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发展过程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发展过程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发展过程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发展过程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发展过程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以劳动力成本优势为依托的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从长远看,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影响到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出现了很多现实问题。面对这些新的挑战,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又该何去何从?我想关键在于“变”,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国也不例外,下面我们试用对外贸易的理论来分析我国不同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的发展变化过程。

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是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交替发展的历史。一国不同时期采用的贸易政策,往往取决于其经济发展水平和所处的国际经济环境和政府的政策目标:当一个国家经济稳定增长,贸易交换的商品具有比较优势,并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时,就会倡导自由贸易政策;而当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分工地位及其利益与工业化发展之间出现矛盾时,必然转向保护贸易。

自由贸易政策主要基于传统的比较利益理论,并随着世界经济和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不断深化发展和层次上的变化而产生了新的理论基础。如从需求角度解释贸易发生的重叠需求理论,从供给角度的规模经济、差异产品和不完全竞争来阐述的国际贸易新理论等。而保护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首先取决于政府要保护的目的,其理论基础包括早期的重商主义、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凯恩斯的贸易保护理论观点等,以及在新的市场竞争条件下的战略性贸易保护理论等。其次,根据政策目标选择适当的政策措施。由于全球贸易自由化发展的趋势,特别是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对各国实施明显抑制了关税壁垒作用但是非关税壁垒却成为一种更加无法应对贸易保护。当前新的贸易政策措施层出不穷,并成为实现政府政策目标的工具。最后,这些政策措施实施的效果是否达到了政府的政策目标,从而成为继续或将来实施的依据。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和地位的提升,一方面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拉动了经济的总需求;另一方面与我国主要贸易对象——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也凸显出来,而这

一变化是与我国改革开放后不同阶段的发展水平和采取的政策调整分不开的。

下面我们就针对新中国建国至今,中国对外贸易的演变过程,在这其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新中国的不同时期,由于面对的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的的变化,我们的对外贸易政策也在变化,但是无论何种变化,它都是根据对外贸易政策理论的原理来制定的。

一、国家统制下的开放型贸易保护政策

改革开放初期到90年代初,实施促进国内工业发展的贸易保护政策措施主要是关税,以及进口许可证、外汇管制、商品分类经营和国营贸易等较严格的、传统的贸易措施。伴随着我国外贸体制实践中的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下放部分外贸经营权、开展工贸结合、取消财政补贴等改革进程,采取了放宽外汇管制,实行出口退税政策等一系列配套措施,为外贸企业自主经营创造了外部环境,为对外贸易的市场化改革奠定了基础。

该阶段采取了动态的、有条件的贸易保护措施,倡导的是国家统制下的开放型贸易保护政策,结果促进了国内民族工业的发展,鼓励和扶持了一批出口型企业,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大批工业项目建立了我国的出口生产体系,形成了我国明显的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商品进口的贸易结构,体现了比较优势行业和产品贸易的发展。

二、贸易自由化倾向的过渡型贸易政策

进入90年代到我国人世前,是我国对外贸易全面深化改革、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时期。该时期我国经济提出了“外向型”发展和“国际大循环”战略,为此国家外经贸部提出“大经贸战略”和“科技兴贸战略”。该时期对进口管制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在进口方面,减少和取消配额和进口限制等非关税壁垒,以及实行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等;在出口方面继续实行出口退税制度,成立中国进出口银行专门扶持企业的对外出口,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等。并确立了外汇并轨,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以及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为我国成为国际贸易大国奠定了基础。

该阶段由于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化取向,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倾向于贸易自由化的过渡型贸易保护政策。尽管政府实施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与开放之初的政策目的有所不同,但仍然受古典重商主义观点的影响,重点鼓励出口创汇。结果长期的、越来越大的贸易顺差在给中国带来发展经济、引进技术所需的雄厚外汇资金的同时,“中国制造”的优势也给中国“制造”了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此外还存在出口贸易方式和结构的不平衡。加工贸易、代工贸易比重和出口中外资所有制比重上升的结构,实质上是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进行资源配置进行的全球生产链的转移,中国始终处于全球低端生产环节。由于国家鼓励多创汇,原有专业外贸公司或国营外贸企业实力强,仍是受惠主力,与优惠政策扶植我国私营和民营等外贸新生力量的初衷相悖。

三、有管理的贸易自由化政策

加入WTO以后至2007年,我国面临着加入WTO后如何推进外贸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和内外贸一体化的变化,为适应新的国际经济环境以及我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变化,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强经济安全成为新时期中国外贸战略理念的核心。对外贸易政策目标以构造有利于经济均衡发展的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的持续升级、推动中国经济在适度内外均衡基础之上高速发展和对外贸易由静态比较优势向动态比较优势转移为重点。尤其是WTO非歧视原则下的国民待遇、公平竞争与贸易、贸易政策的透明度等,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我国贸易政策的基本取向。因此,我国采取的基本是相对较低的保护与温和的出口鼓励政策相结合的措施,即运用关税、反倾销、反补贴、反垄断、保障、政府采购等措施对国内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实行动态的、以扩张出口为目标的保护。入世后我国的对外贸易地位急剧上升,2004年进出口总额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达到11547.4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第三大贸易国,短短四年后,即使在金融危机开始影响下的2008年,全国进出口总额达25616.3亿美元,是人世时(2001年)的五倍,是改革开放时(1987年)的一百二十多倍。

该阶段“入世”的要求决定了我国贸易政策的基本取向,要体现社会经济形态向现代市场体制转变的发展要求,具体体现在贸易政策

重心的转移,即政府从侧重宏观外贸战略向侧重微观主体发展方向转移,实施有管理的自由化贸易政策。而现实中我国与贸易国的摩擦却并没有因为入世后自由化进程加快而有所减少,相反我国遭遇了更为频繁的贸易纠纷,在我国工业化进程尚未完成之时,因贸易的快速增长而引起贸易冲突的加剧,对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必然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调整现行贸易政策、保持贸易的平衡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成为新的经济形势下面临的长期问题。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加入WTO最主要的目的,是利用加入WTO的机会熟悉运用其中的规则,保护和发展本国产品的对外贸易能力和自己的民族工业,而不是单纯强调对WTO承诺的兑现。WTO 赖以建立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比较利益理论是有利于世界贸易发展的,但是其有效实现必须有一个基本前提,即参与贸易的各国面对的竞争条件应是平等、公正的。而现实中的国际体系和国际分工,存在着强权政治和霸权体系,国际关系中充满了矛盾和斗争,在这种体系中,国家实力和地位始终是本国、本民族最大经济利益的可靠保证。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坚实的工业基础,不但不能使国家变得强大,而且很难保持政治统一和国家权力的独立地位。此外,针对近期,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在美遭遇的阻击,我们不得不深思的是在2008年经济危机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济环境仍然不容乐观,由于WTO的制约,关税等贸易保护政策无法成为主流之后,新的贸易壁垒,如各种发倾销调查,国外企业与政府沆瀣一气的阻击等纷纷出现,面对这些新的挑战,我国该如何做出应对,这是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姓名:张雷

专业班级:市场营销2班

学号:20103230221

我国食品工业发展趋势及预测

我国食品工业发展趋势及预测 “民以食为天”,食品和食品工业与人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人类社会已迈入新千年,现代食品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市场日新月异,产品琳琅满目,工艺技术日趋完善。透过我国食品工业现状,分析、探讨和把握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对于促进我国食品工业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使我国食品工业在国际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和加快其发展速度等方面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食品安全是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紧迫任务 客观地说,食品的卫生安全性差是我国食品最普遍和最严重的问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其自身生命健康的日趋关注和食品销售与消费的国际化、理性化,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食品工业企业注重提高食品生产的安全性。 近年来西方国家的疯牛病事件,我国的有毒食用油、致癌大米、有毒奶粉和有毒香肠、金华火腿、乡巴佬违规生产等等事件,均造成恶劣影响,祸害无穷,触目惊心,已敲响了提高食品卫生安全性的警钟。要提高食品的卫生安全性,食品工业企业必须注意:①优质原料的选择。控制有毒有害原料的购入和保持原料的新鲜状态,尽可能选用非疫区、无公害、绿色食物原料;②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规范加工工艺流程,制定并执行相关的生产标准,保持环境卫生,杜绝食品交叉污染,严防有毒有害成份的混人,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③强化销售过程的管理。注重对食品运输、贮存条件的完善及跟踪配套管理的控制,防止变质、过期食品流入市场。我国质检、卫生执法部门正在加强和完善食品的安全生产监测工作,随着国家对食品市场准入制实施的不断推进,生产条件差的作坊式食品企业将会很快淘汰出局。 重点强调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与使用。说到食品添加剂,人们往往谈虎色变,嗤之以鼻,这其实是种误解。事实上,几乎所有的食品生产都不同程度地使用食品添加剂。

中国如何实行对外贸易政策

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离不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是WTO的主要成员国之一当然也不例外。在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贸易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我们也不敢想象没有贸易的世界会是怎么样。那么,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稳定的发展而且已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一极,针对中国当前的贸易模式以及其存在的问题,中国该在“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之争中,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贸易政策呢? 一、自由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是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服务贸易自由经营,也就是说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或少加干预,任凭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在国内外市场公平、自由的竞争。自由贸易政策实施表现为关税的降低和应税商品的减少、非关税壁垒等的减少与取消。自由贸易政策是西方国家自由竞争时期的产物。自由贸易政策随资本主义建立而出现,随资本主义发展而演变。时强时弱,没有绝对意义上的自由贸易政策。在国家存在和不平衡规律作用下,自由贸易政策成为主流政策时期短于保护贸易政策时期。但自由贸易政策有利于资本扩张本性的追求。 二、保护贸易政策 保护贸易政策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内市场以促进国内生产力

的发展。国家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并对本国商品给予优待和补贴,以鼓励出口。也就是说,国家对于贸易活动进行干预,限制外国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参与本国市场竞争,国家广泛利用各种措施对进口和经营领域与范围进行限制,保护本国的产品和服务在本国市场上免受外国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的产品和服务给予优待与补贴。这与早期的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目的很不相同。重商主义限制进口,鼓励出口,其目的是为了积累金银财富;主张的保护贸易的目的则是为了提高创造财富的生产力。 三、我国当前的贸易模式所存在的问题 1、出口的快速发展不能有效提高国民经济效益和人民福利水平。 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是加工贸易,大多属于来料加工,大部分的利润被他国占有,我国所分得的是微乎其微的劳动力收入。 2、不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为了尽快扩大出口规模,我国一般加工工业的技术装备需要大量进口,装备工业自身也极度依赖进口,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产装备工业的萎缩。统计数据表明,1994年以来,我国食品加工机械、纺织机械、建筑及采矿用机械、自动数据处理设备以及发电机组及旋转式变流机等一些支柱产业对进口设备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在资本品上对进口的过度依赖,制约了企业通过

中国对外贸易的理论、政策、措施和实践6页

中 国 对 外 贸 易 发 展 史 11报关班聂冰楠 11070501058 2012-05-16 一、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1.清朝以前,中国各代政府积极鼓励对外贸易,官方、民间贸易往来频繁。 1)构建: A.汉代的“丝绸之路”和“水上丝绸之路”:西汉张骞通西域后,西汉与西域、西亚的通商关系发展起来。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转运到安息,再经安息转运至西亚和欧洲的大秦,此乃“丝绸之路”,它成为中国与西亚、中亚、南亚和欧洲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前60年设立、后东汉恢复的西域都护,有效保护了东西商旅往来。与此同时,西汉从广东沿海港口

出发,向西沿海岸线、印支半岛南下,绕过今马来半岛,出马六甲海峡,到孟加拉湾沿岸诸国,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它加强了中国通往东南亚和南亚的联系,此乃“水上丝绸之路”,从水路沟通了东西外交圈之间的联系。 B.唐代对外贸易发达。唐代封建经济繁荣,交通发达,从陆路、水路都可东达朝鲜和日本,往西经“丝绸之路”可达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洲许多国家;经“水上丝绸之路”可达波斯湾。唐政府鼓励外贸,广州和长安分别为唐朝南北国际大都会,在广州,唐政府设立市舶使,管理外商外贸往来。 C.宋元政府鼓励对外贸易以增加财政收入。宋元对外贸易频繁,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征收商税。广州、泉州、明州是当时的重要港口,朝鲜、日本、越南、阿拉伯等是其重要外贸伙伴。 D.明代前期贡赐贸易发达。为显示国威,明成祖命郑和出使西洋,它是不计经济效益的外交活动,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民间经济文化交流。广州、泉州、宁波、福州是明代主要的港口。 2)特点:官方外贸与民间外贸共同发展;商品品种的多样化,有丝绸和丝绸制品、书籍、茶叶、中药材等;中国处于主导、出超地位,政府积极鼓励,保护商贸往来,征收税收,成为政府重要的收入来源;但中国官方贸易不以赢利为目的,以购取奢侈品为主,更与外交活动交织在一起。

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对策

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对策 尊敬的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汇报的题目是“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对策”。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明显减缓,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实力有所上升,全球经济步入调整发展新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市场化改革和积极的对外开放战略,国民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坚持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努力提升外向型经济的质量和水平至关重要。总体判断,中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应按照中央总体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全面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努力实现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向各位领导做一汇报。 一、对当前世界经济贸易形势的判断分析 本轮金融危机是西方国家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的一次总爆发,属于系统性危机,具有明显长周期特征。2010年以来,世界经济虽已呈现缓慢复苏态势,但主要靠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刺激,内生的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尤其是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结构失衡、债务危机、财政赤字等问题频出。主要发达国家非但没有认真反思其政策失误,反而将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归结于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其结果导致了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合作动力不足,从而使得全球经济复苏基础很不牢固,复苏进程仍面临多重矛盾,致使中国面临的国际经贸环境更趋复杂。

(一)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经济受到重创,发展中国家虽然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新兴经济体基本保持了增长的态势,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有所增强。2010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球经济的份额比2009年下降了2.5个百分点,欧盟下降了2.4个百分点,而“金砖五国”则上升了2.3个百分点,占全球经济的份额达到18.3%,新兴经济体成为支撑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力量对比趋势发生重大变化,这些变化有助于推动世界经济格局逐渐向多元化发展。但需要强调的是,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经济的格局短期内仍不会发生根本变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表一 2010年世界主要国家GDP份额比例表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有所放缓 贸易投资增长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全球化快速推进的1985-2005年间,国际贸易出口额从2万亿美元激增到10万亿美元。金融危机使全球的贸易投资受到重创,国际贸易急剧萎缩,跨国资本流动骤减。据世界贸易组织(WTO)报告,2009年,全球货物贸易量下降12.2%,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下降幅度最大的一次;全球货物贸易额下降23%,从2008年的15.8万亿美元降至12.2万亿美元。另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报告,2009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锐减39%,从2008年的1.7万亿美元降至1.04万亿美元。2010 年虽然有所上升,但仍未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11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幅将从2010年的12.5%降至7%。在过去的10年里,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发展过程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发展过程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以劳动力成本优势为依托的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从长远看,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影响到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出现了很多现实问题。面对这些新的挑战,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又该何去何从?我想关键在于“变”,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国也不例外,下面我们试用对外贸易的理论来分析我国不同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的发展变化过程。 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是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交替发展的历史。一国不同时期采用的贸易政策,往往取决于其经济发展水平和所处的国际经济环境和政府的政策目标:当一个国家经济稳定增长,贸易交换的商品具有比较优势,并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时,就会倡导自由贸易政策;而当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分工地位及其利益与工业化发展之间出现矛盾时,必然转向保护贸易。 自由贸易政策主要基于传统的比较利益理论,并随着世界经济和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不断深化发展和层次上的变化而产生了新的理论基础。如从需求角度解释贸易发生的重叠需求理论,从供给角度的规模经济、差异产品和不完全竞争来阐述的国际贸易新理论等。而保护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首先取决于政府要保护的目的,其理论基础包括早期的重商主义、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凯恩斯的贸易保护理论观点等,以及在新的市场竞争条件下的战略性贸易保护理论等。其次,根据政策目标选择适当的政策措施。由于全球贸易自由化发展的趋势,特别是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对各国实施明显抑制了关税壁垒作用但是非关税壁垒却成为一种更加无法应对贸易保护。当前新的贸易政策措施层出不穷,并成为实现政府政策目标的工具。最后,这些政策措施实施的效果是否达到了政府的政策目标,从而成为继续或将来实施的依据。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和地位的提升,一方面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拉动了经济的总需求;另一方面与我国主要贸易对象——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也凸显出来,而这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产业,简而言之,即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等,这些都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具体对象。产业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它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产业的形成、发展和调整,也研究和分析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关系。它既涉及了偏向宏观的经济问题研究,如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等;也涉及微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如企业的定价理论、企业的兼并、技术创新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欧美产业经济学中即为产业组织,研究的是市场运行,主要关注企业行为,其与市场结构和市场演变过程具有密切关系,涉及相关的公共政策。我国50年代受苏联的影响,产业主要指计划经济中的行业和部门,没有明确的产业经济学名称。改革开放后受日本的影响,强调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80年代末,欧美主流的产业组织理论引入中国,使得以产业组织和公共政策为主的欧美和以产业结构与政策为主的日本体系相结合。针对产业经济本身所具有的不同层次的具体行为规律,产业经济学又有不同的具体研究对象,包括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产业政策等等。 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通过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探求过度竞争或有效竞争不足的形成途径及消除方式;发现规模经济的形成原因及优点等等,从而根据不同的产业,分别制定正确的产业组织政策。研究产业经济学也有利于有效的产业组织的形成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均衡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而产业结构的升级则更是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寻找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成因,并以此制定有效的产业结构政策、调整产业的结构,也是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所在。进一步而言,研究产业经济学,探寻产业升级的规律和带动经济起飞的主导产业,利用合理的产业政策加以保护和扶持,便可以实现产业结构向更高的水平演进,以增强整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寻找产业合理布局的基本原则也是促使产业经济学研究进一步深入的动力之一。通过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探求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产业布局的一般规律,并据此制定正确的产业布局政策,实现产业布局的合理化。研究产业经济学也是产业政策实践的需要。通过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还有利于加强产业间的联系、发挥产业的协同效益,以及有利于确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战略。 从理论上研究产业经济学,它的历史演进及流派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形成了三个主要流派——哈佛学派,又被称为“结构主义学派”、芝加哥学派,又被称为“效率主义”、新产业组织理论,被称为“行为主义”。前两者以传统理论为基础,因此也称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经济学萌芽于英国,但完整的理论框架形成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垄断乃至寡头发展,卡特尔、托拉斯等垄断组织普遍,垄断问题引起广泛讨论。在利用马歇尔冲突成果的基础上,斯拉法将马氏的垄断分析深化为不完全竞争理论、论述了规模经济与完全竞争的不相容性,即“斯拉法冲突”。随后,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进一步丰富了垄断竞争理论。哈佛大学梅森和其学生贝恩最早在哈佛开设产业经济学课程,哈佛成为产业经济学的研究中心,创立了哈佛学派。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以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为基础,用结构—行为—绩效(SCP)分析方法来对特定产业进行分析,从而规范了产业组织的理论体系。从70年代后期开始哈佛学派受到了严厉批评。在这一过程中,芝加哥大学以施蒂格勒为代表的一些学者等对哈佛学派的观点展开了激烈抨击,并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产业组织理论核心——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学派对哈佛学派的批评包括对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的批评。进入20世纪70年代,与前两个学派不同,新产业经济学派即不同意哈佛学派的观点,也不同意芝加哥学派的观点。因为哈佛学派所依据的关于垄断竞争的理论是有问题的,因为他们认为垄断

重工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重工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对环境、节能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重工业的发展也将面临新的抉择:成为经济发展,工业改革的垫脚石,或者成为新型工业的开拓者。 工业的发展是日新月异,一天一个台阶,为了赶上改革的列车,公司的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管理理念、技术创新都要有所发展和创新。我公司的产品已经得到十几项专利,足以证明公司已经作出了选择。以下是我对公司以上四个方面提出一些个人的观点:经营理念是由一个公司的经营模式决定,公司现阶段的经营模式是等客上门咨询,然后跟进。这样我们就失去了主动权。这种老的经营模式只能满足前几年的需要,想做大做强,就应该改变原有的经营模式,学习新的经营理念。没有哪一个游击队可以保护国家,要靠正规军。要做到正规没有那个组织比军队做的更好了,现在的军事化管理已经融入了企业的经营。 我公司缺少的是一流的销售团队,没有哪一个正规的企业是靠老总自己把企业做大做强的,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他要拥有自己的团队,来实现自己的长久报复。我公司组建销售团队是必然的,有了团队就要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来支持,团队要拥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管理理念。《亮剑》中的独立团就是我们学习的对象。敢打敢拼,遇到敌人就要有剑客的魄力,亮出自己的宝剑。李云龙更是管理者学习的对象。 其次,广告包装、网络营销、市场营销也非产的重要。我公司的产品已经在同行业里排名第一,绝不夸张,但是一定的营销手段没有

跟上,就决定了我们与别的企业还是有距离的,打造一个公司的官方网站是必然的。市场灵活多变,了解市场是不能缺少的,要定期的进行市场分析,行业的发展方向,客户在当前阶段的定位。最后将销售人员撒出去,随时关注市场的变化,国家政策的颁发。郑州不应该是我公司对客户的要求,不足以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把目光看向全国,到国外发展也是不错的选择。 “广通华夏,智达神州”是我们公司的目标,要达到目标就要有长远的眼光,组建团队是第一步,俗话说:要想火车跑的快,全靠火车头来带。管理者的管理思想要定位高,管理理念需要学习,借鉴,最后形成我公司独有的理念。无规矩不成方圆,但制定管理制度要科学合理,一切制度应该以国家标准为前提,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进行整改。比如公司员工享有法定节假日等等。公司奖罚制度要健全,不能只有奖没有罚,反之也一样。 公司的腾飞需要改变观念,公司的腾飞需要完善制度,公司的腾飞需要团队协作,公司的腾飞更需要大家齐心协力。让我们放飞梦想,让公司腾飞吧! 杜俊卿 2011年12月11日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

中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 自中国加入WTO后,国际经济竞争逐渐激烈,贸易自由化的同时,国家保护主义也呈现出新的形式。面对各国对中国企业的贸易保护主义攻击,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 国际市场及其制度环境相当严峻。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将面临着全方位、多层次的挑战,首当其冲就是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建立。中国不像亚洲“四小龙”,不能单向地直接向国际市场迈进,只能在逐步开放国内市场的同时进军宽广的国际市场。同时,中国不得不全面接受以WTO为中心而制订的一系列国际贸易制度、准则,尽管这些制度、准则对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并不完全合理。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后逐渐与WTO规则相适应的规范的公平与保护并存的贸易政策。2007年,中国在前几年加强进出口调控的基础上,继续对外贸政策进行了调整和完善。主要措施有:调整和完善出口退税政策,进一步降低或取消了部分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以及容易引起贸易摩擦产品的出口退税;继续完善加工贸易政策体系,扩大了限制类和禁止类加工贸易商品目录;调整进出口关税税率,加征或提高了部分资源性产品出口关税,降低了部分国内需要的资源性产品和涉及百姓生活的日用品的进口暂定税率;取消了包括钢材、钢坯、塑料原料及部分机械设备、装备、仪器在内的338个税目的自动进口许可证管理。同时,进一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加快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支持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增加能源原材料以及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进口。 针对国际竞争环境的越发激烈化,中国国际贸易在坎坷中经历了近二十多年

的改革,逐渐地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去,使得中国国际贸易政策不断趋于成熟,并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及国民福利的提升。在中国参与APEC运作及加入WTO以后,中国的国际贸易政策也越来越趋于理性,向自由化的贸易不断迈进,贸易政策措施的选择也越来越具有针对性、规范性。 1.在WTO体制下推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中国已是WTO成员,中国贸易政策的制定必须依据WTO这个开放型的自由贸易体制,必须在WTO所确定的原则、规则下推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一般说来,WTO中对贸易政策及贸易行为而制定的准则、规范提倡的是使贸易自由化逐渐进行。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开放贸易制度。(2)建立并维护贸易环境的公平性。(3)采取规范的、透明的贸易调节政策。(4)允许WTO贸易政策规则以外的经济事项发生。在实际贸易交往中,一些交易和贸易政策部分的与WTO原则相冲突相违背的情况发生也是可以包容的。这些政策主要是:国际收支平衡、进口损害防御措施、区域经济一体化、幼稚工业保护以及发展中国家的一些政策等。在WTO贸易政策规则下,中国的贸易政策选择主要体现在推进国际贸易自由化趋势以及利用WTO‘的相关保护措施对国内市场、产业、企业进行适当的必要的保护。 2.立足于本国的发展现状,制定符合本国利益的贸易法律体系。不同国家的经济实力大不相同,因而对他采取的贸易政策也不相同。所以每个国家在制定国际贸易政策时,必须结合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本国的具体法律制度,而不能盲目地采用西方国家的政策策略。在本国行业遭遇外国贸易保护主义冲击时,比如反倾销、反补贴、绿色壁垒、技术壁垒时,中国应适时地制定相关应对措施,加强贸易保护政策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遭受贸易保护主义打击最大的国家之一因此,中国必须制定实时的贸易政策来应对各个方向而来的保护主义攻击。如:利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 摘要:本文主要从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开始、中国加入WTO以及现在的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来谈发展历程。 一、新中国成立 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社会主义独立自主的对外贸易体系。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并采用对外贸易保护政策,明确指出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保护倾向。采取高度集中统一的经营体制。1949-1978年,根据我国国情并借鉴原苏联经验,建立了高度集中统一的外贸经营管理体制,国家集外贸经营、管理于一体,统负盈亏。具体来说,根据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并采取保护贸易政策”的规定,我国确定了“独立自主、集中统一”的外贸工作原则和方针。1950年12月,政务院颁布了《对外贸易管理暂行条例》,贸易部颁布了《对外贸易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对外贸易基础。1957年对私营 进出口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的进出口业务全部由国营外贸专业公司垄断经营,结束了不同所有制企业并存经营的对外贸易格局,建立起高度集中统一、政企合一的外贸体制。进出口严格按照国家计划进行,出口实行收购制,进口实行拨交制,盈亏由国家统负。“文化大革命”期间,对外贸易受到了严重干扰和冲击,各项管理规章制度都被视为“管、卡、压”,受到批判和全面否定。但总体上,进出口贸易仍然在国家的集中安排下,继续根据国家计划的要求进行。(当时最大的外贸公司是华润公司,它是中国进出口贸易公司在港澳以及东南亚的总代理,成为新中国与世界贸易沟通的第一架桥梁。上世纪70年代,华润公司的对港贸易总额高达700亿港元。) 二、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体制经历了由指令性计划管理到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由经营权高度垄断到全面放开、由企业吃国家大锅饭”到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转变,倡导贸易自由 化。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了对外贸易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指导思想,由于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变成了商品经济,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也跟着发生了变化。 (1)、采取出口导向战略,鼓励和扶持出口型产业,并进口相应的技术设备, 实施物资分配、税收和利率等优惠,组建出口生产体系;实行外汇留成和复汇率制 度;限制外资企业商品的内销;开始实行出口退税制度;建立进出口协调服务机制 等一系列措施。 (2)、实施较严格的传统进口限制措施,通过关税、进口许可证、外汇管制、进 口商品分类经营管理、国营贸易等措施实施进口限制。 (3)、鼓励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鼓励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和引进先进 技术。在这一阶段,国家放开部分贸易经营权(包括对外资企业),以及贸易公司 自主化改革,这样加上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增强了运用经济杠杆调节宏观经济的 能力,并为外贸企业利用市场机制,自主经营创造了外部环境。 与改革开放前的对外贸易政策相比较,这一阶段的贸易政策更注重奖出与限入 的结合,实行的是有条件的、动态的贸易保护手段,因此称此阶段的对外贸易政策

分析当前国内外工业发展新趋势的稿子——写高大上的工业稿子必备

分析当前国内外工业发展新趋势的稿子——写 高大上的工业稿子必备 整理、gwsoso、分析当前国内外工业发展新趋势的稿子——写高大上的工业稿子必备随着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全球发展格局的深刻调整,以及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全球工业正在从传统的供给驱动型、资源消耗型、机器主导型、批量规模型向需求引导型、资源集约型、人机互联型、个性定制型转变,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格局和景象。与此同时,我国工业发展在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的过程中,面临着要素优势变化、产业过剩严重、资源环境约束带来的严峻调整,迫切需要塑造新的发展优势,并建立新的发展模式,从而推进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从国外工业发展趋势与变化看,一是全球经济发展态势和格局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xx 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公文搜整理、gwsoso、发的一系列金融、经济危机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重大挑战,全球经济进入摆脱危机、脆弱复苏与结构调整时期。在此影响下,全球工业正处在深刻调整时期,有望形成新的工业分工格局。 二是新一轮产业变革引发抢占发展先机的激烈竞争。目前,各国普遍加大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的力度,以抢占新一轮科技和产业竞争的制高点。美国提出制造业复兴框架和国家创新战

略,欧盟则提出“2020 智慧、可持续、包容增长”战略,其他如韩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也都提出了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 三是先进制造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呈现不断加快之势。全球制造业正从以机器化、标准化、规模化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制造时代向以智能化、信息化、柔性化为主要特征的先进制造时代迈进,工业机器人、数字制造、增材制造等成为最活跃的前沿领域。目前,发达国家已经涌现了几十种先进制造系统和先进制造生产模式,并在积极开发下一代制造和生产模式,如并行工程和协同制造、虚拟制造等。这些新的制造模式在产品设计方面提供个性化服务并能快速响应,在生产方面根据顾客需要任意批量地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在组织结构方面由垂直型的科层组织向扁平的网络型组织转变,给传统的生产、组织和消费模式带来较大挑战。 四是绿色发展模式成为全球工业发展的重要趋势。目前,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正在积极倡导新兴产业和新型能源,将发公文搜整理、gwsoso、展绿色经济作为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经济重新崛起的重要引擎。绿色经济发展的核心是绿色制造。目前,产品设计绿色化、工艺材料绿色化、制造工艺绿色化、产品包装绿色化、处理回收绿色化都已经成为实现绿色制造的有效方式。从国内工业发展趋势与变化看,一是工业发展呈现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的新常态。增长状态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我国工业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导致工业的潜在增长率出

简析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演变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简析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演变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摘要: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脱离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而孤立的求得本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因为没有哪一个国家拥有发展本国经济所需要的全部资源,能够掌握世界所有的技术。各国通过对外贸易,取得了所需要的资源、市场和各国人民在长期创造的技术、积累的经验以及它的全部成就,加速了经济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经历了两段截然不同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前,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206亿美元,世界排名第32位,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不到1%;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贸易发生巨大变化,2008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25617亿美元,世界排名第3位,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上升到近9%,成为举足轻重的世界贸易大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与贸易政策的制定和经济的增长息息相关。 关键词:对外贸易政策;经济增长;改革开放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foreign trade policy and the economic growth Abstract:Today's world, no country can be completely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world economy. Isolated country'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btained. Because no country has developed all the resources its needed for economic. Able to master all the technical world. States through foreign trade, to obtain the required resources, markets and people of all countries in the long term creation of technology, experience and achievements of all and accelerated economic development.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China's foreign trade has experi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two distinct. Before the reform, foreign trade import and export volume 20.6 billion, the world number 32, representing the proportion of total world trade less than 1%. After the reforms, China's foreign trade witnessed tremendous changes, in 2008, foreign trade import and export volume reached 2.5617 trillion U.S. dollars, the world number three, the proportion of the world's total trade rose to nearly 9%. Keywords:Foreign Trade Policy; Economic growth; Reform and opening up

2016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环境分析

2016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环境分析 2016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严峻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下行压力增大。世界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稳固,增长速度缓慢且分化严重,经济结构性问题突出,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前景总体不乐观。中国经济开局良好,一季度缓中趋稳、稳中有进,部分主要指标出现积极变化,但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结构调整阵痛仍在持续,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不容忽视。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增长低迷且分化加剧。2016年以来,全球经济低速增长局面尚未出现明显改善,不同国家之间经济复苏进程的差异性进一步显现。发达国家经济出现回暖迹象,特别是美国经济复苏总体稳定,房地产市场稳步回升,制造业恢复扩张,劳动力市场不断改善,居民消费能力与预期提高,技术进步和商业模式创新热点纷呈,但经济增长水平仍低于危机前,企业投资波动性较大。欧元区经济在石油价格低迷、欧元贬值以及量化宽松政策的刺激下,经济增长有所加快,但需求不足问题依然突出,且“难民潮”加剧成员国内部的政治纷争和成员国之间的离心倾向,增加了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日本经济持续下滑,通缩风险并未解除,货币政策效力递减问题突出,短期难以走出经济困境。受结构性改革滞后、大宗商品价格走低及政策空间收窄等因素影响,多数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呈现较为明显的放缓趋势,但印度等国家在工业化进程加快、能源价格下降等因素的推动下,经济持续快速增长。IMF在最新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中再次下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预计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3.2%,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1.9%,新兴经济体增长4.1%;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3.5%,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2.0%,新兴经济体增长4.6%。 发达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可能加剧全球经济金融风险。美联储在2015年12月启动十年来的首次加息,市场预期2016年美联储将继续推进加息进程。而面临通货紧缩压力的欧洲央行和日本银行还在加码宽松货币政策,部分新兴经济体也倾向于进一步降低利率。各国货币政策走势分化,将增加国际资本流动的无序性,威胁全球金融稳定。美联储加息将驱动美元进一步升值,吸引国际资本流入美国,导致新兴经济体融资环境趋紧。国际金融协会预计,2016年新兴经济体资本净流出规模为5000亿美元左右。尤其是那些对外资依赖较大、财政和经常账户双赤字、对外债务规模高的新兴经济体,将面临偿债成本上升、经济增长减速的巨大压力,甚至可能形成局部性的金融危机。

浅谈工业设计发展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工业设计发展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工业设计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设计的发展在我国已经让人们看到了曙光。综观工业设计在我国近年的发展,既有令人兴奋鼓舞的一面,又有一些不尽人意的方面。相当多的人开始重视并投身其中,给我国的工业产品带来了新面貌,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各方面都还有很大距离,特别是对工业设计的理解认识,及对行业的规范管理。 一、工业设计行业的现状 工业设计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可以说,近年来的发展是相当迅速的,从模式方面来看,第一是政府支持的设计机构模式,比如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等,是专门的从事创意产业发展、承担设计产业政策规划研究、提供企业设计咨询指导和开展交流合作、各项展览会议和专业培训的机构。第二是专业的工业设计公司,如北京旭启工业设计公司、上海广辰工业设计公司等,云集设计高手,专业提供各类创意设计。第三是院校和企业设计部门模式,主要从事本部门的科技转化。从地域方面分析,目前在广东、上海,北京,深圳及浙江地区工业设计行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面貌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并且有向全国各地发展的趋势,从从业人员方面来看,工业设计行业从业人员大多数为近年从个大高校毕业的,数量每年都在巨增,并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人员分布也理所当然的和行业分布呈相辅相成关系,创意设计人才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华南等经济较发达区域。总体来说,工业设计行业在我国发展还是非常迅速的,这将在很大的程度上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促进企业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提高我国工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工业设计行业存在的问题 1.外部环境与市场因素。任何一个行业的兴起都是和外部的环境与市场密切相关的,核心技术欠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工业设计的发展,大量的代工生产和仿制也使相当一部分企业逐渐丧失创新设计能力。引进外资的过程中,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都在循环走引进—模仿—生产的道路,并且有好多核心技术都是从国外购买的,设计水平也和有原始技术的厂家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尽管大多数产品都仿制的比较相似,但含金量是远远不够的。 2.设计人才的缺乏,培训机制不完善。目前我国工业设计从业人员与日俱增,可是真正有较高水平的设计师相当匮乏,当前有相当多的年轻设计师只是掌握产品设计的基本理论,他们缺乏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缺乏对材料加工的相关知识,缺乏应用新技术的技巧和知识。他们都需要进行专业的培训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胜任工作,可是目前我们缺乏这方面的培训机制,导致部分设计师长期只是停留在很表面的阶段,不能很深入的进行正直的设计。 3.设计公司之间的恶性竞争。有相当多的设计公司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有一部分设计公司不是专注于提高自身竞争力,不是专注于为客户提供优秀的设计服务,而是大打价格战,进行恶性竞争。项目周期短、资金投入严重短缺、资深设计师缺乏,可想而知将设计出什么样的产品来,并且有部分设计公司夸大其辞,针对部分客户不是很了解产品加工的相关知识,蒙客户骗客户现象严重,这些都将严重制约工业设计整个行业的发展。 三、改革发展探讨 1.加大力度改革设计教育,提高专业设计人才综合素质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分析

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分析 财务管理133 小组成员: 赵雪瑞20130913086 高玉玉20130913087

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分析 一、亚当斯密和李斯特的贸易理论及其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新古典、新贸易理论以及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四大阶段。古典和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以完全竞争市场等假设为前提,强调贸易的互利性,主要解释了产业间贸易。二战后,以全球贸易的新态势为契机,新贸易理论应运而生,从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技术进步等角度解释了新的贸易现象。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则以专业化分工来解释贸易,力图将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统一在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的框架之内。 1.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重商主义(2)重农学派(3)绝对优势理论(4) 比较优势理论(5)保护贸易理论(6)相互需求理论。 2.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要素禀赋理论(2)里昂惕夫悖论 3.国际贸易的当代理论——新贸易理论:(1)新生产要素理论(2)偏好相似 理论(3)动态贸易理论(4)产业内贸易理论(5)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4.新兴古典贸易理论 二、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发展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78年):计划经济下的国家统制贸易 第二阶段(1979-1991年):作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一部分的贸易开放 第三阶段(1992年-2001):符合国际规范的贸易政策体系改革 第四阶段(2002年至今):"有管理的贸易自由化" 中国的对外贸易现状是良好的,中国进出口形势总体是好的。但是自从2007年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爆发后,中国就面临严峻的形式,为了逆转这种形式,于是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政策措施,推动企业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今年以来,企业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挖掘自身发展潜力,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附加价值,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同时,还应该采取措施支持优势企业和产品出口,增加国内需要的产品进口,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这将有利于增强进出口企业信心,缓解企业经营困难,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 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明显好转,11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实现年内首次月度

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对策

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对策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明显减缓,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实力有所上升,全球经济步入调整发展新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市场化改革和积极的对外开放战略,国民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坚持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努力提升外向型经济的质量和水平至关重要。总体判断,中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应按照中央总体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全面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努力实现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一、对当前世界经济贸易形势的判断分析 本轮金融危机是西方国家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的一次总爆发,属于系统性危机,具有明显长周期特征。2010年以来,世界经济虽已呈 现缓慢复苏态势,但主要靠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刺激,内生 的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尤其是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结构失衡、 债务危机、财政赤字等问题频出。主要发达国家非但没有认真反思其政策失误,反而将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归结于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 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其结果导致了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合 作动力不足,从而使得全球经济复苏基础很不牢固,复苏进程仍面临 多重矛盾,致使中国面临的国际经贸环境更趋复杂。 (一)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经济受到重创,发展中国家虽然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新兴经济体基本保持了增长的态势,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有所增强。2010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球经济的份额比2009年下降了2.5个百分点,欧盟下降了2.4个百分点,而“金砖五国”则上升了2.3个百分点,占全球经济的份额达到18.3%,新兴经济体成为支撑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力量对比趋势发生重大变化,这些变化有助于推动世界经济格局逐渐向多元化发展。但需要强调的是,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经济的格局短期内仍不会发生根本变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表一2010年世界主要国家GDP份额比例表 单位:亿美元;%

中国工业软件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国工业软件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工业软件发展在世界工业软件领域居于什么样 的位置?自身发展情况如何?排列靠前的工业软件企业有 哪些?未来中国工业软件的技术?投资与应用的趋势将会 怎样?是工业软件企业,尤其是智能制造工业企业以及相关研究者。特别关注的问题。 当前,我国正全面提升智能制造创新能力,加快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工业软件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础和核心支撑,与先进的工业产品、与国家大力推动的装备制造业走向高端,密切融合到一起,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逐步落地,人们对于智能制造和工业软件的关注也在日益增强,我国工业软件市场现状与趋势究竟如何,国内外企业的竞争焦点又在何处?根据多年来在工业软件 领域的研究积累,结合企业和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笔者做出以下分析与判断。 中国工业软件市场整体情况 2016年全球工业软件市场上,美国、欧洲市场逐步回暖,欧美市场继续保持领导地位。美联储加息预期使美元大幅升值,资本回流使得美国信息化建设投入增速加快,在美国政

府大力扶持下,制造业的逐渐回暖使工业软件得到了快速发展。以GE、Oracle、Autodesk等为代表的美国本土工业软件厂商在云计算等领域也加强了企业投资并购和创新技术研发。因此,在技术与市场两端,欧美工业软件企业在与中国工业软件企业的竞争中均具有明显优势。此外,亚太经济延?m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工业软件市场发展较快,与中国一同形成了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 同期,中国工业软件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规模达到1247.30亿元,同比增长15.5%,在过去三年中年均增长超过15%,2017年规模在1500亿元左右。国内市场中,华北、华东及华南市场仍然占据着整个市场的主体地位,华北、华中地区市场增速较快,东北地区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市场增速较慢。 工信部自2015年提出“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之后,稳步推进智能制造落地,先后在标准体系、信息安全、试点示X项目等方面发布了专门的政策文件,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智能制造和工业软件领域的发展。在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的量化目标,给出了企业和行业应用工业软件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工信部和国标委联合发布《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为解决智能制造发展中的标准缺失、滞后以及交叉重复等问题起到了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工信部先后公布三批智能制造试点示X项目,智能制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