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污染与防治研究毕业论文

水污染与防治研究毕业论文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水污染与防治研究——以浙江省农村地区为例

学习中心:深圳学习中心

学号: 054F46133002

姓名:吴旭辉

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指导教师:田志

2015 年 9 月 8 日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指导意见表

学生姓名:吴旭辉学号: 054F46133002 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水污染与防治研究——以浙江省农村地区为例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教师评阅意见表

学生姓名:吴旭辉学号: 054F46133002 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水污染与防治研究——以浙江省农村地区为例

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水污染与防治研究——以浙江省农村地区为例》,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资料均已明确注出,论文中的结论和结果为本人独立完成,不包含他人成果及使用过的材料。对论文的完成提供过帮助的有关人员已在文中说明并致以谢意。

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没有违反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没有侵权行为,并愿意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

论文作者(签字):吴旭辉

日期:2015 年9月 8 日

摘要

随着城镇经济的发展,对农业生产效率要求不断提高,人们往往注重眼前的效益而忽视了日趋严重的农业污染问题。农业污染已成为导致全球水污染等环境问题的主要污染源。大量资料显示,农业污染已经成为我国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并严重威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未经处理的污水、垃圾、残留农药化肥和畜禽粪便等污染物质引起水体的污染,具有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治理难等特点。

本文通过研究农村水污染的特点,并结合农村水污染源的特殊性,分析浙江省农村水污染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结合浙江省农村水污染的实际情况,给出具体的解决对策,希望对农村水污染治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1、浙江省农村 2、水污染现状 3、污染原因 4、污染治理

目录

一、引言 (1)

二、浙江省农村水污染现状及成因 (2)

(一)浙江农村水污染问题的现状 (2)

(二)浙江农村水污染的主要类别 (4)

(三)现行的浙江农村水污染管制 (6)

三、浙江省农村水污染管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7)

(一)农村水污染防治法规体系不完善 (7)

(二)乡镇水污染管制机构建设尚不健全 (7)

(三)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8)

(四)农村水污染问题的特殊性 (8)

四、完善浙江省农村水污染的建议 (10)

(一)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办法 (10)

(二)全面建设乡镇农村环保机构 (10)

(三)加大农村环保财政支出力度 (10)

(四)分类实行农村污水处理 (11)

(五)加强农村环保的公众参与 (11)

五、结论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一、引言

近年来,浙江省经济发展迅猛,在取得举国瞩目的发展成就的同时,也支付了巨大的生态环境代价。尤其是浙江农村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农村污水处理水平低下,环境管制缺失,水污染事件频发,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农村水污染加剧了浙江省水资源短缺的现象,已经成为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加强农村环境管制,推进农村水污染问题的解决,不仅成为浙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目前浙江农村水污染管制中存在诸多问题:财政支持不足,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地方政府缺乏激励与有效监督,往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企业治污动力不足,排污行为未受有效管制;农村村民环保意识较差,维权途径有限等等。水污染问题的具体状况因浙江各地农村各方面条件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而现有的水污染管制政策一定程度上缺乏针对性与有效性。

面对浙江农村水污染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我们需要更充分地认识到加强农村环境管制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根据浙江各类型农村的具体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管制政策体系,逐步解决农村水污染问题。基于此目的,本文通过环境管制理论研究,对目前浙江省农村水污染管制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浙江省农村水污染现状及成因

(一)浙江农村水污染问题的现状

1、污染面广

据《2014年浙江省环境状况公报》,2014年全省221个省控断面中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III类标准的断面占62.9%,V类和劣V类的水断面占到24.4%。水体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氨氮、总磷等。地下水基本未受污染。地表水方面,浙江省八大水系中飞云江、瓯江、苕溪水质较好,I-III类水断面占比90%以上;钱塘江、曹娥江I-III类水断面占比分别为73.3%、70.0%;椒江、甬江I-III类水断面占比分别为54.5%、42.9%;鳌江I-III类水断面占比仅为25%,近四分之三水域丧失水功能。此外,运河水质III类水断面占44.4%,平原河网III类水断面占11.1%,太湖流域V类和劣V 类占40.9%;部分水库、湖泊存在富营养化污染,劣V类占比12.5%,其中鉴湖和南湖水质均为劣V类。

图2-1 2014年浙江省水质状况图

总得来看,目前,浙江省近三分之一的河流水体丧失功能,大部分主要江河中下流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染。运河、平原河网和鳌江、甬江流域水污染状况仍然非常严重,部分水库湖泊水质较差,呈现富营养化污染态势。这从整体上反映出这些河流流域、湖泊周边地区存在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2、污染总量大

如图2-2所示,2013年,浙江省废水年排放量为39.48亿吨,其中生活污水17.74亿吨,工业污水21.74亿吨。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6.06%、46.89%、12.99%。

工业污水方面,2013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6.21%,说明浙江省对于工业污染源的管制效果较为出色。而生活污水以年均8%的速度增长,成为拉动废水总量增长的主要因素。2013年浙江省农业人口3279.06万人,占人口比重69%。大部分生活污水来自广大农村地区。2013年,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为45%,也就是说由于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的缺失,全省约有1.6万个村庄的生活生产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到周边水体环境中去,造成的污染总量是非常巨大的。根据以上数据粗略估计,2013年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约为6.7亿吨。由于未经处理,这些污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等有机污染物浓度较高,对环境危害也较大。

图2-2 2007-2013年浙江省废水排放量

3、污染事件频发

近几年来浙江农村水污染事件频频发生。2011-2014年,浙江平均每年突发环境事件45起,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水污染事件。2011年5起重点污染事件中就有3起为水污染事件——钱塘江水污染事件、苕溪水污染事件和兰溪化学桶沿江流失事件。突发的水污染事件导致农业特别是养殖业生产遭受重创,直接威胁沿岸村民生命健康安全的案例已经屡见不鲜。

4、浙江省农村水污染趋势并未扭转

从下表2-1中可以看到,2009-2013年,八大水系中,苕溪、曹娥江的水质明显改善,飞云江、瓯江、椒江、钱塘江水质基本稳定,甬江水质明显变差。鳌江作为八大水系中水质最差的一条河流,多年来水质没有变化,一直处于严重污染的状态。运河水质有较大改善,但平原河网绝大部分水质仍然处于严重污染状态。此外,湖泊水库的劣V类水占比从2009年的5.3%上升到2013年的12.5%,说明近年来湖泊水库的污染在加

重。

表2-1 2009-2013年浙江省主要江河湖泊I-III类水断面占比表

资料来源:2009-2013年《浙江省环境状况公报》

(二)浙江农村水污染的主要类别

1、农村生活污染

农村生活污水是指农村居民在生活中产生的污水,主要可以分为厨余污水、冲厕污水、洗涤洗浴污水等。农村生活污水具有以下特征:(1)排放源多且分散:由于农村空间相对广阔、村落分布较为分散,使得生活污水污染源分散,数量众多,难于集中收集处理;(2)污水成分复杂: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农村生活污水成分越发复杂。一般而言,农村生活污水中COD含量为250-400mg/L,悬浮物含量为100-200mg/L,氨氮含量为30-60mg/L,总磷含量为2.5-5mg/L,细菌含量为5×105-5×106个/L左右;(3)水量水质变化较大: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的水量水质变化系数较大,受当地居民生活习惯的影响,一般而言,在上午、中午、下午都有一个高峰时段。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浙江省各地农村生活污水总量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长。据前文推算,浙江省每年未经处理的农村生活污水约有6.7亿吨。本文认为,农村生活污水污染总量的增长与以下因素存在一定的关系:(1)农村自来水覆盖率上升。浙江省农村自来水覆盖率从2002年的62%提高到2013年的97.3%,使得村民取水用水变得十分便捷。(2)生活方式转变带来人均用水量的增加。生活方式逐渐现代化城市化,使得洗涤洗浴用水量增加。(3)化肥对传统有机肥的取代,使得传统上常作为田间施肥灌溉之用的粪水大部分变成无用的废水。

2、农村工业污染

农村工业污染是典型的点源污染,污染点固定,污染危害大。在浙江农村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基本都存在着农村工业污染。农业工业污染既是农村工业自身发展的伴生品,又受到城市工业污染转移的影响。

改革开放至今,浙江的民营经济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农村乡镇企业,起步

早,发展快,已经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4年底,全省个体工商户达270万户,民营企业总量达到80余万户。民营经济总量达到2万亿元,占到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62.1%。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由于环境管制的缺失,农村工业发展对浙江农村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

发展初期,自发形成的农村工业个体户或企业具有“小、散、低、乱”的特点,规模小,分布散,产业层次低,企业管理乱。农村经济从传统的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扩大到污染较大的小五金、小纺织、小印染、小塑料、小家电等多种产业,重污染产业产业结构比重过高。各地政府为乡镇企业松绑放权,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的同时,却缺乏对乡镇企业排污行为的有效管制。由于缺乏有效的环境评估、监管、考核制度,浙江农村工业污染一度非常严重。

3、种植业污染

种植业污染主要是由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导致的。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化肥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已经达到40%左右。浙江省“七山一水二分地”,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对提高粮食产出、保证粮食安全的确起到了较大的贡献。但是过量不合理地施用化肥农药,会对周边环境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面源污染。部分化肥养分未被有效利用,通过地表径流、渗漏淋溶、颗粒吸附等方式进入周边及地下水体,便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等问题。2014年浙江省农业化肥单位面积施用量为371千克/公顷,远远高于国际公认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225千克/公顷。

2014年,浙江省使用各类农药总量6.51万吨,平均施用量也超过国际安全上限。过量和不合理使用农药,不但会导致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问题,危及食品安全,而且会造成农村生态系统中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造成严重的水污染。

4、养殖业污染

养殖业污染主要是由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尿、饲料残渣、冲洗废水等直接排放造成的。2010年2月由农业部和国家环保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公布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农业排放占2007年全国废水中化学需氧量的43.7%、总氮、总磷的57.2%和67.3%,而畜禽养殖业的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分别占农业污染源的95.8%、37.9%和56.3%。数据表明,全国范围来看,农村地表水污染主要来源是农业生产污染,而农村生产中,畜禽养殖则已经成为最主要来源。

畜禽养殖污水量大,污水中固液混杂,排放时间相对集中,这使得处理过程无法连续进行。养殖废水中的COD、BOD等指标严重超标,悬浮物量大,氮磷含量丰富且不易去除,致使污水处理的投资和运行费用过高。而养殖业属于微利行业,在自然风险和

市场经济双重压力的前提下,养殖场不可能投入很多资金用于处理污水,造成养殖场污水处理率很低。含未经处理的畜禽养殖污水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以及大量病原微生物等等,对周边水体污染非常严重。

(三)现行的浙江农村水污染管制

目前,浙江农村水污染管制实践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存在较大的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农村现代化进程以工业化为主,而城市化大大滞后,农村环境问题伴随而生。2002年以来,浙江省充分认识到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与紧迫性,以“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统筹理念为指导思想,推进了乡镇企业污染集中治理、农村聚居点环境整治和生态农业促进计划的实施。乡镇企业污染治理方面,大力推进乡镇企业进园区、市场化、集中治理。治理思路上,将“谁污染谁治理”转变为“谁治理谁收费”,激励企业治污。

农村聚居点环境整治方面,“万村整治千村示范”工程不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力度逐渐加大,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采取“以奖促治,连片整治”的办法,在自然村内采用小型的污水处理工艺实现分散处理等等。面源污染控制方面,建立标准体系,采用补贴、示范手段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总结起来,浙江农村现有水污染管制中存在的优点有:管制理念上,树立“三生统筹”的理念,矛盾统筹解决,但优先解决人居环境问题;管制政策上,引入市场化手段,政府与市场各尽其能;管制办法上,强调“做早做大”,集中治理,降低成本。

三、浙江省农村水污染管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水污染防治法规体系不完善

水污染防治的基础性法律是2002年颁布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2008年公布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其下,又有各地方《水污染防治实施细则》、《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各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环评法、排污收费制度等法规规章及环境标准等制度。现有法律法规体系的主要问题是:

1、立法指导思想上,存在着“重城市轻农村、重点源轻面源”的偏向

大部分法律法主要针对的是城镇地区的工业企业、建设项目等点源水污染防治,而对于农村地区,主要侧重的是水源地保护和河流流域保护,对广大农村地区面源水污染防治重视程度不够。

2.农村水污染防治立法存在一些空白

农村水环境监测方面,目前立法基本处于空白;农业面源污染方面,目前有一些农业面源污染管理办法,但是没有上升到法律法规高度;农村污水治理方面,《浙江水污染防治条例》只在第五章第三十五条中提到“乡、村应当根据当地实际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改善农村水环境”,只是一笔带过,没有明确给出规定。

3、农村水污染防治法规一定程度上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主要以工业污染治理为思路设计的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对农村农业具体情况缺乏考虑,往往缺乏可操作性。例如农村排污主体较为分散、排污行为存在隐蔽性,而环境监测又缺乏,使得排污许可收费制度、污水排放标准管制在广大农村操作起来存在多方面的困难。

(二)乡镇水污染管制机构建设尚不健全

截止2014年底,浙江省环保体系机构建设可以分为省、市、县级三级环保系统,包括行政、环境监察监测、科研、信息宣传、基层环保所等各类机构546个。其中省级机构10个,市级64个,县级304个,乡镇环保派出机构168个。以《2014浙江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县级294个环保机构,平均每个县5.06个;乡镇环保派出机构214个,而2014年全省1171个乡镇,覆盖率为17.93%,即每5.57个乡镇才有1个乡镇环保派出机构。可以说,相对广大农村的环保需求而言,现有的浙江农村环境管制机构建

设在数量上是远远不够的。

目前,乡镇环保派出机构主要有两种设置形式:一是县环保局的派出机构,设立在县级环保局所辖区域的中心地域或重点乡镇,由县级环保局管理;二是在乡镇政府内部设立环保办公室或环境监察中队,一般有乡镇环保专管员1-2人,专职从事乡镇环保工作。

总的来说,浙江省大部分农村地区缺乏水污染管制机构,现有的乡镇水污染管制机构一方面缺乏人手,特别是技术型人才匮乏;另一方面财政支持不足、硬件条件差、缺乏有效监管能力。

(三)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目前,浙江省大部分农村地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落后,远远不能满足农村污水处理的需求。2014年,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占比45%,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行政村不仅缺乏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连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处理设施也不具备。2011年,共建成527个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占建制镇的72.4%。但是这些镇级污水处理设施一方面污水处理率不高,另一方面服务覆盖范围仅限于中心镇及周边少数农村。

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大部分农村自身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不能自筹资金进行建设;另一方面是上级政府对于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不那么重视,财政、政策、人才、技术各方面支持的力度不够。

镇级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的工程投资大约为几千万元,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工程造价在几万到几十万元之间,加上配套管网,总投入为几百万元。仅仅依靠村集体的经济收入,大部分地区农村是无力承担的。这就要求各级政府给予足够的环保财政补助。目前浙江省每年的环保资金投入中,用于农村环境整治工程的资金大约占三分之一。专门用于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则更少。

已经建成的乡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部分还存在着污水处理不达标的问题。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日常运行与维护,需要相应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而农村环保专业人才的缺乏使得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维护存在很大困难。一些农村的沼气池等分散型污水处理设施出现渗漏等问题,往往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四)农村水污染问题的特殊性

1、农村经济的弱势地位

农村经济总量相对较小,经济个体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农村工业污染方面,农村

地区的乡镇企业规模小、分布散。分散的企业分布使得工业污水较难集中处理。从产业结构角度来看,农业工业往往自发地优先选择启动成本较小的产业,如小纺织小印染等等,产业层次偏低,同时污染治理成本也较高。规模小的企业很难拿出大笔资金用于自身污染处理设施的投资,即便建有污染处理设施,部分企业也只在环境监查的时候运行,或者是白天运行晚上关闭,以节约成本。农业面源污染方面,种植养殖业回报率较低,收益小,但对村民个体收入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村民生活水平。因此,对于农村弱势经济主体执行过于严格的环境管制政策,会对当地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不利影响。应当在考虑当地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合理规划、整体统筹。

2、农村各地污染状况差异

浙东北地区,沿海地区的农村发展起步较早,村落和人口较为密集,这为生活污水集中治理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同时,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农村生产污染也较为严重。在浙西特别是浙西南地区,地势高,以山地丘陵为主,经济相对落后,各产业污染相对较轻。自然村农户分布较为分散,而且地势不平,这使得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变得比较困难。

3、村民环保意识相对落后

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相对落后,在日常生活中往往随意倾倒垃圾污水,对于他人的环境污染行为很少会特意加以干涉。只有在污染危害了自身利益的情况下,村民才会向有关部门反应。在基层环保执法过程中,很多乡镇企业会选择对抗与不合作,逃避环境监查、贿赂环保人员,甚至借助地方政府的关系网来阻挠环保部门的环境执法。

四、完善浙江省农村水污染的建议

(一)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办法

目前浙江省对于农村生活污水管理办法还没有专门的法规规定。《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里有提到“乡、村应当根据当地实际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改善农村水环境。”

但是,现有法规第一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不具备可操作性;第二对于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处理办法没有给出说明。目前浙江省环保厅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尚在征求意见中,也未正式发布。该规范仅仅也是停留在技术层面,法律层面的缺失亟待完善修正。

应该根据各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条件的差异性,综合考虑当地经济财政实力、地理地貌特征、人口集聚程度和长期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地制定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或分散处理的方案。

(二)全面建设乡镇农村环保机构

乡镇农村环保机构建设远远落后于目前农村水污染管制的需要。农村环保机构缺乏财政支持、缺乏环保人才、缺乏技术设备,监管能力的不足直接导致大量中小企业违规排污屡禁不止。应当继续加快乡镇农村环保机构的全面建设。在全省范围内推进乡镇环保机构建设,特别是在发达地区农村和欠发达重污染地区农村加快建设健全乡镇农村环保机构。加大环保财政支持力度,提高环保人才待遇,引进专项技术设备,提高环境管制能力。

(三)加大农村环保财政支出力度

切实提高农村环保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加大农村环保财政支出力度是推进农村水污处理基础设施的首要条件。广大农村地区经济较城市发展落后,农民人均收入较低,而污水处理设施投资额度一般较大,仅有少部分特别发达的农村地区可以推行政企合作公私合营的建设模式,大部分地区农村水污染治理仅靠基层政府和村集体是不能完全解决资金问题的。因此,应当本着重点治理、适当倾斜的原则,优先治理污染现状严重、污染迅速恶化的农村;应该实行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的办法,鼓励广大农村推进污水治理的积极性。

(四)分类实行农村污水处理

农村污水处理办法应该根据该乡镇具体情况来制定。经济基础好、人口较为集聚的农村应该采取集中治理的办法,推行城乡一体化建设,投资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经济较差、人口较为分散的农村应该采取分散处理的办法,兴建厌氧池、生态池、沼气池等等分散型污水处理设施来处理生活污水。同时,应该对乡镇主要污染产业加强管制,对于企业加强日常监查和飞行监测,对于面源污染应提高其污染处理设施建设的补助力度。

(五)加强农村环保的公众参与

1、完善农村居民的环保参与途径

健全环保信息公开制度,使得企业排污信息公开、易得。建立良好的环境信息群众反馈机制,精简环保举报申诉程序。降低村民举报维权成本。鼓励民间NGO组织参与,完善环境听证制度。

2、加大农村环保宣传教育力度

加大农村环保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村民环境保护意识。增加环保宣传方式、途径,增加环保宣传的次数、力度,提高环保宣传的效果;改善村民唯经济利益是论的观念,加强环保法制教育,提高环境维权意识。

五、结论

水污染造成的水资源污染及水质下降情况日益严重,致使我国人均水资源水质性缺水日益加剧,人们的生活用水受到严重威胁。这一情况在技术和经济落后的农村更为严重,每年农村饮用含有有害物质超标饮用水的居民人数约有1.9亿。此外,我国环境保护资金重点投资均用于城市环保建设,农村地区长期受到忽视,几乎没有垃圾处理站和污水处理厂,各种生产生活废水及废弃物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污染物随着雨水径流等方式进入各种水体,导致水体严重污染。

本文在分析浙江地区农村水污染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了解目前浙江省农村水污染物的实际情况,分析目前浙江省农村水污染治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最后给出具体的解决对策,希望通过对浙江省的分析,对我国其他农村地区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致谢

首先,要感谢带我论文的田志老师,本论文是在尊敬的田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和热心关怀下完成的,田老师先进的学术思想,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使我受益终身。在这一课题的研究中,他培养了我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充分给了我自由发挥的空间。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无论从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都给我极大的关心和帮助,在此我向他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要感谢网络教育学院各位老师给予我的关心和帮助,没有他们的关心和帮助,我不可能顺利完成学业,是他们让我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生活的美好,在此向他们表达深深的谢意!但是由于平时知识积累得不够丰富,在论文馔写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敬请领导、老师给予指正。

参考文献

[1].宋秀杰.农村面源污染控制及环境保护,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5月第1版

[2].闫伟.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制度创新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1版

[3].刘晓清.浙江省人居环境与环境保护变化研究.统计科学与实践,2013年5月第10期

[4].蓝文艺.中国环境管理制度的法律保障.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2年2月第3期

[5].刘成果.我国农村水污染成因及防治对策.环境保护,2014年2月第3期

[6].罗艳.浙江省农村水污染成因与防治对策探讨.农机化研究,2014年4月第8期

[7].苏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浙江的经验和启示.浙江经济,2014年1月第2期

[8].黄武.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注意要点.农村经济,2012年4月第7期

[9].沈满洪,谢慧明.公共物品问题及其解决思路.浙江大学学报,2013年1月第1期

[10].苏杨. 浙江经验:“三生统筹”理念下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环境保护,2012年3月第5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