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章 上肢部伤筋

第2章 上肢部伤筋

第二章 上肢部伤筋
第一节肩部伤筋
一、肱二头肌损伤
肱二头肌损伤为肩部软组织损伤中的常见病症,它包括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和肱二头肌短头腱损伤。
肱二头肌位于上臂的前面,起端为长、短两个头。长头位于外侧,以细长的腱起始于肩胛骨关节盂上的盂上结节,经关节囊内沿肱骨结节间沟下降,沟的前方有肩横韧带附着,以防止长头腱滑脱,此腱有悬吊肱骨头及防止肱骨头向外、向上移位的作用;短头在内侧,起于肩胛骨喙突,在肱骨中下段与长头汇合形成同一肌腹,抵止于前臂上端的桡骨粗隆,该肌受肌皮神经支配,收缩时除有屈肘功能外,对肩肱关节的前屈运动也可起到一定作用。
(一)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又称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属祖国医学的“肩部伤筋”范畴,多由外伤、劳损、退变或风寒湿邪的侵袭,导致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发生无菌性炎变,引起局部疼痛和肩部活动障碍。多见于中年人。
【病因病理】
当肩外展、外旋时,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在其腱鞘内滑动的幅度最大,经常用力做肩部外展、外旋活动,就会加剧肌腱与腱鞘的摩擦。当外伤或劳损后急性发病时,腱鞘受肌腱刺激,使腱鞘滑膜层发生水肿等损伤性炎症反应,腱鞘变窄,从而影响了肌腱在腱鞘内的滑动;中年以后,肌腱、腱鞘及骨性组织的退变,结节间沟粗糙或变窄,更加剧该肌腱在活动时的摩擦,从而产生症状。
此外,肩袖损伤、肩关节囊内病变、慢性习惯性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滑脱等均可累及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而发病。
【临床表现】
1.病史有急、慢性损伤以及风寒湿邪侵袭病史,中年人多见,多数呈慢性发病过程。
2.症状肩前部或整个肩部疼痛,受凉加重,遇热痛减,肩部无力,活动受限。
3.检查可在肱骨结节间沟处触及该肌腱增粗、变硬与明显压痛;肩外展、外旋或高举时痛甚,内收、内旋则痛减。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试验阳性。
【诊断与鉴别诊断】
依据病史、症状及检查,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但应注意与肩周炎、冈上肌腱炎、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肌短头肌腱炎相鉴别。
【按摩治疗】
1.治疗原则舒筋通络,活血化瘀,消炎止痛,恢复功能。
2.施术部位肩部前外侧及相关部位。
3.主要穴位天鼎、巨骨、肩髃、曲池。
4.施术手法摩、揉、拨、滚、动。
5.时间与刺激量每次治疗10分钟左右,每日1次,刺激量视病情而定。
6.手法操作
(1)抚摩揉擦肩臂法患者端坐,医者立于伤侧,一手托握患者肘部,并将肩关节外展,另手沿肩部三角肌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纤维方向施

抚摩、揉、擦手法数分钟,同时配合活动肩关节,以达活血祛瘀之目的。
(2)弹拨动肩顿拉法医者一手托握肘部并做肩关节外展内收活动,同时另手拇指沿肱二头肌长头腱弹拨至结节间沟处数分钟;而后,一手固定肩部,另手握拿腕部,屈肘抬臂活动肩关节并施顿拉手法数次,以达舒筋通络之目的。
(3)滚揉上臂动肩法医者一手握拿肘部活动肩关节,另手自下而上滚、揉上臂至肩部数分钟;继之,用拇指按压天鼎、巨骨、肩髃、曲池等穴,以达舒通经络、行气活血之目的。
【注意事项】
1.疼痛剧烈时,施术后应减少肩部的活动,尤其不宜主动进行肩关节的外展、外旋活动。疼痛不甚时,应主动加强肩关节功能锻炼。
2.注意肩部保暖,可配合局部透热疗法。
(二)肱二头肌短头肌腱损伤
肱二头肌短头肌腱损伤,又称肱二头肌短头肌腱炎,是由于经常或猛力的上肢外展位后伸动作,造成肱二头肌短头肌腱的损伤,出现以肩部前内侧疼痛,肩关节活动障碍,触及肩胛骨喙突部筋肉异常和压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伤病。属祖国医学“肩部伤筋”的范畴。
肱二头肌短头起于喙突,与长头同向下移行为肌腹,其所承受的舒缩力大于长头。同时短头无沟槽、韧带和腱鞘保护,在频繁活动中更易遭受损伤。临床上以急性损伤多见。
【病因病理】
经常或突然用力做肩关节外展后伸动作,如投掷、牵拉、背扛重物等,使肱二头肌短头肌腱发生慢性或急性牵拉损伤,局部渗血,组织肿胀。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则血肿机化,肌腱变硬,弹性减弱,进而发生挛缩,短头长度短缩,改变了短头与长头的协调平衡,就更易引起损伤。中年以后,因短头肌腱发生退变,弹性减退,以及肩部感受风寒湿邪,短头肌腱张力增高,亦是发生本病的因素。
【临床表现】
1.病史患者有急、慢性肩部损伤史。
2.症状肩前部剧痛或酸痛,夜间较重,肩关节活动受限,尤其上臂外展位后伸时痛剧;严重病例,伤侧手部不能触及对侧肩峰,不能梳头、系腰带等。
3.检查可在伤侧肩胛骨喙突处触及该肌腱隆起、增粗、变硬和有压痛,将上肢高举、外展、后伸或手摸棘突等动作时,有不同程度的受限及肩部疼痛,肩关节置于内收内旋位时则痛减。抗阻力屈肘试验肩前部痛剧。
【诊断与鉴别诊断】
依据病史、症状及检查,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但应注意与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以及在急性外力损伤时与喙突骨折、肩锁关节错位等相鉴别。
1.喙突骨折有明显外伤史。肩前内侧区肿胀,有移位者可有骨擦音,X线检查可见喙突的骨断裂影。多数喙突骨

折都会合并肩锁关节脱位或肩关节脱位。
2.肩锁关节错位多见于青壮年,有直接或间接暴力史。肩峰上内侧压痛和肿胀,X线检查锁骨外端明显上移、脱位,喙锁间隙距离增宽。
【按摩治疗】
1.治疗原则舒筋通络,活血化瘀,解痉止痛。
2.施术部位肩前部。
3.主要穴位天鼎、肩内俞(腋前缝尽头凹陷处)。
4.施术手法摩揉、点按、弹拨、顿拉。
5.时间与刺激量每次治疗10分钟左右,急性者隔日一次,手法宜轻柔,不宜用弹拨法;慢性者每日一次,手法可稍重。
6.手法操作
(1)压天鼎、肩内俞法患者端坐,医者立其前方,一手拇指按压伤侧天鼎穴,另手多指轻扶头部健侧将其向伤侧微屈,持续半分钟;继之,一手扶健侧肩部,另手拇指端压伤侧肩内俞穴半分钟(常用于疼痛剧烈者)。
(2)弹拨肩前理筋法患者端坐,医者立于伤侧,用一手拇指在肩胛骨喙突处弹拨肱二头肌短头腱,另手托起伤侧肘部,在弹拨的同时将上臂外展并前后活动;在上臂外展后伸位,用拇指顺该肌腱纤维方向施理筋手法。急性以理筋手法为主,慢性以弹拨手法为主。
(3)屈肘抬臂顿拉法患者端坐,医者立于伤侧(以右侧为例),左手拇指压于喙突部,手掌固定肩峰,右手握伤肢腕部,将肘关节屈曲,上臂抬起,掌心朝后,向右斜前方45°顿拉数次。
(4)摩揉病变局部法医者左手托其肘部,用右手掌顺该肌纤维方向摩、揉病变局部数分钟。急性手法宜轻,慢性宜重,以热为度。
【注意事项】
1.急性损伤,施手法后应嘱患者肩部制动2~3日;慢性损伤,治疗后让患者主动进行肩部活动。
2.注意肩部保暖,配合中草药熏洗(见肩关节周围炎),或用强的松龙作痛点封闭。
二、肩峰下滑囊炎
肩峰下滑囊炎,又称三角肌下滑囊炎。它是由于退变、劳损或外力因素刺激了肩峰下滑囊而出现肩外侧深部疼痛不适,上臂展旋活动痛甚为主症的一种伤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
【病因病理】
肩峰下滑囊位于肩峰与喙肩韧带的下方以及三角肌的深面,肩袖和肱骨大结节的上方。当肩部做外展动作时,滑囊的顶部相对稳定,底部来回滑动,起到减少肩峰下结构之间的摩擦和挤压作用。在其遭受外力、磨损、自身或周围组织退变等因素的刺激情况下,都会引起一系列炎症反应,急性期滑囊充血、渗出、水肿,囊内积液;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情由急性期转为慢性期,反复的炎性反应使滑囊壁增厚,滑液变得黏稠,滑液量减少,上下囊壁之间可发生粘连。
由于多数病例继发于冈上肌腱的病变,所以,最先产生炎性病变的部位常常是与冈上肌腱相邻

的滑囊底部。
【临床表现】
1.病史多数患者都有一定的肩部外伤、劳损或冈上肌腱病变等病史。
2.症状外伤者往往在数日后出现急性滑囊炎症状,急性发作期,肩部疼痛广泛,关节活动受限,活动时疼痛加重。慢性发病者,疼痛多不明显,且疼痛多不在肩关节,而在三角肌止点处,当肩关节做展旋活动时,疼痛加重,夜间痛增,睡眠时不敢向患侧卧位。
3.检查肩外形圆隆、肿胀,三角肌及肩峰下有广泛压痛,并可触及囊性肿物,以肩峰前下部压痛明显。当肩关节外展超过120°后,压痛点消失,关节活动以外展外旋活动受限为甚,早期肩胛带肌痉挛,后期可见三角肌萎缩。X线检查无异常改变,但在钙化性滑囊炎时,可显示钙化影像。
【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病依据病史、症状及检查,临床诊断并无困难,但应与冈上肌腱损伤、肩关节周围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损伤等病症相鉴别。
【按摩治疗】
1.治疗原则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滑利关节,消炎止痛。
2.施术部位肩部外侧与上臂中上段。
3.主要穴位天宗、巨骨、肩髃、肩贞、中府、曲池。
4.施术手法推、拿、摩、揉、拨、按、滚、擦、动。
5.时间与刺激量每次治疗20分钟左右,7~10次为一疗程。急性期,隔日一次,局部手法刺激宜轻。慢性期,每日一次,局部手法刺激适当加重。
6.手法操作
(1)推摩揉滚擦肩法患者端坐,医者立于伤侧,用一手托握肘部,将上臂适度外展,另一手手掌或大鱼际适度用力由下向上推摩三角肌至肩峰部(或由肩峰部向下推摩至三角肌止点处)2~3分钟;用大鱼际、掌根、拇指或前臂适度用力揉肩峰下及三角肌下滑囊区3~5分钟;用小鱼际或掌指关节快慢适宜地适度用力滚肩峰下至上臂外侧2~3分钟;用大鱼际或掌根擦上述部位2分钟或透热为度,以达活血化瘀、消炎止痛之目的。
(2)拨按痛点拿肩法患者肩关节适度外展,医者用单或双手拇指重叠缓稳地适度用力拨、按该滑囊区之痛点1~2分钟,用双手多指同时或交替上下往返用力捏拿上臂中上段至肩峰下5~7遍;肩部特别丰满者,可用双手掌相对用力挤按上述部位数遍,以达剥离粘连和松筋之目的。
(3)屈伸收展摇肩法医者一手固定伤侧肩部,另一手托握肘部,将上臂做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及顺时针与逆时针方向摇转肩关节各数次,以达活动肩关节之目的。
(4)按揉相关腧穴法医者双手拇指相对用力缓稳地按压天宗与中府30秒钟,双拇指重叠按揉肩贞、巨骨、肩髃等穴各30秒钟,单拇指按揉曲池穴各30秒钟,对于肩部痛剧不敢活动者,可用双手拇、中指重叠对压同侧下肢承山

与条口穴,并嘱患者活动肩关节,以达通络止痛之目的。
【注意事项】
1.急性期手法宜轻柔,忌用大力按压患肩体表,以免加重滑囊损伤;慢性期手法可稍重,并配合肩关节被动运动。
2.患者注意保暖,以免感受风寒,加重病情。
3.患肩不可过分强调制动,急性期可做适当的轻度活动,慢性期应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
三、肩关节周围炎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称“露肩风”、“冻结肩”、“肩凝症”、“五十肩”。多由外伤、慢性劳损或感受风寒湿邪而导致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障碍为主症的一种老年性常见疾病。临床多见于45岁以上的女性,尤其是非体力劳动者,如家庭妇女、教师等。
【病因病理】
本病的形成,多因年老体虚,气血不足,筋失濡养;或因汗出当风,睡卧露肩,感受风寒湿邪,经脉拘急;慢性劳损或外来暴力所致的急性损伤(气血瘀滞),未作彻底治疗等。其病理改变为肩周肌筋的炎变、痉挛、挛缩、粘连,腱鞘肿胀、肥厚或肌腱与关节囊紧密结合,限制了肩关节的正常功能活动。病之后期可出现肩部肌肉萎缩和肩关节的严重粘连,其运动由肩胛骨所代替。
【临床表现】
1.病史患者多有肩关节劳损、外伤或感受风寒湿邪侵袭的病史,多数患者呈慢性发病,多见于45岁以上的非体力劳动者,女性多于男性。
2.症状本病的典型症状为肩关节疼痛,活动障碍。
(1)疼痛其疼痛性质多为酸痛或钝痛,早期肩部疼痛剧烈,肿胀明显,疼痛可扩散至同侧肘部,遇寒湿痛甚,遇热痛减,昼轻夜重,常影响睡眠,甚者夜不能寐,不能向患侧侧卧,后期肩部疼痛减轻,但活动障碍较显著。
(2)活动障碍病程愈长,活动障碍愈明显,常不能完成穿衣、洗脸、梳头、触摸对侧肩部等动作。肩关节被动上举、后背、内收、外展、内旋动作受限制,但前后方向的拉锯及轻微的旋转活动(在限度以内的运动)时则无疼痛,此点可与关节内病变相区别。后期(病久者),肩部功能活动几乎完全丧失,而成“冻结状”,但痛减。
3.检查触诊时,常可在肩峰下滑囊、三角肌下滑囊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三角肌后缘、冈上肌与冈下肌附着点,以及肩内俞、肩贞穴、天宗穴等部位找到明显压痛点。当肩关节被动外展时,肩部随之高耸,此时一手触摸住肩胛骨下角,一手将患肩继续外展时,可感到肩胛骨随之向外上转动,这说明肩关节已有粘连。重者各方向均受到严重限制。病程较久者,由于疼痛、废用,肩部肌肉广泛性萎缩,以三角肌最明显,肩峰凸出。但临床上,冻结肩的肌萎缩程度通常比肩关节结核或肩部神经麻

痹所引起的肌萎缩要轻。
【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病依据发病年龄、症状及检查,临床上诊断并无困难,但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风湿性关节炎有游走性疼痛可波及多个关节,遇寒冷疼痛加剧,遇热则痛减;静止时疼痛较重,轻微活动后肩部疼痛减轻,过度劳动后病情又会加重。有时局部可出现轻度红肿,但活动范围多不受限制。
2.肩关节结核肩关节呈弥漫性肿胀,发病年龄多在20~30岁之间,老年人较少见,除全身症状不同外,还可拍摄X线照片,以鉴别之。
3.化脓性关节炎多属血源性感染,故局部红、肿、热、痛并见,伴有全身发热、恶寒、白细胞计数增高等。
【按摩治疗】
肩关节周围炎的治疗应贯彻动静结合的原则,肿痛明显的早期宜适当限制关节活动;肿痛消减的后期,应主动进行锻炼并配合药物治疗。
1.治疗原则早期以舒通筋络,祛瘀止痛,加强肌筋功能为主;晚期以剥离粘连,滑利关节,恢复关节活动功能为主。
2.施术部位伤侧肩关节周围、肩胛部及上臂。
3.主要穴位肩髃、肩贞、肩中俞、肩外俞、肩内俞、天宗、秉风、缺盆、极泉、巨骨、曲池。
4.施术手法推、揉、滚、搓、拨、动。
5.时间与刺激量每次治疗25分钟,每日一次,刺激量应因人因症而定。
6.手法操作患者端坐(体虚者可取卧位),医者立于伤侧,操作如下。
(1)分推抚摩肩部法医者用一手托握其前臂或肘部,另一手由下而上自肘部推至肩背部数次,用双手大鱼际或掌部着力在患肩周围做前后、内外分推及抚摩手法数遍。
(2)揉滚肩周上臂法医者用单、双手拇指或多指揉肩关节周围及上臂数分钟,用一手握上肢前臂并托起肘部,将上臂外展并前后活动肩关节,另手小鱼际或掌指关节在肩部周围及上臂施滚法5分钟左右。
(3)揉拨肩胛周围法医者用一手固定肩部,另手鱼际、拇指或掌根部揉肩胛骨周围缘及背面数遍,拇指拨肩胛骨周围附着的提肩胛肌、菱形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数遍;用单手中间三手指由肩胛骨脊柱缘插入肩胛骨前方拨理肩胛下肌数遍。
(4)按揉腧穴痛点法医者用双手拇指相对用力按压中府与天宗穴,以及肩贞与肩内俞穴;拇指重揉压肩外俞、秉风、巨骨、缺盆、肩髃穴;中指拨极泉穴;拇指揉压肩部痛点各半分钟左右。
(5)被动运动肩关节法主要是屈伸、收展、提拉、环转活动肩关节的一组方法,临床上可根据肩关节不同方向的运动障碍情况选择应用。
①推肩拉肘内收法:医者立于健侧后方,用一手按住健侧肩部(固定),另手从健侧胸前托握伤侧肘部,缓缓用力牵拉使其尽量内收在

极度内收位,这时医者用体侧抵紧健侧肩后部,放开按肩部的手成空拳叩击伤侧肩部周围数次,并用手掌抚摩肩部,同时放松内收动作。
②前屈后伸捏筋法:医者立于伤侧,用一手托握伤侧肘部使伤臂前屈、后伸,另手在上臂后伸位时捏拿肩前肌筋,前屈时捏拿肩后筋,注意捏拿时不能使筋从手中滑脱,应有一种牵拉感。
③扣肩揉搓扛动法:医者用肩扛住伤侧上臂使其外展,双手扣于肩部前后,进行协调的揉搓动肩,以肩部温热并外展至最大限度。
④下拉上提牵伸法:医者用一手前臂插入患者腋下用力向外上方托扳,另手握患肢腕部,在内收位缓慢用力向下牵拉数次;再用双手托握上肢适宜部位,在前屈姿势下缓缓用力向上,抬高上肢上提幅度,以患者能忍耐为度。
⑤扣肩托臂后伸法:以右侧为例,患者肘关节屈曲,肩关节后伸,医者左臂肘窝抵住肘下部,左右手十指交叉置于肩上部,用力向上抬肘,使肩关节过度后伸。操作时应使肩关节尽量内收,以防损伤肩周软组织。
⑥后伸摸棘动肩法:医者立于伤侧或背后,用一手固定肩部,另手托握其肘部,先将上肢缓慢后伸数次,而后使屈肘在轻度后伸位用手由下向上触摸腰背部的棘突,重复数次,动作宜缓,以患者能忍受为度。
⑦环转活动肩部法:医者立于伤侧后方,用一手固定肩部,另手握拿上肢腕部并托起前臂(嘱患者放松屈肘配合)做顺时针方向的肩部环转活动各数次,注意活动幅度由小到大,以患者能忍受为度。
(6)叩搓牵抖上肢法医者立于伤侧,用双手空拳相对适度用力上下往返叩击上肢数遍;双掌相对用力揉搓上肢数遍;用双手握上肢腕部在轻力牵引下抖动上肢数遍;最后拇、食二指捏拿肩井穴,多指捏拿肩部数次。
7辨证施治手法
(1)风寒湿邪较重者加“擦摩肩周痛点法”,用掌或鱼际擦摩肩周痛点数分钟。
(2)肌肉萎缩者加“叩击捏拿局部法”,用空拳叩击、多指捏三角肌数十次。
(3)麻木显著者加“弹拨拍打麻木区法”,用拇指或中指弹拨伤侧神经显著部位3~5次,单掌或多指并拢用力拍打麻木区数次。
【局部热敷与功能锻炼】
手法后可在病变局部进行湿热敷或中药熏洗,待疼痛缓解后,需逐步加强肩关节功能锻炼活动。
1.八仙逍遥汤
组成:防风3克、荆芥3克、川芎3克、甘草3克、当归6克、黄柏6克、苍术9克、丹皮9克、川椒9克、苦参15克。
功效:主治跌打损伤,肿硬疼痛以及感受风寒湿邪引起的筋骨酸痛等症。
方法:将上述药材装入布袋内,扎口煎汤,熏洗伤处,亦可用药袋热敷肩部,每日1~2次,每次25分钟。每剂药天热时可用1~3天

,天冷时可用3~5天。
2.常用功能锻炼的方法有“双手托天”、“体后拉手”、“轮转辘轳”、“手指爬墙”、“屈肘握拳外展外旋前臂”、“拉滑车”、“扒单杠或肋木”以及“棍棒操”等肩臂练习方法。
【注意事项】
1.被动运动时,活动幅度要由小渐大,以患者耐受为度,忌用暴力蛮劲,以免造成新的损伤。
2.嘱患者注意患肢休息和肩部保暖,以防复感风寒和用力过度,加重症状。
第二节肘部伤筋
肘关节由肱骨下端、桡骨小头和尺骨鹰嘴组成。肱骨下端扁而宽,前有冠状窝,后有鹰嘴窝,两窝之间仅有一层极薄的骨片相隔。窝下方内侧为滑车,亦称内髁;外侧为肱骨小头,亦称外髁,两髁连成一块,并与肱骨长轴形成向前30°~50°的前倾角。滑车略低于肱骨小头,所以,当肘关节伸直时,呈现5°~7°的携带角。
1肘关节结构肘关节是由肱桡、肱尺和桡尺近侧等三个关节组成。它们被包在一个共同的关节囊内,关节囊的前、后薄弱而松弛,两侧有副韧带加强。尺骨上端外侧有一纤维环呈漏斗状,围绕桡骨小头,叫桡骨环状韧带。肘关节的主要作用,一方面可以协助腕关节及手的操作;另一方面,可以减轻肩关节运动时的负担,起杠杆作用。
肱尺关节是肘关节的主要部分,由肱骨滑车与尺骨鹰嘴构成,此关节主要是屈伸运动。肱桡关节由肱骨小头与桡骨小头构成,肱尺关节屈伸时,此关节不起任何作用,本身亦无任何特殊运动,但有稳定桡尺近侧关节的作用。桡尺近侧关节由尺骨之桡骨切迹与桡骨小头组成,桡骨小头下部被一环状韧带紧紧包裹,该韧带起于尺骨之桡骨切迹前后缘,使桡骨小头紧紧固定于尺骨之桡骨切迹,呈环形,上大下小。桡骨小头即在此圆弧内做旋前及旋后活动。环状韧带借肘关节之桡侧副韧带附着于肱骨。桡尺近侧关节的功能远较肱桡关节重要。
2肘部肌肉、韧带、滑囊肱骨下端两侧之隆起为内、外上髁。内上髁为前臂屈肌总腱附着部,外上髁为前臂伸肌总腱附着部。尺骨粗隆为肱肌附着部,桡骨粗隆为肱二头肌附着部,尺骨鹰嘴为肱三头肌附着部。
尺侧副韧带起于肱骨内上髁,分三束,前束止于尺骨冠状突尺侧缘,中束止于鹰嘴和冠状突之间的骨嵴上,后束止于鹰嘴内侧面。屈肘时,后部纤维紧张;伸肘时,前部纤维紧张。此韧带可以稳定肘关节内侧,防止其过分向外侧屈曲。
桡侧副韧带呈扇形,起于外上髁,向下至桡骨环状韧带,并延长至桡骨之外侧面。此韧带能稳定肘关节之外侧,并可防止桡骨小头向外脱位。同时又是旋后肌及桡侧腕短伸肌起点的一部分。
环状韧带起于尺骨的

桡骨切迹前缘,环桡骨小头的4/5,止于尺骨的桡骨切迹后缘,其作用是稳定桡尺近端关节。
肘部最主要的滑囊为皮下鹰嘴滑液囊,在尺骨鹰嘴之皮下。
3肘部的骨性标志主要指肱骨的内、外上髁及尺骨鹰嘴三个凸出部所标示的三点。从后面观察,当肘关节伸直时,三点在一横线上,称“肘直线”。屈肘时三点呈等边三角形,称“肘三角”。如从内侧面观察,内上髁、外上髁、鹰嘴三点侧面正与肱骨干呈一直线,当正常三点破坏时,即表明肘关节的骨性关系改变,如外上髁骨折、鹰嘴骨折、内上髁骨折、肘关节后脱位等。髁上骨折(肱骨下端骨折),肘后三角正常;从侧面观察内上髁骨折或外上髁骨折时,髁部与鹰嘴最凸部的连线向前倾斜;鹰嘴骨折,肘后三点不成直线;内上髁骨折,肘后三角改变;肘关节后脱位,外上髁与鹰嘴最凸部的连线向后偏斜。
肘关节伸直时,在外上髁的下后方鹰嘴外侧有一凹陷,此处是肱桡关节所在之处,如将食指压入凹陷内,可触及其深面有一横沟,沟上为肱骨,沟下为桡骨小头;若将前臂做交替旋转时,桡骨小头的滑动可清楚触到。如桡骨小头脱位时,此处凹陷则扩大,其深处横沟也增宽。关节腔内有积液时,此凹陷消失。
一、肘关节扭挫伤
肘关节扭挫伤是指由于跌挫扭转等外力的作用造成肘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伤害,引起肘部肿胀疼痛、关节活动障碍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种伤病。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尤其是肘关节囊、韧带和肌腱的损伤较多见,严重者可有韧带和肌腱断裂。多见于青少年。
【病因病理】
多因跌挫、扭转等外力引起,如跌仆滑倒、手掌撑地时,肘关节处于过度外展、伸直或半屈位,均可致肘关节囊、韧带和肌腱的撕裂损伤,引起局部瘀血肿胀,肘关节活动障碍。临床上以肘内侧损伤为多,主要是肘关节尺侧副韧带的撕裂伤最为常见。
【临床表现】
1.病史患者多有肘部外伤或用力不当史。
2.症状肘部肿胀疼痛,皮下瘀血,关节屈伸困难。损伤轻微者,肿胀不显,隐隐作痛,伸屈时疼痛,活动不自如。
3.检查肘部肿胀,压痛明显,压痛点多在肱骨内上髁处,或尺骨鹰嘴窝两侧,肘外侧次之。如尺侧副韧带撕裂伤,被动向外牵拉时疼痛加剧,可出现侧方异常活动。X线检查一般无异常变化。严重者要注意与骨折相区别。病久者还应注意是否有血肿钙化。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体征和检查,诊断本病并无困难,但要注意与肱骨外上髁炎、尺骨鹰嘴滑囊炎、桡骨小头半脱位及肱骨外髁撕脱性骨折相鉴别。
【按摩治疗】
1.治疗原则整复错缝,舒筋通络,活血化

瘀,消肿止痛。
2.治疗部位伤肢肘部及相关部位。
3.主要穴位缺盆、颈臂、极泉、臂桡、风池、少海、扭伤(阳池与曲池穴连线上1/4处)、外关。
4.施术手法推、摩、揉、按、滚、擦、动。
5.时间与刺激量每次治疗20分钟左右,手法刺激量应因人因症而定。
6.手法操作
(1)牵旋过伸屈肘法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伤侧,用一手托握伤肢肘部,另手握拿前臂远端,两手协同用力,在对抗牵引下缓慢用力外旋前臂、过伸肘关节,然后再缓缓地将肘关节尽量屈曲(使手触及同侧肩部)。此法适用于急性扭挫伤疑有肘关节错缝者,不宜重复肘关节的屈伸动作,以免加重损伤。
(2)推摩揉滚肘部法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伤侧,用一手固定伤肢前臂,另一手手掌或大鱼际适度用力,由下向上推、摩损伤局部及其周围2~3分钟;用鱼际或拇指由轻渐重地揉,小鱼际或掌指关节适度用力滚伤部及其周围3~5分钟,以达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目的,本法适用于肘关节扭挫伤一周以后。
(3)按揉腧穴擦肘法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伤侧,用一手固定肢体适宜部位,另手拇指缓稳地适度用力按压缺盆、颈臂或极泉穴,按揉臂桡、曲池、少海、扭伤、外关等穴各30秒钟,以伤部有得气感为度。然后,用一手大鱼际或掌根擦伤部及其周围2分钟,以透热为度,以达通络活血之目的。
(4)屈伸回旋肘部法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伤侧,用双手分别托握伤肢肘部与前臂远端适宜部位,协同用力,缓柔地屈伸和顺、逆时针方向回旋活动肘关节各数次,以达舒筋活动关节之目的。
后二步手法适用于损伤后期,肿胀消退,肘关节屈伸及旋转活动不利者。
若肘关节错缝,采用上述四步手法整复后,应同时内服跌打丸或三七片、七厘散等,外敷定痛膏,并用三角巾将伤肢屈肘90°,悬吊胸前,限制肘关节屈伸活动一周。
【注意事项】
1.肘部有明显肿胀瘀血时,暂不宜推拿,待血肿消退后,再行手法治疗。
2.治疗时手法宜轻柔,慎用重刺激手法,以免引起骨化性肌炎。
3.损伤早期,肘关节应制动休息;后期可配合功能锻炼,但不可过度用力活动。
二、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桡侧伸腕肌腱劳损,或伸腕肌腱附着点扭伤,肱桡滑囊炎,又可称肱骨外上髁症候群,是由于急、慢性损伤,劳损等因素,造成肱骨外上髁部出现局限性疼痛,并且影响了伸腕和前臂旋转功能活动的一种伤病。由于网球运动员好发本病,故又有“网球肘”之称。
本病为临床治疗中常见的疾病,除网球运动员之外,还常见于羽毛球运动员、乒乓球运动员、木工、纺织女工等从事

特殊专业或职业的人群。
【病因病理】
本病的发生多由于前臂长期反复地旋转活动,或一次剧烈过度旋转;也可由于前臂在旋前位时,腕关节的反复背伸活动,将肱骨外上髁附着处的伸腕肌腱过度牵拉,而发生劳损或扭伤。
其主要病理改变为:由于反复损伤,腱纤维在肱骨外上髁部发生撕裂,甚至断裂,断裂处有瘢痕组织充填,而引起粘连,附着处的骨膜也发生撕裂,出血,形成骨膜下血肿,继而机化、骨化,产生肱骨外上髁骨质增生(多呈锐边或结节状)。从病理组织切片检查为透明样变性缺血,故又称缺血性炎症。有时可伴有关节囊撕裂,关节滑膜因长期受肌肉的牵拉刺激,增生变厚。当腕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时,滑膜可能被嵌入肱桡关节之间。亦可发生肱桡韧带松弛,桡尺近端轻度分离,致桡骨小头半脱位。这些病理上的变化,可引起肌肉痉挛,局部疼痛或沿伸腕肌放射性串痛。
【临床表现】
1.病史本病多见于青年以后,可无明显外伤史,但与一定的职业、工种有关。
2.症状早期感觉伤肢疼痛乏力,逐渐发生肘外侧疼痛,多随运动量的增加而加剧,在重复损伤动作时,疼痛亦加重(多为酸痛或针刺样疼痛),偶可向前臂或上臂扩散。严重者,可出现腕、手部无力,甚至拿在手中的物品自行脱落。
3.检查肱骨外上髁后外侧部、肱桡关节间隙和桡骨小头,以及桡骨颈外缘可找到明显压痛点;可触及到前臂上段桡侧的肌筋轻度肿胀,压痛或僵硬感。有时可在肱骨上髁处触到骨质增生的锐利边缘,压痛甚剧。肱骨外上髁炎试验、抗阻力伸腕试验、抗阻力前臂外旋试验,均可出现肱骨外上髁处疼痛。X线检查偶或可显示骨膜不规则,或骨膜外有少量钙化点出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体征和检查,诊断并无困难,但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旋后肌综合征以前臂背侧肌无力为主症,表现为前臂旋后,伸拇、伸指、腕背伸无力,没有感觉障碍,压痛点在肘窝前外侧部,或可在局部触及肿物。
2.肘关节扭挫伤多有明显的外伤史,肘部弥漫性肿胀或可伴有皮下瘀血,肘关节呈强迫性半屈曲位,屈伸及前臂旋转活动均有一定程度的受限。
3.风湿性关节炎疼痛范围广泛,无确定压痛点,关节运动障碍不明显,血沉快,抗“O”高,具有对称性、多发性、游走性,抗风湿药物治疗有效。
4.肘关节结核肘部漫肿,无固定痛点及压痛点,中、后期肘关节呈强迫性半屈曲位,重者伴低热、盗汗、血沉加快等全身性结核中毒症状,关节液结核菌培养阳性,抗结核药物治疗有效。
5.化脓性关节炎起病急,关节肿胀,皮色红,皮温

高,全关节性剧烈疼痛,无固定压痛点,血常规检查为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按摩治疗】
1.治疗原则舒筋活血,剥离粘连,消炎止痛。
2.施术部位伤肢肘部及前臂。
3.主要穴位缺盆、极泉、肩髎、上臂桡神经点、曲池、扭伤、手三里、合谷。
4.施术手法滚、揉、搓、动、弹、理。
5.时间与刺激量每次治疗15~20分钟,慢性期每日一次,急性期2~3日一次,以中等刺激量为宜。
6.手法操作
(1)推抚摩滚肘部法患者端坐,医者立于伤侧,一手托起前臂或握住其腕部,将前臂内旋,以充分暴露其肱骨外上髁与前臂背侧,另一手手掌或大鱼际自下而上推、摩损伤局部及其上下数分钟;用小鱼际部滚前臂背部伸腕肌与肱骨外上髁数分钟,以达松筋之目的。
(2)揉擦捏拿肘部法用一手掌根、小鱼际或拇指上下往返揉前臂伸腕肌及肱骨外上髁部数分钟,用手掌或大鱼际纵擦肘部外侧肱桡关节,以热为度;用多指(拇指在背侧,余四指在掌侧)上下往返捏拿前臂桡侧数遍,以达到活血散瘀之目的。
(3)回旋伸肘顶推法用一手握拿伤肢肘部(拇指在外侧按压痛点近端,余四指放于肘内侧),另手握拿伤肢腕部(拇指置于桡骨茎突部背侧面,余四指放于掌面);将伤肢肘部屈曲,前臂充分内旋伸肘,待肘关节将要伸直时,在牵引下迅速外旋前臂使肘过伸,推肘之手用力顶推(拇指压紧外上髁),听到“咯吱”声,屈曲肘关节,肱桡关节滑膜嵌顿及桡骨小头半脱位即可整复,亦可用于桡侧伸腕肌腱周围组织粘连者。
(4)弹拨推理肘部法用一手握伤肢腕部,将肘关节屈曲90°,另手托握肘部,拇指放于桡骨小头前方。屈肘时,拇指由桡骨小头前方向后弹拨;伸肘时,拇指由肱骨外上髁后方向前推拨,重复数次。随着肘关节的屈伸活动,由下向上推理前臂上端伸腕肌腱及肱桡关节后方数次,以达到舒筋之目的。
(5)按揉腧穴痛点法用拇指按压缺盆、肩髃、肩髎,中指拨极泉,拇指拨臂桡,揉压曲池、扭伤、手三里、外关及合谷穴半分钟。
【其他疗法】
1.热醋浴食醋1000克,放入瓷盆内烧开后,先熏后洗伤处,每日2次,每次25分钟。有条件者可做醋离子导入。
2.水针疗法用2%盐酸普鲁卡因2毫升加醋酸泼尼松龙125毫克做痛点封闭,每周一次,每疗程3~4次。或用当归注射液2毫升做痛点注射,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3.小针刀疗法局部麻醉后患侧伸肘位,医者左手拇指在桡骨粗隆处将肱桡肌拨向外侧,将小针刀沿肱桡肌内侧缘刺入,直达肱桡关节滑囊和骨面,作切开剥离2~3针刀即可出针,无菌纱布覆盖针孔后,患

肘屈伸数次。
【注意事项】
1.急性损伤,在后肘部施用手法,并制动一周。
2.治疗期间,患肢应适当休息,腕部避免做用力背伸活动。
3.患肘注意保暖,避免感受风寒,加重病情。
三、肱骨内上髁炎
肱骨内上髁炎,又称学生肘、高尔夫球肘。属祖国医学的“肘部伤筋”范畴。本病主要是因前臂肌群在肱骨内上髁的附着点发生急性损伤和慢性劳损,导致肱骨内上髁处疼痛,屈伸不利,故又有“前臂屈肌总腱损伤”或“尺侧屈腕肌损伤”之称,多见于需反复屈伸腕关节的手工操作者。
【病因病理】
多因腕关节背伸、前臂半旋前位时,受到肘的外翻伤力,使已紧张的屈腕肌群突然被动过牵或经常用力屈肘屈腕及前臂旋前时,尺侧屈腕肌处于反复紧张收缩状态,从而使其肌腱的附着点发生急性扭伤或慢性劳损。损伤后,肌腱附着点出血,形成小血肿和局部损伤性炎症、肿胀,挤压尺神经皮支引起疼痛。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则血肿机化,造成局部组织粘连,在屈腕时可因肌腱牵扯而疼痛。
【临床表现】
1.病史一般无急性受伤史,发病较缓慢。
2.症状初期肘内侧疼痛或酸痛不适,重复损伤动作,疼痛剧烈,休息后减轻。以后逐渐变为肱骨内上髁持续性疼痛,肘关节不能伸展或过屈,伤肢酸软屈腕无力,小、无名指可有间歇性麻木感。
3.检查损伤局部轻微肿胀,肘内侧可触及钝厚或粗硬之肌腱,肱骨内上髁部压痛;握拳抗阻力屈腕试验、抗阻力前臂内旋试验及旋臂伸腕试验,肱骨内上髁均出现疼痛。X线检查一般无异常显示,少数患者后期可有骨膜增生。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及检查,诊断并无困难,但需注意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旋前肌综合征发病缓慢,无明显外伤史,前臂掌侧由正中神经和骨间掌侧神经支配的若干肌肉麻痹,表现为屈指肌、屈拇肌无力,还可以有旋前方肌无力。
2.肘管综合征部分患者有肱骨内踝部附近的骨折病史,以逐渐出现患侧尺神经支配区感觉减退为早期主征。主要表现在前臂及手的尺侧半,进一步还可出现小鱼际肌及骨间肌的萎缩。第3、4指指深屈肌及尺侧屈腕肌肌力减弱,甚至呈现爪状指畸形,肱骨内上髁后内侧部(尺神经沟处)压痛,可经前臂尺侧向第4、5指放射。叩击肱骨内上髁部有过电感。
另外,本病有时尚需与肘关节扭挫伤、风湿性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关节结核等疾病加以鉴别,其鉴别要点可参见肱骨外上髁炎的鉴别诊断内容。
【按摩治疗】
1.治疗原则舒筋通络,活血化瘀。
2.施术部位肱骨内上髁及前臂掌面。
3.主要穴位缺盆、极泉、少海、

尺三里。
4.施术手法推、滚、揉、搓、动。
5.时间与刺激量每日治疗1~2次,每次20分钟,以中等刺激量为宜。
6.手法操作
(1)推抚摩滚前臂法患者仰卧,平臂伸肘,医者立于伤侧,坐于低凳上,先用一手掌由下而上推,摩前臂腕屈肌数遍;用手的小鱼际部反复滚腕屈肌3~5分钟,以达活血之目的。
(2)揉擦前臂内侧法以手掌或大鱼际部反复揉、擦病变局部3~5分钟,以达消炎止痛之目的。
(3)回旋弹拨肘部法一手拇指压于肘内侧疼痛部位,另手握伤肢腕部,两手协同弹拨、屈伸及回旋肘关节,以达剥离粘连,滑利关节之目的。
(4)外旋过伸理筋法患者坐位,医者立于伤侧,一手托握伤肘,另手握伤肢腕部将前臂旋后,并嘱患者充分伸腕,然后迅速用力托肘,将肘关节过伸,在肘过伸位理顺该肌腱数遍。
(5)按揉相关腧穴法一手拇指压缺盆,待上肢有得气感时令患者屈伸伤肘关节,中指拨极泉,点揉少海或尺三里,并令患者屈伸腕关节,以达通络镇痛之目的。
【注意事项】
1.治疗期间避免用力屈曲腕关节及前臂旋前。
2.患肘注意保暖,避免感受风寒。
四、尺骨鹰嘴滑囊炎
尺骨鹰嘴滑囊炎是指在积累性损伤或急性外伤的作用下,引起尺骨鹰嘴滑囊的炎性改变,出现肘后部疼痛,屈伸不利,肘后部囊肿为主要表现的伤病。因该病多发生于矿工,故有“矿工肘”之称,多见于经常用肘部支持用力工作的人群。
【病因病理】
肱二头肌肌腱附着于尺骨鹰嘴处有两个滑囊,一个处于鹰嘴突和肌腱之间,称鹰嘴腱下囊;另一个处于皮肤与肌腱之间,称鹰嘴皮下囊。正常的滑囊有润滑肌腱来回活动,减少摩擦及缓冲局部机械冲击的作用。撞伤或过度摩擦等机械刺激和经常的微细损伤,可引起急、慢性滑囊炎。主要病理改变为浆液渗出,或囊壁异常增厚,囊腔内有绒毛形成,分为若干小叶,有时囊内有钙质沉积而钙化。
【临床表现】
1.病史患者有肘后撞伤或经常用肘尖支撑用力的病史。
2.症状尺骨鹰嘴部疼痛、肿胀,伤肢无力,肘关节呈半屈曲位,屈伸活动不便,活动时疼痛加重。
3.检查尺骨鹰嘴皮下可触及圆形或椭圆形包块,大小不等,推之可移动,触之有轻微波动感,局部有压痛。包块的硬度与囊壁的厚度和积液有关。有钙化时包块发硬,肘关节伸屈活动轻度受限。X线检查可提示肘后软组织肿大阴影,滑囊钙化时,有密度增加区。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及典型体征,本病易于诊断,但要注意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或急或缓,自发痛多有游走性、多关节性。急性发作时,肘

关节弥漫性肿胀,皮色潮红,皮温高,压痛点不固定,没有局限性囊性肿物,血沉加快,抗“O”增高,抗风湿治疗有效。
2.痛风性关节炎发病突然,疼痛剧烈,关节肿胀明显,呈弥漫性。皮色红,皮温高,压痛广泛,血沉快,白细胞增高,血尿酸增高;病久者,可在肘后部形成痛风石,触之坚硬,无移动度。X线检查有骨性密度的痛风石影。病灶穿刺活检,有大量尿酸盐结晶。
【按摩治疗】
1.治疗原则活血祛瘀,舒筋通络,消炎止痛。
2.施术部位肘后滑囊及其上下。
3.主要穴位缺盆、臂桡、肘髎、扭伤。
4.施术手法推、揉、捏、拿、按、拨、滚、擦等。
5.时间与刺激量每次治疗20分钟左右,急性损伤,隔日一次;慢性损伤,每日一次,以中等刺激量或患者能耐受为度。
6.手法操作患者取坐位或健侧卧位,医者立于伤侧或其后方。
(1)推揉捏拿肘部法用一手托握伤肢固定,另一手手掌或大鱼际由下向上推扶肘部后侧数十次;再用拇指或大鱼际缓稳地用力上下往返揉肘后滑囊区及其周围2~3分钟;用单或双拇、食指或多指缓稳地用力捏拿肘后滑囊及其上下数十次。
(2)拨按滚擦肘后法用一手托扶伤肢肘部前方固定,另手拇指缓稳用力拨理,按压肘后滑囊部及其周围2~3分钟;用一手小鱼际或掌指关节滚、大鱼际擦肘后部病变部位3~5分钟。
(3)屈伸回旋肘部法用一手握住肘部,另手拿住腕部,两手协同用力,先缓缓地伸屈肘关节数次,再顺时针与逆时针方向回旋活动肘关节各数次。
(4)按揉相关腧穴法用一手固定伤侧肢体在适宜部位,另手拇指按压伤侧缺盆,按揉臂桡、肘髎、扭伤、外关等穴各30秒钟。
【中药治疗】
1.滑囊炎散
组成:穿山甲30克,天南星20克,生半夏20克,茯苓20克,防己20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
功效:软坚散结,利水消肿。
方法:上药共为细末,混合均匀,用温水、热醋各半,将药粉调匀,外敷患部。
2.熏洗药
组成:伸筋草、透骨草、香樟木各50克,甘松、山奈各9克。
功效:有滑利关节、温经通络、活血祛风作用,适用于四肢损伤。
方法:把上药放入瓷器内,煮沸后熏洗伤处,每次25分钟,每日2次,每疗程一周。
【注意事项】
1.急性损伤性滑囊炎症状较重者,外敷滑囊炎散。将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固定2~3周。待疼痛等症状明显缓解后,再进行按摩治疗。
2若囊内积液较多者,可用注射器抽出积液,并用绷布加压包扎,以防积液再生。
3.手法治疗慢性滑囊炎有一定效果,但应配合中药熏洗。
4治疗期间,肘关节应避免用力活动。
5患肘注意保暖,避免

感受风寒,加重病情。
6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可行滑囊切除术。
第三节腕及手部伤筋
腕部为前臂与手的连接结构,包括8块腕骨以及与其形成关节的桡尺骨下端和5个掌骨的近端。
1腕部关节狭义上看,腕关节是指桡骨下端与第一排腕骨间的关系(腕豆骨除外),即桡腕关节。但从功能上看,腕关节实际应包括桡腕关节、腕骨间关节及桡尺远端关节,因它们在运动上是统一的。
(1)桡腕关节桡骨下端的关节面及三角软骨盘之远侧面与舟骨、月骨及三角骨,借关节囊和侧副韧带连接而成。关节盘亦名三角软骨盘,其基底与桡骨下端相连,其尖端附着于尺骨茎突的内侧,是联系桡尺骨下端间的重要纽带,三角软骨盘的前后均与关节囊相连,并将桡腕关节和下桡尺关节完全分隔。
(2)腕骨间关节位于近侧列腕骨与远侧列腕骨之间,其桡侧半凸向远侧,尺侧半凸向近侧,运动灵活多样,但是腕豆骨并不参与该关节构成,各列腕骨之间有韧带相连。
(3)桡尺远侧关节尺骨小头如同桡骨小头,除内侧之茎突外,大部形成一个圆盘,关节面占圆周的2/3,与桡骨下端内侧之尺骨切迹相接,尺骨切迹即围绕它旋转,桡尺远侧关节不负重。由于尺、桡骨之间有一关节盘存在,这就大大加强了它们之间的联系。桡尺远侧关节的主要功用为旋前、旋后运动。桡尺近侧关节,为一在环状韧带内桡骨小头自身转动的真正枢轴关节。其远侧关节,在正常活动的情况下,尺骨不动,而是桡骨的尺骨切迹围绕尺骨小头,并以其为轴心做150°左右的弧形旋转。其周围并无近侧关节所具有的环状韧带,仅以软骨盘直接联系。
2肌肉与韧带腕部掌侧主要有桡侧屈腕肌、掌长肌,及尺侧屈腕肌、指浅屈肌、指深屈肌的肌腱通过;背侧主要有桡侧伸腕长、短肌及指总伸肌的肌腱通过;尺侧有尺侧屈腕肌、伸腕肌的肌腱通过;桡侧有拇长展肌、拇短伸肌以及桡侧屈腕肌的肌腱通过。
腕关节周围的韧带主要有:
(1)桡腕掌侧韧带起于桡骨下端的前缘和茎突,向内下方到舟骨、月骨、三角骨和头状骨的掌侧面。
(2)桡腕背侧韧带起于桡骨下端后缘,向内下方到舟骨、月骨、三角骨,并与腕骨间背侧韧带相移行。
(3)腕桡侧副韧带起于桡骨茎突尖部,止于舟骨、头状骨及大多角骨。
(4)腕尺侧副韧带起于尺骨茎突,并与关节盘尖部愈合,向前外方止于豌豆骨与腕横韧带上缘内侧,向侧后方止于三角骨的内侧面和背侧面。
3腕管腕管由腕骨和腕横韧带构成,此韧带横架于大多角骨和钩骨之间。管的背侧为腕骨,掌侧为腕横韧带,屈指深浅肌腱和正中神经经过腕管

,故其间隙狭窄,易产生腕管综合征。
4腱鞘腱鞘是保护肌腱的滑囊,有两层:内层与肌腱紧密相贴,外层通过滑液腔与内层分开。在两端,内外两层相互移行,构成封闭的腔隙。内外层之间有滑液,可减少肌腱滑动时的摩擦,另外,在腕部、掌指部、足部和肩部肱二头肌腱沟等处均有腱鞘,以保护肌腱,免受骨骼和其他组织的摩擦和压迫,使肌腱润滑,有充分的活动度。
一、腕关节扭挫伤
腕关节扭伤是指腕关节受到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的作用,造成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引起腕部疼痛,活动受限。此为临床常见疾病,多合并骨折,应注意鉴别。
【病因病理】
一般多有外伤史,因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所致,如在工作、运动或日常生活中,不慎跌仆,手掌猛力撑地;拧螺丝钉、拧衣服等动作过猛;暴力直接打击而致伤;腕关节超负荷量的过分劳累或腕关节长期反复操劳积累,以上损伤均可造成腕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的撕裂伤,当暴力过大时可合并发生撕脱性骨折或脱位。
韧带的损伤可因腕关节扭伤的方向不同而异,腕部过度背伸,则易伤桡腕掌侧韧带;过度掌屈腕关节,则易伤桡腕背侧韧带;过度尺偏,则易伤桡侧副韧带;过度桡偏,则易伤尺侧副韧带。
【临床表现】
1.病史多有明显的外伤史或劳损史。
2.症状伤后出现无力,腕关节活动不灵。一般无明显肿胀,或疼痛不甚,仅在大幅度活动关节时始有疼痛。严重扭伤,可见腕部肿胀、疼痛,不能活动或活动时疼痛加剧。
3.检查将腕关节用力掌屈,背侧出现疼痛,则说明腕背侧韧带与伸肌腱损伤,反之则为腕掌侧韧带或屈肌腱损伤;如将腕关节向尺侧偏斜,桡骨茎突部出现疼痛,则为桡侧副韧带损伤,反之则为尺侧副韧带损伤;如各个方向的活动均出现疼痛,而且活动明显受限制,则说明是韧带、肌腱等的复合损伤,损伤局部压痛或触及异常改变。严重损伤者,可拍摄X线片,以排除骨折,脱位。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临床检查,诊断本病并无困难,但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腕舟骨骨折肿胀多集中在鼻烟窝处(拇长、短伸肌腱在腕部形成的凹陷,即阳溪穴处),局部压痛明显,叩击第1、2掌指关节时,引起疼痛。摄腕关节正、侧、斜位X线片可确诊。
2.三角纤维软骨盘损伤压痛集中在尺桡下关节,前臂旋后时疼痛加剧,可有明显的软骨弹响声,X线片可见下尺桡关节间隙增宽,尺骨小头向背侧移位。
另外,腕关节扭伤还必须与桡、尺骨远端骨折,月骨骨折及脱位,三角骨背侧撕脱性骨折,舟、月骨无菌性坏死,腕管综合征等相鉴别。

可拍摄X线片进行鉴别诊断。
【按摩治疗】
1.治疗原则舒筋通络,行气活血,镇定止痛,恢复功能。
2.施术部位患侧上肢,以腕部为主。
3.主要穴位少海、通里、神门、尺泽、列缺、太渊、泽间、内关、大陵、合谷、阳溪、曲池、手三里、阳池、外关、三阳络、后溪、阳谷、小海。
4.施术手法摩、揉、按、拿、拨、动。
5.时间与刺激量每次治疗10分钟为宜。新伤肿痛明显者,手法刺激宜轻;陈伤肿痛轻者,刺激宜重。
6.手法操作
(1)单掌摩揉腕臂法患者正坐,医者立于伤侧前方,一手托握腕部健侧,另手循经络路线摩、揉损伤局部及前臂3分钟左右(腕部以摩为主)。
(2)按揉腧穴握腕法医者一手固定伤肢,另手拇指循经按揉相应的腧穴,以酸胀为度;用双手多指握拿腕部一分钟,以达到镇定止痛的目的。
(3)拨筋动腕牵指法医者一手固定伤肢适宜部位,另手拇指或中指重拨腋部、肘部或臂部大筋数次,有麻胀感传导至手部为佳;一手拿腕部,另手拇指轻柔弹拨损伤处之筋肉数十次;用双手握拿掌指部,牵拉损伤之筋肉,并将腕关节掌屈、背伸、侧偏及环转活动数次;双手掌相对往返搓前臂至腕部数遍,捻揉,牵抖五指结束。
【注意事项】
1.急性扭挫伤瘀肿严重者,要局部冷敷,并立即进行软固定(3~5日);肿痛减轻以后,可配合热敷、磁疗或熏洗等。
2.固定解除以后,用“护腕”保护,注意局部保暖,避免寒冷刺激。
3.腕关节可适当活动,但不可过量,不能用力,防止诱发或加重损伤。
二、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
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又称伸拇短肌和外展拇长肌狭窄性腱鞘炎,是由于拇指及腕部经常活动或短期内活动过度,引起桡骨茎突部的肌腱、腱鞘发生损伤性炎症而出现桡骨茎突部疼痛、筋肉组织异常与压痛,握拳尺偏试验阳性的一种病症。属祖国医学之“筋挛”、“筋结”范畴。本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多于男性,长期从事家务劳动、包装、理发、会计等腕指活动者易患此病。
【病因病理】
腕指经常活动或短期内活动过度,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外展拇长肌与伸拇短肌两根肌腱一起通过桡骨下端茎突处的腱鞘进入拇指背侧,在到达第一掌骨时屈曲角度约为105°,腱鞘内侧是桡骨茎突,外侧和背侧有腕总韧带固定,故此腱沟窄而浅。外展拇长肌和伸拇短肌被约束在一狭窄而且比较坚硬的鞘内,腱鞘又距皮肤极近,故当拇指及腕部运动时,尤其是拇指内收和腕向尺侧或桡侧屈曲时,易受一定程度的摩擦,由于腱鞘靠近皮肤,因此也易受外力的直接刺激。长期的摩擦,以及反复的机

械刺激,可引起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其病理变化为:肌腱和腱鞘发生炎症、水肿,腱鞘内、外层逐渐增厚,使管腔更加狭窄,以致肌腱和腱鞘之间轻度粘连,肌腱肿胀,鞘内张力增高,从而产生疼痛及功能障碍。严重者,肌腱因受挤压而逐渐变细,但其上下端可变粗,甚至发生肌腱纤维的磨损或撕裂。个别病例偶可发生桡骨茎突部骨膜炎,有局部增生或硬结。
【临床表现】
1.病史起病多较缓慢,一般无明显外伤史,多见于成年女性。
2.症状早期仅觉桡骨茎突部酸痛,疼痛呈慢性进行性加重,可放射至手或肩臂部。腕和拇指活动时疼痛加剧,严重者拇指内收、外展、背伸活动受限,甚至端碗拿筷困难。病久者,拇指活动无力,大鱼际可有轻度萎缩。
3.检查早期桡骨茎突部轻度肿胀,压痛明显,晚期皮下可触及与软骨相似的豆状(黄豆或绿豆状)硬结。严重病例,拇指外展和背伸时,能触及摩擦音,个别病例亦可出现弹响声,握拳尺偏试验阳性。
【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病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及检查,临床诊断并无困难,但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急性化脓性腱鞘炎发病急,桡骨茎突部红肿,疼痛剧烈,因拇指与前臂深部相通,故有时脓液可向上蔓延至前臂,引起前臂肿胀疼痛。
2.Colles骨折有明确的外伤史,腕桡侧部疼痛,肿胀明显,可呈现“餐叉”样或“枪刺刀”样畸形,腕关节各方向活动均受限,桡骨茎突尖端上方2~3厘米处压痛,部分患者可闻及骨擦音。X线检查可见到桡骨茎突部的骨断裂影及桡骨远端关节面掌倾角与尺偏角的减小、消失或负值。
另外,本病还应与腕三角纤维软骨盘损伤、腕舟骨骨折等相鉴别。
【按摩治疗】
1.治疗原则活血祛瘀,消炎止痛,疏通狭窄,恢复肌腱滑动功能。
2.施术部位伤侧桡骨茎突部周围。
3.主要穴位曲池、阳溪、合谷、偏历、列缺、大鱼际。
4.施术手法滚、揉、拨、理、拔伸等。
5.时间与刺激量每次治疗15~20分钟,每日一次,刺激量因人因证而酌定。
6.手法操作
(1)推滚揉擦腕部法患者正坐或仰卧,腕部垫枕,掌面朝下。医者坐或立于伤侧,用一手握持伤肢腕部,另手小鱼际部推、滚伤处及其上下;用拇指或大鱼际部反复揉、擦桡骨茎突部,以热感为度。
(2)拔伸屈腕弹理法医者一手与伤侧手掌相合握住拇指,另手拇指按于桡骨茎突部,余四指固定腕部尺侧,在双手反向拔伸下,将腕部向尺侧屈曲,拇指弹理该处肌腱数十次。
(3)按摩经络腧穴法医者以拇指揉拨手阳明大肠经的肘下段数遍;而后压缺盆,弹拨腋下大筋、上臂桡神经点,点曲池、列缺

,揉拨阳溪、合谷。
【其他疗法】
伤处可用中药熏洗,或敷以消炎止痛膏,内服小活络丹。治疗期间,腕关节尽量制动休息,亦可用醋酸强的松龙125毫克加1%奴夫卡因2毫升,施鞘管内注射,每周一次,每疗程三次。
对于局部有硬结,非手术疗法无效,且症状严重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切除部分鞘管,效果甚好。
【注意事项】
1.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尽量避免拇指内收、外展和腕关节的用力活动。
2.局部注意保暖,避免寒凉刺激,加重病情。
三、腕部腱鞘囊肿
腕部腱鞘囊肿是一种常见的伤病,古称“腕筋瘤”,多由于劳损与外伤因素,使腕部关节囊或腱鞘附近发生囊性肿块,出现手腕部酸软无力,甚者胀痛。临床常见于舟、月骨关节的背面,位于拇长伸肌腱及指总伸肌腱之间;其次是腕部掌面桡侧,位于桡侧腕屈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多见于青壮年女性。
【病因病理】
一般认为,由于局部气血凝聚而成,与外伤刺激和慢性劳损有关,也有人认为是因局部胶样变性所引起。囊肿壁的外层是由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内层为白色光滑的滑膜覆盖,囊腔内充满蛋清样稠密或稀薄的胶冻状黏液。有时囊腔可与腱鞘或关节腔相通(有人认为,囊肿的形成与关节或腱鞘内压力增大有关),也有的囊腔呈封闭状态,囊肿根部与腱鞘或关节囊紧密粘连。
【临床表现】
1.病史有外伤史或慢性劳损史,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青年多见,女性多于男性。
2.症状主要为局部有一个发病缓慢的半球形包块凸起,患者感觉囊肿局部轻度酸胀、疼痛,腕部无力。患部远端出现软弱无力者,提示囊肿与腱鞘相连所致。但也有部分病例无任何不适感,但腕部活动过度(由于内压加大),可出现酸胀无力感。
3.检查囊肿触之表面光滑与皮肤无粘连。早期质软有轻度波动感;后期因纤维化改变,而显得小而坚硬,用力按压则有酸胀感,或向囊肿周围放散性疼痛。若囊肿生长于小鱼际近端或腕管内,可压迫尺神经或正中神经,则出现相应部位的肌肉麻痹或感觉异常。X线检查无异常发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病根据病史、症状及检查,临床诊断并无困难,但应与腱鞘炎加以鉴别。二者均发生于关节周围的腱鞘部,均有大小不等的结节样改变,但囊肿疼痛较轻,初期质软,后期质硬,多不影响关节活动;腱鞘炎一般疼痛较重,尤以关节活动时痛甚,或可触及摩擦感,严重者可出现弹响指或绞锁现象。
【按摩治疗】
1.治疗原则理筋散结,活血化瘀。
2.施术部位囊肿局部及其周围。
3.主要穴位内关、外关,囊肿上部相关腧穴和局部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