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白先勇笔下的女性形象——女性命运的悲歌

论白先勇笔下的女性形象——女性命运的悲歌

论白先勇笔下的女性形象——女性命运的悲歌
论白先勇笔下的女性形象——女性命运的悲歌

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题目:女性命运的悲歌

——简析白先勇小说笔下的女性形象Title:Female Fate Elegy

——Bai xianyong's image as women

教学单位 __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___

姓名 _______李晓妹________

学号 _____200730401051_____

年级 ______07_____________

专业 _______汉语言文学____

指导教师 ___ 王进

职称 ___ 副教授

2011年 5 月 2 日

目录:

摘要与关键词 (2)

序言…………...............................................................................................................3. 4

一、下层社会风月女子的命运悲剧………………………………………………4. 5. 6 .7

二、上流贵妇人的爱情悲剧…………………………………………………………7.8

三、迷失于爱情的女子的命运悲剧………………………………………………..8.9.10

四、欧风美雨里的“中国”丽人的命运悲剧..........................................10.11 结语 (12)

参考书目 (13)

致谢 (14)

摘要:白先勇是一位善写女人的现代小说家,他的小说以刻画不同的女性形象而著称,小说里的女性角色性格形象鲜明,风采样貌琳琅满目,生活经历也多姿多彩,他非常关注于女性的命运及女性角色的塑造,尤其是表现在历史场合中女性心灵深处的痛楚与伤感。白先勇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视角,将时代的变幻和动荡在女性的生活中起伏的影响表现出来,奏出了一曲曲凄婉的女性命运的哀歌。

关键词:白先勇小说女性形象悲剧命运

Abstract:Bai Xianyong is a modern novelist who is good at writing novels of female novel, and his novels depict different images of women known for the novel's female characters vivid personality, style appearance dazzling, colorful life experiences but also his Very concerned about the fate of women and women in shaping the role, particularly where the performance of women in the history of soul pain and sorrow. Pai its unique narrative style and perspective, the changing and turbulent times in the ups and downs of life for women shown in the impact, and played one after another plaintive lament the fate of women.

Keywords:Bai Xianyong novels female characters fate elegy Tragedy

序言

白先勇说:“妇女是我挖不尽的宝藏。”①这句话不仅告诉我们女性在他创作中的重要意义,也暗示了他对女性的重点关注。在白先勇的小说里,关注女性,特别是表现在特定的历史场合中女性心灵深处的痛楚与伤感,是一个突出倾向。从他的第一篇小说《金大奶奶》到早期代表作《玉卿嫂》,从《永远的尹雪艳》到《谪仙记》,从《香港——一九六0》到《秋思》,从《一把青》再到《游园惊梦》……在这些短篇中,主人公都是女性。白先勇在小说里塑造了许多不同境遇,不同年龄,不同地位的女性形象。如:那些风月女子——尹雪艳(《永远的尹雪艳》)、金大班(《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朱青(《一把青》)、娟娟(《蝶恋花》);那些贵妇人--华夫人(《秋思》)、钱夫人(《游园惊梦》);那些迷失于爱情的女子——金大奶奶(《金大奶奶》)、玉卿嫂(《玉卿嫂》);那些“中国”丽人——李彤(《谪仙记》)、黄凤仪(《谪仙怨》)等等。这些女性形象让白先勇有一种激奋,是白先勇某种生命原质凝聚成的形象。正如王玲玲、徐浮明在《白先勇传》中所说的那样:“白先勇把她们置于一个他需要仰视的地位,这既是一种赞美,却又是一种排斥和拒绝。她们的世界阳光太强烈,白先勇觉得自己难以走进这个世界。他一方面用自己的笔去赞美她们,另一方面,他又觉得有一种情绪让他远离她们。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情绪,这种情绪来自白先勇生命中的自然属性。他没有选择的权力,他只有坦诚地接受。”②所以才有人说,“他写女人,远比写男人,更细腻、更生动。”

白先勇是内敛害羞的,他对女性的观察基本上是从男性的角度出发的,但却又超出了男性的视角,几近还原女性心理的原貌,他通过对她们的服饰言行的描摹及对内心意识深处的揭示,所写的形象几乎每一个皆是血肉丰满,光彩照人,以至于龄梨华不住地赞叹:“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没有任何一位作家,刻画女人能胜过他的。”白先勇的小说中所创造的众多女性形象,上自上流社会下至市井乡村,或多或少都有认识意义。她们都曾风华绝代,但历史无情,世事变迁,人事无常,在无可摆脱的命运捉弄下,美人迟暮,繁花落尽,往事如烟,她们或唱叹“原来妮紫嫣红开遍,似这

①白先勇《游园惊梦》,台湾远景公司,1982年版

②王玲玲徐浮明《白先勇传》北京团结出版社,2001年1月,第219

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③,或凄凉以终,或在灵与肉的挣扎中自毁身亡。

女性命运的悲剧,很多都是由于客观因素引起来的,比如封建体制、男权思想,中国社会旧的传统势力和根深蒂固的风俗习惯,导致了男尊女卑的观念经久不衰,女性的社会角色往往被男性界定,女性的自由也往往被男性控制。因此在战火不断军阀割据、抗日战争的动乱年代中,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中国妇女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都是被侮辱和伤害最多的。由于受当时社会时代大背景的熏陶和影响,身经战乱的白先勇选择了对战乱中的女性的悲剧命运的思考和关注。他将笔触伸向了这群命运多舛的女性上,运用其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含蓄的文字,塑造了,众多不同境遇的女性。本文将这些女性形象分为四类:下层社会风月女子的形象、上流社会贵妇人形象、迷失自我的女性的形象以及欧风美雨里“中国”丽人形象来进行简要的描述。

一、下层社会风月女子的命运悲剧

白先勇笔下描绘的最多,最为详细的便是风尘女子,她们处在社会的下层,被损害的比较多,由此她们生活的悲剧性比较明显。《永远的尹雪艳》是《台北人》的首篇,作者使用素白的色调来描绘尹雪艳的形象。尹雪艳曾是上海百乐门舞厅的高级舞女,到台湾后仍在她富丽堂皇的尹公馆中与国民党遗老俊少达官显贵们纠缠周旋。白先勇充分调动了白色调来雕刻尹雪艳高雅、冷艳、阴柔的性格特点。“她有一身雪白的肌肤”,“在台北仍旧穿一身蝉翼纱的素白旗袍”,“一径那么浅浅的笑着,连眼角儿也不肯皱一下”,“一个夏天,她都浑身银白,净扮得了不得”。而在给干爹做寿酒时她“着实装饰了一番,穿着一袭月白短袖织锦旗袍,襟上一排香妃色的大盘扣,脚上也是白缎子的软底绣花鞋……而耳上却吊着一对寸把长的银坠子。”④就连她的名字“雪艳”也和这白色连在一起。作者塑造了一个外表艳丽、内心冰冷的高级舞女尹雪艳,她的特殊之处在于她总有自己的旋律、自己的拍子有着华丽富态的外表和玩弄男人于手掌之上的手段。任风云突变,她“总也不老”⑤。在台北,她常常出入于舞厅

③汤显祖《牡丹亭》

④《白先勇文集》第二卷《台北人》,花城出版社2009年1月第一版

⑤《白先勇文集》第二卷《台北人》,花城出版社2009年1月第一版

酒场,周旋在餐桌牌场,迷住了男人,也迷住了女人,被人玩弄的同时,也在玩弄着他人,深嵌于生活的栅栏而不愿自拔。她能根据外部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自己,一种冷酷的生活行为上升为她生存的手段。在现代意识中,白色代表纯净、清爽;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则多象征凄清、悲哀或丧葬。富丽的尹公馆就是当年百乐过去兴盛欢乐的回忆和今朝无可挽回的悲哀之中,而尹雪艳正着一袭白色,擎着走向深渊的灵幡,同时牵揽着那个旧世界的每根神经,走在幻灭的路上。白色,为一个行将就木的世界,泼写了一首挽歌,白色,为一个风姿绰约,冷艳神秘的女性祭奠了灵魂。

如果说尹雪艳是男人世界、女人心中的神秘偶像,那么《金大班的最后一夜》里的金大班、《一把青》里的朱青、《孤恋花》里的“总司令”和娟娟,同是风尘女子,在她们身上,揭示出的则是特定环境之下人性的病态变异与沦落,向人们展示了人的性灵被窒息,青春生命遭戕害的悲剧情景。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是白先勇引以自诩的一篇小说,作者在作品中不仅:一夜之间讲完了一个女人一生的故事,而且塑造出了一个极具复杂而丰富的性格特征的社会底层的女性形象。作品中描写的金大班,过去是上海百乐门舞厅的一名舞女,到台北后当上了舞厅大班,她在风月场所打滚了二十年,如今已年过四十,找到了一个适当的户头,为自己选择了归宿。小说所描写的就是她在告别舞女生涯的最后一夜的心理活动。在作品中,作者通过一系列艺术手法的运用,揭示出主人公金兆丽内在的精神气质。在小说的开头,作者对她只是作了外表和服饰的描绘,如“穿了一件黑纱金丝相间的紧身旗袍,一个大道士髻梳得乌光水滑的高耸在头顶上,耳坠、项链、手串、发针,金碧辉煌的挂满了一身”⑥,这样的纯外观描述,反映出她表面生活的浮华。随着小说的展开,作者揭示出了金兆丽为了生存而不得不经常笑脸迎人,以应付那些轻浮的舞客们的一面,这让人明白到她风光四射的表面下,内心也有别人很难体会到的无奈和酸楚。尽管她有时会为自己在上海时的生活而洋洋自得,然而在浮华生活表面之下,她还是有着对自我尊严和真情的追求的,并与很多人的渴望一样,发自内心地希望可以做一个平常的女性,过着安定的生活。不过,20年的饱受屈辱和欺凌的舞女生活,又使得她对自己的追求变得模糊起来,精神状态也渐趋于麻木。

《一把青》里的朱青上,原是南京金陵女子中学的学生,是个腼腆怯生的纯情少女,作者对她的形容是这样的:“原来朱青是一个十八九岁颇为单瘦的黄花闺女,来做

⑥《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白先勇

客还穿着一身半新旧直统子的蓝布长衫,襟上掖了一块白绸子手绢儿……”⑦。后来嫁给了国民党的飞行员郭轸,但是婚后没几天,国共内战爆发,郭轸随着空军队伍被调离南京,不久便不幸身亡。她痛不欲生,“一头撞在一根电线杆上,二头上碰起了一个大洞。”可是几年后朱青流落到台北,当了军中歌女,却变得玩世浪荡,风骚妖冶,以一种不恭的态度去游戏人生,唱歌、跳舞、打麻将,。作者是这样描绘她的“她穿了一身透明紫纱洒金片的旗袍,一双高跟鞋足有三寸高,一扭,全身的金锁片便闪闪发光起来。”⑧这样的描写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一个舞女的形象,很难让人想象到这就是上篇中那个内敛、文静的朱青,上下二篇的朱青判若二人。白先勇笔下的女性多半是悲情的,朱青亦是。经过了一番生离,从前有过的小女生的清纯、内敛、拘谨、朴素摇身变成了一种成熟女性的华丽、世俗以及矫作。郭轸死了,朱青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去死。只有这样才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才能得到永久的幸福。所以我会将下篇那个玩世不恭的朱青的所作所为当做是她对自己的一种消解,对社会的一种报复。游戏人间,不过是对朱青后来的人生最好解释。上下两篇朱青不同形象的展现,描绘出这一人物由纯情二放荡的性格发展,表现出了由于生活经历的急剧变化而形成的迥然不同的性格,由此反映出人物精神面貌的巨变,并从一个侧面深刻揭露了台湾的当时的社会风尚。

《孤恋花》里的娟娟是自始至终都浸泡在悲剧的苦水里,她是白先勇笔下年纪最小,而经历的灾难最大的一个悲剧性人物。她比同样身处在社会底层的玉卿嫂的地位还要低贱,她在肉体和精神上都遭受着非人的蹂躏。从她出生开始变承受着巨大的痛楚,她出生后,母亲就疯了,并被父亲用铁链锁在猪栏里,甚至连自己的女儿都不认得,留给她是咽喉下端“像蚯蚓般鲜亮的红疤”⑨,而跟惨为人道的是他的父亲竟然玷污了自己的女儿。在15岁这样一个本该无忧无虑、年华正茂、青春洋溢的小年时代对于娟娟来说却是她悲惨人生的开始,正是这让人难以忍受、难以想象的经历,小小的娟娟已经麻木了。她身上有着疯癫母亲先天所遗留的罪孽,也有着被父亲强奸又被迫堕胎的后天罪孽,正是骨子里的“罪孽”导致了娟娟悲惨的命运——为逃离父亲的辱骂和邻居的白眼,娟娟齐家而去沦为歌女,她的生活又在不断的滋生着罪孽。最后在这一系列现实的残酷折磨下,不堪嫖客凌辱的娟娟开始奋起反抗,杀死了凶残狠毒的柯老熊,但结果却是以被关进疯人院结束。可以说,娟娟最后的疯是社会弊病和

⑦《白先勇文集<一把青>》,白先勇著,花城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

⑧《白先勇文集<一把青>》,白先勇著,花城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

⑨《台北人<孤恋花>》白先勇,花城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

历史旧习的双重罪恶,小说中显现出的血腥与悲凉,正是作品的悲剧性所在。娟娟的不幸命运是一个典型,它在一定的程度上概括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女性群体的命运。

这些被命运欺弄的女性,她们被生活压迫,出卖自己的肉体,遭遇了现实的残酷对待,挣扎于污浊的社会中。对于这类的女性,白先勇给予了他最大的同情。他用冷静的语言描绘着她们所受的种种从肉体到精神上的折磨,无声的告诉读者她们遭遇的凄惨及其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二、上流贵妇人的爱情悲剧

白先勇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探讨,还体现在其塑造的一系列嫁人豪门却又极为不幸的女性身上。古诗中有“侯门深似海” 、“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对于那些嫁入豪门远离了世俗尘烟的女子而言,她们的生活和命运都笼罩上了神秘的面纱。这些豪门贵妇的生存状态、情感世界以及命运走向是否与其容貌一样美好呢?在大动荡的年代里,她们能否摆脱时代命运的控制呢?白先勇的回答是否定的。从《香港——一九六0》余丽卿、《游园惊梦》蓝田玉、蒋碧月、《秋思》华夫人等篇小说中,我们看到了作家给出的“人生无常”、“红颜薄命”的形象诠释。

《香港——一九六0》写于1964年。篇中的主人公余丽卿曾是“师长夫人”,但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民国历史的重新改写,师长早已被“砍了头”,她也流落到了水源紧缺、妓女充斥的自由港——香港。在时世的迁移和生存环境的重压之下,余丽卿接受了一个吸鸦片烟的男人的劝诱,和他厮混在一起,过着糜烂堕落的生活。她说自己是“没有将来,也没有过去”⑩,昔日那个用过勤务兵的师长夫人“已经死了”。对过去“辉煌”的彻底忘却和在现实“欢乐”中的绝望沉沦,构成了余丽卿一种麻木堕落的心理,从此就像是一朵鲜艳的话失去色彩般得生活着。

如果说,对过去繁华生活的彻底遗忘帮助了余丽卿,使她能够麻木身心,在“眼前这一刻”的苟活中浑浑噩噩地度日;那么,对过去的不能遗忘恰恰是《游园惊梦》中的钱夫人。在《游园惊梦》中,作者通过一次家庭宴会描绘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如“矜贵”的窦夫人,“高傲”的赖夫人,“放荡”的蒋碧月,“伤感”的钱夫人。在

⑩《白先勇文集<香港——一九六0>》,白先勇著,花城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

众多的女性中作者着墨最多、最为关注的便为钱夫人,可以说钱夫人是本文中唯一主角,是她“游园”后“惊梦”、感到人生无常的现实的。

《游园惊梦》是从钱夫人坐计程车到窦公馆参加聚会开始,即一步步深入她的内心,将其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富贵荣华,只可惜你长错了一根骨头。”11由此可以看出钱夫人所经历的心灵磨难。钱夫人是钱鹏志将军的遗孀,来台后权势失尽,经济拮据。为了参加窦夫人邀请的这次宴会还曾作了精心打扮,但与穿着入时、珠光宝气、雍荣华贵的窦夫人相比还是显得过分寒酸。她的头发是“下午六点才去西门田红玫瑰做的”,“只是现时风一撩,就乱了”;身上穿的用尚好的料子做的墨绿杭绸旗袍,在镜子中一照,“在灯底下照起来,绿汪汪翡翠似的”,“竟有点发乌”,“有点不对劲儿”;别人的旗袍下摆都缩到膝盖上去了,露出大半截腿子来,而她的旗袍长得快拖到脚面上来了。过分的寒酸、过时、守旧是社会生活变迁在她身上的反映。接着作者又将笔触伸人人物内心深处,挖掘人物内心深处的心理活动。席间所经历的一连串事件,触发了她对一连串往事的回忆,她想起了当年在南京时的荣华富贵,想起了往昔在舞台上的得意场面。然而时过境迁,剩下的只有对往昔的缅怀,拥有的只有对今世的变化无常的感叹和忧伤。一会儿人生,一会儿戏,一会儿戏,一会儿人生,戏中人生,人生如戏,从而揭示出人生为戏,戏如人生的历史苍桑感和人生无常感。所有这些都把钱夫人的命运衬托得凄凉、悲惨、无奈、反常。美好的昨天演变成了今天的恶梦,时光流逝留下了种种创伤,而现在这种重温残缺的“金陵旧梦”,留下的只有对往昔生活的回忆以及对现世聚散无常的叹息和感伤。而这当中无论是辉煌于前的蓝田玉,还是璀璨于后的桂枝香,她们的身份和荣耀都是以牺牲了青春、情爱、天伦之乐这样一些人生最美好的东西换取的。

三、迷失于爱情的女子的悲剧命运

白先勇笔下的女性所难以消受的不是容颜的老去,而是感情的无所寄托。不得不说爱是女性特殊的生活领域,是女性的一种信仰,一种寄托。但是在白先勇笔下,爱情只不过是女性的幻梦,是最奢侈不过的东西,即使有也只不过是遥远的过去,是她们怅惘的因由。

《白先勇文集<游园惊梦>》,白先勇著,花城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

11

《金大奶奶》是白先勇的第一篇小说,已显露出了其善于刻画女性形象的才华,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女性命运题材的关注和探讨。作品中的金大奶奶曾经有过两次失败的婚姻,第一次婚姻葬送了她的青春,第二次婚姻葬送了她的性命。在她还不是“金大奶奶”的时候,她嫁过人,“丈夫有钱得很”,但男人身体不好,而且他一向有痨病,没过几年就去世了。如果说,在这一次的婚姻悲剧中,更多呈现出的的是的是客观的社会外观原因导致的话,那么,金大奶奶在之后的婚姻悲剧和遭遇中,则明显地带有她自身的主观因素了。在她新寡之后,金大奶奶名下的财产引起了一些有企图的人的觊觎。一个比她小十岁,住在她家对面的金大先生“天天跑来金大奶奶家中瞎混,混来混去,就把金大奶奶骗上了。”金大奶奶当时三十出头,又经历过一次婚姻失意的历练按说,她应该对感情生活有所领悟,对情感有所防范才对。但是她还是被男人的花言巧语和风流倜傥的外表所迷惑被蒙蔽了头脑,又一次错误的步入婚姻嫁给了金大,从而在最求爱情的路上再一次经历了失败,迷失了方向。等到金大把“田产和首饰”拿到手后,就“完全的变了一个人,对她不是大就是骂。”12最后金大奶奶服毒药自杀,死在了金大先生讨小妾的喜宴上。

和金大奶奶一样,另一个在爱情的道路上迷失的还有玉卿嫂。这又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棱有角、精彩夺目的典型形象。

《玉卿嫂》写了一个眉清目秀的年轻寡妇,她发疯般地热脸上比自己年少而又贫病交迫的干弟弟庆生,但在的控制欲下的爱让庆生感到恐惧,,后来在荣哥的陪伴下,去看戏,认识并爱上了唱戏的金飞燕。玉卿嫂得知后,就用一把短刀杀了庆生然后自杀。

文中的玉卿嫂她只是富人家的奶妈,是万千普通妇女的一员,但白先勇赋予她的色调也是包含深意的。作品一开始,映入眼帘的玉卿嫂是“一身月白色的短衣长裤,脚底一双带褥的黑布鞋,一头乌油油的头发学广东婆妈松松的挽了一个髻儿——一双杏仁大的白耳坠子却刚刚露在发脚子外面”13,是活脱脱一个俊俏的门舞厅的幻影,象征着那个已经逝去的金粉世界和青春年少。她是以孤孀形象,这一身素净的打扮,端庄的神情,表现出了她那冰清玉洁、洁身自好的个性。但是当她与情人幽会时,便呈现出决然不同的风姿:“她换了一件枣红束腰的棉滚身,藏青裤子,一双松花绿的《白先勇文集<金大奶奶>》,白先勇著,花城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

12

《白先勇文集<玉卿嫂>》,白先勇著,花城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

13

绣花鞋儿,还擦了粉。”这种鲜亮的打扮,恰如其分地表现出玉卿嫂胸中那团炽热的情火。对于玉卿嫂这种外静内热的性格作者仅仅是通过对其外貌服饰的描摹就表现得淋漓尽致,跃然纸上。玉卿嫂的爱情悲剧,很大程度上由于性格产生的悲剧。一方面,她爱情专一,感情热烈,执着追求纯真的爱情。另一方面,她的又是专制的、强悍的,自私的,她不懂得爱情是双方的,是对等,一旦失去平衡,就会产生悲剧,单方面的追求和控制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长久的爱情的,于是她陷入了盲目,在爱情当中迷失了自我,她将爱情当作生活的唯一,所以当庆生“背叛”后,她便无法接受,最终酿成悲剧。正因为玉卿嫂是个楚楚可怜的女人,她自己无法控制的行动更增加了她悲剧的深度。这个美丽而变态的女人以她的生命结束为这场畸形的感情作幕。

四、欧风美雨里的“中国”丽人的命运悲剧

白先勇笔下的女性几乎包容了一切形象的女子,对于身处国外,经历欧风美雨“洗礼”的“中国”丽人白先勇也给以了很大的关注。但他这时的重点已经由个人的情感追求转向对赴美留学生在中西文化的夹缝中进退两难、情感和生命遭受到放逐的展现,体现了一代游子的文化乡愁,反映了飘泊异国的游子心灵和令人心碎的女性命运的悲剧。

《谪仙记》里的李彤她出身于中国的官宦世家的女留学生,她是怀着对异域文明的倾慕踏上离乡之路的,到美国后,凭着长相艳丽,穿着华美,出足了风头:“一到威士礼。连那些美国的富家女都让她压倒了”14,“不多久,她便成了威士礼的名人,被选为‘五月皇后’。来约她出游的男孩子,难以数计。”然而好景不长,她遭遇到了命运的无情打击,父母在逃难途中不幸遇难,曾经显赫的家世,随着太平轮的淹没而沦落,她顷刻间失去了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支柱,她背负着命运和文化的重重重压,她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在异域被消磨殆尽,她已经无力融入西方文化,失去父母的她又无法回归到住过的传统文化中。她原本热情、奔放、豪爽的性格变得扭曲,于是她只能用狂放、孤傲、放浪形骸来麻醉自己,舔舐自己流血的伤口,然而她终究无法与命运抗争,她注定要像一只飞蛾那样扑在红红的烈焰中燃灭自己,最后在威尼斯河畔跳水自杀,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够永远摆脱卑微和困苦。

《白先勇文集<摘仙记>》,白先勇著,花城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

14

失去传统文化支撑的海外游子们的精神是痛苦的,感情是无所寄托的,悲剧也就由此产生。“纽约客”还塑造了其他各具特色的女性形象,如《谪仙记》的姐妹篇《谪仙怨》中的刚到美国,就被西方文化中的糟粕所腐蚀,美其名为留学生实则是卖淫女的黄凤仪;《安乐乡一日》中依萍孤单寂寞的困在安乐乡里,空有一腔中国情结,却连自己的女儿宝莉都教育不了的痛苦;《上摩天楼去》里满怀热情投奔纽约去看姐姐,看到原来智慧高雅、热爱艺术的姐姐被美国重功利重现实的文化氛围熏染失望离去感到“沦肌浃骨”的枚宝。这些身处欧风美雨中的“中国丽人”,她们虽然生世不同,性格迥异,但是她们在外羁旅,远离祖国母的“疲惫”躯壳里,负载着得是同样痛苦的没有归宿的灵魂,她们处在一种极其压抑的生活里,逐渐丧失了自己的理想与追求,甚至扭曲了美好的心灵,染上了很强的悲剧色彩。

结束语

白先勇的短篇小说,在数量上并不算很多。但他却在有数的二十几篇作品中,为读者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鲜明、色彩缤纷的女性形象,写出了女性命运的形态和生命的流程。白先勇将自己的忧患意识注入到他笔下的人物中,尤其是女性人物的身上,这些女性大都身处弱势地位,被社会及生活现实无情地摧残吞噬,最终都不可避免地走向毁灭。尹雪艳、娟娟、金大奶奶、李彤、玉卿嫂等女性的命运正是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弱者的悲歌。白先勇的女性观无疑是带着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明影子的双重影响的。他曾不止一次地说到自己的思想感情是“西方现代主义跟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15一方面白先勇认为女性应该具有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的温柔、贤德,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女性的行为并不一定都得循着传统的路线,而应该有着和男性平等的权力。

白先勇在一系列以女性为主的作品中似乎有意的从多方位地揭示人性的深刻性与丰富性、复杂性与矛盾性,从而在读者眼前呈现出一个色彩缤纷却又黑暗冷酷的人的世界,让处在这个世界中的她们虽然一个个如菡萏临水,妩媚动人,周身都摇曳着艺术的光辉,但她们的命运却又似一曲曲哀婉凄切的咏叹调,让读者在唏嘘、哀叹的同时,心中又充满了悲悯和苍凉。作为一个同性恋者,似乎他看女性的角度会更加中立,更能从人性的角度来关照这些身处乱世的女子。因此在白先勇的笔下,他以一种带着同情和悲伤的音符奏出了一曲曲身处乱世中的女子的命运挽歌

参考文献

[1]《台北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8月

[2]《纽约客》.[M].台北:尔雅出版社,2007年7月

[3]欧阳子.寂寞的十七岁??序.[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3.

[4]欧阳子.《王谢堂前的燕子——〈台北人〉的研析与索引》 [M].台北:尔雅出版社,1976年4月;广州:广州花城出版社2000年4月

[5]於梨华.《白先勇笔下的女人》.[N].《现代文学》第四卷,第三期

[6]司见南李宗霖.简论白先勇小说中女性的悲剧色彩.[N].《赤峰学院学报》第28卷,第三期

[7]王玲玲徐浮明.白先勇传.[M].北京:北京团结出版社,2001年.219.

[8]黄梅.阁楼上疯女人《读书》,1987年10月号.

[9][5]刘俊.悲悯情怀.[M].广州:广州花城出版社2000年.111-112.117-118.

[10]白先勇.社会意识与小说艺术,《白先勇文集》.[M].广州:广州花城出版社2000年.254-255.

[11]白先勇.要写就要超越自己[N].新京报,2004-09-27(3).

[12]袁良骏.白先勇小说艺术论.[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年.275.

[13]刘俊.《情与美》 [M]. 广州:广州花城出版社,2009年1月

浅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浅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张爱玲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把她的生活经历经过酝酿加上她独特的观察力升华成一部部旷世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谱出华美的乐章。她笔下的女性形象或可悲或可恨或可怜,本文对张爱玲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小说中的女性形 象进行社会反思。 读张爱玲的任何一篇小说,我都可以理解为何说她不是一名普通的女子。她用漫不经心的笔触刻画出一个个或含泪或泣血或可怜或可恨的女性形象;她用瘦弱的指尖轻轻挑起千年来蒙在家庭、婚姻、爱情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就让人看到触目惊心的真实,她把笔端伸向上帝看不到的地方,伸向太阳照不到的黑暗的角落;让那些华美袍上的虱子赤裸裸的暴露给世人面前。 一个个可悲的女性,一个个吃人的女性,一个个可怜的女性活灵活现的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为她们颤动,让读者为她们伤悲。因此张爱玲小说的成功之处不在于她所反映的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特征;不在于她的语言有多华丽;而仅仅在于她所刻画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与大多数作家所描写的女性有太大的差别,她们以独特悲凉和屈辱震撼着读者,张爱玲也因此在中国甚至世界文坛上折射出熠熠光辉。 一、人物形象具有的自传色彩 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作家。① 我们先来看一下她的出身:祖父是清朝的大臣,祖母是李鸿章的女儿,外公则是天津提督,可谓是出身显赫,属于贵族后裔了;但张

爱玲出生时已经是家道中落,父亲吸烟土、逛妓院、养姨太太,幼时的张爱玲生活在父母的争吵中,直至父母离婚。张爱玲幼时没有家庭的温暖,封建大家庭中的尔虞我诈,在她内心深处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尽管在创作中一举成名,在文坛上响当当,但是张爱玲的婚姻如同她的作品中的人物一样,是不幸福的。一九九四年在张爱玲创作的顶峰时期,她与汪伪宣传部次长,伪《中华日报》总主笔胡兰成签订婚约,但这次婚姻让张爱玲受到很大打击,因为它只维持两年。晚年的张爱玲孤独落莫生活着,最终客死异乡。纵观张爱玲的众多著作,我们都可以从中感受到她悲观敏感独特的性格,作品中的男性大多玩世不恭,抽鸦片,逛窑子;作品中的女性无一不是以悲剧结束,这不能不说是由她个人的生活经历所影响的,“总之,生命是残酷的看到我们 ②缩小又缩小的,怯怯的愿望,我总觉得无限的惨伤。” 她的作品大多以沪港两地为背景,事实上张爱玲是出生在上海的,又长期生活在香港。读书期间,她亲身经历了港岛被围,抵抗及沦陷的全过程。而她在《倾城之恋》中描写“炮火却逐渐猛烈了,邻近的高射炮成为飞机汪意的焦点,飞机营营的在顶上盘旋~~~”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很难写出当时战争的真实与紧张。 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一炉香》一经发表,就引起读者的哄动,书中的女性葛薇龙是一个寄居在姑妈家被诱惑而论为交际花的女性。无独有偶,张爱玲也因战争而中断学业,因此同她姑母住在一幢西式公寓里,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很多女性是家道中落的名门淑女,而张爱玲用不厌其繁的笔墨描写了大家族的种种陈设丫头佣人及大家族的

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摘要: 张爱玲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把她的生活经历经过酝酿加上她独特的观察力升华成一部部旷世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谱出华美的乐章。她从女性的立场和体悟出发,以女性的眼光观察女性,并通过隐喻式的批判讽刺手段来表现女性自我意识的缺失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种荒凉感,她不宣扬女性的主题意识,只是把女性从属于男性这一事实,敏锐而冷静地述说出来,没有希冀也没有指责,只是“苍凉”地展示女性的真相。她笔下的女性形象或可悲或可恨或可怜,她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身世遭遇,有着截然不同的个性与经历,为我们广大的读者、评论家展现出一个让人神往而有绚丽多彩的文学世界,深刻揭示出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禁锢下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的悲剧原因。本文对张爱玲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社会反思。 关键词: 张爱玲、女性形象、苍凉 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和特别魅力的女作家。她最有名的一本集子取名叫《传奇》,用其概括张爱玲的一生最恰当不过。她出生于上海租界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亲身感受到了她父母两大家族的没落与瓦解。父母给予她的不是温暖的亲情,而是旧家规的威严与新时尚的约束,这些使她在潜意识中产生对父母和家庭的厌恶甚至敌对情绪,成年以后又遭受了情感和事业上的打击,这些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与创作态度。家世变迁,人情冷暖,给张爱玲的刺激很深,形成了她孤僻冷漠的性格,也形成了她独特的审美观。她以犀利的眼光和独特的视角,撕开女性世界温情的面纱,塑造了一组扭曲而残缺的女性形象。 张爱玲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影响,所以她的性格中既有东方温柔、保守的一面,又有西方追求个性解放,婚姻自由的一面。这种身份背景使得他的作品超越了阶级性。她不在于批判时代对女性的压迫,只在于刻画人性的脆弱与无奈。她以个性极强的女性意识,对“五四”以来的新的文化理想进行了强烈的反驳,从生存困境中的无语反抗与物质追求、文化困境中的艰难突围与无奈选择、人生抉择中的现实困守与传统禁锢三个方面,立足民族的、文化的、历史的角度,深刻地揭示了40年代中国普通女性在受到男权主义强制的社会环境中,迷茫而无奈、卑琐而自嘲的世俗人生的生存状态。 战争经历使她开始怀疑人的理性,强调非理性,并致力于人性在英雄神话破灭后的自私、丑陋、苍白的刻画。上海的沦陷让她感觉到了许多的变帮,家事,国事,世俗文化冲突,人性的暴露等,都让她对这个社会,这个世界产生一种荒凉的感觉,在她的作品中最突出的就是这两个字。 张爱玲的作品是在殖民地与半殖民地的现代都市的背景中,展示人的精神的堕落与不安,展示人性的脆弱与悲哀。她笔下的女性形象表现得最为鲜明,张爱玲写的女性是“新女性”表象下的旧女性。这些女性受过新式的教育,过着“新时代”的女性们享受的现代都市生活,但她们并没有新的思想,甚至丝毫没有受到当时革命运动和革命思潮的影响,满脑子都还是封建主义的东西。她笔下的女性形象与通常的新文学作家笔下旧式女性也不同,张爱玲没有农业文化的背景,她的文学素养是在代表着工商文化的城市背景中形成的,她笔下女性形象几乎都是日益没落的淑女或竭力向上爬的小市民,这些女性在人生中受到的苦难,是无家可归、无夫可嫁的精神上的恐慌。两性关系、婚嫁论娶是她揭示生活底蕴的切入点和主要视角,纵观她的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 一、插翅难飞的女人心甘情愿地被囚禁被封闭在家庭的城堡之中,依附于丈夫或依附于“物质”,以“物质金钱”为第一位作为择爱的目的与标准。失去了追求自由的勇气和力量,成为了一只又一只“绣在屏风上的鸟”,囚禁在家庭的牢笼之中。如《留情》中的敦凤、

论王小波笔下的女性形象

论王小波笔下的女性形象 王小波,唯一一位两次获得世界华语文学界的重要奖项“台湾联合报系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中国大陆作家,也是一位特立独行的知识分子,他在“文学即人学”的意义上进行文学创作,他的小说里充满着对人性深刻、理性的思考。目前,王小波其人及作品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却少有学者深入探究王小波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价值。他笔下的女性拥有真性情,她们果敢、积极、自主,具备突破重围的智慧与激情,是作家对人性所有美好的寄托,对女性人物的解读和分析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王小波小说的核心内涵。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性别意识领域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领域,王小波对于两性地位与关系的独到见解和他的自由主义思想赋予了她们不同寻常的女性主义价值。他那些带有性别意识的文学创作,有助于打破男作家们的男性性别主体的局限性,真正做到了在塑造人物时尊重两性性别特点与个体差异,为文学研究提供一种多元化、平等化的文化视阈。笔者认为,王小波笔下的女性叙说的意义,并不在于解构男权中心文化,而在于对人类文化和文学的漏洞与缺陷进行有益的补充与修正,从而不断完善女性形象本身。小说中女性主体价值的建构,是争取在文化与文学领域提倡性别公平,提倡在差异性基础上的性别平等。通过阅读文本中的女性人物,笔者认识到只有自觉突破对于两性抒写的界限时,女性人物的发展才能具备辽阔的疆域和广阔的前景。当作家与评论者都能充分认识到两性的性别差异与性别价值,并做出正视性别差异、超越性别局限性的努力时,文学的发展才能真正拥有更为

辽阔的疆域和更为广阔的前景。因此,笔者以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为切入点,分别从女性人物对作家“理想之身”的承担、自我主体的建构和救赎、女性主义价值三个方面展开对王小波创作活动和文学作品的研究。本论文主要分四个章节进行阐述,第一章主要梳理、总结了以往的小说人物研究成果,并强调女性在其小说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第二章主要结合《绿毛水怪》、《地久天长》、《舅舅情人》以及《红拂夜奔》四部小说,试图分析作家对自我的表达及理想是如何寄托在小说中的女性人物身上的。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挖掘在她们身上凝聚的作家的想象力、对现实的深刻批判以及对自由精神的表达。第三、四章立足于女性意识的角度对王小波的作品及人物进行剖析。第三章是以《革命时期的爱情》和《黄金时代》中的女性形象为范例进行解读。对于女性生命意识的展现,王小波的小说中存在两种情况----女性主体价值的异化与建构。前者主要表现了集体无意识状态下女性的生存境遇;后者则重点表达了女性个体对自我在现实中存在的思索。这种带有明显性别意识的创作,是王小波对女性生存境遇的反思,它张扬了女性的个体精神自由与主体意识,也彰显出女性与历史、文化之间密切的错综纠缠。第四章就王小波在女性性别意识抒写方面所体现出的价值予以梳理和总结。对于失势男性与英雄女性的塑造、兼具男性与女性视角的创作以及对深埋于文字之中的“第二性”的潜在剖析,都赋予了作品一定的女性主义价值。作家深究于历史与文化土壤的感性抒写使女性的生命体验及精神之伤得以清晰地展现。结语处总结王小波笔下的女性形象价值及不足之处,重新审视王小波和小说的思想

论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论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毕业论文选题报告学院: 学生姓名 指导 老师 论文 题目丁玲笔下女性形象的成长 题目来源及意义 题目来源:丁玲是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是对五四思想的表现,是20世纪女性成长的日记,通过读她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那是时代的变化发展。看她笔下的女性形象我们可以知道那个年代的人或者是事。 意义:通过学习和了解丁玲,我们看到她的女性形象个性是那么的鲜明富有个性。我们通过看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可以看出那个时代的女性悲哀和觉醒后对社会对命运的反抗,看到五四以后女性的成长。

论 文 题 目 研 究 领 域 状 况 丁玲的作品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她的作品大多给我们呈现的是20世纪的社会进步女性。丁玲笔下的女性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她将自身的人生经历与小说中的人物结合起来,体现出丁玲自身的成长和 她创作的变化。她笔下的新女性形象对五四 以后的女性思想的解放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作用,引起人的共鸣。 内 容 提 要 或 实 施 方 案 通过看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看那些知 识女性的变化和成长,我们可以知道那个时 代的社会对文学的影响。我们通过这些女性 形象都仿佛可以看到丁玲的影子,看到那个时代的印记。文学可以反映生活,反映社会,丁玲就是个很好的社会记录者,她用她的笔她的文字记录她对人生的感受和看法。丁玲,是20世纪伟大的女性作家,她笔下的女性多是具有时代特征且个性鲜明的进步。如梦珂,贞贞,杜晚香,这些都是丁玲小说中极具代表性的女性。在她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丁玲的影子,那个在压抑中寻求解 放的年代的女性形象。她们在人生道路上不 断地寻找自我,解放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浅析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

浅析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号: 学号: 浅析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 系 别 文学与传媒学院 专 业 对外汉语 班 级 1101 姓 名 张霞 指 导 教 师 董文会 2015年3月28日 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 院 本科毕业论文

鲁迅先生一直都很重视对女性问题的研究和探索,并试图通过文学作品来表现反封 建的思想主题,呼唤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解放。对于鲁迅先生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国 内外的专家都已有过研究讨论。论文在大量阅读原着作品和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 上,结合鲁迅先生的各种杂文、散文等,以鲁迅先生的男性视角为切入点,通过鲁迅笔 下的女性形象,来细致的分析女性思想的演变以及对其他作家、读者的影响,以便更好 地理解新时期中国女性思想的转变。 关键词:鲁迅作品,女性形象,思想影响 Abstract Lu xun has always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tudy of women's issues and explore, and tried to through literature also feudalism thought theme, called the awakening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and the liberation, about shaping the image of women in Lu xun's work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xperts and scholars have already studied and discussed, based on a lot of reading the original works from, on the basis of predecessors' research results, combined with various essays prose of Lu xun, in Lu xun's male perspective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hrough the female image of Lu xun's to better analyze the evolution of the women thought as well as the impact on the rest of the author's view of women, and Chinese women's effect on the readers to better understand Chinese women thought in the new period of transformation. key words : The words of Luxun ,The image of woman ,The evlotion of ideas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以《倾城之恋》、《金锁记》为例 摘要:张爱玲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无疑是一个惊艳了时光的存在,她的文字、她的旗袍似乎已经牢牢地嵌入了上海的一砖一瓦中,烙进了上海的肌理中。同时在她的文字中也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各自有着属于自己的个性。本文将就《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和《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为例,进行一个大致的比较分析,以此来增进我们对于张爱玲的了解与认识。 关键词:出身经历性格结局 “一座城市的覆灭,成就了一段无望的爱情。”有多少人因为这样一句话的吸引而去找到《倾城之恋》这本书来看?张爱玲将白流苏与范柳原这两个“自私的人”放到了香港这个繁荣与危机同在的城市,让“自私的女子”与“自私的男子”在这样一个动乱的城市里相互依靠却又相互利用,最后终于互诉衷肠、表白心意,成就了一段传奇,成为了许多男男女女的向往。 而在张爱玲的另一部作品《金锁记》中的主人公曹七巧的故事却让人不怎么喜欢。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姑娘,爱上了一个男人,却偏偏嫁给了他病怏怏的哥哥,做了他的嫂嫂,整日里面对一群善于搬弄是非的妯娌,连丫头也可以肆无忌惮地欺辱她。在这样的处境下,丈夫无法给与她庇佑,心上人也对她避之不及,娘家人只当她是全家的摇钱树,贪婪地频频伸手。于是之后的曹七巧变得相当厉害,斗败了妯娌,拽住了婆家的大权,主宰了儿子女儿的人生,报复了心上人的无情,将其他人的人生变得与自己一般痛苦。最后她的儿子恨她、女儿怨她,心上人远离她,所有的人都对她恭恭敬敬。于是,她成功地引起了读者的厌恶。 白流苏与曹七巧,同为女人,怎么就一个终得圆满,一个孤老终身呢? 流苏,一个听起来就比其他的七巧之类的名字要美得多的名字,出身世家,虽然家族早已败落,家中也是人丁旺盛,所以通晓人情世故,天真无邪却也不乏心机;曹七巧,麻油店老板的女儿,自小被派到柜台买油,接触到的是最最底层的老百姓,见识到的是最最平凡不过的家长里短,可以说是在人民内部成长起来的好孩子,拥有的是劳动人民特有的淳朴,真正天真质朴。两个人比较起来,似乎是自然成长起来的曹七巧更讨喜一些,“买油西施”,人们如是称呼。

浅谈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内容提要: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其作品中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迥别于以前文学长廊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它们不是完美的,但又让人感到特别真实,她们的美,她们的傲,她们的悲,她们的勇,构成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这些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成功,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丁玲本身是一个女性味十足的女人,以及她本人的生活经历的影响。 关键词:丁玲女性形象美傲悲勇 在群星璀璨的中国现代作家群中,丁玲是比较亮丽的一颗。半个多世纪以来,她为读者奉献了《梦珂》、《莎菲女士的曰记》、《阿毛姑娘》、《韦护》、《水》、《田家冲》、《杜晚香》、《我在霞村的时候》、《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奠定了她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笔者认为,丁玲作品中最具分量的部分当属于“女性小说”。丁玲在文学作品中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其中有农民形象,如张裕民、程仁、阿毛老爹等;有地主形象,如钱文贵等;有新时期人物形象,如苇弟、凌吉士、澹明等。但是在众多的文学形象中,最具震撼人心力量的则是大量的女性人物形象,如梦珂、莎菲、阿毛、贞贞、杜晚香、三小姐等,她们各有特点,在丁玲笔下呼之欲出,栩栩如生。她们是美的,是傲的,也是悲的,更是勇的。她们的美,她们的傲,她们的悲,她们的勇,合成了一个个美丽的战士,合成了一个个血肉丰满如同五月鲜花般开遍大地的新女性。 一、美 泰戈尔曾经说过,当上帝创造男人的时候,他只是一位教师,在他的提包里只有理论课本和讲义;在创造女人的时候,他却变成了一个艺术家,在他的皮包里装着画笔、水、调色盒,所以女人才会那么美丽,女人的生命才会那么缤纷。在作家曹雪芹的笔下,女人是水做的骨肉。因此,古今中外的许多文章大家,在作品中大都把女性作为美的化身来描写来赞美。这一点在丁玲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其描写的女性形象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很美。无论是被视为“春天的童话”----《梦珂》中的梦珂,“夏天的童话”----《莎菲女士的曰记》中的莎菲,“秋天的童话”----《阿毛姑娘》中的阿毛,还是“冬天的童话”----《杜晚香》中的杜晚香,还是其他女性形象,大都是美的,既有外表美,也有心灵美,同时还有人性美。 外表美。丁玲以女性特有的笔触细腻刻画了一批绝代佳人。如《梦珂》中描写梦珂“......一天一天地长大了起来,长得象一支兰花,颤蓬蓬的,瘦伶伶的,面

浅论鲁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

浅论鲁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 2006年11月15日 李增泓 鲁迅是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在他的文学创作活动中,一直致力于"国民性"问题的探索。其中,中国妇女问题、特别是农村妇女问题也是鲁迅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一、失子的寡妇:单四嫂子 最早以女性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小说是《明天》,单四嫂子是鲁迅在小说中塑造的第一个女性悲剧形象。 二、再寡失子的祥林嫂 第二个失去儿子的寡妇是祥林嫂。《祝福》中的祥林嫂,是一个善良、勤劳的人,但这样一个平凡的、处于社会下层的劳动妇女,活在吃人的封建社会中,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四座大山把她彻底压碎了。 三、离婚的爱姑 失子的寡妇命运是如此,那其他妇女的命运又是怎样呢?鲁迅在《伤逝》和《离婚》中塑造了子君和爱姑这两个人物形象。 四、"五四"新女性:子君 《伤逝》中的子君是"五四"时代的新女性,有文化,有知识,接受了新思想,心中有真挚热烈的爱,跟爱姑又有明显的区别,但结果又怎么样呢? 鲁迅是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在他的文学创作活动中,一直致力于"国民性"问题的探索。其中,中国妇女问题、特别是农村妇女问题也是鲁迅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鲁迅以妇女为主人公的作品不多,但就在这为数不多的篇章中,通过一个个在生活中痛苦挣扎的女性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残酷的社会现实,愤怒控诉了封建宗法制度的种种罪恶,其悲剧性的女性形象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和震撼灵魂的艺术效果。《明天》、《祝福》中的单四嫂和祥林嫂,都是失子的寡妇,深受封建制度的压迫、封建思想和礼教的毒害,命运悲惨却从没想到要去抗争。《离婚》中的爱姑具有较明显的反抗性,但并没有跳出封建礼教的圈子。《伤逝》中的子君,是有文化有知识的"五四"时代的新女性,敢于冲出封建家庭,与自己的爱人自由结合,但由于封建势力的压迫、以及个人的思想局限,同样是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悲剧。鲁迅通过这几个悲剧性的女性形象,既同情她们的遭遇,又批评了她们自身存在的缺点,更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腐朽、反动的封建宗法制度,揭示了妇女要获得解放,首先必须取得社会的解放这个深层的含义。 一、失子的寡妇:单四嫂子 最早以女性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小说是《明天》,单四嫂子是鲁迅在小说中塑造的第一个女性悲剧形象。她具有中国传统妇女的优良品质,勤劳、善良;也具有旧社会农村妇女的弱点,逆来顺受。她是中国旧社会农村"受苦受难兼愚昧无知的妇女形象"①。 单四嫂子是勤劳、善良的。守寡后专靠着自己的双手纺出棉纱来养活她自己和她三岁的儿子宝儿。她从来没有非分之想,也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封建礼教"从一而终"、"从子"的观念在她的思想中深深地植下了根。她的心中只有宝儿。毫无疑问,宝儿是她的希望和寄托,是她的劳作以至她的生命的意义。然而她的宝儿突然生了病,神签求过、愿心许过、单方吃过、医生诊过,她尽一切可能想救活她的儿子,然而宝儿最终还是死了。这个"粗笨的女人"的信念和希望就是让儿子健康地活着,但儿子死了,她面对的是无尽的空虚与压抑。她茫然的双眼能看透自己悲剧的未来么?深受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毒害的单四嫂子,早已经麻木了,"她能想出什么呢?""单四嫂子却实在没有想到什么",她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梦里,希望在梦里与宝儿见面;她只能呆呆地"等候明天",但明天又会怎样?"作者虽然没有明说,实际上却通过种种迹象,把一个残酷的世界,摆在了读者面前。"②在封建思想的桎梏、封

论曹禺戏剧中的女性形象

论曹禺戏剧中的女性形象 140010043 01班王娅羽 摘要:曹禺在他的戏剧作品中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四部剧作中的女性形象。他在《雷雨》中塑造了蘩漪、侍萍、四凤三位女性,在《日出》、《北京人》、《原野》中又着重塑造了陈白露、愫芳、花金子三位女性。本文将把这些女性分为传统女性和另类女性进行简要对比分析。 关键词:曹禺戏剧女性形象 在曹禺的剧作中的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女性,有评论者称之为“女性天以使”形象,以侍萍、四凤、愫芳等为代表。这类女性是男人心目中的理想女性,把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佳人”与“母亲”两类女性整合为一体,去除了“佳人”身上的风月之感与“母亲”身上的无性化特征,成为爱与美相结合的受难天使,是男人心中最理想的爱人形象。另一类女性是以蘩漪、陈白露、花金子为代表的另类女性。她们大多处于“五四”时期,受到新思想的影响和洗礼。她们勇敢的追求自由、欲望、爱情、张扬意志,彰显个性。一、传统女性形象分析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女性一直被定位为男人的附属品,她们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她们在做女儿时就被灌输一些三纲五常的思想,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在家里的各种教育都是为了让她们可以在将来嫁个好人,然后为她们的丈夫提供更好的服务。 她们任劳任怨的料理家务,提供性服务,甚至在男人看来她们只是传宗接代的生娃工具。 她们从一生下来就被规划好了将来的人生,在社会伦理道德的熏陶下她们只能按照别人安排的人生规划走,不敢越轨半步。在男性眼中,她们贞洁、美丽、温柔、善良,为他人着想,默默承受来自生活的酸甜苦辣,她们具有坚韧的忍耐力和忘我的牺牲精神。 1.善良、软弱、苦难深重的母亲——侍萍。侍萍作为一个旧时代的下层妇女,她的 人生已经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属于丈夫,一部分属于儿女。她的存在总是将自己低到尘埃里,她总是蛰伏在最不引人注意的角落,一边默默无私地为他人奉献,一边希望得到对方的关爱和理解,从而确证自己的存在价值。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对生命充满希望,有着无穷韧性的女性,却在命运的捉弄下走向崩溃,失去理智。 在那样的年代,女人前半生的幸福往往押在婚姻的赌注上。少女时代的侍萍与周家少爷周朴园定情,并且为他生下两个儿子。然而周朴园却因为利益狠心的遗弃了侍萍,毁灭了她少女的爱情之梦。并且失贞的事实,彻底葬送了侍萍在后来追求婚姻幸福的可能性。因为在那个年代,一个失贞的女人被视为耻辱,不会有一个好男人去珍惜疼爱你。 因此她绝望于爱情,也失去了追求爱情的权利。这段感情令她受尽情感和道德的折磨,在世人面前,她背负着失德的十字架艰难前行。可以肯定的说,周朴园的背叛彻底的毁灭了少女侍萍的纯真年华。 被周朴园遗弃后,她默默地自己舔着伤口,忍受着生活带给她的各种苦痛,希望女儿不要重蹈她的覆辙。她像中国许多劳动农民一样淳朴,安分守己,且有命运观念,宁可自我牺牲也不伤害别人。命运就是这样喜欢和老实人开玩笑,再见周朴园,她既没有幻想,也不求补偿,而是为了周家的面子,为了儿子,不和亲生骨肉相认。面对长大成人的长子周萍,她的隐忍和欣慰矛盾交织,只一句“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①她虽亲眼看见鲁大海被殴打,但后来还是警告他不准伤害周家的人。她竭力反对周萍 和四凤恋爱,但是在她得知四凤已经怀孕后,却非常痛苦而果断的放他们去,宁愿自己承担命运的惩罚。她是一位非常慈悲伟大的母亲,为了子女的幸福而甘愿牺牲自我。她

论丁玲早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文化内涵

论丁玲早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文化内涵 ——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例 [内容摘要]丁玲早期的小说塑造了梦珂、莎菲等一系列五四知识女性形象,展示了中国女性觉醒时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是新文学史中具有强烈现代意识的新女性,她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女性话语的建构者,她追求理想自我与和谐的爱情,但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出路,是个悲剧人物。本文通过分析莎菲的女性形象及其文化内涵,揭示丁玲早期小说独特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莎菲;反叛;自我意识;女性话语;悲剧色彩 20世纪20年代末期,丁玲带着她的《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等作品登上文坛,她的出现犹如明星般照亮中国文学界,她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也是文学史上值得纪念的绚烂。她早期的小说创作关怀中国妇女解放,表现出一种对于女性自我意识的发掘,从而也造就了丁玲小说在探索妇女解放问题上最有价值的特色,如刘思谦所说的,“女性意识到了这里,才不仅从封建之父的庞大身影中决裂出来,而且开始从‘五四’女儿的两性精神同盟中分离出来,成长为独立的性别主体意识。”①其发表于1928年2月的《小说月报》上的中篇日记体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以下简称为《日记》)震动整个文艺界,《日记》站在女性主义的角度,大胆暴露主人公的性欲心理,使得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礼教受到了挑战。 一、叛逆的绝叫者 无论是亚当的肋骨所创造的夏娃,还是“好奇害死猫”的潘多拉,亦或是“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奔月嫦娥,在这些故事里,女性是卑微可耻的,她们自私、轻率、撒谎、虚荣、忘恩负义、不可理喻。回顾女性几千年来“被书写”的历史,“在中国两千年的历史上,女性自身被抹杀了,并且这种抹杀本身也被掩盖了。于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女性只是一个空洞的能指,她不能指向任何的所指,又可任男性填充进任何的内容。她在社会及家庭伦理秩序中是被统驭的对象,在经济秩序中是依附在男人身上的寄生者,在文化层次上,她只是一个被命名者。这个失去话语权的被压抑着的性别,呈现一种无名又无言的状态。她不是没有自己的历史,而是无由说出自己的历史。”②所以,我们听不到这些女人的声音,无 ①刘思谦:《“娜拉”言说——中国现代女作家心路历程》,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141页。 ②刘思谦、屈雅君:《性别研究:理论背景与文学文化阐释》,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47页。

女性形象分析开题报告

女性形象分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提供了有关女性形象分析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助到大家。 一、课题论证: (一)国内外研究: 著名女性文学研究者谭正璧先生的《论苏青与张爱玲》,对两位女性作家进行比较,他认为张爱玲是重视人情甚于世情的作家,他重世情因而有后来不能居上的看法,与傅先生看重其对人性情欲的挖掘刚好相左。或许谭先生指出了张氏部分作品内容的某种局限,但评论者自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未必是没有局限的。不错,爱情婚姻两性关系是张爱玲观照人生的基本角度,但在她描写的媒妁婚姻、金钱婚姻、高等调情、通奸姘居及其它种种畸型变态的两性纠结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人性与社会文明的冲突。正是在这一点上,张爱玲超越了一般的海派小说家。对于此方面,谭先生显然注意得不够。 台大中文系教授张健先生主编过一部题为《张爱玲的小说世界》一书,这是其专门研究张爱玲的研究生的论文集。主要包括人物形象分析和艺术分析两大内容,亦有不少新锐敏捷的看法,但感悟多于理论,流畅却欠深透似为该书的共同点。 (二)选题意义: 我之所以选择《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这个论题,是因为在阅读了张爱玲的大部分作品后,感受到了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

禁锢下的那个时代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张爱玲在从贵族到平民转换的生活经历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了女性地位的不平等,她在母亲与姑姑先进思想的影响下,寻求时代女性的归宿,再现时代女性的命运并以自己的经历为基础。本论文对张爱玲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社会反思。 二、方案设计: 此论文旨在研究在张爱玲笔下的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通过影响张爱玲创作的几方面因素,将她笔下的女性主要概括为典型的几种类型,以及这些女性形象的特点,从而深刻揭示出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禁锢下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的悲剧原因。 大纲: (一)1、简要概括张爱玲的生平及其对她作品创作的影响。(家庭因素) 2、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她作品创作的影响。(文化因素) 3、上海沦陷以及战争经历对她作品创作的影响。(社会因素) (二)张爱玲作品中各种各样的女性形象。 1、插翅难飞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2、心灵扭曲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3、漂泊不定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4、红颜薄命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三)张爱玲创作的出发点及其笔下女性的特点。 (四)通过张爱玲创作的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进行社会反思。

论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31094285.html, 论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汪怡 来源:《文学教育》2012年第10期 内容摘要: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有着不同的类型和特征,比如一味地逆来顺受地,盲目地反抗意识的,有着觉醒反抗意识的。本文着重论述几位极具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单四嫂子、祥林嫂、子君。从对她们的分析中,我们可得知造成她们悲剧原因的是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 关键词:鲁迅女性形象分析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一提到他的名字,我们的脑海里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一篇篇出自他手的经典篇目,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等等。他的一 生始终都以抨击旧的封建势力,揭露社会中的黑暗现象为己任,他时时刻刻都关注着社会现实,文章里始终如一地贯穿着民主主义革命的启蒙思想。众所周知,“五四”运动掀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在当时的社会,“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专制,提倡民主”的呼声越来越高。这时期出现了大量反封建礼教,追求妇女解放的文学作品。鲁迅则是较早关注妇女解放问题的伟大作家之一。在他的小说创作中,给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生动的妇女形象,通过这些我们看到了鲁迅先生对妇女,特别是对旧中国劳动妇女命运的深切关注。她们分别是:《明天》中的单四嫂子、《祝福》中的祥林嫂和《伤逝》中的子君,这些人物中,虽说也有人尝试着抗争旧的不平等的社会制度给自己带来的不公,但最终无一摆脱了悲惨的命运。本文试通过对这几个典型形象的分析,探讨鲁迅对妇女的关注及对她们解放问题的不断探索。 一.逆来顺受的“良民”——单四嫂子 在第一部小说集《呐喊》中,鲁迅通过《明天》塑造了他笔下的第一个女性悲剧形象。她具有中国传统的劳动妇女的优良品德:勤劳、善良,但同时她又具有旧制度下农村劳动妇女的弱点、逆来顺受。 她是一名寡妇,和幼小的儿子相依为命,在她丈夫死去的二三年里,既没有失身也没有改嫁,她的心中甚至连再嫁的念头也没有,她只是希望靠自己的双手来养活自己的儿子。于是她夜以继日地纺纱,做着超出自己体力的事。但是,她这点小小的心愿在黑暗的社会里想要实现也只能是梦想。当她心中唯一的精神支柱宝儿生病了,她带着宝儿去求镇上唯一的医生何小仙,何小仙是个骗子,不仅医术不佳,还不负责任,宝儿的病并不是无药可救,可以这样说,宝儿的去世正是单四嫂子的“无知”和庸医联手造成的。她总幻想着“明天”会更好,但又什么都不做,难道仅仅只是“希望”“乞求”,“明天”就会变得更好吗?在那样一个重重压迫之下的社会里,单四嫂子的悲剧并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整个社会的悲剧,是一种无法自鸣的痛。 二.反抗性和奴隶性的并存——祥林嫂

浅析曹禺笔下悲剧式女性形象

曹禺笔下的悲剧女性:命运的戏弄与不屈的抗争 ——以《雷雨》中的女性形象为例在阅读曹禺戏剧作品的时候, 我发现他的作品里塑造出来的女性形象普遍鲜活生动、形象丰富、充满质感。而且有几个形象已经成为现代文学画廊里的经典人物, 像繁漪、陈白露、花金子等。曹禺对他笔下的女性人物充满同情与欣赏。相反,我们在他的笔下却找不出真正完美的男性形象, 他们几乎都是有着各种的性格缺陷的男人,或虚伪贪婪,或懦弱无能,或心智稚嫩。因此我借分析《雷雨》这部话剧中的女性人物来对曹禺的女性观做个初步的探讨。 繁漪是《雷雨》里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之一, 具有丰富复杂的人性特征。她是18年前周朴园用骗取侍萍的同样手段来骗到周家的。繁漪与侍萍的境遇都具有悲剧色彩:一个被忆念了30年, 一个就在身边却被视而不见等于是困了30年。繁漪胸中丰富而热烈的感情没有了寄托的归宿, 封建家庭的宗法将她紧紧困住, 于是她感觉自己似乎要被渐渐地磨成石头样的死人。为了避免在这种束缚中一点一点枯萎以至死去,她大胆的走向了他的继子——周萍。其实繁漪是有机会可以离开周家的, 她毕竟没有被真正的囚禁, 但是她走不出去, 她离家出走的命运就像鲁迅曾经追问的虽没有人回答但可以预见的娜拉出走后的结局。在那个年代,一个三十多岁的已婚女人, 一个只会做人太太无其它生存能力的女人, 家以外的社会并未给她生存之地, 她得依靠一个男人, 虽然她并不认同男人们的所作所为。她曾对周萍说: “你不能看见了新的世界, 就一个人跑”,其实她内心的痛苦比表现出来的更多。于是在那个风雨之夜, 在四凤家窗户外面, 邪恶的力量爆发了:为了阻止周萍与四凤,她揭发了周平和自己亲妹妹乱抡的事实,并由此把整部悲剧推向了高潮,最后,她终于真正的疯了!曹禺对笔下繁漪的乖戾、癫狂和阴厉表现的淋漓尽致,但是他并没有把繁漪描写的十足丑恶,反而是为爱而坚强, 为爱而软弱, 为爱而痛苦, 为爱而挣扎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据作者说,繁漪是五四以后解放了的资产阶级女性。他对自己笔下的繁漪表现出的更多的是高度的赞赏——《〈雷雨〉跋》: “我算不清我亲眼看见了多少繁漪。( 当然她们不是繁漪, 她们多半没有她的勇敢) ”。 四凤是《雷雨》里最美丽的人, 她是周公馆里的救赎天使。她十七八岁的样子, 脸上红润, 发育健康, 举止活泼大方, 很爱笑。在周萍眼里四凤是粗俗的, 但正是他所需要的, 她有着自己欠缺的的温暖的气息,他把四凤当作是能够把他从苦海中救出来的那个人, 她是自己心内的太阳,他认为能通过自己与四凤的爱情脱离和后母纠缠不清的漩涡,于是他把全部的爱和生命交给这个心地单纯善良的女孩子。在周冲眼里她心地单纯高贵, 聪明而有感情, 是唯一懂得他人。周冲也把四凤看成是他痛苦生活的引路人,他对四凤说:“我恨这不平等的社会, 我恨只讲强权的人, 我讨厌我的父亲, 我们都是被压迫的人”。他对四凤的喜欢是很纯洁的, 虽然他很想和四凤一起去新的世界, 但他并不介意她带上她爱的别人。有意味的是周公馆的主人周朴园这个严厉自私且贪婪的父亲也总是拿着她的照片摩挲, 将她的照片摆放 在房间中最醒目的位置:或许是因为四凤的气质和长像随自己的妈妈吧。这个单纯美好的生命却红颜早逝,并且是在知道了自己所爱的人竟然是自己的亲哥哥这一致命打击后,浑浑噩噩的死在了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四凤的悲剧来源于家庭却不止于家庭,她的命运最悲惨的不在于爱上了自己的亲哥哥,而在于一切罪恶都化成了巧合,四凤是无辜的,她因为这个黑暗的社会死于非命。 雷雨中的三个女性中步入老年的侍萍最撼动人心的不是她被遗弃后艰辛却不失尊严的生存努力, 而是在她柔顺、迟缓的神态后仍藏有的强悍的与命运对抗的力量。在她知晓了周萍与四凤乱伦的恋情后, 她悍然做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 让这一对全不知情的兄妹恋人远走高飞,自己独自承受可能会有的命运的惩罚。但是曹禺让笔下的人物在一种不可控的状态下被动的去选择了无法避免的悲剧命运:侍萍在一连串的打击中疯了。 在曹禺笔下, 那些值得肯定的女性为什么生存? 为了自由和幸福, 挣脱封建礼教、封建

11论鲁迅笔下的妇女形象

本科毕业论文 论鲁迅笔下的妇女形象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所在院系:中文系 所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文摘要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他的一生始终以抨击旧势力,揭露社会中的黑暗现象为已任。他的笔端时时角及社会现实,贯穿着始终如一的革命的民主主义的人文精神。尤其是对处在封建社会最底层、最易被伤害、被侮辱的中国妇女,鲁迅给予极大的关注和同情。对千万这些妇女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鲁迅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挖掘,表现出作家对妇女问题的关心和对社会问题的独特见解。 在鲁迅的《祝福》、《离婚》、和《伤逝》等一系列小说中,他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生动、深刻而富有典型意义的妇女形象。鲁迅在同情她们的命运,关注她们的生活的同时,也为她们的解放道路作了深层次的探索。本文对鲁迅所描写的女性形象进行了简单的分类,并对每一类女性思想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从中体会鲁迅为唤醒她们的意识而发自肺腑的呐喊,探索鲁迅对妇女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鲁迅;妇女形象;妇女解放

The contents summary:Luxun is an our country great of thinker, revolutionist, author, his whole life always with attack the old influence, make public the dark phenomenon within society for have already allow.His pen carry always Cape and the society actuality, pierce through the humanities spirit of the democratism of the constant from beginning to end revolution.Particularly is to be placed in the feudalistic society most first floor, the Chinese women who was most easily hurt and is humiliate, the Luxun pay tremendous concern and pity.The social source and the thought sources of the tragedy destiny to these women of ten million, the Luxun carries on the extensive but thorough excavation, expressing the concern of a writer to women's problem and to the unique insight of the social problem. In Luxun of 《bless 》, 《divorce 》, and 《harm die 》a series of novel of etc., he molded numerous women's images of vivid, deep but full of typical model meaning successfully.Luxun at the time of sympathizing with their destiny, paying attention to their life, also for the quest that their liberation road made the deep time.This text carries on the simple classification to the female image that Luxun describe, and to each female the thought carried on the earnest analysis, realizing the Luxun from it for wake their consciousness up but hair from the battle cry of the bottom of one's heart, investigate the Luxun to the thinking of women's problem. Keyword:Luxun;Women's image;The women's liberation

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形象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特征 中文04本函滨海点掌成龙 [摘要]: 张爱玲是上海最时髦,最前卫的文学才女,是漂泊不定的流浪者。张爱玲的生命在不断的放逐中越来越流离,一路不断跌落,这注定张爱玲的书写是一连串被压抑的历史。张爱玲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的艳异女性,描写的女性人物都生活在病态社会里,这样笔下的女体形像是丰满的,她不但丰富了女性书写体,更丰富了女性美学,是女性书写体中一道亮丽的“文学风景”。 [关鍵词]:张爱玲小说女性形象虚无 五四新文学运动中的中国女性文学,响应“个性解放”口号,多是激进而亢奋的,塑造的多是从旧的封建牢笼里脱身而出的新女性的形象,她们或追求婚姻自主,或崇尚爱情至上,或加入了轰轰烈烈的社会革命中,非常鲜明地印着那个如火如荼时代的烙印。然而在40年代低气压的上海孤岛,张爱玲为我们展现的,却是一个内囿的女性世界。与这一时期的文学主流相比,它显得阴暗和晦涩。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们,是生活在古老中国屋檐下最普通的女性。她们历经多少世代,却一如既往地生活在她们几千年已经习惯了的挣脱不开的心牢里。她们全然没有为时代气息所掀起的骚动和憧憬。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受过新式教育,过着“新时代”的女性们享受的现代都市生活,她们各具不同时代所赋予的色彩,间或也有受过西洋教育的知识女性。她们坦然地,无所困惑地接受现代文明的馈赠,或做职业女性,交际花;或跳舞,谈西式恋爱,但是她们与左翼作家笔下新女性不同,大多只是具有“新女性”表象的旧女性。她们大都是生长于旧家庭,生活于行将破灭或已经破落的书香门第,没有新的思想,甚至丝毫没有受到当时革命运动和革命思潮的影响,满脑子都还是封建主义的东西,都是深深陷在中国传统意识型态之中卑微可怜而平风庸俗的小角色。在她们的骨子里,却都惊人一致地拥有一颗女奴的灵魂,在她们身上,总一样弥漫着一种阴暗的气息,整个心态和生存状态都充满了鬼魅之气,她们仍是为男性世界所苦恼、抽泣,她们“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1],依赖男人成为她们表达自立的方式,自尊成为自卑外化的表象。刚刚过去不久的火热时代留给她们的,仅仅是生活形式上的变革。她们的意识仍被男性世界所支配和控制,仍旧只属于生活在阴暗中的女奴。正如张爱玲在《谈女人》中谈到的,“在上古时代,女人因为体力不济屈伏在男人的拳头下,几千年始终受支配,因为适应环境,养成了所谓妾妇之道。”[2]她们全被一只巨手扼制着,这只巨手来自代代相传的封建传统意识,来自女性生生世世因袭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