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上册几何图形初步(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七年级上册几何图形初步(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七年级上册几何图形初步(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七年级上册几何图形初步(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一数学几何模型部分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

1.已知,,点E是直线AC上一个动点(不与A,C重合),点F是BC边上一个定点,过点E作,交直线AB于点D,连接BE,过点F作,交直线AC于点G.

(1)如图①,当点E在线段AC上时,求证:.

(2)在(1)的条件下,判断这三个角的度数和是否为一个定值?如果是,求出这个值,如果不是,说明理由.

(3)如图②,当点E在线段AC的延长线上时,(2)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如果不成立,请直接写出之间的关系.

(4)当点E在线段CA的延长线上时,(2)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如果不成立,请直接写出之间的关系.

【答案】(1)解:∵

(2)解:这三个角的度数和为一个定值,是过点G作交BE于点H

(3)解:过点G作交BE于点H

故的关系仍成立

(4)不成立| ∠EGF-∠DEC+∠BFG=180°

【解析】【解答】解:(4)过点G作交BE于点H

∴∠DEC=∠EGH

∴∠HGF+∠BFG=180°

∵∠HGF=∠EGF-∠EGH

∴∠HGF=∠EGF-∠DEC

∴∠EGF-∠DEC+∠BFG=180°

∴(2)中的关系不成立,∠EGF、∠DEC、∠BFG之间关系为:∠EGF-∠DEC+∠BFG=180°故答案为:不成立,∠EGF-∠DEC+∠BFG=180°

【分析】(1)根据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出;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得出,即可证明.(2)过点G作交BE于点H,根据平行线性质定理,,

,即可得到答案.(3)过点G作交BE于点H,得到

,因为,所以,得到,

即可求解.(4)过点G作交BE于点H,得∠DEC=∠EGH,因为,所以,推得∠HGF+∠BFG=180°,即可求解.

2.如图,已知:点不在同一条直线, .

(1)求证: .

(2)如图②,分别为的平分线所在直线,试探究与的数量关系;

(3)如图③,在(2)的前提下,且有,直线交于点,,请直接写出 ________.

【答案】(1)证明:过点C作,则,

(2)解:过点Q作,则,

∵,

∵分别为的平分线所在直线∴

(3):1:2:2

【解析】【解答】解:(3)∵

∴ .故答案为: .

【分析】(1)过点C作,则,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解即可;(2)过点Q作,则,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

,再结合(1)的结论即可得出答案;(3)由(2)的结论可得出,又因为,因此,联立即可求出两角的度数,再结合(1)的结论可得出的度数,再求答案即可.

3.如图AB∥CD,点H在CD上,点E、F在AB上,点G在AB、CD之间,连接FG、GH、HE,HG⊥HE,垂足为H,FG⊥HG,垂足为G.

(1)求证:∠EHC+∠GFE=180°.

(2)如图2,HM平分∠CHG,交AB于点M,GK平分∠FGH,交HM于点K,求证:∠GHD=2∠EHM.

(3)如图3,EP平分∠FEH,交HM于点N,交GK于点P,若∠BFG=50°,求∠NPK的度数. 【答案】(1)解:∵HG⊥HE,FG⊥HG

∴FG∥EH,

∴∠GFE+∠HEF=180°,

∵AB∥CD

∴∠BEH=∠CHE

∴∠EHC+∠GFE=180°

(2)解:设∠EHM=x,

∵HG⊥HE,

∴∠GHK=90°-x,

∵MH平分∠CHG,

∴∠EHC=90°-2x,

∵AB∥CD

∴∠HMB=90°-x,

∴∠HMB=∠MHG=90°-x,

∵AB∥CD,

∴∠BMH+∠DHM=180°,即∠BMH+∠GHM+∠GHD =180°,

∴90°-x+90°-x+∠GHD =180°,解得,∠GHD =2x,

∴∠GHD=2∠EHM;

(3)解:延长FG,GK,交CD于R,交HE于S,如图,

∵AB∥CD,∠BFG=50°

∴∠HRG=50°

∵FG⊥HG,

∴∠GHR=40°,

∵HG⊥HE,

∴∠EHG=90°,

∴∠CHE=180°-90°-40°=50°,

∵AB∥CD,

∴∠FEH=∠CHE=50°,

∵EP是∠HEF的平分线,

∴∠SEP= ∠FEH=25°,

∵GH平分∠HGF,

∴∠HGS= ∠HGF=45°,

∴∠HSG=45°,

∵∠SEP+∠SPE=∠HSP=45°,

∴∠EPS=20°,即∠NPK=20°.

【解析】【分析】(1)根据HG⊥HE,FG⊥HG可证明FG∥EH,从而得∠GFE+∠HEF=180°,再根据AB∥CD可得∠BEH=∠CHE,进而可得结论;(2)设∠EHM=x,根据MH是∠CHG的平分线可得∠MHG=90°-x,∠EHC=90°-2x,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HMB=90°-x,从而得∠HMB=∠MHG,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得∠BMH+∠DHM=180°,从而可

得结论;(3)分别延长FG,GK,交CD于R,交HE于S,由AB∥CD得∠HRG=50°,由FG⊥HG得∠GHR=40°,由MH平分∠CHG得∠CHE=50°,由AB∥CD得∠MEH=∠CHE=50°,可得∠SEP=25°,最后由三角形的外角可得结论.

4.如图(1),将两块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C叠放在一起,

(1)若∠DCE=25°,∠ACB=?;若∠ACB=150°,则∠DCE=?;

(2)猜想∠ACB与∠DCE的大小有何特殊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2),若是两个同样的直角三角尺60°锐角的顶点A重合在一起,则∠DAB与∠CAE的大小又有何关系,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答】∵∠ECB=90°,∠DCE=25°

∴∠DCB=90°﹣25°=65°

∵∠ACD=90°

∴∠ACB=∠ACD+∠DCB=155°.

∵∠ACB=150°,∠ACD=90°

∴∠DCB=150°﹣90°=60°

∵∠ECB=90°

∴∠DCE=90°﹣60°=30°.

故答案为:155°,30°

(2)【解答】猜想得:∠ACB+∠DCE=180°(或∠ACB与∠DCE互补)

理由:∵∠ECB=90°,∠ACD=90°

∴∠ACB=∠ACD+∠DCB=90°+∠DCB

∠DCE=∠ECB﹣∠DCB=90°﹣∠DCB

∴∠ACB+∠DCE=180°

(3)【解答】∠DAB+∠CAE=120°

理由如下:

∵∠DAB=∠DAE+∠CAE+∠CAB

故∠DAB+∠CAE=∠DAE+∠CAE+∠CAB+∠CAE=∠DAC+∠BAE=120°.

【解析】【分析】(1)本题已知两块直角三角尺实际就是已知三角板的各个角的度数,根据角的和差就可以求出∠ACB,∠DCE的度数;(2)根据前个小问题的结论猜想∠ACB与∠DCE的大小关系,结合前问的解决思路得出证明.(3)根据(1)(2)解决思路确定∠DAB与∠CAE的大小并证明.

5.如图1,已知线段AB=16cm,点C为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点D、E分别是AC和BC 的中点.

(1)若点C恰为AB的中点,求DE的长;

(2)若AC=6cm,求DE的长;

(3)试说明不论AC取何值(不超过16cm),DE的长不变;

(4)知识迁移:如图2,已知∠AOB=130°,过角的内部任一点C画射线OC,若OD、OE 分别平分∠AOC和∠BOC,试说明∠DOE=65°与射线OC的位置无关.

【答案】(1)解:∵点C恰为AB的中点,

∴AC=BC= AB=8cm,

∵点D、E分别是AC和BC的中点,

∴DC= AC=4cm,CE= BC=4cm,

∴DE=8cm

(2)解:∵AB=16cm,AC=6cm,

∴BC=10cm,

由(1)得,DC= AC=3cm,CE= CB=5cm,

∴DE=8cm

(3)解:∵点D、E分别是AC和BC的中点,

∴DC= AC,CE= BC,

∴DE= (AC+BC)= AB,

∴不论AC取何值(不超过16cm),DE的长不变

(4)解:∵OD、OE分别平分∠AOC和∠BOC,

∴∠DOC= ∠AOC,∠EOC= ∠BOC,

∴∠DOE=∠DOC+∠EOC= (∠AOC+∠BOC)= ∠AOB=65°,

∴∠DOE=65°与射线OC的位置无关

【解析】【分析】(1)由点C恰为AB的中点,得到AC=BC的值,再由点D、E分别是AC

和BC的中点,求出DE的值;(2)由(1)得,DC= AC的值,CE= CB的值,得到DE的值;(3)由点D、E分别是AC和BC的中点,得到不论AC取何值(不超过16cm),DE 的长不变;(4)由OD、OE分别平分∠AOC和∠BOC,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到

∠DOE=∠DOC+∠EOC=(∠AOC+∠BOC)=∠AOB,得到∠DOE=65°与射线OC的位置无关.

6.如图,∠AOB=40°,点C在OA上,点P为OB上一动点,∠CPB的角平分线PD交射线OA于D。设∠OCP的度数为x°,∠CDP的度数为y°。

小明对x与y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进行了探究,

下面是小明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

(1)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按照下表中x的值进行取点、画图、计算,分别得到了y与x的几组对应值,补全表格;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

①描出表中各组数值所对应的点(x,y);

②描出当x=120°时,y的值;

(4)若∠AOB= °,题目中的其它条件不变,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为________。

【答案】(1)40°

(2)解:∵∠DPB=∠AOB+∠CDP=40°+ y°,∠DPB= (40°+ x°),

∴40°+ y°= (40°+ x°),即y= x-20,

x=60时,y= x-20= ×60-20=10,

x=70时,y= x-20= ×70-20=15,

x=80时,y= x-20= ×80-20=20,

x=90时,y= x-20= ×90-20=25,

补全表格如下:

(3)解:①②如图:

x=120时,y= x-20= ×120-20=40;

(4)y= (x-a)

【解析】【解答】解:(1)∵∠CPB是△COP的外角,

∴∠CPB=40°+ x°,∠CPB一定小于180°,

即40°+ x°<180°,x<140°,

∵PD平分∠CPB,

∴∠DPB= ∠CPB = (40°+ x°),

∵当∠DPB=40°时,DP∥OA,即∠CPB的角平分线与OA无交点,所以∠DPB一定大于

40°,即(40°+ x°)>40°,解得x>40°,

∴x的取值范围是40°

∴∠DPB= °+ y°,

∵∠CPB=∠AOB+∠OCP,∠AOB= °,∠OCP的度数为x°,

∴∠CPB= °+ x°,

∵PD平分∠CPB,

∴∠DPB= ∠CPB= ( °+ x°),

∴ °+ y°= ( °+ x°),即y= (x-a).

【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CPB=40°+ x°,∠DPB= (40°+ x°),当∠DPB=40°时,DP∥OA,即∠CPB的角平分线与OA无交点,所以∠DPB一定大于40°,且∠CPB是△COP的外角,一定小于180°,即可得出x的取值范围;

(2)根据角平分线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列出y与x的关系式,分别计算求值即可;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描出各点即可;

(4)根据角平分线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解.

7.已知:如图所示,直线,另一直线交于,交于,且,点为直线上一动点,过点的直线交于点,且 .

(1)如图1,当点在点右边且点在点左边时,的平分线与的平分线交于点,求的度数;

(2)如图2,当点在点右边且点在点右边时,的平分线与的平分线交于点,求的度数;

(3)当点在点左边且点在点左边时,的平分线与的平分线所在直线交于点,请直接写出的度数,不说明理由.

【答案】(1)解:过点作 .

∵平分 .

∴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同理可证.

.

∴ .

(2)解:过点作 .

∵ .

∴ .

∵平分 .

∴ .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平分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

(3)解:过点作 .

∵平分 .

∴(两直线平行等,内错角相等).

∴平分 .

.

∴ .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

【解析】【分析】(1)过点作,由角平分线定义可得,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

得,同理可得∠CPE=∠PCA= ∠DCA=25°,从而求出∠BPC的度数.

(2)过点作 . 利用邻补角定义可得∠DBA=100°,由角平分线定义可得∠DBP= ∠DBA=50°,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得∠BPE=130°.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及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角可得∠PCA=∠CPE= ∠DCA=25°,从而求∠BPC的度数.

(3)过点作 . 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角可得∠DBP=∠DPE=40°,根

据邻补角可求出∠CPE的度数,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PCA= ∠DCA=65°,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求出∠CPE的度数,继而求出∠BPC的度数.

8.如图1,已知直线CD∥EF,点A、B分别在直线CD与EF上.P为两平行线间一点.

(1)若∠DAP=40°,∠FBP=70°,则∠APB=________.

(2)猜想∠DAP,∠FBP,∠APB之间有什么关系?并说明理由.

(3)利用(2)的结论解答:

①如图2,AP1、BP1分别平分∠DAP、∠FBP,请你写出∠P与∠P1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②如图3,AP2、BP2分别平分∠CAP、∠EBP,若∠APB=β,求∠AP2B(用含β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

(2)由(1)可知

∠DAP,∠FBP,∠APB之间的关系为: .

(3)解:①∠P=2∠P1;

由(2)得:,

即∠P=2∠P1;

②由(2)得∠APB=∠DAP+∠FBP,∠AP2B=∠CAP2+∠EBP2,

∵AP2、BP2分别平分∠CAP、∠EBP,

【解析】【解答】(1)证明:过P作PM∥CD,

∴∠APM=∠DAP.(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D∥EF(已知),

∴PM∥CD(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MPB=∠FBP.(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PM+∠MPB=∠DAP+∠FBP.(等式性质),

【分析】(1)过P作PM∥CD,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出∠APM=∠DAP,根据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得出PM∥CD,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出∠MPB=∠FBP,根据角的和差及等量代换即可得出

(2)由(1)可知∠DAP,∠FBP,∠APB之间的关系为: .(3)①∠P=2∠P1;根据(2)的结论,得,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及等量代换得,

②由(2)得∠APB=∠DAP+∠FBP,∠AP2B=∠CAP2+∠EBP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及角的

和差,等量代换即可得出结论:∴=180°-.

9.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BOD,OF平分∠COE.

(1)若∠AOC=76°,求∠BOF的度数;

(2)若∠BOF=36°,求∠AOC的度数;

(3)若|∠AOC﹣∠BOF|=α°,请直接写出∠AOC和∠BOF的度数.(用含的代数式表示)【答案】(1)解:∵∠BOD=∠AOC=76°,

又∵OE平分∠BOD,

∴∠DOE= ∠BOD= ×76°=38°.

∴∠COE=180°﹣∠DOE=180°﹣38°=142°,

∵OF平分∠COE,

∴∠EOF= ∠COE= ×142°=71°,

∴∠BOF=∠EOF﹣∠BOE=71°﹣38°=33°

(2)解:∵OE平分∠BOD,OF平分∠COE,∴∠BOE=∠EOD,∠COF=∠FOE,

∴设∠BOE=x,则∠DOE=x,

故∠COA=2x,∠EOF=∠COF=x+36°,

则∠AOC+∠COF+∠BOF=2x+x+36°+36°=180°,

解得:x=36°,

故∠AOC=72°

(3)解:设∠BOE=x,

∵OE平分∠BOD,∠BOD=∠AOC,

∴∠DOE=x,∠COA=2x,

∴∠BOC=180°-2x,

∴∠COE=180°-x,

∵OF平分∠COE,

∴∠EOF=90°- x,

∴∠BOF=90°﹣ x,

∵|∠AOC﹣∠BOF|=α°,

∴|2x﹣(90°﹣ x)|=α°,

解得:x=()°+ α°或x=()°﹣α°,当x=()°+ α°时,

∠AOC=2x=()°+ α°,

∠BOF=90°﹣ x=()°﹣α°;

当x=()°﹣α°时,

∠AOC=2x=()°﹣α°,

∠BOF=90°﹣ x=()°+ α°

【解析】【分析】(1)由∠AOC=76°易得∠BOD=76°,结合OE平分∠BOD可得∠DOE=∠BOE=38°,由此可得∠COE=180°-38°=142°,结合OF平分∠COE可得∠EOF=71°,最后由∠BOF=∠EOF-∠BOE即可求得∠BOF的度数;(2)设∠BOE=x,由OE平分∠BOD,∠AOC=∠BOD可得∠DOE=∠BOE=x,∠AOC=2x,结合∠BOF=36°,OF平均∠EOF 可得∠COF=∠EOF=x+36°,最后由∠AOC+∠COF+∠BOF=180°即可列出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求得x的值即可求得∠AOC的度数;(3)设∠BOE=x,则由已知条件易得∠AOC=2x,

∠BOF=90°- x,这样结合|∠AOC﹣∠BOF|=α°即可列出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求得x的值即可求得∠AOC和∠BOF的值.

10.如图①,已知AB//CD, AC//EF

(1)若∠A=75°,∠E=45°,求∠C和∠CDE的度数;

(2)探究:∠A、∠CDE与∠E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若将图①变为图②,题设的条件不变,此时∠A、∠CDE 与∠E之间又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探究的结论.

【答案】(1)解:在图①中,

∵AB∥CD

∴∠A+∠C=180°,

∵∠A=75°,

∴∠C=180°-∠A=180°-75°=105°,

过点D作DG∥AC,

∵AC∥EF,

∴DG∥AC∥EF,

∴∠C+∠CDG=180°,∠E=∠GDE,

∵∠C=105°,∠E=45°,

∴∠CDG=180°-105°=75°,∠GDE=45°,

∵∠CDE=∠CDG+∠GDE,

∴∠CDE=75°+45°=120°;

(2)解:如图①,通过探究发现,∠CDE=∠A+∠E.

理由如下:∵AB∥CD,

∴∠A+∠C=180°,

过点D作DG∥AC,

∵AC∥EF,

∴DG∥AC∥EF,

∴∠C+∠CDG=180°,∠GDE=∠E,

∴∠CDG=∠A,

∵∠CDE=∠CDG+∠GDE,

∴∠CDE=∠A+∠E;

(3)解:如图②,通过探究发现,∠CDE=∠A-∠E.

∵AB∥CD,

∴∠A+∠C=180°,

∵AC∥EF,

∴∠E=∠CHD,

∵∠CHD+∠C+∠CDE=180°,

∴∠E+∠C+∠CDE=180°,

∴∠E+∠CDE=∠A,

即∠CDE=∠A-∠E.

【解析】【分析】(1)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可得∠C,过点D作DG∥AC,可得DG∥AC∥EF,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可得∠CDG,由∠CDE=∠CDG+∠GDE,代入数值可得结果;

(2)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同角的补角相等得∠A=∠CDG,由角的和及等量代换可得;(3)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结论.

11.如图1,将一副直角三角板的两顶点重合叠放于点O,其中一个三角板的顶点C落在另一个三角板的边OA上,已知∠ABO=∠DCO=90°,∠AOB=45°,∠COD=60°作∠AOD的平

分线交边CD于点E。

(1)求∠BOE的度数。

(2)如图2,若点C不落在边OA上,当∠COE=15°时,求∠BOD的度数。

【答案】(1)解:∵∠COD=60°,OE为∠COD的平分线,

∴∠COE=30°,

∴∠BOE=∠AOB+∠COE

=45°+30°

=75°;

(2)解:∵∠COE=15°,

∴∠DOE=∠DOC-∠OCE=60°-15°=45°,

∵OE平分∠AOD,

∴∠AOD=2∠DOE=2×45°=90°,

∴∠BOD=∠AOD+∠AOB=90°+45°=135°.

【解析】【分析】(1)OE为∠COD的平分线,求出∠COE的度数,则∠BOE的度数等于∠AOB和∠COE的度数之和;

(2)现知∠COE的度数,则∠DOE度数可求,结合OE平分∠AOD,则∠AOD可求,于是∠BOD的度数可得;

12.我们知道,|a|表示数a在数轴上的对应点与原点的距离.如:|5|表示5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到原点的距离。而|5|=|5-0|,即|5-0|表示5和0在数轴上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类似的,有:|5-3|表示5和3在数轴上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5+3|=|5-(-3)|,所以|5+3|表示5和-3在数轴上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一般地,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数a和b,那么点A和B之间的距离可表示为|a-b|。

利用以上知识:

(1)求代数式|x-1|+|x-2|+|x-3|+…+|x-100|的最小值=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培优资料(精华)

七年级数学 上册 培优训练

第一讲 有理数(一) 一、【问题引入与归纳】 1、正负数,数轴,相反数,有理数等概念。 2、有理数的两种分类: 3、有理数的本质定义,能表成 m n (0,,n m n ≠互质)。 4、性质:① 顺序性(可比较大小); ② 四则运算的封闭性(0不作除数); ③ 稠密性:任意两个有理数间都存在无数个有理数。 5、绝对值的意义与性质: ① (0) ||(0) a a a a a ≥?=?-≤? ② 非负性 2(||0,0)a a ≥≥ ③ 非负数的性质: i )非负数的和仍为非负数。 ii )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他们都为0。 二、【典型例题解析】: 1、若|||||| 0,a b ab ab a b ab +- 则的值等于多少? 2. 如果m 是大于1的有理数,那么m 一定小于它的( ) A.相反数 B.倒数 C.绝对值 D.平方 3、已知两数a 、b 互为相反数,c 、d 互为倒数,x 的绝对值是2,求 220062007 ()()()x a b cd x a b cd -+++++-的值。 4、如果在数轴上表示a 、b 两上实数点的位置,如下图所示,那么||||a b a b -++化简的结果等于( ) A.2a B.2a - C.0 D.2b 5、已知2(3)|2|0a b -+-=,求b a 的值是( ) A.2 B.3 C.9 D.6 6、有3个有理数a,b,c ,两两不等,那么,,a b b c c a b c c a a b ------中有几个负数?

7、设三个互不相等的有理数,既可表示为1,,a b a +的形式式,又可表示为0, b a , b 的形式,求20062007a b +。 8三个有理数,,a b c 的积为负数,和为正数,且 ||||||||||||a b c ab bc ac X a b c ab bc ac = +++++则321ax bx cx +++的值是多少? 9、若,,a b c 为整数,且20072007||||1a b c a -+-=,试求||||||c a a b b c -+-+-的值。 三、课堂备用练习题。 1、计算:1+2-3-4+5+6-7-8+…+2005+2006 2、计算:1×2+2×3+3×4+…+n(n+1) 3、计算:5917336512913248163264 +++++- 4、已知,a b 为非负整数,且满足||1a b ab -+=,求,a b 的所有可能值。 5、若三个有理数,,a b c 满足||||||1a b c a b c ++=,求 || abc abc 的值。

初一上数学几何图形初步培优

初一上数学-几何图形初步-培优

————————————————————————————————作者:————————————————————————————————日期:

板块一、有理数基本加、减混合运算 【例1】 已知线段AB的长度为a,点C是线段AB上的任意一点,M为AC中点,N为BC的中点,求MN的长。 【例2】.已知,线段AB=10cm,直线AB上有一点C,且BC=4cm,M是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AM的长。 【例3】点C在线段AB上,AC=8cm,CB=6cm,点M、N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 (1)求MN的长; (2)若点C为线段AB上任意一点,k CB AC= +,其他条件不变,则MN的长度为多少? 【例4】如图,已知B、C是线段AD上任意两点,M是AB中点,N是CD中点,若. ,b BC a MN= =求AD. 【例5】如图,已知线段AB和CD的公共部分, 4 1 3 1 CD AB BD= =线段AB,CD的中点E、F的距离是12cm,求AB,CD的长。 【例6】在数轴上有两个点A和B,A在原点左侧到原点的距离为6,B在原点右侧到原点的距离为4,M,N分别是线段AO和BO的中点,写出A和B表示的数;求线段MN的长度。 有理数基本运算 线段及其中点问题

【例7】 (1)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AC = 8 cm ,CB = 6 cm ,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求线段 MN 的长; (2)若C 为线段AB 上任一点,满足AC + CB = a cm ,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 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 (3)若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 -BC = b cm ,M 、N 分别为AC 、BC 的中点,你能猜想MN 的长度吗?请画出图形,并说明理由。 A B C M N 【例8】 已知线段AB=acm,点A 1平分AB,A 2平分AA 1,A 3平分AA 2,……, n A 平分1n AA -, 则n AA =_________cm. 【例9】 过两点最多可画1条直线(1= 212?);过三点最多可画3条直线(3=2 2 3?);过同一平面内四点最多可画______________条直线;过同一平面内n点最多可画______________条直线; 【例10】 在一条直线上取两上点A 、B,共得几条线段?在一条直线上取三个点A 、B 、 C,共得几条线段?在一条 直线上取A 、B 、C 、D 四个点时,共得多少条线段? 在一条直线上取n 个点时,共可得多少条线段? 【例11】 如图,P 是定长线段AB 上一点,C 、D 两点分别从P 、B 出发以1cm/s 、2 cm/s 的速度沿直线AB 向 左运动(C 在线段AP 上,D 在线段BP 上) (1)若C 、D 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 =2AC ,请说明P 点在线段AB 上的位置: (2)在(1)的条件下,Q 是直线AB 上一点,且AQ -BQ=PQ ,求 AB PQ 的值。 (3)在(1)的条件下,若C 、D 运动5秒后,恰好有AB CD 2 1 =,此时C 点停止运动,D 点继续运动(D 点在线段PB 上),M 、N 分别是CD 、PD 的中点,下列结论:①PM -PN 的值不变;②AB MN 的值不变,可以说明, 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值。 C B B A A C D B A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几何图形专项练习题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几何图形专项练习题 1.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靓靓晚上与爸爸在路灯下散步,当走向路灯时,他们的影子() A .会变长 B .会变短 C .长度保持不变 2. 一个长4cm,宽2cm的长方形按4:1放大,得到的图形的面积是()cm2 . A .32 B .72 C .128 3. 如图中的正方体、圆柱和圆锥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下面哪句话是正确的?() A .圆柱的体积比正方体的体积小一些 B .圆锥的体积是正方体的 C .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相等 4. 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的体积是这个圆柱体积的() A . B . C .2倍 5. 从福州到厦门的实际距离是280千米,用1:4000000的比例尺画在图上,那么这两地的图上距离是()

A .7毫米 B .7厘米 C .8分米 6. 圆柱的底面直径是6分米,高是8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A .113.04 B .226.08 C .75.36 7. 油漆圆柱形柱子,要计算油漆的面积有多大,就是求() A .体积 B .表面积 C .侧面积 8. 电风扇的运动是() A .平移 B .旋转 C .既平移又旋转 9. 如图所示,下面的图形是丽丽同学看到的是() A . B . C .

10. 下列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没有用到平移或旋转的是()。 A .三角形 B .长方形 C .圆 D .平行四边形 11. 看图填一填

图①向______平移了______格。图②向______平移了______格。 图③向______平移了______格。图④向______平移了______格。 12. 下面图形是圆柱的是______。(填序号) 13. 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______都相等.所有的______也都相等. 14. 晚上在人行道上行走的人在汽车灯光照射下,其影长越来越短,则汽车离人的距离越来越______。近(填“远”或“近”) 15. 长方体相对的面______ ,相对的棱______ 。 16. 看图回答问题. 小圆的半径r为多少? 17. 看图填一填。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培优练习册全集(人教版)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培优 练习册全集(人教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数学练习册七年级(上)人教版 目录: 第一章有理数 1.1 有理数的概念 1.2 有理数的运算 1.3 近似数与科学计数法 1.4 单元测试 第二章整式加减 2.1 整式的加减 2.2 单元测试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1 解一元一次方程 3.2 列方程解应用题(一) 3.3 列方程解应用题(二) 3.4 单元测试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4.1 多姿多彩的图形 4.2 平面图形 4.3 单元测试 期末模拟试卷(一) 期末模拟试卷(二) 期末模拟试卷(三) 有理数 第一章有理数一、全章知识结构 2

3 二、回顾正数、负数的意义及表示方法 1、正数的表示方法:a>0, 2、负数的表示方法:a<0 三、有理数的分类 定义: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而无限不循环小数却不是有理数 1、按整数分数分类 2、按数的正负性分类?????? ???????????????负分数负整数负数零 正分数正整数正数有理数. 3、在数轴上分类 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作用: (1)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2)在数轴上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可用数轴揭示一个数的绝对值和互为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4)在数轴上可求任意两点间的距离:两点间的距离=|x -y|=|y -x| 四、有理数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数:相反数、倒数、绝对值、非负数 1、相反数: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七年级数学几何图形初步(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一数学几何模型部分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 1.问题情境1:如图1,AB∥CD,P是ABCD内部一点,P在BD的右侧,探究∠B,∠P,∠D之间的关系? 小明的思路是:如图2,过P作PE∥AB,通过平行线性质,可得∠B,∠P,∠D之间满足____关系。(直接写出结论) 问题情境2 如图3,AB∥CD,P是AB,CD内部一点,P在BD的左侧,可得∠B,∠P,∠D之间满足____关系。(直接写出结论) 问题迁移:请合理的利用上面的结论解决以下问题: 已知AB∥CD,∠ABE与∠CDE两个角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F (1)如图4,若∠E=80°,求∠BFD的度数; (2)如图5中,∠ABM= ∠ABF,∠CDM= ∠CDF,写出∠M与∠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若∠ABM= ∠ABF,∠CDM= ∠CDF,设∠E=m°,用含有n,m°的代数式直接写出∠M=________. 【答案】(1)解:根据问题情境2,可得出∠BFD=∠AEF+∠CDF ∵,∠ABE与∠CDE两个角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F ∴∠AEF=∠FBE,∠CDF=∠FDE ∴∠FBE+∠FDE=∠BFD

∵∠E+∠BFD+∠FBE+∠FDE=360° ∴80°+∠BFD+∠BFD=360° ∴∠BFD=140° (2)结论为:6∠M+∠E=360° 证明:∵∠ABM= ∠ABF,∠CDM= ∠CDF ∴∠ABF=3∠ABM,∠CDF=3∠CDM ∵∠ABE与∠CDE两个角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F ∴∠ABE=6∠ABM,∠CDE=6∠CDM ∵∠ABE+∠CDE+∠E=360° ∴6(∠ABM+∠CDM)+∠E=360° ∵∠M=∠ABM+∠CDM ∴6∠M+∠E=360° (3)证明:根据(2)的结论可知 2n∠ABM+2n∠CDM+∠E=360° 2n(∠ABM+∠CDME)+∠E=360° ∵∠M=∠ABM+∠CDM ∴2n∠M+m°=360° ∴∠M= 【解析】问题情境1: 图1中∠B,∠P,∠D之间关系是:∠P+∠B+∠D=360°,问题情境2:图3中∠B,∠P,∠D之间关系是:∠P=∠B+∠D; 【分析】问题情境1和2 过点P作EP∥AB,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证得结论。 (1)利用问题情境2的结论,可得出∠BFD=∠AEF+∠CDF,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AEF=∠FBE,∠CDF=∠FDE,再证明∠E+∠BFD+∠FBE+∠FDE=360°,就可建立方程80°+∠BFD+∠BFD=360°,解方程求出∠BFD的度数即可。 (2)根据已知可得出∠ABF=3∠ABM,∠CDF=3∠CDM,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ABE=6∠ABM,∠CDE=6∠CDM,然后根据问题情境1的结论∠ABE+∠CDE+∠E=360°,可推出6(∠ABM+∠CDM)+∠E=360°,变形即可证得结论。 (3)根据已知得出2n∠ABM+2n∠CDM+∠E=360°,再根据∠M=∠ABM+∠CDM,代入变形即可得出结论。 2.如图,∠AOB=90°,∠BOC=30°,射线OM平分∠AOC,ON平分∠BOC.

新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几何图形专项练习题

新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几何图形专项练习题 1. 学校要召开秋季运动会,体育组的老师们在操场上画跑道,最内圈跑道的弯道半径大约是15米,每条跑道宽0.8米,直道部分全长是106米 (1)最内圈的弯道部分全长是()米 A .15π B .30π C .60π D .7.5π (2)靠内第二圈的弯道部分全长是()米 A .15π B .30π C .(15+0.8)π D .2(15+0.8)π (3)相邻两条跑道的弯道部分相差()米 A .0.8π B .15.8π C .(15-0.8)π D .1.6π 2. 电风扇的运动是() A .平移 B .旋转 C .既平移又旋转 3. 在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用到平移或旋转。 4. 一个圆形台面,半径是6分米,这个台面的面积是() A .18.84平方分米 B .36平方分米 C .113.04平方分米 D .103.04平方分米

5. 成都到雅安灾区的实际距离是150千米,在一副地图上量得两地距离是3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A .1:50 B .1:5000 C .1:500000 D .1:5000000 6.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叫做圆的直径. A .射线 B .线段 C .直线 7. 若一个圆的半径为r,那么这个圆的周长的一半是() A .2πr B .πr C . D . 8. 一个长4cm,宽2cm的长方形按4:1放大,得到的图形的面积是()cm2 . A .32 B .72 C .128 9. 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后再对折,写出一个田字,打开后看见()个田字。。 A .1 B .2 C .4 10. 教室门的打开和关上,门的运动是() A .平移

初一上几何图形初步测试题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射线AB 和射线BA 是同一条射线 B. 延长线段AB 和延长线段BA 的含义是相同的 C. 延长直线AB D.经过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并且只能画一条直线 2.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与∠AOB 是同一个角 B.B. ∠AOC 也可用∠O 来表示 C. 图中共有三个角:∠AOB, ∠AOC, ∠BOC D. ∠ 与∠BOC 是同一个角 3.甲看乙的方向为北偏东30°,那么乙看甲的方向是( ). A. 南偏东60° B.南偏西60° C. 南偏西30° D.南偏东30 ° 4.分别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这三个方向看下面的四个几何体,得到如图所示的平面图形,那么这个几何体是( ). 5.下面四个图形中,经过折叠能围成如图所示的几何图形的是( ) 6.一个角的度数为54°11′23〞,则这个角的余角和补角的度数分别为( ). A. 35°48′37〞, 125°48 ′37〞 B. 35°48′37〞, 144°11′23〞 C. 36°11′23〞, 125°48′37〞 D. 36°11′23〞, 144°11′23〞 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7.如图,从学校A 到书店B 最近的路线是①号路线,得到这个结论的根据是: . β1O C B A (第2题) (第4题) (A ) (B ) (C ) (D ) (第5题) (A ) (B ) (C ) (D ) (第7题)

8.如图,各图中的阴影部分绕着直线l 旋转360°,所形成的立体图形分别是 . 9. 如图,以图中的A ,B ,C ,D ,E 为端点的线段共有 条. 10.如图所示,两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重合,如果∠AOB=128°,那么∠BOC= °. 三、解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1.如图,若CB=4㎝,DB=7㎝,且D 是AC 的中点,求线段DC 和AB 的长度. 12.借助一副三角尺画出15°,105°,120°,135°的角. 13.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 平分∠AOD ,∠FOC=90°,∠1=40°,求∠2与∠3的度数. 14.虚线对折得图③,然后用剪刀沿图③中的虚线剪去一个角再打开,请你画出打开后的几何图形. E D C B A D C O B A D C B A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4题) ① ② ③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培优辅导讲义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培优辅导讲义 第1讲与有理数有关的概念 考点·方法·破译 1.了解负数的产生过程,能够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会进行有理的分类,体会并运用数学中的分类思想. 3.理解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倒数的意义.会用数轴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绝对值、倒数. 经典·考题·赏析 【例1】写出下列各语句的实际意义⑴向前-7米⑵收人-50元⑶体重增加-3千克 【解法指导】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应该包合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二是它们具有数量.而且必须是同类两,如“向前与自后、收入与支出、增加与减少等等”解:⑴向前-7米表示向后7米⑵收入-50元表示支出50元⑶体重增加-3千克表示体重减小3千克. 【变式题组】 01.如果+10%表示增加10%,那么减少8%可以记作() A.-18% B.-8% C.+2% D.+8% 02.(金华)如果+3吨表示运入仓库的大米吨数,那么运出5吨大米表示为( ) A.-5吨B.+5吨C.-3吨D.+3吨 03.(山西)北京与纽约的时差-13(负号表示同一时刻纽约时间比北京晚).如现在是北京时间15:00,纽约时问是_ ___ 【例2】在-错误!,π,0,0.033 . 3这四个数中有理数的个数(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解法指导】有理数的分类:⑴按正负性分类,有理数 ?? ? ? ? ?? ? ?? ?? ?? ? 正整数正有理数 正分数 负整数 负有理数 负份数 ; (2)按整数、分数分类,有理数?? ?? ? ? ?? ?? ? ? ?? ?? ? 正整数 整数0 负整数 正分数 分数 负分数 ;其中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因为π= 3.1415926…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它不能写成分数的形式,所以π不是有理数,-错误!是分数,0.033 . 3是 无限循环小数可以化成分数形式,0是整数,所以都是有理数,故选C.【变式题组】 01.在7,0,15,-错误!,-301,31.25,-错误!,100,1,-3 001 中,负分数为,整数 为,正整数 . 02.(河北秦皇岛)请把下列各数填入图中适当位置15,-错误!,错误!,-错误!,0.1,-5.32,123, 2.333 【例3】(宁夏)有一列数为-1,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找规律到第2007个数是 .【解法指导】从一系列的数中发现规律,首先找出不变量和变量,再依变量去发现规律.归纳去猜想,然后进行验证.解本题会有这样的规律:⑴各数的分子部是1;⑵各数的分母依次为1,2,3,4,5,6,…⑶处于奇数位置的数是负数,处于偶数位置的数是正数,所以第2007个数的分子也是1.分母是

完整word版六年级上册几何图形题

几何图形题1、填写表格: 2、选择填空:、圆心;B、半径)()决定圆的位置,(()决定圆的大小。A 3、 在下面左边的圆中画出半径、直径,标上相应的字母,再量一量、填一填。 )厘米r=( A )厘米O d=( 4、以上面右边的厘米的圆。点为圆心,画一个直径2A )厘米的圆比半径 5、判断:①直径85厘米的圆大。()(②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半径。 ,直径与、填空:在同一圆内,半径与直径都有(6 ))条,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 半径的长度比是( 、想方法,找出右边圆的圆心。7 )8、判断:直径越大,圆周率越大,直径越小,圆周率越小。( )厘米;厘米,它的周长是(9、填空:①一个圆的直径是10 )分米;2②一个圆的半径是分米,它的周长是( (单位:分米)10、计算下面各圆的周长。 1

6 1.5 )。11、圆的周长与这个圆的直径的比是( )倍。、圆的半径扩大3倍,直径就扩大()倍,周长就扩大(12 、用篱笆围一个半径4米的圆形鸡圈,需要篱笆多少米?13 5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学校有一个圆形花坛,直径14 ,求这个半(如下图)215、将一个直径厘米的圆形纸片对折,得到一个半圆形圆 的周长。 2厘米 31.416.大酒店门前有一根圆形柱子,量得它的周长是分米,这根柱子的直径是多少分米? 17、圆的半径与这个圆的周长的比是()。2 )。厘米,大圆的直径是8厘米,小圆与大圆的周长比是( 18、小圆的半径是2 厘米,这个圆桌面的直径是多少厘米?376.819、小明家的圆桌面的周长是 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20、如下图所示,一个圆的周长是15.7

21、如下图所示,两个小圆的周长之和与大圆的周长相比,谁长一些?请说明理由。 分米,现在用铁丝将桶22、一个圆形水桶,桶口和桶底都是一样大小的圆形,外直径是5 口和桶底箍紧,至少需要铁丝多少分米? ,计算这、一张圆形纸片,直径2310厘米,对折再对折后,得到一个新的图形(如下图)个新图形的周长。 3 24、一个圆的半径是10分米,这个圆的直径是()分米,周长是()分米,面积是()平方分米。 25、计算下面两个圆的面积。(单位:厘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图形练习题及答案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锥,可以是椭圆 B、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相等 C、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柱体,截面可以是梯形 D、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长方体截面不能是正方形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球的截面一定是圆 B、组成长方体的各个面中不可能有正方形 C、从三个不同的方向看正方体,得到的都是正方形 D、圆锥的截面可能是圆 3、下列图形中,是棱锥展开图的是() A、 B、 C、 D、 4、下面图形不能围成一个长方体的是() A、 B、

C、 D、 5、下列图形是四棱柱的侧面展开图的是() A、 B、 C、 D、 6、下列图形中,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是() A、 B、 C、 D、 7、将选项中的四个正方体分别展开后,所得的平面展开图与如图不同的是()A、 B、

C、 D、 8、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这个正方体可能是() A、 B、 C、 D、 9、一个几何体的展开图如图所示,这个几何体是() A、棱柱 B、棱锥 C、圆锥 D、圆柱 10、在下面的图形中,不可能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是()A、 B、

C、 D、 11、下列图形中,是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是() A、 B、 C、 D、 12、下列四个图形中是如图展形图的立体图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13、一个棱锥有7个面,这是________棱锥. 14、如果一个棱柱共有15条棱,那么它的底面一定是________边形. 15、长方体是一个立体图形,它有________个面,________条棱,________个顶点. 16、六棱柱有________个顶点,________个面,________条棱. 17、如图是由________、长方体、圆柱三种几何体组成的物体.

小学六年级数学图形与几何练习题

六年级数学图形与几何练习题 一、填空 1、3小时20分=()小时9公顷200平方米=()公顷 2、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把它切成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一排长()米。 3、一个棱长总和是48分米的长方体,长、宽、高的比是5:4:3,表面积是(),体积是()。 4、把一个正方体平均分成两个小长方体,其中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原来正方体表面积的()。 5、把一个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按1:5缩小后,长是()厘米,宽是()厘米,面积缩小到原来的()。 6、王丽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最后一列上,她的位置可以表示为(6,8),这个班中共有( )名学生。 7、把高10厘米的圆柱分成16等份,拼成近似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80平方厘米,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8、两个圆的半径分别是3厘米和5厘米,它们周长的比是(),面积的比是()。 9、一个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铁块,熔铸成底面积是32平方分米的圆锥,圆锥的高是()分米。 10、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盒子,最多能放()个棱长2厘米的小正方体。 二、判断 1、周长相等的两个圆面积也相等。( ) 2、把一个石块放进一只水桶里,桶里的水溢出31.4毫升,则石块的体积是31.4立方厘米。() 3 4 5、打开冰箱门,冰箱门的运动是旋转。() 6、把一个三角形按2:1的比放大后,所画的三角形的每条边、每个角都是原来三角形的 2倍。( ) 7、如果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相等,那么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是一个正方形。() 8、一条直线上的两点把这条直线分成两条射线和一条线段,所以射线比直线短。()

9、圆有无数条对称轴,而半圆只有一条对称轴。( ) 10、教室里小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2,3),他的同桌可以用数对(2,4)表示。( ) 三、选择 1、一架飞机从某机场向南偏东50°方向飞行了1000米,返回时飞机要向( ) A 、南偏东50°方向飞行1000米 B 、 西偏北50°方向飞行1000米 C 、南偏西50°方向飞行1000米 D 、 北偏西50°方向飞行1000米 2、把一段圆钢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重4千克,这段圆钢原来重( )千克。 A 、24 B 、6 C 、 12 D 、 8 3、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已知两条边分别长8厘米和4厘米,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厘米。 A 、12 B 、 16 C 、 20 D 、 16或20 4、一个等腰梯形周长是48厘米,面积96平方厘米,高是8厘米,腰长( )厘米。 A 、24 B 、12 C 、18 D 、 36 5、.从上向下看图,应是右图中所示的( ) 四、计算 3×( 31+81 )×8 3.2×1.25 ×0.25 0.32×6.7+3.2×0.33 24×( 83×43) 41÷85+43÷85

七年级数学上册培优计划

七年级数学上册培优计划 在培优班成立后的第一节课,刚开始,焦主任给学生介绍这个班级的情况以及他们自身的情况,看得出来学生是特别重视的,后来由于这些学生来自于三个班级,我便让学生们之间做了简单的熟悉,之后这节课剩下20分钟左右,我便对这20个同学进行了一个摸底测试,本来我是准备了6个题目,第1题(难度最大)和第6题(难度其次)相对较难,中间的2、3、4、5相对来说难度不大,属于强化题。由于时间关系,我便让学生先做中间4个题目,到了下课时间,只有两三个同学完成,因此这次摸底试题我是在课下规定了一个时间让学生上交的,后来的经过我的批改,我发现学生完成情况并不是很乐观,其中有一个题目全班没有一个人正确,而这个题目并不难,只是这个知识点学习的时间有点儿早,因此学生可能有所遗忘。其实这样也说明了,目前在我们这个培优班并没有真正的特别强大的尖子生。 三、具体计划: 因此针对学生的情况,对于培优工作,我目前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目前学生处于七年级,知识难度还不是特别大,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的差异体现的还不是特别明显,因此从现在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后期的数学学习。数学是一门考查学生思维能力的学科,需要学生静下心来去思考,因此教

会学生思考,在数学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当学生碰到不会的题目时,我会先让他们思考,如果实在没有头绪,我会一步步的去引导他们,慢慢的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最终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虽然教会学生思考的这个过程会比较慢,但我一直相信:慢慢来,才比较快。 (2)注重教给学生解题思路的开阔与灵活。数学的巧妙很多时候在于对于同一道题目,会有多种不同的解法,在我看来,有的时候一节课教会学生同一题的5种解法比教会学生5道题更有意义。教会学生举一反三,对于同一道题彻底弄懂弄透,那么下次再碰到类似题目的话学生也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而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是教什么会什么,不教就不会,说明学生的变通能力有待提高。 (3)讲练结合,知识内化。对于课堂,一直以来,学生才是主角,课堂是他们的主战场,我的角色其实就是引导他们在正确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对于培优班的学生,我的想法是刚开始慢慢的培养他们、教他们,到后期慢慢的变成我看着他们上课,给他们出示问题,把课堂留给他们,让他们自己讨论、解决、分享知识的获得。这样的话,回到自己的班级,他们都能够成为一个个数学课堂的顶梁柱。 在培优的路上,其实我的经验也并不丰富,不过我会尽自己最 大的努力用心去做这个事情,希望在以后的课堂中我能够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一起成就最好的我们!

六年级几何图形练习题

六年级几何图形练习题 1、下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2、求出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3、求出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4、求出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5、在半径为10厘米,圆心角为90°的扇形中,分别以两条半径的中点E和F为圆心,以 扇形半径之半为半径,画两个半圆交于D。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如下图)。 6、求出下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7、求出下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8、下图,直径AB=20厘米,阴影Ⅰ的面积比阴影Ⅱ的面积大7平方厘米,求BC的长。 9、如下图,四个圆的直径均为4厘米,求阴影部分面积。(单位:厘米)

10、下图中各小圆的半径为1,求该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11、已知右图中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3厘米和6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12、下图的中的正方形的边长是2厘米,以圆弧为分界线的Ⅰ、Ⅱ两部的面积的差是多少平方厘米?( =3.14) 12、如下图,已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13、如下图,O为圆心CO垂直于AB,三角形ABC的面积是45平方厘米,以C为圆 心,CA为半径画弧将圆分成两部分,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14、如下图扇形的半径OA=OB=6厘米。角AOB等于45°,AC垂直OB于C点,那么 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14) 15、求下列图形的阴影部分。 16、下图中长方形的面积是

18、把一块1.35公顷的长方形田地划分成两部分(如下图),其中三角形田地比梯形田地少0.81公顷,三角形的底是60米。这块长方形地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19、如下图,半圆的直径是10厘米,阴影部分甲比乙的面积少1.25平方厘米,求三角形△ABC的边OA的长。 20、如下图,已知直角三角形ABC中,AB边上的高是4.8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21、如下图,把一个圆剪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是33.12厘米,求阴影部分面积。

七年级数学上册上册数学压轴题培优测试卷

七年级数学上册上册数学压轴题培优测试卷 一、压轴题 1.在3×3的方格中,每行、每列及对角线上的3个代数式的和都相等,我们把这样的方格图叫做“等和格”。如图的“等和格”中,每行、每列及对角线上的3个代数式的和都等于15. (1)图1是显示部分代数式的“等和格”,可得 a=_______(含b的代数式表示); (2)图2是显示部分代数式的“等和格”,可得a=__________,b=__________; (3)图3是显示部分代数式的“等和格”,求b的值。(写出具体求解过程) 2.概念学习: 规定:求若干个相同的有理数(均不等于0)的除法运算叫做除方. 如:222 ÷÷,()()()() 3333 -÷-÷-÷-等,类比有理数的乘方,我们把222 ÷÷记作3 2,读作“2的3次商”,()()()() 3333 -÷-÷-÷-记作()43-,读作“3-的4次商”.一般地,我们把n个()0 a a≠相除记作 n a,读作“a的n次商”. (1)直接写出结果: 3 1 2 ?? = ? ?? ______,()42-=______. (2)关于除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任何非零数的2次商都等于1 B.对于任何正整数n,()1 11 n- -=- C.除零外的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偶数次商都相等,奇数次商互为相反数 D.负数的奇数次商结果是负数,负数的偶数次商结果是正数. 深入思考: 除法运算能转化为乘法运算,那么有理数的除方运算如何转化为乘方运算呢? (3)试一试,将下列运算结果直接写成乘方(幂)的形式 () 4 3-=______ 6 1 5 ?? = ? ?? ______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几何图形专项练习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几何图形专项练习 1. 中心对称图形是指把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后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下面这些美丽的轴对称图案中,中心对称的图形有()个。 A .1 B .2 C .3 D .4 2. 如下图所示的比赛场中(弯道部分为半圆R=150m、r=50m),左右轮子的距离为2.5米.如果把弯道半径都扩大2倍,若绕赛场一圈,两个轮子行走的距离之差() A .不变 B .扩大2倍 C .缩小2倍 D .无法确定 3. 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后再对折,沿着折痕所在的直线画出台灯的一半,把它沿边缘线剪下来,能剪出()个完整的台灯。 A .1 B .2 C .4

4. 把一个礼品盒放在桌子上,站在不同的位置看一看,每次最多能看到()个面。 A .1 B .2 C .3 5. A .平移 B .旋转 C .既平移又旋转 6. 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 .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B .半径一定比直径短 C .圆是轴对称图形 7. 下面()的运动是平移。 A .旋转的呼啦圈 B .电风扇扇叶 C .拨算珠 8. 比例尺是一个() A .尺子 B .工具 C .比 9. 圆的面积与它的()无关。 A .圆心 B .半径 C .周长 10. 圆柱的高扩大2倍,底面半径也扩大2倍,圆柱的体积就扩大() A .2倍 B .4倍 C .8倍 11. 用圆规在纸上画一个直径是7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取______厘

米.(用小数表示) 12. 小明越走近房子,看到的房子就越______,看到房子后面的树就越______。 13. 下图阴影部分的周长是( )厘米.(用小数表示)(单位:厘米) 14. 在黑夜里把一个物体向电灯移动时,物体的影子是______。 15. 《题西林壁》中的前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说观察者的______不同,看到的结果就不同。 16. 圆是轴对称图形,它有______条对称轴。在我们学习认识过的平面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还有______。 17. 一个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观察,看到的形状如图所示,这个图形是由______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模型. 18. 正方形有______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______条对称轴;圆有______条对称轴。 19. 指针从B开始,顺时针旋转90°到______ . 指针从B开始,逆时针旋转90°到______ .

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知识点整理

几何图形初步 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知识点比较简单,都是基础,当看书应该就能理解。 二、知识要点 1、几何图形 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比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等 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比如:三角形、长方形、圆等 2、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4、棱柱及其有关概念: 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 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n棱柱有两个底面,n个侧面,共(n+2)个面;3n条棱,n条侧棱;2n个顶点。 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相等,棱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相同的多边形,直棱柱的侧面是长方形。棱柱的侧面有可能是长方形,也有可能是平行四边形。 5、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11种

6、截一个正方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可能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7、三视图,如: 、 物体的三视图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主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 左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 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 三、经验之谈 本节知识比较重要的是我们要对常见的立体图形有个概念性的认识,很多图形在小学就学习过,我们要巩固其相关求法。其次画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的时候要小心,多在脑子里形成空间想象。

初一上册数学培优提升练习

初一上册数学培优提升练习 第一讲 有理数(一) 1、若|||||| 0,a b ab ab a b ab +- f 则 的值等于多少? 2. 如果m 是大于1的有理数,那么m 一定小于它的( ) A.相反数 B.倒数 C.绝对值 D.平方 3、已知两数a 、b 互为相反数,c 、d 互为倒数,x 的绝对值是2,求 220062007()()()x a b cd x a b cd -+++++-的值。 4、如果在数轴上表示a 、b 两上实数点的位置,如下图所示,那么||||a b a b -++化简的结果等于( ) A.2a B.2a - C.0 D.2b 5、已知2(3)|2|0a b -+-=,求b a 的值是( ) A.2 B.3 C.9 D.6 6、有3个有理数a,b,c ,两两不等,那么,, a b b c c a b c c a a b ------中有几个负数? 7、设三个互不相等的有理数,既可表示为1,,a b a +的形式式,又可表示为0, b a , b 的形式,求20062007a b +。 8三个有理数,,a b c 的积为负数,和为正数,且 ||||||||||||a b c ab bc ac X a b c ab bc ac = +++++则321ax bx cx +++的值是多少? 9、若,,a b c 为整数,且20072007||||1a b c a -+-=,试求||||||c a a b b c -+-+-的值。

三、课堂备用练习题。 1、计算:1+2-3-4+5+6-7-8+…+2005+2006 2、计算:1×2+2×3+3×4+…+n(n+1) 3、计算:59173365129 132******** +++++- 4、已知,a b 为非负整数,且满足||1a b ab -+=,求,a b 的所有可能值。 5、若三个有理数,,a b c 满足||||||1a b c a b c ++=,求||abc abc 的值。

六年级总复习几何图形练习题(史上最全)

六年级几何图形练习题 (运用平移、翻折与旋转不、割补等法求面积类)1、下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2、求出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3、求出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4、求出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5、在半径为10厘米,圆心角为90°的扇形中,分别以两条半径的中点E和F为圆心,以 扇形半径之半为半径,画两个半圆交于D。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如下图)。 6、求出下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7、求出下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8、下图,直径AB=20厘米,阴影Ⅰ的面积比阴影Ⅱ的面积大7平方厘米,求BC的长。 9、如下图,四个圆的直径均为4厘米,求阴影部分面积。(单位:厘米) 10、下图中各小圆的半径为1,求该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11、已知右图中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3厘米和6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12、下图的中的正方形的边长是2厘米,以圆弧为分界线的Ⅰ、Ⅱ两部的面积的差是多少平方厘米?( =3.14) 12、如下图,已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13、如下图,O为圆心CO垂直于AB,三角形ABC的面积是45平方厘米,以C为圆 心,CA为半径画弧将圆分成两部分,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14、如下图扇形的半径OA=OB=6厘米。角AOB等于45°,AC垂直OB于C点,那么 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π=3.14) 15、下图中,图①是一个直径为3厘米的半圆,AB是直径,让A点不动,整个半圆逆 时针旋转60°角,此时B 点移动到B′(如图②)。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π=3.14) 16、求下列图形的阴影部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几何图形初步》教案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课题 4.1.1认识几何图形(1) 课型:新课 学时:1学时 主备人: 审阅人: 一.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经历把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 2、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3、能识别一些简单几何体,正确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二预习热身 同学们,你仔细观察过我们生活的世界吗?从城市宏伟的建筑到乡村简朴的住宅,从四通八达的立交桥到街头巷尾的交通标志,从古老的剪纸艺术到现代化的城市雕塑,从自然界形态各异的动物到北京的申奥标志……,包含着形态各异的图形。图形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那就让我们走进图象的世界去看看吧。 三.活动探究 活动1.(1)仔细观察图4.1-1,让同学们感受是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 (2)出示一个长方体的纸盒,让同学们观察图4.1-2回答问题: 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什么?从不同侧面看,你看到了什么图形?只看棱、顶点等局部,你又看到了什么? (1)长方体(2)长方形 (3)正方形 (4)线段点

我们见过的长方形、圆柱、圆锥、球、圆、线段、点,以及小学学习过的三角形、四边形等,都是从形形色色的物体外形中得出的。我们把这些图形称为几何图形。 注意:当我们关注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时,得出了几何图形,它是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而物体的颜色、重量、材料等则是其它学科所关注的。 活动2. 思考第115页思考题并出示实物(如茶叶、地球仪、字典及魔方等)及多媒体演示(如谷堆、帐篷、金字塔等),它们与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相类似?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它们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想一想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这些立体图形呢? 思考:课本115页图4.1-4中实物的形状对应哪些立体图形?把相应的实物与图形用线连起来。 活动3. 平面图形的概念 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它们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 思考:课本116页图4.1-5的图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 请再举出一些平面图形的例子。 长方形、圆、正方形、三角形、……。 思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是两类不同的几何图形,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它们有什么联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