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放大镜下的晶体实验报告单

放大镜下的晶体实验报告单

放大镜下的晶体实验报告单
放大镜下的晶体实验报告单

放大镜下的晶体实验报告单

实验班级:实验者:

实验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白糖

实验内容:

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1)食盐晶体(2)白糖晶体(3)味精晶体

3、我的收获:

(1)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1)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 )或由()组成。(2)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

放大镜下的晶体实验报告单

实验班级:实验者:

实验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白糖

实验内容:

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1)食盐晶体(2)白糖晶体(3)味精晶体

3、我的收获:

(1)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1)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 )或由()组成。(2)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

小学科学教案:《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晶体的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 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过程与方法: 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 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 教学过程 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1.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也可画在书上第7页方框中) 2.关于晶体 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老师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二、制作晶体 1.晶体的形成 师: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晶体是怎么形成的?像糖、盐、味精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厂用机器将它们切碎成了这样的形状?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有的晶体是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蒸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盐的晶体。 2.制作我们的晶体 师:(出示其他班级已经制作的晶体)瞧,这便是用蒸发的方法得到的盐的晶体,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好吗? 师提供一些浓食盐溶液,让学生用滴管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酒精灯慢慢烘干。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注意,玻璃片需远离火焰用火焰上方的热量烘,老师自己要先试验一下,用这样的方法能否得到理想的晶体。)

平面镜成像实验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目得: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2.实验器材:玻璃板(作平面镜)、2只大小相同得蜡烛、刻度尺、白纸 其它:笔、火柴 3.实验步骤 (1)将点燃得蜡烛A,放在玻璃板得一侧,在A一侧能观察到玻璃板另一侧A得像A′; 探究像与物得大小关系: (2)拿着另一只未点燃得蜡烛B在玻璃板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瞧上去B与A′重合,即B瞧上去好像被点燃了。此时,B得位置就就是像A′得位置。 ——等大 探究像与物到玻璃板得距离关系:

(3)用刻度尺量出A、B分别到镜面得距离,相等。 ——等距 记录数据: 探究平面镜成得像就是实像还就是虚像: (4)在A′一侧放一张白纸作屏幕,眼睛直接观察白纸,则瞧不到A得像A′,说明:平面镜成虚像。(将手放在A′处,感觉不烫,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4、实验结论:平面镜成像得特点 (1)平面镜所成得像就是虚像; (2)像与物体得大小相等; (3)像与物体到平面镜得距离相等; (4)像与物体得连线与镜面垂直。 (2)(3)(4)对称 虚像:不就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瞧见,但不能在屏幕上呈现得像。 注意事项:

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得目得就是:物体一侧能瞧到物体得像,同时还能瞧到代替物体得另 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得位置。 2、试验要求玻璃板与桌面垂直。 3、实验时将光屏放在未点燃蜡烛得位置,从玻璃板上方瞧光屏,光屏上瞧不到像,说明平面镜 成得就是虚像。 4、实验中选择厚玻璃还就是薄玻璃?选择较薄得玻璃;因为厚玻璃板得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 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 考试分析: 考情分析 考查内容2009年2010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二模题号分值题号分值题号分值题号分值题号分值题号分值平面镜成像得 规律以及探究 18 3 20 3 23 1 24 2 17 3 24 3 平面镜成像得 实验 说明题目一般会以作图、简单实验题得形式出现,一般比较简单,分值在3分左右。 平面镜成像主要就就是考察平面镜成像得特点以及实验,要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得特点以及小结 实验步骤,明确具体实验步骤得目得。 练习: 1.某同学做“平面镜成像得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得上面,再取两段等 长得蜡烛A与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得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右图所 示。在此实验中: (1)两段等长得蜡烛就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得______关系; (2)直尺得作用就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接收到蜡烛 A得烛焰得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得就是_____像。(选填 “虚”或“实”)。 答案:大小;到平面镜距离;不能;虚。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反思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反思 鸣矣河小学田静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认识周围常见物质的晶体,知道物质内部是有一定结构的,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2.激发学生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的兴趣。 3.用放大镜观察常见物质的晶体,并用图进行记录,培养学生准确画图的能力。 4.了解晶体用途。 5.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渗透自然美的教育。 【教学准备】 1.分组材料:放大镜、糖、食盐、碱面、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学生活动手册。 2.演示材料:矿物质晶体的实物和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观察:教师出示一些矿物的晶体,如水晶、黄铁矿、方解石和雪花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赏。 2.描述:学生描述这些晶体的不同和共同特征。 3.小结:这些物质,虽然它们各不相同,但都是有规则的几何形体,人们把它们叫做晶体。晶体是自然界中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过去我们在“岩石和矿物” 一课也曾经接触过一些晶体。在自然界中很多固体的物质都是晶体,但大部分都是我们的肉眼看不见的,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到,今天我们就用放大镜来看看它们的真面目。 二、观察晶体 1.谈话:白糖、食盐或碱面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今天我们来仔细观察它们。 2.观察:用肉眼观察白糖、食盐或碱面,说说它们是什么样的;再用放大镜观察看看它们又是什么样的。 3.汇报交流:在放大镜下看到的白糖、食盐和碱面的样子。 三、制作晶体 1.对话:我们自己也来制作晶体。 2.对话:我们在四年级时怎样分离食盐和水?用了哪些方法? 3.小结:我们分离食盐和水的方法是减少水分,即把食盐溶液风干或加热使其水分蒸发,使食盐重新析出。另外还有一种制作晶体的方法是降低温度法,即先把某种物质的溶液加热制成饱和溶液 然后冷却,使物质重新析出。 4.自然界中有的晶体是从溶液中得到的,如海水蒸发可以得到盐的晶体。有的晶体是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的矿石晶体。今天我们在课堂上的制作方法是减少水分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单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单 姓名班级 一、实验目的: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器材: 棋子薄玻璃板(茶色)刻度尺格子纸(单位一CM) 三、实验方法:(科学探究七步骤) 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合作 四、实验过程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2、将白纸对折,画出玻璃板的位置。将白纸平铺在桌面上,放好玻璃板,注意将物体所在的玻璃板一面对齐所画的线上。 3、把物体放在玻璃板前某个位置。观察像的正倒。再取一光屏放到像的位置,绕过平面镜直接观察光屏,观察像的虚实。 4、将另一个相同的物体放到玻璃板后不停移动,直至和像重合,观察物像的大小关系。 5、在物体与像的同一位置用笔做上记号。再重复实验两次。并且观察物体离平面镜的距离是否影响像的大小。 6、取下物体和玻璃板,用笔连接每次实验中物与像的记号,观察物象连线与玻璃板的位置关系。再用刻度尺分别测量(注意估读)物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将以上数据记在表格中。 7、整理实验器材,完成实验报告,总结规律,交流讨论。 五、总结规律: 平面镜成、的像;物体与像的连线与平面镜。 六、交流讨论: 1、实验时为什么用半透明的玻璃板代替生活中的镜子? 2、实验中玻璃板应如何放置?如何验证是否放好? 3、实验中光屏的作用是; 实验中用另一个相同的物体是为了比较物象的; 4、物体远离或靠近平面镜,像的位置如何变化? 物体远离或靠近平面镜,像的大小如何变化? 5、像的移动速度与物体的移动速度谁快谁慢? 6、若将实验中的白纸换成带有小方格的纸有什么好处? 7、本实验用三角方块代替蜡烛有何优点和缺点? 七、你对本次实验还有什么疑惑或改进方法?

六年级科学下册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 教科版

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 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 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 【教学过程】

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1、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2、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也可画在书上第7页方框中) 3、关于晶体 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老师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二、制作晶体 1、晶体的形成 师: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晶体是怎么形成的?像糖、盐、味精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厂用机器将它们切碎成了这样的形状?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

_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放大镜下的晶体(一)教案_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微小世界”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单元,所涉及的内容很广,但教学重点不是这些方面的知识,而是拓展学生观察的范围,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在活动中让他们学习和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独立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学生对晶体是陌生的,但晶体是美丽的,也是非常有用的,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有着很广泛的用途。本课教学是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知道物质内部是有一定结构的,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学生走进了这个世界之后,学生很快就会被奇妙的晶体世界迷住,从此热情关注,这对拓展学生对自然界物质的认识是有意义的。本课教学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初识晶体。 第二部分:自制晶体。 第三部分:介绍自然界中的晶体及其用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领学生见识周围常见的固体物质的晶体,知道物质内部都是有一定结构的,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了解晶体的用途。 2.能力目标:用放大镜观察常见的固体物质的晶体,并用图 进行记录,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的兴趣,在欣赏各种晶体的

过程中,渗透自然美的教育。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放大镜1个、白糖1包、食盐1包、碱面1包、玻璃片3片、烧杯3个、滴管3个、实验记录单。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 上节课我们借助放大镜探索了昆虫王国的奥秘,那么你还想用放大镜观察些什么呢?看来同学们对科学探究非常的感兴趣,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微小世界,探索科学奥秘,哪个小组表现的突出,有可能获得这个值得研究的奖杯,怎么样?有信心吗? 上课! [设计意图:以谈话形式开始,轻松进入学习状态,也激发了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首先我们一起观察一段录像(出示课件) 刚才我们欣赏的这个物质是什么?(板书:晶体)谁能描述一下这些晶体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提出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开始经历探究过程。 这些晶体虽然各种各样,但都是有规则的几何形体,(板书:有规则的几何形体)今天我们就借助放大镜来观察一下生活中常见的固体物质的晶体,(板书:放大镜下的) [设计意图:教师的教学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发挥CAI的优势,创设情境。借助“CAI”通过图像的形色、声光的动态感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带领学生进入另一个新的观察领域——晶体世界,学生很快就会被奇妙的晶体世界所吸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86599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方座支架(或玻璃板支架),白纸- 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原理: 光的反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像与物的大小并记录。 (6)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实验步骤(4)、( 5)两次。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记录数据

2.实验结论 (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 等。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 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 1、15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废物缸。 三、实验原理: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把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位置基本正确。将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且大于1倍焦距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1。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 教材分析: 《放大镜下的晶体》是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4课内容。本单元是按照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顺序编排的,从放大镜到显微镜,引领学生进入昆虫世界、晶体世界和生命世界的一系列探究活动,由浅入深逐步展开。本课将带领学生进人另一个新的观察领域一晶体世界。晶体指组成物质内部的微粒按一定空间次序排列形成的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学情分析: 1、学生经过几年科学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他们活 泼好动,喜欢质疑,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动手能力。 2、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上较差,需要在教学中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认识周围常见物质的晶体,知道物质内部是有一定结构的,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2、激发学生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的兴趣。 3、用放大镜观察常见物质的晶体,并用图进行记录,培养学生准确画图的能力。 4、了解晶体用途。 5、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渗透自然美的教育。 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 1、分组材料:放大镜、糖、食盐、碱面、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学生活动手册。 2、演示材料:图片(投影)。 教学过程: 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1、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碱面、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四种物质的小颗粒。 生分别观察糖、味精、盐、碱面,在肉眼下和在放大镜下发生的变化? 2、放大镜下的白糖、盐、碱面、味精的小颗粒,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碱面、味精这四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也可画在书上第7页方框中)

2017--2018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一、实验目的 练习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练习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毫米刻度尺,三角板(2块),物理课本,硬币,约30cm长细铜丝,铅笔。 三、实验原理:. 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2.用毫米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和宽,记录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用毫米刻度尺和三角板测硬币的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4.测细铜丝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刻度尺的量程 mm,刻度尺的分度值 mm,零刻线是否磨损。 2.记录数据: 物理课本长 mm,宽 mm。硬币的直径 mm。细铜丝的线圈长度 mm,线圈圈数,细铜丝的直径 mm。

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设计: 一、提出问题: 二、猜想或假设: 三、进行实验: (1)把装有海波的试管(高度约3cm)放在盛有热水(稍低于熔点,海波的熔点是48℃)的大烧杯里。试管内装有温度计和搅拌器(玻璃棒),随时搅拌海波,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2)等海波的温度接近熔点时,稍减慢加热速度。注意观察海波的变化:试管壁开始→海波逐渐温度海波全部熔化后温度。 实验现象: (1)开始加热时,海波物态,温度计示数逐渐 (2)在一定的海波开始融化,熔化过程中热,但温度计示数,海波处于态。 (3)当海波全部熔化完毕,继续加热,温度计示数。 实验结论:

水的沸腾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里放入适量,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然后把插入 水里。 ②把酒精灯点着,给烧杯加热。 ③边观察边记录。 ④做好实验后,把器材整理好。 观察记录: ①水温在60℃以下时,随着水温不断升高,杯底上气泡,有少量 气泡。 ②水温在60℃~90℃之间时,杯底气泡逐渐减少,气泡上升逐渐。 ③在90℃~100℃之间时,小气泡上升越来越。 ④水时,大量气泡迅速上升,温度在不变。 ⑤移走酒精灯,停止。 实验结论: ①沸腾是在液体和同时进行的现象。 ②水在沸腾时,温度。

放大镜下的晶体重点知识

放大镜下的晶体 都是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固体。 1、像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一样,都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立方体、金字塔、针……。许多岩石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一、填空。 1、(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合而成。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 3、许多岩石是由(晶体)集合而成。在显微镜下花岗岩由(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晶体组成。 4、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制造晶体的方法有(减少水分)、(降低温度)。 1、自然界中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2、一般来说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都大致一样。(√) 3、自然界中的晶体都是有一定的规则。(√) 4、有的晶体很大,有的晶体很小。(√) 5、所有晶体在适当的条件下缓慢地生长。(×) 6、玻璃、琥珀和珍珠是晶体。(×)

7、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我们才能看到晶体的样子。(×) 8、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有长石、云母、石英等三种。(√) 9、玻璃是由晶体集合而成的。(×)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和天上飘下的雪花,是水的晶体。(√) 2、大多数物质的晶体是用肉眼看不见的,我们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甚至X光才能看到。(√) 3、食盐、白糖的晶体都是立方体的,味精的晶体是柱状。(√) 4、地质学工作者,常常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观察岩石中的晶体,判断它的矿物成分,以鉴别岩石。(√) 5、制造晶体的方法可以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 6、装水的容器中的水垢就不是晶体。(×) 7、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的矿物也不是晶体。(×) 8、玻璃、琥珀和珍珠是晶体。(×) 9、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有长石、云母、石英等三种。(√) 10、天上飘下的雪花是水的晶体(√) 二、选择题 1、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 B )。 A、固体 B、晶体 C、立体 2、海水蒸发得到盐的( A ) A、晶体 B、液体 C、气体 3、许多岩石是由矿物的(B )组成。 A、粒子 B、晶体 C、矿体 4、白糖的晶体形状是( A ) A、立方体 B、圆柱体 C、伞状 填空 1、像食盐这样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组成的,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研究表明,昆虫的( C )就是他们的“鼻子”。 A、复眼 B、口器 C 、触角 2、雪花晶体形状是( C )的。 A、四边形 B、三角形 C、六边形 3、下列物体中,不具备放大功能的( A ) A、金属球 B、透明的玻璃球 C、装上水的圆柱形烧杯 1、冰也能制成放大物体的放大镜。(√) 2、在放大镜下观察,能发现不同昆虫触角的形状是完全相同的。(×) 3、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4、放大镜镜面面积越大,放大的倍数也就越大。(×) 5、自然界中所有的固体物质都是晶体。(×) 6、晶体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但都是有规则的。(√) 7、透过球形透明体去观察物体,被观察物体的放大的倍数是很大的(√)

六年级下科学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三课放大镜下的晶体

六年级下科学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第三课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 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 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创景激趣 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观察美丽的晶体 1、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物质糖盐味精 记忆中 放大镜下 2、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也可画在书上第7页方框中) 3、关于晶体 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老师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三、汇报交流排疑解惑 1、晶体的形成 师: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晶体是怎么形成的?像糖、盐、味精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厂用机器将它们切碎成了这样的形状?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有的晶体是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蒸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盐的晶体。 2、制作我们的晶体 师:(出示其他班级已经制作的晶体)瞧,这便是用蒸发的方法得到的盐的晶体,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好吗? 师提供一些浓食盐溶液,让学生用滴管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酒精灯慢慢烘干。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注意,玻璃片需远离火焰用火焰上方的热量烘,老师自己要先试验一下,用这样的方法能否得到理想的晶体。) 四、回归教材评价小结 五、拓展延伸巩固应用 师:我们得到的晶体很小,你们看老师这里却有一个很大的盐晶体,你知道是怎么制成的吗?参考第9页的方法,课外尝试制作一个更大的晶体。 板书设计: 放大镜下的晶体 晶体:像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那样 规则几何外形 固体

观察凸透镜成像物理实验报告

观察凸透镜成像物理实验报告探究课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 一,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二.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三.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四.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五.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您正浏览的文章由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六.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且平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静的水面其实也是平面镜.等等.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设计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 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等。 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晶体及器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身边不仅有精彩纷呈的昆虫世界,还有一个种类繁多的物质世界。我们注意过各种各样物质的结构吗?如果用放大镜观察身边的物质,我们能发现什么呢?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1、说一说你们眼中的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是什么样的? 学生:这些物体都是白色的小颗粒。 2.放大镜下的食盐、白糖、碱面、味精颗粒。 借助放大镜观察白糖、盐、碱面、味精这四种物质的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表上。 3、关于晶体 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我们在烹调时使用的白糖、冰糖、食盐、味精等等都是晶体,只不过这些晶体是人工合成的。 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老师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二)、制作晶体 1、晶体的形成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第3课时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 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途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 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 【教学过程】 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1、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也可画在书上第7页方框中) 3、关于晶体 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老师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二、制作晶体 1、晶体的形成 师: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晶体是怎么形成的?像糖、盐、味精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厂用机器将它们切碎成了这样的形状?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有的晶体是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蒸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盐的晶体。 2、制作我们的晶体 师:(出示其他班级已经制作的晶体)瞧,这便是用蒸发的方法得到的盐的晶体,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好吗? 师提供一些浓食盐溶液,让学生用滴管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酒精灯慢慢烘干。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注意,玻璃片需远离火焰用火焰上方的热量烘,老师自己要先试验一下,用这样的方法能否得到理想的晶体。)

初二上物理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初二上物理实验报告 篇一:初二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装置: 实验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目的:观察沸腾现象,找出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烧杯(50ml),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水、秒表。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按上图组装器材。在烧杯中加入30ml的水。 2、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当水沸腾,即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在表格中记录温度计的示数T,记录10次数据。 3、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冷却后再整理器材。 5、以温度T为横坐标,时间t为纵坐标,在下图中的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接起来,从而绘制成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 6、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及其图像,归纳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3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实验目的: 观察光的反射现象,找出光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实验器材:平面镜、一张白硬纸板、激光笔、量角器、几支彩笔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 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上图所示; 2、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 和反射光oF的径迹; 3、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 4、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i和?r,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5、把纸板no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上还能看到反射光吗? 实验4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原理: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串并联电流电压规律探究实验报告单

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班级:小组成员: 【实验目标】 1.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 2、体验探究的过程,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实验器材】 电池组、电压表、三个小灯泡(其中两个规格相同)、开关、导线若干。 1.实验电路图: 2、实验步骤: ①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②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若没有问题,方可闭合开关,使两个灯泡均发光。 ③将电流表分别串联在电路中的A点、B点、C点,并分别记录测量的电流值; ④换用另外的小灯泡再测1-3次。 A点的电流I A B点的电流I B C点的电流I C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第三次测量 分析实验数据,论证猜想与假设是否正确,你能总结出什么结论? 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 【交流与评估】 1、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操作中有没有失误? 2.若通过两只灯泡的电流相等,两灯泡一定是串联吗?请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指导教师:等级评价:

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班级:小组成员: 【实验目标】 1、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 2、体验探究的过程,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实验器材】 电池组、电压表、三个小灯泡(其中两个规格相同)、开关、导线若干。 1、实验电路图: 2、实验步骤: ①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②将电压表分别并联在电路中AB之间、BC之间、AC之间,并分别记录测量的 电压值; ③换用另外的小灯泡再测两次。 3.实验记录表格: 【分析与论证】分析实验数据,论证猜想与假设是否正确,你能总结出什么结论? 实验结论: 【交流与评估】 1.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操作中有没有失误? 2.若两只灯泡两端的电压相等,两灯一定是并联吗? 指导教师:等级评价: L 1 两端的电压U1/V L2两端的电压U2/V 总电压U/V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第三次测量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物理实验报告

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 同组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 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完全相同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支架、白纸两张、刻度尺一把、铅笔一支。 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2.猜想与假设: (1)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选填“等于”或“不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2)像与物的大小可能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等”)。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在桌面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2)把一个“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观察它的像在镜前还是镜后? (3)把另一个相同的“蜡烛”B放在镜后并移动,让它跟“蜡烛”A的像重合,此时“蜡烛”B的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 (4)观察比较A的像与B的大小关系。 (5)用铅笔描出电池A和B的位置,画出它们的连线,并用刻度尺分别测出两电池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记录在表格里。 (6)把一张白纸放在像的位置,直接观察白纸上有没有“蜡烛”A的像 (7)改变A的位置,重复上面的步骤 4.记录实验数据 5 (1)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2)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3)像和物的连线是否被镜面垂直平分? 6、总结实验结论 (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_______________。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_______。 (3)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_____________。 (4)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整理实验器材 7、评估与交流: (1)、实验中为什么使用两支同样的“蜡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放在玻璃板前面的蜡烛要求点燃,而放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为什么不要求点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为什么用能够透光的平板玻璃,而不用镜子去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配套K12】六年级科学下册《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放大镜下的晶体》教 案 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 、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 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 【教学过程】

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物质 糖 盐 味精 记忆中 放大镜 2、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也可画在书上第7页方框中) 3、关于晶体 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老师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

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二、制作晶体 、晶体的形成 师: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晶体是怎么形成的?像糖、盐、味精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厂用机器将它们切碎成了这样的形状?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有的晶体是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蒸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盐的晶体。 2、制作我们的晶体 师:(出示其他班级已经制作的晶体)瞧,这便是用蒸发的方法得到的盐的晶体,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好吗? 师提供一些浓食盐溶液,让学生用滴管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酒精灯慢慢烘干。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注意,玻璃片需远离火焰用火焰上方的热量烘,老师自己要先试验一下,用这样的方法能否得到理想的晶体。) 3、拓展活动 师:我们得到的晶体很小,你们看老师这里却有一个很大的盐晶体,你知道是怎么制成的吗?参考第9页的方法,课外尝试制作一个更大的晶体。 板书设计: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通知单 课题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实验名称 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规范操作要点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备注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

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实验通知单 课题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实验名称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 规范操作要点 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因这个寒假的冻灾,估计开学时不会有太多的昆虫,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和蚊蝇蟑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可能的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设计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常见的固体物质的晶体,知道物质内部都是有一定结构的,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2、通过两个实验,观察晶体、制作晶体,并进行食盐记录。 3、通过欣赏各种晶体,激发学生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的兴趣,渗透自然美的教育。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放大镜、(白糖、食盐,都为粗颗粒的)味精各1包、玻璃片1片、蜡烛1只、火柴1、试验单、书本。 师:制作的食盐和味精的晶体,浓盐水、滴管、采集的晶体标本PPT:各种晶体PPT ,观察和制作提示 教学流程: 一、观察常见的微小晶体,了解晶体的特征 1、引出研究的问题 师:上节课我们学会用放大镜来观察,我们今天继续用放大镜观察自然界的一种常见的物质,叫晶体。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白糖、食盐、味精他们都是晶体,谁能够根据自己的观察,画一画这些晶体。

2、实验一:借助放大镜观察晶体 观察提示: 实验器材:放大镜、食盐、白糖、味精 思考:放大镜下的细微颗粒和肉眼看到的颗粒形状一样吗? 学生观察,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学生汇报,先介绍白糖的观察结果:小组长汇报后组员补充,汇报完后,询问其他同学的看法,了解大多数同学的观察情况,得出:白糖的颗粒形状是正方体。 依次介绍味精和食盐。 汇报完后请学生概括:谁能来总结性的说说观察的结果? 师提示:不同晶体颗粒形状怎么样?同种晶体颗粒形状怎么样? 生回答。 总结: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3、观察其它晶体,概括晶体的共同特征 二、自制晶体 实验二:制作晶体 实验器材:蜡烛、食盐溶液、味精溶液或白糖溶液、玻璃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