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翻译研究会、中国译协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翻译研究会、中国译协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翻译研究会、中国译协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委员会

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全球化视域下翻译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翻译研究会第八届年会)

2009年10月24日-26日

会议日程表

10月23日9:00-21:00报到

地点:浙江金华市骆家塘畅达街137号海逸大酒店大堂

负责人:朱玲佳、陈芳蓉

手机:138********、139********

10月23日20:00-21:00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翻译研究会理事扩大会

主持人:穆雷地点:外国语学院一楼连廊会议室

10月24日8:30-9:00 开幕式

地点: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报告厅主持人:许钧、李贵苍

欢迎词浙师大校领导

开幕词谢天振

“中比学会”翻译研究会会长、中国译协翻译理论与教学委员会副主任

南京大学教授、翻译学博导、中国译协翻译理论与教学委员会副主任9:40-10:00 仲伟合:专业翻译人才培养:理念与原则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MTI教指委副主任、翻译学博导

10:00-10:20 朱志瑜:终身教育理念与MTI课程

香港理工大学翻译与双语系教授、翻译学教授、博导

10:20-10:40 穆雷:从翻译研究到翻译学—中国翻译研究六十年回顾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翻译学研究中心主任、翻译学博导

10:40-11:00 茶歇

11:00-11:20 王克非:谈翻译能力及其研究

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研究博导、《外语教学与研究》主编

11:20-11:40 刘军:单一语言的翻译和家园问题:论后殖民世界的飞散文学

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尖峰学者讲座教授、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校区教授11:40-12:00 谢天振:从书房到作坊—2009年国际翻译日主题解读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翻译所所长、翻译学博导

12:00-14:00午餐、午休

14:00-14:20 王东风:从诗学的角度反思文学翻译

中山大学外语学院教授、翻译研究博导

14:20---14:40 廖七一:晚清集体叙述与翻译规范

四川外语学院高翻学院院长、翻译研究博导

14:40-15:00 赵稀方:美国文学的“再生”—一个译介学研究个案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15:00-15:20 卓振英、李贵苍:试论典籍英译中的决策—以《楚辞》为例

卓振英:浙江师大外国语学院教授、典籍英译研究所所长;

李贵苍:浙江师大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15:20-15:40 姚锦清:MTI笔译教学思考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笔译教授、翻译服务部主任

15:40-16:00 赵文静:课程设置:培养名副其实专业翻译人才的关键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教授

柴明熲:专业口译教学的系统建设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教授,博导,《东方翻译》执行主编14:20-14:40 朱纯深:理论支持下的口译训练:言语行为与信息传递

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教授、博导

14:40-15:00 戴惠萍:本科口译教学和MTI的合理衔接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副院长、联合国资深同传译员

15:00-15:20 宋亚菲:外语环境下发展本科翻译专业所面临的问题及思考

广西大学外语学院院长、教授

15:20-15:40 刘和平:当代口译研究新探

北京语言大学法语系教授

15:40-16:00 任文:试论口译过程中译员的“中立性”问题

四川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翻译专业教授

16:20-16:40 蔡新乐:翻译理论应该走向哪里?——巴斯奈特译论历史总结中存在的问题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教授

16:40-17:00 张汉良:复系统理论:符号学与翻译研究

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

17:00-17:20 黄忠廉:翻译“变”“化”观

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教授、翻译研究中心主任

17:20-17:40 费小平:“语际书写”/“跨语际实践”:不可忽略的文化翻译研究视角

四川外语学院教授

17:40-18:00 袁莉:文本的延伸:翻译·批评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法国文学教授、上海翻译家协会副会长

北京语言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

16:40-17:00 高彬:西方口译研究新发展

对外经贸大学外语学院教师、翻译学博士

17:00-17:20 许明:口译认知研究—历史、现状与未来

北京语言大学外语学院讲师

17:20-17:40 黄天源:口译课的中外合作模式

广西民族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广西翻译协会会长

17:40-18:00 张爱玲:翻译硕士口译方向学生技能发展的跟踪调查与分析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MTI教学系主任

18:00-19:40 欢迎宴会

地点:师大人家

20:00-21:00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翻译研究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

黄德先:从近几年翻译国际会议看翻译研究的发展趋势

崔兰:“殖民”与“自我殖民”——从西方译论在中国的发展谈起、兼谈“中

国译学”的建构问题

段锋:民族志与翻译——翻译研究的人类学视野

孙伟:全球化语境下的翻译伦理研究

陈秀:布迪厄语言观及核心概念对翻译研究的启示

徐敏慧:从翻译社会学视角解读叙述话语中述评的翻译——以《柏子》的英译

文本为例

陈科芳:关于本科翻译专业社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些思考—浙江师范大学翻

译专业办学理念和特色

胡安江:建构与反思—2008年中国翻译学学科发展报告

蓝红军、穆雷:翻译教学—新时期翻译学学科发展的关键

陈琳、胡强、唐萍:加拿大翻译专业教学及其启示

陈浪:《论批判性的MTI教学》—兼谈翻译伦理教育

姚斌:MTI口译教学的三个要素

贺学耘徐德珍胡玉辉徐江清:普通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方向教学现状调查及改

革对策研究

郭尚兴:翻译学科建设系统工程论

罗国青:翻译学习策略研究的体系与重点问题

刘晓峰:建立生态化语境下听-译课堂的教学模式探索

黄琼英:全球化视域下文化适应性翻译价值观与翻译教学

王春艳:ApSIC Xbench在翻译作业批改中的应用

张吉良:走向“科学”—从研究方法看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国际口译研究

孙序:脱离词语外壳之后的“逻辑分析”—试论逻辑分析在口译思维理解中的

作用

邓玮:论“脱离原语形式”及其外部表征

段燕:由交传笔记窥“脱离原语语言外壳”现象—成熟译员个案研究

苏伟:社区口译在中国

江红:口译道德定位初探

李玉良:高本汉(Bernhard Karlgren)《诗经》译本研究

郦青:李清照词英译研究述略

严红红:李清照词英译对比研究

周晓君:中国古典诗词文化意象传译中的视域融合

夏建新、滕婷婷:论典籍英译的两个不同原则—从“义与利”说开去

刘静:论文化自觉意识观照下的儒家典籍的译介

段龙江:文化自主意识与中国典籍翻译

唐艳芳:中籍外译研究的“文本”之虞—以《水浒传》英译研究为例

陈水生:翻译主体间真善美的和谐伦理观—以《红楼梦》中宗教意象的翻译为案例分析

葛校琴:翻译选择与文化身份的塑造—透视当代文学作品国外看好现象

江帆:经典化过程对译者的筛选—从柳无忌《中国文学概论》对《红楼梦》译文的选择谈起

耿强:翻译中国—“熊猫丛书”英译中国文学研究

蒋林:严复和梁启超关于翻译雅俗之争的焦点透视

张莹:重新审视钱钟书为代表的传统翻译研究方法

李慧:重阐钱钟书的“化境”—以《林纾的翻译》一文为中心的考察

陈永花:论翻译中的读者意识

胡梦颖:从翻译家和赞助人的角度解读姜椿芳

欧阳东峰:从李提摩太在《万国公报》的译述研究其西学传播观念

王军平:为Translation Studies 定位—翻译学与译介学之辨

刘小刚:叙事的翻译和翻译的叙事

卢志宏:伪译对于翻译研究的启示

陈惠艳:Dragon和Long—论民俗在龙图腾翻译中的影响

韩子满:何谓解构主义翻译理论

田德蓓:意识形态与操纵理论

杨俊峰:翻译的双重性—主动性与受动性

李忠庆:多语文本翻译与意识形态

曹丹红:试论建构一种翻译诗学的途径和意义

庞秀成:从名实的三元关系认识译名问题

吕黎:描述性翻译研究价值中立的尺度

陈国亭:论翻译活动和翻译课的层次与操作策略

卢絮:基于协作知识建构理论的翻译网络课程设计研究

陈淑萍:中国传统文化修养与翻译人才培养

朱纯深、张峻峰:试论翻译教学的语言文化相关性

吴刚:中文能力对翻译实践能力造成制约的原因及对策初探

卢晓娟:差异与变通——谈如何培养学生对文化负载词汇翻译的能力

贺文照:我国语料库与翻译教学:成绩、问题与思考

刘卫东、唐秀文:本科翻译专业学生“四种能力”培养的语料库途径的探索

张其帆:同传删减和补充之案例分析

王建华:语块记忆训练对提高口译质量的心理实验研究

左嘉:意象图式与同声传译中的影子跟读:一项基于图式理论的实证研究

朱锦平:定位需清晰,特色要鲜明—从澳大利亚高校的翻译教学看专业化翻译教学体系的建构

汪岑:不同脑偏力学生在口译认知行为中的特征

方菊:谈英汉交传中母语水平对口译质量的影响

徐琦璐:汉英交替传译中笔记的语言选择

袁丽萍:浅议口译实践中如何应对译前准备的缺失

孔祥辉:大卫·卡坦“块转移”理论关照下的林语堂小品文翻译

聂咏华:林语堂文化观与其译本的选择

盛卓立:目的视角下的林语堂中期汉英翻译

姚倩: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观照下的幽默翻译-以《围城》英译本为例

陈彩丹:从接受美学理论看《红楼梦》中亲属称谓语的英译

洪斌:从接受美学角度看辜译元散曲之俗文化翻译

刘金龙:冰心翻译思想研究

任东升、杨娜:宗教翻译“钦定”现象研究

李照国:中国经籍英语翻译信息传变研究

彭建华:玄奘新译《金刚经》中的被动态考察

余义勇:“三美”原则在对联翻译的运用

胡军:从功能翻译目的论视角谈科技英语翻译

王红香: 从功能派理论看广告翻译

吴亚琴:小议图式对外贸函电翻译的影响

何春霞:政论文的英译—以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

柳萍:旅游文本翻译中的冗余平衡问题研究

陈芳蓉: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材料的英译研究

徐玉书:金华市外宣语翻译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叶园: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看中医术语英译

屠宇平:小议翻译的专业性

龙明慧:以翻译产业为导向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闫立丽:校企共建翻译实验室的可行性和展望

曹灵美:跨文化翻译中的称谓语假设照应

张琳:形式功能与翻译诗学

金毅强:贝蒂的解释理论与翻译的对象

王晨婕:脱有形似实则迥异——严复“信达雅”说与泰特勒翻译三原则辨析曹立勤:翻译过程中二次“视野融合”与译文视域最终形成

万灿:多元文化语境下的译可译,非常译——从电影叶问里的翻译官李钊说起卢丹:2001-2009国内翻译规范研究述评

杨全红:以专题形式编写翻译专业教材的尝试——《高级翻译十二讲》编写有感何绍斌:论基于翻译学意识的翻译教材编撰

丁欣:翻译研究视角下的西方翻译史——兼论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向洪全:一部实用但未必适用的翻译硕士教材

肖华:对外汉语教材英文释义的准确性问题

赵征军:信息结构与英汉语篇翻译教学

武锐:关于翻译教学方法的思考

印晓红:翻译专业商务口译教学初探

王传英:本地化行业发展与MTI课程创新

刘猛:地方普通院校英语专业本科口译课程建设应该注意的问题

于应机:双语词典翻译对译者的素质要求

林秋明:大学本科口译教学与口译听辨训练

郭靓靓:刍议会议口译培训的基本问题

林泉喜:本科口译教学的语言问题

梁洁:从认知的角度看听力技能训练在口译及口译教学中的重要性

孙海琴:公众演讲在口译教学中的功能及其使用策略

王炎强:视译在口译教学中的定位

鲍晓英:交际语言测试理论下的口译测试构卷效度研究

朱建丽:网络法语口译教范的动机设计框架

朱振武:也谈翻译对等:从丹·布朗作品的翻译谈起

周树华:莎士比亚的版本研究与汉语翻译

郭珊珊:英诗汉译中的美感移植--试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及其汉译

朱玲佳:系统中的译者自主:“西风颂”英诗汉译研究

刘云虹:理论的创新与实践的支点—翻译标准“信达雅”的实践再认识

张晔:A Study on the Reception and Influence of Postmodern English Feminist

Literary Translation Works in China

邱晓娟:翻译中的性别差异——Gone with the Wind不同性别译者的译本特征比较

李红玉:从缺失到浮现——《野草在歌唱》50年代首译本与90年代修订本中的

性别

李艳、卓振英: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审美吸收与意象再造

余叶盛:复译——重复译?

查明建:《翻译文学史研究:理论与方法——兼谈翻译社会学视角的启示及其运

用上的问题》

刘霁:西方史学理论对中国翻译史编撰的启示

杨淑华:论翻译文学的独立性

付胤:论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之关系

张建青:到底是谁最先翻译了《爱的教育》—Coure首译本

唐欣玉:救国与情爱的双重变奏——法国女刺客科黛(Charlotte Corday)在清末

民初的翻译

崔峰:苏联文学视域下的资本主义文学译介——以《译文》关于“积极/革命

浪漫主义文学”的译介为中心

刘静:“《小说月报》、译介者与非战文学——以亨利·巴比塞(Henry Barbusse)

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的译介为例

罗列:从性别视角看《新青年》对易卜生戏剧译介的赞助

温年芳:1978-2008年英美戏剧译介研究

郑晔:翻译伦理视角下的鲁迅翻译

李建梅:20世纪初叶中国翻译文学与社会文化思潮的现代转型

李艳丽:冷血作品与日本——从“写情退治”谈起

浙江省译协领导致辞

闭幕词

18:00-20:00 告别宴会

地点:江北乡村大院

20:00-21:30 青年学者园桌会议自由谈

主持人:王东风、张生祥地点:外国语学院二楼连廊会议室

特邀嘉宾:张汉良、朱志瑜、朱纯深、柴明熲、穆雷、王东风、廖七一、谢

天振、朱振武

希望青年代表都能参加,其他与会代表自由参加

10月26日参观、考察活动:双龙洞/诸葛八卦村(二选一)

集合时间:8:00 (12:00丹枫白露午餐);

(另外,选择下午增加旅游项目的代表13:00集合,17:00丹枫白露晚餐)

集合地点:海逸大酒店门口

活动协调人:张沂

联系电话:1387985707,057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