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妇产科常用操作规程

妇产科常用操作规程

妇产科常用操作规程
妇产科常用操作规程

腹部四步触诊法

腹部四步触诊法:孕妇排空膀胱,取仰卧位,两腿稍屈曲时检查;前3步手法,检查者面向孕妇站在孕妇右侧;第4步手法时,检查者面背向孕妇。

第一步手法:检查者双手置于子宫底部,确定子宫底高度,估计胎儿大小与妊娠周数是否相符,再以双手指腹交替轻推,分辨宫底处是胎体的哪一部分,圆而硬有浮球感---胎头,宽而软且形状不规则---胎臀。

第二步手法:检查者双手置于腹部左右侧,一手固定,另一手轻轻深按检查,两手交替进行.分辨胎背及胎儿四肢各在母体腹壁的哪一侧,平坦饱满部分

---胎背,并确定胎背向前、向侧方或向后.触到可变形的高低不平部分---胎儿肢体,有时感到胎儿肢体在活动。

第三步手法:检查者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置于耻骨联合上方,握住胎先露部,进一步查清先露是头还是臀,再左右推动先露部,以确定是否衔接。能被推动,表示尚未衔接入盆。若已衔接,则胎先露部不能被推动。

第四步手法:检查者左右手分别置于先露部两侧,沿骨盆入口向下深按,再一次核对先露部的诊断是否正确,并确定先露部入盆程度。先露为胎头时,一手能顺利进入骨盆入口,另一手则被胎头隆起部阻挡,该隆起部称胎头隆突。枕先露时,胎头隆突为额骨,与胎儿肢体同侧;面先露时,胎头隆突为枕骨,与胎背同侧。

阴道后穹窿穿刺术

【适应症】

1.疑为异位妊娠或卵泡破裂等引起的腹腔内出血。

2.盆腔炎性积液或积脓,穿刺用于鉴别直肠子宫陷凹积液或贴接该部位的液体性

质及病因。

3.若贴近阴道后穹窿疑为肿瘤,性质不明,也可用此法采取标本行细胞学或组织

学检查判定。

若高度怀疑恶性肿瘤,应尽量避免穿刺。一旦穿刺诊断为恶性肿瘤,应尽早手术。

4.在B超引导下经阴道后穹窿穿刺取卵,用于各种助孕技术。

5.B超引导下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或输卵管妊娠部位注药治疗。

【禁忌症】

1.盆腔严重粘连,直肠子宫陷窝被较大肿块完全占据,并已突向直肠

2.疑有肠管与子宫后壁粘连

3.临床高度怀疑恶性肿瘤

4.异位妊娠准备采用非手术治疗时,应避免穿刺,以免引起感染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排尿或导尿后,取膀胱截石位(估计积液量少者可同时取半坐位)一般无须麻醉。

2.外阴、阴道常规消毒,覆以无菌洞巾。

3.用阴道窥器暴露宫颈及阴道穹窿,再次消毒。

4.用宫颈钳夹持宫颈后唇向前牵引,充分暴露阴道后穹窿。

5.用18号腰麻针接10ml注射器,于宫颈后唇与阴道后壁之间(后穹窿中央部),取子宫颈平行而稍向后的方向刺入2~3cm,有落空感,然后抽吸。若为肿块,则于最突出或囊感最显著部位穿刺。

6.吸取完毕,拔针。若有渗血,可用无菌干纱布填塞,压迫片刻,待止血后取出

阴道窥器。

【注意事项】

1.穿刺方向应是阴道后穹窿中点进针与宫颈管平行的方向,深入至直肠子宫陷

凹,不可过分向前或向后,以免针头刺入宫体或进入直肠。

2.穿刺深度要适当,一般2~3cm,过深可刺入盆腔器官或穿入血管。若积液量较少时,过深的针头可超过液平面,抽不出液体而延误诊断。

3有条件或病情允许时,先行B型超声检查,协助诊断直肠子宫陷凹有无液体及液体量。

4.阴道后穹窿穿刺未抽出血液,不能完全除外宫外孕,内出血量少、血肿位置高或与周围组织粘连时,均可造成假阴性。

5.抽出液体均应涂片,行常规及细胞学检。

6.经阴道后穹穿刺最常用于内出血及炎症,故肉眼观察更为重要。若抽出鲜血,

可放置4~5分钟,血凝者为血管内血液,应改变穿刺部位、方向和深度;若

抽出不凝血(放置10分钟以上确定),则为内出血,可结合病史及体征确定诊断。若抽出为淡红色、稀薄、微浑浊,多为盆腔炎渗出液。若为脓液,则一目

了然。抽取液一般有5~10ml足供诊断用。

诊断性刮宫术

诊断性刮宫术简称诊刮,是刮取子宫内膜,做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如须

排除颈管病变时,则需分别刮取宫颈管黏膜和子宫内膜,称分段诊刮,用于子

宫内膜癌和子宫颈癌的患者。

【适应症】

1.子宫异常出血,需证实或排除子宫内膜癌、宫颈管癌或其他病变如流产、子宫内膜炎等。

2.对功血或不全流产,做诊刮既可明确诊断,又可起治疗作用。

3.不孕症,取内膜了解有无排卵及内膜发育情况。

4.闭经,如疑有子宫内膜结核、卵巢功能失调、宫腔粘连等。

5.宫外孕的辅助诊断。

【禁忌症】合并感染的妇科患者不宜立即做刮诊,应先予以抗感染再做刮诊。【操作方法及程序】

1.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阴道,铺巾。

2.行双合诊检查,确定子宫大小、位置及宫旁组织情况。

3.用窥器扩张阴道暴露宫颈,以消毒液再次消毒阴道及宫颈。

4.用宫颈钳固定宫颈,用探针探测宫腔深度(若需分段诊刮则应先刮宫颈内膜,

再探宫腔)。

5.用特制的诊断性刮匙,刮取子宫内膜。

6.刮宫时,刮匙由内向外沿宫腔四壁、宫底及两侧角有次序地将内膜刮出,注意宫腔有无变形、高低不平等。

7.刮出的子宫内膜全部固定于10%甲醛或95%乙醇中送病理检查。

【注意事项及并发症】

1.正确掌握诊断性刮宫的时间及范围:

⑴了解卵巢功能:应在月经前1~2d或月经来潮24h内。

⑵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如疑为子宫内膜增生症者,应于月经前1~2d或月经来潮24h内诊刮,如疑为子宫内膜剥脱不全时,则应于月经第5~7天诊刮。

出血多或时间长,则抗感染治疗并随时诊刮。

⑶原发不孕:应在月经来潮前1~2d诊刮,如分泌象良好,提示有排卵;如内膜仍呈增生期改变,则提示无排卵。

⑷子宫内膜结核:应于月经前1周或月经来潮12h内诊刮,刮宫时要特别注意刮两侧宫角部,因该处阳性率较高(术前怀疑为结核者应先用抗结核药)。

2.条件允许,可根据患者要求或如患者精神紧张或患者为无性生活史可酌情予以

镇痛药,或采取静脉麻醉或宫旁阻滞麻醉。

3.阴道出血时间长者,常合并有宫腔内感染,术前和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及控制感染。

4. 如为了解卵巢功能而做诊刮时,术前至少1个月停止应用性激素。

5. 须行刮宫止血时,应尽量刮净内膜,以起到止血作用。

6. 放置子宫探针、刮匙做宫腔搔刮时,要注意子宫位置,操作应轻柔尤其是哺

乳期或绝经期妇女及怀疑子宫内膜癌、绒癌的患者。

7.术后根据病情予以抗生素防止感染;一般禁盆浴及性生活2周。

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

【适应症】

妊娠10周内要求终止妊娠而无禁忌症,患有某种严重疾病不宜继续妊娠者。【禁忌症】

1.各种疾病的急性期或严重的全身性疾患。

2.生殖器官急性炎症。

3.术前相隔4小时两次体温在37.5℃以上。

【手术步骤】

1.位置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外阴、阴道消毒,铺无菌孔巾及腿套,术者做

双合诊检查,复核子宫大小、位置及双附件情况。用阴道窥器暴露宫颈,消毒

阴道及宫颈管。

2.探测宫腔术者先以宫颈钳钳夹前唇后用左手向外牵拉,右手用子宫探针探测

子宫深度并用指尖在探针上做标记。

3.扩张宫颈以执笔式持宫颈扩张器顺子宫位置方向扩张宫颈,一般自4号半开

始按序号扩张至大于所选用的吸管号半号或一号。

4.吸管吸引连接好吸管及负压吸引器,吸管送入宫底部再退出1cm,按孕周及

宫腔大小给予负压,负压控制在400mmHg~500mmHg,将吸管侧孔朝向宫腔前

或后壁,一般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上下移动吸引宫腔1~2周。感到宫壁粗糙,提示组织吸净,将吸引管折叠取出吸管。用小号刮匙轻轻搔刮宫底及两侧

宫角,检查宫腔是否吸净,必要时重新放入吸管,再次用低负压吸宫腔1圈。取下宫颈钳,用棉球擦净宫颈及阴道血迹,术毕。

5.将吸出物过滤,测量血液及组织容量,检查有无绒毛;若未见绒毛需送病理检查。【并发症】

1.出血

2.子宫穿孔

3.人工流产综合反应

4.漏吸或空吸

5.吸宫不全

6.感染

7.羊水栓塞

8.远期并发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