽,玻璃片(面积稍大于培养槽),橡皮管,显微镜,三角烧瓶,试管,筛绢,棉塞,微吸管,凹玻片,灭菌锅,载玻片,吸管,培养皿,人工光源,木盆(或小型实验池),充二氧化碳气钢瓶,抽气泵,离心机。 土壤抽出液,青霉素,链霉素,琼脂,硝酸钙,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过磷酸钙,硫酸镁,氯化钾,碳酸钠,三氯化铁,硅酸钠,葡萄糖,蛋白胨,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钙,碳酸氢钠,钼酸,氯化钠,柠檬酸铁,硫酸锰,人尿,海泥抽出液,食盐。 三、操作 生长在静水或水流缓慢河流中的藻类,培养比较容易。取到实验室后,要立刻从材料瓶中移到宽大的水生生物培养槽内。为了培养大的丝状藻,要利用宽的、不高的容器。这些容器要用玻片盖住,以防止培养物受灰尘沾污。倒入容器的水要达到容器高度的一半,或稍多些,使水面上还有充分空气。在容器边缘,要用一小块纵切橡皮管垫住,可使玻片不致紧贴容器,空气才能进入容器中。细微的藻类如团藻目、硅藻门能很好地生活于培养皿中。很多藻类如颤藻属、水绵属的若干种、轮藻属等可在实验室中保存很多年。 在迅速流动水中生长的藻如丝藻属、毛枝藻属等比较难于培养,因为它们要求经常输入氧气。在水层较高水中,在高容器中,这些藻类迅速地死亡。为了把这些藻类保存到实验时,应当把它们分成一些小部分,放在水层较薄的、宽的容器内,并须常常换水,把空气吹入水中。还可以用橡皮管把水生生物培养槽和水龙头连结起来,建立有流水的水生生物培养槽。 在水生生物培养槽中培养藻类时,应尽可能创造和保持藻类天然生存条件。把藻类培养在从采集藻类那一水域取来的水中,或其他天然水(尤其不能用自来水,因其中含很多氯气,必要的话,也须置较长时间,或加以煮开),或在水中加入混合养料,这些养料是由制造有机物质所必需的矿质盐构成。

蓝绿藻答疑

1,蓝绿藻的实验室测量,是否有国标? 目前实验室比较通行的方法是两种,一种是人工计数法,也就是采样后制成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进行人工数数的方法。另外一种与我们的测量原理类似,采用荧光原理进行分析,但似乎并非是国家标准测量方法,我所看到的标准里面关于藻类还是以人工计数法为标准的。 人工计数法并非一个一个的数数,因为藻类在水中是以“团”或者“链”的形式存在的,人眼在显微镜下也只能看见一“团”藻,因此在计数时都是估计的量值,比如小团计50-100个,中团计150左右,大团计250左右(非标准,只是参考),因此人工计数法本身的误差就很大,一个人前后两次计数或者不同的人计数相差可能到2000000个/升都很正常。 2,Hydrolab 测量蓝绿藻的原理是什么?是否符合国标?是否有什么国际标准参考? 采用荧光法。基本原则是,蓝绿藻中所含的藻蓝素会接收特定波长x的光线,然后释放出具有特征波长y的另一种光线,释放光线的强度与水中的藻蓝素数量成正比,探头通过测量藻蓝素所释放的y光线强度从而实现对蓝绿藻含量的测量。这种原理并非国家标准测量方法,但是国家标准对于测量蓝藻目前还停留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目前,国外用荧光法测量水中的相应色素是得到认可的,蓝绿藻所含的藻蓝素就是其中的一种。 3,如何进行Hydrolab蓝绿藻的标定?Hydrolab是否提供标液?若没有标液,该如何标定? 初次标定可以采用人工计数法,即同样的水样,用实验室方法来对仪器进行校准。Hydrolab提供二次校准模块对探头进行后续的校准。二次校准模块是一个记录探头光学信息的模块,用来记录初次校准以后的探头的光学信息,以后校准时,只需要把这些光学信息重新导入探头即可。 蓝绿藻是没有标准溶液的。只能通过人工计数法来采用同一水样进行校准。 4,浊度对Hydrolab蓝绿藻测量是否有影响?若有如何削除? 既然是光学原理的探头,那么浊度的存在肯定会对光线的强弱造成影响,探头在设计时就考虑了浊度带来的影响,因此浊度对测量结果不会有很大的影响。但如果水样的浊度很高,那么的确会造成一定的误差。我们可以为用户提供针对当地水样的回归模型。

(完整版)实验3藻类培养2014.111.10

实验3淡水藻类植物的采集和培养 一、实验目的 1 藻类植物的分布很广,种类也很多,学生通过对淡水生藻类植物进行调查、采集和培养,可以增加学生藻类植物工作的经验,培养学生参加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科研工作的能力。 2 学生在课前必须大量阅读与藻类植物相关的知识,特别是淡水藻类的一些知识。 二、实验原理 藻类植物是自然界中非常重要的一大类生物类群,它们不仅是用于科学研究的良好材料,在医药、食品、精细化工、环境保护、水产养殖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研究观察藻类不但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淡水藻类以其生长环境不同可分成两类:一类是水生藻类;一类是气生藻类。 三、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显微镜、显微图像采集系统、采集瓶、培养瓶、吸管、镊子、刀、标签、记录本、浮游生物网等,相关工具书;4%的甲醛溶液、碘液 四、实验步骤 1 淡水藻类标本的采集方法 (1) 水生藻类标本的采集 水生藻类依其形体大小可分为丝状种类和微小浮游种类。丝状种类可用镊子采集。对固着于石块等物体上的藻可用刮刀将藻从基部刮下或连同附着物一起采集。将采集到的标本放入标本瓶中并加入一些水,但水不要加得太满,应留有一定的空间,标本瓶盖应注意密封,防止样品流失。标本瓶上要贴上标签,标签上须用铅笔注明该标本采集的地点、日期和采集者。 浮游种类要用专用的浮游生物网采集,如无专用工具,也可用市售的300目尼龙筛绢对水体进行过滤,滤出的藻体可用少量水冲洗入标本瓶中。 标本采集时还应用记录本记下各标本的采集环境、气温、水温、pH值、藻的附着基质、水体透明状况、藻体的手感是否滑腻等,这些都是鉴定藻类的参考条件。因此应注意详细记录。 新鲜的藻标本不宜久存,应尽快对标本进行观察鉴定,好的标本可用4%的甲醛溶液(福尔马林溶液)固定保存。 (2) 气生藻标本的采集 气生藻类多生长在阴湿的地面、墙壁以及树干的背荫面。这类藻可用小铲刀采集,用牛皮纸包好,风干后保存。对气生藻进行观察时,可用镊子镊取少许藻体,放在载玻片上,滴一小滴水浸润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形态。 2 几种常见藻类的采集、观察和保存 (1) 水绵在春秋季较清洁的水体中较常见,用手指捻摸有滑腻感,在显微镜下观察藻丝无分枝,叶绿体呈典型的螺旋带状,如在样品上加一点碘液(或碘酒)可见排列于叶绿体上的淀粉颗粒染成深褐色。鞘藻和刚毛藻也是很常见的丝状绿藻,与水绵不同的是这两种藻多生长于污染水体中。鞘藻不分枝但手摸无滑

藻类的培养

一、藻种的两种培养类型 一般藻种的培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长期保存所需要的培养方法,一种是以实验为目的,短期内保藏藻种的培养方法。 长期培养最主要的问题是选择一种合适的培养基,可以在3个月到一年的时间内连续培养藻种。最适合长期培养藻种的培养基是agar(固体琼脂培养基),但是使用agar有一个弊端,即培养物保持无菌的问题;我们可以加一层蒸馏水(咸水的藻类可以加灭菌过人工的海水)在agar上,这种做法可以保证在长期保种的过程中减少agar水分和营养的流失。长期保种使用的培养基,不要选择营养过于丰富的,因为多数的藻,尤其是丝状藻,在营养丰富的环境生长,会发生形态结构上的变化,如果要做生理生态方面研究,实验材料的形态结构是不能异常的。 适合长期保种的贫营养的培养基有这些:Bold’s基础培养基,以及该培养基加上蛋白胨或者琼脂制成的agar,适合长期培养绿藻;Allen及其改良后的配方可以长期培养一般常见的蓝藻和绿藻;土水培养基和它的一个改良的系列也实用培养多数藻种。对于我库提供的藻种,由于藻种长期习惯的原因,建议使用我们提供的原配方来培养,在长期培养的时候,可以适当稀释原培养基,在藻种培养过程中,生长速率会变慢,可以保持其形态结构不变。 另外,长期培养的时候,除了选择适当的培养基,还可以降低温度5~8C(降温的过程最好能循序渐进,突然改变环境温度,可能会导致藻种不适应而死亡)。光照强度可以减小为原先的一半。在实验之前3到4周,将长期培养的藻种接种到我们提供的培养基中(培养基必须灭菌),按照我们给予的培养条件培养,在实验前6天左右,再次接种。 短期培养则可以直接按照我们提供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培养。由于试验的需要,常常要求在短期时间内获得大量的培养物,我们可以采用通气培养和摇床培养。通气培养可以通CO2或洁净的空气,视培养物的多少来决定通气泵的大小,在通气的硅胶管中设置一个缓冲瓶,塞上灭菌后的脱脂棉,帮助净化空气,如果对通气有更高的要求,可以在通气管中加上一层滤膜。使用摇床培养,需要注意藻种的生理周期。 二、培养基的选择和配制 1、培养基的选择 ①BG11是我库培养蓝藻使用最广泛的培养基。除了极少部分蓝藻,大部分都使用BG11。按照我们给的配方配制好后 高压灭菌,BG11经常会产生絮状沉淀。这是因为其中有Ca+和CO32???-,我们可以在灭菌后再超净台上用灭菌过的注射器来加两者之中的另外一种。通常我们建议将氯化钙的母液单独灭菌后在无菌室保存,在配置好BG11的工作液并灭菌之后,在超净台上用注射器将氯华钙加入。 ②SE是我库用来培养常见的绿藻所使用的培养基。一般来说,如果配制了母液,用母液来配培养基,灭菌后是不会产生 沉淀的。配置的时候注意先将所需要的蒸馏水准备好,将需要的药品逐个加入,等到一种药品充分溶解之后再加入第二种。 另外,土水在蒸馏过滤后,是不需要灭菌的,因为高压灭菌的过程会让其中的一些营养成分损失。 ③水是培养基成分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配培养基,可以取蒸馏水、自来水、去离子水,也可以取藻种采集地的水。使

藻类培养与利用研究进展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水资源研究, 2013, 2, 76-83 doi:10.12677/jwrr.2013.21012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13 (https://www.doczj.com/doc/2313820158.html,/journal/jwrr.html) Research Progress of Algae Cultivation and Utilization* Buhui Chang, Lan Li, Lei Yao School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Wuhan University, Wuhan Email: changbuhui@https://www.doczj.com/doc/2313820158.html, Received: Dec. 7th, 2012; revised: Dec. 24th, 2012; accepted: Dec. 29th, 2012 Abstract: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of biological cultivation system, people have done a lot of improvements and structural innovation around the process of using the bioreactor to optimize the environments of biological reaction processes. There are also have a lot of breakthrough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 reactors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reactor structure. This article mainly focuses on the structure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closed and open cultivation system at home and abroad, meanwhile, achieve the cultivation of bio-energy biomass. Summarized the utilization of algae, provided the necessary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realization of the ecological chain cycle, waste water, waste gas-algae absorption and utilization-algae reuse. Keywords: Closed Algae Cultivating System; Open Algae Cultivating System; Algae Utilization 藻类培养与利用研究进展* 常布辉,李兰,姚磊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武汉 Email: changbuhui@https://www.doczj.com/doc/2313820158.html, 收稿日期:2012年12月7日;修回日期:2012年12月24日;录用日期:2012年12月29日 摘要: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各类生物培养系统的发展,人们紧紧围绕着生物反应器为生物过程提供最优化反应环境而对其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和结构上的创新,在现有反应器结构基础上开发特殊的反应器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本文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密闭式与开放式培育系统的结构与优缺点,同时实现生物能源生物质的培育。对藻类利用进行了总结,为将来实现以废水、废气–藻类吸收利用–藻类再利用为循环的生态链条的实现提供必要的参考。 关键词:密闭式藻类培育系统;开放式藻类培育系统;藻类利用 1.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人口的增加、资源的枯竭、环境与气候的恶化,人类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难题——资源、能源、人口、环境、土地等的压力日益加剧。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各方面的需求,人们加大了在能源、食物等方面的研究。藻类以其独特的生态特征和生活习性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人们针对其不同的用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藻类分布的范围非常广,生长繁殖快,对环境的要求不严,适应性极强。从热带到两极,从积雪的高山到温热的泉水,从潮湿的地面到不很深的土壤内,几乎到处都有藻类分布。另外藻类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油脂、糖类、色素以及各种维生素等,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基金项目:水利部“948”项目:日本碳素纤维生态草河湖直接净化技术的引进及研发(编号:201112)。 作者简介:常布辉(1986-),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水资源水环境。

蓝藻、绿藻和青苔的区分和防治

蓝藻、绿藻和青苔的区分和防治(2020.4)近段天气渐热,很多水产养殖户来咨询,说自己鱼塘表面绿绿的一片,不懂是蓝藻、绿藻还是青苔,而且繁殖速度快,很快就会长满鱼塘表面,容易导致水质瘦,缺氧,对鱼生长不好。这令养殖户很头疼。下面,水产专家教您区分和防治蓝藻、绿藻和青苔。 1、蓝藻 从本质上来说,蓝藻是原核生物,又叫蓝绿藻蓝细菌;大多数蓝藻的细胞壁外面有胶质衣,因此又叫粘藻。在所有藻类生物中,蓝藻是最简单、最原始的一种。蓝藻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细胞核,但细胞中央含有核物质,通常呈颗粒状或网状,染色质和色素均匀的分布在细胞质中。该核物质没有核膜和核仁,但具有核的功能,故称其为原核(或拟核)。在蓝藻中还有一种环状DNA——质粒,在基因工程中担当了运载体的作用。和细菌一样,蓝藻属于“原核生物”。

水产专家建议用硫酸铜晶体杀灭,先用硫酸铜灭藻,一般蓝藻 在死后会产生一些毒素,这时需要一些解毒产品解毒,比如强力解 毒霸,全解1号,否则容易引起藻类中毒。使用后应注意观察水体 的溶氧情况,防止缺氧。也有专家推荐光益宝调水分解,不能使用 芽孢杆菌,会越用越多。 2、绿藻 绿藻植物的细胞与高等植物相似,也有细胞核和叶绿体,有相似的色素、贮藏养分及细胞壁的成分。色素中以叶绿素a和b最多,还有叶黄素和胡萝卜素,故呈绿色。贮藏的营养物质主要为淀粉和油类。叶绿体内有一至数个淀粉核。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游动细胞有2或4条等长的顶生的尾鞭型的鞭毛。 绿藻是有益藻类,但过量不好,会容易导致水质不好,一但疯长,它将迅速污染水质,所以水产专家建议使用复合芽孢杆菌帮您净化水质,稳定水质,高效快速分解水体中的老化藻类、残饵、粪便等有机物,促进优良单细胞藻类生长。明显抑制蓝藻和甲藻等有害藻类的繁殖,维持藻相的平衡。

藻类的实验室培养

微藻的实验室培养 学生:林晓生学号:2120180414导师:杨缜教授 一、藻类的概述 藻类是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有些也为原核生物,如蓝藻门的藻类)。主要水生,无维管束,能进行光合作用。藻类植物共约为2100属,27000种。根据所含色素、细胞构造、生殖方法和生殖器官构造的不同,分为绿藻门、裸藻门、轮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甲藻门、蓝藻门、褐藻门和红藻门。色素的颜色划分,藻可分为3类:绿藻、褐藻和红藻。 由于单胞藻具有利用太阳光能效率高、营养丰富、生长繁殖迅速、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和容易培养等重要特性,因而受到重视。微藻是一类在陆地、海洋分布广泛,营养丰富、光合利用度高的自养植物,细胞代谢产生的多糖、蛋白质、色素等,使其在食品、医药、基因工程、液体燃料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二、微藻的营养模式和生长模式 (二)、微藻的生长模式 藻类在培养过程中,生长繁殖的速度,出现一定的起伏,这种生长模式可划分为五个时期(延缓期、指数生长期、相对生长下降期、静止期、死亡期)。

三、培养按培养的场所分室内培养和室外培养 1)按培养基的形态分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 2)按培养的纯度分纯种培养和单种培养3)按藻液的流动情况分静止培养和循环流动水培养 4)按气体交换情况分充气培养和不充气培养 5)按藻液与外界接触程度分封闭式培养和开放式培养6)按培养规模和目的分小型培养、中继培养和大量培养方式 简单介绍其中的四种方式: (1)纯培养和单种培养 纯培养(axenic culture):是无菌培养,指排除了包括细菌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条件下进行的培养。纯培养操作要求十分严格,要求有无菌室、超净台等设备,容器、工具、培养液等均须彻底灭菌。培养成功率很高,是进行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技术。 单种培养(single-species culture):指区别于纯培养的不排除细菌存在的培养(可以是生产性的,也可以是非生产性的) (2)封闭式培养和开放式培养 封闭式培养(closed culture):指把培养液密封在透明的容器中,与外界空气隔离,暴露在阳光中,CO2完全采用人工供给的方法。各种反应器等 开放式培养:指把藻类培养在开敞容器中,如广口玻璃瓶、水族箱、玻璃钢水槽、水泥池等。 (3)小型培养、中继培养和大量培养封闭式塑料薄膜袋培养,方法简单,成本低、培养的藻细胞密度大,不易污染且生产周期短,效果很好。

海水缸中藻类的区分

海水缸中藻类的区分 这个话题也是由一个鱼友的提问引起。他贴了一张照片,问自己缸里的藻是什么藻,别的鱼友告诉他是褐藻,但是我觉得是红泥藻。我查过一些资料,我对海水缸中的藻类,是这样认识的: 藻类分为9个门类,分别是:蓝藻、裸藻(不是褐藻)、甲藻、金藻、黄藻、硅藻、绿藻、红藻、褐藻。其中: 裸藻、金藻、黄藻主要在淡水中生活; 红藻、尤其是褐藻基本出现在海里; 蓝藻、甲藻、硅藻、绿藻在淡水海水中都可以见到; 红泥藻其实是蓝藻门(或蓝绿藻),是最低等的藻类,是藻类中唯一的原核生物,介于细菌和藻类之间的生物。除了红泥藻,我们经常看到的一片片地很难擦的那种绿藻,也是蓝藻门。它们都是单细胞生物,含有叶绿素、胡萝卜素等,所以会呈现为蓝绿色或红色。可以单个成长,但更容易成为聚集状,它可以利用无机态的NO3和PO4,但是也可以利用有机态的营养物,这和其他藻类不同。控制了有机态的营养物,基本可以控制住红泥藻,因为其他藻类比红泥藻更能吸收无机态的营养物,它竞争不过人家(那种绿色的好像更多地利用无机态营养物)。 鱼友所说的褐藻,其实属于藻类学所定义的硅藻门。它也是单细胞体,同样的,也因为其中混合有叶绿素、胡萝卜素、叶黄素等,一般呈现为金褐色。其细胞壁含有硅质,生长时需要无机态的NO3盐和硅酸盐离子。要控制它的泛滥,要么控制NO3浓度,要么控制硅酸盐浓度。我们养海水时常见的硅藻,一般不是聚集态(如块状或丝状),容易清除。 藻类学中的褐藻,其实是海带那一类的藻,真正的褐藻都是多细胞体或分枝的丝状体或叶状体,不是单细胞植物。 鱼友所说的丝藻,要更高级一点,属于绿藻门。常见的丝藻是单列细胞的不分枝丝状体,固着在物体表面生活。体内也含有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等,颜色多呈绿色,也有黄褐色。主要利用无机态的NO3和PO4。控制它的泛滥,主要是控制NO3。丝藻其实和石莼是同门同纲的植物。 红藻是紫菜那一类的多细胞藻类。 我才学有限,不太清楚我们常见的藻类中哪些属于甲藻,所以对甲藻就没得说了。实际上我们所说的褐藻、丝藻中可能混有甲藻,它的颜色为黄绿到橙红,所以混在藻堆里也不容易分出来

绿藻栅藻培养

绿藻栅藻培养 藻类,特别是单细胞藻类的营养丰富,含有动物和人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自上世纪四十年代以来,各国学者都试图用藻类这一资源解决人类食物和动物饵料的缺乏问题。另一方面,藻类可直接或间接的作为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饵料。 1 藻类的培养方式 藻类的培养方式,以藻类培养的目的要求而各种各样。但可分为密闭式培养和开放式培养两大类。 1.1密闭式培养 密闭式培养的目的是不使外界杂藻、菌类及其他有机体混入培养物中。将培养液密封在与外界完全隔离的透明容器中,由此通气,搅拌,输送培养液及调节水温和取样等设备,也都要与外界隔离。培养容器多为管状,也有池状,用有机玻璃或透明的聚乙烯所料做成水平管道,直立或斜立在地上,暴露阳光或人工光照下。这种培养方式,成本高,好控制,产量亦稳定。 1.2开放式培养 将藻类培养于敞开的容器(如水泥池、管道、木盆等)中。方法设备较简便,可进行小量或大面积的培养。该法培养物中易发生敌害生物污染,但成本低,使用较普遍,也是今后藻类培养所应采取的方式。开放式可分如下几种类型: (1) 开放循环培养:其特点式培养液借助循环水泵而不断循环流动。培养物能循环,就可省却搅拌工作。 (2) 开放非循环培养:其特点是培养液不循环流动,而定时由小管通入CO2和空气到培养液中;同时也起搅拌作用。此法在大面积培养中使用较普遍。优点是设备简单,无需动力,水泵及大量的CO2及通气设备。 (3) 半开放循环培养:半开放培养是指培养容器或池,槽等场所虽仍敞开,但有些部分密闭,或用塑料布覆盖。这种培养方式,利用管道,依靠动力,使培

养液流动和通入含二氧化碳的空气。该方式设备复杂,但效果较好。 2 藻种的分离 为了要进行某种藻类的科学研究活大量培养,有必要把某种藻类与其他生物分离。分离培养藻种,可分为两大类,一为单种培养,即藻类虽只有一种,但还混杂细菌。另一为纯培养,即不仅藻类只有一种,亦无其它任何生物。纯培养比较困难,一般的分离培养往往只能做到单种培养。 主要根据培养的目的要求,及某一种类的生物学特征。藻类的分离主要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 2.1 离心法 将混合液用离心机离心,水中不同藻体及细菌就以不同的速度下沉,因此得以分开。这样将不同时间下从导管底的藻体取出,经镜检选定某种藻类最多的沉积物,再加清水,继续离心,如此反复就可得到比较单纯的藻体,在接种相应培养液中培养。该法可消除细菌,并增加纯粹分离的可能性,至少可作为藻种平板培养的准备工作。另外,在水液中藻体含量较少时,可用此法集中藻体。但此法不能做到使不同藻类完全分离。 2.2 稀释法 该方法用已消毒试管5只,在第一管盛蒸馏水10mL,第2~5管都装5mL,用高压蒸汽消毒,待冷却后,第1管用滴管滴入混合藻液1~2滴,充分振荡,使均匀稀释。每次用消毒吸管,从第1管中吸取5mL滴入第二管中如前振荡,使均匀稀释。以后依次同样滴入第3~5 管,并都充分均匀稀释。然后把五个已盛又消毒的琼胶培养基培养皿,加热使之溶解,待冷却而尚未凝固时,分别滴入五个试管的藻液各一滴,用力振荡,使藻液充分混乳培养基中。待冷凝后,把五个培养皿放在受着漫射光窗口,一直到出现藻群时为止,在20℃左右时,约10天即出现藻群。用消过毒的白金丝取些藻群,进行琼胶固体培养基的不通气培养。此过程反复多次,直至得到完全分离的纯藻种群为止。此法稀释要使用较多容器分组培养,比较麻烦,但较易成功。

除藻技术现状和发展

学号:07415215 常州大学 科研实践论文 (2011届) 题目除藻技术现状与发展 学生黄佳佳 学院环境与安全工程专业班级给水072班 校内指导教师王利平专业技术职务教授 二○一一年二月

除藻技术现状与发展 摘要:本文简要的阐述了我国富营养化水体面临的现状和目前普遍使用的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几种方法,比如物理法、化学法以及生物法等,对其处理效果做出简要评价。并提出了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研究发展方向。 关键词:富营养化;除藻;物理;化学;生物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不合理的生活、生产方式导致了水域中氮(N)、磷(P)等营养盐类大量富集,致使全球性水域富营养化日益严重。据统计,我国60%的湖泊呈富营养状态,并伴随着藻类水华的发生。其危害主要表现在:“水华”爆发时,大面积的水面被藻类覆盖,阳光难以穿透水层,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还可能造成水域上层溶解氧的过饱和状态及底层溶解氧的缺乏,这对水生动物正常的生长和繁殖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藻类在代谢过程中或藻体破裂后都会释放藻毒素,鱼腥藻、束丝藻和铜绿微囊藻是三种最常见的含有毒素的物种[1]。微囊藻毒素除了直接对鱼类、人畜产生毒害以外,也是肝癌的主要诱因。最近研究显示,微囊藻毒素还具有胚胎毒性、免疫功能损害等作用[2],而由鱼腥藻、束丝藻产生的是神经毒素,会损害神经系统;大面积的藻类暴发,严重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不仅影响了水体景观,也影响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1常用的除藻技术 1.1 物理除藻技术 物理除藻技术目前在许多供饮用水水域(如水库)应用的比较多,利用活性炭去除也是目前各自来水公司比较常用的方法。为防治我国密云水库的富营养化问题,董悦安等[3]曾应用部分物理技术(吸附性材料净水和表底层水体交换试验)进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区内水中氮和磷的含量比对照区都有所下降,机械除藻试验后,水中的叶绿素含量比除藻前下降;表底层水体交换试验后,试验区内表、中层水体的温度有所下降,温度降低抑制了表、中层水体中藻细胞的繁殖速率,对水华的发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常用的物理除藻方法有机械去除、过滤除藻,黏土除藻和气浮除藻等方法。物理法可直接消除水体中的藻类,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但因其需要昂贵的费用,因此只能用于小水体或大水体的局部水域。 (1)过滤除藻。对于低浊高藻的水体可用微滤机除藻,有资料报道法国处理塞纳河水时,藻类的平均去除率为55%,在我国,其去除率可达70%以上。上海自来水公司进行的一项试验表明[4],滤网对藻类的去除效果优于混凝沉淀,但微滤机对浊度、色度、COD Mn的去除率很低,远不及混凝沉淀。 (2)黏土除藻。孙佩石[5]等利用昆明地区的粘土矿制作了新型轻质除藻材料,在滇池

藻类的实验室培养方法优化-1

藻类的实验室培养方法优化

第1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由于水体富营养化加重,河流、湖泊(水库)中火量藻类繁殖,直接影响了人们的饮用水安全。为了有效控制藻类的生长,对藻类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众所周知,富足的氮、憐等营养物质,缓慢的水流速度,适宜的气候条件包括水湿、光照等是特定优势藻生长繁衍所必需的环境条件。目前人们对于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温度、光照、营养盐水平下的藻类生长,并且找出了藻类生长与温度、光照、营养盐等之间的对应关系。但是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种群交替和生物量的变化,不仅与水体的温度、光照周期、营养物质及生物自身的生理状态相关,还受到水体流动的影响。 本实验分别以实验室培养铜绿微囊藻为实验对象,参照藻类生长的最适宜环境条件,在温度、光照、pH值及营养盐条件一定的条件下,研究影响藻类生长的规律,为生态调水、生态河道设计流速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控制或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 1.2 藻种的分类 藻类植物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种群,它的分布范围极广,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强。有些种类的水藻在极低的营养浓度、极微弱的光照强度和相当低的温度下也能生活。不同研究系统对藻类的分类方法各不相同,常用的分类系统,如,根据藻类的结构特征和藻细胞的生理生化特点,将藻类分为蓝藻门、硅藻门、黄藻门、绿藻门等共十一门,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藻类植物主要为蓝藻门和绿藻门;根据藻类在水中生长的位置,将藻类分为浮游藻类、飘浮藻类和底栖藻类。硅藻门、甲藻门和绿藻门的单细胞种类以及蓝藻门的一些丝状的种类浮游生长在海洋、江河、湖泊,称为浮游藻类。一下简要说明蓝藻和绿藻的种类、分布、形态和繁殖特征。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藻类植物主要为蓝藻门和绿藻门。 1.2.1 蓝藻 在中国,蓝藻是有毒有害性最强、分布范围最为广泛的一类淡水藻。有毒的蓝藻藻种有:铜绿微囊藻,泡沫节球藻,水华鱼腥藻,阿氏颤藻,水华束丝藻等。蓝藻是广适性藻类,分布十分广泛。蓝藻的主要生存环境为淡水和海洋,它们能在 咸水、咸淡水、淡水、冰冷和沸腾的泉水中生存,但大多数生活在淡水,少数生活在海洋。蓝藻的抗逆性很强,能在其它藻类无法生存的环境中繁衍。例如,有些蓝藻能在60-85℃的温泉中生长繁殖;有的在54℃条件下还能生长、固氮;有的可-35℃的低温(如地木耳);有一些在过饱和盐水中也可生长。蓝藻还具有

最早的水生植物 35亿年前就存在的蓝绿藻

最早的水生植物35亿年前就存在的蓝 绿藻 最早的水生植物是什么植物?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包含了如树木、灌木、藤类、青草、蕨类、及绿藻、地衣等熟悉的生物。种子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等植物中,据估计现存大约有350 000个物种。下面一起具体看看最早的水生植物等相关内容。 最早的水生植物 最早的植物生长在水中,蓝绿藻就是它们的祖先,距今35亿年前的太古代时就有化石了。而陆地植物的出现却晚得多,因为这些植物属于高等植物,通俗地说,有根、茎、叶的分化和具有多细胞的雌性生殖器官和胚。大约在距今4亿

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地壳发生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变动,出现了大批新生陆地。一些原来生长在海滨潮汐带上的绿藻,经常随着海水的进退而过着两栖生活。有一些绿藻无法适应新环境而趋于灭亡,而另一些种类则在新环境里改造自己,增强了变异性能,这就是顶囊蕨。该类植物最初出现于侏罗纪晚期,到泥盆纪时,迅速遍及于北半球各地和澳大利亚。这类植物已被化石纪录所证实了。 分类 蓝藻(Cyanobacteria)包括蓝球藻Basketballalgae、颤藻Oscillatoriasp、念珠藻Nostoc和发菜seaweed。 蓝藻门分为两纲:色球藻纲和藻殖段纲。色球藻纲藻体为单细胞体或群体;藻殖段纲藻体为丝状体,有藻殖段。 形态特征 蓝绿藻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细胞核,但细胞中央含有核

物质,通常呈颗粒状或网状,染色体和色素均匀的分布在细胞质中。该核物质没有核膜和核仁,但具有核的功能,故称其为原核。和细菌一样,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它和具原核的细菌等一起,单立为原核生物界。 蓝绿藻不具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和液泡等细胞器,含叶绿素a,无叶绿素b,含数种 叶黄素和胡萝卜素,还含有藻胆素(是藻红素、藻蓝素和别藻蓝素的总称)。一般说,凡含叶绿素a和藻蓝素量较大的,细胞大多呈蓝绿色。同样,也有少数种类含有较多的藻红素,藻体多呈红色,如生于红海中的一种蓝藻,名叫红海束毛藻,由于它含的藻红素量多,藻体呈红色,而且繁殖的也快,故使海水也呈红色,红海便由此而得名。蓝藻虽无叶绿体,但在电镜下可见细胞质中有很多光合膜,叫类囊体,各种光合色素均附于其上,光合作用过程在此进行。 蓝绿藻的细胞壁和细菌的细胞壁的化学组成类似,主要为粘肽;贮藏的光合产物主要为蓝藻淀粉和蓝藻颗粒体等。细胞壁分内外两层,内层是纤维素的,少数人认为是果胶质和半纤维素的。外层是胶质衣鞘以果胶质为主,或有少量纤维素。内壁可继续向外分泌胶质增加到胶鞘中。有些种类的胶鞘很坚密拌可有层理,有些种类胶鞘很易水化,相邻细胞的胶鞘可互相溶和。胶鞘中可有棕、红、灰等非光合作用色素。

蓝藻的现状及目前的主要治理方法

蓝藻的现状及目前的主要治理方法 摘要:最近几十年蓝藻水华在我国各大富营养化湖泊频繁爆发,形成藻灾。鉴于传统的打捞等治理手段的局限性,新兴的生物技术治理方法以其优越性而备受世人瞩目,渴望成为攻克蓝藻污染的最佳选择。文中从水华的爆发及危害、目前国内外主要的防治措施和研究方向以及蓝藻的生物工程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以希望能够寻求合理的治理方案。 关键词:富营养化蓝藻治理生物技术 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湖”由于水体富营养化造成的藻害日益严重,其他湖泊如东湖、西湖、洞庭湖、洪湖、鄱阳湖、洪泽湖等也不容乐观,甚至连藏在群山之中、很少点面污染源的千岛湖,也由于游人猛增而水体富营养化,已出现蓝藻大规模增生的趋势。从1998年开始,这种蓝藻泛滥成灾的危机频频出现,并呈迅速蔓延之势。从50年代以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大增加了氮、磷营养物质向水体的排放量,加剧了湖泊等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使水体生态环境向恶化方向演变,最终影响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以,富营养化问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中国是一个湖泊众多的国家,大于1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有2300余个,湖泊面积为70988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湖泊总储水量为7077多亿立方米。近年来,我国东部南部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环境污染控制相对滞后,不少水体负荷了超量氮、磷和其他有机污染等营养物,致使湖泊环境不断恶化。湖泊富营养化在中国已是一个突出的环境问题,所以预防治理蓝藻水华已成当务之急。 1 湖泊富营养化和水华的形成和危害 藻类和一些光合细菌能利用氮、磷等无机盐类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质,称为光养型生物。富营养化缓流水体中的光养型生物,如蓝藻、绿藻等,通过光合作用以光能和无机物合成自身生长繁殖的有机物,并在短时间内集中大量繁殖,形成藻灾,即水华。 通常春夏秋湖泊中的主要藻类是蓝藻、绿藻。但在重富营养化的湖泊中,自春至夏蓝藻常成为唯一的优势水华种群,其中以微囊藻水华最为严重。蓝藻(cyanobacteria)是全球分布最广的水生、陆生古老光合生物。在富营养化的

藻种培养方法

藻种培养方法 一、藻种的两种培养类型 一般来说藻种的培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长期保存所需要的培养方法,一种是以实验为目的,短期内保藏藻种的培养方法。 长期培养最主要的问题是选择一种合适的培养基,可以在3个月到一年的时间内连续培养藻种。最适合长期培养藻种的培养基是agar(固体琼脂培养基),但是使用agar有一个弊端,即培养物保持无菌的问题;我们可以加一层蒸馏水(咸水的藻类可以加灭菌过人工的海水)在agar上,这种做法可以保证在长期保种的过程中减少agar水分和营养的流失。长期保种使用的培养基,不要选择营养过于丰富的,因为多数的藻,尤其是丝状藻,在营养丰富的环境生长,会发生形态结构上的变化,如果要做生理生态方面研究,实验材料的形态结构是不能异常的。 适合长期保种的贫营养的培养基有这些:Bold’s基础培养基,以及该培养基加上蛋白胨或者琼脂制成的a gar,适合长期培养绿藻;Allen及其改良后的配方可以长期培养一般常见的蓝藻和绿藻;土水培养基和它的一个改良的系列也实用培养多数藻种。对于我库提供的藻种,由于藻种长期习惯的原因,建议使用我们提供的原配方来培养,在长期培养的时候,可以适当稀释原培养基,在藻种培养过程中,生长速率会变慢,可以保持其形态结构不变。 另外,长期培养的时候,除了选择适当的培养基,还可以降低温度5~8C(降温的过程最好能循序渐进,突然改变环境温度,可能会导致藻种不适应而死亡)。光照强度可以减小为原先的一半。在实验之前3到4周,将长期培养的藻种接种到我们提供的培养基中(培养基必须灭菌),按照我们给予的培养条件培养,在实验前6天左右,再次接种。 短期培养则可以直接按照我们提供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培养。由于试验的需要,常常要求在短期时间内获得大量的培养物,我们可以采用通气培养和摇床培养。通气培养可以通CO2或洁净的空气,视培养物的多少来决定通气泵的大小,在通气的硅胶管中设置一个缓冲瓶,塞上灭菌后的脱脂棉,帮助净化空气,如果对通气有更高的要求,可以在通气管中加上一层滤膜。使用摇床培养,需要注意藻种的生理周期。 二、培养基的选择和配制 1、培养基的选择 ①BG11是我库培养蓝藻使用最广泛的培养基。除了极少部分蓝藻,大部分都使用BG11。按照我们给的配方配制好后高压灭菌,BG11经常会产生絮状沉淀。这是因为其中有Ca+和CO32-,我们可以在灭菌后再超净台上用灭菌过的注射器来加两者之中的另外一种。通常我们建议将氯化钙的母液单独灭菌后在无菌室保存,在配置好BG11的工作液并灭菌之后,在超净台上用注射器将氯华钙加入。 ②SE是我库用来培养常见的绿藻所使用的培养基。一般来说,如果配制了母液,用母液来配培养基,灭菌后是不会产生沉淀的。配置的时候注意先将所需要的蒸馏水准备好,将需要的药品逐个加入,等到一种药品充分溶解之后再加入第二种。另外,土水在蒸馏过滤后,是不需要灭菌的,因为高压灭菌的过程会让其中的一些营养成分损失。 ③水是培养基成分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配培养基,可以取蒸馏水、自来水、去离子水,也可以取藻种采集地的水。使用经过处理的水,如双蒸水、去离子水,有时候并不合适培养,因为仪器在处理过程中会带入微量的有毒物质。采集藻种采集地的水来培养是最理想的,但是需要经过一些处理,处理的手段和过程要尽可能保持其营养成分不变。如果是咸水或者海水的藻类采集地采集的水,应将其置于5℃的黑暗中,保持6个月。如果是泉水或者湖水等淡水的水源,水样置于20℃的室温,立即通过活性炭方法处理:每升水加2g活性炭,搅拌一小时后,过滤,并重复此过程3~4次。 ④咸水和微咸水的藻类需要的人工咸水的合成效果关键在于如何蒸馏;还有一些水华蓝藻难以培养,主要原因是因为在野外生长时,通常底泥提供的营养元素可以溶在水中,但是在实验室培养,经过高压灭菌,

蓝藻及其应用

蓝藻及其应用 邓子博蓝藻是原核生物,又叫蓝绿藻蓝细菌;大多数蓝藻的细胞壁外面有胶质衣,因此又叫粘藻。在所有藻类生物中,蓝藻是最简单、最原始的一种。蓝藻分布很广,淡水、海洋、湿地、沙漠上都有。从高温温泉到冰雪上均可生存。但在温暖和含有机物较多的水体中较多。主要在淡水中生长,成为淡水中重要的浮游植物,在温暖的季节里常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在我国南方几乎一年四季都可以见到由蓝藻形成的“水华”。 蓝藻是我们这个星球最早的生命之一。澳大利亚西部35亿年前的瓦拉鲁纳组(WarraroonaGroup)岩石中就发现了蓝藻的痕迹,要知道,我们目前能够找到的最老的岩石,不过只有38亿岁。35亿年前的地球大气极少含有氧气,正是蓝藻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大气的成分,它们通过光合作用,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浓度,提升了氧气的含量。从这个意义上说,蓝藻是地球伊甸园的开拓者。今天,蓝藻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超过2000个物种的大家族。但它们的基本结构,跟刚开始时并无多大区别。 蓝藻细胞的结构和细菌非常相似, 它们都属于原核生物, 无核膜, 也无叶绿体。在光学显微镜下, 可观察到蓝藻细胞的原生质内有无色的中心质和着色的色素质部分, 其中色素质因含有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在电镜下能够观察到色素质中有许多囊状的扁平结构, 被称为

类囊体。在小型的圆筒状蓝藻常具有数层类囊体, 与原生质周围的质膜平行, 围绕着排列成圆筒状。但在大型细胞中, 类囊体的排列一般是不规则的。和红藻相同, 蓝藻的类囊体通常是单个排列不成组。类囊体是蓝藻的光合器。 随着对蓝藻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蓝藻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首先,蓝藻在营养保健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目前市场上非常火爆的保健食品“螺旋藻”就是蓝藻的一种。它因营养丰富、均衡而受到人马的好评,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为“21世纪最理想的食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为“明天最理想、最完美的食品”等获得十项殊荣。 其次,蓝藻在生物能源方面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有比较有代表性成就的是美国的Joule Unlimited公司。早在数十年前,科学界已经开始尝试间接利用太阳能产油,譬如利用粟米提炼乙醇或者从海藻抽取燃料。不过,这些技术的最大缺点是成本太高。人们必须首先种植大量玉米和海藻,然后从中提炼酒精与燃料,这个过程会消耗大量能源。而Joule Unlimited公司对藻(Blue-green algae)进行基因后,使其只需要摄取阳光、水分和二氧化碳,便能够透过光合作用直接分泌出乙醇、柴油和一些碳氢化合物,毋须再加工。 焦耳无限指出,每英亩的蓝藻将可以每年制造15000加仑的柴油,其效益比提炼海藻高出4倍以上,而每桶柴油的成本只需30美元(230港元)。此外,据该公司的首席科学家丹.罗伯逊指出,蓝

绿水的培养

绿水的培养 最重要的是藻种的取得,这个就要看个人所需来培养了,一般来说,藻类可以分淡水以及海水,通常淡水以绿藻以及蓝绿藻最多,培养方式如下: 1.采集:可以利用10 Micro的浮游生物网,或者是筛网等来捞取采集,也可以使用马达来抽水过滤.。 2.分离并纯化藻种:纯化藻种就是把单一的藻类分离出来。可以在大量稀释后用毛细管来挑选所需的藻种做纯化培养,也可以先培养在洋菜培养基上来挑选所需的藻种做纯化培养.。 3.培养: (1)必须先从小量培养开始,所谓的小量培养,就是在纯化藻种后先以小烧杯做培养,等到培养到一定数量时,再依次放到更大的容器培养。 (2)培养时必须添加营养盐,营养盐可以用鸡粪、猪粪等等发酵后使用,另外有一种比较卫生的方法,就是用台肥加黑糖经过发酵后使用。 (3)照光:每日应固定时间照光约10~12个小时。 (4)控制温度:温度应该控制在26度C上下。 (5)定期抽换一半的绿水,并且添加营养盐。 还有一种更简单的培养方式,但培养出来的藻种会不纯,方法如下: 1.将饲料洒在水中; 2.添加硝化菌类以增加水中的营养盐; 3.照太阳光; 4.其它的条件如同第一个方法所示。 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可以看到水中已经出现绿藻了。老绿水又称“肥水”,水质不透明,能见度仅为3~4Cm,初形成时呈鲜艳绿色,看上去油绿油绿的十分舒服,一段时间后变为黄绿色,水中藻类异常丰富,发展到了顶峰阶段,但到达顶峰的同时水质败坏的过程也已经开始,此时必须加大换水量防止崩溃“返青”(水突然变的清澈透底,绿藻变绿藻渣子,透着腥味,这时就该大量换水了)。透明的嫩绿水在春夏秋三季很容易转化为老绿水,如果已经转化,通过大量换水是难以使水变回清澈的,只能维持不“返青”即可。 现在用玻璃缸在室内养鱼的鱼友越来越多,要求水质清澈,故老绿水多用于露天渔场、庭院、阳台养鱼的场合。老绿水是传统养法的最佳用水之一,但这种水具有两面性。如果你的水已经成为或有可能成为老绿水,劝你了解一下。 老绿水的优点这种水中的藻类含量很多,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并分解粪便等污物,形成良性循环,作用类似于西方养鱼理论中的硝化菌。绿水中含有丰富的增色物质,对改善鱼体的色泽很有好处。金鱼在冬天停止生长,利用这段时间,将其养在老绿水中,称为“澄鱼”。经过一冬,虽然鱼没长大,但鱼体内的色素颗粒积累量大大增加,色泽更为鲜艳。而且绿水中的浮游绿藻也是金鱼很好的辅助饲料,有利于丰富鱼儿摄入的营养,有利于提高开春的繁殖质量。养在绿水中的鱼通常体质较好,粪便呈黑绿色。 虽然如此,但老绿水是一把不折不扣的双刃剑,把握不好,鱼会饱受其害甚至全军覆没。原因如下,水中的藻类在白天产生氧,在夜晚却消耗氧,再加上鱼儿本身耗氧,水体经过一夜,含氧量在黎明时达到最低点,鱼儿轻则浮头,天亮藻类能产生氧气时自然缓解,重则“泛盆”死亡是常有的事。用绿水养鱼要求夜间充氧、凌晨查看,就是专门针对此点的。但错误人人都犯,庭院养鱼又不可能象渔场一样措施严密。由于我爱用绿水养金鱼,又不打氧,密度虽小仍然经常缺氧死鱼。此为老绿水坏处之一。其二,金鱼易患烫尾病,夏季光线强烈,水中藻类生长迅速,光合作用旺盛,不断产生气泡,如果未能及时喂食或投食不足,鱼会四处游动觅食,气泡会不断粘附到鱼尾、鱼鳍,从而使尾鳍浮于水面,头部向下,再经烈日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