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冬小麦新品种泰农18号配套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冬小麦新品种泰农18号配套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冬小麦新品种泰农18号配套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冬小麦新品种泰农18号配套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冬小麦新品种泰农18配套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泰农18是山东省泰安市瑞丰作物育种研究所和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培育的小麦新品种,其组合为莱州137/烟369-7。2008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审定编号:鲁农审2008056号),适宜在山东省及周边地区高肥水地块推广种植。2008年兖州市在粮食高产创建项目中开始示范推广泰农18,2008-2009连续三年在小孟镇建设的1hm2泰农18超高产攻关田经山东省农业厅组织专家实打验收,平均单产分别达到11060.7kg/hm2、11399.25 kg/hm2和11310.9 kg/hm2,达到鲁西南历史最高纪录,充分展示了该品种的增产潜力。通过多年试验示范,我们总结了泰农18在当地生态气候条件下的特征特性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为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泰农18特征特性

该品种半冬性,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株型较松散,叶片上冲,株高75 cm 左右,茎秆粗壮,抗倒性好;分蘖力强,分蘖成穗率中等,一般穗数540万/ hm2,穗粒数46粒左右,千粒重42 g左右;穗型长方,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较饱满、半硬质;中抗赤霉病,中感白粉病、纹枯病和叶锈病,熟相一般,成熟期比济麦22早熟3-4天。

2配套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2.1增施有机肥,实行秸秆还田,培肥地力

肥沃的土壤是小麦高产的基本保证,小麦的产量水平随土壤肥力的提高而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提高小麦的产量水平,实际上是提高土壤的生产能力。目前,我市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1.26%,全氮0.092%、速效氮97mg/kg、速效磷26.7 mg/kg、速效钾86.3 mg/kg,总体达到高产地力水平,但地块间营养元素含量不平衡,表现在多数地块有机质增长慢,潮褐土普遍缺钾,沙姜黑土普遍缺磷。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一是大力推广作物秸秆还田技术,并广开肥源,增施有机肥,实行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缓急相济,取长补缺;二是积极推广配方施肥技术,提出“稳施氮肥,增施磷钾肥,补施微肥”的施肥原则,保证各种营养元素的均衡供应。

2.2施足基肥,精细整地,打好播种基础

2.2.1施足基肥,平衡施肥。在常年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基础上,合理施用化肥,特别是氮、磷、钾三要素必须平衡施用。总结3年高产示范的经验,泰农18达到单产9000 kg/ hm2高产目标,总施肥量为:纯N225-240 kg/hm2,

P 2O

5

105-135 kg/hm2,K

2

O105-150 kg/hm2,高肥地块取下限,中肥地块取上限。

施肥时,氮素肥料总量的一半底施,另一半拔节期追施,磷肥和钾肥做底肥施用。根据选择的化肥种类不同,有两种方案:第一种:底肥施尿素150 kg/hm2、磷酸二铵225-300 kg/hm2,硫酸钾225-300 kg/hm2。拔节期追尿素225-300 kg/hm2。第二种:底肥施氮、磷、钾含量各15%的三元复合肥每亩750-900 kg/hm2。拔节期追尿素225-300 kg/hm2。为保证下季玉米对锌肥的吸收利用,秋种整地时每亩还要施用硫酸锌15-30 kg/hm2。

2.2.2深耕细耙,精细整地。前茬玉米收获后,秸秆还田,用旋耕犁旋耕一遍,进一步打碎秸秆,使表层土与秸秆混匀,再深耕细耙。整地质量达到“深、细、透、平、实、足”的标准,“深”就是深耕25㎝以上,打破犁底层。“细”就是适时耙地,耙碎土块,田间没有明暗坷垃。“平”就是耕地前粗平,耕后复平,避免出现墒沟伏脊和地头喇叭口,要求做到畦内“寸水棵棵到”。“实”就是

上松下实,不漏耕漏耙,无架空暗垄。“足”就是底墒充足,要求耕层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70%,群众俗称“黑墒”。

2.3适期、适量播种,建立合理群体结构

2.3.1适期播种,培育冬前壮苗。根据兖州市近38年(1971-2008年)气象资料分析,当地小麦理论最佳播期是10月6日-12日,生产实践中小麦适宜的播种时期是10月5日-15日、日平均气温下降到16℃左右。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秋季与冬季平均气温有升高的趋势,出现暖秋和暖冬气候的几率在增加,10月5日前播种的小麦如遇到暖秋气候的影响,很易形成旺苗;当然,10月15日以后播种,小麦冬前生长时间短,也不利于形成壮苗。

2.3.2适量播种,建立合理群体结构。按照各个品种不同分蘖成穗特性,确定适宜的基本苗量,是建立合理群体结构,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夺取高产的关键。在适宜播期内,中大穗型品种泰农18高产栽培的合理群体动态调控指标是:基本苗225万/hm2左右,冬前苗量1200万/hm2左右,春季最大苗量1650万/hm2左右,挑旗期群体下降到675万/hm2左右,可实现单株成穗2.4个,成穗数达到540万/hm2左右。

2.3.3精细播种,提高播种质量。俗话说“七份种,三份管”,精细播种是小麦高产栽培最关键的环节,播种质量目标应达到:播种均匀、深浅一致,覆土疏松,底土踏实,无缺苗断垄和疙瘩苗出现。在精细整地的基础上,重点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播种前进行种子精选,采用专用种衣剂包衣。二是测定种子发芽率、千粒重,按照计划基本苗量计算计划亩播量。三是改传统的2米一畦播种8行为2.4米一畦等行距播种10行,减少畦背占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四是使用精播机播种如2BJM型,播种时,精确调整播种量,严格掌握播种深度3-5cm,要求播量精确,行距一致,下种均匀,深浅一致,不漏播,不重播,地头地边播种整齐。

2.4冬前管理

冬前管理的目标是苗齐、苗匀、苗壮。主要采取的措施:

2.4.1查苗补苗。小麦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于缺苗处浇底水、补种催芽的种子。小麦三叶一心期,疏密补稀,剔除疙瘩苗,确保苗齐、苗匀。苗期如遇大雨、或因墒情较差人工浇水后,墒情适宜时,要及时划锄,破除板结,通气、保墒,促进根系下扎。

2.4.2浇冬水。一般在11月底12月初、日平均气温下降到5℃左右浇越冬水。浇好冬水一方面利于保苗越冬,另一方面,利于越冬后早春保持较好的墒情,以推迟春季第一次肥水管理的时间,争取管理上的主动。浇过冬水后,墒情适宜时,及时划锄,破除板结。

2.4.3冬前控制旺长。如果遇到异常暖秋或暖冬气候,麦苗发生旺长或超过合理群体,应及时采取镇压、深耘断根或喷施壮丰安(每hm2300-450ml,兑水300-450kg喷雾)控制旺长。

2.5春季管理

春季管理目标是促进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协调进行,促进植株稳健生长,调节群体合理发展,获得本品种适宜的饱和亩穗数,促进穗大粒多。

2.5.1返青期划锄。小麦返青期应控制肥水,主要管理措施是人工划锄,要求划锄1-2遍,达到保墒、增温、除草的目的,促进麦苗早返青、早生长。

2.5.2起身期化控防倒伏。小麦起身期采用壮丰安或康普4号喷雾,控制基部节间徒长,防止后期倒伏。

2.5.3拔节期依苗情长势适期追肥。小麦高产栽培春季第一次肥水管理的时间十分关键,管理时间偏早,不利于分蘖两极分化,造成拔节期间群体过大,个体发育弱,小穗、小花退化严重,基部节间不充实,容易导致后期倒伏;肥水管理时间偏晚,不利于分蘖成穗,特别对泰农18这样的中大穗型品种分蘖成穗率显著降低,不能获得足够的穗数,达不到高产目标。一般地力基础好、苗情长势壮的麦田,应在拔节中期(倒二叶露尖期)进行第一次肥水管理;对土壤肥力高、苗情长势偏旺的麦田,第一次肥水管理的时间应推迟到拔节后期(旗叶露尖期前后),以控制旺长,防止倒伏;对地力基础较差、苗期偏弱的麦田肥水管理应提前到拔节初期或起身期,利于提高分蘖成穗率。

2.6后期管理

后期管理目标是延缓植株衰老,延长绿叶功能期,促进光合产物向籽粒运转,提高粒重。主要管理措施:

2.6.1浇好开花水和灌浆水。挑旗至开花期是小麦需水临界期,浇好这一水有利于减少小花退化、促进小花的发育,增加穗粒数,并增加土壤深层蓄水,供后期吸收利用。开花灌浆期浇水,应视土壤墒情灵活掌握。一般在足墒播种的基础上,全生育期关键浇好三水:一是越冬水,保证麦苗安全越冬;二是拔节水。拔节期视苗情、墒情把握好春季第一次肥水管理的时间,以调控形成合理群体结构;三是开花后15-20天,视墒情浇好灌浆水,延缓植株衰老,提高生物产量,促进光合产物向籽粒运转。实际生产中,应视降雨情况和土壤墒情灵活掌握。

2.6.2综合防治病虫害。小麦高产田病虫害应以预防为主。小麦起身拔节后,根据预测预报,及时采用杀虫剂、杀菌剂和叶面肥混合喷雾,达到综合防治病虫害和叶面追肥防早衰的目标:3月中旬小麦起身期,采用康普4号1800g/hm2+15%三唑酮750g/hm2混合兑水喷雾,壮秆防倒、预防纹枯病;4月中旬拔节期,采用蚜虱虫清750 ml/hm2+70%绿士甲托(可湿性粉剂)750g/hm2混合兑水喷雾,防治蚜虫、麦叶蜂、纹枯病、白粉病等;4月下旬孕穗期,采用 2.5%高效氯氰菊酯300 ml/hm2+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200 g/hm2+0.1%磷酸二氢钾+0.1%硼砂混合兑水喷雾,综合防治蚜虫、麦叶蜂、纹枯病、白粉病等,叶面追肥减少小花退化;5月初抽穗期,采用吡虫啉150 g/hm2+70%绿士甲托(可湿性粉剂)750 g/hm2混合兑水喷雾,综合防治小麦白粉病、赤霉病、蚜虫等;5月中、下旬灌浆期,采用蚜必杀750 ml/hm2+白粉锈病宁(可湿性粉剂)600 g/hm2+0.1%磷酸二氢钾混合兑水喷雾,综合防治蚜虫、锈病、白粉病等,同时叶面追肥防早衰。

2.7蜡熟末期适时收获

蜡熟末期的长相为植株叶片枯黄、茎秆尚有弹性、籽粒颜色接近本品种固有光泽。采用联合收割机收获,麦秸还田。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摘 要:目前我国农业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 变,增长开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有效解决“结构、品 种、质量、效益”问题,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已成为 我国新阶段农业和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的首要任务。对于农作 物栽培管理的研究,要继续围绕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挖掘作 物高产潜力等技术进行攻关和技术集成,同时还要注意在农 作物优质、高效生产技术领域进行研究和开发。如果在农作 物栽培管理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将为我国农业生产中发挥 出巨大效益。 关键词:东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冬小麦的种植,不但提高了小麦的单产,而且又改善了 形式 1.清种。河滩地和非河滩地均可种植,冬麦平作、开沟 、播前准备 新冬 22 号等优良品种;播前每 100 公斤种子用 200-300 克的多菌灵或 15%的粉锈宁拌种防治小麦病害。 2. 选择地块:选择地势平坦,耕性良好,排灌配套,土 面粉的品质,是一种替代春小麦栽培的好作物。 、种植 播种。灌水地块种植水浇冬麦,产量高、效益好。 2.间种。 实行米麦间种,大垄双行, 2.2 种植。玉米垄距 80 厘 1.选用优良品种:选用丰产性好,抗逆性好的。 新冬 20 号,

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地块。最好集中连片种植,便于统一机 械作业和栽培管理。 3. 灌足底水;要求灌匀灌透,不冲不漏,每亩灌水量不 少于 80-100 立方米。 4. 施足基肥:按照此土配方结果,降低成本,提高肥料 利用率。一般底肥每亩施优质有机肥 1000-2000 公斤,尿素 10 公斤,三料磷肥 20-30 公斤翻地前均匀撒于地面,结合翻 地施入。 5.播前整地:灌底水后,适耕状态耕后耙磨,做到地边 整齐,土地平整土地松碎,上虚下实,田间清洁,度适合。 二、播种 1. 适期播种:播种时间可根据当地气象预报确定。适期 生长时间大于零度积温 500-600 度,当地平均气温 15-17 度, 2. 抓好播种质量: 采用 15 厘米等行距条播, 要求做到播 行端直,下粒均匀,接茬准确,深浅一致,覆土良好,镇压 确实,同时带肥下种,种肥以每亩 5 公斤左右的氮磷复合肥 为宜。亩播种量 20-25 公斤,早播易少,晚播可以适当增加 播种量。 播种是培育壮苗的关键,冬小麦自播种到越冬前有 50-60 天 易形成壮苗有利于安全越冬,小麦生长适中 ,易获得高产。 按正常年份我县适宜播种期 9月 25日-10月 25日。

南方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南方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1整地和播种方法 将土壤耕后整成1.5~1.8米宽度的畦(包沟),排水沟深25厘米以上。 若沟播则开播种沟,播种沟距20 CM,撒播则不需开播种沟。 小麦基本苗控制在12~16万左右(根据千粒重计算实际用种量)。 2 施肥方案 在中等肥力的田地中,总施肥量为:N:P2O5 :K2O为10kg:5kg:5kg 2.1基肥施用 氮肥的50%以及全部的磷肥和钾肥作基肥,即: N:P2O5 :K2O约为5:5:5,可用15:15:15的复合肥33公斤做基肥。 2.2追肥 早熟种在4叶期,中、晚熟种在拔节期分别追施氮肥总量的50%,即纯氮5 kg/亩(46%的尿素约为10 kg/亩)。 2.3抽穗开花期叶面追肥 当抽穗开花期出现缺肥状况,如叶片发黄,用0.2%磷酸二氢钾,2%的尿素,每亩喷施75~100公斤。每喷雾器(15公斤装)加入磷酸二氢钾30克、尿素300克和洗洁净(白猫或巧手)20克。 3水分管理 小麦播种后一般立即灌溉一次,促齐苗、全苗。南方小麦生育期的自然降雨一般可满足其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若遇自然降雨不足时可实施人工灌溉。可采用跑马水,或在排水沟中灌水保持一晚第二天排干的方法供给小麦生育期所需水分。遇雨水多时注意排水。 4病虫草害防治 播种、覆土、灌溉后后喷施丁草胺用于防除单子叶杂草,对于防除双子叶杂草,苗后推荐使用使它隆(商品名又称“塔隆”)或二甲四氯。 抽穗开花期若发生白粉病,可用粉锈宁或多菌灵防治,发生赤霉病可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防治,可结合喷施叶面肥进行。 5 收获 小麦黄熟期(穗和茎杆变黄,籽粒变硬)时收获。 6 水旱轮作冬种小麦轻简化栽培方案简介 在水稻收割后(最好是稻田尚潮湿时),每隔2米开排水沟,然后撒播小麦干种子,播种后将开排水沟掘出的土壤进行覆种。其他栽培措施参照以上“南方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冬小麦中后期高产管理措施

冬小麦中后期高产管理措施 玉田县冬小麦播种面积30多万亩,播种基础较好,优种覆盖率高;今年冬季气温偏高,冬小麦带绿越冬,越冬死苗率低,苗情是近几年来较好的一年。小麦即将进入返青、起身、拔节阶段,是促弱苗转壮、保壮苗稳健生长的重要时期,也是调节小麦群体合理发展的关键阶段。要做到分类指导,科学管理。 标签:冬小麦高产管理措施 一、早春促苗早发 1.压麦 早春麦田镇压是一项提墒控旺、节本增效的重要农艺措施,可以提高土壤墒情,提高地温,减轻因早春干旱或冻害造成的死苗。一般麦田压麦1-2次。镇压要做到“两个宜早,三个不压”,即整地质量不好的麦田宜早镇压,墒情不好的麦田宜早镇压,提早接通土壤毛细管提墒;清晨不压麦,土壤墒情过大时不压麦,植株结冰时不压麦,以免压碎麦叶和破坏土壤结构。 2.锄划 锄划和镇压要结合进行,一般先压后锄。镇压锄划的时间应在2月中下旬至返青期进行。锄划深度1-2厘米。可以增加土壤表面积,充分接受阳光,进而提高地温,促进麦苗早发稳长。同时清理冬季覆盖物、枯草和树叶等杂物,以免影响光合作用。各类麦田在早春地表开始融化,墒情适宜时都可进行镇压、锄划。对旱地麦田、秸秆还田或秋种时整地粗放、坷垃多的麦田进行镇压、锄划,保墒抗旱更为重要。 二、科学肥水,合理促控,分类管理 要科学运筹肥水,分类进行管理,要先管旱情重和苗情弱的三类麦,再管二类麦,最后管一类麦。 1.三类苗管理 以促为主。三类苗返青始期亩总茎数小于45万,多属于晚播弱苗,由于群体小,难以形成适宜的亩穗数,春季肥水应以促为主。春季肥水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返青期5厘米地温稳定于5℃左右时开始追肥浇水,亩施尿素5-7公斤和适量的磷酸二铵,促进春季分蘖增生,提高分蘖成穗率;第二次在拔节期进行,随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提高穗粒数。但是,土壤墒情好的晚播、无分蘖、群体小的麦田,第一水不要过早,待长出新蘖后再浇水追肥,以利于迅速提高地温和地表温度,促早春分蘖,适当增加亩茎数。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xxxx文章 吉林省九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点击数:11565更新时间: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传统粮油兼用作物,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食物蛋白来源,是东北地区重要的食用植物油源和蛋白来源。大豆在我国分布较广,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凡是有农作物栽培的地方,几乎都有大豆的栽培。大豆平均单产最高的国家是意大利,平均每公顷是3.45吨以上,阿根廷每公顷在2.55吨以上,美国每公顷2.25吨以上,而中国每公顷不足1.7吨,说明我国大豆平均单产与其它大豆主产国有很大差距。所以如何提高大豆的单产水平和生产效益已成为我国入世后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为促进我国大豆的发展,增强竞争力,农业部从2002年就已开始将大豆生产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以期通过5年的时间使我国大豆品质差、产量低的状况有较大转变。现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大豆产量、品质已上了一个新台阶,特别是东北乃至吉林省是我国大豆主产区,是大豆的最佳生产区,所以在我省推广配套的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对提高我国大豆总产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将大豆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介绍给大家: 一、选用良种 多年实践证明,大豆原种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多,种子的可种性逐年降低,致使大豆株高变矮,分枝能力差,单株粒数减少,抗病性降低,品质下降,大豆产量逐年递减。据试验,一个品种连续种植5年,其减产幅度达13%以上。因此,在高产大豆生产上,应该杜绝使用自留种,更不要盲目引种,要应用种子部门新繁育的良种。由于各地的自然环境条件不同,所以选用品种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应注意生育期问题。一般来说,生育期长的品种产量高,生育期短的品种产量低。选用品种要从各地实际出发,既能充分利用生育季节,又能保证高产、稳产为原则。应选择在本地无霜期日数最少的年份也能达到黄荚期的品种。我省应选择生育115-125天左右的大豆品种。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冬小麦高产栽培 摘要:我团有效积温2600-3000℃,适宜冬小麦的生长,近几年单产较往年有所提高,但还没有挖掘出最大潜力,还有提升空间。 关键词:冬小麦高产栽培 1、精细整地 小麦的根系比较发达,其中70%集中在距地表10—30 厘米的耕层内,播前做好精细整地工作,对于促进小麦根系的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氮、磷配合,三肥坐底 据研究表明小麦施肥实行粗、细结合,氮、磷配合,采用粗肥、氮肥、磷肥“三肥坐底”的方法,是一项显著的增产措施,也是培育冬前壮苗的有效手段。增施有机肥料,可以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是建设稳产、高产农田的根本途径之一。因此,要本着“粗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通过各种途径,广辟肥源,为麦田备足底肥。一般重施底化肥的麦田,要比在年后追施同等肥量的麦田苗期生长快、长势壮,越冬死苗少、成穗率高、增产显著。一般保肥能力强的粘质土壤,可将全生育期氮肥总量的一半以上坐底施用;保肥能力较差的沙质土壤适当少些,约占全期氮肥总量的40%左右坐底为宜。根据大量试验证明,一般亩产500千克以上的麦田,需施优质土杂肥5000千克以上,标准氮、磷肥各50千克,硫酸钾10千克左右。 2.1、适墒播种 水分是种子发芽、出苗的必要条件。小麦种子必须吸收相当于本身重量45%左右的水分才能发芽。水分不足,往往成为影响出苗和提高小麦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所以足墒下种是确保苗全苗壮的重要措施。我团近几处秋季雨量逐渐减少,且前茬作物灌水较少,待秋作物收获后,土壤墒情已显不足。所以浇足底墒水,不仅能满足小麦出苗和苗期的生长需要,而且为中、后期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一般认为,沙土地含水量若小于15%一16%;二性土含水量小于17%一18%;粘土地含水量小于20%,都应在浇足底墒水后

冬小麦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精

冬小麦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精 ---秀芳书店--- 小麦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有1/3以上的人口以小麦为主粮。在我国冬春小麦兼种,但以冬小麦为主。冬小麦总产量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56%以上。现将冬小麦高产关键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一、选择优良品种 小麦籽粒品质、产量性状既受品种遗传控制,也受栽培措施的影响。究其关系:遗传是内因,栽培措施是外因。因此选择优良品种是实现冬小麦优质、高产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在选择品种上,按照“专家推荐、市场认可,群众欢迎,不求新求异”的原则选用品种。所选品种应为通过河南省或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我区种植的小麦品种。 适宜我区种植的品种一般要求为中筋和中强筋小麦品种,且以半冬性品种为主,弱春性品种为辅。主要有矮抗58、周麦18、周麦22、豫麦70-36、豫麦49-198、豫农416、众麦1号、周麦16、新麦18、郑麦9023、郑麦366、西农979等品种。 二、科学施肥,精细整地 (一)秸秆还田:实现亩产550 kg以上的高产,必须以较高的土壤肥力和良好的土、肥、水条件为基础,施肥要重视有机肥的使用,施用有机肥主要是为了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还可以改善小麦品质。前茬玉米收获后及早粉碎秸秆,秸秆切碎长度≤10厘米,均匀撒于地表,用大型拖拉机耕翻入土,耙耱压实,并浇塌墒水。同时,每亩应补施尿素5公斤,以加速秸秆腐解。 (二)科学施肥 只有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才能够培肥地力,实现小麦的高产优质。科学施肥原则要求氮肥总量控制、分期调控,合理分配氮肥基追比例;磷、钾肥依据土壤丰缺状况实行恒量监控;中微量元素因缺补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区应增加磷肥施用量。根据产量指标合理施肥:(1)亩产500公斤左右麦田每亩施纯氮(N)12~14公斤,磷肥(P2O5)5~7 公斤,钾肥(K2O)4~6 公斤;(2)亩产600公斤以上麦田亩施纯氮(N)15~18公斤,磷肥(P2O5)8~10公斤,钾肥(K2O)5~8 公斤。(3)大力推广化肥深施技术,坚决杜绝地表撒施;中、高产麦田应将有机肥全部、氮肥的50%,磷、钾肥全部施作底肥,第二年春季在小麦起身拔节期再追施剩余的50%氮肥。亩产600公斤以上的超高产田应将有机肥全部、氮肥的50%~40%,全部的磷、锌肥和50%钾肥施作底肥,第二年春季小麦拔节期再追施剩余的50%~60%氮肥和50%钾肥。 (三)土壤药剂处理 小麦播种期是各类地下害虫活动最猖獗的时期,结合整地是防治小麦地下害虫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在地下害虫重发区每亩可用4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0.3公斤,加水1~2公斤,拌细土25公斤制成毒土,犁地前均匀撒施地面,随犁地翻入土中,或使用

冬小麦高产栽关键技术

冬小麦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小麦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有1/3以上的人口以小麦为主粮。在我国冬春小麦兼种,但以冬小麦为主。冬小麦总产量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56%以上。现将冬小麦高产关键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一、选择优良品种 小麦籽粒品质、产量性状既受品种遗传控制,也受栽培措施的影响。究其关系:遗传是内因,栽培措施是外因。因此选择优良品种是实现冬小麦优质、高产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在选择品种上,按照“专家推荐、市场认可,群众欢迎,不求新求异”的原则选用品种。所选品种应为通过河南省或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我区种植的小麦品种。 适宜我区种植的品种一般要求为中筋和中强筋小麦品种,且以半冬性品种为主,弱春性品种为辅。主要有矮抗58、周麦18、周麦22、豫麦70-36、豫麦49-198、豫农416、众麦1号、周麦16、新麦18、郑麦9023、郑麦366、西农979等品种。 二、科学施肥,精细整地 (一)秸秆还田:实现亩产550 kg以上的高产,必须以较高的土壤肥力和良好的土、肥、水条件为基础,施肥要重视有机肥的使用,施用有机肥主要是为了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还可以改善小麦品质。前茬玉米收获后及早粉碎秸秆,秸秆切碎长度≤10厘米,均匀撒于地表,用大型拖拉机耕翻入土,耙耱压实,并浇塌墒水。同时,每亩应补施尿素5公斤,以加速秸秆腐解。 (二)科学施肥 只有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才能够培肥地力,实现小麦的高产优质。科学施肥原则要求氮肥总量控制、分期调控,合理分配氮肥基追比例;磷、钾肥依据土壤丰缺状况实行恒量监控;中微量元素因缺补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区应增加磷肥施用量。根据产量指标合理施肥:(1)亩产500公斤左右麦田每亩施纯氮(N)12~14公斤,磷肥(P2O5)5~7 公斤,钾肥(K2O)4~6 公斤;(2)亩产600公斤以上麦田亩施纯氮(N)15~18公斤,磷肥(P2O5)8~10公斤,钾肥(K2O)5~8 公斤。(3)大力推广化肥深施技术,坚决杜绝地表撒施;中、高产麦田应将有机肥全部、氮肥的50%,磷、钾肥全部施作底肥,第二年春季在小麦起身拔节期再追施剩余的50%氮肥。亩产600公斤以上的超高产田应将有机肥全部、氮肥的50%~40%,全部的磷、锌肥和50%钾肥施作底肥,第二年春季小麦拔节期再追施剩余的50%~60%氮肥和50%钾肥。 (三)土壤药剂处理 小麦播种期是各类地下害虫活动最猖獗的时期,结合整地是防治小麦地下害虫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在地下害虫重发区每亩可用4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0.3公斤,加水1~2公斤,拌细土25公斤制成毒土,犁地前均匀撒施地面,随犁地翻入土中,或使用3%辛硫磷或甲基异硫磷的颗粒剂每亩2-3公斤效果更好。

冬小麦种植技术教案doc

冬小麦种植技术教案 教学课时:2课时 主讲人:赵甲平 九月份以来,我市小麦主产区降雨偏少,多数种麦地出现旱情,给今秋种麦造成较大困难。近几年由于气候及栽培因素,小麦群体出现偏大趋势,后期倒伏增加。因此,今秋小麦生产应以节水抗旱、合理播期播量、提高水肥利用率为核心,发展优质、高产、抗逆品种,注重播种基础,培育冬前壮苗,为明年小麦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一、选用优质、高产、抗逆品种 近两年,我市引进示范了一批小麦新品种,部分品种显现出优势,但有些新品种的抗寒性还需经过生产进一步考验。今秋种麦各区县在品种选择上,一定要根据实际生产条件选择品种,主要选择冬性和抗逆性强、丰产性和早熟性好的优良品种。可选择推广应用京9428、农大3432、津引159、轮选987、农大优93和北农66等品种。同时,要引导农民逐步淘汰产量、品质性能差的品种。 二、提倡深耕,提高整地质量 经多年浅旋耕播种,使土壤耕层变浅,保水保肥能力下降。因此,建议有条件地区今秋种麦开展深耕,疏松土壤;

旋耕播种地块以旋二遍为宜,深度达到15厘米以上,加深耕层,增强土壤纳雨蓄墒能力,保证土地平整,无坷垃,秸秆细碎。对玉米成熟较晚、播种时间较紧的麦田,可推广免耕覆盖技术,玉米秸秆覆盖还田,防止土壤水分蒸发。 三、足墒足肥,打好播种基础 目前,种麦地块旱情较重,若后期无有效降雨,难以实现足墒播种。因此,有条件地区要造墒播种,可于玉米收获前带青浇地灌足底墒水,亩灌水50方,达到足墒播种目的。也可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和灌溉条件,砂壤土可等玉米收获后抢时浇地和播种,粘重土壤地块可播后浇蒙头水。 播种时要重视底肥投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各主产区县可根据目标产量的要求,结合品种和测土结果,制定具体施肥方案,特别要重视有机肥与钾肥的施用。一般情况下,每亩底施优质粗肥1-2方,磷酸二铵20-22.5公斤,尿素5公斤(秸秆还田麦田亩施尿素7.5公斤),硫酸钾10-15公斤。随耕地将肥料施于耕层10厘米以下。全生育期N:P:K 施用比例为1:0.6:0.3-0.4。 四、严格掌握播期与播量,提高群体质量 近二年,小麦群体偏大,后期出现倒伏。今秋,要根据播期确定合理基本苗,全市适宜播期9月28日至10月8日,不宜过早播种。要控制好基本苗数,一般掌握9月28日至10月3日播种亩基本苗18-23万苗为宜。10月4日至10月

小麦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

小麦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 小麦高产群体质量栽培的概念,即围绕小麦高产,确定适宜的群体起点,采取一系列综合组装配套技术,使群体动态向着高产方向发展。实施群体质量栽培,是一项由中产向高产发展并立足高产水平的栽培技术,改传统的数量型栽培向质量型栽培转变,肥料运筹由偏重前期向中后期方向发展,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该项技术适宜我市中高等肥力和中高等产量水平地区推广应用,尤其是由中高产向高产水平发展的小麦田块应用效果更好,一般每亩可增产小麦30-50公斤。 一、小麦的生长发育特性 根据小麦生长过程中对温度和光照的要求,分为三种类型,即冬性、半冬性、春性小麦。我市种植的扬麦系统均为春性小麦,主茎叶片11-12张。 小麦的一生经历着发芽、出苗、分蘖、越冬、返青、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和成熟等生育过程。小麦的根、茎、叶、蘖、穗和籽粒等器官就在各生育过程中有序地分化形成和发育,完成一个完整的生育世代。 小麦从种子萌发至新种子成熟,根据其生长发育规律和穗数、粒数、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形成与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生长阶段。 1、营养生长阶段(小麦从播种出苗至分蘖越冬):时间从10月下旬到2月上旬。这一时期主要生长根、茎、叶、蘖等营养器官,称为营养生长阶段。我市春性品种适期播种,约经7天左右出苗,幼苗进入3叶期麦苗开始分蘖和发生次生根。在冬前,主茎出生5-6片叶,发生2-3个分蘖,4-6条次生根,当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3℃以下,麦苗地上部生长缓慢或停止,进入越冬期。 营养生长阶段是小麦生产中争早苗、全苗、匀苗、壮苗,促进冬前分

蘖和发根,奠定穗数的重要时期,也是为壮秆大穗打基础的时期。 2、营养生殖生长阶段(从返青拔节至孕穗阶段):时间从2月上旬到4月中旬。这一时期是小麦根、茎、叶生长最旺盛的时期,穗的分化和发育也主要在这一时期完成。春性品种小麦通常在4叶期、半冬性品种在5叶期开始幼穗分化。当日平均温度降至3℃以下进入越冬期。到翌年早春,日平均气温稳定回升到3℃以上,麦苗明显恢复生长,进入返青期;随着温度上升,麦苗同化作用加强,根、茎、叶、蘖的生长量不断增加,幼穗继续分化发育,至拔节期植株基部节间开始伸长,生长中心明显转向麦穗和茎杆;分蘖达高峰值(拔节前15天)并开始向两极分化后,冬前早生低节位分蘖迅速生长向成穗方向发展,春后发生的高节位分蘖渐次死亡,幼穗由拔节前的小穗分化为主转向拔节后的小花分化为主。至孕穗期小花向有效和无效两极分化,可孕小花数已基本决定。 因此,营养生殖生长阶段是培养合理群体,巩固穗数,形成壮秆,争取穗大粒多的关键时期,也是为粒重奠定基础的时期。 3、生殖生长阶段(从抽穗至灌浆成熟):时间从4月中旬到6月上旬。小麦抽穗后,麦株开花受精形成籽粒和灌浆成熟,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生长趋于停止,为生殖生长阶段。此阶段是决定结实粒数、籽粒重量和品质的重要时期,是籽粒产量的最终决定期。养根保叶、延长后期绿色叶片的功能期,提高光合生产效率,是增加粒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 二、小麦的产量形成 小麦的经济产量是由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三个因素构成,叫做产量构成三因素,其产量计算公式为:亩产量(公斤)=每亩穗数×每穗平均粒数×千粒重(克)/1000×1000。 小麦产量构成三因素的组合数值受品种特性、生态环境、肥水条件和栽培技术等因素影响。当产量构成三因素协调发展时,才能获得高产。 小麦的穗数、粒数、粒重在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形成:

北方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北方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介绍北方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肥水运筹、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北方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冬小麦;播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北方地区 冬小麦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小麦生长后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对小麦的光合作用和营养积累十分有利。此外,空气湿度低还能有效地减轻病虫害发生的几率。为进一步提高北方冬小麦的增产潜力,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播前准备 整地时要求精耕细耙,土地平整,深耕应在25 cm以上,耕前粗平,耕后复平,避免出现墒沟伏脊等,做到浇水时畦内“寸水棵棵到”;土壤墒情均匀,肥力均匀;土壤松紧适度,没有明暗坷垃,细耙,做到上松下实,无漏耕漏耙、无架空暗垄等。选用早熟、矮秆、抽穗开花期耐低温的品种,以山农16、青麦6号、烟农21、烟农0428、鲁麦21号等为主。播前1周左右,摊晒麦种2~3 d,以提高其发芽率和发芽势[1]。为选出籽粒大而饱满的种子,可采用筛选、水选、风选等方面,淘汰弱小种子,清除杂质和秕粒。拌种可用75%甲拌灵乳液或种衣剂0.5 kg对水15~20 kg,拌麦种250 kg;也可用种子量0.2%~0.3%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或采用40%拌种双可湿性粉按种子量的0.2%拌种。拌后堆闷12~24 h [2]。 2播种 北方最佳播期为10月1—15日。鲁西北及鲁北地区适播期为10月1—10日;鲁西南和鲁南地区以10月5—15日为宜;鲁中地区多为丘陵地,可根据不同气候条件确定适宜的播期。应根据品种特性确定合理的播种量。大穗型品种分蘖成穗率低,可留基本苗225万~270万株/hm2;中穗型品种分蘖成穗率高,可留基本苗180万~240万株/hm2。播种时采用小麦半精播机或精播机,播种机行进速度以5 km/h为宜,以保证不漏播、不重播、深浅一致、下种均匀、行距一致[3]。播种深度3~5 cm,行距21~23 cm。用带镇压装置的小麦播种机械,在小麦播种时随种随压。没有浇水造墒的秸秆还田地块,播种后再用镇压器镇压1~2遍,保证小麦出苗后根系正常生长,以提高抗旱能力。 3田间管理 冬小麦出苗后,及时进行查苗补苗。若发现缺苗,可采用浇底水或浸种催芽的方法将苗补齐[4-5]。冬小麦三至四叶期进行第2次疏密补稀,以疏开疙瘩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