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特征

高中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特征

高中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特征
高中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特征

高中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特征

发布时间:2012-05-02

【收藏此页】【设为首页】【打印】【关闭】

1.突破学科中心,注重学生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此次课程标准在研制过程中,首先根据基础教育的性质和时代的特点,确定哪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概念,如英语的基本能力、信息意识能力也成为当代公民必备的素质。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兴趣经验,按照学习领域或主题组织学习内容,突破学科中心,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努力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密切教科书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联系,打破单纯地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逻辑性的局限,尽可能地体现高中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应首先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功能。

2.确定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体现了素质教育思想

教学大纲的重点是对教学工作做出规定。与教学大纲相比,课程标准最显著的变化是课程目标发生了根本改变。过去,课程的功能由过去单纯强调知识和技能转向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新课程标准不仅对学生的认知和发展水平提出要求,同时,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提出目标要求。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对培养学生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明确了各门学科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方面共同而又各具特点的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通过对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理想。

3.规划了未来国民素质的目标要求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原有的教学大纲已不足以完整地体现课程的变化,必须寻求一种新的完整体现课程改革理念的表现形式。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人们一致认为未来国民素质的目标要求和各学科应达到的标准,应当成为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

高中新课程标准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学科的性质与地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各学段安排构成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另外,对教材编写、教学要求、教学评价等也都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和要求。不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是课程标准与直接指导教学大纲的本质区别。

课程标准与现行教学大纲的根本区别,首先表现在前言部分,课程标准对每一学科课程的性质、价值与功能做了定性描述,阐述了本课程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并对课程标准设计的思路做了详细的说明,便于教材编写者和教师整体把握课程。

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主要是按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来描述的。结果性目标主要用于对“知识与技能”目标领域的刻画,体验性目标主要用于反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领域的要求。无论是结果性目标,还是体验性目标,都尽可能地以便于了解、便于操作的行为来刻画。确立体验性目标是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显著不同,通过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

度价值观。与此同时,课程标准还提出发展性目标,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4.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各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本学科特点,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通过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往,教学大纲更多地强调教师的脚,如今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的学,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例如:

5.目标统一,方法灵活

以往,教学大纲规定了教材、教学和评价的最高要求,无论是教材、教学还是评价都不能突破这一上限,如果突破了,则被视为超纲。由此可以看出,教学大纲对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业评价的影响是直接的、严格控制的、硬性的,而课程标准的重点是对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做出规定,因此对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业评价的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给教材编写和教学留有一定的空间。

课程标准重视对某一阶段学生所应达到的基本标准的刻画,同时对实施过程提出了建设性实现目标的手段和过程。这是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一个重要区别。所以,它对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业评价的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具有弹性的。这样就给教材的多样性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为体现并满足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创造了比较好的环境。与教学大纲不同的是,课程标准的内容更加丰富,其中包括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实施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思想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课程标准为学生设计了大量调研、探究和实践性的学习活动,有些学科选编的研究性学习案例十分典型精彩,具有操作性和指导性。

实施建议部分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等,同时,提供了典型案例,便于使用者(教师、教材编写人员、教育管理者等)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减少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的落差。而教学大纲的教学建议主要包括课时安排、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考核与评价等。

6.评价更灵活、客观,促进学生的发展

课程评价更加关注人的发展过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各学科课程标准普遍淡化了终结性评价和评价的筛选评判功能,强化了过程评价和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符合的综合评价方式。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

2017年最新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3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四、课程内容 (一)学习任务群 学习任务群1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任务群的学习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 1.学习目标与内容 (1)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重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阅读整本书,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 (2)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通读全书,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梳理小说的感人场景乃至整体的艺术架构,理清人物关系,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 (3)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学术著作。通读全书,勾画圈点,争取读懂;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者的价值取向。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了解本书的学术思想及学术价值。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探究本书的语言特点和论述逻辑。 (4)利用书中的目录、序跋、注释等,学习检索作者信息、作品背景、相关评价等资料,深入研读作家作品。 (5)联系个人经验,深入理解作品;享受读书的愉悦,从作品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全书梗概或提要、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介,通过口头、书面形式或其他媒介与他人分享。 2.教学提示 本任务群在必修阶段安排1学分,18课时。应完成一部长篇小说和一部学术著作的阅读,重在引导学生建构整本书的阅读经验与方法。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阶段要运用这些经验与方法阅读相关作品,不专门安排学分。 (1)指定阅读的作品,应语言典范,内涵丰富,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和文化价值。根据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发展需要,注意选择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制定阅读的作品可从教材课文结算的长篇作品中选择。也可由诗圣共同商定3—5部作品,学生从中选择一部阅读;选择相同作品的学生可以自由组合,进行交流讨论。 (2)课时可安排在两个学期,宜集中使用,便于学生静下心来,集中时间和精力,认真阅读一本书。学生在反复阅读过程中,每读一遍,重点解决一两个问题,有些地方应仔细推敲,有些地方可以略读或浏览。阅读要有笔记,记下自己思考、探索、研究的心得。 (3)阅读整本书,应以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专题学习目标,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与交流。教师应以自己的阅读经验,平等地参与交流谈论,解答学生的疑惑。 (4)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成功经验,及时组织交流与分享。应善于发现、保护和支持学生阅读中的独到见解。 学习任务群2 当代文化参与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剖析、评价文化现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文化自信。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学 习心得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参加工作已经有20多年了,但高中语文新课程在中学的实施情况却并不乐观,好多教师仍是一头雾水,而且经常能够听到老教师这样说:“真是不知道怎么教才好,越改越迷茫啦”,其实,并不是改革不好,而是好多人还没有彻底地去改变自己头脑中的老观念,以至觉得无从下手。下面谈谈自己在这次学习中的一点体会。 心得一:高中语文因该把教学的目标定位在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和旨在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上。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语文课的教学设计应努力挖掘课文中的人文因素,教学目标从单纯地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转向情感、能力、审美情趣的同步发展。语文课堂既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又有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着眼于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语文学习兴趣的提高,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均衡发展,因此我们要敢于“跳出”语文看语文。 心得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教师和学生在自由愉悦的心态下积极参与教学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要设法创设愉快的学习情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体现“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人”的现代师生关系观,教师的角色定位要准确,在自己全身心“投入”教学的同时,尽量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选择合适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允许学生用自己特有的方法学习课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不断把教学引向深入。教师在

教学组织形式上力求有所创新。使用同桌伙伴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提高课堂上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的效率。 心得三: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与写相结合。 我们语文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用“以读为主、自悟自得、读法渗透”为特色的现代阅读新模式代替以“内容分析、烦琐提问、写法分析”为特征的阅读教学旧模式,使阅读教学返璞归真,成为真正的阅读能力训练课,语言文化修养课。教师在阅读指导上,要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出发,注重诵读、感悟和积累,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独特理解。 心得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把“阅读小课堂”引向“阅读大课堂”。 开放语文课堂,实施课内外结合,拓展阅读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搞好课堂阅读教学改革,“向40分钟要质量”。但是我们不能因此把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希望全部寄托于课堂教学,把学生的阅读视线限制在课本上。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课堂上所获得的内容远远达不到广泛阅读的标准,所以阅读课堂教学必须是开放性的,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语文教学资源,跳出教材,放大阅读范围,把“阅读小课堂”引向“阅读大课堂”。引导学生读书报杂志、“电子书”(电脑、网络、光盘)和“无字书”(自然万物、人情世故等),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阅读、积累感悟、提高能力。 心得五: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音像材料和文字材料互相补充,实现超文本阅读,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但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上要慎用。曾看过这样一事例:一堂优质课《蘑菇该奖给谁》,一开课教师就让媒体展示了故事

2011版新课程标准解读

2011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 刘美林8.29 一、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 1、是《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摘要 (四)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 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此次高中语文新大纲和新教材,变化都很大。如何用好高中语文新大纲,特别是新教材,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需解决的迫切课题。下面,我结合个人的学习体会,提出五点建议,仅供使用的老师们参考。 一、更新语文教育观念,整体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新大纲和新教材,在语文教育理念上变化很大。这就要求我们高中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先进的语文教育观。我认为至少要树立下列的语文教育观: 1、“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 新大纲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既肯定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也明确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我认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并重的,不应该片面强调某一方面,更不能否定任何一方。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语文学科任务的认识存在一些偏颇,如过分强调工具性,热衷于大量的字、词、句、篇的机械、重复的“基本训练”,使学生陷于无边无际的题海之中,这是错误的。但是,绝不能据此就彻底否定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我认为高中语文教育在传授适当的语文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应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一定要切记:语文不仅是交际工具,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既有使用功能,也有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 2、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我们的语文教学,过去走过不少弯路,如:有时侧重思想政治教育,忽略语文能力培养和语文知识传授;有时又干脆不提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学教育,这些教训是非常深刻的。新大纲根据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提出了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是非常及时的,也是很有针对性的。我们认为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更要提高思想水平,发展思维能力,丰富文化素养,培育审美观念,锻炼心理意志,扩大知识视野等。新教材的教学中一定要真正做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与民族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地质层,积淀着民族文化的精粹。语言和思想、感情,是同时发生的,它不仅仅是载体,实质上它就是意识、思维、心灵、人格的组成部分。我们教学生学习语文,也就是同时在用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用中华优秀文化的乳汁哺育着学生的成长,提高他们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中华民族的母语中流淌着中华的文化,血浓于水,是它,联结着中华民族儿女的每一颗心,它是民族凝聚力的纽带,是民族文化之根。 3、语文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基本上是文字型教育,乃至二十世纪初,则出现了第一次重大转变,即从文字型教育转变为“文字——语言”型教育;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又出现了第二次重大转变,即从“文字——语言”型教育转变为“语言——思维”型教育。有人预测二十世纪末与二十一世纪初,我国语文教育将出现第三次重大转变,即从“语言——思维”型教育转变为“语言——人的发展”型教育 .我们认为语文教育要发展学生健康个性,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这是时代对语文教

体育新课程标准解读

体育新课程标准解读 1 理念的改变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时,更多地只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来设计和安排教学,教学过程以“教”为中心进行教学安排,这一切都只是围绕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让我们已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技能发展,不仅需要教师自身提高专业水平,尤其需要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开展有效的实验与科学研究,要求我们要具有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转变我们的思想,改变我们的观念。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口号,其实也就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新理念:3.1.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课程是所有学校课程中唯一与生命延续息息相关的课程,因此理应为促进学生健康,培养合格、健全的国民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学校教育课程中都不可能缺少体育课程,这是因为体育课程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方面所起到作用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例如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课程标准认为:“体育可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以达到中国传统五育并重的教育宗旨。”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融合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关注学生健康的意识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无论学生选择何种运动项目进行学习锻炼,都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 3.1.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 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而运动兴趣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又特别重要,因此只有学生对体育活动有兴趣,并使体育活动成为学生自己的内部需要,他们才会自觉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因此,体育课程应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重要位置,学生有了运动的兴趣才会经常参与体育锻炼,才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也才会将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1.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的体育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意味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和情感体验,重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但并不排斥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指导作用,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需要进行示范和讲解,但并不是要过分强调教师自己的指导作用,也不要花费过多的时间进行示范和讲解,应该留有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释放情绪和体验愉快,并获得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3.1.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体育课程是为所有学生所设置的一门课程,体育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有运动天赋的学生。因此,体育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受到同等的尊重和关注,都能体验到体育学习的乐趣,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和进步。许多国家或地区,特别强调这一问题,例如美国加里福利州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种种差异,为所有学生规划学习进程,并有利于所有学生的发展,让所有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乐趣。” 要以新的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工作,我们必须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所关注的是学生如何通过身体活动去实现健康目标;实际上,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健康教育强调的是在学好体育基本技能与发展身体过程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今后我国中小学的体育课程不仅要关注学生课堂的行为表现,更要重视学生在课外坚持锻炼身体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3.2 教案的改变 3.2.1教案的格式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案 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案人教版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必须顺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 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高中语文课程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增强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课程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 高中语文课程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1.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更新内容,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并通过语文应用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需要美,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数学科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科学的基础,并在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正在不断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公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是终身发展的需要。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 一、课程性质 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包含了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 高中数学课程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高中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课程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同时,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基础性,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使他们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第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高中数学课程由必修系列课程和选修系列课程组成,必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共同数学需求;选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数学需求,它仍然是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性数学课程。 2.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 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多样性与选择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高中数学课程应为学生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未来人生规划的思考。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选择,必要时还可以进行适当地转换、调整。同时,高中数学课程也应给学校和教师留有一定的选择空间,他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需求和自身的条件,制定课程发展计划,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3.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

高中语文考试说明及新课标解读

而 蟹六跪而二螯 一、《新课标高考考试说明》(节选) 必考内容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三)语言文字运用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识记 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 E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6)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33=9分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2分 1.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最新新课程标准解读方案

《新课程标准》解读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校教师的数学学科实施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科教育教学质量水平,根据数学学科的解读要求,特制定此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变传统的教材分析为具有科研意义的课标解读,探索一种高效的课标解读流程和一套评价考核课标解读工作的办法,形成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教学标准,从而增强教师的新课程实施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建立领导小组 课标解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具体要求 1、各学科小组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按照学校课标解读共组实施方案制定出各学科课标解读工作计划。并针对课标解读任务作出详细分工。 2、各学科要针对课标解读共组开展研讨,大力借鉴外校在课标解读工作方面的成熟经验。 3、各位教师要求人人参与,依托教材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最终目的开展解读。对于工作不积极,承担任务不按时完成的不予评优表先。 4、各小组在开展课标解读工作方面的过程性资料要及时上交学校教导处。 四、解读流程 (1)课标解读的流程包括三个环节: 个体研读——同伴互助——实践反思。 (一)个体研读 在个体研读前,教研组内先进行内容标准的整体梳理,事先让每一位教师有一个宏观的视野。然后进行分工,可以按照教学内容的单元分配,根据教师个体的实际情况和自身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研读。 (二)同伴互助 在自主研读课标的基础上,我们要根据解读的内容在学科小组内相互交流,共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要多提供经验和策略建议,思维敏捷的年轻教师要多提出具有新意的办法和点子,这样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力争做到让组内教师“带着 问题和思考来,带着收获经验和建议离开”。 (三)实践反思

2017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word版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的整合与提炼,是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 品格和关键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是认识历史所必备的重要观念;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所特有的思维品质,是理 解和解释历史的关键能力与方法;历史解释是在形成历史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叙述历史的能力,是检验学 生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 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 1.唯物史观 唯物史现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 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 认识。 2.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 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 的理解。 3.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 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 4.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 力与方法。 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区别只是在于解释的正误、深浅。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 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 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5.家国情怀 家国情环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 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二)课程目标 1.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2.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能够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 够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 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 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最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前言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必须顺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目标和学习容,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 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高中语文课程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增强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课程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 高中语文课程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1.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更新容,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和基本能力,并通过语文应用养成认真负责、实事的科学态度。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需要美,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根据课程目标,精选学习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语文素养;同时,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并形成富有弹性的实施机制。学校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有选择地、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帮助教师提高水平、发展特长,开发和利用各方面的课程资源,建立互补互动的资源网络,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 (四)课程设计思路 1.为了适应高中教育发展的趋势,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不同期待,高中语文课程必

新课程标准解读方案

新课程标准解读方案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新课程标准》解读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校教师的数学学科实施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科教育教学质量水平,根据数学学科的解读要求,特制定此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变传统的教材分析为具有科研意义的课标解读,探索一种高效的课标解读流程和一套评价考核课标解读工作的办法,形成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教学标准,从而增强教师的新课程实施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建立领导小组 课标解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具体要求 1、各学科小组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按照学校课标解读共组实施方案制定出各学科课标解读工作计划。并针对课标解读任务作出详细分工。 2、各学科要针对课标解读共组开展研讨,大力借鉴外校在课标解读工作方面的成熟经验。

3、各位教师要求人人参与,依托教材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最终目的开展解读。对于工作不积极,承担任务不按时完成的不予评优表先。 4、各小组在开展课标解读工作方面的过程性资料要及时上交学校教导处。 四、解读流程 (1)课标解读的流程包括三个环节: 个体研读——同伴互助——实践反思。 (一)个体研读 在个体研读前,教研组内先进行内容标准的整体梳理,事先让每一位教师有一个宏观的视野。然后进行分工,可以按照教学内容的单元分配,根据教师个体的实际情况和自身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研读。 (二)同伴互助 在自主研读课标的基础上,我们要根据解读的内容在学科小组内相互交流,共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要多提供经验和策略建议,思维敏捷的年轻教师要多提出具有新意的办法和点子,这样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力争做到让组内教师“带着 问题和思考来,带着收获经验和建议离开”。 (三)实践反思

关于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准备情况的发言

( 汇报材料)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41508 关于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准备Speech on the preparation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关于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准备情况 的发言 去年秋季以来,我市各级党政、教育行政部门和普通高中学校认真准备,积极应对,做好了于今年秋季入学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各项工作。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转变教育观念,形成统一认识 去年10月省政府规范办学行为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动员会议后,市教育局赓即向市政府常务会议作了专题汇报,不仅汇报了会议精神和上级要求,也汇报了我市普通高中教育现状和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建议,立即以市政府名义召开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动员会议。之后,我们又通过中心组学习、会议发动、培训研讨、媒体宣传等形式,转变党政领导、教育管理干部、学校领导和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观念,形成有利于课改的舆论氛围。为了搞好宣传,市教育局编印了《规范办学行为暨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资料汇编》,一些县还创办了“课改信息”,传播先进理念,推广经验探索,营造课改氛围,促进认识统一。 二、争取政府重视,改善实施条件 普通高中新课程对学校教学设施和师资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通过调查,

摸清了我市普通高中现状:班额大,全市省级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平均班额71.6人,平均班额超过80人就有两所学校;设施差,所有学校的教学设备设施与新课改实施的要求差距较大,而农村学校尤为突出,缺少计算机,缺少实验用品,缺少音像设备、资料,缺少图书,而且规模偏小,学生选修、走班上课很难开展。针对实际情况,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广安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市教育局、财政局、人事局、编办联合出台了《广安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市财政局安排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专项工作经费,市编办据实确定了普通高中学校的编制总数,市人事局在普通高中招考教师等方面做了政策上的调整。教育系统内建立了管理项目组、教学项目组、评价项目组等工作小组,对涉及普通高中课改实施方案、课改资源建设、教师培训等重大问题进行集中研讨,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相关文件十余文件。各区市县、各普通高中因地制宜,安排专项资金,尽力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添置必须的设施设备和器材。武胜县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与义务教育课程巩固同步考虑,以网络技术作为推动课程改革的抓手,更新了全县所有学校的网络设备,其做法在全国农村地区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议上做了发言,友谊中学、邻水中学为每个专任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岳池中学加快了标准田径场建设。除积极争取财政的支持外,各学校主动调整经费支出结构,挤出资金添置设备、图书等,装备远程培训视频教室,用于师资培训、课程开发、课程资源建设、课改实施、以及成功经验的宣传和推广。 三、规范办学行为,提供制度保障 我市除了转发省政府办公厅和省教育厅的相关文件,提出实施的具体要求外,在今年高考结束和普通高中招生时,由市政府办公室出台了《关于规范办学行为的紧急通知》,对宣传行为、招生行为和教学行为予以了重点规范。今年,全市

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理念

第二章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理念、目标及要求 【主要提要】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纲要》的精神,结合英语学科自身的特点,国家教育部制定了新课程标准。《标准》体现的基本理念是:重视共同基础,建构发展平台;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发展综合语言运用的基础上,着重抽调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基础》还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规定了普通高中英语教学的目标。新课程目标体现了如下新的特点:以人为本的课程观;建立目标体系,体现了课程的基础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在抓好语言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主题为线,语法其中”的教材编排体系;全新课程教学观和学生学习观。 第一节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重视共同基础,建构发展平台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自然延伸,是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要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为他们今后升学、就业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并使他们具备作为21世纪公民所应有的基本英语素培。高中英语课程应根据高中学生认识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二、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 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要有利于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因此,高中英语课程必须具有选择性。而课程的多样化是实现课程可选择性的基础。高中英语课程既应关注社会的需求,也应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在完成共同基础的前提下,高中英语课程力求多样化,为每个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使学生在选择中提高规划人生和自主发展的能力,确立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的利于学生优化英语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观察、体察、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有利于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媒体和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渠道,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和风格。 四、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 高中英语课程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 五、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高中英语课程要建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体系要有得于学生监控、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要有利于学生增强英语学习的信心。 第二节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目标及要求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2020年九月整理).doc

致力学生终生学习、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通过近段时间的学习,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全新的认识。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深刻内涵和新远意义。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将紧紧围绕着新课程标准,努力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致力于学生终身学习,全面发展。 何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所谓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人文修养,为终身学习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应有的作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如下: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时代性,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围绕着语文课程的含义和基本理念,我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一些思考。在往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致力于学生终身学习,全面发展。 一,真正爱学生,应让他们全面发展。新加坡教育部校长委任状里有这样一段话:“你的手中是许许多多正在成长中的生命,每一个都如此不同,每一个都如此重要,全部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梦想。他们都依赖你的指引、塑造及培育,才能成为最好的个人和有用的公民。”诚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有责任和义务把我手上的每一位学生培养成为最好的个人和有用的公民。我要努力把学生教育成自己

满意的女婿或者儿媳妇儿的模样,他们不一定能成为哪个优秀的谁,但一定是最好的自己,也一定是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公民。全面发展的学生就是我眼中最棒的学生。 二,真正爱学生,就让他们学会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这是一种人人都应该具备的学习态度。你看那些不会用手机,不会玩QQ,不会用微信,不会刷抖音的人可不就已经out了吗?谁愿意跟一个拒绝新事物,不愿进步的人为伍呢?想要与时俱进,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三,真正爱学生,就应当言传身教,以德树人。生而为师,一言一行都应当堪称典范,方不负“老师”盛名。说得天花乱坠,不如躬身示范。你正直明理,善良睿智的模样,才是学生心目中最美老师的模样。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都应该保持最美的模样。牢记新课程标准,紧握学科核心素养,为把学生培养成终身学习,全面发展的最好个人和有用的公民而不懈奋斗。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无问西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