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外金属屋面系统分析

国外金属屋面系统分析

国外金属屋面系统分析
国外金属屋面系统分析

第九章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习题参考答案

第九章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习题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名词 答:1、时效强化(处理):将过饱和的固溶体加热到固溶线以下某温度保温,以析出弥散强化相的过程。 自然时效:在室温下产生的强化效应。 人工时效:在低温加热条件下产生的强化效应。 2、硅铝明:Al-Si系铸造铝合金。 3、紫铜:在大气中表面形成氧化亚铜呈紫色的纯铜。 黄铜:以Zn为主加元素的铜合金。 青铜:除Zn和Ni以外的其他元素为主加元素的铜合金。 4、巴氏合金:铅基和锡基轴承合金。 二、填空题 1、根据铝合金的成分及生产工艺特点,可将其分为_铸造铝合金和形变铝合金两大类。 2、纯铝及防锈铝合金采用加工硬化的方法可以达到提高强度之目的。 3、硬铝合金的热处理强化,是先进行固溶处理,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组织,这时强度仍较低,接着经时效处理,强化硬度才明显提高。 4、Cu-Zn 合金一般称为黄铜,而Cu-Sn 合金一般称为锡青铜。 5、纯铜具有面心立方晶格,塑性好,强度低,耐腐蚀性能较好。 6、制造轴瓦及其内衬的合金叫做轴承合金。 7、以轴承合金制造的轴瓦,应具有如下组织:在软基体上分布着均匀的硬质点或在硬基体上分布着均匀的软质点。 8、将下列合金对号填空:LY12、 ZL104、 LF2、 H68、 LC4、 ZQSn10 铸造铝合金 ZL104 、超硬铝合金 LC4 、硬铝合金 LY12 、青铜合金ZQSn10、黄铜H68、防锈铝合金LF2。 9、H68材料适合作子弹壳,锡黄铜材料适合作船舶配件,QSn4-3材料适合作抗磁零件,铍青铜材料适合作重要的弹性元件。 10、适合作飞机翼肋的材料是2A12(LY12),适合作飞机大梁和起落架的材料是 7A04(LC4),适合作飞机蒙皮的材料是8089,适合作飞机上结构形状复杂的仪器零件的材料

有色金属行业发展规划

有色金属行业发展规划 20xx年 2019年4月8日,国家发改委颁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征求意见稿)》,在有色金属领域,意见稿鼓励类共列举了6项,鼓励内容包括了矿山接替资源勘探开发,绿色化冶炼技术开发及资源回收利用,交通运输、高端制造和其他领域有色金属新材料。 现阶段,相关产业依托巨大的市场需求,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新变化,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行业发展总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基本实现了上一阶段产业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 为了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未来几年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按照“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和“产业倍增”的战略部署,结合区域产业发展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思路 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发展主线;以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型为主要发展方式;以创新驱动为主要发展途径。促进区域产业总体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实现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 二、坚持原则

1、坚持创新发展。开发高效适用新技术,拓展产品应用领域,创新行业经营模式,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融合,实现创新发展。 2、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紧密结合区域发展要素条件,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围绕核心产业,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形成各具特色、差异发展的发展新格局。 3、开放融合。树立全球视野,对标国际先进,把握“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契机,聚焦产业重点领域,探索发展合作新模式,在全球范围配置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产业竞争合作,走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发展的道路。 4、坚持协调发展。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大需求,鼓励产学研用相结合、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5、政府引导,市场推动。以政策、规划、标准等手段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研究运用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三、产业背景分析 2019年4月8日,国家发改委颁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征求意见稿)》,在有色金属领域,意见稿鼓励类共列

中国有色金属牌号和状态

中国有色金属牌号和状态 牌号是对产品的命名,是用来识别产品的名称、符号、代号或它们的组合,一般应尽可能直观地显示产品的类别、品种、状能或性能等。 状态表明金属或合金经受各种方式的加工和热处理之后具有物理和(或)力学性能的特征状况。 有色金属材料或牌号和状态的表示方法有其一定的规律。随着我国对外交往日渐广泛,涉及有色金属牌号和状态的情况日益增多,现将中国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关于有色金属材料牌号和状态的表示方法说明如下。 中国有色金属料材牌号表示方法 1. 总则 在编制有色金属及合金产品的牌号、代号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在编写产品技术标准时,所涉及的产品牌号、合金代号等必须按国家标准GB340-76『有色金属及合金产品牌号表示 方法』的规定表示和编写。GB340-76未规定的有色金属及合金产品的牌号、代号,应根据该国家标准规定的原则编制,并报标准主管部门审核。 2.产品牌号的命名,以代号字头或元素符号后的成分数字或顺序号结合产品类别或组别名称表示。 3.产品代号,采用GB340-76规定的汉语拼音字母(见表1、表2)、化学元素符号及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方法表示。 采用的汉语拼音字母,原则上只取第一个汉语拼音字母。若这个字母与另一个符号重复时,则取第一个汉语拼音的第二个字母(或第三个字母),或者同时取前两个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 4.产品的统称(如铝材、铜材)、类别(如黄铜、青铜)以及产品标记中的品种(如板、管、棒、线、带、箔等),均用汉 字表示。 表1: 常用金属、合金名称及其汉语拼音字母的代号

铜铜tong T 大写铝铝lu L 大写镁镁mei M 大写镍镍nie N 大写黄铜黄huang H 大写青铜青qing Q 大写白铜白bai B 大写钛及钛合金钛tai T 大写表2: 专用金属、合金名称及其汉语拼音字母的代号 名称采用的汉字及汉语拼音采用代号字体 汉字汉语拼音 防锈铝铝、防lu fang LF 大写锻铝铝、锻lu duan LD 大写硬铝铝、硬lu ying LY 大写超硬铝铝、超lu chao LC 大写特殊铝铝、特lu te LT 大写硬焊焊铝铝、lu qian LQ 大写无氧铜铜、无tong wu TU 大写金属粉末粉fen F 大写喷铝粉粉、铝、喷fen lu pen FLP 大写涂料铝粉粉、铝、涂fen lu tu FLU 大写

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精编版

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 展规划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近日,工信部正式发布《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共分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现状、发展环境、指导思想及主要目标、主要任务、重大专项及保障措施等六个章节,是国家加快有色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部署,是推动“十二五”期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以下是规划内容: 有色金属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产品种类多、应用领域广、产业关联度高,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常用的有色金属有铜、铝、铅、锌、镍、镁、钛、锡、锑、汞等十种。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编制,是加快有色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部署,是推动未来五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现状 (一)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技术装备、品种质量、节能减排等方面均取得显着成绩,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为进一步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实现由大到强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 1.生产技术增长。据初步统计,2010年十种有色金属产量3121万吨,表观消费量约3430万吨,“十一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和%。其中,精炼铜、电解铝、铅、锌、镍、镁等主要金属产量分别为458万吨、1577万吨、426万吨、516万吨、17万吨和65万吨,年均分别增长12%、%、%、%、%和%,分别占全球总产量的24%、40%、45%、40%、25%和83%。 2010年有色金属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销售收入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193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和%。 专栏1:十种有色金属生产及消费量 2.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提高。“十一五”时期,国内自主开发的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底吹炼铜、海绵钛大型还蒸炉等技术实现了产业化,新型阴极结构铝电解等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目前技术装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铜、镍冶炼产能占95%,大型预焙槽电解铝产能占90%以上,先进铅熔炼及锌冶炼产能分别占50%和80%。多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铜、铝加工生产线投入生产。 3.产品结构有所改善。铜、铝、铅、锌、镍等十种产品的64个品牌已先后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注册。通过引进技术及装备并经过消化吸收与再创新,铝板带箔、大型工业铝型材、精密铜

有色金属分类及牌号表示

有色金属分类及牌号表示方法 一、有色金属的分类 (1)有色纯金属 分为重金属、轻金属、贵金属、半金属和稀有金属五类。 (2)有色合金 按合金系统分:重有色金属合金、轻有色金属合金、贵金属合金、稀有金属合金等;按合金用途则可分:变形(压力加工用合金)、铸造合金、轴承合金、印刷合金、硬质合金、焊料、中间合金、金属粉未等。 (3)有色材 按化学成份分类:铜和铜合金材、铝和铝合金材、铅和铅合金材、镍和镍合金材、钛和钛合金材。按形状分类时,可分为:板、条、带、箔、管、棒、线、型等品种。 二、产品牌号的表示办法 (1)命名原则 有色金属及合金产品牌号的命名,规定以汉语拼音字母或国际元素符号作为主题词代号,表示其所属大类,如用L或AL表示铝,T或Cu表示铜。主题词以后,用成份数字顺序结合产品类别来表示。即主题词之后的代号可以表示产品的状态、特征或主要成份,如LF为防(F)锈的铝(L)合金;LD为锻(D)造用的铝(L)合金;LY为硬(Y)的铝(L)合金,这三种合金的主题词是铝合金(L)。又如QSn为青(Q)铜中主要的添加元素为锡(Sn)的一类;QAL9-4为青(Q)铜中含有铝(AL),成分中添加元素铝为9%,其他添加元素为4%,这两种合金的主题词是青铜(Q)。因此,产品代号是由标准(GB340-78)规定的主题词汉语拼音字母、化学元素符号及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示。见表1及表2: 表1 常用有色金属和合金元素的名称及代号 表2 专用有色金属合金名称及其代号

有色金属及合金产品的状态、加工方法、特征代号,采用规定的汉语拼音字母表示。如热加工的R(热),淬火的C(淬),不包铝的B(不),细颗粒的X(细)等。但也有少数便外,如优质表面O(形象化表示完美无缺)等。其状态、特性代号见表3。 表3 有色金属及合金产品的状态、特性代号 (2)牌号表示方法举例见表4 表4 有色金属和合金产品的牌号表示方法举例

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近日,工信部正式发布《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共分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现状、发展环境、指导思想及主要目标、主要任务、重大专项及保障措施等六个章节,是国家加快有色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部署,是推动“十二五”期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以下是规划内容: 有色金属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产品种类多、应用领域广、产业关联度高,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常用的有色金属有铜、铝、铅、锌、镍、镁、钛、锡、锑、汞等十种。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编制,是加快有色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部署,是推动未来五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现状 (一)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技术装备、品种质量、节能减排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为进一步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实现由大到强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 1.生产技术增长。据初步统计,2010年十种有色金属产量3121万吨,表观消费量约3430万吨,“十一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13.7%和15.5%。其中,精炼铜、电解铝、铅、锌、镍、镁等主要金属产量分别为458万吨、1577万吨、426万吨、516万吨、17万吨和65万吨,年均分别增长12%、15.1%、1 2.2%、1 3.7%、12.5%和7.7%,分别占全球总产量的24%、40%、45%、40%、25%和83%。 2010年有色金属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销售收入3.3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193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29.8%和28.1%。 专栏1:十种有色金属生产及消费量

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

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有色金属工业是制造业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是实现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迅速,基本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需要。但与世界强国相比,在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质量效益、绿色发展、资源保障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国迈入世界有色金属工业强国行列的关键时期。《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促进有色金属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42号)编制,作为未来五年指导有色金属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本规划涵盖范围包括铜、铝、铅、锌、镍、锡、锑、汞、镁、钛等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以及钨、钼、锂、黄金、锆、铟、锗、镓、钴等主要稀贵金属。

一、产业现状 (一)发展回顾 “十二五”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和发展环境,积极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基本完成了“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行业发展保持平稳态势,为实现由大到强奠定了坚实基础。 1.生产保持平稳增长。2015年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达到5156万吨,表观消费量约5560万吨,“十二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10.4%和10%。其中铜、铝、铅、锌等主要金属产量分别为796万吨、3141万吨、440万吨、615万吨,年均分别增长11.9%、14.1%、1.1%、3.4%,各占全球总产量的35%、55%、43%、44%。 专栏1:主要有色金属生产及消费量 品种 生产量(万吨)表观消费量(万吨) 2010 年 2015 年 年均增长率(%)2010 年 2015 年 年均增长率(%)十一五十二五十一五十二五 十种有色金属3136 5156 13.7 10.4 3449 5560 15.5 10 其中精炼铜454 796 12.0 11.9 748 1147 15.0 8.9 原铝1624 3141 15.1 14.1 1585 3107 17.5 14.4 铅416 440 12.2 1.1 420 437 16.5 0.8 锌521 615 13.7 3.4 565 671 11.5 3.5 镍15.9 23.2 12.5 7.8 52 102 21.4 14.4 镁65.1 85.3 7.7 5.6 37.5 53.2 16.5 7.2 黄金 (吨) 341 450 8.8 5.7 572 986 17.3 11.5 注:2015年产量为国家统计局公报数据,铅产量数据包括未统计的部分再生铅产量;镍消费数据包括镍铁中含镍量。

1常见的金属切削加工方式有哪些

1常见的金属切削加工方式有哪些? 答:一般可分为车削加工、铣削加工、钻削加工、镗削加工、刨削加工、磨削加工、齿轮加工及钳工等 2. 切削加工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工件精度高、生产率高及适应性好,凡是要求具有一定几何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零件,通常都采用切削加工方法来制造。 3. 在切削加工过程中,刀具和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称为切削运动。按其所起的作用,切削运动分为两类()、()。 4.什么是主运动?什么是进给运动? 主运动切下切屑所必需的基本运动称为主运动。在切削运动中,主运动的速度最高,消耗的功率也最大。 进给运动使被切削的金属层不断投入切削的运动称为进给运动 5.什么是切削要素? 切削要素是指切削用量和切削层参数 6. 切削用量是(切削速度)、(进给量)及(背吃刀量)的总称。 7.切削速度、进给量、被吃刀量的计算: 1)切削速度 切削速度指主运动的线速度,以v表示,单位为m/s。当主运动为旋转运动时,其切削速度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D—被切削件(或刀具)的直径,mm; n—被切削件(或刀具)的转速,r/min。 2)进给量 进给量指工件(或刀具)每转一转时,刀具(或工件)沿进给方向移动的距离(也称走刀量),以f表示,单位为mm/r。如主运动为往复直线运动(如刨削、插削),则进给量的单位为mm/次。 3)背吃刀量 背吃刀量指工件已加工表面和待加工表面间的垂直距离(旧称切削深度),以ap表示,单位为mm。 在车床上车外圆时,背吃刀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D—工件待加工表面的直径,mm; n—工件已加工表面的直径,mm。 8游标卡尺使用有哪些注意事项? 1、测量前应把卡尺揩干净,检查卡尺的两个测量面和测量刃口是否平直无损,把两个量爪紧密贴合时,应无明显的间隙,同时游标和主尺的零位刻线要相互对准。这个过程称为校对游标卡尺的零位。 2、移动尺框时,活动要自如,不应有过松或过紧,更不能有晃动现象。用固定螺钉固定尺框时,卡尺的读数不应有所改变。在移动尺框时,不要忘记松开固定螺钉,亦不宜过松以免掉了。 3、当测量零件的外尺寸时:卡尺两测量面的联线应垂直于被测量表面,不能歪斜。测量时,可以轻轻摇动卡尺,放正垂直位置,决不可把卡尺的两个量爪调节到接近甚至小于所测尺寸,把卡尺强制的卡到零件上去。这样做会使量爪变形,或使测量面过早磨损,使卡尺失去应有

硬质合金材料及牌号

硬质合金材料及牌号 YG3X 14.6-15.2 1320 92 适于铸铁、有色金属及合金淬火钢合金钢小切削断面高速精加工。K01 YG3X YG6A 14.6-15.0 1370 91.5 适于硬铸铁,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半精加工,亦适于高锰钢、淬火钢、合金钢的半精加工及精加工。K05 YG6A YG6X 14.6-15.0 1420 91 经生产使用证明,该合金加工冷硬合金铸铁与耐热合金钢可获得良好的效果,也适于普通铸铁的精加工。K10 YG6X YK15 14.2-14.6 2100 91 适于加工整体合金钻、铣、铰等刀具。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及韧性。K15 K20 YK15 YG6 14.5-14.9 1380 89 适于用铸铁、有色金属及合金非金属材料中等切削速度下半精加工。K20 YG6 YG6X-1 14.6-15.0 1500 90 适于铸铁,有色金属及其合金非金属材料连续切削时的精车,间断切削时的半精车、精车、小断面精车、粗车螺纹、连续断面的半精铣与精铣,孔的粗扩与精扩。K20 YG6X-1 YG8N 14.5-14.8 2000 90 适于铸铁、白口铸铁、球墨铸铁以及铬、镍不锈钢等合金材料的高速切削。K30 YG8N YG8 14.5-14.9 1600 89.5 适于铸铁、有色金属及其合金与非金属材料加工中,不平整断面和间断切削时的粗车、粗刨、粗铣,一般孔和深孔的钻孔、扩孔。K30 YG8 YG10X 14.3-14.7 2200 89.5 适于制造细径微钻、立铣刀、旋转锉刀等。K35 YG10X YS2T 14.4-14.6 2200 91.5 属超细颗粒合金,适于低速粗车,铣削耐热合金及钛合金,作切断刀及丝锥、锯片铣刀尤佳。K30 YS2T YL10.1 14.9 1900 91.5 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抗弯强度,主要用为生产挤压棒材,适合做一般钻头、刀具等耐磨件。K15-K25 YL10.1 YL10.2 14.5 2200 91.5 具有很好的耐磨性和抗弯强度,主要用来生产挤压棒材,制作小直径微型钻头、钟表加工用刀具,整体铰刀等其它刃具和耐磨零件。 K25-K35 YL10.2 YG15 13.9-14.2 2100 87 适于高压缩率下钢棒和钢管拉伸,在较大应力下工作的顶锻、穿孔及冲压工具。YG15 YG20 13.4-13.7 2500 85 适于制作冲压模具,如冲压手表零件、乐器弹簧片等;冲制电池壳、牙膏皮的模具;小尺寸钢球、螺钉、螺帽等的冲压模具;热轧麻花钻头的压板。YG20 YG20C 13.4-13.7 2200 82 适于制作标准件、轴承、工具等行业用的冷镦、冷冲、冷压模具;弹头对弹壳的冲压模具。YG20C

有色金属工业_发展历程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历程 建国初期,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十分落后,产量不超过1.5万吨,品种不超过10种。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国家接管和改造了一批旧中国留下来的有色金属企业,先后在东北、中南、西南行政区建立了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在破旧不堪的老企业基础上,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1952年产量达到了7.4 万吨,比1949年增长了4.5倍。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有色金属工业进行了大规模建设,156项全国重点建设工程中,有色金属工业占了13项。到1957年,我国有色金属产量达到了21.45万吨,出口创汇7.39亿美元。至此,我国的有色金属工业初具规模。在60年代初的三年调整时期,有色金属工业再次进行了规模布局,为建成完整的有色金属工业体系打下了基础。到1965年,有色金属工业完成了调整任务,产量达到46万吨。一步步坚实的步伐,奠定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基础。到1978年,10种有色金属产量跃升到了100万吨。改革开放后,有色金属工业得到大发展。1981年开始组建有色局,几经反复,终于在1983年4月成立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总公司成立之后,有色金属工业蓬勃发展起来,从1978年到1988年的 10年间,有色金属产量由100万吨,突破到200万吨。我国有色金属产量已由1950年在世界上排不上名次,而一跃上升到世界第六位,已探明的钨、锡、锑、钛、锌、钽、铌、稀土、铝、镍、汞、钼等有色金属的储量均居世界前列。这个时期,企业开始面向国内市场,并逐步接触国际市场,进出口贸易

得到空前的发展。改革10年来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50多亿美元,出口的有色金属产品达到150余种。从1989年起,有色金属国内外市场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由连续40年的卖方市场开始进入买方市场。面对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的重大变化以及国内外两个市场的进一步融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促进企业面向市场、转换经营机制,使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在以后的几年中,尤其是“八五”期间得到了快速发展。到1995年,10种主要有色金属产量完成425万吨。其中,总公司直属企业完成235.1万吨;有色金属产量已基本满足市场需要。“八五”期间有色金属产品全面进入市场。有色金属国家指令性计划的品种已由过去的23种减至3种,指令性平价产品的比重已经降到总产量的1%以下。在上海、深圳交易所建立以后,国内有色金属市场已经融通,国内市场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市场已成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目前,我国10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已仅次美国,稳居世界第二位。 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有色金属产量快速增长。1949年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仅有1.33万吨,2008年达到2519万吨,1950年~2008年,年均增长13.6%。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连续七年位居世界第一。 60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有色金属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产品销售(主营业务)收入1950年仅有2614

金属切削加工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金属切削加工的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1.熟悉切削加工的概念、分类、特点及应用。 2.理解切削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 3.掌握切削用量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切削运动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切削用量的选择方法及依据。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材料,介绍了碳素钢、合金钢等材料,不同金属材料的性能差别很大;那么这些金属如何进行加工呢?围绕着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金属切削加工的基础知识。 二、新课讲授 1.切削加工概述 金属切削加工就是利用刀具和工件之间的相对(切削)运动,从毛坯或半 成品上切去多余的金属材料,从而获得具有一定加工质量的零件的过程。 (1)切削加工的分类 金属切削加工方式很多,一般可分为车削加工、铣削加工、钻削加工、镗 削加工、刨削加工、磨削加工、齿轮加工及钳工等。 (2)切削加工的特点及应用 工件精度高、生产率高及适应性好,凡是要求具有一定几何尺寸精度和表 面粗糙度的零件,通常都采用切削加工方法来完成。 2.切削运动和切削用量 (1)切削运动 切削加工时,为了获得各种形状的零件,刀具与工件必须具有一定的相对运动, 1

2 即切削运动,切削运动按其所起的作用可分为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 ① 主运动 由机床或人力提供的运动,它是刀具与工件之间产生主要的相对运动。在切 削运动中,主运动的速度最高,消耗功率最大。如车削时,主运动是工件的回转 运动,如下图所示。 车削运动和工件上的表面 ② 进给运动 使被切金属层不断地投入切削的运动称为进给运动,是刀具与工件间产生的 附加相对运动。如车削外圆时,进给运动是刀具的纵向运动;车削端面时,进给 运动是刀具的横向运动。 主运动的运动形式可以是旋转运动,也可以是直线运动;主运动可以由工件 完成,也可以由刀具完成;主运动和进给运动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间歇进行; 主运动通常只有一个,而进给运动可以有一个或几个。 (2)切削用量 切削用量是用来表示切削加工中主运动和进给运动参数的数量。切削用 量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三个要素。 ① 切削速度v c 在切削加工时,切削刃选定点相对于工件主运动的瞬时速度称为切削速度, 它表示在单位时间内工件和刀具沿主运动方向相对移动的距离,单位为m/min 或 m/s 。 主运动为旋转运动时,切削速度v c 计算公式为: )/min /(1000s m m n d v c 或??=π

有色金属硬质合金习题答

有色金属及硬质合金练习题 一、判断题 (A)1.紫铜的热导率和电导率仅次于银,广泛用于制作导电、导热器材。(A)2.青铜用于铸造海上船舶和矿山机械零件。 (B)3.纯铝具有较高的强度,常用作工程结构材料。 (B)4. 防锈铝合金是飞机工业中重要的结构材料。 (B)5.锻铝是唯一能进行锻造的铝合金。 (B)6. ZL102、ZL202都是铸造铝硅合金。 (B)7. T4、T8都是纯铜。 (A)8.锡青铜铸件收缩率大,适用于铸造形状复杂、壁厚变化大的器件。 (1A)8. ZL104表示4号铝-硅系铸造铝合金。 (A)9.仪表外壳、发动机缸体常用锻铝锻造生产。 (A)10. 飞机大梁是用硬铝制造的。 (B)11. LF5是适用来制造高强度结构件的铝合金。 (A) 12. 铝基轴承合金具有疲劳强度高、耐热性和耐磨性好等优点,因此适用于制造高速、重载条件下工作的轴承。 (A) 13.滑动轴承工作时,软的组织首先被磨损下凹,可储存润滑油,形成连续分布的油膜,硬的组成部分起着支承轴颈的作用。 14.硬质合金中,碳化物含量越高,钴含量越低,则其强度及韧性越高。(B)15.YG类硬质合金刀具适合切削塑性材料。(B) 16.YT5适用于中速条件下半精加工不锈钢。(B) 17.YG8作地质矿山工具,适用于地质勘探、煤炭采掘及油井钻头。(A)

18.硬质合金的高硬度和耐磨性,即使在500?C也基本保持不变。(A) 二、单项选择题 1.黄铜、青铜和白铜的分类是根据(C) A、合金元素 B、密度 C、颜色 D、用途 2.将相应牌号填入括号内:普通黄铜(A)、多元黄铜(D)、锡青铜(B)、特殊青铜(C)。A、H68 B、QSn4-3 C、QBe2 D、HSn90-1 3.广泛应用于船用低中速柴油机主轴承、曲柄销轴承、十字头轴承和轴系中间轴承的轴承合金是D。 A、铅基巴氏合金 B、铜基轴承合金 C、铝基轴承合金 D、锡基轴承合金 4.司母戊大方鼎(下图)是中国商代后期商王为祭祀其母所铸造的。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宫村出土,司母戊大方鼎器形古朴厚重,高133cm、长110cm、宽79cm、重823.84kg。铸造司母戊大方鼎的材料是(D) A、纯铜 B、黄铜 C、白铜 D、青铜 5.上图的易拉罐采用(A)制造。 A、防锈铝 B、硬铝 C、超硬铝 D、锻铝 6.在普通黄铜中加入下列哪种合金元素,能增加黄铜的强度和在海水中的耐腐蚀性,被称为“海军黄铜”(A) A、锡B、锰C、硅D、铅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历程及成就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历程及成就 回顾有色金属工业60年的发展历程,是几代有色人艰苦创业、不断探索、甘于奉献、开拓创新的60年;是有色金属工业沧桑巨变、跨越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60年。概括起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历程可分为改革开放前30年和改革开放后30年两个阶段和不同的发展时期。 奋进历程 三年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49年~1957年)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用三年的时间对经受战争创伤处于崩溃状态的国民经济实行全面恢复。从1953年起,我国以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为骨干,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大规模建设。 三年恢复时期,我国东北地区的一批有色金属企业首先恢复了生产;云南、湖南、安徽及江西省的有色金属矿山等相继恢复了生产。到1952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恢复到7.4万吨,是1949年的5.5倍。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年~1957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开始大规模的建设,当时前苏联援建的156项基本建设项目中,有色金属项目有13个,新建、扩建了一批有色金属矿山、冶炼和加工企业,同时,逐步组建了地质勘探、勘察设计、建筑施工、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等,形成了独立完整的有色金属工业体系。1957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已初具规模,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达21.5万吨。 “大跃进”和调整时期(1958~1965年) 1958年,我国进入了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经过三年“大跃进”、高指标,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工业生产第一次出现下降局面。1961年开始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经过1963年~1965年的三年调整,国民经济发展得到较好恢复,增长速度也明显加快。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虽然受到“大跃进”时期的影响,但在调整时期得到较快发展,一批骨干企业相继建设投产,使有色金属工业在起伏中发展。1961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降到1957年的水平21.5万吨,1965年恢复到46万吨。 “文化大革命”及后期(1966年~1977年)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使党和国家遭受到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损失,国民经济基本处于停滞、徘徊和十分困难的境地。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虽然也受到严重的干扰,但历史地来看,由于有色金属工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仍然取得了许多积极进展。特别是在当时“三线”建设的总体部署下,在西南、西北地区建设了一大批有色金属企业,改善了产业布局,加快了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文化大革命”十年中,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在徘徊中前进,在曲折中发展。1968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降为34万吨,到1977年产量达82万吨。

金属切削加工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资料由:https://www.doczj.com/doc/229361675.html,提供!! 金属切削加工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金属切削加工的特点和发展方向--1.切削加工的特点金属切削加工是用刀具从毛坯(成型材)上切去多余的金属.使零件获得符合图纸耍求的几何形状、尺寸和表面质最的加工过程。凡精度要求较高的机械零件,除了很少一部分是采用精密铸造或精密锻造以及粉末冶金和工程塑料压制成形等方法直接获得外,绝大部分零件还要命切俐加工的方法来保证,因此切削加工在机械制造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占机械制造总工作盈的40% -60%。切削加工多用于金属材料的加工,也可用于某些非金属材料的加工,对子零件的形状和尺寸一般不受限制。可加工如外圈、内圈、谁面、平面、螺纹、齿形及空间曲面等各种狱面。目前切削加工的尺寸公差等级一般为IT12-113,表面粗性度R.为25 -0.0085m,2.切刚加工的发展方向传统的切削加工基本方法有车削、铣削、刨例、钻削和磨削等.它们是在相应的车床、锐床、刨床、钻床和解床F.进行的。随肴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材料技术、新能派技术等新技术与制造技术的相互交X、相互融合,传统意义上的切俐加工正在朝粉高精度、高效率、自动化、柔性化和钾能化方向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加工设备也正朝着数控机床、精密和超梢密机床发展,刀具材料朝着超硬材料方向发展,加工精度向粉纳米级遇近。21世纪的切削加工,由于数控技术、精密和超精密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加工精度达到0.0015m(即纳米级)将不再困难,而且还会向原子级遇近;由于像肉瓷、玻晶金剐石(PCD).砚晶立方氮化.(PCBN)等超硬刀具材料的普及应用,切削速度也将高达每分钟数千米。

全球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格局及现状

全球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格局及现状 随着中国有色金属的生产和消费在世界上的地位日益重要,中国有色金属的进出口贸易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目前,中国有色金属市场对外开放程度虽然很高,但外商直接从事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以及一些产品的进出口还受到一定的限制,而这些都会在入世后发生巨大的变化。入世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市场环境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企业也将面对实力强劲的国外大型有色金属跨国公司的挑战,中国的有色金属工业如何应对值得认真分析探讨。(千金难买牛回头我不需再犹豫) 一.全球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格局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的放缓,有色金属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全球有色金属的生产和消费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全球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格局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总体来讲,1991至2000年间,世界有色金属消费量稳步增长,但消费增长低于同期产量增幅。由表1的数据中可以看出这种趋势:从1991-2000年间,主要有色金属产品的生产和消费都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在大多数的年份里,全球有色金属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预计未来五年内,全球铜、铝的需求仍保持2%-3%的增长率,铅、锌需求也将保持1%-2%的增长率,供大于求的总体趋势不会改变,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国际贸易日趋活跃:1999年世界铜、铝、铅、锌贸易量分别为669万吨、1302万吨、150万吨和293万吨,分别比1990年增长了89.7%、68.1%、72.4%和51.2%。而且,贸易增长幅度远远高于同期生产的增长幅度。 国际有色金属市场还有如下一些新的特点:l.联合重组加快,产业集中度提高。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国外大企业近年来普遍加快了收购、兼并的步伐,组建更大规模的跨国公司,实现规模化经营,扩大市场份额。例如,美国铝业公司(Alcoa)就靠兼并和重组成功地增强了自身实力,扩大了市场份额。1998年美国铝业公司兼并了美国阿鲁玛克斯公司,收购了世界第三大制铝公司美国雷诺兹(Reynolds)公司,从Reynolds获得大量的原铝产能。依靠成功的兼并,美国铝业公司取得不俗的业绩,当年销售额达210亿美元,年生产铝352万吨,占世界铝产量的15%。 2.初级产品向资源丰富国家转移。随着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受资源条件、能源供应、劳动力价格等因素影响,有色金属初级产品生产向资源条件好的国家转移。1999年智利、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秘鲁五个铜资源丰富国家生产铜精矿含铜量70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比重由1995年的4 3.8%提高到55%。未来铝的增长则主要集中在非洲、南美、中国及南亚等地。 3.依靠科技进步,生产成本不断降低。以铜的技术进步为例,湿法炼铜成本比传统火法炼铜成本低30%左右。1999年,世界湿法炼铜产量占世界铜产量的16.2%,与1992年相比,年均递增17.1%。预计未来十年内,湿法炼铜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将提高到25%左右。在铝的技术进步方面,拜耳法和大型预焙槽电解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广泛采用,使氧化铝、电解铝生产成本也不断降低。

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 有色金属工业是制造业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是实现制造 强国的重要支撑。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迅 速,基本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需要。但 与世界强国相比,在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质量效益、绿色发展、资源保障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 是我国迈入世界有色金属工业强国行列的关键时期。《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促进有色金属工业调 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42号)编制, 作为未来五年指导有色金属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本规划涵盖范围包括铜、铝、铅、锌、镍、锡、锑、汞、 镁、钛等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以及钨、钼、锂、黄金、锆、铟、 锗、镓、钻等主要稀贵金属。 一、产业现状 (一)发展回顾

“十二五”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和发展环境,积极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基本完成了“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行业发展保持平稳态势,为实现由大到强奠定了坚实基础。 1.生产保持平稳增长。2015年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达到5156万吨,表观消费量约5560 万吨,“十二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10.4%和10%其中铜、铝、铅、锌等主要金属产量分别为796万吨、3141万吨、440万吨、 615万吨,年均分别增长11.9%、14.1%、1.1%、3.4%,各占全球总产量的35% 55% 43% 44% 专栏1 :主要有色金属生产及消费量 注:2015年产量为国家统计局公报数据,铅产量数据包括未统计的部分再生铅产量; 镍消费数据包括镍铁中含镍量。 2015年有色金属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 5.7 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799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状况

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状况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尚福山 一、改革开放30年有色金属工业获得快速发展 1、有色金属产品产量持续大幅度增长 开放30年,我国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品产量从1978年的99.6万吨,2007年增加到2360.5万吨,年均递增11.5%,连续六年位居世界第一。其中,精炼铜产量从1978年的29.9万吨,2007年增加到349.7万吨,年均递增8.8%,连续二年位居世界第一;原铝(电解铝)产量从1978年的29.6万吨,2007年增加到1255.9万吨,年均递增13.8%,连续七年位居世界第一;铅产量从1978年的14.5万吨,2007年增加到275.7万吨,年均递增10.7%,连续七年位居世界第一;锌产量从1978年的近20万吨,2007年增加到371.4万吨,年均递增8.8%,连续十二年位居世界第一。 2、有色金属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升 改革开放30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销售(主营业务)收入从1978年的84.3亿元,2007年达到18972亿元;实现利税从1978年的17.7亿元,2007年达到2289亿元;实现利润从1978年的12.2亿元,2007年达到约1464亿元。 3、有色金属工业外贸总额大幅度增加

我国有色金属产品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8亿美元,2007年达到875亿美元,是改革开放前的108倍,年均递增率为17.5%。其中,出口额从1978年的2.96亿美元,2007年达到263.9亿美元,是改革开放前的89倍,年均递增率为16.7%;进口额从1978年的5.12亿美元,2007年达到611.2亿美元,是改革开放前的119倍,年均递增率为19.9%。 4、有色金属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大幅度增长 改革开放30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为6743亿元。1978年有色金属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3.5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9.5亿元,更新改造投资4.0亿元),2007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654.9亿元。 5、有色金属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取得了积极成效 有色金属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取得了积极成效,促进了有色金属企业体制改革和发展。到目前为止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的有色金属企业共50家。涉及到铜、铝、铅、锌、锡、镍、钨、钼、稀有及稀土等金属品种。有色金属企业在境内资本市场共融资591亿元人民币,在境外资本市场共融资288亿港元。 6、改革开放30年有色金属工业多种经济成分协调发展

第八章有色金属及硬质合金

江苏省技工学校教案首页 课题:第八章有色金属及硬质合金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铜铝及其合金的编号、性能及用途。了解轴承合金的编号、性能及主要用途。 掌握常用硬质合金的编号、性能及主要用途。 教学重点、难点:常用硬质合金的编号、性能及主要用途 授课方法:讲授法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教参、教具 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2课时 结合实际生产应用来讲解,效果较好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第八章有色金属及硬质合金 §8一l铜及其合金 §8—2铝及铝合金 §8—3轴承合金 §8—4硬质合金

【导入】 复习1.铸铁的分类。 2.铸铁的石墨化。 【新授】 第八章有色金属及硬质合金 常用的有色金属有铜及其合金、铝及其合金、钛及其合金和轴承合金等。 §8一l铜及其合金 一、铜 纯铜呈紫红色,故又称为紫铜。 铜加工产品按化学成分不同可分为纯铜材和无氧铜两类,表9-1为铜加工产品的牌号、化学成分和用途。 二、铜合金 工业上广泛采用的是铜合金。常用的铜合金可分为黄铜、青铜和白铜三类。 1.黄铜 黄铜是以锌为主加元素的铜合金。按照化学成分的不同黄铜可分为普通黄铜和 特殊黄铜。 (1)普通黄铜普通黄铜又分为单相黄铜和双相黄铜两类: (2)单相黄铜塑性很好,适于冷、热变形加工。双相黄铜强度高,热状态下塑性良好, 故适 于热变形加工。 普通黄铜的牌号用“H”+数字表示。其中“H”表示普通黄铜的“黄”字汉语拼音字母的字头。数字表示平均含铜量的百分数。表9-2给出了常用黄铜的牌号、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和用途。 铸造黄铜的代号表示方法由“ZCu+主加元素的元素符号+主加元素的含量+其他加人元素的元素符号及含量组成。例如ZCuZn38,ZCuZn40Mn2等。 (2)特殊黄铜在普通黄铜中加入其他合金元素所组成的合金,称为特殊黄铜。 2.青铜 除了黄铜和白铜(铜和镍的合金)外,所有的铜基合金都称为青铜。按主加元素种类的不同,青铜可分为锡青铜、铝青铜、硅青铜和铍青铜等。 青铜的代号由“Q”+主加元素的元素符号及含量+其他加入元素的含量组成,其中“Q”表示青铜的“青”字汉语拼音字母的字头。例如QSn4—3表示含锡4%,含锌3%,其余为铜的锡青铜。QAl7表示含铝7%,其余为铜的铝青铜。铸造青铜的牌号表示方法和铸造黄铜的牌号表示方法相同。 (1)锡青铜锡能溶于铜形成口固溶体,但比锌在铜中的溶解度小得多(小于14%)。由于锡青铜在生产条件下不易得到平衡状态。 (2)铝青铜通常铝青铜的含铝量为5%~12%。铝青铜比黄铜和锡青铜具有更好的耐蚀性、耐磨性和耐热性,并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还可以进行淬火和回火以进一步强化其性能.常用来铸造承受萤载、耐蚀和耐磨的零件。 (3)镀青铜常用铍青铜的含铍量为1.7%~2.5%。铍在铜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加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