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64篇必背古诗文易错字辨析

高考64篇必背古诗文易错字辨析

高考64篇必背古诗文易错字辨析
高考64篇必背古诗文易错字辨析

高考64篇必背古诗文易错字辨析

默写丢分大多错在一字,导致会背而写错,劳而无功;下面是总结的易错字,并做一简单解释、辨析,助你稳拿全分。

一、注意字的笔画

1.侯候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不齐。

③萧关逢()骑,都护在燕然。

【侯(hóu),会意字。从矢,从厂(hàn)。“矢”,箭也。“厂”,箭程也。“矢”与“厂”联合起来表示“一箭之程”。本义:箭靶,也指以箭程确立新建侯国的四至。说明:古代诸侯受封建国,首先确定一处合适地点作为国中所在,然后在此处向东南西北各射一箭,以箭头落地处作为新建侯国的四至,即四境。这种风俗直到解放前的蒙古草原上还存在,即蒙古族王爷若有意赏赐贵宾土地,便让他射箭,这一箭之地,便算作被赏赐者的土地了。候(hòu):1.等待;2.看望,问好;3.时节;4.事物在变化中的情状。】

2.已己

①死而后(),不亦远乎?

②()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③蒹葭采采,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④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矣。

⑤我闻琵琶()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惘然!

⑦君子曰:学不可以()。

⑧仁以为()任,不亦重乎?

⑨()所不欲,勿施于人。

⑩不以物喜,不以()悲。

?海内存知,天涯若比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至人无(),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巳”,十二地支中的第六个,上面是全封口;“已”,上面是半封口。关于“己、巳、已”的口诀:“己”不封,“巳”全封,半封半不是“已经”。】

3.夭天

①背负青天而莫之()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妖”上面是丿(撇),“天”上面是横。】

4.千干

①而或长烟一空,皓月()里。

【“千”上面是丿(撇),“干”上面是横。】

5.徒徙

①郯子之(),其贤不及孔子。

②鹏之()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徒tú,从辵(chuò),土声。本义:步行,①为门人、弟子;徙,xǐ,迁移:徙居(搬家)。迁徙。流徙。二字右边上半部分不同,一为“土”,一为“止”。】

6.殆贻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②作《师说》以()之。

【殆dài,是一个形声字,从歹,台声,本义是危险;贻,拼音:yí,本义赠送。“歹”字旁的字,意义一般与“凶险”有关;“贝”字旁的字,意义一般与“财物”有关。】

7.砌彻

①雕栏玉()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砌qì,表示建筑时垒砖石,用泥灰粘合,所以是“石”旁;彻,从彳(chè),甲骨文,从“鬲”(炊具)从“丑”(举手),表示吃罢饭用手撤去炊具的意思,《说文》给古文增加了音符“彳”,变成了形声字,本义为撤除,撤去,现在从形体上已经看不出其本意了。】

8.另:注意如下字写法

舞:有四竖,右下角不是“牛”。

酹:右下角是“寸”,表示人的脚。指事。小篆字形,从又,从一。“又”象手形,“一”指下手腕一寸之处。“寸”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寸”的字往往与“手”有关。本义:中医切脉,称距离手腕一寸长的部位为“寸口”,简称“寸”。炙:上方是一个斜着的“月”,表示肉。

二、注意同音谐音字

1.决绝

①荡胸生曾云,眦入归鸟。会当凌()顶,一览众山小。

②往来而不()者,滁人游也。

③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

④非能水也,而()江河。

⑤余音袅袅,不如缕。

⑥冰泉冷涩弦凝,凝不通声暂歇。

【64篇中只有一个“决”,记住这句话就可以了。】

2.作做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②其中往来种(),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③便要还家,设酒杀鸡食。

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春泥更护花。

⑤马()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⑥万里悲秋常()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1)《劝学》 1、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与《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是相同的。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逍遥游》 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 2、承上启下的句子: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3、哪几句表明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3)《师说》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 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阿房宫赋》 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赤壁赋》 1、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2、苏轼《赤壁赋》中的“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哀吾生之须臾,”的诗句,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浩叹。 (6)《氓》 1、女子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的句子:“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2、女子表明自己不幸生活的感受和决心的句子:“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3、表明文中女子热情、温柔的句子: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7)《离骚》 1、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 难的感叹,这两句诗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出身高贵的句子是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表明自己降生祥瑞的句子是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包含父亲对自己美好期望并给自己取美好名字的句子是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2020高考语文名句默写64篇易错字填空——初中部分50篇

2020高考语文名句默写64篇易错字填空——初中部 分50篇 1、关雎(诗经·周南) 关关()(),在河之()。()()()女,君子好()。参差()菜,左右流之。()()()女,()()求之。求之不得,()()思服。()哉()哉,辗转反侧。参差()菜,左右采之。()()()女,琴()友之。参差()菜,左右()之。()()()女,钟鼓乐之。 2、蒹葭(诗经·秦风) ()()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之,道阻且长。()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从之,道阻且()。溯游从之,宛在水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3、观沧海(曹操) 东临()石,以观沧海。水何()(),山岛()()。树木()生,百草丰茂。秋风()(),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哉!歌以咏志。 4、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已忘言。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国过居延。征()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西。 9、行路难(李白) 金()清酒斗十千,玉盘珍()()万钱。停杯投()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路,今安在。()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0.《望岳》杜甫 ()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 荡胸生( )云,决()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感时花()泪,恨别鸟惊心。()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 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千万间,大()天下寒士()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此屋,吾()独破受冻死亦足! 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不暖锦()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 )皇都。 1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6.《观刈麦》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食,童稚携壶浆。相随( )田去,丁壮在南冈。足()()土气,背()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遗穗,左臂悬()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7.《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争暖树,谁家新()啄春泥。乱花()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里白沙堤。 18.《雁门太守行》李贺

高考语文常见易错字100个字

高考语文常见易错字大全(100词()里的字为正确字) 启明按:高考语文的第一个考题就是字音字形,为了方便大家复习常考的字词,这里整理了高考语文常见的100个易错字,希望对备战高考的同学们有帮助。 001.爱带(戴) 002.白晰(皙) 003.爆乱(暴) 004.报筹(酬) 005.暴炸(爆) 006.卑却(怯) 007.辩析(辨) 008.恶耗(噩) 009.材华(才) 010.喝采(彩) 011.翱游(遨) 012.娘两(俩) 013.更叠(迭) 014.恰商(洽) 015.起迄(讫) 016.沾辱(玷) 017.中裁(仲) 018.雕彻(砌) 019.陷井(阱) 020.劈谣(辟) 021.明片(名) 022.梦餍(魇) 023.缈视(藐) 024.募然(蓦) 025.蓦捐(募) 026.通辑(缉) 027.杂踏(沓) 028.奕棋(弈) 029.疏峻(浚) 030.吉详(祥) 031.肖象(像) 032.开消(销) 033.撕杀(厮) 034.膺品(赝) 035.贮立(伫) 036.绉纹(皱) 037.躁热(燥) 038.肿涨(胀) 039.羁靡(縻) 040.描模(摹)

041.遨翔(翱) 042.振撼(震) 043.呕气(怄) 044.亵赎(渎) 045.恢谐(诙) 046.渲泄(宣) 047.宣染(渲) 048.延申(伸) 049.奢糜(靡) 050.毗临(邻) 051.骠悍(剽) 052.永决(诀) 053.欧打(殴) 054.座落(坐) 055.幅射(辐) 056.拥带(戴) 057.煤碳(炭) 058.编篡(纂) 059.按磨(摩) 060.爆躁(暴) 061.蜇居(蛰) 062.下功夫(工) 063.显象管(像) 064.爆发户(暴) 065.造事者(肇) 066.纹身(文) 067.座标系(坐) 068.照像机(相) 069.暖哄哄(烘) 070.名信片(明) 071.坐右铭(座) 072.天然汽(气)073.煤汽机(气) 074.引伸义(申) 075.雄纠纠(纠) 076.冷不妨(防) 077.裨官野史(稗) 078.百练成钢(炼) 079.火山暴发(爆) 080.和霭可亲(蔼) 081.爱不失手(释) 082.爱乌及屋(屋乌) 083.安份守己(分) 084.按居乐业(安) 085.暗然泪下(黯) 086.黯无天日(暗) 087.敖敖待哺(嗷) 088.飞扬拔扈(跋) 089.绝不罢休(决) 090.白壁微瑕(璧) 091.英雄倍出(辈)

完整word高考必背古诗文高中部分必背篇目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2016年高考必背古诗文(高中部分)必背篇目理解性默写 一、《离骚》(必修二) 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进谏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 2、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用香蕙作佩,又因采集白芷而加上罪名,遭贬黜的句 子:,。 3、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这两句诗 是: ,。 4、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追求自己心中的目标,纵然九死不悔的语句 是:,。 5、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6、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

7、《离骚》中表现诗人怨恨君王过分荒唐,始终不能明了自己心迹的句子是:,。 8、《离骚》中表现诗人忍受委屈压抑意志,忍受责骂和侮辱的句子是:,。 9、《离骚》中写作者向古圣先贤学习,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的句子是:,。 10、《离骚》中表现诗人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的句子是:,。 11、屈原在《离骚》中揭露楚国朝政的黑暗。 “,”,诗人巧用比喻,揭露佞 臣巧于言语,背违先圣之法,随心所欲,恣意妄为。“,”,用比喻揭露人臣不修仁 。媚容求以,世于合苟,佞枉从随,直忠弃背,义. 12、面对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屈原在《离骚》中爆发出痛 苦而无奈的浩叹:“,。” 清代朱骥在《离骚辨》中说:“此句无限神情,在‘独'字、‘也'字内,盖大夫遥想从前一片

婆心,满腔热血,不意今日到此地位。” 13、《离骚》中用比喻写屈原承继并恢宏先圣遗德,执分守节,不随俗人,正道直行,方正廉洁,与奸佞圆滑的群小不相为谋的语句是:,。? ? 二、《赤壁赋》(必修二) 1、本文中苏轼“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真是妙不可言的语句 是:,。 2、苏东坡以回答客人的方式,提出了另一种对宇宙对人生的看法,他紧扣水月,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来攻破客人“。,。” 的理想,指出我们若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那么一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的语句是:,。又 指出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则万物都是无尽的语句 是:,。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

高考必背古诗文64篇

高考必背古诗文64篇 一、高中必背14篇 高中古诗词9篇 1、《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买)丝。匪(通“非”,不是)来贸丝,来即(就)我谋。送子(你)涉(渡过)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拖延)期,子无良媒。将(请、愿)子无(不要)怒,秋以为期。 乘(登上)彼(那)垝(毁坏、倒塌)垣(墙),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泪)涟涟(泪流不断的样子)。既见复关,载(动词词头,无义)笑载言。尔卜(用火烧龟板,根据龟板上裂纹推断祸福)尔筮(用蓍草的茎占卦),体(卜筮的卦象)无咎(灾祸)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财物,指嫁妆)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润泽的样子)。于(通“吁”)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男子的通称)耽(沉溺)!士之耽兮,犹可说(通“脱”,脱身)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往、到)尔,三岁(多年)食贫(食物贫乏)。淇水汤汤(水势很大的样子),渐(溅湿、浸湿)车帷裳(车两旁的布幔)。女也不爽(过错),士贰(不专一,有二心)其行(行为)。士也罔(无)极(标准),二三(有时二,有时三,感情不专一)其德(品德、德行)。 三岁为妇,靡(没有、无)室劳矣;夙兴(早起)夜寐(晚睡),靡有朝(一日)矣。言(助词,无实义)既遂(顺心、满足)矣,至于暴(凶恶)矣。兄弟不知,咥(笑)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身)自悼(伤心)矣。 及(同)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低湿的地方)则有泮(通“畔”,边岸)。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代指少年时代)之宴(快乐),言笑晏晏(形容欢乐的样子)。信誓旦旦(诚恳的样子),不思其反(违反,指违背誓言)。反是(这)不思(念),亦已(了结、终止)焉哉! 2、《离骚》屈原 长太息(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爱慕、崇尚)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废弃)。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重复、再三)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荒唐,没有准则)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本来)时俗(世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走投无路)乎此时也。宁溘(突然)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责骂)而攘(忍受)诟(侮辱)。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观察、选择道路)之不察兮,延(久久)伫(久立)乎吾将反(返回)。

高考语文名句默写易混易错字

高考语文名句默写易混易错字四十例 名句默写,错一字则该句不能得分。(请注意:括号内的字是规范的、正确的)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 3.谦受益,满(招)损。(《尚书》) 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6.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7.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题张司业诗》) 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9.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10.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11.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1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1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14.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15.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16.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17.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18.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19.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0.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2.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苏洵《六国论》) 2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陆游《书愤》) 25.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7.(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静沙·秋思》) 28.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29.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30.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邓析子《转辞》) 31.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孔雀东南飞》) 3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3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34.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周》) 3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36.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37.(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红楼梦》) 3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3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64篇 2017

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64篇 (可能有微调,请以当年高考大纲为准!!) 1.《论语》十六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

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曾子曰:“是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

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全国卷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64篇

全国卷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64篇(目录)1.《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曾子曰:“是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高考语文名句默写64篇易错字填空练习(高中部分)

高考语文名句默写64篇易错字填空练习 高中部分 1.《劝学》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则(),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则()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也,而闻者()。假()马者,非利足也,而()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步,无以()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跃,不能十步;()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非蛇()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也。 2.《逍遥游》庄周 北()有鱼,其名为()。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而飞,其()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扶()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大舟也无力。( )杯水于()堂之上,则()为之舟;置杯焉则(),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在下矣,而后乃今()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起而飞,()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者,三餐而(),腹()()然;适百里者,宿()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不及大(),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不知()(),()()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之,不亦悲乎?汤之问()也是()。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

高中语文名句默写易错字填空练习(上传)

高中语文必修1—5必背古诗文易错字填空练习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漫江碧透,百()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自由。怅()(),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携来百侣曾游,忆()昔峥嵘岁月()。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飞舟?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之声,士皆()泪涕泣。 4.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为()()羽声,士皆()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不顾。 5.氓之()(),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我谋。 6.匪我()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7.不见复关,泣涕()()。既见复关,()笑()言。 8.尔卜尔(),体无()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9.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嗟鸠兮,无食桑()!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也。女之耽兮,不可()也! 10.桑之落矣,其黄而()。自我()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女也不爽,士()其行。士也()极,二三其德。 1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12.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3.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谁?所思在远道。()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4.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如朝露,去日苦多。()当以(),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有杜康。 15.青青子(),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我有()宾,鼓瑟吹笙。

高考必背古诗文64篇情景默写混合练习(含答案)

高考必背古诗文64篇情景默写混合练习 1、“雨”是古诗中一个重要的意象,常常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如韩愈《早春》中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表达早春时节雨的细柔与草的若有若无;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表达作者思亲难归的忧愁;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表达历史的沧桑与无常;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表达处境的艰难。 2、古诗文以“月”为意象烘托意境或表情达意,如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白居易《琵琶行》“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渲染分别时的凄凉,“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乐曲结束,听者还沉浸在其中。“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衬托琵琶女婚后的孤寂,“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用乐景衬托白居易身居贬谪之地的孤独,李煜《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写出了又一个春天来到,而往事却不堪回首的无奈。 3、面对浩浩长江和滔滔黄河,古代文人曾滋生出无数诗情画意来,如李白《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赤壁赋》中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4、古诗词里有很多诗句读起来既脍炙人口,又给人以激励。如李白《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出虽然苦闷但不失去信心,相信总有一天会实现理想施展抱负;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传达出作者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本比喻情深谊长至死不渝现在多指鞠躬尽瘁至死方休的奉献精神;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启示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才不会被眼前琐事所牵绊。 5、古诗词中,“眼泪”与“悲愁”总是结合在一起,如《诗经·氓》“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写出女主人共见不到心上人的愁苦;白居易《琵琶行》“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写琵琶女梦到少年事的伤感;“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写出重闻琵琶曲,司马青衫最伤心的情形;李商隐《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虽然它所渲染的意境是那样的可望而不及,但它却真的写出了诗人的悲哀。 6、愁,是人类一种特定的情绪,但在古代诗人的笔下,这种愁情愁绪却异彩纷呈。如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白《将进酒》“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高考64篇必背古诗文易错字辨析

高考64篇必背古诗文易错字辨析 默写丢分大多错在一字,导致会背而写错,劳而无功;下面是总结的易错字,并做一简单解释、辨析,助你稳拿全分。 一、注意字的笔画 1.侯候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不齐。 ③萧关逢()骑,都护在燕然。 【侯(hóu),会意字。从矢,从厂(hàn)。“矢”,箭也。“厂”,箭程也。“矢”与“厂”联合起来表示“一箭之程”。本义:箭靶,也指以箭程确立新建侯国的四至。说明:古代诸侯受封建国,首先确定一处合适地点作为国中所在,然后在此处向东南西北各射一箭,以箭头落地处作为新建侯国的四至,即四境。这种风俗直到解放前的蒙古草原上还存在,即蒙古族王爷若有意赏赐贵宾土地,便让他射箭,这一箭之地,便算作被赏赐者的土地了。候(hòu):1.等待;2.看望,问好;3.时节;4.事物在变化中的情状。】 2.已己 ①死而后(),不亦远乎? ②()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③蒹葭采采,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④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矣。 ⑤我闻琵琶()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惘然! ⑦君子曰:学不可以()。 ⑧仁以为()任,不亦重乎? ⑨()所不欲,勿施于人。 ⑩不以物喜,不以()悲。 ?海内存知,天涯若比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至人无(),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巳”,十二地支中的第六个,上面是全封口;“已”,上面是半封口。关于“己、巳、已”的口诀:“己”不封,“巳”全封,半封半不是“已经”。】 3.夭天 ①背负青天而莫之()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妖”上面是丿(撇),“天”上面是横。】 4.千干 ①而或长烟一空,皓月()里。 【“千”上面是丿(撇),“干”上面是横。】

高考必背古诗文64篇情景默写混合练习答案完整版.doc

高考必背古诗文64篇情景默写混合练习答案 1、“雨”是古诗中一个重要的意象,常常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如韩愈《早春》中的天 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表达早春时节雨的细柔与草的若有若无;李商隐《夜雨寄 北》中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表达作者思亲难归的忧愁;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表达历史的沧桑与无常;杜甫床头 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表达处境的艰难。 2、古诗文以“月”为意象烘托意境或表情达意,如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白居易《琵琶行》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渲染分别时的凄凉,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乐曲结束,听者还沉浸在其中。去来江口守空 船,绕船月明江水寒。衬托琵琶女婚后的孤寂,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用乐景 衬托白居易身居贬谪之地的孤独,李煜《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写出了又一个春天来到,而往事却不堪回首的无奈。 3、面对浩浩长江和滔滔黄河,古代文人曾滋生出无数诗情画意来,如李白《将进酒》中的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 江滚滚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赤 壁赋》中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4、古诗词里有很多诗句读起来既脍炙人口,又给人以激励。如李白《行路难》中长风破浪 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出虽然苦闷但不失去信心,相信总有一天会实现理想施展 抱负;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传达出作者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 气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对世事 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 干。本比喻情深谊长至死不渝,现在多指鞠躬尽瘁至死方休的奉献精神;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启示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才不会被眼前琐事 所牵绊。 5、古诗词中,“眼泪”与“悲愁”总是结合在一起,如《诗经·氓》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写出女主人共见不到心上人的愁苦;白居易《琵琶行》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写琵琶女梦到少年事的伤感;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 马青衫湿。写出重闻琵琶曲,司马青衫最伤心的情形;李商隐《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 田日暖玉生烟。虽然它所渲染的意境是那样的可望而不及,但它却真的写出了诗人的悲哀。 6、愁,是人类一种特定的情绪,但在古代诗人的笔下,这种愁情愁绪却异彩纷呈。如李煜 《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7、古代文人善于借“秋”表情达意或烘托意境,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 病独登台。渲染出他凄苦的身世遭遇,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烘托出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伤感。 8、古典诗词善以“杜鹃(子规)”表达悲切之意,如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 鹃啼血猿哀鸣。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白《蜀道难》又闻子 规啼夜月,愁空山。 9、长江水系漫长,水域宽阔,水流舒缓,自然容易滋生出无数诗情画意来。譬如,青年才 俊王勃,在江西南昌精美壮丽的滕王阁上,挥毫写下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的漂亮诗句;白居易登临浔阳江头,抒写了一个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琵琶行》)的凄美故事;而杜甫呢,则在《登高》中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长江滚滚来。的诗句,对长江之景作了另一种注解。 10、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描绘音乐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 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 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 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写出了音乐由快速到缓慢、到细弱、到无 声,到突然而起的疾风暴雨,再到最后一刻,戛然而止的过程;苏轼《赤壁赋》中的其声呜 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写出了 洞箫声的凄婉和对人的感染之深。 11、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 红阑干。李商隐《锦瑟》中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中的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12、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展现秋天不同景象的名句,如杜甫《登高》中的风急天高猿啸 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描写了萧瑟的景物营造了深远的 意境,传达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郦道元《三峡》中每至晴初霜旦,林寒 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描写出了三峡秋景的神韵。 13、古诗词中有很多以“自”、“空”营造意境氛围的,如白居易《琵琶行》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渲染了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孤寂;李白《蜀道难》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 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渲染了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 道之难。 14、古诗词中经常使用倒装的手法为整首诗词的大放异彩增添亮点,如苏轼《念奴娇·赤壁 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15、古诗词中善于运用典故来表情达意,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 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16、同一事物在不同诗人的笔下往往显示出不同的色彩。如同样是描写长江,杜甫在《登高》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苏轼在《念 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勾画则是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17、古代诗词中,作者常常用联想的方式来描写事物,表达思想感情。联想的方式多种多样: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由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联 想到有关历史人物,这是相关联想。李煜《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由“愁”想到江水长流,这是由特征相似引起的联想。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一句嘈嘈 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18、古代文人善于借助历史人物抒发自己的感慨,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 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借周瑜的意气风发衬托自 己的落魄失意;李白的《行路难》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借姜太公和商朝开国 重臣伊尹的故事抒发自己对前途充满的自信之情;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 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借晋人向秀和王质的典故表达自己因人事全非、世事变迁而 生的无限感慨。 19、徜徉在古典诗词的海洋中,读《登高》,懂得了杜甫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020高考语文名句默写64篇易错字填空——初中部分50篇[2020年最新]

2020 高考语文名句默写64 篇易错字填空——初中部 分50 篇 1 、关雎(诗经·周南) 关关()(),在河之()。()()()女,君子好()。参差()菜,左右流之。()()()女,()()求之。求之不得,()()思服。()哉()哉,辗转反侧。参差()菜,左右采之。()()()女,琴()友之。参差()菜,左右()之。()()()女,钟鼓 乐之。 2 、蒹葭(诗经·秦风) ()()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之,道阻且长。()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从之,道阻且()。溯游从之,宛在水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3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石,以观沧海。水何()(),山岛()()。树木()生,百草丰茂。秋风()(),洪波涌起。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哉! 歌以咏志。 4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 下,()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已忘言。 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游人。海内 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国过居延。征()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 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高考语文64篇默写篇目常见错别字汇编

高考语文64篇默写篇目常见错别字汇编 《劝学》 1.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特别警示:“砺”的右半部分不要误写成“历”;“知”不要误写成“智”) 2.而致千里–假舟楫者(特别警示:“致”不要误写成“至”;“楫”的左半部分是“木”) 3.积土成山–蛟龙生焉(特别警示:“蛟”的左半部分是“虫”) 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特别警示:“跬”的左半部分容易误写;“至”不要误写成“致”) 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特别警示:“锲”的左半部分不要误写成“木”;“镂”的左半部分容易误写) 6.筋骨之强–下饮黄泉(特别警示:“黄”字不要误写成“皇”) 《逍遥游》 1.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特别警示:“翼”的最上部分是“羽”,不要误写成“北”) 2.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特别警示:“抟”是较生僻的字) 3.则芥为之舟–水浅而舟大也(特别警示:“芥”的上半部分不要误写) 4.而后乃今培风–而莫之夭阏者(特别警示:“培”的左半部分是“土”;“阏”是较生僻的字) 5.三餐而反–腹犹果然(特别警示:“反”不要误写成“返”;“犹”不要误写成“尤”) 6.蟪蛄不知春秋–上古有大椿者(特别警示:“蟪蛄”是较生僻的字) 7.翼若垂天之云–且适南冥也(特别警示:“翼”的最上部分是“羽”,不要误写成“北”) 8.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特别警示:“合”不要误写成“和”) 9.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辩乎荣辱之境(特别警示:“沮”不要误写成“阻”;“辩”不要误写成“辨”或“变”) 10.彼且恶乎待哉–至人无己(特别警示:“己”不要误写成“已”) 《师说》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孰能无惑(特别警示:“受”不要误写成“授”;“孰”不要误写成“熟”) 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特别警示:“庸”不要误写) 3.无长无少–道之所存(特别警示:“道”不要误写) 4.犹且从师而问焉–而耻学于师(特别警示:“犹”不要误写成“尤”;“耻”不要误写成“齿”) 5.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特别警示:“遗”不要误写) 6.君子不齿–其可怪也欤(特别警示:“齿”不要误写成“耻”;“欤”不要误写) 7.师不必贤于弟子–术业有专攻(特别警示:“攻”不要误写成“功”) 《阿房宫赋》 1.覆压三百余里–骊山北构而西折(特别警示:“覆”不要误写成“复”;“骊”不要漏掉左半部分的“马”;“折”的右半部分是“斤”) 2.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特别警示:“蜂”的左半部分是“虫”) 3.春光融融–而气候不齐(特别警示:“融”不要误写成“溶”) 4.开妆镜也–渭流涨腻(特别警示:“妆”不要误写成“装”) 5.尽态极妍–缦立远视(特别警示:“妍”的左半部分是“女”;“缦”不要误写成“漫”) 6.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特别警示:“砾”的左半部分是“石”;“逦迤”不要误写成“迤逦”) 7.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特别警示:“锱铢”是较生僻的字) 8.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特别警示:“呕哑”的左半部分都是“口”) 9.则足以拒秦–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特别警示:“拒”不要误写成“距”或“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