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省2016中考化学 题型复习(三)实验与探究题 新人教版

云南省2016中考化学 题型复习(三)实验与探究题 新人教版

云南省2016中考化学 题型复习(三)实验与探究题 新人教版
云南省2016中考化学 题型复习(三)实验与探究题 新人教版

题型复习(三) 实验与探究题

近三年云南各市科学探究题灵活性强、稳中有变、考查面广,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应用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考查内容包括: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探究(必考)、物质成分的探究、有关催化剂的探究、复分解反应条件的探究、燃烧条件的探究等,分值保持18分不变。 一、题型简介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此类专题通常利用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以实验为载体设计化学问题,重点考查学生的观察、实验、科学探究等能力。题型多样,涉及选择、填空等题型,全面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根据实验考查的不同要求进行归类:①物质组成的探究;②物质性质的探究;③物质变质的探究;④其他方面的探究。 二、方法指导

1.明确实验的目的,弄清所给的新信息,并加工处理好信息;

2.选择合理的仪器药品;

3.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

4.记录实验现象及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题型之一 物质组成的探究

要明确题干所提供的科学探究的步骤,根据题意,提出合理科学的猜想,不能使猜想进入“死胡同”,要使“探究路”宽广,依据离子或元素的性质,选择可行的物质及方案去探究物质的组成。

(2015·昆明)我国古代将炉甘石(Zn CO 3)、赤铜(Cu 2O)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一定温度,可以得到一种

外观似金子的锌和铜的合金,不法分子用它来冒充黄金。小晨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木炭粉还原氧化亚铜的实验(主要反应:C +Cu 2O=====△

2Cu +CO↑),她观察到反应后的固体不完全是紫红色,于是对该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该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Cu 是紫红色固体 ②Cu 2O 是红色固体

③Cu 2O +H 2SO 4(稀)===CuSO 4+Cu +H 2O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Cu

猜想二:Cu 、Cu 2O 猜想三:Cu 、C

猜想四:Cu 、Cu 2O 、C

小晨同学认为猜想________不正确,因为反应后的固体不完全是紫红色。 【实验探究】

【实验反思】由于受反应物质量比、反应物接触面积和反应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固体物质之间的反应可能无法完全进行。

【拓展延伸】

(1)从理论上看,碳与氧化亚铜的质量比应为1∶12,但实际做实验时却将碳与氧化亚铜的质量比控制在约 1:10。这样操作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可以用于鉴别真、假黄金的方法是________(填字母)。 A .观察颜色 B .加热固体 C .滴加稀硫酸 D .滴加硝酸银溶液

思路点拨:【猜想与假设】铜是紫红色金属,观察到反应后的固体不完全是紫红色;【实验探究】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铜和水,碳是黑色固体,铜是紫红色;【拓展延伸】(1)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实际做实验时却将碳与氧化亚铜的质量比控制在约1∶10;(2)A.真、假黄金都是金黄色的;B.铜和氧气加热会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所以加热固体,颜色变黑的是假黄金,颜色不变的是真黄金;C.假黄金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气体,真黄金不会;D.会与硝酸银反应的是假黄金,不会与硝酸银反应的是真黄金。

1.(2015·曲靖)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完成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实验时,做了如下两个实验:

(1)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2)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完成这两个实验后,同学们将实验后的废液集中到一废液缸中,发现废液呈红色,小组同学对废液成分展开了如下探究。(温馨提示:该题的实验过程中所用溶液浓度较低,实验中如涉及硫酸钙、氢氧化钙等微溶物,均可看作可溶物)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有哪些?

小组同学经讨论分析后一致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_(酚酞除外)。

【猜想与假设】小组同学对废液中还含有的物质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还含有NaOH

猜想二:还含有Na2CO3

猜想三:还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实验验证】小组同学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通过观察现象,就得出了正确结论。若猜想二正确,小组同学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与反思】小组中小林同学认为,将上述实验中的氯化钙溶液换成氢氧化钡溶液,也能得出正确结论。你认为小林的观点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4·云南)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氢化钙(CaH2)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

探究小组的同学把一定量的CaH2加入Na2C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Ca(OH)2;

猜想三:NaOH、Na2CO3;

猜想四:NaOH、Na2CO3、Ca(OH)2。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拓展】

(1)若向NH4Cl的溶液中加一定量CaH2,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

(2)登山运动员常用CaH2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3·德宏)某同学在表演完“水能生火”的魔术后解释说:“该魔术是向包有淡黄色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就能燃烧起来。”小红听完后对这个“魔术”非常感兴趣,她和同学们一起对该问题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脱脂棉为什么会燃烧? 【作出猜想】①产生了支持燃烧的氧气;②反应过程中可能产生大量的热。 【设计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探究】

实验一: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1)打开如图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 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

(2)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待过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看到有白色固体出现,探究该生成物是什么?

(1)小张猜想该生成物是Na 2CO 3,小军则认为该生成物是NaOH ,他们为了验证各自的猜想设计了如下所示实验,请你参与并补充完整。

(2)取由白色固体配制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________色,如果滴入的是紫色石蕊试液,则石蕊试液变________色。

【得出结论】由实验探究的结果,写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3·大理)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按如图所示顺序摆放着6瓶不同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A 、B 、C 、D 、E 、F 代表对应的溶液)。其中E 溶液的试剂瓶标签破损。为此,他们做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E 溶液的成分是什么?

【初步判断】根据受损标签及实验室药品分类摆放原则,E 溶液不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①酸 ②碱 ③盐

【提出猜想】猜想Ⅰ:NaOH 溶液;猜想Ⅱ:Na 2CO 3溶液;猜想Ⅲ:Na

2SO 4溶液;猜想Ⅳ:________溶液(任写一种)。

【分析与推理】

(1)完成“实验一”后,李成同学即认为“猜想Ⅰ”正确,张平同学认为“猜想Ⅰ”不一定正确,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刚同学认为只需要完成“实验二”即可得出“猜想Ⅱ”正确的结论,你认为该说法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实验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实验一”存在明显操作错误,该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发现D 、E 试剂瓶的瓶塞是橡胶塞,使用橡胶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5·乐山)生石灰是一种传统的建筑材料,俗称“石灰”。工业上通过在石灰窑中煅烧石灰石制得“石灰”,其反应原理是:CaCO 3=====高温

CaO +CO 2↑。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刚出窑的“石灰”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刚出窑的“石灰”有哪些成分?

【猜 想】Ⅰ.只有氧化钙 Ⅱ.只有碳酸钙 Ⅲ.既有氧化钙也有碳酸钙 【实验探究】

(1)甲同学从样品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即猜想Ⅱ成立。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Ⅱ成立,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从样品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继续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没有发现气泡产生。乙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只有氧化钙,即猜想I 成立。丙同学认为乙的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I 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认为利用感觉温度变化的方法判断是否有氧化钙不可靠,他用水、酚酞试液和稀盐酸证明了猜想Ⅲ成立,请完成他的实验报告。

【思 考】使用“石灰”的建筑工地上常有一个大的石灰池,使用“石灰”时,先将生石灰倒入池内水中,一段时间后,再取用其中的石灰浆使用。长期使用的石灰池内壁会逐渐增厚,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5·黄石)小红、小军、小明三人化学学习小组在实验中,用到了三个分别盛有KCl 溶液、KOH 溶液、K 2SO 4

溶液的滴瓶。小军发现小红将三个滴瓶中的三只滴管混用,认为小红实验操作不规范,滴瓶中的试剂会因此受污染而无法再次使用,学习小组就盛有KCl 溶液的滴瓶是否被另外两种试剂污染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该滴瓶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通过分析,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Ⅰ:溶质成分只有KCl ; 猜想Ⅱ:溶质成分为KCl 和KOH ;

猜想Ⅲ:溶质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 猜想Ⅳ:溶质成分为KCl 、KOH 和K 2SO 4。

【实验探究】为证明猜想,小军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________(填“是”或“否”)。

7.(2015·张家界)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他们在向盛有氢氧化钙溶液的烧杯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后,才发现忘记滴加了酸碱指示剂,此时,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一:溶质是CaCl2和Ca(OH)2

猜想二:溶质是CaCl2

猜想三:溶质是CaCl2和________

【查阅资料】

①CaCl2溶液呈中性;

②有关的化学反应:

a.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

b.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 CO2↑+H2O

c.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 CaCl2===CaCO3↓+2NaCl

【实验设计与验证】

(1)小猛同学设计用无色酚酞溶液验证“猜想一”是否成立。取少量上述实验中烧杯里的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溶液不变色。于是可以确定“猜想一”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华同学设计用碳酸钠溶液验证“猜想二”和“猜想三”是否成立。取少量上述实验中烧杯里的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先出现气泡,后有________生成。于是可以确定________成立。

【交流与反思】

经过同学们讨论和交流,发现只需用下列一种物质就能验证得出以上三种猜想中的哪一种猜想成立,请在下列物质的选项中选出你认为合理的物质是________(填序号)。

A.锌粒B.紫色石蕊溶液C.二氧化碳

8.(2015·聊城)呼吸面具中“氧气再生剂”的主要成分是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Na2O2),使用后变成白色固体。某兴趣小组对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

【提出猜想】根据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________,对白色固体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Ⅰ:氢氧化钠猜想Ⅱ:碳酸钠猜想Ⅲ: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猜想Ⅲ成立。

【拓展应用】“氧气再生剂”的保存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15·新疆)实验室常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想探究反应后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玉素甫同学认为:废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钙;阿依古丽同学认为:废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钙和氯化氢。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

(1)请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玉素甫同学做对比实验】

(2)你认为玉素甫同学的实验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他的猜想,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要证明阿依古丽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________(填字母:A.紫色石蕊试液 B.氢氧化钠溶液C.稀盐酸)来代替酚酞试液,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实验证明了阿依古丽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反应完成后过滤就可得到只含氯化钙一种溶质的溶液。

10.(2015·孝感)做完氢氧化钠与稀硫酸中和反应的实验后,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

(1)甲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2SO4一种物质。

(2)乙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和________________两种物质。

(3)丙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和NaOH两种物质。

【查阅资料】①Na2SO4溶液显中性。

②Al与强碱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等物质。

【实验验证】

【总结反思】丁同学根据乙、丙两位同学的实验现象,首先肯定猜想(1)不成立。经过进一步分析,丁同学认为猜想(2)也不成立,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充分讨论,一致认为猜想(3)成立。

【知识拓展】

(1)生活中能否用铝制品来盛放强碱性溶液?________(填“能”或“不能”)。

(2)乙同学的实验中铝片与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发生了反应,请写出铝与该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之二物质性质的探究

此类探究题难度不大,基本上是针对物质的性质设计的探究题,因此在解题前要对所研究的物质的性质,尤其是化学性质,有透彻的了解。探究物质不是学生所熟悉的,题干会给出一定的信息,学生要处理好信息并结合实验步骤(有提示作用)解答问题。

(2015·山西)学习完“酸、碱、盐的性质”后,老师将两瓶未贴标签的饱和石灰水、饱和碳酸钠溶液

摆放在实验桌上,让同学们区分。下面是“雄鹰小组”同学们的探究过程:

【讨论交流】

李壮:区分两种物质的原理是:依据物质的性质,选择一种试剂与两种物质混合,产生两种不同的现象。大家据此来说一说,区分这两种溶液应选用哪种试剂,并说明理由。

王志:我认为可以选择稀盐酸,理由是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有气泡产生,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无明显现象。

马凌:我选择的是碳酸钠溶液,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云:马凌,你说的我没有听懂,你能再给我讲一遍吗?

在大家的帮助下,张云不但弄明白了,还选出了其他两种溶液,如________溶液和________溶液,最后得到大家的赞许。

【实验探究】

大家按照王志的方案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同学们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判断出甲试管中原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乙试管中原溶液为石灰水。

(2)大家对乙试管中现有溶液的溶质成分产生了探究兴趣。马凌经过认真思考后,又选择碳酸钠溶液作为检验试剂,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马凌从乙试管中取少量溶液加入到另一支新试管中,再向此新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到只有白色沉淀生成。于是,他得出结论:“溶液中的溶质有氢氧化钙”。但组长李壮对这个结论产生质疑,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大家讨论完李壮的质疑后,制定出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来验证他的质疑,并査阅资料得知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大家都鼓励张云来做实验。张云测出乙试管中剩余溶液的pH________7 (填“>”“<”或“=”),证实了马凌的结论是错误的。

【反思评价】

判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除要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活动结束了,同学们充分体验到合作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思路点拨:【讨论交流】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进行分析;根据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会生成碳酸钙沉淀进行分析;【实验探究】(2)①根据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进行分析;②根据氢氧化钙属于碱,溶液显碱性,pH值大于7进行分析;【反思评价】根据物质之间发生反应时的量进行分析。

1.(2013·普洱)草木灰是一种常见的农家肥,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钾(K2CO3);硫酸铵[(NH4)2SO4]是一种氮肥。教师带领学生对这两种肥料作了相关性质的探究。

【查阅资料】碳酸钾与纯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完成以下各题:

__

【交流共享】(1)农田中长期施用硫酸铵,易造成土壤酸化而板结;草木灰的施用既实现了变废为宝,又起到了改良酸性土壤的作用;

(2)草木灰和硫酸铵能否混合施用?_______(填“能”或“否”)。

【知识拓展】若要鉴别失去标签的碳酸钾和硫酸铵(固体或溶液),下列试剂不可用的是______(填字母)。 A.水 B.稀盐酸 C.氯化钡溶液 D.无色酚酞试液

2.(2015·长沙)小刘同学想在实验室里用NaOH 溶液来制取Na 2CO 3溶液。 【查阅资料】

①CO 2通入NaOH 溶液时极易因CO 2过量产生NaHCO 3,且无明显现象。 ②NaHCO 3溶液煮沸时不会发生分解。 ③NaHCO 3+NaOH===Na 2CO 3+H 2O 。 ④Ca(HCO 3)2可溶于水。

【制取步骤】①量取两份50 mL 相同浓度的NaOH 溶液备用;②用一份50 mLNaOH 溶液吸收过量的CO 2气体,至CO 2气体不再溶解;③小心煮沸溶液②1~2分钟;④在得到的③的溶液中加入另一份50 mL 的NaOH 溶液,使其充分混合即得。

【实验探究】为了检验制得的溶液是否为纯净的Na 2CO 3溶液,请你与小刘同学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探究:

【结论】所制得的溶液为纯净的Na 2CO 3溶液。

【评价与反思】有人认为实验步骤③④的顺序对调,即先混合,再煮沸,更合理。你认为对吗?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5·重庆B 卷)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李红同学将两种碱的溶液分别装入试管A 、B 中,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

(1)实验l 中,两支试管的溶液都变成________色。

(2)实验2中,若B 盛装的是NaOH 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反应。

(3)实验3中,李红同学向两支试管吹气,A 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中无现象,为了探究吹气后B 中溶质的成分,李红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1 :溶质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2 :溶质只有碳酸钠

猜想3 :溶质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实验和结论:

老师评价李红得出的结论不正确,是因为猜想________(填数字)也会产生相同的现象。如果要验证“猜想3成立”,必须要换试剂,将________ 溶液换成________溶液。

4.(2015·陕西)下图是甲、乙两位同学一起在实验室进行的氢氧化钠与盐酸中和反应的实验。

(说明:图中A 1、A 2、A 3、B 1、B 2、B 3均为溶液编号)

根据上图实验,请你与甲、乙同学一起完成下列探究:

5.人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Ⅰ.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做甲酸,化学式为HCOOH ; Ⅱ.蚁酸在隔绝空气并加热的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实验探究】

(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________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

(2)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________元素,推测出一种生成物是水;

(3)另一种生成的氧化物是气体,小敏提出两种猜想:

①猜想I:该气体是CO2; 猜想II:该气体是________;

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下图的装置。

②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I 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若猜想II成立,则:

③实验时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④实验时装置C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实验时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交流】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存在明显的缺陷,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当你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

质可减轻痛痒。下列物质中,你不会选择的物质是________。

A.苏打水B.肥皂水C.食醋D.氨水

6.(2015·厦门)有关NaOH与CO2反应的探究

探究一:检验NaOH固体样品露置空气中一段时间后的成分

【查阅资料】Na2CO3溶液显碱性;KCl溶液、BaCl2溶液显中性、BaCO3难溶于水。

(1)检验样品是否变质。检验样品成分中是否含碳酸根的实验方法(操作、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验样品是否完全变质。实验操作:取样品加水溶解,先加过量的________(填编号,下同),再滴加________。

A.盐酸B.KCl溶液C.BaCl2溶液

D.Ba(OH)2溶液E.酚酞试液

探究二:用NaOH溶液测定空气中酸性气体(CO2、SO2)的体积分数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向细玻璃管内注入少量水,形成一段水柱;经检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已知细玻璃管单位长度的容积为0.1 mL·cm-1。水柱的质量忽略不计。

【操作步骤】保持外界条件不变,完成以下操作:

①将40 mL浓NaOH溶液迅速倒入烧瓶内,立即塞紧橡皮塞,并在细玻璃管上标记水柱底部的位置;

②观察并测量得出水柱缓慢向下移动的距离为2.0 cm;

③实验结束后,根据①中的标记,测得该标记以下细玻璃管及烧瓶的总容积为340 mL。

(3)检查图中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仅根据本次测量数据,该气体样品中酸性气体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精确到0.000 01)。

(5)在上述操作步骤②中,若装置温度略有升高,实验结果_____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题型之三物质变质的探究

物质变质的探究一般涉及氢氧化钠、生石灰、碳酸钠等物质的全部变质或部分变质等,解决这类问题主要是掌

握物质的性质以及实验的设计能力。

(2015·黔西南州)“五一”节后,小红返回了学校,当她来到实验室时,意外地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

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由此便激发了她的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这瓶NaOH溶液一定变质了,其变质的程度如何呢?

【猜想与假设】小红的猜想:NaOH溶液部分变质。

你的不同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集资料】小红知道,NaOH敞口放置会变质的原因是NaOH与空气中的CO2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小红设计如下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小红实验时的现象。

假设你的猜想正确,并按小红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则你观察到的现象是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保存NaOH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

思路点拨:【猜想与假设】氢氧化钠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可能部分变质,也可能全部变质;【收集资料】NaOH溶液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Na2CO3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实验探究】由于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影响使用酚酞对氢氧化钠的检验,因此首先使用足量氯化钙等物质,充分反应沉淀掉溶液中的碳酸钠且不形成碱性物质,然后滴加酚酞检验溶液中的氢氧化钠;【实验反思】根据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分析保存方法。

物质变质问题探究,要注意变质的原因及变质后物质的检验,还要注意把握所加入的试剂不能产生对后面的检验操作形成影响的物质,正确选择试剂。

1.(2013·红河)化学兴趣小组在进行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了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未盖瓶塞,针对这一现象,该小组同学对这瓶溶液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若变质,变质程度如何?

【查阅资料】a.氢氧化钠溶液会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

b.氯化钡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两者能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BaCl2+Na2CO3===BaCO3↓+2NaCl

【作出猜想】猜想一:该溶液没有变质,溶质是NaOH。

猜想二:该溶液完全变质,溶质是Na2CO3。

猜想三:该溶液部分变质,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

(1)为验证该溶液是否变质,小车和小华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①小车取少许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于是得出“该溶液没有变质”的结论。

②小华取少许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到__________,得出“该溶液已变质”的结论。

你认为________的结论正确。

(2)为验证该溶液的变质程度,小丽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少许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在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证明猜想三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如果将氯化钡溶液换成氢氧化钡溶液,不能得出相同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反思】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氢氧化钠应________保存。

2.(2015·大理模拟)化学实验员在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第二天发现氢氧化钠的瓶塞没有盖上,为了探究氢

氧化钠是否变质,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下列探究实验。

【对固体猜想】

猜想I:全部是Na2CO3,猜想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叙述);

猜想Ⅱ:全部是________;

猜想III:部分是________,部分是________。

【实验和推断】

实验步骤: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后,至全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

②向试管的溶液中滴加适量物质X的溶液,现象A。

③再向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现象B。

(1)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X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有气泡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X是Ca(OH)2溶液,现象A为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该实验________ (填“能”或“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

(3)若X是CaCl2溶液,猜想Ⅲ成立的实验现象A中________________、B中________________。

3.(2015·株洲)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包装袋上除了标明主要成分为生石灰外,还提醒人们注意:不可食用,不可浸水,不可开袋,儿童勿碰。

Ⅰ.华雪同学通过探究发现,某食品包装袋中的生石灰干燥剂已经变质失效。她采用的探究方法是: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没有明显的放热现象。此实验中加入的水必须是少量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甲、乙同学想知道刚从食品袋中取出的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生石灰干燥剂中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工业上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取生石灰。

【猜想与假设】猜想1: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

猜想2:含有氧化钙、碳酸钙

猜想3: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充分反应后,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呈红色。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与反思】

(1)猜想________错误(填“1”“2”或“3”)。

(2)甲同学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呈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同学实验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是多余的,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与提升】(1)甲、乙同学最终无法确定该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实验失败。华雪同学认为,可以通过定量实验来确定。在定量实验时一定要用到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

(2)打开食品包装袋后,生石灰干燥剂不宜继续与食品放在一起,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会加速食品变质。

(3)请写出工业上制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5·咸宁)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发现一瓶石灰水试剂瓶瓶壁和瓶塞周围有一些白色粉末。为了弄清楚白色粉末的成分及形成原因,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粉末成分的猜想和成因分析。

【做出猜想】

①可能是CaCO3:原因是石灰水与空气中的CO2反应。

②可能是__________:原因是溶剂蒸发,石灰水中的溶质结晶析出。

③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甲同学取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少量的水、震荡,发现试管底部有白色固体,于是他得出白色粉

末是CaCO 3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严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得出较严密的结论,他们进行了下表所示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拓展反思】通过上述实验的探究,同学们向实验员提出了保存、使用易变质溶液的下列建议,合理的是________。

a .密封保存

b .使用前临时配制

c .禁止使用该试剂

5.(2015·淮安)某化学小组用熟石灰配制石灰水时,发现装满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破损。 【提出问题1】试剂是否变质?

【猜想】①没有变质,成分是氢氧化钙 ②全部变质,成分是碳酸钙

③部分变质,成分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钙 【进行实验1】

【进行实验2】小丽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测定:

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测量装置C 在反应前后的总质量,即可计算出试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请写出稀盐酸与碳酸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操作无误,各步反应完全。 【反思与评价】

(1)小文同学认为小丽得到的结果有较大的误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文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注射器活塞的摩擦力很小,忽略不计)完成测量。注射器除了贮存、加注稀盐酸外,还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与讨论】

实验结束后将A 、C 、E 中废液倒入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观察到有沉淀生成。

(1)同学们将废液过滤并讨论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该滤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________。 (2)经实验确认废液成分,处理后绿色排放。

6.(2015·益阳)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NaOH 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开始实验探究。

【猜想假设】

猜想(1):该溶液没有变质,为NaOH 溶液。 猜想(2):该溶液全部变质,为Na 2CO 3溶液。

猜想(3):该溶液部分变质,为NaOH 和Na 2CO 3的混合溶液。 【查阅资料】Na 2CO 3溶液呈碱性

【设计方案】请你完善下表几组同学探讨的设计方案

第二步

成立;若滤液变红,

【探究实验】综合各小组的方案后,动手实验。

【结论与反思】NaOH 溶液易与空气中CO 2反应而变质,所以要密封保存。 【拓展延伸】同学们设计了下列两套装置进行实验:

用胶头滴管吸取某种液体,锥形瓶中充一种气体或放入一种固体物质,挤压胶头滴管。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气球明显胀大。

(1)甲装置中可能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乙装置中胶头滴管吸取的是稀盐酸,则锥形瓶中放入的固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之四 其他探究

根据题目特点,一般是依据探究性活动的操作程序思考问题,注意对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数据的处理以及对探究问题的合理猜想与想象,根据研究的对象科学选择探究问题的方法。

(2015·安徽)为比较相同浓度的FeCl 3溶液和CuSO 4溶液对H 2O 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

下探究:

(1)请写出H 2O 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性研究】

(2)如图甲,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来定性比较两者的催化效果。 【定量研究】

(3)如图乙,实验前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定量比较两者的催化效果,可测量生成等体积气体所需的________。

【深入研究】

(4)在FeCl 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起催化作用呢?

猜想1:铁离子(Fe 3+

)起催化作用; 猜想2:______________起催化作用;

猜想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起催化作用; ……

(2)催化剂的效果,就是看加入催化剂后反应的快慢。

(3)实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主要利用气压原理,要产生压强差,先要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由于注射器活塞是可以移动的,不太适合采用加热法,可以将注射器活塞向外拉出一段,产生压强差,观察松开手一会后活塞是否能回到原位。

(4)FeCl 3溶液中的成分有Fe 3+、Cl -、H 2O ,设计实验控制其他条件相同,只是有无Fe 3+

,来验证猜想1。

解答此题要充分利用题目给出的信息,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在进行实验对比时,要注意实验的控制变量,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1.(2013·昆明)“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以及“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

过滤,

【实验结论】

(1)A 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

(2)实验Ⅱ、Ⅲ证明:氧化铁的________和________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写出氧化铁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评价】

(1)设计实验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实验Ⅳ观察到D 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拓展】

查阅资料得知:CuO 、CuSO 4、猪肝、马铃薯等也可以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 .MnO 2只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B .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C .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D .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E .酶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它属于糖类

2.(2013·曲靖)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列改进装置对物质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①白磷有剧毒,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白磷。

②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刺激人的呼吸道,影响健康、污染环境。

【实验过程】

(1)打开止水夹,缓缓推动注射器活塞,观察到烧瓶中白磷周围产生火星,液面上方产生大量白烟。该现象说明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生成________,同时证明了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

(2)此实验充分体现了绿色化学的要求,对有害物质进行了处理。氢氧化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为了处理掉残留的少量白磷,可以把氢氧化钠溶液换成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然后________(填操作方法),使溶液进入烧瓶中消除可能残留的白磷。

(3)小组成员对过氧化钠(Na 2O 2)与水反应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是什么进行了以下探究: 【猜想】

猜想一:氢氧化钠;猜想二:碳酸钠。

经过大家讨论,猜想二不成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猜想一是否成立,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过氧化钠是一种黄色固体,还会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潜水艇中常利用该反应来提供氧气。判断一瓶空气中长久放置的过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5·义乌)小明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后,知道钾、钙、钠金属活动性特别强,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他想镁紧排在钠后面,它是否也能与水反应呢?

【提出问题】镁是否能与水反应?

【实验探究】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冷水和镁条,用酚酞作指示剂。实验过程和现象如图:

【反思与总结】

(1)小明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发现B 试管放置空气中一会儿溶液的红色会褪色,这说明溶液的碱性减弱了。于是他大胆作出了一个猜想并设计了验证方案:

(3)一段时间后,小明观察到镁条在热水中无现象,但当他想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稀硫酸和大理石反应时,便有了解释。他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5·西宁)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一瓶没有标签的银白色金属X 展开探究活动。 【实验目的】X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

【实验探究】取形状、大小相同的X 、Cu 、Zn 三种金属薄片,用砂纸打磨光亮,分别放入三份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是

____________。

【问题与思考】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探究】

(1)兴趣小组的同学将锌片放入一定量的混合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对蓝色滤液的组成进行探究。 (2)猜想:①滤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锌和硝酸铜; ②滤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锌、硝酸铜和硝酸银。 (3)请你完成下面实验,验证猜想②成立。

(1)锌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种方法)。

5.(2014·安徽)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验证“碱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实验时,发现一个意外现象:将酚酞试液滴入某NaOH 溶液中,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一会儿红色却消失了。

【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滴有酚酞的NaOH 溶液由红色褪为无色? 【猜想与假设】他们分别对这种意外现象作如下猜想: 甲同学:可能是酚酞与O 2发生了反应;

乙同学:可能是NaOH 溶液与空气中的CO 2发生了反应; 丙同学:可能与NaOH 溶液的浓度大小有关。

你认为可能还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写一条即可)。

【设计实验】三位同学分别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1)

(2)乙同学设计如图1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溶液的红色褪去,于是认定自己的猜想正确。请写出CO 2与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不够严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使用了色度传感器测溶液的颜色。他在a 、b 、c 三个比色皿中分别加入等量5%、10%、20%的NaOH 溶液,然后各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颜色的变化曲线如图2[说明:溶液无色时色度值(透过率)为100%]。请你观察图2回答问题:①写出两条规律性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推测5%的NaOH 溶液滴加2滴酚酞试液后褪为无色的时间约为________。 A .小于30 s B .30~90 s C .90~140 s D .140~180 s E .180~280 s F .大于280 s

参考答案

题型之一 物质组成的探究

例1 一 蓝 四 (1)一部分碳会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BCD 针对训练

1.硫酸钠和氯化钠 NaOH 和Na 2CO 3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Na 2CO 3+CaCl 2===CaCO 3↓+2NaCl 不正确 氢氧化钡会与废液中的硫酸钠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且氢氧化钡过量,无法确定废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2.Na 2CO 3+Ca(OH)2===CaCO 3↓+2NaOH 二 有气泡产生 (1)氢气、氨气 (2)氢化钙是固体,携带方便 3.实验一:(1)氧气 (2)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是放热反应 实验二:(1)生成物中无碳酸钠 生成蓝色沉淀 (2)红 蓝 2Na 2O 2+2H 2O===4NaOH +O 2↑ 4.① NaCl 有白色沉淀产生 【分析与推理】(1)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 (2)不合理 NaOH 溶液变质也会产生Na 2CO 3 (3)Na 2CO 3+BaCl 2===2NaCl +BaCO 3↓ 【反思与评价】把pH 试纸浸入待测液 碱性物质易与玻璃中的SiO 2发生反应且反应的产物会使瓶口与塞子粘合在一起 5.(1)沉淀也可能是未溶解的氢氧化钙 (2)滴加的稀盐酸不足量 (3)取样品加水溶解并滴加酚酞 取样品滴加稀盐酸 溶液变红 有气泡产生 【思考】氢氧化钙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形成难溶的碳酸钙 6.KCl 、K 2SO 4 K 2SO 4+BaCl 2===BaSO 4↓+2KCl 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色 否 7.HCl (1)不成立 稀盐酸过量也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2)白色沉淀 猜想三 B 8.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氯化钙溶液 Na 2CO 3+CaCl 2===2NaCl +CaCO 3↓ 无色酚酞试液 无色变红色 密封存放于干燥处 9.(1)CaCO 3+2HCl===CaCl 2+H 2O +CO 2↑ (2)不能 如果废液中含有盐酸,滴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也不会变色 (3)A 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4)石灰石 10.(2)H 2SO 4(硫酸) 红 滴入酚酞试液后,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溶液中不可能含有硫酸 (1)不能 (2)NaOH(氢氧化钠) 2Al +2NaOH +2H 2O===2NaAlO 2+3H 2↑

题型之二 物质性质的探究

例2 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白色沉淀 氯化钙 氢氧化钙 Na 2CO 3+CaCl 2===CaCO 3↓+2NaCl = 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针对训练

1.变蓝 酸 产生气泡 K 2CO 3+2HCl===2KCl +H 2O +CO 2↑ 产生白色沉淀和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否 C 2.CaCl 2(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稀盐酸(稀HCl ,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NaHCO 3 无白色沉淀产生 不对 因为若不事先煮沸排出溶液中的CO 2,加入NaOH 溶液混合以后,NaOH 会与CO 2反应,不能将NaHCO 3全部转化为Na 2CO 3 3.(1)红 (2)2NaOH +CuSO 4===Na 2SO 4+Cu(OH)2↓ 复分解 (3)Ca(OH)2+CO 2===CaCO 3↓+H 2O 2 氢氧化钙 氯化钙 4.不成立 < 浅绿色 二 NaOH +HCl =NaCl +H 2O 盐酸 5.(1)红 (2)氢、氧 (3)①CO ②不成立 ③干燥(CO)气体 ④黑色粉末变红色 ⑤CO 2+Ca(OH)2===CaCO 3 ↓+H 2O 【讨论交流】在D 的导管出口点燃一支酒精灯或用气球收集气体 【拓展延伸】C 6.(1)取少量该样品,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有气体生成,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样品成分中含碳酸根 (2)C E (3)将图中装置直立于桌面一段时间后,如果水柱位置不发生移动,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4)0.067% (5)偏小

题型之三 物质变质的探究

例3 NaOH 溶液全部变质 2NaOH +CO 2===Na 2CO 3+H 2O 产生白色沉淀 酚酞试液变红 产生白色沉淀 酚酞试液不变色,无明显现象 密封保存

针对训练

1.NaOH 和Na 2CO 3 (1)有气泡产生 小华 (2)成立 氢氧化钡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交流反思】2NaOH +CO 2===Na 2CO 3+H 2O 密封 2.空气中的CO 2与NaOH 反应生成Na 2CO 3 NaOH NaOH Na 2CO 3 (1)稀盐酸(或稀硫酸等酸) Na 2CO 3+2HCl===2NaCl + H 2O + CO 2↑ (2)不能 (3)有白色沉淀产生 无色酚酞变红色 3.水太多会起到降温的作用,导致观察不到放热现象或放热现象不明显 【结论与反思】(1)1 (2)CaO +H 2O===Ca(OH)2 氢氧化钙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2)CaCO 3+2HCl===CaCl 2+H 2O +CO 2↑ (4)在有氧化钙的情况下,无法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钙 【总结与提升】(1)称量 (2)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 (3)CaCO 3=====高温

CaO +CO 2↑ 4.Ca(OH)2 Ca(OH)2和CaCO 3 Ca(OH)2微溶于水 含有Ca(OH)2 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③ ab 溶液变红色 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CaCO 3+2HCl===CaCl 2 + H 2O + CO 2↑ 【反思与评价】(1)产生的CO 2气体没有完全吸收 (2)测量生成CO 2气体的体积 【交流与讨论】NaCl 6.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或其他合理答案) Na 2CO 3+CaCl 2===2NaCl +CaCO 3↓ 第2组实验结束后,让试管静置一段时间,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或其他合理答案) (1)CO 2+2NaOH===Na 2CO 3+H 2O (或其他合理答案) (2)Zn (或其他合理答案)

题型之四 其他探究

例4 (1)2H 2O 2=====催化剂

2H 2O +O 2↑ (2)两试管中产生气泡的快慢 (3)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此点不作要求),将注射器活塞向外拉出一段,松开手一会后若活塞又回到原位,则气密性良好(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时间 (4)氯离

子(Cl -

) 水分子(H 2O)(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针对训练

1.(1)氧气 (2)质量 化学性质 (3)2H 2O 2=====Fe 2O 3

2H 2O +O 2↑ 【实验评价】(1)比较分析氧化铁与二氧化锰哪一个更适合作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催化剂 (2)二氧化锰更适合作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催化剂 【实验拓展】B 2.(1)氧气 与氧气接触 (2)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 溶解 【猜想】反应物质中没有碳元素 无色酚酞试液 酚酞试液变红色 【结果表达】2Na 2O 2+2H 2O===4NaOH +O 2↑ 【拓展延伸】加入稀盐酸,如果产生气泡,则证明变质 3.(1)镁不能与冷水反应,能与热水发生反应 (2)加热 (3) 镁条表面覆盖了难溶于水的氢氧化镁导致反应终止 4.Zn X Cu 除去金属表面氧化物(或污物) 【拓展探究】铜 (或稀HCl 、NaCl 溶液等) 铜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或有白色沉淀生成) 【归纳总结】(1)Zn +2AgNO 3===2Ag +Zn(NO 3)2 (2)通过金属与酸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或通过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5.滴入酚酞溶液的多少、滴入酚酞溶液的浓度大小以及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的杂质等 (1)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的氧气 隔绝氧气 不正确 (2)2NaOH +CO 2===Na 2CO 3+H 2O 若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试管中溶液的红色也能褪去 (3)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越大,酚酞试液变红后褪色越快;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越小,色度值越大 F

云南省2016年中考数学试卷及解析答案

2016年云南省中考数学试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 1.|﹣3|=. 2.如图,直线a∥b,直线c与直线a、b分别相交于A、B两点,若∠1=60°,则∠2=. 3.因式分解:x2﹣1=. 4.若一个多边形的边数为6,则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720度. 5.如果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ax+a+2=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那么实数a的值为.6.如果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相邻两边长分别为6,16π的长方形,那么这个圆柱的体积等于.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4分,满分32分) 7.据《云南省生物物种名录(2016版)的》介绍,在素有“动植物王国”之美称的云南,已经发现的动植物有25434种,25434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2.5434×103B.2.5434×104C.2.5434×10﹣3D.2.5434×10﹣4 8.函数y=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 A.x>2 B.x<2 C.x≤2 D.x≠2 9.若一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是半径相等的圆,则这个几何体是() A.圆柱B.圆锥C.球D.正方体 10.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2)﹣2=4 B.C.46÷(﹣2)6=64 D. 11.位于第一象限的点E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点F在x轴的正半轴上,O是坐标原点.若EO=EF,△EOF的面积等于2,则k=() A.4 B.2 C.1 D.﹣2 12.某校随机抽查了10名参加2016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学生的体育成绩,得到的结果如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10名同学的体育成绩的众数为50 B.这10名同学的体育成绩的中位数为48 C.这10名同学的体育成绩的方差为50 D.这10名同学的体育成绩的平均数为48 13.下列交通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B.C.D. 14.如图,D是△ABC的边BC上一点,AB=4,AD=2,∠DAC=∠B.如果△ABD的面积为15,那么△ACD 的面积为() A.15 B.10 C.D.5 三.解答题(共9个小题,共70分) 15.解不等式组. 16.如图:点C是AE的中点,∠A=∠ECD,AB=CD,求证:∠B=∠D. 17.食品安全是关乎民生的重要问题,在食品中添加过量的添加剂对人体健康有害,但适量的添加剂对人体健康无害而且有利于食品的储存和运输.为提高质量,做进一步研究,某饮料加工厂需生产A、B两种饮料共100瓶,需加入同种添加剂270克,其中A饮料每瓶需加添加剂2克,B饮料每瓶需加添加剂3克,饮料加工厂生产了A、B两种饮料各多少克? 18.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ABC:∠BAD=1:2,BE∥AC,CE∥BD.

2016年昆明中考数学试卷及解析

2016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数学试卷 一、填空题:每小题 分,共 ?分 .﹣ 的相反数为. .昆明市 ???年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人数约有 ????人,将数据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计算:﹣ . .如图,?????, ?交 ?于点 , ????, ?????,则 的度数 为. .如图,?,?,?,?分别是矩形????各边的中点,????, ???,则四边形????的面积是. .如图,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经过?, 两点,过点?作????轴,垂足为 ,过点 作 ???轴,垂足为 ,连接??,连接 ?交??于点?,若 ????,四边形 ???的面积为 ,则 的值为.

二、选择题(共 小题,每小题 分,满分 ?分) .下面所给几何体的俯视图是() ?. . . . .某学习小组 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他们的得分情况如表: 人数(人) 分数(分) ? ? ? ? 那么这 名学生所得分数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 ? ?. ?, ? ?. ?, ??? ?. ?, ? .一元二次方程? ﹣ ?????的根的情况是()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无实数根 .无法确定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 ?.?< ?. ??< ?.???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 ? ﹣ ?.? ?? ? . ?? ?. ﹣ ?.如图,??为 ?的直径,????,???弦 ?,垂足为?,??切 ?于点 , ?????,连接??、 ?、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 ???是等边三角形 . ???? ?.的长为? ?.八年级学生去距学校 ?千米的博物馆参观,一部分学生骑自行车先走,过了 ?分钟后,其余学生乘汽车出发,结果他们同时到达,已知汽车的速度是骑车学生速度的 倍.设骑车学生的速度为?千米 小时,则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 ?.﹣ ?? ?.﹣ .﹣ ?.如图,在正方形????中,??为对角线,?为??上一点,过点?作?????,与??、 ?分别交于点?,?,?为 ?的中点,连接 ?,??, ?,??.下列结论:??????;? ???? ????????;??????????;?若 ,则 ? ??? ??? ???,其中结论正确的有() ?. 个 . 个 . 个 . 个 三、综合题:共 题,满分 ?分 ?.计算: ??? ﹣ ﹣ ? ???????. ?.如图,点 是??上一点, ?交??于点?, ????,????? 求证:?????.

专题05 水和溶液-2016年中考化学总复习选择题百题精练(解析版)

2016年中考冲刺之选择题百题精练(一) 专题05 水和溶液 1.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保护水资源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在下列情况下,一般不会造成河水污染的是()A.工业生产中废水、废气、废渣的任意排放B.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使用不当 C.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D.植树造林,加大绿化面积 【答案】D 2.我们必须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为了减少污染,把生活污水放入池塘中静止后在排放到江河湖泊中 B.农业上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C.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到离居民区和取水点较远的地方 D.工业上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答案】D 【解析】A、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故该做法错误.B、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可以减少水体污染,而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是不现实的,故该做法错误.C、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到离居民区和取水点较远的地方,也会造成水体污染,故该做法错误.D、工业上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可以减少水体污染,故该做法正确.故选:D. 3.下列有关资源、能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节约水资源就要提高水的利用效益 B.空气是一种空贵的资源,广泛用于生产化肥、化工产品、石油加工等领域 C.天然气是一种较为清洁的新能源D.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 【答案】C 【解析】节约水资源就要提高水的利用效益;空气是一种空贵的资源,广泛用于生产化肥、化工产品、石油加工等领域;天然气是一种较为清洁的能源,但不是新的能源;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 故选C.

4.“节水护水”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极易被污染B.净化水可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 C.活性炭能使硬水软化D.节约每一滴水,形成“细水长流”的水资源观 【答案】C 【解析】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极易被污染;净化水可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活性炭不能使硬水软化;节约每一滴水,形成“细水长流”的水资源观。故选C. 5.2015年3月20日联合国发布报告:到2030年,全球将有40%的国家和地区面临干旱问题.节约用水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关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A.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所有的杂质B.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可使其软化 C.工业废水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D.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答案】C 【解析】A、过滤只能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故A错误;B、加热煮沸可以将硬水转化为软水,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故B错误;C、工业废水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故C正确;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污染土壤和水体,所以要适量施用,故D错误.故选C 6.下列环境问题与防治措施说法合理的是() A.酸雨﹣将燃煤锅炉烟囱加高B.雾霾﹣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C.白色污染﹣废弃塑料袋焚烧处理D.水体富营养化﹣禁止使用化肥 【答案】B 7.环境保护部向媒体公布的2015年“环境日”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该主题旨在增强全民环境意识、节约意识、生态意识,选择低碳、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和群众基础。下面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缓解温室效应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防止水体污染 C.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减少白色污染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 【答案】D 【解析】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缓解温室效应;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防止水体污染;限制使用塑

2016年中考化学备考复习推断题教案

C C D C B C “ 推断题 一、题型简介 推断题是初中化学试题中常见,但却十分重要的一类题型。该类题目考查知识面广、变化多端、思维量大、综合性强,是考查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抽象思维及逻辑推理能力的一类好题。 二、方法指导 解答推断题的总体原则:典型突破,综合分析,检验把关,验证答案。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及结构特征)并以此为突破口,顺藤摸瓜,最终推出答案。 题型之一框图型推断 框图型推断题中,整个框图会分成两支或多支,但是彼此有联系,可根据图中已知条件,分 别得出相应的结论,各个击破,然后综合推断,得出最后的结论。 例1A~D是初中化学所学的常见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A、B常温下为无色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D均为黑色粉末。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3)物质A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由A、B常温下为无色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且A与B可以相互转化,可知A、B 为CO、CO 2 ,、均为黑色粉末,且A、可以得到B和D,可知A为CO,为CO 2 ,为Fe 3 O 4 ,D 为Fe,据此便可解答。 练习 1.下图中甲、乙、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由某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 件已略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丙可能依次为Fe、NaOH、CO 2 B.丙物质只能是氧化物或盐 C.当乙为NaOH时,它可由Ca(OH) 2 与Na 2 CO 3 反应生成 D.当甲为一种碱时,它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可能产生两种沉淀 2.如图所示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已知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g是最轻的气体,b、c、d、e、f都是氧化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2020年云南省中考数学模拟试卷(含答案)

2020年云南省中考数学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3分)的倒数是() A.B.﹣C.D.﹣ 2.(3分)如图是几何体的三视图,该几何体是() A.圆锥 B.圆柱 C.正三棱柱 D.正三棱锥 3.(3分)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A.π0=1 B.C.2﹣2=﹣4 D.﹣|﹣2|=2 4.(3分)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A.x≤﹣2 B.x>3 C.3<x≤﹣2 D.无解 5.(3分)云南省鲁甸县2014年8月3日发生6.5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灾情牵动亿万同胞的心,在灾区人民最需要援助的时刻,全国同胞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及时向灾区同胞伸出援助之手.截至9月19日17时,云南省级共接收昭通鲁甸“8.3”地震捐款80100万元.科学记数法表示为()元. A.8.01×107 B.80.1×107 C.8.01×108 D.0.801×109 6.(3分)九年级某班40位同学的年龄如下表所示: 年龄(岁)13 14 15 16 人数 3 16 19 2 则该班40名同学年龄的众数和平均数分别是() A.19,15 B.15,14.5 C.19,14.5 D.15,15 7.(3分)如图:AB∥DE,∠B=30°,∠C=110°,∠D的度数为() A.115°B.120°C.100°D.80°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8.(3分)一元二次方程6x2﹣12x=0的解是. 9.(3分)如图,AD是⊙O的直径,弦BC⊥AD,连接AB、AC、OC,若∠COD=60°,则∠BAD=. 10.(3分)在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①b2﹣4ac<0;② >0;③abc>0;④a﹣b﹣c>0,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11.(3分)写出一个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的反比例函数y=(k≠0)的解析式:. 12.(3分)如图,Rt△ABC中∠A=90°,∠C=30°,BD平分∠ABC且与AC边交于点D,AD=2,则点D到边BC的距离是. 13.(3分)观察下列等式:解答下面的问题:21+22+23+24+25+26+…+22015的末位数字是. 三.解答题(共9个小题,共58分) 14.(5分)化简求值:,其中x=3. 15.(5分)在△ABC中,AB=AC,点E,F分别在AB,AC上,AE=AF,BF与CE相交于点P.求证:△EBC≌△FCB.

2017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

2017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 【题型概述】 探究创新类试题是近年来发展的新题型,它涉及提出问题、作出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以探究为形式或情景,可考查考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测试考生解决化学问题的思路、过程和方法。 【解题方法】 解答探究创新类试题的一般步骤是:首先要能根据题干背景材料提出问题,联想到相对应的化学知识。第二,作出猜想或假设时,除需要勇气外,最重要的是要有科学依据,要从化学的视角作出科学的猜想或假设。第三,设计探究(实验)方案,要围绕寻找特征反应作为论证(肯定或否定)的依据,同时应注意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第四,对探究问题做出解释与结论时,要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或通过查阅资料获取的信息,以事实为依据,应用化学原理进行分析推理,不能随意编造、牵强附会。最后,从反应原理是否正确、实验方案是否完善、探究过程是否合理以及经济效益、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对探究方案或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探究题一般并不包括所有的探究要素,但上述要求是解答探究性试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真题精讲】 类型一实验方案设计类 例1(2016·江苏宿迁)某兴趣小组同学欲探究NaOH溶液与CO2气体的反应,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1)若导管a与b连接,将分液漏斗中的NaOH溶液注入锥形瓶,关闭分液漏斗上的活塞,振荡,然后打开导管上的活塞,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CO2与NaOH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探究反应后锥形瓶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已知Na2CO3+H2O + CO2=2NaHCO3;NaHCO3+NaOH =Na2CO3+ H2O 【提出猜想】Ⅰ.NaOH和Na2CO3;Ⅱ. ;Ⅲ. NaHCO3,Ⅳ. Na2CO3和NaHCO3。 【查阅资料】①Ca(OH)2与Na2CO3、NaHCO3均能反应且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CaCl2与Na2CO3能反应且有白色沉淀生成,与NaHCO3不反应。 ③NaHCO3溶液显碱性,可与酸反应生成CO2气体。 【设计实验】限选试剂: Ca(OH)2溶液、CaCl2溶液、稀盐酸、酚酞试液。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 产生白色沉淀猜想Ⅲ不成立的,振荡

2016年中考化学复习:化学实验操作指导

中考/备考辅导 2016年中考化学复习:化学实验操作指 导 化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学习关键是了解物质概念和物质的性质及其相互问发生化学反应的本质属性。研究发现,有些孩子在初中化学学习中,一直不入门,成绩较差。该如何学好化学呢? 首先就是要做好实验! 1、实验是学习化学的手段。 实验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 2、观察实验要与思考相结合。 化学实验的观察,一般是按照“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分别进行观察,同时要积极思考、透过现象来分析本质问题。老实说,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学生若只图看热闹,光看现象,不动脑子思考,看完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无助于学习的提高。“所以,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实验前,要明

确观察的内容是什么?范围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观察时还要仔细、全面。 3、记住化学实验操作中的必备步骤 不能有丝毫马虎。老师强调,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4、化学考试中实验题是必考的 为此,在平时学习和复习过程中首先要将所学过的实验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网络。中考一般考查基本概念,要弄懂并进行分类,掌握几种重要物质,像氧气、氢气、碳及其化合物、酸、碱、盐的性质及其重要关系。其次要将学过的一些化学实验进行分类总结,如化学仪器的分类、用途及基本操作,还应该掌握基本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15“不” 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品尝味道。 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

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若万一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5.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腐蚀性药品不能用纸,应用烧杯或表面皿。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人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云南省2016年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解析(word版)[2]

Tfu8,l,0-\ / 2016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数学试卷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4的相反数为. 2.昆明市2016年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人数约有67300人,将数据673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3.计算:﹣=. 4.如图,AB∥CE,BF交CE于点D,DE=DF,∠F=20°,则∠B的度数为. 5.如图,E,F,G,H分别是矩形ABCD各边的中点,AB=6,BC=8,则四边形EFGH的面积是. 6.如图,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经过A,B两点,过点A作AC⊥x轴,垂足为C, 过点B作BD⊥x轴,垂足为D,连接AO,连接BO交AC于点E,若OC=CD,四边形BDCE 的面积为2,则k的值为. 二、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32分)

7.下面所给几何体的俯视图是( ) A . B . C . D . ) A .90,90 B .90,85 C .90,87.5 D .85,85 9.一元二次方程x 2﹣4x+4=0的根的情况是( ) A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 .无实数根 D .无法确定 10.不等式组 的解集为( ) A .x ≤2 B .x <4 C .2≤x <4 D .x ≥2 1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a ﹣3)2=a 2﹣9 B .a 2?a 4=a 8 C . =±3 D . =﹣2 12.如图,AB 为⊙O 的直径,AB=6,AB ⊥弦CD ,垂足为G ,EF 切⊙O 于点B ,∠A=30°,连接AD 、OC 、BC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EF ∥CD B .△COB 是等边三角形 C .CG=DG D . 的长为π 13.八年级学生去距学校10千米的博物馆参观,一部分学生骑自行车先走,过了20分钟后,其余学生乘汽车出发,结果他们同时到达,已知汽车的速度是骑车学生速度的2倍.设骑车学生的速度为x 千米/小时,则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 . ﹣ =20 B . ﹣ =20 C . ﹣ =D . ﹣ = 14.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AC 为对角线,E 为AB 上一点,过点E 作EF ∥AD ,与AC 、DC 分别交于点G ,F ,H 为CG 的中点,连接DE ,EH ,DH ,FH .下列结论: ①EG=DF ;②∠AEH+∠ADH=180°;③△EHF ≌△DHC ;④若=,则 3S △EDH =13S △DHC ,其中结论正确的有( )

2017届中考化学总复习题型复习(四)化学计算题习题新人教版

题型复习(四) 化学计算题 一、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1.(2016·娄底)实验室常用加入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KMnO4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C) A.+1 B.+6 C.+7 D.+9 2.(2016·衡阳)含有二氧化钛(TiO2)的混凝土或沥青可以净化空气,成为治理雾霾的新型材料。二氧化钛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D) A.+1 B.+2 C.+3 D.+4 3.(2016·怀化)家庭常用的某种消毒液中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B) A.-1 B.+1 C.+3 D.+5 4.(2016·衡阳)厨房中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其化学式为CH3COOH,下列有关乙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乙酸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B.乙酸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C.乙酸由2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 D.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5.(2016·孝感)我国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薄膜制作出一种新型“纳米纸”,又在纳米纸上“铺”一层“萘胺”(C10H9N)染料,制成一种试纸,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二氧化钛中Ti的化合价为+2价 B.萘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1.9% C.这种试纸是一种新型有机化合物 D.萘胺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0∶9∶14 6.(2016·南昌)南昌汉代海昏候墓出土的文物中,保存完好的玉器非常罕见。对玉石主要成分(化学式为NaAlSi2O6)的描述正确的是(D) A.含有3个氧分子 B.相对分子质量为94 C.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3.4% D.钠元素与铝元素的质量比为23∶27 7.(2016·菏泽)2015年,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和她的团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下列关于青蒿素(化学式是C15H22O5)的叙述正确的是(D) A.青蒿素由三种原子构成 B.青蒿素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青蒿素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1 D.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 8.某硝酸铵(NH4NO3)样品(杂质不含氮)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则其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是(C) A.20% B.70% C.80% D.无法计算 9.某种含硫酸亚铁的药物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某贫血患者每天需服用这种含铁元素10%的药物112 mg,则他每天服用的这种药物中含硫酸亚铁(FeSO4)的质量是(该药物中其他成分不含铁元素)(A) A.30.4 mg B.15.2 mg C.22.4 mg D.22.6 mg 10.(2016·济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汽车走进了千家万户。车用防冻液“冬天防冻、夏天防沸、全年防水垢、防腐蚀”的优良性能被爱车族广泛使用。现国际上普遍使用的是乙二醇[(CH2OH)2]水基型防冻液。请回答: (1)乙二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2; (2)乙二醇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 11.(2016·怀化)实验室要配制100克5%的Na2SO4溶液。试计算: (1)需要Na2SO4固体5g; (2)Na2SO4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2.(2016·天津)尿素[CO(NH2)2]是氮肥中最主要的一种,其含氮量高,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长期施用

2016年云南昆明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2016年云南昆明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4的相反数为. 2.昆明市2016年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人数约有67300人,将数据673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3.计算:﹣=. 4.如图,AB∥CE,BF交CE于点D,DE=DF,∥F=20°,则∥B的度数为. 5.如图,E,F,G,H分别是矩形ABCD各边的中点,AB=6,BC=8,则四边形EFGH 的面积是. 6.如图,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经过A,B两点,过点A作AC∥x轴,垂足为 C,过点B作BD∥x轴,垂足为D,连接AO,连接BO交AC于点E,若OC=CD,四边形BDCE的面积为2,则k的值为. 二、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32分) 7.下面所给几何体的俯视图是()

A.B.C.D. 8.某学习小组9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他们的得分情况如表: 人数(人)1341 分数(分)80859095 那么这9名学生所得分数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90,90 B.90,85 C.90,87.5 D.85,85 9.一元二次方程x2﹣4x+4=0的根的情况是() 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无实数根D.无法确定 10.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A.x≤2 B.x<4 C.2≤x<4 D.x≥2 1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a﹣3)2=a2﹣9 B.a2?a4=a8C.=±3 D.=﹣2 12.如图,AB为∥O的直径,AB=6,AB∥弦CD,垂足为G,EF切∥O于点B,∥A=30°,连接AD、OC、BC,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EF∥CD B.∥COB是等边三角形 C.CG=DG D.的长为π 13.八年级学生去距学校10千米的博物馆参观,一部分学生骑自行车先走,过了20分钟后,其余学生乘汽车出发,结果他们同时到达,已知汽车的速度是骑车学生速度的2倍.设骑车学生的速度为x千米/小时,则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A.﹣=20 B.﹣=20 C.﹣=D.﹣= 14.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C为对角线,E为AB上一点,过点E作EF∥AD,与AC、DC分别交于点G,F,H为CG的中点,连接DE,EH,DH,FH.下列结论: ①EG=DF;②∥AEH+∥ADH=180°;③∥EHF∥∥DHC;④若=,则 3S∥EDH=13S∥DHC,其中结论正确的有()

初中化学总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总复习教案 【篇一:2016中考化学总复习教案】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重点、难点: 1.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的定义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2.化合价法则的应用。 教学难点: 分子、原子、离子的相互关系。 (一)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关键知识点拨 (一)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 1. 2. 3.三种粒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关系: (二)几个决定和几个等式 1.决定 (1)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2)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相对原子质量。 (3)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决定粒子的类别和离子所带电荷数。 典型例题讲解 例1.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解析]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还有一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所以,a错。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故b、c错。根据分子的定义可以确定本题答案为d。 例2.根据《生活报》报道,目前小学生喜欢使用的涂改液中,含有许多挥发性的有害物质,长期使用易引起慢性中毒而头晕、头疼,二氯甲烷就是其中的一种。下列关于二氯甲烷(ch2cl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氯甲烷是由碳、氢气、氯气组成的 b.二氯甲烷是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 c.二氯甲烷是由一个碳元素、二个氢元素、两个氯元素组成的 d.二氯甲烷是由一个碳原子、二个氢原子、二个氯原子构成的 [解析]描述物质的组成时,首先要分清宏观和微观的概念。从微观的角度看,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或离子等构成的;从宏观的角度看,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科学探究

第五章科学探究 第1讲基本实验技能 一、选择题 1.( 2016·河北)如图所示仪器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 2. ( 2017·来宾)下列仪器及其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量筒—配制溶液 B.烧杯—贮存气体 C.长颈漏斗—过滤 D.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 3. ( 2017·益阳)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量取10 mL水 B.处理废弃固体药品 C.保存二氧化碳气体 D.取少量液体药品 4. ( 2017·福建)欲配制10.0%的NaCl溶液50 g,部分操作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

5. (2017·安徽)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6. ( 2017·甘肃)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A.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B.在点燃氢气之前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C.及滴瓶配套的胶头滴管使用完毕,清洗后放回原瓶 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玻璃棒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7. ( 2017·邵阳)在2017年邵阳市初中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中,某同学抽到“试题三:给液体加热”,考试结束时,老师发现他使用的试管破裂了,其原因可能是( )

A.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B.液体的量超过试管容积的1 3 C.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便开始加热 D.先用外焰均匀加热,再固定位置加热 8. ( 2016·孝感)图示“错误操作”及图下面“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9. ( 2017·眉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排水集气法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 B.过滤操作时玻璃棒应靠在三层滤纸一边 C.自制“叶脉书签”的关键步骤是将洗净的树叶放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 D.测定pH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了湿润的pH 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及标准比色卡比较,读该溶液的pH 10. (2017·沪州)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 B.用镊子取用二氧化锰 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最后改用胶头滴管加至刻度

2016年云南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2016年云南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全卷三个大题,共23个小题,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的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 1. - 3 = . 2.如图,直线a ∥b,直线c 与直线a 、b 分别相交于A 、B 两点,若∠1=60°则∠2= . 3.因式分解:21x - = . 4.若一个多边形的边数为6,则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 度 5.如果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 2 20x a x a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那么实数a 的值为 . 6.如果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相邻两边长分别为6,16π的长方形,那么这个圆柱的体 积等于 .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满分27分) 7.据《云南省生物物种名录(2016版)的》介绍,在素有“动植物王国”之美称的云南,已经发现的动植物有25434种,25434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 2.5434×103 B . 2.5434×104 C . 2.5434×10-3 D . 2.5434×10-4 8.函数1 2 y x = -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为

A . 2x > B . 2x < C . 2x ≤ D . 2x ≠ 9.若一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是半径相等的圆,则这个几何体是 A . 圆柱 B . 圆锥 C . 球 D . 正方体 10.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 2(-2)= 4- B 2- C . 664(2)64÷-= D . =11.位于第一象限的点 E 在反比例函数k y x = 的图象上,点F 在x 轴的正半轴上,O 是坐标原点,若EO=EF ,△EOF 的面积等于2,则k = A . 4 B . 2 C . 1 D . —2 12.某校随机抽查了10名参加2016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学生的体育成绩,得到的结果如下表: 4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10名同学的体育成绩的众数为50 B .这10名同学的体育成绩的中位数为48 C .这10名同学的体育成绩的方差为50 D .这10名同学的体育成绩的平均数为48 13.下列交通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2016年中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全

初三化学实验专题及针对练习 一、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 知识分类 (一)气体的净化与干燥 1、气体净化的几种方法 ⑴吸收法:用吸收剂将杂质气体吸收除去。如,除去CO 中混有的少量CO 2,可先用浓NaOH 溶液吸收CO 2,再用浓硫酸等干燥剂除去水蒸气。 吸收剂 吸收的气体杂质 吸收剂 吸收的气体杂质 水 可溶性气体:HCl 、NH 3等 NaOH 固体 CO 2、HCl 、H 20 无水CuSO 4 H 2O 碱石灰 CO 2、HCl 、H 20 灼热的铜网 O 2 NaOH 溶液 CO 2、HCl 灼热的CuO H 2、CO 浓硫酸 H 20 ⑵转化法:通过化学反应,将杂质气体转化为所要得到的气体。如,除去CO 2中的少 量CO ,可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CuO ,CO + CuO △ Cu + CO 2。 2、气体的干燥 气体的干燥是通过干燥剂来实现的,选择干燥要根据气体的性质,一般原则是:酸性干燥剂不能用来干燥碱性气体,碱性干燥剂不能用来干燥酸性气体,干燥装置由干燥剂状态决定。 干燥剂 可干燥气体 不可干燥气体 干燥 装置 名称或化学式 酸碱性 状态 浓H 2SO 4 酸性 液态 H 2、N 2、O 2、CO 2、HCl 、CH 4、CO 等 NH 3 A 固体NaOH 生石灰 碱性 固态 H 2、O 2、N 2、CH 4、 CO 、NH 3等 CO 2、SO 2、HCl B 或 C 无水CaCl ※ 中性 固态 除NH 3外所有气体 NH 3 B 或C ⑵常用干燥装置如下: 注意:选择吸收装置时,要注意进、出气体导管的连接方法,若用“洗气瓶”,要注意“长进短出”,若用干燥管要注意“大进小出”。先除去气体中含有的其他杂质,干燥除去水蒸气的操作放在最后。 (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主要方法

2016年云南省中考数学试卷-答案

云南省2016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数学答案解析 一、填空题 1.【答案】3 【解析】根据绝对值的概念,33-=. 数a 的绝对值(0),0(0),(0).>??==??-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6.【答案】384π144或 【解析】分两种情况:当6为高,16π为底而圆周长时,16π 2π=r ,则8=r ,∴ 64π=圆S ,∴圆柱的体积64π6384π=?=;当16π为高,6为底面圆周长时,62π=r ,则3π=r ,∴9 π =圆S ,∴圆柱的体积916144π =?=r . 【提示】已知的长方形能组成两个不同的圆柱是本题的关键. 【考点】圆柱内侧面展开图及体积、分类讨论思想 二、选择题 7.【答案】B 【解析】4 25434 2.543410-?,故选B. 【提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收,关键是要确定a 和10的指数n ,本题需弄清楚小数点的移动位数. 【考点】科学记数法 8.【答案】B 【解析】根据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得 20-≠x ,∴ 2≠x ,故选D. 【考点】分式成立的条件 9.【答案】C 【解析】选项A 中,圆柱的主视图和左视图都是长方形,故错误:选项B 中,圆锥的主视图和左视图都是三角形,故错误;选项C 中,球的三种视图都是圆,且半径相等,正确;选项D 中,正方体的三种视图都是正方形,故错误,故选C. 【考点】几何体的三视图 10.【答案】C 【解析】因为()2 4 21 =--,故选项A 错误;因为2=,故选项B 错误;因为()633664244464÷-÷===, 故选项C ,故选项D 错误,故选C. 【提示】本题涉及的运算比较多,正确使用计算法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考点】实数的计算 11.【答案】A 【解析】如图,设E 点的坐标为(),x y ,⊥EA x 轴,∵ =EO EF ,∴ ==OA AF x , ∴1 222 =?=??==△EOF S OF EA x y xy ,又因为点E 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则 2==k xy ,故选B.

2016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总结最全的资料

2016年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总结资料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提纲 一、应掌握的知识点 1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在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6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 7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9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0.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11.石油、煤、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12.溶液都是混合物。例如: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等。 13.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4.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5.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都是化学变化。 16.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7.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 18.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H2、C、CO。其中属于单质的是C、H2。属于化合物的是CO。 19.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 20.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肯定变化的 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21.2H2表示两个氢分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表示两个氢离子。 22.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相同。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23.溶液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的是溶质的质量。 24.酸的pH<7;如:HCl、H2SO4、CO2通入水中; 碱的pH>7;如:NaOH、Ca(OH)2、CaO溶于水、Na2O溶于水、Na2CO3 中性溶液pH=7。如:水、NaCl 25.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12 2 8 2 ,该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2,核电荷数为12, 核外电子数为12,最外层电子数为2,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成为阳离子。 26.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是(1)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2)温度达到或超过可燃物的着火点。 27.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8.酸有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 29.碱有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等。 30.化合价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碳二四,铁二三,二四六硫都齐全, 铜汞二价最常见。(其他口诀也可) 31.空气中的污染性气体有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二氧化氮NO2。 32.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对空气没有污染。 33.空气中按体积分数计算,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占78%,其次是氧气,占21%。 34.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燃烧的是氧气O2。 35.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略重,不易溶于水,液态氧和固态氧均为淡蓝色。 36.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37.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在做此实验时,应预先在瓶底放水或细砂,原因是防止熔

2016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数学(有解析)

2016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数学试卷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4的相反数为 4 . 【解析】﹣4的相反数是4.故答案为:4. 2.昆明市2016年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人数约有67300人,将数据673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6.73×104 . 【解析】67300=6.73×104,故答案为:6.73×104. 3.计算:﹣= . 【解析】﹣===.故答案为:. 4.如图,AB ∥CE ,BF 交CE 于点D ,DE=DF ,∠F=20°,则∠B 的度数为 40° . 【解析】∵DE=DF ,∠F=20°, ∴∠E=∠F=20°, ∴∠CDF=∠E+∠F=40°, ∵AB ∥CE , ∴∠B=∠CDF=40°, 故答案为:40°. 5.如图,E ,F ,G ,H 分别是矩形ABCD 各边的中点,AB=6,BC=8,则四边形EFGH 的面积是 24 . 【解析】∵E ,F ,G ,H 分别是矩形ABCD 各边的中点,AB=6,BC=8, ∴AH=DH=BF=CF=8,AE=BE=DG=CG=3. 在△AEH 与△DGH 中, ∵, ∴△AEH ≌△DGH (SAS ). 同理可得△AEH ≌△DGH ≌△CGF ≌△BEF , ∴S 四边形EFGH =S 正方形﹣4S △AEH =6×8﹣4××3×4=48﹣24=24. 故答案为:24.

6.如图,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经过A,B两点,过点A作AC⊥x轴,垂足为C,过点B作BD⊥x 轴,垂足为D,连接AO,连接BO交AC于点E,若OC=CD,四边形BDCE的面积为2,则k的值为. 【解析】设点B坐标为(a,b),则DO=﹣a,BD=b ∵AC⊥x轴,BD⊥x轴 ∴BD∥AC ∵OC=CD ∴CE=BD=b,CD=DO= a ∵四边形BDCE的面积为2 ∴(BD+CE)×CD=2,即(b+b)×(﹣a)=2 ∴ab=﹣ 将B(a,b)代入反比例函数y=(k≠0),得 k=ab=﹣ 故答案为:﹣ 二、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32分) 7.下面所给几何体的俯视图是() A.B.C.D. 【解析】由几何体可得:圆锥的俯视图是圆,且有圆心. 故选:B. 8.某学习小组9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他们的得分情况如表: 人数(人) 1 3 4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