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后三年级2(古诗)
- 格式:doc
- 大小:132.50 KB
- 文档页数:40
三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汇总(20首)1.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译文洞庭湖的水色和秋天的月色交融在一起,互相辉应,显得多么和谐。
无风的湖面平静得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铜镜。
从远处看,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就好像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青螺。
2.易水送别唐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注释1.此地:指易水岸边。
2.燕丹:战国时燕国太子丹。
3.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
冠:帽子。
4.人:指荆轲。
5.没:死,即“殁”字。
6.水:指易水之水。
译文就是在这个地方燕丹送别荆轲,壮士慷慨激昂,场面悲壮。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只有易水还是寒冷如初。
3.关山月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释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
白登:今山西大同市东有白登山。
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与匈奴交战,被围困七日。
1.关山月:古乐府诗题,多抒离别哀伤之情。
2.天山:指祁连山,位于今青海、甘肃两省交界。
3.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
4.白登:白登山,在今大同东北。
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
胡:此指吐蕃。
窥:有所企图。
5.戍客:指戍边的兵士。
6.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
译文巍巍天山,苍茫云海,一轮明月倾泻银光一片。
浩荡长风,掠过几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
汉高祖出兵白登山征战匈奴,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 2 单元第 4 课《古诗三首》重点知识归纳一、摘要本重点知识归纳涵盖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二单元第四课《古诗三首》,为同学们提供全面的复习资料。
通过对诗词基本信息、内容理解、结构分析、艺术特色探究以及历史文化价值的深入剖析,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诗词。
二、诗词基本信息1.《山行》●作者及朝代:杜牧,唐代诗人。
●时代背景对诗词创作的影响: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杜牧生活在晚唐,政治腐败,社会动荡。
《山行》一诗通过描绘秋天的山林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可能蕴含着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2.《赠刘景文》●作者及朝代:苏轼,北宋诗人。
●时代背景对诗词创作的影响:苏轼一生历经坎坷,这首诗是他在元祐五年(1090 年)任杭州知州时送给好友刘景文的。
当时刘景文已年近六十,仕途不顺。
苏轼以诗相赠,鼓励他珍惜时光,乐观向上。
3.《夜书所见》●作者及朝代:叶绍翁,南宋诗人。
●时代背景对诗词创作的影响: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外敌入侵,社会动荡不安。
叶绍翁的这首诗通过描写秋天的夜晚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稳定和人们的不安情绪。
三、诗词内容理解1.《山行》●逐句解析:“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 意思是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升腾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意思是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主旨:通过描绘秋天的山林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2.《赠刘景文》●逐句解析:“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知识点1、注意斜(xié)的读音,斜的意思是弯弯曲曲。
2、《山行》前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写了秋天的深山、石铺的小路和白云缭绕处隐约可见的人家。
3、停车后,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诗人看到经秋霜打过的枫叶简直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表达了诗人喜爱枫叶、赞美秋天的感情。
4、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诗人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观察的,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远”字点明诗人是从远处观察;“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停车”一词足以说明诗人描写的景象就在眼前,是近处。
5、《赠刘景文》前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诗人以“荷尽”“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已无”与“犹有”形成对比,歌颂了菊花傲视风霜的气节,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敬佩、赞美之情。
6、《赠刘景文》这首诗写的是哪个节的景色?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这首诗写的是秋末的景色,是从“荷尽”----荷花凋谢、“菊残”菊花开败看出来的。
7、《夜书所见》诗开头一句中“送”字用语巧妙,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烘托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
8、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对作者情感抒发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
《山行》知识点1.作者介绍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
有《樊川文集》。
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诗文释义⑴、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⑵、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⑶、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⑷、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汇总(人教版)1、咏yǒnɡ柳liǔ唐tánɡ·贺hâ知zhī章zhānɡ碧bì玉yù妆zhuānɡ成chãnɡ一yì树shù高ɡāo,万wàn 条tiáo垂chuí下xià绿lǜ丝sī绦tāo。
不bù知zhī细xì叶yâ谁shuí裁cái出chū,二âr月yu â春chūn风fēnɡ似sì剪jiǎn刀dāo。
2、春chūn日rì宋sînɡ·朱zhū熹xī胜shânɡ日rì寻xún芳fānɡ泗sì水shuǐ滨bīn,无wú边biān光ɡuānɡ景jǐnɡ一yì时shí新xīn。
等děnɡ闲xián识shí得dã东dōnɡ风fēnɡ面miàn,万w àn紫zǐ千qiān红hïnɡ总zǒnɡ是shì春chūn。
3、乞qǐ巧qiǎo 唐tánɡ林lín杰jiã七qī夕xī今jīn宵xiāo看kàn碧bì霄xiāo,牵qiān 牛niú织zhī女nǚ渡dù河hã桥qiáo。
家jiā家jiā乞qǐ巧qiǎo望wànɡ秋qiū月yuâ,穿chu ān尽jìn红hïnɡ丝sī几jǐ万wàn条tiáo。
4、嫦chánɡ娥ã唐tánɡ李lǐ商shānɡ隐yǐn云yún母mǔ屏pínɡ风fēnɡ烛zhú影yǐnɡ深shēn,长ch ánɡ河hã渐jiàn落luî晓xiǎo星xīnɡ沉chãn。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精选10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1一课时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课5个生字。
2.了解诗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重点学习《游园不值》,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1.了解诗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重点学习《游园不值》,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赏析《游园不值》中“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写法,以小见大,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学习三首描写春夏不同景色的诗。
板书课题:《游园不值》《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二)检查预习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三首古诗。
(读出诗的节奏,读准确)注意这些字的读音:屐齿扣潋滟亦抹3.简要交流三首古诗的作者资料。
(三)指导学习《游园不值》1.指名读课文。
(读准、读熟)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划出不理解的问题。
3.在小组里讨论,解决质疑。
4.交流:按小组向全班汇报,学生自由更正自由补充,教师适时点拨:看图(或出示相应的课件)展开想象,说一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春天美好风光的赞美和喜爱)5.反复吟诵。
(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
)背诵古诗。
提问:诗人向我们描述园子里的景象了吗?为什么?让学生品读:“一枝红杏出墙来”体会着画龙点睛之笔,这比那一览无余、面面俱到描写春天景象,不知要高妙多少倍。
因而能发挥读者的形象,使诗句委婉含蓄,耐人咀嚼。
6.开拓联想,激发创作。
我们已经充分感悟古诗所描述的意境的了,同学们愿意把它画下来吗?学生绘画,自由创作。
(四)作业你还能背一背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吗?附:板书《游园不值》屐齿扣潋滟亦抹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第二课时一、教学目的1.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词(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词(word 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词(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必背优秀古诗词△三年级△上学期(共30首)●教材篇目(5首)1、小儿垂钓(P15) (唐·胡令能)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P36)(唐·王维)3、夜书所见(P35) (宋·叶绍翁)4、望天门山(P84) (唐·李白)5、饮湖上初晴后雨(P85)(北宋·苏轼)●补充篇目(25首)1、长歌行(珍惜时间类) (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夏西归。
2、杂诗(二)(珍惜时间类)(东晋·陶渊明)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此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3、今日歌(珍惜时间类) (明·文嘉)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4、明日歌(珍惜时间类)(清·钱鹤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滚,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5、昨日歌(珍惜时间类)(作者不详)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懊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万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人教版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古诗300首(三年级下册)下册珍惜时间杂诗(节选)…………………………………………………………………(晋陶渊明)今日歌………………………………………………………………(明文嘉)明日歌………………………………………………………………(明钱福)金缕衣…………………………………………………………………(唐杜秋娘)小古文:勤起………………………………………………(出自《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古代文化常识:文言文中表示时间概念的词春光漾漾春日偶成………………………………………………………………(宋程颢)田园乐………………………………………………………………(唐王维)城南……………………………………………………………………(宋曾巩)山中留客………………………………………………………………(唐张旭)桃花源记(节选)………………………………………………………(晋陶渊明)古代文化常识:古人为何爱咏桃花咏物抒怀梅花绝句(其二)………………………………………………………(宋陆游)山中雪后………………………………………………………………(清郑燮)菊花……………………………………………………………………(明唐寅)紫薇花……………………………………………………………………(唐杜牧)陋室铭(节选)…………………………………………………………(唐刘禹锡)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的咏物诗传统习俗上元夜六首(其一)……………………………………………………(唐崔液)社日……………………………………………………………………(唐王驾)和端午…………………………………………………………………(宋张耒)寒食……………………………………………………………………(唐孟云卿)阳关曲·中秋月…………………………………………………………(宋苏轼)古代文化常识:古人如何度中秋珍惜情谊望月怀远(节选)……………………………………………………(唐张九龄)山中送别………………………………………………………………(唐王维)客发苕溪………………………………………………………………(清叶燮)淮上与友人别……………………………………………………………(唐郑谷)项脊轩志(节选)………………………………………………………(明归有光)古代文化常识:古人为何伤别离珍惜时间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是最公平的,金钱买不到它,岁月留不住它。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言绝句,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这首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下是可爱的编辑给家人们分享的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篇一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饮湖上初晴后雨篇二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
3.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4.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2.激发想象: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这首的曲子,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这使你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3.迁移导入:诗歌和音乐一样,它们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想象、感受、体会。
提起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愿意读读他的诗歌吗?(学生可以朗读、背诵、或用歌唱等多种形式来汇报,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吟唱《水调歌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对苏轼的了解。
)4.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欣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师范读。
二、引导自学,学有所得。
三年级下册古诗词全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三年级下册古诗词是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积累汉语知识的重要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情感、审美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古代诗人的情感和智慧,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通过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让他们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年级下册的古诗词内容涵盖了不同的题材和意境,有描写自然风光的、赞美父母亲情的、表达思乡之情的等等,每首诗词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表达。
在学习这些古诗词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美好的情感体验,领悟到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深层次思想和情感,培养起对优美文字和精神境界的追求。
三年级下册的古诗词包括了许多经典之作,如《静夜思》、《悯农》、《春晓》、《望庐山瀑布》等,这些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被誉为“千古绝唱”。
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和赏析这些古诗词,可以感受到古代诗人的诗意生活和情感体验,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和文化传统的丰富内涵。
第二篇示例:三年级下册的古诗词是我们学习古文化、培养审美情趣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心情和情感,进而领略古人的智慧和人生哲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大家整理介绍三年级下册的古诗词,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优美的古文化遗产。
1. 唐诗《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脍炙人口的名篇,描述了春天清晨的景象,给人以清新的感受。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描绘了江南春天的景象,充满了浓郁的南国风情。
3. 宋词《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宋代词人李白的名篇之一,《静夜思》表现了诗人在夜晚对乡愁的追忆,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1.清明…………………………………………………唐杜牧2.江南春………………………………………………唐杜牧3.蜂……………………………………………………唐罗隐4.江上渔者…………………………………………北宋范仲淹5.元日…………………………………………………宋王安石6.从军行………………………………………………唐王昌龄7.书湖阴先生壁……………………………………北宋王安石8.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北宋苏轼9.竹里馆………………………………………………唐王维10.惠崇《春江晚景》………………………………北宋苏轼11.枫桥夜泊……………………………………………唐张继12.夏日绝句……………………………………………宋李清照13.三衢道中…………………………………………南宋曾几14.示儿………………………………………………南宋陆游15.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南宋陆游16.赠花卿………………………………………………唐杜甫17.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南宋范成大18.秋浦歌……………………………………………唐李白19.登乐游园…………………………………………唐李商隐20.秋夕………………………………………………唐杜牧21.观书有感………………………………………南宋朱熹22.题临安邸………………………………………南宋林升23.游园不值………………………………………南宋叶绍翁24.浪淘沙……………………………………………唐刘禹锡25.墨梅………………………………………………元王冕26.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27.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28.别董大……………………………………………唐高适29.鹿柴………………………………………………唐王维30.宿建德江…………………………………………唐孟浩然清明唐·杜牧清明①时节雨纷纷②,路上行人欲断魂③。
借问④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⑤。
【注释】①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历代有踏青扫墓垢风俗。
②纷纷:形容多。
③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④借问:请问。
⑤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
受本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诗意】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小村。
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①绿映红,水村山郭②酒旗③风。
南朝④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⑤烟雨⑥中。
【注释】①莺啼:即莺啼燕语。
②郭:外城。
此处指城镇。
③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④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⑤楼台:楼阁亭台。
此处指寺院建筑。
⑥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诗意】千里辽阔的江南莺啼燕语,绿叶映衬红花,处处春意浓,水乡山城,酒店前的小旗迎风轻轻摆动。
啊,昔日南朝建造的一座座寺庙,如今都隐现在一片迷茫的烟雨之中。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蜂唐·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①,无限风光尽②被占③。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④?【注释】①山尖:小山包的顶尖。
②尽:在诗中为都的意思。
③占:在诗中为占其所有的意思。
④甜:在诗中为醇香的蜂蜜。
【诗意】不管是平平的地面还是在高高的山峰,所有鲜花盛开的的地方,都被蜜蜂们占领。
它们采尽花蜜酿成蜂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那些醇香的蜂蜜呢?江上渔者①北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②爱鲈鱼③美。
君④看一叶舟⑤,出没⑥风波⑦里。
【注释】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
爱:喜欢。
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④君:你。
一叶舟:像飘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⑤一叶舟:像落叶漂浮在水面的小船。
⑥出没:若隐若现。
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⑦风波:波浪。
【诗意】江岸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只喜欢鲈鱼味道的鲜美。
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元日①宋·王安石爆竹②声中一岁除③,春风送暖入屠苏④。
千门万户瞳瞳⑤日,总把新桃⑥换旧符。
【注释】①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现在的春节。
②爆竹:鞭炮。
山家以除夕烧竹,竹爆裂之声令山魈畏惧而远避。
③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④屠苏:屠苏酒。
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
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⑤曈曈:光辉灿烂。
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⑥桃符: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后来演变成春联。
【诗意】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春风已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碗。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门万户,家家都用新的桃符把旧的桃符更换。
从军行①唐·王昌龄青海②长云暗雪山③,孤城④遥望玉门关⑤。
黄沙百战穿⑥金甲⑦,不破楼兰⑧终不还。
【注释】①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
是叙述军旅战争的歌辞。
行,古诗中的一种体裁。
②青海:指青海湖。
③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④孤城:当时青海地区的一座城。
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⑤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⑥穿:磨破。
⑦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⑧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诗意】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塞外的将士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攻不下西部的楼兰城誓不回来。
书①湖阴先生壁北宋·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②,花木成畦③手自栽④。
一水护田⑤将绿绕,两山排闼⑥送青来⑦。
【注释】①书:书写,题诗。
②茅檐长扫静无苔:庭院经常打扫,干净得连青苔都没有。
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长扫,即常扫。
静,同“净”,干净的意思。
苔,青苔。
③成畦(qí):成垄成行。
畦,田园中分成的小区④手自栽:亲手栽培。
⑤一水护田:一条弯弯的河水环绕着田地。
水,河流。
护,这里指保护、环绕。
⑥排闼(tà):推开门。
闼,小门。
⑦送靑来:为庭院送上自己的一片青绿。
【诗意】庭院由于经常打扫,一尘不染,连一丝青苔都没有,屋前一畦一畦的花木,都是主人自己亲手栽种的。
一条曲折的小溪紧紧围绕着绿油油的田地,两座青山仿佛推门而入,为小院送来了青翠的山色。
六月二十七日①望湖楼②醉书③北宋·苏轼黑云翻墨④未遮山⑤,白雨跳珠⑥乱入船。
卷地风⑦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⑧。
【注释】①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六月二十七日。
当时苏轼正在杭州做官。
②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位于断桥东少年宫广场西侧,傍湖而建,在今杭州西湖边昭庆寺前。
③醉书:酒醉中题写此诗。
④黑云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
⑤未遮山:还没把群山遮住。
遮:遮盖,掩盖。
⑥白雨跳珠:白色的雨点就像珍珠般挑落。
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跳入水中。
⑦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⑧水如天: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
形容雨过天晴,湖水像天空一样清澈明净。
【诗意】夏季的天气瞬息万变,刹那间乌云翻滚,像泼墨一样迅速扩散开来。
远处还没有遮盖整个山顶,眼前却已经是大雨倾盆,又密又大的雨点像无数颗白色的珍珠在船上欢蹦乱跳。
忽然,一阵大风吹过,把黑云吹散了。
雨过天晴,从望湖楼上向下望去,湖水像晴朗的天空一样清澈明净。
竹里馆①唐·王维独坐幽篁②里,弹琴复长啸③。
深林④人不知,明月来相照⑤。
【注释】①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②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③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④深林:指“幽篁”。
⑤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诗意】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我又是弹琴又是长啸。
竹林深处清幽寂静无人知晓,只有那天上的明月将我相照。
惠崇①《春江晚景》北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②满地芦芽③短,正是河豚④欲上⑤时。
【注释】①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②蒌蒿: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
(字典解释: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可入药)③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④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⑤上:指鱼逆江而上。
【诗意】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枫桥①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②霜满天,江枫③渔火对愁眠。
姑苏④城外寒山寺⑤,夜半钟声⑥到客船。
【注释】①枫桥:桥名,在江苏吴县阊门西。
②乌啼:乌鸦啼叫。
乌,指乌鸦,亦指夜晚树上的栖鸟。
③江枫:江边的枫树。
④姑苏:苏州市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名。
⑤寒山寺:在离枫桥西边一里的寺庙。
据传唐初有名的寒山、拾得两个和尚住此,因而得名。
⑥夜半钟声:唐代寺庙有半夜敲钟的习惯。
【诗意】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①,死②亦为鬼雄③。
至今思项羽④,不肯过江东⑤。
【注释】①人杰:人中的豪杰。
②亦:也。
③鬼雄:鬼中的英雄。
④项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
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
后被刘邦打得大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
⑤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诗意】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应该做人中的豪杰!即使是已经死了,也应该成为鬼中的英雄!我至今还在怀念楚汉争雄时的项羽,即便是自刎于乌江,也不逃离江东的场景!三衢道中①南宋·曾几梅子②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③却山行④。
绿阴⑤不减⑥来时路,添得⑦黄鹂四五声。
【注释】①三衢(qú)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即三衢山,在今浙江衢州境内。
②梅子:梅树的果实。
梅子未成熟时为青色,成熟时一般为黄色。
成熟的月份一般为阴历的四月份。
③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泛,乘船。
尽,尽头。
④却山行:回去时走的山路。
却,有转折之意,意即由水路改为山路。
⑤绿阴:树荫。
⑥不减:没有减少。
⑦添:增加,增添。
【诗意】梅子成熟的时候原本是多雨的季节,却难得遇上了连续晴朗的日子,于是与朋友结伴去游赏三衢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