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业发展综述

行业发展综述

行业发展综述
行业发展综述

造纸行业7

1行业发展综述 (1)

2市场焦点 (1)

3行业动态 (2)

4行业总体发展态势 (4)

4.1 主要指标变化情况 (4)

4.2 工业总产值增长情况 (4)

4.3 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长情况 (4)

4.4 总资产规模增长情况 (5)

5行业经济效益 (5)

5.1 销售毛利率 (5)

5.2 税前净资产收益率 (5)

5.3 资产负债率 (6)

5.4 资产利用状况 (6)

6行业投资状况 (7)

7行业平均绩效指标 (7)

8行业结构 (7)

8.1 总资产月度大区结构 (7)

8.2 销售收入月度累计大区结构 (8)

8.3 月度累计销售收入省份排行(前十位) (8)

9细分行业主要指标分析 (9)

9.1 纸浆制造业主要指标分析 (9)

9.2 造纸行业主要指标分析 (10)

9.3 纸制品制造业主要指标分析 (12)

9.4 细分行业主要指标比较分析 (14)

10 附录 (15)

图1.月度总资产、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利润变化图 (4)

图2.造纸行业月度累计工业产值图 (4)

图3.月度累计销售收入和利润变化比较图 (4)

图4.造纸行业月度总资产规模图 (5)

图5.造纸行业月度销售毛利率图 (5)

图6.造纸行业月度累计税前净资产收益率图 (6)

图7.造纸行业月度资产负债率图 (6)

图8.造纸行业固定资产月度环比增幅图 (7)

图9.造纸行业月度总资产大区结构图 (8)

图10.造纸行业月度累计销售收入大区结构图 (8)

图11.造纸行业月度累计销售收入省份排行 (8)

图12.纸浆制造业月度总资产规模图 (9)

图13.纸浆制造业月度累计销售收入和利润变化比较图 (9)

图14.纸浆制造业月度销售毛利率图 (9)

图15.纸浆制造业月度累计税前净资产收益率图 (10)

图16.纸浆制造业固定资产月度环比增幅图 (10)

图17.造纸行业月度总资产规模图 (10)

图18.造纸行业月度累计销售收入和利润变化比较图 (11)

图19.造纸行业月度销售毛利率图 (11)

图20.造纸行业月度累计税前净资产收益率图 (11)

图21.造纸行业固定资产月度环比增幅图 (12)

图22.纸制品制造业月度总资产规模图 (12)

图23.纸制品制造业月度累计销售收入和利润变化比较图 (12)

图24.纸制品制造业月度销售毛利率图 (13)

图25.纸制品制造业月度累计税前净资产收益率图 (13)

图26.纸制品制造业固定资产月度环比增幅图 (13)

图27.造纸细分行业月度销售毛利率比较图 (14)

图28.造纸细分行业月度累计税前净资产收益率比较图 (14)

表1.造纸行业资产利用率指标表 (6)

表2.造纸行业平均绩效指标表 (7)

1 行业发展综述

2006年10月,造纸及纸制品行业总资产环比继续稳步增长,至月底达到5139.83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441.05亿元,销售收入433.35亿元,实现利润总计23.78亿元。

2 市场焦点

商务部12月12日公布了原产于美国和欧盟的进口耐磨纸反倾销调查的终裁决定,即原产于美国和欧盟的进口耐磨纸存在倾销,中国耐磨纸产业遭受了实质损害,同时倾销和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决定12月13日起对该被调查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这起反倾销案件的发起者是山东省郯城的一家民营企业———郯城新鑫纸制品有限公司。广发证券分析师陆晓鸣表示,耐磨纸行业在纸业中所占份额极小,在每年的纸业报告中都不受关注,但民营企业捍卫自身权益的觉悟和行动力说明,我国企业越来越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

据了解,美国美德维实伟克造纸有限公司和德国舒豪公司不仅是美国和欧盟向中国出口耐磨纸的仅有的两家外国生产商,也是世界范围内向中国出口耐磨纸产品仅有的两家外国生产商。

耐磨纸是一种添加了耐磨材料三氧化二铝的成卷或成张的高光泽透明或半透明纸,主要用于强化木地板、防火板等装饰板材表层。

据商务部的调查,欧美耐磨纸出口到中国的平均价格2004年比2003年下降了16.72%,导致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迅速提高,2004年的市场份额比2003年上升了8.99个百分点,2004年向中国出口的耐磨纸比2003年增长了46.41%。

在同类产品全国市场需求量增加的情况下,由于大量进口耐磨纸占据国内市场,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量下滑,为了维持企业的基本运转,只能被迫选择降价销售。国内同类产品各个品种销售价格2004年比2003年全面下降,下降幅度最低为10.17%,最高为24.23%, 销售收入也下降了23.12%。

山东省郯城新鑫纸制品有限公司是于2005年4月14日代表国内产业向商务部正式提交了对原产于美国和欧盟国家的进口耐磨纸进行反倾销调查的申请书,据悉倾销涉及金额大约

商务部终裁欧美耐磨纸存在倾销

为1千万美元。。

3 行业动态

11月12日,第四届生活用纸企业家俱乐部会议在上海举行。会上,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院长曹振雷博士结合造纸产业安全、产业政策和“十一五”规划,重点阐述了4个方面的问题。

他在分析国家目前对造纸工业的定位时认为,中国要为出口创汇的工业产品提供优质低价的包装纸和纸板,因此必须有自己的造纸工业。但中国不具备发展大规模造纸的比较优势。因此,国家对发展造纸工业的基本定位是满足内需。这是制定产业政策的出发点。

国家限制原材料出口,严格限制稀缺原材料的出口。2005年,国家取消纸浆、纸和纸板的出口退税,惟一保留的是以进口废纸为原料生产的纸和纸板的出口退税。这是因为政府已经注意到制浆造纸生产过程造成的环境污染,中国没有足够的水资源、能源支撑用于出口的造纸产品的生产。国家对于后加工产品仍保留了出口退税,包括生活用纸的成品、一次性卫生用品等。

国家正在制定《反垄断法》。在消费品行业和原材料行业,国外反垄断指数是占有率百分点的平方和不能大于1600。并购案和新建项目在美国有案例,如果占有率达到40%,指数就达到1600。所以,单个企业市场占有率在30%以上就有垄断的危险。我国引用这一指数的可能性比较大。我们要规范市场竞争,防止过度竞争给市场和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目前,中国纸浆厂的建设在大干快上。但中国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木材用于制浆。即使“林纸一体化”的项目全部完成,国产木浆的年产量也不会大于800万吨。而2005年我国进口纸浆量就达到了759万吨。我国人口密度大,能长树的地方少,木材纤维原料匮乏。

我国废纸原料方面的潜力也不乐观。一些统计公布的国内废纸回收率仅30%。但实际上已达到50%以上。这是因为我国年产近6000万吨纸和纸板中大约有2000万吨随出口商品流入境外。

从以上分析中国进口造纸纤维原料是必须的,而国际纸浆市场存在风险。

最近,中国造纸协会秘书长赵伟指出,明年中国纸需求量将继续保持适度增长,但增长

我国纸业要重视政策“四大定位”

受制于资源瓶颈 国内造纸业依赖进口

幅度小于今年,市场总体需求高于产量,有望改变供大于求的市场现状。他透露,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的《造纸产业发展政策》将于近期颁布。

他介绍,今年部分纸种出现了“供过于求”的暂时失衡状态,这是由于多家企业同时扩大产能所致。他预计明年企业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但人均用纸需求的增加将开辟出更多市场机会,企业应该把竞争焦点放在开发潜在市场方面。

有关数据显示,2005年大陆纸品消费总量为5000万吨,相应的木材需求量为3600万立方米;2006年的纸消费量达到6400万吨,明年的消费量将超过7000万吨,2020年将超过1亿吨。

赵伟指出,明年的进口纸品仍将占据一定的份额。但随着国内产能的增加,企业将更多地寻求海外市场,进口的高档纸种将减少,出口将达到历史新高。

中国造纸研究院院长曹振雷指出,纸品消费的动力来源于中国强劲的出口。“十五”期间,大陆的纸需求增长量为10%左右;而用于出口产品的包装用纸和直接出口的其它纸品则增长了20%至30%。

除了自身盲目的产能扩张导致结构性失衡之外,纸业还面临着难以消除的资源瓶颈。曹振雷指出,大陆发展造纸业没有比较优势,唯一的优势是人力资源成本低,而这是大陆大部分制造业共有的优势。造纸业所需要的各类资源,包括上游的林业、木材等纤维资源和土地资源,以及下游所需要的水资源,在大陆都比较匮乏,所以造纸业受到上游资源的限制非常突出。

赵伟指出,正是因为造纸业存在着产业结构矛盾和资源瓶颈,所以必须要出台相关的政策加强管理。他透露,国家发改委正在酝酿造纸产业发展政策,将与行业“十一五规划”一起,从生产、市场、投资和监管几个方面,为造纸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明确的蓝图。

4 行业总体发展态势

4.1 主要指标变化情况

4200

4300440045004600470048004900500051005200

200510200511200609200610

100200300400500600700

4.2 工业总产值增长情况

1000

20003000

40005000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8月

9月10月11月12月

亿元

0%

10%20%30%40%

4.3 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长情况

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

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50100150200250销售收入 2006

2006年10月,造纸行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958.2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为24.85%;利润201.18亿元,同比增长45.94%。

2006年10月,造纸行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

值4098.2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为23.96%。

2006年10月,造纸行业工业总产值略高于行业销售收入,月度资产总额同比上升13.64%,利润总额同比上升38.62%。

4.4 总资产规模增长情况

1000

20003000400050006000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10月11月12月

亿元

0%

5%10%15%20%25%2005

5 行业经济效益

5.1 销售毛利率

0%

5%10%15%20%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11月12月

5.2

税前净资产收益率

2006年10月,造纸行业总资产5139.83亿元,同比增长13.64%。

2006年10月,造纸行业销售毛利率为14.27%。

0%

2%4%6%8%10%12%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9月10月11月12月

5.3 资产负债率

59.5%

60.0%60.5%61.0%61.5%62.0%62.5%63.0%63.5%

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

10月11月12月

5.4 资产利用状况

表1.造纸行业资产利用率指标表

2006年10月,全行业应收账款周转率为7.33次,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为7.48%。 2006年10月,造纸行业固定资产周转率为2.08次,与上

年同期相比增幅为5.58%。 2006年10月,造纸行业总资产周转率为0.92次,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为9.52%。

2006年10月,造纸行业累计税前净资产收益率为9.97%.

2006年10月,造纸行业资产负债率为60.75%。

6 行业投资状况

50010001500200025002005年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06年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亿元-8%

-6%-4%-2%0%2%4%6%8%10%固定资产

7 行业平均绩效指标

2006年10月,造纸行业职工人数为130.87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为1.51%。 2006年10月,造纸行业人均总资产为39.27万元/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为11.94%。 2006年10月,造纸行业人均累计实现销售收入为30.24万元/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为22.98%。

表2.造纸行业平均绩效指标表

8 行业结构

8.1

总资产月度大区结构

2006年10月,造纸行业固定资产规模为2279.8亿元。

华北5.14%

东北56.97%

中南西南3.37%西北2.11%

8.2

销售收入月度累计大区结构

华北6.11%

东北57.33%

中南西北1.31%

西南3.08%

8.3 月度累计销售收入省份排行(前十位)

山东省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河南省福建省河北省上海市湖南省四川省

2006年10月,造纸行业累计销售收入前三位的为山东、广东、江苏。

2006年10月,造纸行业总资产华东地区占比56.97%,其次为中南28.20%。

2006年1-10月,造纸行业销售收入华东占57.33%,其次是中南的29.36%。

9 细分行业主要指标分析

9.1 纸浆制造业主要指标分析

100200300400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11月12月

亿元

0%

10%20%30%40%20052006

20406080100

120140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10月11月12月-2

02468亿元

销售收入 2006

利润 2006

-40%

-20%

0%20%40%

2006年10月,累计销售收入113.45亿元,利润5.89亿元。

2006年10月,销售毛利率为20.97%。

2006年10月,纸浆制造业总资产332.97亿元,同比增长15.42%。

-4%

-2%0%2%4%6%

501001502002005年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06年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亿元-20%

-10%0%10%20%30%40%固定资产

9.2

造纸行业主要指标分析

1000

200030004000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10月11月12月

亿元0%

5%10%15%20%2005

2006年10月,纸浆制造业累计税前净资产收益率为5.12%.

2006年10月,造纸行业总资产规模为3531.9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为12.26%。

2006年10月,纸浆制造业固定资产168.1亿元.

50010001500

200025003000

2月

3月4月

5月6月

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20406080100120140亿元

销售收入 2006利润 2006

0%

5%10%15%20%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0%

2%4%6%

8%10%12%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10月11月12月

2006年10月,造纸行业累计税前净资产收益率为8.82%.

2006年10月,造纸行

业累计销售收入2463.33亿元,利润119.87亿元。

2006年10月,造纸行业销售毛利率为14.61%。

5001000150020002005年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06年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亿元-8%

-6%-4%-2%0%2%4%6%8%10%固定资产

9.3

纸制品制造业主要指标分析

50010001500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10月11月12月

亿元

0%

10%20%30%40%2005

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1020304050607080亿元

销售收入 2006

利润 2006

2006年10月,纸制品制造业累计销售收入为1381.42亿元,利润75.43亿元。

2006年10月,纸制品制造业总资产规模为1274.9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为17.16%。

2006年10月,造纸行业固定资产为1676.71亿元。

0%

5%10%

15%20%

2月

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

0%

5%10%15%

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

10月

11月

100200300400500时间

2005年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06年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亿元

-4%

-2%0%2%4%6%8%10%12%

2006年10月,纸制品制造业固定资产为434.99亿元,环比增长0.37%。

2006年10月,纸制品制造业累计税前净资产收益率为13.88%.

2006年10月,纸制品制造业销售毛利率为13.06%。

9.4

细分行业主要指标比较分析

0%

5%10%15%20%25%纸浆制造造纸

纸制品制造

2006年10月

2005年10月

-2%

0%2%4%6%8%10%12%14%16%2006年10月

2005年10月

2006年10月,纸浆制造业销售毛利率最高,为19.75%。

2006年10月,细分行业中累计税前净资产收益率最高的为纸制品制造业。

10附录

数据指标说明

本报告中的数据指标由于其时间属性和对比关系的不同,包括:

1、月度累积值和月度当月值:所谓累积值,就是从年初到该数据所说明的月度该指标累积发生的数额;当月值,就是该指标当月发生额。

2、同比和环比:所谓同比,就是和上年同月的比较;所谓环比,就是和上月的比较。

3、由于同比和环比所采用的指标不同,又分为:

(1)月度累积值同比增长率和月度累积值环比增长率;

(2)月度当月值同比增长率和月度当月值环比增长率。

在应用上述指标的过程中,务请注意本报告图表指标的数量单位,以及该指标所代表的具体含义。因为国家统计局对1月份数据未做单独统计,2月份数据为1月份和2月份累计值。

郑重声明

本报告所涉及资料、数据均来自于公开披露和国家统计局相关统计资料,但不保证所载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本报告中的信息或观点并不构成具体的操作建议,仅供参考。本报告阅读者据此所进行的相关操作,风险自担。

本报告版权归上海新世纪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产业研究中心所有,未经许可,任何机构、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报告的全部或者部分内容进行复制、翻印或将其向其他人分发。

声明:

?本报告由中国工商银行投资银行部委托上海新世纪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开发,知识产权归上海新世纪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所有;中国工商银行仅享有使用权,可以提供给客户。中国工商银行不承担因知识产权纠纷而造成的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中所包含的观点、估计或计划构成作者迄今为止所做的判断,不代表中国工商银行或者中国工商银行投资银行部的观点。作者可以不经通知加以改变。

?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投资银行部没有对此报告进行任何更新、修正或修改的责任,也不负责通知读者本报告所陈述的任何观点、计划、预测或者估计进行的改变。

?本报告广泛发行,所提供的研究成果可能并不适合所有客户,因此客户应当以自己的财务状况和投资目标来自行制定投资决策。另外,过去的事实和表现并不一定能够代表未来的结果,因此不应该作为对本报告所提到投资的决策基础。

?本报告仅用于提供参考资料,如果要约或者要约邀请会违反适用法律,则不能被理解为要约。

?本报告以向公众公布的资料为基础,但是不一定完整,其准确性也不作任何保证。

?本报告不得分发给其他人或者进行复制。

电子信息行业发展概述报告

深圳中企智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电子信息行业发展概述 (最新版报告请登陆我司官方网站联系) 公司网址: https://www.doczj.com/doc/228534007.html, 1

目录 电子信息行业发展概述 (3) 第一节行业界定 (3) 一、行业的定义 (3) 二、行业的分类 (3) 三、行业经济特性 (3) 第二节电子信息市场特征分析 (4) 一、技术水平 (4) 二、龙头企业 (4) 三、产品品种 (4) 四、区域优势 (5) 五、营销模式 (5) 六、市场规模 (5) 七、生命周期 (6) 2

电子信息行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行业界定 一、行业的定义 电子信息产业是研制和生产电子设备及各种电子元件、器件、仪器、仪表的工业。是军民结合型工业。由广播电视设备、通信导航设备、雷达设备、电子计算机、电子元器件、电子仪器仪表和其他电子专用设备等生产行业组成。 电子信息产业是在电子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由于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加工工艺的改进,集成电路差不多每三年就更新一代;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的大量生产和使用,光纤通信、数字化通信、卫星通信技术的兴起,使电子工业成为一个迅速崛起的高技术产业。电子工业的发展及其产品的广泛应用,对军事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改进了作战指挥系统。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无线电通信成为军事通信的基本手段,被称作军队的“神经”系统。利用电子技术,通过由通信、雷达、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组成的指挥自动化系统,改变了传统的通信、侦察和情报处理手段,大大提高了军队指挥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的效能。改进了武器装备系统。电子技术的发展和电子产品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现代武器的威力和命中精度;电子器件成了现代武器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技术是导弹、军事卫星及其他高技术武器装备制导和控制的核心,无论是战略武器,还是战术武器,其性能高低都同电子技术有密切关系。使电子战发展成为独立的作战手段。电子侦察、电子干扰、电子摧毁等形式的电子对抗,电子信息产业在现代战争中越来越重要。 二、行业的分类 电子信息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权威管理部门--信息产业部在统计和分析时通常采用的词,电子信息产业具体细分为投资类产品、消费类产品和元器件产品三个大类。 三、行业经济特性 电子投资类产品成为拉动全行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3

国内外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全面综述 2

国内外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趋势 关键词: 物联网RFID 【提要】2009年8月和12月,温家宝总理分别在无锡和北京发表重要讲话,重点强调要大力发展传感网技术,努力突破物联网核心技术,建立“感知中国”中心。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再次指出: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明确纳入重点产业振兴计划。这代表着中国传感网、物联网的“感知中国”已成为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战略。 2009年8月和12月,温家宝总理分别在无锡和北京发表重要讲话,重点强调要大力发展传感网技术,努力突破物联网核心技术,建立"感知中国"中心。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再次指出: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明确纳入重点产业振兴计划。这代表着中国传感网、物联网的“感知中国”已成为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战略。 物联网概述 1.物联网的定义与概念提出 所谓"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通俗地解释,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物联网的概念是美国Auto-ID实验室在1999年首次提出的,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在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激情豪迈地指出"物联网时代即将到来"。 2.物联网的本质和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achinetoMachine,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物联网产业链可以细分为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三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分别为传感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传感技术通过多种传感器、RFID、二维码、GPS定位、地理信息识别系统和多媒体信息等多媒体采集技术,实现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精)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he Future Trend of Chinese New Energy 新能源发展趋势、前景 从新能源行业发展总体情况来看,大部分新能源利用方式始于20世纪70年底,并在90年代开始普及应用,虽然部分技术趋向成熟,但无论从市场扩张速度还是成长前景看,新能源行业仍然处于生命发展周期中的成长期,并将在3年左右的时间内陆续进入成熟期。 由于技术的限制,短期内电力行业没有替代品,电力行业生命周期的问题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具体的电源类型,比较的是这些电源类型之间的替代和生命周期。新能源由于具有清洁、可持续的特性,因此新能源行业的成熟期持续时间将较长,即使到了行业的饱和衰退期,其衰退速度也将很慢。 具体来看,水电行业历史悠久,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可以看作是步入成熟期的行业;风电产业在20世纪70年代末起始西欧国家,风电设备行业克服了“能量不稳定”、“转换效率低”等弱点,在丹麦、德国、西班牙、荷兰、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得到广泛应用,风电设备产业在部分国家开始饱和,逐步向外技术输出。从这些特征可以确定,风电设备产业在先发国家已经进入了成熟期,但在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风电产业仍处于快速成长期;太阳能发电行业目前在技术研发、试点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脱离了幼稚期,但由于成本仍然过高,限制了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看作刚刚进入成长期的朝阳产业。 新能源行业目前投资成本仍然较高,尤其是大型风电基地、核电站的投资规模要求很高,行业存在一定风险,但短期来看,国家新能源发电优先上网的政策对新能源行业盈利水平提供了基本的保障。虽然风电设备、多晶硅等部分潜在产能过剩或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行业竞争趋向激烈,部分企业发展面临困难。但在2020年前,在国家节能减排及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行业均将保持在景气区间,行业盈利水平有望持续提高。一、中国能源行业发展历史

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一是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质生活需求已得到满足,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影视产业在文化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是不可限量的。影视产业的发展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规律,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在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我们应该把握影视产业发展的特点,尊重其发展规律,消除市场壁垒,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始标志着文化与经济崭新关系的确立。工业化时代经济生产与文化艺术是对立的,而智能化生产时代,经济与文化是一体的,即“文化的经济化”和“经济的文化化”。由此而产生出了一个新的产业——文化产业,这是一个集中代表了现代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全球性的新兴产业,并以迅猛的发展趋势,成为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产业门类,在许多国家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高新技术向文化领域的广泛渗透,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迅速崛起,占据经济总量的比重越来越来越大。当代世界,科技的作用远远超过从前的工业革命时期。以微电子技术为例,近二十年的飞跃发展,使基于信息技术的生产率提高了100万倍。1997年世界五百强企业中,科技、文化、信息产业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重。高科技高文化附加值的计算机信息产业,在1997年世界经济和产业发展中独占鳌头,数家企业跻身世界前10强。风靡世界的好莱坞电影《泰坦尼克号》创下了十几亿美元的票房价值。美国《读者文摘》已发展成年收入25亿美元的国际性大企业。 文化产业的另一个含义是“经济的文化化”。即现代经济发展中文化的、科学技术

的、信息的,乃至心理的要素越来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发达国家,高科技、高文化大量进入企业,经济中的科技、文化知识因素已日益跃居重要地位。毫无疑问,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以后,自然要将重心转移到服务、知识、信息等第三产业,所以说“经济文化化”代表着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社会需要不断提高,在基本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人们更多地关注文化上的、精神上的、心理上的需要。即使物质上衣食住行的需要,也与文化大大地结合起来了,知识经济时代也由此而来。 文化产业作为创造财富的一种新的产业形态引起社会各方面越来越多的普遍关注。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步伐不断加快。文化产业全球化的趋势给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发展良机。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全面小康等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选择。还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的竞争,而且包括文化实力和民族精神的竞争。所以,只有通过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才能发挥我们自己的文化优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捍卫自己的国家利益,保障国家的文化安全,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 二、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及现状 1、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的整体情况 2005年国产电影故事片产量达到了260部,2006年330部,再次刷新了中国故事影片生产总量的记录。2008年在世界经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文化产业却在逆势成长。就在这一年,中国电影产量达到406部,跻身于世界前三名; 也是这一年,中国电影票房攀升到创纪录的42.15亿元,同比增长8.88亿元,首次进入全球电影市场前10名。进入2009年,来自网上的不完全统计,在一月到五月份,

游戏产业概述与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游戏产业概述与发展研究报告 一、游戏产业背景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的硬实力着实的得到了增强,根据国家的发展展露,发展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提上了日程,游戏作为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属于我国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因此将成为国家战略发展的一部分。游戏产业本身虽然属于互动数字内容产业也属于休闲产业,同时又是一个横跨互联网、计算机、软件、消费电子等诸多领域的综合体。游戏产业的渗透力巨大,影响着相当多的相关产业,对人们生活产生了息息相关的影响。 国外的游戏产业已日趋成熟,而中国的游戏产业又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呢?在我国游戏产业的发展仍会受到许多因素,例如自身的不成熟、政策的不稳定、社会的不认同等等;而另一方面,“游戏”这一概念显然已经进一步的进入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民众无法摆脱的休闲活动。例如现在最流行的“网上偷菜”,“网上斗地主”等,游戏产业也必将在此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些游戏成为中国游戏的奠基。 两者的对立必然成为了中国游戏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只是随着国际垄断性的游戏厂商逐渐进入中国市场,原本脆弱的中国游戏产业将受到更猛烈的冲击,如何在未来的竞争中接续稳步发展,正成为中国游戏产业现阶段必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的游戏产业将何去何从呢? 二、游戏的定义 什么是游戏?这个问题很难确切地回答,很多人认为游戏就是一个仿真的现实社会,是一种对现实社会的诠释。然而,仅从追求真实生活这个角度来定义游戏,就将其限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了。游戏的目的不仅仅是单纯地对现实生活的模仿,而更多的是对其进行二度创造。游戏更像是对电影和小说的一种模仿,是对生活幻象的一种演绎。不同的人对于游戏这种模仿有着不同的理解,即使是角色扮演类的游戏也不可以仅仅追求其“真实”性,这样会打击玩家追求某种理论或想法的积极性。游戏是脱离现实的,如果一味追求真实,则

我国led显示屏行业20年发展综述

我国LED显示屏行业20年发展综述 一、国内LED显示屏行业基本情况 我国LED显示屏产业起步于90年代初,并且始终保持高速的发展。根据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LED显示应用分会统计和测算,以及国内相关机构提供的数据,截止2008年11月加入中国光协LED显示应用分会的会员单位为204家,全国具有比较正规的专业性生产单位300~400家,从事LED显示应用产品的生产企业超过1000家,从事LED显示应用产品包括销售、生产、配套服务等企业估计不少于3000家。截止2007年底行业协会会员单位的从业人员为16356人,估计全国以LED显示屏为主导产品的显示应用行业从业人数在3万人左右。2007年产值约72亿元人民币,2008年全国产值预计可能近百亿元。据行业协会统计生产厂商东北占6%,西南西北华中占17%,华北占16%,华东占41%,华南占20%。2007年LED显示屏销售额东北占5.1%,西南西北华中占15.7%,华北占14.5%。华东占30.8%,华南占33.8%。由此可见,从产业布局上,我们LED显示屏产业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南地区,这两个地区的产品总体规模占到全国60%以上。2008年由于北京举办奥运会,预计2008年华北的销售额所占比例可能有明显上升。 二、行业发展的特点 (一)高速发展的2007年和2008年 由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使LED显示屏行业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行业总体上较前几年有比较显著增长,2007年增幅超过40%,是近年来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2008年的增长率预计不低于40%,充分显示了中国LED显示屏行业在2007年和2008年得到高速发展。 (二)显示技术不断进步,质量不断提高 LED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及电子技术突飞猛进,LED显示屏技术也显现飞速的发展。显示屏色彩从单、双色向全彩普及,显示内容由文字图片转化为视频实时显示,显示屏控制技术从单一屏幕向网络化发展,显示外形从平面向异面发展。国内先进水平的显示屏与国际品牌水平的质量已相近,国内主流产品的大部分技术指标与国际品牌产品已接近。但是显示屏MTBF、刷新频率、亮度均匀性、外壳防护等级、安全要求、EMC,产品质量认证,尤其是产品的工艺与国际品牌产品有相当大的差距。近两年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相关项目不但技术上有很大创新,显示屏质量也有很大提高。国内一流产品的质量已接近或超过国际品牌产品。 (三)产品出口逐年增长 近年来产品出口在全国LED显示屏市场销售额中所占比例逐步增加。2008年出口额占销售额不到15%,2007年行业协会会员单位出口达11.5亿,占销售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胡庭栋 (电力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1106,201101320108)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he Future Trend of Chinese New Energy Hu Ting-dong 摘要:我国对电力的需求也不断增大。所依靠的主要电力能源在短期内是不可再生的。同时,开发和利用这些能源环境问题,这也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正是基于这个背景,我们展开了《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这个研究来探讨中国新能源的当下与未来。从我国能源形式,并网存在问题着手,研究分布式发电较集中式发电的优势以及新能源发电的未来趋势。 新能源发展趋势、前景 从新能源行业发展总体情况来看,大部分新能源利用方式始于20世纪70年底,并在90年代开始普及应用,虽然部分技术趋向成熟,但无论从市场扩张速度还是成长前景看,新能源行业仍然处于生命发展周期中的成长期,并将在3年左右的时间内陆续进入成熟期。 由于技术的限制,短期内电力行业没有替代品,电力行业生命周期的问题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具体的电源类型,比较的是这些电源类型之间的替代和生命周期。新能源由于具有清洁、可持续的特性,因此新能源行业的成熟期持续时间将较长,即使到了行业的饱和衰退期,其衰退速度也将很慢。 具体来看,水电行业历史悠久,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可以看作是步入成熟期的行业;风电产业在20世纪70年代末起始西欧国家,风电设备行业克服了“能量不稳定”、“转换效率低”等弱点,在丹麦、德国、西班牙、荷兰、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得到广泛应用,风电设备产业在部分国家开始饱和,逐步向外技术输出。从这些特征可以确定,风电设备产业在先发国家已经进入了成熟期,但在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风电产业仍处于快速成长期;太阳能发电行业目前在技术研发、试点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脱离了幼稚期,但由于成本仍然过高,限制了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看作刚刚进入成长期的朝阳产业。 新能源行业目前投资成本仍然较高,尤其是大型风电基地、核电站的投资规模要求很高,行业存在一定风险,但短期来看,国家新能源发电优先上网的政策对新能源行业盈利水平提供了基本的保障。虽然风电设备、多晶硅等部分潜在产能过剩或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行业竞争趋向激烈,部分企业发展面临困难。但在2020年前,在国家节能减排及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行业均将保持在景气区间,行业盈利水平有望持续提高。 一、中国能源行业发展历史 2003年-2012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9.5%,其中传统能源增长9.2%,新能源增长14.5%;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正在发生着改变。然而,其改变的进程相对缓慢,中国的能源危机还是愈发的走向了边缘。从下面这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能源占主导地位的一次能源消费 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新能源的广泛利用才是解决能源危机的出口。众所周知,中国是富煤、缺油、少气的资源条件,然而从2009年起我国从煤炭出口大国变为了净进口国,到2012年煤炭的对外依存度已经高达14%。原油对外依存度更是节节攀升,从2003年的36%到达2012年的56.4%;从2006年开始我国成为天然气净进口国,且净进口量持续增加,国内天然气供不应求,2008-2012年净进口量年均复合增速为129.28%,2012年达到378.6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高达28%。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亟待优化,必须改变过于依赖石油和煤炭的现状,加大对天然气、核电和其他新能源的开发使用力度,这不仅有利于节能减排,也是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二、中国新能源发展现状 新能源在我国发展至今,主要有如下几种发展形势;

关于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研究综述

关于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研究综述 马沄 引言:电影是传媒的一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产业迅速发展,从2003年开始真正走上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发展道路,电影产业效益逐年大幅提高,电影市场空前活跃,国产影片放映份额和市场份额继续扩大,国产电影参加国际影展的数量和获奖数都逐年增多,也因此电影逐渐成为日常生活和大众文化的中心话题。与此同时中国电影产业与西方国家电影产业的比较不可避免,这就可以看出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那么中国电影应该怎样发展去避免这些导致产业发展瓶颈的问题呢,中国电影产业未来发展的研究不可避免。 一、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特点 我国电影业的发展所走过的是一条曲折的道路。从历史来看,我国电影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体制内的市场化探索、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化改革、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业化发展。这四个阶段中只有后两个阶段可以以电影产业命名,这之前只有电影事业,而无产业。从空间来看,城市和农村,东部和西部发展不平衡,城市和东部的市场化改革较为成功,产业发展成果显著,而农村和西部则比较落后。电影产业的地域空间上的这种发展不平衡,源自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我国电影产业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地方。二、关于当前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优势 纵观近几年国内电影产业发展状况,中国电影呈现出飞跃式发展的良好态势,无论从影片生产、电影票房、电影投融资还是院线影院建设等都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不少嗅觉灵敏的资本相继进入,同时电影的媒体价值也愈发凸显,这一切都表明电影的黄金时期已经到来。

1、政策环境—电影产业成为国家战略,国务院在继2009年7月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之后,2010年1月再次具体针对电影行业发布《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在宏观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要求大力推动我国电影产业跨越式发展,实现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历史性转变,第一次明确把电影产业提高到了战略产业的高度。 2、国产电影产量和电影票房持续增长。从2002年开始,中国电影产业产量便以连续超过20%的增幅高速增长。这也表明了中国电影的日益繁荣,为电影多样性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电影票房也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2010年成功迈过100亿元的票房大关,这也说明电影产业正在飞速发展之中。 3、院线发展与影院建设。2011年中国影院建设再创新高,新建影院803家,新增荧幕3030块,平均每天增长8.3块。截止年终统计,全国城市影院数量突破2800家,荧幕总数达到9200块,90%影院已具备数字放映条件。 4、电影营销,中国电影营销方式日趋多样化推动产业发展。随着中国电影近年来飞速发展,电影营销告别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单一的“海报+售票窗口”时代,首映礼、明星见面会、新片推介会、网络推广等营销活动成为电影内容之外,吸引观众走进影院的另一些关键因素。例如“粉丝营销”,由杨幂主演的《孤岛惊魂》通过成功的粉丝营销以500万元的成本创造了近9000万元的票房。自此,“粉丝营销”这一在中国逐渐成熟的营销模式,也获得了更多人的关注。 5、影片发行,格局主要分为两大阵营,以中影、华夏、上海东方为主的国有公司,以及以博纳、华谊兄弟、北京新画面和光线影业为代表的民营公司。国有企业以进口片的垄断发行权、强大的电影发行能力以及广泛的院线资源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民营企业则增加了电影发行的多样性,推动了国

我国玩具行业发展概况报告

我国玩具行业发展概况报告 (一)玩具简介 1、玩具的定义 由于玩具主要针对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此人们平时提及的玩具一般是指儿童玩具。关于儿童玩具的定义,各个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解释。由于儿童玩具对儿童的身心发展乃至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部分国家和地区更是把玩具的定义写进了与玩具相关的法案当中,以达到规范行业和保障儿童的目的。 2008 年美国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CPSIA)对儿童玩具的定义是“为12 岁及以下儿童设计,供儿童玩耍时使用的消费品”。欧盟指令2009/48/EC 中对儿童玩具的定义则是“设计为或者预定为用于14 岁以下儿童游戏中使用的产品,无论是否是专用玩耍”。 根据我国《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GB 6675-2003)规定,玩具是指“设计或预订供给14 岁以下儿童玩耍的所有产品或材料”;2014 年修订的《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GB 6675-2014)规定,玩具即“设计或预定供14 岁以下儿童玩耍时使用的玩具,也适用于不是专门设计供玩耍、但具有玩耍功能的供14岁以下儿童使用的产品”。 随着科学技术以及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玩具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玩具逐渐可以满足人类更多的需求,为成年人乃至老年人设计的玩具悄然兴起,并占据玩具市场的一定比重。玩具的定义已不仅仅局限于儿童玩具而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因此,广义的玩具泛指一切可以用来玩的物品或器具,人们通过玩玩具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满足感。随着玩具产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面向成年人的

玩具也越来越多。 2、玩具的分类 玩具的品种繁多,在日常生活中,按照不同的标准,通常对玩具作如下分类:按主要材质,玩具可分为金属玩具、塑胶玩具、纸质玩具、毛绒玩具、布制玩具、木制玩具、竹制玩具等,玩具的安全和环保标准主要根据不同材质的特性制定而来。 按使用者年龄,玩具可分为乳儿玩具、婴儿玩具、幼儿玩具、少儿玩具和成 人玩具等,不同年龄阶段对玩具有不同的偏好特点,总体来说,儿童(从乳儿到 少儿)玩具仍然是玩具的主流,但近年成人玩具的发展也十分迅速。 按主要功能,玩具可分为益智玩具、体育玩具、科教玩具、装饰玩具等,对 玩具功能要求越来越高成为玩具发展的不变趋势,随着玩具开发儿童智力的作用逐渐被社会所重视,父母在为儿童选购玩具时更关注其益智功能。 3、玩具的特性 玩具一般具有以下特性: (1)玩具为使用者带来快乐 玩具可以给予使用者充足的操作自由,各式各样的玩具满足不同使用者的喜好,并与其能力水平相符。通过玩具,使用者从中享受到玩耍、观赏、益智甚至 锻炼等乐趣,玩具为其带来多方面的快乐,满足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 (2)玩具具有文化和教育性 玩具在给孩子们带来愉悦的同时,还承载了一定的文化与教育功能。根据幼教机构的研究成果,孩子在婴儿时期,通过行动了解世界,玩具颜色鲜艳、造型 优美,有些还伴有悦耳的声音和简单的动作,这些特质使得玩具成为婴幼儿期的

产业经济起源、融合发展以及趋势综述

产业经济起源、融合发展以及趋势综述 摘要:产业经济经历了数个世纪的完善和发展,现在已经拥有一个完整的成熟理论系列。全球经济进入一体化,但各产业的发展不足以支撑企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产业融合发展由此进入人们视野。全球化趋势也促使了产业经济的全球化,形成价值链活动,由此开启了产业经济的循环发展。 关键字:产业融合;全球化;价值链 在现代社会,产业经济的发展与一国经济密切相关,从粗放型发展到资本密集型发展,产业布局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产业经济政策能够引导国民经济向良好方向发展,由此诞生了产业经济学这一门学科,然而产业经济的研究由来已久、在西方产业经济发展的历程,产业经济思想的发展可追溯到自亚当·斯密这段时期(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斯密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对重商主义学说和国家干预私人经济活动进行了批判,提出了所谓的自由竞争思想。在斯密看来,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是错误的,而自由竞争作为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反面,能够实现市场均衡和社会福利最大。而且,斯密在对贸易方面也突破了重商主义的“贸易只能使一方受益”的观点,创立了自己的“绝对成本”学说,首次提出贸易可使贸易双方都受益,认为各国应该发展本国的绝对优势产业,从而为各国的产业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理论基础。这样,产业经济研究的起源应当向前追溯到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那里了。除了关注产业经济问题,斯密还第一次对自由竞争市场结构的绩效进行了分析。 有不少经济学家,对自由竞争的市场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甚至有部分经济学家还将研究范围拓展到垄断市场,研究垄断市场中企业的行为等问题。但是,这些经济学家都没有提出“产业经济”或是“产业组织”问题,只是将这些问题作为经济学研究的一个范畴,归入经济学的研究体系,未曾从产业角度进行研究。直至1879年,马歇尔夫妇合著的《产业经济学》中第一次将产业内部的结构定义为“产业组织”,并提出了“马歇尔冲突”。自此,产业经济学有了自己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在国民经济中,产业发展是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现代化经济发展已经离不开全球化,经济发展全球化的主体是产业经济发展的全球化。随着经济资源配置范围的全球化拓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技术与制度的不断创新,产业经济的

行业发展综述

造纸行业7

1行业发展综述 (1) 2市场焦点 (1) 3行业动态 (2) 4行业总体发展态势 (4) 4.1 主要指标变化情况 (4) 4.2 工业总产值增长情况 (4) 4.3 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长情况 (4) 4.4 总资产规模增长情况 (5) 5行业经济效益 (5) 5.1 销售毛利率 (5) 5.2 税前净资产收益率 (5) 5.3 资产负债率 (6) 5.4 资产利用状况 (6) 6行业投资状况 (7) 7行业平均绩效指标 (7) 8行业结构 (7) 8.1 总资产月度大区结构 (7) 8.2 销售收入月度累计大区结构 (8) 8.3 月度累计销售收入省份排行(前十位) (8) 9细分行业主要指标分析 (9) 9.1 纸浆制造业主要指标分析 (9) 9.2 造纸行业主要指标分析 (10) 9.3 纸制品制造业主要指标分析 (12) 9.4 细分行业主要指标比较分析 (14) 10 附录 (15)

图1.月度总资产、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利润变化图 (4) 图2.造纸行业月度累计工业产值图 (4) 图3.月度累计销售收入和利润变化比较图 (4) 图4.造纸行业月度总资产规模图 (5) 图5.造纸行业月度销售毛利率图 (5) 图6.造纸行业月度累计税前净资产收益率图 (6) 图7.造纸行业月度资产负债率图 (6) 图8.造纸行业固定资产月度环比增幅图 (7) 图9.造纸行业月度总资产大区结构图 (8) 图10.造纸行业月度累计销售收入大区结构图 (8) 图11.造纸行业月度累计销售收入省份排行 (8) 图12.纸浆制造业月度总资产规模图 (9) 图13.纸浆制造业月度累计销售收入和利润变化比较图 (9) 图14.纸浆制造业月度销售毛利率图 (9) 图15.纸浆制造业月度累计税前净资产收益率图 (10) 图16.纸浆制造业固定资产月度环比增幅图 (10) 图17.造纸行业月度总资产规模图 (10) 图18.造纸行业月度累计销售收入和利润变化比较图 (11) 图19.造纸行业月度销售毛利率图 (11) 图20.造纸行业月度累计税前净资产收益率图 (11) 图21.造纸行业固定资产月度环比增幅图 (12) 图22.纸制品制造业月度总资产规模图 (12) 图23.纸制品制造业月度累计销售收入和利润变化比较图 (12) 图24.纸制品制造业月度销售毛利率图 (13) 图25.纸制品制造业月度累计税前净资产收益率图 (13) 图26.纸制品制造业固定资产月度环比增幅图 (13) 图27.造纸细分行业月度销售毛利率比较图 (14) 图28.造纸细分行业月度累计税前净资产收益率比较图 (14) 表1.造纸行业资产利用率指标表 (6) 表2.造纸行业平均绩效指标表 (7)

我国日化行业发展概况报告

我国日化行业发展概况报告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将日用化学产品细分为肥皂及合成洗涤剂、化妆品、口腔清洁用品、香料、香精及其他日用化学产品。 (一)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1)行业主管部门 我国日用化学产品行业的主管部门包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相关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能包括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制定产业政策,以及指导行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等。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行业实施监督职能,包括卫生许可证管理、企业生产条件和卫生状况的监管、日用化学产品安全管理的综合监督等,以保证日用化学产品的卫生和使用安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生产许可证管理,对生产过程和产品包装计量进行监管,对日用化学产品进行检验,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使用安全。

(2)行业管理机构 我国日用化学产品行业的自律管理机构为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 工业协会(简称中国香化协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以及下属各地方协会。中国香化协会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等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主要负责推动行业发展;开展产业及市场研究,并收集和发布市场信息,在技术、产品、市场、信息、培训等方面开展协作和咨询服务,提高行业开发新产品、开拓市场能力;配合相关部门对本行业产品进行监督;同时,协会还组织会员企业进行行业自律管理,并收集、整理会员企业的意见,代表会员企业向政府部门提出产业发展建议及意见等。 (3)行业监管体制 目前,我国日用化学产品行业实行“法律约束、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行业协会自律监管、工商与质监监管”相结合的监管体制。主管 部门和行业协会对行业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制定产业政策、规划行业发展战略、优化行业发展环境等宏观层面的监控管理上,而企业业务管理和产品生产经营等企业层面的监控管理,则完全由企业基于市场化方式运作。 (二)行业发展概况及未来趋势 1、我国日化行业市场现状 近年来,受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消费支出的增长等有利因素的促进,我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日化产品消费市场之一。2014年中国日化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超过2,900亿元,其中化妆品市场规模仅次于日本与美国,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的文献综述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的文献综述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新旧产业的更新换代是经济持续繁荣的关键。纵观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历程,及时选择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新旧产业之间的更新换代是所有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必然选择。只有适时地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不断维持较高的产业高度,才能使经济保持持续的增长态势。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演进的历程看,这些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都确定了不同的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特别是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作为政府主导型经济的典型代表,这几个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均明确制定了未来将要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如,日本在工业化初期将纺织、食品、钢铁、电力等确定为未来的重点产业;进入工业化中期后,又及时地确定了造船、石油化工、汽车、家用电器、运输机械、一般机械和电气机械等作为重点扶持产业;石油危机后,日本减少了对能耗高、污染大的产业扶持,转而发展计算机、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进入21世纪以后,日本加大了对一系列新兴产业的发展,信息通

讯、物资流通、节能和新能源开发、环保、新制造技术、生物工程、宇宙航空、海洋开发等产业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领域。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日益重视对新兴产业的扶持,纷纷出台了支持本国新兴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例如,美国在克林顿执政期间就先后出台了“先进技术计划”、“制造技术推广计划”、“平板显示器计划”、“信息高速公路”等一系列产业政策,有效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可以说,新旧产业的及时更新,是日、韩、台湾地区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原因,也是促进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旦产业的新旧更替出现断裂,就必然会导致经济的衰退。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经济发展遭遇困境,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当时汽车、钢铁、化学等工业在被日本全面赶超的同时,缺乏新兴产业的替代。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的持续衰退,也在于产业结构升级迟缓,在传统产业比较优势逐渐丧失之时,新兴产业培育不及时。台湾地区在2000年以后经济的衰退,与新兴产业发展较慢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英国经济自二战以后的长期不景气,则更是由于制造业中新兴产业长期发展不力所造成的。可见,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针对本身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初始条件,

中国新能源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精)

中国新能源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https://www.doczj.com/doc/228534007.html,2011年12月12日09:52电源在线网 导读:中国风电资源主要是在东北、西北和内蒙古等地区,煤电资源主要在黑龙江、山西、内蒙古和甘肃西北等地。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川渝云贵以及两湖两广地区。但是电力消费的中心却是在沿海地区,所以说我国能源的产生地区和电力消费中心是不匹配的,这对电网搭设和能源的利用都具有一定的考验。 一、中国经济整体概况 1.中国经济现状 目前世界经济危机并没有改变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趋势。中国未来经济依然表现为高储蓄、高投资、高资本与高速度,如表1所示。对于中国经济的分析,主要从出口、房地产、内需三个部分剖析,这三个部分被称为中国的三驾马车,同时日益和国外接轨是中国经济的主流趋势。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平滑增长的过程,它和消费能力、需求能力紧密相关。产业弥补式的增长特性使得在对待一个产业时需要有收放自如的控制力,不能过分的打压。但是中国经济增长轨迹的变化将被缓慢启动,调整的模式具有明显的需求先导型、产业内部深化等特点。此外,中国经济将步入一个较长时期的“次高速经济增长时期”,人们原来所想象的各种增长模式大转变并非想象得那么迅猛。 表1 2009年~2013年我国GDP的增长情况(数据来源:ICTresearch,2011.08

2.重点关注的新兴战略产业领域 1新能源领域:重点关注的对象包括水电、核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沼气发电、地热利用、煤的洁净利用、和新能源汽车。此外,核电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和煤层气开发、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也颇受关注。 2新材料领域:重点关注的对象包括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材料和器件。 3信息通信领域:重点关注的对象包括传感网、物联网,集成电路、平板显示、软件和信息服务,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和成套工艺等专项。 4生命科学领域:关注的对象包括转基因育种、干细胞研究,生物医药、生物育种,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新药创新、重大传染病防治。 二、新能源分类与特征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新能源定义为: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具体来说,包括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聚变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所以概括的说新能源的两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新技术和可再生。 世界新能源的分类可以分为三类:传统生物质能,大中型水电和新可再生能源。其中新可再生能源具体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

日本电影产业发展趋势

Japanese Film Industry Trends Japanese Economy Division Summary ? More cinema complexes mean continued high attendance and strong box office revenues. ? Animated films form the core of Japanese movies shown overseas. ? Hollywood is interested in remaking Japanese horror films. ? Broadband and DVD have expanded the market for film content reuse. 1. The Market Film attendance in Japan exceeded 160 million every year between 2001 and 2005, and box office revenues held at around ¥200 billion during the same period (Figs. 1 and 2). An increase in theaters (screens) is considered the main factor. Previously, the popularity of television was the major reason for the chronic decline in screens from a high of 7,457 in the 1960s. Fewer theaters resulted in a vicious cycle in which inconvenience and crowding drove even more customers away from movies. By 1993, only 20% (1,734 screens) remained. From 1995, however, more screens were built, reaching 2,825 by 2004 (Fig. 3). The spread of cinema complexes with multiple screens was a key factor in turning around attendance, as moviegoers liked having a range of movie choices in one location. Further, complexes located in suburban shopping areas began generating a new base of suburban customers. The gradual introduction of reserved seating (including online reservations) was another key development. Conventionally, theaters offered general admission only and sold more tickets than seats (because standing was allowed), meaning that people had to go early to wait in line for a seat. Finally, the spread of cinema chains has made it easier to circumvent major distribution companies, leading to more releases (Fig. 4) and higher attendance.

汽车行业研究报告-行业发展概况

汽车行业研究报告--行业发展概况 (一)行业架构和隶属关系 1 .隶属关系 中国汽车行业的现行主管机构是国家机械工业局。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咨询公司及中国汽车报社均隶属于机械工业局;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为机械工业局挂靠单位;原有的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名称保持不变,仍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 2 .组织结构 目前,中国汽车工业的组织结构分为三个层次,主要包括: ( 1 )计划单列企业集团(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东风汽车集团、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和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以及京、津、沪等地方企业集团;( 2 )集团控股企业及联营企业;( 3 )其他各类独立的企业。 中国汽车工业的空间分布比较分散,除西藏外全国各省市均有汽车工业,其中, 122 个整车厂分布在除西藏、甘肃和宁夏以外的 27 个省市。在这种过度分散的布局形态中依然存在一定的空间集聚性,上海、北京、天津、四川、吉林、湖北和江苏等省市汽车工业的地域集中程度和专业化程度较高,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主要力量所在,其汽车总产量占全国的 3/4 。 按车型和类别分,目前中国汽车工业的地域性分布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部分: ( 1 )载货汽车 重型车制造主要分布在长春、十堰、济南、重庆和上海;中型车集中在长春和十堰,占全国的 88 %;轻型车则分散于北京、南京、南昌、重庆、长春、沈阳和天津;微型货车集中在柳州、重庆、天津、西安、哈尔滨和安徽,年生产量占全国的 97 %。 ( 2 )客车 除微型客车外,其他生产厂家相当分散且所占比例

甚小。微型客车制造企业主要集中在天津、哈尔滨、重庆、景德镇和柳州,产量占全国的 97 %。 ( 3 )轿车 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上海、长春、天津和北京 4 个城市,产量占全国的 90 %。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上海、长春一汽、天津以及二汽(武汉)将成为中国主要的轿车生产基地 [2] 。 (二)企业和职工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下,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汽车整车、整机生产企业的数量基本保持相对稳定。近年来,由于国家产业政策的不断调整,汽车企业在总数上有所下降。据 1999 年国家统计局关于汽车工业的统计资料显示:截止到 1998 年底, 汽车行业汽车生产企业总计为 2426 个,比上年减少48 个。其中大中型企业 1128 个,占企业总数的 46.5% [1] 。 1998 年汽车工业企业按汽车生产量划分:产量在1000 ~ 2000 辆以下的汽车企业有 14 个; 2000 ~ 5000辆以下的汽车企业有 16 个, 5 万辆以上的汽车企业有10 个。按汽车产品类型划分:汽车整车生产企业 115个,占总数的 5% ;汽车配件生产企业占据比例最大,企业数量为 1628 个,占总数的 67% 。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工业职工总数总体来讲呈稳步增长态势。尤其是 “ 八五 ” 时期,年平均增长率为 3.74% 。据有关统计,到 1998 年 底,汽车工业职工总数达到 196.3 万人,比 1997 年略有减少。 在职工就业方面,汽车行业及直接相关行业就业人员包括汽车产品生产企业人员以及科研、管理、销售、使用、维修与汽车产品生产用原材料、燃料、能源等相关行业及直接相关行业就业人员 [3] 。 (三)固定资产和工业总产值 近 20 年来,汽车产品在中国从紧俏商品、卖方市场、高额利润逐步转向买方市场、以销定产、微利经营。汽车工业在经营及管理理念上发生了重大变化,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