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住宅区规划客户群体规划分析

住宅区规划客户群体规划分析

住宅区规划客户群体规划分析
住宅区规划客户群体规划分析

学号 10110307

10110325

论文

居住区规划中的客户群定位分析与规划应对

成绩

指导教师张祥智

建筑学院

2013年12月23日

居住区规划中的客户群定位分析与规划应对

摘要:为了给居民营造“居住环境”,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由于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和人民经济收入的差异,以及文化程度、职业等的不同,对住房与环境的选择也有所不同。特别是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人们可以更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居住环境时,对住房与环境的要求将更高。因此,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如何适应与满足各种不同层次居民的需求是一个十分现实而又迫切的问题。

关键词:居住环境以人为本住区规划客户群

(一)构思原则

1.使用要求。为适应住户家庭不同的人口组成和气候特点,所以选择中

高等的住宅类型;为了满足居民生活

多种需要,必须合理确定公共服务设

施的项目、规模及其分布方式,合理

的组织居民室外活动、休息场地、绿

地和居住区的内外交通。

2.卫生要求。要求居住区有良好

的日

照、通风等条件,以及防止噪声的干扰和空

气的污染。

3.安全要求。保证居民在正常情况下生

活有条不紊外,同时能够适应那些可能引起

灾害发生的特殊和非常情况。

4.经济要求。确定住宅的标准、公共建

筑的规模及项目等均需考虑当地建设投资及

居民的经济状况。

5.美观要求。居住区的设计应反映出生

动活泼、欣欣向荣的面貌,具有明朗、大方、整洁、优美的居住环境,既要

有地方特色,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二)目标客户群分析

1.购买高层楼盘的人士呈年轻化发展

新的一代购房主体已经成长起来,他们有着较稳定的收入来源,且又不想同父母居住在一起,因手中余钱又不多,但又很想置房的人士。像都市年轻白领一族,即将进入二人世界的未婚青年男女,单身贵族,他们将是未来一两年高层楼盘应主力吸纳的对象,对地段环境的要求不是甚高,对智能化的概念和物业管理较为重视。

2.地域观念较强,喜欢市区商业氛围的三口之家

此类人士包括银行工作人员、政府

机关办公人员、有固定铺面的个体经营

者。时间较长,准备长期在筑发展者,

前两种人士生在中心区,长在中心区,

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地域观。长期在商业

氛围较浓的地方走动,已经习惯了城市

的繁华和喧嚣。个体经营者,长期在此

经营,养成了晚睡早起的习惯,外地来

筑实业人士,由于自身人口不多,晚上

希望有一个相对独立和安静的居住环

境。因此,对于那些户型面积不大(70—100M2)

3.私营企业主,企业效益较好的产业人士,二次置业人士和衣锦还乡人士此类人士通过多年自身的努力,事业进展顺利,希望寻找一个可安心、清静和环境较好的地方安家,而郊区虽然也适合他们,但城市配套和交通不如人意,因而大多选择市区高层楼盘作为投资对象。二次置业人士选择投资高层楼盘一是想改变居住环

境,二是因为地段较好,可租可售。衣锦还乡人士,在异地奋斗多年,

在强调这类高层楼盘必须有会所和园林绿化,即使没有会所,空中花园

也必不可少,能够给置业者在视觉上满足感。

3)住区规划定位

1.住宅规划

人是居住区的主体,“设计必须为人”。对居住者的关怀始终应成为居住环境建设的宗旨与原则,物质实体的开发,居住

区硬环境的建设,其目的都是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方便、安

全、安静的居住空间,也就是提供一个可居的场所。

住宅建筑平面布置:住宅建筑按一定的朝向和合理的间距布置成行列,这种形式能使大多数居室获得良好的日照和通风,具有很强的规律性,而且,我们在规划中我们采用空间对比的方法,通过楼层的高矮变化,公共建筑的沿街道布置以消除行列是布置带来的呆板单调的感觉。

在本规划中,住宅群体采取成组成团

的组合形式,即由一定规模和数量的住宅

成组团的组合,构成居住的基本的组合单

元。为了创造一种开敞性的生活空间,激

发人们积极奋进,在建筑布置时采取行列

式布置,并拉大两栋住宅之间的间距,促

进居民日常生活中的邻里交往,加大了绿

化面积,同时使小区内的通风透光性都比较好。

2.共服务设施规划

本小区入口规划了超市和公共停车场,位于南北两边,以五角星的小广场为中心建设两栋扇形建筑。

南北两楼正后方分别为幼儿园和社区医院。幼儿园位于小区东沿,这里来来往往的车辆相对比较少,孩子可以在这里自由的玩耍;社区医院位于两居住区正中,相对于所有住户拥有最短直线距离,且交通便利,无论从哪栋楼步行前来均不超过10分钟,为患者争取最佳治疗时间。

3.道路规划

根据规划的要求,小区的入口设在支干道上,

小区的主干道围绕中心广场至两扇形楼后有分

别通向医院——北区和幼儿园——南区,顺而不

穿,通而不畅,以限定机动车车速。各居民楼分

布于道路两侧,公建中的幼儿园、医院结合绿地

布置,强化小区中心的公共性。

4.公共绿地规划

绿化是衡量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随着生产力的发

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益重视居住环境的绿

化建设。英国在近年来城市和居住区建设中,提出

“生活要接近自然环境”的设计原则。随着人们自

由活动时间和游憩时间的增多,更需要为人们安排

相应的绿地。而且,居住人口的老龄化,给居住区

绿地增加新的需求。老年人自由活动时间较多,则

需要增加和扩大居住区绿地的数量和面积。居住环

境增大绿地面积,即扩大了绿化空间,而绿化空间其主要作用的是植物,他对人类与环境的作用式多方面的。

小区的绿化、水体、小品、广场作为构成小区环境的主要因素,在本设计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采取了高效、简洁的规划体系,减少道路占地面积,极大提高了小区的绿化面积。

道路绿化方面在行道树树种的

选择上,遵循东西向道路,种落叶树

种,夏天可遮荫,深秋树叶飘落,让

阳光洒满大地,有利于积雪融化,南

北向以常绿灌木为主,矮小的灌木不

会影响到室内的采光问题;宅旁绿化

方面基本每栋住宅边缘都有宽为1m

左右的绿化带,南北向为灌木,东西

向为行道树及草坪;庭院绿化方面在

小区入口处建有中央生态绿化广场,医院和幼儿园中间及沣河以东为园林式景观绿化带,创造了家家开窗能见绿,人人出门可踏青的富有生活情趣的生活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乐文,刘杰,徐原平.等建筑创意与技术创新[J].建筑创作,2008,01(4):58-79.

[2] 赵永勃,冯腾飞.现代高层的外立面表皮设计与探究[J].建筑创作,2010(7):45-60.

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

名词解释部分 1、日照间距: 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2、建筑后退: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程度。 3、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4、土地使用兼容性: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往往涉及到多种用地性质在地块内混合布置问题,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协调处理性质不同的各用地的关系而采取的一种方法。(不确定,见《控制性详细规划》P38-39 5、城市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6、城市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 7、城市绿线: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 8、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9、CBD: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11、建筑平均层数:指一个建筑地段内所有建筑各层面积总和除以这些建筑总面积的总和 12、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3、拆建比:新建的建筑总面积与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14、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15、竖向设计: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16、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17、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18、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引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19、日照标准: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 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 窗获得满窗日照的时间。 20、服务半径:指居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21、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 22、修建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23、“雷德朋”系统

小区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居住小区方案设计说明 指导老师: 设计者: 一.概况 1.区位条件:该基地位于南方某发达城市新城区,规划土地使用性质为居住用地,规划用地总面积为10公顷,其中可建设用地面积为10公顷。该基地地形平坦,基地内现有部分闲置建筑,多为一层砖混结构,建筑质量较差,规划予以拆迁。该基地四周均为规划的城市道路,东侧紧邻城市绿地,并有一河道从东侧经过,其余各册均为规划中的居住用地。 二.目标: 重塑和提升区域市环境及城市空间,打造城市内标志性居住社区。 三.规划设计依据: 1.本地块规划设计(土地使用)条件 2.规划建设法规文件 3.业主的相关要求 4.数字地形图 5.国家相关的主要设计规范 a 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GB50180-93) b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c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 d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e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 f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I6-87.2001年) g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二.设计理念: 设计遵循高品质及现代化的整体构念,强调居,商,景的一体化整合。从对用地现状环境特质的充分分析入手,结合地形的特点,合理安排用地分块及空间形态,功能及交通设计,形成有机秩序。层次丰富的空间序列。形成以下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以自然的生态为思考,以人文空间为参照点,塑造各具形态的居住空间。 2.关注小区公共空间的构合,以烘托小区的“大客厅”功能。 3.注意小区整体环境及空间序列组合及构成,围绕中心区和景观,交通轴线,通过建筑与景观,绿化的纵横穿插,住宅高低错落,景观节点的精心营造。配套设置的科学安排,人,车行系统的合理组织,绿化景观的巧妙梳理,为之提供了具有良好通顺,合理,宜人景色的均好性居住环境。

城市规划原理案例分析题

城市规划原理案例分析 例1:我国东部某市人口规模45万人,编制了以 制造业、商业为产业发展方向的 城市总体规划计划。图示为总体 规划中的道路交通规划。一条与 其他城市相连的一级公路经过城 市西侧;现状有一条铁路由城市 北部穿过。并设有火车站;西江 由城市东侧穿过,航运发达,客 运、货运均有较好的基础。 请指出道路交通规划中存在的问 题,提出修改意见。并作指示性 的修改。 道路交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有: (1)过境道路穿越城市,不合理; (2)城市主、次干道穿越铁路过多; (3)东西向主干道偏少; (4)沿河两岸,东西向联系道路偏 少; (5)铁路穿越市区,对城市影响较 大; (6)铁路客运站内主干道穿越,不 利于站线布局; | (7)铁路客运站、长途汽车站以及 轮船码头布局分散,不利于交通换乘; 修改建议: (1)过境公路西移,与城市在南北各预留一个出入口; (2)将客货混用的港口码头调整为客运码头和货运码头,货运码头布置在城市北部仓储区和工业区,客运码头布置在城市中部,靠近铁路客运站和长途客运站; (3)增加东西向主干道密度; (4)加强沿河东西向联系,增设过河主干道; (5)铁路从城市北部穿过,或将铁路客运站规划为南北出入口,方便南北两区使用;(6)减少干道穿越铁路。 例2图为某城市的总体规划示意图,表达了城市干道网布置与地形地貌、城市建设用地的关系。试评析其主要优缺点 优点: < 1.主次干道布置顺应了山势河流 2.沿东西向城市中心大道布置城市中心公建有利于组织城市特色,西为西山风景区,东为客站。 3.工业、仓库用地区位合理,对外交通方便,靠近货站。 缺点:

1.沿铁路西侧的南北向城市道路承担过境交通功能,两侧布置了市中心公建,影响了交通功能的发挥,道路功能混乱。 2.工业、仓库区内部没有规划道路系统与城市其他用地缺少联系。 例3:图示为某城市2000---2020年总体规划。该市为南方一座中等城市,规划人口35万人。城市西侧为由山和湖组成的省级 风景区,一条省道沿南北向经过 该市。 请指出城市布局和交通方面的主 要问题。 分析如下: (1)工业用地布局分散,临近风 景区的工业用地位置不合理。二、 三类工业用地与教育科研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居住用地之 间缺少隔离带。 ? (2)城市南侧缺少公共设施用 地。 (3)仓储用地位置不当,不利于 使用,同时也对居住区造成一定 影响。危险品仓库距离居住区过 近,而且缺少必要的隔离带。 (4)污水处理场不应布置 在城市水系上游。 (5)快速路穿越市区,不 合理。 (6)道路网没有结合河流 布置,不合理。 (7)机场距离城市过近, 机场端净空穿越市区,不合 理。 例 4 某地级市总体规划确 定,主城区在现状基础上仍 分为5个组团,该市地势西 北高,东南低,有3条河流, 主导风向东北风。现状常住人口60万人,规划为90万人(见现状图和规划示意图) 规划要点: 1.城市性质:省城北部区域中心城市,新型工业基地。 2.总体布局:为“二主三副”的组合型布局结构,二个核心A、E组团;三个副组团即B,C,D功能组团;各组团之间保留农田和生态绿地进行分隔。 ? 3.道路交通:新增高速公路出入口3,规划连接各组团的城市快速路系统。

泰隆苑住宅小区修改方案设计说明

泰隆苑住宅小区修改方案设计说明 规划与建筑 一、设计依据与用地分析 1、设计依据 (1)关于本工程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台路规选[2004]14、15号); (2)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及设计规范; (3)本工程的设计任务委托书; (4)甲方的设计要求。 (5)方案评审会议纪要([2005]95号) 2 、总平面用地分析 (1)气候特征:工程地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色。初夏有梅雨,盛夏有伏旱,夏秋多台风,深冬有寒潮。多年平均气压1015.7百帕,多年平均气温17.7℃,多年平均降雨量1593.7mm,蒸发量1283.9mm,多年平均日照1507.2H,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2%,多年平均风速2.4m/s。 (2)地块与城市关系:本工程用地为台州市路桥区灵山居住区的A地块与B地块,交通便捷。东、西、北至规划支路,南至南山路。 (3)地块的景观要素:紧邻地块北侧为路桥区中央山公园,山高70余米,风景秀丽,是理想的居住用地。无论是从城市整体利益出发,还是从本项目的角度出发,都应在地块开发过程中充分重视这一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提升空间环境品质,营造出一个理想的住宅园地。 (4)用地基本条件:本工程用地呈不规则行,总用地面积71348.8M2。 二、规划原则 本工程地块地理位置优越,周边环境优美,在充分满足目前住宅市场需求的前提下,我们力求将本工程建设成为创意新颖、主题突出、技术合理并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高品质住宅小区。它不仅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居住的需要,更注重人们在文化上、心里上对“家”的热爱。在总体规划上吸取了中国传统园林造景的原理和手法,在小区内引进一条形态宜人的水景,使小区内大部分住宅都能感受到流水的温馨与亲切。同时采用现代的规划理论及空间与环境的塑造手法,力求创造出融大气、雅致、理性与浪漫于一体的现代化居住区。 “家”是每个人心目中理想化的生活概念,茅庐草舍可以为家,高堂华厦亦可为家。小区内以各种组团单元形式创造家的氛围,同时多层次的绿化、流水和人文景观,井然有序的道路系统,使得小区富有极强的整体感和标志性。建筑的现代感和他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结合整体环境的处理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充分体现出小区的可居住性、可持续发展性,体现“以人为本”。 三、规划构思 1、充分利用地形,建筑布局尽量坐北朝南,争取住宅的良好朝向与景观。全区设计有多种组合方式,规划整体而富有变化,保证开发的灵活性;同时充分利用周边环境,借用山景、改

城市规划原理 案例分析 例题

实例一 某企业位于市中心重点地区,占地面积24500平方米,由于企业效益不好,打算利用区位优势,将一部分多余的工厂用地出让,建设住宅。经与房地产开发商洽谈达成协议,由房地产开商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设住宅。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经核实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该用地使用性质规划为公共设施用地。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经现场调研,并分析了周围建设情况和各种条件,认为可以改变用地性质,向市政府作了请示,经市政府批准后核发了“两证一书”。 评析: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现场调研后并作了分析,根据该用地所处具体位置和具体条件认为可以改变用地性质。由于该用地“位于市中心重点地区”,根据规划法的规定,重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是由市政府审批的,要调整必须经过市政府的批准,才能改变用地性质。因此,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程序合法又合理,在报经市政府批准的情况下,核发了“两证一书”,这是正确的,不是多余之举。 实例二 某区属企业位于工业区内,占地8400平方米,由于设施老化,产品落后,最终破产倒闭。区政府想利用原厂区土地开发住宅,并将获得

的资金安置下岗职工,经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被驳回,理由是该用地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为工业用地,不能改变用地性质。 评析: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做法是对的。因为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考虑到这个企业位于工业区内部,如果建设住宅,将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子女上学、购物、文化娱乐等,另外,周围的工厂企业产生的废气、粉尘、噪声等将对居民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不能开发建设住宅。但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具体情况建议区政府采取土地置换的办法,将位于居住区内的某些工业企业搬迁到这里,然后开发建设位于居民区内已腾出的用地,利用这方面的资金安置下岗职工。这样做,可以收各得其所的效果。 实例三 某中学有两个校址,一处位于城市中心区,占地4000平方米;另一处位于中心区外围,占地8000平方米。根据国家规范,两处均不满足中、小学用地标准。因此,教育部门拟对两处用地进行合并,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经市政府批准,将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土地出让,开发公共设施项目,用置换来的资金在中心区外围校址旁边征用一块用地,建设一座标准中学。

城市规划原理习题答案

1.场地分析的一般程序为 1 画出场地的范围和形状以确定它的合法用地范围 2 确认房屋的缩进距离和已有土地所有权。必要时标出建设项目,场地绿化,未来发展等所需要的面积和体积。 3 分析地形和地质条件,确定施工和户外活动区域的位置 4标出可能不适于建设房屋的陡坡和缓坡。 5 定出可作为排水区域的土地范围 6 绘制现有的排水结构示意图。明确地下水位的高度。标出可能遭受地表水,洪水过度冲刷和寝室的区域。 7 确定予以保护的现存树木和自然植物的位置 8绘制现有的水文图,标出予以保护的湿地,河流,分水岭,冲积平原和海岸线。 9绘制气象图:日照,主导风向,预期降雨量。考虑地形和相邻建筑对日照程度,挡风效果,眩光可能性等的影响。把太阳辐射作为潜在能源进行评价 10 确定通往公共道路和公共交通停车站的可能路口 2.场地平整应遵循哪些原则 1场地开发和建设应尽量减小场地和周边地界自然排水方式的改变。若改变地形,应规划好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水。 2 尽量使场地开发和基础施工所需的开挖土石方量和回填土石方量

相等。. 3 避免在易于腐蚀和滑坡的坡地上建设 4 要保护湿地和野生动物栖息地,尽量减少在此类场地上的建筑面积。 5 要尽量减小对场地地形和原有植被的破坏 6依坡建设房屋时,要设置挡土墙或阶形台地。 3.基地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连接有哪些要求? 建设场地应与道路相连接,或设通道与道路相连接。若基地与道路相临街,一般以道路红线为建筑控制线,建筑物均不得超出建筑控制线建造 基地内的通道应与城市道路相连接。通路应能通达建筑物的各个安全出口及建筑物周围应留的空地。通路的间距不宜大于160m;机动车与自行车公用的通路宽度不应小于4m,双车道不宜小于7m,消防车通路不应小于3.5m,人行道路不应小于1.5m,基地内车行路边缘至相邻有出入口的建筑物的外墙间的距离不应小于3m 4.边坡加固 碎石护坡挡土墙护坡种植植物护坡 5.简述周礼.考工记中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礼制理念和管子的自然至上理念的不同,举例说明这些理念是如何在中国古代城市格局中体现的?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真题(带答案)

2008年度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试卷 城市规划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共8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 个最符合题意) 1.集中、集聚、集约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原则,能体现这一原则的是()。 A.集中是前提,集聚是方式,集约是结果 B.集中是空间的有序集中,集聚是产业的有组织集聚,集约是资源的高效开发 与利用 C.集中是人口的集中,集聚是具有关联性产业的集聚,集约是最大限度地节约 D.集中是为了节约土地,集聚是为了形成产业链,集约是为了保护生态 2.下列关于城镇化内涵的表述和理解,准确的是( )。 A.城镇化是近代工业革命以后才开始的 B.城镇化是外来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C.推进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 D.城镇化包含了城市生活与意识形态向农村扩散的过程 3.在确定城市用地发展方向时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 )。 A.优区位应优先开发 B.沿着交通轴线延伸发展 C.中心城市的发展方向应与区域内其他城镇的发展方向相呼应 D.考虑城市有利的发展空间及影响城市发展方向的制约因素 4.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指标体系,不属于第二产业的是( ) A.采掘业 B.物流仓储业 C.建筑业 D.煤气的生产与供应业 5. 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下列受区域因素影响最大的是( )。 A.城市性质与规模 B.城市用地布局结构 C.城市用地功能组织 D.城市人口的劳动构成

6.古希腊时期雅典卫城空间布局的最重要特征是( )。 A.建筑布置规模 B.以宫殿为核心 C以广场为核心 D.以神庙为核心 7.《马丘比丘宪章》的主要贡献是( )。 A.强调物质空间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B.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C.突出城市功能分区的重要作用 D.提出建立生态城市的思想 8.下列有关《雅典宪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功能分区对解决当时的城市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B.功能分区是现代城市规划的一个里程碑 C.功能分区是建立在理性主义思想基础之上的 D.功能分区解决了城市和区域的有机联系 9.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都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唐长安城的居住采用里坊制 B.唐长安城的皇城位于城的北部 C.元大都城的皇城居于城的正中 D.天坛、地坛、日坛、月坛位于明清北京内城之外 10.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描述,不确切的是( )。 A.可持续发展是中国未来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 B.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C.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保护好城市的生态环境 D.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为了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11.豪斯曼的巴黎改造规划与建设的特点是( )。 A.以政府直接组织与管理为主的大规模城市更新活动 B.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引导的新城(区)建设运动 C.以街道景观整治与建设为主的美化运动 D.以增加公共空间的面积与配置为主的“公园运动” 12.下列哪项不是城市规划的基本特征? ( )

住宅小区项目方案设计文本说明

禹宏·启城住宅小区项目方案设计 第一章建筑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建设单位提供的数字化四线坐标及现状地形图 2、建设项目规划意见书和勘测红线图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2002版) 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5、《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6、《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9、《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10、《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11、《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 1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1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14、现行的《蚌埠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5、《建设项目日照分析技术管理规则(试行)》(2005版) 16、《建筑工程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 17、与本项目相关的国家、地方颁布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 二、项目概况

1、项目区位 本项目地块位于安徽省蚌埠市,东临中学西路,西接西外环路,南临健康路,北接禹王西路。交通十分便利,接近城西新城区中心,本小区和拟建的医院、第二中学,都在半径600米的距离之内。地理位置优越,随着相应市政配套的日益完善,本区域将成为蚌埠市未来又一高档商住圈。 2、用地性质及规模 项目地块规划为居住和商业用地,总用地面积约㎡,规划总建筑面积209983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万平方米。 3、地形地貌 地块用地呈长方形,当前为闲置用地,现状地块内有堆土,东西两边略有高差,总体地势南低北高。 4、规划要求 ■容积率 地块容积率要求≤ ■建筑密度 地块1建筑密度:26% (出让要求不大于26%) 地块2建筑密度:% 综合建筑密度: % ■住宅日照间距 住宅满足大寒日满窗日照有效时间不少于2小时。 ■绿地率 不小于35% ■退让间距 建筑物退让城市道路红线:道路切角视距退让按宽边并增加3~5米退让控制。 三、地块现状分析 ■周边环境综述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考试要点总结材料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仅供参考 作者: 收集于网络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 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一)城市形成的动因 城市与人类文明史 城市与人类劳动大分工 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农业和牧业/原始社会/固定居民点 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奴隶社会/城市 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 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工业化和城市化: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引力 城市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 (二)城市发展的规律 1、城市发展与基本经济部类:城市经济基础理论 基本经济部类和从属经济部类:循环积累过程和乘数效应 2、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城市进化理论 "绝对集中"时期(工业化初始期) "相对集中"时期(工业化成熟期) "澜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初始期) "绝对分数"时期(后工业化成熟期) 3、城市发展与区域空间经济:增长极核理论集聚与扩散 4、城市发展与国际劳动分工:经济全球化理论经济全球化的城市和区域影响 二、城市的物质、社会和经济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一)城市的物质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l、城市物质构成 公共领城和非公共领域、城市物质构成的空间属性(可达性和外部效应) 2、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趋势 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方式:外扩展和部重组 城市物质环境的更新:建筑物的经济寿命与再开发的时机 经济结构重组与物质环境演化 (二)城市的社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1、城市社会构成:异质性和社会空间 2、城市社会的演化趋势: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

(三)城市的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1.城市产业构成:三大产业和两大部类 2、城市产业演化趋势 从第二产业主导到第三产业主导 从传统制造业主导到高科技产业主导 从水平空间经济结构到垂直空间经济结构 三、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含义 不同学科对城市化的理解 (二城市化水平的度量指标 (三)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 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 世界围的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的特点 中国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 (四)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五)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 四、城市与区域发展 (一)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影响 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 l、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2、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发展方向的区域分析 城市发展规模的区域论证 城市布局的区域空间结构 (二)区域城镇体系及城乡发展 城镇体系的概念 l、城镇体系的发展条件分析 (1)城镇体系区域发展条件 (2)城镇发展建设条件分析 2、城镇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机制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 (该部分容为本站收集整理,纯属民间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因此产生的后果。特此声明!)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实践

住宅小区项目方案设计说明:无障碍设计专篇

住宅小区项目方案设计说明:无障碍设计专篇住宅小区项目方案设计说明:无障碍设计 专篇 住宅小区项目方案设计说明:无障碍设计专篇提要:在住宅部分门厅的出入口处设有残疾人专用坡道及扶手~出入口内外均留有不小于×的轮椅回转面积~残疾人坡道坡度不大于1/12 住宅小区项目方案设计说明:无障碍设计专篇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漳州市芗城区东南角、芗城区与龙文区的连接地带~东侧是城市主干道-九龙大道~南侧是规划中的下洲路和诗浦中、小学。西临规划中的丹霞路~北侧是建设中的住宅区及已建成的闽南综合大市场。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为平方米~规划地上总建筑面积268000平方米~地下室建筑面积为14996平方米。本次规划为zz小区一期的?、?区~一期总用地面积为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为平方米。本次方案包括底层带商业网点的小高层、高层住宅,12-18层二类高层住宅及相关配套公建会所、八班幼儿园。 二、建筑无障碍设计 ,一,设计依据 1 / 3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国家及地方相关的规范、标准、法规 ,二,建筑设计 根据本工程具体情况~无障碍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人行道的无障碍设计

根据城市道路情况在规划道路的路口设有残疾人专用的缘石坡道~并根据城市道路情况统一在人行道上设置盲人通道。 2.会所、幼儿园等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计 在会所、幼儿园等的出入口处设有残疾人专用坡道及扶手~出入口内外均留有不小于的轮椅回转面积~残疾人专用坡道坡度不大于1/12~宽度均不小于~长度不大于9m。残疾人使用门槛高度及门内外地面高差不大于15mm~并以斜面过渡。在会所的公共卫生间设有供残疾人专用厕所及无障碍设施。 3.住宅的入口~电梯厅和通道的无障碍设计 在住宅部分门厅的出入口处设有残疾人专用坡道及扶手~出入口内外均留有不小于×的轮椅回转面积~残疾人坡道坡度不大于1/12~宽度大于~长度不大于 9m。残疾人使用门槛高度及门内外地面高差不大于15mm~并以斜面过渡。在住宅中设有能满足残疾人使用的电梯~本工程总户数 2 / 3 为563户~按规定应设无障碍户型为563x4%=23户。残疾人的住房将根据本工程预售情况~对残疾人购买的住宅予以无障碍设计。 4.公共绿地及小广场的无障碍设计。 在小区所有公共部分均参考残疾人的使用方便~在有高差的公共部分均设有残疾人坡道~以满足残疾人对公共部分的使用。 3 / 3

《城市规划原理》考前复习重点+试题

第一节 城市的定义:指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在我国指按国家行政建制的市和镇。(按城市规划法,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镇) 现代城市定义:有一定数量的非农业人口为主的集居点。(包含三方面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行政管辖) 城市化含义: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人口转变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的区域。 、产业结构转变、土地和地域空间的变化。) (1)雅典宪章的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马丘比丘宪章的目标是将这些部分重新有机地统一起来,强调他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关联性。 (2)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石是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马丘比丘宪章宣扬社会文化论,认为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而起决定作用的应该是城市中的各类群体、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 (3)雅典宪章将城市规划视作对终极状态的描述;马丘比丘宪章更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 《易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体说是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城市的定义: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及行政管辖的意义。 《墨子》记载有关于城市建设与攻防战术的内容。 中国古代一些城市的平面也曾由一套方城发展成二套城墙,都城则有三套城墙,这些都是从防御要求出发的。 斯卡莫奇理想城市方案,从防御要求出发。 城市化: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城市化内容:1.人口职业的转变。2.产业结构的转变。3.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周礼。考工记》记载了周代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制度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

居住区规划方案设计总说明

居住区规划方案设计总说明 1 设计依据 1.1 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用地文件(用地性质、红线坐标)。 △1.2 居住区所在城市已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文件。 1.3 规划主管部门对该区提出的规划条件。 1.4 建设单位提出的设计任务书及有关基础资料。 1.5 设计采用的有关规范(住宅设计规范、居住区设计规范、防火规范等) 2 场地概述 2.1 说明规划用地的区域位置、地点、名称、周围环境(四周相临用地性质、归属)、 交通情况(相临道路等级),以及当地能源、水、电等市政设施情况。 △2.2 用地周围可利用的公共设施(小学、中学、大型商业医疗、大型体育娱乐设施等)。△2.3 用地周围已有的特殊景观。 2.4 用地范围的自然地形、高程系统、高低差、坡向,用地周围水域及用地地貌,最 高、最低标高,地形坡度坡向、水域水系、水源流向、深度、最高、最低水位。 △2.5 用地范围内的原有需保留的建筑物、构筑物,性质、高度、建设年限、位置、占地面积、拆迁及改造情况。 2.6 用地范围内的需保留的文物古迹等级(国家、省、市)、建设年限、保护范围、占 地面积。 △2.7 用地范围内需保留的树木、树种、生长年限、高度、位置、数量。 2.8 所在气候分区及有关气象资料,抗震设防裂度、洪水资料。 3 规划布局 3.1 规划指导思想、构思主题,要注重节约用地、节约能源,因地制宜,保护生态环 境,考虑地域文脉及分期建设的完整性与扩建可能性。 3.2 规划结构:住宅、公建分区与景观环境设计的关系,入口位置的确定。 3.3 路网规划:车流、人流、消防、救护、停车(机动车、自行车)的考虑。 3.4 配套(非配套)公共设施的内容及设置。 3.5 住宅群体规划:高、中、低住宅建筑的布置、空间设计,对地形的利用,日照、 通风,以及住宅立面设计风格,主要街景立面的考虑。 3.6 单体平面的选择。 3.7 老年住宅、公寓及无障碍设计。 4 竖向设计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第七章:人口与社会 第一节:城市人口与社会要素的定义 ①.城市人口 1.城市人口界定 城市人口应该是指那些与城市活动有密切联系的人群,他们长年居住生活在城市范围内。 2.城市人口的统计范围 各国对城市人口的统计更着重与城市人口的统计范围,城市化地区的界定,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都以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其中一项或两项指标作为划分城镇化地区的标准。 3.城市人口统计的口径 城市人口是指城区的常住人口,即停留在该城市半年以上,使用各项城市设施的实际居住人口。 ②城市社会要素的定义 城市社会是指以城市为主体的社会空间组织,城市社会要素包括城市中的各种社会问题,社会结构,城市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社会心理。社会发展规律等,主要研究有 A:人类生态学 B:城市社区的划分

C:城市问题对策与规划 D:城镇化 1.城市人口发展的规律 城市人口发展过程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但这些自然因素本身也受社会条件制约。 2.城市社会发展规律 城市社会发展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内在必然联系,社会发展规律也是历史发展中的一种必然联系。 第三节:人口与社会要素的影响 人口预测可以用来测算居住用地,公共事业用地以及零售业用地,因此人口和社会预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发展对土地,基础设施,城镇设施,和城镇服务设施的需求。1.人口要素对于城市规划的影响 人口有三个维度的要素与城镇规划关系特别密切:规模,结构和空间分布。 A:人口规模是决定未来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标杆。 B:人口结构同样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这里的结构是指整体结构中特定组群的比重。 C:人口和就业的空间分布是第三个重要维度,人口分布是评价公共设施的配置,工作地点,商业以及其他设施可达性的必要依据。 2.社会要素对于城市规划的影响

居住小区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住宅与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 一、规划设计依据 国家相关规范、标准,如《城市居住区规划规范》,《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住宅设计规范》等; 《洛阳市城市建筑规划暂行技术规定》; 住宅与居住小区的设计任务书及要求; 二、区位分析 小区基地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的一滨河地段,规划建设用地120000平方米。基地的北部为洛阳市市中心一繁华商业区,南部为一滨河公园,西部是一居住小区,东部则为洛河水域。整体环境非常有利于居住小区的规划建设。其中基地的南部和东部分别与洛阳市的两条主干道余沣路,滨河路邻 接,使得即将建设的居住小区内部的居民交通出行十分的 便利。右图为小区基地地势高差分析图,南北两端的高差 相差十米左右,且南高北低。 三、总平面布置分析 该规划设计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创造出一个布 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且适合各类人群居住的生活 社区。 现今有很多的居住小区都想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为 人们建造一个清幽宁静舒适的居住环境,比如住宅户型的 合理设计,小区环境的优美设计,及各项生活设施的完善 等等。但是在我们对新老居住小区的调研过程中,却是深刻地体会到这种改变仅仅是表面上的,并未给小区人们带来生活上的影响,也就是不实用,比如很多居住小区中小水渠等景观设计,就算是在很高档的社区也有水渠干涸的现象存在,还不如将其改成室外座椅,或者多种植一些能够美化环境的植物。所以,在规划的最开始我就摒弃了这些类似的设计,寻找那些既能更好的服务于人们日常生活,又能美化居住环境的设计。在我的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中,我大量的使用了室外运动场地与小区绿地及小区广场结合的景观。 四、住宅分析 该小区规划任务是要以多层为主,同时有要求居住人数不小于6000人。我将高层住宅作为提升小区入住人数的关键。高层选用的是一梯六户,同时偶数层与奇数层之间又有两个小楼梯连接,形成高层住宅的每个奇偶层为一个单元。高层住宅的每一层都有两个三室两厅,两个二室两厅,两个一室一厅,户型搭配比例适当。又因为小区的周边环境非常好,又添加以少量的中高层作为高档住宅。中高层是一梯两户,一个二室一厅,一个三室两厅,顶层则为复式,低层可做商铺,为小区内部的居民服务。因多层住宅在现今社会的需求量本就很高,再加上用地建设等各类因素的影响,使得多层的价位本身就很高,在多层住宅中也分为经济多层和少量的高档多层作为区分。经济多层是一梯四户,每层有两个三室两厅,两个二室两厅。高档多层则与中高层户型一致。低层住宅位于基地的最高处,也就是东南部,低层是该居住小区的豪华区,为了凸显其位置的优越,在低层区的左面设置了小区的第二个中心绿地及步行道路,并且与小区的会所相对。

住宅小区方案设计说明

****住宅小区方案设计说明 规划建筑部分 一、项目概况 规划****住宅小区位于***市市区东北角,东临***路,南距***路约490M,西南角与现状***村相邻,西面有规划城市次干道通过,规划东西向主干道成功路穿过本区域,将小区分为南北两个地块。基地原为***村址,现已拆除完毕,地块整体南高北低渐有落差,地势较为平坦,对外交通便利,东面隔***路与***社区相邻,配套设施完善,随着城市中心东移,区位优势将逐步显现。规划***小区总用地面积***亩。 本项目为居住用地,小区建筑由低多层和高层住宅结合设置,使整体错落有致。 二、规划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GB50180-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3、***市总体规划; 4、国家、***省、***市有关的法律、规范和条例; 5、甲方提供的电子版基地地形和选址图; 6、***市规划局对本案的规划设计条件。 三、规划 1、规划原则 1)、生态性原则:尊重场地特有的自然特征,在充分保持原有地形地貌的前提下,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力求塑造一个绿意盎然、环境优雅的居住空间。 2)、突出主题原则:从城市的角度思考,使居住区有机的融入城市,以新古典风格建筑与自然山水景观为主,以水为整个小区的灵魂,使小区规划为城市增光添彩,成为邹城市城市中心一道靓丽的风景。 3)、安全性原则:适度的人车分流,既消除人车混行的不安全因素,又避免由此造成的时段性消极空间,确保车行与步行系统的利用率。加强物业管理,确保居住的安全 4)、经济性原则:考虑开发建设的可行性,道路、建设等都应充分考虑地形因素,尽量减小土方建设量,设计中全面考虑建设和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经济效益问题。 5)、可持续发展原则:严格控制土地开发强度,保护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空间环境。 2、设计理念 规划设计围绕自然化、生态化和现代化的主题展开,以大气灵动的景观主轴和水景广场彰显***小区“王者之尊”的气度。在设计手法上,更多的融入江南景园的布置手法,突出园林系统要素,运用自由流动和规整平缓的构图原则,结合图案、几何造型营造景园特色的三度空间,体现了景观设计重在细节的理念。空间手法上,运用了动与静、开放与私密、简约现代与自然生态的对比,创造出有节奏、有韵律的空间,营造出充满艺术美感的复合型现代人居环境。景观设计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以超常规的住宅小区空间设计为规划指导思想。平面布局自由灵活,分区明确合理,兼容流动布局因素,以人的行为规律为准则,突出了人性化和个性化特征。 3、规划目标与居住区区位特点相融合,营造具有亲水风情、开朗明快、温情闲适、典雅尊贵的“高档景观生态住宅小区”。营造观景休闲的生活方式。将地域现有的水元素引入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

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 一、城市的形成 第一次劳动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农业从畜牧业分出 第二次劳动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以农业为主的就是农村,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 二、城镇化 1、城镇化的含义: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也人口和城市农地转化的现 象及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 的变化 2、城镇化水平是指城镇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城镇化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生产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0%或以上(高出生率, 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低出生 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一、周礼考工记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二、各朝都城 1、秦:相天法地,强调方位,以天体星象坐标为依据,布局灵活具体。规 模宏大。 2、汉长安:宫殿与市民居住生活区在空间上分隔,强调皇权,周礼制的规 划思想理念得到全面的体现。 3、三国(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方法,继承战国时期以宫城为中 心的规划思想 4、唐(长安):以宫城为中心,“官民不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想。里 坊制在唐长安进一步发展,布局符合周礼考工记。(唐长安由宇文恺负责 制定规划) 5、宋:里坊制逐渐被废除,出现开放的街巷制度。 三、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1、希波丹姆模式:古希腊城邦时期出现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及现状分析 第二章设计理念 第三章总体规划 一、总平面布局 二、功能、结构形式 三、交通组织 四、建筑布局 五、绿化景观规划 第一章项目概述及现状分状 居住区属较高档类别,周围风景优美。其规划设计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有利条件,通过合理的设想,完善的规划理念进行统一规划、实施。如何能合理利用周围的环境,体现其地方特点,是设计中首要考虑的。本设计以现代居住水准为目标,积极采用新方法和新观念,在兼顾居住环境质量和综合经济效益的同时,以“地方性居住环境”为主题力求创造舒适优美、方便的居住环境,促进该地区住宅建设和新型住宅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章设计理念 人的生活离不开建筑,建筑组成居住小区,居住小区构成了我们的环境,环境是构成自然的主体,然而人又是自然的产物。因此,在本规划设计中主要考虑“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的体现居住区本身的底蕴,设计中尽量保留居住区原有的积极元素,加上合谐亲切的人工造景,使居民乐居其中。

继承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建筑规划理念,并却尽可能的解决和完善了 人们观赏、娱乐、休闲、集会、居住、健康、工作、交流等之间的关系,从而 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一永恒的主题。 居住环境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生存空间。居住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世人皆知。在本规划设计中注意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在内部环境中强调生活、文化、景观 间的连接,以达到美化环境、方便生活之目的。因此,处理好“自然—住宅—人”的关系,就是小区规划着重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章总体规划 ⒈总平面布局: 在本规划设计中采用的是周边式布局方式,住宅构成主要围绕着中心广场区 和中心水景区四周布置,以及南向沿街布置对外商业组团。小区四周分散设置 了出入口,其中,主入口有最佳的朝向和风景,小区内组团之间由循环双车道 相贯通,组团内侧有单车道和尽端道路相连。小区主景观为中心广场区,优越 的位置构成了小区内的主体环境,依水达到了良好的景观效果。 2功能、结构形式: 结构分析 一轴两中心——以南北向干道为轴;以发展方向为重心;以服务规划区为 中心。将住宅区与中心有机的结合,体现了发展与服务共存的原则。 一带一片——西向东为沿河绿化带;南北为规划绿地片区。做为两个生态 区域,它丰富了规划区范围内的自然环境,是不可缺少的生态资源,在本规划 设计中得以的充分利用,更体现了当今"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题。 两界——以纵向条道路为界。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第一章 1、两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2、城市:“城”是以武器守卫土地的意思,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 是一种交易场所。 3、按照行政区划的标准,我国的城镇可以划分为直辖市、市和镇;其中,按行政管辖的不同,还可以把市进一步划分为地级市和县级市;建制镇无可争议的是城镇的一种类型。 4、城市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大的社会发展阶段,即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也可以称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时代,或称为古代的城市和近代的城市。 5、春秋战国之际,各诸侯之间攻伐频繁,也正是这个时期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筑城的高潮。 6 城市化的定义: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7 城市化进程的表现:1 城市化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 城镇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 3 城市化水平高。 8 世界城镇化的历史过程: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9、1989 年12 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城市规划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 。而在2007 年通过的《城乡规划法》中已经废除了这一条。 第二章 1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买一个朝代最显著地特点 2 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希波丹姆的布局形式 3 田园城市的理论 4 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和实践 5 城市规划面临的城市发展趋势:1 城市全球化;2 区域一体化;3 信息网络化;4 全球城镇 化。 6 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1 由单向的封闭型思想方法转向符合开放型的思想方法;2 由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思想方法转向过程导控的动态思想方法; 3 由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转向弹性规划的思想方法; 4 由指令性的思想方法转向引导性的思想方法。 7 思想方法的变革对工作的冲击和影响:1 对工作方法的冲击和影响;2 对工作中的传递方式的影响。 第三章 1、1909 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而中国是在2007 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是我国城乡规划领域的主干法。 3(了解)各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设置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市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改性详细规划。 第四章 1 城市规划的定义:p62 2 城市规划的任务:p64 3 永续发展的概念:p67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永续发展包括需要和限制两个重要的概念。 4、p70 5、和谐城市:应该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的合理有序、自我更新、充满活力的城市生命体,应该是生态环境友好、经济集约高效、社会公平和睦的城市综合体。 6、三个和谐:即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人与人的社会和谐以及历史与未来的发展和谐。 7 永续发展提出的初衷是为了应对危机,其核心诉求是人类的生存;而和谐发展则是在永续发展的基础上,创造共美好、更有意义的人类生存方式。或者说,和谐城市以永续性为底线,但又不满足于人类生存的底线,而是追求更高境界的发展模式。 8 柱锥模型:p7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