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方案:某市长江两岸造林绿化专项战役工作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15.85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市长江两岸造林绿化专项战役工作方案

(2018—2020年)

一、目标任务

用3年时间(2018年—2020年,力争3年建设任务2年内完成),在汉江、堵河及重要支流两岸新造林69214亩,森林质量提升53448亩,包括护堤护岸造林、岸线复绿造林、沿线村庄道路绿化、森林质量提升等内容,建成连续完整、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森林生态系统,显著改善沿线森林景观和生态功能,提升汉江经济带绿色廊道建设水平。重点突出郧阳区牛头岭码头—武当山太极湖—丹江口市沧浪海旅游码头核心区域,打造成富有X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一)加快护堤护岸林建设。以人工造林为主,多树种配置,增加森林覆盖,扩大生态容量,构筑护堤护岸屏障,健全汉江、堵河、万江河、汇湾河、竹溪河、马家河、茅塔河干流沿岸生态防护体系,改善岸线生态景观,在第一山脊线以内区域,结合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和天然林资源保护等重点工程,实施精准灭荒。

(二)全面实施岸线复绿。依据河道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全面推进岸线整治修复,恢复和增加两岸绿色覆盖,稳定自然生态系统。

(三)着力推进沿线城镇村庄道路绿化美化。以建设生态型、功能型城乡绿地生态系统为方向,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将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抓好汉江、堵河、万江河、汇湾河、竹溪河、马家河、茅塔河两岸沿线城市江边、乡镇建成区、村屯居民区的绿化美化,大幅提升生态宜居水平。在城市江岸建设防护绿地、风景林地,在路旁种植彩色行道树,在水系周边种植护岸林,大力推进农

田林网建设,形成以片林为极、绿道为轴、林园为核、庭院为点的绿化景观格局,建设沿岸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加快沿线公路、铁路两侧造林绿化,促进绿色通道断带合龙、改造更新,巩固和扩大绿色通道建设成果。

(四)质量提升。借鉴学习欧洲瑞士环日内瓦湖开发的理念和经验,坚持以生态为支撑、绿色为本色、文化为灵魂、旅游为引领,充分发挥汉江沿线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优势,推动山、水、城、乡一体化发展。针对两岸林木现状,根据营造景观需要,实施规划建绿、见缝插绿、见空补绿、拆违还绿,科学配置阔叶树种、彩叶树种,科学改造林相,做到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花则花,宜果则果,打造世界级的林木景观,实现生态效益、景观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

二、实施范围

紧紧围绕汉江、堵河流域实施,拓展至万江河、汇湾河、竹溪河、马家河、茅塔河等河流,涉及全市辖区所有县市。实施重点为郧阳区牛头岭码头—武当山太极湖—丹江口市沧浪海旅游码头区域。

三、推进措施

(一)调查摸底,落实任务。按照“有堤防地段长江干堤背水侧护堤外200米、临水侧护堤地范围内;无堤防地段两岸第一山脊线以内的区域,建成连续完整、功能良好的生态防护林体系”的要求,以县(市、区)为单位,在对现有沿线林带和造林现状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宜造则造,宜补则补,宜封则封,并实行挂图作战,逐块销号。

(二)政府主导,合力推进。县市区政府是绿化责任主体,各级发改、财政、国土、水利、农业、林业等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各地要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创新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造林绿化;要将造林绿化与乡

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合力推进的造林绿化新机制。

(三)统筹资金,分类施策。根据造林地性质和区位,统筹江河防护林、退耕还林、精准灭荒、石漠化综合治理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等项目资金,推进全市造林绿化。

1.防护林工程。水利部门管理范围内的汉江干堤绿化带建设由水利部门负责,水利部门管理范围之外“有堤防地段汉江干堤背水侧护堤外200米、临水侧护堤地范围内”的林带建设任务,统一纳入国家长江防护林项目,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生态景观林。

2.退耕还林工程。将全市汉江两岸第一山脊线以内区域适于新一轮退耕还林条件的耕地,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纳入退耕还林范围,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改善生态环境。

3.精准灭荒工程。将汉江两岸第一山脊线以内区域的宜林荒山优先实施精准灭荒,按照“成活是硬道理、成林是硬政绩”的要求,提高造林质量,加强造林后的管护,确保造一亩成一亩。

4.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将汉江两岸第一山脊线以内区域重点石漠化县市的石漠化、潜在石漠化地区优先纳入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范围,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坚决控制人为因素产生新的石漠化现象,遏制水土流失。

5.天然林保护工程。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保护好现有天然林。积极争取国家支持,逐步扩大保护范围。完善天然林保护的法律体系和监测评价体系,提高天然林保护能力和成效。

四、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