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原来是这样的一个人:为啥说李世民的最大爱好是爱美女(新)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6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_李世民为什么最爱长孙皇后《武媚娘传奇》中,我们可以看到李世民对长孙皇后念念不忘,无人能超越,长孙皇后死后李世民也没有立别人为皇后。
那么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到底是谁?而李世民为什么最爱她?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文德皇后长孙氏,小字观音婢,河南洛阳人。
长孙氏13岁就在父亲和哥哥长孙无忌的撮合下嫁给了李世民,从此他俩恩爱有加,相知相伴。
隋朝末期,李世民和父亲李渊起兵,灭隋朝,建唐朝。
但是唐朝初期政局还是不稳定,李世民就长期出征在外。
长孙氏虽然很牵挂,但是也尽量不去打扰夫君,免去他的后顾之忧,这期间还诞下了几个子女,为李世民增添了不少动力。
而作为儿媳妇,长孙氏也尽力孝敬李渊,深得李渊喜爱。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弑兄逼父,自己登上了皇位,而长孙氏也被封为了皇后,从此明君和贤后交相辉映。
之后的日子,就算李世民做错了什么,长孙皇后也利用自己对丈夫的影响力来护慰朝廷里的贤臣,她常常庇护魏征那些敢于直谏的忠臣,也不断的提醒着李世民要施行仁政,但是长孙皇后也是安分守己,从来没有想要夺权的意思,只是做好妻子该做的事情,做好大唐的皇后,这样的夫妻搭配,让大唐开始了“贞观之治”公元636年,长孙皇后病死于立政殿,享年36岁,唐太宗悲伤不已。
李世民为什么最爱长孙皇后长孙皇后的品格是一流的,她虽贵为皇后,但她生活节俭,用的物品从来不铺张浪费,唐太宗都看在眼里,爱也爱在心里,所以下朝后经常想和她谈论国家大事,但是长孙皇后总是推辞说:"牝鸡司晨,惟家之索。
我是妇道人家,怎能随意议论国家大事?"这样深明大义的女人唐太宗怎能不喜爱?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哥哥,又是和李世民从小到大的好兄弟,而且在建立唐朝前后都立有大功,所以太宗想把长孙无忌任为宰相。
但长孙皇后听说后,就极力反对:“汉朝的吕后、霍光之家,可为前车之鉴。
所以,我请您千万不要把兄长任为宰相。
”太宗拗不过妻子,也只好答应了。
因为爱屋及乌,所以长孙皇后的女儿也被李世民视为掌上明珠,所以长乐公主出嫁时,太宗赐的礼物是高祖女儿出嫁时的两倍还多。
xx朝xx为何有两个编外高级女干部——《xx原来是这样一个人》第十章xx李世民是中国最伟大的皇帝,没有之一,只有唯一。
——题记【大唐之初,国家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李唐帝国究竟靠什么赢得了这场竞争?李世民让封德彝推荐人才,对方为何一个也推荐不出来?李世民看到莘莘学子高中,为何欣喜若狂?他在选人、知人和用人上,究竟有何独到之处?为什么说长孙皇后和徐惠是他的两个“编外女大臣”?】这是一个关于用人的话题。
围绕这个话题,贞观年间曾发生过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李世民让大臣们向朝廷举荐人才,按现在的说法叫推荐优秀年轻干部。
当时,很多大臣都纷纷向李世民举荐人才,唯独有一个叫封德彝的人,一个也没有举荐。
有一天,李世民问封德彝,我让你帮我发现人才,举荐人才,这么长时间了,你咋一点动静也没有啊?xx回答说:我说皇上啊,不是我不想举荐,而是我们国家目前实在是没有值得用的人啊,该用的您已经用了,那些没被重用的都是素质和能力不行的。
言外之意是:天下该发现的人才都发现完了。
李世民听了,笑着说,不是天下没有人才,而是你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啊。
这个故事,让人想起另外两个类似的故事。
一个是关于科学发明的。
20世纪前夕,美国专利局专员查尔斯.迪尤尔专门写了一封信,要求当时的总统麦金莱先生下令撤销专利局,他理由是:“能发明的东西都发明了,留着专利局没有,纯粹是浪费国家资源。
”另一个故事也是关于选人用人的。
唐玄宗李隆基让宰相李林甫负责科举考试,专门选拔天下人才。
李林甫接到命令后,有一种担心,万一新录用的人才在向皇帝提出治国对策时,把自己的奸恶面目揭露出来该怎么办?为此,他想了一个好办法,考试时专门出偏题怪题,以把考生难倒为目的。
结果出来后,所有参加考试的让人全部名落孙山,一个也没考上。
然后,他专门向皇上写了一封贺信说,皇上,您真是太圣明了,现在全天下的优秀人才,都已经为您所用了,普天之下已经没有拔尖人才了。
意思是该选拔的人才早都选拔完了,以后别再搞这劳神子事情了。
唐太宗李世民的生平简介李世民,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李世民在位年间,励精图治,以民为本,提倡节俭,减轻徭役赋税,复兴文教,使社会逐渐安定,经济得以恢复发展,开创了贞观之治,为大唐盛世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唐太宗李世民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唐太宗李世民简介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唐朝的第二任皇帝,同时也是唐朝的诗人,并且在政治军事上也有非常出色的成绩。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被各民族冠以“天可汗”的称号,在对外和对内上他都有着一套方针。
对外他积极开拓疆土不仅重创了高句丽,也将东突厥灭了,更是征服了很多部落。
在国内他就劝课农桑,奉行节约,并且主张以文治天下。
作为一代君王,能任人唯贤,多次听取谏官魏征的逆耳忠言,并作出相应的改变,这些使得唐朝能够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
唐朝在当时能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也正是因为他的勤政爱民,不懈努力。
唐朝民俗开化,经济繁荣,是当时各民族的大熔炉,唐太宗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昌盛的时代,“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便是当时的社会现象的写照。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了23年,他在位的时间并不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但确是历代皇帝中贡献最大的。
他在位期间朝堂上下都是一派和乐。
玄武兵变,历史沧桑,一将终成万骨枯,唐太宗李世民的皇位终归来得不是那么名正言顺,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他在位时所作出的政绩。
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李世民患病瘫痪在床上,最终在终南山上驾崩,安葬在昭陵,庙号为太宗,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后,追封的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其创下的大唐盛世也为后人所称道。
唐太宗李世民试赂的故事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代圣君,他在位时,国运昌盛,开启了唐朝最繁华盛世时期,当然明君治天下,自然少不了一批优秀大臣辅佐,而唐太宗对大臣也是要求苛刻。
唐太宗试赂指的是唐太宗对臣子是否收受贿赂的一种试探。
唐太宗性格还是有些多疑的,而且极为讨厌大臣不忠,厌恶官员收受贿赂,不过大臣要收贿赂,也不怎么可能给他知道,为了探查官员有无收受贿赂毛病,唐太宗想了一个法子,派出身边亲信,扮成贿赂的人,去给官员送礼。
唐太宗一生中的四大极品女人若论完美~唐太宗李世民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完美的皇帝。
政治上~他协助父亲李渊一手建立了中国所有朝代中最为强盛的唐朝,军事上~他打遍天下无敌手~平定了当时与其一起逐鹿天下的各路英豪,爱情上~他更是桃花运不浅~一口气把最贤慧的长孙皇后、天才美女徐惠妃、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前朝公主大杨妃等四大极品女人全部揽入怀中。
同行中的前赵皇帝石虎虽然拥有四万名美女常伴左右~却没有一个被历史铭记的,唐玄宗李隆基虽然晚年得到一代美人杨玉环~但最后眼睁睁看着她被吊死~所以纵观五千年华夏历史~唐太宗无疑是中国最有桃花运的君主。
那么这四位极品女人到底有多好呢,请听我慢慢细说。
一、最完美的皇后——长孙氏极品关键字:称职1称职的皇后不在少数~但是集好儿媳、好妻子、好皇后、好国母于一身的却不多~而且更难得的是她有位万中无一的好丈夫。
说起长孙皇后的出身~许多人并不知道她是胡人的后代~祖先是北魏拓跋氏~随着北魏孝文帝的姓氏改革~几经折腾她们家这一支最后改姓长孙~她的父亲长孙晟在隋朝官至右骁卫将军。
长孙皇后很小时就知书达理~饱读经书~在今天的孩子们刚刚迈进中学大门的13岁时~她已经迈进了洞房~嫁给了正值雨季~时年17岁的李世民(古代就是好~青春期不用进行生理教育~直接上岗)。
古代的人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很早熟~长孙无垢在13岁的年纪就已能尽行妇道~悉心事奉公婆~照顾丈夫起居~无需娘家操心~俨然一个称职的李家二少奶奶。
就孝道而言~长孙皇后不仅做得好~而且做得有始有终~即使后来成了母仪天下的大唐帝国皇后~她还是一如既往地保留着好儿媳应有的美德~对退休赋闲的太上皇李渊侍奉有佳~每天早晚都去请安~时时提醒太上皇身旁的宫女怎样调节他的生活起居~与寻常百姓家的儿媳们并无两样。
这样的孝道恐怕在历代皇后中难有匹敌者~即使有~出自真心的又能有多少。
对于李世民~长孙皇后在丈夫身份变迁的不同阶段~她成功饰演了不同类型的妻子。
李世民21岁随父在晋阳(今太原)起兵~一路东征西讨~打入关中~建立大唐~随后又与王世充、窦建德等豪强作战~短短数年~就平定了偌大的一个中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唐朝秘史唐玄宗李世民各有千秋的老婆们
导语:李世民是大唐帝国的著名皇帝,在位期间人称“贞观之治”,很多史家评论他的父亲高祖李渊都认为其人平平。
作为千古一帝,李世民经历的事情真
李世民是大唐帝国的著名皇帝,在位期间人称“贞观之治”,很多史家评论他的父亲高祖李渊都认为其人平平。
作为千古一帝,李世民经历的事情真不少,从早年的投身军旅平定群雄,到经历了玄武门政变乃至以后的治理国家,李世民无疑都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君主。
今天小编给你扒一扒,李世民身边的女人们:
其一,最钟爱的女人——爱情典范长孙皇后
李世民的最爱的女人是长孙皇后,祖先是北魏拓跋氏,随着北魏孝文帝的姓氏改革,几经折腾她们家这一支最后改姓长孙,她的父亲长孙晟在隋朝官至右骁卫将军。
长孙皇后很小时就知书达理,饱读经书,13岁时,嫁给了时年17岁的李世民。
这么一个小女孩居然在13岁的就已能尽行妇道,悉心事奉公婆,照顾丈夫起居,无需娘家操心,俨然一个称职的李家二少奶奶。
长孙后不仅会持家,而且还能写诗。
现在留传下来的诗只有一首,即《春游曲》: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
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诗有诗眼,是理解诗的关键。
这首诗的诗眼就是“艳妾”的“艳”。
后宫妇女对皇上都自称“妾”、“贱妾”,艳妾就是美妾,那么这首诗就是写后宫妇女的美艳,整首诗都是围绕这一“艳”字来写。
这首诗的妙处是不仅仅从正面写“艳妾”之艳,而且用烘托、映衬、侧写等虚实相生的手法,写出艳妾难以用语言形容的美。
长孙后非常
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唐高宗爱情简介唐高宗李治为什么会喜欢武媚娘
导语:武则天14岁入宫,成为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但唐太宗对武则天的锋芒毕露并不赏识,他更爱慕的是像长孙皇后这样恪守妇道、温柔敦厚的女人。
武则天14岁入宫,成为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但唐太宗对武则天的锋芒毕露并不赏识,他更爱慕的是像长孙皇后这样恪守妇道、温柔敦厚的女人。
而作为太子的李治,血统中不乏胡人的因子,马背上的民族从来就不歧视妇女,武则天的祖籍山西文水,晋阳女人一向以声色俱厉、性格凶悍而闻名于世。
归纳起来,李治喜欢武则天的理由有三:
1、武则天性格泼辣,有棱有角,敢作敢为,深受李治赏识
一天,太宗带太子李治及嫔妃一群,观赏一匹无人可驯服的烈马,武则天当着皇上的面,自告奋勇说:“妾能制之,然需三物:一铁鞭,二铁锤,三匕首。
铁鞭打之不服,则以锤击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当时,皇上和众宫女都很震惊,只有太子李治对武媚娘赞赏不已。
武则天在太宗身边12年一直深受冷遇,却与太子李治秋波暗送。
2、武则天对李治爱入骨髓
早在感业寺时,武则天就写下一首思念李治的情诗《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李治来到感业寺看着这首诗,“武氏泣,上也泣”。
652年秋,武则天在感业寺生下了李治的孩子,就是后来的太子李弘。
3、对李治倍加体贴关心,朝政上标新立异,大胆改革
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爱江山同时也爱美人李世民喜欢哪三类女人?导语:既然武则天是个英雄,怎么就让这十二年光阴稀里糊涂地荒废过去了?我想,要分析武则天为什么没有得到唐太宗的欢心,先得分析一下唐太宗究竟...既然武则天是个英雄,怎么就让这十二年光阴稀里糊涂地荒废过去了?我想,要分析武则天为什么没有得到唐太宗的欢心,先得分析一下唐太宗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女人。
唐太宗喜欢什么样的女人呢?有一个女人是唐太宗终身爱慕的,她就是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是唐太宗一生最敬重的女人。
她从小知书达理,十三岁时嫁给了秦王李世民。
李世民当了皇帝之后常常想和她探讨国家大事,但是,长孙皇后总是避而不答,她说:“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妾以妇人,岂敢预闻政事?”意思是母鸡打鸣那是家门不幸啊,我一个妇道人家,怎么可以干涉国家大事?因此,无论唐太宗怎么问,她都三缄其口。
那么,长孙皇后是不是一个只关心柴米油盐,对政治一无所知、不感兴趣的人呢?当然不是。
我举几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第一,大家都知道,李世民是个少年英雄,在他当秦王的时候,和父亲李渊一起东征西讨,建立了赫赫战功。
李渊集团最大的几个对手窦建德、王世充等,都是李世民拿下的。
功劳大了,他的野心也就膨胀了,不甘心只当秦王,他想当皇太子,进而当皇帝。
在野心的驱使下,李世民和他的哥哥太子李建成、弟弟李元吉以及父亲唐高祖李渊的矛盾与日俱增。
在这种宫廷危机的紧张氛围中,长孙氏怎么办呢?她谨小慎微,非常卖力地孝敬李渊,讨得他老人家的欢心,同时委曲求全地拉拢李渊身边的妃嫔,和她们搞好人际关系。
这有什么用呢?其实这等于在李渊身边安插了许多眼线。
这样一来,李渊和其他儿子的一举一动,都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唐太宗不爱武媚娘李世民为何从未碰过武则天导语:武则天为什么被李世民冷落12年?武则天从13岁进宫当才人,到25岁也就是李世民逝世的时候,还是个才人,且从未生育过李世民的子嗣。
这足以说武则天为什么被李世民冷落12年?武则天从13岁进宫当才人,到25岁也就是李世民逝世的时候,还是个才人,且从未生育过李世民的子嗣。
这足以说明,李世民并不重用她。
“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
汉族,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有个成语叫“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说他的,他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
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
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武则天(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汉族。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代,民间起义,曾出现一个女皇帝陈硕真),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
唐高宗时为皇后(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683—690),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705),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
史称“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
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和政治家。
武则天是唐朝的美女,因为容颜俏丽,很早就有美名。
14岁的小女子被召入宫,刚开始很受大唐皇帝的宠爱,可后来发生了几件事,让李世民对武则天不得不提防;生活常识分享。
李世民最爱的女人是谁相信有很多人都知道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最爱的女人是谁但是有的人还是不知道的!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最爱的女人是谁的相关解答,希望能帮到大家!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最爱的女人是谁长孙皇后小时候遇一个算命的人,就预言她将来“贵不可言”。
长孙在十三岁时嫁李世民为秦王妃,她性格温柔贤惠,气度宽宏,还有过人的机智,很得李渊后宫妃嫔的欢心。
出于对长孙皇后的喜爱,她们替李世民在李渊面前说了不少好话,使李渊对李世民在诸子中被刮目相看,可见夫人路线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在唐高祖李渊武德末年的储位之争期间,长孙皇后与房玄龄等人齐心辅佐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时,后宫之中,李世民只带了长孙皇后一人在身边。
她亲自勉慰诸将士,为李世民争取了人心,李世民即位十三天即册封长孙为皇后。
在夫妻生活上,长孙皇后给李世民留下了三男四女: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晋王李治;四女:长乐公主,城阳公主,晋阳公主,新城公主。
长孙皇后在后位时,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在政治上给了李世民很多有益帮助。
临终前,长孙皇后与太宗辞诀,提及还是国事。
当时房玄龄因故被太宗谴归,长孙皇后言到:“玄龄事陛下最久,小心谨慎,奇谋秘计,皆所预闻,竟无一言漏泄,非有大故,愿勿弃之。
”又安排自己的后事:“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但请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
”言毕而终,时年才三十六岁!长孙皇后香消玉殒,李世民悲痛万分。
送长孙皇后下葬后,他命人在宫外的栈道上修建了一间房舍,命宫人居住其中,如侍奉活人一般侍奉皇后的灵位——这种对已逝之人供养如生的例子极其少见,为李世民首创。
李世民还在宫内搭了一座高台,以便能时常站在哪里观望长孙皇后的陵墓,又是何等地痴情。
可惜魏征不解风情,硬是劝谏李世民把这个高台拆了。
史书是这样记载的:“文德皇后既葬,帝念后不已,即苑中作层观,以望昭陵。
李世民的性格怎样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每个人都有多面的性格,李世民也不例外,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李世民的性格,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世民的性格首先,李世民是一位果敢的人。
当初,李渊在隋朝为官,隋炀帝派遣他驻扎太原一带,为防止突厥的进攻,并且平定四处的战乱。
李渊的意向根本不在于在隋朝为官,他的志向更为远大。
但是,碍于自己兵力不足,迟迟不肯起义,李世民见父亲如此犹豫不决,便劝告父亲起义,李世民给李渊分析了当下的局势。
李渊认为李世民说的很有道理,随之在晋阳起兵。
在玄武门之变中,也可体现出李世民果断的性格特点。
李建成和李元吉多次陷害李世民,李世民碍于兄弟之情,便没有和他们计较。
李渊召见李世民三兄弟时,李世民知道前去必定危机四伏。
事先在玄武门做好了埋伏,等李建成和李元吉一到,李世民便将俩人乱箭射死。
其次,李世民是一位活泼开朗,有义气的人。
李世民的队伍中,有很多大将,比如程咬金、罗成等等。
他们认为李世民是一位重情重义之人,才会跟随他征战四方。
第三,李世民是一位温柔有爱心的君主。
以他和长孙皇后的感情为例,长孙皇后先后为他生下三子四女。
李世民登基不久,就立了嫡长子李承乾为皇太子,十分爱护长孙皇后所生的孩子。
晋阳公主是长孙皇后生的小女儿,晋阳很小的时候,长孙皇后就离世了。
李世民亲自抚养晋阳公主长大,而晋阳公主也是他唯一一个抚养的孩。
晋阳公主早逝后,唐太宗悲痛了很久。
李世民杀兄弑父的故事李渊起义对抗隋朝,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立下了汗马功劳。
后来,李渊建立唐代政权后,李世民征战南北,为扩充唐朝的领土做出卓越的贡献。
当初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主意,李渊曾许诺,如果起义成功,就会立李世民为太子。
但是,李渊建立唐朝政权后,立了长子李建成为太子。
李渊优柔寡断的立储态度,引来了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的厮杀。
李元吉支持李建成,俩人敌对李世民。
李世民凯旋归来后,李建成担心李世民“功高盖主”,会威胁到自己的太子之位,屡次和李元吉陷害李世民。
为啥说李世民的最大爱好是爱美女——《李世民原来是这样一个人》第十三章李恒昌李世民是中国最伟大的皇帝,没有之一,只有唯一。
——题记【作为一代帝王的李世民,是否只专注于“革命工作”,没有业余爱好?如果有,那么他的最大业余爱好是什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爱好?李世民晚年,曾长时间迷恋长生不老药,是他昏头了,还是有其他原因?】一个人,如果心里只有“革命工作”,没有一点业余爱好,虽然或许能干出些事业,但注定是一个乏味、单调、没意思的人。
李世民不想做这样一个人,所以他在干事创业之余,坚持和葆有四大业余爱好:美女、书法、诗文和不老药。
由于这些爱好,使他生活得更加充实,也使他成为一个更加立体,也更有血有肉的人物。
李世民的最大爱好:美女!如果拿现在通行的“党员领导干部登记表”让李世民填写,而李世民又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话,那么,在“特长爱好”一栏里,应该填下这样三个字:爱美女!爱美女是天下男人的基本特征,也是历代帝王的显著特征。
如果一个人,他不承认自己爱美女,那么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他是一个极其虚伪的人,另一种是他有病。
应该看到,如果一个人连美女也不爱,那他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男人。
李世民是一个男人中的男人,所以,他的最大爱好是爱美女。
不过,实事求是地讲,凡事都必须有个度。
李世民爱美女,显得有些过了。
李世民爱美女,有三大特点:一是在数量上,追求多多益善。
李世民虽然皇后只有一个,而且始终只有一个(家里红旗不倒),但嫔妃数量众多,所谓“后宫佳丽三千”(外面彩旗飘飘)。
为了占尽天下美女,他多次下诏,并亲自组织规模盛大的选美活动。
当然,那时的选美和现代选美截然不同。
那时候只要选中的,都为他自己所有。
现在的选美更多地市博取一些名声。
二是在成色上,不在意是否处女。
一般皇上选美女,多数只选未开苞的处女,但李世民不在乎这些。
有些已经结婚成家的妇女,只要长得漂亮,姿色出众,即便是“副处”,他也乐意。
或许在他心目中,那些结过婚的人更有“经验”,也更具风韵。
三是在伦理上,可以突破道德底线。
李世民爱美女,只要他看上的,不管是谁,都不会放过。
这其中,包括隋炀帝的皇后萧氏、弟弟李元吉的爱妃杨氏、庐江王李瑗的女人崔氏,还有大臣侯君集的女人无名氏。
这等于神马?等于把人家人家赶下台,还要把人家的老婆弄过来;把自己的亲弟弟杀了,还要把他的老婆弄过来;看到兄弟们和手下大臣的女人好,也统统弄过来,至于是否“乱伦”,全然不顾。
李世民为何这样做?主要原因有两条:其一,从他本人来说,作为一代枭雄,其最大人生目标,便是征服世界。
征服更多的女人是征服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地讲,女人通过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男人则通过征服女人征服世界的另一半。
李世民便是这样一个征服欲望很强的人。
其二,从外在来说,长孙皇后的宽宏大量,也是他过度热爱美女的有力助推。
一般皇后,对丈夫爱别的女人多持嫉妒之心,为了防止丈夫移情别恋,有的是“一哭二闹三上吊”,有的是动心机,搞阴谋,极力排挤其他女人;长孙皇后不同,她不仅不嫉妒,反而帮着丈夫找更多的女人。
像她这样大度的女人世上罕见,这无疑助推了李世民追逐女人的疯狂。
李世民热爱美女,最集中地体现在他与徐惠的关系上。
因为,徐惠是除了长孙皇后之外,李世民最爱的人。
李世民爱徐惠,不仅是因为她长得漂亮,而且更主要的是她“很油菜”,是那个时代少有的文艺女青年。
有人曾这样编过一个手机短信:她,出生5天就能说话,4岁便通读论语和诗经,8岁能写一手漂亮的文章,11岁入宫成为“才人”,羡慕吗?可是她24岁就死了。
她就是李世民的嫔妃、著名文艺女青年徐惠。
封建社会,有个非常脑残的说法,叫“女子无才便是德”。
如果按照这一标准来衡量,徐惠简直就是“无德”的典型代表。
可是,我们敬爱的李世民先生不管这些,尽管徐惠“无德”,但是很爱她,爱的就是她的“油菜”或曰“无德”。
女人的才气,一般都作为欣赏之用,徐惠才气的功能不止这些。
她的才气,有时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
有一次,李世民让人叫徐惠来和自己玩耍,也许是徐惠收拾打扮的时间过长了,让李世民等了很久才姗姗而来。
这世界上,没有比等人更令人烦躁的事情了,尤其等恨不得立马就见到的人。
何况等待的人是皇上。
徐惠的迟到,让李世民憋了一肚子火,由于是自己喜欢的人,又不便发作,只能在那里闷闷不乐。
徐惠见到李世民脸色难看,冷如冰霜,自己装作不在意的样子,挥笔作诗一首献给李世民,诗中写道: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
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
意思是,早上来之前,先在镜子前化了妆,化完之后,刚想直接过来,仔细一想又犹豫了,为什么呢?人家古代帝王的爱妃,花千金才能买来一笑呢,我岂能一听您的招呼,便屁颠屁颠地赶来呢?我要故意摆摆谱啊!这首诗太厉害了,瞬间把李世民等待的烦恼化作云烟。
李世民读后,哈哈大笑,怒气一下子全部消失。
人家这等幽默,自己再生气,未免肚量也太小了。
曹植七步作诗,徐惠一步也没走,便作出诗来,而且这诗还被收录《全唐诗》,没有点真功夫,肯定不行。
徐惠是24死去世的,属于英年早逝。
不过,这可不是自然死亡,而是为爱而死。
贞观二十三年,丈夫李世民去世,徐惠因过于悲痛忧思成疾,卧床不起。
当时,太医给她看病,并开了药,但是徐惠拒绝治疗,也拒绝吃药,不为其他,只为能早一天追随丈夫而去。
其情罕见,令人动容。
如果李世民死后,她根本不放在心上,或许能活更长时间。
从这个角度讲,李世民对徐惠,没白疼,没白爱!李世民的第二大爱好:爱书法。
如果说李世民是皇帝,这谁都知道。
如果说李世民是位书法家,这很多人不知道。
事实上,人家李世民皇帝,不仅会骑马打仗,也不仅会治理国家,还会很多东西,既属于多才多艺,也属于复合型干部。
书法艺术,就是李世民其中的一大才艺。
李世民练习书法,专学大家,师从书圣王羲之。
因为,他知道,跟大师学,学不好,也能混个二流三流;一开始就跟三流四流学,最后只能弄个末流。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李世民练习书法,不像现在某些领导干部一样,属于附庸风雅,他是真正喜欢和爱好。
李世民练习书法,也不像现在某些领导干部一样,热情很高,水平很差,或者只擅长写自己的名字,签写“同意”。
他的书法水平很高,功力很深。
史书记载他擅长飞白书法,曾经用他的字赏赐群臣,朝中诸臣以能得到他的字为荣耀。
李世民当初练习书法非常刻苦,也非常认真。
在这之前,曾经发生过一个小故事。
他在学“戈”字旁时感觉很难写,怎么写也写不好,于是便想到了偷懒。
有一次,他写“戬”字,写好了左边的“晋”字旁,便请当时的书法指导老师虞世南先生补写了右半边的“戈”。
这虞世南也很不负责任,听他一说,便真的替他写了。
字写好之后,李世民拿给魏征看,意思是说,看看,我的书法有很大进步吧?尤其是那个“戈”字旁,写得很漂亮吧?魏征是书法的内行,搭眼一看就看出了猫腻,他说:这里面的字,其他都是你写的,唯有“戈”字旁不是你写的。
并说,功夫不欺人,就怕人自欺。
魏征一顿话,让李世民浑身冒汗,从此练字再也不敢偷懒。
如果给李世民弄一张现代艺术家的名片,大致内容应该是这样:李世民,字济世,号安民。
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会长。
师从王羲之,尤擅飞白书云云。
李世民喜欢书法,不仅仅局限在写字,还对理论有很深的研究。
他既是一位书法家,也是一位书法理论家。
他曾经撰写三部书法艺术著作:《笔法论》、《指法论》和《笔意论》,内容既包括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创作手法,还包括书法艺术的思想内容,堪称书法艺术的《矛盾论》、《实践论》。
李世民喜欢书法,不仅安于自己创作,而且积极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
他依靠自己的力量,掀起了一场书法革新运动,明确规定,王羲之的书体是全国统一的正宗书体,克服了书法界长期存在的“文人相轻、各立门户”弊端,对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从中可以看出,人家爱好书法,是真爱,而不是附庸风雅。
李世民的第三大爱好:爱诗文。
李世民是行伍出身,骑马射箭打仗是他的专长。
但人家虽然读书不多,文化功底也非常了得。
尤其是能写一手好文章。
打天下靠枪杆子,治天下靠笔杆子。
李世民前期武功,后期文治,靠的就是这“两杆子”。
草莽英雄打天下,二杆子闯天下,文人雅士坐天下。
李世民是该当草莽英雄时,绝不当骚客;该当文人雅士时,绝不当二杆子。
武德之初,李世民被封为天策上将军。
当时,天下寇乱稍平,四海趋于安定,人心思安,百姓思富。
今后的路该怎么走?胸怀远大志向的李世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
经过一个时期的深思熟虑,他审时度势,决定适应形势的变化,调整工作思路,由战争年代的“尚武”,转变为和平时期的“崇文”。
基于此种考虑,武德四年,李世民做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决定,在首都长安,开办史上第一个文学馆,收聘天下贤才,聚集天下智慧。
文学馆既是学习的场所,也是研究的场所;既是提高综合素质的场所,也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场所。
李世民为文学馆制定了严格的准入制度,受聘于文学馆的学士,都非等闲之辈,他们一个个胸怀天下,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出则入仕,退则治学。
文学馆开张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名动天下,成为头条“国际新闻”。
一时天下英才纷纷“投简历”,参答辩,竞相争取获得由李世民亲自颁发的“院士证书”。
当时,文学馆汇集了天下最著名的学士高手。
其中,最著名的是“十八学士”。
包括杜如晦、房玄龄、姚思廉、陆德明、孔颖达、李玄道等人,一个个如雷贯耳,厉害得不得了。
李世民为文学馆建设颇费心思,“十八学士”也不负众望,他们剖论时政,建言献策,真正担负起“高级智囊团”和“研究院”的职责,为李世民最终统一天下、开创初唐盛世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其中,房玄龄、杜如晦、苏世长、陆德明、孔颖达等人还留下千古相传的佳话。
李世民不仅格外重视文人,而且身体力行,亲自写作。
他擅长诗歌和政论文。
一生著作很多,被收入《全唐文》和《全唐诗》的有文章7大卷,赋5篇,诗歌接近80首。
令人敬佩的是,历史上很多帝王的文书和文告,多数属于“秘书班子”撰写,而李世民不是这样,他是能自己写的自己亲自写,实在忙不过来时才让房玄龄等人代写,写完之后,自己再做斟酌修改。
他的《帝范》、《金镜》堪称古代政论文的代表作。
李世民虽然爱好诗文,但绝不图虚名。
当时,有人建议,将他的文章汇集成册,编印《李世民选集》,全国发行,但因李世民坚决反对,始终没有付梓印刷。
李世民的第四大爱好:长生不老药。
李世民晚年,迷恋上方士炼制的金石丹药,长期服用,祈求长生不老。
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爱好,一不高雅,二很魔道,与英明君主的身份极不相符。
对这个问题,应该历史地、客观地、全面地来分析和看待。
首先,那个时代,人们的寿命太短了。
有道是,人生七十古来稀。
古代社会,人的平均寿命,也就四十岁左右,皇帝家族,别看生活条件好,一般体质比较差,寿命更低,能活到五十岁就算高寿了,六七十岁,属于“骨灰级”。
摊到现在,能活七十岁算啥啊,八九十岁也不稀罕啊。
这事情,只有身处其中,才会有深刻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