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篇一:高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

高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

高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手机普及程度不断提高,近年来学校里学校里学生使用手机的

人也越来越多,而且我国消费者更换手机的周期已由过去的3~5年

到现在的18个月左右,手机已进入了更新换代的高峰期。这些手机

旧电池的最终命运将如何?

若被遗弃,不但污染了环境,还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该问题日益突出,亟待解决。若能找到一种将手机旧电池加以再利用的方法,就

可以变废为宝。鉴于此,结合高中综合实践的基本理念及新课程标准

的精神,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将就手机旧电池进行一番研究,看看

能否找到好的再利用的方法,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贡献。

二、活动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 、学习有关手机电池的知识,实验探究掌握测量手机电池电压及

容量的方法

(2) 、分组实验探究手机电池的放电特性,为手机旧电池的再利用问题,提供有利的实验依据

2.过程与方法

(1) 、会利用多媒体技术搜索新旧电池的有关信息,学会信息检索的

方法

(2) 、会自主设计电路图测量电池的电压、容量.会分析处理数据

(3) 、分组讨论并设计利用手机旧电池的方案,制着利用手机旧电池

的家用小电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该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组织和策划能力

(2) 、通过对手机电池容量的测量实验,更好的掌握电路实验方法和

提高科学实验动手的能力

(3) 、通过设计手机旧电池的再利用方案活动,提高解决问题和发明

创造能力,并找到利用手机旧电池的一种方法,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

贡献

三、活动过程

㈠.知识准备

1、借助互网络搜索引擎(如baidu、google),调查我国目前手机

的拥有量废手机旧电池的去向等相关知识

2、分组讨论废手机旧电池对环境带来的影响

3、查阅资料,了解手机电池的类型,掌握巩固手机电池的几个重要

参数

(1)、手机电池类型

(2)、手机电池的几个重要参数

㈡.分组实验:测量新手机旧电池的电压(电动势)、内阻、容量

(1)、测量新手机旧电池的电压电压(电动势)、内阻

实验结论:废弃的手机电池空载电压远小于标称电压,

而手机旧电池的空载电压略小于标称电压,手机旧电池的内阻大于

新手机电池的内阻,内耗能量多。

(2)、测量手机容量

实验结论:

(1)、通过实测手机旧的结果表明,它的电量大约是原来的百分之_

50﹪。

(2)、报废的旧电池还能向外输出电流,电量大约为原来的一半,可

以反复对它进行充电加以利用,比普通碱性电池耐用,体积小、能

量大。

通过以上两个探究实验表明:手机旧电池的内阻变大,标称电压、储

存和释放电量的能力都减弱.所以手机旧电池不能在手机上继续使用,但它可以用在电流较小的电路上。

根据实验结果学生分组讨论:得出手机旧电池在一些小家电中可以

再利用,例如:儿童电玩具、手电、发光二级管、门铃、计算器、

收音机、遥控器等。

四.学生设计、制作活动

活动一:制作利用手机旧电池的手电筒

活动二:用手机旧电池当作收音机电源

活动三:把手机旧电池安装在电动小玩具车上

活动四:改装一用手机旧电池的小闹钟

活动五:用手机旧电池改装成门铃电源把

活动六:手机旧电池与遥控器组装在一起用

活动七:手机旧电池并联,给二级管输电,制作应急小台灯

活动八:出一期黑板报,发出倡议、宣传手机旧电池的再利用方法,为减少环境节约资源,献计献策。

五.活动总结研究报告

六、活动评价与反思:

(1)、此次活动有一定的难度,不仅要利用网络技术、图书管查找多

方资料,还要设计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不同人群的手

机旧电池去向进行相应调查。工作量较大,活动能获得成功的前提是

学生和教师做了大量的工作,克服了种种困难。

(2)、在这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经历了前期准备、过程指导与

研究设计、总结与评价三个环节的组织和学习。学生在活动中,变“收集” 为“搜集”,变“验证”为“探究”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

态度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收获。

(3)、学生反思:大家对这样的研究过程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借助

分工协作,共同讨论,制定计划;运用多种手段查询资料,亲自进

行调查,遇到困难共同想办法解决,最后一起完成研究过程,形成

报告,非常有成就感。通过此次综合实践活动,培养了人际交往能力,获得了从事科学研究的体验与技能,加深了对课本知识与生活

实际密切联系的理解和应用。

(4)、作为指导教师,我的最大收获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把“讲”师的

角色变为“导” 师的角色,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进行互动、探究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

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探究、发明创造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学热情。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1、活动主题快乐的春天

一、主题的提出:

天气渐渐转暖,春天不知不觉来到了我们身边。刚刚开学,嫩绿的

枝桠、盛放的鲜花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春意。学生对“春天”很

感兴趣,准备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亲近自然,对春天的植物、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调查分析能力,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图画等进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包括上网),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简

单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

4、使学生获得一些亲身探究的体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

三、时间安排

第1周——第4周

“快乐的春天”综合实践活动共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迎春”(开题活动)。课堂1课时

第二阶段:“踏春”(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

第三阶段:“咏春”(交流评价活动)。课堂1课时

第四阶段:“赏春”(成果展示活动)。课堂1课时

第一阶段:“迎春” (开题活动)

一、初步观察,发现问题寻找春天——各自利用合适的时间走出教室,到校园、村庄、公园、田野等各处走一走,看一看,初步观察,发现春天的变化,寻找春天的印记。把自己的见闻通过多种形式记

录下来(可写、可画、可拍照、可摄像、可带实物)。在观察中发

现问题。

二、讨论交流,提出问题

1、各自说说:春天到了,你发现了哪些变化?

2、对于春天,你有什么困惑的地方?提出来与大家讨论(可以是以

前的思考,也可以是观察中的发现或疑问)。

三、问题归类,确定主题

1、将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

2、确定研究的主题。

(1)描写春天的词语、古诗有哪些?

(2)春天的植物有哪些变化?

(3)春天的动物有哪些变化?

(4)春天的水果有哪些?春天适宜吃哪些水果?

(5)春天有哪些节日?这些节日有什么习俗?

(6)春天有哪些保健常识?如何做好自我保护?

四、划分小组,制定方案

1、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题,成立自己的课题研究小组,并选

出组长。(学生自主分配,教师适当调整。)如:“天气组”、“植物组”、“动物组”、“水果组”、“节日组”、“保健组”??

2、各组讨论如何开展研究,制定研究方案。明确分工,各负其责。第二阶段:“踏春” (课外实践活动)

1、小组汇报:在本组课题中,你们打算研究哪些方面?

2、分组讨论:这些方面,你们打算怎样研究?具体时间和成员如何

安排?制定小组研究计划。

3、共同探讨: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哪些准备?如何合理安排时间与成员?

4、小组合作:根据各自研究侧重点的不同,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

5、集体交流:交流各组方案,相互学习、相互启发。

6、分组行动:各组按照方案开展实施。(方案也可在实施过程中根

据实际情况略作调整)

第三阶段:“咏春” (交流评价活动)

1、各小组组员对本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分析、研究,形成结论,过程中要注重合作及评价。

2、指导学生对实践活动过程进行小结反思,提出质疑。

3、完成结题报告,老师帮助修订后定稿。

4、讨论课题展示的内容、形式,成员要积极给予参考意见,力争表

现最好。

5、小组准备课题展示内容及形式,做好展示的成员分工。

第四阶段:“赏春” (成果展示活动)

春天是丰富多彩的,春天是生机勃勃的。这一阶段,我们全班同学

分成不同小组走进了春天,品味了春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分享

春天的快乐吧,开展一个“快乐的春天”的总结交流会。

第一、图文共赏,走进春天(“天气组”汇报)。

(1)赏图(摄影、绘画)。

(2)欣赏好词佳句(成语、小诗、散文)。

第二、认识植物,亲近春天(“植物组”汇报)。

(1)展示树叶和种子(实物、书签)。

(2)春天的花:迎春花、桃花。

(3)田野里小草、野花长出来了,树木发芽了。

第三、走近动物,激活春天(“动物组”汇报)。

(1)鸟类(燕子为什么要飞回北方?)

(2)昆虫(温暖的春天,躲在卵里的小虫子也出来看热闹了。冬眠

的小动物出来了,欣赏这春天的美景。)

第四、歌颂节日,珍惜春天(“节日组”汇报)

(1)三八妇女节(2)植树节(3)清明节(4)学雷锋纪念日

第五、自我保健,拥抱春天(“保健组”汇报)

春天冷热交替,气候变化大,若不注意及时增减衣物,很容易感冒,并诱发肺炎等呼吸道疾病。为什么要“春捂秋冻”?

“春捂秋冻”指的是冬天穿衣很多,到春天虽然开始暖和,但忽冷忽热,如果很快把棉衣、毛衣脱掉,就容易着凉感冒,所以春天穿衣

服要适当多捂一点儿。夏天穿衣少,秋天天气凉起来,衣服要慢慢

地加,这样让身体受点冷空气的锻炼。

春天充满生机,春天象征着希望,同学们,你们正值人生的春季,

你们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最美好的人生季节正是我们学习的好时间,要牢牢抓住这美好时光好好学习,学好本领做一个有用之人。

拓展延伸:留住春天

任选其中一种你喜欢的方式表达你对春天的所感所想:

画一幅与春天有关的美术作品;

写一篇与春天有关的文章;

办一期与春天有关的板报;

背一组与春天有关的古诗词;

唱一首与春天有关的歌曲;

办一期与春天有关的手抄报;

种一盆小植物并写出观察日记; ??

2、火灾的预防与自救

一、活动背景

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因儿童玩火、用火不慎等引发的火灾事故呈逐年

上升趋势,触目惊心的死亡人数和财产损失令人深思,同时五年级

的孩子防火知识匮乏,缺乏消防安全意识,火灾中的自我保护能力

和救护能力弱,要让学生远离火灾危害,必须让他们通过实践学习

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本活动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访问、查

阅资料、讨论分析、知识竞赛、模拟逃生等活动,认识火灾给人们

带来的危害,掌握一些在火灾中逃生避险的方法

二、活动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上网、查书、调查等活动方式,认识火灾的危害,增强安全意识,培养热爱生命、珍视生命的思想情感。

2、在模拟逃生活动中,增强面对灾难的态度,培养团结互助、关爱他人的情感。能力目标

3、学会拟定访谈提纲,在采访中,能主动与人交往,培养会问,善听、巧记的采访能力,能运用学过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4、学习从网络、书籍、报刊上查阅、收集资料的方法,提高收集、

处理信息的能力

5、能根据学校环境设计火灾逃生路线图和撤离方案,培养分析和策

划能力

知识目标

了解火灾发生的原因和灾害,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用火、防火、

灭火,掌握相关的自救自护的知识

认识常见的消防安全标志,了解相关知识。

三、活动周期:4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确定活动主题阶段(1课时)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引发触动

教师播放视频、图片等,呈现身边或近期发生的典型火灾案例:如

火灾发生时房屋倒塌、物品烧毁、人员死伤等严重情景,引发学生

情感的触动,激发探究的兴趣。生成活动主题:火灾的预防与自救

第二环节:确定研究主题

1、提出问题

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讨论,提出感兴趣的有关火灾的问题,作好记录。

2、交流问题

各小组交流提出的感兴趣的问题,教师把这些问题写在黑板上:本

地区发生了多少起火灾?为什么会发生火灾?火灾与什么有关系?

火灾有哪些危害?火灾发生时怎么办?怎么样灭火?怎样逃生?火

灾时如何与外界联系?如何从教室逃生?遇到火灾怎么办?……

3、归纳问题

指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把意思相近、相互包容或存在逻

辑关系的问题归为一类,概括、整理成研究专题:一、火灾的发生

与灾害;二、模拟逃生

4、设计活动方案

1、以小组为单位,初步讨论,设计活动方案。教师参与小组活动中。

2、以小组为单位介绍活动方案,说明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具备哪

些研究条件,准备采取什么研究方法,遇到困难和问题怎样解决。

其他小组同学提出建议,教师进行指导。

3、小组修改、完善、确定研究方案。

【篇二:社会实践活动教案】

第一章中国节日文化

第一节春节

一、春节的由来

春节,古代称“元旦”、“正日”、“元日”、“岁首”、“新正”、“三元”,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我国人民过春节的历史,可以追溯

到尧舜时代,不过那时的春节不是在正月。到汉武帝时,确定以农

历正月初一,即“岁首”为春节,一直至今。辛亥革命以后,我国开

始采用公历纪年,1911年12月31日发布的《内务部关于中华民国

改用阳历的通谕》将公历1月1日定为“新年”,又称“元旦”,农历

正月初一改称“春节”。这样,元旦和春节就成了两个不同的节日。二、春节的习俗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具影响力、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历经两千多年

的文化沉淀,创造了一系列内涵丰富、形式繁复的风俗习惯。

1、贴春联

春联,古时称“桃符”或“门贴”。五代以前的人们过年时,多在两块

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相传有座山

上有棵桃树,桃树下有一个鬼门,守门的是两个神,一个叫神荼,

一个叫郁垒,如果鬼在人间做坏事的话,那么

两个神就把鬼抓起来给老虎吃。所以,人们为了防止小鬼去家里作乱,就用两块桃木,把两个神的名字写在上面,挂在门口,这就是

桃符,后来演化为门神年画。年画是一种代表吉祥的装饰物,它的

内容很广泛,表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美好愿望。明太祖朱元璋在南

京建都之后,曾下令除夕之日,各公卿士庶家,门上都要加贴春联

一幅。这时的春联已经是写在红纸上了。起初,春联只限于官府门第,后来一般平民百姓家也都张贴。从此,在春节贴春联便成为我

国人民的一种风俗习惯,并且流传至今。

2、穿新衣

中国的礼法强调,吉日须穿吉衣。中国人的观念里,也把一身好的

服饰当作预示一个良好开端的因素。因此,在喜庆的节日中,人们

总是要对服饰加以重视,尽可能地与节日的要求保持一致。吉服不

但可以制造出喜庆的氛围,表达出人们的希望,还往往被当作吉祥

的征兆。中国人偏爱红色,在一些农村红色被认为是春的象征,穿

着红色衣服,便意味着把春迎接回来了,这一年必会五谷丰登。

3、放鞭炮

鞭炮,最早叫爆竹。爆竹最初是用来驱赶鬼神的,随着春节娱乐喜

庆色彩的加重,爆竹的功能也在民俗心理中发生了变化,人们转而

将它看成是迎神的手段。再后来随着社会发展人们观念的转变,爆

竹就跟神没有什么干系了,只剩下渲染喜庆气氛的功能了。我们今

天的爆竹就是在这一意义上来使用的。除夕夜,子

时来临,预告新的一年开始,大江南北、神州上下顿时欢腾在一片

爆竹声中。

4、拜年贺年

拜年是春节中最主要也是普遍的习俗,又称“走春”、“探春”。拜年

的习俗,来自“年”的一则传说。相传远古时候,有一种张着血盆大口、凶猛异常的怪兽,名叫“年”。每到腊月三十晚上,它就挨门挨

户地掠食人畜。人们无奈,只得备好肉食放在门外,然后紧闭大门

躲在家里守岁。正月初一早晨,大家开门相见,便作揖道喜,相互

庆贺夜里平安无事,躲过了劫难。于是,拜年就相沿,成习,代代

相传。拜年有特定的次序,首先给神灵祖先拜年,其实是给长辈,

然后是平辈。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遵循先家内后家外,先族亲后

姻亲的规矩。新年之际有一件不可忘记的大事,便是给小孩“压岁钱”。如今每逢过年,一般是在新年的钟声敲响之际,家长便给自己

的孩子压岁钱;拜年期间,也要给亲戚朋友的小孩预备一份,作为

受拜的回礼。如今已进入信息社会,拜年的习俗也与时俱进,不断

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方式多种多样。现在还出现

了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络拜年等新的拜年方式,形成了拜年习

俗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春节期间,在互相拜年祝福的同时,人们通常也要参加各种喜迎新

春的游艺娱乐活动。遍布全国城镇乡村各种各样的游艺娱乐活动,

如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逛庙会、观社火、

武术、杂技等,构成了异彩纷呈的民俗文化百花园,为

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欢乐和喜庆气氛。

5、春节食俗

一年的最后一天叫“除夕”。除夕的晚上,家人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团

圆饭”。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最能表现团圆心结的就是春节。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从古到今,回家过年已成为中国人神圣不

可侵犯的权利,不管路途多么遥远,交通多么拥挤,一定要从四面

八方赶回家,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顿“团圆饭”。春节食俗不仅仅是过

年时的物质享受,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往往在食品佳肴中寄寓

了吉祥平安的含义,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饺子是北方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不仅要在除夕晚上吃饺子,

大年初一、初五也要吃饺子。饺子,又名“扁食”、“水饺”、“煮饽饽”,在南方也有称为“馄饨”的,它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俗话说

“好吃不过饺子”,饺子能够成为春节的必吃食品,究其原因:一是

饺子在古代的生活条件下被认为是最好吃的食品,所以过年的时候

一定要吃;二是饺子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有“招财进宝”的寓意,河南有些地区习惯把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着吃,寓为“金线穿元宝”;三是包饺子时可以把许多吉祥的东西包在馅里,寄托人们对美

好生活的祈望。按照北方人的过年习俗,饺子是在大年三十晚上守

岁时,到子时(半夜12点)吃,这时为除旧更新的时刻,具有特殊

的意义。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取其更岁交子之意,有喜庆团圆、大吉大利的意思。

年糕是南方人过年的必备美食。“年糕”谐音为“年高”,企盼生活一

年比一年好。说起吃年糕,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吴王

夫差建都苏州,终日沉迷酒色,大将伍子胥预感必有后患。故伍子

胥在修建苏州城墙时,以糯米置砖,埋于地下。当吴王赐剑逼其自

刎前,他吩咐亲人:“吾死后,如遇饥荒,可在城下掘地三尺觅食。”伍子胥死后,吴越战火四起,城内断粮,乡亲们想起伍子胥生前遗言,挖地三尺,果然获得了糯米砖充饥,从那以后,苏州百姓为了

纪念伍子胥,每逢过年,都用糯米粉做成年糕,供奉伍子胥。渐渐地,过年做年糕,吃年糕相沿成习,风行各地。

【篇三: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活动主题:我们身边的塑料

一、活动背景:塑料从诞生到现在虽算不上历史悠久,但塑料制品

却已遍布世界各个角落,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东西。塑料

的发明极大地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污染。认识塑料,了解塑料不仅能使孩子们加强实践能力、拓展知识面,

而且活动的过程中还能加强环保意识。因此设计了本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1、使同学们具有关注社会、关注自然的良好品质,加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2 、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拓展知识面。

3 、培养孩子们善于观察力、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和参

与活动的积极性、自信心。

三、活动过程:创设活动情境:1、很高兴又和同学们一起进行综合

实践活动,让我们一起关注生活,走进科学。

教师说:在上周,我在上下班的路上留意到一种现象,其实这种现

象平时也存在,只是这回格外的触动我,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照片。

2、你们觉得在我们生活中这种现象多吗?哪来那么多塑料袋呢?你

们有没有过这种现象呢?在我们扬州,生活中有很多陋习人们都已

经习以为常了。什么叫陋习?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习惯。比如;

(让学生说)随地吐痰、顺手扔垃圾等但很少有人觉得不正常,是

不是?但往往正是因为人们不以为然、满不在乎才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你们说对吗?

3、现在我给同学们挖一个智力陷阱,看你会不会身陷其中?怎么样,敢不敢接招?请听题(音乐2下):白纸、白布废弃后是不是“白色

污染”?(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白色污染”)目前,“白色污染”困扰着世界上许多个国家确确实实为我们人类出了一大难题,但是,这个难题被我攻克了。

我决定:向联合国卫生组织倡议一下:世界各国一律禁止生产塑料

制品,你们看咋样?

4、学生一定会就塑料的好处发表看法。教师也可拿实物对同学们进

行提示:吉他、跳绳等。

照片:百叶窗、电视、滑板车、钢琴、汽车方向盘等。

教师将准备好的教具贴在黑板上:吃、喝、穿、玩儿、乐器、装饰

材料、交通工具、家用电器、家具、农业等

教师说:看来,塑料在我们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塑料在我们的生

活中应用这么广,它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它的诞生给我们

人类带来的到底是祸还是福呢?怎么样?想进一步了解塑料吗?先

给我们这次活动起一个主题吧!

5、确立活动主题的名字

6、给同学们思考讨论的时间,明确自己最想探究的内容。教师下去

指导,适当引导同学们拓展思路。

7、全班同学进行交流,提出问题。教师将其一一写在黑板上。指导

同学们自己进行归纳整理。

8、将问题分成几类。请同学们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坐成一组。(如一组人太多就将一组分成两组)

9、同学们进行研究讨论,教师到各组指导。加背景

10、同学们介绍活动方案。加背景音乐烘托气氛

11、交流完活动方案,教师进行总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