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罗马建筑成就及其影响

古罗马建筑成就及其影响

古罗马建筑成就及其影响
古罗马建筑成就及其影响

古罗马建筑成就及其影响

罗马式艺术:11~12世纪西欧艺术风格。11世纪时,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封建制度日趋稳固,修道院制度也更加完备。随着1096年的十字军东征及大规模的传道活动,在欧洲掀起了宗教的热潮。统治者都为各自的城市兴建宏伟的教堂和修道院,建筑史上称这种新形制为罗马式。而此期的其它造型艺术如雕刻、绘画等,也都成为与建筑不可分割的装饰部分。美术史上将这个时期的艺术风格统称为罗马式。

古罗马在建筑材料,结构,施工与空间的创造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成就。在空间创造方面,古罗马重视空间的层次,体形与组合,并使之达到宏伟与纪念性的结果;在结构方面,罗马人在伊特鲁斯坎和希腊的基础上发展了综合东西方建筑技术大全的梁柱与拱券相结合的体系;在建筑材料上,除了砖,木,石外,还运用火山灰制成天然混凝土。此外,罗马人还在古希腊三种古典柱式的基础上发展出五种,即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塔司干柱式和混和柱式,并创造了券柱式构图;在理论方面,维特鲁威的著作《建筑十书》理论卓越,资料丰富。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

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寺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

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主要有以下的几点:

(一)拱券与天然混凝土

古罗马建筑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巴拉丁山上的弗莱维王朝宫殿主厅

的筒形拱,跨度达29.3米。万神庙穹顶的直径是43.3米。公元一世纪中叶,出观了十字拱,它覆盖方形的建筑空间,把拱顶的重量集中到四角的墩子上,无需连续的承重墙,空间因此更为开敞。把几个十字拱同筒形拱、穹窿组合起来,能够覆盖复杂的内部空间。罗马帝国的皇家浴场就是这种组合的代表作。古罗马城中心广场东边的君士坦丁巴西利卡中央用三间十字拱,跨度25.3米,高40米,左右各有三个跨度为23.5米的筒形拱抵抗水平推力,结构水平很高。剧场和角斗场的庞大的观众席,也架在复杂的拱券体系上。著名的罗马大角斗场和凯旋门等,券拉式对文艺复兴时期古典建筑的构图产生直接影响。

(二)科洛赛姆竞技场

古罗马建筑的木结构技术已有相当水平,能够区别桁架的拉杆和压杆。罗马城图拉真巴西利卡,木桁架的跨度达到25米。科洛赛姆竞技场建在一个填没的湖上,地基竟没有明显的沉陷。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竞技场观众席平面呈半圆形,逐排升起,以纵过道为主、横过道为辅。观众按票号从不同的入口、楼梯,到达各区座位。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舞台高起,前有乐池,后面是化妆楼,化妆楼的立面便是舞台的背景,两端向前凸出,形成台口的雏形,已与现代大型演出性建筑物的基本形制相似。

(三)千人大浴场

罗马人对洗浴有特殊的嗜好,入场不仅为沐浴之用,而且还是综合有社交,娱乐和健身等活动的场所。公共浴场一般都有集中供暖设施。从火房出来的热烟和热气流经各个大厅地板下、墙皮内和拱顶里的陶管,散发热量。它们的温水浴大厅最大,用了三个十字拱覆盖,

是罗马结构技术成就的代表。把几个十字拱同筒形拱、穹窿组合起来,能够覆盖复杂的内部空间。拱券结构在此浴场得到充分利用。

(四)万神庙

万神庙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圆形广场的北部,是罗马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也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万神庙采用了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重建后的万神庙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的代表,它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万神庙采用了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重建后的万神庙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的代表,它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万神庙平面式圆型的,穹顶直径达43.3米,顶端高度也是43.3米。穹顶中央开了一个直径8.9米的园洞,可能寓意着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的某种联系。从园洞进来柔和漫射光,照亮空阔的内部,有一种宗教的宁谧气息。穹顶的外面覆盖着一层镀金铜瓦。

穹顶的材料有混凝土,有砖,混凝土用浮石作骨料。大概是先用砖沿球面砌几个大发券,然后才浇筑混凝土的。这些发券的

作用是,可以使混凝土分段浇筑,还能防止混凝土在凝结前下滑,并避免混凝土收缩时出现裂缝。神庙本身正面也呈长方形,平面为圆形,内部为一由8 根巨大拱壁支柱承荷的圆顶大厅。公元2世纪中叶建造的巴尔贝克太阳神庙,周围45根柱子,每根高19.6米,底径2米,都是用独块花岗石加工而成的。神庙后墙上8米高处,砌有三块各重约500吨的大石块,可见当时起重能力之大。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很高。大型建筑物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新创了拱券覆盖下的内部空间,有庄严的万神庙的单一空间,有层次多、变化大的皇家浴场的序列式组合空间,还有巴西利卡的单向纵深空间。有些建筑物内部空间艺术处理的重要性超过了外部体形。发展了古希腊柱式的构图,使之更有适应性。最有意义的是创造

出柱式同拱券的组合,如券柱式和连续券,既作结构,又作装饰。出现了由各种弧线组成的平面、采用拱券结构的集中式建筑物。

以上就是古罗马建筑成就及其影响的介绍。

记住,永远不要对父母说这十句话!

1.好了,好了,知道,真啰嗦!(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啰嗦”其实是一种幸福。)

2.有事吗,没事?那挂了啊。(父母打电话,也许只想说说话,我们能否明白他们的用意,不要匆忙挂了电话!)

3.说了你也不懂,别问了!(他们只是想和我们说说话。)

4.跟你说了多少次不要你做,做又做不好。(一些他们已经力不能及的事,我们因为关心而制止,但不要这样让他们觉得自己很无用。)

5.你们那一套,早就过时了。(父母的建议,也许不能起到作用,可我们是否能换一种回应的方式?)

6.叫你别收拾我的房间,你看,东西找都找不到!(自己的房间还是自己收拾好,不收拾,也不要拂了老人的好意。)

7.我要吃什么我知道,别夹了!(盼着我们回家的父母总想把所有关心融在特意做的菜里,我们默默领情就好。)

8.说了别吃这些剩菜了,怎么老不听啊!(他们一辈子的节约习惯,很难改,让他们每次尽量少做点菜就好。)

9.我自己有分寸,不要老说了,烦不烦。(他们只是担心你吃亏。)

10.这些东西说了不要了,堆在这里做什么啊!(人老了都会念旧……)

当你还在襁褓时,她便天天抱着你,哄你入睡;当你到少年时代,她便天天念叨着你,夜夜帮你捻着棉被;当你终于离开家,远行他方,她便天天牵挂着你。

有时候,我们总是在抱怨母亲的唠叨、念叨,总是在心烦她那些说了无数遍的关心话语。都说儿女是父母前辈子欠下的债,这句话不假。让我们感恩于心,让我们感恩父母那些点滴的关怀。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母亲煮的菜太咸太难吃,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经常忘记关电器;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亲的花草树木已渐荒废,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家中的地板衣柜经常沾满灰尘;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不再爱吃青脆的蔬果,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母爱吃煮得烂烂的菜;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吃饭时间他们老是咳个不停,千万别误以为他们感冒或着凉(那是吞咽神经老化的现象);

如果有一天,你发觉他们不再爱出门……也许是因为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每个人都会老,父母会比我们先老。当父母不能照顾自己的时候,很多事情做得不好的时候,请不要嫌弃他们,并请维持他们的“自尊心”.

当他们不爱洗澡时,请抽空定期帮他们洗身体,因为纵使他们自己洗也不可能洗干净;

当我们享受美食的时候,请替他们准备大小适当、容易咀嚼的一小碗。他们不爱吃,可能是因为牙齿咬不动了。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说法:其实,每位母亲都是一位漂亮的仙女,她们有一件非常美丽的衣裳。可是当她决定做某个孩子母亲的时候,当她准备呵护某个生命的时候,就会褪去这件美丽的衣裳,变成一名普通的女子,一辈子,平淡无奇。

古罗马建筑的主要成就

中世纪(Middle Ages 约395~1500):处于古典文明的结束与复兴之间。很多人认为中世纪艺术怪诞、迷惑,甚至贬为丑恶,也有人认为此间艺术丰富,反映出了东方文化,希腊罗马文化及蛮族文化的融合。中世纪基督教占主要地位,于是图画也为之服务。包括五个部分:一.早期基督教绘画(2-5世纪);二.拜占庭绘画(5-15世纪);三.蛮族及加洛林文艺复兴;四.罗马式(10-12世纪);五.哥特式(12-15世纪)。早期基督教艺术(Paleo-christian Art或Primitive Christian Art):亦称古代基督教艺术。从基督教创始时期起到大约6世纪早期的建筑、绘画和雕塑,特别是这一时期意大利和西地中海一带的艺术。基督教是罗马帝国后期流行的神秘主义和唯灵论思潮的一部分。能够确认的最早的基督教艺术作品,是2世纪罗马墓穴的壁画和天顶画,这种墓穴的装饰大体是按照古罗马印象主义所形成的一种简略风格,一直持续到4世纪。它们为了解基督教艺术的题材发展的某些方面提供了重要材料。早期基督教的图像运用偏重于象征。单画一条鱼就足以暗指基督,饼与酒引起圣餐的联想。最早的基督生平场面都取材于《圣经》所叙述的一些神迹。耶稣受难,特别是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

经历,在基督教盛行之前一般避而不提。早期基督教艺术在基督教受迫害时期就已存在。直到313年,后来继承皇位的君士坦丁大帝信奉了基督教,为基督教成为国教铺平了道路,从此基督教开始盛行。罗马帝国不久就在全国建造了教堂,通常为长方形,如罗马古老的圣彼得教堂;或为圆形或多边形,如伯利恒圣诞教堂。大规模的雕塑当时还不流行,仅制有石棺浮雕(如死于359年的朱尼厄斯?巴苏斯〔Junius Bassus〕的浮雕)、象牙板和书籍封套。教堂墙壁用绘画或镶嵌画装饰,用以教育信徒。罗马马焦雷(Maggiore)圣母院教堂的镶嵌壁画内容丰富,涉及《旧约》和《新约》中的许多故事,作于432年。绘画也用作宗教书籍和其它手抄本的插图。这一时期的艺术虽然有意背离早期的自然主义,但仍产生了很大力量和直接影响。罗马式艺术(Romanesque Art):11~12世纪西欧艺术风格。11世纪时,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封建制度日趋稳固,修道院制度也更加完备。随着1096年的十字军东征及大规模的传道活动,在欧洲掀起了宗教的热潮。统治者都为各自的城市兴建宏伟的教堂和修道院,建筑史上称这种新形制为罗马式。而此期的其它造型艺术如雕刻、绘画等,也都成为与建筑不可分割的装饰部分。美术史上遂将这个时期的艺术风格统称为罗马式。其成熟于11世纪中叶,盛行于12世纪末,但有些国家则延续到13世纪以后。图雷真纪念圆柱[Column of Trajan]:公元113 年大理石浮雕圆柱,总高38 公尺罗马,意大利。图雷真纪念圆柱外围装饰有螺旋形浮雕带,从柱子的底部盘旋而上,总长达244 公尺。为了矫正自下而上的视差,浮雕带的宽度越向上越宽。浮雕上出现的人物有2500 多个,图雷真皇帝出现90 多次,其场景之复杂、人物之众多、以及对君主个人颂扬都是史无前例的。如此复杂的场面,在罗马艺术家的笔下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显得浑然一体。拜占庭镶嵌画(Byzantine art):拜占庭镶嵌画继罗马时代之后又一次获得繁荣发展,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镶嵌画由小块彩色大理石或彩色玻璃拼嵌而成,色彩鲜明璀灿是它的基本特点之一。在拉韦纳的一些教堂可看到拜占庭第1个黄金时代的镶嵌画。圣阿波利纳雷教堂(约504)连拱廊两侧的镶嵌画分别描绘了走向基督和走向圣母的男女天使行列。作品的形式处理强调装饰性,不表现背景,有着几乎完全相同的姿势的人物造型很少有三度空间感。圣维塔莱教堂祭坛两侧的镶嵌画是拜占庭美术的著名作品。画中正面站立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一种美的理想,他们有着纤长的形体,端正的面孔,专注的大眼睛,庄严的神态和华丽的衣饰。这些人物被赋予神圣的特质:带有圣光环的皇帝和皇后被表现为基督和圣母的尘世代理人。画中人物面部表现出一定的个性特征,这在拜占庭美术中是罕见的。后期拜占庭镶嵌画和壁画强调严格的秩序,以及画像几何关系的完美与和谐。教堂装饰统一化,作品的主题处理及其在教堂里的布局都须遵循一定的模式。在绘画形式上,风格化的线条描绘成为造型的主要手段,空间观念更加抽象,色彩更加单纯,人物形象失去了肉体的存在,成为精神的象征。作于10世纪末的圣索菲亚教堂镶嵌画是这种风格的作品。帕里奥洛加斯时期,镶嵌画和壁画的纪念性减弱,宏大的构图让位于纤巧而精微的细节描绘。绘画题材增多,题材处理更加自由;但是,整个装饰体系却失去了原有的统一性和整体感。镶嵌画减少,壁画大量出现。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有君士坦丁堡乔拉教堂的壁画和镶嵌画,其中的镶嵌画《玛丽亚的生涯》以优雅细腻的色调着称。晚期壁画的代表作品还有狄奥凡(希腊人)作于诺夫戈罗德的基督变容教堂的壁画(1378)。狄奥凡发展了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绘画语言。拜占庭(Byzantine)式建筑的主要成就与特征:拜占庭式建筑的特点是十字架横向与竖向长度差异较小,其交点上为一大型圆穹顶。穹顶在方形的平面上,建立覆盖穹顶,并把重量落在四个独立的支柱上,这对欧洲建筑发展是一大贡献。东正教教堂的特征是堂基由长方形改为正方形,但在建筑艺术上仍保留拜占庭式风格。东欧的教堂是突出穹顶,提高鼓座,使穹顶更加饱满。公元1453 年当拜占庭帝国灭亡之后,有很多拜占庭的学者向西逃难到意大利,并且将希腊古典的学说引入,刺激当地人对古典的研究,最后催生了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简单来说,拜占庭艺术风格的特点是它承续早期基督教艺术风格,内容表现受到宗教的限制,大都描述圣经的故事或基督的神迹,富于装饰、抒情与象征性。因此散布在各地的教堂,成为拜占庭艺术家创作的主要场所。与古希腊与古罗马艺术比较,拜占庭艺术所强调的是对耶稣神性的描绘,而不是对人性的着墨。圣索菲亚大教堂:拜占庭式建筑最光辉的代表是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东正教的中心教堂。是拜占庭帝国极盛时代的纪念碑。圣索菲亚教堂是集中式的,东西长77.0米,南北长71.0米。布局属于以穹隆

古罗马艺术鉴赏

古罗马艺术鉴赏 古罗马艺术是希腊艺术的直接继承和发展,它们共同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础,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马其顿希腊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希腊大帝国时,在意大利半岛台伯河流域又兴起了一个国家,它经历600年左右的发展终于成为强大的帝国,这就是罗马大帝国。它于公元前146年征服了希腊本土,公元前30年击溃埃及的托勒密王朝,自此,原来为希腊所统治的广大地区,包括希腊本土全部归入了罗马帝国的版图。罗马成为希腊之后的西方政治、文化的中心。 罗马本身的艺术并不发达,当罗马人征服了许多文化艺术繁荣的国家,将那里的大量艺术品,尤其是雕塑和绘画当做战利品劫运到罗马,同时还把许多受过良好教育的艺术家、工艺师、工匠等当奴隶和人质集中到罗马,这就为繁荣罗马文化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罗马人的艺术观是求实、写实,缺乏幻想和想象力。 古罗马的肖像艺术: 罗马人信仰多神教,相信祖先的灵魂常降临家庭享受祭祀,并保佑家庭成员。有地位的贵族家庭中总设置房间保存祖先的遗容。这遗容是从死者面部翻制的蜡模面具或是根据面具制作的雕像。这种保存祖先遗像的风俗的古罗马盛行肖像雕塑的社会原因。 罗马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直接根据面具制作肖像雕塑。古罗马最早的青铜肖像就是运用希腊人和埃特鲁里亚所创造的青铜翻制技术,根据面具翻铸成青铜肖像的。这种肖像酷似真人,没有艺术的创造性,不过它却奠定了罗马肖像特别注重人物面部细节刻画的特点。罗马肖像的精神气质主要通过头部表现,所以罗马雕塑如果缺了头部,余下的部分就没什么意义了。 古罗马肖像雕塑的美学追求在于求真美,这同古希腊的宁静、理想化的完美迥然不同,这种特征趋向于个人意志的创造,表现出敢于参与世事争胜的气概。 求实的罗马人不像希腊人那样敬神,那样神重于人,而是更重视自己在艺术中的地位。《捧着祖先头像的罗马人》,表现的是罗马人葬仪中出现的情节。在葬仪上送葬人要捧着祖先的遗像参加葬礼,因此肖像雕刻实际上成为这种独特葬仪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这组雕像中通体使用写实手法,着重刻画头部,身体被繁复的衣褶覆盖,质感很强,与头部形成繁简的对比,更加突出了头部的个性特征。 古罗马的建筑艺术: 因为讲求实际,罗马艺术的最高成就体现在无数的公共建筑上,他们修筑了规模浩大的公路、水道、桥梁、广场、公共浴池等设施。 最早的罗马建筑艺术来源于古希腊,但由于罗马人更注重实用和现实生活的享乐,在希腊主要为神庙增色的技术很快用于为人服务的大型公共建筑,宏伟的竞技场、公共浴室、广场、水道在城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罗马人爱好奢华,经常在典型的希腊造型基础上加以改造,比如在多利克式柱的柱底再加上一个柱基,把爱奥尼亚式柱头上的卷涡造型加在科林斯式柱头上得到复合式柱头,令建筑形式更为繁复华丽。

古罗马建筑成就及其影响

古罗马建筑成就及其影响 罗马式艺术:11~12世纪西欧艺术风格。11世纪时,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封建制度日趋稳固,修道院制度也更加完备。随着1096年的十字军东征及大规模的传道活动,在欧洲掀起了宗教的热潮。统治者都为各自的城市兴建宏伟的教堂和修道院,建筑史上称这种新形制为罗马式。而此期的其它造型艺术如雕刻、绘画等,也都成为与建筑不可分割的装饰部分。美术史上将这个时期的艺术风格统称为罗马式。 古罗马在建筑材料,结构,施工与空间的创造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成就。在空间创造方面,古罗马重视空间的层次,体形与组合,并使之达到宏伟与纪念性的结果;在结构方面,罗马人在伊特鲁斯坎和希腊的基础上发展了综合东西方建筑技术大全的梁柱与拱券相结合的体系;在建筑材料上,除了砖,木,石外,还运用火山灰制成天然混凝土。此外,罗马人还在古希腊三种古典柱式的基础上发展出五种,即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塔司干柱式和混和柱式,并创造了券柱式构图;在理论方面,维特鲁威的著作《建筑十书》理论卓越,资料丰富。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

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寺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 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主要有以下的几点: (一)拱券与天然混凝土 古罗马建筑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巴拉丁山上的弗莱维王朝宫殿主厅

的筒形拱,跨度达29.3米。万神庙穹顶的直径是43.3米。公元一世纪中叶,出观了十字拱,它覆盖方形的建筑空间,把拱顶的重量集中到四角的墩子上,无需连续的承重墙,空间因此更为开敞。把几个十字拱同筒形拱、穹窿组合起来,能够覆盖复杂的内部空间。罗马帝国的皇家浴场就是这种组合的代表作。古罗马城中心广场东边的君士坦丁巴西利卡中央用三间十字拱,跨度25.3米,高40米,左右各有三个跨度为23.5米的筒形拱抵抗水平推力,结构水平很高。剧场和角斗场的庞大的观众席,也架在复杂的拱券体系上。著名的罗马大角斗场和凯旋门等,券拉式对文艺复兴时期古典建筑的构图产生直接影响。

浅谈古希腊文化和古罗马文化的关系

浅谈古希腊文化和古罗马文化的关系 摘要: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摇篮,对欧洲甚至是整个世界都有深刻的影响。古希腊人吸收、借鉴古代埃及和西亚文化遗产,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希腊文化。古罗马人继承希腊和东方文化成果,逐渐建立罗马文化。纵观这两个在人类历史上举足轻重的文化,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希腊是罗马的老师,罗马的法律来自希腊雅典;罗马神话基本都是来自希腊神话;罗马的政体吸收了希腊成分。 关键词: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 古希腊是指从希腊历史上公元前8世纪的古风时期开始到前146年被罗马征服之前的这段时间的希腊文明。在雅典的领导下,成功抗击了波斯的侵略,并在前5世纪到前4世纪之间达到鼎盛,被称作“黄金时期”。在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后希腊化文明在地中海西岸到中亚的大片地区继续繁荣发展。 在政治制度方面,古希腊是一个城邦林立的地区,因此许多不同的政治制度都有在此地区获得实践和发展,有些古希腊城邦如斯巴达一样奉行君主制,将统治权集中在国王手中;有些城邦则如雅典一样实行民主政治;还有一些城邦则是由贵族统治或由少数人控制的议会进行统治。虽然古希腊所处地域狭小,但其政治制度在广泛的时间上获得了丰富多彩的发展。仅就政体来分古希腊就经历了贵族制、民主制、寡头制和僭主制的演变。尤其突出的是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制度是古代人类对直接民主制度最早的尝试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罗马文化作为独立的文化形态与民族特性我们在探讨古罗马文化形态时,不得不涉及到古罗马文明的起源。根据英国大史学家阿诺德·约·汤因比的“母文明”与“子文明”学说,只有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文明才属于母文明,其他都属于子文明,希腊罗马文明理所当然地应当纳入子文明的范畴之中。 罗马国家是以罗马城为中心逐步向外扩张而形成的地跨欧、亚、非三州的奴隶制大帝国。罗马城位于意大利半岛,而半岛上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是伊达拉里亚人。伊达拉里亚人在公元前七世纪左右便是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它通过商业贸易,外交往来,战争征服等等方式对罗马的政治、经济、文化施加影响。 古希腊文化与古罗马文化同属于地中海文明。在同一片海洋孕育下的两种不同的文化,从生活习性到社会变迁甚至是思想发展自然会有其相同之处。罗马人自称是特洛伊人埃涅阿斯的后代,当然这个可能只是罗马人抬高身价的做法。罗马人属于亚平宁半岛上的拉丁人的一支,之后融合了萨宾人。埃特鲁底亚人等意大利古民族,之后肯定还有希腊人,因为希腊人一直住在意大利南部,称大希腊地区。在罗马公民权普遍授于外省人后成分就更复杂了。 一.政治方面

古罗马建筑的辉煌成就

古罗马建筑的辉煌成就 古岁马的建筑按其历史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伊特鲁里亚时期(公元前8-前2世纪),伊特鲁里亚曾是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强国。其建筑在石工、陶瓷构件与拱券结构方面有突出成就。罗马王国与共和初期的建筑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古罗马马采鲁斯剧场 二、罗马共和国盛期(公元前2世纪-前30年),罗马在统一半岛与对外侵略中聚集了大量劳动力、财富与自然资源,有可能在公路、桥梁、城市街道与输水道方面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公元前146年对希腊的征服,又使它承袭了大量的希腊与小亚细亚文化和生活方式。于是除了神庙之外,公共建筑,如剧场、竞技场、浴场、巴西利卡等十分活跃,并发展了罗马角斗场。同时希腊建筑在建筑技艺上的精益求精与古典柱式也强烈地影响着罗马。

古罗马马采鲁斯剧场 三、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30年-公元476年),公元前30年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奥古斯都称帝。从帝国成立到公元后180年左右是帝国的兴盛时期,这时,歌颂权力、炫耀财富,表彰功绩成为建筑的重要任务,建造了不少雄伟壮丽的凯旋门,纪功柱和以皇帝名字命名的广场、神庙等等。此外,剧场、圆形剧场与浴场等亦趋于规模宏大与豪华富丽。3世纪起帝国经济衰退、建筑活动也逐渐没落。以后随着帝国首都东迁拜占庭,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建筑活动仍长期不振,直至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为止。 古岁马的建筑按其历史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伊特鲁里亚时期(公元前8-前2世纪),伊特鲁里亚曾是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强国。其建筑在石工、陶瓷构件与拱券结构方面有突出成就。罗马王国与共和初期的建筑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古罗马马采鲁斯剧场 二、罗马共和国盛期(公元前2世纪-前30年),罗马在统一半岛与对外侵略中聚集了大量劳动力、财富与自然资源,有可能在公路、桥梁、城市街道与输水道方面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公元前146年对希腊的征服,又使它承袭了大量的希腊与小亚细亚文化和生活方式。于是除了神庙之外,公共建筑,如剧场、竞技场、浴场、巴西利卡等十分活跃,并发展了罗马角斗场。同时希腊建筑在建筑技艺上的精益求精与古典柱式也强烈地影响着罗马。

罗马建筑特点

[post] 古罗马建筑是世界建筑史上最辉煌的一章,是人类创造的建筑奇迹。对希腊艺术的模仿是罗马艺术的原动力,但是这并不影响罗马艺术本身的发展并形成独有的特色。古希腊建筑充满了对神的崇拜,为人类留下了充满理想美的断臂维纳斯;而古罗马建筑充满了对英雄的崇拜,为后人留下了古罗马大角斗场和凯旋门。总结起来,古罗马建筑有以下三点特色: 一、结构特征:雄伟、实用,注重内部空间。 1.古罗马大角斗场: 公元72年,大角斗场由维斯巴西安皇帝开始修建,公元80年由其子蒂托斯皇帝隆重揭幕。据说它是罗马帝国征服耶路撒冷以后之后,为庆祝胜利和夸耀帝国强大的武力,强迫8万犹太俘虏修建而成。后在三世纪和五世纪重加修葺。它是罗马帝国强大的标志。它就如同奋战在它里面的角斗士一样,是力量和强壮的象征,流露出的是一种罗马帝国异常雄壮的霸气,是一种略带看似不修边幅的粗犷。 整个角斗场像是一座庞大的碉堡,占地20000平方米,围墙周长527米,长轴188米,短轴156米,墙高57米,相当于一座19层的现代楼房的高度。场内可容5万观众。整座建筑用巨石和红砖砌成。外观似正圆形,俯瞰实为椭圆形。围墙分四层砌成,一、二、三层均为半露圆柱装饰。每两根半露圆柱之间是一座长方形拱门,一、二、三层合计有拱门80座,使整个建筑显得宏伟而又秀巧、凝重而空灵。第四层外墙由长方形窗户和长方形半露方柱构成,并建有梁托,露出墙外,供举行盛会之日,悬挂天蓬,为观众遮荫。整个建筑极像一个现代的圆形剧场或圆形运动场。场中心角斗用的舞台,长约86米,最宽处63米,也呈椭圆形,是斗兽、竞技、赛马、歌舞、阅兵与进行模拟战争的场所,也可在场内灌水成池,供观赏水战之用。为了安全,舞台四周还专门建有护墙,使之与观众座席隔开。皇帝的包厢和执政官、元老们的贵宾座,则用整块大理石雕琢而成。 竞技场专门建有四座大型拱门,供拥挤的观众分散进出之用。竞技场内部为阶梯形席位,架在三层呈放射状的混凝土筒形拱上。每层80个喇叭形拱,它们在外侧被两圈环形的拱廊收齐最后加上一堵实墙,形成五十米高的里面。喇叭形拱在里面上开口,每层有80个开口,底层为敞廊入口,上两层为窗洞。看台逐层后退,形成阶梯式坡度。喇叭形拱里安排楼梯,分别通向各区的看台。观众购票之后,以纵过道为主,进入各自的看区。然后以横过道为辅,进入自己的座位,井然有序,不会混乱。这种设计,时至至今,还一直沿用,近乎没有大的变动。古罗马人如此的聪明才智,真是叫人惊叹。 2.罗马万神庙 万神庙建于罗马皇帝的继承人图拉真——哈德良时代(公元117-138年)。万神庙原建于阿格里巴时代,后被焚毁。重建的万神庙又叫“潘提翁”神庙。这座神庙是继希腊神庙艺术的又一发展。万神庙作为祭祀众神的圣殿,来源于希腊人信奉的多神教,那里每种神都有他自己的神庙,如雅典娜神庙、宙斯神庙等等。罗马的宗教信仰基本上也承袭希腊遗风,但在伊特鲁里亚的影响下,罗马人把诸神集中起来供奉,即在一座神庙内设几个圣殿。因供神的圣殿较多,罗马万神庙设计呈圆环形,并以伊特鲁里亚的拱券结罗马万神庙外景 构为基础,创造出宏大的内部空间。这种从外观上看比较封闭的拱顶结构,其实在内部是由门廊和神殿两大部分组成。门廊由两排克斯林式的柱子支撑着一个半三角形额墙,宽33.5米,深18米,后部则是一个巨大的圆形神殿,直径为43.2米,墙厚达6.2米。关于这个大圆顶过去一直说认为是用砖合混凝土制成的,并认为圆顶是搁在第二层上面的。经本世纪三十年代修复这座神庙时发现,过去的判断是错误的,实际上这个大圆顶里并无砖砌的骨架,圆顶也不是搁在第二层上,而是搁在第三层上,它简直像一顶扁而浅的无檐帽。由于外表装修细致,二三层之间的构架十分严密,才给人以整个大圆顶的错觉。如此大胆的空间处理,在西方建筑中可以说是罕见的。而这个半圆球顶正是这栋建筑物的最精彩部分,它的开间开阔,垂直的顶高几乎与圆形直径相差无几。四周无一窗户,唯有从圆拱的顶端天窗射入日光。因此,人在这个圆顶下好像处在一

古罗马建筑艺术的特点及其成就

古罗马建筑艺术的特点及其成就 专业班级:文学院英语1001班学号: 101110116 姓名:巨芬

古罗马建筑艺术的特点及其成就 摘要:古罗马建筑风格产生在亚平宁半岛上,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而发扬光大,是古希腊建筑风格的延续和发展,主要的成就是万神庙和巴西利卡类的建筑。古罗马的拱券技术也达到一定的高度,为石材建筑的大跨度提供了条件,同时对古希腊柱式进行了改进,出现了券柱式这在今后欧洲的建筑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罗马本是意大利半岛中部西岸的一个小城邦国家,于公元前5世纪实行自由民的共和政体。在公元前3世纪,公元前1世纪末的两次扩张中几乎统一了其周围所有的国家,在公元前30年建立了罗马帝国,国力空前强大。在经济上,它掌握了这个地区的财富;在文化上,也成了这个地区所有古代文明成就的继承者。 公元1—3世纪是古罗马帝国最强大的时期,也是其建筑最繁荣的时期。重大的建筑活动边际帝国各地,最主要的建筑成就集中在罗马本城。古罗马建筑规模之大,质量之高,数量之多,分布之广,类型之丰富,形制之成熟以及艺术形式和手法之多样,旷古未有。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在公元一到三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古罗马的建筑按其历史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伊特鲁里亚时期(公元前8-前2世纪),伊特鲁里亚曾是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强国。其建筑在石工、陶瓷构件与拱券结构方面有突出成就。罗马王国与共和初期的建筑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古罗马主要文化成就

古罗马文化的主要成就 古罗马文化的构成: 政治文化: 王政时期:王权政体,贵族寡头政治 共和国时期:民主共和国制政体:代表君主的执政官、代表平民的公民大会、代表贵族的元老院三项政体共存。 法律文化: 王政时期:法律不成文 共和国时期:公元前450年,制定了第一部具有相对公平和民众意思的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 帝国时代:屋大维当政时代是罗马制定法律的鼎盛时期 罗马法组成部分: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 公元529年,东罗马帝国编撰了《查士丁尼法典》 语言文化:拉丁语帝国时代有书面语和口头语的区别 语言研究: 昆提利安:在语法方面有许多论述 普里斯基安:所著十八卷语法书可视为拉丁语语法代表作 文学:继承和模仿希腊文学 共和国时期: 古罗马历史上第一位诗人和剧作家: 李维乌斯*安德罗尼库斯(希腊人) 贡献:将荷马的《奥德修纪》用萨图尔努斯体译成拉丁文 罗马喜剧戏剧家:奈维乌斯 罗马最著名的戏剧家:普劳图斯 作品:《一坛黄金》、《孪生兄弟》、《商人》 拉丁散文泰斗:西塞罗

著名演说辞:《菲力匹克》、《反对安东尼》 古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奥古斯都时期 重要诗人:维吉尔 作品:《牧歌》、《农事诗》、《埃涅阿斯纪》 长篇史诗《埃涅阿斯纪》: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 贺拉斯:诗人和文艺理论家,诗的意义在于“寓教于乐”。 作品:《颂歌集》、《长短句集》 作家代表:阿普列尤斯 作品:《变形记》又名《金驴记》是至今唯一保存完整的散文体罗马小说 基督教拉丁语文学奠基者:特图利安努斯 罗马艺术典范:建筑 代表性建筑:政府大厦、神殿、圆形剧场、竞技场、私人宅邸 著名建筑:罗马万神殿、凯旋门、罗马竞技场 著名的凯旋门:泰特斯大帝凯旋门、君士坦丁大帝凯旋门 最有代表的竞技场:哥罗姆竞技场 雕刻艺术:更注重写实和揭示人物个性和内心 代表作:《奥古斯都立像》、凯旋门上的浮雕:《米洛的维纳斯》、《卡拉卡拉像》、《马可*奥勒留骑马像》 哲学:罗马哲学比较发达 卢克来修: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继承了伊比鸠鲁哲学 作品:《物性论》 西塞罗:罗马折中主义哲学代表 著作:《论国家》、《论法律》、《论神性》 把柏拉图主义、斯多葛主义、毕达哥拉斯主义综合在一起调和折中 马可*奥勒留:著名政治家,被称为“宝座上的哲学家” 信奉:斯多葛主义 著作:《沉思集》 新柏拉图主义:罗马帝国后期较大的哲学流派 代表人物:普罗提诺 著作:《九章集》 哲学范畴:“太一”,成为基督教神学的思想基础。 历史学:在古希腊传统基础上进行的 《罗马通史》的作者:波里比阿希腊人 罗马三大史学家:萨鲁斯特、李维、塔西佗

大学历史专业世界古代史的练习情况总结复习资料

世界古代史的复习(一) 世界上古史的范围 世界上古史的范围,就时间而论,始于人类的产生(大约300多万年前),终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公元476年),中间以公元前四千年代后期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奴隶制国家)的产生为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分界点。 ?就地域而言,原始社会史运用世界各地的典型资料,综合说明原始社会的发展规律;奴隶社会史则主要叙述埃及、西亚、印度、希腊、罗马等古代文明中心地区的历史。 大河文明 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恒河流域黄河长江流域 地理特征:濒临大河流域 经济特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组织特征:相对封闭的村社 政治特征: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一、古代两河流域: 1、地理位置:西亚,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 2、地理特点和文明特征: 1)两河定期泛滥带来充沛的水源-----灌溉农业发达 2)地势平坦容易受到外族入侵----王国更替频繁, 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3、文明成就:苏美尔人作为两河流域的文明奠基人 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1)文字:楔形文字 2)文学艺术:《吉尔伽美什》 3)法律:《汉莫拉比法典》 二、古代埃及: 1、地理位置:东北非,尼罗河流域 2、地理特点和文明特征: 1)尼罗河定期泛滥带来充沛水源----适宜农业发展 2)狭长河谷地带----提供相对安定发展环境,有利于保持统一 3、政治制度:法老神权专制统治 4、文明成就: 1)建筑: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法老专制特征、来时信仰产物) 2)文字:象形文字(文字特点:与具体事务形态相像;书写复杂难懂,随古埃及国家的衰亡而逐渐消亡) 三、古代印度:

1、地理位置:南亚,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 2、种姓制度: 1)形成:雅利安人对印度居民的征服,用种姓区分征服者和被征服者。雅利安人的征服对印度历史的发展起了重大转折,同时对雅利安人社会自身也产生了反作用。使得雅利安人生产方式从游牧转变为农业,雅利安人内部的氏族社会解体,引发内部出现等级划分,从而在社会上形成四个种姓。 2)影响:种姓制度造成印度社会阶层隔离,阻碍社会流动,引起各阶层不满。 3)佛教产生:公元前6世纪,列国纷争,社会剧变,刹帝利和吠舍地位上升。佛教创立。乔达摩悉大多主张“众生平等”;公元前3世纪,佛教向外传播,成为世界性宗教。 四、美洲印第安文明: 1、玛雅文明:发端于公元前2500年,有美洲的希腊之称,地理范围在中美洲。在农业上取得了很大成就,如:培育了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等。 2、阿兹特克文化:发端于12—15世纪,位于墨西哥,主要成就是建立了阿兹特克帝国 3、印加:发端于15—16世纪,从南美安第斯高原兴起,扩展成为以秘鲁为中心的辽阔帝国 五、古代黑非洲: 1、地理特征及其影响:被撒哈拉沙漠与海洋相隔,导致黑非洲与其他文明区域较少联系,发展缓慢。但在东北部非洲与埃及、西亚联系比较密切,形成了较高程度的文明。 2、东北非: 1)麦罗埃文明:公元前590年—公园4世纪,受埃及文明影响较大。有发达的冶铁业,黄金开采量大,陶器比较著名。 2)阿克苏文明:公元前后兴起,主要特征为:地处地中海与印度洋水路交通要冲,与各种文明交融,贸易发达。 3、南部黑非洲:大津巴布韦:公元 4、5世纪—--14、15世纪,以一组古代巨石建筑群遗址而著称。 六、古代希腊城邦制度 1、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爱琴文明: 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蓝色的海洋文明”的特点是经济上以商品经济为主,政治上拥有议会体制。 ?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 2、希腊文明的产生得益于特殊的地理环境: ?①多山、多港、多岛,地少人多的地理环境促成了希腊小国寡民。 ?②海外贸易兴盛,殖民及其他经济、文化交往活动,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较早接受平等互利观念,有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 ?③殖民扩张促进希腊各地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发展,开阔了希腊人的眼界,从东方文明吸收先进文明成果 3、古希腊城邦及公民 1)古希腊城邦 ?含义:希腊的一种国家状态,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的若干村落?特征: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实质:公民联合起来,保护自身利益、压迫奴隶和外邦人的一种国家组织

古罗马建筑艺术赏析

?古罗马建筑艺术赏析 ?摘要: 罗马人在建筑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大角斗场、万神庙等汇集了这一时期罗马建筑的精华。罗马建筑对后期欧洲建筑乃至世界建筑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关键词:古罗马建筑特征赏析 ?古罗马建筑是世界建筑史上最辉煌的一章,是人类创造的建筑奇迹。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袭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创造的一种新的建筑形式。古罗马建筑一般以厚实的砖石墙、半圆形拱券、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和交叉拱顶结构为主要特点。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等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等公共建筑。古罗马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例如,罗马帝国各地的大型剧场已与现代大型演出性建筑物的基本形制相似。古罗马建筑融合了各种复杂的功能,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获得宽阔的部空间。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很高,大型建筑物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古罗马建筑在公元一世纪~公元三世纪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 ?雄伟和实用的结构特征 ?据说罗马帝国征服耶路撒冷之后,为庆祝胜利和夸耀帝国强大的武力,修建了大角斗场。大角斗场是罗马帝国强大的标志,流露出一种异常雄壮的霸气。 ?整个角斗场像一座庞大的碉堡,占地2万平方米,围墙周长527米,长轴188米,短轴156米,墙高57米,相当于一座19层现代楼房的高度。场可容纳5万观众。整座建筑用巨石和红砖砌成。外观似正圆形,俯瞰为椭圆形。围墙分4层砌成,底下三层为半露圆柱装饰,每两根半露圆柱之间是一座长方形拱门,合计有拱门80

古罗马的建筑成就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

1.古罗马的建筑成就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在公元一~三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例如,罗马帝国各地的大型剧场,观众席平面呈半圆形,逐排升起,以纵过道为主、横过道为辅。观众按票号从不同的入口、楼梯,到达各区座位。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舞台高起,前有乐池,后面是化妆楼,化妆楼的立面便是舞台的背景,两端向前凸出,形成台口的雏形,已与现代大型演出性建筑物的基本形制相似。 古罗马多层公寓常用标准单元。一些公寓底层设商店,楼上住户有阳台。这种形制同现代公寓也大体相似。从剧场、角斗场、浴场和公寓等形制来看,当时建筑设计这门技术科学已经相当发达。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写的《建筑十书》就是这门科学的总结。 古罗马建筑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巴拉丁山上的弗莱维王朝宫殿主厅的筒形拱,跨度达29.3米。万神庙穹顶的直径是43.3米。公元一世纪中叶,出观了十字拱,它覆盖方形的建筑空间,把拱顶的重量集中到四角的墩子上,无需连续的承重墙,空间因此更为开敞。 把几个十字拱同筒形拱、穹窿组合起来,能够覆盖复杂的内部空间。罗马帝国的皇家浴场就是这种组合的代表作。 古罗马城中心广场东边的君士坦丁巴西利卡,中央用三间十字拱,跨度25.3米,高40米,左右各有三个跨度为23.5米的筒形拱抵抗水平推力,结构水平很高。剧场和角斗场的庞大的观众席,也架在复杂的拱券体系上。 拱券结构得到推广,是因为使用了强度高、施工方便、价格便宜的火山灰混凝土。约在公元前二世纪,这种混凝土成为独立的建筑材料,到公元前一世纪,几乎完全代替石材,用于建筑拱券,也用于筑墙。混凝土表面常用一层方锥形石块或三角形砖保护,再抹一层灰或者贴一层大理石板;也有在混凝土墙体前再砌一道石墙做面层的作法。 古罗马建筑的木结构技术已有相当水平,能够区别桁架的拉杆和压杆。罗马城图拉真巴西利卡,木桁架的跨度达到25米。公元一世纪建造的罗马大角斗场,可容五万观众,只用了5~6年时间就建成了。它建在一个填没的湖上,但地基竟没有明显的沉陷。 公元二世纪中叶建造的巴尔贝克太阳神庙,周围45根柱子,每根高19.6米,底径2米,都是用整块花岗石加工而成的。在神庙后墙8米高处,砌有三块各约500吨的大石块,可见当时起重能力之大。 公共浴场一般都有集中供暖设施。从火房出来的热烟和热气流经各个大厅地板下、墙皮内和拱顶里的陶管,散发热量。据维特鲁威《建筑十书》记载,剧场的座位下埋有铜质的共鸣瓮,以改善音质。此外,至迟在公元1世纪中叶,已经在窗上安装几十厘米见方透明度很高的平板玻璃。除了在首都罗马城集中了古罗马建筑的最高成就以外,帝国各地都有水平很高、规模很大的各类建筑物。 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很高,大型建筑物的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 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新创了拱券覆盖下的内部空间,有庄严的万神庙的单一空间,有层次多、变化大的皇家浴场的序列式组合空间,还有巴西利卡的单向纵深空间。有些建筑物内部空间艺术处理的重要性超过了外部体形。 发展了古希腊柱式的构图,使之更有适应性。最有意义的是创造出柱式同拱券的组合,如券柱式和连续券,既作结构,又作装饰。帝国各地的凯旋门大多是券柱式构图。出现了由各种弧线组成的平面、采用拱券结构的集中式建筑物。公元2世纪上半叶建于罗马郊外的哈德良离宫,是成熟的实

古罗马的建筑成就主要表现在哪几方

.古罗马的建筑成就主要表现在哪几方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在公元一~三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例如,罗马帝国各地的大型剧场,观众席平面呈半圆形,逐排升起,以纵过道为主、横过道为辅。观众按票号从不同的入口、楼梯,到达各区座位。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舞台高起,前有乐池,后面是化妆楼,化妆楼的立面便是舞台的背景,两端向前凸出,形成台口的雏形,已与现代大型演出性建筑物的基本形制相似。 古罗马多层公寓常用标准单元。一些公寓底层设商店,楼上住户有阳台。这种形制同现代公寓也大体相似。从剧场、角斗场、浴场和公寓等形制来看,当时建筑设计这门技术科学已经相当发达。 古罗马建筑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公元一世纪中叶,出观了十字拱,它覆盖方形的建筑空间,把拱顶的重量集中到四角的墩子上,无需连续的承重墙,空间因此更为开敞。 把几个十字拱同筒形拱、穹窿组合起来,能够覆盖复杂的内部空间。罗马帝国的皇家浴场就是这种组合的代表作。 拱券结构得到推广,是因为使用了强度高、施工方便、价格便宜的火山灰混凝土。约在公元前二世纪,这种混凝土成为独立的建筑材料,到公元前一世纪,几乎完全代替石材,用于建筑拱券,也用于筑墙。混凝土表面常用一层方锥形石块或三角形砖保护,再抹一层灰或者贴一层大理石板;也有在混凝土墙体前再砌一道石墙做面层的作法。 古罗马建筑的木结构技术已有相当水平,能够区别桁架的拉杆和压杆。罗马城图拉真巴西利卡,木桁架的跨度达到25米。公元一世纪建造的罗马大角斗场,可容五万观众,只用了5~6年时间就建成了。它建在一个填没的湖上,但地基竟没有明显的沉陷。 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很高,大型建筑物的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 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新创了拱券覆盖下的内部空间,有庄严的万神庙的单一空间,有层次多、变化大的皇家浴场的序列式组合空间,还有巴西利卡的单向纵深空间。有些建筑物内部空间艺术处理的重要性超过了外部体形。 最有意义的是创造出柱式同拱券的组合,如券柱式和连续券,既作结构,又作装饰。帝国各地的凯旋门大多是券柱式构图。出现了由各种弧线组成的平面、采用拱券结构的集中式建筑物。公元2世纪上半叶建于罗马郊外的哈德良离宫,是成熟的实例。 公元四世纪下半叶起,古罗马建筑潮趋衰落。十五世纪后,经过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古典复兴以及十九世纪初期,法国的“帝国风格”的提倡,古罗马建筑在欧洲重新成为学习的范例。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20~30年代。

古罗马建筑成就

古罗马建筑成就和影响 罗马式艺术 11 12世纪西欧艺术风格。11世纪时 西欧城市重新兴起 封建制度日趋稳固 修道院制度也更加完备。随着1096年的十字军东征及大规 模的传道活动 在欧洲掀起了宗教的热潮。统治者都为各自的城市兴建宏伟的教 堂和修道院 建筑史上称这种新形制为罗马式。而此期的其它造型艺术如雕刻、 绘画等 也都成为与建筑不可分割的装饰部分。美术史上将这个时期的艺术风格 统称为罗马式。 古罗马在建筑材料,结构 施工与空间的创造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成就 这一点使希腊人 望其项背。在空间创造方面 古罗马重视空间的层次 体形与组合 并使之达到宏伟与纪念性的结果 在结构方面 罗马人在伊特鲁斯坎和希腊的基础上发展了综合东西方建筑技术大 全的梁柱与拱券相结合的体系;在建筑材料上 除了砖 木 石外 还运用火山灰制成天然混凝土。此外 罗马人还在古希腊三种古典柱式的基础上发展出五种 即多立克柱式 爱奥尼克柱式 科林斯柱式 塔司干柱式和混和柱式 并创造了券柱式构图 在理论方面 维特 鲁威的著作《建筑十书》理论卓越 资料丰富。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以及巴尔贝克太阳 神庙寺宗教建筑 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 长方形会 堂 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 还 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主要有以下的几点 一 拱券与天然混凝土 古罗马建筑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 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 获得宽 阔的内部空间。巴拉丁山上的弗莱维王朝宫殿主厅的筒形拱 跨度达29.3米。 万神庙穹顶的直径是43.3米。公元一世纪中叶 出观了十字拱 它覆盖方形的 建筑空间 把拱顶的重量集中到四角的墩子上 无需连续的承重墙 空间因此更 为开敞。 把几个十字拱同筒形拱、穹窿组合起来 能够覆盖复杂的内部空间。罗马帝 国的皇家浴场就是这种组合的代表作。古罗马城中心广场东边的君士坦丁巴西利 卡中央用三间十字拱 跨度25.3米 高40米 左右各有三个跨度为23.5米的 筒形拱抵抗水平推力 结构水平很高。剧场和角斗场的庞大的观众席 也架在复 杂的拱券体系上。 拱券结构得到推广 是因为使用了强度高、施工方便、价格便宜的火山灰 混凝土。约在公元前2世纪 这种混凝土成为独立的建筑材料 到公元前1世 纪 几乎完全代替石材 用于建筑拱券 也用于筑墙。混凝土表面常用一层方锥 形石块或三角形砖保护 再抹一层灰或者贴一层大理石板 也有在混凝土墙体前 再砌一道石墙做面层的作法。著名的罗马大角斗场和凯旋门等 券拉式对文艺复 兴时期古典建筑的构图产生直接影响。 二 科洛赛姆竞技场

古罗马建筑成就和影响

古罗马建筑成就和影响 罗马式艺术:11~12世纪西欧艺术风格。11世纪时,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封建制度日趋稳固,修道院制度也更加完备。随着1096年的十字军东征及大规模的传道活动,在欧洲掀起了宗教的热潮。统治者都为各自的城市兴建宏伟的教堂和修道院,建筑史上称这种新形制为罗马式。而此期的其它造型艺术如雕刻、绘画等,也都成为与建筑不可分割的装饰部分。美术史上将这个时期的艺术风格统称为罗马式。古罗马在建筑材料,结构,施工与空间的创造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成就,这一点使希腊人望其项背。在空间创造方面,古罗马重视空间的层次,体形与组合,并使之达到宏伟与纪念性的结果;在结构方面,罗马人在伊特鲁斯坎和希腊的基础上发展了综合东西方建筑技术大全的梁柱与拱券相结合的体系;在建筑材料上,除了砖,木,石外,还运用火山灰制成天然混凝土。此外,罗马人还在古希腊三种古典柱式的基础上发展出五种,即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塔司干柱式和混和柱式,并创造了券柱式构图;在理论方面,维特鲁威的著作《建筑十书》理论卓越,资料丰富。 古罗马的建筑按其历史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伊特鲁里亚时期(公元前8-前2世纪),伊特鲁里亚曾是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强国。其 建筑在石工、陶瓷构件与拱券结构方面有突出成就。罗马王国与共和初期的建筑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罗马共和国盛期(公元前2世纪-前30年),罗马在统一半岛与对外侵略中聚集了大 量劳动力、财富与自然资源,有可能在公路、桥梁、城市街道与输水道方面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公元前146年对希腊的征服,又使它承袭了大量的希腊与小亚细亚文化和生活方式。于是除了神庙之外,公共建筑,如剧场、竞技场、浴场、巴西利卡等十分活跃,并发展了罗马角斗场。同时希腊建筑在建筑技艺上的精益求精与古典柱式也强

古罗马建筑成就

古罗马建筑成就 罗马式艺术:11~12世纪西欧艺术风格。11世纪时,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封建制度日趋稳固,修道院制度也更加完备。随着1096年的十字军东征及大规模的传道活动,在欧洲掀起了宗教的热潮。统治者都为各自的城市兴建宏伟的教堂和修道院,建筑史上称这种新形制为罗马式。而此期的其它造型艺术如雕刻、绘画等,也都成为与建筑不可分割的装饰部分。美术史上将这个时期的艺术风格统称为罗马式。 古罗马在建筑材料,结构,施工与空间的创造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成就。在空间创造方面,古罗马重视空间的层次,体形与组合,并使之达到宏伟与纪念性的结果;在结构方面,罗马人在伊特鲁斯坎和希腊的基础上发展了综合东西方建筑技术大全的梁柱与拱券相结合的体系;在建筑材料上,除了砖,木,石外,还运用火山灰制成天然混凝土。此外,罗马人还在古希腊三种古典柱式的基础上发展出五种,即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塔司干柱式和混和柱式,并创造了券柱式构图;在理论方面,维特鲁威的著作《建筑十书》理论卓越,资料丰富。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

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寺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 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主要有以下的几点: (一)拱券与天然混凝土 古罗马建筑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巴拉丁山上的弗莱维王朝宫殿主厅

的筒形拱,跨度达29.3米。万神庙穹顶的直径是43.3米。公元一世纪中叶,出观了十字拱,它覆盖方形的建筑空间,把拱顶的重量集中到四角的墩子上,无需连续的承重墙,空间因此更为开敞。把几个十字拱同筒形拱、穹窿组合起来,能够覆盖复杂的内部空间。罗马帝国的皇家浴场就是这种组合的代表作。古罗马城中心广场东边的君士坦丁巴西利卡中央用三间十字拱,跨度25.3米,高40米,左右各有三个跨度为23.5米的筒形拱抵抗水平推力,结构水平很高。剧场和角斗场的庞大的观众席,也架在复杂的拱券体系上。著名的罗马大角斗场和凯旋门等,券拉式对文艺复兴时期古典建筑的构图产生直接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