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卫生安全与功能评价规范——反渗透处理装置(2001)

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卫生安全与功能评价规范——反渗透处理装置(2001)

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卫生安全与功能评价规范——反渗透处理装置(2001)
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卫生安全与功能评价规范——反渗透处理装置(2001)

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卫生安全与功能评价规范

——反渗透处理装置(2001)

Sanitary Standard for Hygienic Safety and Function Evaluation on Treatment Devices of Drinking Water ——

Reverse Osmosis Device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生活饮用水反渗透处理装置的定义,与水接触材料的卫生要求,卫生安全

性与功能性试验,净化处理效率和出水水质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以市政自来水或其他集中式供水为水源的家庭和集团反渗透饮水处理装

置。其它各类生产纯水饮用水水质处理器参照本规范执行。

2.引用资料

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2001)

生活饮用水检验方法规范(2001)

瓶装饮用纯净水(GB 17323-1998)

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GB 17324-1998)

反渗透饮水处理装置(ANSI/NSF 58 1996)美国国家标准/全国卫生基金委员会国际标准

3.定义

3.1反渗透处理装置:以市政自来水或其他集中式供水为原水,采用反渗透技术净水,旨在去除

水中有害物质,获得作为饮水的纯水处理装置。

4.反渗透处理装置与水接触材料卫生要求

4.1 反渗透处理装置所用材料必须按照本规范要求进行检验和鉴定,符合要求的产品方可

使用。

4.2用于组装反渗透处理装置的材料和直接与饮水接触的成型部件及过滤材料,按照卫生

部《水质处理器中与水接触的材料卫生安全证明文件的规定》提供卫生安全证明文件,否则

必须进行浸泡试验。

4.2.1反渗透处理装置所用材料浸泡试验步骤、浸泡水配制方法和检验结果的评价方法参

照《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卫生安全评价规范》(2001)进行。

5反渗透处理装置的卫生安全试验

反渗透处理装置卫生安全性试验采用整机浸泡试验方法。先用纯水注入反渗透处理装置中冲洗,然后用纯水于室温浸泡24小时,测定浸泡水。浸泡后水与原纯水比较,增加量不得超过表1至表5中所列限值。检验水样的采集步骤按《卫生部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检验规定》进行。

5.1感官性状要求(见表1)

表1感官性状要求

项目卫生要求

色度增加量≤5度

浑浊度增加量≤ 0.5度(NTU)

臭和味无异臭和异味

肉眼可见物不产生任何肉眼可见的碎片杂物等

5.2 一般化学指标要求(见表2)

表2一般化学指标要求

项目卫生要求

耗氧量增加量≤2(以O2计,mg/L)

5.3毒理学指标要求(见表3)

表3 毒理学指标要求

项目卫生要求

铅增加量≤ 0.001 mg/L

镉增加量≤ 0.0005 mg/L

汞增加量≤ 0.0002 mg/L

铬(六价)增加量≤ 0.005 mg/L

砷增加量≤ 0.005 mg/L

酚增加量≤ 0.002 mg/L

5.4微生物指标要求(见表4)

表4 微生物指标要求

项目卫生要求

细菌总数≤ 100 CFU/mL

总大肠菌群每100mL 水样不得检出

粪大肠菌群每100mL 水样不得检出

6. 净化处理效率

反渗透处理装置的净化处理效率应符合以下要求

6.1一般指标和无机物质在应用压力下的净化效率应符合表5要求。

6.2 挥发性有机物的净化效率应符合表6要求。

6.3 通过反渗透饮水处理装置的出水应符合表7要求。

6.4 除上表所列指标外, 其它项目均不得超过《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2001)中所列

的限值。

表5 无机物质去除效率

项目起始浓度,mg/L 去除率% 砷(As3+)0.30 ≥83

镉0.03 ≥83

铬(六价) 0.15 ≥67

氟化物8.0 ≥75

铅0.15 ≥90

硝酸盐氮30.0 ≥67

表6 挥发性有机物的去除效率

指标起始浓度,μg/L 去除率%

四氯化碳78 ≥98

三氯甲烷300 ≥95

表7 出水水质卫生要求

指标限值

色度5度

浑浊度1度(NTU)

臭和味不得有能觉察的臭和味

肉眼可见物不得含有

pH值高于5.0

铅0.01 mg/L

砷0.01 mg/L

挥发酚类(以苯酚计) 0.002 mg/L

耗氧量 1.0 mg/L

三氯甲烷15 μg/L

四氯化碳 1.8 μg/L

细菌总数20 CFU/mL

总大肠菌群每100mL水样不得检出

粪大肠菌群每100mL水样不得检出

7 大型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

大型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的功能试验方法参照《卫生部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检验规定》进行。

8检验方法

按照《生活饮用水检验方法规范》(2001)执行。检验项目选择和样品处理参阅《卫生部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检验规定》。

9 本规范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10本规范自二ОО一年十月一日起施行。

2018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年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绩效评价报告 根据要求,自治区卫生健康委组织开展年度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第三方绩效评价工作。 一、评价项目的基本情况 (一)项目围和容 本次评价年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共包括部分共计个子项目。 项目法部分有个子项目,分别为: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项目、艾滋病防治项目(包括监测干预、母婴阻断、血液安全)、结核病防治项目、精神病防治项目(包括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项目、癫痫防治管理项目)、慢性病防治项目(包括居民慢性病与营养监测项目、慢性病综合防控项目、国家级死因监测点死因监测项目、心脑血管发病登记项目、肿瘤随访登记项目、大肠癌早诊早治项目、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学生营养状况评估项目个子项目)、包虫病防治项目。 .因素法部分有个子项目,分别为:食品安全保障、卫生监督管理、鼠疫及不明肺炎监测、其他疾控类项目(包括流感监测项目、手足口病防治项目、流行性出血热防治项目、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监测项目、麻风病防治项目、布鲁氏菌病防治项目、地方病防治项目、学生健

康危险因素及常见病监测项目、饮用水卫生监测项目、农村环境卫生监测项目、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项目、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监测项目、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项目、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监测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项目及医疗卫生机构医用辐射防护监测项目共个项目)。 (二)涉及经费和部门 本次评价对其中的的部分个项目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共计万元进行评价,由于艾滋病防治项目母婴阻断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万元已经评定,故本次对年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的部分个子项目拨付中央财政补助万元开展绩效评价工作。 个项目分配所涉及的实施单位包括全区各市、县(区)疾控中心、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等家。其中区本级家,分配资金万元,占资金总额的;各市、县(区)卫生健康行政管理部门,分配资金万元,占资金总额的。 (三)评价依据 《财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提前下达年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预算指标的通知》(财社﹝﹞号)、《自治区财政厅卫生计生委关于提前下达年重大公共卫生项目资金预算指标的通知》(宁财(社)指标〔〕号)、《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下达年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预算的通知》(财社﹝﹞号)、《自治区财政厅卫生计生委关于下达年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的通知》(宁财(社)指标﹝﹞号)文件要求。 二、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项目自评

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细则实用版

YF-ED-J1978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细则 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细则实用版 提示:该管理制度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1 范围 本细则规定了新建、改建、扩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装置和设施,以及伴有危险化学品产生的化学品生产装置和设施的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的原则、程序、内容、方法、评价报告格式以及质量控制等基本要求。 本细则适用于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的职业安全卫生(不含放射性危害因素)预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细则。 AQ8001-2007 安全评价通则 AQ8002-2007 安全预评价导则 GBZ /T 196-2007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细则(试行)(安监总危化〔2007〕255号)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编制导则(安监总厅管三〔2013〕39号)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细则。

劳动安全卫生

我国的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目录:一.我国劳动安全卫生制度概述 二.劳动安全卫生法的内容 三.生产事故的概述 四.应急救援制度的主要内容 五.职业病的概述 六.特殊保护 内容摘要:我国的安全卫生保护制度,劳动者、用人单位的要求。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权利与义务。 劳动安全制度概述 劳动安全卫生法是国家为了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所制定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保护对象是劳动者、保护范围只限于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保护客体是劳动者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 建立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意义在于: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健康权,追求制度正义、减少损失和成本付出,提高企业效益、稳定协调劳动关系,友谊与实现社会稳定。 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任务是采取积极有意义的组织、管理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促进企业安全生产。 我国安全生产现状:事故总量下降、安全生产总体水平有所提高、煤矿瓦斯治理和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取得进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提高。 劳动安全卫生法内容 用人单位的安全生产义务:1.必须遵守安全生产法的规定2.必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3.必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4.必须完善安全生产条件。 劳动者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权利:1.享受工伤保险和伤亡求偿权2.危险因素和应急措施的知情权3.安全管理的批评检控权4.拒接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全5.紧急情况下的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权;义务:1,遵章守规,服从管理的义务2.佩戴和使用劳保用品的义务3.接受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的义务4.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的义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构成:1.县级以上各级政府的监督2.负有专门职能的政府部门的监督3.监察机关的监督4.安全生产中介机构的监督5.社会公众的监督6.新闻媒体的监督。 安全生产事故概述 安全生产事故:用人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身安全和健康或者损坏设施设备造成经济损失的,导致原生产经营活动暂时中止或者永远终止的意外事件。 安全事故的分类---责任事故与非责任事故。责任事故:有关人员没有很好地履行职责而导致的事故,由于人的主观因素之外的原因所导致的义务。 责任事故的分类:1.特别重大责任事故: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 亿元以上的直接经济损失;2.重大事故:10-30人以下死亡或50-100人以下重伤或5000万-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3.较大事故:3-10人以下死亡或10-50人以下重伤或1000万-5000万直接经济损失4.一般事故: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重伤或1000万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特别重大责任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重大责任事故、较大责任事故、一般责任事故:分别由事故地省级政府、设区的市级政府、县级政府进行调查,他们可以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应急救援制度的主要内容 应急救援制度的主要内容:1.制定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2.建立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

四川大学公共卫生安全评价职业卫生环境卫生部分重点

四川大学公共卫生安全评价职业卫生环境卫生部分重点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 《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七条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第十八条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47号):第二十条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第二十一条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有下述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一)初次申请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或者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申请换证的;(二)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现状评价

评价程序一般包括:前期准备、评价实施、报告书编制及评审三个阶段。 职业接触限值(OEL) 定义: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 制定依据: 1、有害物质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资料 2、动物实验和人体毒理学资料 3、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资料

4、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制定原则:经济合理、技术可行。 职业接触限值的保护水平:在该职业接触限值的条件下,接触该有害物质的职业人群的健康保护所能达到的程度。 我国新颁布的《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其化学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有: 1、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 2、最高容许浓度(MAC) 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 PC-TWA: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 CTWA=(C1T1+C2T2+······+CnTn)/8 PC-STEL:指在遵守PC-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 MAC: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最新危化职业安全卫生现状评价细则

危化职业安全卫生现状评价细则

附件:3 自治区危险化学品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现状评价细则(试 行) (2014年4月) 1 范围 本细则规定了进行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和使用企业(以下统称危险化学品企业)的职业安全卫生现状评价的原则、程序、内容、方法、评价报告格式以及质量控制等基本要求。 本细则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和使用企业的职业安全卫生(不含放射性危害因素)现状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AQ8001-2007 安全评价通则 GBZ/T197-2007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评价导则(试行)(安监管危化字[2004]127号) 安全现状评价导则(安监管规划字[2004]36号)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细则。 3.1职业安全卫生 以保障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为目的的工作领域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3.2危害因素 是指能造成人员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3.3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活动中影响劳动者健康并可能导致职业病,存在于生产工艺过程以及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的各种危害因素的统称。 3.4危险化学品 指具有爆炸、燃烧、助燃、毒害、腐蚀等性质且对接触的人员、设施、环境可能造成伤害或者损害的化学品,具体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公布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确定。 3.5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是指消除或者降低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者强度,预防和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或者影响,保护劳动者健康的装置。 3.6安全设施 指《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设施目录》所规定的将危害因素控制在安全范围以内以及预防、减少、消除危害所配备的装备(设备)和采取的措施。 3.7职业卫生应急救援设施 在工作场所设置的报警装置、现场急救用品、洗眼器、喷淋装置等冲洗设备和强制通风设备,以及应急救援使用的通讯、运输设备等。 3.8职业安全卫生现状评价 针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事故及职业病风险、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等情况,辨识与分析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职业病危害因素,审查确定其与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护法律、规章、标准、规范要求的符合性,预测发生事故或造成职业病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职业安全卫生对策措施及建议,做出职业安全卫生现状评价结论的活动。 3.9评价单元

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第七章劳动安全卫生法律制度 教学目的:主要学习劳动法中劳动安全卫生的法律制度和劳动标准,其中包括劳动安全卫生的概念、法律调整的意义、安全技术规程和劳动卫生规程及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等问题。目的主要是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劳动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宗旨。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为主。 教学手段:多媒体 学时分配:2学时 重点、难点:11、劳动安全卫生法律调整的意义。 重点、难点: 2、劳动安全卫生法律制度实施中存在问题与解决 作业:1、试论政府在劳动保护中的职责 2、用人单位劳动保护的义务? 辅导安排:随堂辅导 教学内容:第一节劳动安全卫生概述 一、劳动安全卫生概念 (一)概念:也称职业安全卫生,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卫生条件和状态。在现有条件下,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难以完全避免不安全(危险)和不卫生(肮脏)因素,劳动安全卫生作为劳动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消除劳动过程中的不安全和不卫生,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我国《劳动法》第3条规定,劳动者享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所谓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获得适宜的劳动条件和必要的保护措施的权利。从法律上分析,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的权利主体是劳动者,义务主体是用人单位;内容是劳动过程中用人单位有义务对危险和肮脏因素转化为伤害和疾病的情形加以控制,并在危害发生后对劳动者给予补偿;客体是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和健康。(二)特征:主体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安全卫生条件。 二、劳动安全卫生立法原则及意义 (一)原则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雇主责任原则” (二)意义 1、有效地防止伤亡事故,避免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保证职工在劳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2、有利于改善劳动条件和减少繁重的体力劳动,保护我国劳动力。 3、促进我国现代化生产技术的发展。 三、劳动安全卫生保障中劳动者权利义务和用人单位的义务 (一)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 (二)用人单位的义务 第二节劳动安全技术规程和劳动卫生规程 一、安全技术规程 (一)概念:

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技术方案

. . 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技术方案 (试行) 一、目的 (1) 二、依据 (1) 三、风险评估的方法 (2) (一)专家会商法 (2) (二)德尔菲法 (2) (三)风险矩阵法 (3) (四)分析流程图法 (3) 四、风险评估的形式 (4) (一)日常风险评估 (4) (二)专题风险评估 (4)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5) 2.大型活动 (5) 3.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 (5) 五、风险评估的实施步骤 (6) (一)计划和准备 (7) 1.评估议题的确定 (7) 2.评估方法的选择及人员确定 (7) 3.数据资料和评估表单的准备 (8) (二)实施 (8) 1.风险识别 (8) 2.风险分析 (11) 3.风险评价 (13) 4.风险管理建议 (14) (三)风险评估报告 (14) 1.评估报告的撰写 (14) 2.评估报告的报送 (15) 附件1 专业术语 (16) 附件2 风险评估方法 (18) 附件3 风险评估报告框架模板 (29)

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技术方案 (试行) 近年来,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频发,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卫生应急管理和决策的复杂性和难度日益增加。风险评估是卫生应急管理的重要环节。及早发现、识别和评估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对有效防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提高各地开展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的能力,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的工作机制,规开展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指导各地建立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机制,规开展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 二、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等规定,制定本技术方案。 三、风险评估的方法 风险评估通常采用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以及定量与定性

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综合评价效果好

编号:AQ-JS-00394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综合评 价效果好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n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is good

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综合评价效 果好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 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本网讯秦皇岛电厂2期工程在劳动安全及工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工作中,从初步设计、施工到投产使用,各项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和技术措施,均严格按照“三同时”规定,做到了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且运行情况基本良好。各项安全、卫生技术指标到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多次被华北电管局命名为“无泄漏工厂”。 1安全卫生设施的本质安全性 为确保安全卫生设施的安全性,在工程设计时,设计单位即编制了《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专篇,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等设计规定、规范和标准,结合电厂生产工艺特点以及近年来电力生产发生的事

故,存在的薄弱环节,对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的职业危害因素做了详尽的分析,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在设备选型时,选用了噪声小、技术可靠、设计先进的设备,必要时要求厂家加设防护隔音罩。对锅炉排汽口及气流噪声较大的机械设备均装置了消声器。输煤系统装有多管冲击式除尘器。输煤栈桥、转运站、碎煤机室及煤仓间均设置了水力冲洗清扫设施,除尘器底层设有水冲洗管道。转动机械均设有防护罩、防护栏杆。选用起重机械及其它安全卫生设施时,均采用信誉较好,质量优良,产品可靠的国有生产厂家的产品。按照《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起重机械国家规定技术标准》,这些产品都具有出厂合格证、使用维护说明书、装配总图、电气原理图、检查维护制度、检验记录、操作规程、产品安全检查合格证等技术资料。 从选用的消声、除尘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性来看,制造厂家配套的防噪、防尘设备、设施性能可靠,设计较为先进,在生产运行中,发挥了较好的效率,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原设备、设施技术规范要求,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起吊设施总体来看完好率较高,设计、

职业健康安全安全评价报告

职业健康安全安全评价报告名称:职业健康安全安全评价 地址: 评价人: 审核: 批准: 日期: 目录 1 评价依据和标准 5 1.1 评价依据 5 1.2 评价标准 5 2、被评价单位基本情况 15 2.1 公司简介 15 2.2 公司基本情况 15 2.3 平面布置图 17 2.4 主要设备 17 3、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过程介绍 22

3.1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基本步骤 22 3.2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要求 23 3.3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格式 23 3.4 划分作业活动 23 3.4.1 作业活动划分的要求 23 3.4.2 作业活动的咨询要求 24 3.5 危害辨识 24 3.5.1 危害分类 24 3.5.2 危害提示 28 3.6 确定风险 29 3.7 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及采取风险控制措施 31 3.7.1 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 31 3.7.2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 32 3.7.3 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 33 3.7.4 改变备件和修订 33 3.8 安全评价方法 33 3.8.1 安全评价简介 33

3.8.2 评价方法介绍 36 4.1 安全检查表 43 4.1.1 企业选址 43 4.1.2 企业总体布局 44 4.1.3 工作场所 46 4.1.4 辅助用室 51 4.1.5 应急救援 51 4.1.6 检查结论 52 4.2 工作危害分析 52 4.3 预先危险分析 55 5、建议补充的安全对策措施 58 5.1 总体要求 58 5.2 管理方面(制度、组织、人员)的对策措施 63 6、评价结论 65 6.1 主要危害、有害因素分析结论 65 6.2 安全对策措施结论 65 6.3 安全评价结论 65

职业安全卫生危害与危险的基本概念介绍

职业安全卫生危害与危险的基本概念介绍 在论述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内容之前,先阐明有关我国与职业安全卫生危害与危险的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是很有必要的。 (1).劳动保护与职业安全卫生 劳动保护是指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在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实现劳逸结合和女职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各种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的总称,统称为劳动保护。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通常把这种影响作业场所内员工、临时工、合同工、外来人员和其他人员安全与健康的条件和因素称为职业安全卫生,而苏联、德国、奥地利、南斯拉夫和我国等则称之为劳动保护,名称虽然不同,工作内容大致相同,中认为是同一概念的两种不同命名。 从定义可以看出,劳动保护是保护从事劳动生产的劳动者,但是,劳动保护并不是指国家对劳动者所有方面的保护,而是专指对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可能引起伤亡和职业危害的保护,它不包括职工其他劳动权利和劳动报酬等方面的保护,也不包括一般的卫生保健和伤病医疗工作。其主要工作内容是:不断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为劳动者创造安全、卫生、舒适的劳动条件;合理组织劳动和休息;实行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解决他们在劳动中由于生理关系而引起的一些特殊问题。 劳动保护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由于劳动过程中(工具设备和

生产环境)存在着各种不安全、不卫生因素,若不加以保护将会发生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例如,矿井作业可能发生瓦斯爆炸、冒顶、片帮、水、火灾害等事故;工厂生产可能发生机器绞碾、电击电伤、受压容器爆炸以及各种有毒草有害物质的危害等;建筑施工可能发生高空坠落、物体打击和碰撞;交通运输可能发生车辆伤害和淹溺事故;农业生产可能发生机农业机械伤害、触电、农药和化肥中毒等等。所有这些,都会危害劳动者的安全健康,甚至造成财产的重大损失。另外,生产过程中,还有一些因素(人及组织行为不当)对劳动者的安全健康也有影响。如劳动者工作时间过长、强度过大,会造成过度疲劳,积劳成疾,并且容易发生工伤事故;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从事过于繁重或有害妇女生理的劳动,也会给他们的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来消除这些因素,以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 (2).伤亡事故 伤亡事故,根据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 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是指职工在本岗位劳动,或虽不在本岗位劳动,但由于企业的设备和设施不安全、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不良,所发生的轻伤、重伤、死亡事故。 轻伤事故是指职工负伤后休一个工作日以上,构不成重伤的事故;重伤口事故是指符合劳动部(60)中劳护久字第56号《关于重伤事

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是什么

律伴网(https://www.doczj.com/doc/228492672.html,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是什么 它是一种技术规范,包括:劳动安全卫生管理方面的基础标准、方法标准;生产工艺、生产工具、设备安全卫生标准、安全卫生专用装置、用具标准;个人防护用品等方面的标准。它是我国劳动安全卫生技术管理和保障劳动者安全健康的一项重要手段,是执行安全卫生监督的法定的技术依据。其具体要求是:国务院各有关部、委员会的安全管理部门,各地区劳动部门,应将开展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化工作纳入劳动安全卫生的工作计划;各部门、各地区在制订有关劳动安全卫生技术标准或规程时,应以标准的形式予以公布;制订标准应以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卫生可靠为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规定:“凡正式生产的工业产品、重要的农产品、各类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安全和卫生条件以及其他应当统一的技术要求,都必须制订标准,并贯彻执行。”经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属于国家级标准有200多项。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显得越来越重要。 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是劳动保护工作实行科学管理的基础。通过制订各种技术标准,为生产工具和设备、工艺流程以及厂房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从根本上控制事故的发生。通过制订劳动安全管理标准,把管理系统的活动内容、相互间关系、工作程序等,用标准的形式加以确定,可使管理工作经验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 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是劳动保护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劳动保护法规的具体体现。它使劳动保护法规体系日臻完善,从而为职业安全卫生检查、检测和检验工作提供依据,保障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工作的顺利进行。 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是强制性标准,这是由于它涉及到人体健康、人身和财产安全所决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一经发布,必须贯彻实施。涉及安全卫生的产品(如劳动防护用品、起重设备、电气设备等)必须进行安全检验,获得安全标志以后 文章来源:律伴网 https://www.doczj.com/doc/228492672.html,/

什么是公共卫生

一、什么是公共卫生?(4个定义) 1. 温思络(Winslow)定义 “通过有组织的社区努力来预防疾病,延长寿命和促进健康和效益的科学和艺术。 The science and art of preventing disease,prolong life and promoting health and efficiency through organized community effort. 2.维冦(Vickers )定义 当健康问题从社会“可容忍状态”转变为“不能接受的”状态,社会就采取集体行动,做出公共卫生反应,重新定义公共卫生。Successive re-defining of unacceptable. 3.美国医学研究所定义 (Institute of Medicine, IOM) “通过保障人人健康的环境来满足社会的利益”。 强调各种影响健康的环境因素,明确公共卫生领域的无所不包,以及公共卫生与社会、经济、政治和医疗服务不可分割的关系。4.吴仪副总理定义 “公共卫生就是组织社会共同努力,改善环境卫生条件, 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流行,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 提供医疗服务, 达到预防疾病, 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 公共卫生建设需要政府、社会、团体和民众的广泛参与, 共同努力。

二、公共卫生的核心功能?(评价、保障、政策制定) ?1公共卫生评价Assessment –通过系统地监测、评估、调查来提供健康信息?2公共卫生保障Assurance –通过评价和协调来保障人人享有健康 ?3公共卫生政策研究制定Policy development –通过制定卫生政策动员全民参与公共卫生 三、公共卫生十大任务 1.监测社区卫生状况,确定社区内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2.诊断和调查社区公共卫生问题和公共卫生危险因素 3.将公共卫生问题公布于众并教育社区居民使其具备认识社区公 共卫生问题的能力 4.动员和建立社区联盟来认识和解决社区公共卫生问题 5.制定相应卫生政策和计划来支持个人和社区开展卫生活动 6.执行卫生法规保障居民健康和生命安全 7. 指导居民接受所必需的卫生服务, 在缺乏需要的服务时,通过 各种方式确保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 8. 确保公共卫生和医护队伍的质量和能力 9. 评价针对个人和群体的卫生服务的效果、享有率和质量 10 .开展公共卫生研究,探索解决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的新思路和新 方法

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细则示范文本

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细则 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细则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 范围 本细则规定了新建、改建、扩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 存、使用装置和设施,以及伴有危险化学品产生的化学品 生产装置和设施的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危险化 学品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预评价的原则、程序、内 容、方法、评价报告格式以及质量控制等基本要求。 本细则适用于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的职业安全卫生 (不含放射性危害因素)预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

于本细则。 AQ8001-2007 安全评价通则 AQ8002-2007 安全预评价导则 GBZ /T 196-2007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细则(试行)(安监总危化〔2007〕255号)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编制导则(安监总厅管三〔2013〕39号)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细则。 3.1职业安全卫生 以保障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为目的的工作领域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 《专业技能》精讲班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 第三节劳动安全卫生管理 【知识要求】 本节应当明确企业劳动卫生管理制度的种类和内容,并掌握劳动安全卫生预算编制与审核的方法,以及严格执行各项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与积极营造劳动安全卫生环境的方法。主要题型为单选、多选,分值约为2-3分;专业技能部分,曾出现简答 【知识点】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企业法定代表人:对本单位安全卫生负全面责任。 分管安全卫生的负责人和专职人员:对安全卫生负直接责任。 总工程师:负安全卫生技术领导责任。 各职能部门、各级生产组织负责人:在各自分管的工作范围内对安全卫生负责。 工人:在各自的岗位上承担严格遵守劳动安全技术规程的义务。 习题训练 1.在安全生产责任制中,()在各自岗位上承担严格遵守劳动安全技术规程的义务 A.工人 B.企业法定代表人 C.总工程师 D.分管安全卫生的负责人 参考答案:A 2.企业的总工程师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 A.全面责任 B.担保责任 C.直接责任

D.安全卫生技术领导责任 参考答案:D 【知识点】 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管理制度 包括:安全技术措施,劳动卫生措施,辅助性设施建设、改善措施以及劳动安全卫生宣传教育措施等。 三、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企业对劳动者进行安全技术知识、安全技术法制观念的教育、培训和考核制度,是防止发生工伤事故的重要措施。 四、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劳动部门、产业主管部门、用人单位、工会组织对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制度的实施依法进行监督检查的制度。 习题训练 1.企业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管理制度的内容不包括() A.安全技术措施 B.劳动卫生措施 C.辅助性设施建设 D.重大事故隐患分类 参考答案:D 五、重大事故隐患管理制度 企业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潜伏于作业场所、设备设施以及生产、管理行为中的安全缺陷进行预防、报告和整改的规定。其要点为: 1.重大事故隐患分类; 2.重大事故隐患报告; 3.重大事故隐患预防与整改措施; 4.劳动行政部门、企业主管部门对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的完成情况的检查验收。 【知识点】

劳动安全卫生

第六章劳动安全卫生 指企业提供给职工工作中所处的客观环境和劳动保护措施。一般对于从事办公室工作的文职人员而言并不需要详细,而对于在车间或者生产场地从事生产性质工作的职工需要进行说明。 本章注意的地方在于: 1.具有危险性特种作业资格问题; 2.工伤事故、职业病的防范 第五十二条劳动保护基本原则 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 【注解】本条中的的“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主要指: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制度、安全检查制度、伤亡事故和职业病调查处理制度。 本条中的“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是指关于消除、限制或预防劳动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保护职工安全与健康,保障设备、生产正常运行而制定的统一规定。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分三级,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立法】关于《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1994-09-05 劳办发[1994]289号) 第五十三条劳动保护“三同时”制度 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注解】本条中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主要指安全技术方面的设施、劳动卫生方面的设施、生产性辅助设施(如:女工卫生室、更衣室、饮水设施等)。 本条中的“国家规定的标准”主要指劳动部门和各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一系列技术标准。 本条第(二)款被称为“三同时”,《矿山安全法》、《尘肺病防治条例》、1984年国务院《关于加强防尘防毒工作的决定》、1988年劳动部颁发的《关于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职业安全卫生监察的规定》和1992年颁发的《建设项目(工程)职业安全卫生设施和技术措施验收办法》,对“三同时”制度作了具体规定 用人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卫生设施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应责令改正,并可处以五万元以下罚款。

公共卫生安全评价

食品安全性评价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专业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公共卫生安全评价( ◆?●?? ???●?? ?????? ???●◆?????) 课程代码: ????????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 ?? 学分: ?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食品安全(???? ??????)是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威胁人类健康的有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以提高食品的卫生质量、保护食用者饮食安全的科学。食品安全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也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的考试课程。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讨论、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从预防医学的观点出发,掌握食品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及预防措施,食源性疾病的特点、预防,食品卫生管理。使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今后独立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熟悉和了解食品安全的最新国内外进展。 三、教学内容(注:下划双线为掌握内容,下划单线为熟悉内容,句尾的“?”示教学难点。)(一)基本理论部分 公共卫生安全评价绪论 公共卫生、公共卫生安全的概念。公共卫生就是组织社会共同努力,改善环境卫生条件,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流行,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提供医疗服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公共卫生安全 为尽可能减少对危及不同地理区域以及跨国范围公众群体健康的紧急公共卫生事件脆弱性而采取的预见性和反应性行动。

中国公共卫生安全主要的面临挑战。公共卫生与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性评价 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的概念。食品安全????? ???????? ?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食品安全法)?。 食品卫生????? ?????????? ???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用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 食品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食品安全管理状况 国际上食品安全管理特点,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特点 。 食品安全性评价的概念 对食品中任何组分可能引起的危害进行科学测试、得出结论,以确定该组分究竟能否为社会或消费者接受,据此以制订相应的标准,这一过程称为食品的安全性评价。食品安全性评价的意义和目的 。食品安全性评价主要是阐明某种食品是否可以安全食用,食品中有关危害成分或物质的毒性极其风险大小,利用足够的毒理学资料确认物质的安全剂量,通过风险评估进行风险控制。食品安全性评价的主要内容,食品安全性评价除了进行传统的毒理学评价研究外,还需有食品的成分、生产工艺、卫生学、食品质量标准、人体研究、残留量研究、暴露量研究、消费水平(膳食结构)和摄入风险评价等。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适用范围 : 适用于评价食品生产、加工、保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所涉及的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的化学、生物和物理因素的安全性,检验对象包括食品及其原料、食品添加剂、新食品原料、辐照食品、食品相关产品(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和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以及食品污染物。 受试物的要求: 、 应提供受试物的名称、批号、含量、保存条件、原料来源、生产工艺、质量规格标准、性状、人体推荐(可能)摄人量等有关资料。 、对于单一成分的物质,应提供受试物(必要时包括其杂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化学结构、纯度、稳定性等)。对于混合物(包括配方产品),应提供受试物的组成,必要时应提供受试物各组成成分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化学名称、化学结构、纯度、稳定性、溶解度等)有关资料。

职业危害评价报告

职业危害监测评价报告 第一节概述 一、职业安全与卫生概况 在露天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安全因素和隐患,有可能危害职工的身心健康与安全。露天矿在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主要有:边坡稳定性、煤层自燃、运输安全、粉尘、噪声、采场防排水等。 以上存在的这些危害因素如不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都将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和后果,如工人长期在粉尘浓度高的环境中作业,会引起尘肺病;噪声超标会引起听觉损伤,危害身心健康等。 二、职业安全卫生的设计依据 职业安全卫生的设计依据主要有: 1.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 2.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Ⅲ类 标准; 3.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 II类标准; 4.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 5.露天矿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煤炭工业污染物综合排放 标准》(GB20426-2006)中颗粒物无组织排放限值(1.0mg/Nm3); 6.生活污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 7.《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中的二级标准;

8.施工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标准; 9.场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 本设计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对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有关法规、标准和规定,做到职业安全、卫生措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 第二节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标准 一、露天煤矿职业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 1.扬尘与粉尘 露天矿扬尘主要产生在采掘场、排土场、汽车运输等、工业场地锅炉房与地面生产系统运输、破碎、转载、储存等各个生产环节,主要污染物是煤(粉)尘、SO2、NOx、TSP。 粉尘主要产生在煤炭、剥离物运输系统及破碎煤炭工作中。长期吸入大量的粉尘煤尘后,可得尘矽肺病,最后可使人的肺部失去功能而窒息死亡。 2.生产性噪声 生产性噪声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声音频率和强度没有规律,听起来使人感到厌烦,称为生产性噪声。矿田的生产性噪声有固定源和流动源两种。噪声源主要为剥离及采煤作业过程中的大型机器设备如钻机、运输汽车、挖掘机等产生的工业噪声与道路运输产生的交通噪声。设备噪声在85dB(A)~100dB(A)之间。 3.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 电离辐射通常又称为放射性辐射,由于这类辐射发生的能量较高,可以引起周围物质的原子电离,故称之为电离辐射。在接触电离辐射的工作中,如防护措施不当,违反操作规程,人体受

劳动安全卫生工作概述

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关系到职工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国家财产安全,关系到职工和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开展、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任何忽视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的行为,都是对职工群众生命、健康和国家财产不负责任的行为。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政府有关部门,工会组织,以及企事业单位和广大职工群众,都必须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按照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认真做好劳动安全卫生工作。 (一)我国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的方针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通过、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一章第三条中明确规定,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通过、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一章第三条中明确规定,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是对我国劳动安全卫生工作

长期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可以说是用职工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实践证明,要搞好劳动安全卫生工作,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这些方针。 (二)国家制定的有关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有哪些? 近年来,为从法律制度上保证生产经营单位健康有序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督促各级地方政府、生产经营单位从制度、体制、经济等方面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避免和减少工伤事故、职业病的发生,国家先后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有关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以及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 (三)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对用人单位在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应履行的职责都作出了哪些规定? 《劳动法》对用人单位在劳动安全卫生工作中应履行职责的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