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极地地区教学反思

极地地区教学反思

极地地区教学反思
极地地区教学反思

【极地地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特征、自然环境、特有生物等。

(二)能力目标:1、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会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会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会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通过感受极地其后,体会到科学家不畏艰险、勇于探索

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动物的意识。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

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二)教学难点: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

1、学生提前按4~6人分组。

2、极地地区的教学幻灯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语)同学们,在地球的南北两端,有两个十分特殊的地区,他们是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由于这两个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当地独特的自然、物质景观,吸引了各国的科考工作者前往考察。今天老师也将带你们进入这两个特殊地区,进行一次考察。

(二)新课探究:

1、了解极地考察四项任务

教师讲述:这次考察的任务①探寻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②领略两极地区的地表状况;③感受两极地区的气候特点;④认识两极地区的特殊生物。

(过渡)地图是考察必备的工具。我们首先要掌握如何看地图。

2、学看极地地图辨认方向

教师提问:①对于一般的地图我们如何辨别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经纬网地图如何辨别方向呢?(经线-南北、纬线-东西)

教师讲解:这两幅地图分别是从南极和北极上空俯视的角度,绘制而成的经纬网地图。

教师提问:①对于这两幅图我们该如何辩方向?(经线-南北、纬线-东西)

②这幅图上,什么表示纬线,什么表示经线?(圆圈-纬线,直线-经线。)

③如果你站在南(北)极点上,你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北(南)

④请你辨别亚洲在北极的什么方位?北美洲呢?欧洲呢?(南面)

⑤如果你们乘坐飞机从加拿大出发,一直向北飞行,是否能到俄罗斯?如果要飞往俄

罗斯,你的飞行方向要做如何改变?(北极;先往北,飞到北极后再往南飞)(过渡)学会了看图。下面请同学们探寻南、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分组)

3、探寻极地地区地理位置

考察任务一:探寻南极和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南极和北极地区图

教师提问:读图查找南极和北极地区的范围,并说出南极和北极地区海陆分布状况,它们的主体是大陆还是海洋?

小组讨论。

请两组的代表汇报考察的结果,教师边对照图讲评。

教师同时归纳总结。

4、领略南极地区地表状况

(过渡)经过漫漫航程,终于到达了我们的目的地。同学们,来到南极和北极地区,你们看到的是什么?你的感觉是什么?

这里是一片冰雪世界,极其寒冷。北极地区的海洋大多数是终年冰封,南极地区的陆地大部分是终年覆盖着厚厚的冰雪。这厚厚的冰雪到底有多厚?下面让我们来揭示南极洲地表状况的秘密。

教师提问:1、世界各大洲中哪个大洲的平均海拔最高?(南极洲) 2、平均海拔约多少米(2350米) 3、图中的410米是什么的海拔?(陆地) 4、陆地上面白色部分又是什么?(冰盖)有多厚?(1940米)

其实,南极洲陆地海拔只有410米,冰盖近2000米厚,南极洲于是就成了冰雪堆积成的高原,/故有“冰雪高原”之称。

提问:1、请看那是什么?(冰山)2、主要分布在哪里?(南极大陆附近的海面上)3、如何形成的?(大陆冰川下滑崩裂入海形成的)4、属哪种自然资源?(淡水资源)

讲解:南极洲的冰川约占世界总量的90%,占世界淡水总量的2/3,是世界上淡水资源的主体部分。在淡水资源日益紧缺的今天,西亚一些国家已经开始研究如何利用南极地区的淡水资源。

提问: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会是西亚的国家首先研究这个问题。

西亚气候干燥,水资源紧缺。还记得这地区什么资源丰富?石油。这里水比油还贵重。

这里厚厚的冰雪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这里的寒冷,下面再让我们具体感受这里的气候状况。

5、感受极地地区气候特征

了解一个地方的气候,一般我们从几个方面了解?(气温、降水,还包括风力)

首先让我们来感受这里的气温状况。

下面请同学们读教材104页图10.5比较南北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

教师提问①请一同学自上而下读出图中各数据。(可看出两极地区的气候都很寒冷。)

②两极地区为何如此寒冷?((两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太阳光热少,气温低。)

③哪个地区更寒冷?(相比,南极地区气候更严寒,最低气温达-88.3°C是世界上最

寒冷的地区有“世界寒极”之称。)

④为什么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为寒冷呢?

小组讨论—为什么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为寒冷呢?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讲解:

讲解(南极洲地势高平均海拔达2350米,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C,故气温低。)讲解(南极大部分地区被冰雪覆盖着,冰雪对阳光有强反射……)

(过渡)了解了年平均气温状况,再让我们看看南极和北极地区气温的年变化。

读南极和北极地区气温年变化图及探究与应用。

教师提问:①一年中,两极地区最高气温出现在什么时间?为什么出现时间不同?

(北极地区7、8月;南极地区12、1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教师讲解:北极地区的冬季很长,长达半年;春、夏、秋季各两个月。

南极地区气候严寒,一年没有四季之分,只有暖季(每年的11月—次年3月)和寒季之别。

②那你认为考察南极和北极地区的最佳时间在什么时间?

(放在气温稍高的时间。南极:暖季,每年的11月—次年3月,北极-夏季,7-8月)

教师提问:有人把南极地区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风库”,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你们阅读教材102页有关内容说明原由。

小结:这反映了南极地区的降水和风力特点:干旱和烈风。

教师总结并简要介绍北极气候。(除了降水量高于南极地区外,它的寒冷和风力都远远不及南极地区。)

(过渡)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仍然有生命存在。两极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导致两地区的生物也不尽相同。下面就让我们去结识那些生命力顽强的朋友。

【极地地区教学反思】

学生们对神秘的极地地区是非常感兴趣的,这样有助于本节课的教学。所以特别选取了比较多的反映极地风光的图片,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极地地区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结合必修一里面的气压带风带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加深已有知识的印象,同时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本节课的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是呼吁学生们意识到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对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引起重视,并且也呼吁大家从我做起,爱护我们的地球环境。

对于极地地区的教学,应该更多的去了解最前沿的地理进展,比如极地地区资源的勘探开采,北极航线的开辟,极光的研究等等,这些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好该部分的兴趣,更加可以让学生体会地理学科的独特魅力。

本节课的难点集中在极地地区方位的判断,很多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该部分掌握的不够好,应该加强该方面的研究与巩固。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分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科学考察”和“极地保护在行动”三个标题,文中贯穿始末的主线是寒冷。寒冷是由于两极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正是由于极度严寒,使得两极都成了冰雪覆盖的地区,也因而造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资源,如冰川、动物等。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而这些又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对两极地区开展考察活动,而开展考察活动的前提是要各方和平利用、共同保护两极的生态环境。 由于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他地区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因此,在进行《极地地区》的教学中也应该从这方面入手,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因此,本节是对“人地和谐关系”主题的突出和升华,更是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宣传。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储备看,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从依赖到自主的过渡期,理性思维不断增强,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和整合地图信息的能力,并且已经掌

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巧,如:图表、文字材料……能够利用已经学过的区域地理的知识,探寻出极地地区的区位因素。 从学习热情看,学生比较关注与这部分知识相关的地理现象,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差异和资源状况等基础知识;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通过读图识图培养学生灵活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新课程提倡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诱导学生,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以合作探究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努力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主线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另一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难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2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2篇 Teaching plan of Geography in polar regions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2篇 前言: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本教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 2、篇章2: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篇章1: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说出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通过活动,学会以极点为中心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能根据资料比较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注重读图,以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和知识为主线的开放式课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地理、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 难点:运用地图在极地辨别方向 教学过程 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四个问题: 1、在南极地区,一条锈迹斑斑的铁链被放到户外后,一段时间后就变得光亮如新,为什么? 2、在南极地区,一块钢板从空中坠落能摔得粉碎,为什么? 3、在南极地区,各国科学考察站都把防火当作是性命攸关的大事,为什么?

初中地理_极地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两极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相关图片和资料说出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并加以比较。 3、举例说明开展极地科学考察的重要性,读图说出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和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通过认识极地地区,初步形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学情分析】通过一个学期世界区域地理的学习,初一学生掌握了学习区域的一般方法,知道了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认识一个区域。但更多的是掌握了有常住人口的国家和地区,对于地理位置特别、自然环境特殊、人烟稀少的两极地区却少有了解,一方面相距甚远,了解相关知识少,另一方面平时讲授的较少,学生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和一般学习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这个年龄的学生好奇心强,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同时,地理学习已有近一年的时间,对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基本能够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综合分析区域地理问题。 【教材分析】本节知识是鲁教版教材第十章《两极地区》,这是世界地理分区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也是世界地理最后一章。本册书的前几部分已经对世界地理不同分区的地理概况有了较详细的论述,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也已经掌握了分析某一地区地理环境的方法,可以说这一部分内容,是对前一部分内容学习方法的总结,同时为学生以后的地理自主学习打下基础。教材重点以南极地区为例,以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进行对比学习,结合图示、图片、阅读材料、课堂活动等方面,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科学考察、环境保护四个方面展开学习,启发学生思考南北两极地区的异同,探索原因。教材这样安排符合知识点的层次特点,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重点难点】冰雪覆盖的地区

第十章--极地地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十章极地地区(第一课时)教学设 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十章 极地地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并能说出由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 2.初步学会综合分析气候、水、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形成的区域自然环境特殊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以极地地区两幅图的内容为中心,将教材文字内容逐一落实到图上,将两幅图的各个自然要素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教学难点 .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两极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教师出示地球仪。 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外出旅游考察吗?如果我们一直往南或往北走最终会分别到达什么地方? 学生探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讨论辨别:地球最南端、地球最北端;南极、北极;南极洲、北冰洋;南极地区、北极地区。 小结板书:第十章 极地地区 [讲授新课] 假设提问:同学们,假如我们要随科学家到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那么,我们需要了解哪些有关问题呢? 探讨小结: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讨论列举交流后,教师评价概括大家的意见: 首先,需要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 其次,需要了解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 第三,需要确定去两极地区考察的时间。

第四,需要了解科学家考察的原因所在。 第五,需要了解在科考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00图10.1“北极地区”和P101图10.2“南极地区”。 读图分析:把学生分成A、B两组,请A组同学观察“南极地区”图,B组同学观察“北极地区”图,思考下列问题:图的中心点是什么地方? 图中呈放射状的一系列直线表示什么线? 图中的每一条纬线是如何分布的? 图中的方向是如何确定的? 地球的自转方向在图中应如何标注? 东西经度是如何确定的? 在北极点,每一个方向都指向哪里? 找出北极圈,说明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北极地区:位于地球最北端、北极圈以北,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北美洲的陆地和岛屿的广大地区;南极地区: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圈以南,包括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海洋的广大区域〕 指出北极地区跨越了多大的经度范围?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 说出北极地区中心大洋的名称,环绕南极大陆各大洋的名称。 3/ 12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1、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七年级地理的最后一课,是《世界地理》的终结篇章,包括“独特的地理环境”“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三个主题,其主旨是通过了解极地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理解两极地区是科学考察宝地,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通过近一年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具备相应的知识背景,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但对学生来讲,两极地区的许多自然地理特征是难以想象和理解的,而且知识点多,对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归纳分析能力的要求高,所以给本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带来困难;又鉴于学生的认知面和身心发展的局限性,再加上课堂教学时间有限,面对教材提供的多角度的阅读资料,学生较难分析出内在成因。因此,本课通过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利用自主读图和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查找资料、辩论等方法来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两极地区的位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和范围,能利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地图说出两极地区经纬度位置特点,能利用地图正确指出南极洲、北冰洋周围的大陆和大洋;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及差异,了解两极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气候特征、冰雪世界); 3、了解两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淡水、矿产、海洋生物等); 4、认识极地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的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初步了解两级地区的位置范围,在课堂合作交流中明确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 2、合作学习和问题情境驱动下激发学生求知欲,了解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差异,在合作中学会简单分析两极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极地地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训练并加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通过分工收集资料和课堂交流讨论,增强学生合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意义,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了解我国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的状况,感受科学家不畏艰险,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 3、在小组合作活动中,促进小组凝聚力。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精品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分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科学考察”和“极地保护在行动”三个标题,文中贯穿始末的主线是寒冷。寒冷是由于两极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正是由于极度严寒,使得两极都成了冰雪覆盖的地区,也因而造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资源,如冰川、动物等。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而这些又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对两极地区开展考察活动,而开展考察活动的前提是要各方和平利用、共同保护两极的生态环境。 由于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他地区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因此,在进行《极地地区》的教学中也应该从这方面入手,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因此,本节是对“人地和谐关系”主题的突出和升华,更是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宣传。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储备看,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从依赖到自主的过渡期,理性思维不断增强,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和整合地图信息的能力,并且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巧,如:图表、文字材料……能够利用已经学过的区域地理的知识,探寻出极地地区的区位因素。 从学习热情看,学生比较关注与这部分知识相关的地理现象,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差异和资源状况等基础知识;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通过读图识图培养学生灵活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新课程提倡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诱导学生,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以合作探究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努力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主线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另一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难点: ①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最新)地理七年级下册《极地地区》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一、课标解读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世界地区的课程内容有8 条,“极地地区” 可以承载以下2 条内容。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2.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基本形成了良好的读图习惯:从图中提取地理信息;运用地理的基本知识分析图中的地理事物等。但是本校学生的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和探究的习惯还不是很强,学习压力小,凭兴趣去听课学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极地地区开展科学考察的重要意义 4、极地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能力目标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5、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的资源优势。 6、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 两极地区科考的意义。 (二)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4、运用资料和图片,说出极地地区是科考宝地的原因 5、知道南北极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播放极地区的景象录像) 总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教学新授 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为什么呢?我们来揭示这一问题。板书:冰雪覆盖

初一地理:《极地地区》教案

《极地地区》教案 极地地区 目标 1.了解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 2.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原因,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要求 1.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并且能够说出由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 3.感受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结构分析 本章内容共一节,分为“冰雪覆盖的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三个标题。三个标题会使学生对极地地区的了解逐渐深入。首先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集中体现在寒冷。正是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当地有特色的资源,如冰川、动物。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这个天然的实验室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但科学家和开发者的到来必然会打破这里的寂静,“极地地区应该如何开发、利用?科学家在考察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这片洁净的土地?”这是人们正在面临的严峻问题。三个问题一步步地深入,会使学生从知识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极地地区有全面的了解。 内容点析 1.关于极地地区特殊的位置。教材将读图的过程和对极地地区位置的理解渗透到了活动当中,首先通过这两幅图可以了解两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大致范围,这是理解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基础;第二,让学生明确环绕南极大陆的各大洋和北极地区中心的大洋,南极能够同时被三个大洋环绕,这是由其特殊位置决定的,同时海洋与陆地分布的不同,也是造成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极地地区尤其是极点,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因而会出现较为特殊的现象,问题3的安排即是让学生对此有一定的体会。由于是经线的交汇处,在极地地区还会出现时间等一系列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极地地区的特殊位置,而这些恰恰是前面学习“地球和地图”时容易被学生忽略的问题。另外,还需要使学生明确北极和南极是两个点,而极区的范围则大致在极圈以内,这与平时的说法有出入。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polar regions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 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本教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 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材分析xxx中学李福勇一、教材内容 说明不规定必学区域,是《地理课程标准》的总原则和突出特点。但所学的“地区”中有个例外,即规定极地地区为必学内容。这 是由于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他地区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因此,在进行《极地地区》的教学中也应该从这方面入手,突出极地地 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二、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地理课程标准》中“认识地区”的 内容标准,本单元需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 2.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原因, 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三、教材结构、教法分析本章内容分为“冰雪覆盖的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的保护与和 平利用”三个标题,文中贯穿始末的主线是寒冷。寒冷是由于两 极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正是由于极度严寒,使得两极都成 了冰雪覆盖的地区,也因而造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资源,如冰川、

动物等。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 原始的自然环境。而这些又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对两极地区 开展考察活动,而开展考察活动的前提是要各方和平利用、共同 保护两极的生态环境。引导学生列表对比两极的环境特征及资源 状况。列表如下:南极北极相同点不同点地理位置海 陆状况气候状况资源状况代表动物--第十 章极地地区(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说出两极 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能力目标:1 学会根据要求 对资料进行筛选、归纳、汇总。 2 使学生学会判读极地投 影图,并能根据两极地区的气温特征比较两极自然环境的差 异。 3 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两极自然环境的了解,增强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精神。重点和难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自然环境教学过程:引入:(略)新课一、读图确定地理位置教师引导:极地地图比较 特殊,可通过以下问题引导读图。通过学生的找图、描图(描出 北极圈和南极圈)、读图、回答问题等来确定北极和南极的经度 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1)图的中心点是什么? 2)以北极(或南极)点为中心呈放射状的一系列直线是什 么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下面是出guo为大家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出guo教案栏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说出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通过活动,学会以极点为中心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能根据资料比较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注重读图,以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和知识为主线的开放式课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地理、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 难点:运用地图在极地辨别方向 教学过程 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四个问题: 1、在南极地区,一条锈迹斑斑的铁链被放到户外后,一段时间后就变得光亮如新,为什么? 2、在南极地区,一块钢板从空中坠落能摔得粉碎,为什么?

3、在南极地区,各国科学考察站都把防火当作是性命攸关的大事,为什么? 4、为什么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冷? 出示北极的地图,认识周边的海洋和陆地。出示南极图,学生不但要认识到南极大陆的轮廓象大象,而且要会辨认周边的海域。(顺口溜:脚太平洋,头顶大西洋,背靠印度洋),经度的分布(正十字位置),还有周围的陆地分布。 北极是“陆包洋”,南极是“洋包陆”。. 结合相应的练习,巩固知识 1、阅读材料p94页《南极地区的大风》,学生得出南极地区“风库”的特点。 2、阅读课件“极地气候资料”:得出南极地区降水少的特点,称为“白色荒漠”。 3、阅读课件中“七大洲海拔高度图”,知道南极大陆是平均海拔最高的洲,称为“冰雪高原”大陆 4、课本活动p95:读图10.5,比较南北极气温,可知地球上最冷的地方是南极,称为地球的“寒极”。 教师引导并小结:南极地区是世界最冷的地方。进一步扩展解释南极比北极冷的原因(1)下垫面不一样,南极是陆地,北极是海洋。 (2)南极海拔高。(3)南极被冰雪覆盖,对太阳光有很强的反射作用。 (4)风大

深圳优质课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大冒险—认识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微课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姓名徐小畅微课名称极地大冒险—认识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学科:地理□年级:初一□教材版本:湘教版 知识点来源 □所属章节: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录制工具和方法Camtasia Studio 8 设计思路 总体思路:以卡通驯鹿niko和jonni进行极地大冒险的旅行记为线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析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利用数据图表、景观图、示意图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归纳特殊性的表现,并通过完成“维恩图”活动,学会比较北极地区、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异 同点。利用虚拟模型进行动画演示讲解,引导学生分析特殊性的成因,并留下 课后探究,让学生学会自行分析。 教学设计 内容

教学目的1、学会分析极地地区自然景观、地形特征、气候特征,归纳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比较北极地区、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 2、学会分析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特殊性的成因。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会分析极地地区自然景观、地形、气候特征,归纳自然环境特殊 性的表现;比较南极地区、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异同点。 2、难点:理解南极地区成为“冷极”、“冰雪高原”、“风库”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听niko和jonni极地大冒险的故事,听听学学,学会分析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包括特殊性的表现、特殊性的成因。请大家跟随niko和jonni,从自然景观、地形特征、以及气候特征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二、新课讲授: 第一部分: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特殊性的表现: Niko来到了南极地区。哇欧!冰天雪地,这覆盖着南极大陆的冰雪到底有多厚?这时,一只企鹅走过来打招呼,冷得直打啰嗦的niko,多希望自己能像企鹅一样有厚厚的脂肪,这奇妙的白色世界,到底有多冷?突然,一阵狂风卷起,雪花迎面扑来,这里的风力到底有多强?难道这里只有下雪没有下雨吗?与此同时,jonni来到了北极地区,一路上,它看到了许多冰山。Jonni与北极熊打完招呼,夜幕已经开始降临,哇偶,极光! Niko,jonni:极地地区的自然景观可以总结为“冰雪世界”,极地地区永恒的基色为“白色”。 为了更了解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好奇的niko和jonni采访了科考人员。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一课的趣味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一课的趣味教学设计鲁迅先生说过:“四时皆春,一年到头请你看桃花,你想过多么乏味!即使那桃花有车轮般大,也只能在初看去的时候,暂时吃惊,绝不会每天作一首‘桃之夭夭’的。”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点,满足中学生求知、求新、求变的心理需求,让学生始终感受到地理课堂是快乐的,学习地理是一种享受。只有如此,才能把学生对地理学习的需要转化为兴趣并上升为动机,提高教学效果。心理学家吉布森经过实验得出的结论也证实了这一点,即“从环境中获取的信息量的大小与人的知觉感受强度成正比关系”。 下面就以“极地地区”一课教学为例,说明课堂教学中应怎样挖掘教学内容的趣味点。 一、引入单口相声,创设愉悦教学氛围 “极地地区”是世界地理的最后一章,此前学生已认识了很多区域,记忆了很多地名。引入单口相声“地名学”(如下),学生捧腹大笑,既回顾了前面所学知识,又放松了身心,为学习新课创造了一个愉悦的课堂氛围。如下: 放暑假了,我去看望一位我多年未见的姨妈——夏威姨(夷)。于是,我骑上巴拿马,先穿过一望无际的平壤,又翻越几道陡峭的新加坡、幽深的曼谷,再跨过茂密的柏林,终于在走过了999新德里后,到达了我姨妈所在的村庄——石家庄。这时,前来迎接我的有我的三个表哥——墨西哥、摩洛哥、摩纳哥,还有我的三个表姐——新西兰、爱尔兰、乌克兰。在他们的簇拥下,我来到了我姨妈家的房门前。放眼望去,整座房屋金碧辉煌,原来房顶盖着日内瓦,墙上泥着安灰(徽),两扇也门庄严肃穆。走进大门,脚下柔软极了,原来地上铺着巴基斯毯(坦)。这时,我姨妈出来迎接我,只见她身穿用俄罗丝(斯)织成的镶着金边的华沙,雍容华贵。走进名古屋,一片波黑,原来免电(缅甸),这时,她家的小保姆——苏丹,拿来一根希腊,点亮后,屋内顿时一片阳(仰)光。坐定后,苏丹又端来水果,第一盘是刚果,又红又亮,我摸过就吃,不小心咯掉了我的一颗西班牙,没办法,只好吃第二盘巴梨(黎),好吃极了,梨(黎)巴嫩,梨(黎)巴嫩的……还有又脆又甜的尼加拉瓜。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第2课时)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第2课时)【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一】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分为〝冰雪覆盖的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三个标题,文中贯穿始末的主线是寒冷。由于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他地区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因此,在进行?极地地区?的教学中也应该从这方面入手,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中学生好奇心强,想像力丰富,极地地区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她的神秘给学生带来了好奇和探究的兴趣。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极地地区开展科学考察的重要意义 2、极地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能力目标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的资源优势。 2、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 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科考的意义。 〔二〕教学难点 1、运用资料和图片,说出极地地区是科考宝地的原因

2、知道南北极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新课学习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承接过渡语,板书:科学考察的宝地。 阅读自学104—106页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南极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 (1)有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 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 (3)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 (4)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丰富的自然资源。 总结:科考环境也是一种宝贵资源。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天然实验室。 南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样形成的? 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南极大陆原来并不在南极位置,而是位于温带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经过地质变化形成煤层。 2、展示我国科学家在南极地区考察的照片,看到这些图片,我们感到很自豪。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 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描述它们所在的位置。 〔长城站在西经60o,南纬60o附近。中 山站在东经70o,南纬70o附近。〕

教学设计极地地区星球地图

《极地地区》◆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星球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五节《极地地区》。《极地地区》自然环境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同时了解到南极和北极的丰富自然资源和有关极地的科考和保护。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阅读地图能说出南、北极地区的位置、范围。 2.能运用图文资料认识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 举例说出极地地区主要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资料查找实例,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地图上找出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教学难点】 认识开展极地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北极熊和企鹅这两种动物,这两种动物的家乡在哪里?今天我们就一起揭开两极地区神秘的面纱。 板书课题:极地地区 新授 独特的自然环境 (一)范围 1、引导读图:出示南、北极地区图, 1)、图的中心点是什么?北极点(或南极点)。 2)、以北极(或南极)点为中心呈放射状的一系列直线是什么线?经线。 3)、以北极(或南极)点为中心的一个个圆圈是什么线?纬线 (二)位置 、出示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图,结合课本内容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1. 1)、北极地区是指哪个范围? 2)、北极地区以哪个大洋中心?周围被哪些洲的大陆和岛屿环绕?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什么? 3)、南极地区是指哪个范围? 4)、南极地区以哪个大洲为中心?周围被哪些大洋环绕? 5)、南、北极地区对未来交通的重要性。 2、先自主学习、再小组内讨论交流,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点,派代表展示答案。 1)、北极圈以北的地区。 2)、北冰洋。亚、欧、北美洲。格陵兰岛。 3)、南极圈以南的地区。 4)、南极洲。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5)、未来南极洲有可能成为南美洲、非洲、大洋洲三大洲空中交通的捷径。北极地区可能成为亚欧大陆与北美洲的海、空捷径。 3、归纳总结 极地地区位于地球的南、北两极,属高纬度地区,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北极地区以北冰洋为中心,周围被陆地环绕。南极地区以南极洲为中心,周围被海洋环绕。 气候 1、出示图片结合课本内容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 1)、南极地区的地形特点。 2)、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 3)、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和主要矿产。 积极踊跃展认真阅读课本的图文资料,完成自主学习内容。然后小组交流,达成共识, 示答案。 1)、冰雪高原,平均海拔最高的洲。 2)、酷寒、干燥、烈风。 3)、企鹅、煤铁。 疑难探究: 1)、南极洲降水少,为什么会形成巨厚的冰层? 2)、为什么南极被称为“世界寒极”?

七下人教版地理《极地地区》教案设计

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案设计 一、课标要求 说出两级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本课目标 1、能够在南北极地区图上辨别极地地区的范围、位置及经纬线特点和地球自转方向。 2、了解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差异。 3、了解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三、课前准备 如果你是一位将要随科学家到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人员,那么你需要了解哪些有关问题? 四、知识建构 知识点1:冰雪覆盖的地区 播放极地地区的DVD,归纳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 探究一: 1、请同学们从极地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 答: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º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 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º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 洋、印度洋环绕。 2、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 因。 答: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总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很低。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3、分析课本102页有关材料,探究: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 有什么差异? 答: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 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 总结:纬度高,气温低,冰天雪地,南极酷寒、干旱、大风。 探究二: 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图10.3和图10.4,说说最能代表两极的动物各是什么?

《极地地区第二课时》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下)

极地地区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南、北两极地区分别位于地球最南端和最北端的南、北极圈以内,是地球上纬度位置最高的两个地区。这样独特的位置使两极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冰雪世界,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科学家去那里研究?是什么吸引了他们呢?(学生议论)大家说得很对,因为那里是: 板书: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如果我们真有机会随科学家到两极地区去考察,你认为应该在什么时候去呢? 旧知引路:(1)南、北极地区分别位于南、北极圈以南和以北,那里应该具有一种特殊的自然现象,是什么呢?(学生共同思考回答:极昼和极夜现象) (2)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这时南极地区处于极昼还是极夜?气温回升还是下降?(B组学生讨论回答:南半球;极昼;回升) (3)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是在每年的哪两个节气之间?其中气温最高的是哪两个月?(A组学生讨论回答:春分日至秋分日;7月和8月份) 点拨说明:南极地区的气候冷中有暖,分为寒暖两季,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南极处于极昼时期,气温回升,是南极地区的暖季,这时也是人类在南极地区进行各种活动的最为有利的时机。 北极地区一年可分为四季,从11月直到次年的4月为冬季,1月份的平均气温介于—20℃至—40℃,5、6月和9、10月份属春季和秋季,7、8月为夏季。最暖月8月的平均气温能达到—8℃,因而5~9月是人类在北极地区进行各种活动的有利时机。 引导发现: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04两则新闻报道,让学生看看两次建站在时间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两次建站都是在2月,这是因为2月前后是南极地区的暖季,也是极昼期,白天时间长,是进行科学考察的好时机)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说明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设计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极地地区教案设计一、课标要求 说出两级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本课目标 、能够在南北极地区图上辨别极地地区的范围、位置及经纬线特点和地球自转方向。 2、了解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差异。 3、了解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三、课前准备 如果你是一位将要随科学家到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人员,那么你需要了解哪些有关问题? 四、知识建构 知识点1:冰雪覆盖的地区 播放极地地区的DVD,归纳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 探究一: 、请同学们从极地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

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 答:北极地区:位于北纬o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 南极地区:位于南纬o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2、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 答: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总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很低。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3、分析课本102页有关材料,探究: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 答: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 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 总结:纬度高,气温低,冰天雪地,南极酷寒、干旱、大风。 探究二: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白色星球8~9,14~15分钟 帝企鹅日记 七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 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江苏省无锡市塔影中学周婉琴 本章节内容《极地地区》是世界区域地理的大结局。两极地区是地球上两个非常特殊的区域,也是目前人类最少涉足的地区,但却有着很高的科学研究和考察价值。进入21世纪以来,许多国家通过军事演习、科学考察、经济和政治等多领域的言论和行动显示了对两极地区扩张与侵占的野心,这也体现了本课内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当今世界人民渴望和平与和谐发展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背景等也充分衬托出本课内容的紧迫性。所以在生活中相关的时事新闻和资料层出不穷,这十分有利于教师搜集和利用最佳素材服务于课堂教学,凸现本节教学内容的生活性、时效性。所以,从教材内容上看,本课内容在七下教材中有高屋建翎的地位,其所蕴含的情感和价值观等德育闪光点和思想高度也是本教材其他内容所无法替代和企及的。 通过近一年的地理学习,初一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但对学生来讲,两极地区的许多自然地理特征是难以想象和理解的,而且知识点多,对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归纳分析能力的要求高,所以给本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带来困难;又鉴于学生的认知面和身心发展的局限性,面对教材提供的多角度的阅读资料,学生较难分析出内在成因,吃不透其中隐含的德育亮点,再加上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本课的德育教育易成为教师的一言堂,从而使学生失去自主探究的机会,也易使德育教育演变为抽象笼统的大道理,从而令学生失去一次极好的德育教育的机会。 教师在吃透教材和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共 性——喜欢直观世象、厌烦抽象说教。故教师以深入浅出、喜闻乐见为设计原则, 对教材进行了再加工。教师通过创设模拟科学考察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心理和认 知发展规律,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并辅以多张图片引导学生加强感性认识,激 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激情,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 能和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体现“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策略,通过学 生自主探究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对人 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时代赋予两极的历史使命,并由此案例引导学生进 一步感受全球环境、经济等一体化的深远意义,这也是帮助学生在知、情、意、 行等方面形成可持续发展及终身学习理念的极好策略。综上所述,我设计本节课 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学过程如下:

第十章 极地地区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及差异。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使用极地相关地图和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对极地地区环境保护的讨论,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 【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归纳总结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阅最新优秀的教学资源,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自主学习《极地地区》的教材内容,感悟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白色星球》、《帝企鹅日记》片段剪辑。 教师:刚才大家看到了什么?他们分别生活在世界的什么地方? 学生:北极熊、企鹅。分别生活在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设计意图:刺激学生感官,调动学习兴趣,让学生对陌生的学习区域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教师:我们把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统称为极地地区。2012年9月27日,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圆满完成科学考察任务凯旋。2014年4月15日,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凯旋。 教师:今天我们就继承前人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探险精神,一起随着科学家到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 将全班同学分为两组,分别是南极考察队和北极考察队。 设计意图:结合中学生好奇心重和求知欲强等身心发展特点,以模拟科考的形式展开学习,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 教师:在去考察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哪些相关问题呢? 学生:要了解考察地的自然环境、需要准备的物品、确定考察的时间、去考察的目的以及考察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等。 一、独特的自然环境 教师:大家说的非常好。物质和知识的准备都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我们要明确考察地的位置和范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